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从零开始做人脉

_2 永谊(当代)
其实,做人脉的原则是“顺其自然”,根据自己的职业路径,广泛传播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在这个过程自然而然地找到适合自己的交际圈。如果像晓露这样为了人脉而“左右为难”,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人脉的经营与维护讲究的是互惠互利。当你尚处于专实力业的稚嫩水平,还不具备给人以帮助的能力的时候,刻意地追求“人情投资”,会适得其反。而且,专业实力,往往也是一个人进入相应圈子的身份证。虽然没有人来考证你的准入资格,但是你得具备一定的能力和价值,这样的圈子才会接纳你,认同你。
比如,在老板的眼里,有价值的员工,应该是努力学习、不断进步、主动应对工作中的挑战,协助老板面对市场难题,帮企业在市场中竞争中站脚稳跟并不断壮大的员工。而像晓露那样,送礼或者送红包,等于无形之中给了老板一种压力,仿佛“规定”老板要欠下自己一份人情,这种做法很容易被老板反感。
针对上面的案例,其实晓露应该做的,是以开放、坦诚的心态,勇敢地和老板去沟通,多进行工作上的交流。在沟通的过程中,双方才能增进了解,培养感情。另外,职场上的成功,首先取决于个人有无清晰的职业规划。有了规划,就有了发展的方向。
建立人脉,最好也服务于你的职业规划方向。与自己的职业方向比较一致的,或比较接近的就应该着重去发展,其他方面我们可以去做一些接触,但要分轻重缓急。如果有一个朋友引荐你到某一个圈子里去,你就很兴奋,但要考量这个圈子是否适合你。可能这是个诱惑,对你今后的目标也没有多少好处,只会浪费自己的时间、精力和金钱。
其实,做人脉的最大收获之一,就是人做为一种“社会动物”在和别人交往过程中的那种幸福感、充实感。如果挖空心思要去和某个大人物、大老板“讲交情”,不仅自己心累,而且方式稍有不当的话,只会适得其反。
所以,经营职场人脉,一定要把握“顺其自然”、“瓜熟蒂落”的原则。具体说来,可归纳为三项准则:
未雨绸缪,提早准备。人脉是一项“未来投资”,要提前进行“人脉储蓄”,不能事到临头四处去“拉关系”。
与其刻意结识“大人物”,不如善待身边每一个人。
杜绝“一次性”人脉。如果人和人之间,你帮了我,我帮了你,之后就再也没有来往,这是最失败的人脉。人脉,最关键的是随时来往,随时连络。
帮助别人是“顺手”的事情。只有心里真正想着他人,你随时随地都可以为他人提供帮助。比如,下班之后,你告诉你的同事,哪里有打折的商品,这对你是小事一桩,而你的的同事却可能因此心头一暖。
做人脉,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也没有那么可怕。你只需从手头的工作做起,从身边的人做起,帮助你遇到的每一个人,敞开心扉和每个人沟通,把“干好工作”与“维系人脉”当做一件事来做,把与人沟通当做一件快乐的事情。长此下去,你一定能拥有适合你自己事业发展的人脉。
学习真正有用的人脉术
做人脉的本领,既有一个人的天赋有关,也是可以“学习”的。只要按照正确的“章法”来付出努力,不管你的职业履历怎样,你的性格、资质如何,谁都可以构筑“最合适自己的”的人脉、“帮你获得最大机遇” 的人脉。
不过,令人遗憾是,当前社会上,虽然大多数人都很重视人脉,但是大多数人经营人脉的做法是盲目的。很多“流传已久”的“关系经”、“人脉术”,往往未必有用处,也未必适合今天这个日新月益的社会。
而你,如果学到了真正有用的人脉经营术,掌握了科学的方法,你已经在人脉的起跑线上领先了别人,你会以“事半功倍”的效率,快速成成为超级脉客!
做人脉不是“交朋友”(1)
如果有一天你突然发觉:自己的事业已经很久没有“进展”了。这时的你,首先该检讨的是什么?
多数人可能会想,是不是自己应该上个什么培训班?或者再去学校拿个文凭,提高一下自己的“身价”?等等。很少会有几个人想到:我的人脉关系是否该改进了!
之所以很少有人把自己事业的停滞归根于人脉的“落后”,原因其实正如本书前两章所说的:
其一,多数人对人脉的认识有偏差,他们误以为人脉就是“拉关系”、“做人情”,有了人脉,就可以在自己人生路上搞一把投机,从而“一步登天”。而抱着这种认识去经营人脉,自然是很难成功的。
于是,又有很多人转而认为,人脉,是可遇不可求的事,这要看老天爷有没有给你一个好老爸、好老妈。自然,这就造成多数人轻视了对人脉的管理和经营。
其二,对于如何开拓人脉,多数人经营人脉的做法是非常盲目的。一说到人脉,人们普遍想到的就是“多交朋友”、“多认识些人”。缺少科学的方法,使很多人盲目地“交朋友”、撒名片,并没有把“做人脉”和“做工作”结合起来。
盲目的做法,自然不会有起到效果,所以,人们在事业遇到“瓶颈”时,也多半不会去“人脉”方面找原因。
然而,从那些成功者的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做人脉”和“做工作”密不可分,甚至就是一件事。
所以,我们要开始掌握科学的方法,学习真正有用的人脉术。
关于人脉,人们经常会讲到这样一个“传闻”。据说比尔·盖茨在20岁时,他签定的第一份合同,来自IBM,而他的母亲本来是IBM董事,是她把小比尔·盖茨推荐给IBM董事长,才赢得这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合同。
这个故事可谓街坊尽知,也常常被人提起来证明人脉关系重要性。
然而,对普通人来讲,指望老妈的可能性又有多少呢?比尔·盖茨的这个例子,与其说是靠人脉成功,不如说是靠裙带关系,对多数人来讲没什么可比性和参考性。
当前,中国正在由“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变,你每天遇见的,对你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都是一些陌生人。像比尔·盖茨那样,使用老妈妈的关系,只能证明裙带关系在“熟人社会”中的重要性。而在今天这个“陌生人社会”,人脉的价值更显得无比重要,同时,这个社会,也使得每个普通人都拥有了拓展自己人脉的机会。
在“陌生人社会”中,你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所有人脉,特别是和事业有关的人脉,与“人情”、与“关系”、与“交朋友”是完全不同的事情。抱着“多交朋友”的心态,未必能建立有益的人脉。
当然,做人脉,必然会应用到“交朋友”的技巧。擅长做人脉的人,肯定是天*交朋友、擅长交朋友的人。而爱交朋友、擅长交朋友的人,也一定会拥有利于自己事业发展的人脉。但必须清楚的是:经营职场人脉,与“交朋友”并不相同。虽然二者有些联系,甚至很近似,但二者是两回事!
