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消除烦恼的方法:智慧100》作者:圣严法师

_9 圣严法师(现代)
节身慎言,守摄其心;舍恚行道,忍辱最强。
——《法句经卷下忿怒品》
此偈是说,把身、口、意的三类行为都好好照顾,对外来的刺激或攻击都不起嗔恨心,就是行的正道,也就是忍辱产生的力量。“忍辱”是柔韧的表现,因为柔能克刚,所以是“最强”。
这四句话,把人的行为都点出来了,包括身体的、语言的、心理的行为。其中心理的行为最难约束,但也最须加以注意。心理行为收敛之后,身体及语言的行为也会随之受到规范。
“节”是有分寸、有节制;“节身”是对人要有礼貌节度,不得有打杀、窃盗、邪淫等三种行为。
“慎言”是谨防口过,俗语说祸从口出,不可不小心。语言是用来作为人与人之间沟通、协调、交换意见等的工具,不该有的语言行为,便是以谎言骗人,以毒口伤人,挑拨离间,闲言秽语。
“守摄其心”是守住自己的心,不让心念散乱,不仅不起邪念,同时要练习做到心口一致、身心一致,不论做什么事、说什么话,都把心放在那些事情上,把心放在那些语言上,即使在散步时,也不胡思乱想,或者专心走路,或者专心欣赏风光,那就不会有杂念、恶念生起了。心中经常保持清净宁静,遇到人时,你的身体及口头也会随之彬彬有礼了。
“舍恚”也是心理行为。“恚”是嗔恚、难过、愤恨、讨厌、敌视。嗔恨心强的人,心理不平衡,理智也降低,发怒时不清明、不客观,所认知的环境和所做的判断可能是错误的,这种情况要靠容忍的修养来帮助。所以,调治嗔怒的最好方法是从忍辱下手,在有人故意激怒你时,最好专注于自己的呼吸,体验呼吸在鼻孔出入的感觉。
古人说:“小不忍则乱大谋”,能忍一时之气,可保百年之身,能占到很多的便宜,得到很多利益。至少可以免了血压上升,不致当场中风,省得自己那么愤懑,可以保持健康的身心。同时也不会用恶劣的言行回应对方,就不致遭到更多的侮辱和更大的损失。忍辱者必多福,原因就是能忍的人弹性最大,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柔韧的人比刚强的人有更多的回旋空间。表面看来忍辱是受委屈,其实那才是真正的勇者。
勿出恶言
夫士之生,斧在口中,所以斩身,由其恶言。
——《法句经卷上言语品》
偈子中的“士”字,是指一般人士、普通人士。言语用之不当,就如斧在口中,佛经里往往形容恶毒的言词为“口出刀剑”,凡是邪恶的、锐利的、讥讽的、刺激的、刻薄的、中伤的、得理不饶人的言语,都是杀人不见血的刀剑斧钺。
许多人好逞口舌之能,享受快意直言之乐,但是有没有想过:一句话就能使人受伤一辈子,一句话就能使人丧失自信心,一句话就能断送一个人的前途……有人说谎说得异常巧妙利落,结果使他人蒙受损失,甚至要人丧家失命。恶语毒言的力量实在太强了!
