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经济学原理马歇尔

_3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英)
在他要买进一件东西的时候,他刚刚被吸引购买的那一部分,可以称为他的边际购买量,因为是否值得花钱购买它,他还处于犹豫不决的边缘。他的边际购买量的效用,可以称为此物对他的边际效用。或者,如果他不购买此物,而自己制造它,那末,此物的边际效用,就是他以为刚刚值得他去制造的那一部分的效用。这样,刚才所说的规律可说明如下:
一物对任何人的边际效用,是随着他已有此物数量的每一次增加而递减。
可是,在这一规律之中有一个暗含的条件,应当加以说明。就是,我们假定,不容许这期间有时间使消费者自己在性格和爱好上发生任何变化。所以,这规律没有这些例外:一个人越多听优美的音乐,他对音乐的爱好就会越是强烈;贪婪和野心往往是不会有满足之时的;或者,整洁的美德和酗酒的恶习同样是愈演愈烈。因为,我们的观察及于若干时期;
而且被观察的人在这个时期的开始与结束具有不同的性格或爱好。我们如果当一个人就是像他现在这样,而不容许有时间让他的性格发生任何变化,则一物对他的边际效用,就会随着这件东西的供给的每一次的增加而不断地递减下去。
第二节 需求价格。
现在让我们以价格来说明这个效用递减律。让我以茶这种商品为例,茶是经常需要的,而且能够小量购买。例如,假设某种品质的茶每磅二先令可以买到。一个人也许愿出十先令买一磅茶,每年一次,而不愿终年不喝茶;但是,如果他能不花代价而得到任何数量的茶,他也许一年之中不会耗用三十磅以上的茶。但是,实际上,他也许一年中只买了十磅;
就是说,他买九磅所得的满足,与买十磅所得的满足之间的差额,足以使他愿付二先令的价格:同时,他不买第十一磅的茶,这一事实表明他不认为买第十一磅多花二先令对他是上算的。这就是说,一磅二先令衡量了处于他购买的边际或末端或终点上的茶对他的效用;这个价格衡量了茶对他的边际效用。如果他对任何一磅的茶刚好愿付的价格,称为他的需求价格,那末,二先令就是他的边际需求价格。这个规律可说明如下:
一个人所有的一物的数量越大,假定其他情况不变(就是货币购买力和在他支配下的货币数量不变),则他对此物稍多一点所愿付的价格就越小:换句话说,他对此物的边际需求价格是递减的。
只有当他愿出的价格达到别人愿意出售的价格时,他的需求才是有效的。
这最后一句话提醒我们:我们还没有考虑货币或一般购买力的边际效用。在同一时间中,如果一个人的物质资财不变,则货币的边际效用对他是一个固定的数量,因此,他对两样商品刚愿付出的价格的相互比率,是与那两样商品的效用的比率相同的。
第三节 对于货币效用的变化必须加以考虑。
使一个人购买一物,对穷人比对富人要有较大的效用。我们已经知道,一年有一百镑收入的职员比一年有三百镑收入的职员,即使在雨下得更大的时候仍是走去办公。①但是,虽然在穷人心目中,两便士所衡量的效用或利益,比在富人心目中,同样以两便士所衡量的效用或利益为大;不过,如果富人一年中乘车一百次,而穷人一年中乘车二十次,则刚好使富人乘第一百次车的效用,对富人衡量起来是两便士,而刚好使穷人乘第二十次车的效用,对穷人衡量起来也是两便士。对他们之中每一个人,边际效用衡量起来都是两便士;但这边际效用对穷人却比对富人为大。
换句话说,一个人越是富有,货币的边际效用对他就越小;他的资产每有增加,他对任何一定的利益所愿付的价格就随之增加。同样地,他的资产每有减少,货币对他的边际效用就随之增大,他对任何利益所愿付的价格也就随之减少。
第四节 一个人的需求表。“需求增加”这句话的意义。
为了完全了解对于一物的需求,我们必须确定在此物可能被供应的每一价格上,一个人愿意购买多少。他对茶(比如说)的需求情况,能由他愿付的价格表——即他对不同数量的茶的几个需求价格——来最清楚地表明。这个表可称为他的需求表。
例如,我们可以看到,他会购买:
每磅50便士时——6磅。每磅24便士时——10磅。
每磅40便士时——7磅。每磅21便士时——11磅。
每磅33便士时——8磅。每磅19便士时——12磅。
每磅28便士时——9磅。每磅17便士时——13磅。
如果对上表中一切中间的购买数量加上了相应的价格,则我们对他的需要就得到了精确的说明。
我们不能只用“他愿购买的数量”或“他要购买某一数量的渴望强度”来表明一个人对一物的需要,而不说明他要购买这一数量和其他数量的各种价格。我们只有列举他愿购买一物不同数量的各种价格,才能正确表明他的需要。
当我们说一个人对一物的需要时,我们是说:如果价格不变,他对此物会比以前多买一点,如果价格较高,他会像以前买的一样多。他的需要总的增加,就是他愿购买此物不同数量的全部价格的增加,而不仅仅是按现行价格他愿意多买。
第五节 市场的需求。需求律。
以上我们所研究的只不过是单独一个人的需求。在像茶这种东西的特殊情况下,单独一个人的需要颇能代表整个市场的总需要:因为对茶的需要是一种经常的需要;而且,茶既能小量购买,它的价格每有变动,就会影响一个人购买的数量。但是,即使在那些经常使用的东西之中,也有许多东西,个人对它们的需要是不会随着价格上每有小的变动而不断地改变,只有在价格大有变动时才会改变。例如,帽子或手表的价格稍有下跌,不会影响每个人的购买,但会使得对是否要买一顶新帽子或一只新手表还在犹豫不决的少数人,决定购买。
就任何一个人而言,他对许多种类的东西的需要是不经常的,而是偶有的和不规则的。对于结婚蛋糕或外科专家的服务,就不会有个人的需要价格表。但是,经济学家对于个人生活中的特殊偶然事件是不加过问的。他所研究的是“在某些条件下会有的一个产业集团的成员的活动过程”,但以那种活动的动机能以货币价格衡量为限;而在这些广泛的结果之中,个人活动的多样性和易变性就在多数人的活动的比较有规则的总体之中消灭了。
因此,在大的市场中——那里富人和穷人,老年人和青年人,男子和女子,各种不同嗜好、性情和职业的人都混合在一起——个人欲望上的特点,会在总的需要的比较有规则的等级之中互相抵消。如果其他情况不变,在一般使用中的一样商品的价格每有下跌,不论怎样轻微,也将增加它的总销售;正像有碍健康的秋季气候增加一个大城市的死亡人数一样,虽然有许多人并未遭受其害。所以,如果我们具有必要的了解,我们就能作出一张价格表,按照表上不同的价格,一样商品在一定的地方和一年(比如说)之中的每一数量,都能找到购买者。
在这个地方对茶(比如说)的全部需要,就是那个地方一切个人的需要的总和。有些人会比我们上面所记录的那样需要的个别消费者富有,而有些人则比他贫穷;有些人对茶的爱好比他强,有些人则比他弱。让我们假定这个地方有一百万购买茶的人,并假定他们的平均消费额在各种不同的价格上与他的消费额相等。那末,这个地方的需要就能以与上述相同的价格表来表明,只要把茶一磅改为一百万磅就行了。
因此,就可得出一个普遍的需求律:要出售的数量越大,为了找到购买者,这个数量的售价就必然越小;或者,换句话说,需要的数量随着价格的下跌而增大,并随着价格的上涨而减少。但在价格下跌与需要增加之间并没有什么一致的关系。价格下跌十分之一,也许会增加销售二十分之一或四分之一,或者会使销售加倍。不过,当需求表上左面一栏的数字增大时,右面一栏的数字总是减少的。
价格可以衡量这商品个别地对每一购买者的边际效用:
但我们却不能说价格可以衡量一般的边际效用,因为各人的欲望与环境是不同的。
第六节 对于竞争的商品的需要
在我们上述需求表中的需要价格,是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条件下市场中能够出售的一物不同数量的价格。如果任何方面的条件发生了变化,价格恐怕也要发生变化;当对一物的欲望,因风俗的改变,或因一种与之竞争的商品减价供应,或因一种新商品的发明而发生重大变化时,价格也不断地发生变化。例如,茶的需要价格表是在假定知道咖啡的价格下作出的;但如咖啡歉收就会提高茶的价格。对煤气的需要因电灯的改良就容易减少;同样地,某一种茶的价格之下跌,就可使它代替一种较劣但较廉的茶。
我们下一步就要考虑在某些准备立即消费的重要商品方面,需要的一般性质。这样,我们将继续前一章之中关于欲望的多样化和饱和性的研究;但我们将从颇为不同的观点——即从价格统计的观点——来研究这个问题。
经济学原理--第四章 欲望的弹性
第四章 欲望的弹性
第一节 需求弹性的定义。
我们已经知道,关于一个人对一样商品的唯一的普遍规律就是:如果其他情况不变,这种欲望每随他对这商品的所有量的增加而递减。但是,这种递减也许是缓慢的,也许是迅速的。如果它是缓慢的,则他对这商品所出的价格,就不会因为他对这商品的所有量的大量增加而下降很大;而且价格的小跌会使他的购买量有较大的增加。但是,这种递减如果是迅速的,价格的小跌使他的购买量只有很小的增加。在前一种情况下,他愿意购买此物的心理在一个小的引诱的作用下而大大扩展:我们可以说,他的欲望的弹性大。在后一种情况下,由于价格的下跌所造成的额外引诱,没有使他的购买欲望有任何扩大:也就是他的需求弹性小。如果每磅茶的价格,假定从十六便士跌到十五便士,会大大增加他的购买量,那末,价格从十五便士涨到十六便士,也会大大减少他的购买量。这就是说,当价格下跌时需求是有弹性的,价格上涨时需求也是有弹性的。
