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二号首长3

_11 黄晓阳(当代)
黎兆平想了想,说,雍州市屁大一点地方,除了洗脚就是按摩,除了按摩就是K歌,还真没什么好地方去。去碧玺泡温泉?好像又太远了点。对了,我想起一个地方了,我们去夜游雍江。有几艘船还有点小意思。
三个人分手,各自去接自己的女朋友。唐小舟自然不会去接冷雅馨,他知道,黎兆平大概还会玩出什么名堂,接来冷雅馨,晚上黎兆平若是还有安排,自己不好办。倒是林椰,无论黎兆平怎么安排,都不是问题。只不过,最近和林椰见面有点频繁,唐小舟心中多少有点顾忌。思来想去,还是给林椰打了电话。
晚上车不多,路况畅通,约定的地点又在西岸,唐小舟和林椰第一个到达。给黎兆平打电话,他们还在路上。唐小舟把车停在江堤上,这里已经远离了市区,难以看到房屋,竟然连路灯都没有,也难以看到车辆行驶。他们刚刚停下车,有好多人围上来。唐小舟和林椰一起下来,站上江堤,那些人围在他们身边,说,宵夜吗?上我的船吧。
唐小舟不想他们纠缠,说,我们不宵夜,只是来江边走走。
那些人不甘心,说,是看江景啊,上船看更好。你们可以坐在船上,我们的船向前开,你们一边喝酒,一边看江景。
唐小舟向坡下看了看,江边停着一长溜船,每艘船上,都有灯,船上有些人在喝酒,甚至有猜枚声传来。这是雍州的一道风景,船上餐厅。这些船主一般不是雍州人,分别来自上游和下游。现在的雍江,和以前大不相同。以前雍江上生活着大批渔民,现在差不多绝迹了,一是由于污染,二是由于过渡捕捞,三是江水不足,江里的鱼越来越少,渔民打鱼,难以维持生计。那些船民们,主要转向了两种营生,一是挖沙,一是停在雍州的郊外开船上餐馆。这些船其实很普通,上下两层,下层是主人住宿以及厨房,上层摆上几张餐桌,吃的主要是鱼。船民宣称,鱼是从江上捕的,绝对天然。是不是,谁都无法确认。就算是,江水早已经污染了,是否比养殖鱼更环保,同样不能确定。
那些人还围着他们做说服工作。唐小舟心里有点烦,又不愿和他们搭讪,拉着林椰向前走。毕竟这里很黑,老远才有一盏灯,不是路灯,而是那些船民为了方便客人,自己安在这里的,灯光很弱。林椰大概有点怕,紧紧挽住唐小舟的手。
第108章
唐小舟问,邹涵后来找过你没有?
林椰说,邹书记没有找过,不过,团省委的人已经去了闻州。
唐小舟说,哦,这么快?心里却想,林椰实在是太特别了,没有哪个男人不被她的魅力征服吧。邹涵才见她一面,就想把她收在麾下,不能说没有一点男人的心事。这样的女人,做情人太美妙了,做妻子,除非你有足够的实力,否则太危险。
林椰说,市里好像不肯放,这事估计没那么容易。
唐小舟问,市里为什么不肯放?
林椰说,谁知道?他们说,党建工作非常重要,这方面的人才又很缺乏。市里把我送到党建班学习,就是要重点培养,将来准备委以重任。如果放我走,一时间找不到接替的人。
唐小舟知道这话是借口,当初送她来学习,与党建无关,只不过因为大家都不重视,找个人顶数而已。现在因为省里重点抓党建,对党建班学员提高点认识,或者给予一定的地位,是完全可能的。如果说真的会重视到什么程度,难说。尤其党建人才奇缺之类的话,就更是不可信。那么多人,都是党的领导干部,很多人从基层起来的,抓党建出身,他们如果不是人才,还能说谁是党建人才?省里要求各市提出党建标准化方案,各地报上来的方案,唐小舟是清楚的,总体来说,有相当水准,能说党建人才缺乏吗?说到底,估计还是因为林椰太漂亮,不肯轻易放走吧。
正想时,手机响起,是黎兆平,他已经到了,问唐小舟,你是不是在堤上?
唐小舟说,是啊,你在哪里?
黎兆平说,我在车上,刚才好像看到你了。你等着,我把车倒回来。
刚才,唐小舟和林椰说话,没注意到黎兆平的车已经开过去了。他向前看,看到前面停着一辆车,亮着尾灯。不一会儿,黎兆平的车倒了回来,唐小舟和林椰走下江堤,到了路边。黎兆平将车停在他们身边,摇下玻璃,问道,你的车呢?
唐小舟向后指了指,说,在那亮灯的地方。
黎兆平调头看了看,说,还在前面呢,要把车开过去。
唐小舟让林椰等在这里,他去开车。走到停车的地方,有两百多米,再把车开过来时,见林椰仍然站在那里,黎兆平已经下车,站在林椰身边,陪着她说话。黎兆平的那个女孩也下车了,站在黎兆平的另一边。因为外面是黑的,看不清那个女孩长什么模样。
黎兆平和他的女朋友上车。林椰绕过车头,坐到了唐小舟旁边。驱动汽车后,唐小舟有点忍不住,问道,你们刚才在说什么?
林椰说,他问我做什么工作的。我说我是学生。
唐小舟说,他没问你是哪个学校的?
林椰说,问了。我说我是党校的。他以为我是应届生。
唐小舟明白了。党校也办一些特殊的班,招收的是计划生。
汽车向前又行驶了一段才停下来。这次不是停在路面上,而是驶上了大堤。大堤上有一块平整出来的地,停着几辆汽车,还不是普通的汽车,最差的是一辆奥迪。再向堤下看,那里停着两艘船,不再是刚才那种普通的船,而是小型游艇。
他们下车时,已经有一个年轻女人等在那里。女人和黎兆平说话,开口就说,是黎哥吧。黎兆平说,燕子,今晚有什么好吃的?
燕子说,有一只野生甲鱼,差不多有四斤重,还有一条鲟鱼。
黎兆平说,好的,都弄上。他说这话时,从汽车行李箱拿了一瓶酒。唐小舟知道,这定然是一瓶好酒,黎兆平不喜欢喝红酒或啤酒,要喝就喝白酒。再看那瓶子,大概是两斤装吧。看来,今晚还真是一个不平常的晚上。
唐小舟问,宗平呢?怎么还没来?
黎兆平将酒交给燕子,燕子领头向前走。黎兆平跟在后面。因为有一段很长的下坡,又没有正规的路,走起来不是太方便,黎兆平伸手牵上了他的女友,同时对唐小舟说,我刚打过电话,他们打车来的,快到了。又说,这路不好走,你注意牵着你的女朋友。
唐小舟伸出手,林椰也伸出手,相互牵了。因为没有路,只得一步一步地探着,走到船前,见有一辆出租车驶来,停在堤上。几个人便没有上船,站在那里等。王宗平和一个女孩下车,黎兆平便大声地说,宗平你小心点,这里不好走。
王宗平应过,牵着女友的手往下走。黎兆平转向唐小舟,问道,新职位感觉怎么样?
唐小舟说,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也没有相同的两条路,没法比较。
黎兆平于是开玩笑,说,你越来越像个官了。
唐小舟不解,问道,为什么这样说?
黎兆平说,说话滴水不漏啊。
唐小舟暗想,这话真不知是褒还是贬。当官的,自然应该说话滴水不漏,漏了,容易被人抓住把柄。别说在中国当官如此,在世界各国当官,同样如此吧。美国总统小布什,刚上任的时候不会说话,那真是一张漏嘴,说什么漏什么,结果被全世界人民耻笑,也给美国的外交等制造了很多麻烦。另一方面,说话滴水不漏,是不是代表着一个人有了官僚腔?或者说有了官架子?身在一个职业,身上就不自觉带有这个职业的某些特点,这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同时,唐小舟也想,自己今后要在这方面多加注意,尽可能少点架子,多点本真。能不能做到,现在难说,但主观上,一定要努力克服。
同时,唐小舟也有点好奇,站在这里,黎兆平既不跟身边的女友讲话,也不跟林椰讲话,这倒是前所未有的。黎兆平有时会让人觉得很傲气,有时又会让人觉得,他很会讨女孩子喜欢。他似乎天生有一种同女性亲近的能力,一句话一个动作或者一个眼神,便让女性对他大生好感。他似乎也喜欢和女性讲话,尤其是年轻漂亮的女性,他能够迅速拉近彼此的感情。刚才在堤上,唐小舟驾驶着自己的车子,远远见黎兆平和林椰谈得热乎,他心里还暗自惊了一下,不知将林椰带来,是对还是错。现在见黎兆平根本不理两个女人,他倒是觉得,自己小心眼了。
王宗平到达,大家上船。这船也是两层,但两层和两层又完全不同。就像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完全不同一样,既在体外的着装,也在内在的修为。前面那些船,只是普通的渔船经过简单的改装,这里的几艘船,却是小型游艇。当然,比不上大富豪们的豪华游艇,却也绝对堪称奢侈。
众人被领上二楼。楼梯在船的后面,依次走过三个房间,前面是一个类似客厅的玻璃房,再前面,是前甲板。这个玻璃房的空间不大,却很豪华,当中一张桌子,八把椅子,真皮的。空调的温度适宜,顶上一盏萤色灯,光线柔和。至此,才有机会介绍相互的女朋友。
黎兆平的女朋友不用介绍,都市频道的女主播盟盟,整个江南省大概没几个人不认识,主持几档娱乐类节目,说话的语速特别快,令听的人跟不上她的节奏。唐小舟原以为,她会大火,但不知怎么回事,就是没有火起来。
王宗平的女朋友叫颜华,一个袖珍美人。说颜华袖珍,一点都不夸张,她的身高大概不超过一米五,别说站在王宗平身边像个孩子,同盟盟或者林椰相比,也是矮了一截。颜华的脸非常小巧,是那种真正的巴掌脸。巴掌稍大一点,伸开时,连她的耳朵都可以遮住。这么小的面积里,却五官精巧,比例协调。
三个女人相比,最出众的,还是林椰。都是大美人,颜华属于精巧型,却有活力。盟盟属于时尚型,就是当今影视市场上最流行的那种美女,一张韩国美女式的鹅蛋型脸,一双大大的眼睛,有着长长的睫毛。在电视上看,盟盟的肌肤确实如凝脂,近距离观察,发现化妆品掩盖之下的肌肤,有点太接近黄皮肤了。林椰属于小家碧玉型和时尚型的结合品,仅看她脸上的器官,你很难说她有多么出众,只能说够大气,但这些器官和肤色衬在一起,就是光彩夺目。没办法,肤色让她整个人亮了起来,再加上她的身材,每一个部位都按照某种标准剪裁过一般,恰到好处,丝毫不差。
唐小舟分别从黎兆平和王宗平眼中看到了惊艳的感觉。这一点,他丝毫都不意外,林椰确实是个令人惊艳的女人。此时他才想,刚才在堤上,黎兆平和林椰说话,大概只是出于礼貌。那里没有路灯,应该是看不清她的相貌的。到了船前等王宗平时,黎兆平没有理林椰,那也只是因为黎兆平的高傲。现在,终于让黎兆平惊艳了,他对林椰的态度,大概是会完全不同的。
果然,黎兆平同唐小舟以及王宗平说话,眼光不时瞟向林椰。能够感受到这一点的,除了林椰以外,自然还有唐小舟和盟盟。有两次,盟盟暗中生气,轻轻地揪黎兆平。
他们上船以后,船便启航了。唐小舟问过黎兆平,这是要去哪里。黎兆平说,没有目标,就是夜游。你们如果想去哪里,可以告诉燕子。
大家也没有目标,只好任燕子决定,在雍江上漫无目的地航行。
这样的夜,自然不能少了美酒。可菜还没有上来,酒自然也就没有开始喝。黎兆平说,盟盟,你给大家唱个歌助一下兴吧。
盟盟到底是见过场面的,很大方地站起来,开始唱歌。
对于唱歌跳舞这一类事,唐小舟和黎兆平一样,都不在行,王宗平稍强一些。唐小舟想,黎兆平不喜欢听歌,却提议唱歌,是不是林椰把盟盟比下去了,黎兆平想让盟盟有另外的表现?或者是想借着唱歌的机会,更全面地观察一下林椰?
黎兆平果然不太关心盟盟的歌喉,听了两句,转过头看了林椰一眼,问唐小舟,刘成雨到底怎么回事?大家都在传,香艳得很。
刘成雨的事,唐小舟比较清楚,可他不能说,只是说,我也听到一些说法,不知道是真是假。
王宗平说,有一个复印件,你没有看到?
