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李自成

_86 姚雪垠(当代)
  李强和双喜立刻进来,恭听上谕。他们平日对刘体纯都很敬佩,感情也极融洽,也明白明日的大战不容乐观,所以军师才建议将罗虎原先指挥的三千人马拨归御营,并且命刘体纯专门负责掌握御营的事。李自成下了上谕之后,宋献策立刻带刘体纯、李强和双喜离开御帐,带他们到自己的军帐中面授机宜,随后又把罗虎营的一群将领叫来,告诉他们三千人马已经拨归御营,从今晚起就要移营到御营驻地,一切听刘体纯的命令行事。
  在李自成的御帐中,李自成同刘宗敏等几位权将军讨论了明日的作战方略,赶快散会,分头向下传达命令,为明日的决战进行准备。
  从黄昏以后,大顺军方面,从御营到全军各营,都在紧张地为明日的决战准备。在山海城中和西罗城中,今天夜间也在紧张地进行准备。不管是满洲将士、关宁将士、大顺军将士,尽管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精神状态,但是都认为明天要进行的不是一般的战争,而是关系重大的决战。
  大决战一步一步地临近了!
  现在月亮出来,通常在一更之后,将近二更时光。在月亮出来之前,多尔衮走出大帐,仰视天空,但见满天星斗,显然明日必将是好晴天,利于大军作战。自从几天前在翁后(今阜新境内)接到了吴三桂请兵的紧急书信,当即招降吴三桂,转道南下山海关以来,直到今天午后在威远堡的帐殿中接见了吴三桂及随同朝见的许多文武官员及山海城中士绅,又同吴三桂在帐殿外对天盟誓,决定在今夜他亲率满洲大军进关,明日与吴三桂的关宁兵合力作战,杀败“流贼”,他的喜悦心情,不能用语言表达。所以仰看满天星斗,不觉在心中说道:
  “明日好天气,准能旗开得胜,一战杀败流贼!”
  多尔衮的性格是遇事考虑周密,轻易不说出口来。此刻乍然起了一阵东南风,使长城外的初夏夜晚略微有些寒意。这寒意使他不由得想起来年轻貌美的圣母皇太后在他率领大军从沈阳出发的两天以后,派人赶上,送给他一件貂皮坎肩,供他在征途上御寒之用。他此刻想起了这件事,想到她的情意,又想到明日的必胜无疑,不禁从心头到嘴角同时绽开了微笑。
  准备今晚开进山海关,明日参加大战的有满洲的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还有“三顺王”率领的汉军八旗。其余人马,包括满洲八旗中的另外几个旗和蒙古八旗,以及从锦州运来的红衣大炮,尚在途中,今夜和明天可以陆续赶到。多尔衮相信,仅凭随同他今日来到的满洲精兵,加上吴三桂率领投降的关宁兵,明日准定可以杀得李自成溃不成军。多尔衮是从二十岁左右起就参预大清国的国事活动,受太宗皇太极之命领兵打仗,所以他知道太祖努尔哈赤一代艰苦创业的种种往事,也清楚太宗一代种种军政方略及战争历史,所以他对今日能够不费一枪一刀而招降吴三桂,占领山海关,认为是太宗建立大清至今的空前胜利,也是他身任摄政王之后初建的不朽功业。想到这里,他无心观察夜景,立刻带着范文程和洪承畴走回帐殿。
  他估计各旗将士已经用过晚餐,立刻传下谕旨,命将士们赶快休息,三更进关,在西罗城的树林中搭好军帐,继续休息。明日五更以前,所有进关将士,要将马匹喂饱,将士们也要吃饱,如何出战杀敌,临时另有指示。多尔衮说出了这样几句话:
  “传谕各旗将领,我大清兵十几年来几次进入长城,深入冀南、山东,都如入无人之境。从前,我大清与明朝是两个敌国,所以我大清兵每次南下,攻破城寨,俘虏男女人口,抢掠耕牛财物,都是合法的。这次我兵进入关内,每到一地,都是我大清国土,人民是我大清人民,所以严禁骚扰百姓,不许动一草一木。各地大小官吏,凡愿意投降的,照旧任职;以后犯法,决不宽容。”
  多尔衮又命人进关去向吴三桂传下谕旨:满洲大军将于今夜三更进关,大部分暂驻西罗城中,一部分驻扎西罗城外的小树林中。本摄政王定于四更时候率领随征文武官员与朝鲜世子及其左右官员进关。摄政王的帐殿设在西罗城中的高敞地方,早餐和进关时间,定在明晨寅时。他的谕旨,一方面立刻传达到各旗将领,一方面派官员叫开关门,传达给吴三桂知道。
  为着明日黎明进关,上午要亲自指挥大战,多尔衮在仆人的服侍下早早地就寝了。
  因为关于明日大战的一切准备就绪,对胜利充满信心,加上日日长途行军,十分疲倦,多尔衮很快就睡熟了。
  但是,同是月明之夜,却有另外一种情况。
  距多尔衮临时驻节的威远堡大约十多里外(因为要绕道山海关),在石河西岸的大顺军御营驻地,却是一个令人不安的紧张之夜。
  晚膳以后,几位权将军一个个神情严肃,怀着不同的沉重心情,迅速地离开御帐,各自召集自己属下的重要将领,下达明日作战的重要决定。主要的几项决定是:第一,驻扎在石河西岸几里远的人马统统在晚饭后移驻西岸近处,不许迟误。第二,所有各营人马,明日四更造饭,五更一律人要吃饱,马要喂好,为战斗准备齐全。第三,明日作战胜败,对大顺关系重大,必须奋力死战,不许后退一步。制将军以下的将领中倘有畏怯动摇的,由跟随刘宗敏的执法队在阵前立即斩首;制将军以上将领,事后由皇上严加惩处,绝不姑息。第四,通往一片石的山口部署一千精兵,以防后通勾引清兵从一片石间路进来;也在红瓦店的南边濒海地方部署一千精兵,弓弩火器齐全,以防清兵乘船从海神庙绕过澄海楼进犯红瓦店的侧背。
  刘体纯在这一晚比别的将领更为忙碌。他将新合并的五千御林军(多是骑兵)的将领们召集一起,作了训话,说明战争形势,鼓励大家明日奋力作战,挫败满洲兵的锐气,保护御营无事,皇上平安。据他估计,明日大顺军与清兵混战时候,吴三桂会亲自率一支关宁兵猛力扑向大顺军御营,不但想加害大顺皇上,还要夺走吴三桂的老子吴襄,也夺走崇祯的太子和永、定二王。一位不到二十岁的、原是罗虎的爱将,激动地大声说:
  “刘将爷,我们宁可全部战死,绝不让吴三桂这狗汉奸奔上河岸!请问将爷,你有什么御敌良策?”
  这时,一轮明月开始从海面升起,继续冉冉上升。过了不久,从西罗城中惊起了一群宿鸟,乱纷纷飞往别处。又过片刻,从西罗城传出来战马嘶鸣。这一突然发生的情况,使刘体纯略感吃惊,他停止说话,遥望石河东岸,继续倾听。
  再过片刻,从西罗城传过来一阵炮声,以后就炮声不断。每次炮声响时,都看见月色的阴影处红光一闪,然后才听见隆隆炮声向四面滚来。但这并不是远程火器,炮弹打不到石河西岸。
  李过的军帐就设在离御帐不远处的石河西岸。这时由李过的老营中派出一股部队,大约一百多人,由一军官率领,向石河东岸方面跑去,侦察敌情,同时也差人来告诉刘体纯,西罗城中的情况很快就会探明,要刘体纯安心部署保护御营的军事。
  刘体纯继续向手下的将领们说道:“满洲兵的先头部队已经进关,到了西罗城中。大部队和东虏头目多尔衮随后进来。西罗城不断打炮,不是敌人现在要向我进攻。他们乱打炮,是为着不让我们注意西罗城中的鸟飞马嘶。我估计,满洲人马与多尔衮今夜进关,在西罗城安营扎寨,休息一夜,明日与吴三桂的关宁兵合兵对我作战。宋军师向皇上建议,将罗虎原来统带的三千精兵拨归御营,也是为着明日的大战。有几件事,我现在向各位将领说出,要你们立刻照办,然后休息,不可耽误!”
  接着,刘体纯将新拨归御营的原来由罗虎率领的三千将士,连同原有的御营亲军,共有五千精锐骑兵,重新部署。据刘体纯与宋献策的估计,明日开战之初,多尔衮必然令吴三桂的关宁兵首先出战,一则要看一看吴三桂的关宁将士是不是实心降清;二则要关宁兵同李自成的人马先杀一阵,双方都有死伤,然后埋伏在小树林中的大清兵突然冲出,取得胜利。根据这样估计,刘体纯遵照军师的授意,对御营的五千人马作了两三种准备,最重要的一种准备是战事不利,保护御营迅速撤退,不仅要保护皇上平安,还要保护吴襄和崇祯的太子和永、定二王不被敌人夺走。
  刘体纯从明日会遇到的最坏的情况考虑,对手下将领们作了部署,看着将领们走掉以后,他自己正要回帐中休息,军师陪侍皇上从御帐走出来了。日夜守护在御帐外边的李双喜赶快从一座小帐篷中出来,小心地跟在李自成的背后。
  李自成的心中一直十分沉重,压着明日战事会不利的预感。晚膳以后,他同刘宗敏等几位心腹大将又谈了一阵,进一步商量好明日的作战方略。等几位大将走后,李自成因为预感到明日大战不利,心忧如焚,不能睡觉,留下来献策继续密谈。来献策几年来对李自成的许多重大失误看得清楚,他明白李自成虽然高过张献忠、罗汝才等许多同辈起义的领袖人物,但毕竟是一位草莽英雄,所以步步失误,倘若明日一战失败,前途不堪设想。但是他同李自成不是一般的朋友关系,而是君臣关系,所以他每次进谏,都只能适可而止。他既怕当面触怒皇上,又怕皇上记在心头,日后杀戮功臣时同他算账。所以他虽然想到明日大战失败,退出北京,处处瓦解,继续奔窜,将无立足之地,但当李自成向他询问退出北京后万一满洲兵穷追不舍,有何妙策时,他只是回答说,以后是汉、满作战,对各地人民以民族大义相号召,看情况再作计较,更具体的意见他避而不谈。
  看见皇上同军师从御帐出来,刘体纯赶快迎了上去,禀报说刚才西罗城中群鸟惊飞,战马嘶鸣,补之将军已经派人去西罗城外侦察去了。
  李自成不动声色地说道:“我们在御帐中都听见了。今夜无事,大战是在明日。二虎,你赶快回你的帐中休息吧,准备明日与敌人决一死战,打下去满洲敌人的锐气。献策,我们赶快到岗头上看看!”