和“交朋友”比起来,经营职场人脉,有其特有的规则、特有的方式。当然,我们可以在职场中和别人“交朋友”,也可以和朋友互为“贵人”,互相提携。但要记住:要想建立“为自己带来最大机遇”的职场人脉,要想“事半功倍”地建立强大人脉,应该遵循建立职场人脉的特有法则。
做人脉不是“交朋友”(2)
那些事业成功的“聪明人”,他们在“如何为工作积累人脉”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要做的,就是彻底更新自己的旧观念,去归纳总结他们的经验,学习“事半功倍”的、真正有用的人脉经营术。
具体说来,科学经营职场人脉的方法,可归纳为五个步骤:
◆第一步:把自己打造成为“价值符号”。
比起“如何认识贵人”,更有效的经营人脉的方法,就是努力做到“让相关人士愿意认识我”。于是,这就需要发掘自己的价值,需要在努力工作的基础上,为自己建立一种可以广泛宣传的“可利用价值”,也就是自己的“有用性”,从而让别人愿意认识你。
也许现在的你依然“人微言轻”,但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可替代的价值。做人脉的第一步,就是让你成为这些价值的“活解说”、“活名片”,并且,通过一定的技巧,让你的价值更有效的传播出去。
◆第二步:让自己在圈子里形成“口碑”。
在很多公司里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获得提拔的,不一定是用数字、图表来证明的“业绩”最强的人,而是大家心里觉得“这个人很能干”的人。做人脉,其实就是把自己的价值传播出去,在相关的职业圈子里,形成一种有利于自己的“口碑”,通过口口相传,使自己的价值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知。
◆第三步:养成“关系型”人格
很多人格、性格特点,都有利于人脉的养成。大体说来,包括:永远自信、高度的乐观、喜爱和群体在一体、帮助别人的“癖好”、善于换位思考,等等。
这里并不是让每个都成为“人来疯”,人的性格有内向、外向的区别,也无法强求其改变。但有一些利用人际关系的性格和素养,则是可以后天学习的。
◆第四步:让人脉互利、互动
人脉不是收藏品,要动起来才能进一步扩展并发挥作用。我们不仅要通过人脉网络形成“共赢”,人脉资源本来,也是要实现共享的。
人脉有两个根本特质,一个是“互动”,一个是“互利”。缺少这两点,人脉就无法运转起来。在归纳自己的价值并积极传播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归纳周围每个人的价值,并传播到更大的范围中去。这样,就使得我们的人脉链像互联网一样发达。
◆第五步:靠做事,让人脉“运转”起来
建立人脉圈,必需与干工作、做事业“捆绑”在一起。一个人能力品级的提升,与人脉品级的提供是互动的。因工作环境而快速形成的人际关系链,质量高、稳固、实用性强,工作,是培育人脉圈最自然最重要的渠道。
不过,这五个步骤还需要不少具体的操作技巧,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而本书后面章节的任务,就是更为深入地向你介绍有关这几个步骤的操作方法。
经营人脉的本质:传播你的价值
经营人脉的第一步,就是让自己成为“价值符号”。这里的“价值”,也是“让别人愿意认识你的原因”。所以,在盘点人脉关系之前,我们应该先冷静地问问自己:“你对别人有用吗?”
如同建立品牌一样,一个人与其匆忙花费精力漫无目的认识朋友,不如事先确定好自己的价值定位,然后针对目标顾客有针对性地传播。
很少有人能和地位相差太远的人建立真正的人脉关系。比如,就算我认识了李嘉诚,他也不会对我有兴趣。人不可能一开始就拥有“被李嘉诚认识”的价值,但每个人,在人生的的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特有的价值。
做人脉不是“交朋友”(3)
当你还是一个大学生,你的价值可能在于你成绩很棒,或者是足球踢得特别好,也可能是你长得很帅。工作后,或许你是一个电脑高手,或许是一个品牌专家,或者你在生产制造方面很有经验。而工作后你进行的“职业规划”,无非是提升你的“被雇佣价值”。
建立并标记自己的价值,这是经营人脉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它关系到别人是否乐意认识你,哪一类人乐意认识你。
有些人虽然为了经营人脉去参加各种活动,但是公共场所很低调,不愿意介绍自己,或者介绍自己时平淡无奇,如同“念名片”,就像走过场一样。这样一来,就导致了那种“活动参加了无数,可人脉并没有拓展”的现象。
所以,经营人脉的关键,就是要善于向别人传递你的“可利用价值”,从而促成交往机会,彼此更深入地了解和信任对方。 
王先生是一位有前途的青年演员,他形象英俊,很有天赋,演技很不错。但他刚刚开始在很多电视剧中“露脸”,只能出演一些重要配角。为了进一步增加自己的知名度,他非常需要一个公共关系公司“包装”他。比如,为他在各种报刊上刊登他的照片和有关他的文章,但他目前既没有钱更没有机会。
后来,经过朋友介绍,他认识了莎莎。莎莎曾经在纽约的一家大型公共关系公司工作过好几年,不仅熟悉业务,而且经常接触媒体行业。几个月前,她刚刚开办了自己的公关公司,并且指望最终能够打入有利可图的公共娱乐领域。不过,因为她的事业刚刚起步,到目前为止,一些比较出名的演员、歌手都不愿与她合作。
王先生与莎莎认识以后,两人几乎是一拍即合,他们立即达成了合作意向。王先生成了莎莎公司的代理人,而莎莎则为王先生提供“抛头露面”所需要的种种经费。这样,王先生就不必为自己的知名度花钱,而且随着知名度的扩大,他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片约。
同时,莎莎也借助王先生的名气,扩大了自己公司的影响,很快就有一些娱乐圈的名人主动找上门来。二人各取所需,他们的合作关系也变得越来越牢固。
每个人的价值在不同人眼里是不同的。一开始,在多数公关公司看来,王先生是没有价值的演员;而在多数明星“大腕”眼中,莎莎的公司也是最没有价值的公关公司。
每个人都有价值,只是有待“伯乐”的发现。可是假如你根本不去传播自己的价值,又有谁会发现你的价值呢?
实事上,做人脉的过程,就有些像打造明星,就是让你在自己的职业圈子里成为“明星”。
这就要求,你在打造自己的“价值符号”时,一定要注意,你的价值一定要有三个特点:容易让人注意,容易被传播,容易被记住。
你也许要改变过去的做法了。过去,你参加一个活动时,对于主持人要求的“自我介绍”,常常是能应付就应付。你会认真的观察别人,心中在琢磨:“哪个人我该主动认识一下?哪个人对我将来的发展有利……”
不过,现在你也许要改变认识了:要想有良好的职场人脉,你首先应该运用一定的技巧,把自己变成某种价值的“活名片”、“活标签”。然后,让你的价值更广泛地传播出去。而在本书第四章,将详细地谈论如何传播我们自己的“个人口牌”。
主动“秀”出你自己
美国有位叫诺曼·拉文的保险明星,据说,他之所以有好的人脉,是因为他经常去培训班学习和参加研习会。
诺曼·拉文参加的研习会,多半是一年聚会一次,然后由每个会员平均分摊所有交通和住宿费用。除了受到天灾人祸等不可抗因素的影响外,每位会员的出席率都高达100%。他们有一个共同的默契,就是会中所讨论的每一件事,都要保密,所有的资讯都只跟会员分享。于是,他们彼此都变成非常亲密的好朋友,同时会经常联络,有事互相帮忙。
这类研习会中,每一位会员都尽情释放自己的个性,每一个会员都会受到别人真诚的尊重,绝对不会因为业绩的好坏,而有等级之分。这种研习会,可以激励与会者,激发出他们更伟大的梦想。在研习会的学习过程中,会员们互相协助培养沟通、领导、公开演讲等能力。在这种互助学习的方式下,人脉,很自然就建立起来了。
相比之下,国内的种种行业交流会、见面会不计其数,为什么这些组织没能发挥很好作用呢?
其中原因,其一,这些交流会的参与者“功利意识”太强,过于急切地寻找“客户”或者生意上的合作伙伴。觉得眼前的人“没有什么用处”,就不去深入交往。
其实,想经营人脉,不能总带着太强的目的性,如果一个喜欢“结识新朋友”的过程,把乐趣融入过程中,自然能培养出好人脉。
其二,则在于参加这些交流的人们,很少有人想到主动“秀自己”。有些人自恃名片上印的“经理”、“主管”之类的头衔,摆出一副自负、傲慢的姿态,不屑于自我介绍。还有些人觉得,不能给别人留下“太张扬”的印象。于是,他们总是使用“固定格式”或“客套话”,来进行自我介绍,比如:
“我的能力还远远不够。”
“我是刚调过来的新手,还不太了解情况。”
“我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本领。”
“我没资格进行评论。”
……。
你想过没有,如果总用这种“谦逊”的语言来介绍自己,尽管是不辞劳苦地去参加交流会,又会有什么作用呢?
