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易于激动;两手平举时,指尖颤抖;食欲增加,吃的很多但体重却不增加,有时反而会下
降;两眼发光,有时眼球突出;多汗心慌。
仔细检查可知,基础代谢率增高,血中蛋白质结合的碘增加。甲亢通过血中甲状腺激
素的浓度升高和存在刺激甲状腺分泌的TBII(甲状腺刺激激索受体抗体)可以诊断。
对于甲亢的治疗,一定要慎重。从短期疗效看,任何治疗都会有效。但追踪渊查30~
40 年,就会发现问题。用放射性碘的治疗方法,不仅常引起甲状腺功能低下,而且,引起
甲状腺癌和白血病的也不少。因此,还是不采用放射性碘治疗为好。
目前,临床仍然采用手术切除甲状腺肿大的部分,但如果切除的太少容易复发,切除太
多又会引起甲状腺功能低下,简称甲低。
现在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服用抑制激素生成的药物,持续服用1~2 年,到什么时候停止,
现在还不清楚。甲状腺功能正常了,但还有肿大、影响美观时,可以手术。
562.甲状腺功能低下症(黏液性水肿)
以前人们发现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患儿发育迟缓。让患儿服用了甲状腺激素后,虽说病情
可以好转,但还是赶不上发育正常的儿童。现在这种病诊断很容易,就像诊断苯丙酮尿症一
样,只要在新生儿的足跟部取一点血液滴在试纸上,很容易检查出来。因此,这种病一般不
会漏诊。
因为这种疾病是源于甲状腺激素不足,故而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量也少,由垂体分泌的
促甲状腺激素量增多。
发现本病应及早治疗,补足不足的甲状腺激素,治疗得越早,效果越好。将合成的T4
制剂混在牛奶中,每日服用1 次。虽说可以根据体重决定服用剂量,但服用量是否适当,还
要依据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及促甲状腺激素的水平而定。虽然可以将甲状腺激素水平控制在
正常范围的上限,但很多情况下,促甲状腺激素却无法降到正常范围。
药物剂量适当与否通过血液化验来检测,最初是在第2~4 周,其后在第3、第6、第9
和第12 个月,最后每6 个月测量1 次。不仅要进行血液检查,还要注意包括骨在内的全身
发育情况,以及智商情况。
如果甲状腺完全缺如时,就必须终生服药。如果功能障碍不是永久性的话,可以在3~
4 岁的时候中止治疗30 天。如果血中激素水平维持正常就可以停药,但如水平有所下降则
应继续治疗。
在日本新生儿中甲低的发病率约为1/8000。经过服药,智力仍未达到正常的病例,都
是在治疗开始过晚、血液检查落后的时代发生的。而现在的治疗方法开展的时日尚短,所以
从前的调查结果对现在并无指导意义。
如果在新生儿期就及时进行血液检查,情况就会大不一样。发现此病后立即进行治疗,
对于其中的大多数病例,各国都有为期数年的追踪调查。结果血液中甲状腺激索保持正常的
患儿,其生长发育同正常儿童无异。
父母不能抱着一定要让患儿正常发育的态度,一味地让其服药,而不带其去进行定期
的血液检查。
563.肛门周围脓肿
肛门周围脓肿是肛门(直肠)周围的组织被细菌(金黄色葡葡萄球菌等)侵入时发生的化脓
感染,肛门周围出现红、肿、痛。2 岁左右的男孩多发。虽然我们会察觉到患儿肛门疼痛,
步态怪异,但在其突发高热的时候,不看肛门,则无法明确病因。发现后必须立即到外科切
开排脓。如果只用抗生素治疗,往往会导致炎症扩散。
一般在手术后要服用抗生素。患白血病或患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儿童易患此病。对于本
病的患儿要注意保持肛门周围的清洁,避免受伤。
小儿虽然很少见,但也有出现外痔的,症见与肛门相连接的小的圆形硬块,排便时疼
痛。
564.骨骺炎(青少年性骨软骨病)
这是一种在发育过程中,由于向骨输送营养的血管的异常,而导致骨骼的一部分遭到破
坏的疾病。当进展到一定程度时,机体的自然修复功能就会发挥作用,而使骨组织新生。不
同部位的骨组织都可发生此病。
