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翁美玲1959-1985》

_2 翁美玲的粉丝(近代)
  二十年那么长的时间,其实说起来还好像是昨天的事情。所以真的觉得是人生匆匆,时间过得很快,一刹那又是二十年。所以,还是要珍惜现在,因为,可能真的很快又要再过二十年了。看时间现在过得很快,现在二十一世纪,小孩也那么大了。二十年,香港有什么改变,世界有什么改变,家里有什么改变。可能二十年后,爸爸也不在了,很多好朋友也不在了。觉得身边的人,尤其我们那一代人,怎么好像自己常常会碰到谁的谁的父亲不在了,谁的谁的朋友不在了,都是因为我们年纪越来越大了,就越来越靠近死亡,其实想想是挺恐怖的。
  其实想想人真的是这样,光阴短暂,只有一刹那。所以我觉得真的是要珍惜目前的事情,珍惜身边的人。
  在新浪的做客聊天中,有的网友如此问汤镇业:所有的事情,包括伤痛和爱情,最后都会被时间征服,并且抹平?
  其实也不可以这样说,但是为什么我会这样做(抹平)呢?因为有时候你不想去面对,所以你看到你可能会相信,你看一些电视,你也可能会哭,可能每天看,你每天都会哭。你每天看这个样子,看到以前的样子,你可能每天都会不开心。所以为什么我说以前的事情都不要想了,以前的电视都不要看了,以前的资料都放在抽屉里,以前的录影带、电视剧、影碟,都放在抽屉里,拿来看也没什么意思,看了以后又能怎么样?看了以后也可能会不舒服,倒不如不看。
  所以我说,为什么那么多年来,很多影迷每天都会谈到这个事情,每年到5月14日这段时间,或者是清明节,很多人都会怀念翁美玲小姐。可能是电视上经常播,或者是喜欢翻以前的杂志、报纸、传媒,看完肯定会出自内心的喜爱她,由此而不开心,人都是有感情。所以提到,就会很自然的流露出来。我觉得这也是影迷对偶像的一个怀念方法,但是我觉得适当这样做也可以,但如果每天都这样,永远都这样,每天都看她的电影、每天都看她的电视剧,那怎么向前看?怎么走前面的路?我觉得不要往后看,有时候拿出来看一下,也可以怀念一下,不一定非要每天看,每天提这个事情。像我这样,我也不是每天都去看以前的一些东西,还是要往前走,因为时间真的很短,刹那间可能又是一个二十年。
---------------
第四章 入行(7)
---------------
  1984年,翁美玲与汤镇业,一同去英国看望她的亲人,此行也许有着某种“政治”含义,是对两人恋爱关系的更进一步确认。翁美玲与意中人一同“回娘家”,自然是希望得到家人的认同和祝福,并征求亲人的意见。这一年翁美玲二十五岁,已经有结婚的考虑。
  此行,汤镇业与翁美玲相处得非常快乐,他们的行程也非常细致周全。翁美玲的这次“回家”,似乎也是为了给汤镇业找到一种身份认同,因此分散在英国各地工作的亲人,他们都一一拜访、问候。关于此行,翁美玲的继父有过较详细的记述。
  “我与太太知道她与汤镇业两年前开始交往,开始时好像是拍《十三妹》时的事,囡囡对汤镇业一往情深,去年夏天(1984年夏天),她还和汤镇业一同来英国探我们,到过剑桥探我太太,还到爱丁堡我工作的餐馆来探我,那时,他们的感情看来很不错,这是囡囡与我们的最后一面,之后,囡囡在电话中或信中,从来没有提过他们之间的感情出现过问题。”
  回家一程,最开心的莫过于见到舅父的儿子,为了让汤镇业也可以更快地进入她的家庭,他们与她的这个谊舅相处的日子安排了很多。
  翁美玲和这个舅父没有血缘关系,他们的辈分有点“乱”。在一次来信中,翁美玲得知舅父与舅母Shela生了小BABY,非常兴奋,于是兴致勃勃地去信,要求给这个“表弟”做教母。不过,至于她是否成功由表姐升级为“教母”,翁美玲在信中并没有透露。
  在剑桥,翁美玲的家中有个小院,空间不小,他们在院子里有时遛狗,而有时打打乒乓球,过得十分轻松惬意。翁美玲与汤镇业的这段时光,成为两人热恋时期最甜蜜的回忆。
  也是在这样亲密的相处中,汤镇业发现了翁美玲性格中很多光辉的部分,令他有了格外的认识。
  在新浪的做客聊天中,有影迷问汤镇业:“你们当时在一块儿很开心的时候,就没有留下记忆吗?谈谈她的优点吧,给你印象深刻的。”
  “当然是有。起码对我好,对我家里人好,对她家里人也好,对朋友更好。可能是因为在外国长大,所以她可能是没有防人之心,也不会因为红了就看不起别人,或者红了以后就摆架子,一点都没有。那种性格是值得现在的年轻演员学习的,真的。看了现在很多演员,有一点名气就把自己弄成大明星的样子,其实那个年代,那时候香港无线很多人出来,多红都不会怎么样,可能那时候的风气就是这样,不会大牌,是以艺人自居,觉得自己只是做了一个稍微多点工作的艺人。那个时候哪里有保姆,一个歌星有保姆、助理什么的,那个时候没有。现在很多红歌星身边都有助理,表示你有地位,那个时候是没有。”
  汤镇业在多年之后再谈翁美玲的时候,他把翁美玲的自杀当做是孤独时的冲动,而并非单纯的为情所困,他认为翁美玲在那个时候缺少一个可以交心的朋友,“如果她妈妈在香港的话,她不开心可能会找她妈妈倾诉,就不会有这种事情发生。而且她可能是那种有事情宁可放在心里,也不愿意跟她旁边的人讲她的心事,心事结在里面,解决不好的话,有时候在一刹那之间,可能就会出事。”
  “人都会这样子,都是命运,可能有些人一辈子都过得很顺,但是可能你一辈子都是上班、下班,回到家,过着平淡的生活。有些人就是很坎坷、起伏很大。有些行业走的路就是跟平常人不一样,我们选择娱乐圈,肯定会碰到这种事情,没办法,你选择了这条路。但是我们选择了这条路,也只能认命,我们也需要有摔倒再站起来的勇气,我觉得最重要的也是往前路走,不要总是看以前。”
  翁美玲在《射雕》之后迅速蹿红,受关注的程度大过了汤镇业,这种状况,必然让半红不黑的汤镇业感到尴尬。而这种状态,也让周围的人看在眼里,为两人的关系是锦上添花,还是即将冰封产生了猜疑。不过对于事业成就被自己盖过的汤镇业,翁美玲更加依恋,也在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他攀上事业的高峰。
  二十四岁的翁美玲,逼近了女人的结婚年龄,对于结婚,她心里已有了想法,但为了保持影迷心目中的形象,她并没有和汤镇业谈论结婚事宜,毕竟此时正是事业的巅峰,不能轻易抛下。他们于是在靠近公司的一座大厦里各租了一层面积不大的公寓,楼上楼下地谈恋爱。