虽说不能让自己显得太傲慢,但在工作方面,过度的谦虚,反而会招致对方的反感。如果你妄自菲薄,认为自己是个“一事无成的人”,那么对方也不会重视你,只会把你当做一个“不值得看重的人”来看待。
所以,经营人脉的重要内容,就是要在相关圈子里“秀”自己。这种“秀”,就是要着重展示自己的“卖点”,也就是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和能力”,比如自己的特殊技能、业绩和个性等等。
这种“秀”,不是自吹自擂,而是努力让可能需要自己的人知道:我有足够的价值!
台湾著名的企业家、敦阳科技总经理梁修宗,就是一个喜欢“秀”自己的人。他给自己归纳的“价值符号”就是一句话:“只要跟着我,就有钱赚。”这句话,相当于他自己的“另一张名片”,他经常对人说起的,就是这句“只要跟着我,就有钱赚。”人们想到梁修宗,就想起这句话。
平时,梁修宗会想方设法,增加自己“曝光”的管道。他参加EMBA、扶轮社、狮子会等团体,即使像公司内部的福利会、旅游团、健身房等,都成了把自己推销给别人的通道,都是他建立自己形象的机会。
梁修宗认为:千万不要小看这些机会,在这些团体里,人们往往可以以最自然的方式交往,也最便于别人记住你的“形象”。
主动秀自己,其实就是为自己营造一种“个人品牌”。毕竟,在这个重视效率的时代,人与人之间,不可能通过长时间的交往去了解对方的价值。很多情况下,你的能力和你的价值,必须要通过你自己的努力传播出去。当然,你的“个人品牌”必须符实,不切实际的“做秀”,只会让你在职场圈子里失去“口碑”。
如果你是获邀去参加培训班或是研讨会,那么请你以开放的心胸和积极的态度参加,主动地展示自己,主动把自己与众不同的“价值”传播出去。这一点,是拥有良好人脉不可缺少的前提。
人脉,其实就像写博客
把自己打造成“活名片”之后的第二步,就是要尽最大可能地,把自己的价值传播出去。这个传播个人“有用性”的过程,很像写博客的过程。
前面我们介绍了日本企业家岩濑大辅通过博客为自己积累人脉、从而获得成功的例子。实际上,博客不仅仅是经营人脉的一种工具,写博客的过程与方法,其实很形象的说明了传播自我、经营人脉的过程与方法。
当然,这里不是叫大家都去开博客,而扩展人脉的方法,也不仅仅只有开博客一种。有些行业的人士,可能非常适合用博客去经营人脉,而另一些人使用博客,则可能效果欠佳。
那么,做博客的方法,到底有哪些,是我们在经营人脉时可以参考的呢?
很多人称,自己的博客是自己“日记本”、一个“内心的家”,他们不在意人气的多少。这类的博客,不是我们的研究对象。而那种“巧妙蹿红”的博客,却完全可以给我们这些想拓展人脉的人上一课:
怎么才能成为人气博主呢?首先,我们在撰写博客的时候,要有一个既独特新颖、又容易广泛接受的主题,然后不断丰富内容。
第二步,我们会寻找其他能与自己的内容相近的、有吸引力的博客,互相访问,相互切磋,组成“圈子”,针对同样的主题,不断深入讨论。
在这个过程中,博客的访问量会逐渐上升,会确立一种品牌效应。人们会说,“这个博客的内容非常好”,到后来,人们就会对你产生兴趣,他们会关注你的博客,想知道“这个人最近又发生什么事情了?”与此同时,你的文章会在各种各样的博客中被引用、被推荐,甚至有朝一日,改变你命运的“贵人”也被你加在了好友中。
我们发现,人气博客往往都有以下的特点:
◆博客的主题对于多数人来讲,是非常“有用”的,或者非常能引起多数人的兴趣。总之对多数人来说,有鲜明的“价值”;
◆博客主题很专一,并且博主很少改变主题,博客的文章内容也有连贯性;博主也很少改变自己的“昵称”、博客名称等,这样就使得博客容易被人记住;
◆博主对自己的相关信息很开放,比如经常上传照片,让网友看到自己的“真面目”,经常展示自己工作、生活的“近况”……;
◆博主们自发地掌握了一些打造“个人品牌”的技巧。比如,有一位叫“小胖星”的博主,她的博客专门解讲烹调技巧。于是她给自己设计了一个“商标”——一个像星星一样的胖胖的笑脸。在博客的每张照片上,特别是美味佳肴的图片上,都标志着这个胖星星,自然,人们很快记住了这个博客和这个“微笑的星星”。
这些都是非常容易、不用花费什么心思和精力的举手之劳。实际上,经营人脉的做法,就是这么简单。对于想掌握好人脉的人来说,“诀窍”也不过如此。
首先,你要有一个简练、吸引人、容易被记住又尽量固定的“标签”,这个“标签”必须和自己的工作价值息息相关。
比如,“我是一名电脑高手”、“我是位有潜力的品牌顾客”等等,让你的“标签”在工作圈子内被他人传播;与此同时,你要展示出开放性,除非你要以“神秘”做为自己“价值标签”,否则的话,你要主动向朋友畅开自我,这样不仅使你易于亲近,而且,你的个性特点会附着在你的“价值标签”之上,被朋友们推广到更大的范围中。此外,你要随时留心学习,向经营“品牌”那样,像包装明星那样,在自己的职业圈子内把自己“一炮打响”。
而那些没有人气的博客,也是我们经营人脉的“反面教材”。
很多人会说:“我并没指望靠博客出名,我的博客只是记录我的心情,只供我和少数好友交流”。
这样的想法,当然无可厚非。但在经营人脉的过程中,如果也过份强调自己的“私秘性”,那样的话,即使你参加再多的活动,交换更多的名片,也不可能迅速经营出好的人脉。
对于那样冷冷清清“心情博客”、“私人博客”,或者博主也希望人气上升、但总是事与愿违的博客,往往也有共同的特点。
比如:博客的主题总是换来变去,很少人清楚博主感兴趣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博主本人总是“尤抱琵琶半遮面”,和读者保持着距离;博客的内容缺少“价值”,也许那些文章讲述了对博主自己来说“非常重大”的事情,但是多数人很难感兴趣。
而做人脉也是同样的道理。假如你抱着“多认识些人”的目的,参加一个业界的联谊会或社团。然而,你觉得,要是说自己是“一名未来的IT专家”有些不谦虚,会招来别人反感,所以,你会“低调”地说:“我是某某公司的某某”。这样,你依然“什么都不是”,别人不知道你的能力,也没有注意到你的价值。
不仅如此,你的介绍还经常变来变去,甚至与社团的主题无关。当别人问起你的目标和志趣,比如:“你今后三年的工作打算是什么”?这时的你,明明有很大的抱负,可你带着戒备心,心想:“凭什么要把我的打算告诉陌生人。”于是,你谦虚地说:“混混日子,没什么打算。”
自然,你那位新结识的朋友,是不能把一个“谁都不是”、“混混日子”的人,广泛介绍给圈里的“重要人物”。你的贵人,实际上是被你自己拒之千里的!
所以,如果你想有好人脉,就一定要像打造“人气博客”那样,勇敢地宣传自己在工作上的价值!
