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探事情原委——看货币战争》作 者: 卫红宇

卫红宇(当代)
必读网(http://www.beduu.com)整理
前言(1)
  1997年,随着投机资金开始攻击泰铢,全球一场大规模金融危机在曼谷爆发。随后,韩国、香港和东盟大多数经济体都出现了连环的银行和货币危机。这一危机带来的经济衰退,使一些国家付出惨重代价,人均实际产出中,超出10%的财富化为乌有。
  进入21世纪之后,受美元持续贬值、国际游资泛滥以及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不仅陷入高通货膨胀的局面之中,并且还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在金融危机的袭击下,全球金融市场陷入异常动荡之中。为了使动荡的金融市场变得稳定,各国纷纷采取应对措施。例如,在美国,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密集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以挽救金融机构、稳定金融市场、重振美国经济。这些政策措施主要包括:经济刺激计划、住房救助计划、数量宽松货币政策、有毒资产处理计划和公允价值计价原则的放松安排、俄罗斯央行进行注资、德国“两手抓”确保银行体系安全、巴西的央行频繁出台救市措施、英国注资5000亿英镑救市、韩国千亿救市、为银行外债提供担保等。
  金融市场的动荡使股市、楼市泡沫破灭,全球经济衰退的势头正在不断蔓延。金融专家估测称,在2008年,全球的国内生产总值可能出现20年来第一次负增长,21世纪第一次世界性经济衰退正式降临。
  而我国不仅要承受着这场金融危机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而且还面临着重重的压力和挑战。近几年,中国金融市场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和挑战,首先是美元持续贬值的挑战。伴随着美元的持续贬值,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也越来越大。
  2008年3月19日,温家宝总理在回答美国彭博新闻社记者提问时表示,因为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造成美元贬值,石油价格居高不下,世界的股市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到目前为止,两年多来,人民币对美元已经升值15%,而且最近升值的幅度越来越大。
  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加大我国输入型通胀压力。并且借助美元贬值趋势、国际政治局势动荡、油价和大宗资源品价格高企,主要由国际资本构成的热钱所从事的投机活动愈演愈烈。随着资本持续大量流入,中国国际收支项目之间发生了实质性变化。
  2008年6月25日,日本《产经新闻》刊发文章说,海外热钱的非法流入加剧了中国国内的通货膨胀,这些资金有可能在一夜间外逃,从而像11年前的泰国一样,造成经济的崩溃。
  专家指出,人民币升值与热钱流出的风险正变得越来越大。从历史经验看,热钱加速流入会造成宏观经济失衡,形成资产泡沫。而热钱的迅速出逃,也将会是一瞬间的事,届时将会造成经济震荡,甚至引发严重的货币危机。
  在当今,热钱正在“烤”验中国经济。2008年4月下旬,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IMFC)春季部长级会议上,央行行长周小川呼吁各国尽快建立起协调互信的政策框架,加强对对冲基金为代表的热钱的监督,稳定市场预期,实现有序调整。
  专家认为,大量热钱将会使资本流动急剧波动,不仅导致汇率和利率更大幅度波动,造成资产价格中的泡沫效应,而且还将使得国际收支状况和结构更加复杂,进而影响到一国的经济和金融稳定,甚至造成社会和政治的动荡不安。因此,要改变或者说有序化热钱的流动,最关键的措施就是增加汇率机制的灵活性,加快汇率改革步伐,实施合理的外汇管理制度。在这种局势下,中国的货币政策应该何去何从呢?
美元贬值究竟让谁受益(1)
  自1995年以来,凭借美国雄厚的经济实力及其国际地位,美元在国际外汇市场上持续走强,无论是美国高科技泡沫的破灭,还是2001年下半年的经济衰退,乃至震惊世界的“9·11”事件,都不能阻挡美元的强势地位。但是,自2002年就在美国经济开始复苏时,国际外汇市场上美元兑主要货币的价格却开始不断下跌。
  据统计,从2002年初到2004年末,以实际汇率计算,贸易加权的美元指数在此期间下跌了16%。在2005年,美联储采取加息措施,贸易加权的美元指数上升了5%。不过好景不长,2006年下半年开始,美元重又回到了下跌的通道之中。尤其是自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伴随着美国经济形势的不断恶化和美联储利率的急剧下调,美元更是加快了其下跌的步伐,对16种主要货币的汇率全线下滑。据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12月31日,美元从2002年以来贬值了近40%,衡量美元与一揽子货币比价的美元指数也跌至了73。30以下,为近几年的最低位置。
  美元大幅度贬值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关于强势美元跌跌不休之势,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和《金融时报》认为,美元的大幅贬值是美国的一种“变相赖债”。
  进入21世纪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财政连年赤字,世界很多国家积存的美元储备直线上升,总额近3万亿美元。这些美元储备,都是各国人民辛苦挣来的血汗钱,是美国对外负债的凭证。而美元一贬值,这些血汗钱的价值,相当一部分就缩水了。比如,假如一个国家有1000亿美元外汇储备,若美元贬值10%,虽然1000亿美元的形体还在,但其实际价值却将“缩水”100亿美元。
  由此可见,如果各国美元储备保持上升势头,通过美元贬值这种办法,美国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赖”掉其大部分对外债务。道理很简单:美元已不是传统纸币,而是现代纸币,是不再与黄金挂钩因而不能保持定值的“信用”货币。现在的美元与黄金不同,其本身没有任何价值,只是一张纸片。有多少美元流出美国境外,就有多少等值的物质财富流入美国。进出口相抵后,外国持有的美元储备余额净值,特别是长期沉淀的那一部分外汇储备,就被美国政府和人民白白享用了。当其他国家要把这些美元换成黄金或所需商品时,它的实际价值却已经缩水。美国就是这样赖掉了相当一部分对外债务的。
  有金融专家指出,如果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从泰国、马来西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变相抢劫的是索罗斯。那么现在,通过美元贬值从中国及世界其他国家变相抢钱的,则是美国政府和美联储,而且性质比上一次更加恶劣。
  美元贬值除了有利于削减外债以外,也有利于美国出口的增长。2007年10月16日,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表示,美元贬值带动美国出口,在房市衰退期间,有助于美国经济。据统计,在2007年第二季度,美国经济增长3。8%,其中出口贡献1。3个百分点。
  在2008年,美国的出口率依然保持着强劲增长的势头。据2008年上半年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美国贸易出口成为美国对经济增长产生正面影响的重要动力;而美元对欧元、人民币、日元等主要货币的贬值显然是刺激出口的一个主要因素。
  美国“全美制造业者协会”首席经济师霍泽表示,在美国国内消费持续低迷的情况下,由于出口依然保持强劲,抵消了国内房市低迷和金融动荡对美国经济的拖累,使美国经济至少在名义上没有滑入衰退。
  美国商务部的数字显示,以2005年为转折点,美国对外贸易的出口增幅开始超过进口增幅,而且差距不断扩大。在2008年,美国的各类产品出口均呈现良好增长态势,工业设备出口保持双位数增长,并有进一步加速增长的趋势。
  霍泽认为,美元对欧元、人民币、日元等主要货币的贬值显然是刺激出口的一个主要因素。据统计,从2005年1月到2008年1月的三年时间里,美国出口增长的将近三分之一是对欧洲的出口,其次是对亚太地区的出口,占到美国出口总增长的22%。他说:“根据我们的估算,美元贬值对于美国产品竞争力的提升大约可以解释为什么美国在过去三年里出口增长了50%。”他强调,如果美元没有贬值,美国在过去三年里的出口增长是不可能的。
美元贬值究竟让谁受益(2)
  由此可见,美元贬值是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的。然而,美元持续下跌,欧元等货币持续上涨,是否会冲击美元作为全球清算货币的主导地位?欧元是否会在可预见的未来替代美元呢?
