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育儿百科

_34 松田道雄 (日)
狭窄的问题。必须进行能满足孩子创造力的集体管理(幼儿园或托儿所)。
母亲们说,孩子在能说话的同时也开始了顶嘴。孩子用“邻居的某某孩子也是这样做的”
来回答母亲。这种孩子对母亲的顶嘴,显示了他有独立的人格了。孩子的回答,从道德上讲
是好还是坏暂且不谈,重要的是母亲应该经常反思对孩子提出要求的当时,孩子所处的环境
如何。母亲的命令违反孩子的生理要求时,这个命令就无法施行下去。
冬天里,带孩子外出的母亲自己穿上了大衣,也想让孩子穿上大衣。但是,有的孩子无
论如何都不想穿,因为如果穿上大衣,孩子的行动就受限制,行走起来不方便,而且出汗也
不舒服;对于2 岁半的孩子,让他跟上母亲,是操之过急的事。不穿大衣就能较愉快地跟上
母亲,这一点孩子因为曾经有过经历已经知道了,所以,只好反抗穿大衣。
另外,这个年龄的孩子即使天气变得相当寒冷也不愿把短裤换成长裤。长裤子不便于行
走,又不能自己小便,正玩得在兴头上却因为要小便不得不找母亲,因此不愿穿长裤子。
遇到孩子的反抗时,母亲要为孩子考虑一下,现在孩子想要做的事情在什么场合下能够
让他平和地做好呢?还有,孩子的这一主张是否符合孩子的生理要求呢?
机动车把家门前的马路变成了危险的地方。以前,孩子只要从家门跨出一步就可以自
由地玩耍,还可以采路边的蒲公英,也能捕蝴蝶、蜻蜓,下雨天可以用树叶做成船放到水中
漂游。因为马路就是玩的场所,所以,任何时候都能找到差不多年龄的小朋友。我给它起名
为自由空间。不仅仅能够自由玩耍,而且还可以从父母的管理方面有自由,就是被母亲申斥,
只要跑到马路上,就可以不听母亲的那些说教,傍晚回到家里时,父母已忘记了生气的事,
也就恢复了和平的母子关系。过去能够施行严格的教育就是因为有这种叫做自由空间的弹
性。
388.龋齿及其预防
龋齿是细菌把沾在牙齿表面的糖分发酵,制成酸,酸又溶解了牙齿的釉质而产生的。在
糖类中,细菌最喜欢白糖,而孩子最喜欢吃的也是白糖。口香糖、牛奶糖、糖果、果汁、碳
酸饮料等都是富含白糖的食品。现在的孩子比以前龋齿增多的原因,是零食的摄入量增多了。
关在室内的孩子,整日守着电视看,每看到一种电视广告食品,孩子总是要求母亲给买。
除了细菌和白糖,龋齿与遗传性牙质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在有很多孩子的家庭里,给孩
子吃同样的食品,使用牙刷刷牙的孩子长了很多的龋齿,而有的孩子根本不曾用过牙刷刷牙,
却完全不长龋齿。还有的人到了80 岁,他家族活着的兄弟姐妹也都牙齿健全。但是,在牙
质好与坏还不能事先查明的今天,对于龋齿的预防,只能是清洁口腔及用牙刷清除留在牙齿
上的白糖及细菌巢穴形成的齿垢。所以早点让孩子学会漱口及刷牙,使之成为习惯,是最好
不过的了。其次是勤于牙齿的检查。成人每6 个月检查1 次也许就可以了,而幼儿每3~4
个月不检查1 次就要误事。早些发现龋齿,早些堵上洞穴,是龋齿不得扩展的最好方法。
有的医生会认为给成人镶牙好像是正业,而给孩子治牙时,就要耗费时间,治疗时即要
不让孩子感到疼痛,又要把孩子哄好,他才能接受治疗。真希望能有只看孩子牙的小儿牙科
治孩子的龋齿。
刚刚长出牙齿的表面釉质,与氟结合可生成耐酸性很强的物质。据此,人们进行了把氟
素粘在孩子牙上的工作。如在自来水中放入1ppm(1ppm=l×10^-6)的氟化物,或把氟化物直
接涂在新长出的牙上。
对能够漱口的儿童,有的学校采取给孩子含氟素的水让孩子漱口的方法(见389 牙齿与
氟)。龋齿的预防与零食(小食品)的关系在“381 孩子的零食”中也有论述。
389.牙齿与氟
氟这种元素在地壳含有的元素中,含量在第17 位。最早注意到氟与牙齿关系的,是在
地下水中含氟特别多的地方,斑状齿特别多发事件弄清楚以后。斑状牙齿多发之处,相反地
龋齿却很少见,于是开始了既不发生氟斑牙,又可减少龋齿的氟浓度的研究。结果证明1ppm