说到这里,关于“从零开始经营超强人脉”的方法,我们只说了一个大致,而进一步利用种种技巧、更新种种观念,将是本书后面的内容。
好人脉离不开“心理建设”
就像本章前面几节谈到的,经营人脉的关键,就是为自己打造一个“价值标签”,然后加入各种相关的圈子。而你在圈子里的人气能否旺起来,就看你传播“自我形象”的功夫。
不过,“自我价值”要靠“关系型人格”传播出去。如果没有养成一种“关系型”人格,很难使你的“活名片”发挥效用。
人类本能一些弱点不利于人脉经营,如果你身上有这些弱点,你必须克服。同时,你还要养成一种适宜与他人相处、适宜与他人沟通的“关系型人格”。这是经营人脉所必不可少的“心理基础”。
如何培养“关系型人格”,本书将在第五、六章详细说明。在这里,我们给想要“先睹为快”的读者一个关于“关系型人格”的提炼。也就是哪些性格有利于经营人脉?哪些性格不利于我们拓展人脉?
我们需要改变的、不利于经营人脉的人格、心理倾向主要包括:自卑、怯懦、逆反、虚荣、短视、冷漠等等。这些心态,假如你只有一点点,也不利于人脉资源的养成。对照下面,看看你有没有需要纠正的不良心理:
◆自卑心理。有些人容易产生自卑感,甚至自己瞧不起自己。他们缺乏自信,办事无胆量,畏首畏尾,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这种心理如果不克服,就不可能积极挖掘自己的价值,大胆传播自己的价值,并且让“贵人”发现自己的价值。
◆怯懦心理。由于涉世不深、阅历较浅、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等多方面的原因,有些人会对社会场合或是他人产生恐惧。比如开会的时候,即使是经过了深思熟虑,自己认为自己的观点十分正确,也不敢表达出来。其实,哪怕你只有轻微的一丝 “社交恐惧”,也能被别人观察出来,大大影响别人对你“综合评价分”。
◆猜疑心理。有些人在社交场合中,往往爱用不信任的目光审视对方,无端猜疑,捕风捉影。甚至说三道四,搬弄是非,结果影响了朋友之间的关系。
◆逆反心理。有些人总爱与别人“抬杠”,来显示自己的“标新立异”。对任何一件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你说好,我就认为坏;你说对,我就说它错,使别人对自己产生反感。
◆虚荣心理。有的人在社会场合中“表演欲”过于强,往往逢场作戏,处处应付,爱吹牛,爱说漂亮话。比如,与某“要人”见过一面,他就会说自己与某“要人”“交情可深呢!”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人很难与别人形成稳固、深厚的关系。
◆短视心理。有的人认为交朋友的目的就是为了“互相利用”,见到对自己有用、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朋友才交往,而且常常“过河拆桥”。这种贪图财利、沾别人光的不良心理,会使自己越来越不受欢迎。
◆冷漠心理。有的人对别人的需要很冷漠,不关心别人的想法,更不会换位思考。只要与己无关的事情,就不闻不问,甚至言语尖刻、态度孤傲。致使别人不敢接近自己,从而失去不少“人脉”。
而有利有经营人脉的性格则包括:积极思维、自信、守信、分享、对别人有好奇心、本能地关心每一个人、乐群性等等。
◆积极思维。人们都喜欢和积极、乐观的人交朋友,没有人喜欢和思想消极、终日抱怨的人在一起。积极、乐观的人,他们身上,好像总在向外界辐射着强大的“能量”,人们会不由自主地受到他们的吸引。而和他们一起“共事”,任何困难都不能使他们退缩,他们总能鼓舞起大家乐观、向上的情绪,毫无疑问:这样的人是最佳的工作合作伴伙,也是大家争相结识的“重要人脉”。
◆自信。在交流会、联谊会上,不自信的人总是“算准时间”到会,避免与不认识的人交谈,甚至提前与几个“好朋友”约好坐一桌,以免碰到陌生人。因此,尽管许多机会就在他们身边,但他们总是平白地让它流失。自信的人,往往提早到现场,因为那是他们认识更多陌生人的机会。
◆守信。信任,这也是人际关系的基石。如何建立一个让人信任的形象,是让人脉竞争力可以产生正向循环的关键。如果一个人讲的话 ,每次都要打七、八折,那么,更多的人脉,只是带来更多的负面效应罢了。
◆乐于与别人分享。俗话说,“有怎样的度量,就有怎样的福气。”不管是信息、金钱利益或工作机会,懂得分享的人,最终往往可以获得更多,因为,朋友愿意与 他在一起,机会也越多。
◆保持好奇心。一个只关心自己,对别人、对外界没有好奇心的人,即使再好的机会出现,也会与机会擦身而过 。黑幼龙说,就像问对问题一样,当你对人产生兴趣,问题总是可以触及人心。
◆“本能”地关心每一个人。如果抱着某种目的去“关心”别人,肯定会使别人很不舒服。只有发自内心的关心别人,才能与别人建议长久的朋友关系。天生擅长经营人脉的人,他们天性中有种喜欢帮助别人的“本能”,他们对别人的关心、帮忙纯粹发自内心,毫不做作。
◆“乐群性”。乐群性,是衡量一个人的个性是“内向”还是“外向”的重要标志。一个过于内向的人,往往不喜欢群体,而喜欢独处。这会使他的心灵越来越孤僻,越来越不知道该怎么和别人沟通。相反,喜欢“群体”,喜欢“人多”,喜欢他人,关注他人,这种“乐群”心理是最有利于拓展人脉的心理。不仅如此,喜欢和群体在一起的人,往往能通过群体的力量,随时调节自己情绪和对待生活的态度,让自己能保持愉快的心境。
性格既是天生的,也是后天培养的。如果想有好人脉,首先,你要培养自己的“乐群性”。多发现他人的优点,多挖掘群体的好处,鼓励自己融入人群,享受群体交流的快乐!
读你自己的“MBA”……
有句大家都熟悉的广告语,“喝贝克,何必去德国?”这句广告语自然脍炙人口,不过,它和我们要说的“经营人脉”有什么关系呢?
的确,在市场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任何一种商品,比如贝克啤酒,都可以从世界的另一端来到你的身边。
可人脉就不是了,它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有时,你踏破铁鞋地苦苦寻找,却从来不见它的“芳踪”。可有时,它却突然“幸运”地来到你身边。
但这种“幸运”,其实也来自一个人长期不懈的努力工作,并努力传自己的工作价值,带着自己的“价值符号”积极加进种种社交“圈子”。做人脉,需要你像一支“会走路的鲜花”,一方面努力提高自己,让自己散发出更浓郁的花香;另一方面,你不能静等蜂蝶的到来,你要四处走动,并且用敏锐的洞察力,向“可能”有机遇的方向走动。
还是说说贝克啤酒,尽管在家门口也能喝到它,可有人就是愿意去德国,在德国的环境、德国的文化中的品味贝克啤酒,那才是不一样的享受。
同样,现在读MBA很时尚,国家很多学校都开设MBA课程,但是,还有很多人,非要去国外商学院读个“洋MBA”。这又是为什么呢?
洋MBA,自然让那些“未来的商界精英”们动心,但是,金钱是个很大的问题,据统计,在美国的商学院攻读两年MBA大约要花10万美元。对普通人来说,这实在是一笔昂贵的、咂舌的费用。而在国内,名牌高校的MBA也要花费三、五万元人民币至十多万元人民币不等,这同样不是一个小数目
那么,为什么人那么多人要上MBA?为什么很多人一定上名校的MBA?为什么人有一定要出国留洋去读MBA?