  对于此问题,中国银行高级分析员谭雅玲指出,美元不会放弃自己在世界上的主导地位。从美国短期经济指标低迷而长期指标相对乐观来看,美国经济可以避免衰退。首先,美国房地产和次贷问题恶化是循序渐进的,并非急速恶化甚至难以控制;其次,美国金融市场价格波折,特别是股价低迷的局面,并非是因为美国企业发生重大问题或衰落,只是因为金融机构的次贷损失放大,引起恐慌与警惕。
  渣打银行驻新加坡的外汇分析师Harr
  Thomas表示,美元仍可以保持国际主导货币的地位,不过,随着欧盟在全球贸易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欧盟金融市场的流动性越来越大,欧元将变得更加重要,人民币也同样如此。但是,这个过程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至少在5年以上。
  工商银行广州省分行外汇分析师侍伟也表示,美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美元仍是国际通用的结算货币,欧元或其他货币要想动摇其地位,还是比较困难的,当前这种改变的苗头还没有出现。
  因此,根据当前的形势,美元贬值不会影响到美元在全球清算货币中的主导地位,并且还有助于美国经济的发展。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指出,美国推低美元,是通过牺牲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来推动美国经济的持续、强劲增长。
贬值玄机的背后(1)
  进入21世纪后,为了推动本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美国通过动用外交和市场手段,暗中推动美元贬值,以解决其国内外一系列难以协调的问题。美元贬值惊扰着全球经济,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4年12月6日,欧元区12国财政部长发表声明,对欧元兑美元升值势头表示担忧,并呼吁主要国家采取措施,制止外汇市场的过度波动。
  针对美元持续贬值的势头,很多专家指出,尽管双赤字一直是美元暴跌的最主要借口,但美元贬值的玄机似乎没有那么简单。持此观点的专家认为,美元贬值主要暗藏以下三种玄机。
  第一,美元贬值之于美国经济瞒天过海。
  专家指出,各方对美国双赤字的强调使美元贬值变得理所当然起来,然而从经济对比这一汇率决定的最根本力量来看,美元的急速贬值是没有道理的。
  首先,从经济基本面看,美国经济复苏比之欧盟更具可持续性。2004年11月30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美国第三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折合成年率增幅为3。9%,高于初步数据显示的3。7%,而11月12日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欧元区第三季度经济增长年率的初步数据仅为1。9%,低于第二季度的2。0%,欧洲央行12月2日也将2005年欧元区经济增长的预测由原来的1。8%至2。8%向下调整为1。4%至2。4%。此外,美国的制造业已连续18个月增长,非制造业连续20个月增长,经济复苏可持续性在微观层次不断得到确认。因此,从经济基本面对比来看,美国经济的表现远比欧盟抢眼,美元汇率作为经济健康程度的外在表现理应走强。
  其次,从利率水平看,美联储比之欧洲央行更为积极。2004年6月30日、8月10日、9月21日和11月10日,格林斯潘四次挥动加息大棒,将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即商业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由1%提高到2%,同期特里谢表现得无动于衷,始终将欧元区基准利率维持在2%的历史低位。在长期趋势上,美国已经步入加息周期,而欧盟加息的处女秀依旧遥遥无期。因此,从利率水平对比来看,美元汇率在利率提高带来的资本流入支持下理应走强。
  再次,从失业水平看,美国虽然乏善可陈,但欧盟更是相形见绌。美国劳工部12月3日公布的报告显示,11月份美国新增就业人数为11。2万人,仅为分析人士预计的一半,市场对此颇有微词。但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失业水平出现了下降,11月份美国的失业率为5。4%,低于10月份的5。5%。而12月1日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欧元区10月份的调整后失业率仍为8。9%,与上月持平。欧盟领头羊德国表现更为糟糕,12月2日德国劳工部宣布,11月份调整后失业率升至10。8%,创下自1998年1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因此,从失业水平对比来看,美元汇率在失业风险相对较小的情况下理应走强。
  最后,就连双赤字其实也不能成为美元走弱的根本理由。因为欧盟本身也存在高赤字问题,这一问题的激化甚至让欧盟成员动了修改《马约》的念头。而且,双赤字本质上就是美国对内对外的负债表现,这从一个角度反而说明了美国经济增长汇集了全世界的资源支持,以美国经济的强力表现,只要美国政府有消除双赤字的主观愿望,双赤字绝对不是一道不可逾越的经济鸿沟。因此,美元暴跌的双赤字理由并不理直气壮。
  简而言之,经济上的强者最终也应该是货币上的强者,然而,现实就是,理应走强的美元一路跌跌不休。在美元公开走弱的背后必然存在着秘密的理由。
  第二,美元贬值之于欧盟经济釜底抽薪。
  美元贬值直接打击了欧盟出口,而在欧盟本身处于自我调整蛰伏期的情况下,对于以出口为经济发展龙头的欧盟来说,这种打击可能是致命的。
  欧盟自东扩以来,经济结构参差不齐的诟病更显突出,欧盟统计局2004年12月3日发表的一份统计报告显示,欧盟25个成员国之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差悬殊,欧盟候选国与现有成员国的差距更是巨大。在外部油价居高不下和内部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之下,欧盟经济复苏显得步履沉重。此时,外贸对于出口导向型的欧盟而言尤为重要,而美元贬值带来的欧元相对坚挺恶化了欧盟贸易条件,降低了欧盟出口能力,使得欧盟经济增长丧失了重要动力。而且,更重要的是,欧盟内部稳定也由于外在打击而变得不容乐观起来。在整体状况不佳的背景下,部分成员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追求背离区域同盟的盟约,单边奉行赤字财政政策,严重削弱了欧盟内部的政策协调,给欧盟经济的长期走势蒙上阴影。
贬值玄机的背后(2)
  从主观反应上看,欧盟起初对于美元贬值过于掉以轻心,盲目满足于欧元坚挺的货币形象收益。直到2004年11月8日,特里谢才转而认为欧元变化趋势是“无理的”以及“令人讨厌的”。欧盟对美元贬值意图的较晚察觉使其错失先手,以至于在G20峰会上,尽管欧盟大◇T◇X◇T◇小◇说◇共◇享◇论◇坛◇肆攻击美国的汇率政策,但会议根本未对美元贬值亮出红灯。因此,美元走弱之于欧盟经济的釜底抽薪由于欧盟自身的反应迟钝已经初见成效,欧盟近期经济数据的拙劣表现就是较好的佐证。
  第三,美元贬值之于中国经济声东击西。
  美元贬值诚然对中国人民币升值构成了巨大压力,但对于中国来说,货币贬值带来出口增长,实际上美元走弱是有一定实际收益的。如果美国明知道中国会在游资窥伺下以静制动保持汇率稳定,那么美国就借助人民币盯住汇率制间接地打击了欧盟经济。
  美元贬值的一大目的是对人民币施压,敦促人民币升值,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不可能由于外部压力的增加而改变汇率政策,这一点美国是心知肚明的,因为任何一个理性的政策制定者都不可能在市场投机氛围浓厚的情况下轻举妄动。但借助于各方媒体对美元升值压迫人民币的鼓吹,美国可以在麻痹欧盟的情况下对其进行间接打击,欧盟领导人对美元贬值反应迟钝就是这一战略的成功点。
  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在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下,美元贬值意味着人民币贬值,欧盟对中国的出口贸易受到了负面影响。欧盟在经济增长乏力情况下受到人民币贬值冲击,必然会对人民币汇率颇有微词,这无疑增加了对人民币升值施压的国际砝码。而且,中欧贸易润滑度也将受此影响而大幅下降,反倾销等贸易摩擦很可能激化于中欧之间,这将减弱欧盟同中国的经济联系,降低欧盟共享中国经济增长阳光的可能。
美元贬值震荡世界经济(1)
