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日子-倪萍

倪萍 (当代)
必读网(http://www.beduu.com)整理
自序
自序
几个月的时间,除了必须的工作,剩余的生命都溶进了这本书里,每天
日出而写,日落而止,太阳和我一起翻晒着那颗沉寂多年的心灵。坐在书房
里的所思所想远比手下写出的字字句句多多了,常常是不自觉地停下笔来,
空坐半天,任往事纵情流淌。转眼间,许多记忆已成从前,昨天的生活也为
我的过去画上了一个逗号,带我走进了更深层的思考与探寻,生活使我顿悟,
生命不曾圆满。
书中的有些篇章是这些年工作之余断断续续写下来的。这次把它们集结
在一起,是想和观众坦诚地做一次话筒之外的交流。
如今这本书写完了,心却并没有像想象得那么轻松,这或许就是人生的
真谛,追求永远没有尽头,除非生命终止。
静下心来写书,使我有机会思索了许多书以外的东西,我并没有刻意计
划写什么,不写什么,我是随心所欲,有感而发。但是,回过头来再看文稿
的时候,却发现我生命中最美好的那些日子,最难忘的那些人、那些事都跃
然纸上了。这些年,他们深埋在我心里,并没有因为岁月的流失而减弱他们
的色彩,也没有因为磨难而改变我的人生观,我在灵魂里养育着做人的正直、
善良、热情,我始终要求自己保持一双明亮的眼睛。
其实,我对自己并不满意,总觉得我应该比现在做得好。知名度是源于
职业,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我不能算是成功者,只能说我是幸运者。人性的
许多弱点依然在困扰着我,我不断地修正着自己,却也在不断地犯着错误,
摔着跟头,我想大概到老了也会这样..
书名用了《日子》,表达了我的生活态度,我渴望生命不愧对这两个字。
我喜欢老百姓的日子: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
成长是生命的唯一证明。书中好几个章节都写了童年的生活,也许太遥
远了,写起来倍感亲切,距离增添了人生的魅力,距离展现了美。我一遍遍
地回想,一次次地追忆,似乎又过了一回童年,却有了“今不如昔”的怪想
法。生命要是能倒个个儿,我举双手赞同,我又可以回到那个梦牵魂绕的水
门口,这大概就是成长的悲哀吧,也许到老了又会怀念现在。人啊人,失去
了才觉得珍贵,拥有的却不懂得珍惜。
许多人不太了解,我从演员改行做了主持人,主持风格是怎么形成的,
在我写这本书的时候,似乎渐渐地理出了一些头绪。我以为,这一切其实是
我生活周边的亲人、老师、同学、同事、朋友以及社会在我还没有做主持人
之前就已经把我做人的风格塑造成了,风格即人格,所以我也特别写了他们。
如果要写下在我三十几年的生命中曾给过我帮助的那些人的话,光名字就能
写满这本书。为了报答这些善良的人们,我必须努力工作,要求自己做一个
正正派派有德行的人,我相信天空有一双比人间更明亮的眼睛在注视着我。
真正关上房门开始梳理自己的时候,才发现最痛楚的部分是那已经过去
了的婚姻,过去了的感情。是那些想抹也抹不掉的生活印迹!面对读者,我
思来想去,困难不在于是否敢于面对自己的过去,而在于我清醒地知道,曾
经的一切都是我与他人共同经历的生活、共同拥有的感情,从道义上讲它们
不完全属于我自己,为了尊重我们曾经度过的日子,我仅仅把属于我的部分
领走了,我相信在这一点上会得到读者的理解。

做主持人成了社会公众形象,时常觉得自己像街头墙上被孩子们涂抹的
画,一会儿红,一会儿白,今儿笑脸,明儿哭相,擦来抹去,印迹越来越多,
颜色也越来越复杂,连我也常问自己,这难道就是我?
做主持人成了社会公众形象,时常觉得自己像街头墙上被孩子们涂抹的
画,一会儿红,一会儿白,今儿笑脸,明儿哭相,擦来抹去,印迹越来越多,
颜色也越来越复杂,连我也常问自己,这难道就是我?