Perthes 病就是股骨头塌陷的疾病,有时在发病过程中,X 线片也不能诊断。孩子走路
跛行、疼痛,却被医生告知没什么问题。于是,家长多方求医,拍X 线片后,发现骨骼变
形。以前为了避免股骨头负重,制作了免负重的装置。而现在的治疗思路则主要是将股骨头
完全包容于髋臼中,由于新的骨化中心的出现,股骨头在2~4 年就可以复原。如果股骨头
被很好地包容,承受体重就没什么问题。因为使股骨头良好地包容于髋臼中是治疗的基本方
针,故应注意股骨头的形状,可采用石膏、手术等。总之,治疗方法很多。
奥施二氏病(胫骨粗隆骨软骨病),发生于胫骨前面的上部,12~13 岁的少年多见。其膝
盖稍下方的部位肿胀、疼痛,跑动、上台阶时吃力。胫骨上部的这个部位,在健康儿童也存
在成骨的不均衡现象,这很容易同骨破坏相混淆。此种情况可自愈。
科勤骨病(足舟状骨病)发生于足部。足部虽然有很多块骨构成,但此病多发生于舟状骨,
5~6 岁儿童多见。患儿常述疼痛,有跛行,拍X 线片将双足对比可以发现。有的出现足背
略肿。本病2~3 年内可完全自愈。
565.细菌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
脑膜炎因年龄不同而症状大相径庭,甚至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生后2~3 天的脑膜炎常
并发败血症。因为是在母体内,或是离开母体后立即被细菌感染而发病,所以我们在多数情
况下知道患儿因何感染。早产儿羊水早破,再加上难产导致产后无呼吸,于是进行复苏、或
向脐血管内插入导管等都可成为病因。
新生儿败血症,由于无发热,白细胞不升高,故诊断比较困难,而且很多情况下我们想
不到存在脑膜炎。如果不是很有经验的医生也不会想到对不吃奶、嗜睡的患儿进行腰穿,取
脑脊液查细菌。即使找到病原菌,进行培养,找出了敏感的抗生素,也难以早期治疗,因此
预后也就不好。
在产院感染,回家后于生后2~4 周发病的脑膜炎,母亲最先注意到的是孩子不吃奶,
怎么都觉得孩子奇怪。不能说不发热,就排除脑膜炎。头部囟门异常饱满紧张,却不易被发
现,如果患儿出现痉挛,就会想到是与脑有关的疾病。
新生儿脑膜炎的病原菌多为大肠杆菌或乙型链球菌。为了进行检查,患儿必须入院。这
是一种少见的疾病。
大孩子的脑膜炎,会出现高热、头痛、呕吐、痉挛、意识障碍等症状,故能及早诊断,
检查脑脊液发现病原菌,就能够确定病名。
脑膜炎双球菌引发的脑膜炎于冬季多发,起病急,有的皮肤出疹或有出血点,本病是法
定的传染病。
由嗜血杆菌或肺炎双球菌引起的脑膜炎,在发病最初的1~2 天有感冒的症状。
在治疗上采用有效的抗生素。对于颅内压异常增高的病例,必须在脑室内置入导管以调
节压力。但置入后,易引起严重的后遗症(脑积水、癫痫、智力迟缓等)。
现在,由于使用了BCG,可怕的结核性脑膜炎几乎看不到了。
566.巨细胞病毒感染
这是一种感染多(在日本仙台的调查,13 岁以下儿童的感染率为65%)、而相对发病少
的病毒性疾病。最近发现在免疫低下时发病的病例。有报告说,合用抗病毒制剂和针对病毒
的高滴度的免疫球蛋白可以治愈本病。
该病毒一旦由孕妇感染胎儿,可侵犯胎儿的神经系统,或导致胎儿肝、眼、耳的功能障
碍。但这只是说有这种可能性,实际上不必担心。与疱疹病毒一样,此病病毒可以在人的细
胞中存在一生,时常释放出来,但一般的医生很难做出确切的诊断。
被感染的母亲所生的孩子中,有30%左右携带病毒。虽然在以后的数年间尿中可发现
此病毒,但没有什么特别的症状。可能仅在妊娠的最初3 个月感染病毒才是危险的。
虽然在婴儿尿中不容易发现本病毒,但可以通过PCR 查明。
567.肛门闭锁
肛门闭锁就是肠道没有出口。新生儿降生后,必须要确定其有无肛门。尿布上有胎便,
并不能说明肛门就没问题。因为胎便也可以通过由膀胱或下尿道形成的异常通道排出。
完全没有肛门的容易被发现。也有那种虽然有肛门,但其上部不通时,因胎便排不出来
觉得奇怪,才发现没有肛门的。如果完全没有出口就需立即做手术。
如果是直肠的出口处仅是被一层薄膜覆盖,或仅是其下部有某个部位狭窄,这种情况手
术既简单,效果又好。闭塞不通的直肠下端,位于控制肛门开闭的肛门括约肌之上时,应在
出生后立即在腹壁给直肠做一开口,即做人工肛门。其后再于1 岁左右时再造肛门,将其与
