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一个真实的戴安娜

_6 苏菲(英)
官方以戴安娜的名义设立的慈善基金成立,所有捐赠将以王妃的名义资助慈善事业。这一基金刚刚开通,支票便源源不断地汇过来,以完成戴安娜王妃未竟的慈善事业。到9月5日止,捐款已超过了1000万英镑。
可以说,这是人们纪念王妃最好的方式。
在人们沉浸于悲痛中时,另一场葬礼已经悄悄的举行了。
1997年8月31日,都迪·法耶兹终年43岁,在伦敦中部的里根特公园,按照穆斯林死亡当日下葬的习俗举行了葬礼。哈罗兹商场停业一天,店外长明的约1万盏灯也随着亡者熄灭了。
店门口的两本悼念簿上,大多表达了对他与戴安娜短暂恋情的敬意。
“因为你(都迪)和戴安娜王妃的关系,我才刚刚认识你。你使她在生命最后几个星期里享受到快乐令我对你感激不尽。”
“这位年轻人———他叫什么,叫都迪对吗?我觉得对他的报道太少了。”一位前来吊唁的人说,“他被忽视了,所以我觉得我应该表达对他的敬佩。”
第九章 自古红颜多薄命四、与婚礼同样隆重的是葬礼(1)
1997年8月31日—9月5日,世界沉浸在悲痛之中,人们以各种方式表达哀思,等待葬礼的举行。9月6日,葬礼举行的日子,这必定是最悲哀的一天。
天刚拂晓,清寒干燥的伦敦,哀伤的人民排起了三五英里的队,来为他们的王妃送行。有人已彻夜守候在王宫或教堂前,在泪眼迷蒙之中等待着送王妃的最后一程。警方估计会有500万人参加了送葬,远远超过了1981年戴安娜与查尔斯王子结婚的人数。
清晨,当威尔士亲王查尔斯、威廉王子和亨利王子回到肯辛顿宫这座象征他们各自悲哀的地方的时候,都不禁潸然泪下。因为这座宫殿已被花的海洋和成千上万的悼念者所包围。
王子们慢慢地走着,与人们握手,表示他们的感激之情。许多人握着两位小王子的手,拍着肩膀以安慰,但自己的泪水已经不觉中滚落。
这时的世界上的27.5亿人民———约占世界人口的一半,静静地坐在电视机前,在千里之外向戴安娜道别。BBC英国广播公司将对这一葬礼做一次空前规模的实况转播,并向178家电视台卖出了转播权,它将把这笔收入捐赠给戴安娜慈善基金。
上午9点零8分,戴安娜王妃的灵柩安放在炮架上,覆盖着褐紫红色和金色的皇家旗帜,上面摆着白色鲜花,鲜花丛中有一张两位年幼的王子所写的卡片,上面只有一个字“妈”。皇家卫队的6匹黑马缓缓地拉着灵柩行驶在阴沉的伦敦大街上。威廉王子和亨利王子紧跟在母亲的灵柩后面,查尔斯王子、菲利普亲王和戴安娜的弟弟斯宾塞伯爵也都低头走在后面。
在白金汉宫前,五百多名来自不同慈善机构的人员从王室成员身后走出来,向为慈善事业作出贡献的戴安娜致以最后的敬意。他们中有不少人特意穿上印有慈善标语的服装。
教堂附近的街区聚集了600万的民众。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是从前一天晚上就开始等待,在睡袋和帐篷里过夜,这让人想起1981年戴安娜嫁给查尔斯王储并成为英国皇室中最耀眼的明星的时候的那种规模,只是物是人非,大喜变成了大悲。
当灵车经过英国王宫———白金汉宫门口时,身着黑衣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率领着3代王室成员向戴安娜的灵柩深深地鞠了一躬。在她身后,白金汉宫上空飘扬的英国国旗早早地降下了一半,以示对戴安娜的悼念。
灵车在千万人民的注视下,缓缓地走着。戴安娜在向英国人民告别,人民也挥泪送别这位他们热烈爱戴的王妃。
戴安娜两位亲爱的孩子,威廉和亨利是最受民众关注和同情的。15岁的威廉穿着黑色双排扣礼服,脸上露出冷峻的神色。母亲魂断天国,他也似乎一夜之间长大成人了。年仅12岁的亨利王子比哥哥矮了一截,在父亲、舅舅和哥哥的衬托下,显得非常稚嫩。
人群中不时传出阵阵啜泣声,呼唤着“戴安娜”的名字。有人还打出了标语,其中一幅上写道:“想爱就爱吧,现在不会有人伤害你了。”
从肯辛顿宫到威斯敏斯特教堂,送葬队伍足足走了2个小时。
威斯敏斯特教堂里面聚集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大人物和知名人物2000人,其中有法、美两国的第一夫人,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都迪的父亲、著名的哈罗兹百货公司的老板穆罕默德·艾尔·法耶兹,好莱坞的著名影星汤姆·汉克斯和汤姆·克鲁斯,以及当前英国王室和政府的显官要爵,社会各界的知名人士等等,这是威斯敏斯特教堂自建立1000年来最为隆重的一次葬礼。在唱诗班的颂诗中,英国首相布莱尔宣读了《科林斯人对爱的赞美》。
布莱尔首相说:“如今我们只能透过玻璃模糊地看到她的遗容。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忠诚、希望和爱,但三者之中,最伟大的是爱。”
坎特伯雷大主教也向世界发布了关爱的悼词。
感谢上帝赐予我们戴安娜王妃和她快乐的性情,让她为人师表,行善无数。感谢上帝赐予我们戴安娜王妃,她的平生是那样打动人心。感谢她那么平易近人,感谢她那么富有魅力,富有同情心。我们要怀念她银铃般的笑声,而最重要的是她随时准备帮助这个国度,乃至全世界贫困无助的人。她以自己的温暖点燃了很多人的希望。她的可贵的品质和同情心使她富有魅力,给我们以力量。
我们要感谢上帝赐予我们最可宝贵的家庭生活,最宝贵的人与人之间的亲情,我要感谢你让我们能够从相互间汲取力量。
我们要感谢上帝,因为戴安娜给这么多人带来了巨大的力量,我们也会继续戴安娜未竟的事业。刚才布莱尔首相讲到了戴安娜的希望、爱和忠诚等等美好品质,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爱。我恳求上帝能赐予每一个人像戴安娜那样的仁爱、富有同情心、生生不息的精神。戴安娜的内在美与外在美永远不会消失。她对国家的爱永远不会消失。
第九章 自古红颜多薄命四、与婚礼同样隆重的是葬礼(2)
教堂里响起巴赫、维尔第和普切尔那哀婉的旋律,2000位悼念者倾听了戴安娜王妃的笃友、流行歌星埃尔顿·约翰动情的演唱,他根据自己的《风中之烛》特地改编一曲。上世纪70年代他为了纪念玛丽莲·梦露而作了《风中之烛》,今日由抒情诗人伯尼·托潘填词纪念同样美丽而不幸的王妃。“永别了,英格兰的玫瑰……你的烛光熄灭已久,而你事迹永远存留”。歌声响起,故人长辞;心碎的人唱起挽歌,远行的人魂游天堂。
歌声中,亨利王子把头埋在双手中。戴安娜的弟弟斯宾塞伯爵上前致了悼词。说到最后,他哽咽了。人们回报热烈的掌声结束了精彩的演讲。
仪式进行了50分钟,最后全英国为戴安娜———人民的王妃默哀1分钟。
这是个让人永远难忘的时刻。当2000名贵宾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内哀悼王妃的时候,全球各地的人民也在观看这场葬礼并用各种方式送别这朵“英格兰的玫瑰”———戴安娜。葬礼的实况向60个国家转播,广播电台用至少44种语言向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各地人民讲述这场壮观又发人深省的葬礼。
王妃终于要离去了。这一次,没有摄像机,也没有人群。
下午,车队随后开始护送戴安娜的灵柩前往距伦敦约一百公里的戴安娜家祖坟地。这里埋有戴安娜20代的祖先,位于大布灵顿村一座小教堂内,在伦敦西北郊50英里处。这里也埋葬了她曾与之相依为命的父亲。
参加安葬仪式的只有亲密的家庭成员。简短仪式的细节没有透露,牧师的姓名也没有透露,据说是家庭的一位朋友。
估计只有约十个人参加了最后的仪式。这些人是她的弟弟斯宾塞伯爵、两个姐姐和她们的丈夫、威廉和亨利两位王子、戴安娜的母亲和戴安娜的管家。
就在伦敦街头数百万民众泪别王妃之际,已有许多人等候在庄园门口,等候在她回家的路上,迎接王妃的归来。他们有的早在星期五晚上就在这里举着蜡烛,举着条幅“戴安娜王妃,我们心中的皇后,回家安息吧”。
斯宾塞家族说,戴安娜下葬时身穿一件她几个星期前刚买的但从未穿过的黑色长袖,配有特蕾莎修女送的一串念珠。
在法国,人们前往发生车祸的地点阿尔玛广场,敬献写有悼词的鲜花。当葬礼在伦敦举行时,他们点燃花束中的蜡烛。在离象征塞纳河的铜像几百米处,孩子们来到英国驻法大使馆,把戴安娜的画像放在菊花、菖兰和玫瑰丛中,这个地方已被人们称作“戴安娜王妃广场”。
在旧金山,14,000余人手持蜡烛,在城市中游行向戴安娜致意,为了感谢她为艾滋病人所做的大量慈善工作。游行队伍始终是沉默无声的,直到耳边结束埃尔顿·约翰哀婉动人的歌曲《风中之烛》。组织者琼斯说:“我们这些艾滋病毒携带者,在这个最黯淡无光的日子,和她的人民一起哭悼,我们怀念她的勇气,她的勇气给我们带来生存的力量。她那张在医院中用不戴手套的双手拥抱一个濒死艾滋病患者的照片传遍了整个世界。这种简单而深沉的同情爱心照亮世界,使世界改变了对我们的态度。”
在洛杉矶,艾滋病组织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烛光悼念活动,整个垒球场变成了泪水的海洋。
波斯尼亚的地雷受害人举行悼念,感谢戴安娜上个月的人道主义访问使他们的国家饱受地雷折磨的人民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帮助。一位40岁的受害者说:“我总觉得似乎不是戴安娜去世而是我家中的亲人去世了。我非常想念她。”
在安哥拉也是如此,那些地雷受害者希望政府能像戴安娜一样关心他们。戴安娜最近访问安哥拉的照片使世界将反杀伤性地雷活动推向了高潮。
在饱受战火之苦的北爱尔兰,王妃的死使一直交火的爱尔兰天主教和亲英清教徒联合了起来为她志哀。
善良的人们会永远记住这位美丽善良的王妃,记住她给这个世界的冲击,记住她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对于戴安娜的死,经历此事件的人5年后仍记忆犹新。在戴安娜香消玉陨5周年之际,2002年8月31日,人民网的驻英国记者史宗星作了一系列采访,人们深情地回忆了当年事故发生后的情形。
安德鲁·梅塞尔(BBC记者、戴安娜去世当夜值班编辑):大约深夜12点30分,我接到驻法国记者打来的电话,说戴安娜遭遇车祸受了重伤。我惊呆了。这么大的事情,我们必须赶写一篇新闻稿,还得去找播音员。那会儿,我们还没得到白金汉宫的反应,也没有来自英国驻法使馆的消息,但我预感到事情不妙。后来,我们从尼古拉斯·威彻尔那儿得到戴安娜已经去世的消息,威彻尔当时正陪罗宾·库克大臣在国外旅游。很特别的是,当我们最终证实戴安娜已经去世的时候,办公室里安静极了,整个晚上,弥漫着一种让人永远难以忘怀的安静。大家都不愿接受这个事实。在那举国悲痛的时刻,我只是觉得她刚刚找到自己的幸福,刚刚开始新的生活,而这一切突然间就消失了,这是很残酷的。对我个人来说,那个夜晚是我在BBC新闻部度过的最不寻常的一个夜晚,甚至超过了“9·11”事件发生的那一天。