一个人的需要是如此,整个市场的需要也是如此。我们可以一般地说:市场中·需·求·弹·性(或·感·应·性)的大小,是随着需要量在价格的一定程度的下跌时增加的多寡,和在价格的一定程度的上涨时减少的多寡而定的。
第二节 对富人相对地低的价格,对穷人也许是相对地高。
对穷人是如此相对地高,以致差不多无力购买的价格,对富人也许是毫不在乎;例如,穷人从未尝过葡萄酒的滋味,但非常富有的人也许随意纵饮,毫不想到它的代价。所以,我们一次考虑社会上一个阶级,我们就会得到关于需求弹性规律的最清楚的概念。当然,即在富人之中,也有许多不同程度的富有,穷人之中也有不同程度的贫穷;但目前我们可不问这些细小的区别。
当一物的价格对任何阶级的人都是相对地非常高的时候,他们将只购买此物的很少数量;而在某些情况下,即在它的价格大大下跌之后,风俗和习惯也会使他们不是随便地使用此物。此物也许仍然留作少的特殊场合之用,或是在重病时刻使用,等等。但是,这种情况虽不是罕见的,却没有成为一般法则;总之,在此物一旦成为日常用品时,它的价格的大跌就会使它的需要有很大增加。需求弹性对高价的东西是大的,而对中等价格的东西也是大的,至少是相当大的;
但是,需求弹性随着价格的低落而下降,而且如果价格的下跌达到顶点,需求弹性就逐渐消失了。
这个法则对于几乎一切商品与每个阶级的人的需要似乎都是有效的;只有遇到以下两种情况才是例外:第一,高价终点和低价起点的水平对不同阶级的人是不同的;第二,低价终点和更低价起点对不同阶级的人也是不同的。可是,在细节问题上有许多变化,主要是由于以下这个事实引起的:有些商品是人们容易达到饱和点的,而有些商品——主要是用作炫耀的东西——人们对它们的欲望是无穷的。对于后者,不论价格怎样下跌,需求弹性仍是相当大的,而对前者,一旦达到低价时,需要几乎完全失去弹性了。
第三节 续前。
在英国某些东西的现行价格,即对较穷的人也是相对地很低,例如,食盐、许多种的香料和廉价的药品就是如此。这些东西的价格下跌是否会引起消费的大量增加,实是疑问。
以肉类、牛奶和牛油、羊毛织品、烟草、进口水果以及普通医疗用品的现行价格而论:价格每有变动就使得工人阶级和下层中等阶级对这些商品的消费发生很大变化;但不论它们怎样价廉,富人却不会大量增加他们自己的个人消费。换句话说,工人阶级和下层中等阶级对这些商品的直接需要,是很有弹性的,虽然富人并不如此。但是,工人阶级为数如此之多,以致他们对这些商品力所能及的消费,比富人的消费要大得多;所以,对于所有这一类东西的总需要是很有弹性的。不久之前,食糖也属于这一类商品:但现在糖的价格在英国已经跌得很多,以致对工人阶级也是相对地低了,因此对糖的需要就没有弹性了。
以放在温室里的水果、上等的鱼类以及其他颇为昂贵的奢侈品的现行价格而论:价格每有下跌,就使得中等阶级的人对这些东西的消费量有很大增加;换句话说,中等阶级对于它们的需要是很有弹性的:而富人和工人阶级对这些东西的需要都没有什么弹性,对富人而言,因为需要已经几乎达到饱和了,而对工人阶级而言,因为价格仍然太高。
像名贵的酒类、过时令的水果、高度熟练的医疗和法律服务等事物的现行价格是如此之高,以致除了富人之外,对于它们差不多没有什么需要:但是,如果有需要的话,这种需要往往具有很大的弹性。对于较为昂贵的食品的需要,其中有一部分实在是一种对获得社会声誉的手段的需要,而且这种需要差不多是不会达到饱和的。
第四节 影响弹性的一般原因。
必需品的情况是例外的。当小麦的价格是很高或是很低的时候,需要差不多没有弹性:至少如果我们假定:即在缺少的时候,小麦也是人的最廉价的食物;即在最丰富的时候,小麦也不会用于其他的消费,就会是这样情况。我们知道,四磅重的面包的价格从六便士跌到四便士,对于增加面包的消费没有什么影响。至于相反的情况,就较难断定了,因为自从谷物条例废止以来,英国的小麦从未发生不足。但是,按照较不繁荣时代的经验来看,我们可以假定,供给缺少十分之一,会使价格上涨十分之三,供给缺少十分之二、三、四或五,会使价格上涨十分之八、十六、二十八或四十五。①的确,比这个大得多的价格变化,也不是罕见的。如1335年伦敦的小麦每蒲式耳售十先令,而在下一年就跌到十便士。
如果不是必需品,而是易腐坏的和对它的需要是没有弹性的东西,则它的价格的变动甚至会比上述的更为剧烈:如鱼的价格在某一天也许很贵,而两三天后就会当肥料出售了。
还有少数东西,我们能在各种价格上观察其消费——从最高的价格到完全没有代价,水便是其中之一。在适中的价格上,对水的需要是很有弹性的。但是,水的各种用途是能够得到完全满足的:因为水的价格降到近于零,对水的需要就失去弹性了。食盐差不多也是同样的情况。英国食盐的价格是如此之低,以致作为一种食物对它的需要是非常没有弹性的:但在印度食盐价格比较高,需要也是比较有弹性的。
另一方面,住屋的价格,除了在居民自己放弃的地方之外,从来没有跌得很低的。在社会情况良好、对于一般繁荣没有阻碍的地方,住屋的需要似乎总是有弹性的,因为住屋对人们提供了真正便利和社会地位。对于不是用于炫耀目的的那种衣服的欲望,是能达到饱和的:当这种衣服的价格低廉的时候,对它的需要是没有什么弹性的。
对于高等品质的东西的需要大部分要看感觉而定:有些人如能得到大量的酒,就不管它的香味如何了;有些人渴望得到高等品质的东西,但容易达到饱和。在普通工人阶级的区域里,次等的和上等的肉品的售价几乎是相同的:但是英国北部的一些高工资的技术工人已经养成要吃最好的肉的嗜好,而且会以与伦敦西端几乎同样高的价格购买最好的肉,在伦敦的西端,由于次等的肉品必须运往他处出售,价格人为地抬得很高。习惯也引起了后天养成的厌恶和爱好。一本书上的插图使许多读者觉得这本书是有引吸力的,但会使那些看惯较好的作品而不喜欢插图的人感到厌恶。一个具有高度音乐欣赏力的人在大城市中不会去听不好的音乐演奏,他如住在一个小城市中也许高兴地去听了,在小城市里不会听到好的音乐演奏,因为愿意付出高价作为音乐演奏所需的费用的人是不多的。对第一流音乐的有效需求只有在大城市里才有弹性,而对第二流音乐的有效需求则在大小城市里都是有弹性的。
一般地说来,那些能用于许多不同用途的东西的需要,是最有弹性的。例如,水首先是作为饮料而为人所需要的,其次在烹饪上是需要的,又在各种洗涤上是需要的,等等。在没有特别的干旱,而水是一桶一桶地出售的时候,价格也许低到使较穷的人也能尽量多喝,而在烹饪上他们有时一桶水要分两次用,在洗涤上他们用得很少。中等阶级的人在烹饪上也许不会一桶水分两次用;但他们将一桶水用于洗涤比他们如能无限制地用水要省得多了。当水是以水管供给并照水表以很低的比率收费的时候,许多人即在洗涤时也会任意尽量使用;当水不是照水表计算收费而每年的水费是固定的时候,并且在需要的地方都装了水管,则为一切用途的水的使用,就达到完全饱和的限度了。
另一方面,一般地说来,第一,对于绝对必需品(与常规必需品和维持效率的必需品是不同的)的需要,第二,对于富人所用的奢侈品中有些花费他们收入不多的东西的需要,都是非常没有弹性的。
第五节 与时间因素有关的种种困难。
直到这里为止我们还未考虑作出精确的需要价格表和正确地解释这些价格表的种种困难。我们必须考虑的第一个困难是由于·时·间因素而引起的,时间因素是经济学上许多最大的困难的根源。
一个需求价格表——假定其他情况不变——就是代表一样商品能被出售的价格上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是因为该商品被提供出售的数量上的变化而引起的;但事实上,经过足以收集完全和可靠的统计的很长时间,其他情况不会没有变化的。妨碍的原因常常发生,这些原因的结果,与我们所要分开的那个特殊原因的结果,混合在一起而不易区分出来。这种困难由于以下的事实而加大:在经济学上,一个原因的全部结果很少立即发生,而往往在这个原因已经消灭之后才表现出来。
首先,货币购买力是不断地起着变化,我们从货币保持一律的价值这个假定中所得到的结果,就有改正的必要。然而,我们既能相当正确地知道货币购买力的较为广泛的变化,我们就能相当妥善地克服这种困难。
其次就是一般繁荣和整个社会所支配的全部购买力的变化。这些变化的影响是重要的,但没有一般想像的那样重要。
因为,当繁荣的波浪下落的时候,价格下跌,这样就增加了那些有固定收入的人的资财,而以那些依靠营业利润作为收入的人为牺牲。繁荣的向下的波动,一般地差不多完全是以后一种人所遭受的显著损失来衡量的;但是,像茶、食糖、牛油、毛织品这些商品的全部消费量的统计,证明人们的全部购买力并不是同时很快地下降。下降仍然是有的,但我们必须比较尽可能多的东西的价格和消费量,才能确知这种下降的程度。
再次就是由于人口和财富的逐步增长所引起的变化。对于这些变化,如果知道事实的话,我们就能很容易作出数字的改正。
第六节 风尚的变化。
其次,我们必须考虑风尚、爱好和习惯上的变化,而对一样商品的新用途的产生,以及能代替它的其他东西的发现、改进或跌价都要加以考虑。在这一切情况上,对经济原因与其结果之间所经过的时间的考虑,具有很大的困难。因为,一样商品的价格上涨要能对消费发挥它的全部影响,是需要时间的。消费者对于能够代用的代替品感到习惯,是需要时间的,而生产者养成生产大量代替品的习惯,恐怕也是需要时间的。熟悉新商品的习惯的成长,和节省使用这些新商品的方法的发现,也都是需要时间的。
