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惆怅还依旧[梁凤仪]

_5 梁凤仪 (当代)
  室内全然静谧。
  穆澄口渴得实在太厉害,迫不得已,她只好支持着,一步步,一手扶墙,一手扶椅的走入厨房去给自己倒杯清水。
  旱时一滴如甘露。穆澄喝了一口水,才略为定过神来。
  她伸手摸摸自己的额,发烫的。事在必然了。
  病倒也真不足为怪,体力与精神同时虚耗受损过甚,就捱不下去了。
  真不知大清早,丈夫就往哪儿跑了。
  这么的一个丈夫,要来何用?
  幸好穆澄还晓得苦笑,证明只是小病而已。
  电话铃声忽然在这个时间响起来,穆澄踉跄地走过去接听。
  “你醒了?”是祖荫。
  “是的。你在那里?”
  “真是,我老早已跟朋友去吃过早餐了,你要不要出来走走了今天是星期日。”
  “祖荫,”穆澄挣扎着,连站起来,双腿都有酸软的感觉。“不成呢,我是真的病了!”
  “你幻想成真,是不是?”
  “我说的是正经话。”
  “好!好!都信你,那么,你是不会到外头走的了,别等下又埋怨星期天,我都不关照你!”
  “祖荫,你回家来吃午饭吗?”
  “你既是不舒服,我回来反而要你忙这忙那的,我不就到妈的家去,或在外头胡乱地吃点东西,反正到了下午就跟同事有牌局。你好好的睡个饱,我令晚会夜一点才回家来。”
  这已经算是陶祖荫最大的体贴了。
  一整日,穆澄都躺在床上,没有走动过。
  直躺得实在腰酸背痛,才稍稍又支撑着病体,改为坐姿,扭亮了电视机,欣赏星期日的午间节目。
  空着肚子饿了半天,穆澄实在再捱不下去。她有个怪脾气,吸收工作量与食物成正比例。昨晚心情影响,已经吃得不多,隔了一夜半日只得滴水沾唇,太辛苦了。
  于是她跑到厨房去,从冰箱拿出昨晚吃剩的菜肴,放到微波炉去热一热,就用膳。
  食物吃下肚去,一阵温暖充实的感觉。十分好受。
  穆澄走回睡房的脚步也似乎踏实了。然。才再躺在床上去一曾,身体内就有异样的变化,好像五脏六腑都开始扭曲,以致于慢慢移动位置似。
  穆澄有点害怕,这种感觉越来越不舒服,越来越难受,越来越辛苦。
  她又得竭力撑起自己。再跑进洗手间,紧紧赶得及把刚才吃下去的食物全部吐呀吐的、吐得一地都是。
  身体像是停当了一点、舒畅了一点,可是那一地的脏物,气味酸臭,刺激她的嗅觉,令穆澄赶快逃离现场。
  因身子像掏空了的缘故,更觉软弱无力,穆澄于是在床上一直昏睡。
  也不知过了多久,她微微转醒过来,发觉周遭一片黑暗。往窗口望去,对面那幢大厦家家户户的窗口都已闪出灯光来。
  原来,夜已深了。
  祖荫仍未回来。对,穆澄醒起来了,丈夫说今晚跟朋友有牌局,今晚夜一点才归家。
  可是,现今不是已经夜了?祖荫这就会随时回家来,穆澄醒起,那洗手间的脏物仍未清洗,这怎么得了?