左右最合适。
据美国的统计,连续15 年向自来水里投放氟的结果,虽然龋齿率减少了半数以上,但
是过分地摄取氟素,则引起骨骼及甲状腺方面的问题发生,或有停止成长的危险。这些危险
是不能完全避免的,因此在日本,已停止了向自来水里投放氟。
现在,为了预防龋齿,牙科医生推荐在长出的牙面上涂氟素的方法。一旦涂上氟素,氟
素就渗入牙表面的釉质中,形成对酸有抵抗作用的荧光磷灰这种物质。这样即使细菌的酶把
粘在牙上的糖转变成酸,也不一定就能将牙质表面的釉质膜溶解了。2~3 岁的孩子,乳牙
长齐,而一旦长齐就涂上氟素的话,必须每隔3 个月去看1 次牙科医生。其后,长出恒牙的
顺序是:5~6 岁长出第l 磨牙、下中切牙,6~7 岁长出上中切牙,8~10 岁长出侧切牙、下
尖牙,1l~12 岁长出第2 磨牙、上尖牙。
最近在各地实行孩子一旦能漱口了,就用氟化钠液清洗口腔的方法。幼儿每日1 次,小
学生每周1 次。应该到几岁还没有定论,在美国是到16 岁。每日1 次时用稀溶液,浓度是
0.02%~0.05%,每周1 次时用稍浓的溶液,浓度是0.1%~0.2%。含在口中的时间
为1 分钟,幼儿为30 秒。
为了让孩子在自己家里预防龋齿,牙膏厂商在很多牙膏里加入了氟。但在地下水中含量
多的地方,反而是不含氟的牙膏安全。
也有把氟化物制成片剂口服的方法,但是在未清楚当地自来水中氟含量以前,是不安全
的。自来水中氟含量在0.7ppm 以上,就不能再口服含氟的片剂。
自己住着的地方,其自来水中或地下水中氟的含量,只要去询问做水质检查的保健所
就会弄清楚。自来水局也应该知道。
环 境
390.防止事故
在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同时,也会使孩子产生冒险的想法。孩子想独自跑到自
由的世界里去,就自己打开家门冲到街上。出了门就是车辆来往的马路的家庭,临街的门就
是通往地狱之门。骑三轮车是孩子的乐趣,也可以锻炼孩子体魄,但如果三轮车只能在车流
拥挤的马路上骑,而没有其他场所的话,那就不该买三轮车。
郊外及农村,曾发生孩子掉到蓄水池溺水而死的事故。如果在家附近有蓄水池而没有栏
杆,就必须请主人加上栏杆。
离电车轨道近的家庭,必须教育孩子不要接近轨道。如果线路旁有栅栏,也要经常查看
栅栏是否有破损在小河、小溪附近住着的家庭,更是要格外注意。和小朋友们一起去玩,溺
水而死的情况很多。如果父母不跟着一起去的话,一定要严令孩子不要去河溪附近。
在这个年龄,很多孩子迷路。迷路的孩子,是喜欢冒险的孩子。母亲必须想到,迷过1
次路的孩子,可能还会多次迷路,而喜欢冒险的孩子却不在乎,1 个人照样出去。对这样的
孩子,始终要给孩子身上带上个迷路时用的标记。
虽然孩子在家时能说出父亲的名字和住址,但迷了路,被众多的大人围观,平时能说出
来的事也说不出来了。因此有必要给孩子挂上标记,写上家庭住址、父母姓名,以便一旦迷
了路能及时跟家里人联系上。
将硬币卡到嗓子里这种事,也是这个年龄的孩子多发的事故。还常常发生把手指伸进瓶
口或玩具枪的枪口里拔不出来的事儿。
从超市的购物推车上掉下来把头撞伤的情况,在美国每年都有2 万件以上。孩子手指
灵巧起来了,或打打火机或拧开取暖炉的开关,都有可能发生危险。因此,平时就要严厉告
诫孩子禁止触摸。是否能够预防事故的发生,在于孩子是否能听父母的命令。尊重孩子的创
意和禁止参与生活中危险的事,在某些情况下是相矛盾的。平时如果禁止的命令下得太多了,
孩子就会不以为然,而不执行。每次看到孩子就批评他,孩子为了发挥创意,也只有反抗母
亲。最好是不去批评他,把孩子放在一个能够做喜欢事情的地方。
391.给孩子一块玩耍的场地
这个年龄的孩子喜欢靠发条(弹簧)运动或靠电池驱动的玩具。但是母亲很快就发现,这
些玩具只能给孩子带来一时的兴趣,对只能1 个人玩的玩具,孩子马上就腻了。母亲在玩具
店中买回来的玩具,大都是在房间里玩的,但这个年龄的孩子对关在房间里玩玩具,最多只