唐小舟故意装糊涂,说,什么复印件?
黎兆平也在差不多同时发问,什么复印件?
王宗平说,刘成雨真是太特别了,他和女人玩,还把过程以及心灵感受写在日记中,写了五大本,放在办公室里。他大概以为,办公室是最保险的,没料到一旦出事,第一个被搜查的就是他的办公室,这些日记被搜了出来。省委常委,每个人都有这些日记的复印件,小舟你不会不知道吧?
唐小舟说,我又不是省委常委,哪里够级别看?
黎兆平问,都有些什么香艳的内容?
颜华是大一的女生,差不多还是个孩子,心理上比较八卦,听大家谈香艳的话题,自然充满了兴趣,问道,真的吗?里面记了些什么?
王宗平看了林椰一眼。唐小舟也随之将目光向林椰瞟去。林椰正襟危坐,不露声色,从面部看不出她是否对这类话题感兴趣。唐小舟便想,王宗平大概是要说出点什么来了。一来,他在黎兆平面前没有设防,二来,那里面所记的事,实在太出格,说出来,其实是另一种淫意,对象自然是林椰。
社会上流行荤段子,在餐桌上大行其道。越是有美女在场,说荤段子的人,兴头越大。说白了,这种行为其实是一种***,是对场上某位女性的意淫。
王宗平说,我记得有这么一段。有一天,下面某个女领导来汇报工作。这个女领导的名字,我就不说了,哪个县哪个职位,也不需要说。刘成雨和那个女下属并排坐在沙发上,女下属正汇报的时候,他把手放在女领导的腿上。女领导像是没有感觉一般,仍然汇报。他的手放了一会儿,胆子大了,往上移,伸到了女领导的裙子里面。女领导还是没事一样,继续汇报。他的胆子更大了,隔着内裤,摸了女领导一把。女领导此时轻轻扒拉了一下他的手,说,你急什么,等我汇报完嘛。他说,你接着汇报,我摸摸。女领导接着汇报,他已经把手伸进了她的内裤里面。女领导哪里还有心思汇报?不得不停了下来,靠在沙发上,身子开始扭动。他却说,接着汇报,接着汇报,别停。女领导没法,只好强打精神,接着汇报。
颜华说,那个女领导自己也想吧。
盟盟唱完了歌,坐过来,说,你们说什么,说得这么热闹?
黎兆平说,下个该谁唱了?他指了指颜华,说,你去唱吧。
颜华正听得兴起呢,不太想唱,转头看王宗平。王宗平说,去吧。颜华只好站起来。
盟盟说,你们刚才好像在讲什么故事?怎么不说了?
颜华的歌声响起,比盟盟确实是差了太远。王宗平又接着说了。
王宗平说,干这种事干得多了,刘成雨成了高手。他要搞哪个女人,根本不需要太多过程,一句话就搞掂了。有一次开人代会,大家都住在宾馆房间里。他看中了一个女人,是下面一个乡镇的女干部,白天开会的时候,他和人家见过一次面,都没有说过话。晚上,他往那个女人房间里打电话,问她,一个人?她说,一个人。他说,我到你房间里坐坐?她说,好。他去了女人的房间。女人的门并没有反锁,虚掩着。他推门进去,反手把门关了。女人站起来迎接他,他上去就抱了女人。女人说,刘市长,别这样。可并没有挣扎。他已经把手伸进了女人的内衣。她又说了一句,别这样,话音落时,已经有了反应,嘴里发出了某种声音。他做完一次,还想做第二次,力不从心。没想到,女人比他还野,竟然主动起来。
盟盟不知道前因,听完后问,你们这是说谁啊?说荤故事吗?
众人没有答她,自然也是因为不好答。倒是燕子送菜上来,打断了这个话题。恰好颜华的歌也唱完了,黎兆平让盟盟给大家倒酒。女人都表示自己不喝,黎兆平不干,说,不喝怎么行?今晚到这里来,就是来喝酒游江的。不喝酒,哪来的兴头?盟盟和林椰还是坚持不喝,颜华是两可。
唐小舟其实不希望林椰喝,酒喝到嘴里,感觉不错,事后再闻,很臭的。他可不想闻林椰嘴里的酒臭味,让这酒臭味盖住了她那清新且令人迷醉的口气,实在是太遗憾。他说,她们不喝就算了,我们三个男人喝。
黎兆平说,本来我想省一点的,看来,又逃不过了。说着,他拿出钱包,掏出三张卡,每个女人递了一张,说,既然你们不喝酒,那就给点补偿吧。
第109章
林椰第一次领略黎兆平的风格,将那张卡拿在手里,不知所措,拿眼看唐小舟。唐小舟微微颔首,示意她收下。
大家喝下第一杯酒。三个女人不喝酒,只好喝王老吉。
唐小舟认为黎兆平对林椰充满了兴趣,果不其然,他第二次举杯,走到了林椰面前。美女坐在男性的右边,唐小舟和黎兆平之间,隔着盟盟。黎兆平端着酒杯站起来的时候,唐小舟还以为他要和自己碰杯,手已经伸向面前的酒杯,准备站起来了。
此时,黎兆平说,我来敬一下今晚的第一美女。
听了这话,唐小舟连忙将手移了移,抓起了旁边的王老吉。
黎兆平或者王宗平会对林椰感兴趣,唐小舟并不觉得奇怪。男人嘛,肯定会对自己看上去顺眼的女人感兴趣,唐小舟也不例外。何况,唐小舟并没有对林椰宣示主权,这就像当初美国西部的那些石油地块,任何人都可以捷足先登。即使是有人宣示了主权,也要看你是否有能力守住自己的主权。对于那些弱小国家来说,人家总有办法搞掂你的老婆,你还不得有意见。比如美国,许多人崇拜得不行,认为它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国家。伟大对于美国人来说,确实如此,无私就根本谈不上。美国其实正在用美元用能源以及航空母舰**或者和奸所有国家的主权,当老公的只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唐小舟于是想,不知哪个男人罩得住林椰这种女人。
罩得住是一句很俗的话,里面含有很深的力学原理和哲学原理。罩的书面表达是控制,控制的另一面对应着放弃。控制和放弃,恰恰是一种哲学态度。世上万物,你首先得评估一下,你是否有能力控制,如果发现自己并不具备这种控制力,最好的选择,就是放弃。你若控制不住,又不想放弃,结果就会很惨。许多人的人生,之所以很落拓很失败,原因恰恰在这里。明知无法控制,又不肯放弃,令自己陷入永远无法摆脱的矛盾之中,在漩涡中挣扎,在动荡中沉浮。并非控制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放弃,同样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比如权力,世上有哪个人不喜欢?受欢迎程度,大概远远超过男人对女人的痴迷。问题在于,喜欢是一回事,有控制力,又是另一回事。你到底能控制多大的权力?对此有正确自我评估的人,世上少见。韩信对汉王说,我将兵是多多益善。我和汉王的区别,只在于将兵和将将的区别。汉王将兵不行,但善于将将。韩信是一个对控制力有清醒认识的人,可惜刘邦并非如此,他认为自己既可将将,也可以将兵,因此对韩信产生了疑虑。
权力控制是一门极其深奥的学问,并非你想控制就真能控制得了,需要渊博的知识支撑,更需要豁达的胸襟。现在官场中人,没有谁认为自己的控制力弱,总以为,给自己一个县长,自己能当得好,给自己一个省委书记,自己同样当得好。很少有人意识到,当县长和当省委书记,其实有天渊之别。
这就像古代练武之人打沙包。沙包是吊在某个空间的。与人身有一定距离。如果沙包静止,不会对站立其间的人,有任何威胁。但是,沙包一旦被练武之人用巨力推动,便会作单摆运动。能力不足,控制不了沙包,沙包便会形成反作用力,撞向打沙包的人。吊一个沙包练,和吊两个沙包练,概念完全不同。练三个沙包四个沙包,又是别样考验。或许,你有能力打两个沙包,却不一定能够打四个沙包。若是想同时练五个六个沙包,沙包很可能撞伤你甚至撞死你。
比如驾驭女人。世界上几乎所有男人,都想娶美女为妻。大家也都会说,丑妻是个宝。为什么是个宝?宝不在这个女人多么的有能耐,而在于你的驾驭力有了巨大的富余。也没有人会和你挑战。美女就不同了,你的驾驭力,不仅要辐射到这个女人身上,还得辐射到围绕在她身边的诸多男人身上。
你认为你就有足够的实力吗?难说,就如当前,唐小舟混上了一个副厅级,又是省委书记的秘书,确实很风光,在许多人眼里,不是一般的人物。但是,这种风光能持续多久?在官场的得意,又能够持恒吗?与之相比,黎兆平同样有副厅级职位,还是大富豪,如果论及对女人的控制力,黎兆平恐怕比唐小舟要强许多倍。
即使强许多倍,又如何?人外有人,天外还有天。谁都不敢自称武功盖世天下第一。
想想赵志明吧,他的经历,很能说明这一点。当初,他娶了一个美女,心理上的那种满足,除了他自己,别人大概是很难想象的。他手捧着这么一块诱人的蛋糕,身边到底有多少人觊觎?又有多少人其实在不断采取各种行动?恐怕他自己都不清楚。他将自己置于一种时常被人图谋的位置。终于有一天,碰到一个刘成雨,于是喜剧变成了悲剧。
谈到刘成雨案,真是太典型了。刘成雨的那五本日记,可以对得上号的女人,就有数百人,其中,公务员或者公务员之妻,是一个不小的数字。有人暗叹,一个市,能有多少女性公务员?刘成雨竟然干过了这么多人。当然,这里面肯定有一部分是主动送上门的,以便获取政治回报。刘成雨显然对自己的控制力极其自信,但这种自信和实际,永远是存在距离的,结果失控,就是最好的证明。
人格强大吗?金钱强大吗?在某些时候,都是强大的,但与权力相比,这一切,又是多么的不值一提。同时,权力又是一定要受到约束的,不受约束的权力,定然对社会形成巨大的破坏力。刘成雨放纵了权力,结果也受到了这个权力场的强大反作用力。
由此可见,就算你拥有再大的控制力,也一定要节制,要收敛,要有更强大的自控力。控制力这种东西,控制了别人的同时,也可能伤及自己。相反,放弃却是一种最好的自我保护。
虽说黎兆平和王宗平都显示了对林椰的极大兴趣,毕竟,他们还是理智的,场上一切,只可意会,并没有丝毫出格。
黎兆平带的这瓶酒是两斤装的,三个人的酒量虽然都了得,晚餐的时候毕竟喝过一点红酒,晚上不敢喝得太猛,速度有所控制,喝完时,已经接近两点。这艘船在雍江上游了好几个小时,大部分时间,是在黑暗中穿行,沿江两岸,看得模模糊糊,偶尔经过一个市镇,看到些许灯火,别有一番情致。
都市人,每天都是忙忙碌碌,为名为利为美女,却没有时间静下心来,看一看身处的世界,看一看远处哪怕是近处的风景。虽然这次神游是要付费的,显然价格还相当不便宜,毕竟,对于有钱人来说,好心境比钱更重要。
酒喝完了,燕子上来清理,黎兆平告诉她,大家去房间睡觉,游船可以转入夜间行驶了。燕子说,你们放心睡吧,明天早晨就到雍州,我会为你们准备好早餐。
大家分别回房间,也没人安排,王宗平和颜华走向最后的房间。一方面,那个房间离吃饭的地方最远,大概需要多走几步吧,另一方面,那里离船尾最近,机器声影响会大一些。唐小舟自然就和林椰一起走向了第二个房间。离船首最近的那个房间,留给了黎兆平和盟盟。彼此道了一声晚安,各自进房。唐小舟看了看,这房间真小,摆了一张床,感觉就连转身的地方都没有了。唐小舟试了试床垫,又看了看床单,都很上档次,与五星级酒店相比,丝毫不差。见旁边有一扇小门,打开一看,是一个很迷你的卫生间,还有一套浴霸设备。
唐小舟转过身,对林椰说,条件还不错。是你先洗还是我先洗?
林椰正在试床垫,听他这样说,抬头看了他一眼,脸顿时红了红,说,随便。
唐小舟说,那我们一起洗。
林椰又看了他一眼,却不说话。
唐小舟问,怎么了?为什么不说话?
林椰说,你抱我去。
唐小舟说,我和你开玩笑呢。里面的空间太小,两个人恐怕塞不下。还是你先洗吧。
林椰似乎怕他捉弄自己,走到卫生间门口去看,看过之后,向后退,不料后面是床,脚后跟碰到了床上,人一下子没站稳,向后倒。唐小舟吓了一大跳,连忙伸手,将她托住,问道,没事吧?林椰说,没有没有,这里确实太挤了点。唐小舟说,没有就好。又说,这下,相信我了吧?