  霍然而起,也不知那儿来的精力和狠劲,一下子就把洗手间的地板清洗干净,才回到书房去坐好,如牛的喘着气。
  穆澄摊开了纸和笔,开始写作。
  她在病中写作。
  说到底,现世纪是太平盛世,也真不可能希冀有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大灾难去刺激文人的思路与笔触。
  生活上能发生这一宗宗、一件件不称心、不如意的小事,累积而成压力。去帮穆澄寻求发泄,宣诸笔墨,应被视为以贩文为生者的一种福份。
  从这个角度看,对于所有的磨难,应怀着感恩的心,是真怨不得。
  也只有在创作的过程上,穆澄的心境最无杂念、最专注、最投入、最舒畅。
  这以后,穆澄小病两天,慢慢康复过来,生活就一如过往,淡如水,平如镜。
  日子如此这般的过下去是好还是不好,穆澄都无心思考。
  或者,她的一门心思都放在写作上,她的作品绝对风起云涌,波诡云谲,令人惊叹、骇异、感慨、刺激。总之极尽官能起跌之能事。
  谁会想到笔下生辉、如花似锦的作家,本身的真实生活会茫茫然,毫无头绪似的。
  月底之前,穆澄有件比较兴奋的事,就是应一位老报人的邀约,同晋午膳。
  卢展棋是本城文化界一个相当受尊重的名字,至今他仍是一张销路相当好的中商日报的总编辑。
  可以这么说,他是第一个欣赏穆澄文章,把她带入文坛的人。
  当年,穆澄把自修的文章寄去中商日报。卢展棋正任副刊的编辑。相当欣赏年纪小小的穆澄能写老辣的文章,于是予以采用。
  这真是对穆澄太大的鼓励了。
  记得第一次看到自己的文章在副刊中刊出来。差不多感动得流眼泪。
  虞展棋栽倍穆澄,固然是认为她文章写得活泼,而又泼辣,很一针见血,此外。也因为他的确有此需要。
  副刊中有些作家经常脱稿,老害编辑在最后关头急得团团转。
  自然穆澄的稿件被刊登之后。这位酷爱写作的小女孩得到了极大鼓励,竟然把两个星期共十四篇稿都寄去报馆。被卢展棋收了、放好、备用。
  一个月下来,说也奇怪,竟有起码十页的稿会被取用。每天在专栏内寻找自己的大作做了那个作家的替身,成了个兴奋游戏。
  但有一个月,穆澄忽然对这么一个游戏感到失望,因为凡三十天都没有一天曾刊登过她的稿件。
  穆澄当时第一个反应的确以为是副刊没有空档的问题,自然不以为意。
  可是,过了另外的几个星期,穆澄细读副刊时,发觉有些专栏作家脱稿如故,可是填补他们的位置的,再不是自己的文章。
  穆澄开始纳罕。
  很简单的一个结论,就是穆澄文章写得不好。凡有什么事故发生,首先罪己,一定是自已学艺不精所致。这是穆澄一向的做人处世态度。
  心想,那张叫中商日报的报馆编辑先是无缘无故的提拔了自已,刊登作品,一定是文章本身有可取之处,现今作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无非是自己的写作质素下降所致。
  唯一的补救办法就是要努力地挑灯夜写,把更好的作品写出来。
  穆澄当时的心理压力是有的,活像一个学校的补考生,务必要把水准拼命提高。才获得升级。
  然而,努力似乎白费,稿件一直石沉大海。
  每天,当穆澄读着中商日报的副刊时。竟是心如刀割。
  她但望副刊的每一个作者都不要脱槁。唯其如此,她才不需要面对原来文章没有被挑选的痛苦与失望。
  还要不要再接再励,永不言倦地把稿于写下去、寄出去?
  穆澄的自信心动摇了,正在踌躇之际。竟收到一封署名中商日报卢展棋的信,写道:“穆小组:欣接你的多篇大作,写得实在好,这样的文章,不应再作替身之用,恕找未征求你同意之前,转交给中西日报的副刊,他们正准备另辟一个专栏,由你执笔。日内自会刊出,也是每天一稿,请直接寄去中西日报的傅易先生收,傅先生是总编辑。稿费从优。中商日报副刊卢展棋上”
  穆澄把来信连念了两次才敢相信是真。她开心得在屋子里飞舞,整个人像飘了上云端,然后,慢慢地,慢慢地,再下来,再飞上去,再下来,那种感觉刺激而舒服。
  伸长了脖子,盼呀盼的,才盼到了中西日报刊登自己稿子的那一天。
  穆澄有如一个待产小妇人般,终于目睹自已的孩子出生了,抱在怀,细细检阅,果然眼耳口鼻皆全,她的一颗心才放得下,才晓得心欢快慰。
  这就是穆澄进军文坛的开始。
  然,她跟卢展棋的交往还未因他带领她走入文坛而开始。
  穆澄一直没有跟卢展棋见过面。
  她的专栏在中西日报开辟之后,穆澄曾恭恭敬敬地写过一次信给卢展棋,同他致谢。然,没有回音。
  老实说,穆澄有点失望。
  在此后的几个月,她在电话里头跟那位中西日报的傅易先生交谈,有意无意的表达了这重关注。
  傅易干笑了两声。道:
  “你写好自已的文章,就是对棋叔至大的敬意与谢意了。”
  说得也是。
  这以后,穆澄的确非常专心的写。把她作为一个少女的内心世界,对人事的触觉,对社会的期许,都非常真挚地表现出来。
  有那么一天,报馆转来一个小包裹,穆澄抱在手内,不知是何物件,蹬蹬蹬的跑上楼,把自已关起来,打开包裹一看。
  天!金光灿烂、辉煌夺目的宝贝。
  不正正是一大束的读者来信。
  穆澄第一次证实自己有读者,铁一般的证据,毫无疑问地放在自己跟前。
  穆澄仰天长笑,继而欢欣洒泪。
  一点都不暇,这是一个作家成长过程内千真万确的反应与感受。
  对于读者的来信,穆澄珍之重之,把它们念起码一遍,叠好,放在一个铁的饼干箱内,再细细地回忆。
  她整个人。毫不保留地投入在与读者沟通交往之中,而觉得畅快。
  自那个时候开始,穆澄的老友方诗瑜就取笑她:
  “你在跟你的读者恋爱!”