  自从2002年以来,美元开始不断贬值,国际金融市场从此也进入了多事之秋。在当今,虽然布雷顿森林会议之后美元不再一手遮天,但美元依然是国际经济活动中商品与服务贸易的最主要计价货币,因此,美元相对于世界其他货币的贬值,实际上把负担甩给了世界经济。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国家、抑或是石油出口国的经济政策和经济战略都受到了干扰。
  作为货币输出国的美国进行美元“倾销”无疑能够成为最大的赢家,即美元贬值可以增强美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美国产品的出口,从而减少其贸易逆差。据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统计,美元如果贬值20%~25%,将足以使美国贸易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削减到2%。也正是如此,布什政府对弱势美元采取了听之任之的态度。但是,由于美国是一个消费和进口大国,美元贬值有可能加大其通货膨胀压力。2007年美国进口额预计可达2。4万亿美元,随着美元贬值,进口产品的价格必然上升,进而有可能推高美国整体价格水平。
  欧洲国家对于美元贬值可谓爱恨交加。一方面,欧元相对于美元升值可以提升欧元区国家的投资者和其他中央银行对欧元的信心,从而增强欧元在国际金融界的地位;同时,欧元升值还可以帮助欧元区国家抑制物价的上涨,降低通货膨胀。但是,欧元的持续升值,必然导致欧洲公司出口成本增加,加重其出口的压力,进而削弱欧元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并最终伤及欧洲经济。
  在美元贬值的环境下,亚洲尤其是东亚国家成为与美国贸易联系中的最主要贸易顺差的发生地,有多大的外汇储备就必须释放多大的本币进行对冲,美元储备资产的增加会进一步削弱亚洲国家中央银行的货币调控能力和政策的独立性;更要命的是,伴随美元贬值,美元储备价值将会严重缩水。
  美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货币,美元贬值干扰着世界经济的正常运行,对其他国家生产、贸易、金融等领域产生负面影响,从而拖累世界经济。
  第一,美元贬值造成其他经济体出口萎缩,进而导致经济增长减速。美国经济放慢减少了对外国产品的需求,美元大幅度贬值又进一步抑制了进口,因此,欧洲、日本及亚洲新兴经济体对美出口遭受双重打击。一是欧日亚对美出口率大幅回落。例如,2007年第四季度,欧元区对美国出口较2006年同期下滑了8%;2008年前2个月,美国消费开支疲软,又使这些经济体对美出口进一步下滑。二是欧日亚货币升值也制约了这些经济体对美以外地区的出口增长。由于出口是许多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出口骤然减少必然导致经济增长放慢。据估计,目前欧元贸易加权平均汇率已比2004年至2006年的平均水平上升10%,这可能造成欧元区未来3年的年度GDP增幅累计减少1。2%。
  第二,美元贬值加剧了能源及其他初级产品价格上涨,从而引发全球通货膨胀上升。近年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节节攀升,特别是2008年初以来,油价突破每桶100美元和110美元大关,黄金价格“破千”(每盎司1000美元),不少农产品价格也达到近几十年新高。这一切都源于美元贬值。这是因为国际市场原油及其他商品期货交易以美元计价,美元贬值一方面会增加原油等商品期货对于持有其他强势货币投资者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还会推动部分持有美元资产的投资者转而买入原油等期货,以避免美元贬值带来的损失。据估算,近年来美元贬值对油价上涨的“贡献率”接近20%。美元贬值也促使人们大量购买黄金作为资产保值手段,从而刺激了黄金需求和价格上涨。能源等初级产品价格猛涨,使世界各国通胀压力增大,其中首当其冲的是中国、印度等初级产品进口的新兴市场国家。新兴市场经济体比发达国家面临更大通胀压力,不仅因为其进口能源价格大幅攀升,且上涨的粮食价格在其消费物价指数(CPI)中占有较大的权重(40%左右)。欧元区2008年3月份CPI较2007年同期升幅达到3。5%历史新高,远远高于欧央行设定的不超过2%的通货膨胀率目标。
  第三,美元贬值使国际热钱流向新兴市场,从而加大新兴市场国家宏观调控的困难。由于新兴市场国家货币趋向升值,加上为控制通胀使国际投机者预期新兴市场利率上升,这就加剧了国际热钱流向新兴市场,干扰了新兴市场国家的宏观调控。为防止热钱流入导致货币大幅升值,这些国家不得不向市场投放本国货币,结果,又加剧了流动性过剩,从而限制了央行通过加息以控制通货膨胀的政策空间。
  第四,美元贬值使新兴市场国家遭受重大资金损失。新兴国家大量外汇储备用于购买美国政府债券,其收益率极低,而新兴市场投资的收益率和利率较高,这就造成其巨大财政损失。据统计,这一国内外收益率的差别使印度2007年财政损失相当于GDP的2%。
  由此可见,美元贬值扰乱了世界经济。2008年3月18日,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表示,因美国次贷危机影响,美元贬值,美联储几次降息,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已经达到每桶110美元,对国际股市造成很大影响,导致国际股市震荡,严重地影响了世界经济。
人民币被动升值(1)
  当美元跌跌不休时,人民币加速了升值的步伐。自从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截止到2008年初,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12%,其中2006年升值3。35%,2007年以来升值速度明显加快,全年达6。9%。
  2007年11月25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一举突破7。40关口,报于7。399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丁志杰表示,人民币汇率升破7。40关口,说明人民币升值步伐在加快,未来应从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出发,实现人民币汇率向均衡水平调整。
  在人民币小幅升值步伐加快的同时,波动幅度与弹性正日趋加强。央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的统计显示,在2007年前三季度,银行间外汇市场共有182个交易日,其中人民币汇率有108个交易日升值、74个交易日贬值。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有36个交易日单日升值超过0。1%,最大单日升值310个基点,超过了2007年5月21日前日浮动区间0。3%的水平;有14个交易日单日贬值幅度超过0。1%,最大单日贬值209个基点。
  到了2008年,人民币仍然呈上升趋势,在3月25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1美元兑人民币7。0436元。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正在向“7”整数关口步步紧逼。从3月13日以来的9个交易日中,有6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创下新高。
  3月26日,渣打银行发布最新报告,该银行的中国研究部主管王志浩在报告中指出,渣打银行将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预期由9%上调至15%,到2008年年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升为6。35(此前预测值为6。64);2009年年度升值预期预测维持7%不变,上调第一、二季度升值预期,到2009年末,预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5。90。分析人士指出,这一报告标志着主流机构对人民币走势观点开始大幅调升。
  在2008年,人民币升值势头强劲。6月17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升破6。9,以6。8919再度创下汇改以来新高。至此,2008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先后44次创出新高,年内累计升幅接近6%。
  7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8230,再度创出汇改以来新高。这也是进入2008年以来,在国际经济利空因素下,人民币被动升值,对美元汇率创出的第55个新高。