米歇尔·沃勒(单身母亲):那年,我女儿莎琳只有4岁,她嚷嚷着要去伦敦参加戴安娜的葬礼。我们去了,在威斯敏斯特的大街上露宿了3个夜晚,莎琳也成了当时惟一在外露宿超过一夜的孩子。人们对戴安娜的那份感情是不可思议的,就像突然失去了一位亲近的家人一样。戴安娜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人。她有信仰,她做的很多事对我们普通人是意味深长的。那几天,我们在伦敦街头结识了许多朋友,有的现在还保持着联系。我们现在有了两位患艾滋病的小朋友,我和莎琳尽力给他们一些温暖。这是我们从戴安娜身上学到的。
帕斯卡尔·阿瑞特(伦敦市中心街道清理公司总经理):戴安娜的葬礼对每个人的道德水准都是个测试。那些日子,数百万人涌向伦敦街头,交通、食宿一时都成了大问题。我们曾估计可能会乱套,但是没有。我认识的一位78岁的老军官和他的老伴,一连好几天自愿在食品摊上帮忙。当时,买食品饮料需要排一个多小时的队,但秩序井然。数十万人在街头露宿了两三天,留下了许多垃圾,葬礼后的清理工作量非常大。我指挥了市中心的清理工作,连续三天两夜没回家睡觉。我们并没有号召谁来帮忙,但一下子冒出来大批志愿者。大家都想多干点活,都想做点特殊的事情纪念戴安娜,也借以平静自己的心情。这些事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第九章 自古红颜多薄命五、英伦玫瑰所留下的
再会吧!黑夜中最璀璨的星辰,
静静的,在暗郁的晚上绽放光芒,
再会吧!黑夜中最绚丽的星辰,
幽幽的,在自己的轨道上前进,
没有激昂,没有高呼,
只有温柔低语,向着痛苦卑微。
埃尔顿·约翰泪流满面地在钢琴前自弹自唱《风中之烛》:
你在我心中
就像那风中的烛火……
你的烛光熄灭已久
而你的事迹永远存留……
多少人怀念你的爱心,
远出你知道的数倍。
戴安娜的一生可谓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坎坎坷坷。风中的烛火熄灭了,她的故事永远流传。
她的一生,一直在苦苦寻找爱的归宿。戴安娜的生命中出现过不止一个男人。
最早的一个是英国王储,她的前夫,查尔斯王子———英国王室选妃第一个条件是处女。
后来,在寂寞空闺中,她的马术教练休伊特趁虚而入,结果这个无耻的男人,为了经济上的因素,竟然把他们两个的关系,写来卖钱。
从此,戴安娜的情路,就一直风雨不断:旧汽车商人吉尔贝与她的电话幽会被录音,跟橄榄球队队长卡林坠入爱河,古董商奥利弗变成了入幕之宾,属意中的足球明星竟不顾情面地拒绝了戴安娜的邀约……
这些人有共同的特质:对她能够态度卑下,把她宠得如同掌上明珠,随时等候她的召唤,细心体贴……,只不过,他们大都是有妇之夫。
最为令人痛心的是,戴安娜正在被她往昔眷恋的情人们逐渐出卖,爱情一次又一次地跪倒在金钱的脚下。
持有戴安娜64封情书的休伊特对英国《世界新闻报》说:“给我1000万,全都归你……这些信可都是独一无二的,也是历史绝无仅有的———王室成员给在外打仗的士兵写的情书。”
她做过很多善事。
1997年1月,她曾参加红十字会组织的非洲安哥拉之旅,亲自踏进地雷区视察,为全世界七万多名因误踩地雷丧生和致残的无辜者鸣不平,呼吁全社会重视遗留地雷问题。
她关心艾兹病患者,她把一个患艾兹病的孩子抱在怀里的照片曾使无数人为之震撼。她为贫困者募捐,她尽力帮助那些无家可归的穷人。
她至少参与了150项慈善活动,并且是不下100个慈善机构的赞助人或主席。在接受英国BBC采访时,她说,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位“英国特别大使”,向全世界缺乏关爱的人献出自己的爱心。
她的神话与传媒密不可分。
她无疑是全世界曝光频率最高的女人,无论是在她生活的英国,还是在遥远的非洲,凡有人群的地方,人们每天都能从数十种报纸、杂志或电视频道上看到她。她那精致得近乎完美的笑容成了英国的象征,远比她背后的王室更为世人所熟悉。
她的美丽高贵,令人望尘莫及。
她把美丽与时装结合在一起,让世人眼花缭乱。时装界公认,她毋庸置疑地引领着世界时装的潮流,连她那个典型的发式,也被命名为戴安娜式。
曾有一本杂志报道过,她每星期用于购买服饰的钱,大约要4000英镑。她穿过的每一件时装都高贵、华丽、独一无二;她的发型和妆容永远一丝不苟恰到好处;她从头到脚的每一件行头,都不是平民百姓所能问津。
但是她并不幸福。
她没有爱。连最平凡最贫困的人都能够拥有的东西,她没有,而爱却是女人生命中最重要的支柱。
她为传媒带来巨大利润。
登有她照片和逸闻的报刊总是抢手的,所以那些狗仔队连死都不放过她。在这个高举个人隐私旗帜的时代相对的恰恰是个人隐私的被侵犯。传媒津津乐道她的真真假假的花边新闻,读者也兴趣不减地买着关于她的小报。大家在满足欲望和热爱她的同时,忘记了她也是女人,一个没有幸福的女人。
就在即将找到幸福的时刻,生命烛光骤然熄灭。
世界的哀悼。
世界的沉思。
为什么女人要活得这么完美而伟大?为什么要她无私无我?这种期待与幻想,是不是才是害死戴安娜,害惨了女人的酷刑枷锁?
一方面因为被注目,而得到了自信;另一方面,却因被偷窥,而丧失了自我。
当她已回复到一个没有婚姻羁绊的自由之身时,为什么人们也无法淡然地去面对她的情与欲、灵与肉的盘根错节的人类本性?
人们是在为戴安娜伤悲,还是为他/她们失去的这一个偶像而伤悲,为他/她们自己并不意识到的残酷的善良或善良的残酷而伤悲。
在媒体和大众的眼里,戴安娜曾经被塑造成一位不守妇道、奢华淫逸的罪人,转眼成为一位充满魅力、美丽动人、坚持着人道主义精神、努力奉献,因而备受赞扬的人民的王妃。
立足在这些基础上,那些在媒体上看过戴安娜的人,便自然地形成了与戴安娜的个人关系。这种关系,都是从看的人自己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戴安娜的角度来看。
事实上,人们对于戴安娜的喜爱,难道是因为她的完美、伟大?还是,因为我们在她身上也看到了自身的情欲、灵肉的矛盾冲突以及人性的脆弱?
最大的问题,可能是不但在想像上,也在真实上;但在人们的看待上,即使在自己的亲人及戴安娜自己,都无法坦然地面对自己某些缺陷,例如暴食、不稳定的情绪,以及情欲的需求;因此,不但她亲弟弟斯宾塞伯爵要强调说,戴安娜是一位无私无我的人,连戴安娜本人对此都必须不断地回避自我的弱点,尤其是媒体的采访。
我们本来就是不完美,事实上,戴安娜不是因为完美而伟大,因为不完美,让人了解她的脆弱。她的承受是那么有限,她的缺陷,无关是非善恶,却让她变成了更真正的人,而让人们爱慕这种人性之美,却也同时接纳了人性的脆弱及其有限。
死亡犹如头上的光环,就像遇刺身亡的肯尼迪总统一样———肯尼迪生前受欢迎的程度肯定不如他死后。
戴安娜已死了,但她曾面临的问题还活着:她的灵魂安息了,她身后的这个世界还在焦躁不安。
的确,“死并非死者的不幸,而是生者的不幸”。这些问题并不会因她之死而消失,也不会因她之死的反思而消失,我们必须活着、思考和选择。
第十章 永恒的魅力一、美丽秘诀
自从成为威尔士王妃的候选人以来,世界各地的报刊电视争相报道她的美丽。她的美,不容忽视,几乎完美无瑕,这正是戴安娜受到热烈欢迎的法宝之一。她的美,固然天生丽质,更多是后天的修饰和保养。她每月到美容院做保养,保持皮肤的洁净、滋润。
跟一般女士相比,戴安娜的化妆问题难度比较高,她经常要在电视或者舞台的强光下出现,化妆不能脱落。不管在纽约的寒风中,还是在沙特阿拉伯的烈日下,戴安娜都必须时刻保持一脸清新亮丽的风采。
戴安娜的化妆非常考究,因为她经常要在电视上或强光下出现,不能在任何细小部位出现瑕疵,要永远光鲜艳丽,不让观众失望。除了化妆技巧,还要善择化妆品。她用雅诗兰黛透明粉底,她的化妆师认为这种粉底与戴安娜的肌肤吻合,形成天然妆容,自然清新不脱落。
她的美丽,同样有一套自己的独到的方法。
戴安娜接受英国著名化妆师巴巴拉·戴利的建议,用桃褐色腮红,突出颊骨;用蓝色眼线液和眼影,将一双蓝眼睛衬托得更加碧蓝、动人。查尔斯常常责怪戴安娜没有努力增长智慧,却花太多的时间在容貌上,她应该多读些书,多做一些有益的交谈。事实上,戴安娜光彩亮丽的形象,已经获得公众的爱慕。这是她赢得独立和权力的最有力的武器。
眼部护理:定期做眼膜,避免出现眼袋和黑眼圈。
眼尾护理:CACI电脑科技去除鱼尾纹。脸部衰老的先兆是鱼尾纹的出现,戴安娜深谙此道,早在90年代就开始做一种名为CACI的方法去除眼部细纹的疗程。利用它使眼部四周光滑,眼睛看上去更有神采。
鼻子化妆法:在鼻翼的两侧打暗影,使鼻子显得小一点。
头发护理:每星期护理4次。据戴安娜王妃的发型师桑姆讲,戴安娜对头发绝对是一丝不苟的,她平时每星期做4次发根按摩和发质护理。
脸部护理:戴安娜每月定期到珍妮·费德开的美容沙龙做保养,肌肤细腻的诀窍是保持清洁、滋润,不须过度护理。
颈部护理:维生素E护理嗜喱防止颈部衰老。另一个让人知道年龄秘密的部位是颈部。欧洲女性在30岁之后老化情况更明显,故戴安娜选用含有维生素E的颈部嗜喱(每日使用),以防止颈部肌肤松弛。
牙齿护理:定期找牙医漂白牙齿。
唇部护理:每四星期注射一次“胶原”(其最主要物质是蛋白质),以免嘴唇干裂或脱皮。
新颖美容法:戴安娜生前曾采用一项新颖美容法———曾做过煤矿工人的美容师约瑟夫·科沃过去一直秘密地为王妃服务———边唱歌边在她面部上按摩、拍击。他先用15分钟时间按摩她的面部,随后再用手掌有力地拍击她的脸颊几分钟。据说这种方法可以使皮肤更加丰润,富有弹性。
饮食美容法:不吃零食;以蜂蜜代替糖;以草药炼制的茶代替茶和咖啡;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最好是刚从树上和菜园里摘下来的;以水果代替甜点,少吃淀粉类食物;以全麦面包和谷物为早点;饮酒要适量,对甜酒、水果酒、鸡尾酒都要婉拒。
洗肠养颜法:大肠水疗法(俗称洗肠)。具体讲,是将结肠内垃圾彻底清除,减少人体对毒素的吸收,排毒养颜,此法使用物理方式,没有毒副作用,安全有效。一直以来,洗肠是欧洲贵族保健的时髦项目。我国的宋美龄也使用这种方法来保持健康、美丽、长寿。戴安娜美容养颜的秘诀之一便是坚持洗肠。
除了自内而外的皮肤保养,戴安娜对于秀发的护理也非常精心。
在过去的10年间,戴安娜已换了许多不同的发式,从超短的无赖女青年式平头,至40年代流行过的披肩长波浪。但后来,戴安娜王妃似乎发现了一种很适合她的发型,后面短,左边较长,看上去温柔、自然。
从她那亚麻色向下卷的齐肩发型到新潮发型,戴安娜每次发型的变化,都会引来诸多的议论,最后,人们又纷纷模仿“戴安娜式”。
从1984年开始,理查德·道尔顿为戴安娜设计发型。戴安娜对他很信任,认为她非常了解自己的脸型和头发的相互衬托。他每天为她做头发。当她早上洗完澡,道尔顿在7∶30—8∶00左右来王宫为她吹风、造型。如果她晚上有活动,还将为她再做一次头发。她每两个月烫一次发。道尔顿说:“我每天的安排以王妃为中心,只要她需要,我能够在任何时候来王宫。”王妃的头发光亮、整齐,其中或多或少有他的一份功劳。
那一年,当戴安娜出现在纽约街头时,人们发现,她的垂额烫发成为了男式倒背短发。
英国人对她的新发型甚感难堪,他们觉得太难看了,可大多数美国人却称赞不已。戴安娜的苏格兰裔新美发师萨姆·麦克耐特说:“这个发型既有复古的韵味,又带有未来派的调子,是两者的融会,没有特色的模糊型发型是没有前途的。”