  对嘛,少女时代,只会把小男友的约会与信札放在心上。然,穆澄不!
  她的生活之所以越来越丰盛,越来越充实,只为与读者的精神来往越频密,越亲切。
  有时午夜梦回,她也会觉得忧心戚戚,怕突然之间,读者会弃她而去,她又会变为光秃秃的一个人,毫无依傍似的。
  方诗瑜总是笑她:
  “庸人自扰!”
  “不,”穆澄答:“事情来得太顺遂,令我恐慌!”
  “你难道是请枪手的呢?不也一字一行的写出来,供人品评?盈亏自负,有什么好怕?”
  “我并不认为人生会有太多的一帆风顺。顺逆二境必会轮流替换而至。”
  方诗瑜没她这么好气。道:
  “幸亏你没有中马票,不然,更一天到晚杞人忧天。”
  穆澄的顾虑终于证明并不是空穴来风,她的灵感叫她知道将会有困难随她的好运而至。
  只是,不论穆澄的心理准备有多充足,这次的考验仍令她震惊,且绝对的手足无措。
  就是那天早晨。当穆澄细细读着副刊的每一段文稿时,其中的一段把她吓破了胆。
  怎么可能?
  那个专栏报导一段花边新闻。说近日文坛崛起一位新秀,那形容分明指的是穆澄。这还不打紧,倒是说她那个晋身的过程很惊心。
  卢展棋的身份被提了出来,文辞之间,说他与她有点奇怪而暧昧的关系,因此老棋就久不久抽了别个专栏的稿,让小女友得以一展所长。
  及后,报方发现这个真相,明令不可用穆澄的稿件,于是,卢展棋只好多方奔走,拜托他的后辈,给穆澄一个笔耕地盘,长期安置了吧。
  那段专栏的结尾竟还这样写道:
  “也真是姓木的时来运到,以她那种向读者兜售自己思想生活的粗糙情怀,差强人意的文笔,还有创作大量作品,叫读者捧场的胆识,相信她在文坛还有一段日子走。这世界是接纳奇人异士的多,唯真能狠得下心、挺得下脸,就不会有绝路。”
  “不要轻瞧女人,为了自己的成功,她们的手段了得!”
  穆澄阅毕全文,觉得天旋地转,金星乱冒。
  那不应是她,不会是她吧?怎么可能?跟事实相去何只千万里?简直无中生有。
  她连卢展棋先生的面都未曾见过,他跟她关系暧昧?这种话也说得出来,且白纸黑字的刊登着。
  天下间有胆识的人不是她穆澄,而是光天化日的造谣者!
  还未定下神来,电话铃声就响,是李俊英,非常非常的大惊小怪道:
  “穆澄,你怎么弄出这样子的乱子来了?”
  穆澄怔住,她自明所指。
  “不论是否有其事,你也太不小心了,这种人际关系对你的前途相当不利,我看,你得向有关方面疏通疏通,或者,在你的专栏内澄清一下,不然,幸幸苦苦地建立的口舌渠道,就要毁诸一旦。目前,你是真正有读者的,然,群众基础可以五时花六时变,一下子就作山崩地裂式的转移!”