  他们开始了有了自己共同的家,这也让外界产生了汤翁同居的印象和绯闻,当然,这些猜测都遭到翁美玲的否认。
  每到晚上回家的时候,他们便过上了准夫妻的生活——仅欠真正的同居一室而已——一同买菜做饭,直到深夜才各自分开,为了第二天开工不会迟到。
  翁美玲当时在坚城片场开工,因为片场所在地比较偏远,午饭通常是自备盒饭解决。每天在送翁美玲去片场的时候,汤镇业都会为翁美玲准备午餐,并煲好汤,关心备至。
  翁美玲大红之后,应酬逐渐增多,变得十分忙碌,这时的翁美玲,总是不能避免要去参加许多集体活动。
  最初,汤镇业在这个时候也经常跟在她的身旁,如影随行,出双入对,片刻不离,成为公众眼中的模范情侣,彼此是对方的另一半。
  但是这种光景不长,人们的关注焦点是翁美玲,汤镇业和她在一起,成了跟班,人们的冷淡和陋见,自然经常无意中让汤镇业感到刺伤,他逐渐不乐意与翁美玲再一起出去,而因为翁美玲而成为焦点。汤翁之恋产生了裂痕,并随着不断增多的争吵而加深。按文章《开不败的昙花》的说法是——
---------------
第四章 入行(8)
---------------
  被人捧到天上的翁美玲,有时也会因为被太多人宠爱而表现得任性一点,因小事和汤镇业吵嘴时,也会有些无心的话引起他的误会,以为她看不起自己,其实深爱着一个男子的女孩,又怎会理会他的出身和运气不好呢?女性天赋的母性更常常会令她们对事业发展不顺的男朋友多一份母性的怜爱和维护。翁美玲也是个正常的女性,对于汤镇业,除了深爱他和依恋他之外,她也同样盼望他能够爱她依恋她,把不顺心的事向她倾诉,并且在不开心的时候,伏在她怀中哭出来发泄苦闷,但是汤镇业的大男子主义,使他无论如何也做不到这点。日子久了,他就开始习惯把自己的抑郁全部埋藏在心底,在翁美玲和翁美玲的朋友面前,他开始变得沉默寡言,同时也开始去找一些自己的朋友,希望在没有翁美玲在他身边的情形下,重新寻回自我,不再予人一种汤镇业正生活在翁美玲影子里的感觉。
---------------
第五章 恋汤(1)
---------------
  翁美玲与汤镇业在《十三妹》中结缘,那时翁美玲住在代母家中,因为无甚娱乐,故常在剧组与同龄人一起度日,她经常自己褒汤探望同伴,但随着汤翁之间交往逐渐密切,她的汤便成为汤镇业的专有物,其他人自然看在眼里。
  《射雕》里不幸受伤更加深了翁美玲与汤镇业的关系,汤日夜照顾,让翁美玲十分感动,以至于她说汤镇业:人好、心好。虽然在此之前,两人都各自有过恋爱,但翁美玲还是第一次这么痴情,认准了汤镇业做自己的将来。
  1983年《射雕》成功播出后,翁美玲大红大紫,是年中,她与其他明星去往欧洲演出,回来之后便确定了与汤镇业的情侣关系,从此两人出双入对,翩翩如蝶。
  翁美玲性格中有着大小姐的脾气,她虽然活泼,却也固执任性,有多个兄弟姐妹的汤镇业给了她不少的关爱,但有时,也不免感到麻烦。
  1984年,翁美玲与汤镇业,一同去英国看望她的亲人,此行也许有着某种“政治”含义,是对两人恋爱关系的更进一步确认。翁美玲与意中人一同“回娘家”,自然是希望得到家人的认同和祝福,并征求亲人的意见。这一年翁美玲二十五岁,已经在考虑结婚的事情。
  《十三妹》让翁美玲为人所知,也为她日后主演《射雕英雄传》做好了准备,如果两剧对照,可以看出《十三妹》里的“双格格”,与《射雕英雄传》中的“黄蓉”角色有不少相似之处。
  但更重要的,翁美玲因为这一部电视剧,而与汤镇业相识并且相爱,这段经历,为她的一生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在戏中,双格格爱上的是任达华出演的“名医李妙生”,但戏外,翁美玲爱上的却是“十三妹”的情人安骥(汤镇业)。当时的汤镇业已经成名,是无线五虎之一,为当红影视明星。关于他们那个时候相爱的小道消息,经过娱乐媒体的炒作大大地增亮了他们的星光。按照媒体的说法,汤镇业其时也早已与另一女星恋爱进行中,翁美玲的出现属于第三者插足。不过汤镇业并不接受这种说法,在多年后的电视采访中,他说:“当时一起演出《十三妹》,恰好她没有男朋友,我也没有女朋友,于是日久生情,由于都是年轻人,便走到了一起。”这种说法表明,其时汤镇业已同那一名女星分手,翁美玲既不是第三者,汤镇业也没有脚踏两只船。
  翁美玲之所以能很快由主持人转到无线的戏剧组,并成功出演《十三妹》,部分原因是她个人的努力和天资,譬如曾有电影公司找她拍戏便是说明;但另一个原因,也是因为刚刚加入“无线”的监制萧笙的看中,邀请她在其首次为“无线”监制的古装武侠剧《十三妹》中试演清宫小郡主双格格的角色。翁美玲当然乐于尝试,这个戏的男女主角是黄杏秀、杨盼盼、任达华和汤镇业。
  出演《十三妹》时,苗侨伟尚未走红,而汤镇业在《天龙八部》中饰演的段誉又很受赞赏,所以那阵子的汤镇业,也可算是正受公司力捧的大红人。(及到《射雕》的热播,情势立即乾坤大挪移,成了苗红汤冷。)
  在此之前,翁美玲仅在广告片中有过闪现,并没有演过戏,跻身在这强劲的双生双旦搭配中,竟然表现得十分出色,除她清新可人的扮相极为讨好外,她的聪明天赋也令她演起戏来无师自通,加上她对几位合作的哥哥姐姐都亲切有礼,令人觉得她可亲可爱。和她几乎同年的汤镇业,更因为与她年纪相仿而和她谈得很投契,翁美玲因为处处得到这位经验比她丰富的哥哥指点,对他甚有好感。
  那阵子的翁美玲除了在《十三妹》中有不多的戏份外,每天仍然要参加《妇女新姿》的主持,因为寄居在代母家中,而代母一家又是比较传统的家庭,晚上没有什么节目提供给年轻的翁美玲,很自然地翁美玲就把公司当做自己的另一个家,有空闲时,她就请代母教她煲点汤水带回公司请《十三妹》剧组的几位同事喝,初时当然是见者有份,但日子久了,翁美玲的汤水,就开始成为汤镇业的专有之物了,旁人看在眼里,开始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故而也不以为然,只是有时偶尔拿他们两个来开开玩笑而已。
  翁美玲这位汤哥哥(两人相差仅一岁),家中有很多兄弟姐妹,所以很懂得如何去爱护这位妹妹,同时,他也因为兄弟姐妹多,无法在家中得到父母完整的全部的爱,故此习惯了在外面独立生活。所以,汤翁之恋,也有寂寞的需要。