  这时月亮已升得很高,还在继续上升。月光皎洁,如同白昼。李双喜马上召集了二十名护卫亲兵,几个人先跑上岗头,四面警戒,其余的跟随在皇上和军师的左右和背后,一个个眼观四面,耳听八方,不敢有半点疏忽。
  李自成登上岗头,可以看见驻扎西边数里远的人马尚在向石河西岸移营,人马杂沓,灯火零乱。他对于这情况很不满意。从前打仗,说走就走,十分迅速。哪有像今天这样迟慢!然而如今军心不固,人怀怯战之心,他没有对移营将士说出一句责备的话,目光向山海关和西罗城的方向望去。
  巍峨的山海关城楼连同末段长城,以及关里边的山海城(清代改为临榆县城),李自成在岗头上都不能看见,只看见无边的茫茫月色。倒是在西罗城中,常有灯笼晃动,也有几处烧水煮饭的火光出现在幽暗的林木中间。从西罗城中不时传来忿怒的马嘶。宋献策回头对站在身后不远的李双喜说:
  “双喜,满洲的骑兵已经有一部分先头部队来到西罗城了。多尔衮与大队人马大概在三更以后进关。”
  双喜感到奇怪,恭敬地小声问道:“军师,你如何听出来是满洲骑兵来到了西罗城中?”
  宋献策神色略显沉重,解释说:“倘若都是吴三桂手下的关宁骑兵,两马相遇,可以发出高昂的欢快叫声,就是人们常说的萧萧长鸣。满洲的骑兵同吴三桂的骑兵到了一起,原不相识,气味不同,关宁骑兵中有的公马情性暴躁,为保护本队中的母马不被勾引,所以发出忿怒的叫声。我们听见的就是吴三桂的骑兵中一两匹公马的叫声。”
  双喜听军师说得有趣,想笑一笑。但是看见军师表情严肃,毫无笑容,他也想到满洲兵开始进关,一场生死存亡的大战就在明天,他的心情也马上变得沉重了。
  由于多年养成的职业习惯,宋献策上到岗头以后,先仰首向北极星方向的天空望了一眼,没看见异常天象。他在随驾东征的路上曾看天狼星犯紫微垣,预示大顺皇帝所居住的北京城或长安城都将有受敌兵侵犯之祸。他没有对别人说出,但自己的心中很不愉快。天狼星犯紫微垣的不吉天象,同他今日午间所看见的白虹贯日天象,正相符合,不禁在心中叹道:几个月前,他同李岩认为国家根基未固,都不同意过早地北伐幽燕,几乎因此获罪,如今看来他同李岩的意见是对的,可惜他二人空有忠心,无力“回天”!
  宋献策陪着皇上在岗头上又站了一阵,倾听从西罗城中传来的各种声音,遥看树林中的灯光与火光,判断敌人的活动情况。西罗城中和城边的树林中,因为今夜有重要而繁忙的军事活动,不断向石河滩中打炮,一则掩盖林中的马嘶人语,二则对摸到附近处侦探军情的大顺军士兵起震慑作用。那时,才进入十七世纪中叶,火炮的发展大体在一个低水平上,都是前膛装药,后膛火门点火,炮膛没有来复线,所以除威力强大的红衣大炮的射程能打到十里以外,一般的火器只能打到一里左右。今夜,西罗城中和城外树林所打的火炮都不能打到石河西岸,只是相当热闹罢了。
  不知道李自成同宋献策在岗头上站立多久,只见月到中天,已经在三更时候了。如今是初夏季节,岗头上没有一点凉风,反而有些闷热。李自成忽然想到,大队满洲兵该到进关的时候了,多尔衮本人也该到进关的时候了。去年十二月底,在西安决定渡黄河东伐幽燕时候,他根本没有考虑过满洲人会乘机南犯,也没有把满洲人看得有多么重要,所以只以为攻破了北京,灭了明朝,举行了登极大典,天下就算定了,南方和全国,可以传檄而定,不须要再有大战。在北京住了一段时间,他才知道,天下大势,根本不是他所想像得那么简单,才知道满洲人在关外辽东地方建立了一个大清国,势力强盛,后来又知道如今的清朝的皇帝是一个小孩子,他的叔父多尔衮任摄政王,很有智谋,不可轻视。想着今夜多尔衮就要进入关内,明日将亲自指挥满汉大军对他作战。他本来就感到有点闷热,此刻不禁出了一身冷汗,连本来非常皎洁的月光也忽然暗了。
  宋献策因地上月色忽暗,赶快仰视天空。他看见有一大片浮云正在向西飘去,遮住了月亮,而月亮带着风圈。他想起将近中午时候,当他看见“白虹贯日”的不吉天象之前,也有一阵日光昏暗,日头有一风圈,感到明日将有大风。现在看月有风圈,明日的大风定了。他不觉脱口而出:
  “陛下,明日作战时会有一阵怪风,对我不利!”
  李自成蓦然一惊,抬头望见月亮的风圈,问道:“为何对我不利?”
  “明日敌人从东边向我进攻,一阵大风从东向西刮,所以对我不利。”
  “你怎么知道明日的大风是从东向西刮?”
  “如今已交初夏,东南季风流行,所以明日必是从东海上刮来的一阵狂风。另外,刚才遮住月亮的大片浮云向西飘去,也是明日要刮东风的先兆。”
  “献策,依你看来,明日这一仗应该如何取胜?”
  “臣不求明日取胜,只考虑明日在危急时陛下如何速回燕京,另作打算。”
  说话之间,天上的一大片浮云已经过去,月晕消失,又是皓月疏星,清光如昼。李自成轻叹一声,说道:
  “多尔衮此时大概要进山海关了,我们回帐中细谈吧。”
  黎明时候,吴三桂将多尔衮迎进山海关。多尔衮在山海关城中没有停留,穿城而过,到了西罗城。如今西罗城成了一座坚固的兵营。吴三桂的关宁兵一部分驻在西罗城外,修筑了炮台、营垒,一部分驻在西罗城中。多尔衮带来的两千精锐骑兵也到了西罗城中。
  在吴三桂的陪同下,多尔衮登上一个较高的地方,在雄伟的城楼中瞭望战场。吴三桂告诉他说,敌人昨日同关宁兵作战最激烈的地方是在红瓦店,其余几个地方也都有两军对阵。多尔衮知道豫王多铎、英王阿济格等人所率领的满蒙汉人马如今是在东罗城南北两边约一二里处的密林中埋伏,他心中感到胜利十分有把握,回头对身边的范文程说道:
  “山海城虽然不大,可是我大清国从来不进攻山海城。有两次我大清兵进入山东一带,回头来都从山海关以西退出长城。为什么不进攻山海城呢?因为这城东的山海关确实易守难攻,从东边来攻是攻不开的;纵然从西边来攻,由于山海关左右都有长城,尽头处一直通到海边,所以也无法将城包围起来。我们不愿损伤多的将士,也就不愿在此拼命攻城。”
  范文程说:“如果从北京来进攻,想包围山海城也有一个办法,就是从天津派大军乘船渡海,从东面包围山海城。”
  多尔衮笑了一笑:“是的,可是流贼如何能养这么多船只来渡海泥?所以李自成孤军来这里作战,想破山海关,岂不是做梦?可见流贼毕竟是贼,毫无计虑。”
  吴三桂笑笑说:“正因为李自成等进入北京后并无远虑,只晓得在北京抢掠妇女财富,拷打官绅要钱,到万不得已时率人马来同关宁兵作战,打算用武力胁迫我投顺他,这一着棋已经是大大地失策了,何况摄政王爷率领我大清兵前来相救。他今天必然大败无疑!”
  范文程说:“李自成确实手下无人。即令摄政王爷不来山海关,只用一部分人从古北口、青山口一带进入长城,截断燕京与山海关之间来往的路,李自成进不可能,退不可能,也必全军崩溃。”
  多尔衮听了哈哈一笑:“流贼自陷绝境,今日一战成功,夺取燕京就不会再有大战了。吴三桂,你准备指挥作战去吧。”
  吴三桂离开了多尔衮,率领亲兵亲将出了西罗城,前往石河东岸。当多尔衮站在西罗城较高地方瞭望战场的时候,大顺军将士们已经饱餐完毕,开始以红瓦店为中心,在石河西岸布阵。李自成带着军师,先到红瓦店,同刘宗敏谈了一下。又将李过叫来,问他们决定如何布阵。
  刘宗敏说:“夜间探马从海边回来,说仿佛看见有很多灯火从东向西,可能是吴三桂运送一部分人马从秦皇岛登陆,从南海西岸过来,所以我们要分出两三千骑兵,驻扎在靠近海边两三里的高处。倘若海边有事,立即进剿;倘若红瓦店一带吃紧,就驰援红瓦店。他们又说昨夜宁海城一带人喊马嘶,又添了不少人马。倘若吴三桂想从南边包抄我军,有这两三千骑兵,也够应付。”
  李自成望望宋献策,说:“从此山到海边,到处部署兵力。兵分则力弱,这是兵家所忌,如何是好?”
  宋献策说:“我也为此担心。但是看来胡人大队已经来到,不然宁海城那里不会整夜人喊马嘶。若是真的胡人大队来到,与关宁兵合力对我,敌众我寡,容易受敌包围,不如此布阵,怕也不行。”
  李过小声说:“我担心唐通会投降敌人,所以不得不在二郎庙山脚下多部署了一千多步兵,以防唐通勾引敌兵从九门口过来。”
  李自成心中暗想,如今情况不明,敌势甚强,尚未开战,已经受制于敌,差不多败局已定!但是势已至此,只有撑过今日,晚上退走。
  他同宋献策回到老营,在离老营二里处的高岗上观望。看见关宁兵正从西罗城和宁海城向石河滩上前进,旌旗飘扬,部伍整齐。他想同宋献策谈一谈,但是看见宋献策也正在注目向敌人遥望,便不说话了。
  这时多尔衮也在西罗城上观看大顺军的布阵。他觉得大顺军将人马从北山一直布到海边,兵力分散,更容易被他和吴三桂的人马从中间突破,逐个包围起来。他心中对于胜利更有把握了,特别是他分别埋伏在西罗城北边和南边的两万多精锐骑兵,李自成似乎丝毫也没有觉察。他相信按照他的指挥,就靠这两万多骑兵冲入敌阵,也可将敌人杀得一败涂地,说不定连李自成都很难逃脱。于是他下了西罗城,在一棵树下边将满蒙汉各带兵的王、公、贝勒、贝子、固山额真以及尚可喜、耿仲明等汉族降将,都召集到面前,对他们说:
  “流贼李自成已经横行了很久,你们今日打仗不可轻敌。我看他的阵势,从北山到海边,兵力摆布太宽,首尾不能相顾。我军兵力不要分散。如此这般……”他用马鞭子指着,部署兵力:“关宁兵先出阵对敌,杀得敌人锐气挫败的时候,大清兵出动,必获大胜。你们用力破贼,大事就成功了,不要违背我的节制。”
  他说完后,面前一片声地“喳!喳!”