能玩上15~20 分钟。
孩子喜欢在户外玩。想骑三轮车玩也是这个年龄。三轮车也是刚一开始只能让母亲帮忙
骑或是自己推着车子走。到了3 岁,才可以坐在上边自己蹬着踏板骑。
玩沙子和水也是这个年龄孩子的高兴事。但就是有多少铁铲和铁桶、筛子,孩子也不能
在沙地独自玩得时间太长。玩水也一样。可是,如果偶尔有同龄的孩子来到沙地一起玩的话,
孩子们一起可以玩上1 个小时左右。如果周围大点的孩子带着一起玩水的话,甚至可以玩得
忘掉回家午睡。
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讲,小伙伴比玩具更重要,这一点,母亲应该非常清楚。给孩子创
造一个玩耍的场所这件事,是说给他一个与小伙伴在一起玩的机会。正是因为有了小伙伴,
玩才会更加快乐。只要有伙伴,就是石板地也能变成玩具。
以前,到了3 岁的孩子能自己找到小伙伴。因为街上就是玩的场所,只要走出家门,外
边总会有孩子在玩。如果拿着玩具出来的话,肯定能加入到其中的某个小组里。然而,现在
街上被机动车独占了,2~3 岁的孩子能自己行走的地方没有了,走出家门已找不到合适于
自己的小朋友。
玩具已不是加入伙伴玩的队伍的入场券,而只是孩子在家里玩的私有财产。虽然母亲费
尽苦心把邻居家孩子找来家里,孩子也不会把自己的玩具借给他,两手紧抱着玩具盒。就这
样不给小朋友拿点什么玩儿的话,小朋友就会觉得没意思而走掉。
如果去儿童公园,刚开始时孩子会特别爱玩打秋千、滑滑梯,但母亲坐在旁边看、孩子
自己打的秋千、滑梯一旦成了每天的日程,对孩子来说就如同是强制劳动一样,再说去公园,
孩子也不愿去了。也可以在家里听广播里放童谣,让孩子跟着母亲一起合唱,但如果仅仅是
跟母亲两个人唱的话,也持续不了几天。倒不如电视广告里的歌曲能记得住。
一般来说,孩子在家里玩积木、火车、拼图、绘画等都是不得已的。喜欢画画的孩子,
会用蜡笔、多功能笔使劲地乱画。但这时还不能画人头像。
这个时期母亲的问题,不是给孩子买什么样的玩具,而是怎么做才能给孩子找到玩的
小伙伴。
392.什么样的画册好?
这个年龄的孩子,如果给他买画册,尽量要那些画着孩子在现实中见到过的东西、知道
的事情为好。喜欢车的孩子就给他买车的画册;喜欢动物的孩子,就给他买动物的画册。孩
子通过画册想起自己心中的汽车及动物。通过在心中描绘出现在并不在眼前的物体这种训
练,孩子可以学会想像。
孩子已经知道的汽车、动物等,抽象一些也不要紧,倒是那些太照片化了的画,不利于
孩子的想像。
我们不赞成通过画册让孩子掌握不知道的东西的这种做法。这是因为想给孩子留有自己
的眼睛第1 次见到实物时的那种感动。电视让孩子了解了小东西、小事物,但相反也养育了
对现实没有了感动的人。如果是孩子很亲近的东西的画,一个一个独立地脱离背景画不出来
也不要紧。孩子不是孤立地看到汽车及猴子的,桥下跑着的汽车,岩石上坐着的猴子,对孩
子才是现实的。
只要是为了看画册,最好尽量让孩子自己选。喜欢汽车的孩子尽选些汽车的画册,母亲
说汽车的画册已有那么多了,不买也行了吧,可那是大人们的想法。孩子真正喜欢的东西,
已有多少也还是想要。就是同样的汽车,哪怕是稍有不同之处,孩子都会感到像是一部不同
的车子。
母亲说孩子不好好保护画册,就买些纸张结实的书,而忽视书的内容和孩子的好恶,这
是没有意义的。孩子没有珍视书的理由之一,是没有给孩子买来孩子真正喜欢的书。
给这个年龄孩子看的书,没有故事也不要紧。但是如果是画着孩子真正喜欢的东西,
孩子会随着简单的情景顺下去。并不是没有故事就不行。所说的有故事,是说有文字写在上
边。但文字呢,母亲事先要好好读读,如果认为不是很漂亮的语言,最好不要给孩子买。如
果是语言非常生动,为了让孩子了解大声朗读故事是多么有趣,母亲应该念给孩子听。有画
没有文字的书,母亲可以即兴地用准确动听的语言朗读给孩子听。
393.兄弟姐妹
只有1 个孩子的家庭,下而又生了1 个孩子的话,上边的孩子就会变得动则生气,有点
小事就哭闹。应该理解有这样表现方法的孩子。