  穆澄静静的挂断了线。
  她愧歉,好像不领这位老同学的情似的。
  然.对方开头的一句话令她寒心,教她失望。怎么能说“姑勿论是否有其事”这句话呢?那就是李俊英对自己的信心不足,有百分之一的机会信以为真,都是对她至大的侮辱!
  穆澄虽是个温和与木讷的人,但有一些原则,她是非常非常固守。而决不让步的。
  她认定朋友之间的相处,一定要有最起码的信任。一下子有点风吹草动,就对朋友的行为品性起了疑心,这种人相处何益?
  在这宗跟卢展棋的瓜葛上头,她足足恼了李俊英几半年之久,才平得下气来。
  压根儿就是冤狱。
  她为了有冤无路诉,而痛苦地哭了好几天。哭得双眼像两个大核桃似,连方诗瑜看见了。也忍不住笑起来。
  “你还好笑?”穆澄嗔怨。
  “你究竟有没有借镜子?那模样儿的确是怪形怪状的呢!”
  “身为老友,半点都不寄予同情,成什么话?”
  “谁叫你自作自受?”
  “什么?”
  “不是吗?芝麻绿豆似的事,看成天大。”
  “这还算是小事呢,名誉攸关,士可杀、不可辱。”
  “真是好志气!”方诗瑜翘超大姆指,继续嬉笑怒骂地说:“你这种古老十八代式的志气,只怕你死完又死十万九千七次,还未能平息江湖是非。”
  穆澄怔住了。
  方诗瑜正式地说:
  “人际是非与误会,无日无之,根本与空气一样,满满的充塞人间。几张报纸内的几个专栏,报导得几多?此其一。
  “穆澄,也请你别夜郎自大,社会上知道你名声的人固然不多,你个人的荣辱,除了在几个有心整蛊你的人与真心关怀你的人心上占了一点儿的份量之外,根本微不足道。且完全没有资格长时期霸占着这等人的心,而成为他们永远的话题。此其二。
  “有智慧的读者,一定只有兴趣读到大太阳底下对他们本身有利的资料与讯息。这等非常个人的是非,相等于新闻版内那一则则社会上鼠窃狗愉,甚而伤人抢掠的新闻,极其量可以占用篇幅一天,翌日即为类同事件取代,此其三。”
  “为这种无聊是非尚且会生闷气,哭肿双目。若到国家有难、民族蒙尘、世界不景气、天灾人祸,甚至你亲人的生离死别时,你又何以表达关怀与悲痛?此其四。”
  “最愚笨的人,莫过于被人痛骂,立即还手。所谓初而口角,继而动武,后果轻则敌人为能成功地刺激你而欢欣雀跃,重则两败俱伤,琅珰入狱。我的天,为谋害自已的人花精神与时间,这条算什么数?此其五。”
  方诗瑜一口气数落穆澄,最后叹一口气,作了总结:
  “还有其六、其七、其八,一直数下去,足有几百个理由,你不必为这些事苦恼。
  “真是任你饱读诗书、满腹经论,且是才华横溢,连这些显浅道理也想不通,纶若哭肿了双眼是为自己的肤浅与量窄,也还情有可原。”
  君子爱人以德,穆澄还是深明此理的。
  她对方诗瑜感激至极。
  她讷讷地,惭愧地垂下头来,问:
  “那么要不要求个水落石出呢?”
  “水涨水退,自有时令。换言之,要利用庞大人力物力去吸水。以求石出,不必了!时令早晚而至,自有真相大白的一天!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不需要下一分钟就把元凶擒拿归案,你要办的正经事蛮多呢!”
  聆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至此,穆澄稍稍平了气。
  当然,罗马并非一日建成。修养亦然。
  穆澄再将胸怀开拓,还是稍稍的细读副刊专栏,留意着这宗是非的发展。
  陆陆续续的还有一两个专栏在作出回应,乘机批评她的文章与内容。
  穆澄也不声张,她细细地数一数越来越多的读者来信,以此肯定自己的信心。平衡自己的忧疑。
  再下来,有一天,她发觉那攻击她的专栏又写道:
  “姓木的不敢回应,只为她理亏。”
  穆澄像被戳了一下似的,整个人气得自椅子上弹起来。
  随即,她再缓缓坐下。
  方诗瑜教训她的那番金石良言,掷地有声。经常有效地影响着她。
  她不会再中计。
  有人事必要带着兵丁于人家城堡之外虚张声势,就由得他吧!城内人管自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勤劳干活,享受收成就好了。
  如此一来,疲累与损失者是谁?太不言而喻了。
  过了一段日子之后,反而是方诗瑜关心地问起她来:
  “那件无中生有的桃色案件发展成怎么样了?”