一个不同寻常的
1997年春天到了,我心中隐隐有一种祈盼:凭借春回大
地的力量,让我的工作、生活都掀开新的一章,生命的航帆会再次扬起。一
路同行的不只是我自己,还有我的亲人、我的朋友、更有我的观众。

日子

离别
离别
1976年,我高中还有最后一学期就要毕业了,山东艺术学校(后来改成
山东艺术学院)到青岛招生。那时,我以全市考生第一名的成绩被学校录取
了。很快,中央戏剧学院、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北京电影学院都相继在青岛
招生,当时一些老师同学都曾劝我退了山东的学,再重新考北京的学,那时
候我很单纯,总觉得人不能那么做事。山东对你那么好,你不能不领情。后
来入学了,我才听老师们讲,他们就是听说北京的艺术院校要来招生,怕挖
走我这棵苗子,所以提早一个月给我发了录取通知书。至今,还有人说,倪
萍,你真可惜,如果..我知道人生没有那么多“如果”,你该怎样,一切
都早已安排好了,如果我那时考到了北京,也许还不如现在,反正“如果”
这两个字用不得。在山东艺术学校几年的学习,我从来没想过“如果”,我
只是踏踏实实地学习,珍惜社会给予我的一切机会,我由衷地说:没有那里
老师们对我的培养教育,根本没有我的今天。我清楚地记得,接到录取通知
书的那天,我几乎是从三十九中学的传达室飞到了我妈妈的单位。办公室里
只有我妈的同事徐叔叔,他正在吃午饭,我坐在那儿等。“你妈妈是我们这
儿带饭最差的一个了!”徐叔叔是南方人,边同我说话,边吃着米饭和红烧
带鱼。他语气里既有同情,也有看不起。我听了之后有说不出的反感,我心
想,你知道吗?我口袋里装的是什么?“录取通知书”,我以后挣了钱,会
让我妈成为这里吃的最好的人。妈妈回来了,四十多岁的她看上去还是那么
好看,刚洗完澡,脸上光亮亮的,我把这喜讯悄悄地趴在她耳朵上说了。妈
妈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高兴,她把通知书仔细地看了一遍,就说:“吃饭吧。”
妈妈带着我去了楼下的一个小饭馆,为我要了一碗馄饨,一个芝麻烧饼。她
坐在那儿吃自己带的饭,饭盒里有两块不大的剩馒头,角落上有那么一小堆
白菜豆腐,里边泡着一块萝卜咸菜,咸菜被菜汤泡得发白,白菜又被咸菜染
得泛红。
十七岁的我已经很懂事了,“妈,我吃不了这么多,咱俩分着吃。”
“你快吃吧,在我这儿你也吃不了几顿饭了。”母亲没有抬头。我摸了
摸口袋里的通知书,不敢再说什么,我生怕母亲难过。
什么时候开始想当演员的?对,就是那个夏天。学校参加农场夏收,我
们去了青岛著名的风景区八大关修葡萄园。劳动中间休息,我们都趴在农场
的院墙上看过路的人。一群与众不同的男女说说笑笑地朝我们这个方向走
来..高年级的同学中有人喊:“快看,电影明星于洋、杨雅琴!”于是,
墙上面爬满了三十九中的学生。那时,上海电影制片厂在青岛拍摄《第二个
春天》,当时那里还有郭凯敏、高博。
我们看他们,他们也在看我们,虽说明星们见惯了围观他们的人,但是
像我们那么整齐地排坐在墙上的并不多见,于是他们当中有人向我们挥手。
于洋突然指向了我:“那个小姑娘多好看,杨雅琴,瞧她那双眼睛多像你。”
我听见了!这话我们那一墙的同学都听见了!很快,我们学校都传开了,“她
被电影厂看上了。”那几天回家我天天照镜子,洗完脸还偷偷地抹妈妈那盒

“友谊牌”雪花膏,我去南海路的那个照像馆照了好几回照片,每天上学都
“友谊牌”雪花膏,我去南海路的那个照像馆照了好几回照片,每天上学都
真是个孩子。
孩子的什么事都别想逃过母亲的眼睛,妈妈最先发现了我的变化。“你
别一天到晚胡思乱想的,你以为谁都能当电影演员?好好上学才是你的出
路!”我在母亲面前很听话,对她,我一直充满了敬畏。我不想让她为我担
任何心。我就真的收起心,开始好好学习了。
多少年过去,去年我见到于洋老师还提起过此事呢,他开玩笑他说:“那
么我就算是发现了你这个人才的那个伯乐了?”