  针对人民币的强劲升值势头,有关经济专家指出,当前的人民币主要是受美元加速贬值的拖累而被动升值,实属无奈之举。“美元最近比较弱,导致人民币被动升值,不是因为人民币自身的问题。”天治基金公司策略研究员张晓君说。
  中国银行市场研究员石磊认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出现一定程度上与原油期货价格挂钩的走势。受此影响,人民币对美元加速升值可能成为未来2至3个月的主题,但这一趋势可能被短暂的平台区间所打断,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将明显增强。而人民币对美元快速升值的趋势可能在第四季度结束。
  相关数据也显示,尽管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速度在加快,并创下2008年以来的第55个新高,但离岸NDF市场预期人民币一年内升值幅度仅为6。4%,远远低于年初的水平。这一预期表明,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压力和动力已经明显降低。
  就人民币不断升值的问题,专家指出,一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升值的压力,汇率调整是自然而然的事。人民币升值一方面是平衡国际收支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重新调整国内经济资源结构配置的契机。只要正确处理好汇率波动和宏观经济发展之间@T@X@T@小@说@共@享@论@坛@的关系,人民币升值对经济增长并不构成威胁。对于被动升值的情况,要积极主动地进行双边或多边磋商,加强国际经济和金融政策的协调,使问题得以妥善解决。
  此外,专家指出,在美元不断贬值、人民币升值之际,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因素增多,大量从美国流出的国际资本倾向于将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作为“避风港”,这对希望通过加息来降低内部流动性的新兴经济体构成极大压力。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资本流入国,并且这种格局在我国经济稳定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会长期保持。从我国目前情况看,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和流动性过剩等矛盾迫使央行渐次加息,中美利差已从2007年年初的2。46个百分点发展到2008年初基准利率倒挂0。64个百分点,这可能成为“热钱”继续涌入中国的“催化剂”。
人民币被动升值(2)
  国际资本大量涌入,不仅会加剧我国金融市场流动性过剩的状况,催生金融市场和房地产泡沫,也将加剧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继续推高人民币汇率。为了应对这一局面,专家提出建议,首先我国应慎重开放资本账户,阻止国际金融市场风险的渗透和影响。其次,充分认识市场预期对稳定资产价格的作用,坚决抑制国际“热钱”针对人民币汇率的投机活动。
  专家指出,在金融市场上,资产价格依赖于对其未来价值的预期。所以任何导致市场预期波动的因素都会立即对金融市场以及主要宏观金融变量(例如利率和汇率)产生影响。现阶段,在宏观基本面保持基本稳定的环境中,人民币汇率走势更多受制于市场因素的变动。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空间有限和难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国内流动性管理有可能依赖于汇率调整的倾向强化人民币升值预期,这种预期在国际“热钱”的利用和助推下,会形成市场追逐的明确目标。人民币汇率在市场升值预期推动下脱离管理层调控区间而被动走高,一旦国际投机资金达到收益预期,我国“严进宽出”的外汇管理政策又为资本流出提供了畅通的渠道。鉴于此,建立人民币汇率稳定的预期,使市场相信国家扞卫汇率政策的自主性和稳定性的决心,对于维护我国金融市场和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十分重要。
美元贬值,何时到尽头(1)
  自2007年第三季度次贷风波爆发以来,美元汇率加速贬值,并刺激国际油价、金价一路飙升,造成了以“三金(美金、黄金和黑金石油)异动”为表象的国际货币体系初步紊乱。受此影响,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恐慌情绪进一步蔓延,欧美政策调控者遏制次贷风波持续恶化的困难潜在增加,受次贷风波直接冲击较小的新兴市场也面临着货币升值压力加大和外部金融风险激增的挑战。
  美元持续贬值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2008年3月1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回答记者提问时就明确提出:“我现在所忧虑的是,美元不断贬值何时能够见底?”自从美元持续贬值以来,“美元贬值何时见底”这个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针对此问题,金融专家或机构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2008年3月,工行发布报告称,预计2008年下半年美元贬值将见底。报告称,美元贬值见底不同于美元汇率反弹,前者代表的是中长期趋势反转,后者则很可能是一种短期波动。造成美元汇率短期波动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数据的公布,各主要国家货币政策的可能变化,次贷风波的局部反复,国际资本的频繁流动等。而美元贬值见底的决定要素在于美元均衡汇率,只要美元均衡汇率不出现大幅下滑,美元继续大幅贬值将缺乏空间。美元贬值见底的根本条件是次贷风波滞后影响充分显现后美元均衡汇率的企稳及其长期恶化可能性的消除。
  根据美元均衡汇率的决定因素,美元贬值见底的具体条件包括:一是次贷风波对美国经济增长中长期冲击有限,这实际上要求次贷风波不能大幅恶化,而美国中长期消费倾向也不能受到较大负面影响;二是美国贸易条件的持续改善,这一定程度上要求以中国为代表的美国主要进口来源地物价保持稳定,进而避免美国进口价格指数的不利变化;三是美国技术进步的维持,这要求次贷风波对金融创新的抑制效应得到缓解。
  至于美元贬值可能的底部位置,工行经济专家指出,2007年7月至2008年3月的美元贬值存在“超调”成分,这意味着近期美元指数和各货币对创出的历史低位已经较为接近底部位置,只是由于利空因素尚未出尽,而次贷风波和美国经济的不确定因素还有待进一步甄别,美元汇率在触及底部之前将经历一些短期波动。
  正如专家预测的那样,在2008年3月17日,美元指数创下70。698点的新低,美元对欧元为1。5532(USD/EUR),对日元为95。78(JPY/USD)。
  经过系列论证分析,工行认为美元贬值见底可能时机出现在2008年第三季度的概率约为40%,出现在2008年第四季度的概率约为30%。形成如此判断的原因在于,2008年下半年三个标志性的“趋势反转”将很可能使美元贬值见底的条件得到满足。这三个趋势反转分别是次贷风波的趋势反转、欧美经济增长对比的趋势反转和欧美货币政策方向的趋势反转。
  工行在报告中称,首先,根据他们此前研究得到的预期,一系列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刺激效应将从2008年第三季度起集中显现,欧美货币市场信贷紧缩也将由于流动性注入和信心恢复而得以缓解,次贷风波由扩散向平息的趋势反转将可能出现。
  其次,对美国经济的专题研究表明,2008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美国经济增长将持续萎靡,增长率约为0。2%和0。6%,而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美国经济增长反弹至2。1%和2。0%;相比之下,欧元区经济增长可能由于强势欧元的负面影响在2008年出现反转,在2007年第四季度增长2。2%之后,2008年前两季度欧元区经济增长将初步放缓至1。7%左右,而在2008年后两季度进一步放缓至1。5%左右。两相比较,欧美经济增长的趋势变化方向相反,美元对欧元汇率将获得有力支撑。
  最后,美国同主要国家的货币政策在2008年第三季度出现较大反差。预计2008年第二季度美联储将继续将基准利率下调至1。75%左右,而在通胀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预计美联储将从2008年第三季度起重新缓步启动加息,将基准利率上调至2%左右,并维持一段时间后继续上调。而由于增长风险的加大,欧洲中央银行则于2008年第二季度启动降息周期,并在第四季度将基准利率下调至3。5%左右;英格兰银行也在2008年第二季度开始降息,并于第三季度将基准利率下调至4。75%左右。货币政策的趋势反转将给美元短期名义利率走强提供助力。