  太阳升高了,双方鼓声震地。但是天色昏黄,且有雾气。过了片刻,宋献策略微抬头,看见太阳越过山海城的西门城楼。太阳仍然不很明亮,下边有红色云朵,上边有光芒。他想起来书上的四句话:“日出光芒,进退则凶;敌意提防,主将折殒!”心中大惊,正想再次劝李自成脱离战场,但是双方战鼓敲得更凶,声震大地,厮杀开始了。
  吴三桂的关宁兵比昨天增加了很多,作战十分凶猛。大顺军因为今日这一仗关系重大,又有圣驾督战,也都拼死向前,毫不气馁。战场以红瓦店为中心,互有进退。李自成得到禀报:刘宗敏腿部中箭,仍在马上指挥。李过驰救红瓦店,被一支骑兵截住。大顺军已有很多将领死伤。吴三桂的人马虽也死伤很重,但倚仗人马多,仍不后退。
  李自成害怕刘宗敏有失,纵身上马,抽出花马剑,向背后吩咐:
  “李强速赴老营,李友率领三千骑兵,随我冲阵!”
  宋献策猛一跳,抓紧乌龙驹的辔头,说:“陛下不要去,请在此稍等片刻。”
  李友已经上马,大声说:“请陛下在此稍候,由我同二虎去杀败敌人。”
  李自成看一眼李友,点一下头。李友和刘体纯赶紧各率所部骑兵,大约三千左右,驰往红瓦店,冲入敌阵。敌人正在渐渐得手,忽然经此生力军猛冲猛杀,纷纷败阵。刘宗敏、李过指挥的大军,乘此机会与生力军汇在一起,呐喊着向敌人反攻,真正是以一当十,锐不可当!
  刚把敌人赶过石河滩,忽然从海上刮起一阵狂风。这狂风起得那么猛,刮得那么凶,顿时天色昏暗,飞沙走石,日色无光,双方都不能够再进行作战,暂时收兵。鼓声也停止了,呐喊也停止了,马蹄声也停止了,只有狂风呼啸的声音。宋献策认为此风甚异,不可大意。他请李自成传令各营,严阵以待,小心风过后,敌人重来反扑。
  过了大约一顿饭时候,大风渐小,慢慢停了。敌阵上大声鼓噪。宋献策听见他们除大喊“杀,杀”之外,还有许多人齐声呼叫:“哇!哇!”他知道这是满洲话的“杀”,不觉心中大惊;但“哇”与“杀”二音相近,又疑惑自己听错了。
  风完全停了,关宁兵和清兵三次鼓噪以后,同时出动。李自成看见新出现的骑兵旗帜、帽子颜色与关宁兵不同,心中大惊。正在继续观望,忽然有一骑兵从红瓦店飞奔而来,向他禀报:
  “鞑子兵来了,大将军请皇上速避!”
  宋献策也惊慌地说:“果然是鞑子兵,请圣驾速走!”
  这时石河西岸,大顺军被分割成多处,到处都发生了混战,几处大顺军的营垒已被敌人冲破,但混战并没有停止,也没有一处溃退。李自成对一个亲将说:
  “火速向大将军和李过将军传令,大军且战且退!”
  亲将刚走,李自成一眼看见刘宗敏被敌人重重包围,而李过也在苦战,已经不能与刘宗敏会合一处,仍然挥剑狂砍,拼死向敌人反攻。
  有人来报:李友阵亡,刘体纯身负重伤。又有人来报:几位将领阵亡,谷英负伤。宋献策劝李自成速走。李自成知道战局已经不好挽回,对双喜说:
  “双喜,你率领两千骑兵,去救出首总刘爷。”
  双喜说:“圣驾左右需要骑兵保护,儿臣只要一千骑兵就行。”
  说罢,双喜率领一千骑兵飞奔而去。
  宋献策催促李自成速走。
  李自成又向战场望一望,策马而去。
  此时敌人好像已经注意到小岗上的动静,派了两千名骑兵追来。宋献策对吴汝义、李强说:
  “子宜,你保护圣驾。李将军率领五百骑兵断后。”
  他又吩咐左右将领说:“你们带着太子、永定二王、吴襄等人,跟我退走,不要让他们落入敌手。”
  刘宗敏第二次受了伤,不能骑马,躺在士兵们从农家找来的长桌上指挥突围。尽管他流了很多血,身体衰弱,但仍然十分沉着,而且英勇。两千骑兵摆成方阵,保护着他,一面苦战,一面退走。双喜破围而入,请刘宗敏速退永平。刘宗敏已抬不起身来,在长桌上问道:
  “圣驾可平安吗?”
  双喜回答说:“圣驾平安,已经往永平去了。”
  刘宗敏说:“好,好,那我就放心了。”他又向周围将领说:“赶快杀出去,保卫圣驾要紧!”
  双喜带来的一千骑兵只剩下大约八百人。这是精锐的老营亲军,由他率领着在前开路,所向披靡。他们保护着刘宗敏脱离重围,且战且走,方阵始终不乱。敌人屡次冲击,破不了方阵,于是不再死追,转向别处杀去。
  在混战中传达撤退的命令很不容易。分散在石河西岸的许多将领都不知道李自成有这道命令。大顺军军令素严,不奉令死不撤退。在众寡悬殊、败局已经定了的情况下,只见大顺军一团一团,一队一队,各自为战,拖住了大部分敌人,但是自己死伤很重。红瓦店附近二三里内,到处死尸纵横,血流成河。
  在诸将中,李过平日军令特严,兵也最有训练,所以他周围同样死伤惨重,但是还保存下三四千骑兵,固守营垒,敌人攻他不动,几次呐喊着向他进攻,如同碰到一堵墙上。他拖住敌人大部分兵力,使他们不能全力进攻刘宗敏。后来看到刘宗敏突围走了,他才下令撤退。同时他明白撤退的命令达不到各处正在混战的部队,又下令鸣锣。
  他刚刚开始撤退,双喜来了,大叫:“大哥速退!速往永平护驾!”
  李过问:“双喜,圣驾走远了么?”
  “大约有二十里路了。”
  “好,赶快出水,赶往永平!”
  李过在急忙中说出了“出水”二字,这是早已不用的黑话。双喜也不觉答了一句:
  “快出水,到永平护驾要紧!”
  他们合兵一处,杀出包围,打算与刘宗敏会合一处。但是已经看不见刘宗敏的去向。正走着,听见西北有一片杀声,正是刚才李自成立马观战的地方。双喜对李过说:“大哥,你快走,我去将那支被敌人围困的人马救出来!”
  他身边只剩下五六百骑兵了,而敌人有两千多人。但他一心要救出将士,没有一点畏惧,呐喊一声,冲入敌骑包围的核心,才看见是李强被围。李强身边只剩下几十名骑兵,仍在左冲右突,拼死厮杀。他已经负伤,血流满面,力气渐渐不支,看见双喜来到,大声说道:
  “双喜,要拖住敌人,使他们不能够追赶圣驾!”
  双喜说:“强哥,圣驾已经走远了,你赶快随我出水!”
  正在这时,李强的背上又中了一刀,栽落马下。双喜率领着他的五百将士同敌人混战一阵,侥幸突围出来,人马死伤大半。走不多远,有一条深沟挡住去路。双喜回马再战,身边将士已剩下不到二十个骑兵。追他的是吴三桂的部队,已经知道他是李自成的养子李双喜,喊着要提活的,像潮水般步步逼近。双喜已经箭无一支,剑锋也缺了,而且手臂中了一刀,流血不止。他望望身边将士,说道:
  “我既不能再战,也不能给敌人捉去,你们赶快各自逃生吧!”
  他又转向西方,说道:“父皇,儿今生不能再跟随父皇左右了。死后我的鬼魂仍将尽忠护驾!”随即挥剑自刎。
  他的将士们眼看无路可去,纷纷自刎,从马上倒下。也有人拼死冲向敌人,乱砍一阵,被敌人乱刀杀死。关宁兵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壮烈的情景,无不为之惊骇。
  大顺军只有跟随刘宗敏、李过二人退出的部队在路上没有溃散,其余数万将士除在石河西岸的混战中死伤了大部分之外,小部分在退却中被消灭了。敌人对溃散的大顺军追杀了二十多里地,天近黄昏,才不再追赶。
  一更以后,下弦月出来了,照着石河西岸的战场,照着大顺军渡逃的路……
  李自成带着崇祯的三个儿子、吴襄、明朝宗室秦王、晋王和其他藩王,在仅剩下的二千五百侍卫亲军的保护下,急驰半日,午夜以后,到达水平城内。李过是在四月二十三日天明时候赶到的。刘宗敏因伤重被人抬着走,于二十三日中午才来到。溃散的骑兵也都陆续逃到永平,和李自成、李过、刘宗敏等的人马合起来,大约两万左右,十分混乱,疲惫。不少人身上带着伤。
  李自成驻下以后,不顾疲惫万分,立即给牛金星送去密谕,命他火速准备守城作战,并准备他回京后即行登极大典。他又命李过整顿人马,收容溃散;让负伤的将士在永平敷药裹创;派五百骑兵护送刘宗敏和重要的带伤将领于当日黄昏动身,先回北京。
  李自成在永平住了两天,等候张若麒的回信,却是杳无音信,只听说吴三桂和清兵已经离开山海关,追赶前来。于是他在二十四日五更动身,命李过率一万骑兵断后,离开水平往北京退去。走了三十里路,到了范家庄这个地方,风闻吴三桂的追兵已经相离不远。他暂时停下,命人将吴襄带到面前。吴襄也正要求见他,看见他赶快跪下说:
  “请皇上放我去到我儿子营中,我要他不再追赶,要他投降陛下,脱离满洲人。”
  李自成冷冷一笑,说:“事到如今,留下你也没有用了。现在要借你的头,使吴三桂知道他不忠不孝,连一条狗都不如!”
  随即命人杀掉吴襄,将头挂在一根高杆上。有人问他:崇祯的三个儿子,还有几个藩王,如何处置?李自成望一望来献策,显然想听听他的意见。宋献策说:
  “马上敌兵就要追来,我们带着他们,未必能带到北京。落入敌人之手,对我们十分不利。”
  他的意思是要杀掉这些人,但没有明说。李自成略一踌躇,说道:
  “把明朝太子和永王等带来。”
  随即太子和永、定二王被带到李自成面前。三个孩子猜想李自成必然要杀掉他们,都吓得面无人色。李自成对他们说:
  “自古亡国太子和皇子,没有不遭杀害的。可是我不愿杀害你们。你们年幼无知,深居宫中,国家大事,全然无干。我现在虽然一时兵败,也决不杀害你们。现在每人给你们二十两银子。你们身边还有太监,各自逃生去吧!”