林椰说,信你。我什么时候不信过你?一边说,一边开始脱衣服。
唐小舟盯着她看。她实在是太美了,身上所有部位,都是那么精致,令他事后想起来,总后悔看得不仔细,有什么地方遗漏了。
她转过身,说,不准你看。
唐小舟说,你太好看了。我每次都觉得没看够。
她说,又不是不让你看,你干嘛没看够?
他说,就因为太好看了,所以就冲动,一冲动,就顾不上看了。
她伸出手,指着他的额头,向前推了一下,说,看你色的。她已经将上衣脱了,背对着他,用手指着后背说,我后面好痒,帮我抓一抓。
唐小舟伸出手,摸着她的后背,问,这里吗?
她说,不是,再上一点。
唐小舟的手往上,她又说再下一点。这么反复上下左右移了几次,找对了位置,帮她抓了几把,她才将自己脱光,走进卫生间。唐小舟在床上躺下来,感觉这夜异常的静,只有船上机器发出轻微的突突声,以及左右两个房间,传来水流的声音。他暗自惊了一下,这房间似乎不太隔音啊。这一个晚上,怎么能太平呢?王宗平应该也是第一次来这里,黎兆平却不是。这家伙应该早知道这里隔音不好。他是存心的吧?再想一想黎兆平,今年以来,他似乎一直在世界各地周游,怎么就知道雍江上有这么几条船?难道说,这几条船去年就有了?
胡思乱想了一回,听到两边都有说话声,听不清具体说些什么。唐小舟猜想,应该是一个人洗完了澡,叫另一个人去洗吧。恰好林椰出来了,唐小舟迅速将自己脱光,走进卫生间。
洗完澡出来,见林椰躺在床上,身上盖着白被单。唐小舟跨上床,却不躺下,而是双膝曲着,跪在床边,伸手去揭被单。林椰将被单抓住,问他,你要干什么?他说,我要看你。她说,你真看不够哇。他说,看不够。她于是松了手。他将床单揭开,见她玉体横陈地躺在床上,玉一般。他实在太喜欢了,伸出双手,在她身上轻轻抚摸。
她扭动了一下身子,笑了一声,说,好痒。又立即意识到,这里的隔音不是太好,笑声大概被左右听到了,立即做了一个鬼脸,将后面没发出的声音,吞了回去。
他顺势移动了身子,坐在她的腿上,双手继续在她身上游动。这次加大了力度,使她不至于觉得痒。
正当唐小舟把林椰的身体当成艺术品欣赏的时候,隔壁已经进入战争状态。
先是王宗平那边传出猫一样的叫声,很温柔很性感,有音乐的节奏。听到这声音时,林椰愣了一下,猛地一下子将眼睛瞪大,看着唐小舟。
唐小舟小声地说,这两个家伙,急不可耐了。
林椰往唐小舟下面看了一眼,说,就你耐性好。
她的话音刚落,另一边又拉起了战斗警报。盟盟到底是娱乐圈中人,跟其他人就是不一样,她的叫声高亢而又惨烈,有一种地动山摇的感觉,别说楼下能听到,估计在这静谧的夜里,连岸边都可以听到。好在现在是午夜三点,否则,说不准什么人听到后,误以为这里在杀人,会报警吧。
林椰说,天啦,明天早晨怎么见人啦。
唐小舟说,要么,我们今晚休战?
林椰再往他身上看了一眼,说,言不由衷。
唐小舟向前扑倒,压在她的身上,将嘴贴在她的耳边,说,那好,我们也开战。
第110章
党建年的各项活动正在全面铺开,既有党建系统组织方案这样深入细致的工作,也有诸如郑永新先进事迹巡回报告、社区文化节等面上的活动。唐小舟想,自己分管的信访部门,是不是也要在这方面抓一抓典型?至少不能显得太落后吧。他想和孙志华交换一下意见,便来到信访办。
让他没料到的是,进入信访办,恰好遇到了一次信访事件。
这里用到恰好,或许不是十分准确。信访办是一个繁忙的部门,每天都有多起上访。为此,信访办专门辟有几个窗口接访。信访案,每天都有几十宗。对于这类上访,信访办只有一个办法处理,批转。确实,现在这个时代,似乎到处都在出麻烦,谁都有怨气,信访部门,成了这些怨气的集散地。
事实上,有很多信访案,是令人哭笑不得的。比如某人走失了一只猫,向当地派出所报案,派出所也派人去找了,没有找到。信访者说,派出所根本没当一回事,又拿出国外的某些案例说事,说这事如果是在国外,派出所如果不能帮她找到猫,是要赔偿的,因为她是纳税人,派出所这个机构,就是要替纳税人办事的。因为数次到派出所吵闹,均无结果,她开始上访,从区里上访到市里,又上访到省里。
还有更离谱的,两邻居闹矛盾,搞得多年不说话,在其他邻居中,只要有机会,就会相互指责、抵毁。某一天,其中一个邻居家的狗走失了。狗主一口咬定,是有矛盾的邻居将他的狗杀了,到派出所报案。派出所进行了一番调查了解,无法认定是邻居杀了他家的狗,案子自然无法处理。这位老兄不干了,竟然开始了上访。
偏偏这类信访案根本无法解决,信访人纠缠不休,占用大量的接访时间。有工作人员多次向上表示,希望确定一个接访标准,明确规定,什么样的案件可以接待,什么样的案件,可以拒绝接待,以便能够集中更多的资源,处理那些更为迫切的案件。可上面担心,有些人其实也清楚,某些事根本提不上桌面,只不过一时有气,需要找个地方发泄,如果将这条路堵了,说不准会多制造许多的社会矛盾。如此一来,信访部门,倒成了发泄某类矛盾的出口。
正因为大量的资源被占或者被重复使用,信访部门的工作人员,很难像唐小舟那样,设法把相关部门叫到一起,集中处理某个案件。这样的事,偶一为之,是可以的,将此当成办案标准,根本不现实。批转信访件,仍然是信访部门最正常的工作方式。
因此说,唐小舟在信访办遇到某起上访事件,根本就不能算是恰好,只要他想遇到,一天就可以遇到许多起。这里之所以提到恰好,是因为这是今天几起集体上访中的一起,上访人员又极其特殊,是本省的十几位知名作家。
江南省的文化,在全国是有名的,尤其著名的是作家群体,在全国叫得响的作家,出了一批又一批。这些人都是社会知名人士,有一定话语权,如果他们集体上访,就一定得小心对待,稍不留神,事情可能闹大。
唐小舟先和孙志华商量了党建年的事,又问起最近的情况,孙志华提起了这个上访案。听说此事,唐小舟神经立即一紧,问道,他们为什么上访?
孙志华苦笑着摆了摆头,说,因为盗版。
唐小舟还是不明白,说,你说仔细点。
孙志华说,这些作家,其中还有几位音乐人,他们的作品,很受市场欢迎,在全国的名气非常大。可是,中国的风气特别,哪个行业,都存在一个地下市场。食品市场如此,日用品市场如此,其他市场,同样如此,只要社会上畅销的东西,立即就会被山寨,被盗版。在书刊音像出版业,早就存在一个盗版市场,只要你正版书出来,一个星期不到,盗版就上市了。正版书要付作者版税,要缴税,还有其他一些费用,定价相对较高。一本定价二十几元的书,盗版书商将字排小一点,少排几个印张,推向市场时,只有几块钱。这类盗版出版物,对正版市场,形成了巨大冲击。这且不说,现在又兴起了网上盗版,不管什么人的作品,一经出版,一些网站,在不征求任何意见也不购买版权的情况下,免费挂上了网。你如果问这些网站,他们说有什么互联网协定,又说是在替作者宣传。总之,就是有理。甚至还有些网站根本就是黑网站,不管什么人的书都盗,还找不到地方申诉。
孙志华边说边摆头。他说,我很能理解这些作家。现在,作家是一个很清苦的职业,据说,几年前,一本书发行十几万册,根本就不算一回事。现在呢?一本书如果能够发行两万册,就已经是畅销书。而两万册销量一本书,作家需要写半年左右,拿到手的版税,据说只有四五万块钱,还是税前的。出版社把税一扣,只有三万多或者四万。高产一点的,一年能写两本书,也就勉强混上个小康,惨一点的,一年可能都出不了一本书。他们好不容易出一本书,还要被盗版市场盘剥,所以,他们说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最弱势的群体,是这个社会的边缘人。
唐小舟自己就是文化人出身,有不少作家朋友,对他们的境况,有些了解。但了解和同情是一回事,做工作,又是另一回事。他问,这件事,他们怎么找信访部门?不是有新闻出版和文化部门吗?
孙志华摆了摆头,说,现在的事,你也知道。任何一件事,都是多头管理,可实际上,是谁都管又谁都不管。我也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信访,他们提到一些东西,我还真不是太内行,所以也说不清。虽然说不清,大体还是明白的。说来说去,还是相互不作为,或者责任不清,或者利益所系,或者其他种种原因。就像食品问题一样,谁都知道,问题就摆在那里,一伸手就可以摸到,就是解决不了。
唐小舟明白,不是解决不了,而是权力的威力没有达到。如果某个具有巨大权力的人出面抓这件事,没有事情是解决不了的。权力大的人,可以协调很多个部门集中解决,于是形成了集中办公重点突击的运动式工作模式,搞运动的时候一阵风,风刮过大家又回归本位,当起了甩手和尚。
唐小舟问,这件事,你怎么打算?
孙志华说,怎么打算?先接访,然后转给新闻出版局和文化厅,由他们去处理。
唐小舟说,如果他们能处理,恐怕也不会找到这里来了。
孙志华说,那能怎么办?他们职能部门都处理不了,我们更处理不了。
唐小舟说,这些人都是社会名流,很有影响力。搞不好,会不会出现被动?
孙志华说,那又能怎么办?你有什么好主意?
唐小舟说,他们如果不找到我们这里来,事情与我们无关,我们可以不管。现在,他们既然找来了,将来真的闹出什么事,我们就有责任。
孙志华说,是啊,可是,我们无职无权,又能有什么办法?
唐小舟说,能不能想办法把职能部门召集起来,听一听各方的意见?
孙志华说,听各方的意见,大概也是老一套。实体书的盗版,不在我们江南省,而是由外地销过来的。那些盗版网站,他们提到几个,都是全国知名的网站。有两个网站,还是全国响当当,富可敌国,老板是全国首富什么,牛气冲天,据说关系硬得很,谁都不怕。那些黑网站就更不用说,我们找都找不到。
唐小舟说,这样行不行。先听一听这些作家们怎么说。在我们省内能够解决的,我们想办法解决。我们解决不了的,可以写一份材料交上去。我们做我们能做的,尽可能把工作做细一些。
孙志华说,如果不想批转,就只有这一种办法。
唐小舟说,那好,我们两人一起见见那些作家吧。
孙志华拿起面前的电话,让人把作家们请到会议室。相关人员把作家们安顿好以后,过来请孙志华和唐小舟。俩人一起走到门口,孙志华要请唐小舟先进去,唐小舟让孙志华,推让了一番,还是唐小舟领先走进去。
唐小舟刚出现,立即有很多人主动和他打招呼。他放眼望去,还真有不少老朋友。他以前和这些文化圈内人交往还算多,即使没有私谊特别深厚的,见了面,还是称兄道弟。文人嘛,就是这样,能够彼此尊重,已经非常不易,让他敬服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后来他当了秘书,进入官场,和这些文化人仍然保持联络,只是相聚的机会少了。
唐小舟坐下来,对作家君卓说,君卓,你的《官场秘签》很畅销啊,听说卖到了二十万册?什么时候送我一套?
君卓是本省目前最有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新作《官场秘签》,从官场签字的讲究入手,将大量实际案例,引入小说中,读后令人耳目一新。官员的签字,非常讲究,既讲究形式,也讲究内容,表面上看去,就那么几个字或者几行字,认真研究,奥妙无穷。如果从形式看,官场签字有两个阶段,一是不同笔阶段,二是签字笔阶段。早期没有签字笔,官员的办公桌上摆了很多笔,钢笔、铅笔、毛笔等等,不同的笔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后来统一用签字笔,其他笔,少人用。于是,有人开始讲究签字的排法以及标点符号的应用。但这一类方法,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官员,只是某些官员和秘书之间的默契或者约定。实际上,更多的官员,考虑的还是措词,一份文件签下来,措词会让下面办事的官员斟酌再三。
唐小舟接触过诸多相关案例。比如当初公安厅办孟庆西案子,想摆脱政法委的影响,将案子从政法委拿回公安厅。赵德良不好越过政法委直接指挥公安厅,想了一个办法,让他们打一个报告,报送政法委,抄送省委。报送和抄送同时到达,赵德良便在抄送件上签了字。事后政法委有意见,找赵德良交涉,赵德良只好说,这是我理解错误,既然我已经签了字,先只能这样了,过段时间再考虑吧。赵德良什么样的理解错误?他没有解释,你总不能因为这么一件小事,纠缠赵德良是否越权吧?