  翁美玲的“格格”,同后来以“格格”而出名的赵薇一样,也是当时影视界的“大眼妹”。而且有意思的是,这个“双格格”也同“小燕子”的性格相似。电视剧中的“双格格”是康熙皇帝的胞妹,极得康熙疼爱,养成了刁蛮任性的脾气,喜欢作弄人,经常无故惹祸。她不甘于过皇宫枯燥生活,时时偷偷跑出皇宫外游玩。这个脾性,和“小燕子格格”相差无几。
  翁美玲在戏中常常梳着一对ㄚ角髻,穿的衣服以鲜艳色泽为多。她饰演的双格格由于不知道十三妹(黄杏秀饰)女扮男装,在第一次和她邂逅时已对她一见钟情,后来因为苦缠女扮男装的十三妹而卷入江湖斗争中,多次遭遇到性命危险,但一直都化险为夷。
  这部戏是翁美玲转入TVB戏剧组后的第一部作品,也是已故著名监制萧笙的得意作品,虽然翁美玲在剧中只是个配角,但通过这部电视剧的拍摄她积累了宝贵的拍戏经验,也开始受到观众的认知。
---------------
第五章 恋汤(2)
---------------
  虽然开拍比《射雕》要早,但《十三妹》直到1986年才在大陆首播。
  成名后的翁美玲,越发风姿绰约,一直以青春、活泼、调皮、可爱的形象出现。
  在汤镇业眼中,翁美玲是这样一个人——
  “她其实是双重性格,可能她敬业,在各方面,在别人面前,因为她专业,所以不会影响别人的工作态度,所以在大群体上她可能很开心。但是她一个人的时候,回到孤独的时候,她是另外一种性格。所以,就是这样才会更恐怖,很多人没注意到,只看到她乐观的方面,说,不会的,她做人很乐观。其实她在别人面前一个样子,背后是另一个样子,那个样子是你不晓得的。如果一开始她就让别人知道她很孤僻,很孤独的话,如果她不开心别人就会主动靠近她,安慰她,事情也许就可以解决。所以事情就是这样子,往往很多事情都是阴差阳错,上天如果这样安排的话,也没办法。”
  与汤镇业的恋情尽人皆知,而她的初恋情人甚至还被炒过是自己的舅父陈景,但这些都只是娱乐大众的谣传。按翁美玲自己的说法,她其实在十五岁便有了初恋。这段甜蜜的初恋发生在翁美玲移民英国的前夕,最后只是个昙花一现的回忆,而且有不同的版本。
  “在F3的那一年,有一次返学时,我行得太匆忙,把一个男同学的书碰倒了一地,弄得大家很不好意思……迟了几天,在学校的球场上,我正与最要好的女同学在打球,怎知一失手,球打到一个男同学的头上,看清楚,原来又是他!”翁美玲这段初恋的相遇版本,是“不打不相识”与“无巧不成书”的综艺版。另一个版本是,翁美玲的初恋是从教堂开始的。在学生年代,翁美玲已经是个虔诚教徒,每星期总会到教堂望弥撒,风雨不改。其实风雨不改还有别的原因,就是想见见“他”,他是教堂的一个祭司,年纪很轻似乎还是个学生。后来翁美玲竟然发现,这位朝思暮想的“教堂小子”,原来是他就读学校高一级的同学,而且还是死党Janet的弟弟。大食会后,两人有了第一次约会,而也在那时开始,每个晚上总是互通一个电话,有时一讲便是到深夜。翁美玲在接受记者采访谈到这段感情时回忆道:“和他的事,我是瞒着母亲的,因为母亲是一个颇果断倔强的人,我害怕她会反对。虽然母亲从未反对,但我俩的分手原因是母亲要送我到英国读书。当他知道后,他跪在我面前求我不要去,但我知道妈咪的脾气,决定了的事情很难会改变,我的心实在矛盾得很,但谁也没料到,他为了我,竟然也向他家人提出往英国读书。他到了加拿大后,起初每天都有信寄给我,但随着时间消逝,信也越来越疏,后来我到了英国,他只是在假期时找过我一两次。再以后,大家也没再见面了……其实当初在机场看着他乘的机慢慢离开跑道时,我已经有种预感,我俩这段情,会不会像飞机一样,距离越离越远,只留下一道深刻的痕迹呢!”
  这朵无果的花让翁美玲的回忆充满了浪漫的遐思,值得锁进首饰箱终生怀念,“虽然那时年纪小,尚不知什么叫做爱情,是一段无花果的故事,但我却很珍惜这段感情,是毕生难忘的。”
  但是翁美玲的初恋故事像侦探小说一样充满了悬念,在另一个媒体的报道里,又出现了新的版本。在这个版本中,翁美玲与她的初恋小情人爱得“死去活来”。
  “那时芭芭拉(Barbara,翁美玲的英文名)还在香港求学,他俩在一个同学的生日会上认识,他很喜欢音乐,那一天,他还当众表演,自弹自唱,雄浑的歌声,深深地将她吸引了,不过她喜欢上他,他却自傲,或者因为他比较内向,因此过了一段时间,才对她展开追求攻势,令她心急如焚呢!只是,他们都只有十几岁,对爱情只知道甜蜜如糖,却是什么也不懂,以为手牵手出双入对,便是‘拍拖’。到了读完中学,这对小情人便面临了考验,妈咪告诉她,已为她办好了到英国升学的手续,三个月后,便要启程,她听了,整个人便呆了,不知如何是好。
  “最后,她以第一时间,把这个发展告诉了他,他听了之后,最先的反应是苦苦哀求,要她不要离开他。
  “当时,他俩甚至有过‘殉情’的打算,只是,他们又没有足够的勇气,怎么办呢?
  “鬼主意倒有了一个,很简单,他去叫他妈妈也送他到英国去留学,岂不两全其美,可以一边拍拖,一边求学。”
  当然,这同样是个无疾而终的“爱情”短片,很简单,她的初恋情人的妈妈没有送他到英国,而是南辕北辙的加拿大——这个地点倒是和她上个初恋故事的主人公要去的地点相同。
  更令翁美玲哭笑不得的是,这个为她的离开痛不欲生的“情人”竟然比她还早一个月离开了香港,去往加拿大,反而由她为他送别。
  不管版本如何,以上都是结不了果的爱情,但实际上,翁美玲与汤镇业的感情,何尝又修得了正果?
  翁美玲对汤镇业一往情深,但并不是神女有心,襄王无梦的一厢情愿,汤镇业的确也为翁美玲所吸引,并爱上了她。
  汤翁之恋在《十三妹》的时候就埋下了种子,这个种子发芽之日,还多得翁美玲每日“煲汤浇灌”,在不断的交往、关心、欣赏之中,翁美玲与汤镇业相爱日深。
---------------
第五章 恋汤(3)
---------------
  “这么多年了,我也没什么好提的了。”二十年之后,汤镇业再次谈起翁美玲时,语气已渐渐淡然了许多。
  “这二十年,还有很多人迷恋她,网络、报章上还有不少怀念她的文章,我为她依然活在观众心中而感动。”
  这个当初令翁美玲一往情深的男子依然会说:“我只能说她曾经是我最重要的女人之一。”
  与汤镇业的感情,翁美玲没有向外公布,也没有刻意隐瞒,无线算是默认了他们之间的恋爱关系,并不做任何干涉。在最初于《十三妹》一剧中相识,以及喝过翁美玲煲过的靓汤之后,汤镇业对翁美玲最初的感觉如何呢?