  停一停,他又说:“你们要谨防被满洲人捉到。不管往什么地方逃都可以,只是要躲开满洲人。”
  说了以后,他又吩咐身边一位将领:“明朝的几个藩王也每人给他们十两银子,叫他们随便逃往哪里,一个也不要杀害。”
  说罢,他腾身上马,疾驰而去。
  ------------------
  
第九章
  大顺军马不停蹄,两日夜奔走五百里,于二十六日早晨到了通州以西。望见北京城楼,大军暂停,随后一部分人马留在城外扎营,抵御追兵;大部分人马从东直、朝阳二门人城。李自成依靠宋献策占卜,率领少数人马和亲将,绕过东直门、安定门,特意由德胜门人城。牛金星事前接到通知,率领李岩等文武官员在德胜门内跪着迎接。但礼仪草草。
  李自成仍然是出京时的装束,马前边仍然有一把黄伞,但是面色黧黑,满脸尘垢。乌龙驹显然连日过分疲劳,瘦骨棱棱。由于跑出一身大汗,黄尘落在湿润的毛上,使它完全失去了往日的神采,毛色黯然无光,两个眼角也堆着眼屎。
  窦氏于昨日已经得到了消息,知道李自成在山海关战败,大驾将于今日午时回京。自从李自成离宫以后,她每日焚香祈祷,希望上天与诸神保佑李自成平安无事。如今果然回来了,她的心放下了一半。她想着纵然在山海关打了败仗,也不过是一时战败,顶多不过退出北京。她完全没有料到这一仗会影响大顺国的存亡。所以她命宫女们为迎接大驾回它作好准备。她自己昨晚在宫女们的伺候下,通体沐浴,今日午膳后又用龙诞香将衣服和床单、被褥统统熏了一遍。她想,纵然失去了北京,随皇上退到长安,她仍然安享富贵,她父母一家人也可接去长安居住。听见传呼圣驾口宫,她赶紧率领宫女们在宫外跪着等候接驾。牛金星、李岩和六政府尚书、侍郎将李自成护送到新华门内。李自成命他们各自回衙门办事,只命牛金星、宋献策、李岩未末申初进宫议事。
  窦氏将李自成迎进寝宫,望见他一脸风尘,神情憔悴,眼中神色忧郁,不禁大为吃惊。对军国大事她不敢询问一句,但是她明白李自成确实战败了,这不仅是大顺朝的不幸,也是她的不幸。她同宫女们服侍李自成洗脸梳头,从李自成头上蓖下来许多虱子和虮子。窦氏出身于城市小康之家,自幼入宫,多年没有看见过这些讨厌的小东西,不禁为皇上的戎马辛苦感到难过。李自成心中正想着极其重大的军国大事,看见窦氏的神情,又看见篦头的宫女用大拇指、食指将蓖下的虱子和虮子轻轻挤死,发出微小的响声,便对窦妃笑一笑,说:
  “你嫌脏么?”
  窦妃躬身回答:“皇爷从马上得天下,如此辛苦,臣妾万分感动,岂有嫌脏之理?”
  李自成说:“打仗行军的时候,常常连铠甲缝里都会生虱子虮子。”
  窦氏说:“是的,书上说‘铠甲生虮虱’,妾虽然没有见过,也可以想到那种辛苦,但愿子孙万代永远不要忘记皇爷创业艰难。”
  李自成听了窦氏的话,忽然想着他的江山不知是否能够坐定,传之子子孙孙,不觉心中更加沉重,叹了一口气。
  窦氏说:“宫女们已经准备了温水,请皇爷沐浴更衣。”
  李自成像一般北方边塞人一样,没有洗澡的习惯,可是现在一则身上确有不少虱子、虮子正在咬他,咬得皮肤很痒,二则马上要换通身里外的衣服,召见群臣,所以就立刻同意沐浴。沐浴之后,他吩咐免去平时用膳的礼仪,免去奏乐,只叫窦氏陪侍,另有两个宫女服侍,吃了简单的午膳。
  他疲倦已极,一嗽完口,就脱掉外边衣服,倒在御榻上睡觉。刚躺下去时,背褥和枕上的香气使他心旌摇动,看了看在榻前小心伺候的窦妃。窦妃看见他的眼神,赶快使眼色命宫女们退出,自己来到御榻边上坐下,同时放下一半帐门,怀着胆怯和含羞的心情,等候着李自成的一句话或一个暗示。李自成握着她的手,注目看她片刻,忽然想到在山海关的惨败,大部分将士的伤亡,心中一阵刺痛。又想到几天后就要退出北京,对眼前这一位美人如何安置……
  窦氏不知道如何是好,禁不住望着李自成的眼睛。随即她看出他眼神的变化:刚才那种温存的爱怜的神采突然消逝,换成了冷冰冰的眼神。而且他好像非常困倦。她明白自己该走了,让皇上安静地睡一觉,休息精神。于是她强露微笑,轻轻抽出那一只刚才被皇上紧握着的手。她又向李自成看一眼,发现他双眼已经朦胧,不再望她。于是她轻轻站起来,离开御榻。遵照李自成平日不喜欢放帐子的习惯,把刚才放下的半边帐门重新挂起,不出一点声音,悄悄地走出去。不料李自成忽然半睁开眼睛,说道:
  “记着,交申时将我叫醒。”
  窦妃赶快回身,恭敬地回答:“遵旨,交申时将陛下叫醒。”
  李自成很快地沉沉入睡。
  他做了许多凶梦:梦见崇祯十三年入豫以前的流窜生活;梦见慧梅跪在面前哭泣;梦见王长顺进宫见他,劝他快走。他问道:
  “长顺,我怎么很久没有看见你?”
  王长顺激动地说:“自从皇上做了文武大元帅,我就不容易见到皇上。后来皇上做了新顺王,我这个老马夫更不容易见到你了。现在你是皇上,我连进宫来也不容易。今日见到你是因为你在山海关打了败仗。”
  李自成也觉得心中很不好过,说:“你劝我快走,什么意思?难道我就不能再战么?”
  王长顺说:“如今你手下兵也少了,将也少了,千万不能在这北京作战,赶快走吧。”
  李自成问道:“长顺,你是我的老人,十几年忠心耿耿跟随着我。现在许多人都不敢跟我说实话了。你对我说句实话:我还能够打胜仗么?”
  王长顺噙着眼泪说:“皇上,你听我说,局面不同了。以前老百姓盼着你救他们,可是自从你当了文武大元帅,老百姓没有享过一天安生的日子。你到处打仗,征兵征粮,老百姓仍然是遍地荒芜,原来盼望的好日子都落了空。你能不能再打败敌人,我怎么能说呢?总之在北京不要停留,赶快乘敌人没有追到,你离开北京走吧,走吧。”
  说到这里,王长顺忽然哭了起来。李自成叹口气,挥手让他退走。王长顺走出行宫,忽然又放声痛哭。李自成大惊,大声呼喊:
  “双喜!双喜!”
  他听见自己的喊声,一乍醒来,仿佛双喜浑身是血,依然站在面前。他睁大眼睛,这才看见是窦妃神色慌张地站在床前,向他叫道:
  “皇爷,皇爷,皇爷醒醒。”
  李自成完全醒了。他不愿让窦妃知道他做了凶梦,若无其事地伸个懒腰,说道:
  “睡得真香啊!”随即又问道:“交申时了么?”
  “离申时还差二刻。”
  “吴汝义来过么?”
  “吴汝义刚刚来过,不敢惊动圣驾,又匆匆忙忙走了。”
  李自成“呼”地坐起。窦妃劝他再稍睡片刻。他一边下床,一边说道:“孤有重要事马上要办,现在不是贪睡的时候。”
  刚交申时,李自成来到武英殿东暖阁,传见等候在武英门内的牛金星、宋献策、李岩、李过。等大家进来,向他行了磕头礼后,他吩咐大家都在面前坐下,说道:
  “目前局势紧急,你们都不必讲礼,赶快商议事情吧。”
  他又转向来献策问道:“捷轩能够来吗?”
  宋献策告诉他:刘宗敏虽然负伤,但今天必来议事。只是他不能骑马,坐轿子要比骑马稍慢。李自成马上要吴汝义传知东华门把门的亲军:刘宗敏不必在东华门下轿,轿子可以一直抬进武英门。
  牛金星说:“这恐怕有碍宫中礼制……”
  话没有说完,李自成截断说:“不妨破例嘛!”
  在等候刘宗敏时,李自成忽然想起来一件事情,向李过问道:“你从范家庄退走时候,吴三桂派来的那六个行缓兵之计的士绅都杀了么?”
  李过回答说:“杀了五个。有一个拼死逃脱。弟兄们射了几箭,有一箭射中,但没有射到要害,随即吴三桂的骑兵赶到,把那个人救走了。”
  李自成回过头来向李岩问道:“京城情况如何?”
  李岩说:“京城人心浮动,谣言甚多,臣已经作了守城准备。”
  李自成点头说:“这我已经知道了。”又转望牛金星。牛金星告他说:
  “这几天来诸降臣也是各式各样都有。有的人等待皇上回京来登极;也有人原已把门上贴的官衔撕掉,今日知道皇上回京,又重新贴了上去。像光时亨这个人,原来劝进的时候,他上过两次表章,十分热心。前天他也把门衔撕掉,躲了起来;今日听说皇上要回北京,又赶快回到家中,重新贴上门衔。”
  李过说:“像这样心怀二心之臣,请皇上严加惩办。”
  李自成摇摇头,说道:“如今是什么时候,不必管这许多了。”
  宋献策禀报说:“刚才我接到探报,追兵有满洲人,也有蒙古人,共有数万。吴三桂的关宁兵走在前边,大约两天内就会来到北京。或走或守,今日必须决定……”
  他的话刚刚说到这里,刘宗敏来到。大家停止议论,等待他进来。刘宗敏进来,已经不能躬身行礼。李自成说道:
  “捷轩,不必行礼了。你赶快坐下,商议大事要紧。”
  刘宗敏坐下说:“敌人二三日内就要追到北京,皇上如何决定?”
  李自成沉默不语,虽然他念念不忘登极大典,但是眼下即将退出北京,人心惶惶。文武百官,更是各有打算。将士们死伤惨重,哪有欢快的心情?想到这些情况,他不能不犹豫了。
  一个太监跪在帘子外边奏道:“启禀皇爷,礼政府右侍郎杨观光、光禄寺卿李元鼎等偕六个詹翰与光禄寺臣工多人来到武英门,请求召见。”
  李自成心中猜到这些人为何前来请求召见,但是他没有说出来,望着牛金星问道:
  “这般新降之臣,这时候请求召见,见也不见?”
  牛金星说:“大概是为劝进来的,足见诸臣一片忠心,拥戴至诚。”
  李自成向外吩咐太监传旨:“诸臣不必觐见,可将奏书呈进,回到各自衙门候旨。”
  随即他向宋献策等询问:“你们有何主张?”
  宋献策、李岩都说应该迅速登极,不令天下失望。李自成又问李过,李过说道:
  “生米已经煮成熟饭,不登极会使天下臣民失望,各处弟兄灰心。何况事到如今,已经宣布在北京登极。不登极就退出北京,岂不是空来一趟,白白地逼死了崇祯,灭亡了明朝,结果替满洲人做了一件好事,落一个啥声名?”
  李自成心中十分沉重,说道:“这样紧急,安能顾到登极?”