确实就是那一次使我萌生了做演员的念头。我妈妈很反对,她希望我和
哥哥都在她身边,无论干什么,健健康康,快快活活,做母亲的就算放心了。
我妈妈无论如何不会想到,我日后真的做了演员,而且离她越来越远。
从接到录取通知书一直到离开青岛的一个多月里,走路我都下意识地跳
着走,内心快活得像一只即将要飞出笼子的小鸟,外面的世界对我有着强烈
的吸引力,我从小就是个不安分的人,耽于幻想,有时近于神思恍惚,我总
希望什么事都由自己来做主。不过见了妈妈,我还是有所收敛,我知道她从
内心是不愿意让我离开的。哥哥那时已经工作了,青岛有规定,家里只留一
个孩子在青岛,其他都要下乡去。
我妈妈生怕我真要下了乡,就我这性子,再一革命,找一个当地农民,
没心没肺地结了婚,那她这一生就算白受累了。反复掂量,反复权衡,她觉
得到济南读书也好,虽然是去学演戏,总比下乡好,就这么简单,母亲同意
了。
离别的日子一天天临近,我却看不出妈妈有什么变化,既没有高兴,也
没有难过,平平常常,莫非她承受的苦难太多了?我见她下了班回到家里总
在忙,给我准备的被子褥子都是新的,妈妈也很少和我说话。只是有一天,
她突然提出要去见见从济南来领我们的老师。我欢快地带她去了。老师们住
在海边的一所宾馆里。他们对我母亲说了许多感谢和安慰的话,我在旁边一
会儿给我妈妈倒水,一会儿给她削个苹果,显然,我的心已经站在学校那一
边了。我妈妈倒像位来访的客人,我相信那一晚妈妈已经真真切切地感觉到
我离开她了。
做母亲的是喜?是悲?只有她自己知道。妈妈很善良,她深明大义,掩
盖了自己的悲伤,反复跟我说,“这两个老师一看就是好人,交给他们我也
就放心了..”
以后的几天,妈妈总是很早下班,她一定是想多和我待一待,可我那时
偏偏怕跟她单独相处。和她在一起时,我就不由得紧张,笨拙,就怕哪句话
引起她的伤心,把她那十七年的苦水全都倒出来,我怕脆弱的我受不了。是
懂事还是不懂事?我至今不能判定。
在即将离别的日子,我多数是和同学、老师们在一起,去海边拍纪念照,
去同学家聚会。那个时候,能考上艺术院校,比今天出国都了不起得多,我
确实快活极了,很少能想起妈妈。或许是在潜意识中,我竭力不敢去想妈妈?
那滋味是很不好受的,我又何尝不依恋她?