还有一件事,发生在尹越和蓝智蒙身上。当时的两府建设,由尹越担任副指挥长,实际上,陈运达的指挥长只是挂名,基本不管事,所有一切事务,均由尹越负责。两府工程的绿化,由蓝智蒙中标,原因是他们出价最低,委院和府院各两千万。当时就有人说,这个有问题,两院工程的绿化要求很高,两千万绝对不够用。后来,两院工程烂尾,成了胡子工程,绿化工程实际一分钱都还没有投入,却打报告称,前期投入巨大,由于主体工程未能按期完工,受施工影响,前期栽种的树木草皮等,无法维护,全部损失。又因物价上涨等因素,请市政府追加投资。报告送到陈运达那里,他批了四个字,请尹酌处。尹越怎么理解省长的意思?不同意?那他干嘛不直接说明?显然话里还有别的意思。同意?可他又为什么不写同意?尹越要的就是这个酌处,大笔一挥,各追加了一千万。尹越出事后,大家明白了,陈运达知道这里面一定有猫腻,又怕背责任,才有这个酌处。尹越因为酌处了二千万,因而多了一项罪名,陈运达却一点影响都没有。
君卓的新书,写的就是这类微妙关系,因而一纸风行,在官场中广为传阅。
第111章
唐小舟的话音刚落,君卓说话了。他说,小舟啊,你是不知道,我的书发了二十万是不错,可盗版发了多少,你知道吗?据出版社估计,可能三十万了。一些读者寄给我的盗版样本,已经达到了十多种。连读者都能分辨的盗版书,我们的文化管理部门分辨不出来?我不相信。我们的市场,真的是自由市场啊,是一个没有政府的自由市场。所有的规定、法律,都是一纸空文,躺在那里无法执行。这样下去,怎么得了?
唐小舟原本想说点题外话,说点作家们高兴的话,作为开场白,没想到,这个话头一开始,作家们不需要他的开场白了,直接进入正题。
另一个作家唐占东说,想一想八十年代,那真是文化的繁荣年代,那时,大街小巷,到处都是书摊报摊,书报摊多过银行多过米铺,无论走到哪里,都能买到最畅销的杂志最畅销的书。节假日出门,大家不去逛商场不去逛公园,去逛书店,各新华书店人满为患,却又秩序井然。年轻人约会,也约在新华书店。现在是个什么情况?市级县级新华书店,关门的关门,还在营业的,为了生存,不得不拿出黄金摊位经营其他附加值高的商品,街头书摊,基本已经见不到了,个体书店,一家接着一家倒闭。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现在书是怎么卖?像卖菜一样,论斤卖。我看到雍州大学附近好几家专卖盗版的书店,标明了十块钱一斤。文化的荒漠化倾向,比现实中的土地沙漠化严峻得多。这么一个边缘化的文化市场,再不保护,怎么得了?我做过调查,市场上,一本正版定价三十八九元的书,盗版市场卖十元十一元还算好的,还有那些论斤卖的,让人哭笑不得。有人可能以为,这充分说明,图书的定价高了,有降价空间。不然,十一元的书,怎么卖?我来给你们算算账。盗版者为了减低印刷费,把字号缩小了,纸张用差了,甚至为了赶时间,根本不校对,错谬百出。这是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同时,为了降低成本,找那些没有资质的小印刷厂甚至地下印刷厂,这样做,损害的是整个印刷行业。同时,就算盗版书商精打细算,成本还是需要四五块,他们每向外发一本书,毛利润只有几角钱。那么,市场营销者就可以赚钱了?市场上各环节,是定价的百分比赚取利润的。一般来说,二级批发赚百分之二十左右,市场零售赚百分之二十五左右。一本十一元的书,批发商赚两块左右,零售商赚的不到三块钱。若是三十八元呢?批发商赚七块钱,零售商可以赚到八九块钱。可见,这些盗版书商,同时也损害了渠道的利益。由这个产业链我们可以看到,盗版书商仅仅为了那么一点点蝇头小利,把整个市场搞垮了。这些人是文化大盗,是文化杀手,不打击怎么得了?中国的文化,还能存活吗?
作家秋水说,刚才占东谈到七八十年代。对那个时代,我是非常了解的。那时,当作家风光啊,所有人都梦想成为作家?为什么?因为高稿酬。
他这话一说,其他人都在笑。
秋水说,你们不要笑,我说高稿酬是有道理的。不错,那时的稿酬标准,是千字十元左右,高一点的十五元。和现在的千字百元左右比起来,绝对值是很小。可是,你们想过没有?那时的平均工资标准是多少?那时,我刚刚大学毕业,月工资才四十二元。这还因为我学历高,工资略高于普通工人。就算以这个为平均工资标准,千字的稿酬,也在平均月工资的五分之一左右。你写一万字,就是平均月工资的两倍。现在呢?平均月工资两千有吧?恐怕还不止,稿酬却是千字百元,只有平均工资的二十分之一。你们说,哪个是高稿酬?
作家们显然认同这种说法,纷纷交头接耳。
秋水继续说,这个千字百元的标准,大概八十年代中期就开始实行了。到现在接近三十年,从未变过。为什么没变?很简单,行业不景气,生存困难。白菜由当时的每斤三分钱,涨到了现在的三元钱,涨了一百倍。猪肉由当时的每斤七角钱,涨到现在的十几块,也是几十倍。稿费呢?不到十倍。出版部门,沦为了微利部门,作家沦为了码字民工。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网络的冲击,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盗版。
作家王昭说,谈到稿酬,我有一个比较。美国全国发行刊物的稿酬标准,一般是千字七百五十到二千美元。纽约时报的千字文章,稿酬是二千多美元。欧洲报刊比美国略低,换算**民币,千字也有五千左右。搞经济做市场,我们的老祖宗早就知道,要放水养鱼。可我们现在是怎么搞的?整个市场,都在竭泽而渔。日用品市场如此,食品市场如此,出口产品更离谱,生产厂家出口一件商品,基本是亏损的,靠出口退税来保持微薄的利润率。就算是如此,还要遭遇非法经营者的拦路抢劫。我们是在做什么?是在对子孙后代犯罪,是在夺我们的子孙后代的饭碗。
音乐人孟琦说,无论是图书还是音像制品,网络盗版,比实体盗版更疯狂。音乐人推出一首歌一个专辑,需要极大的投入。我们辛辛苦苦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弄出一张唱片,结果网上网下一起盗版,网下卖得到处都是,网上呢?直接挂上去,免费下载,招呼都不用打一个。正规的网站盗,黑网站也盗。谁如果说这是侵权,他还不干。
孙志华在唐小舟耳边小声地说,这样说是不是泛了点?这些人,个个能说,这样说下去,没完没了。
唐小舟小声地说,他们心里有气,先让他们出一出。接下来,我们引导一下,你看,是你说还是我说?
孙志华说,还是你说吧,对文化这一摊子,我是外行。
唐小舟说,那好,我先说,你来补充。
在孟琦说完之后,唐小舟清了清嗓子,说,我也算是一个文化人,和这里很多人都是好朋友。不过,你们今天提到的事,我还真是一知半解。刚才我听了半天,觉得大家都说得很好,有理有节,有思考也有忧虑,同时还有爱国情怀。下面,我想大家是不是说点具体的?据我所知,新闻出版,书报刊又及音像制品的出版发行,一直是新闻出版局在管,而报刊、图书和唱片等的发行市场的规范管理,文化厅下面有一个文化市场稽查支队,好像是专门管这件事的吧?你们为什么不找这些部门反应,却找到信访办来?
王昭立即说,如果这些部门能够管事,我们哪里还搞什么信访?
唐小舟说,据我所知,新闻出版局的管理力度是很大的,他们的管理也很成功,想了很多办法,采取了很多措施。
唐占东说,小舟,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新闻出版局管的是正规出版单位。正规出版单位如果非法经营,或者打擦边球什么的,那好,新闻出版局正好可以管着你。管着你的刊号书号,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着你的领导任命。但是,对于根本不用刊号书号甚至根本没有出版资质的网站,他们能有什么办法?你找他们投诉?他们根本就不理,不在他们的管理范围嘛。我的书,被某个知名网站非法盗用,我投诉了很多次,一点用都没有。至于市场,他们所能做的,也就是要求出版单位向渠道批发的时候,发放销售委托书,以便市场管理部门查验。市场管理的职权在文化部门,可文化部门又有什么职权?他们的职权是查获非法出版物后,予以没收,并且按三到五倍罚款。他们去查零售市场?那些零售店,正版和盗版一起卖,就算查到一两本盗版,怎么处理?盗版书定价十元,罚五倍也就五十元,还不够他们喝矿泉水的。查二级批发市场?二级市场对他们那一套太熟了,连人员都熟,早就想好了对付的办法。二级批发商不会把非法出版物摆在台面上出售,都是藏在什么地方,熟悉的客户来了,就卖,若是有人来查,很短的时间内,立即转移。何况,那些市场管理人员和他们熟了,甚至关系很好,平常一起打牌一起喝酒,也不会真去查,上面下令要查,他们就找过去,收缴一点做做样子。这样的搞法,对非法经营,半点威慑都没有,反而让非法经营表面化。
唐小舟问,你们去举报呢?他们难道不管?