母亲想把要生小宝宝的事儿告诉孩子,当说“又有一个小宝宝到咱们家来了”,“母亲要
是不在家,也不能老是问母亲哪儿去了”的时候,立刻,已经能说“要小便”的孩子(男孩
多于女孩)就变得不再能说“要小便”了。这是因为紧张,孩子没有闲暇感觉膀胱的充盈,
尿的次数增多了。
等小宝宝终于出生了,看到母亲抱宝宝喂奶,在宝宝的车里哄宝宝睡觉,有的孩子就会
把身子贴在母亲身上或打小宝宝;小便的次数也增多,没等带他去卫生间,就已经尿了裤子。
晚上已经不尿床的孩子又尿起了床,孩子自己也要求再垫上尿布。不少孩子跑到宝宝的床上
睡觉,像宝宝那样“啊啊”地说:“要喝奶。”
特别敏感的孩子,这种现象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问。对小宝宝动粗一般过4~5 个月
就会好转,而尿频有的要持续半年以上。
对下边生的宝宝,有的孩子从刚一开始就没有一点嫉妒心,也有的孩子在最初1 个月不
让母亲给宝宝喂母乳,后渐渐地就习惯了,而变得宽容起来了。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孩子过了
半年,嫉妒心也一点不减。这不是教育方法得当与否的问题,而在于孩子天生的性格。
对总是不能宽容宝宝或又尿起裤子的孩子,母亲不能着急。新出现的“行动异常”肯定
会自然地好起来。母亲也跟着一起着急,斥责孩子,会拖延孩子自愈的时间。应该像生小宝
宝之前一样抚爱孩子,表达母爱。
对平素就尿多、脾气大的孩子,母亲在喂小宝宝奶时要尽量避开孩子,等到孩子懂得了
小宝宝也是家族中的一员时,再在孩子面前给小宝宝喂奶;再新买1 台三轮车给孩子,或在
院子里支个滑梯,尽量让孩子在户外玩,和邻家的孩子在一起玩。
对遗尿的孩子,要在孩子喊小便的时候给予表扬,没告诉母亲就尿裤子的时候也不要批
评,这才是指导小便的一般规则。
从下边小宝宝出生那天起开始自慰的孩子很多(见442 自慰)。这是因为母亲把精力都投
入到下边的孩子身上,而没有注意到这竟使上边的孩子陷入了失宠状态。母亲必须要腾出点
时间与上边的孩子一起玩。也有不少孩子口吃(见402 口吃)。
治疗上边孩子嫉妒心理,需要父亲的合作。与以前相比,父亲给上面的孩子创造更多
的机会与他一起玩,以减少孩子对母亲的依赖。
394.春夏秋冬
在新年期间必须注意的事情是吃煮的年糕。不能将大人吃的大块年糕不切就放在孩子碗
里。孩子用筷子夹不下来小块儿,就都放到了嘴里,这很危险,会堵住孩子的嗓子。要切成
小手指肚大小的块,再给孩子吃。
因冬季而延迟的排便训练,到了4 月份可以开始了。春、夏季衣服少时,应该让孩子自
己动手脱衣服。饭前洗手,如果不在10 月份前开始的话,就难于实施。夏天溺水事故比较
多,住在河川、水池、海边的家庭要特别注意。
开自己的车夏天去海水浴、冬天去滑雪已成为时尚。但那是成年人的时尚,不是孩子所
选择的。父母热衷于玩,把孩子一人放在一边是不行的。孩子总是得要跟着父亲或是母亲。
冬天里的暖气也要十分注意,可能会发生烫伤、一氧化碳中毒、火灾等始料不及的事故。
只要多加注意是可以防止的。不要让孩子摆弄取暖炉的开关。
天一变冷,一直都能做到夜里不小便的孩子,往往又都失败。对不能告知母亲要小便的孩
子,在夜里可以再给他垫上尿布。
与季节相关的疾病,有初夏的“口腔炎”(见250 初夏发热的疾病),秋天的哮喘(见370
“小儿哮喘”),深秋的“秋季腹泻”(见280 秋季腹泻)。还有很多孩子,也不是什么疾病,
就是在夏季里不能吃饭。
有的夏、秋季节经常在户外玩耍的孩子,到了冬季被关在家里,开始吮吸手指。另外,
还有自慰(见442 自慰)。一旦发现孩子自慰,就必须给孩子准备好在户外玩的场所或能让孩
子做他热衷玩的游戏。
异常情况
395.不吃饭的孩子
2~3 岁的孩子,大多数是在1 年时间里好不容易才增加2 千克的体重。在任何母亲的
眼睛里,孩子都像是“食欲不振”似的。自己能拿勺子吃饭的孩子,吃一半就剩下了。于是