直肠相连。以前,这种手术是从肛门部位进行,由于会损伤括约肌,影响以后肛门的关闭,
导致粪便流出。而现在是从腹部切口,从坐骨直肠韧带中通过,将直肠拉下。这样就避免了
肛门失禁。一旦新做成的通道能很好地排便,就可将人工肛门关闭。肛门闭锁的孩子,常常
伴有泌尿系统、骨骼、心脏等部位的畸形,会妨碍手术的成功。
肛门闭锁的手术是一项复杂的手术。肛门关闭不良或产生严重便秘是个令人头痛的问
题,如果以此作为手术失败的证据而责难医生,是有失公道的。
568.类肉瘤病
该病为少见病。虽然是一种成人疾病,但也有14~15 岁发病的。疾病初起时,常被诊
断为肺门淋巴结结核,而按结核治疗,无效后才开始怀疑为类肉瘤病。然而回想起来,被误
认为结核的确有些不可思议。一般肺门淋巴结结核均发生在未接种BCG 的孩子,与结核患
者有接触史或是在阳转6 个月以内。而在阳转2~3 年后,就不会发生肺门淋巴结结核了。
而类肉瘤病都是在阳转2—3 年后发生,并且结核菌素反应由阳性转为阴性。另外,肺门淋
巴结结核很少有两侧淋巴结同时肿大的,而类肉瘤病则为双侧淋巴结肿大。
初高中学生在学校体检时,如果发现双侧的肺门淋巴结肿大,而且结核菌素反应由阳转
阴,这时与其考虑是结核,就不如考虑是类肉瘤病好。此病病因还不清楚,与结核相似的结
节可出现在淋巴结、肺、肝、脾、皮肤、眼、唾液腺、手足骨等部位,发热症状也时有时无。
因为病因不明,所以没有特别的治疗方法。虽然有复发的,但几年后可以痊愈。以前,常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但因其不良反应较大,故已不再采用。只是在病情急剧加重时和侵犯
到眼睛、皮肤、肺的时候例外地应用。在1 年内肺平片转为正常者,则是好转快的。一旦怀
疑为此病,为进行细致检查,医生会劝患者入院,在淋巴结、皮肤、唇黏膜取组织制成病理
标本,进行病理检查,或做Coomb 实验(用类肉瘤病患者的组织制成液体进行实验,可见到
像结核菌素反应似的皮内反应),测定是否为阳性。这种反应在患类肉瘤病的患者中,有85
%左右呈阳性。
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如果患者在医院,就会因不断地有各种
各样的入院病人,而被感染的机会增多。
569.色盲
色盲多发于男孩。其发病率在男孩中约为5%,而女孩发病率仅为男孩的1/10。其中
不能区别红色或褐色和绿色者最多。所有颜色都不能区别的很少见。色盲是遗传的。复杂一
点说是由于在X 染色体上有劣性遗传基因。就是说,如果父亲是色盲,只要母亲的兄弟姐
妹中无色盲,那么他的男孩就不会是色盲。但父亲是色盲,他的女儿尽管本人不是色盲,她
将来所生的男孩即便不是全部色盲,也是部分色盲。
发现孩子色盲,多是在小学校健康检查的时候。当然在幼儿园时色盲就存在,只不过大
人常常误认为是孩子分不清各种不同的颜色而已。
发现孩子色盲,让母亲知道是由她遗传给孩子的,就会觉得内疚。并且会听信“色盲是
可以治愈”的宣传。但目前还没有发现能治疗视网膜锥状体异常的方法。宣称治愈色盲的“治
疗成绩”,并不被眼科学会所承认。虽都被称为色盲,但也有程度的不同。所以如果进行读
色盲检查表训练的话,也有的孩子会变得多少能读对一些。
实际上,很多色盲的人都是据仅仅一点的色调的不同来区别红色和绿色的,在实际生活
中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不方便,只要避免从事需要区别颜色的工作和会因色盲而危及他人生命
的职业(如飞行员、司机等)就可以了。色盲的“害”处在于因色盲而产生的自卑感,其实色
盲对于其成为学者、技术人员、一般的工作人员并无任何妨碍。
色盲治疗的关键在于减轻色盲患儿得知病情后在心灵上所受的打击。色盲因具有遗传
性,所以在婚姻方面会有影响,属于个人隐私,故不宜在众目睽睽的场合下进行检查。学校
体检时,色盲检查一项也必须在单独的房间内逐一地进行检查。色盲患儿因读不出色盲检查
表会显得犹豫不定,这时后面检查的学生就会围在其周围,使其成了展品似的,这对色盲的
孩子来说,是一种羞辱。
此外,色盲患儿听到诸如色盲儿童不能升入上一级学校的话时,在精神上会受到很大的
打击。让孩子在小学、中学、高中的历次体检中都怀着自己在遗传方面有缺陷的这种意识,