  “比较随和,然后笑起来还特别甜。”他接着补充说:“所以她演那个《射雕》我觉得特别适合,而且她整个人的性格差不多是这样子,也个子小小的甜甜的,然后蛮灵活,而且学东西很快。”
  1983拍摄《射雕》期间,一次翁美玲不慎在拍武打镜头时伤了眼,汤镇业紧张得天天煲汤去医院陪她,最后连煲汤都越学越精到了。翁美玲自然被他的真情所感动,把这一段视做最甜蜜的日子。《十三妹》播出后,翁美玲的双格格刁蛮可爱、情真意切,耐人回味。这段日子,算做是爱情、事业双丰收的时期。
  两情相悦的故事,当然决不是一锅汤煲出来的,翁美玲在汤镇业的陪伴中体会到了对方的诚恳,自己何尝不是芳心暗许?当时的汤镇业,也是无线当红的小生,有“无线五虎”的头衔,汤镇业完全能够和她相配。当红小生与走红花旦的组合,本来就是银幕上浪漫而奢侈的爱情标本。
  翁美玲喜欢汤镇业之后,很快也告诉了在英国的母亲和舅父,在给其舅父的电话里,她如此评价汤镇业,以及他们之间的感情:“汤镇业这个人很好,他的心地很好,他是个好人。”连连用了三个好,翁美玲不厌其烦地向舅父表明,她选择汤镇业乃是个理性的选择,而汤镇业也是最理想的人选。接着,她还为汤镇业撇清人们的误会,“你们别看他演的角色都是奸人,你们就当他是奸人。”
  汤镇业在翁美玲逝世二十年之后,应邀接受新浪网做客聊天,回忆过去的旧人旧事,换如今面前的物是人非,不免感叹:
  二十年那么长的时间,其实说起来还好像是昨天的事情。所以真的觉得是人生匆匆,时间过得很快,一刹那又是二十年。所以,还是要珍惜现在,因为,可能真的很快又要再过二十年了。看时间现在过得很快,现在二十一世纪,小孩也那么大了。二十年,香港有什么改变,世界有什么改变,家里有什么改变。可能二十年后,爸爸也不在了,很多好朋友也不在了。觉得身边的人,尤其我们那一代人,怎么好像自己常常会碰到谁的谁的父亲不在了,谁的谁的朋友不在了,都是因为我们年纪越来越大了,就越来越靠近死亡,其实想想是挺恐怖的。
  其实想想人真的是这样,光阴短暂,只有一刹那。所以我觉得真的是要珍惜目前的事情,珍惜身边的人。
  在新浪的做客聊天中,有的网友如此问汤镇业:所有的事情,包括伤痛和爱情,最后都会被时间征服,并且抹平?
  其实也不可以这样说,但是为什么我会这样做(抹平)呢?因为有时候你不想去面对,所以你看到你可能会相信,你看一些电视,你也可能会哭,可能每天看,你每天都会哭。你每天看这个样子,看到以前的样子,你可能每天都会不开心。所以为什么我说以前的事情都不要想了,以前的电视都不要看了,以前的资料都放在抽屉里,以前的录影带、电视剧、影碟,都放在抽屉里,拿来看也没什么意思,看了以后又能怎么样?看了以后也可能会不舒服,倒不如不看。
  所以我说,为什么那么多年来,很多影迷每天都会谈到这个事情,每年到5月14日这段时间,或者是清明节,很多人都会怀念翁美玲小姐。可能是电视上经常播,或者是喜欢翻以前的杂志、报纸、传媒,看完肯定会出自内心的喜爱她,由此而不开心,人都是有感情。所以提到,就会很自然的流露出来。我觉得这也是影迷对偶像的一个怀念方法,但是我觉得适当这样做也可以,但如果每天都这样,永远都这样,每天都看她的电影、每天都看她的电视剧,那怎么向前看?怎么走前面的路?我觉得不要往后看,有时候拿出来看一下,也可以怀念一下,不一定非要每天看,每天提这个事情。像我这样,我也不是每天都去看以前的一些东西,还是要往前走,因为时间真的很短,刹那间可能又是一个二十年。
  1984年,翁美玲与汤镇业,一同去英国看望她的亲人,此行也许有着某种“政治”含义,是对两人恋爱关系的更进一步确认。翁美玲与意中人一同“回娘家”,自然是希望得到家人的认同和祝福,并征求亲人的意见。这一年翁美玲二十五岁,已经有结婚的考虑。
  此行,汤镇业与翁美玲相处得非常快乐,他们的行程也非常细致周全。翁美玲的这次“回家”,似乎也是为了给汤镇业找到一种身份认同,因此分散在英国各地工作的亲人,他们都一一拜访、问候。关于此行,翁美玲的继父有过较详细的记述。
  “我与太太知道她与汤镇业两年前开始交往,开始时好像是拍《十三妹》时的事,囡囡对汤镇业一往情深,去年夏天(1984年夏天),她还和汤镇业一同来英国探我们,到过剑桥探我太太,还到爱丁堡我工作的餐馆来探我,那时,他们的感情看来很不错,这是囡囡与我们的最后一面,之后,囡囡在电话中或信中,从来没有提过他们之间的感情出现过问题。”
---------------
第五章 恋汤(4)
---------------
  回家一程,最开心的莫过于见到舅父的儿子,为了让汤镇业也可以更快地进入她的家庭,他们与她的这个谊舅相处的日子安排了很多。
  翁美玲和这个舅父没有血缘关系,他们的辈分有点“乱”。在一次来信中,翁美玲得知舅父与舅母Shela生了小BABY,非常兴奋,于是兴致勃勃地去信,要求给这个“表弟”做教母。不过,至于她是否成功由表姐升级为“教母”,翁美玲在信中并没有透露。
  在剑桥,翁美玲的家中有个小院,空间不小,他们在院子里有时遛狗,而有时打打乒乓球,过得十分轻松惬意。翁美玲与汤镇业的这段时光,成为两人热恋时期最甜蜜的回忆。
  也是在这样亲密的相处中,汤镇业发现了翁美玲性格中很多光辉的部分,令他有了格外的认识。
  在新浪的做客聊天中,有影迷问汤镇业:“你们当时在一块儿很开心的时候,就没有留下记忆吗?谈谈她的优点吧,给你印象深刻的。”
  “当然是有。起码对我好,对我家里人好,对她家里人也好,对朋友更好。可能是因为在外国长大,所以她可能是没有防人之心,也不会因为红了就看不起别人,或者红了以后就摆架子,一点都没有。那种性格是值得现在的年轻演员学习的,真的。看了现在很多演员,有一点名气就把自己弄成大明星的样子,其实那个年代,那时候香港无线很多人出来,多红都不会怎么样,可能那时候的风气就是这样,不会大牌,是以艺人自居,觉得自己只是做了一个稍微多点工作的艺人。那个时候哪里有保姆,一个歌星有保姆、助理什么的,那个时候没有。现在很多红歌星身边都有助理,表示你有地位,那个时候是没有。”
  汤镇业在多年之后再谈翁美玲的时候,他把翁美玲的自杀当做是孤独时的冲动,而并非单纯的为情所困,他认为翁美玲在那个时候缺少一个可以交心的朋友,“如果她妈妈在香港的话,她不开心可能会找她妈妈倾诉,就不会有这种事情发生。而且她可能是那种有事情宁可放在心里,也不愿意跟她旁边的人讲她的心事,心事结在里面,解决不好的话,有时候在一刹那之间,可能就会出事。”