母亲喂饭给孩子吃,可孩子途中玩起来不吃了。
一到了夏季,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不爱吃饭。在6~9 月期间,孩子的体重就停止了增加,
也有在这期问体重减轻的。越是从前饭量小的孩子对热越敏感,越变得不吃饭。孩子一不吃
饭,母亲立刻就想是不是得了什么病。母亲魁最了解孩子情绪的人。她必须自信在这个世界
上,自己最能懂得孩子的情绪是否与往日不同。孩子虽然不吃饭,但孩子的情绪和往日没有
不同的话,就没有必要担心。在这个年龄里,没有仅仅食欲不好的疾病。
维生素B1 不足引起食欲不振,这种事情也很少发生在小饭量的孩子中,维生素B1 不
足引起的脚气病,多在只吃很多精白米饭的人群发生。虽然孩子不吃饭,但副食及水果都吃
的孩子中,没有人得脚气病。
对不吃饭而喝牛奶的孩子,可以让他喝奶。夏季里凉着喝比较好喝。这个年龄的孩子,
就靠这点东西来维持身体的需要,这是这个年龄的孩子的特点。倒是吃了1 碗又要1 碗的孩
子让人担心他会发胖。给食量小的孩子注射提高食欲的药物,我们认为是违反生理的做法。
就是听到别的母亲说他家孩子食欲很好,也不要动摇。告诉别人自己家孩子食量的人,是没
有意识到自己的孩子是生来就饭量大的母亲。
396.孩子的偏食
关于孩子对食物的好恶,当母亲的称它为偏食,而在营养学上所说的偏食往往是另一回
事。营养学上的偏食,是说孩子摄取不到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A 及含有必须氨基
酸的动物蛋白,而母亲所说的偏食仅仅是不吃某些副食而已。营养学上的偏食对身体不好,
而孩子的饮食偏嗜是个性,损害健康的那种偏食,不是这个年龄发生的。母亲所说的“我们
家孩子偏食,真是没办法”,是不吃葱、西红柿、黄瓜、茄子、萝卜、胡萝卜或是不吃鸡肉
这类事儿。总之母亲所说的偏食,就是孩子不能别无选择地什么都吃。一般人对食物都是有
好恶的,不能只看孩子的吃法,应该首先看看孩子父亲的吃法。盛着煮倭瓜、地瓜的斑子和
盛着青椒、紫菜、海胆的盘子一起摆在桌子上时,不管什么都吃得一千二净的父亲恐怕不会
有吧。能够允许父亲有好恶而孩子就不能有好恶,这是无视孩子的人权。虽然厌恶葱、黄瓜、
茄子,但只要吃橘子、苹果等就能摄取到身体的维生素C、维生素B1 的需要量。虽然不吃
鸡肉,只要吃鱼,动物蛋白就不会缺乏。
把对食物的好恶行成道德有问题,是战前的军队所采取的教育方式,因为在军营中,只
计算人体所需的能量,而无视口味如何就让士兵吃,士兵全体都不吃就不好办。不喜欢吃就
剩下,热量就摄取不足。女孩子挑食,出嫁后也会难办。因此,当时无论教科书、还是妇女
杂志上,说起孩子的营养,就会举出“偏食的纠正”。为此就是现在,还留有主张“纠正偏
食”的偏见。如果是身边有把纠正偏食看成是义务的人,那孩子可就麻烦了。讨厌胡萝卜或
不吃青椒,是与那个孩子生理相关联的“爱好”。只要不给别人添麻烦,保留自已的“爱好”
是个人的权利。讨厌胡萝卜的孩子,如果不吃掉它,就不让站起来离开饭桌,这种教育是对
个人人权的侵犯。偏食极其不好的这种思想,必须从老一代人的头脑中清除出去。认为不吃
胡萝卜、茄子就妨碍孩子的成长,是不了解营养学的缘故。
孩子的偏食,从老师方面命令或监督的话,某种程度可以改掉。但是,那不是厌恶的东
西变喜欢了,而只是没办法,强忍着吃自己讨厌的东西。从幼儿时期不爱吃蔬菜的孩子,到
了小学,即使是午餐忍着吃了,也未必就是喜欢了,结婚后吃爱人做的饭菜时还是会把自己
不喜欢的蔬菜剩下来。
只将自己喜爱的事情带到自己的生活中,愉快地活着,就是人生最好的生存方式。下
各种功夫把胡萝卜变着样做让孩子吃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孩子很不情愿地吃,就可以给
孩子吃他喜欢的橘子,把饮食搞得津津有味,这样还可以减少母子间不必要的摩擦。违背孩
子生理、无效地强制孩子吃不爱吃的东西,为什么还会常常被称为“教育”呢?