  总而言之,工行认为,三个“趋势反转”于2008年第三季度或第四季度的同时出现将促使美元反弹长期持续,美元贬值将由此见底。
欧洲企业叫苦不迭(1)
  面对疲弱经济数据的相继出炉,美元汇率不断走低。美元持续贬值对欧洲企业来说,如同雪上加霜。有专家认为,欧元兑美元汇率已经迈入了一个让人“不堪”的境地,而欧元的快速升值将再次引发欧洲经销商对欧元区出口的担忧情绪。
  美元的持续贬值对欧洲的出口企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2007年12月3日,法国达索航空公司以及欧洲航空防务和航天公司(EADS)宣布调整生产线分布,达索航空公司首席执行官查尔斯·埃德尔斯泰纳对记者说:“我们在准备应对措施,帮助公司适应美元贬值的新局面。”他说,公司计划将商务客机生产线迁出法国,移至“美元区或成本较低的地区”,但从事军工生产的项目仍将在法国境内完成。
  EADS的首席执行官路易斯·加洛瓦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说:“我们别无选择……美元贬值是我们的主要问题。”他指出,公司调整生产线的计划对空客零配件生产没有影响,但将在欧洲以外地区完成机身、机翼构件和机舱门等部件的生产。
  许多经济学家警告说,欧元的快速升值可能会把身处困境的欧洲经济推入衰退的深渊。出口占欧元区经济总量的20%,欧元的升值减弱了欧洲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使欧洲的出口下降。德国央行表示,欧元升值令德国出口商的处境更加困难。
  德国一家小型机械制造公司总裁尤多·帕菲福尔讲述了美元贬值对欧洲商人的影响。尤多·帕菲福尔的SMS依洛斯姆公司位于德国鲁尔谷,主要生产汽车用的机轴,产品主要是销往美国和墨西哥,通过和戴姆勒克莱斯勒等汽车制造商的合作换取美元。
  帕菲福尔有一次签订了一份价值150万美元的订单,但由于欧元兑美元大幅升值,导致订单的利润不会超过3万美元,比以往低出1万美元。
  当欧元上涨速度异常迅速,兑美元接连创出历史新高时,出口商越来越担心业务会日渐艰难。因为汇率变动导致出口商的产品在美国市场上更加昂贵。
  位于慕尼黑的标准联邦银行副总裁卡尔·卡达指出,很多德国向美国市场供应汽车产品的生产商规模小,并且是家庭性质的私人企业,很难抵挡来自外汇市场的风险。并且,汽车部件供应商原本就已经处境艰难。受中国等地区的需求上升推动,钢铁等原材料价格一路飙升;同时他们的主要客户,汽车制造商由于销量下降,也强烈的要求他们降低供应价格。
  为了应对美元贬值带来的不利局面,一些企业纷纷想办法自救。2008年4月12日,德国汽车业巨头宝马公司宣布,将增加在美国的汽车零部件外包生产和采购,并提高在美国的汽车产量,以弥补欧元与美元比价不断走高所造成的损失。路透社援引德国《经济周刊》的报道说,宝马公司首席财务官迈克尔·加纳尔说:“我们将在抵御美元贬值的不利影响方面进行不懈努力。”他表示,宝马公司计划把在美国斯帕坦堡的汽车厂产量提高到24万辆,并将在美元区采购更多零部件。
  事实上,2007年以来,宝马已经吃足了弱势美元的苦头。据财经报报道,宝马前3季度税前利润较之前预测水平减少了1。25亿欧元,盈利减少相当程度上正是来自于美元持续走低影响。报道中称:美国是宝马全球最大的市场,约占宝马全球销量的1/4,尽管2007年宝马在美国销量上涨近8%,但再高的营业额也经不起20%的汇率涨幅,年底结算利润不如预期也就不难理解。
  受牵连的不仅是宝马、戴姆勒奔驰和大众这些有出口美国业务的欧洲厂家,那些不向美国出口的欧洲车厂如雷诺、标致雪铁龙等也难以置身事外。虽然这些车厂不向美国出口,但它们与中东、南美等国的出口传统上仍然是以美元结算,摆在它们面前的选择很简单:要么是提高价格损失销量,要么是维持售价损失利润,然而这些都是不利的结果。
  毫无疑问,美元贬值让大多数企业的利润大幅蒸发。2008年5月上旬,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SAP全球蓝宝石客户大会召开,这素来是企业级软件的技术盛会,全球数万工程师和企业高管前来捧场,也是SAP在ORACLE这个死对头的主场上展现自已实力的平台。可这次的SAP客户大会开得并不轻松,北美这块SAP曾经最大的馅饼如今却成了烫手山芋。
  客户大会前夕,SAP公布了第一季度财报,尽管营业额增长了11%,但净利润却同比下降了22%,成为6年来降幅最大的一次季度利润财报。SAP全球CEO孔翰宁在美国奥兰多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如此下滑主要是因为受美元贬值等汇率因素影响。
欧洲企业叫苦不迭(2)
  事实上,受累美元贬值,大多数欧洲企业都叫苦连天。诺基亚、西门子等欧洲知名企业都未逃脱美元贬值带来的负面影响。2008年7月,诺基亚公司公布的财报显示,其第二季度净利润为17。5亿美元,同比下降61%。
  在英国,企业主也深受美元贬值之苦。由于英国零售商从中国及其它远东国家购买大量产品,并以美元支付,英镑兑美元的直线下跌导致英国企业面临的债务大幅增加。
  2009年1月,巴利国际的分析师尼克·布伯表示,“英国零售业近来遭遇的厄运令人担忧,而该行业受到的冲击将在今年秋季最为严重。届时,零售商们要么接受进口成本上涨,要么竭力将上涨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而消费者信心已经因裁员及房价下跌等因素而备受打击。”
  布伯指出,经济衰退导致消费者削减支出,这让英国零售商们面临压力,而英镑兑美元从2008年年初的1。99跌至1。45左右使得企业面临的风险上升。布伯表示:“多数零售商都对今年年中前汇率跌至1。85/1。90水平进行了对冲,但之后企业将遭遇很多打击。”
  “疲软”的美元对欧洲企业造成不小影响,严重地影响了欧洲的经济。据欧洲统计局的数字显示,2004年第三季度,欧盟经济仅增长0。3%,远低于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0。7%和0。5%,与欧元坚挺相联系的出口也从第二季度增长3。1%减至第三季度的1。2%。而欧盟的内需增长微弱,家庭消费仅增长0。2%,虽然投资增幅达0。6%,但不足以弥补出口和内需的缓慢增长。与此同时,欧元区的失业率10月份仍然处于8。9%,打击了消费者的信心。德国和意大利的中小企业的信心指数已跌破50点,这表明中小企业的经济活动将萎缩。
  为了保护本国的经济利益,早在2004年12月6日,12个欧元区国家财长在布鲁塞尔发表联合声明,强烈要求美国采取措施阻止美元继续贬值。奥地利财政部长卡尔海因茨·格拉瑟愤愤不平地说:“让欧盟为世界经济不平衡,特别是美国赤字买单,这是让人难以接受的。”法国财长也敦促美国采取措施,阻止美元进一步贬值。
  2005年1月29日,欧央行行长特里谢在世界经济论坛上称,美元近3年的连续贬值已打击了欧洲经济。此言论支撑美元兑欧元在近4个交易日的高点波动。特里谢说,自2002年至今欧元区经济增长率未超过2%,而此期间美元兑欧元累计贬值了32%。
  2006年5月,法国《论坛报》报道称,从2006年年初至今,美元相对于欧元已经贬值9%。美元贬值可能影响欧洲经济增长,欧洲制造的产品竞争力相对于美国和中国产品而言有所下降。由于担心企业未来的盈利受到影响,欧洲股市连日来出现明显下跌的趋势。
  面对弱势美元冲击,一贯对美国持强硬态度的法国率先发言,2007年12月,法国总统萨科齐向美国发出警告:如果美国不抑制美元持续下跌,将有可能引发大西洋之间的经济战争。
  为了进一步扼制美元持续下跌,2008年7月4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在布鲁塞尔表示,美元贬值已是全球担忧的问题,欧盟希望美元与其他主要货币的比价更为均衡。
美元贬值,亚洲经济影响几何(1)
  美元汇率持续走软成为经济界关注的一个焦点,尤其是在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断创出新高之后,人们对全球通胀和经济前景的担忧日益加重。对包括中国在内拥有大量美元储备资产的亚洲经济体来说,美元贬值是一个令人头痛的消息。
  众所周知,美国推行弱势美元,是以牺牲别国、尤其是亚洲国家的利益为代价的。据美国纽约储备银行估计,如果韩国和新加坡的货币升值10%,两国的资金损失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分别高达3%和10%。另外,美国还想通过放任美元贬值来给中国施加压力,逼迫人民币升值。据估计,人民币升值10%会使中国政府承受500亿美元的资本损失。假如中国的美国国债资产组合为三到五年期,那么美国利率上升2%会使中国再损失300亿美元到500亿美元。