是多么残酷的事情啊!学校应注意,不要让周围的人知道哪个学生是色盲,否则的话,不管
母亲怎样解释说色盲对孩子的将来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也没有说服力。
母系亲属中如果有人是色盲,他作为1 名社会人并没有什么不方便且正常生活着,最好
请他来现身说法,这是最有说服力的。
即使是技术性的学校,色盲孩子也可以选择无妨碍的专业;因此,在入学考试时,就
不应因其是色盲而不录取。教育就是挖掘孩子们潜在的天分以弥补其“缺陷”。因为其有一
种“缺陷”,就拒绝发挥其其他方面的天分,作为教育工作者是失职的。对于色盲患儿,在
使其克服自卑感的同时,也要对其进行反复训练,使其能够识别人行横道的红绿灯。
570.紫癜
皮下发生出血的病统称为紫癜。儿童中最常见的紫癜是因血管系统障碍而产生的过敏性
紫癜和因血小板减少而产生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所谓过敏性紫癜,为全身性的急性反应,在治疗白喉时,注射马的抗毒血清后引发的过
敏反应与这种血管性紫癜的症状相似,故命名为过敏性紫癜。在乳儿中没有这种病。本病症
状为精神不振、轻度发热、腹部及关节(如膝、踝)疼痛,也可有浮肿。一二天后就在臀部、
四肢等部位出现红色的从米粒到小豆大小的疙瘩,有痒感,也有的能扩散而像荨麻疹似的。
不久出现皮下出血,像跌打损伤后出现的瘀斑样,或者有如小豆大小的斑点象飘雪似的密布
于肢体。一般的母亲看到这种情况都会感到可怕,便急忙带孩子去看医生。
其中也有关节肿痛的孩子。医生最头痛的是主诉有严重的腹痛的时候。反复出现剧烈腹
痛,往往使人考虑到肠套叠,出现呕吐或血便时就更怀疑了。虽然这些症状的出现是因为肠
壁内的出血所致,但有时也确有畅套叠发生,因而给诊断带来了麻烦。
本病一般1 个月可以痊愈。如果在3 个月内不复发的话,就可以认为是完全治愈了。患
本病的人中,约有1/4 的人发生肾炎。多种情况下可以治愈,但也有的人孩子会转为慢性
肾炎。如在喉部发现链球菌时,可以应用青霉素,没有发现细菌时,则无特殊治疗方法。虽
然临床常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但是否真的有效尚无定论。只要没发生肾炎,在饮食方面就
不必有禁忌。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 岁以下儿童多发,女孩多于男孩。似乎与感染有关,常继发于感
冒、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有时在上述疾病发病前1~2 天有出血症状。皮下
出血有自然发生的,也有轻轻触碰后发生的。出血斑从米粒大小到手掌大小不等,最初为鲜
红色,以后逐渐变成紫色、褐色。常伴有鼻衄、牙龈出血、眼结膜出血、肠道出血、血尿等
症状。也有的关节腔出血并出现肿痛。
本病诊断,只要检查血液中的血小板数即可。正常情况下血小板数为每升(150~400)×
109,在本病时减少至每升(40~50)×109。如降到每升20×109以下时,就会开始出现自发性
出血。如每升在50×109以上,一般则可以止血。骨穿检查可见巨核细胞增多,其中不成熟
者居多。有90%的患者在半年内可自愈,不再复发。
对该病患者即使输血补充血小板也无效。因为在患者的血液中有抗体附着于血小板表
面。这种血小板被吞噬细胞吞噬,故血小板的数量在输血后也不增加。如果使用肾上腺皮质
激素,就可抑制吞噬细胞的活性,所以常常被临床应用,但大多数在半年左右可以自然痊愈。
注射免疫球蛋白可提升血小板数量,但却不能维持长久。如半年后血小板仍呈进行性减
少,并反复出血,这时医生就会建议切除脾脏。但是,因为在肝脏及骨髓中血小板也可遭到
破坏,故也有切除脾脏后血小板数仍不升高的情况。如果仅仅是血小板数目达不到正常指标,
而无出血的情况下,还是不手术为好。
治疗经过良好、出血停止、血小板也有回升倾向的患者,医生会允许出院。为纠正贫
血应多食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脏、鱼虾、紫菜、芝麻等),牛奶和鸡蛋也不可少。同时在