397.出现高热时
2~3 岁的孩子突然高热,最多见的是感冒或“睡觉着凉”了。无论是感冒,还是“着
凉”,不过是医生根据症状想像是由病毒引起的,然后所起的病名而已。说是想像可能有些
奇怪,但对那些突然发热领到医院就诊的孩子,并没有逐一做嗓子检查,证明是病毒感染。
医生看了很多此类病人,因此,明白感冒或“着凉”一旦流行起来,症状是有一定规律的。
如果和这些规律相一致,就可以估计出是现在流行的感冒。
患了感冒也诊断不出是感冒、对什么热都得注射抗生素的人,一旦发了高热的话,比较
危险。万幸的是现在急性肺炎、猩红热都大大减少了。战前这种病非常多,养育六七个孩子
的母亲,只靠症状来区分疾病,看到呼吸这么急促、又有鼻翼扇动的情况就判断为肺炎,或
是看看全身胸部及背部有细碎的红疹,就准确判定是猩红热。
初夏时出现高热的话,要让孩子张大嘴仔细检查嗓子。上颚最深处有水肿并见周围发红,
就可诊断为“口腔炎”(见250 初夏发热的疾病)。
如果是中耳炎,到了3 岁左右,孩子就会告诉母亲耳朵痛。肺炎的话,呼吸特别急促,
每次呼吸,胸部肋问肌肉就随之凹陷。
有的孩子,发热的同时发生抽搐,大都是“热性抽搐”,脑膜炎在这个时候已不常见了。
如果注射了预防疫苗,就是高热,也用不着害怕。注射了BCG,就不用担心患了结核;
服了脊髓灰质活疫苗,就不用担心小儿麻痹;进行了麻疹、白喉的预防注射,就不用担心麻
疹、白喉r。但是让孩子张嘴,看到扁桃体上方出现白膜,上颚后部有出血斑的话,最好是
早些治疗。如是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抗生素特别有效。
高热的处置,详见"343 突然出现高热时”。到了这个年龄,可以说没有幼儿急疹。
麻疹的初起,有时有高热。麻疹不是刚一开始就发痒。最初看病时,就是医生也难以与
感冒区别。兄弟姐妹得了麻疹,或幼儿园里麻疹流行,或左邻右舍有谁家孩子患了麻疹,就
可以考虑是麻疹。麻疹感染后第12~13 日开始发热。
腮腺炎也发热,一般发热的同时耳朵下方会肿胀起来。水痘也同样,比发热更引人注意
的是出现伴有水疱的疹子。最初只发热,之后才知道是水痘。如果在刚一开始就看看幼儿的
全身,应该发现在躯干上有一二个疹子。水痘的潜伏期是2 周左右。
腮腺炎的潜伏期是2~3 周左右。附近有腮腺炎流行的话,可以把日期倒着算一下,孩
子在那个时期是否有过和这些人的接触,可以帮助回忆起来。如果那个时期和谁都不曾接触
过的话,就不是腮腺炎。
398.孩子的呕吐
这个年龄的孩子如果呕吐,首先要查明是否有发热。
直到傍晚都非常精神的孩子,入睡后一会儿将晚饭吃的东西呕吐出来时,如果体温超过
了38℃了,可以考虑是高热(见397 出现高热时)。
没发热而把吃的东西呕吐出来了,就要看孩子的精神怎么样,如果呕吐后又若无其事地
玩,就不用担心。这或许是食物随着咳嗽一起呕吐出来,或许是呕吐出了多吃的那部分食物,
这样孩子就舒服了。
把吃的东西呕吐出来却没有发热,只是浑身乏力,呵欠连连,要考虑可能是“自体中毒
症”(见369 自体中毒症)。如果在这之前拼命玩了1 天的话,一般就可以诊断。
从深秋到冬季,如果突然把吃下去的东西呕吐出来,而在呕吐后稍有腹痛,就有可能是
患了“秋季腹泻”(见280 秋季腹泻)。超过2 岁的孩子,腹泻不太多见,大多只有呕吐持续
1 天到l 天半。
没发热而突然腹痛得很严重,过一会儿又不痛了,再一会儿又叫腹痛,这种情况可以
考虑是肠套叠(见181 肠套叠)。但是,这个病2~3 岁的孩子较少见。
399.腹泻
以前一说起2~3 岁的孩子腹泻,一般是指痢疾杆菌或病原性大肠菌所致的疾病,而近
年来,这种由细菌引起的腹泻大大减少了。近年来幼儿腹泻的原因,多因病毒引起。所说的
“消化不良”或“着凉”引起的腹泻,如果认真做一下检查,肯定能查出病毒。病毒引起的
腹泻,除“秋季腹泻”外(见280 秋季腹泻),都不出现严重症状。最多1~2 天里大便稀软,