  刘宗敏忍不住大声说:“若不在北京登极,正了大位,纵然想回到关中,也不可得了。”
  他没有解释什么原因,但大家心中都明白,而且知道他这一句简单的话有多么重。
  牛金星补充了一句:“必须登极,名正言顺。”
  到这时李自成才不再犹豫,说道:“明日就登极好了,可以速速准备。”
  牛金星说道:“皇上登极,是一次十分重大的典礼。按照胜朝惯例,新皇上登极,元日朝贺,均在皇极殿举行。如明日在皇极殿举行,从皇极门到武英殿,至少需要派三百人连夜打扫。不仅地上,连门窗、柱子都得打扫。自从三月十七日我军围攻北京以来,管这事的太监们都跑完了。所以现在不但各处积满了黄沙灰尘,而且院子里、砖缝里也多处长出青草。去山海关之前,虽然也在这里演习了两次,都是匆匆忙忙,并没有认真打扫。”
  刘宗敏说:“今晚连夜派兵打扫。三百人不够,派四百人、五百人都可以。”
  李自成暂时没有说话。他心中充满了战败后的颓丧情绪。现在议论如何登极,并不能鼓舞起他欢快振奋的心情。他所考虑的是如何退出北京,如何应付满洲人和吴三桂的追赶,如何使各地能够不发生叛乱。
  牛金星见他沉默不语,又说道:“请陛下圣裁,不可耽误。”
  李自成只好说道:“不必再换地方了,就在武英殿登极吧。至于登极大典,也不要按原来的准备去办,一切从简为好。”
  牛金星仍然希望在皇极殿举行大典,但是他还没有说出,李自成又接着说道:
  “军情火急,不能讲那么多的排场了。军师,明日登极是否吉利?”
  宋献策最担心的事情是军事方面,只恐怕退出稍迟,敌人追到北京,既不能战,也不能守,更无援兵接济,会不堪设想。所以他回答说:
  “皇上登极,应天顺人,随时咸吉,不必忧虑。请皇上明日登极,后日郊天,二十九日黎明即刻离开北京。释菜、临学之礼,可以暂时省去,俟到长安补行亦可。”
  李过也担心满洲骑兵来得快,接着说道:“不管如何,后日夜间总要退出北京,不可耽误。二十九日清早必须全部走光。”
  牛金星为准备登极的事,立即磕头辞出。
  刘宗敏因为创伤痛苦,不能再坐下去,也告辞退出。临辞出时,对李自成说:
  “皇上,请马上商定,如何退出北京,路上如何抵御追兵,不能有一刻迟误。后日夜间一定得全部退干净,不能耽搁到敌人……”
  宋献策、李过、李岩留下来同李自成商议从北京撤退的事。正商议间,忽报谷可成来到宫门求见。李自成心中一喜,立即说道:
  “速速传见。”
  谷可成原来跟刘芳亮一道,作为北伐主力,越过太行山,到了怀庆府,又经过彰德府向北,破了保定。因为连接李自成的密诏,这才同刘芳亮商量好,抽出一万骑兵、五千步兵,星夜往北京赶来。今日到了北京城外,驻兵广渠门外,进宫来面见皇上。
  李自成询问了保定和蓟南各地情况,也询问了河南情况,知道处处都很不妙,心中十分担忧。他告诉谷可成:已经决定二十八日夜间退出北京,二十九日全部退走。又告诉谷可成说:登极就在明天,在武英殿举行大典。谈了一阵后,他命谷可成就驻在广渠门到卢沟桥之间,等大军退过之后,谷可成的人马才能离开。在这之前,要随时准备同追兵作战。又商量了许多应急事项,几位文武大臣和谷可成才磕头辞出。
  这时已经酉时过半了。李自成心情十分灰暗。他想再看一看这座皇宫,看一看三大殿,于是走了出去。来到皇极门,看见巍峨的皇极殿和汉白玉的丹墀,心中叹息说:
  “恐怕以后再也看不到了。”
  他一边看一边向北走,一直走到乾清门,本来打算进乾清宫看一看,可是他犹豫了,不愿进去,只是站在门外向里边张望。这时时近黄昏,没有太阳,天色阴沉沉的,整个宫院,尤其是高大的乾清宫,显得格外阴森可怖。李自成觉得精神恍惚,一种恐惧感油然而生,好像看见崇祯正在宫中徘徊叹息。乾清宫的正门开着,但是宝座十分阴暗,看不清楚。李自成看见的崇祯好像不是穿着皇帝衣裳,而是穿着白衣服,在宝座前边走来走去。难道这是崇祯的鬼魂么?他心中害怕,想离开,又想看个明白。正在继续张望,忽然一阵北风吹过,他浑身感到冷嗖嗖的,不禁想到,自己的大顺朝刚刚建立,难道也会从此完了么?他又向乾清宫正殿看了一眼。这时又仿佛听见什么响声,于是赶紧带着随从匆匆离开。
  跟在身边的吴汝义问他:“还到坤宁宫看一看么?”
  他摇摇头,没有说话,出了乾清门,向西转去,走到西长街的永巷中,向南拐去。这一条长巷,如今已经夜色苍茫,北风习习。他明白在崇祯亡国之前,像这样的长巷中,每天晚上会有一些灯光。而现在却是一片昏黑,鬼气逼人,长巷看起来比往日更长了。
  他带着随从,一直走到右顺门,返回到武英门外。这时武英门内外已经有许多士兵和太监在打扫洗刷,并且搬来了许多仪仗,即叫作卤簿的东西,放在金水桥外西南边的棚中,准备明天陈设。他平常很少有怕鬼的思想,刚才在皇极殿前,特别是乾清门外,忽然产生一种恐惧的感觉,直到这时恐惧之感才消失下去。他在金水桥上站了片刻,望着士兵们摆弄东西,打扫地上,才感到又回到了热气腾腾的世界。然而他心中总是离不开一个念头:难道北京就这么丢掉了么?难道大顺朝一败涂地了么?他没有说一句话,赶快回到寝宫。
  李自成觉得十分疲倦,连晚饭都不想吃。虽然明日要举行登极大典,可是他不但没有一丝兴奋快活的心情,反而总在想着很不吉利的事情。崇祯的影子偶尔又在面前走动。其实他并没见过崇祯,只是在进北京的第二天,看见了崇祯的死尸,也看见了周后的死尸。如今在眼前晃动的仍是刚才在乾清宫看到的那个穿白衣服的幻影。尽管他明白这不是真的,但却无法将这幻影从眼前排除。
  窦妃在他面前跪下,想说什么,又不敢说出。她心中十分不安。她知道李自成明日巳时要在武英殿登极,受百官朝贺;后日去南郊郊天,夜间就要退出北京,奔回西安。尽管她已经明白,山海关打了一次大败仗,要退出北京。可是如今真要退出,她又十分害怕。她不知道自己会落个什么下场。当然她很愿意随李自成往西安去,害怕皇上离开北京时会命她自尽。崇祯临死的时候,不是强迫皇后、天启娘娘、袁皇贵妃都自尽了吗?长平公主小小年纪也被他砍伤,本来要砍死的,只是因为他手颤得举不起来,第二剑才没有砍下去。另外有几个被皇上“幸”过的女子,还没有名号,也全都逼着自尽了,有一二个不肯自尽,也被皇上亲手杀死了。大顺皇上会不会也逼她自尽呢?真要逼她自尽,她也只好自尽,可是父母以后如何是好?她又想到,纵然皇上不要她自尽,不管什么时候,她也决不落入敌人之手,不受胡人之辱。随时她都准备悬梁自尽,以报皇恩。如今她只希望有一个名分。有了名分,即使她死了,一二年后,胡人和吴三桂被打败,大顺朝仍然会对她追封,一家也有了荣耀。这一切复杂的思想,在她心中翻腾了很久。她终于强装笑容,跪在地上说道:
  “明日皇上登极,文武百官在武英殿正殿朝贺之后,臣妾也要率领都人们在便殿朝贺,不知臣妾应该如何穿戴?”
  李自成压根儿没有想到后宫朝贺的事,说道:“你想怎么穿戴都可以,只要好看,不过分,就行。”
  窦氏说:“皇家规矩自然不能僭越,可是臣妾尚无名分,明日按什么品级穿戴,请皇上明白宣示,让臣妾遵旨而行,不敢乱了皇家利制。”
  李自成才想起宫妾中有各种名式,略微思考了一下,就说:“你按照妃子穿戴朝贺好了。”
  窦氏赶快跪下磕头谢恩。
  李自成又说:“可是妃子的新冠服如何准备得及?”
  窦氏告他说:“尚衣局有每年新制的冠服,藏在库房中,并未损失,请皇上传旨取出就可以了。”
  李自成立刻传旨下去。
  李自成拉着窦氏的手,仔细端详着她美丽的眼睛,看出她在温柔的微笑中隐藏着忧愁和悲伤。他自己也不禁心中难过,暗自说道:
  “明晚离开北京时,对她如何处置啊?”
  四月二十七日早晨,天气阴霾,日色无光,下着黄灰,略微有点悲风,更增加了暗淡愁惨的气氛。武英殿前的院子里很早就由锦衣卫摆好了皇帝的全套仪仗,并由彩衣象奴牵来了六匹披红挂彩的大象,分立在金水桥外。两行锦衣卫士分立在丹陛下边。接着有两行锦衣旗校,手持着金瓜、钺斧、朝天蹬等等仪仗。最后是三匹仗马。本来仗马只有两匹,可是李自成想着乌龙驹为他驰骋疆场十几年,今天也应该让它看一看这个场面,所以命人将它披红挂彩,牵进武英殿院中,同两匹仗马立在一起。王长顺担心乌龙驹不守规矩,很早便穿着他御马寺主管官的六品文官朝服赶了来。果然,还没有等到典礼开始,乌龙驹就很不安静,不断地用蹄子刨动砖地,抬头嘶鸣,欺负旁边老实的仗马。别人发现这样下去不行,告诉了王长顺。王长顺叹一口气,亲自来到乌龙驹旁边,轻轻说道:
  “你是管打仗的,不是管仪仗的。你没有看皇上登极大典的福分,我将你牵出去吧。”
  他噙着眼泪,将乌龙驹牵出去,交给手下人,牵回御马房中。自己又回到院中,等候文武百官前来。
  文武百官早已在午门外朝房中等候。忽然午门上钟鼓三鸣,他们肃然地从右掖门走进了紫禁城,来到武德阁下肃立。武英门外的钟声响了三下,他们按照大顺朝开国时候的特别规定,武左文右,分两行来到,过了金水桥,进入武英门,从锦衣旗校和锦衣力士中穿过,避开中间的御道,从东西两边登上了丹埠,在丹墀上按部就班,肃立等候。
  百官中有一大半是在西安和北京新降的官员,而文臣中大约十成有八成是北京的降臣。这群北京降臣本来不想前来,可是既然逃不出城门,又无处可躲,便不得不前来了。他们并不打算逃往西安,又明明知道吴三桂一到会大祸降身,因此在等候的时候,一个个面色如土,惊魂不定,互相偷看,交换眼色。从西安来的降臣,自认为从“龙”在先,家在长安,退回关中,富贵仍在,虽然心中为战事担忧,却神色比较镇静,有人还因为“躬逢开国盛典”而感到振奋和骄傲。
  一个太监走到丹墀一角,挥动三次长鞭,也就是静鞭。文武百官在三声静鞭响后,更加寂静无声。王长顺穿着御马寺六品文官朝服,立在文官队中,忽然想到当年他赶牲口的时候,在旷野中也能把鞭子扯得这么响。正在胡思乱想之际,突然从武英门外的金水桥南边响了三声火铳,跟着鞭炮响起来,非常热闹。按道理说,静鞭响后,皇上出来之前,应该一点声音不许再有。可是现在的这个特殊情况,却在李自成东征之前研究登极大典的朝仪的时候已经定下了。当时陕西籍的武将们希望在皇上登极时放三眼铳,放鞭炮。他们说:“乡下办喜事,都要有三眼铳,有鞭炮。皇上登极,应该更加威武,更加热闹,岂可不放三眼铳,不放鞭炮?”这当然不合朝仪。礼政府尚书巩焴只好求首相牛金星决定。牛金星不赞成放三眼铳和鞭炮,但也不敢违背陕西武将们的意思。有一次他同刘宗敏一起进宫来议事,当面向李自成请示。李自成笑而不答,望望刘宗敏。刘宗敏说:
  “前朝没有的,我们来个新兴吧。如今还在马上打天下,应该与太平时候不同。这一次要放三眼铳,要放‘万字头’的大鞭炮,下不为例好了。”
  李自成笑着点点头。于是今天的登极大典就有了三眼铳和“万字头”的鞭炮,使官中一下子热闹起来了。
  鞭炮响过之后,有鸿胪寺官员进入武英殿,转到东暖阁,但没有进去。有一个宫女揭开黄缎绣龙门帘,跪在地下磕了三个头,说道:
  “恭请皇上起驾!”