  “人都会这样子,都是命运,可能有些人一辈子都过得很顺,但是可能你一辈子都是上班、下班,回到家,过着平淡的生活。有些人就是很坎坷、起伏很大。有些行业走的路就是跟平常人不一样,我们选择娱乐圈,肯定会碰到这种事情,没办法,你选择了这条路。但是我们选择了这条路,也只能认命,我们也需要有摔倒再站起来的勇气,我觉得最重要的也是往前路走,不要总是看以前。”
  翁美玲在《射雕》之后迅速蹿红,受关注的程度大过了汤镇业,这种状况,必然让半红不黑的汤镇业感到尴尬。而这种状态,也让周围的人看在眼里,为两人的关系是锦上添花,还是即将冰封产生了猜疑。不过对于事业成就被自己盖过的汤镇业,翁美玲更加依恋,也在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他攀上事业的高峰。
  二十四岁的翁美玲,逼近了女人的结婚年龄,对于结婚,她心里已有了想法,但为了保持影迷心目中的形象,她并没有和汤镇业谈论结婚事宜,毕竟此时正是事业的巅峰,不能轻易抛下。他们于是在靠近公司的一座大厦里各租了一层面积不大的公寓,楼上楼下地谈恋爱。
  他们开始了有了自己共同的家,这也让外界产生了汤翁同居的印象和绯闻,当然,这些猜测都遭到翁美玲的否认。
  每到晚上回家的时候,他们便过上了准夫妻的生活——仅欠真正的同居一室而已——一同买菜做饭,直到深夜才各自分开,为了第二天开工不会迟到。
  翁美玲当时在坚城片场开工,因为片场所在地比较偏远,午饭通常是自备盒饭解决。每天在送翁美玲去片场的时候,汤镇业都会为翁美玲准备午餐,并煲好汤,关心备至。
  翁美玲大红之后,应酬逐渐增多,变得十分忙碌,这时的翁美玲,总是不能避免要去参加许多集体活动。
  最初,汤镇业在这个时候也经常跟在她的身旁,如影随行,出双入对,片刻不离,成为公众眼中的模范情侣,彼此是对方的另一半。
  但是这种光景不长,人们的关注焦点是翁美玲,汤镇业和她在一起,成了跟班,人们的冷淡和陋见,自然经常无意中让汤镇业感到刺伤,他逐渐不乐意与翁美玲再一起出去,而因为翁美玲而成为焦点。汤翁之恋产生了裂痕,并随着不断增多的争吵而加深。按文章《开不败的昙花》的说法是——
  被人捧到天上的翁美玲,有时也会因为被太多人宠爱而表现得任性一点,因小事和汤镇业吵嘴时,也会有些无心的话引起他的误会,以为她看不起自己,其实深爱着一个男子的女孩,又怎会理会他的出身和运气不好呢?女性天赋的母性更常常会令她们对事业发展不顺的男朋友多一份母性的怜爱和维护。翁美玲也是个正常的女性,对于汤镇业,除了深爱他和依恋他之外,她也同样盼望他能够爱她依恋她,把不顺心的事向她倾诉,并且在不开心的时候,伏在她怀中哭出来发泄苦闷,但是汤镇业的大男子主义,使他无论如何也做不到这点。日子久了,他就开始习惯把自己的抑郁全部埋藏在心底,在翁美玲和翁美玲的朋友面前,他开始变得沉默寡言,同时也开始去找一些自己的朋友,希望在没有翁美玲在他身边的情形下,重新寻回自我,不再予人一种汤镇业正生活在翁美玲影子里的感觉。
---------------
第六章 射雕(1)
---------------
  《射雕》给了翁美玲最辉煌的形象——黄蓉,至今,黄蓉依然是翁美玲的代名,从这一点看,她十分幸运。在娱乐贫瘠的时代,《射雕》进入大陆成为大众难得的精神食粮,即使该剧制作得不够精致,依然迅速打开了人们的心房。
  翁美玲并非轻易地拿到黄蓉这个角色,《射雕》是无线的大戏,理所当然地对主角挑选慎重,尤其黄蓉。在确定由谁担任黄蓉的主演之前,经过了一场类似于选美的“理想黄蓉”之竞选。最终翁美玲当选来自于该剧的两个负责人的鼎力推荐,那便是该片的导演王天林与监制萧笙。回忆当时的试镜,王天林说:“在试镜中,翁美玲有极佳的、最突出的表现。她只跟着程小东学了十五分钟武术,就打得似模似样。她领悟力高,是可造之才。以其俏丽脸庞加上散发出的青春活力,她一定可以演好刁蛮、貌美和艺高的黄蓉。”
  六十集的《射雕》,无线采取了边播边拍的策略,以便及时对节目进行调整。翁美玲的黄蓉无非也经历了观众由怀疑到排斥再到接受,以及欣赏的过程,所以,整个摄制期间,翁美玲都感到煎熬。
  但是,她终究是成功了。
  经过《十三妹》的铺垫之后,翁美玲的表演得到了观众良好的反应,而她在《十三妹》里表演的双格格的性格既有嘻嘻哈哈的活泼,也有聪慧的才华,角色的性格也很符合《射雕英雄传》中的“黄蓉”,出于无线力捧新人的传统,翁美玲非常幸运地接到无线的试镜邀请。
  翁美玲试镜“理想黄蓉”的时候,一场是她与“老顽童”的饰演者秦煌的配戏,另一场是她与“临时郭靖”林嘉华在一起的配戏。
  最终翁美玲当选“理想黄蓉”,据说是得到了金庸的首肯,而另两名人物也起到了关键作用,那便是该片的导演王天林与监制萧笙。回忆当时的试镜,王天林说:“在试镜中,翁美玲有极佳的、最突出的表现。她只跟着程小东学了十五分钟武术,就打得似模似样。她领悟力高,是可造之才。以其俏丽脸庞加上散发出的青春活力,她一定可以演好刁蛮、貌美和艺高的黄蓉。”
  而监制萧笙则说:“只有她,才会把米雪比下去。”剧组当时对翁美玲的印象是,她演技虽然比不上昔日“佳视”那位“俏黄蓉”米雪,但模样儿明显地一点也不比先前演过“黄蓉”的米雪差。
  萧笙在众多演员中,最赏识翁美玲,最初无线拍《射雕英雄传》找寻饰演黄蓉一角时,他和王天林都推许翁美玲,事实证明,两位电影人的眼光的确一流。而这名监制萧笙也是翁美玲入行的第一部戏《十三妹》的监制。
  无线大张旗鼓竞选“黄蓉”,被很多人看做是一种宣传策略,无线其实早有内定的“黄蓉”,那就是翁美玲,这个说法,似乎在翁美玲的一封家书里也能找到佐证。其时的翁美玲正一心投入拍摄《十三妹》——
  近日工作比较忙,晚上一至五、七时半还要去上堂呢!现有一事值得为之一提就是下月尾便有一剧演出,名为《十三妹三打能仁寺》,我在剧中演一位刁蛮双格格郡主和黄杏秀(饰十三妹)对戏,内心非常之开心,起码公司给予我一个机会,闻说如演得好,可有机会做《射雕》,故这次对我来说可算是机会;但愿我能胜任。
  而在另一封早在1982年8月20日的信中,翁美玲更是透露,她在此时已经受邀试镜:
  不过,明天我要被派往试镜,可能被派做古装剧,自己很希望试镜成功,因为我恨做古装恨到发烧,这长剧是无线的《射雕英雄传》,上次试的《青春剧》因形象问题,又不准拍。我做的《妇女新姿》的节目可把我弄死,因为是妇人看的剧集。故要保持住端庄和斯文所以很多事情都不能做。监制陈宝珠可把我看得很重啊!明天的试镜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是一条新路的发展,做司仪不是不好,而是自己比较喜欢做戏。