戴安娜改变发型后,数不清的书信雪片般地从全美各地飞向她,赞美她、支持她、鼓励她。她们中间,既有普通的老百姓,远房亲戚,也有纽约曼哈顿的超级模特、好莱坞的电影明星,还有电视主持人。
这个更短、更富于朝气的发型,也反映了她内在的成熟,让世人耳目一新,继而争相模仿。
戴安娜的完美身材,同样与后天的保持、锻炼分不开。
初遇查尔斯时,她还是个稍胖的小姑娘,体重140磅。婚礼前的6个月,她坚持每天游泳1小时,体重减掉10磅。皇家舞蹈教师也常来宫中教她跳舞,一星期2次,每次1小时。仅仅如此还不够,戴安娜开始节食,只吃沙拉和鱼而拒绝她爱吃的高热量的汉堡包和炸薯条。1982年底,她的体重下降到110磅,这对她的身高来说显然太瘦了点。查尔斯和医生都怕她得神经性食欲减退,一再鼓励她多吃一点。医生也告诫她不再节食。她那时受着饮食紊乱症的折磨,的确很瘦削。
从那时起,她的体重一直保持在115磅到125磅之间,再加上她1.79米的身高,是非常完美的模特身材。她保持身材的秘诀在于运动和注意饮食。
戴安娜曾经加入过伦敦的凤梨舞蹈社,后因被大多数的人认出以至于影响上课而不得不放弃。接着,她又在白金汉宫的健身房做运动,参考简·方达的录像带。后来,戴安娜又到一家名为莎利·霍斯汀的美国式中心,主要是希望能有同伴鼓励,效果会好些。与伦敦其他健身中心有所不同的是,这里没有游泳池,没有热水澡,没有含酒精的饮料,取而代之的是耗资30万的健身器材。
然而好景不长,不知是谁向记者透露了消息,1990年9月,她离开健美中心时被拍照。以后每次总有一批记者守候在健美中心外面,她终止了在这里的训练。此后,戴安娜聘请卡洛伦·布朗到宫中进行个别辅导,每周2到3次。房间里会传出节奏感很强的音乐,开始时令王室工作人员感到诧异,不久便也习以为常了。
在朋友的建议下,戴安娜加入伦敦著名的凡德比特俱乐部。它有4座夜间球场,16位专家现场指导,此外还有儿童练习场、健身房、按摩室和女子美容院。
这个俱乐部收费昂贵,入会费2000镑,年费1500镑,使用球场每小时50镑。戴安娜认为这很值得,来这儿的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没有人会特别注意她,在这里她可以尽情地放松自己。
戴安娜开始训练自己的网球技术,她发现借打网球很容易交到朋友,这对拓展人际关系非常有益。
她的一大爱好是跳舞,芭蕾舞的训练给予她完善的体形和优雅的举止。可惜查尔斯似乎不太愿意和这位美丽的妻子共舞。
戴安娜是个对健康相当重视的人,她对食物和饮料都很注意。她的早餐一般是脱脂牛奶、全麦面包和一杯橙汁。午餐很简单,只吃点蔬菜和低脂布丁。晚餐也一样,顶多吃一点肉、鱼、蔬菜和烤鸡。
在官方宴会上,大家总觉得戴安娜吃得太少,那是因为太多的人要跟她握手、说话、打招呼,常常打断她用餐。偶尔她会向宾客表示失陪一会儿,回到房间里休息,同时吃一块三明治。人们看不到这些。
《戴安娜穿和美的秘诀》一书透露了戴安娜保持身段的秘诀。她每次赴宴或者社交时,一定要先吃一些热量低的食物,这样可以果腹,以免面对一排排美食而克制不住。而且在用餐时,她还不时搅动盘中食物,以免吃得太快。而在过去,戴安娜和大多数明星一样,采用的是饥饿疗法,为此她吃了不少苦头。
戴安娜的身材,已被公认为一流的“模特儿”。1.79米身高的标准身高,63公斤的理想体重,又没有营养不良的毛病,戴安娜的确花了一番功夫。
第十章 永恒的魅力二、时尚皇后
在进入王宫之前,活泼的王妃还是幼儿园教师,荷叶边、小彩带、小蝴蝶结是她喜爱的服装样式,化妆也并不成熟。不过成为王妃之后,在诸多顾问的帮助下,她开始形成个人风格,《时尚》杂志英国版的主编也成为戴妃的形象顾问。她的进步简直是神速,很快就被评论为“无懈可击”,并成为一个影响时尚的美人。
她的改变从第一次出席公开场合所穿的无袖黑色晚装开始,到了那件羡煞世人的洁白婚纱形成了第一个高潮。
订婚以后,戴安娜移居白金汉宫,她和母亲及其他有关人员必须在这里着手准备她的婚礼和婚礼服。戴安娜很快意识到,王室成员惟一喜欢经常变换的是他们的服装。一年被正式分为3个季节,每天更换4套正式服装。戴安娜预备的一件长外衣、一件丝绸衬衣和一双精巧的鞋,远远不够使用。恋爱期间,她常借朋友的衣服穿,所以她此刻急需一些时髦的衣服供外出时穿用。她母亲帮她选择一套漂亮的蓝色订婚礼服。这件衣服是戴安娜接受《时装》杂志编辑安娜·哈维的建议而购置的。
她开始懂得她的日常服装不仅必须入时,而且还要能应付变幻莫测的非正式的群众场面、突出其来的摄影记者以及她无所不在的敌人———风。慢慢地,她也发现一些对付的办法,例如,在衣服的褶边里加一些重量,使衣服不至于被风刮起来。而且她还有一小批服装设计师为她工作,包括凯萨林·沃克、戴维·萨松和维克多·文德尔斯坦。
对服装师的选择,当初并无周密的计划,只是随时在附近物色,或由《时装》杂志的朋友举荐。后来她挑选了戴维和伊丽莎白·伊曼纽尔这两位设计师为她制作结婚礼服。因为她在一家展览馆参观时,对他俩设计的服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为她第一次正式露面设计的一件晚礼服,初入王室的戴安娜穿这件系带长裙时,因行动不便,竟不顾王室礼仪,从小轿车内跳了出来。这使在场的官员和记者大为震惊。不过聪明的戴安娜很快便掌握了该类晚装的穿着技巧。
初出道的戴安娜还不懂得什么叫时髦,她的母亲也无多少经验。有一次她母亲帮她挑选了一条成年人的长裙穿上,想衬托出戴安娜的成熟来。但是戴安娜纯真的娃娃脸,高挑的身段配上了中年妇女的服装,让人觉得不伦不类。
幸好姐姐珍妮为她找来了好朋友安娜,她是时装杂志社的编辑,很熟悉王室正规服装的选择。
结婚礼服的设计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当时流行的礼服是褶边、荷叶边及下面有衬架支撑,恰如《乱世佳人》中郝思嘉的服装。设计师参考了王室所有的婚礼服装,决定设计出一件童话般美丽的服装来,裙尾要比玛丽女王的结婚礼服还长一些。
伊曼纽尔为王妃设计的这件精巧、有波纹绉丝的豪华白纱礼服可说是举世轰动。婚纱的镶边用珍珠镶做,蕾丝式荷叶袖,并配上25英尺长的裙托摆,考虑到裙子的波浪看起来高雅庄重,用了近一百码网布支撑裙子,而且还要考虑到电视摄像机的强光照射会反衬出刺眼的白色斑点,还要顾及到衬托戴安娜的肤色。用戴安娜命名的注册商标———蝴蝶结则绑在腰后。
对于礼服胸线开在何处,曾引起戴安娜与皇室的激烈对峙,戴安娜最后同意在胸引边加上许多波纹褶来避免低胸的争议,以平息保守派的抗议。戴安娜整装待毕,伊曼纽尔在礼服上缝上最后一针,这是古老的习俗,象征着带来好运的意义。她身着婚纱,再戴上钻石头饰和耳环,美极了,简直就是童话里的公主。
自那以后,戴安娜的服装成为了全球女性竞相模仿的对象。只要她身穿某一新款服装出现于公众面前,48小时后马上有厂家推出了仿制品。她在蜜月时穿的牛仔夹克裙刮起了一阵休闲风,而她的白点红点的孕妇服装也非常流行,甚至也影响到中国地区。英国和其他地区还有数以千计的少女都像她那样卷刘海。
她的着装风格与传统王室风格不同。王室中的伊丽莎白和安妮公主选择服装要考虑到人们从人群中认出她们来。但是戴安娜不同,她知道自己的肩膀和腿很美,所以她选择无袖露肩上装和开衩的裙子,甚至长裤。
按照王室礼仪所规定,她必须穿英国人制作的服装,结果她成了英国服装业的形象代言人。她在婚礼时穿上由戴维和伊丽莎白·伊曼纽尔所设计的漂亮婚纱,全世界才意识到英国服装业的存在。在其后的几年戴安娜结识了一批富有才华的摄影师,给予了他们机会施展才智。让·路易·谢尔说:“如同披头士乐队在音乐界那样,戴安娜在英国时装界进行了一场革命。”
她在国内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皇家时装店,并赞助她姐姐编辑了《时髦》杂志,以收集英国时装的精华。
珍妮熟识英国时尚杂志的编辑,请他们给戴安娜当参谋,再加上许多人的帮助,戴安娜在甜美的形象之外又平添了一股帅气和洒脱。
戴安娜经常从后门进入杂志的办公室,杂志社有一帮人为她化妆、整理发型、配色,一切都是为了让她看起来像个“王妃”。
事隔多年,她对外界的批评已不很在意。有一次,她送儿子上学,脚踏牛仔靴,下穿斜纹布马裤,头戴棒球帽,闹得伦敦满城风雨。可她的打扮救活了一家帽子厂,该厂根据她的启发,设计出的斯汀克帽和海军无檐帽风行一时。
过不了多久,王妃也不再囿于只穿英国的服装。
在赴海外访问中她也穿着外国人设计的服装。1990年,她穿着法国人设计的服装访问法国,使得法国人备感高兴。
戴安娜很会以着装取悦于人,这在她出外访问时常常奏效。比如,她会穿着印有太阳的衣服访问日本,戴水手帽访问海军基地。
在国内,戴安娜也不再坚持非穿英国时装不可。在安德鲁和莎拉的女儿受洗礼时,她穿着黑红相间的格子夹克和一条黑白条裙子,戴一顶墨西哥草帽。这种打扮又在时尚界引起不小的反响。
第十章 永恒的魅力三、晚装公主
身着晚装的戴安娜就像是一位从童话中走出来的美丽公主。
晚礼服那种庄重、盛大的风格并不适合每一次的晚间活动。如果参加的是鸡尾酒会、电影首映式、戏剧表演或正式的晚宴等活动,穿晚礼服就显得有些夸张而且不太方便。
正是这种不太正式的场合给了戴安娜一个创新的机会,从而也形成了她独树一帜的着装风格。例如贝尔威尔·沙松设计的一套蓝红格子相间的缎子长裙,1988年戴安娜穿着它参加了一个欢迎仪式,她一出现就令所有人眼睛一亮,那条裙子怎么看都像是一件化妆衣,尽管衣料更富于装饰性,色彩也更明亮。
只有一个对时尚非常敏感的人才敢把这样一件“家居服”穿在外面,而且使其成为了一件时装。1988年,戴安娜已经完全具备了对衣着的敏锐审美感,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她在晚装上的大胆尝试,都出现在她作为威尔士王妃的后期。
有时,即使是在盛大的场合,聪明的戴安娜也可以通过巧用心思来达到晚礼服那种庄重华美的效果,同时又避免了正装的累赘。1988年1月她出访悉尼时就穿了一套由维克多·伊德尔斯汀设计的短裙两件式套装。金色是表现王妃魅力的关键,领口和下摆用花边装饰,上衣流畅的设计就像是一片金叶子。即使是使用同样的面料,换一种颜色都不会有这种华丽效果。
戴安娜26岁时,仍不时表现出端庄娴静的一面。1987年,她在出访德国时穿着凯瑟琳·沃克设计的一件粉色缎子裙观看一场芭蕾演出。这件衣服有着宽大的披肩领,长长的袖子配白色的袖口,下面是蓬松的大裙子。第二年,戴安娜的时尚观念似乎是稍稍退后了一步,像一个听妈妈话的女孩子,只穿那些有教养的年轻姑娘应该穿的衣服。她在伦敦参加芭蕾舞节时,身穿一套中袖、披肩领的白色质裙装,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刚刚脱下校服的小姑娘。
此后不久,她又以一个截然不同非常性感的面目出现。
戴安娜比起一般的王室女性要大胆得多,比如她的领口可以低到露出大部分的锁骨,她的下摆也可以短到超过王室规定的极限。伊德尔斯汀设计的那套黑色露肩丝质晚装,裙子就非常非常短。戴安娜恰恰是在以端庄娴静的好女孩形象出现后不久穿了这套晚装。