  李自成头戴平天冠,冠前有十二行宝石珠串直垂到眉毛上边。身穿黄缎绣龙袍,前后的“潮水”全用蓝色,表示大顺朝是“水德王”。腰系玉带,脚穿直缎粉底金线绣龙嵌珠云头靴。他正端坐在御座上,心神不宁。长久以来,他就盼望着登极这一天;如今这一天来到了,却又不是他所盼望的。他没有料到在山海关败得如此惨重。双喜、李友、李强等几十员爱将,二三万追随他多年的偏将、校尉和士兵,死在石河西岸和溃退的路上。昨夜他得到两次十万火急军情禀报。一个禀报说吴三桂和胡人的步骑大军正在向北京赶来。另一个是刘芳亮来的密奏,说是河南、山东到处叛乱,纷纷将大顺朝的州县官,或杀死,或赶走,或捉到送往南边新建立的明朝。
  他感到害怕,不知下一步如何是好。刚才听见武英门外的鞭炮声,尽管那么热闹,他的心头却感到异常空虚。而对于山海关大战,他感到无限的悔恨……
  看见鸿胪寺官员请他出去行礼,又听见外边开始奏乐,他所熟悉的唢呐声和皇家的雅乐合在一起。他默然地从御座上站起来,向正殿走去,耳边似乎又听见刘宗敏说的一句话:
  “若不在北京登极,皇上想回到关中,也不可得了。”
  同时他心中明白:今天的登极大典,只能叫作匆匆行事,与原来准备的典礼大大地不同。昨天深夜牛金星同巩焴又进宫一趟,将有关行礼的几项事情当面向他禀明。他自己不再去郊天了,明日由牛金星代他前去。祭太庙也不祭了,因为太庙里边还放着明朝的神主。丞相率百官在午门拜贺的舞蹈,也省去了。既然不在皇极殿登极,许多应行的礼都没有了。他进北京以前万想不到他所念念不忘的登极大典竟是如此草草。他正在心中十分不快,四个直指使进来导驾,请他到正殿去,受百官朝贺。他默默地进入正殿,在乐声中升入宝座。文武百官从两边退出,归入班中。依照鸿胪寺官员的高声唱赞,文武百官在丹墀上向北跪下,行三跪九磕头礼(秩序不免有点乱)。刘宗敏因为身负重伤,免了跪拜。然后草草地由鸿胪寺官员恭读了由刘宗敏、牛金星领衔缮就的贺表,无非是称颂他的功德,说了一些空洞的祝贺的话。李自成并没有听进去,他明白这是照样的文章。读完贺表之后,文武百官又一次向他磕头,山呼万岁。接着又读了皇上的敕谕,读罢又是百官叩拜,山呼万岁。
  登极的典礼就这么简简单单地行过了,跟着是奏乐。他从宝座上下来,又退回武英殿的东暖阁。群臣也从武英殿的丹墀上退下去。
  这时,宋献策和李岩都看见王长顺从文臣班中最后起来,热泪纵横,脚步踉跄,走下丹墀。他两个心中吃了一惊。随即牛金星也看见了,但他们都佯装不曾看见。牛金星态度雍容,步履稳重,只是心里不免想着王长顺如此形状,虽是喜极而悲,人之常情,却似非吉利之兆。宋献策和李岩来到朝房休息后,见身边没有别人,宋献策悄悄问道:
  “王长顺何以跪在丹墀上如此流泪?”
  李岩轻轻地叹口气,不敢乱说,摇摇头,怅惘地向院中望去。
  鸿胪寺官员传呼:文武百官齐去承天门肃立等候。承天门楼上设有御案御座,由锦衣旗校侍立御座两边,但李自成并没有亲自前来,仅仅在御案上设立黄缎牌位,上边用恭楷写道:
  “大顺皇帝万岁!万万岁!”
  大体上按照大赦天下颁诏的故事,行了仪式。诏书原文很长,是在李自成去山海关前拟好的,李自成也反复推敲过。首先说明朝政治如何坏,百姓如何在水深火热之中,他奉天命诛除无道,灭了明朝,建立大顺;又如何在群臣百姓一再敦劝下,即了皇帝位。接着就说他今后对明朝的苛捐赋税全部豁免;明朝官吏凡贪污的一定严惩,决不宽恕;奉公守法的一体照旧录用;明朝宗室,只要投降的,都加保护。最后说道,在登极以前,除掉弑杀父母,大逆不道的,其他不论什么重罪,一律赦免,不再追究。但是颁诏之后,再有触犯王法的,决不宽恕,等等。牛金星代皇上颁诏。诏书由鸿胪寺官员宣读以后,便放在一个盘子里边,盘子上有一个结头,用黄色绳系着从承天门上边放下去,便算完成了颁诏这件大事。然后跪在下边的文武群臣又是一阵山呼万岁。
  当承天门颁诏的时候,李自成正在武英殿偏殿中受窦妃和宫女、太监们的朝贺。然后他回到寝宫,在宫女们服侍下去掉了平天冠、龙袍、云头靴,换上皇帝的便服,顿时觉得浑身轻松,比刚才这半日自在多了。他心中有一种空虚感,暗暗地想道:
  “这就叫登极了么?打了十六七年的仗,死了无数的将士和百姓,就为的这件事么?……”
  李自成照例对窦妃有很多赏赐,对官女、太监们也都有赏赐。尽管大家心中都是七上八下,各人都不知道以后如何,可是表面上都伪饰着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李自成心中也很明白,只是他无暇多想,他更多的心思用在考虑如何退出北京,如何在路上抵御追兵,如何平安进入国关等问题上。这时一个太监进来,向他启奏:
  “御马寺牧马苑使王长顺在宫门求见。”
  李自成心中一烦。他想,打仗的事,他都操不完的心,说不定吴三桂和满洲的几万人马两天左右就会追到北京,哪有时间同王长顺见面呢?王长顺也不过是谈他御马寺的事,那是将来的小事情,用不着现在见面。于是他轻轻挥挥手,说:
  “告诉王长顺,我很疲倦,正在休息。”随即他又考虑起打仗的事情来。
  窦妃已经换去吉服,穿上了宫中妃子们的常服,来到李自成的面前侍候。虽然她的眉眼天生很美,却不能掩饰住忧愁的神色。她的脸色依然又嫩又白,却减少了自然的红润,不得不借助宫粉胭脂,掩饰新近出现的憔悴。这一切都被李自成看得清清楚楚。他心中有点难过,拉住窦妃的手,勉强地问道:
  “明天夜间要退出北京,你全都知道了么?”
  窦妃凄然点点头,胆怯地问道:“皇上,这宫中常用的东西,要赶快收拾一下么?”
  李自成说道:“不用急,明天还有一天。我此刻心中事多,到明日我会吩咐。”
  窦妃不敢多问,望一望李自成脸上的阴暗神色,听着他冷漠的口气,猜想明夜临退出北京的时候,八成会赐她自尽。她心中十分恐怖,十分悲伤,不敢再问一句话,也不敢放声哭泣,却禁不住滚落了热泪。李自成见她落泪,也没有再说什么,心中却忽然想道:王长顺见我,到底有什么事呢?