例如,当木材和炭的价格在英国变为昂贵的时候,用煤作为燃料的习惯就慢慢地成长了,而火炉之适应煤的使用却是缓慢的,即在水运便利的地方,煤的有组织的贸易也没有迅速地发生:工业上用煤作为炭的代替品的方法的发明甚至更为缓慢,的确到现在还没有完成。其次,近年中当煤的价格变得很贵的时候,节省用煤的发明得到很大的刺激,在铁和蒸汽的生产方面尤譬如此;但一直到煤的高价已成过去之后,这些发明之中有些才获得很大的实际效果。又如,当新的电车路或郊区铁路开办的时候,即使住在靠近这条路线的人也不会马上养成尽量利用它的习惯,而在工作场所靠近这条路线的一端的那些人之中,有许多人为了要住在靠近这条路线的另一端而搬家,更要经过长得多的时间。再如,当火油最初供应很多的时候,愿意随便使用它的人很少;渐渐地社会上一切阶级的人对火油与火油灯都觉得习惯了:所以,如果把消费的增加全归功于那时以来所发生的价格下跌,那就过于着重价格下跌的影响了。
还有属于同一种类的另一困难是由于以下事实所造成的:有许多要购买的东西能够容易地短时间延缓,但却不能长时期延缓下去。关于衣服及其他逐渐损坏、而在高价的压力下能设法比平常用得长久一点的东西,往往是这样情况。例如,在棉荒开始的时候,英国棉花的有记录的消费量是很小的。这是部分地因为零售商减少了他们的存货,但主要地是因为人们一般地都设法尽可能长久维持而不买新的棉制品。
然而到了1864年,许多人觉得不能再等下去了;虽然那时的价格比以前任何一年都高的多,那一年国内消费的棉花增加很多。以这类商品而论,突然的缺少不会写上使价格上涨完全达到相当于供给减少的水平。同样地,美国1873年商业大萧条之后,我们看到制靴业比一般服装业先恢复;因为在衣服和帽子方面,在繁荣时间被当作损坏而丢在一旁的还有许多留着,但在靴子方面,却没有保留得这样多。
第七节 在获得必要的统计方面的困难。
以上的困难是基本的:但还有其他种种困难,这些困难与我们的统计表上多少是不能避免的缺点同样明显。
如果可能的话,我们希望得到一系列的价格,而在这一系列的价格上一样商品的不同数量,在一个市场的一定时间内能够找到买主。一个完全的市场就是一个大的或小的区域,在这区域里有许多买者和卖者都是如此密切注意和如此熟悉彼此的情况,以致一样商品的价格在整个区域中实际上总是相同的。但是,那些为自己的消费而不是以贸易为目的而购买的人,常常不留心市场中的每一变化,我们姑且不管这个事实,但也没有方法正确地知道在许多交易中付给什么价格。
而且,一个市场的地理上的界限,除了以海洋或以海关边界划分的场合外,不是很清楚地划分的;没有一个国家对于本国生产供本国消费的商品,具有正确的统计。
其次,即在现有的统计中通常也有模糊之处。一当货物入于商人之手,这些统计就把货物记入消费额内;因此商人存货的增加,与消费的增加就不能容易地区别开来。但是,这两种增加是受不同原因支配的。价格的上涨势将遏制消费;但这种上涨如果可望继续的话,则如前所述,它大概会使商人增加存货。
再次,保证所说到的商品总是具有相同的品质也是困难的。经过一个干燥的夏季之后,小麦依然是小麦,但品质却特别优良;下一收获年度的小麦价格就似乎比应有的价格高了。对这一点加以考虑是可能的,特别是因为现在干燥的加里福尼亚的小麦已经成为标准的小麦。但是,对许多种类的工业品的品质的变化加以适当的考虑,差不多是不可能的。即对像茶这类东西,也发生这种困难:近年中较浓的印度茶代替了较淡的中国茶,已经使得消费量的实际增加大于统计所表示的增加了。
第八节 消费统计的说明。商人的帐册。消费者的预算表。
许多国家的政府发表关于某些种类商品的一般消费统计。但是,一部分因为上述的理由,这些统计差不多不能帮助我们探求价格变化与人们将购买的数量的变化之间的因果关系,或者与社会不同阶级中各种消费的分配上的变化之间的因果关系。
关于这两个目的中的第一个目的——就是价格的变化所引起的消费的变化的规律之发现,我们如果明了杰文斯(见他所著《政治经济理论》第11、12页)提出的关于店主的帐册的暗示,似乎会有很大益处。在一个工业城市中的工人区域里,一个店主或合作商店的经理,常有办法相当正确地知道他的大多数顾客的经济情况。他能知道有多少工厂在开工,一周中工作多少小时,而且他能详细打听到工资率的重要变化:事实上他以打听这种事情当作他的业务了。他的顾客照例是很快地知道他们日常使用的东西的价格上的变化。所以,他往往会知道,一样商品的消费之增加是因为它的价格下跌所造成的,这个原因迅速发生作用,而且单独发生作用并无其他妨碍的原因合在一起。即在妨碍的原因存在的场合,他也往往能够考虑这些原因的影响。例如,他会知道:当冬季到来的时候,牛油和蔬菜的价格上涨;但寒冷的天气使人们比以前要有较多的牛油和较少的蔬菜;所以,在冬季蔬菜与牛油的价格都上涨的时候,他会料到蔬菜消费的减少将大于仅仅由于价格上涨所造成的减少,但牛油消费的减少则不会这样大。然而,在接连两年的冬天里,如果他的顾客的人数大约相同,而且他们的工资收入也大约相同;如果一个冬天的牛油价格比另一个冬天高得很多,则对两个冬天中他的帐册加以比较,就可得到价格变化对消费的影响之很正确的说明。供应社会其他阶级的人的店主有时必定也能提供关于他们的顾客的消费之相同事实。
我们如能获得足够多的社会各个部分的人的需要表,这些表就可提供间接衡量价格有极大变化时所引起的全部需要变化的方法,从而达到其他方法所不能达到的目的。因为,一样商品的价格通常只是在狭小的限度内变动;所以,如果它的价格是它原来价格的五倍或五分之一,统计就不能给予我们推测它的消费会变成怎样的直接方法。但是,我们知道:如果它的价格非常高,则它的消费差不多完全限于富人,如果它的价格很低,则就大多数情况而论,它的消费大部分在于工人阶级。因此,如果现在的价格对于中等阶级或工人阶级都是相对地很高,我们就能从现在价格上他们的需求律来推测:如果价格上涨到即使对富人而言也是相对地很高时,富人的需要会是怎样。另一方面,如果现在的价格对富人而言是相对地适中,我们就能从富人的需要来推测:如果价格下跌到对工人阶级而言也是相对地适中的水平,工人阶级的需要会是怎样。只有这样将不完全的需求律结合在一起,我们才能有希望得到关于差别很大的价格的接近正确的规律。(这就是说,直到我们能将社会上各种阶级的人之片断的需求曲线结合成为总的需求曲线,我们才能根据接近现行价格的价格,可靠地划出一样商品的总需求曲线。参看本章第2节。)
在对于用作直接消费的商品的需要之化为明确规律的工作上,如已获得某些进步,则这时——而且非到这时不行——
对于那些依赖这种商品的那些次要的需要,进行同样的工作,会有用处的——次要的需要就是:对参加为销售用的东西的生产之技术工人和其他工人的劳动的需要;以及对机器、工厂、铁道材料和其他生产工具的需要。对医务人员、家庭仆人以及直接对消费者服务的一切人的工作的需要,在性质上是与对直接消费的商品的需要相同的,这种需要的规律也可用同样的方法来研究。
要确知社会上各种阶级的人在必需品、舒适品和奢侈品之间,在光是提供目前愉快的东西与增进身体的和道德的力量的东西之间,以及最后在满足低级欲望的东西与鼓励和培养高级欲望的东西之间按照什么比例分配的支出,是一项很重要而又很困难的工作。过去五十年之中,在欧洲大陆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曾作了种种努力;近来不但在欧洲大陆,而且在英美两国,已经以日见增长的努力来研究这个问题了。
经济学原理--第五章 一物不同用途的选择。立即使用与延缓使用
第五章 一物不同用途的选择。立即使用与延缓使用
第一节 一个人的财产分配于不同欲望的满足,因此同一价格在各种购买量的边际上就测量出相等的效用。
原始时代的家庭主妇知道当年的羊毛收获只够打很少几卷毛线之后,就考虑全家对于衣着的一切欲望,并设法将这一点毛线分配于这些不同的欲望,以求尽量有助于家庭福利,如果在分配之后,她有理由懊悔她没有多用一点毛线做(比如说)袜子,而少用一点做背心,她会认为她是失败了。这个意思是说,她算错了袜子和背心的制造各应停止之处;她在背心的制造上用得太多了,而在袜子的制造上用得不够;所以在她实际停止之处,制成袜子的毛线的效用,是大于制成背心的毛线的效用。但是,另一方面,如果她刚好停止在适当之处,那末,她就刚好制成了这么多的袜子和背心,以致她用于袜子的最后一卷毛线和用于背心的最后一卷毛线得到了同额的利益。这说明了一个一般的原理,这个原理可表明如下:
如果一个人有一样东西而能充作几种用途,他会把它如此地分配于这些用途,以使它在一切用途上具有相同的边际效用。因为,如果这样东西在一种用途上比别种用途具有较大的边际效用,他会从前一种用途上取出此物的一部分用于后一用途,因而获得利益。
差不多没有自由交换的原始经济之一大缺点,就是一个人所有的某一样东西,比如说羊毛,也许很容易如此之多,以致当他将它用于每一可能的用途时,在每种用途上它的边际效用是低的:同时,他所有的另一样东西,比如说木材,也许如此之少,以致它的边际效用对他是很高的。同时,他的邻人中有些也许非常需要羊毛,而他们所有的木材则比他们能充分利用的还要多。如果各人放弃对他是效用较低的东西,而接受效用较高的东西,则每人都将因交换而得到利益。但是,以物物交换的办法来进行这样的调节,不免麻烦和困难。