有一天我回家,发现院子里有一个不大的鸡笼,里边有三只母鸡,妈妈
买鸡干什么?城市里不让养鸡。妈妈下班了,和往日不同的是她没有先进家
门,而是拎着书包蹲在鸡笼前看鸡,她默默蹲着,很久,很久。我从窗户上

看到了妈妈的悲楚,妈妈的寂寞,我心酸了。是啊,妈妈和爸爸分手这十几
年里,她的生命就是我和哥哥,她像母鸡一样呵护着我们这两只小鸡,在这
冷峻的时代,顽强地生活着,她的苦楚和艰难都被她一个人嚼碎了吞进了肚
子里,连一点儿残渣都没让我和哥哥看见。我们虽然没有和父亲生活在一起,
也虽然没有别人家那常有的一家人外出的景象,但是,我和哥哥都不觉得苦,
是妈妈尽了她最大的能力给了我们双重的快乐。妈妈的一家人,姥姥,姥爷,
舅舅,姨给了我们全部的爱。可如今,妈妈的两只小鸡翅膀硬了,要飞出笼
子了。
看到了妈妈的悲楚,妈妈的寂寞,我心酸了。是啊,妈妈和爸爸分手这十几
年里,她的生命就是我和哥哥,她像母鸡一样呵护着我们这两只小鸡,在这
冷峻的时代,顽强地生活着,她的苦楚和艰难都被她一个人嚼碎了吞进了肚
子里,连一点儿残渣都没让我和哥哥看见。我们虽然没有和父亲生活在一起,
也虽然没有别人家那常有的一家人外出的景象,但是,我和哥哥都不觉得苦,
是妈妈尽了她最大的能力给了我们双重的快乐。妈妈的一家人,姥姥,姥爷,
舅舅,姨给了我们全部的爱。可如今,妈妈的两只小鸡翅膀硬了,要飞出笼
子了。
夏天,妈妈带我和哥哥去第三公园看篮球比赛,大热的天,妈妈只买了
两片西瓜,她自己说不渴,回到家我和哥哥都看见她喝了一大杯凉开水。我
们也有惹她生气的时候,一生都不敢忘记——有一次妈妈突然发现了我们家
存放硬币的那个小钱盒子是空的,这半年以来,只要有了零钱就往里塞的钱
盒怎么会是空的?可底座明明是锁的,而且钥匙在妈妈手里。我和哥哥全慌
了,自己做的事当然自己知道。妈妈那一晚气得大哭了一场,她说她没想到
含辛茹苦竟培养了两个小偷,我和哥哥知道我们犯了不能原谅的错误,我们
按照妈妈的要求写了检查。那时我只上小学一年级,许多字还不会写,哥哥
怎么写我就怎么抄,整个检查把我们当时如何从里边往外倒钱,如何拿钉子
往外扒拉,钱都买了多少冰棍,写得清清楚楚。半年算下来,我俩从里边共
“偷出”七块多钱,比起现在的孩子口袋里几十块钱,我和哥哥那时真够可
怜的。在妈妈眼里这是一个品德上的错误,做了一辈子会计师的妈妈没有动
用过公家的一分钱,而她的这两个在学校里都是三好学生的儿女竟然做出了
这样的丑事,妈妈不依不饶,认为这事不算完,一定要告诉我和哥哥的老师。
我和哥哥都吓哭了,同学要是知道了这件丢人的事,我们就完了。我们俩都
是班干部,于是,我们又写一份更深刻的检查。我记得哥哥用了很多当时时
髦的词,如想过资产阶级的生活,贪图享乐,修正主义等等。很长时间妈妈
都没理我们,按照惯例,我们的检查一直贴在家里的门上,那时真怕家里来
个外人,只要有人来,我和哥哥就赶紧站在门那儿不动。妈妈狠着心对我和
哥哥教育了一段时间,为的是让我们一辈子都记住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错误。
我和哥哥日后见了钱心中都有些怵,再吃冰棍也不觉得那么甜了。就这样相
依为命的女儿要远走了,妈妈心里太不好受了,但她没有地方诉说,那一晚
吃过饭,家里就不见她了。我前院后院地喊,仍没有回声。猛然我猜到了,
妈妈一定是在那儿,那块她常坐的礁石。我家离海边不远,夏天有时吃了晚
饭,妈妈就带我和哥哥去海边捞紫菜,她最爱坐在那块圆圆的礁石上看着我
们在海边嬉闹。果真如此,母亲孤伶伶地一个人坐在那儿,她像一块孤礁,
海风凉凉地吹着她,那晚的月亮很亮,海天相映,有一种白天的错觉。
在靠近她的过程中,我的心嫁海涛一样不平静,我甚至想:要是能把自

己分成两份该有多好,留下一份陪伴妈妈。
己分成两份该有多好,留下一份陪伴妈妈。
“妈,我走了家里还有哥哥呢。”
“真要是换你哥哥走,我也就放得下了。”
“你不是一贯偏心眼,向着我哥哥吗?”我还没忘了不失时机地找母亲
算帐。
“你是女孩子,记着,一个人在外,不管他是你的同学,还是老师或者
领导,只要是男的,不管年纪大小,绝不能单独在一个屋子里,要是他已经