  对于亚洲来说,美国的这种做法将会推动亚洲经济进入通货膨胀、低经济增长和强势货币的三重陷阱。亚洲经济体的制造业将会负担沉重。当美国继续推进其经济政策的时候,如果亚洲继续沉默,亚洲经济体将被“吸血”,增长率极低、通货膨胀居高不下,贸易盈余流向美国。
  除此之外,美元贬值也影响了亚洲的出口。美国占亚洲出口总量的l8%,是亚洲生产的最终产品的重要需求国,因此,美元贬值对亚洲出口的影响举足轻重。
  汉克·莫里森的菲律宾公司生产飞机模型,他表示,如果菲律宾比索对美元继续升值,他的公司可能半年内就要关门了。
  他表示:“以比索目前的走势来看,企业就要经营不下去了。我不仅是在亏损经营,事实上,我做得越多,亏损就越大。”
  作为一项紧急措施,莫里森决定将自己的飞机模型产量削减一半。该公司95%的模型最终将进入美国,被收藏家或是波音等企业买家买走。对于莫里森的60名菲律宾雇员和菲律宾出口来说,这都是一个坏消息。
  美元贬值对日本出口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2008年3月中旬,美元对日元汇率下滑到1美元兑换不足100日元,创过去12年的最低水平。针对美元兑日元的持续下滑,市场分析师指出,美元进一步走跌将伤害日本经济。
  美国是在中国之后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日本2007年对美国的出口超过1450亿美元。
  但是,随着美元的疲软,美国经济增长放慢,日美的贸易额呈下降趋势。据统计,2008年2月,日本对美国的出口同比下降了6%。
  香港渣打银行的首席货币策略师大卫·曼说,美国经济衰退将损害过去几个月来增长已经微幅放慢的日本经济,因为如果日元持续坚挺,出口势必下降。此外,日本公司在美国赚的钱拿回国内后价值将缩水。大卫指出,如果美元对日元贬值太快,这对出口商来说将造成很大风险,因为他们将无法及时避险,这样一来,他们出口所得美元兑换的日元就比过去要少很多。
  除了出口商受到影响外,亚洲国家的外汇储备也大受影响。2007年10月18日,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丁志杰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美元贬值伴随着全球商品价格普涨的情况下,以美元为主要储备币种的国家的外汇储备已出现价值缩水。美国政府采取的放任美元贬值的政策已经使亚洲经济体成为美国的“人质”,在妥善解决美元资产缩水的问题上面临着两难的境地。对此,亚洲政府和企业都应密切加以关注。
  不过,丁志杰认为,美元贬值导致资产价值缩水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全球商品价格同时出现普涨趋势(意味着储备的购买力在下降),而过去几年这一趋势并不明显。事实上,2002年以来,尽管美元不断贬值,但全球的通胀仍处于较低水平。而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显着变化:今年年中以来伴随着新一轮的美元大幅贬值,全球商品价格和各国通货膨胀均出现上升趋势。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已经突破了每桶87美元大关,黄金等贵金属期货价格也不断创出新高。
  “在这种情况下,美元贬值导致各国美元资产价值缩水的结论成立。美元贬值、全球通胀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之间有一定的必然性,因为美元贬值会进一步加剧全球已经泛滥的流动性,最终会反映在各国的通胀和通胀压力不断上升。”丁志杰说。因此,他建议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目前都应密切关注美元贬值所带来的资产价值缩水的问题。他还指出,每当美元贬值时全球资金会大量流向商品市场,机构都会增持商品头寸,中国在进行对外资产管理也应借鉴这种做法。
美元贬值,亚洲经济影响几何(2)
  2007年10月18日,美联储前任主席格林斯潘通过卫星向在韩国首尔举办的一个研讨会发表讲话时预计,减持美国国债不会导致美元的迅速下跌,市场的智慧足以避免过度修正。但丁志杰表示,大量减持必然会打击投资者对美元的信心,会对美元汇率有一定影响,进而增加持有美元资产的经济体的损失。正因如此,拥有大量美元资产的亚洲国家已成为美国的“人质”,在妥善解决美元资产缩水的问题上面临着两难的境地。他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罪魁祸首在于美国政府的美元政策。“正如美国一位财长所说的那样,美元是美国的,但美元问题是世界性的。出现这种局面与美国在世界经济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和美国政府放任美元贬值的不负责任的政策有关。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要致力于世界经济秩序的建设是很重要的。”丁志杰说。
  虽然面临两难境地,但亚洲各经济体并没有消极等待,而是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出路。例如,中国已成立国家投资管理公司,在保证流动性和预防性需求的前提下通过调整币种结构和拓展投资组合来提高外汇储备资产的收益。
  2008年3月,据彭博新闻社报道,菲律宾、斯里兰卡等16个国家的央行行长都已表示,正在寻找对其他亚洲国家进行投资的可能渠道,可能会出现某种向亚洲主权债券的转移。据彭博新闻社的统计,这些中央银行管理的外汇储备达到1万亿美元。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鉴于美元疲软,这些国家将外汇储备的投资多元化是不会有害处的。即使美国经济滑入衰退,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的高速发展也会帮助维持亚洲的经济扩张。
  纽约外交关系委员会研究外汇储备的专家瑟泽表示,从长远来看,这种转移是比较健康的。他说:“因为从总体上来看,亚洲国家外汇储备的积累过多以及不愿意让货币升值,为全球经济的不平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过他提醒说,也要注意长远来看,这些国家减少对美元资产的需求会导致美国国库券的收益率出现上升。如果这个过程过快或是过于突然,那么风险会比较大。
多国外汇储备受损(1)
  在2008年,美元贬值的速度如脱缰野马。4月10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6。9920,首次突破7元关口。按照“汇改”之初的汇率计算,人民币兑美元已累计升值15。5%。中国是全球官方外汇储备最高的国家,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在全球已知的各国官方外汇储备中,有约65%是美元。
  对拥有大量美元外汇储备的国家来说,美元贬值使该国的外汇储备大量缩水受损。有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以来的五年间,通过美元贬值,外汇储备国则因美元贬值损失达4147亿美元,相应地美国得到4147亿美元的额外利益,约占到美国年财政支出的20%。
  2008年4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博士张明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截止到2008年2月底,中国外汇储备为1。65万亿美元,其中大约有70%是投资以美元为计价的资产。
  而对中国来说,美元储备的贬值是最简单直观的影响。从2003年3月到2008年3月,仍以同期美元贬值的幅度估算,中国在这一阶段新增美元储备的贬值应达1332亿美元。
  美元贬值致使多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受损。2008年3月27日,日本财务大臣额贺福志郎表示,由于美元贬值,日本的外汇储备损失约为18。5万亿日元,合1872亿美元。曾长期高居全球国家外汇储备第一、2007年12月以9733。65亿美元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二的日本,历史上曾饱受美元贬值之苦。1985年,“广场协议”签署后,美元兑日元持续大幅度贬值,一位日本经济学家说:“美元兑日元的单独贬值,使得日本的经济损失与整个二战的日本损失相当,并且使日本陷入长达十几年的经济低迷。”
  在2008年4月,美元兑日元跌到1∶95,创12年来新低。丰田公司称,日元兑美元的汇率每升值1日元,该公司利润就将减少3。5亿美元。以日本国会众议院议员、前金融服务大臣山本有二为首的一批人士,日前向日本政府提议,应仿效中国、新加坡建立日本自己的主权财富基金,通过金融投资管理,避免外汇储备因美元贬值而导致损失。