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的过程中应注意预防感染。
571.白喉
自从给每个婴儿都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以来,白喉几乎见不到了。白喉消失后,对学医
的人就无法提供观察的病例,有的医生在医院工作几年了也没有见到过白喉病人。这样一来,
就出现了完全不了解白喉的医生。从病人方面来讲,患上了白喉,就只好由仅在书上看过白
喉的医生来为他们治病了。因此,就有误诊的可能。最容易搞错的是,把喉炎(见545 喉炎)
当作白喉。在紧急情况下,也有按白喉来治疗的,给患者注射抗白喉血清。这虽然是迫不得
已的做法,但还应确认一下是否有白喉杆菌,因为这对孩子今后的生活有重大的影响。如果
发现白喉杆菌,在治愈咽喉部的不适后,也必须让孩子老老实实地在家呆上1 个月。这是因
为白喉治愈后,有时会因细菌毒素侵犯心肌而导致猝死。此种情况多数发生在发病后的第2
周。
记得有这样1 个病例,一白喉患儿住在儿科隔离病房,治疗了2 周后,在将要出院的
那天,从床上往下跳时,心脏停止了跳动。
如果在喉部未发现白喉杆菌,可以认为仅是喉炎,所以,可在孩子精神状态好转后,
恢复其原来的生活。
为了查明有无白喉杆菌,必须取喉部的黏液进行培养,而只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就
称发现了白喉杆菌,是不可靠的。这是因为白喉细菌原本是无毒的细菌,存在的范围相当广
泛,偶尔一种噬菌体(一种寄生于细菌的病毒)进入白喉菌内后,才产生有毒的白喉杆菌。仅
从外形上,不能区别有毒菌与无毒菌。只有在培养基上培养,才能对两者进行区别。如果被
诊断为白喉时,一定要求医生做细菌培养,并告之是否有白喉杆菌。这种检查在私人诊所很
难做到。白喉为法定传染病,所以不许隐瞒不报而讲行治疗。
572.自闭症
自闭症这种病,病因目前尚不明了。一般到2 岁半开始发现孩子异常。在婴儿时期表
现为不愿意吃奶,哭起来就不停。就像自闭症这个病名一样,不愿与父母、朋友交往,总是
1 个人独自做一些什么。手中虽然也拿着东西,但却往往没有什么目的,总是不厌其烦地重
复同样的动作,如捻动铅笔,或在手中转动壶盖等,做些无意义的事情。如果你让他停止做
这些的话,他会大怒,这是他不喜欢别人进入他的世界的缘故。因为他生活在只有他自己的
世界中,不愿父母来注意他,也不想学说话。这种孩子多数是因过了 2 岁还不会说话,父
母觉得奇怪才引起注意的。
健康的儿童,也有到了3 岁还不会说话的。这时父母就会担心孩子是否是自闭症?但这种孩
子尽管不会说话,但他能听得懂大人的话,并能做出相应的反应,如果你对他说“去把报纸
拿来”,他就会给你拿来。如果他有很强的同成人交往的愿望,那么他就不是自闭症。
自闭症的孩子,大人叫他,他会表现得若无其事。不想记忆,不想学习,危险的事情也
不懂。对并不可笑的事情也笑,不能安静下来。缺乏同龄孩子所具有的天真烂漫。从教育的
动机出发,让这样的孩子模仿父母的动作时,这些孩子也能将就着做如抱娃娃、搭积木的动
作,但是对于举起双手喊口号,玩石头、剪子、布的猜拳动作,模仿就很困难了。不仅不学
习语言,也不知道学习察言观色。当然自己也不会应用。
对于诊断为自闭症的儿童怎么处理呢?因为病因尚不清楚,所以也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自闭症并不是产生于心理方面的原因,这一点可以确定。也就是说,并不是诸如父母不和、
对孩子的关心不够等,而产生的情绪障碍。在自闭症的患儿中有1/3 可见脑电波异常,而
且有继发痉挛的病例。有报告说在自闭症的患儿的核磁共振影像上,可发现小脑形状上有异
常。
对自闭症的孩子教育,不仅要教其语言,还要教他与人交往,这同教会他语言一样重
要。也许有人会认为,只要将自闭症孩子放到集体中生活就好了,其实并非如此。在集体生
活中,刺激会更多,更容易弱化孩子们的兴趣。如果没有能同孩子实现真正沟通的保育员,
孩子们在集体生活中就会比在家庭生活中更孤独。试图改变自闭症儿童语言状况的保育员,
在与孩子建立语言联系之前,应背一背孩子或牵一牵他的手,在共同的生活中,建立心灵上
的联系,这就是所谓的以心传心吧。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自闭症的孩子都能进行独立的社会