戴安娜还可以走得更远。一件白色长袖上衣配粉色裙子,从正面看非常正规,但当她转过身去,后背上开衩一直到腰部,与之相配,裙子后面的开口也高于膝盖4英寸。这可不是戴安娜惟一的一件大胆的晚装。1996年她参加一个电影首映式时穿的那套绣着白色和金色花朵的酒红色裙子,后面的开口也是到膝盖上面。
这些暴露性的服装是女性化的象征。但是,戴安娜有本事把一些男装的风格融入自己的晚装里面,而且,让人感觉到是那样适合她。1987年出访葡萄牙,在里斯本观看一场芭蕾表演时,她穿一件光芒四射的橙色翻领上衣,除了耳环外没有戴任何首饰,颈上按理应该有一条项链,但她却选择了一个大大的黑色领结。1988年她去温布利时,完全是一副男性装扮:黑领结,白衬衫和一件绿色的外套。这一次,她连耳环都没有戴,但看上去却毫无男性之嫌。此前,她还穿过不少“窃”自男装的服装,白上衣、直筒裤、黑领结经常出现在她身上。
戴安娜最具魅力的地方就是她经常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她做出了一些王室女性们想都不敢想的举动。她也令时装界迷惑不已,不断地带给他们一个又一个惊喜。
将项链绕在前额,配一件斜肩洋装,这种上世纪20年代的打扮因戴安娜而在短短几天内形成一股复古的潮流。
戴安娜很自信于自己的外表和品味,每次她穿了一件新衣服后,第二天就会留意报纸,看看效果如何。令人欣慰的是,现在的报纸大多是彩色印刷,这使得照片上的她更加明艳动人了。
80年代中期,正是英国刚刚经历了3年的经济萧条之后,戴安娜拥有如此众多的华丽服装便成为某些人抨击的对象。当时很多人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需求,而戴安娜却拥有价值2亿的服饰,3000套衣服,还有600多双鞋子。
戴安娜的置装费用都是由查尔斯支付的,据说一年可能要花上100万,这对查尔斯来说算不了什么,他一年光自己产业就可入账200万,其中25%用来付税、持家、支付佣人工资,剩下的收入可以将戴安娜装扮成最会穿衣服的女性。
十几年过去了,戴安娜一直是英国的美丽大使和英国流行服装界的先导。她每穿一次新衣,便会被人拍照、仿制,不久在市场上就会发现相似的服装。
日常生活中戴安娜的穿着更让人争相模仿。接送儿子时,她常穿一件宽松上衣配一条合身的裙子,或是T恤、牛仔裤配马靴和棒球帽。在家时,她常穿牛仔衣、毛衣或衬衫,看起来像一位过着平凡生活的纯朴的母亲。
戴安娜的长处不仅在于她会穿服装,也在于她会用服装。
当外界对戴安娜服饰方面的批评达到高峰时,她在一次重要活动中一反常态,穿了一件亮相了无数次的衣服。有一位记者问她:“你为什么穿这件老掉牙的衣服?”戴安娜回答:“你们一会儿说花过多的钱置装,一会儿又说穿同样的服装。希望你们可以停止议论的我服装,好吗?”
80年代末,处于婚姻危机中的戴安娜也可以通过着装告诉别人她的处境。在一次慈善活动中,她穿了一件15世纪文艺复兴风格的古装,看起来是那么无助、孤独而悲伤。1995年她在接受电视访问时,吐露自己的不幸婚姻生活时,她也是一袭黑衣,看上去哀伤、无助,让人不由萌生同情心。
据美国《人物》杂志1985年的统计,戴安娜代表的商业利润已高达6.5亿美元以上,而在她不幸香消玉殒之后,这个数字已无法计算。戴安娜的容貌并不完美:过大的鼻子,发黑的眼眶,潮红的脸庞。但是,她是戴安娜。这已经足够让她倾倒众生了。
同查尔斯离婚后,戴安娜不用再充当展示英式时装的大使。她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服装。从此,在她巨大的衣橱里,就只有拉尔夫·劳伦以及好友范思哲等时装设计师的服装。1995年在伦敦举行的《阿波罗13》首映式上,她身穿范思哲设计的十分性感的黑色短裙,这是她对英式时装的大胆背叛。从此,她的穿着越来越性感、别致、漂亮。她在36岁时仍然青春焕发。她圆了常人难圆的梦:穿着既简朴又迷人。
戴安娜热爱时装,是时装发展的支持者。同时,她也和不少的时装设计师建立了友情,如克利斯汀·拉夸、遇害的范思哲等。时装大师拉夸为悼念戴安娜写了《给一位天使的信》,信中说道:
王妃并不是谁都能当的,她们必须是那些能以自身的才干和魅力征服民众的心、为民众所认可的女性。光靠形象上的设计、镜头前的包装及正统的王位继承权,都是远远不够的。而您恰恰是具有这种才干,这种对世事的关注,这种对世人的同情,具有所有这些并非惊天动地,却又不可或缺的女性美德,您以此帮助人们,给他们的生活增添了一道亮色。这种个人魅力的确是存在的。我也像许许多多如今在您灵前潸然泪下的人们一样,在您身上感受到过这种魅力。而我注意到,在这些悲恸失声的人群中,甚至有那些平素以矜持著称的英国外交官。
……80年代末我有幸第一次见到您的时候,记得您脸上泛着一层红晕。我们原以为会见到一位多少有着几分拘谨的少妇,却不料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您,竟是那样雍容大度、仪态万千,法兰西的名媛淑女在您面前行屈膝礼时,膝弯不同程度地在微微打颤。您不戴冠冕,不事炫耀,就那么简简单单地穿一袭盛夏长裙。那一天,天气晴朗,我与您在赛庞蒂娜画廊作了一次长谈,您品尝我带去的巧克力糕点,我们谈到生活,谈到左右我们生活的种种因素。
第十章 永恒的魅力四、天使之美
1997年在安哥拉的反地雷宣传活动中,戴安娜的打扮则让王室观察家们大跌眼镜。她一改往日雍容华贵的打扮,洗尽铅华,穿着白衬衫、米色九分裤和防弹背心走在地雷区中。笑容依旧,但此时的她,不再是一个时装皇后,而是反地雷前线的勇士,一位和平的天使。她的时装设计师朋友吃惊地说:“我说不出来,那好像是另一个戴安娜。”的确,那美,不再是时装珠宝的美,而是自内在散发出来的爱与勇气的光辉。
她的美,不仅因为她是王妃,更因为她对艾滋病患者等不幸人群的爱,对于两位心爱的孩子的关爱。
她为慈善工作所做的一切令人们永远怀念这位爱心王后,她对自己两位孩子的爱不仅使孩子们永远爱她,也使世界人民敬仰这位伟大的母亲。
她是王妃,但首先是妈妈。
“孩子需要母亲的关心和爱护。”这是作为母亲的王妃的信念。她这么坚信也许是因为自己在6岁时母亲离家出走,把4个孩子留给了父亲照顾。
自孩子出生起,她就决定以自己的孩子为生活的重心,把无限的爱与温情献给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威廉王子和亨利王子。作为一个母亲,戴安娜最感谢上天的便是这两个男子汉。只有从他们身上,她才能体会出什么是稳定的感情,什么是信赖与关怀。
她总是尽一切可能根据孩子们的作息时间,安排她的活动日程,她觉得一天中最重要的时刻就是与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一起洗澡,一起上床。当然,并不是每一次都能做到。
有时,她一大早就得起来,傍晚时分匆匆赶回家,淋一个浴,换身衣服,又要出去。不过,就算她要去参加电影首映式或其他夜间活动,她也会争取先给孩子们讲一个故事,或哼一首催眠曲才离开。
孩子是戴安娜永远的宝贝,在每一次陪王子访问海外的活动之后,戴安娜便迫不及待地赶回家。孩子学校里有活动,她只要有时间就一定去参加。当孩子们需要安慰的时候,戴安娜便让他们睡到母亲的床上来。
查尔斯王子从小很少享受到父母的拥抱和亲吻,所以也常把自己的孩子当做两个小绅士看待,很少给他们以抚爱。而戴安娜则认为对孩子常常表示亲密,将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从很多照片可以看到,小威廉、小亨利常常被亲密地搂在母亲的怀里。
按照英国王室的传统,王族血统的孩子接受的应是一种城堡式的教育方式,伊丽莎白女王一代是其典型。他们自小时起便过着一种与世隔绝的宫廷生活,与平民很少沟通。查尔斯亲王那一代则是属于混合体。他们受着城堡生活的调教,接受了传统礼仪,但又能呼吸到一定的自由空气。庶民的情欲与价值观被带入王室,与传统教育搅和在一起,有时候不免令他们自己困惑不已。
戴安娜看清了王室教育的种种弊端,决心不让她的孩子们再遵循陈旧的模式,她要让孩子自由地面对这个世界,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我要让他们生活在安全感中,我尽情地拥抱他们,夜里和他们一起就寝,我要让他们的生活充满爱意和温暖,这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她的肺腑之言。
戴安娜竭力摈弃致使孩子变得清高孤傲的教育方式。她要让他们明白,向别人展示自己的真实感情并非是娘娘腔、女人气。1991年,王妃带儿子们观看德国网球名星格拉芙争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桂冠之战。比赛结束后,王妃和孩子们离开包厢,走到后台,向格拉芙表示祝贺。当离开了网球场和公众注意力的格拉芙疲惫孤独地走了出来时,戴安娜和王子威廉先后拥抱了她。
王妃将自己的孩子介绍给命在旦夕的朋友艾德里安,这也是一种生动而现实的教育方法,它有助于孩子观察和理解生命与死亡。当戴安娜将艾德里安的死讯告诉威廉时,他本能的反应体现了他的成熟。“现在他终于摆脱痛苦,获得了真正的、永恒的幸福。”他说。
戴安娜将父亲的教导传给下一代。每天晚上6时,以及晚宴出访归来,都要向有关的人士、朋友或家人写感谢信,威廉王子和亨利王子也养成了这一习惯,令母亲欣慰。周末的她会带他们去各种游乐场所或者旅游胜地,让他们玩个尽兴,少一点王宫封闭的气息。
威廉王子就读的路德格罗弗学校的操场上,不时会出现戴安娜王妃的身影,威廉在学校足球队踢左后卫,有妈妈来助威,他会变得更勇敢。
有一次,戴安娜和威廉一同到一个世袭贵族家做客,威廉感叹主人家的阔气。王妃纠正他:“不是阔气,是运气。”第二天,她就带小威廉去拜访那些“没运气”的人———艾滋病患者、流浪汉收容所里的人。
母爱总是如同冬日里的阳光般暖意融融。他带他们去剧场影院看演出,看他们摆弄单放机、游戏机、微型赛车,看他们吃自己喜欢的汉堡包。母亲的心,比谁都快乐。
对于母亲的爱,两位王子也是十分懂得的。他们常想像自己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有一天能够保护母亲。据说有一次威廉告诉戴安娜,他长大后要当警察来保护她,亨利王子立即很得意地反驳说,国王才是你的职位,警察的事业只能由我完成了。
对处于孤立境地的王妃而言,孩子就是她爱的寄托。她总喜欢对朋友说:“对我来讲,他们就意味着一切。”
本来这位母亲要飞回肯辛顿宫看亲爱的孩子,谁知道她终究遇上了那第13根柱子。睡梦中的王子成为了孤儿。
第十一章 说不尽的身后事一、他们的故事在继续(1)
戴安娜王妃葬礼的第二天,激动过后的英国人沉寂下去。当伦敦城的清洁工们捡起枯萎的花朵时,每个人都在抚平自己的伤口。结局有一种苦涩的味道。两个孩子失去了母亲,在这个年纪,他们依旧非常需要她。戴安娜的故事结束了,他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在新的世纪里,他们将会是王室新闻的主角。他们的父亲查尔斯,与卡米拉苦恋三十多年,究竟会把这份惊世骇俗的爱情搁到什么位置呢?