推门进来了,你一定得把门开着,或者坐在门口。”这就是一个母亲对即将
走向社会的女儿的嘱咐。这一嘱咐,涵盖了母亲对女儿最本质的厚爱和对社
会最彻底的担心。我记着了,日后也真这么做的,大概和我交往过的人都说:
“倪萍,你一脸的正经!”或许这正是母亲教育的结果,她用她的苦难给予
我榜样,她用她的尊严给予我力量,我不能跨过母亲做任何一件对不起她和
让她伤心失望的事情,我是她的女儿。
离去济南还有一个星期了,我突然自己决定要去派出所把名字改了,把
原来的跟爸爸姓的刘萍改成跟妈妈姓的倪萍,那时候改名字真容易,我拿着
户口本就去街道派出所办了。由刘萍改成倪萍只是一个十七岁的孩子对母亲
养育的报答,我单纯地认为,换了姓就可以抚慰母亲那颗苦苦的心了。而且
我要让“倪萍”告诉母亲,我是她的孩子,永远没有离开她。一生中这么重
大的事情就这么轻易地做了,这是我的性格,我日后也为这性格付出了相当
的代价。
改了名字是否抚慰了母亲,我不知道,母亲喜怒从不形于色。但这样做
一定深深地伤害了我的父亲。至今过去整整二十年了,我无数次地和父亲相
见,却从不愿提起我为什么改了姓,多少次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这是一
件熬人、累人又缠人的心事,事实上,当时我的一时冲动,心思全放在妈妈
身上了,我没有想到结果会是另外一个样子。而父亲也从不提起,我相信他
一定怨恨我,这怨恨源于叹喟我对他的不理解,这怨恨源于他对我深深的爱。
人人都说我长得像父亲,连走路的毛病都像。身子走出半天了,脚下还没有
启动。尽管我没有得到父亲的抚养,但我知道一定不是他不想抚养我,他一
定有他的难处,那是父亲与母亲,与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的难处,那个难处
一定有天大,一定是父亲和母亲战胜不了的。我做女儿的,没有权力要求父
母的爱情要服从于他们儿女的需要。父母把我健康地带到这个世界上,我已
经很感谢了,我有义务去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却没有权力要求他们为我而

去维持那没有感情的婚姻。
去维持那没有感情的婚姻。
父亲在我的印象中很淡,但是自从我叫了倪萍后,父亲在我的生命中就
越来越重了,我给他写信落款都是写小萍,即使寄邮包需要在邮寄人那一栏
写大名,我也都写小萍,打电话也总是特别向父亲说:“爸,我是小萍。”
总想让这一点一滴的弱小的温暖去抚慰爸爸那颗凄凉的心,而掩盖的是我内
心巨大的沉重。
由刘萍改成倪萍,父亲从没有向他的同事提起过,只告诉人家他有两个
孩子,儿子叫刘青,女儿叫刘萍。父亲压根儿也不曾想到日后由于倪萍进入
了中央电视台做了一名主持人,从电视上无可商量地走进了他的生活,这给
他那多年的平静生活翻起了多少苦涩的涟漪,把他送入了一个怎样尴尬的境
地呀。他一面为自己的亲生女儿在电视上的风采而自豪,一面为字幕出现的
倪萍而难过,他的灵肉遭受着别人看不见的折磨。谁人父母不向他人夸奖儿
女?更何况他们这个女儿在他眼里是足以值得夸耀的。但是父亲没有勇气向
别人说起电视中的这个倪萍就是他的女儿刘萍。在父亲眼里,这里决不是最
原始的姓氏问题,是女儿的归属大事。
父亲是我最忠实的观众,也许他自我安慰,他也只能这样。他是否意识
到电视成为我们父女感情交流的纽带?他或许体验了电视给予的残酷与温
暖?反正每次打电话,他除了问问我生没生病之外,剩下的全是电视上的事,
哪些节目好,哪些节目不好,哪里的报纸怎么评价我,甚至哪一期我穿了件
什么衣服他都记得清清楚楚,父亲变了,变得像母亲,这真让我心痛,因为
用妈妈的话说,爸爸是个最没有人情昧的男人,可是长大了的我分明休味出
父亲其实是一个人情味十足的男人。他对孩子的关爱是何等的深厚!1993年
春节晚会直播完我刚回到宿舍,就传来了爸爸的声音,我兴致勃勃地大声在
电话里说:“爸,还像小时候那样,给您磕个头,就算拜年了!”我故意用
拳头敲打我眼前的那面墙,“听见没有,磕头了,我给您磕头了,快给我压
岁钱!”爸爸那边半天没说话,许久,许久,才听到了爸爸苍老的声音,“早
点睡吧..”