生活。因为自闭症的发现只有短短的40 年,所以其预后还不能断定。据英国的经验,约有
半数以上的孩子将来不能自立,无法进行独立的社会生活。有1/5 的患儿在6 岁前可见好
转。无智力障碍的患儿预后较好。
573. 猩红热
猩红热多发生于5~10 岁的小儿,1 岁以内的孩子一般不发病,寒冷季节多发。
突然出现高热(约39℃),大一点的孩子会主诉头痛及咽喉痛(尤其在吞咽时),小一些的
孩子会出现恶心、呕吐。由于高热是突然出现的,故有抽搐史的孩子,会因突发惊厥后,才
注意到有高热。
如果在发热后立即去看病,常被认为是扁桃体红肿,或由咽喉炎所致的发热,或是感冒,
而给予注射治疗。第2 天,头、胸、腹、背以及大腿周围就会出现像喷雾器喷过一样的细密
的红疹。从远处看,就像身体被用红色涂了一样,又好像海水浴后皮肤被晒红似的,有痒感。
颜面部也变红,但环口周围却看着发白。看到出来的疹子,医生就会诊断是猩红热。
猩红热虽然是由可产生红毒素的A 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发的疾病,但是如果虽为同
类细菌感染,却不出疹的,则可作为单纯的“扁桃腺炎”或“咽喉炎”米处理。另外,疹出
得少的,被称为“异型猩红热”。A 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在健康人中的带菌者也很多,约
占人群的5%~10%。
猩红热虽是法定的传染病,但从理论上来讲,如果仅将出疹的猩红热病人收入院,在预
防方面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也有的国家并不强制猩红热患者入院。认为强制猩红热患者入院
有些残酷的医生,就不称其为猩红热,而称其为“异型猩红热”或“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症”
等,让患者在自己家中进行治疗。
猩红热用青霉素治疗,非常有效。如果在发病24 小时以内应用青霉素,其并发症(风湿
热和肾炎)99%能被控制。青霉素至少要连续应用10 天。如果住院,可严格地连续应用2 周,
但如果是在家里治疗时,就很难做到彻底治疗。在门诊治疗的话,会在候诊期间传染给他人。
应用青霉素后,体温在2~3 天内就会下降。因为出疹、皮肤变红是缘于皮肤炎,所以在2~
3 周后,就会像进行过海水浴一样,剥落下像纸一样薄的皮屑。
天冷的时候如果不常给孩子洗澡,或者是那些可以自己穿衣服的儿童,身上出了疹子,
父母也不会知道。如果是健康的学龄儿童,得了较轻的猩红热,也可能漏诊。偶尔在校医处
进行健康体检时,发现孩子指尖的皮肤发皱,或舌尖出现草莓样小的红色颗粒,或在颌下发
现淋巴结肿大,就应怀疑是猩红热。再结合血象所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加、抗链球菌溶血素
增加),可做出临床诊断。即使不是在发病的当时而是在发病后才发现的猩红热,也必须使
用青霉素。对青霉素过敏的人,可用红霉素。磺胺类药物和四环素是无效的。
在自己家里治疗时,要注意不要接近其他孩子。父母应戴上面罩。患儿用过的餐具应进
行沸水消毒。患儿的家人也应取咽拭子进行培养,如发现A 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应立即
应用青霉素。
如果在学校或幼儿园有因猩红热住院的患儿,那么对其用过的桌子及橱柜等应用2%的
石炭酸溶液仔细擦拭消毒(操作者需戴胶皮手套,否则皮肤会引起皮肤炎)。其他的孩子应请
校医进行喉部的检查。
潜伏期为3~5 天,但如果10 天后没有新病人出现,就没问题了。对于那些即使没被
称为猩红热,但在冬季持续高热的患儿、出疹的患儿,半个月后也要检查,看尿中是否有蛋
白。
574.侏儒症
孩子去幼儿园或是学校上学,总是按大小个进行排队。这时排在前的孩子的父母就会担
心起来。进入社会后,矮个子的人就会感到某种鄙夷的目光。听说注射生长激素可以长个儿,
父母就会领孩子去大学的附属医院,迫切希望为孩子注射生长激素。
最初生长激素是从尸体的垂体中提取出来的,由于数量十分有限。就只好根据患儿血液