也不发热就好了。
让孩子禁止吃米饭1 天,只吃一些粥、咸菜,把暖炉放在孩子腹部,一般很快就好起来。
这种在家庭能治好的腹泻,大部分都由病毒引起。健康的孩子只是持续血便而无其他症状的
话,可以考虑直肠息肉(见597 直肠息肉)。
陪人吃火锅吃多了,第2 天发生腹泻的话,原因非常清楚,且便里留有残渣,因此母
亲并不担心。对幼儿的腹泻,不必给家庭常备药。但是,夏季里当母亲腹泻,接着孩子也腹
泻多次,而附近也正流行着痢疾时,必须去医院请医生看。特别是便里有脓血时更应迅速去
医院诊治,不能采用家庭疗法。
400.夜里流鼻血
早晨起床时,发现床单上有血,才知道是孩子夜里流了鼻血。好像并没有什么痛苦,孩
子自己也不知道鼻子出血了,出血一侧的鼻孔里还粘着血痂(一侧或两侧均可出现)。这种夜
里流鼻血的孩子多是男孩子。鼻子入口处的鼻中隔,有着发达的血管网,因某种原因破了就
会出血。一旦鼻子出血就会反复发生,去耳鼻喉科请医生给孩子洗也没有效(通常孩子使劲
抵抗,继续不下去),但不知什么时候,鼻血自愈了,因此用不着太在意。
打开家庭用的医学书翻到鼻血一项,记载有鼻白喉和白血病等,但当是白喉时,孩子早
晨起来不能那样若无其事的;近年来,因为白喉疫苗的预防注射,白喉病几乎已经见不到了。
白血病不仅仅出现鼻血,还会伴有贫血、皮下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
偶尔孩子在夜里感到鼻子流血而叫醒母亲时,不必惊慌失措地让孩子感到不安。用像孩
子小手指那样粗细的药棉棒塞住鼻孔的深处,把孩子头高于心脏位置放在枕头上睡下就不容
易再出了。
无论白天、晚上总是一侧鼻子出淡淡的血丝,可以考虑是有异物堵在鼻子里,要请耳鼻
喉科医生检查。吃了巧克力或油炸花生米这些零食后,有时也流鼻血。对流鼻血的孩子,要
给他新鲜的水果吃。
早晨起来发现鼻血的话,要脱去睡衣查看一下孩子的全身,皮下如有紫色似被殴打后留
下的斑痕(皮下出血),就不要忽视,必须去医院诊查。可能是一种叫紫癜的病,不能掉以轻
心(见570 紫癜)。
流鼻血的原因并非只有一种,网此,其发作会到什么时间,很难预测。由病毒感染所
致鼻血时,一二次就好了,空气干燥引起的鼻血可能会持续1 个月左右。
401.认生
8~9 个月的时候就开始认生的孩子,母亲以为长大了就可以好起来,可过了2 岁之后,
认生却越来越严重,这样的孩子还真不少见。除了父母,谁都不让抱。去儿童公园就是到了
有同龄小朋友玩的地方,也不想参与进去。只要是不认识的人到家坐来,就害怕得要哭。这
样的孩子越来越多了。在家里每天只跟母亲在一起生活是一个原因,而且本来他就是一个敏
感的孩子,稍有什么事就哭。母亲不必认为是自己的指导方法不好。就是这样的孩子也会不
久就能加入到其他孩子中间去玩。因为这是孩子的性格,不是急着批评、锻炼就能好转的事。
敏感的孩子,在幼儿期往往不容易抚养,但长大了,却会具有别的孩子所不具备的长
处。责备孩子认生是不可取的,因为害怕是为了要保护自己,因此要尽量让孩子跟小朋友一
起玩,让孩子感觉到小朋友并不可怕。因为这种孩子很多,所以母亲不要认为只有自己才有
这么认生的孩子。
402.口吃
这个年龄出现口吃的孩子是很多的,特别是男孩居多。刚开始孩子并没在意,而母亲则
吃惊不小,慌忙给孩子纠正或批评孩子。这样一来孩子也开始紧张起来。如果是已经掌握了
很多话的孩子,试着避开难说的音符,还可以用其他语言来表达。母亲矫正得太严厉,孩子
会完全张不开嘴。另外,孩子想说的话说不出来,所以一着急就扔东西、跺脚。
口吃的原因,有的也很清楚。如本来是左撇子,硬想让孩子改成右撇子;让孩子换拿勺
子的左手为右手,或把左手拿着的粉笔抢过来;严厉批评了孩子的尿床以后;恩爱的夫妻突
然不和打起架来;在朋友或姐妹里有个非常能说的人,本人想说点什么时,被他们抢先说了;
下边又多了个宝宝等等;这些情况都可以导致口吃的发生。但大多数都是不管怎么也寻找不