很多人认为,读MBA,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可以建立起强大的人际关系网,因为在就学期间,同学大都是颇有实力和决定性作用的人物,他们都是业内的佼佼者,这些关系都是不可多得的财富,他们今后可能获得更大的发展,这就会为你的事业带来帮助。
全球排名前20名的MBA学校大都在美国、英国等国,但他们MBA教学的师资、设备、课程的先进性、新颖性以及实用性都大大胜出国内一筹。可更重要的原因是,在国外读MBA不仅可以拥有国际学习的经历,开阔视野,更重要的是可以拥有一批非同一般的人际关系。
在家门口读MBA可以建立起实用的人际关系网。MBA学习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结识一批“人尖”——本行业的精英们可能都与你坐在同一个课堂上。如果没有这一点人脉支持,MBA就会贬值很多,这就是名校MBA最大的魅力。一个世界级的人脉网是千金难买的财富。尽管这会花费很多金钱,牺牲很多与家人团聚相处的时间。
诺基亚、爱立信……越来越多的世界级知名企业都相继开办了MBA学习班,目标锁定公司高级管理阶层和政府要员。企业投入这么大的精力和金钱,难道真的是仅仅为了让员工们获得一些先进的管理知识吗?
如果单纯是这样,完全可以把他的员工送进学校,而不是自己办班。究其原因,其实这是种新型的公关策略——建立一个强大的权力人际关系网。
最终目标:事业、人脉“共同上升”
我们经营人脉的目的,当然是工作、事业上的进步。而我们工作能力的提高,又为我们进一步经营人脉、“升级”人脉创造了条件。其实,做事业与做人脉,本来就是一件事情。没有哪个在先,哪个在后。也分不清哪个是因,哪个是果。最重要的,是要把二者结合在一起,去发现机遇,去努力奋斗!
当我们成为“人脉高手”时,我们会发现,自己的专业能力已经不知不觉得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水平。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不受拘束地“自由”工作,工作不再是为了谋生“不得不做”的苦差事,它已经变成了人生的意义与享受!
人脉,是一种“共同提高”的气氛
本书已经到了最后一章,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再次请每位读者想一想:到底什么是人脉?它是“关系”?是“人情”?是你认识的一个个具体的人?还是人与人之交的合作关系?
相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这个答案也不必追求统一。而本书认为,其实,人脉,更像是一种气氛,一种相辅相成的气氛,在这个气氛,大家共同提高。换句话说,不同的人聚在一起共同提高,这就是人脉。
比如,我们在交际“圈子”中,看到自己伙伴的水平和能力有所提升,便能激励自己也要有所成长,以免跟不上大家的脚步。当我们身处群体之中,就有一种强大的气场,能成为督促自我前进的动力。
同时,当我们看到“圈子”中某位伙伴的成功,我们心里会涌现一股“既然他能,自己也能”的希望,增进了自己的乐观心态和工作热情。这,是“单打独斗”的人很难体验到的乐观与信心。所以,如果你能经常和相关群体在一起,原来你觉得很困难的事,也能变得易如反掌;原本认为不可能的,也终将成为可能。
举个例子,假设你打算创业,若是和同样身为上班族的朋友讨论时,得到的反应想必多数会是“太累人”、“风险太大”或“如果失败了怎么办”。不过,如果你是与“创业圈子”的朋友讨论,得到的一般是“创业比上班轻松”、“风险并不大”或“要行动就该趁早”之类的答案。所以,对于你来说,“创业圈子”就是一个能鼓舞你自信力量的群体。
总之,人脉,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能够使大家一起成长。
很多成功人士都有这样的感觉,一开始试着增加自己的人脉资源时,会抱着“认识某类型的人物”的目的,可时间长了,会就感觉,人脉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其是在潜移默化之中,不知不觉就让自己获得了进步。
经常与圈子里的同伴交流,你收获的东西会比你原先想的要多。除了你原来指望的“商机”、“工作机会”之外,还包括:大量的情报、难得的启发、思考能力的提高、朋友的关爱、他人的鼓励、快乐的心情、自信心与口才的提升等等,种种数不清的好处,甚至使你的性格、人生观以及事业目标都发生了改变。
尤其是情报,这是人脉给你带来的最重要的收获,也是其他种种收获的基础。这是因为,你首先要得到情报,然后才能启发你的思考,改进你的工作,并重新在人群中推广你自己的价值,进而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现今这个信息化社会,很多人会以为,通讯与媒体给人带来了丰富的信息。其实不然,对于真正的聪明人来讲,真正的用的信息来自“人”。所谓“人的信息”、“口头传播的信息”,无疑比“铅字住处”、“电脑信息”重要得多。越是一流的人才,越重视这种“口头传播的信息”。而能否为自己建立一个提供“口头传播信息”人脉网,成了决定工作成败的关键。
日本三洋电机的总裁龟山太一郎,就是很好的例子。他被同行誉为“情报人”,对于情报的汇集别有心得,最有趣的是他自创一格的“情报槽”理论。
他说:“一般汇集情报,有从人身上、从事物身上获得两个来源。我主张从人身上加以汇集。如此一来,资料建档之后随时可以活用,对方也随时会有反应,就好像把活鱼放回鱼槽中一样。把情报养在情报槽里,它才能随时吸收到足够的营养。”
而华侨通过人脉积累情报的本领,也更为日本人称道。日本人小久保晴行,在《中国人生意经》这本书中写道:“‘信息就是力量’这句话,在华侨社会里早已被奉为圭臬。不管是第一代、第二代,还是第三代,靠着地缘、血缘、业缘,靠着跨国境的生活空间……为了掌握第一手信息,华侨不断伸展他们的情报触角,不断地交换赚钱的情报,不断地展开‘二十小时搜集情报’的攻势。”
“华侨的情报网,无远弗近。他们通过世界各地的血缘、地缘关系,以‘面子’和‘门路’的横向的联系,致力于交换生意上的赚钱情报。”
上面这些案例告诉我们,既便处在这个“信息时代”,你依然无法从媒体中获得最有用的信息。能直接影响你事业进展的信息,仍然需要“口头传播”,也就是从你的人脉中获得。
而一个人要想提高自己能力的话,也不是仅仅靠“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就是达到目的,而是必须和“人脉圈子”在一起,通过共同的交流来进行学习。
人脉,实际上就意味着一种 “大家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气氛,它如同一种奇特的磁场,凡是希望事业有成的人,都应该经常地置身于这个“磁场”当中,好好为自己充充电。
也许有人说,自己“学历低”、“不爱学习”等等。但实际上,我们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就是不知不觉得地进行学习。其实,我们与别人交往,这种行为的本质,就是“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和“互相提高”,并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稳固的深厚友情。
所以,当社会上有些人为了“努力提高能力、与经营人际关系,哪个更重要?”而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我们会冷静地付之一笑。要知道,经营人脉,本来就是学习,本来就是提升自己。
请记住这个道理:当我们带着积极的心态去融入人群时,当我们努力为别人帮忙、为团体服务时,当我们进行一切拓展人脉的工作时,我们已经等于在进行自我提升、自我超越了。
让自己变成潜力股
有位股民在与朋友谈论起“人脉”的话题时,曾说了一段有趣的话:
“人脉这东西,其实就像炒股票,也要看‘脉象’。人脉,也是买涨不买跌的。如果赶上牛市,大家都买你的人情。如果遇到熊市,你就只有被提现、遭挤兑的份。”
的确,一个没有某方面业绩的人,不可能凭空结交众多“能帮上忙的朋友”。所以说,要想人脉好,自己先要成为了“潜力股”
由学徒发展成洲际大饭店总裁的罗拔·胡雅特,他的经历,就说明了把自己打造成“潜力股”的重要性,值得青年人仔细回味。
胡雅特是法国知名的观光旅馆管理人才。可是他当年初入这行时,完全是他母亲一手安排的,胡雅特对这份工作一点也不感兴趣,每天浑浑噩噩的,自然没有好的业绩。
胡雅特很想离开,但他的母亲认为,如果这么轻易就放弃了,以后就会形成习惯,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最终将会一事无成。胡雅特最后还是回到饭店业的训练班,结果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并进入巴黎的柯丽珑大饭店工作。
胡雅特一开始是当侍应生,但他知道,观光大饭店,接待的是各国人士,必须有多种语言的能力,才能应付自如。于是,他在工作之余,开始自修英语。3年之后,柯丽珑大饭店要选派几个人到英国实习,胡雅特被录取。在英国实习一年回来之后,胡雅特就由侍应生升为领班。
到了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不景气时期,观光客的人数跟着锐减,大饭店的经营非常不容易。胡雅特利用广场大饭店过去旅客的资料,动脑筋设计出一些内容不同的信函,分别寄给旅客,使广场大饭店平稳地渡过了这段艰苦的时期。很快,胡雅特又升为副经理。
这时候,在别人看来已经“功成名就”的胡雅特,却决定请假,自费到美国看一看,去了解美国的饭店业。经理却决定特准予他公假,以公司名义去美国考察,一切费用由公司承担。
胡雅特一到美国,就前往华尔道夫大饭店,说自己想要一个见习机会,并要求从基层做起。结果,他真的找到一份擦地板的工作。
有一天,华尔道夫的总裁柏墨尔到餐厅部来视察,看到胡雅特正在爬着擦地板。他跟这位来自法国的青年见过一面,印象颇为深刻,见他在擦地板,不禁大为惊讶。
“你不是法国来的胡雅特么?”柏墨尔走过去问。
“是的。”胡雅特站起来说。
“你在柯丽珑不是当副经理吗?怎么还到我们这里擦地板?”