  虽然恨(“恨”是广东话,意思是渴望)古装恨到发烧,但在当年当月30号的信中,翁美玲没有提起这次试镜的结果,原因只可能是,这一件事暂时告了一个段落。
  无线从三千名竞选的女演员中挑选了六十名入围,经过再次的甄选,最终入选的“理想黄蓉”六名人选除了翁美玲外还有:梁韵蕊、刘红芳、吕静红、黎燕珊、韩小红。
  梁韵蕊是与翁美玲同届的港姐冠军。虽然头戴桂冠,但梁韵蕊并没有在演艺圈有多大作为,此后一直默默无闻。
  刘红芳也是个流星式的女星,在《八仙过海》中她饰演一个狐狸精与书生发生感情并生下了一个男孩,而在《武则天》中由她饰演上官婉儿。而在《天涯·明月·刀》中,她出演倪慧,三部都是古装片。
  成为“理想黄蓉”的有力竞争者还有黎燕珊(Eva)。黎燕珊出道较晚,她在1985年亚视举办的首届“亚洲小姐”竞选中,拿到了冠军,而这时的翁美玲已经去世。黎燕珊后来从无线跳槽到了亚视。1992年,黎燕珊嫁给了“秦始皇”刘永,生下一男一女两个孩子。2000年,两人又离婚了。
  黎燕珊在影视界发展并不如意,因为长相漂亮,一直只是个花瓶。离婚之后,为了独力抚养一对子女,她必须“捞快钱、做保险”,撇开一切尊贵享受,由被人服侍的选美皇后,化身为服务客人的保险从业员,一切由零开始。
---------------
第六章 射雕(2)
---------------
  翁美玲拍摄《射雕》期间写给英国亲人的信,记述了当时的点点滴滴。
  翁美玲恨古装戏恨到发烧,但是为了能让远在英国的亲人看到她的现状,她渴望下部是部时装剧。
  在信中,翁美玲还透露了对年轻的焦虑,她说:“再过几天我便二十四岁了,真难接受!不,黄蓉只有十六岁,我似吗???”这种在自信与不自信之间飘摆感觉一直伴随着翁美玲出演《射雕》的整个过程中,所以,在电视剧即将拍完的幕后访谈里,翁美玲倾吐了同一个感慨,“我希望,上帝多给我五年的青春,让我年轻五岁,那局面就不同了。”
  翁美玲因为“黄蓉”而名声大噪,和她同一期选美获胜的佳丽,在影视圈的发展完全不能与她同日而语。自然,对于她名声渐隆的走红趋势,有羡慕也有妒忌。她在给母亲的信中说道:“人的命运真不是自己可以做主的,怎也不相信目前的一切,只有说运气令每件事都事半功倍,我已决定被派演黄蓉一角了,可说是乍惊乍喜,一时难以置信。圈中很多人都喜欢我,所以说我是众望所归,但另一方面,当然引起很多羡慕和不满的小心眼人,因为自问凭着自己是新人一名,和演出的日子尚浅,未到半年竟有如此厚待。新约人工底薪加到三千五,一年一百二十镜以后的便补薪三百五十一个镜,入了话剧组真是不用愁没镜补了,但相信不到半年会再加薪的。至于约期是五年,本想只签三年,但公司说他们有个五年计划的,所以为这次的机会,我便签了。正所谓,机会只有一次,现在怕的只是自己的演出。
  “《射雕》待我演完《十三妹》便有我戏了,故我真是忙得很,现《十三妹》我也有工作通宵达旦之苦,何妨黄蓉呢?不过,我真是很满意近况。”
  在接到无线确认的通知后,翁美玲十分惊喜,在1982年11月12日(这天也是星期五)写的信中,翁美玲告诉自己的亲人说:“发生了一件好特别的事,我竟然接到公司的通知,要我做黄蓉。”
  “黄蓉”以及《射雕》为什么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和电视剧呢?这与当时无线电视所处的形势也有关系,当时的亚视的一系列经典电视剧集对无线的老大地位构成了相当大的挑战,为了应对形势,无线乃大张旗鼓重拍《射雕》(此前已有米雪版本的《射雕英雄传》),据说,当时挑选“理想黄蓉”时,《射雕》的作者金庸也曾到场,在最后一轮竞选中,剧组以及金庸本人对六名候选“黄蓉”难以取舍,为难之际,翁美玲的“黄蓉”忽然一跃地跳到金庸面前,折一枝柳条在手,双手握拳自我介绍道:“桃花岛主之女黄蓉,拜见金大侠。”漂亮的亮相让金庸以及剧组眼前一亮,金庸当即表示,“她就是我要找的‘黄蓉’”。
  不过,“据说”终究是“据说”,在据说之外,也有纷纷传言,对于外界无线早已内定“黄蓉”由翁美玲主演的说法,该剧的副制作总监邓伟雄也出面做了解释和澄清:“自公布征求‘黄蓉’之后,无线共收到了三千多份申请表,而挑选过程分四个步骤进行,初选共六十多人,经多次的试镜淘汰后,在选了包括翁美玲在内的‘理想黄蓉’人选后,最后经过总经理陈庆祥、王天林、刘天赐、何家联等组成的小组做出的决定。”
  “无线最后指派翁美玲出演‘黄蓉’是因为她的造型和气质最为接近,并非表示其他几位候选者不及翁美玲出色。”同样是新人,翁美玲却可以得到这个角色的演出,必然给其他几位候选新人以打击,无线为了安慰,表示将安排落选的另三位新人吕静红、黎燕珊、韩小红在将来的《神雕侠侣》里演出。
  而监制王天林的说法与邓伟雄相似,同时她又补充道:“在最后的试镜中,翁美玲在文戏和武打戏中均表现灵活,所以选中了……翁美玲长相甜美,演出年轻时代的‘黄蓉’没有问题,但《神雕侠侣》里的‘黄蓉’则需要另觅人选。”
  翁美玲是个新人,演出经验太浅,无线挑选她担当大梁同样是一种冒险,在确定了翁美玲的人选之后,无线也曾考虑是否让翁美玲进入艺员培训班训练,但终因时间急迫,未能实行。
  除了黄蓉,出演郭靖、杨康、穆念慈的演员,分别是黄日华、苗侨伟和杨盼盼。
  无线有力捧新人的传统,六十集的《射雕》,其中的主角,几乎全是新人。无线五虎将中,《射雕》里已出现了“两虎相争”的景象,黄日华比苗侨伟更幸运,挑起了男主角的大梁,因为其时的黄日华出道后就立即出演了几部电视剧,如1982年的《天龙八部》,黄日华和汤镇业在剧中分别饰演虚竹和段誉,成为当红小生,而苗侨伟则是无线要力捧的新人。