  “暂时无疾而终,将来再再个什么机会抒发,可不得而知了。”
  说这话时,但见穆澄气定神闲,悠然自得。
  方诗瑜又忍不住说:
  “你的道行日深了!”
  “承蒙你教学有方。”
  “岂敢,你慧根天生,冰雪聪明而已。”方诗瑜又兴致勃勃地问:“对方看你不作出反应,会不会又扬言是你理亏了?”
  “果然是有江湖经验之人。”
  “你不生气了?”
  “不屑。”
  方诗瑜拍案叫绝,鼓起掌来。
  这又过了一大段日子,傅易跟穆澄联络过一两次,什么也没提起,只道:
  “有其他的杂志与报纸,要我聘请你为他们写专栏,你可有空?可愿意?”
  穆澄非常认真地考虑,是否应该把写作当成职业了?
  答案似乎是肯定的。
  她母亲轻轻松松地说:
  “有什么比做自已喜欢的事而又能获得报酬更畅快?”
  说得太对了。
  这就是她成为专业作家的开始。
  至於穆澄踉卢展棋的交往,竟是在她于文坛立足的若干年之后。
  事情的发展是这样的。
----------------------------------
五[梁凤仪]
----------------------------------
  有些文化中人,毕生卖文为生,实则家徒四壁,全无隔宿之粮。在穆澄未入行之前的一大段日子,本城的出版社营运困难,出版社本身营运并不企业化,对于维护作家的利益,亦很马虎。一般贩文者,只靠报馆的稿费为生。
  说到报馆稿费,也只是近这几年才因为时移世易,调整至一个较为合理的水平。从前,别说太远,即使在七十年代,也是很微薄,薄得不能每月只为一间报纸、一个专栏面可以维生的。
  这种情况,一直令社会人上有个错误印象,认定了从事文化的人,必是穷书生无疑,年青有为的男男女女。免得过,都没有志愿成为笔耕贩文之士。
  穆澄当然留意到这个现象,时至今日,她有时跟一班旧同学茶叙,都会有啼笑皆非的际遇。人们在分账时总是迁就穆澄多一点。自动让他有便宜可占。加上,她装扮朴素,言语低调。更落实了朋友们以为穆澄的收入不过尔尔。只有方诗瑜咆哮抗议说:
  “你们竟不知单是她这人的版权费就已多过本城督爷的薪金了。收入根本傲视同侪!”
  穆澄吃吃笑,也不说什么。她不是故意装穷,她更不愿意充阔,她的作家酬劳没有正确地为外间人士所了解,对穆澄而言,只有一个遗憾,就是影响着年青人加入写作行列。毕竟世界是现实的世界,人们要求有碗安乐茶饭是合理的,于是都把写作列入嗜好之列,不打算贡献全副精神与时间,或许写作界因此而错过了不少可选之材,那是相当可惜的。
  话说回来,老一代的文人报酬际遇的确不如现在,潦倒落泊的文士不少。
  有一天,穆澄在读完副刊之后,忽然纳闷非常,因为专栏报导了老作家金风逝世的消息。
  死讯被发现的过程尤其令人神伤与感慨。
  金风是年逾六十的文士。他在几张报纸上都有专栏,专门针对时事,作相当有见地的评论。多年以来,穆澄是他的忠实读者,她也相信金风的读者很多。
  有关金风的像相与私生活,完全是隐闭的。由于他的专栏集中评论时事,就连一点关于自己的风声,都没有泄漏过。
  他从事写作几十年,未曾有过一天半天脱稿的习惯。非但如此,由于他职业操守好,根本就有储稿的习惯。中商日报负责发稿的助理编辑一直将他的稿件发至最后一份,才猛然发觉,这阵子金风没有把新稿寄来。他下意识地觉得事有跷蹊,于是向卢展棋报告。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