我悲伤着,我这个女儿究竟给他这个做父亲的都带来了些什么?什么都
没有,有的只是无尽的思念,无尽的牵挂,无尽的追悔,为这,我倒愿是个
平平淡淡的女儿,平平静静地像许多女儿一样,嫁个丈夫,生个孩子,过年
过节时,领着丈夫,抱着孩子,提着两瓶酒,回家去看望老父亲,和父亲一
同享受天伦之乐。
我十七岁离开家,就意味着母亲、父亲把女儿永远地送走了。
离开青岛的前一天,妈妈没有上班,她带我去中山路的一家表店买了一
块上海牌手表。这块表戴在我那细小的手脖子上是那么不协调。母亲和我商

量,如果我嫌表太大了,她就把她手上戴的那块罗马表送给我,妈妈那块手
表虽然很旧了,样子却很漂亮。在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的日子里,商店是绝
不会单独为女人卖什么商品的,男人女人清一色的大圆手表。那块表,我不
怎么喜欢,却又不敢要母亲这块名贵的罗马表,我真担心像我这么丢三落四
的人,哪一天手表让我丢了,怎么向母亲交侍,这是父母结婚时的纪念品,
如今婚姻已经解体了,唯有这块手表是他们那短暂的爱情见证物,是一段可
以看到的历史,我决不能接受。我违心地告诉母亲我喜欢这块上海牌手表,
因为我知道在离家最后一天妈妈才来给我买这块表,她是反复考虑的,而且
最终是下了决心的,手表花掉妈妈一百二十块钱。这块表我一直戴着,直到
后来结婚,丈夫送我了一块小手表,我才摘去了一直压在我手腕上的这块大
表,妈妈给予我的这块手表里浸透的爱实在太沉重了。
量,如果我嫌表太大了,她就把她手上戴的那块罗马表送给我,妈妈那块手
表虽然很旧了,样子却很漂亮。在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的日子里,商店是绝
不会单独为女人卖什么商品的,男人女人清一色的大圆手表。那块表,我不
怎么喜欢,却又不敢要母亲这块名贵的罗马表,我真担心像我这么丢三落四
的人,哪一天手表让我丢了,怎么向母亲交侍,这是父母结婚时的纪念品,
如今婚姻已经解体了,唯有这块手表是他们那短暂的爱情见证物,是一段可
以看到的历史,我决不能接受。我违心地告诉母亲我喜欢这块上海牌手表,
因为我知道在离家最后一天妈妈才来给我买这块表,她是反复考虑的,而且
最终是下了决心的,手表花掉妈妈一百二十块钱。这块表我一直戴着,直到
后来结婚,丈夫送我了一块小手表,我才摘去了一直压在我手腕上的这块大
表,妈妈给予我的这块手表里浸透的爱实在太沉重了。
那一天是
11月
6日,初冬的日子,我记住了我的第一次离别。
十七岁的我还不知道离别的记忆比铁轨长,只觉得离别就像远方伸来的
双手,要把我接向未来,接到无穷的风景地带,我在月台上悠然神往,很单
纯的渴望着未来,甚至都没有不安。
第二次离别是十年以后。也是初冬的日子,我提着一个比书包大一点的
手提箱登上了由济南开往北京的列车。车厢依然很拥挤,在熙熙攘攘的人群
中,没有一个人知道我,此行不是普通的旅行,而是人生的第二次行程。身
边的箱子不大,却很重要,那里有我全部的档案和户口,我是一个要去北京