  虽然83版的《射雕》被恭维是最经典的《射雕英雄传》,主角黄日华也被称为“永远的靖哥哥”,但他十分谦虚并且坦诚,对于当年接拍《射雕》,他竟然自曝连原著都没有看过。至于什么表演得“入木三分”之类的褒奖,他更是颇不以为然,自认为自己当时刚刚出道,根本谈不上什么表演经验,“我只是把郭靖想象成自己,演郭靖就像演自己,根本没料到会有那么大的影响。”如此说来,也是本色表演的一个典范。不过相反的是,他对2003年大陆版本的《射雕》非常期待,“我希望大家在看新《射雕》时,抹掉对我二十年前的印象,用新的眼光去看。”至于他的“靖哥哥”是否就是经典郭靖,他依然很谦虚地认为,“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经典,张智霖的表演我看过,憨厚有余而英气不足。倒是李亚鹏与书中的形象极为相似,虽然我还没有机会看他的表演,但很多朋友看过以后都说他演得不错,没准真的像张纪中说的那样,看新版《射雕》的这一代人会把郭靖的标签写上李亚鹏的名字,其实这也是我最想看到的。”
---------------
第六章 射雕(3)
---------------
  80年代是香港电视的黄金时期,而从六七十年代起,香港电视逐渐实行企业化管理,追求电视制作的高回报,十分关心电视剧的收视率,并最终被收视率所缚。在制作中具体表现为题材上选用大众口味,而演员方面则实行明星制,因此,作为电视界老大的无线,就对造星运动乐此不疲,其时涌现了大量的大牌明星,如周润发、无线五虎、翁美玲……而80年代的电视剧,很多都影响至今,成为不可“逾越”的经典。在无线则有1980年的《上海滩》、《网中人》,1983年的《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1984年的《鹿鼎记》、《新扎师兄》;亚洲电视台收视率达21点的《天灵》,18点的《十兄弟》以及20点的《秦始皇》。
  有必要谈一下当时的电视业。
  1980年到1989年的整个80年代,电视业跟随香港经济起步而繁荣,进入所谓“美丽年代”。80年代的香港,经济高速起飞;1984年中英会谈确定香港前途,人心趋于稳定,电视台的发展相当活跃,(无线、亚洲)两家电视台相继推出的香港小姐、亚洲小姐这类歌舞升平的选美节目大受欢迎。
  亚洲电视前身,香港商营有线广播电台“丽的呼声”(该公司于1949年成立)于1957年5月29日正式推出电视服务“丽的影声”,此为香港及远东地区第一家电视台,揭开香港电视广播的历史新一页。当时“丽的”以收费方式提供服务,成立初期向每个用户收取二十五元的月费,以当时的水平来说是相当昂贵,一般市民难以负担,所以“电视”在当时的香港是上流社会的奢侈品。这种状况到了1967年才得以扭转。当年11月19日,“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简称“无线”)正式成立,推出免费电视广播服务,从此两家本地电视台开始了竞争局面。
  随着新经营者的加入,市场竞争愈趋激烈,在1970年至1979年这十年,电视台进入了“风云年代”。丽的影声由于受到无线免费服务的冲击,被迫于1973年免费提供电视广播服务,并易名为“丽的电视”。不久,由香港主要广播电台——商业电台与多份中文报纸合资成立的香港佳艺电视(佳视)于1975年9月7日启播,加入市场竞争,成为香港第三家免费电视台。不过,由于当时的香港政府发牌给“佳视”时加入了限制,“佳视”必须让出部分黄金时段作教育性节目的广播,造成先天性的缺陷。在激烈竞争下,经营更形困难。结果不到三年,“佳视”最终在1978年8月22日倒闭,结束了三国争雄的局面。期间,佳艺电视也推出了米雪版的《射雕英雄传》,很受观众欢迎,米雪的“黄蓉”成为翁美玲将要超越的参照。
  80年代“丽的电视”三度易主。它的英国母公司在加拿大投资洗衣厂失利,决定收缩东亚地区业务,遂于1981年3月把丽的电视出售给澳洲财团。但不出两年股权又出现变化,商人邱德根透过旗下的远东集团收购“丽的电视”股权,并于1982年9月24日正式易名“亚洲电视”。七年之后,邱德根把亚视的股权出让给林百欣的丽新集团和郑裕彤的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
  直至今日,在香港有电视的地方,就少不了TVB(无线)和ATV(亚视)的较量,但亚视在香港一直处于第二的位置,不及无线受欢迎。
  翁美玲争取到“黄蓉”一角之后,《十三妹》还在收尾。《射雕英雄传》的第一部《铁血丹心》于1982年12月份正式开拍。在这一部,还是黄日华的“郭靖”纠缠于“江南七怪”和“成吉思汗”之间,在“蒙古草原”上“弯弓射大雕”的时候,翁美玲在这一部分的戏份不多,她直到《铁血丹心》的第九集才出现。
  在剧中第一次出场时,“黄蓉”还是个灰头土脸,破衣烂衫的乞丐,是郭靖口中的“黄贤弟”,逍遥自在,也爱打抱不平。翁美玲在这一剧集中把“黄蓉”的刁钻机灵的性格发挥得很充分。
  有邋遢的乞丐形象做铺垫,“蓉儿”的出场才显得惊艳,“蓉儿”与“靖哥哥”在海边的一叶轻舟上正式会面,成为佳偶。
  而翁美玲自己是如何理解这个角色的呢,她曾自作一文《我的黄蓉》,透露出了自己拍《射雕》的种种体会和认识。在文中说:“黄蓉给人的感觉是冰雪聪明,娇俏可人,而且善解人意。但个人觉得她是个极其复杂的个体,而且性格非常极端;她自私、自我、野蛮、任性、主观;自己喜欢的人可以千般关照,对不喜欢的人却不屑一顾;就如黄药师给她的评语:‘七分邪中三分正,三分正里还有七分邪。’一点也不错。”
  翁美玲对“黄蓉”的感情也很复杂,有爱有怜:“我相信现实生活中确有黄蓉的存在,但却并不讨好,而这样一个女孩,纵使美若天使,也会惹人反感。个人实在佩服金庸的生花妙笔,他把黄蓉描绘得可爱可人,所有的缺点亦被‘可爱’两字掩盖了,黄蓉的形象亦为千千万万的读者及观众所接受。”
  参照此前,翁美玲收到其舅父从英国来的家书,信中说“黄蓉根本就是你”,我们似乎可以从翁美玲上面那一段话中看到一点顾影自怜的况味——“而这样一个女孩,纵使美若天使,也会惹人反感”——同时又可以看做为一种不自信的表现。
  翁美玲的确是进入了“黄蓉”的角色了,在这篇文章中,她借题发挥,谈到自己对感情的看法和认识:“而对郭靖黄蓉的一段恋情,有些人或许会觉得以黄蓉之刁横,竟会对愚厚的郭靖情深不移,实在是教人费解。但感情这回事是不能解释的,何况郭靖的纯厚善良与憨直均是黄蓉所缺的,与郭靖在一起,不就是对自己性格上之不足的一种补偿吗?而对姻缘这事,我相信有些是凭天意的。我自己不会强求,但一旦选定了,便不会随便放弃。”
---------------
第六章 射雕(4)
---------------
  “性格补偿”与“缘分天注定”是翁美玲认为“黄蓉”与“郭靖”之所以会在一起的理由,而这两个理由,何尝又不能解释她之所以对汤镇业一往情深呢?