“恶言”又名为妄语,是十恶中的大恶之一,有几种类别:第一,说谎、欺骗。第二,恶口、骂人。第三,挑拨离间。第四,无意义的、无聊的、*的、唆使人做坏事的话。这些恶行,不仅佛教徒要避免,普通人也不能有,否则自招祸殃,也可能有人因你的言语而遭受损失灾难,于心何忍?再者,凡是尖酸刻薄、随口伤人的人,谁都会畏惧他,因为大家都不希望受到伤害。
在人的生命过程中,如果多积一点口德,少造一点口过,实在是培福求福的大功德。常使用柔软语、关怀语、慈悲语,以欣赏的、赞叹的、劝慰的、勉励的口吻对待人,双方皆得利益。当然,在必要的时候以毒攻毒,用强有力的话才能惊醒梦中人,这是出于关爱心、慈悲心的做法。但必须考虑自己的身份、地位、双方的关系,以及对方对你的信心够不够深切,万勿随便使用,正如非高明的医生不能使用毒药治病是同一个道理。
善言淑世
出言以善,如叩钟磬;身无论议,度世则易。
——《法句经卷上刀杖品》
此偈的大意是我们说话要柔软、慈悲,并且不要论人是非。这应该是待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很遗憾,在日常生活中常有相反的情形发生。
“钟”和“磬”都是打击乐器,是在庙堂、寺院、佛殿上,用来集合大众,用来隆重气氛,用来肃穆仪礼,用来庄严会场,用来震慑人心、安定人心的。钟磬之声虽然洪亮,但有稳定平和的功能,入耳有安心定神的作用,而且可以声传数里,能使很多人听到,发人深省,使人对自己的内心更加清楚平静。所以,形容贤者的善言善语,如钟如磬。不论什么身份,待人应该用欣赏的、勉励的、赞叹的态度,对方才会感激、认同,有错会改,好的会更好。
相反地,人身攻击或议论臧否,常引起争端是非,以至伤害别人、制造敌人。很少有人没有论人长短的毛病,人前说好话,人后做批评。有的出于嫉妒心,有的出于莫名其妙的无聊心态;不一定是诽谤,但就是喜欢谈论是非。“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是做人的基本修养。仅仅不论人是非、不做人身攻击还不够,应该更进一步用柔软语、慈悲语、赞美语、勉励语、安慰语等与人广结善缘。
最后一句“度世则易”,即是善言淑世,有两层意思:一、如果以善意出善言,这种人容易被他人接受;二、如果不攻击人而成就他人,不诽谤人而赞叹他人,不打倒人而帮助他人,这种人能使社会安定、世界祥和。
*社会,每到选举期间,常见参选的人彼此之间,各人为了凸显自己的声望而把对方说得一文不值。如果选举游戏非有不可,为什么不用卓越的施政方案来争取选票,而要用人身攻击的批评谩骂来羞辱政敌呢?
勿出恶言
夫士之生,斧在口中,所以斩身,由其恶言。
——《法句经卷上言语品》
偈子中的“士”字,是指一般人士、普通人士。言语用之不当,就如斧在口中,佛经里往往形容恶毒的言词为“口出刀剑”,凡是邪恶的、锐利的、讥讽的、刺激的、刻薄的、中伤的、得理不饶人的言语,都是杀人不见血的刀剑斧钺。
许多人好逞口舌之能,享受快意直言之乐,但是有没有想过:一句话就能使人受伤一辈子,一句话就能使人丧失自信心,一句话就能断送一个人的前途……有人说谎说得异常巧妙利落,结果使他人蒙受损失,甚至要人丧家失命。恶语毒言的力量实在太强了!
“恶言”又名为妄语,是十恶中的大恶之一,有几种类别:第一,说谎、欺骗。第二,恶口、骂人。第三,挑拨离间。第四,无意义的、无聊的、*的、唆使人做坏事的话。这些恶行,不仅佛教徒要避免,普通人也不能有,否则自招祸殃,也可能有人因你的言语而遭受损失灾难,于心何忍?再者,凡是尖酸刻薄、随口伤人的人,谁都会畏惧他,因为大家都不希望受到伤害。
在人的生命过程中,如果多积一点口德,少造一点口过,实在是培福求福的大功德。常使用柔软语、关怀语、慈悲语,以欣赏的、赞叹的、劝慰的、勉励的口吻对待人,双方皆得利益。当然,在必要的时候以毒攻毒,用强有力的话才能惊醒梦中人,这是出于关爱心、慈悲心的做法。但必须考虑自己的身份、地位、双方的关系,以及对方对你的信心够不够深切,万勿随便使用,正如非高明的医生不能使用毒药治病是同一个道理。