中生长激素的水平来决定先给谁注射。现在生长激素可通过基因工程进行生产,而且检查生
长激素水平也不用抽血,只需采集尿就可以了。这样,不只是生长激素不足的人,仅仅是个
子不高的人,也希望注射,所以希望注射生长激素的人多了起来。
父母所担心的这种身材矮小的孩子,多是基于遗传因素,也就是说父母之中有一方身
材矮小。(父母)自己虽然也曾有过因身材矮小而受到不公正待遇的经历,但一旦长大成人后,
也就没什么了,都能正常地投入社会生活。所以说,个子高就是好的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只
要不想成为篮球运动员,个子矮些并不是坏事。个子矮也有好处,不占空间,但持有这种乐
观想法的父母很少。而且对遗传上身材矮小的孩子注射生长激素后,只能使个子一时性长高。
成年后,与未注射生长激素的人相比较并无差别。就是说对于遗传上个子矮小的孩子,注射
生长激素并没有作用。
575.视力障碍
由于罹患与脑的先天异常相伴随的先天性的眼病,有的孩子生下来就看不见。先天的视
力障碍中最多的是由于孕妇感染风疹病毒而导致的新生儿白内障。引发新生儿白内障的第2
位的病因是半乳糖血症。视网膜色索变性、视网膜剥离、早产儿视网膜症等都会损害视力。
先天性白内障的手术效果不如成人白内障的手术效果好。风疹所导致的白内障,其手术
时间应推迟到孩子2 岁以后。另外,如果其一只眼睛正常,只有另一只眼睛是白内障的话,
手术时间应选择在孩子年龄尽量大一些的时候。幼儿发生视力障碍时,必须要考虑视网膜肿
瘤、脑肿瘤等重大疾病。
最初以夜盲开始发病,然后逐渐出现视力障碍、视野变小,以致引起失明的视网膜色素
变性,其病因和治疗方法目前尚不清楚,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疾病。
出生时体重不足1.5 千克的婴儿,常发生未成熟儿视网膜症,但现在发现了对早产儿
视网膜病有抑制作用的氧调节技术。近来失明最常见的病因是外伤。如烧伤、药品的损伤、
交通事故以及燃放烟花所导致的双眼损伤。
父母都迫切希望能通过医生的力量使患儿恢复视力,但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如愿。虽
然医生要采用一切手段给病人进行治疗,效果却难以预测,但不能因此而失去了对生活的信
心,这是不明智的。
失去视力的人,并不是连生活的出路都失去了。生活的乐趣,并不仅限于能看得见东西,
父母必须教给孩子即使失去了视力也要活下去的能力,必须给孩子除视力以外的生活乐趣。
失明的孩子,必须通过其他方面的感觉来弥补视力的不足。如果给看得见的孩子拿去牛奶,
他就会知道,这食物是他的。然而对于失明的孩子应让他摸一摸奶瓶,并且告诉他这就是牛
奶,或让他闻一闻牛奶的气味。对于失明的孩子来说,手指尖就是眼睛。而手指尖之所以能
成为眼睛,是因为有了听觉和嗅觉的帮助。
失明的孩子,睡眠时间容易不规律,所以应使其生活有规律。早晨,按照父母的生活习
惯让其定时起床,定时抱着他出去散步。不能因孩子的眼睛看不见东西,就把孩子关在家里。
母亲应该毅然地抱起失明的孩子,就像抱正常的孩子一样,让周围那些另眼看人的人觉得羞
愧。洗澡也必须按时。
患儿长大了,能自己坐在桌边吃饭了,就必须训练他用勺。虽然面包可以让孩子用手拿
着吃,但副食不能让孩子用手抓着吃。父母应手把手地教他一只手扶碗、一只手拿勺吃饭。
害怕弄洒,父母总是用勺来喂他是不行的。勺子要选塑料的,它比金属的轻,能容易知道所
盛食物的重量。
如果想让孩子学会扶着东西走路,父母就要拉着孩子的一只手,让孩子的另一只手扶着
墙壁或是扶着椅子,这样不久孩子就能慢慢地学会走路。不应该让他突然使用手杖,而应让
他使用用两只手推着走的木制手推车。这样可以帮助他学会感知前方存在的障碍物。
应给盲儿能发出不同声音、或是触摸起来手感不同的玩具,让他们识别。对乐感好的盲儿
可以早些就教他唱歌,或让他听唱片。如果总是开着收音机和电视,那只会使他们的思维混
乱。
训练其大小便,不能着急。快到2 岁的时候,在温暖的季节里,可以训练其使用便器。
如果自己能走路的话,要使其熟悉去厕所的路,在厕所内放置芳香剂,以香味来辨别位置。