出引起孩子“情绪障碍”的原因。
这个年龄孩子出现的口吃,即使不做矫正,有的快点有的慢点,早晚是能完全治好的。
最重要的是父母的乐观态度。孩子口吃那可了不得,母亲紧张得不得了,这种心情传染给孩
子就难治了。所以父母对孩子的口吃,必须像是没事儿一样对待。孩子说话时,不管是口吃
不口吃,最忌讳的是战战兢兢地看孩子说话的嘴巴。孩子不论是口吃还是流利,都要以孩子
没口吃之前的态度对待孩子。要让孩子感到母子的交流还保持着,让孩子感到安心。让孩子
重新说一遍,孩子会因此感到犹豫而口吃。
领孩子去医生那儿或儿童咨询所,在众多人中让孩子实际表演口吃,对孩子来说真是莫
大的耻辱;这样,孩子还没等发音就已经忐忑不安了,当然要口吃了。本来3 个月就能治好,
这样用半年的时间也治不好了。
不要让孩子吃特殊的药物,领3 岁的孩子到“口吃矫正学校”去,只会使孩子强烈地
意识到自己是口吃。
403.“肩脱位”(桡骨头半脱位)
常有这种事情发生,即在拉着孩子的手散步时,突然从旁边开来了汽车,母亲被吓得慌
忙把孩子拉向自己,孩子会“痛、痛、痛”地一个劲地叫,被母亲拽过的胳膊搭拉着;在床
上翻来滚去的孩子不愿起来,母亲拉起一只胳膊叫孩子“快起来”时,也会发生这种情况。
孩子的胳膊完全不能动,稍一碰就痛。这叫桡骨头半脱位,是桡骨头从肘关节韧带处脱离而
发生的。
带孩子到外科就诊,很容易被医生当场复位。易发这种病的孩子,以后也会多次发生,
到了5 岁时就会好了。
因为这种事情经常发生,又总是能轻易治好,最后母亲也就记住了它的复位方法。手法
关键是伸肘旋臂。一手托住患儿肘部,拇指压在桡骨头部位(与肘关节尖部平齐的另一个突
起处),将肘关节屈曲90 度,另一只手握住患儿腕部,慢慢伸肘,同时前臂做旋后旋前活动
即可复位。让孩子换衬衣就能治好的说法,是因为在换衣服的过程中恰巧进行了这些操作。
桡骨头半脱位是接骨师最常见到的病,它维系着接骨师的声誉。去医院外科就诊,恐
怕每次都得让拍片子,不如直接去接骨师那儿给孩子治疗更方便、安全。
404.自己用头撞地板
有这种孩子,母亲如果不答应他的要求,就趴在地板上哐哐地撞头。母亲以为是孩子撒
娇打算置之不理,但他一撞头却不能不管了。母亲过去抱起孩子,孩子于是会哇哇地大哭,
直到母亲满足了他的要求。母亲想孩子的要求也太过分了,就把孩子放回地上,于是孩子又
把头往地上撞。母亲想撞痛了就会停下来的,可不但不停,还撞得越来越重。母亲担心这样
撞下去,不是会把脑子撞坏了吗?没办法只得屈服于孩子的要求。
发明这种手段的是一些倔强的孩子,早一点的1 岁半时就开始了。其中,仰卧躺倒地上
用后脑勺撞地的也有。与癫痫不同,他不像棒子似直直地躺下去,而是先屁股着地,横过来
倒下后再转为仰脸朝天。
作为纠正这种毛病的方法来说,刚一开始的处置很重要。如果是知道这是孩子常用的招
法,就要在第1 次这样做时,迅速抱起孩子,将他带到户外或是到其他场所玩点别的,或是
给孩子不是刚才要求的喜悦,将孩子的注意力从刚才的要求引开,让孩子忘记哐哐撞头这件
事。
不能充分在户外玩的结果,就让孩子想出这种“反抗”的招术,因此要尽量让孩子到户
外去运动,让孩子的能量得以发散。
如果孩子用这种方法常常获得成功而成为他惯用手段的话,就不好办了。要在房间的地
板上铺上东西,使孩子的撞头不起作用。还可以给孩子戴上毛织的睡帽。撞头虽不会把大脑
撞坏,但也不该让孩子持续时间太长。
与此非常相似,已经能够告诉母亲说要小便的孩子,当他的某种要求没被母亲采纳时,
孩子就一边哭一边原地不动把尿尿在地板上。这件事的处理也是一样,第1 次发生后,最重
要的或是不打不骂默默地领孩子去卫生间,或是迅速把内裤给孩子脱掉,不要理睬他。
烫伤 参阅"266 婴儿的烫伤”。
吞食了异物 参阅"284 吞食了异物时”。
发热抽搐 参阅"348 抽搐”。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