王昭说,他们也不是不管,你去举报,他们也会派人去查一下。去二级市场肯定是查不到,他们会告诉你,查过了,二级市场没有,书店也不敢卖,可能是地摊货。地摊是流动的,没法查。让你哭笑不得。
君卓说,还有比这个更离谱的。我的书,出版社已经查明了盗版厂。出版社就向当地的执法部门报案,你们绝对想不到,执法部门怎么回答的?他们说,我们办案经费有限,你们如果支持五万元办案经费,我们立即去抓人。打这个电话的时候,我在场。我们的执法部门原来不是在执法,而是在做生意赚钱。既然受损害者没法给他们钱,他们自然就向别的人收保护费去了。
谈了这么多,唐小舟也意识到,这事还真是麻烦。
这件事所体现的,恰恰是中国的行政现状,并非没有法律,也并非没有相应的职能部门,关键在于,其职能的底线在哪里?多头执法是一个问题,只对上司负责不对职责负责是另一个问题。有利的时候,大家都去争去抢去夺,没有利或者微利的时候,大家都退都躲。执法权成了一种生意,有人告来了?正好,请提供办案经费,正好可以充实小金库。没有人告?那更好,隔三岔五去收一收保护费,正好增加个人的收入。上面过问起来,每个部门都能振振有词,做了多少事,取得了多么辉煌的业绩,辉煌的背后,却是市场混乱不堪,乱象丛生。不仅文化市场如此,其他市场更甚。
这一现象,唐小舟早就注意到了,也曾积极思考过,甚至有意作过一些研究调查。比如香港,他们的执法部门只有警察,警察的职权很广,同时也很窄,对于所有的违法行为,警察都有调查之责。警察如果没有把事情做好,有民众投诉,立即就要问责。在中国大陆,这一套是不是就不可行?恐怕并非如此。把工商局的部分执法职能,并入警察局,把技术监督局的部分执法职能并入警察局或者海关,甚至可以把城管全部并入警察局,在需要的情况下,扩大警种,像增加税警、铁路警一样,可以考虑增加工商警察,强化网警,同时严格限定职责,恐怕是解决的根本。
这话,唐小舟自然不能说。他也确实想为作家们做点事,于是对他们说,你们谈的情况,我基本已经了解。这些情况,有些涉及我们省,比如盗版销售渠道管理,省里应该能够理顺。但也有些情况,与本省无关。比如盗版书商和非法印刷,我刚才也问过你们,你们说,在本省好像还没有发现。主要集中在河北山东两个省。还有网上盗版问题,也是两个方面,一是正规网站的盗版,一是黑网站的盗版。这两方面,都不涉及本省。所以,我在这里提一个建议,我们会找相关部门协调了解,比如找新闻出版局、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等,然后向省委打一个报告,争取对本省文化市场,进行一次集中整顿。至于涉及外省的问题,我们会建议省里向北京提供报告。如果你们对网站提起诉讼,需要我们提供帮助的,我们一定支持。
第112章
唐小舟心里有个基本判断,这些人都属于社会名流,他们不会像其他上访者那样死缠烂打,之所以弄出这么个上访事件,不外乎对目前的市场管理极其不满,想制造点影响。如果相关部门不主动提出解决的办法,他们很有可能一家一家地告下去,有没有结果无所谓,关键是要发声。也就是说,唐小舟如果不给他们一个解决方案,他们还会去其他部门,那么,连带也会投诉信访办。
果然,这样答复之后,立即有人说,我们也知道,这件事是一个全国性问题,省里如果能够整顿一下,并且造成一定声势,至少可以给其他省一些压力,为净化市场做点实事。
此后,唐小舟分别拜访了新闻出版部门以及文化管理部门。
这些部门的说法,和作家们的说法大同小异,当然也有不同。比如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说,这些年,打击盗版力度是很大的。九十年代末,整个二渠道,不经营盗版书的商家少之又少,他们不仅卖盗版,甚至自己盗版。最常见的做法,一本正版书出来,他们向出版社购买一部分,同时开始输入电脑,准备盗版。只要发现这本书的销售情况好,他们立即进厂印刷。盗版印得太多,一个市场容纳不了,他们便将那些盗版书当成正版,向出版社退货。正因为这些年不遗余力的打击,盗版书商,越来越少,盗版市场,越来越小。现在整个江南省,已经几年没有发现盗版出版商了。盗版销售商有没有?可能有,但肯定不敢明目张胆地销售,只要发现,就会受到打击。销售盗版的市场有没有?也有,基本都转到地摊或者大学周边去经营了。你要在地摊买到盗版,那是完全可能的。地摊属于流动摊贩,不仅新闻出版部门管不了,文化部门也无权过问,管理权在城管。正规的书刊经销店经销盗版书刊或者音像制品的,可能有,但非常之少。
唐小舟暗想,打击是否起了作用?应该说,作用还是有的。或许,最关键还在于,书刊市场的自然萎缩以及网络的巨大冲击,使得这个行业,越来越难得赚钱,许多人自然转向了吧。
文化部门的说法,又有些不同。他们说,说我们不打击,那是假的,只要一发现,我们就会打击。说实在话,现在我们也难,文化市场早已经不像前些年了,这些年受网络的冲击,市场萎缩非常快,整个行业,进入了空前的萧条期,就算不打击,有些二渠道书商和零售商,都已经不想做了,卖书还不如卖菜的利润高,成本却要大得多,谁愿意干这种傻事?如果再在管理上严控,很多人就可能退出市场。我们有过统计,七十年代开始营销图书发行的二渠道书商,现在基本已经不再经营了,八十年代的,还剩下很少的一部分。九十年代的,大概也不到三分之一。当年的东园路,是何等壮观的场面?全国闻名,现在呢?书刊市场搬到了定西路,面积倒是大了很多,每天的图书销售量,不如当年在东园路的十分之一,人流量,大概二十分之一都不到。
同时,他们也承认,并非他们对销售盗版行为听之任之,只要发现有人卖盗版,那是一定要打击的。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现在市场上出售盗版图书和盗版音像制品的商家越来越少,那些经营者,熟悉市场管理人员,就这么去查,既不可能查出盗版,又费时费事。总不能对那些卖正版的商家去翻箱倒柜地检查吧,那会影响人家营业的。
最后,他们说了一句大实话,花了好长时间准备,去查一趟,结果,可能查获几本或者几十本书。别说一无所获,就算真的查到那么几本,也就三到五倍的处罚,顶了天,也就罚几百元钱,罚款额远远不够执法成本,自己都觉得是个大笑话。
这一趟走下来,唐小舟明白了一种趋势,图书市场,正走在一个自生自灭的过程,往后发展,书店是否还开得下去,确实是一件难说的事。作家们对于盗版的愤怒,可以理解,有关部门存在的问题,也是现实。市场的混乱,显然不仅仅只是一个图书或者音像制品,其他领域存在的问题更多,恐怕不是一个省所能够解决,关键还在于一个行之有效的执法机制。
对于唐小舟来说,他只需要做点事,把那些作家们的口堵住,同时也让官场留下一个印象,认为他很会办事。有关这一点,他其实很郁闷。他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庸医,用一点消炎药,把表面上的炎症治理了,给人留下一个神医的印象,其实于病无补。
经过与有关部门洽商,大家同意进行一次综合整顿,并且商定了具体的行动步骤。唐小舟接着回到信访办,和孙志华一起商量向省委报告的方案。方案自然不能由他起草,这件事得由信访办去做。同时,唐小舟约见君卓,两人找了一间茶馆,坐下来聊天。
君卓签了一本书送他,接下来谈到盗版问题,君卓也承认,作家之所以有此行动,也是出于无奈,文化不值钱,整个中国正在快速文化荒漠化。这是作家们最感痛心的一件事。现在是网络和电视台大行其道,而实际上,无论是网络还是电视台,都在大搞低俗的娱乐,实际是在为这种文化的荒漠化推波助澜。
君卓说,现在网上有一个段子,说是中国进入了逆淘汰时代,贪官淘汰清官,刁民淘汰良民,**淘汰**,二爷淘汰爷们,禽兽淘汰教授,银两淘汰良心,伪善淘汰真实,权力淘汰法律,垄断淘汰市场,**淘汰爱情,二奶淘汰老婆,孙子淘汰孔子。话说得很难听,仔细想一想,还真有些道理,放眼整个食物链,人们不知道哪种东西是无毒无害的。再看一看社会,到处是欺骗,对跌倒的老人出手相助,不是被讹诈就是被法院判罚赔偿。犯罪得不到惩罚,欺诈表面化常规化,所有善意的目的,都可能被利用来谋利。有人说,这是道德沦丧,但我要说,远不是道德沦丧这么简单,是支撑我们这个社会的思想体系亟待加建设,在大众中牢牢树立我们的主流价值体系。中国历史上有过多次思想体系崩溃,每一次都会导致长时间的战乱。比如西周末年,周朝建立起来的礼学体系崩溃了,接下来就是春秋战国,几百年的内乱。秦朝奉行的是法家体系,汉朝奉行的是道家体系。这两个朝代灭亡,也是思想体系崩溃的结果,内乱的时间相对较短,因为他们很快找到了新的思想体系。唐朝以后,每一个朝代的灭亡,都有过一个相对短时间的内乱,也都是思想体系崩溃的结果。不过,自唐朝以后,每个朝代轮换时,内乱持续的时间都不长,因为此时,整个社会建立了主流思想体系,也就是儒家文化,理学体系。无论是蒙古人还是满族人,他们肯定不懂什么儒家文化,但一段时间之后,不仅接受了儒家文化,而且使之成为国家思想体系。清朝灭亡之时,中国社会是最危险的时候,因为人们灭掉的,并不仅仅是一个王朝,而是这个王朝建立的思想基础,即儒家文化。表面上,推翻这个王朝的是民国,可是,民国有自己的思想体系吗?没有。所以我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危险的一个时期,接下来的军阀混战,恰恰证明了这种危险的萌芽。万幸的是,孙中山推动了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其实是一个融合了儒家文化、资本主义文化甚至社会主义文化的杂交品种。这种思想号召,在一定时期内,对人们是有作用的,但这种作用,根本不会长久。就算国民党能够暂时稳定全国,这种稳定,也只可能是短暂的,因为他们的思想体系是乱的。发展到后来,蒋介石掌权了,他有什么思想体系?他出生于一个信奉佛教的家庭,他的母亲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他本人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他的很多做法,言论,都有儒家文化渊源。同时,他又跟着宋美龄信奉基督教。由这么多文化渊源可以看出,蒋介石的脑子是乱的。再由蒋介石看国民党,有思想体系吗?没有。国民党是一个没有思想体系没有信仰的党,国民党的军队,也是一支没有思想体系没有信仰的军队。没有思想体系,人们就没有信仰,失败也就注定了。直到中国共产党的出现,中国人才找到并且尝试建立一种全新的思想体系。
唐小舟对于君卓的这种说法,非常认同。中国社会现在确实存在很多问题,最大的问题,在于对思想体系的认识问题。文革刚结束时,人们对极其思想的否定导致对共产主义信仰产生怀疑,整个中国,便处于无思想支撑状态。在一些基层党组织之中,不再谈共产主义信仰了,只谈经济,谈钱,金钱成了很多中国人脑中唯一的信仰。可这些人又很快发现,自己其实是个穷光蛋,穷得只剩下钱了。为什么穷得只剩下钱?因为没有思想支撑,人们不知道为何而战,不知道为何而活,只是过着纸醉金迷、行尸走肉的日子。
即使如此,唐小舟仍然认为,共产主义是目前最为先进的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不仅不会消亡,而且会越来越为社会所接受。只不过,共产主义理论体系,远未到臻于完善的程度,还有漫长的探索和研究之路要走。
君卓说,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动不动以民主斗士自居,仿佛民主是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许多人认为这是幼稚病,我认为不是,是饥饿症。对于一个极度饥饿的人来说,你给他食物,他就会大快朵颐。民主是什么?民主只是一种维护思想体系的形式和手段,思想体系是民族或者国家的精神架构,民主是维系这种架构的粘合剂,而不是思想体系本身。你连思想体系都没有,就算给你再先进的武器,你也只可能占山为王,当个山大王。说到民主,我又想到网上的一种比喻。网上有人说,专制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叫民主,一种叫独裁。独裁好比**,人人都可以憎恶她,但她能有效率地解决许多人的***需求。民主好比是二奶,看起来充满风情令人着迷,但她却只能是有钱人的玩物,和人民大众无关。这话说得很偏激,同时,也有点道理。民主既然只是一种权力执行的工具,那么,掌握在你的手里,就是你的工具,掌握在我的手里,就是我的工具。关键不在于工具本身,而在掌握者的思想体系。现在有一帮人,不遗余力地鼓吹西方民主,认为只要美国的民主模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模式。这种论调,真是滑天下之大稽,民主只是一种工具,就像一支枪,如果没有思想武装,你手里拿着一把枪,会是什么结果?还不是你想打谁就打谁?想整谁就整谁?那和土匪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是拿枪的土匪和拿刀的土匪的区别而已。再说美国的体制,就真的那么先进吗?同样是一种滑天下之大稽的论调。美国的体制是什么?是联邦制。联邦制的老祖宗在哪里?在中国。中国的炎帝和黄帝,就是联邦制,周朝以前,全都是联邦制。不信的话,我们可以拿今天美国的制度和周朝的制度对比一下。美国是州自治,周朝是诸侯自治。美国政府的权力很小,主要掌握国家军队、掌握外交等。周朝的西周时期,诸侯也是不能掌握军队和外交的。美国现行制度和周朝制度的区别,只是在各级首脑的产生方式上。
第113章
君卓一口气说了一通,停顿一下,接着说,因此可以理解成,美国制度,是中国古代联邦制的发展。比如美国的法制思想,吸取的是秦朝立国时法家思想的精华,而美国的官场遴选制度,是东周时期伯乐制的发展。中国早期联邦制,都可以发展成为今天美国的所谓民主制,那么,中华文明中,其他一些文化源流,不是可以发展得更好吗?
唐小舟彻底明白了,这帮作家,虽然明知不可能改变现状,又要抗争一下,他们的立足点不在于目前市场管理的混乱,而在于文化的沦丧。对于这种观点,唐小舟是非常认同的,可他无能为力,唯一能做的,也就是抓一把泥,把裂缝塞住,使之看上去,不那么触目惊心。
唐小舟说,能不能这样,信访办正准备给省委打个报告。这个报告,只能从你们的上访这个角度切入,对全省和文化市场管理和文化发展,提一些问题和意见。听你刚才这样一说,我又觉得,这个角度太小太轻了,能不能起到效果,我心里还真没数。如果你们能够给省委写一封信,把你刚才对文化以及思想主义的这些认识和思考写进去,从文化建设的高度去写,再找一些作家签名,我再来推动一个文化论坛。
君卓说,这个没问题,我来做这件事。
第二天,唐小舟走进江育奇的办公室,把信访办的报告递给他。
江育奇看了看报告,说,这件事,就不送给赵书记了吧。
唐小舟说,这些作家在全国有一定名气,也有发声渠道,他们如果闹起来,影响恐怕不好。
江育奇说,那也不能因为怕他们闹,就事事往省委书记那里送。如果每一件小事都要管,省委书记管得过来?还要我们这些下面的人干什么?我看这件事,让信访办和各职能厅局联系一下,让职能厅局去处理吧。说着,江育奇在报告上签了字。
唐小舟不好多说,只好将江育奇批示的报告送还给孙志华。孙志华看到江育奇的批示,问唐小舟,现在怎么办?是不是转下去?