  这时候王长顺在武英门外已经得到皇上不见他的口谕,他叹口气说:
  “是的,皇上那么忙,又那么疲倦,我真不该这时候又来见他。”
  然而他确实有话要说,他来到北京之后,听见了许多消息,也看见了许多情况。大事情,用不着他操心,可是他想到了一件事,觉得应当向皇上说出来。他想的是,现在北京的人对大顺军十分不好,应该拿出一部分银子临走前散发给城中饥民。还有大顺将士抢了那么多妇女,带在路上如何作战?也应在退出北京之前,放这些妇女各自回家,不要带走。就这两个意见使他坐卧不安,跑来求见皇上。如今既然见不到,他只好叹口气退出武英门去。
  当他过金水桥的时候,看见有两个太监正在扫去地上鞭炮的碎纸,空气中还有很浓的火药味,不觉心中叹道:
  “登极大典已经过了,人都散了,皇上也快要退出北京了,那么热闹的鞭炮声再也听不见了,只剩下一地的碎纸和火药气味。唉,我这个老马夫,也算经历了胜,看见了败,今后兴许还会看见大顺国如何转败为胜。”
  四月二十八日,军情更加紧急。吴三桂的追兵已经过了玉田,正往西来。阿济格和多铎统率的满蒙汉大军也已经于三天前离开山海关,紧跟在吴三桂的后边前进。李自成命牛金星代他去永定门内的圜丘行“郊天”礼。他自己忙于部署军事,不断地在武英殿分别召见重要将领,面授机宜。宋献策、李岩一直留在他的身边,随时商议大计。
  宋献策建议,第一步东守固关,北守大同,保护全晋,万一全晋不可守,从坏的方面想,第二步还可退保陕西。关中地方万万不可失去。要守关中,不仅要守潼关,还要北守榆林,南守商洛。而目前重要的是预先部署兵力。榆林一直由高一功在那里驻扎,不可轻动。李岩认为晋豫二省都不能失去,万一三晋不守,河南万不可失。倘若失去河南,潼关、商洛也都难守。李自成最关心的还是山西,想着山西与延安等地仅仅一河之隔,三晋不守,陕西关中也就很难防守了。自古要保关中,必保山西,所以他担心大同很不可靠。姜瓖和唐通是有关系的,跟吴襄、吴三桂也都是世交,如今唐通不知下落,很可能投降满洲了,既然如此,姜瓖也不会死守大同。倘若姜瓖在大同叛变,太原就危急了,榆林也困难了,因为从大同向西,从潢川渡河,不管是进攻榆林,还是南下进攻米脂,都不困难。
  他们商量了一阵,简直想不出好的办法。后来李自成接受宋献策的建议,决定派李过率三千骑兵今夜出发,从居庸关外走宣化去大同,与姜瓖共同守大同和阳和一带。万一大同不稳,李过可以从偏关往西过河,或守榆林,或守延安,使敌人不能渡过黄河。商量定后,马上派人去告诉李过:下午进宫来听皇上面授机宜。随即李自成留来献策、李岩在宫中吃午饭。当天的午饭也是既不奏乐,也没有繁文缛节。刚吃过午饭,李过来到。李自成命他立刻准备,挑选三千比较精锐的骑兵,黄昏以后出发,从居庸关外赶往大同,见机行事,谨防受姜瓖暗算。
  李过说:“大同、阳和这方面,我自然要见机行事。我所担心的是太原。本来有陈永福守太原,羊坊口、雁门关都很重要,姜瓖即使叛变,看来也不敢马上进攻太原。但是晋王宗室人口甚多,倘有人利用晋王宗室,起兵捣乱,倒是个祸害,不可不预先防备。”
  李自成望一眼李岩,然后告诉李过:“前些日子已经命红娘子带着健妇营到了临汾,估计现在已到太原。晋王宗室不管老少,都护送到长安安置,一个不要杀害,可也不能留在山西。”
  李过说:“这样我就放心了。”说毕以后,立即辞别出宫。
  跟着牛金星进来,启奏“郊天”礼已经完毕。李自成命他坐下商议大事,先问他城中情况。牛金星向他禀报:北京城中谣传吴三桂的追兵过了玉田,距离通州不远,人心大乱。有许多人暗中准备迎接吴三桂。又哄传吴三桂是带着崇祯太子来北京的。另外,京城士民已经知道大顺军今夜将要退出北京,有人害怕抢劫,互相商量如何逃避。有些降顺的明臣又躲了起来,有的准备想法逃出城去。李自成听了以后,认为这都是意料中的事情,不可免的,只吩咐说:
  “刘捷轩等将军伤势较重,不能骑马,不妨今日下午派兵护送,先离开北京。”
  随即又命他们几个即刻出宫,分头料理退出北京的事,晚饭后再来宫中见面。
  李自成回到寝宫,传窦妃来见。窦妃从昨天起看出来李自成无意带她西行,对自尽的事已经作了思想准备。她来到李自成面前跪下,冷静地问道:
  “皇爷有何吩咐?”
  李自成说:“兵荒马乱,你不用跟着朕受苦了,朕想将你留在北京,你看如何?”
  窦妃问道:“是死留还是活留?”
  李自成说:“自然是活着留你。”
  窦妃说:“臣妾不怕艰难困苦,甘愿随皇上前往长安。”
  李自成告她说,路上必有恶战,吉凶难料,不如留在北京,日后一定可以相见。窦妃伏在地上痛哭起来。李自成拉她,她不肯起来,对李自成一边哭,一边说,将她留在北京,她万无生理,如不得已,一定为皇上尽节,誓不受辱,只求皇上于天下太平之后……李自成截断她说:
  “你不要想得那么坏,朕已经替你准备妥当隐藏的办法。你只是在北京隐藏一些日子。等朕整顿人马,打败了吴三桂和满洲兵,北京仍然是朕的。纵然朕建都长安,北京也绝不会被敌人久占,朕会派人将你接往长安。你快去准备,二更时候出宫。在武英殿中服侍的宫女,每人给三十两银子,明早五更前逃生。你自己身边的宫女留下两个,每人给她们五十两银子。如果她们有家在北京附近,你可想办法给她们家人送信,家人愿意接走就让她们走。你另外再买两个丫头服侍你。可是这事情暂不要讲,免得泄露了消息,你就不好隐藏了。”
  窦妃哭得像泪人一样,还是不肯留在北京。李自成叹口气,心中如同刀割一般,说:
  “朕也没有想到在山海关会打败仗,北京不能固守。现在不得不暂时离开北京,重新整顿兵马,与胡人作战。你在北京不会太久,短则几个月,长则一年,朕必将胡人打败,接你前去长安。”
  过了一阵,李自成又对窦妃说了些安慰的话,窦妃才去准备。
  李自成想在寝宫休息一阵,但是他心绪十分不宁,坐不下来,只好走往正殿,在正殿中徘徊一阵,到了西暖阁,坐了片刻,更加烦闷,又走到东暖阁,无心再坐,想重回寝宫休息,但是眼前浮现出窦妃悲痛的影子,不由得顿顿脚,嘘一口长气,走出武英殿,又走出武英门,转往皇极殿的院子走去。
  他没有什么目的,只是忧郁无法排遣,只好到处走走。同时他也想到皇极殿今夜就要放火烧毁,想再去看它一眼。这时已近黄昏,皇极殿中没有人再去点蜡烛了,门也关得严严的,前檐下已堆放了许多为放火准备的柴草。一些士兵背着柴草,正绕过皇极殿向后边送。有的头目和兵丁,看见李自成来到丹墀上,赶紧放下柴草,伏地磕头,呼喊:“万岁!”
  他向一个头目问道:“乾清宫和坤宁宫都准备了放火的柴草没有?”
  “启奏万岁:正在准备,不会误事。”
  在一群侍卫的保护下,李自成向文华殿方向走去。但是刚刚走到皇极门东边的门,他不想去了。正好吴汝义也在这时来到,跪下说:
  “丞相、军师、李公子、李过、谷可成求见,在午门候旨。”
  李自成听了以后,索性回武英殿去,一面告诉吴汝义:“命他们在西暖阁同朕见面。”
  牛金星等人来到武英殿西暖阁。匆匆行礼之后,李自成向他们问道:
  “捷轩是不是已经走了?”
  牛金星回答:“已经离京了。”
  李自成又问道:“文臣不打仗,要早走为好,都安排了么?”
  牛金星回答:“陕西来京的文臣已经开始离京,都有马匹,也有随从护卫。北京新降诸臣,一则人数多,二则有的已经躲起来,现在我们又无力顾及,只好听其自便。”
  李自成想了一想,又说道:“城中的秩序要稳定,不要乱,不许坏人趁火打劫,扰害士民。”
  李岩说:“目前城内城外,到处搜索骆驼骡马,强拉丁壮,也有白日抢劫银钱的,强奸妇女的,不断发生,禁止不住。”
  李自成问道:“为何禁止不住?杀几个人不就禁住了?”
  李岩说:“我军正准备退出,不能再派出多的人沿街布哨,难免不有坏人趁火打劫。况且我军退出的时候也需要骆驼、骡、马、驴子,到底是我们的士兵,还是坏人,老百姓很难分辨得出。”
  宋献策插言说:“有许多人趁火打劫,也佯装是我们大顺军。”
  李自成生气地说:“这不就秩序乱了么?”
  宋献策说:“恐怕我军开始退出北京后,城中秩序会更加大乱。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只好不管了。”
  李自成也觉得无可奈何,心里想,当日进北京的时候,怎么会想到有这样结局?他又转向李过,问他人马准备如何。
  李过说:“人马已经准备好了,马上就要出城,特来请皇上巡视。”
  李自成说:“朕没有别的话。你一定要小心行事,倘若姜瓖很不可靠,你就不要在大同久留,不要吃他的亏。你走吧。”
  李过磕了个头,退了出去。
  李自成对谷可成说道:“朕命军师传你来见,是要嘱咐你,必须等城中将士全部退完以后,你的人马才可离开广安门一带。倘若敌人追到,只可稍事抵御,不要恋战。敌势甚锐,人马也多,如今在固关以外,就指望你这一点家当了。”
  谷可成说:“刘芳亮也要前来,保定只留下少数人马守城。”
  李自成说:“明远倘能赶来,当然很好。怕他万一赶来不及,你一个人孤军作战,身当大敌,不是好的主意。朕因为怕你贸然与敌人决战,所以命军师唤你前来。”
  谷可成说:“倘若明日臣尚未走远,而吴三桂人马已到,可否截断卢沟桥,狠狠杀伤敌人前队,然后退走?”
  李自成摇摇头,说:“永定河水浅,骑兵可以涉水而过,卢沟桥不是险要可守之地。你切记我的话:要整军缓缓而退,不要轻易同敌人作战;到万不得已时只好决战,那是另外的话了。你赶快出城去吧。”
  谷可成不再说话,叩头辞出。
  李自成望望牛金星、宋献策、李岩三人,问道:“朕退入山西以后,应当驻跸何处?是太原还是平阳?”
  宋献策说:“依臣看来,敌人如要夺取山西,必将三路进兵。”
  李自成问:“哪三路?”
  宋献策说:“一路由固关向西,虽然道路甚险,但比较而言是一条捷径。第二路是走大同,倘若姜瓖投降敌人,这一路就敞开了门户,大同落入敌手,虽有羊坊口、雁门关,恐也不能坚守下去。还有一条路,就是敌人沿畿辅南下,直到河南,过彰德、淇县、新乡,夺怀庆。怀庆十分重要。怀庆倘若失守,洛阳就危险了。敌人占领怀庆以后,还可越过太行山,进入上党。上党为自古兵家必争之地。上党失陷,全境动摇。所以陛下驻跸何地,要从敌人打算如何夺取山西来考虑。”
  牛金星说:“按军师这一分析,臣以为驻跸平阳最为适宜。”
  宋献策说:“是的,驻跸太原,偏于北;驻跸上党,偏于南。以平阳为行在,最为适中,向东可控制上党,向北可控制太原。况且平阳自古以来就是黄河重镇,平阳失守,则黄河也不可守,洛阳也会震动。所以丞相说,以平阳为行在,微臣十分赞同,请陛下决定。”
  李自成望望李岩,李岩也表示同意。李自成立刻说道:“启东,你今晚先出北京,星夜赶往平阳。六政府各衙门也都驻在平阳。平阳就作为行在。”
  牛金星说:“请皇上也早一点退出北京。”
  李自成说:“不必着急,等全军将士退走以后,朕再退出不迟。”
  宋献策和李岩都劝李自成早点退出北京,不可迟误。李自成说:“据朕看来,吴三桂人马今夜还不敢贸然来到北京,朕明天四更时候退走不迟。”
  牛金星说:“如今天明得早,四更时候天已快明了,未免太迟。请皇上三更退出北京,千万不要耽误。”
  李自成说:“你赶快出京吧,率领中央各政府衙门,往平阳驻扎。我自己何时退出北京,心中自有斟酌,不必为朕操心。你现在立刻出宫。”
  牛金星只好叩辞出宫。
  李自成又对宋献策、李岩说:“退出北京后,你们都跟朕一道,随时商议。如今军师也可以出宫去,务必使各部人马部伍整肃,四更以前退干净。献策你走吧。”
  宋献策也出宫了。
  李自成望着李岩说:“林泉,如今身边只有你一个人了。有一件事情,我在往山海关去时,曾经嘱咐你办。你办了没有?”