在只有几样简单商品,而每样商品能以家庭作业来适应几种用途的地方,物物交换的困难诚然是不很大的;会织布的妻子和会纺纱的女儿适当地调整羊毛各种用途的边际效用,同时,丈夫和儿子对木材的各种用途也可同样调整。
第二节 续前。
但是,当商品变为非常多而且高度专门化的时候,对货币或一般购买力的自由使用就有迫切的需要了;因为只有货币才便于在无限多种多样的购买行为上使用。在货币经济中,良好的支配表现于如此调整每种支出上的停止边际,以致在每种支出上值一先令的货物的边际效用都是相同的。每个人都可获得这种结果,只要经常注意他是否花于某一样东西的费用是如此之多,以致从一种支出中取出一点用于别种支出他就会得到好处。
例如,职员对坐车进城,还是步行而午饭稍为丰富一点犹豫不决,这就是他正在权衡两种不同花钱方法相互之间的(边际)效用。又如,当一个有经验的主妇对一对年青夫妇力说仔细记帐的重要性时,这个劝告的一个主要动机,在于使他们可以避免不假思索地把许多钱花于购买家具和其他东西;因为,虽然这些东西的一定数量实在是必需的,但如买得太多,则这些东西就不能按照购买它们的费用的比例产生很高的(边际)效用。这对年青夫妇年终时看一下他们一年的预算表,也许发现在某些地方必须节省他们的支出,他们会比较各项支出的(边际)效用,对从这里节省一镑支出所造成效用的损失,与从那里节省一镑支出所造成效用的损失权衡轻重:他们努力调整他们的减少额,以使总的效用损失可达最低限度,而他们所保留的效用总体可达最高限度。
第三节 现在的需要与未来的需要之间的分配。未来的利益是要打折扣的。
一种商品被分配于各种不同的用途,而这些用途不一定完全是现在的用途;有些也许是现在的,而有些也许是将来的。一个谨慎的人会努力把他的财产分配于一切不同的用途——现在的和将来的,以使他的财产在每一用途上都有相同的边际效用。但是,在估计愉快的遥远源泉之现在的边际效用方面,必须要有双重考虑:第一,考虑它的不确定性(这是一切有见识的人都会同样估计的一种客观的特性);第二,考虑遥远的愉快如与现在的愉快比较在价值上对他们的差别(这是不同的人会依照他们不同的个性和他们当时的环境以不同的方法来估计的一种主观的特性)。
如果人们认为未来的利益与现在类似的利益同样需要,他们大概会在他们一生中平均地分配他们的愉快和其他满足。所以,如果他们能有把握得到未来同样的愉快,他们通常会为了这种愉快而愿意放弃现在的愉快。但事实上,人类本性是如此构成的,以致大多数人在估计一种未来的利益之“现在价值”上,通常是以我们可称为“折扣”的形式从它的未来价值中再加减少,利益延缓的时期越长,这种折扣就越大。一个人会把一种遥远的利益当作与现在的利益一样对他差不多有相同的价值;而另一个人由于想像未来的能力较低,耐心和自制力也较小,对于不是眼前的利益就比较不很关心。
即使同一个人的心情也会发生变化,有时急躁而贪图眼前的享乐;有时他的心情又寄望于未来,对一切能方便地等待的享乐,他都愿意延缓。有时他的心情对其他事情都不关心,有时他像从糕饼中拣出梅子马上就吃的孩子一样,有时又像将梅子留到最后吃的孩子一样。不论在哪种情况下,当计算未来利益的折扣率时,我们必须仔细考虑期待的愉快。
不同的人对于未来之折扣率,不但影响他们节省的倾向——照这个名词平常的含义来说,而且影响他们购买具有持久的愉快源泉的东西、而不购买那些提供较强但较为短暂的享乐的东西的倾向;例如,宁愿买一件新衣服而不沉湎于一次狂饮,或是宁愿选择耐用的简单家具,而不选择很快就会损坏的漂亮家具。
特别与这些事情有关的,就是占有的愉快的表现。许多人从只是所有权的感觉中,比从狭义的普通愉快中得到更大的满足:例如,占有土地的愉快往往使人们为土地付出高价,而这价格对他们的投资只产生很低的报酬。有一种占有的愉快是为了占有而占有;还有一种占有的愉快是因为占有可产生自豪感。有时后者比前者强,有时比前者弱;恐怕没有人会知道他自己或别人如此清楚,以致能在这两者之间十分肯定地划分界限。
第四节 要打折扣的未来愉快与要打折扣的未来可得愉快的事件之区别。(奇*书*网.整*理*提*供)
前面已经说过,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所享受的两种利益的数量,我们也不能加以比较。当一个人延缓可得愉快的事件时,他并不是延缓愉快;他不过是放弃现在的愉快而代之以另一愉快,或代之以将来可以得到另一愉快的期望:我们不能说他所期望的未来愉快是否大于他所放弃的愉快,除非我们知道这件事的一切情况。所以,即使我们知道他对将来可得愉快的事件之折扣率——例如从他花费一镑以获得立即的满足所知道的,我们也不知道他对未来愉快的折扣率。
然而,我们如作两个假定,就能获得他对未来利益的折扣率的一种人为的衡量。第一个假定就是他期望在将来和在现在大约是同样地富有;第二个假定是他从货币可购买的东西中可以得到的利益的能力,虽在有些方面会有增加,有些方面会有减少,但大体上保持不变。在这两个假定下,如果他确信一年后会有一个金币(一个金币值二十一先令——译者)的收入(为他自己或他的后嗣的使用),而愿意——不过只是愿意而已——从他现在的支出中节省一镑,则我们就可说,他对完全有保障的(只受死亡条件的限制)未来利益的折扣率是每年5%。而且在这两个假定下,他对未来的(确定的)利益的折扣率就是在金融市场上他对货币会打的贴现率。
以上我们已经单独地考虑了各种愉快;但人们所购买的东西中有许多是耐用的,就是说,不是一次使用就消耗掉的东西;一样耐用的东西,如一架钢琴,可能成为或多或少是遥远的许多愉快的源泉;它对购买者的价值,是使用或所有这些愉快对他的价值的总体,但对这些愉快的不能确定和非常遥远的问题却要加以考虑。
经济学原理--第六章 价值与效用
第六章 价值与效用
第一节 价格与效用。消费者剩余。时机。
我们现在可以进而考虑,对一物实际支付的价格代表占有此物所产生的利益到怎样程度。这是一个广泛的问题,经济学对这个问题可说的很少,但那很少的一部分却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奇+书+网]
我们已经知道,一个人对一物所付的价格,决不会超过、而且也很少达到他宁愿支付而不愿得不到此物的价格:因此,他从购买此物所得的满足,通常超过他因付出此物的代价而放弃的满足;这样,他就从这购买中得到一种满足的剩余。他宁愿付出而不愿得不到此物的价格,超过他实际付出的价格的部分,是这种剩余满足的经济衡量。这个部分可称为消费者剩余。
从某些商品中所得的消费者剩余比从另些商品所得到的大得多,这是很明显的。许多舒适品和奢侈品的价格,比许多人宁愿支付而不愿完全得不到这些东西的价格低得多;因而这些东西提供了很大的消费者剩余。火柴、食盐、售一便士的报纸或一张邮票都是很好的例子。
他从以低价购买他宁愿支付高价而不愿得不到的东西中得到的利益,可以称为他从他的机会或环境,或者借用几代前常用的一个字,从他的时机中得到的利益。本章中我们的目的是要应用消费者剩余这个概念,来帮助我们约略估计一个人从他的环境或时机中得到的某些利益。
第二节 消费者剩余与个人需要的关系。
为了使我们的概念明确起见,让我们考虑供家庭消费之用而购买的茶的情况。让我们以个人为例,如果茶的价格是二十先令一磅,这个价格刚好使他每年购买一磅;如果价格是十四先令,刚好使他买两磅,如价格是十先令则买三磅,如价格是六先令则买四磅,如价格是四先令则买五磅,如价格是三先令则买六磅,而实际上价格是二先令,他的确买了七磅。我们必须研究他从以每磅二先令的价格购买茶的能力中所得到的消费者剩余。
价格如为二十先令刚好使他购买一磅,这个事实证明他从那一磅所得的全部享乐或满足与他把这二十先令用于购买其他东西所能得到的全部享乐或满足是一样大。当价格跌到十四先令时,他如愿意的话,仍可只买一磅。于是他就以十四先令得到对他至少值二十先令的东西;他将得到对他至少值六先令的剩余满足,或换句话说,至少是六先令的消费者剩余。但事实上,由于他自己的自由选择他买了第二磅,这样就表明他认为第二磅茶对他至少值十四先令,这一点代表第二磅茶对他所增加的效用。他以二十八先令得到对他至少值二十先令加十四先令,即三十四先令的东西。无论如何他的剩余满足不会因购买第二磅茶而减少,这种满足对他至少仍值六先令。这两磅茶的全部效用至少是值三十四先令,而他的消费者剩余至少是六先令。每次增加的购买量对他以前所决定的购买量的效用发生相反的作用,这个事实在作出需求表时已被考虑,因而不能重复计算。
当价格跌到十先令时,他如愿意的话,仍可只买两磅;而以二十先令得到对他至少值三十四先令的东西,并且得到至少值十四先令的剩余满足。但事实上,他宁愿购买第三磅:因为他毫不在乎地这样做了,我们就知道他买第三磅并未减少他的剩余满足。他现在以三十先令买了三磅;其中第一磅对他至少值二十先令,第二磅至少值十四先令,第三磅至少值十先令。三磅的全部效用至少是值四十四先令,以此类推。
最后价格跌到二先令时,他买了七磅,这七磅对他的价值不会少于二十、十四、十、六、四、三和二先令,或者总计是五十九先令。这个总数测量出这七磅对他的全部效用,而他的消费者剩余(至少)是这个总数超过他实际为这七磅所付的十四先令之数——即四十五先令。这四十五先令就是他从购买茶所得的满足,超过他花这十四先令多买一点其他商品所能得到的满足之价值,因为他认为以其他商品的现行价格多买一点这些商品是不上算的;如果以现行价格多买其他商品就不会使他得到消费者剩余。换言之,从他的时机和从在茶这样东西上环境适应他的欲望,他得到了值四十五先令的剩余享乐。如果没有这种适应,他无论出什么价格也不能得到茶,则他就会遭受得不到满足的损失,这种满足至少等于他多花四十五先令购买其他东西所能得到的满足,而这些东西对他刚好只值他所付出的价格。