4 岁以后,要让孩子自己能穿衣服。但是,为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从他更小的时候开始
就让他一件件按顺序穿衣服,然后再一件件脱下来,而且脱下来的每一件衣服,都要放在固
定的位置。
抚养盲儿时,最重要的就是要防止事故的发生。父母安顿孩子睡觉后外出的时候,必须
要保证孩子的安全。然而过分地害怕事故,把孩子当作一件十分易碎的物品也是不可取的。
应该为孩子准备一间可以跑动、走动的安全的房间。另外,也要在室外安全的地方让孩子跑、
跳,这些都是孩子高兴做的事。
因为对一个盲儿来说,他们的听力所承担的工作是正常儿的数倍。所以,我们一定要保
证其不受损伤。不要盲目地接受医生的注射,注射时一定要问清楚是什么药。像链霉素、卡
那霉素那样的有损害听力可能的药,应该拒绝使用。
盲儿教育,已经渐渐发展到能包括幼儿期的盲儿教育的水平了。家有盲儿的父母,最好
能事先去当地的盲童学校,咨询一下该学校可以接收几岁盲儿。
全盲的儿童必须进盲童学校。,现在盲儿学校,多数教育目的是让盲儿将来成为按摩师。
现在正常人也有想成为按摩师的,所以盲儿的将来就会更加不容易。如果不能让盲儿根据其
特长而选择职业,就麻烦了。为此,盲童学校的教育必须下更大的气力,以发掘出盲儿们潜
在的能力。教师如果不抛弃那种到盲童学校任教就感觉是被降职了的想法也不行。
如果患儿并非全盲,而是多少还有一点视力,那么就应尽可能地让他进入正常的学校
学习,而且班组中的学生不能太多。虽然弱视儿的存在,会对班里的正常教学有一些影响,
但如果因此就把这样的孩子转到盲儿学校去,那是会抹杀他的能力的。
576.肾炎
近来,在幼儿园或学校,集体进行的尿常规检查多了起来。每当这个时候,总会有几
位母亲因收到“在您的孩子尿中查到了蛋白,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的通知单而吃惊。然而,
这种集体检查中所出现的蛋白尿,几乎全部是直立性蛋白尿(见553 直立性蛋白尿),所以不
必担心。
肾炎在集体检查时才发现,一般说是一种例外。因为急性肾炎开始时症状就非常明显,
在4~12 岁之问的任何年龄都有,6~7 岁的孩子最多见。多数情况是母亲在晨起时发现孩
子的面部浮肿,特别是眼睑浮肿严重。虽然没有发热,但孩子没精神。平时尿很多,现在量
也不太多了。偶尔母亲发现孩子排出的尿像可口可乐一样的颜色,而且很浓,但排尿时不痛。
腹痛多见,大点儿的孩子有时会说“头痛”,或说“尿可口可乐了”。这时带孩子去医院,医
生在检查尿后,可做出诊断。排出像可口可乐样的尿,是因为尿中混有血液的缘故。如果出
血量少,将尿液离心,取沉渣在显微镜下观察,可发现红细胞。最初,尿中会出现大量蛋白
质,有的伴有血压升高。
急性肾炎是由于A 组乙型(特别是12 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引起的。溶血性链球菌,
从喉部侵入,首先引发“扁桃体炎”。这时因出现高热去就医,如果医生使用抗生素治疗的
话,细菌被消灭,其后就不会继发肾炎。如果治疗不彻底,或完全不治疗,那么10 天到半
个月后就可发生肾炎。
最初扁桃体发炎的时候,如果不发热,容易被忽视,多数是到发生肾炎的时候才引起注
意。肾炎由链球菌引起的证据是血液中“抗O”水平升高。发生肾炎后,取咽拭子进行培养,
可培养出链球菌。因为培养并不是百分之百都能成功,所以有的医生省去培养的步骤,而直
接让患儿应用青霉素。
最近继发于大肠杆菌O-157 引起痢疾(血便)的肾炎增多,治疗方法与急性肾炎相同。
急性肾炎的患儿是在家里治疗还是住院治疗?这取决于肾炎的严重程度。如果每日尿量
大于400 毫升,且血压正常的话,就可以在家里治疗。但如果病人水肿严重、血压高、头痛、
呕吐、尿量减少、有心脏症状(呼吸困难、心悸)时,则建议住院治疗。院内治疗期间,要同
病人及医护人员接触,这样感染细菌和病毒的机会就较多,在医院患儿也无法吃到他们喜欢
吃的饭菜。
如果水肿消退,尿量增加,就说明病情好转,也就没必要做细致的检查。另外,急性肾
炎95%能完全治愈,也没有后遗症,所以不必担心。
对于本病的治疗,没有什么特效的药物,所以一般的急性肾炎都能在家治疗。医生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