“我想亲自体验一下,美国观光饭店的地板有什么不同。”
“你以前也擦过地板吗?”
“我擦过英国的、德国的、法国的,所以我想尝试一下擦美国地板是什么滋味。”
柏墨尔的眼睛里,突然闪起一道亮光,用力注视了他半天,才说:“你等于替我们上了一课,胡雅特,下班后,请到我办公室来一趟。”
这次的相遇,使胡雅特进入了美国的观光事业。自此以后,胡雅特的事业蒸蒸日上,一直干到洲际大饭店的总裁,手下有64家观光大饭店,营业范围伸到世界45国。
胡雅特的成功之路启示我们:“潜力股”的打造,离不开务实的态度,更离不开脚踏实地的努力。
建筑工人都知道,基础打得越牢、越深,将来盖起的大楼就越高大,越结实。胡雅特从来没有把“贵人”、“人脉“、“机遇”之类的词放在嘴边,可是他,无时无刻不在经营自己的人脉。无论他努力学习三国外语,动脑筋开拓客源,还是亲自体验擦地板,他都在脚踏实地地经营人脉。
这是因为,做好本职本作,与经营自己的人脉,本来就是分不开的一件事。
有两种人,注定不会有好人脉:
一种是空想主义者,他们想得很多,却从来不去做,还终于抱怨命运不公平,痛惜自己怀才不遇,这样的人,对别人来讲没有甚至价值,没有人愿意与他们一起做事业。
另一种是冲动主义者,他们做事单凭一腔热血,看到别人都在做了,头脑一热就跟着上来,最后什么也没做成。
而只有脚踏实地的人,才能获得“贵人”的欣赏,才能在工作圈子里拥有良好的口碑,从而成就他们自己的辉煌业绩。
西方有句谚语说:“与其等待拿到一幅好牌,不如将现在的牌打好。”的确,机遇和贵人,不是能“等”来的,也不是能“请”来了,更不是靠投机钻营就能“拉”来的。你需要先把自己打造成“潜力股”,机遇才有可能来到你身边!
曾有一个刚毕业的研究生,满怀理想地进入了一家大公司工作,却发现公司里不如人意的地方太多,而自己所做的工作也是“谁都会干”的日常性工作,对于平时自视甚高的他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打击。
他到处发泄他的不满,但好像没有人理睬他。直到有一天,有人告诉他,公司董事长要见他的面,他很兴奋,以为自己的机遇到了。然而,到了董事长的办公室,董事长却只对他说了一句话:“小伙子,把手头上的事情做好,坚持下去,你就会得到你所想得到的东西了。”
研究生恍然大悟了,他为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感到惭愧,从此,他一句抱怨的话也不说,而是专业致志做手头工作,不管工作的事情有多“小”。不出两年,他就被提升为部门经理。
所以,真正擅长经营人脉的人,从来不把“人脉”放在嘴边。他们会努力把自己打造成“潜力股”,并用以下的方法,踏踏实实地去做:
◆明确自己的价值。也就是找到自己的方向,弄清是哪方面的人才。同时,给自己找到最适宜传播的“关键字”。
◆踏实工作,取得相应的成绩,让自己在职场圈子里形成“口碑”。
◆不断改进、升级自己的“关键词”,培育自己的“个人品牌”。
◆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加入更多的圈子,结识更多的朋友。
◆把自己打造成“潜力股”,并趁自己处在“人脉上升期”时,主动抓住机遇。
实现职场飞跃,“看涨不看跌”
上一节说到,如果想有好人脉,就要首先把自己打造成“潜力股”。
而为了进一步抓住机遇,当你处在人脉的“看涨”阶段,你一定要抓住机遇,不要让它白白溜走。
如果你想“跳槽”,最好选择你的“人脉资源上升期”;如果你想实现职场上的升跃,一定要选择你人脉的“看涨期”。
27岁的杨小姐,前一份工作是某公关公司的专员。如今,则是某知名钟表代理公司的公关经理。
说起杨小姐,还没有来现在这个公司正式上班,公司就送给她一支市价20万的名表,当作员工福利。不少人羡慕她能得到这个好职位,杨小姐则说,获得职涯攀升的机会,连自己都觉得意外,因为是老板主动找上她的。
原来,现在的老板曾经是她过去的客户,他很认同杨小姐的办事能力。所以,一旦公司有缺,便将她列为候选人之一。
不仅如此,老板之所以选中她,还曾征问过几位媒体记者的意见。
杨小姐过去的工作,经常与媒体接洽,她懂得花心思,会针对不同的媒体,提供多角度的新闻。她的这份努力,得到了让记者们的肯定。所以,当有人问起杨小姐的工作能力,他们自然是多多美言了。
说到底,杨小姐的这次升职,看似是被动,其实是主动经营的。她是在一个“大家对她都很看好”的阶段,抓住了“一闪即逝”机遇,顺利实现了职业道路上的一个升跃。
再看看我们周围那些成功的朋友,他们中,绝对不会有人在“谁都对他爱搭不理”的阶段获得了升职,也不会有人在“人们对他评价都很低”的状态下被猎头挖走。既便一个人再能干,也不可能在人脉资源还非常不稳定的阶段,顺利实现职业的飞跃。
那么,怎么考察我们是否处在“人脉资源上升期”呢?对此,我们可以参考以下的指标:
◆是否有越来越多的人向你发出工作邀请?
◆是否有人推荐你参加“交流会”? 是否有很多“圈子”请你加盟?
◆是否有些过去“见不到”的人,现在可以和他进行顺畅的交流了?
◆是否感觉到,自己可以挑战过去不能完成的工作了?