第三节 消费者剩余与市场的关系。当我们考虑大多数人的平均数时,个人性格上的差别可以不加过问;如果这大多数人包括相同比重的富人和穷人在内,则价格就变成对效用的一种正确的衡量。
同样,我们如果暂且不管以下这个事实:同额货币对不同的人代表不同数量的愉快,则我们同样地可以根据对茶的全部需要价格表中所表明的价格,超过茶的销售价格的合计的总额,来衡量(比方说)在伦敦市场中茶的销售所提供的剩余满足。
这个分析连同它的新名称和精细的方法,初看起来似乎是费事的和不真实的。但经仔细研究之后,我们就可知道它并未带来新的困难,也没有作出新的假定;不过是对市场日常用语中潜在的困难和假定加以说明罢了。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像在其他情况一样,日常用语的表面上的单纯掩盖了真正的复杂,学术研究的义务就是要揭露这种潜在的复杂,面对这种复杂;并尽量减少这种复杂:因此在以后的阶段中,我们就可坚决地处理日常生活中模糊的思想和言语所不能彻底了解的种种困难。
在日常生活中通常有这样的说法:各种东西对一个人的真正价值,不是以他对这些东西所付的价格来衡量的:例如,他对茶比对盐所花的费用虽然大得多,但盐对他却有较大的真正价值;如果他完全得不到盐的话,这一点就可清楚地看出来了。在说到我们不能相信一样商品的边际效用可表明它的全部效用时,不过是把这种说法变为精密的专门形式罢了。
假定有些乘船遇难的人,预料要等待一年后才会被救,有几磅茶和几磅盐要在他们之中分派,盐就会被看得较为贵重,当一个人预料在一年中只能得到少许盐的时候,一两盐的边际效用比在同样情况下茶的边际效用大。但是,在平常的情况下,盐的价格是低廉的,各人都买了那么多盐,以致再多买一磅对他不会增加什么满足:盐对他的全部效用诚然是很大的,但是盐的边际效用却是低的。另一方面,因为茶的价格是昂贵的,大多数人用茶叶较少,而用水泡茶的时间较长,如果茶的价格差不多能像盐那样低廉的话,他们就不会这样节省了。他们对茶的欲望还未达到饱和,它的边际效用是高的,他们对多买一两茶与多买一两盐也许愿意支付同样的价格。
我们开头所说的日常生活中的通常说法提示了这一切的道理,但却不是以一种精密和明确的形式来表达的——像以后工作中我们常用的叙述所需要的那种形式。一开始就使用专门名词不会增加知识,但却可使我们熟悉的知识具有稳定的简洁形式,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①或者,一物的真正价值不是以它与个别的人的关系来研究,而是以它与一般人的关系来研究;这样自然就会假定,“第一点”,对一个英国人值一先令的满足可当作与对另一个英国人的一先令的价值相等,和“直到出现相反的原因为止。”
但是,每个人都会知道,只有假定茶的消费者和盐的消费者都是属于同一等级的人,而且包括各种性情的人在内,这样说才是合理的。
这样说也包含以下的考虑:值一镑的满足对一个普通的穷人,比对一个普通的富人值一镑的满足大得多:如果我们不是比较一切等级的人所大量使用的茶和盐,而将其中之一与香槟酒或菠萝比较,则为此而作的改正就重要得多了:它会改变这种估计的全部性质。在前几代中,许多政治家,甚至有些经济学家,都没有注意对这种原因加以充分的考虑,在制订课税计划时尤譬如此;他们的言行似乎对穷人的痛苦缺乏同情心,虽然较多的时候他们只是由于缺乏思想才会如此。
然而,大体说来,在经济学所研究的大多数事件,是以大约相同的比例影响社会上一切不同等级的人的事件,因此,由两个事件所造成的幸福的货币衡量如果相等的话,则这两个事件的幸福的多寡一般说就没有什么很大的差异。因为这个缘故,在一个市场中对消费者剩余的正确衡量才有很大的理论上的兴趣,而且会有很大的实际重要性。
不过,我们要注意的是:我们对各样商品的全部效用和消费者剩余的估计是根据它的需要价格,当这商品的价格上涨到罕见的价值时,是在其他情况不变的假定下有了这种需要价格:当用于同一目的之两样商品的全部效用根据这个办法来计算时,我们不能说,两样商品合在一起的全部效用等于每样商品各别地全部效用的总和。
第四节 续前。
如果我们考虑以下的事实,我们论断的实质也不会受到影响:一个人花于一物的钱愈多,他多买此物或他物的能力就愈小,而货币对他的价值就愈大(用专门语言来说,就是每一新的支出增加货币对他的边际价值)。但是,它的实质虽然不变,它的形式却因而变得较为复杂而没有相应的收获;因为,在这个题目下所作的改正方面具有重要性的实际问题是很少的。
可是,也有一些例外。例如,像吉芬爵士所指出的那样,面包价格的上涨使得贫穷的劳动者家庭的财源如此枯竭,并且提高货币对他们的边际效用如此之大,以致他们不得不节省肉类和较贵的淀粉性食物的消费:而面包仍是他们所能得到和要购买的最廉价的食物,他们消费面包不是较少,而是较多了。但是,这种情况是罕见的;如果遇到这种场合,我们必须根据各种场合的实际情况来研究。
前面已经说过,我们完全不能正确地推测:如果任何一物的价格与人们惯常为它支付的价格相差很大时,人们会买多少;或换句话说,如果销售量与它平常销售的数量相差很大时,此物的需要价格会是怎样。所以,我们的需要价格表除了接近平常的价格之外,是很有推测性的;对于任何一物的效用的全部数量,我们所能作出的最好估计也难免有很大差错。但是,这种困难实际上是不重要的。因为,消费者剩余学说的主要应用,是关于随着我们所说到的商品的价格在接近平常价格的变化上而发生的消费者剩余的变化:这就是说,这种应用使我们只要使用我们很容易获得的资料。这些话用之于必需品特别有力。
第五节 以上两节所说是假定共同财富的问题已被考虑。
在估计福利要依靠物质财富时,还有另一种考虑易被忽视。不但一个人的幸福往往要依靠他自己身心和道德的健康,比依靠他的外在条件更大,而且即在这些条件之中,有许多对他的真正幸福极关重要的条件也易于从他的财富目录中遗漏。有些条件是大自然的惠赠;如果它们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话,则诚然可以不加过问而不会有很大害处;但事实上它们是随地而大不相同的。然而,这些条件中还有更多是属于共同财富的因素,在计算个人的财富时这种共同的财富常被遗漏未算;但当我们比较近代文明世界的各个部分时,共同的财富就变为重要,而当我们把我们自己的时代与前代比较时,甚至更为重要。
在我们的研究之末,我们将对为了保证共同福利的共同活动——例如街道的灯光和洒水——加以详细研究。为个人消费而购买东西的合作社,在英国比在别处更有进步:但为贸易目的而购买为农民及其他人所需要的东西的合作社,直到最近在英国才不落后。两种合作社有时都称为消费者的组织;但它们其实是为了在某些企业部门中省力的组织,与其说它们是属于消费的问题,不如说是属于生产的问题。
第六节 贝诺意的意见。财富效用之较为广泛的方面。
当我们说到福利要依靠物质财富时,我们是指以收进的财富与由此而产生的使用和消费这种财富的能力之源源流入来衡量的福利之源源流入。一个人现有的财富,由于对它的使用和其他方法,产生了幸福所得,占有的愉快当然也计算在内:但是,在他现有的财富总额与总的幸福之间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因为这个缘故,我们在这一章和前几章中说到富人、中等阶级和穷人时,都是说他们各有大的、中的和小的收入—而不是财产。
依照丹尼尔·贝诺意所提出的意见,我们可以认为,一个人从他的收入中所得的满足,在他的收入足以维持生活时就开始了,以后他的收入每以陆续相等的比例增加时,满足也随着有同额的增加,在收入减少时,满足也随着相应减少。
但是,过了相当时候,新的财富往往失去它的吸引力的大部分。一部分,这是习以为常的结果;习以为常之后就使人们从惯用的舒适品和奢侈品之中不再会得到很多的愉快,虽然他们如果失去了这些东西,就会感到更大的痛苦。一部分这是由于以下的事实:财富的增加往往与年老厌倦或至少是神经紧张的增加一同而来;甚至随着财富的增加,还会养成降低身体的活力和减少对愉快的享受能力之生活习惯。
在各文明国家里都有一些佛教信徒,佛教的教义认为:淡泊宁静是最高尚的生活理想;智者应做之事是要尽量从本性中根除一切欲念和愿望;真正的财富不是在于多财,而是在于寡欲。另些人的意见则极端相反,他们主张:新的欲念和愿望的发生总是有益的,因为它鼓励人们加大努力。像斯班塞所说的那样,这些人似乎错误地以为生活是为了工作,而不是工作为了生活。
实情似乎是这样:照人类本性的构成来看,除非人有某些艰苦的工作要做,某些困难要克服,否则就会迅速堕落;而且发奋努力对身体和道德的健康也是必要的。生活的富裕有赖于尽可能多的和高尚的才能之发展和活动。在对任何目标——不论这目标是经营的成功,艺术和科学的进步,还是人类状况的改善——的热烈追求中都有强烈的愉快。各种最高尚的建设性工作必然往往在过度紧张时期和在疲惫及停滞时期中交集;但是,以其常人和没有雄心大志(不论是高等还是低等的雄心大志)的人而论,从适中和相当稳定的工作中所获得的适中的收入,对身心和精神的习惯之养成提供了最好的机会,只有在这些习惯之中才有真正的幸福。