查尔斯和卡米拉如今公开生活在一起,有时住在伦敦的圣詹姆士官,但是大部分时间在海格洛夫。当孩子们从学校里回来,卡米拉就躲开,由他们的保姆蒂吉充当母亲,1992年以来一直如此。英国人吃惊地发现威尔士亲王还是一个深情而又细心的父亲。在他们小的时候,孩子们经常看到戴安娜哭着喊着提到卡米拉的名字。他们已经见过父亲的情妇,并对她极力排斥。
查尔斯与卡米拉能够在一起吗?今天在英国,皇族的婚姻和王位继承依然受到两个基本法律的约束:1701年的《权势集团法》和1772年的《王室婚姻法》。第二个法律规定,任何一个王族的后代没有或者缺少议会两院的同意,不能在25岁之前结婚:正是此项规定造成了玛格丽特公主的不幸,她在1955年放弃了嫁给离过婚的彼得·汤森。但是查尔斯早已经不存在这种问题了。相反地,《权势集团法》是一个大的障碍,它规定,如果和信仰天主教的人结婚,就不能得到英国王位,也不能成为英国国教的领导人。卡米拉是个天主教徒———另外还离过婚。查尔斯可以置之不理,甚至按照宗教仪式结婚,就像他的妹妹安妮一样,离婚后又和拉维伦斯再婚,并得到了爱尔兰教会的祝福。但是他的再婚一定会引起基本法的危机,会影响到他将来是否能够登基。
根据1997年9月4日的一项调查———就在王妃死后的第4天,在大多数英国人中,相信君主制有美好的将来和希望它永远存在的人分别占63%和73%。但是他们对于代表他们的人,意见存在分歧,尤其是对查尔斯王子。绝大多数人不愿意看到卡米拉成为王后。1997年,随着戴安娜王妃的去世,卡米拉顶着压力一点点地重新挤进王室的圈子。她在1998年举行了一个庆祝自己50岁生日的派对,邀请了英女王但女王没有出席。在此以后,卡米拉与查尔斯多次双双出现在重要公开场合上。
2000年8月,威廉王子获悉父亲查尔斯准备与情妇卡米拉在苏格兰秘密结婚,大发雷霆,几乎父子决裂。按照天主教教规,教堂不会在其配偶在世时,为再婚的人举办婚礼。戴安娜虽然已经离去,但是卡米拉的前夫安德鲁还在。如果在苏格兰,教会的规矩就不一样了。查尔斯的妹妹安妮公主就是在苏格兰教堂里再婚接受祝福的。
威廉恐吓父亲,若父亲一意孤行,他就离开王室和英国一去不返。非常爱戴母亲的威廉,绝对不愿卡米拉取而代之。查尔斯惊愕之余只好退让。这是父子间最为激烈的一次争执。但是事情似乎有了转机。
2000年,在希腊国王的一个生日派对上,英女王邂逅卡米拉,当时女王的举动表示她已谨慎地认可卡米拉。
一个民意测验网站在2002年2月公布了一项网上调查结果,根据这一调查,大多数英国人都认为查尔斯王子应该与他相恋多年的女友卡米拉结婚。
在接受调查的3000名英国人中,有55%的人认为查尔斯王子应该娶卡米拉为妻,只有32%的人表示反对。不过,虽然英国公众愿意看到王子和老情人终成眷属,却不肯承认卡米拉和查尔斯的婚姻具有正式的王室名分。只有16%的人认为如果查尔斯王子成为英国国王的话,卡米拉应该获得王后头衔。
2002年3月,英女王和查尔斯、卡米拉一同出席观看白金汉宫一场吉他演奏会,这是英女王多年来首次与卡米拉在白金汉宫见面。英女王与卡米拉打了一个招呼,并且作了短暂的交谈。
2002年4月,英国王太后的去世进一步拉近卡米拉与英女王的距离,卡米拉获得邀请参加王太后的葬礼,查尔斯失去外婆后十分伤心,卡米拉陪伴左右为其解忧,这大大增加了国人和女王对其的好感。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查尔斯邀请卡米拉搬进已故王太后的王宫克莱伦斯宫,与他和两个儿子一起住,卡米拉欣然接受。但是知情者说:“威廉感到狂怒,他向父亲说:‘要她立即滚!’”
威廉认为让卡米拉与他们一起住实在太过分了,父亲甚至仍未与卡米拉结婚,这样对于他的亡母来说是一种侮辱。
2003年8月英国王储查尔斯一家人乔迁,已故英国王太后伊丽莎白生前居住的克莱伦斯宫成为了查尔斯和威廉、亨利两兄弟的新家,查尔斯的女友卡米拉也要一起搬进去住。尽管卡米拉还称不上是女主人,不过这显示她和查尔斯恋情已经化暗为明。
有报道说威廉王子已经接受了卡米拉。他对父亲说:“只要您高兴,爸爸。”但是,卡米拉与查尔斯的正式结合似乎遥遥无期。
英国女王虽然身体健康也年近八十了,等了大半辈子的查尔斯要在老情人与王位之间如何选择。戴安娜故去已经六七年,他若要不爱江山爱美人的话,好戏应该早就上演了。若他选择了王位,又如何处置相爱了大半辈子的卡米拉?
查尔斯曾经对卡米拉说;“你最大的成就就是爱上我。”那么,查尔斯最大的成就,除了娶了一个童话王妃,还会为卡米拉做些什么?
对于卡米拉来说,也许做一辈子的情妇就足够了?这是一种让人怀疑的伟大牺牲。
这段秘密的激情否有最终结果,卡米拉等着,公众也等着。
无论世事怎样变幻,王子和公主的故事依然是人人爱读的美丽童话。一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革命浪潮卷走了王冠和权杖,却冲不走传奇和幻想。尽管欧洲王室日渐式微,但依然是人们目光的焦点。在所有的王室子弟之中,英国的威廉王子和亨利王子是曝光率最高的难兄难弟。报章上几乎每天都能读到有关他们的消息,吃喝拉撒、嬉笑怒骂,无所不包。有人说,他们仿佛是养在玻璃缸里的金鱼,在人们的注视下长大。
威廉和亨利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不仅因为他们是昔日的“日不落帝国”的王子———他们的父亲查尔斯王子已经做了半个世纪的王储,却没有儿子一半的吸引力。他们的魅力来自母亲戴安娜:他们的故事是戴安娜神话的延续,尤其是长相酷肖母亲的威廉,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带着戴安娜的影子,让人们忍不住对这个孩子充满了爱屋及乌的怜惜之意。“如果威廉的外貌是父亲查尔斯的翻版,而不是母亲戴安娜的翻版,你想人们对他的关注还有现在的一半吗?”英国保守党一名议员曾经意味深长地问道。
除了是王室的继承人外,威廉还是其母亲戴安娜神话的延续者。他身上的担子不言而喻。
戴安娜在世时就敏锐地预见到儿子将和她一样,成为目光的焦点和是非的中心。她说威廉天生具有“当封面人物的气质”,并戏称他是“追魂靓仔”。在死前两个月,她曾对朋友说,希望将来威廉面对媒体时,能像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儿子一样机智。不过戴安娜刚刚去世时,小肯尼迪认为,威廉和亨利兄弟的处境比他复杂多了。“我从5岁起就开始过正常人的生活了,我上寄宿学校,然后上大学,一切按部就班。但戴安娜的儿子的麻烦却刚刚开始。”
1997年8月30日晚上,威廉和妈妈通了一个电话。电话里,他说,他马上要开学了,白金汉宫的新闻官想给他在伊顿的第三学期开学仪式录像,他不同意,因为这样对弟弟不公平,他不希望大家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他身上。
这个电话收线没多久,戴安娜在隧道里遇上了那场车祸。
戴安娜的去世,成为父子关系的转机。1998年初,查尔斯继承了约克府邸后,专门嘱咐设计师在装修两个王子的房间时,尽可能以他们在肯辛顿宫房间的原样为蓝本。考虑到青春期儿子的独立性,爸爸还给儿子一把钥匙,这样威廉可以在周末时邀请同学来家里做客。
戴妃感情生活的曝光,对两个小王子来说,无疑给他们带来了深深的伤害。每次那些故事一出来,威廉和亨利就必须再次面对父母的离婚和母亲的早逝,他们才是真正的受害者。威廉还努力保护弟弟亨利,不让亨利卷入查尔斯与戴安娜的婚姻旋涡之中。海格洛夫的一个前女仆说:“当王储夫妇吵架的时候,威廉和亨利会互相依偎着,威廉总是告诉亨利,虽然爸爸妈妈经常打架,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不爱对方。
第十一章 说不尽的身后事一、他们的故事在继续(2)
王室成员都热爱运动,威廉的妈妈戴安娜也不例外。有这样的遗传基因,加上从小的训练,威廉绝对算得上运动好手。不过,戴安娜害怕马上运动,而威廉与他和父亲一样热爱打猎和马球。每个冬天,他都要参加猎狐活动。查尔斯父子3人组成了一支马球队,和当地的马球队比赛。在伊顿公学,威廉参加了学校的划艇、橄榄球、水球、游泳队。17岁时,他的50米自由泳成绩进入全国17岁组前100名。
威廉被设计师和时尚专栏作家们评为“地球上最帅的衣服架子”。这还应该感谢他热爱时尚的漂亮妈妈。一出生,戴安娜就给小王子的衣着中掺加流行元素。受妈妈“平民生活”的影响,平时,威廉喜欢穿名牌运动鞋、贝纳通的T恤衫、牛仔裤,在外度假时,会上麦当劳买汉堡,看上去和同龄人没什么两样。但是王室着装非常强调阶级和地位,而不是个性。在正式场合里,威廉必须穿上双排扣的正装,打上领带。
对于威廉和亨利来说,被人关注并不意味着幸福。已逝的母亲不断遭人背叛,昔日的情人和仆人争先恐后地贩卖她的隐私———除了要面对这样的尴尬和痛苦,威廉和亨利自己的私生活也被媒体捕风捉影,倍增烦恼。刚进圣安德鲁大学读书时,威廉以每周165美元的价格和3名同学共同租住一栋维多利亚时期的别墅,室友中有校园模特儿、美女凯瑟琳·米德尔顿。于是第二天小报就出现了这样的头条新闻:“威廉王子与内衣模特同居”。威廉的室友对此十分好笑,“凯瑟琳有男朋友,而且威廉王子在这方面很谨慎。”他们表示:“两人就是想在一起也鲜有机会,因为那些保镖无处不在。”
威廉和亨利在无休止的关注和伤害中相依为命,逐渐练成了百毒不侵的功夫。面对狗仔队,威廉进退有度,应付自如,有媒体评论说他承受压力的能力连女王都自叹不如。亨利则生活得更加洒脱,打球、喝酒、追逐女孩子,尽情享受着王子的特权和青春的欢乐。
让人意外的是,两位王子和他们的同胞一样,对名流丑闻充满好奇心。“他们仍然谴责那些令戴安娜死于非命的狗仔队,”王子一名前保镖表示,“但那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不爱看别人的丑闻。”虽然王室禁止家族成员购买《世界新闻》之类八卦小报,两位王子保镖的房间里摆满了这样的杂志,“都是王子要买来看的。”
威廉王子就读的圣安德鲁大学可以说是英国最喧嚣的“晚会大学”,那里只有一间剧院,却有22间酒吧。有人曾经说,圣安德鲁大学除了娱乐以外,学不到什么其他东西。但是,威廉总是很有原则地不陷入这种追求之中,他选择不参加学校的俱乐部,平时只是跟自己的朋友出去。大学里的同学透露,威廉王子其实蛮勤奋。他每个星期都会抽出一天时间钻研自己的功课,在图书馆里呆上几个小时,熟读老师的笔记。威廉从不埋怨学习任务重,他总是能够轻易通过考核。威廉的同学说:“威廉是个非常认真的家伙。”威廉每个星期都要自己下一次厨,所以那里的人可以看到威廉在超市里推着购物车,当然身边都是全副武装的保镖。
要知道英国王子的魅力有多大,不妨到鲍福特马球俱乐部去看一看。“这里总是挤满了年轻女孩,希望能有幸一睹王子风采,”俱乐部一位女会员说,“只要威廉和亨利的身影一出现,她们就尖叫不已。”
威廉虽然只有二十出头,但是他的绯闻女友绝对比他的年龄增长得快。从他12岁开始,“谁将成为未来的王妃”这个问题就一直紧扣英国媒体和民众的心。威廉王子的“桃花”运比起父亲查尔斯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跟他传出绯闻女孩的名单细数可还真惊人:从乐坛小天后到名门闺秀,从父亲情妇的女儿到美国总统的侄女……
他的初恋是12岁时遇见左拉,以后先后又有阿拉贝拉、卡米拉的女儿劳拉、布什的侄女和伊莎贝尔———英国媒体认为最适合当王妃的女子,传得最厉害的是“小甜甜”布兰妮。所有这些都是小报感兴趣的话题。只要威廉身边出现一个甜美性感的女孩,记者拍了下来,马上就成为了新闻的头条———又一个绯闻女友出炉了。