唐小舟说,先等几天再说吧,不行的话,只好批转。不过,不能批转这个报告,只能把信访件批转下去。
孙志华说,好,那就等几天吧。反正这事也不急。
过了几天,君卓的报告还没有出来,唐小舟知道,需要找作家们签名,这些人很难固定在一起,要将名字签齐,肯定需要一定时间。他不好催这件事,只好和孙志华商量,先将信访件批转下去。他甚至可以预料,这样批转,不会有丝毫效果,相关职能部门,绝对不会当一回事。
果然,过了几天,回复上来了,和唐小舟想象的一样,只是将以前说过的观点重复一遍,强调客观强调成绩,同时承认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正在努力改进工作方法,增加打击力度等等。
唐小舟不得不暂时放下这件事,投入到别的工作。
今年是市县两级政府换届年,市级以下两会,必须在今年底以前召开,省级两会,将于明年初召开。政府换届比党委换届涉及面要广得多,不仅政府机构要换届,包括政府组织部门以及各厅局等,也都存在走马换将的问题。在袁百鸣手上,各级政府班子进行过一次大调整,但那次调整并不成功,袁百鸣本人也受到影响。赵德良已经在上年党委换届的时候,将党委班子理顺了,政府班子,只是进行了微调,这一次,将进行大调整。
从春节前开始,又一波**潮到来,到唐小舟这里走动的人特别多。
找过唐小舟的人中,有三个人值得一提。一是组织部副部长文舒,他在副部长的位置上干了很多年,正厅级早已经解决了,职务一直上不来。文舒因此想绕一绕,先到市里去。以他的级别和资历,到市里去可以当市长,差一点,当个常务副市长,难度应该小得多。第二个人是侯正德。唐小舟进入办公厅的时候,侯正德在综合一处主持工作,两人间曾有过一点点暗中竞争。后来,侯正德及时调整了和唐小舟的关系,唐小舟暗中帮了他一把,他因此提为正处,到阳通当了市委副秘书长。几年过去,他想动一动,升上副厅。他看准的位置,是阳通市副市长。第三个人叫时建敏,雷江市常务副市长。刘延光因为年纪大了,在雷江解决职务不现实,由陈运达提名,接替江育奇担任省政府秘书长,雷江市长一职,一直空着。最有可能升任雷江市长的是两个人,市委副书记毛允国,常务副市长时建敏。唐小舟早就听说,这两个人明争暗斗已经白热化,各自都在上面找关系。
唐小舟最不愿意做的事,就是掺合人事任命。且不说必须动用巨大的资源,如果别人知道他一个秘书,四处插手人事,一定留下极其不好的印象,对于自己未来的影响,是难以估计的。可是,人家找过来,他又不能一推了之,推了,肯定把人得罪了。
其他找他的人,不必细说,上面提到的三个人,需要介绍一下。
先说说时建敏。唐小舟和时建敏只是认识,没有多少交情。他自然不太可能直接找到唐小舟,而是绕了个弯,通过刘凤民和冯海波,约唐小舟吃饭。接到这个电话,唐小舟还有些奇怪,你一个副市长一个县委书记,怎么同时跑到省城来了?更让唐小舟奇怪的是,给他打电话的人既不是刘凤民,也不是冯海波,而是他的老同学邱丽佳。
邱丽佳说,老同学,我在雍州,有个人要请你吃饭,有时间不?
这段时间,对于请吃饭,唐小舟相当警惕。即使他再不想被请,但有些饭,该吃的,还不得不吃。听邱丽佳这样说,他便说,别人请就免了,如果是你请,我就去。
第114章
邱丽佳说,那就算是我请吧。
唐小舟说,怎么叫就算是你请?
邱丽佳说,我们老大请,和我请有什么不同?我得罪谁都不敢得罪老大啊,不然,他去给我弄双三寸金莲来,我麻烦大了。
唐小舟说,海波到雍州了?
邱丽佳说,还不光一个海波老大。老大的老大也在。让老大跟你说话。
唐小舟和冯海波说了几句话,又要把电话转给刘凤民。唐小舟说,算了,见了面再说吧。此时,他已经拿定主意,要去赴这个约。当然,他心里也有一些想法,刘凤民和冯海波的职位解决不久,大概不太可能有别的想法。其次,他欠了邱丽佳一个人情,又是老同学,能帮自然要帮她一把,趁着这个机会,对冯海波提一提,应该能有效果。
见面地点安排在喜来登,唐小舟是后到的,走进去一看,中型厅里,只坐了四个人,他立即明白过来。可人已经来了,不可能退出,只得坐下。他甚至知道,两个副市长一个县委书记出行,一定会带些人的,至少会带好几个二号首长。既然这里只坐了四个人,说明其他地方还有至少一桌。
相互扯了半天,大家一定要唐小舟坐主位。唐小舟实在推不了,坐了。这里最高级别是副厅,他既是省里的领导,又是他们请的客人,坐这个位置,倒也说得过去。坐下来之后,唐小舟就说,你们这些人真厉害啊,怎么把我的老同学都挖出来了?
冯海波说,你可真会保密啊。有这么漂亮的**学,都不告诉我们,只想金屋藏娇。
唐小舟说,我想金屋藏娇啊,做梦都想。我还是十五岁的时候,第一次见到她,就开始做这个梦了。可惜,这个梦做了几十年,到现在都没法醒过来。
刘凤民说,是不想醒吧?
唐小舟说,是不甘心,因为一直没有捞到把梦变成现实的机会。
时建敏说,现在有机会了,她对你的崇拜,那可是车载斗量。刚才我们等你的时候,她一直在谈你。
唐小舟说,唉,都怪我没这个福气。现在嘛,我也不想金屋藏娇了,把她贡献给大家,你们这些副市长县委书记的,大权在握,一定要帮我好好照顾这个老同学,让她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既然是好材料嘛,自然就要好好利用,经常利用,重点利用,要用得让她满足满意。如果不是这样,下次见到你们,就得罚酒三杯。
冯海波说,唐主任的罚酒,我是不敢喝的。
听了这话,唐小舟明白了,给邱丽佳解决个副局长,问题不大。县里的副局长也只是副科级,才只是官员队伍的第一个阶层,对于县委书记来说,也就是一句话的事。
餐桌上也不可能有正经话题,就算正经话题,也会以类似于玩笑的方式说出来,就像唐小舟为邱丽佳游说一样。说白了,不仅寡淡如水,也容易授人以柄,一切尽在不言中,彼此心知肚明,就是最佳境界。但时建敏求唐小舟这样的事,又完全不同。这件事毕竟绕了个弯,而且是很大的一个弯。唐小舟如果肯下力气替时建敏操作,并非不可为,如果一定想推脱,又确实能找到现成的借口,毕竟,这个事和他的实职是隔得很远的。
餐桌上的话题,一再转到换届上面。仿佛水到渠成,恰逢这样一个话头,时建敏站起来给唐小舟敬第二杯酒,并且说了一番话。表面上看,当然是酒话,但酒话里面,有很多真实的信息。事后想想,时建敏这话也不好说,唐小舟不是省委书记,也不是组织部长,他不能决定某个人的命运。因此,话说得比较含糊,只是说,小舟,你一定要帮我努一把力。
唐小舟想,与其躲躲闪闪,不如直接面对,他说,你说吧,要我怎么帮你?
时建敏说,能不能找个机会,在大老板面前,替我美言几句?
唐小舟说,你放心,我们是兄弟,如果找得到这种机会,我一定会说。不过,人事工作是个敏感话题,这你也是知道的。说得对,对你一定有好的影响,说的时机不对,搞不好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我得把话说在前面,帮得上,大家都好。如果帮不上,你不能怪我。
时建敏说,哪能呢?有你兄弟这句话,就够了。来,喝酒。
刘凤民也凑过来,说,我也陪一杯。三个把酒喝完,刘凤民又说,小舟,建敏兄和我的感情非同一般,如果能帮得上,你一定要帮他。
官场中人,既然要出面说情,场面上,全都感情非同一般,场面之下,到底如何,难说了。这一点,唐小舟是清楚的。他说,凤民,你是我哥,你发了话,还有什么说的?我在这里说句话,在赵书记面前说话,能不能说得上,会起到什么样的效果,我必须仔细掂量,而且要见机行事。所以,这件事,我不敢拍胸脯。但一件事,我可以现在就答应你。将来,列名单的时候,肯定要经过我的手,我会认真考虑。另一方面,你们也要考虑在其他人身上做一做工作,尤其是那些有投票权的人,这个工作一定不能少。
时建敏说,我就是为这件事烦恼啊。我们这种人,只懂得埋头拉车,不懂得抬头看路。来到省里,两眼一抹黑,除了你小舟兄弟,还能有谁帮我?
唐小舟知道,这话假得很。经常从小说中看到,某人当上副市长,是因为苦干或者机会好,在省里没有丝毫关系。这种话,只是写给读者看的。完全没有关系当上副市长的人有没有?有,极其之少。就算完全没有关系,能够当上副市长,也一定是上面有人替他说了话,对他极其欣赏,当上副市长之后,一定要去拜票,自然就成关系了。体制如此,能够成为千里马,根本不可能没有伯乐。当然,不肯将这种关系说出来,也很正常。
第115章
唐小舟的心里,早已经有了主意,在排名单的时候,暗中帮他一把,这是自己所能做的最大限度了。至于向赵德良递话这种事,他是绝对不干的。何况,不管他递没递,时建敏大概也不知道。若因为此事得罪一个人,那这个人是必然要得罪的,他也顾忌不了。
话说白了,接下来的酒喝得就欢畅。吃过饭后,刘凤民提议去娱乐一下。唐小舟对此没兴趣,也想和邱丽佳保持一定距离,借口说还有一个材料要赶出来,明天要发下去的,不能耽误,就此分别。时建敏也没有强留,和他握手告别,同时将另一只手伸进了他的衣袋。回到家拿出来看,果然是信用卡。唐小舟知道,数目一定不少,他也懒得去查看。这种事,还真是尴尬,当面退回去?肯定把这个人得罪了。交给廉政账号?不说出名字,人家一定认为你是在做秀,说出名字?那就不是得罪某个人这么简单,是把自己推到了官场的对立面。笑纳?这可是一枚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炸得你粉身碎骨。唯一的办法,只好先保存一段时间,班子确定之后,肯定会给他一个安排,不管他是否满意,自己都可借此机会去拜访他,那时还以祝贺的名义还给他不迟。
文舒的情况又不一样。唐小舟刚到办公厅的时候,便认识文舒,彼此的交往,不算太深。后来有一段时间,唐小舟坐了冷板凳,大家都离他而去,只有文舒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唐小舟重新回到赵德良身边以后,文舒反倒离他远了,最多也就是偶尔打个电话问候一下。文舒的级别比唐小舟高很多,他能如此对待唐小舟,非常不易,唐小舟因此把这个人看得比较重。这次议定市政府班子,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名单中,没有文舒,他大概急了,有一天给唐小舟打电话,约他吃饭。
最初,唐小舟还没有想到他的目的,毕竟他不在考察名单中吧。再说,他本人就在组织部,如果和吉戎菲的关系相处得好,由吉戎菲安排一下,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唐小舟以为,之所以名单中没有他,大概是他不想下去吧。他本人已经是几年的正厅了,如果不能得到书记或者市长的位置,仅仅只是安排常委,意义不是太大。书记市长只那么几个,竞争实在太激烈,上面如果没有人硬挺他,肯定轮不上。
文舒约的地方是三点水,还真是巧,正是唐小舟上次和林椰一起的那个房间隔壁。见只有他们两个人,唐小舟意识到,文舒大概是有事情。仔细一想,猜到了,可能是这次换届的事。可这次换届,是政府换届,文舒在党口。难道他想到哪个厅去当厅长?一般来说,组织部副部长干几年后,最好的走向,是下去当组织部长,进班子,再由组织部长当副书记。机会好的话,再升市长然后市委书记。可文舒的情况和其他副部长不同,他的副部长已经当了六七年,正厅级也已经解决,以正厅级下去,当副厅级的市委组织部长,别人会以为他是降职使用了。而去任正厅级职务,要么是厅长,要么是市长,这个大跨度又非常大,对于绝大多数干部来说,几乎没有跨越的可能。
而市级组织部长是副厅,级别上不对。这大概也是他一直没下去的原因吧。
既然知道文舒的目的,唐小舟也不准备藏着掖着,喝了两杯酒之后,主动问,这次换届,你没有点想法?
文舒说,没有想法,那一定是假话。
唐小舟说,既然有想法,怎么没见你有动静?