在社会上一切等级的人之中,对财富都有某种误用的情况。一般地说,我们虽然可以说,工人阶级的财富每有增加,使人类生活的富裕和高尚随着增大,因为所增加的财富主要是用于满足真正的欲望;但是,即在英国的技术工人之中——
在新的国家中恐怕更是如此,以财富作为炫耀手段的有害的欲望已有增长的迹象,这种欲望早已成为各文明国家中小康阶级的主要祸根了。禁止奢侈的法律是无效的;但是,如果社会上道德的情绪能使人免去对个人财富的各种炫耀的话,那就有利了。诚然,从得当的豪华中能得到真正的和可贵的愉快:但是,只在一方面没有个人虚荣和另方面没有别人妒忌的色彩时,这种愉快才会达到最大限度;像集中在公共建筑物、公园、公共收藏的美术品和公共竞赛及娱乐上的愉快,就是这样。只要财富是用来对每个家庭供给生活和文化上的必需品,以及为共同用途的许多高尚形式的娱乐,对财富的追求就是高尚的目的;而这种追求所带来的愉快,就可随着我们用财富所促进的那些高尚活动之增长而加大。
一旦有了生活必需品之后,每人就应设法增加他现有的种种东西的美观,而不应增加它们的数量或华丽。家具和衣着的艺术性的改进,训练了制成它们的人的高等才能,而且对使用的人是一种日见增长的幸福之源泉。但是,如果我们不去寻求较高的美观标准,而把我们增长的资源用来增加家庭用品的复杂性和错综性,则我们就不能由此得到真正的益处和持久的幸福。如果每人购买的东西数量少些而且简单一些,为了真正的美观情愿费点事来选择这些东西,当然要留心得到很好的价值以抵偿他的支出,但他宁愿购买少数由高工资劳动者精工制造的东西,而不愿购买由低工资劳动者粗制滥造的东西,这样,世界就会好得多了。
我们已超出本篇应有的范围了;各人花费其收入的方法对于一般福利的影响之研究,是把经济学应用于生活艺术中的一种较为重要的应用之研究。
经济学原理--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通常分为土地、劳动和资本三类。土地是指大自然为了帮助人类,在陆地、海上、空气、光和热各方面所赠与的物质和力量。劳动是指人类的经济工作——不论是用手的还是用脑的。资本是指为了生产物质货物,和为了获取通常被算作收入一部分的利益而储备的一切设备。资本是财富的主要资料,与其将它看作是满足欲望的直接源泉,不如将它看作是生产的一个要素。
资本大部分是由知识和组织构成的,其中有一部分是私人所有,而其他部分则不是私人所有。知识是我们最有力的生产动力;它使我们能够征服自然,并迫使自然满足我们的欲望。组织则有助于知识,它有许多形式,例如单一企业的组织,同一行业中各种企业的组织,相互有关的各种行业的组织,以及对公众保障安全和对许多人提供帮助的国家组织。
知识和组织的公有和私有的区别,具有很大的和日益增长的重要性;在某些方面,甚至比有形东西的公有和私有的区别更为重要;一部分为了这个理由,有时把组织分开来算作是一个独立的生产要素,似乎最为妥当。要到我们研究的很后的阶段,我们才能对组织这个要素加以仔细研究,但在本篇中也必须说到一点。
在某种意义上,生产要素只有两个,就是自然与人类。资本与组织是人类在自然的帮助下,在人类预测将来的能力和甘愿为将来作准备的心理之指导下,进行工作的结果。倘使自然和人类的本性和力量是固定不变的话,则财富、知识和组织的成长就随之发生,正如原因产生结果一样。但是,另一方面,人类自己在很大程度上是由QI2环境形成的,而在环境中自然发生很大的作用:因而不论从哪一个观点来看,人类是生产问题的中心,也是消费问题的中心;而且进一步又是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的问题——也称为分配与交换的问题——之中心。
人类在数目上,在健康和强壮上,在知识和能力上,以及在性格丰富上的发展,是我们一切研究的目的:但对这个目的,经济学所能研究的不外是贡献一些重要的因素而已。所以,从经济学的广泛方面来看,这种发展的研究如果属于经济学著作的一部分,应当放在最后:不过即使放在最后也是不适当的。同时,我们不能不考虑人类在生产上的直接作用,和决定人类——作为生产者——的效率之各种条件。因此,大体上把关于人类在数目和性格上发展的一些说明,包括在关于生产的一般研究之内作为它的一部分,恐怕是最便利的办法,而且确是最符合英国经济学传统的办法。
第二节 边际反效用。工作有时虽然就是它自己的报酬,但在某些假定下,我们可以认为,工作的供给是受对工作所能获得的价格之支配。供给价格。
在目前这个阶段中,我们只能略为说明需求与供给的一般关系和消费与生产的一般关系。但是,当效用和价值的研究在我们心目中记忆犹新时,略为说一下价值与反效用或负商品的关系,也未尝无益。为了得到具有价值的货物——这种货物之所以具有价值因为既是需要的又是不易得到的,我们必须克服这种反效用或负商品。现在我们所能说的一切必然是暂时性的;甚至似乎是引起困难而不是解决困难:但在我们面前,能有一个研究范围的轮廓——即使是不充分和不完全的——也有好处。
需要是基于获得商品的欲望,而供给主要是决定于克服不愿遭受“负商品”的心理。这种负商品通常可分为两类:劳动和展缓消费所引起的牺牲。这里只要大概说明普通劳动在供给方面所发生的作用就够了。关于经营管理工作和由于积累生产资料所造成的等待而引起的牺牲(有时如此但不总是这样),以后也会加以类似的——虽然不是完全相同的——论述。
劳动的负商品之发生也许由于身体或精神的疲劳,或是由于在有碍健康的环境中继续劳动,或是由于与不受欢迎的同事一同工作,或是由于占用了娱乐、社会或智力活动所需的时间。但是,不论这种负商品的形态如何,它的强度差不多总是随着劳动的紧张和持续而增大的。
当然,有很多努力是为了工作的本身而进行的,例如登山、竞赛以及从事文学、艺术和科学的活动就是如此;但有很多艰难的工作是在使别人获益的欲望之影响下进行的①。
但是,以我们使用劳动这个名词而言,大部分劳动的主要动机都是要得到某种物质利益的欲望;这种利益在世界的现状下一般表现为获得一定数额的货币。即使一个人是受雇佣而工作时,他也往往从工作中得到愉快,这是确实的:但是,在做完工作之前他通常感到如此贫乏,以致停工时他就觉得高兴了。也许他失业了一些时候之后,以他直接的舒适而论,他宁愿工作而无报酬,不愿没有工作;不过,恐怕他还是不愿以比正常价格低得多的价格出卖力气,以破坏他的市场,正像一个制造商所做的那样。关于这一点在另一册书中将加详述。
以学术用语来说,这可称为劳动的边际反效用。因为一样商品的数量每有增加,QI2边际效用随之下降;需要每有减少,不光是对这商品的最后部分而且对QI2全部所能得到的价格就随之下跌;同样地,劳动的边际反效用总是随着劳动量的增加而增大。
任何已经有了职业的人不愿更加努力的心理,在一般情况下要看关于人类本性的基本原理而定,经济学家必须承认这种原理是最终的事实。像杰文斯所说的那样①,在开始工作前,往往有一些阻力要加以克服。开始工作时往往要作一点令人感到痛苦的努力,但这种令人痛苦的努力逐渐减少到零,而且继之以愉快;这种愉快在短时间是增加的,直至达到某种低的最大限度;然后又减少到零,而且继之以日见增大的疲劳和对休息与变化的渴望。然而,在智力工作方面,愉快和兴奋一旦产生之后,往往不断增大,直到必要时或因为谨慎之故才会停止。每个健康的人都储有一定的精力可以使用出来,但只有经过休息之后精力才能得到恢复;因此;如果他长期地用力多休息少,他的健康就要破产了。雇主往往知道,在有很大的需要时,暂时增加工资会使工人多做工作,但不论报酬多少,工人也不能长久保持做这样多的工作。关于这个问题的一个理由是:超过一定限度的劳动时间每有增加,对休息的需要就随之更为迫切。对工作增加部分的厌恶之所以加大,一部分因为,当留作休息与其他活动的时间减少时,对空间时间的增加部分之喜爱就增大了。
由于上述及其他一些限制,无论哪一类工人所作的努力,是随着给他的报酬之增减而增减,这一点大体上是确实的。正像吸引购买者去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需的价格,称为那个数量在一年成一定的时期中的需要价格一样,对生产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必需作出的努力所需的价格,可称为在同一时期中对那个数量的供给价格。如果我们暂时假定,生产完全依靠已经存在的和经过训练的一定数目的工人之努力,则我们就可得到一张供给价格表,相当于我们以前考虑过的需要价格表。在理论上,供给价格表在一面的数字栏内表明各种工作量,也就是生产量,而在另一面的数字栏内表明诱使可用的工人供给各种工作量所必须支付的各种价格。①但是,这种研究任何一种工作之供给,并从而研究由这种工作所制成的货物之供给的简单方法,是假定胜任这种工作的人数是固定的;但这个假定只能在短期内采用。因为人口总数在许多原因的影响下是有变化的。在这些原因中只有一部分是经济原因,而在经济原因中平均劳动收入占有突出的地位;虽然它对人口增长的影响是不固定和不规则的。
但是,人口在各种行业间的分布,却更加受到经济原因的影响。任何行业的劳动供给毕竟或多或少是密切适应劳动的需要:深谋远虑的父母培养子弟能得到最有利的职业,这就是说,使他们得到劳动在数量和性质上不太剧烈、所需的技能不太难学、而在工资及其他利益上都有最好报酬的职业。