落户的山东妞。接纳我的是中国最大的新闻机构之——中央电视台。
我走得很镇静,前景就像地球一样在我的脚下旋转,行程的意义,却只
是我的脚从这块云彩踏上另一块云彩而已。我表现出相当的冷静。没有向老
师、同学、同事道别,更没有告诉好朋友,统一的回答是:“还没有最后订
下来走的日子。”其实,火车票早已装进了我的兜里,不敢说真话,依然是
担心自己承受不了离别的时刻。我是个太看重感情的,也太看重友情的人,
人敬我一尺,我总想还一丈。济南有培养我的尊师,有与我共苦共乐的同学,
更有那曾经一同建立了家庭的,而今又双双把它撕碎了的丈夫,还有丈夫那
一家善良的亲人。
他早就郑重地和我讲好,“倪萍,咱们不是夫妻还是朋友,你走的那天
一定要告诉我,我去送送你,你济南没有什么亲人,我总是比你的同事近一
点吧。”他人很实在,也很善良。是啊,他曾多少次骑着那辆本田
125摩托
车去济南车站送我,可我们之间的最后一次机会,我却不给他,我的意气用
事绝不仅仅是一点尊严,而是我的胆怯!始料不及的婚变使我心灰意冷。我
心里分明还在怨恨他,不能原谅他,我更怕再见到他!
火车启动了,我使劲儿地看着窗外的济南,窗外风景不绝,窗内恩绪不
断,也算情景交融吧!再见了,我青春的最好时光都留在了这里,我却不能
不老实说我并不爱这个城市,这里没有我童年的海,让海的女儿在鲁西平原
上怎么生活!我干枯了,渐渐地要死去。

莫非真的碰上了好心的渔夫,又把我送回了大海?
莫非真的碰上了好心的渔夫,又把我送回了大海?
就像因改了姓留给父亲的尴尬一样,我做了电视主持人,又把无辜的公
公婆婆推到了一个毫无办法、欲说难言的境地。不知道我们已经离婚的人见
了老人的面还夸我,“瞧,你儿媳妇倪萍在电视上多好,真亲切,真自然。”
据说很长时间我婆婆都不看电视。我之所以不愿再回济南,也是因为这一家
人。我回山东,在他人眼里,总是有些荣归故里的意思,那里的人们也总是
比别的地方更欢迎你,于是电视、报纸都会采访你,大街小巷好事的人又开
始议论你,先生一家的平静日子又得让我搅乱了。我不能帮助人家还去给人
家添乱,真不忍心,算了,就这样,我一直咬牙坚持着。在山东有些人眼里,
我真够心狠的了,也真够无情的了,我情愿承受这份冤枉。
这一次的离别今天看来是一个壮举,但那时的我对未来没有任何信心。
北京是一个人材济济的城市,对于一个二十七岁的单身女人它能给予什么?
也许人生从此就开始奔波了,山东有那么多看着我成长、了解我的老师,北
京有谁?举目无亲,也许我选择了一条错路。但是,就像我已经登上了这列
火车一样,我没有办法让火车再掉转回头,只好由它走了。坐在火车上,我
该想的都想到了,强烈袭击我的是那两个原本与我无关的字:闯荡。
离别了父母,离别了爱人,离别了老师,离别了同学,我一次次地离别,
一次次地失去,又一次次地得到。没有离别,你的成长是不是就会有缺憾?
没有离别,你是不是就不知道曾经拥有的弥足珍贵?
下一页 尾页 共17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