善言淑世
出言以善,如叩钟磬;身无论议,度世则易。
——《法句经卷上刀杖品》
此偈的大意是我们说话要柔软、慈悲,并且不要论人是非。这应该是待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很遗憾,在日常生活中常有相反的情形发生。
“钟”和“磬”都是打击乐器,是在庙堂、寺院、佛殿上,用来集合大众,用来隆重气氛,用来肃穆仪礼,用来庄严会场,用来震慑人心、安定人心的。钟磬之声虽然洪亮,但有稳定平和的功能,入耳有安心定神的作用,而且可以声传数里,能使很多人听到,发人深省,使人对自己的内心更加清楚平静。所以,形容贤者的善言善语,如钟如磬。不论什么身份,待人应该用欣赏的、勉励的、赞叹的态度,对方才会感激、认同,有错会改,好的会更好。
相反地,人身攻击或议论臧否,常引起争端是非,以至伤害别人、制造敌人。很少有人没有论人长短的毛病,人前说好话,人后做批评。有的出于嫉妒心,有的出于莫名其妙的无聊心态;不一定是诽谤,但就是喜欢谈论是非。“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是做人的基本修养。仅仅不论人是非、不做人身攻击还不够,应该更进一步用柔软语、慈悲语、赞美语、勉励语、安慰语等与人广结善缘。
最后一句“度世则易”,即是善言淑世,有两层意思:一、如果以善意出善言,这种人容易被他人接受;二、如果不攻击人而成就他人,不诽谤人而赞叹他人,不打倒人而帮助他人,这种人能使社会安定、世界祥和。
*社会,每到选举期间,常见参选的人彼此之间,各人为了凸显自己的声望而把对方说得一文不值。如果选举游戏非有不可,为什么不用卓越的施政方案来争取选票,而要用人身攻击的批评谩骂来羞辱政敌呢?
语言艺术
是以言语者,必使己无患,亦不克众人,是为能善言。
——《法句经卷上言语品》
此偈劝诫我们不仅不用恶言,更应常用善言。善言就是慈悲语、智慧语,而弘扬佛法、代佛说法、覆诵佛法来帮助他人,也都是善言。善言必须是用言语助人,并且使被帮助的人不再用言语害人害己。这样衍生出去,一人帮助二人,十人帮助百人,都是用慈悲语、智慧语来利益自己和众生,所以说:“必使己无患,亦不克众人。”
当自己使用粗暴的、中伤的、讥刺的、攻击的语言时,好像在发泄,感觉很痛快。其实那就是愤怒心、嫉妒心、失衡心的表现,本身就是烦恼。在这种心情下,自己已经遭受损失,何况对方可能会报复,导致相互用语言杀伐。所以使用如刀似剑的言语,既害人又害己,非常不理智。我们该用礼貌的、尊敬的、赞叹的、轻柔的言语,对待所有的,甚至包括仇人和敌手。古人说君子反目不出恶言,君子绝交好聚好散,绝不谩骂攻讦。这是一般人该有的基本修养,何况是佛教徒呢?
语言是道德行为,也是艺术的表现,用之得体,可以提升人品,也可以受人欣赏。所以最好不用粗俗语、低俗语、流俗语,以免俗不可耐,那就违背了道德也远离了艺术。
语言艺术
是以言语者,必使己无患,亦不克众人,是为能善言。
——《法句经卷上言语品》
此偈劝诫我们不仅不用恶言,更应常用善言。善言就是慈悲语、智慧语,而弘扬佛法、代佛说法、覆诵佛法来帮助他人,也都是善言。善言必须是用言语助人,并且使被帮助的人不再用言语害人害己。这样衍生出去,一人帮助二人,十人帮助百人,都是用慈悲语、智慧语来利益自己和众生,所以说:“必使己无患,亦不克众人。”
当自己使用粗暴的、中伤的、讥刺的、攻击的语言时,好像在发泄,感觉很痛快。其实那就是愤怒心、嫉妒心、失衡心的表现,本身就是烦恼。在这种心情下,自己已经遭受损失,何况对方可能会报复,导致相互用语言杀伐。所以使用如刀似剑的言语,既害人又害己,非常不理智。我们该用礼貌的、尊敬的、赞叹的、轻柔的言语,对待所有的,甚至包括仇人和敌手。古人说君子反目不出恶言,君子绝交好聚好散,绝不谩骂攻讦。这是一般人该有的基本修养,何况是佛教徒呢?