如果你目前的状态,不符合上述指标,看来你还不算是支“潜力股”。那么,奉劝你不要急于跳槽,而是应该先做好本职工作,并积极参加同行之间的交流,多从中多获得一些启发,运用到你的工作中去。
如果你很符合上述指标,这说明,实现你事业飞跃的机会可能到了。这时的你,可以考虑参加公司内部的“升职评选”,或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甚至可以主动向你的上司表明:你有能力承担更重要的任务,请他重新考虑你的工作安排。
不要觉得“主动要官当”是件难为情的事,如果处在“人脉上升期”,这是很有把握成功的事情。但千万不要盲目行动,你要做的,是等一切“水到渠成”之后,用“四两拔千斤”的手段,比如给上司一个小小的提醒,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王非在一家知名民营企业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虽然薪水不高,但他勤勤肯肯地工作,通过一年时间的磨练,被提升为部门经理。在这一年中,他接受了大量专业的培训,并在培训课程班上结交了大量的朋友。
这个时候,逐渐开始有一些公司邀请他加盟。大多数的情形,都是薪水比目前高一点点,但是职位和工作内容都并不多。
王非没有盲目行动,他觉得,以他目前的资历以及资质,还不太可能在大公司中真正做到战略伙伴的地位。自己做为一支“潜力股”,还应该进一步地“飚升”。于是,他开始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职业尝试。
他来到了北京,同时干着三份有时间弹性的工作。其一,是为中央电视台一个频道做编导;另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培训公司做销售;还有一份工作,则是翻译公司的翻译人员。这样的三份工作,都是按工作量支付薪资的,几乎没有基本薪资,可以说是没有安全感的职业选择。
而且,同时从事三份工作,王非常常觉得时间不够用。不过王非乐在其中,因为这样的工作状态,对他一个考验,磨炼了他的学习能力,也为他带来了很多拓展人脉的机会。
机会终于来了:在一次参与电视台的咨询项的过程中,一位美国老板看中了王非的才能,盛情邀请他加入一家国际知名的咨询公司。于是,王非又一次实现了他职业生涯中的飞跃。
我们之所以要借助“人脉上升期”,来完成自己事业上的“跃升”,其中的原因,是因为在我们的职业发展道路上,存在着“阶梯式”的进步过程,而非“缓坡式”。也就是在不同层次的工作之间,没有一个“平缓”的过渡——我们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跳上去!要去停留在原来的水平。
不仅如此,如果长期呆在同一个层次上,我们实力的增长就会停滞不前,随着年龄的增长,实现这种“跳跃”就会越来越难。
所以,我们要随着考察自己人脉资源的进展情况,看它是停滞,是僵持,是稳步扩张,还是突然飚升?根据这些情况,来判断我们的职业层次,是不是该 “跳上去”?
而假如有一天,我们感觉到:自己的人脉管理,忽然变得顺畅起来,好像一投“上升气流”在催促我们。这时,很可能意味着我们实现“飞跃”的契机已经来到了!
不过,你一定要注意的一点是:千万不要为了“跳槽”去参加交际活动!
要知道,参加相关的“圈子”、“派对”,是为了认识更多的朋友,是为了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并为今后的发展创造机会。所以,在“圈子”、“派对”中聊到自己的工作时,你不要清易透露想“跳槽”,更不能在圈子里上批评你现在的老板,这会影响别人对你人品的看法。
你要尽量多给对方一些关于你工作的“正面”信息,比如,多聊一些你对于本行业的发展的认识,你自己事业的未来展望等等。多和对方交流经验,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也只有这样,才能让人脉的“上升气流”也吹到你身边。
人脉使你“不可替代”
原籍日本的渡边女士,现在住在美国硅谷,以私人接受业务委托的形式,为日美两国在技术方面的合作提供咨询服务。
说起自己现在的工作方式,渡边女士很幸福:“你知道吗?我奋斗了多少年,现在终于不用再回到公司当员工了!没有了会议、没有了上下班,自己的时间增加了!”
原来,渡边女士精通美日两国在技术和经营方面的知识,并且在两个国家的技术人才中间都拥有丰富的人脉。于是,作为一名“不可替代的人才”,她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自由工作,无拘无束地施展自己的才能。
在很多大企业里,我们可能都会看到一些“不可替代的人才”,他们上班不用打卡,不穿着公司的“规定着装”,可是公司却为他们开着高薪。
他们可能平时显得有些“自由”甚至“散漫”,对于接手的工作任务,他们总是不紧不慢的,看上去没有一点压力。他们既便到了办公室,也看起来好像没有在为公司做工作,总是不时与人打电话,或者在网上搜索信息。可一到关键时刻,他们总能拿出骄人的工作成绩。
其实,他们之所以“不可替代”,是因为他们拥有无敌的人脉资源。
在当今天时代,如果仅仅靠专业技能来比拼,几乎没有什么人是不可替代的。因为今天这个时代中,信息传播非常快,人们通过学习来获取新知识、新技术,是件十分方便的事情。如果今天你在专业方面有所“领先”,明天就可以被别人“学走”,被别人“赶超”。
而人脉资源则不同,它有“独一无二”的特点。
具体说来,你的人脉,不仅包括你“认识谁”,还包括你和这些人的“交情”如何?过去进行过怎么的合作?你们互相对彼此的评价如何?还有,你认识的这些人,他们各自己又有哪些人脉,在他们各自的圈子中,你能参与进去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参与进去,又会以怎样的方式进行合作?
所以,就算有人复印了你的《通讯录》,也决不会抢走你的“人脉”,因为你的人脉是不可替代的。而你,也会因为强大的人脉支持,成为“不可替代的人才”。
其实,那些凭借人脉而成为“不可替代的人才”的人,他们可能看起来“自由散漫,也不干工作”,可实际上,他们随时都在做最重要的工作:经营人脉!
有一位出版公司的编辑,他每天呆在办公室里的时间几乎为零。
看上去,他每天都在休闲。比如,他经常穿上便装上班,刚到公司就离开了,显得“我行我素”。而他每天做的事,不是去看自己喜欢的电影,就是和别人见面、喝茶。
其实,他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策划“下一部书”而积累资源。和他来往的人,也往往是知名的作家、有才能的策划人、资金雄厚的投资者。虽然他看上去没怎么上班,可他策划的每一部书,都是市场上最畅销的“人气作品”。
把人脉经营做到了最高境界,你就可以“自由地工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其实,在未来的时代,想到做到“自由地工作”完全是有可能的。因为很多管理学者都预言,今后将是一个“个人职业寿命比组织寿命更长”的时代。
比如,管理学大师彼得·杜拉克就曾指出:“劳动者变得比自己所在的组织更加长寿。能够持续繁荣30年以上的企业是很少的,但是在这个企业工作的劳动者的劳动寿命却能够达到50年之久。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人比组织寿命更长的现象。”
尤其进入21世纪之后,企业组织更加灵活,企业与“外界”的“围墙”渐渐消失。“大企业”越来越少,企业更加趋向“项目型组织”。也就是说,人们可以随时根据新的项目组建企业,汇聚各方面的人才。项目完成之后,企业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企业的发起人,会转而开发新的项目,成立新的组织。
这种趋势,对我们来说是个喜忧参半的消息。一方面,我们不可能指望一辈子靠一家企业“吃饭”;另一方面却意味着,我们的工作能有相当大的自由。
不过,这种自由,必须要建立在“拥有丰富人脉”的基础上。
比如,在“项目型组织”中,过去曾经在一起工作过的伙伴,对各自的工作方式、能力水平熟悉,所以会变成一种强有力的人脉关系。在一下次机会出现的时候,他们会相互推荐适合对方的项目,一起向着下一个目标进发。
而从另一个角度说,如果想被“项目型组织”认可,你必须成为“有人脉竞争力”的人,因为“项目型组织”往往是在“资源空白”的情况下开展业务,他们需要的,就是把“最有人脉”的人挖过来。
所以,如果你是一位拥有“珍贵人脉”的超级脉客、一位“不可替代的人才”,你的工作,就没有必须再受那些“条条框框”的限制,你可以自行选择工作时间和地点,最大限度地节省你的时间、精力,在“恰到好处”的时点,做“恰到好处”的事,实现你的效率最大化。
这是一种最快乐的工作方式,工作不再是“朝八晚五”的“苦差事”,而是实现自我价值、享受人生乐趣的活动。而想达到这种“境界”,就要从现在做起,珍视手头每一件工作,珍视你工作中遇到了每一个,把工作与人脉“结合在一起”去努力,去开拓你自己的黄金人脉!