就在威廉的绯闻女友满天飞的时候,在威廉的21岁生日上,又出现了另一位来自非洲的女孩———杰西卡·克瑞格。而他的21岁生日晚会也是以“走出非洲”为主题。杰西卡·克瑞格与威廉同年。她的父亲在肯尼亚的坡地上经营一处野生动物保护区,占地5.5万英亩。威廉王子在高中毕业仍未进入大学的暑期在此处住了4个月,和杰西卡以及她的家人一起工作。他不仅爱上了非洲,也在朝夕相处中爱上了杰西卡。两人据称已许下海誓山盟,已在非正式订婚仪式上交换了戒指。
威廉特别喜欢这一静僻的野生动物园区,因为此处几乎与世隔绝,隐密性相当高。也正因为如此,他在此地生活4个月的情形两年来一直未走漏风声。他梦想成为一个普通人,这儿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事情看起来挺像真的,威廉王子正在自学斯瓦西里语,他说他热爱非洲;2003年,又报道说,英国威廉王子打算夏天辍学到非洲肯尼亚买屋,与情人杰西卡共同生活。英王室成员为此事很头疼。
威廉王子表示宁可放弃王位继承权,也要和杰西卡在一起。王室成员对此无计可施,因为继承了戴安娜大笔遗产的威廉在经济上可以完全自立。
不过以谨慎著称的英王室对此避而不谈。看来,在英王室正式宣布谁将是英国未来王妃之前,威廉王子的“遍地桃花”还会常开不败。
亨利王子的风头在英国向来很劲,他曾经是英国人眼里最性感的男士,排位甚至比贝克汉姆还前。但围绕着亨利的吸毒酗酒丑闻,大大影响了他在英国国民心目中的形象。他的一个老师对此的解释是:他身上的压力太大了。他试图扮作很潇洒,对这个世界漠不关心。但是,他心里一直藏着妈妈戴安娜惨死的阴影。
亨利王子在伊顿公学的宿舍桌上摆着一张带像框的黑白照片,那是他妈妈戴安娜王妃1997年在巴黎遭遇车祸前最后一张正式场合的照片,当时戴安娜是为杂志《名利场》拍摄肖像。这张黑白照片也是亨利王子最喜欢的一张母亲的肖像。纵然贵为王子,亨利无法弥补的遗憾就是母亲的早逝。
媒体从来没有广泛地报道威廉的酗酒丑行,但是他的弟弟、英国王位第三继承人———亨利却好像是急于要填补这方面的空白。相对于威廉来说,亨利显得不是那么自觉,他曾经被拍到一手拿着香烟一手拿着酒的照片。热爱夜生活,喜欢在酒吧喝酒及在夜总会跳舞的习惯,为亨利带来了不少麻烦。
2002年初,英国媒体爆出亨利吸食大麻,而且未到法定年龄就出入酒吧的丑闻,令整个英国一片哗然,英王室大失颜面。伊顿公学也差点对他下“逐客令”。此后亨利从大家眼中的性感男士变为“打击”的对象。
事后,查尔斯王储及时采取行动,将亨利送到英国南部一家戒毒中心。据悉,在戒毒中心,亨利与一些曾吸过毒的人交谈了很长时间,了解吸毒的祸害后,“受到了极大震撼”。从此他再也不敢碰毒品。
如果亨利与哥哥威廉一起去喝酒的话,威廉就会“提点”一下亨利。有一次,亨利与酒吧间的侍者发生了一些争执,亨利冲着侍者大骂:“你这个该死的青蛙!”在旁的威廉立刻要求亨利道歉。
2003年亨利从伊顿公学高中毕业后,来到澳大利亚开始了他为期2个月的实习假期,学会做一名澳洲牛仔。在结束他的澳大利亚牛仔之行后,就会进入英国著名的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学习。
小王子亨利长得更像父亲,没有威廉那种万人迷的气质,但他对异性的吸引力比起哥哥来却毫不逊色。女孩们评论说,亨利和威廉基本上属于不同的类型,威廉内敛、自制,亨利开朗、不羁。
和身负王位继承人重任、谨言慎行的威廉相比,亨利“色胆”要大得多。他在伊顿公学的房间的墙上,公然贴着一张女明星哈莉·贝瑞的比基尼热辣照片。朋友们也说,在追求异性方面他比威廉活跃好几倍。“他的女朋友加起来有一大串,”住在海格洛夫的一位邻居说,“亨利得天独厚,既享有王室成员的特权,又可放胆追求快乐。他的哥哥可没他幸运。”
第十一章 说不尽的身后事二、永远的纪念
你在我心中
就像那风中的烛光
即使在凄风苦雨的黄昏
也从不熄灭
你的足迹印在山河大地
遍布英格兰的青山绿水
你的烛光熄灭已久
而你的事迹永远存留
———埃尔顿·约翰《风中之烛》
人民的王妃已经故去了,但是她的善良、她的美丽永远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岁月流逝,她并没有随着岁月流逝,相反,她的死亡净化了她,在人们的记忆中她仍旧是那么健康、美丽、善良,永远是英格兰最美的一朵玫瑰。
1998年2月,英国皇家邮政发行戴安娜纪念邮票一套和首日封一枚。纪念邮票共5张,每张面值为26便士,发行量1*9郾2亿张,比普通纪念邮票多5倍。人们出于纪念戴安娜的爱屋及乌的感情,纷纷购买。在邮票开始发行的当天,英国许多邮局门前出现排队购买的现象,有些邮局因此不得不增加人手。纪念邮票的总收入约1200万英镑,其中一半将捐献给戴安娜纪念基金会,用于她生前所热衷的慈善事业。
戴安娜去世两年后,1999年的世纪末盘点中,美国最畅销的《人物》杂志举办的22项世纪人物和事物评选,戴安娜获得了20世纪最美丽和最具衣着品位女性两项荣誉。
2000年一次“最受20世纪青年欢迎的偶像”民意调查中,目标群是18岁至35岁年龄之间的人,发现戴安娜王妃排列第二。“猫王”普莱斯利由于其出色的形象而成为第一名,第三名是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
2002年英国人评选了本国十大名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没能当选,号称“铁娘子”的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也没份儿,而戴安娜的名字却和莎士比亚、丘吉尔等伟人一起排在榜上。
2002年5月,英国又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已故王妃戴安娜是现代史上最具魅力的领袖,比现任首相布莱尔、前任首相撒切尔夫人和带领英国打赢二次大战的丘吉尔排名还要高。
调查访问了1100名在传媒和商界的经理级人物,他们认为戴妃比英格兰足球队领队埃里克森更具领袖风采。
负责调查的公司女发言人表示:“戴安娜拥有很多我们希望领袖拥有的特点,她可以令其他人一起参与她提倡的活动,以及所做的事得到世界的认同。”
的确,戴安娜在慈善事业上的号召力至今无人能及。一位艾滋病毒携带者在戴安娜逝世5周年的时候说:“不要说5年,就是50年后人们也会记得她。她生前改变了艾滋病患者的境遇。她经常来到我们中间,她知道我们有什么问题以及她能为我们做些什么。她活着的时候,艾滋病慈善组织很多。她的不幸去世,对我们这些病人是个沉重打击,对防治艾滋病影响很大。现在,艾滋病慈善组织的工作不如过去了,人们捐款的数额明显下降。我们埋怨谁呢?”这是对戴安娜努力的最好回报。这位当年很羞涩的女孩,一直很希望为世界的改变做一些什么。她的确做到了,特别是在艾滋病和反地雷工作中。
与这些民意调查相对应,她的周年纪念日和她的长眠之地奥尔索普也被人们铭记了。在斯宾塞家族的奥尔索普庄园里,有个椭圆形小湖,湖中央有个绿树掩映的小岛。戴安娜就长眠在这个远离尘嚣但又不感孤寂的小岛上。岛上没有华贵的墓冢,只有长满花草的平地和一座洁白的纪念碑。在纪念碑上铭刻了戴安娜生前说过的一段话:“没有什么比帮助社会上最羸弱无助的人会给我带来更大的快乐。这是我生活的内容和追求,是命运的安排。不论什么人遭遇不幸,都可以向我发出呼唤:不论他们远在何方,我都将飞奔而去。”
庄园里设有6个展览室,通过录相和实物展现戴安娜彗星般短暂而又辉煌的一生。在这里有戴安娜满月时接受洗礼、1周岁过生日、4岁跳舞荡秋千和8岁游泳的照片;有她上小学时穿过的校服、成绩报告单和用过的打字机;有查尔斯王储1980年寄给她的圣诞卡,查尔斯当时亲笔写道:“来自你舞伴的至爱”;还有她在那个“世纪婚礼”上穿过的长达7米的婚纱和后来穿过的20多身套装和晚礼服,她访问安哥拉雷区时穿过的防弹背心也位列其中;埃尔顿·约翰为她不幸去世所作名曲《风中之烛》的手稿静静躺着,诉说着那个举世悲痛的时刻;来自世界各地的近万册吊唁簿的一小部分写满了人们对王妃的怀念、哀悼、热爱……庄园于每年7月1日(戴安娜生日)开园,8月30日闭园。因为第二天是戴安娜的忌日,家人们,包括威廉和亨利两位小王子,要单独地与她静静相伴。
每年在戴安娜的周年纪念日,在戴妃生前居住的伦敦肯辛顿宫前,堆满了怀念者的鲜花和礼物;而在戴妃长眠的斯宾塞家族墓地,众多的参观者徘徊在戴安娜纪念馆里久久不肯离去,到巴黎戴安娜遇难桥下敬献花圈也是巴黎人和旅游者表达自己爱戴之情的方式。
与这些勇敢而执著的怀念者相比,英王室的怀念活动则显得十分低调。他们曾经在巴尔莫勒尔庄园里举行过私人的悼念仪式。
官方的纪念活动更多在于建立纪念碑。
2003年2月,戴安娜的纪念馆建造计划已经获得英国政府批准。戴安娜王妃纪念馆馆址位于伦敦海德公园瑟彭泰恩南边的一处地方。该纪念馆落成后,将成为伦敦市一座永久性的建筑物。整座纪念馆将有一个足球场大小,纪念馆的外观为椭圆形。
2003年8月,英国已故王妃戴安娜的纪念喷泉在伦敦海德公园奠基,由英国文化大臣特莎·乔韦尔主持。人们敏感地注意到,王室人员没有参加。这座耗资300万英镑的纪念喷泉由美国建筑师凯瑟琳·古斯塔夫森设计。官方称此喷泉将是“对戴安娜人格精髓的一个最相称的追悼:她的复杂、活泼、奉献———所有这些都将在这个公园里得到体现”。
口碑与丰碑,对于戴安娜来说,似乎也不那么重要。她生前说自己在王妃的位置上不会超过15年。既然她不再留恋王室,又怎么会要求王室大张旗鼓的纪念。她的葬礼,没有施行最高规格的国葬,而是“给特别的人的特别葬礼”。对于她的纪念,也是对于特别的王妃的怀念。如果她生前因为是王妃而得到注意,那么她去世后,正如她的弟弟斯宾塞所说“她不需要任何王室的头衔来为自己增添光彩”,人们对于她的纪念,主要是因为她的善良,她为不幸的人所作的种种帮助。
伦敦的一位报纸主编在2002年说:“她死了,人们更爱戴她了……失去了的,人们更觉得珍贵。5年前的那个星期是极不寻常的,我每晚下班回家的路上,都要在肯辛顿宫停留一会儿。那儿有许多人、许多鲜花,燃烧着许多蜡烛,树上挂着她的照片,我好像走进了一座印度教的寺庙。让我惊奇的是,5年过去了,依然有那么多的人怀念她!大家都认为没有谁能够取代她。我甚至想,她也只能去死,别无选择。她是一位被摧毁的女性,她的死是悲剧中的悲剧。”
第十一章 说不尽的身后事三、出卖,或者怀念?(1)
伴随着美丽与哀愁,伴随着肯辛顿宫门前成吨的鲜花与唁词,伴随着埃尔顿·约翰那令人涕泪交加的哀歌,1997年的那一天,宽容的土地收容了英格兰最美的那一朵玫瑰……
戴安娜来了,又走了。她作为英格兰最美的一朵玫瑰,重新走回到童话的美丽氛围之中。面对时间的考验,她似乎还要成为一个永恒的人类传说,长久地流传下去……
在人们的赞美与怀念中,令人惊讶的是,似乎媒体与金钱的力量还没有放过她。仍旧有人津津乐道地传说她的故事,挖掘她的秘密。她,一再被人们提起。几乎每年她的周年纪念日,人们在巴黎或者奥尔索普纪念她的同时,就会有一二本关于她的回忆录出版。在这些揭示戴安娜生前秘闻的书作者中,有她爱得最深,受伤害也更多的旧情人休伊特,有她生前最信任的管家伯勒尔,有她的私人医生、美容师等等。所有的人都在声称他们在为戴安娜翻案,在诉说一个更加真实的戴安娜,所有的人无一例外地得到了巨额报酬。“戴安娜经济”仍在继续,她的母亲弗朗西丝·尚德·基德女士则愤怒地指出她的女儿被许多人出卖了。
关于她的书仍旧很畅销。问题是,所有的事实或者被称作“事实”的都在阳光下暴露无遗后,童话还在吗?人们是否会怀念那个永远美丽、年轻、健康的戴安娜?