  李岩恭敬地回答说:“臣已经办了。”
  李自成沉吟说:“没有想到大局变得如此之快。那一件事既然你办了,眼下很有用处,只是不可不守机密。二更时候,你派一支最亲信的人马,不要太多,二十个人就差不多了,带领三乘民间用的青布小轿,前来武英殿院中。要派一个最可靠的军官,最好是你自己管事的家人前来。”
  李岩心中明白,说道:“遵旨,请皇上放心。”他又问道:“不过恐怕日久仍会泄露出去,如何是好?”
  李自成说:“日久之后,当然会泄露出去。但朕想只是十天八天的事情。她们再换一个地方好了。这么大一座北京城,千家万户,难道无处可藏?如今人马倥偬,看来退向固关路上会有恶战,倘若敌人追得紧,带着眷属,难免中途抛弃,如今只好走这一着棋了,你去安排去吧。”
  晚膳草草用过,李自成心中极其混乱。这武英殿要不要放火烧毁呢?后来他想,留下这一座宫殿不烧吧。一面想着一面走出武英门,回过头来又望一望,昨天刚刚在这里举行登极大典,今天夜间就要退走了,如此匆匆,以后还能不能回来呢?他忽然又想还是应该把武英殿烧毁,正要吩咐将士们去准备柴草,忽然又改变了主意,叹口气说:
  “不烧吧,说不定几个月后朕会回来的,那时候还需要到这里来处理国家大事。不烧吧!”
  他退回武英殿,在西暖阁中坐了一阵,看着手下人将一些文书都完全收拾干净,有一些不带走的都销毁了。今天夜间的武英殿,虽然蜡烛也点了好多,但是他不知怎么总感到到处阴森森的,十分凄凉。一些宫女、太监,也都是愁容满面,特别是许多宫女,更是神色凄惨。
  到了二更时候,李岩派自己最亲信的二十个兵丁,由一位半老的官员带领,来到武英门外。李自成得到禀报,立刻将这官员叫到面前,亲自问话。官员跪在地上磕了头,不敢起来。李自成仔细望了一眼,觉得面孔很熟,问道:
  “你叫什么名字?”
  跪着的官员不敢抬头,回答说:“小臣姓郑名德成,原是李公子府上的伙计,随李公子起义,投奔陛下。”
  李自成恍然想起来,认为此人确实可靠,不觉点了点头,又问道:“你带了几个人来?”
  郑德成回答说:“小臣带了二十个弟兄,三乘青布小轿。”
  李自成又问道:“去的地方你知道么?”
  郑德成说:“小臣知道。房子原是小臣前去借的。”
  李自成又说:“你这二十个弟兄,可都是李府上的旧人么?”
  郑德成说:“有的原是李府家人,李公子起义时候,将卖身的契约都当场交给他们烧毁了。也有的是李府上的家丁。这都是最心腹的人,请陛下放心。”
  李自成说:“你们走在街上时,务必小心,不可惊动街巷内的百姓,要暗暗送到那地方,办妥之后,悄悄走掉,随大军出城。”
  郑德成磕头说:“遵旨。”
  李自成说:“你去武英门外等候吧。”
  郑德成走后,李自成回到寝宫,对窦妃说:“三乘小轿已经来到,停在武英门。你带着两个宫女上轿去吧,东西也由宫女们抬送出去。”
  窦妃伏地叩头,痛哭起来。李自成心中也很难过,催着说:
  “不要哭,不日我们就会相见的。”
  可是窦妃怎么能够不哭呢?尽管她希望日后能够相见,或者李自成把敌人打跑,收复北京;或者暗暗派人将她从北京接往长安。可是这一切又很渺茫。她现在必须离开李自成,躲藏起来。躲藏的地方,她并不清楚,一切听从皇上安排,能不能躲藏得住,她也觉得凶多吉少。万一别人知道,她的性命很难保住。敌人进来之后,她也很难不被搜查出来,今晚的离别也就是死别了。尽管她同李自成相处日子很浅,但是她忘不下大顺皇上对她的恩情,把她个人的幸福、一家人的幸福都寄托在大顺朝的兴旺方面。而现在大顺皇上要退出北京了,将她单独留下,也许要不了多久,她就要为大顺皇上尽节了,所以她哭着不能起来。李自成也被她哭得心中疼痛,忍着眼泪,连连催促。窦妃知道不能再耽搁时间,磕了一个头,由宫女扶着从地上起来,眼泪汪汪地又望了李自成一眼,说道:
  “皇爷保重,臣妾去了。”
  李自成点头说:“我送你上轿吧。”
  窦妃一面哭,一面由宫女搀着上了小轿,另外两个心腹宫女也都上了小轿。她们所带的金银和衣服用品都放在小轿里边。当轿子抬起的时候,窦妃想从轿门向外看一看,可是轿子已经走动了,只听见她在轿子里边悲声说道:
  “皇爷保重,皇爷保重。”
  两乘小轿刚刚出去,宋献策来到,向李自成禀奏:“已经派飞骑往山西向陈永福传旨,嘱咐他镇守太原,不可疏忽。其余在山西的人马,能够抽调的尽量抽调,出固关迎接圣驾。”
  奏报以后,他忙着要照料全军退出北京的事,又出宫去了。
  李自成在武英殿院中徘徊,等候着随时还有重要事情向他禀报请示。果然到三更时候,吴汝义送来了陈永福从太原来的十万火急塘报。塘报上说,山西情况很不稳,上党一带已经有了叛乱,大同的姜瓖也不可靠,谣言说他准备投降满洲,许多地方原来投降的官吏士绅和躲起来的官吏士绅如今纷纷图谋叛变。塘报中又说,健妇营已经到了太原,由于现在兵力缺乏,护送晋王宗室去西安的事暂缓,留下来以备不时之需。
  李自成看了塘报,大为吃惊。他原以为秦晋是一家,山西也等于是他的故乡。所以当初他过了黄河,从平阳一直到太原,兵不血刃。到太原也只打了一个小仗就进去了。全晋处处迎降。没有想到因为他在山海关打了败仗,消息很快传到晋省,而山西竟然也要背叛他,他怎能不生气和震惊呢?
  随即他又接到禀报,说是吴三桂的人马已经到了通州,正在休息,说不定明天一早会从通州启程,向北京进兵。
  三更过后,宋献策同李岩一起进宫,催促李自成赶快出城。李自成说:
  “何必那么急呢?将士们全都退出以后,朕再离开北京不迟。”
  宋献策说:“如今在城内的人都走了,只有皇上的禁卫未动,另外有两千骑兵还在朝阳门外,防备吴三桂的人马突然来到。”
  李岩接着说:“倘若吴三桂连夜进兵,这两千人马也抵挡不住,请陛下不必耽误,此刻就出城吧。”
  李自成走出武英门,看见他的乌龙驹已经牵在金水桥外,他的亲军站满了金水桥外的空地。王长顺也在那里等候。李自成看见他,问道:
  “你年纪大,经不起辛苦,为什么还不出城?”
  王长顺回答说:“皇上未走,我怎能出城?”
  李自成不再说话,向午门走去,一面回头吩咐:“赶快放火!”
  果然,当他走到皇极门的时候,回头一看,皇极殿下边的柴草已经点着,烈焰腾腾。他停下不动,站在皇极门继续观看。不过片刻,皇极殿的门窗以及房檐上的椽子全都点着了。同时后宫中也是火光通天,他知道乾清宫、坤宁宫也都已经放火,于是他向午门走去。刚到午门,皇极门也放火了。他从午门走向端门。朝房没有点火,可是午门城楼也开始放火了。火光照耀,一片通红。他走出承天门,承天门也放火了。他走出大顺门,大顺门也放火了。而且城中许多地方都放火了。他在一二千亲军保护下,一直走向广安门。到了广安门,他停下来,立马高处,回头一望,里城外城,许多地方,大火起来了,天上的云彩被大火映得通红。同时,他听见火光下边有许多人的哭声、叫声和奔跑声。他的心中猛一沉重,忽然后悔起来:
  “何必放火呢?”
  但这念头只是一闪而过,更大的后悔填满了他的心头。他想:真不该匆匆忙忙来到北京。当初在长安没有动身的时候,宋献策、李岩都曾建议,劝他先把河南、湖广、关中各地都治理好,让士民休养生息,一年半载,山西、山东、湖广全都巩固了,然后北伐不迟。可是他没有重视,人们也不敢深谈了。他又想起来,当他在长安封官赐爵、大赏将士的时候,听说田见秀对同乡们说过几句话:“如今虽然打了江山,可是江山在哪里呢?事情还要往前看一看。”当时有人将这话传进宫中。皇后先知道了,告他说:“田将爷是个有心思的人,这话倒值得三思。”他当然大不以为然,认为大功已经告成,北京唾手可得,从此席卷江南,也不费多大力气,怎么能说江山还不一定牢靠呢?然而今天却落到了这步田地!他忽然又想到去年冬天,他回米脂县祭祖,那时是多么称心如意,现在看来是把事情想得太容易了,没有想到吴三桂会不投降,也没想到满洲人会出兵,更没想到北京会不得不丢掉,各处会纷纷叛乱,真是吃了大意的亏!倘若当时能把事情多想一想,看得困难一些,不要那么高兴,何至于会有今日呢?
  来献策在一旁催促道:“皇上请起驾吧,朝阳门的二千骑兵已经退出来了。”
  这时天色开始亮了,他清楚地看到,远处街道上有人影在奔跑,而哭叫声更高了。他轻轻地叹了口气,在亲军的护卫中策马出了广安门,向西南方向疾驰而去。
  ------------------
  
第十章
  四月二十八日申时,盛京城八门擂鼓,声震全城,连郊区的居民人等也惊动起来。原来是从山海关来了消息,知道打了个大大的胜仗,把李自成的人马全部打败了。可是和硕睿亲王多尔衮的正式奏报还没有来到,所以尽管八门击鼓,朝廷上并没有举行庆祝,只是大家都怀着十分振奋的心情,等待着摄政王多尔衮的正式奏捷。留守主持盛京朝政的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将这一好消息报进宫中后,皇太极的大妃才吩咐当晚在清宁宫中庆祝。
  福临的母亲、庄妃小博尔济吉特氏,先到清宁宫向大妃贺喜,随即回到自己宫中,在佛像前焚香磕头,祝愿多尔衮顺利地进占燕京。在皇太极留下的众妃之中,只有她对山海关的捷音最为激动。她将福临抱起来,放在腿上,含着兴奋的眼泪,说道:
  “孩子,你叔父睿亲王已经打败了几十万流贼,进了山海关,不久就要攻克燕京了。进了燕京以后,你就是中国的皇帝了。我的小皇上,你快要到燕京做皇帝了。”
  “我不去燕坑。”
  “不是燕坑,是燕京。”
  “我不去。妈妈不去,我也不去。”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