文舒说,我们是兄弟,我也不瞒你。我找过老部长。他当时也答应了我,但不知怎么回事,名单没有列上去。
唐小舟明白了,他所说的老部长,指马昭武。马昭武是副书记,他如果想安排一个人,不是太大问题。名单没有列上去,大概只有一种可能,马昭武自我平衡了一下,他想安排的人,有点多,再多加一个文舒,可能影响到其他人的任用。
安排人这种事,如同常委们在一起打麻将,你摸一张就得出一张,碰了或者吃了,倒下一注牌,同时,你还必须打出一张,送别人一个机会。某一名常委,若想多安排几个人,就得精心布局,仔细评估手中每一张牌的实力。如果安排不好,你的人竞争实力不如别人,被别人比下去了,最终是你自己失去了分量。
以马昭武想安排文舒为例。因为市长是一级大员,想拿到这个职位的人,一定很多。马昭武若是推出文舒,一定得充分考虑他和其他竞争对手的实力。假若其他常委提出的人选,比文舒强得多,文舒就一定没有上去的可能。对于马昭武来说,也就失去了一次机会。正所谓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他一定会选择最有把握的人和最的把握的位置,重点出击。
话说回来,既然马昭武答应了他,如果别人提名的话,马昭武肯定不会反对。至少,在常委里面,文舒就有了两票。
唐小舟说,你可以找一找吉部长啊。
文舒摆了摆头,举起酒杯,和唐小舟碰了一下,说,吉部长刚来,我和她说不上话。
唐小舟问,她对你的印象如何?
文舒说,应该还好吧。吉部长在部里好像有点不太顺,我还是比较配合她的。
唐小舟又问,那你的目标是哪里?
文舒说,坦率地说,如果下去搞组织部长,两年前,我就下去了。
唐小舟明白了文舒的意思,组织部副部长,下去当市里的组织部长,是正常的跨度。其次,像他这种资历,下去当常务副市长,也还说得过去。但听口气,他似乎还没有看中常务副市长,看中的,是市长。这个跨度,难度就大了。他如果给自己定的是这个目标,唐小舟即使出面找吉戎菲,恐怕也难以成功。吉戎菲也得考虑其他常委的相关情况,同时也得考虑被提名的人和自己的关系深浅。
第116章
他说,你想让我帮你做什么?
文舒说,我知道你和吉部长的关系很好,你能不能帮我找吉部长说一说?
唐小舟很爽快地说,好,我找机会。
找机会,既可能是托词,也可能是真心,关键还是要看行动。可这个行动并不容易,吉戎菲是否乐于做这件事?唐小舟心里没底。同时,唐小舟又想,吉戎菲是新任常委,自然需要在关键位置安排自己的人,从东涟提拔?那些人的职位相对较低,一步到位的可能很小,先在周围找几个这样的人,将位置卡住,是有必要的。既然吉戎菲可能有这样的需求,唐小舟做这件事,便有一定成功率。这也是唐小舟爽快答应下来的原因。
等了半个多月,机会来了,吉戎菲过生日,约了几个人聚会,其中有唐小舟。吉戎菲当然不会说自己过生日,这话说出来,等于向别人索礼。她只是给孔思勤一个名单,约这几个人吃饭。接到电话的人一定会问,有什么特别事情吗?孔思勤一定不会说,她实际也不知道。
唐小舟根本没有问,他早已经对一些重要领导人的生日做过记录,每到这些领导人生日的时候,他会送去一份礼物。吉戎菲的生日,自然被他记录在案,现在孔思勤打电话约定的时间,和他记录的时间是一致的。接到孔思勤的电话时,他只问了一件事,人多不多?如果不多的话,我带个朋友过去。
孔思勤早已经进入状态,知道有一定身份级别的人,对于参加活动的人员十分讲究。只有那些市井中人,邀人聚会的时候,才呼朋唤友,人数越吃越多。吉戎菲的聚会,如果多了一个不速之客,引得吉戎菲不高兴的话,吉戎菲会对唐小舟有意见,觉得他办事不懂分寸,连带也会觉得孔思勤不会办事。因此,听了他的话,孔思勤有点愣住了,犹疑了片刻,说,倒是不多,加你一起,只邀了四个人。
唐小舟自己就是二号首长,自然明白孔思勤这么一犹疑的原因所在,说,那你能不能把电话给部长?我和她说。
孔思勤知道唐小舟和吉戎菲的关系不错,好到什么程度,她还不十分了解。她不好立即答应,只好说,那你等一等,我看部长有没有空。
不一会儿,电话交到了吉戎菲的手上。吉戎菲说,小舟,什么事?
唐小舟说,姐,你的聚会,多给我一个位子,行不?
吉戎菲说,行啊。怎么啦?有女朋友啦?
唐小舟说,是朋友啦,比较特别的朋友。
唐小舟也没有完全解释,让她暂且误解去吧。
到了那一天,唐小舟带着文舒出席,吉戎菲看到文舒,略略愣了一下。唐小舟也不解释,先掏出一件礼物,送给吉戎菲。说,不好意思空着手来喝酒,我从车上找了半天,恰好找到这个,算是个礼物,送给部长大姐。
礼物是包着的,小小的一只盒子,谁都不知道是什么。吉戎菲也不和他客气,顺手接过来,交给孔思勤。孔思勤接过时,看了一眼唐小舟。这一眼很复杂,既有对他特殊的情感,也有对他这种特殊的接人待物方式的欣赏吧。
唐小舟说是随手从车上拿的,实际上却是精心准备的。礼物是吉戎菲的生肖,足金的。
其他几个人,只有一个是官场中人,级别也不高,正处级,吉戎菲在东涟时的手下,不久前调到了省里。另外两个,是文化界的。大家见吉戎菲难得请吃饭,唐小舟一见面就送礼物,纷纷问今天是什么特别的日子。吉戎菲自然说,没什么特别的,恰好有时间,老朋友聚一聚。又转向唐小舟和文舒,问道,小舟你很早就和文部长认识?
唐小舟实话实说,也不早。我到办公厅后,抱着一本通讯录死记硬背,当时以为叫这个名字的人,一定是个女的,所以印象特别深。
一句话说得大家哈哈大笑。吉戎菲说,文部长,你好会做保密工作,我从来没听说你和小舟是好朋友啊。
唐小舟不想让文舒解释,抢过了话头,说,我们其实来往不多,是神交。当初我刚到办公厅的时候,有一段时间被冷在一边,所有人都离我而去,我的电话,几天不响一次,响一次还是打错的。只有文哥是个例外。
吉戎菲说,不止文部长吧?我记得很清楚,我至少给你打过两个电话。
唐小舟说,那不同,你是我姐嘛。
吉戎菲说,你这张嘴,都被你说了。
唐小舟说,那我就更大胆了。我文哥在你那里,姐你可得帮他进步。
吉戎菲看了文舒一眼,不再叫文部长了,而是说,文舒不错。这半年多来,很支持我的工作。
文舒也趁机说,支持部长工作,是我的职责。
女性请客,又是职位很高的女性,喝酒自然就不会是白酒,而是红酒。对于红酒,唐小舟没太大兴趣。他有一种固执的认识,红酒没有多少是真的,普通红酒中,勾兑的多,高档红酒中,假的多。甚至有一种说法,中国市场上卖的拉菲,百分之百是假的。加上红酒的宣传很到位,把红酒宣传成了专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这类噱头,别人信,唐小舟是绝对不会信的。可无酒不成宴,缺了酒就少了气氛,当饮料喝就是了。
第一轮,自然是大家共同举杯,接下来,唐小舟拉着文舒,一起给吉戎菲敬酒。唐小舟说,部长大姐,我和文哥一起敬你。
吉戎菲分别和两人碰杯,却不和文舒说话,而是面对唐小舟,说,谢谢你的礼物。显然,吉戎菲清楚唐小舟的用意,也清楚那礼物肯定价值不菲,所以要特别提起。
唐小舟原以为,有吉戎菲这句话,事情就成了。可是,第三批名单出来时,组织部有两位副部长在列,一位是常务副部长雷震台,这是前两批名单中就有的,拟任职务是雷江市代市长。新加的是另一个副部长肖隆全,拟任职务是西渠自治州副州长。没有文舒的名字。
第117章
至于侯正德,和另外两个人不同,虽然在省委办公厅工作多年,实际上并没有过硬的后台关系,如果有关系,也不至于这么多年,在副处的位置上动不了。
官场大量存在这样的人,在这个场上混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连东南西北都没有摸清楚,或者抱怨怀才不遇,遇人不淑,或者四处经营,见佛就烧香,遇庙就叩头,心里认定官场到处都潜规则,充斥着厚黑学,其实连官场显规则都没有搞清楚。你以为升官完全靠关系?这种看法也对也不对。所谓关系,是你经营出来的,既可能是你巴结讨好或者行贿笼络,也有可能因为你善于办事,将所有事情处理得极其漂亮。更容易被提拔的,恐怕还是后者。
侯正德的问题,恰恰在关系两个字上面。在省里的时候,他没有学会搞关系,只是埋头工作,所以,机会就像鱼一样在他身边游来游去,他怎么都抓不住。后来,唐小舟为了制约韦成鹏,将很多资源向侯正德倾斜,并且在暗中帮他,他才获得机会,提升为正处,到阳通担任市委副秘书长。下去之后,侯正德似乎意识到了关系的重要,也因为手中有了一些资源,开始四处钻营关系网。
唐小舟早就听说,侯正德这个副秘书长,在市里办公的时间不多,一个月中,大半个月住在省里,他在喜来登长期包了一个大套间,住在那里跑关系。对此,省里已经存在一些说法,唐小舟好几次都想提醒一下他,想想,又打消了这个念头。在官场行走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个人修炼的过程,最终是否成仙,既在于各人的悟性,也在于你所找到的方法。悟性不到,这个老师是没法当的。
侯正德已经无数次给唐小舟打电话,又是要登门拜访,又是要请他吃饭。唐小舟的新居,除了极少数人,比如孔思勤,整个办公厅都没人知道,侯正德自然没地方打听。他在电话里数次要唐小舟家的地址,唐小舟不肯给。约吃饭吧,唐小舟总没有时间。他并不是真没时间,而是一开始就知道侯正德的目的,不太想见他。最近,侯正德的电话打得极其频繁,唐小舟也听说,他正在**,眼睛盯着的,是阳通市副市长。
唐小舟心里透亮着,侯正德想谋的这个机会,成功率极低,甚至说为零。这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由市委副秘书长直接提副市长,可能性太小,而竞争对手众多。别说在市委市政府还有很多其他正处级干部,理论上可以实现这一跨起,就是下属各局的局长书记以及县里的书记县长们,也都是竞争者。若论手中握有的资源,他和这些人无法相比,而在市里处级干部的排名中,这些人,也远远排在他的前面。此外,省里下派干部的可能也不能忽视,与这些可能被下派的干部相比,侯正德就更没有优势可言。
主观方面,侯正德虽然重视到省里拉关系,但在市里,他的关系处理得却不好,甚至可以说紧张。从省里下去的干部,地位本来就尴尬,自以为在上面关系很熟,有很多资源,心理上有些强势。地方上的干部,又不太卖这类人的账,觉得自己是从低层一级一级升上来的,经过风雨见过世面,诸多磨难诸多波折,才有今天这样的局面。你高高在上,什么都不懂,只不过帮领导写了几篇文章,拍对了几个马屁,就不知天高地厚了。这样的局面,如果再不善于处理关系,工作是很难开展的。
偏偏侯正德就是一个不会处理关系的人,又有些爱揽权,结果,和秘书长的关系没有处理好,同府委两办其他领导的关系,也相当僵化。从市委副秘书长到副市长,这本来就是一道不那么顺畅的坎,一是市委和市府本来就是两条线,二是下面还有那么多县委书记县长,还有市属各局的局长,都是一方干将,主掌一条线,在上层的人脉,比一个无职无权的副秘书长深厚得多。如果是争取下去当县委书记县长,还算是正途。由此可知,侯正德对于官场结构,其实是一知半解,想当然地以为,他现在是正处级,再升就是副厅,当副市长是顺理成章。
可侯正德为了见他,住在雍州,每天给他打几个电话,不见肯定是不行的。
恰好融富中央国际搞活动。融富中央国际不是普通的商住楼,而是CBD,也就是中央商务区。理想模式,是将大企业大公司集中过来,形成商业中心。但这些大企业大公司,通常都已经有了办公场所,是否愿意搬到融富中央国际?难说。所以,兆元集团要搞一些活动,将这些世界五百强国内五百强企业请到现场。名义上,这次活动是市委主办,主打节目是企业家论坛,探讨雍州市企业发展方向,请这些大企业家为雍州市的经济发展把脉。承办者是兆元集团,目的嘛,就是想拉拢这些潜在客户。
整个活动,搞了一天。上午由郑砚华领衔,主题是雍州商业论坛,共有十几位企业家发言。下午彭清源亲自坐台,先参观融富中央国际工地,观摩建筑模型,然后主题研讨。晚上是宴会。唐小舟自然不会参加白天的活动,却参加了晚宴。因为出席的人多,多带一个去,也不是什么事,他叫上了侯正德。
在这样的场合,侯正德想谈什么事,不好出口,只是在分别的时候,拉着唐小舟说了几句,又往唐小舟手里塞一张卡。对待侯正德,肯定要区别于时建敏,彼此拉扯了几下,唐小舟说,你如果这样,我就不帮你说话了。
侯正德是正处级干部,人事权掌握在市里,在上层活动没用,市里如果不往上报,省里是不会讨论的。趁着阳通市委书记梁天培来省里候见赵德良的机会,唐小舟和梁天培聊了几句天,谈起阳通的一些人和事,唐小舟顺便把话题引到了侯正德身上。说我们一处出去的人,在梁书记手下,梁书记可要好好照顾。
几天之后,侯正德给唐小舟打电话,说梁书记提到此事,向唐小舟表示感谢。
事情算是有了一个交待。
第118章
君卓的报告送上来已经几天了,走程序的时候,卡在了江育奇那里。
这份报告,因为有唐小舟的授意,并没有过多地谈盗版市场,而是谈文化建设的现状和未来构想,谈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忧虑和前景展望,同时建议省里应该搞一个文化建设论坛或者召开文化强省研讨会。盗版市场对文化建设的冲击,在君卓的报告里,仅仅只是一个很小的方面。江育奇大概也知道,这个报告一旦送上去,势必引起赵德良的注意,搞不好,就会引出信访办的那个报告吧,这不知是不是他压下报告的原因。
唐小舟早已经得到了这个报告的副本,认真看过之后,他突然意识到,这件事,并不仅仅只是一个清理整顿文化市场的问题,更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大课题。这一课题与赵德良抓党建相比,丝毫不弱。如果说抓党建是进行权力结构建设的话,抓文化就是进行精神结构建设。如果把社会比喻成一个人的话,权力结构就是这个人的躯干,精神结构就是这个人的思想。当前社会存在的最大问题,恰恰是思想混乱,每个人都能举起一面思想理论的旗帜,和另一种思想理论战斗,结果争论不休,相互攻讦。唐小舟甚至想,应该借助这份报告,给赵书记一个建议,今年既然是党建年,明年应该搞文化建设年。
他给君卓打电话,希望君卓那边给江育奇施加一些压力。君卓果然依言而行,他自己以及发动其他人给江育奇打电话。江育奇也不敢得罪这些文化人,托词说,还没有看到报告,等看到了,一定慎重处理。同样的托词,不可能一再使用,几次之后,江育奇只好将报告报呈。
赵德良看到这份报告后,让徐易江打电话,把唐小舟叫下楼。
赵德良挥了挥手中的报告,问,你看过这个报告没有?