  2008年2月,印度外汇储备高达3012亿美元,升至世界第四。由于外汇储备的96。8%为货币资产,其中绝大多数为美元,因此印度受美元贬值的拖累比中国更严重。印度央行2007年底在2006~2007年度报告中说,由于美元贬值,截至2007年6月底,央行的外汇资产损失6500亿卢比(1美元约合41卢比)。据《印度时报》报道,由于卢比升值,印度出口总量上升,利润却同比缩水,11个行业产品的出口价格失去优势,与对手相比竞争力平均下降10%~12%。对此,印度力争通过向中东、非洲等市场扩大纺织品等优势产品的出口,以减少美元贬值带来的影响,但此举对减少国家外汇储备缩水程度并无直接帮助。在印度泰姬陵,以前可以直接用美元购买门票。但现在,政府已宣布只接收印度卢比。印度小贩在卖纪念品的时候也拒收美元,而是希望客人用欧元结算。
  俄罗斯也不例外。俄塔社报道,据俄罗斯中央银行统计,截止到年2008年3月中旬,俄罗斯外汇储备首次突破5000亿美元大关,成为继中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三大外汇储备国。据俄经贸部测算,预计2008年全年卢布兑美元将在2007年基础上升值5。05%。据《俄罗斯报》报道,俄中央银行领导人表示,对于巨额外汇储备,央行筹划使其结构进一步多元化。目前,俄罗斯外汇储备中约一半是美元资产,约40%为欧元,9%为英镑,1%为日元。俄央行已开始在外汇储备中增加日元和瑞士法郎所占比重。俄罗斯在国外市场上的石油交易以美元计价,美元贬值使俄罗斯每年的收入减少40亿美元。
  为减少损失,俄罗斯力推用卢布结算石油、天然气交易。俄财长库德林还建议俄罗斯居民储蓄卢布以保值。他说:“对于俄罗斯公民来说,我建议最少将50%的储蓄存为卢布,另外50%存为其他外币。”由于美元不断贬值,近5年来俄罗斯人对美元的信任度下降了1/7。据俄罗斯《消息报》报道,在过去两年,俄罗斯人的美元存款减少了240亿美元。2007年美元兑卢布贬值了8%。
  在美元大幅贬值,外汇储备大量缩水的情形下,如何应对美元持续贬值给外汇储备造成的损失显得尤为关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博士张明说:“许多东亚国家和石油输出国也面临着美元贬值造成的外汇储备蒸发的问题。通常的几个解决办法是:第一,维持本币与美元汇率的稳定,不要出现更大幅度的升值;第二,多元化外汇储备,不是大量抛售,而是小规模减持美元,增持其他货币储备;第三,设立主权财富基金,积极投资于风险更高、收益更高的金融产品。”
  对于中国而言,张明指出,“如何解决问题,目前的共识有两步”。他介绍说,第一步,中国每个月都要增加几百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对于这些新增加的外汇储备要多元化,可新增以欧元、日元计价的外汇产品,因为新增储备的多元化对于存量并没有损失和影响;第二步,中美两国政府应该走到一起,通过各种对话机制,稳定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不要出现太大幅度的增值。
  中国在应对美元贬值给外汇储备造成损失方面,张明认为,最根本的办法是减少新的外汇储备的增加,不只是美元储备,其他外汇储备也应该减少,一方面应该“更多地花外汇,更少地存外汇”,不要让储备停留在央行账户上。另一方面,要改变外贸和引资政策,他说,现在中国已拥有这么多资金,不用增加吸引外资流入的优惠政策。
  此外,在美元不断贬值的今天,将部分外汇储备转入非美元证券市场,选择赢利能力强、回报率高的上市公司进行投资,也是减少国家财政损失、避免美元贬值负面影响扩大化的良好途径之一。
美元贬值考验全球智慧(1)
  在美国财长保尔森“强势美元是美国利益所在”的声音中,美元汇率仍在进一步下跌。由美元贬值而带来的本国货币急速升值成为不少国家不得不正视的难题。为了防止本币对美元过度强势,2007年11月,多国央行都开始采取各种手段对汇市进行管制。
  在进行管制的过程中,哥伦比亚央行规定,外资买进股票和债券,必须存入四成保证金在央行6个月。印度央行也设立新的法规,以压制外国基金经理人对本地股市和汇市的炒作。韩国央行则着手调查远期外汇交易,以限制已升至10年高点的韩元继续走强。
  从这场保卫战中,我们可以看出,各国当局并未动用外汇储备或升息等手段影响外汇市场,而是试图通过其他途径防止美元不断贬值,进而侵蚀出口商盈利和危及经济增长。全球最大外汇银行德意志银行的分析师百格指出,央行急于寻找干预本国货币急升的新途径,但很多想法根本行不通。
  针对这种现状,有金融专家指出,美元贬值对于扩大美国出口规模、减少巨额贸易逆差来说,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对全球其他国家来说,美元贬值加大了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承受美元贬值的压力,进而对各国宏观经济调控发出严峻挑战。
  美元在国际市场上的主导优势为美国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来源。据统计,在国际市场商品交易中,80%以上是以美元作为计价和结算货币,各国央行持有的美元外汇储备占世界总储备的65%以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将巨额的外汇储备投资于美元资产,为美国政府维持巨额经常项目逆差和债务提供资金保障,支撑着美国国内投资和消费。
  美元贬值后,这些将巨额的外汇储备投资于美元资产的国家和地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经济利益受到损害,各国经济宏观调控的难度增加,从而使这些国家的决策陷入两难的境地。
  美元持续贬值,直接影响着OPEC成员国以及俄罗斯、安哥拉等石油输出国的石油美元收入,影响其国际收支平衡。这些石油输出国家经济结构往往比较单一,在出口石油的同时要进口大量的其他产品。据统计,在这些国家产品出口的地区结构中,欧元区占22%,美国占14%,日本占11%;而在产品进口的地区结构中,欧元区占27%,美国和日本分别占7%和6%。在欧元升值、美元贬值的情况下,由于石油交易是以美元来计价,而其他产品进出口交易以非美元货币来结算,使得石油输出国承受因美元贬值而带来的出口收入减少、进口成本增加的损失。
  为了维护本国利益,减少经济损失,这些国家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在2007年11月OPEC组织利雅得会议上,伊朗和委内瑞拉提议用一揽子货币取代美元,作为该组织各成员国石油交易货币的计划。随后,伊朗政府缩减了对美元的使用率,在石油交易中,改用非美元货币进行石油交易结算。
  除了经济利益受到影响外,美元贬值后,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调控的难度加大,承受的压力和风险也进一步加大。
  首先是对外经济不平衡进一步加剧,货币升值压力加大。由于在美元占主导地位时,主要发达国家实行浮动汇率制,而东南亚、中东地区等国家和地区则实行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而当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发生了变化,发展中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而美国经济减弱。与此相适应,发展中国家货币应相对升值,而美元应相对贬值,以维护外部经济平衡。但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汇率变动的客观趋势,助长了出口规模的扩大和外汇储备的激增,加剧了外部经济的不平衡。据IMF统计,截至2007年8月底,世界外汇储备总额为59575亿美元,发达国家占25%,发展中国家占75%。其中,中国占23。8%,日本占15%,石油输出国家占7%。近年来,主要发展中国家货币均呈升值趋势。
  其次是宏观经济调控难度增大,调控政策效应减弱。在美元贬值和经常项目盈余增加的双重作用下,一些发展中国家央行为维持汇率基本稳定,不得不进行外汇买卖,通过增加国内基础货币供应量来平衡外汇市场,从而导致国内流动性过剩、信贷和投资膨胀。虽然主要发展中国家及时采取了紧缩货币政策和一系列强制性行政措施,来抑制投资需求和通胀,但实际收效不大。
  三是通胀压力明显加大。美元持续贬值刺激了国际商品特别是石油和食品价格持续高涨,给一些发展中国家带来了较大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据世界银行统计,2007年以来发展中国家居民消费价格在波动中趋升,从1月的5。5%升至10月的6。7%。其中,东欧国家和俄罗斯从5。5%升到8。1%,中东地区居民消费价格也呈上升趋势。
美元贬值考验全球智慧(2)
  四是受国际投机资本冲击风险加大,一些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更加脆弱。目前,美联储为缓解房地产市场进一步恶化和次贷危机,已经连续两次降息,而许多发展中国家央行为抑制通胀,仍在继续升息。利差的扩大以及发展中国家货币升值预期的提高,使得国际投机资本大量涌入一些发展中国家,加大了这些国家经济体系和金融体系的风险,也进一步加剧了国内信贷规模和投资规模的膨胀。