休伊特于1993年写《恋爱中的储妃》,首次出卖了他与戴安娜的爱情故事。为此,他受到了英国人的一致唾弃和不齿。英国报章将他称为“爱情鼹鼠”、“英国最可恨的男人”。1999年他又出了另一本自传《爱情与战争》,大书特书与戴妃的风流韵事。这位前情人一度想把他与王妃的爱情故事出售给英国小报,在小报取消出价后,又把故事卖到澳大利亚。2002年休伊特又在兜售戴安娜写给他的情书。
2000年,戴安娜的私人秘书帕特里克·杰夫森写了一本名叫《一个王妃的阴影———1987—1996年威尔士王妃戴安娜》。杰夫森从l987年开始担任戴安娜王妃的私人秘书,一直到l996年,也就是戴安娜因车祸遇难的前一年才辞去秘书职务。这段时间正是戴安娜与查尔斯王子的婚姻跌宕起伏的时期,因此杰夫森耳闻目睹了英王室的是是非非、风风雨雨,也了解戴安娜婚姻的许多内幕。
杰夫森认为他出书的目的是为了“对已故王妃的怀念”。戴安娜王妃去世后的种种传闻不仅与事实有很大出入,而且有些还是对戴安娜名誉的诽谤。他的书是一本“真实的、不偏不倚的记述”。
在1998年,戴安娜的私人医生西蒙·西芒斯出版了《秘密岁月———戴安娜私人医生回忆录》,2002年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中文译本。该书是所有写戴安娜的书中少有的得到好评的。在书评中,有人称是“女人对女人的一种诠释”。西蒙·西芒斯于1993—1997年一直是戴安娜的私人医生。作为医生她是称职的,作为戴安娜心路历程的真实记录者也是称职的。在书中,她也渲染了自己所谓超自然的医术,但她更多的时候,是以一个耐心的听众,一个善解人意的朋友与戴安娜相处的。
正如书中的介绍所说,书中所呈现出的戴安娜,不再是镁光灯下仪态万方的王妃。她也是“一个孤独处家以电话消遣的女人;一个放松而淘气的大女孩;一个对弱势群体充满关爱的名媛;一个称职的母亲;一个苛刻且有时情绪无常的朋友……”
西蒙·西芒斯在书中写道:
1993年我第一次见到戴安娜时,她就像一个可怜的小动物,一只不愿意再模仿以君王般的怡然滑过水面的天鹅。这只天鹅已厌倦了平静表面下隐藏的令人狂乱的疲劳。在公众眼里,裂痕开始显现。她的婚姻证明是个悲惨的假象;她所信任和爱慕的情人詹姆斯·休伊特当众背叛了她;后来她爱上了一个不能给她爱的回报的已婚男人,结果是她陷入了另一个被拒绝的陷阱。
通过对自己痛苦和遭遇的回忆,戴安娜能够真正理解他人的磨难和创伤。她对人的关心没有任何的矫揉造作,那些说她意图自我神圣化的人一定犯了错误。没有人强迫她如此努力地为慈善机构工作,而且大多数工作都是在私下完成的。皇家的其他成员总是热衷于与各个慈善团体和其他有名望的企业集团保持联系。他们只是提供名义上的支持,然后就让他们的名字占据了报纸的头条。或许除了戴安娜这位具有奉献精神的王妃和肯特公爵夫人之外,皇家的“善行”看起来关注的更多的是节日的宴会和彼此之间的寒暄,而不是在备受冷落的煤矿区专心安静地工作,这些是戴安娜比较喜欢从事的。
第十一章 说不尽的身后事三、出卖,或者怀念?(2)
2002年戴安娜生前的贴身保镖肯·沃尔夫打破多年沉默,出版了《戴安娜:严守的秘密》。沃尔夫1988—1993年间担任戴安娜的贴身保镖。他与戴安娜关系十分融洽,成为她的知己之一。书中再一次披露了戴安娜大量情感生活细节。比如,书中写了戴安娜与马术教练詹姆斯·休伊特的感情发展;描述了戴安娜第一次看到查尔斯与卡米拉的亲密神态,就意识到自己的婚姻走到了尽头;透露了戴安娜陷入婚姻不幸时的悲痛以及几次想自杀的内情,等等。沃尔夫获得了25万英镑的稿酬。
英国王室认为这本书有许多不实之辞,而且赶在戴安娜去世5周年之际发表,又会引起许多新的矛盾。查尔斯王储和威廉王子更是怒不可遏,指责沃尔夫“出卖秘密”。
继这本书后,戴安娜生前好友、美容师朱蒂·韦德所撰写的名为《真相》的戴安娜传记,也在2002年10月问世。书中颇有一些爆炸性片断,与大家所竭力赞扬的王妃相反,似乎更加注重了戴安娜生活中浅薄的一面。书中揭露戴安娜说美国总统克林顿是“难以置信的性感”男人,但她不看好克林顿夫人希拉里,戴安娜说她太“冷淡”。
2003年戴安娜去世6周年纪念日,《戴安娜:秘密和谎言》又在英国引起不小的风波。该书中推断的戴安娜死因实在是石破天惊:是英法情报机构联手策划了戴安娜之死!
车祸原因众说纷纭。在书中,作者尼古拉斯·戴维斯宣称,戴安娜和她的百万富翁男友都迪·法耶兹显然是被英国情报机构军情五处和法国情报机构DST联手谋害的。戴维斯称,英法情报机构的特工在隧道之中,朝高速驾车行驶的汽车司机亨利·保罗的脸上射出了一道白色的激光,致使保罗因看不清方向而发生车祸。
对于这种种关于戴安娜的书和说法,戴安娜的家人终于保持不住沉默了。
2002年在戴安娜去世5周年之际,戴安娜的母亲弗朗西丝·尚德·基德女士接受了英国独立电视台采访。弗朗西丝说,大家在自己心目中保留着对戴安娜的怀念,我是很感谢的。但现在围绕我女儿的死进行的商业化行为太过分了,远远超出了尊严和体面。他们从不考虑威廉和亨利两个孩子以及其他家庭成员的感情。对这些,我们很难接受。
她说:“商店玻璃窗上贴满的各种戴安娜画像使得我带着痛苦的怀疑扭过头去”。“似乎赚钱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和无情的,有时候我觉得好像正在接受没有麻醉剂的重复的感情手术”。
家人的愤怒阻止不了书的出版。2003年关于戴安娜的回忆录中,最耀眼的莫过于戴安娜生前最信任的管家伯勒尔的新作《王室职责》。
在戴安娜与查尔斯的婚姻破裂后,朋友问王妃想从过去的十多年中挽回些什么?她在纸上写下了一个名字:保罗·伯勒尔。
与王子离异后,戴安娜对这位从她结婚之日起就不离其左右的男仆越来越依赖。
在安哥拉,为反地雷运动做宣传的她,身边只有他这位亲信。她称他是自己的“感情清洗机”,“她总是带着快乐或悲伤向我倾诉,然后再一身轻松去体验更多的情感”,伯勒尔如是说。1997年,当她在法国遇车祸身亡时,是他乘飞机赶到巴黎为她整理入葬的衣服,在她手心放上了特蕾莎修女送给她的念珠。
1998年,伯勒尔曾向公众声明:“能保守戴安娜的秘密让我感到很荣幸,很自豪,而且我会一直这样做。”然而,2002年11月,当保罗因盗窃戴安娜生前财物的指控被踢出皇室后,他不再选择沉默。
在新书出版后的采访中,保罗抖出了一些超级“猛料”,如戴安娜离婚后追求她的9人排行榜,戴安娜的心上人哈斯纳特·卡恩,戴安娜生前预言自己的死亡,她从未想要和都迪·法耶兹结婚,等等。
在保罗印象中对戴安娜最美好的记忆来自波斯尼亚,在萨拉热窝附近的一间破旧的小木屋中,他发现了一名身患重病且双目失明的小女孩正躲在满是尘土的窗帘后面,他告诉戴安娜说应该去看看那个小姑娘。“她一见到那个小女孩就立刻把她揽在怀里,抚摸着她的脸颊,当时没有摄像师在场,也没能留下任何记录,实际上,除了我以外没人看到这一幕,那是一种纯粹的爱,完全出于本能。每当听到别人说王妃是为了引人注目才做某些善事时,我就想起了那一幕。”
这本新书又给他带来了什么呢?《每日镜报》已经为连载支付了50万英镑。
10月27日,第1版印刷13*9郾5万册、标价为17*9郾99英镑的《王室职责》一书开始在英美各大书店发行。当天,此书在WHSmith连锁书店售空;截至早上11点,另一大书店Waterstone库存的三分之一已售出。戴安娜生前好友罗萨·蒙克顿在《星期日电讯报》上撰文说:“他(保罗)已经加入了那些追逐戴安娜隐私,用她的骨头赚钱的贪婪鬼的行列!”