然而,劳动的供求之间的适应是决不会这样完美的;需要的变动可使这种报酬暂时——甚至许多年——比刚足以使父母为子弟选择某一行业而不选择同类的其他行业的那种报酬高得多或低得多。所以,任何时间中任何一种工作可得的报酬,虽与学到必需的技能之难易,以及工作本身所包含的强度、乏味、缺少空间等问题的确有一些关系;但这种适应容易受到很大的妨碍。这种妨碍的研究是一项困难的工作;在我们研究的以后阶段中对这个问题将再详述。但本篇是以叙述为主,并没有提出什么困难的问题。
经济学原理--第二章 土地的肥力
第二章 土地的肥力
第一节 土地是大自然的赠与,而土地的产物是人类工作的结果,这个概念是不完全正确的,但却含有真理在内。
我们通常说生产要素有土地、劳动和资本三类:凡依靠人类劳动而成为有用的有形之物归入资本一类,不依靠人类劳动而成为有用的有形之物则归入土地一类。这个区别显然是不精确的:因为,砖头不过是略为加工的泥土而已;而久已有人居住的地方之土壤大部分经过人类多次的耕作,其现在的状态实归功于人类劳动。可是,这个区别却包含科学的原理在内。人类没有创造物质的力量,只是把东西变为有用的形态而创造了效用;如果这种效用的需要有了增加,人类所创造的效用在供给上也能增加:这种效用就有了供给价格。
但是,还有别的效用,QI2供给是人类不能控制的;这种效用是由自然以固定的数量供给的,因此就没有供给价格。“土地”这个名词已由经济学家加以扩大使用,以包括这种效用的永久源泉在内②,不论它是发生于土地——按照普通使用这个名词的意义——还是发生于海洋与河流、日光与雨水以及风力和瀑布。
如果我们研究了什么是土地与我们看作是土地产物的那些有形的东西的区别,我们就可知道,土地的基本属性就是它的广袤性。使用一块土地的权利就是对一定的空间——地面的某一部分——之支配权。地球的面积是固定的:地球上任何一个部分与其他部分的几何学的关系也是固定的。人类无法控制这种关系,而这种关系也丝毫不受需要的影响,它没有生产费用,也没有能够生产它的供给价格。
使用地球上的一定面积,是人所能做的任何事情之初步条件;这种使用使他有了他自己活动的场所,享受自然给与这个场所的热和光、空气和雨水,并决定了他与其他东西和其他人的距离,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与其他东西和其他人的关系。我们将会知道,土地的这一特性,虽还没有受到十分重视,但它却是所有经济学的作家对于土地与其他东西不得不加以区别的最后原因。这个特性是经济学中许多最有兴趣和最为困难的问题之基础。
地面上某些部分之有助于生产,主要是由于对航海者所提供的服务;某些部分则对开矿者具有主要价值,还有一部分——虽然这种选择是人类而不是自然作出的——对建筑者具有主要价值。但是,说到土地之有生产力时,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它在农业上的用途。
第二节 土地肥力之机械的和化学的条件。
在农业家看来,一定面积的土地是维持一定数量的植物生命——也许最终是动物生命——的手段。为了这个目的,土壤必须具有某些机械的和化学的性质。
以机械的条件而论,土壤必须如此松软,以致植物的细根能在土中自由伸展;但它又必须坚实,足以很好地支撑植物。它不可失之太松,像砂土那样,会使水在土中流得太快,因为这样土壤往往就会干燥,而植物的养料在土中一经形成或是被投入土中,差不多马上就随着水流去了。土壤又不可失之太硬,像坚硬的黏土那样,会使水在土中不能相当自由地延伸。因为,新鲜的水之不断流入土中,以及因水在土中的延伸而不断注入的空气,都是不可缺少的:水和空气把矿物和气体变为植物的养料,否则它们就会变为无用,甚至有毒。新鲜空气、水和霜的作用,是大自然对土地的耕作;即使没有其他帮助,它们也可及时使地面的任何部分相当肥沃,只要它们所形成的土壤能停留在原来的地方,而不是一经形成马上就被大雨和洪水向下冲掉。但是,对于土壤的这种机械的形成,人类给予很大的帮助。人类耕作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自然使土壤能够松软地而又坚实地支持植物根部,并使空气和水能在土中自由地延伸。绿肥使黏性土壤分化而变为松软,对于砂性土壤,绿肥给它一种构造上非常需要的坚实性,并从机械和化学上帮助它保持作为植物养料的物质,否则这种物质就会迅速地从土中流出。
以化学的条件而论,土壤必须具有植物需要的、并处于适合它吸收状态的无机成分;在某些情况下,人类只要花一点劳动就能使土壤发生很大变化。因为,人类只要加进一点正是它需要的东西,就可使不毛之地变为非常肥沃的土壤;在大多数情况下,人类或是使用石灰的许多形态中的某些形态的石灰,或是使用近代化学所提供的各种各样的人造肥料,也可使不毛之地变为肥沃:人类现在还利用细菌来帮助农业工作。
第三节 人类改变土壤性质的力量。
靠了所有这些方法,就能把土壤的肥力置于人类的控制之下。靠了充分的劳动,人类能使差不多任何土地生长大量作物。人类能从机械上和化学上使土壤适合于下一次要种植的任何作物。人类也能使作物适应土壤的性质,并使作物互相适应;选择这样一种轮种的方法:每次耕作会使土地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和这样一个季节,以致土地能被容易地耕作成为下一作物的适宜的苗床。人类甚至采用排水的方法,或是混合两种土壤以补充成分不足的方法,就能永远改变土壤的性质。迄今为止,这不过是小规模地进行;白垩和石灰、黏土和泥灰石只是薄薄地撒在田地上;除了园圃和其他得到优待的地方之外,完全新的土壤是很少做成的。但是,大规模地应用建造铁道和其他大的土木工程所用的机械动作,以混合两种具有相反缺点的贫瘠土壤来制造肥沃的土壤,到将来是可能的,甚至有些人认为这是会实现的。
这一切变革到将来可能比过去更为普遍地和彻底地实行。但是,即在现在,古老国家里大部分土壤的性质非常得力于人类的活动;刚好在地面之下的一切土壤,其中有很大的资本因素——人类过去劳动的产物。被李嘉图归入土壤之“固有的”和“不灭的”特性一类中的那些自然的赠与,已经大有改变了;一部分由于人类世世代代的操作而荒瘠,一部分则因而肥沃了。
但是,地面上的东西却不相同。自然对每亩土地的地面每年给予热和光、空气和湿气,而人类对于它们却没有什么控制的办法。诚然,人类可用大规模的排水工程的方法,或是植林,或是森林采伐的方法略为改变气候。但是,大体上,太阳和风雨的活动是由自然每年对每块土地确定的。土地所有权就是每年给予土地以这种活动,并对植物和动物的生活和活动提供了所需要的场所;这场所的价值很受它的地理位置的影响。
因此,我们可以继续采用土地从自然界所获得的原来或固有的特性,与土地得力于人类活动的人为特性之间的这种普通的区别,只要我们记住以下一点:第一种特性包括所论的地方之空间关系,和自然每年给它的日光、空气和雨水;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这些东西是土地固有特性中的主要特性。田地所有权之具有它的特殊意义和地租理论之具有它的特征,主要就是从这些东西中得来的。
第四节 在任何情况下,因资本和劳动的增加而增加的报酬,迟早是要递减的。
关于任何土壤的肥力由于自然所赋与的固有特性的缘故到怎样程度,和由于人类对土壤所加的改变的缘故到怎样程度的问题,如果我们不考虑从土地所获得的是哪一种产物,就不能加以充分研究。人力对于促进某些作物的生长所能做的,比对于另些作物大得多。人类最无能为力的是对于长成森林的树木;橡树如果种植得法,地位宽敞,它从人力的帮助中得不到什么好处:要对它使用劳动以获得巨大的收获,是没有办法的。有些肥沃的河边低地具有丰饶的土壤和良好的天然排水之利,那里所长的草差不多也是同样情况;野兽以这种没有人照管的草作为饲料,并且照管这种草几乎与人照管得一样好;英国最肥沃的田地(一英亩付给六镑及六镑以上的地租)中,有很多使得没有人力帮助的土地特性所产生的报酬,差不多与现在从这种田地所得的报酬一样大。其次,就是虽不完全像上述那样肥沃,但仍可作为永久牧场的土地。再次,就是耕地,对这种土地人类并不依赖自然的播种,而是为各种作物准备苗床以适合它的特殊需要,人类自己播种并除去对种子有害的东西。人类所播的种子经过选择,以使这些种子具有迅速成熟和充分发育对人类最为有用部分的性质。这种仔细选种的习惯,虽然不过是近代才有的,即使现在尚不普遍,但是,几千年的不断操作已给与人类以与原始野生植物不大相同的植物了。最后,最得力于人类劳动和照管的那种产物,就是优良品种的水果、鲜花、蔬菜和牲畜,特别是作为改良品种用的那种产物。因为,如果人类不加过问的话,自然就会选择最能照管自己及其产物的那些品种,而人类则选择能最快地大量供给人类最需要的东西的那些品种;在最优良的产物中,有许多如没有人类的照管本身是完全不能生存的。
因此,人类在帮助自然种植各种农产物上所起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在各种情况下,人类继续操作,直到资本和劳动之增加所产生的报酬之增加变为递减,再增加资本和劳动不会再增加报酬为止。在这个限度很快达到的地方,人类几乎把一切工作都委之于自然;而在有些地方则对生产出力很大,那是因为人类能够长久工作而不会达到这个限度。因此,我们就要进一步研究报酬递减律了。