  美元贬值对各国经济的影响已无法回避,因此,人们将焦点聚集在两个方面:一是欧元或其他货币会不会取代美元,而成为国际商品交易货币?二是实行盯住美元汇率制度的东南亚和中东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会不会实行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
  对于欧元是否会取代美元的地位,多数经济专家认为,欧元还不具备在国际货币市场上充当主要角色的条件。从国际市场上来看,近年来,虽然欧元区经济自主增长能力不断增强,经常项目账户保持基本平衡,欧元的国际地位在不断上升,吸引力增加。但是,出口一直是欧元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如果欧元取代美元作为国际市场商品交易的主要货币和主要国际储备货币,欧元因需求急剧增加而将出现更大幅度的升值。这将严重冲击欧元区出口,从而拖累欧元区经济。
  并且,经济专家还认为,美元在国际货币市场上的主体地位在近期甚至今后较长时期内无法改变。因为如果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和商品交易货币的地位被欧元或其他货币所取代,势必造成国际市场对美元进一步贬值的恐慌,而大量抛售美元,美元因需求急剧减少而暴跌。在当前美国经济减弱、美联储正在降息的情况下,美元崩溃对美国经济的打击将是惨重的。此外,持有大量美元资产和美元外汇储备以及以美国为主要出口市场的国家和地区也将因美元暴跌而付出高昂的代价。如果美元暴跌,美元资产将大幅度缩水,外汇储备将受到严重的损失。并且如果美国经济因美元暴跌而严重衰退,以美国为主要出口市场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也将大大放缓,可能进入经济低迷状态。
  汇率作为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经济专家认为,实行浮动汇率制是国际汇率制度演变的必然趋势。特别是在当前美元持续贬值已损害了其他国家经济利益并给经济调控带来较大困难的情况下,改进和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是有关国家央行必须考虑的问题。据悉,海湾石油输出国家为了减轻美元贬值的压力,摆脱美国货币政策对本国宏观调控的负面冲击,开始将单一美元的汇率制向篮子货币的汇率制转变。
  总之,全球商品交易货币和外汇储备货币的调整及多元化趋势是一个痛苦过程,也是一个漫长过程。如果调整过急、过快,对世界经济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可能引起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衰退,这是任何一个国家政府都不愿意看到的。但是,当前美元持续大幅贬值,增加了世界经济发展前景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成为各国政府制定宏观调控政策的一大难题。
贬值阴谋:其他国家成为牺牲品(1)
  美元的持续走软,给世界经济的运行带来了相当广泛的影响。一时间,众说纷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说法是美国转嫁自身的危机,让其他国家成为牺牲品,因此,美元贬值是一场阴谋。
  早在2004年11月16日,世界银行表示,美元贬值导致以美元资产作为主要储备的发展中国家资产出现缩水。为避免美元承压,这些国家不太可能急于抛售美元资产。
  世界银行称,发展中国家过去几年一直在购买美国国债,近几个月由于美元一再贬值,造成美元资产价值减少,这些国家承受了一定压力。世行全球趋势和发展前景机构的负责人汉斯·添姆表示,发展中国家可能会遭受资产损失。
  添姆还表示,美国巨额的赤字还对发展中国家持有美元带来长期风险。他指出,当市场真正开始忧虑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问题,则届时美国利率将会上升,并且外国央行也将重新调整其在美国的投资。他补充指出,若真如此,则需关注的便不仅限于美元贬值问题,而将是美国加息对发展中国家产生的不利影响。
  2005年4月6日,世界银行发出警告,那些积攒了大量美元储备的发展中国家,正面临与日俱增的美元暴跌引发严重亏损的威胁,并可能进而影响到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报告的撰稿人、世界银行发展预测局局长尤里·达杜什对媒体表示,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风险是国际金融发展严重不平衡。
  达杜什说:“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风险是面对全球不平衡问题如何进行自我调整,特别是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在2005年很可能达到6%。这个水平是无法持续下去的。赤字将通过何种形式如何减少,现在还无法预测,部分可能会通过调整汇率,部分可能通过提高利率。无论如何,都会导致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更加动荡。”
  2005年5月,德国《发展与合作》月刊撰文评述美元贬值对发展中国家发展造成影响。文章援引世界银行《2005年全球发展融资报告》的观点指出,当前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最大的危险在于美元的持续贬值,特别是如果出现突然的暴跌,导致美国政府提高美元利率,将会大大影响流向发展中国家的投资。
  文章认为,首先,美元的贬值将造成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的缩水。这几年,发展中国家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不断增长,从2000年的6700亿美元,增长到2004年的近1万6千亿美元。其中,中国的外汇储备占到了全部发展中国家储备的近40%。
  其次,美元的持续贬值,将迫使美国政府提高主要利率,从而减少私人资本流向发展中国家。一旦发展中国家也相应提高利率,将造成这些国家企业融资成本的提高。在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更多的参与到国际债券市场活动后,这种情况显得尤其突出。不过,由于低收入发展中国家更多的依赖官方发展援助和优惠发展信贷,所以在这方面的影响相对要小一些。
  由此可见,美元贬值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显然是极其不利的,而美国却放任美元持续贬值,这其中包含着美国的阴谋。中山大学金融学博士麦豪指出,美元贬值,美国的阴谋分国家策略和金融体系两个层面。从国家策略的层面上讲,美国一边高举“强势美元”的旗帜,一边放纵美元的贬值,在暗中促使美元的下滑。而从金融体系的层面上,美国有意让市场的目光集中到其双赤字问题上,并让大家知道美国要通过美元的贬值来解决其双赤字问题,利用市场的力量造成美元下滑的趋势。
  2004年11月19日,格林斯潘的讲话更加明确地证明了美国放任美元贬值的国家策略。格林斯潘说:“外国投资人对美元资产的需求在某个时间必将减少;美国不应该对目前经常项目赤字失去警惕;如果外国投资者最终决定降低持有太多美元资产的风险,那么他们就可能出售美国资产,或者要求更高的回报。”
  格林斯潘的讲话表明,弱势美元对减少赤字是必要的,而且美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及利率升势将消除美元崩盘的风险。格林斯潘甚至很明确地表示,相对于减少投资和消费,美元下跌对于缓和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等全球性失衡问题是个非常明智的手段。
  据亚太经济时报报道,美国在促使美元贬值之初,一直是反复强调其“强势”美元政策,而在所有人都不相信其口头上的“强势”论调时,美国又把关注的焦点吸引到其“双赤”问题上。
  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美国推低美元的主要目的并非解决“双赤”问题,而是通过牺牲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来推动美国经济的持续、强劲增长。
下一页 尾页 共8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