有行动,有才好人脉(1)
不管我们学习了多少技巧,或者自己思考得多么深入。假如我们不采取没有行动的话,便不会有真正的人脉资源。
我们必须行动!必须从现在做起!为了“人脉”这个目标,我们需要行动了,需要改变自己在工作中的“精气神”,把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每个人,无论同事、上司、顾客……,都看做自己的“重要人脉”,带着真诚和热情地与他们沟通。
我们还要走出办公室,走出家门,多和人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要知道,无论电脑网络再怎么发达,它依然取代不了“面对面的沟通”。网络只是建立人脉的辅助工具,网络上结识的朋友,需要“见面”,才能真正形成合作关系。
不仅如此,光凭从网络中搜集来的虚拟信息,人们会形成“先入为主”的观念,会凭自己的主观想象来猜测对方。沉迷于网络交流的人,请从现在就立刻停止。要多去看看外面的东西、多与人接触、多人别人人交谈、多多走动……
而对于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讲,积极行动,积极走出去,还包括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参加社交场合时,尽量“一个人出席”。 这是因为,如果和同伴一起参加活动,在别人眼里看来,你们是“一伙人”,他们不会对每个人都留下很深的印象。另外,和同伴在一起,往往多数时间都用来和同伴交流,而影响了你结交更多的“陌生人”。
如果能经常“自己一个人行动”,经常将自己介绍给别人,也有助你从别人的反馈那里,更多了解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从而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而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这对于人脉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有句格言说的好:“改变自己,就是改变世界”。如果你想改变自己所谓的“怀才不遇,没有机会”的境地,就要首先改变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态度。要学会喜欢他人、真心关注他人,带着开放的心态,参与到社交活动中去,主动为他人服务,共同打造良好的人脉。
MySee的总裁高燃,出生于1981年,是目前中国少有的80后亿万富翁。高燃成功的秘密,就是人职业道路的任何一个阶段,都用积极的行动,为自己开拓人脉资源。
1999年,高燃考上清华大学,大学第一年,他加入的社团就多达17个,后来,他还创办了“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协会”,是学校中有名的活跃分子。
2003年他从清华大学毕业,在《经济观察报》做了财经记者,还被报社评为当年的“最佳新闻记者”。大学时代的人脉积累,加上记者的职业,为高燃“广交朋友”提供了条件。于是,做了财经记者才8个月,高燃便按捺不住创业的激情,纵身投入自己一窍不通的IT界。
2004年,高燃看到卓越网、当当网的成功,就想到电子商务,打算把北大一个网上书店买下来自己运营。高燃把自己的想法做成商业策划书,开始寻找投资者。他首先找到了自己做记者时就认识的“大人物”——雅虎创始人杨致远。尽管杨致远肯定了高燃的想法,但由于种种原因,此事没了音信。
高燃并没有灰心,他再次付之行动,他将策划书重新修改,又投给另外两个人,其中一个人就是江苏远东集团董事长蒋锡培。
高燃与蒋锡培也是早就相识的。原来,还在高燃上大学期间,蒋锡培就曾到清华校园里做过演讲报告,高燃有当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主动向蒋锡培请教,而蒋锡培也对高燃印象深刻。当高燃得知,蒋锡培在长春开会,便带着商业策划书连夜赶到长春,双手奉上自己的策划书。
有行动,有才好人脉(2)
蒋锡培很欣赏高燃的热情。他觉得,对年轻人来说,再也没有什么比信心和决心更珍贵了的东西了,他看好这个年轻人,决定为高燃人投资100万。
不过,成功的路上总是充满艰辛,一开始创业,高燃并没靠这100万干出什么成绩,但蒋锡培的支持,毕竟为他提供了精神动力。到了2005年,高燃已经尝试过多个项目,依然效果不佳,这时候他遇到了清华校友邓迪。
邓迪是专门做视频和无限存储技术的,但苦于没有资金。于是,两人一拍即合,都把对方视为自己的“重要人脉”。在二人的“头脑风暴”作用下,终于催生了专做视频直播的MySee。
功夫不负有心人,8个月后,在同学的牵线下,高燃获得了一笔来自美国的1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MySee价值很快上千万,而高燃,也成为国内最年轻,最活跃的青年创业企业家之一。
高燃的成功,在于他不断尝试,不断行动,并且从一开始就积极为自己争取人脉关系。正是因为他在大学期间“积极行动”,使他拥有蒋锡培这个“贵人”。而“贵人的”扶助,又使得他的事业更上一层楼,使他有更多的机会去寻找新的“贵人”,比如邓迪、为他牵线的同学、美国的投资方,等等一系列“贵人”。
积极的行动,为高燃带来了的人脉和事业共同上升的“良性循环”。
在法国曾出版过一本名为《小政治家必备》的书,书中教导那些有心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的人,必须起码搜集20个将来最有可能做总理的人的资料,并把它背得烂熟,然后有规律地、按时去拜访这些人,和他们保持较好的关系。这样,当这些人之中的任何一个当起总理来,自然就容易记起你来,大有可能请你担任一个部长的职位了。
这种经营人脉的手法,看起来不大高明,是一种 “笨办法”。不过,它却说明一个道理:不论方法的好坏,不论才智能的高低,只有积极地行动起来,你才能拥有良好的人脉!
而事实也证明明,“笨办法”经常很有效。因为很多人在开展自己的事业时,急需要“人手”的他们,会首先想到自己“认识的人”。
我们可以为自己制做一个“工作与人脉时间表”,然后从明天早晨上班那一刻起,便开始积极行动。同时,根据自己的职业状态,根据自己从“圈子”里获得的新信息、新启发,不断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
在行动时,要注意以下要点,这也是本书反复提到的经营人脉的要点:
◆努力经营自己成为“个人品牌”,并在工作中不断升级、更新自己的“个人品牌”;
◆积极参加社交圈子的活动,养成为圈子服务的意识,主动在圈子中推介自己,让自己在圈子里形成良好“口碑”;
◆不断培养自己的“关系型”人格,从快乐和爱心出去,用自己的“磁力”感染每一个人;
◆用科学的方法规划、管理现有人脉,多与同伴分享、交换人脉,让人脉“互利、互动”起来,
◆用“共同感兴趣的事业”来维持人脉,不要形成“人脉沉淀”,要让人脉运转起来,越用越多,越用越活,越用越丰厚!
要知道,积累丰富而“优质”的人脉,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自己一步一脚印地去践行。包括不停地“更新升级”自己的“品牌形象”,不停地与他人联系,为他人提供服务。在这个过程中,你一定会有令自己感到欣喜的收获和提升!
必读网(http://www.beduu.com)整理
首页 上一页 共2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