英国王室再一次愤怒了。查尔斯和威廉、亨利王子要伯勒尔闭嘴,指出那是对他们母亲的公开背叛。在戴安娜的家人看来,这些传记大都在拼命挖掘戴安娜的私生活,抖露她的各种秘密,并没有从公正、客观的立场上展示她不凡的一生。因此,戴安娜的姐姐萨拉牵头组织人员,准备于2004年推出第一部“正式的”戴安娜传记,告诉人们一个真实的戴安娜,并公开许多从未露面的珍贵照片。据悉,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已经为这部传记写好了序言。
这部传记目前定名为《戴安娜肖像》,由戴安娜慈善基金委托出版,其所有赢利也将投入戴安娜基金。
该传记将包括大量的精彩文章,由许多与戴安娜相识的亲友撰写,有的讲述不为人知的戴妃故事,有的对戴妃的生活发表评论,还有的则大抒对戴妃深切的思念。总之,这部传记“将以一个全新的角度,向人们展示戴妃生活中重要和永葆魅力的一面,讲述她的性格、她一生所倡导并从事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慈善事业,并鼓励英国和海外的人们继续戴妃未完成的事业”。
为了躲避记者的追踪而魂断巴黎的戴安娜,若死后有灵,知道种种书籍,当不知作何感想。死者已矣,生者何哀!戴安娜的前夫查尔斯与威廉和亨利王子对传记的一次次出版感到愤怒。他们已经经历过太多的背叛。每次传记的出版,总是他们再一次置于传媒的注意中心。查尔斯只能心痛地看着那些前尘往事一次次地重现。爱与不爱,可以忘记吗?婚姻的痛苦,又有谁愿意拿出来展览,被世人津津品味?对于威廉和亨利来说,母亲与父亲的争吵,已经是他们童年的梦魇。当母亲的情人一个个曝光,有人强调说他们的父亲从来没有爱过母亲,他们的心里,恐怕已经远远不止愤怒和悲哀。母亲死后,王子只想远离那些争吵和伤害,得到“一点点的和平与和谐”。似乎这个愿望是一种苛求了。
对于王室来说,保密是王室的行事准则,当年戴安娜的坦白让王室永远不能原谅。今日王室也许会明白这不是戴安娜一个人的问题。作为王室,他们享有特权,也注定了要在公众的看台上,观众永远有兴趣知道以前不知道的秘史。特权给予了他们无所顾忌的自由,他们遇到的诱惑更多,也比普通人更加放纵自己的情欲。但是当这些拿出来展览时,他们愤怒了。他们愤怒的是仆人的背叛,痛心王室声誉的一落千丈。但是这绝对不仅仅是仆人背叛的问题。
王室成员所维护的,究竟是自己的隐私,还是自己的特权?
对于新闻界和公众来说,新闻自由可以真实反映一切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公众的知情权是西方社会新闻自由的起点。媒介评论家认为“公众知情权”必须结合”公众利益”才具有法律的理据。在权衡利弊,以两害取其轻的原则下,有些人(如公职人员、公众人物)的隐私可能遭受有条件的侵犯,以确保公众利益不受损害。因此,在讨论隐私权的问题时,存在一个与公众利益相关联的“公众人物”的概念。
戴安娜或者英国王室其他人员,无疑是公众人物。他们的一举一动,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
关于戴安娜的书籍空前畅销,读者即公众的这种热情更多的是出于对戴安娜的怀念。他们愿意看到美丽的神话,他们也愿意了解更多关于戴安娜的故事,看着真实的戴安娜被还原到生活中。至于这种真实是否可靠,是否会破坏他们对英格兰玫瑰的美好印象,他们有自己的选择。
那些写作戴安娜回忆录的人,除了像休伊特这样不折不扣的让人唾弃的爱情出卖者外,他们的目的,在金钱利益和还原一个“真实的戴安娜”之间各占了多少比例?戴安娜的娘家人在指责这些书籍为商业炒作后,他们自己的出书又要背上多少嫌疑?
不管怎么样,关于戴安娜的回忆录仍旧在畅销着,人们永远怀念这朵早逝的美丽玫瑰。爱她,因为爱而了解她,因为了解而同情理解她,这是人们的选择。
第十一章 说不尽的身后事四、死因调查 风波再起
1997年8月30日深夜,戴安娜王妃与情人都迪在巴黎高速公路发生车祸,急救不治,于31日凌晨4时许去世。
她死后,她生前的种种密闻,陆续被朋友和仆人公之于世。一个越来越真实的戴安娜被人们所了解。但是这朵玫瑰的突然萎谢,仍旧是一个谜团。她究竟死于何人之手?帕帕拉奇,喝醉了的司机,英国军机处的谋杀,还是爱尔兰共和军的谋杀。或者,她根本没有死?
关于车祸的原因,最初人们的愤怒指向了那些追车的帕帕拉奇。2002年,根据周密调查,法国法院法庭认为戴安娜开车的司机保罗酒后开车、超速行驶是造成车祸的直接原因,司机服用了过量的掺药的鸡尾酒后,高速行驶,导致汽车失控,车毁人亡。据称他的车速超过每小时70英里,而且3次超过限速。
她的死因似乎尘埃落定。但2003年她生前的管家伯勒尔公布的一封信,又将戴安娜的死带入了扑朔迷离中。戴安娜究竟死于何人之手?
亨利·保罗的家人一直坚称不会是他的责任。他的父亲简·保罗说:“出现这样的新证据对我来说根本不是新闻。我的儿子是司机,开车是他的工作。他在工作时从不饮酒,特别是王妃坐他的车更不会。我们希望重新调查此案能还他清白。”
简·保罗还认为:“我相信当时化验的血并不是我儿子的。当时停尸房里有许多尸体,血也许是别人的。我们要求进行DNA测试,可是当局拒绝了。”
他们的律师也说:“弄错血液这样的错误常常发生。我们要求进行DNA的测试,因为目前看确实存在看重大疑点。”
戴安娜儿子威廉也不相信其母是死于意外,他暗中找来军情五处前探员协助,誓要将凶手绳之以法。威廉王子在戴妃逝世4周年之际,曾跪在墓前发誓:“我知道你是被谋杀的,直至凶手被法律制裁之前,我绝不会罢休。”威廉相信其母亲之死有太多疑点,最明显的是戴妃平时即使穿上隆重晚礼服也坚持要戴安全带,但车祸当晚她却没有这样做。
2003年10月20日的英国《每日镜报》全文发表了戴安娜生前的管家保罗·伯勒尔声称的戴安娜写给他的一封信。信写于死于车祸之前10个月,1996年10月里的一天。
信的字里行间充满了恐惧、焦虑和孤独,当时戴安娜写道:“这个10月的一天,我坐在桌前,好渴望有人能抱着我,鼓励我坚强,鼓励我抬起头。对这场斗争我已经感到厌倦了,但我决不会投降。我是一个内心很坚强的人,这也许令我的‘敌人’感到头痛。”“我生命中现在的这段日子是最危险的日子———我丈夫正在阴谋策划一场‘车祸’,他准备对我车子里的刹车动手脚,使我因车祸而导致大脑严重受伤,以便为他的二次婚姻扫清障碍。”
2002年8月,英国决定再次调查戴安娜的死因,进行开棺验尸。验尸工作包括全身检查和毒药测试等等。届时,戴安娜出车祸时是否怀有身孕有可能水落石出。
一直以来,都迪的父亲老法耶兹认为是英国间谍机构军情五处和六处联手杀死了戴安娜和他的儿子,为了是不让未来的国王威廉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兄弟。他相信戴安娜当时已经有了6周的身孕。
在戴安娜去世5周年之际,都迪的父亲穆罕默德·法耶兹说:“对5年前那个可怕的日子,我的记忆非常茫然,因为噩耗来得太突然了,我由于过度悲伤而失去了知觉。几天后我都不敢相信发生的事情。即使现在,作为父亲,让我接受失去儿子的现实也是很难的。我的忧伤从未平息过,没有一天不在想念都迪,想念那一对至亲至爱的年轻人。我依然敢肯定,他们是被人按照一位高层人士的指示谋害的,是种族主义的邪恶势力残酷地摧毁了他们的生命。我此生绝不会停止斗争,直到让正义审判那些杀害他们的人。”
老法耶兹曾经在英国BBC第五频道披露了一条爆炸性的消息:司机亨利·保罗在车祸之前3年一直是英国情报部门军情六处领取薪水的告密者!那天,他事先就接到英国情报部门的密令,为戴安娜驾驶奔驰车,行车的路线都是严格按照情报部门预先制定的线路图进行的,包括走哪一条路、从哪个隧道经过、车速是多少等等。
法耶兹相信,为了杀人灭口,英法情报部门故意在保罗经过的隧道路口制造了这起车祸,欲制造假象让人相信这完全是因饮酒过度造成的一起交通事故。车祸发生后,司机的血样已在验尸房被人调换了。
法耶兹指出,法国法庭公布的长达32页的调查报告疑点颇多,根本无法让人信服。法耶兹反驳说,调查报告未对下列疑点作出明确交代:那辆一直追逐在后面的神秘的菲亚特乌诺的轿车到哪里去了?那辆用激光枪瞄准司机造成目眩的摩托车到哪里去了?存放在情报机关的司机保罗的档案在什么地方?
保罗·伯勒尔所称的戴安娜的信发表后,都迪的父亲老法耶兹马上谈话说,这封信的发表证实了他的谋杀怀疑。他对伯勒尔过了这么久才公布这封信件表示遗憾。老法耶兹认为伯勒尔还保存着更多的秘密。
法国警方的发言人则说:“如果有人认为将来有一天会被人在车祸中谋杀,后来又果然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很显然,这是很重要的证据。”
一时间,报纸上议论纷纷。在这种压力之下,英国有关部门正式承诺重新调查戴安娜和都迪的死因。据法国一位资深警官表示,这位警官曾接触过多达6000份戴安娜车祸事件的官方报告,他说他敢断定戴安娜是怀孕的。按这种说法,戴安娜在出车祸时曾怀有都迪·法耶兹的孩子。这就使那些相信戴安娜是被谋杀的人士更有理由认为英国皇室因为对戴安娜与一个穆斯林的关系感到愤怒,而最终采取了断然措施。王室的前任验尸官巴顿则认为很难通过这次验尸得出结论:他特别强调戴安娜的身体当时经过抢救,已被多次动过。
戴安娜之死是否会有一个说法?穆罕默德·法耶兹发誓决不罢手。
2004年1月6日英国首次对戴安娜的死因进行审理。此举的目的是希望平息数年来外界的各种怀疑和推测。
皇家验尸官迈克尔·伯吉斯将负责审理工作。据悉,两个人的死亡事件将被分开处理。伯吉斯于6日计划进行两次简短的听证会,然后将审讯推迟一段时间以便有时间就此进行调查。穆罕默德·法耶兹呼吁进行完全公开的审理,他认为验尸官的审讯范围太窄了。老法耶兹的发言人表示,他将出席听证;如果有必要,他愿意作证。
对于戴安娜死前怀孕的说法,英国王室坚决否认。
关于戴安娜神秘的死,英国社会还流传了一种不那么血腥,不那么阴谋,甚至带有几分浪漫色彩的说法。英国社会流传的“摆脱说”认为,目前戴安娜仍活在世上,“诈死”是想摆脱传媒追踪,重新过平淡生活,以逃避世俗的纷扰,现正以另一身份在世界另一边出现。有人称,出事后4个小时才对外界宣布戴安娜死亡,有足够的时间隐瞒真相及让戴安娜改头换面。
回想一下中国历史上美人的去向之谜,据说东渡扶桑的杨贵妃、泛舟五湖的西施、隐居终老的陈圆圆等等。国外还传说玛丽莲·梦露没有死,而是被抽取记忆,成为了澳大利亚乡村的一个家庭妇女。美丽的传说背后是善良的愿望。自古红颜多薄命,人们往往希望她们能够在另外一个世界里,没有烦恼快乐地活着,自由自在地美丽着。
忽闻海上有仙山,其中绰约多仙子。
童话没有了,愿望还在,幻想还在。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