唐小舟说,看过。
赵德良问,你怎么看?
唐小舟说,他们曾经到信访办去过,恰好那天我也在信访办,参加了他们的座谈。谈到很多情况,尤其是文化市场的现状分析,以及文化传承的重要性等方面,对我震动很大,很受启发。虽然此前我一直在文化单位工作,但对于文化荒漠化现象,了解不多也不深,更没有想到文化其实是民族精神这样一个层面。显然,这些作家们一直都在思考,并且深深地忧虑。他们的思考,我认为是抓住了根本,切中要害。接下来,我和信访办的同志一起做了一些调查了解,才知道,作家们并不是虚构,许多情况,甚至比他们说的还要严重。关于这些情况,信访办曾经给省委写过一个报告。
赵德良问,信访办给省委写过报告?我怎么没看到这个报告?
唐小舟说,这个报告,由江秘书长处理了。
唐小舟的做法,无非是想在赵德良面前给江育奇栽根刺。你不是老和我过不去吗?只要有机会,我也给你设点小麻烦。他希望赵德良沿着这个话题问下去,那么,他就有机会说得更多。
令他遗憾的是,赵德良并没有问报告的事,而是问,信访办的处理意见是什么?
唐小舟不好再提江育奇处理此事的意见。他说,文化建设是一个大课题。我们现在只要提到文化建设,就大谈文化产业建设。通过这次调研,我才意识到,这种文化产业建设的思想是多么片面多么狭隘。文化建设,首先应该是国家价值观的建设,是民族精神的建设。我们的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矛盾尖锐突出,但是,我们似乎一直没有想明白,主要矛盾是什么,在哪里。看了他们的报告之后,我突然明白,思想混乱,正是这个主要矛盾,也是一个巨大的隐患。这项工作,靠哪个单位哪个部门,肯定无法完成,它必须提高到国家层面,应该作为国家战略进行全国思考和部署。
赵德良并没有说话,他显然在思考。
唐小舟说,我有两个建议,第一,这个报告中建议搞一个文化建设论坛,或者是文化强省研讨会。我觉得这个建议很好。我们可以将这个文化强省论坛作为一个文化建设的长期项目,每年搞一次。先期可以邀请省内的文化名人参与,今后可以发展成全国性的文化论坛。第二,可以把明年全省主题定为文化建设年。
赵德良说,文化论坛这个想法不错,你和文化厅协调一下,先搞起来。
唐小舟犹豫了一下,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说,文化厅来协调,规格是不是低了点?
赵德良说,今年下半年的事很多,都是大事。这个文化建设论坛,如果放到下半年,不太适合,若要尽快搞起来,规格太高的话,会有一些难度。
刚说到这里,面前的电话响了,是那部保密电话。赵德良立即接起电话,听了几句,脸色一凛,问道,什么时候的事?赵德良又听了几句,脸色显得越来越凝重。他说,这件事不能侥幸,一定得高度重视。你立即着手做两件事,第一,和深圳市委办公厅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配合,由公安部门介入调查。第二,立即上报。
听语气观神色,唐小舟知道,一定出大事了。至于到底是什么事,他一时还不清楚。在他看来,赵德良是个异常沉着冷静的人,任何大事,他都能做到不露声色。接到这个电话时,他的脸色立即变了,显得此事比以前所有事都大,至少说明,以前每遇大事,他都有把握控制,眼下这件事,超出了他的控制范围。
果然,挂断电话后,赵德良并没有放下话筒,开始拨打这部内线电话。这是加密电话,通话对象是一位级别相当高的领导。唐小舟不好再留在这里,退出来,进入徐易江的办公室。
他问徐易江,发生了什么事吗?
徐易江说,是的,张顺焱有可能外逃了。
唐小舟被这话吓了一跳,说,什么时候的事?
徐易江说,昨天晚上的事。
第119章
张顺焱领队前往深圳参观学习,昨天是到达深圳的第一天。吃过晚饭后,大家说要看深圳的夜景,张顺焱说他看得多,不想看,又有点感冒,想早点休息。众人去看夜景,又宵夜,晚上回来很晚。今天早晨,大家都在等张顺焱下来吃早餐,他的秘书去敲了几次门,没有应答。打手机,不通。大家担心出什么事,比如突然病了之类,立即叫来服务员,将房间打开,由秘书先进去查看。房间里没人,床很整洁,根本没有睡过,张顺焱的行李也不在。继续打张顺焱的手机,仍然不通,只好向市委秘书长报告。市委秘书长试着打了几次张顺焱的手机,结果一样。他不敢耽搁,立即向江育奇报告。
市委秘书长给江育奇打过电话后,又试着给张顺焱打电话,还是不通,便想到要给徐易江打个电话。唐小舟想,这也是下面的人一种自保的做法。陵丘市长双规,市委书记神秘失踪,这两件事的影响实在太大了,哪些人会被陷进这两件事里,谁都说不准。秘书长给江育奇打了一个电话报告此事,是正常途径,但同一件事,江育奇会怎么向赵德良报告,别人拿不准。为了保险起见,给赵德良的秘书直接打电话,是选择之一。
唐小舟进来的时候,徐易江刚刚接完电话,和唐小舟简单对话几句,便问赵书记是不是已经知道此事。唐小舟说,估计是知道了。即使如此,徐易江还是要向赵德良汇报,他和唐小舟一起来到赵德良的办公室,赵德良仍然在打电话。见到他们,赵德良将话筒捂了,说,如果是张顺焱的事,我已经知道了,如果是别的事,先放一放。
唐小舟和徐易江退了出来。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唐小舟立即给梅尚玲打了个电话。梅尚玲说,我已经知道这件事。外逃的可能非常大。
唐小舟说,从深圳到香港?香港也是中国境内,他能逃去哪里?
梅尚玲说,事情恐怕没那么简单,他既然要外逃,一定早就设计好了逃跑路线。而且,早在几年前,他就为自己预留了退路。
唐小舟说,预留了退路?什么退路?
梅尚玲说,他早就把儿子送到美国读书去了,今年初,又以陪读为名,把老婆也送过去了。他现在是人们说的裸官。我估计,他可能还做了其他准备。这次去深圳考察,也是临时决定的。
唐小舟再问,你们惊动他了吗?
梅尚玲说,我们现在还只是调查刘成雨,就目前已经掌握的情况来看,刘成雨的问题确实不小,而且极其复杂。自开展调查以来,先后有几个干部双规,案情确实有滚雪球的危险。这件事,我已经向夏书记汇报,希望夏书记以及省委拿出一个明确的意见。不过,从目前已经掌握的案情来看,牵涉张顺焱的可能性存在,毕竟陵丘可能是整个江南省党政主官最为紧密的市。党政主官关系紧密,工作如果开展得好,说明党政主官团结一致谋发展。相反,如果一个人有问题,另一个人,不太可能独善其身。
唐小舟说,一个地方,党政两个主官同时出事,这种情况倒是极其少见。
梅尚玲说,这确实是一个大问题。而这个问题的根源,是领导干部长期在一地任职,又缺乏行之有效的预防机制。尤其是那种党政主官关系比较好的地方,这方面就要更加慎重。
唐小舟想,这真是一种悖论。党政主官关系密切,原是干好工作最大的前提和动力。党政主官之间有矛盾,甚至闹得不可开交,肯定会影响工作。这种情形,实际成了官场最大的内耗。而现在呢?党政主官关系好,也成了问题。那党政两条线,到底应该怎么处理,才是最佳状态?当然,说一千道一万,还是一个监督机制问题。权力不受约束,确实会出现这种狼狈为奸的情形。
另一方面,唐小舟有一种感觉,梅尚玲的话,似乎还有别的意思。他说,既然还没有惊动张顺焱,他为什么要跑?
梅尚玲说,大概两三周之前吧,我听到一种说法,张顺焱对三正四以七星江南活动非常担心,甚至可以说不安。
唐小舟不解,问道,他怎么会对这个不安?
梅尚玲说,我也不知道,只是听到一种说法。你们是不是把各市的方案一起下发了?据说,他看到这些方案后,非常紧张,把自己关在办公室一整天,当天所有的活动,全部取消。
唐小舟暗暗称奇,想,三正四以七星江南活动,还有这样的功效?再深入地想,多少有点明白过来。梅尚玲所说的事,虽然和三正四以七星江南活动有关,但也不是全部,更主要的,还是党建年活动以及赵德良对陵丘工作的不满。党建年只是三正四以七星江南活动的一部分。或者也可以说,三正四以七星江南,是党建工作的一个步骤。总之,这两个活动相依相存,相得益彰。
至于党建,采取的是各市提方案,向省里汇总,再由省里统筹的方式。省里对此要求十分明确,涉及党建的各个方面,要求系统化、标准化,强调操作性,各市按照这个要求,提供了本市的操作方案。上次,书记办公会,唐小舟汇报的,就是这些方案。所有方案中,做得最差的是陵丘。陵丘的方案,可以说是在糊弄省委,完全是一些大路货,全是空话套话,很难找到一点实际的东西。讨论陵丘的方案的时候,几位常委提了很多意见,认为陵丘没有领会省委精神。尤其是马昭武,话说得很重,他说陵丘这样做,不是没有吃透省委精神,而是对省委提出的党建年阳奉阴违。从根子上说,是对党建年活动尤其是量化党建标准,有强烈的抵触情绪。他甚至建议省委,应该狠狠地抓一抓此事。
当时,唐小舟觉得,马昭武的话虽然很对,一言中的,可是,省委真要抓陵丘,怎么抓?能抓到什么?师出无名嘛。
第120章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