注意以下一点是重要的:现在我们所研究的资本和劳动的报酬,是以所获的产物之数量来衡量的,而与同时可能发生的产物在交换价值或价格上的任何变化无关;例如,如果在附近的地方筑成了一条新的铁路,或是一个城市的人口大量增加而农产品却不易输入时,就会发生这种变化。当我们根据报酬递减律来推论时,尤其是当我们研究人口增加对生活资料的压力时,这种变化就将非常重要了。但是,这种变化与报酬递减律本身并无关系,因为报酬递减律与所得的产物之价值无关,而只是与它的数量有关。
经济学原理--第三章 土地的肥力(续前)报酬递减的倾向
第三章 土地的肥力(续前)报酬递减的倾向
第一节 土地也许耕种不足,因此由于资本和劳动之增加而产生的报酬就会递增,直至达到最大的报酬率为止;达到了最大的报酬率之后,报酬就重新递减了。耕作方法的改良可使较多的资本和劳动能被有利地应用。报酬递减律是关于生产物的数量,而不是关于它的价值。
报酬递减律或报酬递减倾向的叙述可暂时说明如下:
用于耕种土地的资本和劳动之增加,一般地使所获的农产物数量之增加在比例上是较低的,除非可巧同时发生农业技术的改良。
我们从历史和观察中知道:各时代和各地方的每个农民都希望使用大量土地;当他不能无代价地获得土地时,他如有财产,就会出钱购买土地。倘使他认为,把他所有的资本和劳动都用于一块很小的土地,也可得到与使用大量土地同样良好的结果,则除了这一块很小的土地外,他就不会再出钱去买其他土地了。
当不需要开垦的土地能无代价地获得时,每人使用土地的大小,只是他认为会给他的资本和劳动以最大报酬的数量。
他的耕作是“广耕”而不是“精耕”。他的目的不在于从一英亩的土地上得到大量谷物,因为,如果是这样的话,他只要耕种几英亩土地就行了。他的目的是要以花费一定数量的种子和劳动而得到尽可能多的全部收获;所以,只要在粗耕下他能管理,他就在许多英亩的土地上播种。当然,他也许会做得过头:他所耕作的面积也许太大了,以致把资本和劳动集中用于较小的面积反而有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能支配较多的资本和劳动,以便对每一英亩的土地多用一些,则土地就会给他以递减的报酬;这就是说,报酬的增加在比例上大于土地对他现在的费用所给与的报酬。但是,如果他的计算是正确的,他正好使用了那么多的土地,使他有最大的报酬;如果他把资本和劳动集中用于较小的面积反要受到损失了。如果他能支配较多的资本和劳动而对现有的土地多用一些,他所得的利益就会小于他耕种较多的土地所能获得的报酬,他就会得到递减的报酬;这就是说,报酬的增加在比例上小于他现在最后使用的资本和劳动所能获得的报酬,当然,这是假定同时在他的农业技术上并无显著的改良。等到他的儿辈长大起来,他们会有较多的资本和劳动用于土地;为了避免获得递减的报酬起见,他们就要耕种较多的土地。但是,也许到那时所有邻近的土地都已有人耕种了,为了得到更多的土地,他们就必须购买土地,或租用土地而付给地租,或迁居到不出代价而能得到土地的地方去。
报酬递减的倾向是亚伯兰与罗得分手的原因,也是历史上所说的大多数移民的原因。凡是在极其需要耕种权利的地方,我们可以相信,报酬递减的倾向是充分发挥作用的。
如果不是因为这种倾向的缘故,每个农民除了他的一小块土地之外,放弃所有的租地并把他一切的资本和劳动用于这一小块土地,就能节省差不多全部地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用于这一小块土地的一切资本和劳动所产生的报酬,与他现在用于这块土地的资本和劳动所产生的报酬,在比例上是一样多,则他从这一小块土地所获得的产物,就可与他现在从全部田地所获得的产物一样多;那末,除了他保留的一小块土地的地租外,原来付出的地租都可变为他的纯利了。
农民的奢望往往使他们耕种的土地超过了他们能够适当管理的数量,这一点是可以承认的:诚然,杨格以后的差不多每一个关于农业的权威学者都对这一错误加以痛斥。但是,当他们告诉农民说,把资本和劳动用于较小的面积是有利的,他们的意思不一定是说,这样就会得到较多的总产物。地租的节省如果能抵过农民从土地所得的全部报酬之可能发生的减少而有余,这一点足以成为他们的论据。倘使一个农民以他的产物的四分之一付作地租,假定他用于每英亩土地的资本和劳动的增加,使他所获得的报酬比他从以前的费用所获得的报酬,在比例上至少超过四分之三,那末,他把资本和劳动集中用于较少的土地会是有利的。
其次,即在像英国这样进步的国家里,仍有很多土地在耕作上是如此地不熟练,以致如果以现在的资本和劳动的两倍熟练地用于土地,则这些土地所生产的总产物可达两倍以上,这一点也是可以承认的。有些人主张:如果所有的英国农民都像最优秀的农民那样能干、聪明和精力充沛,他们就可有利地使用现在的资本和劳动的两倍,这些人很可能是对的。假定地租占现在产物的四分之一,他们现在所得的产物之每四英担,就会增加到七英担:可以设想,如果采用更加进步的耕作方法,他们就会得到八英担,甚至更多。但是,以现状而论,这一点并不证明多用资本和劳动就能从土地得到递增的报酬。事实是这样的:我们以现在那样的农民和他们实际所有的技能与精力而论,我们普遍观察的结果,觉得即使他们放弃大部分土地,而把一切资本和劳动集中用于剩下的土地,除了这一部分土地的地租外,省下来的地租都归他们自己所有,对他们也没有一条致富的捷径。他们之所以不能这样做的理由,就是因为有报酬递减律的缘故,如前所说,这种报酬是以它的数量来衡量,而不是以它的交换价值来衡量的。
现在我们可以清楚地说明以上在关于报酬递减律的暂时说明中的“一般地”这句话所包含的限制了。报酬递减律是一种倾向的叙述,这种倾向诚然可因生产技术的改良和发展土壤全力的时作时辍的过程而暂时受到阻碍;但是,倘使对产物的需要无限制地增加,则这种倾向最终必然成为不可抗阻的。我们对这种倾向的叙述可分为以下两部分:
尽管农业技术的改良可以提高土地通常对一定数量的资本和劳动所提供的报酬率;尽管已经用于任何一块土地的资本和劳动也许远不足以发展它的全力,以致对这块土地增加费用,即在现有的农业技术下,也可得到超过按照比例的报酬;但是,这种情况在一个古老国家里是罕见的:除了存在这种情况之外,用于土地的资本和劳动之增加,使所获得的产物数量的增加在比例上是较低的,除非个别耕作者的技能同时也有提高。第二,不论农业技术的将来发展怎样,用于土地的资本和劳动之不断增加,最终必然造成因增加一定数量的资本和劳动所能获得的产物增加量之递减。
第二节 一剂资本和劳动。边际剂,边际报酬,耕作边际。边际剂不一定是时间上最后的一剂。剩余生产物;它与地租的关系。李嘉图所注意的只限于一个古老国家的情况。
如果采用詹姆士·穆勒提出的一个名词,我们可以认为用于土地的资本和劳动,是由等量的陆续使用的各剂构成的。我们已经知道,最初使用几剂所产生的报酬也许是小的,而以后的许多剂就可产生大于按照比例的报酬;在例外的情况下,陆续使用的各剂所产生的报酬,甚至会交替地时增时减。但是,根据报酬递减律所说,早迟(总是假定同时在耕作技术上没有变化)总要达到某一点,过了这一点,一切增加的各剂所产生的报酬,在比例上就会小于以前各剂所产生的报酬。这剂总是指劳动和资本合在一起的一剂,不论它是由独力在自己土地上耕作的自耕农所使用,还是用来代表自己不从事耕作的农业资本家的费用。但是,在后一情况,费用的主体表现为货币形态;在研究与英国情况有关的农业经营的经济时,按照市场价值把劳动折为货币等价物来考虑,只说各剂资本而不说各剂劳动和资本,往往是便利的。
刚刚正好抵偿耕作者的费用的一剂,可以称为边际剂,它所产生的报酬可称为边际报酬。如果在近处可巧有已经耕种的土地,但这土地只是刚能抵偿它的费用,而没有剩余作为地租之用,我们就可认为,用于这土地的就是边际剂。这样,我们可以说,用于这土地的这剂,就是用于在耕作边际上的土地,这样讲法具有简明的好处。但是,这一论断并不需要假定存在这样的土地:我们所要注意的只是边际剂所产生的报酬,不论它是用于贫瘠之地还是肥沃之地,都没关系;必要的只是:它应当是能被有利地用于在耕作边际上的土地之最后一剂。
当我们说到用于土地的边际或“最后”剂时,我们的意思不是说时间上的最后一剂,而是说在有利的支出的边际上的那一剂,这就是说,使用这一剂刚好使耕作者的资本和劳动获得一般的报酬而没有剩余。以具体的例子来说,我们可以假定:一个农民想到再一次派些刈草的人到田地里去除草,踌躇一下之后,他决定这是上算的,不过这样做只是上算而已。因此,花在这上面的一剂资本和劳动,就是我们所说的最后一剂,虽然在以后收割时还要使用很多剂。当然,这最后一剂所产生的报酬,与其他的报酬是分不开的;但是,如果他决定不增加这次刈草,我们相信,生产物中就不会多出这一部分来,因此,我们就把这一部分产物全都作为最后一剂所产生的。
用在耕作边际上的这一剂所产生的报酬,既然是仅可抵偿耕作者的费用,那末,他使用各剂的总数所产生的各边际报酬的总和,也仅可抵偿他的全部资本和劳动。他所得的报酬如超过这个数额,这超过的部分就是土地的剩余生产物。如果土地是耕作者自己所有的,则这剩余生产物也归他所有。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