语言是道德行为,也是艺术的表现,用之得体,可以提升人品,也可以受人欣赏。所以最好不用粗俗语、低俗语、流俗语,以免俗不可耐,那就违背了道德也远离了艺术。
善言淑世
出言以善,如叩钟磬;身无论议,度世则易。
——《法句经卷上刀杖品》
此偈的大意是我们说话要柔软、慈悲,并且不要论人是非。这应该是待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很遗憾,在日常生活中常有相反的情形发生。
“钟”和“磬”都是打击乐器,是在庙堂、寺院、佛殿上,用来集合大众,用来隆重气氛,用来肃穆仪礼,用来庄严会场,用来震慑人心、安定人心的。钟磬之声虽然洪亮,但有稳定平和的功能,入耳有安心定神的作用,而且可以声传数里,能使很多人听到,发人深省,使人对自己的内心更加清楚平静。所以,形容贤者的善言善语,如钟如磬。不论什么身份,待人应该用欣赏的、勉励的、赞叹的态度,对方才会感激、认同,有错会改,好的会更好。
相反地,人身攻击或议论臧否,常引起争端是非,以至伤害别人、制造敌人。很少有人没有论人长短的毛病,人前说好话,人后做批评。有的出于嫉妒心,有的出于莫名其妙的无聊心态;不一定是诽谤,但就是喜欢谈论是非。“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是做人的基本修养。仅仅不论人是非、不做人身攻击还不够,应该更进一步用柔软语、慈悲语、赞美语、勉励语、安慰语等与人广结善缘。
最后一句“度世则易”,即是善言淑世,有两层意思:一、如果以善意出善言,这种人容易被他人接受;二、如果不攻击人而成就他人,不诽谤人而赞叹他人,不打倒人而帮助他人,这种人能使社会安定、世界祥和。
*社会,每到选举期间,常见参选的人彼此之间,各人为了凸显自己的声望而把对方说得一文不值。如果选举游戏非有不可,为什么不用卓越的施政方案来争取选票,而要用人身攻击的批评谩骂来羞辱政敌呢?
善言淑世
出言以善,如叩钟磬;身无论议,度世则易。
——《法句经卷上刀杖品》
此偈的大意是我们说话要柔软、慈悲,并且不要论人是非。这应该是待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很遗憾,在日常生活中常有相反的情形发生。
“钟”和“磬”都是打击乐器,是在庙堂、寺院、佛殿上,用来集合大众,用来隆重气氛,用来肃穆仪礼,用来庄严会场,用来震慑人心、安定人心的。钟磬之声虽然洪亮,但有稳定平和的功能,入耳有安心定神的作用,而且可以声传数里,能使很多人听到,发人深省,使人对自己的内心更加清楚平静。所以,形容贤者的善言善语,如钟如磬。不论什么身份,待人应该用欣赏的、勉励的、赞叹的态度,对方才会感激、认同,有错会改,好的会更好。
相反地,人身攻击或议论臧否,常引起争端是非,以至伤害别人、制造敌人。很少有人没有论人长短的毛病,人前说好话,人后做批评。有的出于嫉妒心,有的出于莫名其妙的无聊心态;不一定是诽谤,但就是喜欢谈论是非。“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是做人的基本修养。仅仅不论人是非、不做人身攻击还不够,应该更进一步用柔软语、慈悲语、赞美语、勉励语、安慰语等与人广结善缘。
最后一句“度世则易”,即是善言淑世,有两层意思:一、如果以善意出善言,这种人容易被他人接受;二、如果不攻击人而成就他人,不诽谤人而赞叹他人,不打倒人而帮助他人,这种人能使社会安定、世界祥和。
*社会,每到选举期间,常见参选的人彼此之间,各人为了凸显自己的声望而把对方说得一文不值。如果选举游戏非有不可,为什么不用卓越的施政方案来争取选票,而要用人身攻击的批评谩骂来羞辱政敌呢?
首页 上一页 共9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