  虽然舅父认为“黄蓉”就是她,不过翁美玲还是很清楚自己与“黄蓉”的不同,她在文中接着写道:“总括而言,我也很喜欢《射雕》中黄蓉的角色,因为比较活泼,气氛也会比较轻松,而且我自己性格较倔强,能否在众人面前嚎啕大哭也是个疑问。但拍了这许多个月的古装武打场面,真羡慕穿上时装拍戏的轻松,我希望尽量尝试多方面的角色。我并不介意自己能否演黄蓉,我只在乎自己能否演好黄蓉。”
  翁美玲绝没有将自己等同于“黄蓉”,这仅是她演艺生涯的一个角色罢了:“‘黄蓉’对于我只一份工作,只要这份工作落在我身上,我便要全心全意地做好它。《射雕》快要竣工,尽管在这段日子里,难免遇到有不愉快的时候,但亦由此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亦由此丰富了自己的阅历,辛苦也是值得的。或者有这么一天我离开这圈子,但现在只是个开始,我会好好的珍惜它,令它变成一串串美丽的片段。”
  由于有了米雪做参照,观众自然很关心翁美玲的“黄蓉”能否超越前者,虽然翁美玲只想埋头把角色做好,但这种无形的压力使她十分在意自己的这个“黄蓉”在观众眼中的印象。《射雕》是长篇连续剧,《华山论剑》还在赶工的时候,《铁血丹心》已经播出了,有人问她,自己预料会有什么反响,她答道:“可能每个人都会赞我,何况我委实没有经验,又没有受到戏剧训练,更不懂武功。”但这并不表明她就严重不自信,她给自己打气说,“连自己都没有信心,畏首畏尾,别人怎么可能看我?”“我知道我演技和经验不足,所以我得花比别人多十倍的时间去学习。”“别人若问我凭什么拿到‘黄蓉’的角色,我只能说我运气好,但接下的日子,我却必须以演出的成绩去面对观众。”
  但无论如何,翁美玲对于自己能出演这个角色,的确心情欢欣雀跃,她在1982年年底给亲人的信中如此说道:“很开心知道你们都为我而快慰,自己虽然还未能回报你们多年来的亲恩,也算替你们争回面子,对于这次的机会,我是会尽力而为。近日可把我忙死了,做访问、拍照、造型、上武术堂和未做完的《十三妹》等等,一切都是时间。《射雕》是紧接《十三妹》的,所以相信圣诞假我也要返工。《射雕》预拍到明年五月。听说三月中便开始放映。但之前《十三妹》也先推出,希望《十三妹》的“嫩技”不会影响“黄蓉”一角便好了,现很多人都叫我“黄蓉”或“YELLOWYUNG”,而不是翁美玲。很多人说我越来越似米雪的化身,可能是因为我的兔仔牙,加上他们都把米雪的“黄蓉”和我比,故内心的压力也很大,为了这个角色我还要看全套金庸的原著《射雕英雄传》来更认识自己,近日来我是见报率最多的一角,但愿一切顺利下去。”
  《射雕》是无线的大戏,场面算得上港剧中“大制作”的一部,饰演杨铁心的谢贤就坦承该剧难拍,“由于人物众多,场面浩大,剧情复杂,武功奇博,怎么处理各个环节?谁才是最理想的演出人选,如何使动作画面更紧凑,更丰富?这些问题的确让监制、编剧和武术指导煞费思量。而做演员的,也比平时辛苦。”
  无线出于对《射雕》的重视,还特意聘请了程小东作为该剧的武术指导,群戏的武打场面十分热闹。
  83版的《射雕》在制作上无法与2003版的《射雕》比肩,已是公认的事实,限于环境,83版《射雕》的《铁血丹心》的外景地设在香港大屿山,在凤凰山脚的一个茶场搪塞一个大漠风情,效果当然远远不能“忠于”原著。
  整个《射雕》剧组阵容庞大,导演、摄影、剧务、编导化装、演员,有几百人众,但拍摄进度却非常快,剧组只花了十天,便完成了剧中全部的“草原情节”。不过这样的外景,在《射雕》的演员眼里,已经相当“逼真”了,且“效果相当理想”。
  扮演蒙古公主华铮的黄造时就说:“外景当然是比较逼真,那几天拍外景,气温严寒,风沙骤起,倒有点大漠豪情……那些所谓武林高手,许多都冷得瑟瑟发抖。”
  随着拍摄进度的推进,翁美玲越来越觉得出演这个角色如入沼泽地,渐行渐艰难。虽然后来的观众认为她的版本的“蓉儿”最形神兼备,但事实上,翁美玲认为这个角色很难演,她认为“黄蓉”是个城府极深的女人,喜怒无常,难以把握,加之这部剧跳跃着拍,并非一场戏接着下一场戏,让她感慨“真是好吃力”。
  “我不能否认自己拍的很辛苦,虽然我想做到最好,但结果仍让自己失望,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
  翁美玲接到“黄蓉”的角色,最初并没有得到观众和舆论的认可,《铁血丹心》播出之后,翁美玲不但被批没有演技,还被指责长相抱歉。这些批评让她颇为在意,她有苦难言,以“太累了”为理由一笔带过,“拍《射雕》是很累的,有时睡得不好,就不上装。”“人累时用什么也难掩得住,我睡得不够的话,看上去难免显得憔悴,人们在批评我没有演技之余,连带还说我长得不漂亮,没有黄蓉的美丽了。”
---------------
第六章 射雕(5)
---------------
  在拍摄期间,翁美玲在一场武打戏中,由于节奏没有掌握好,被对打的武师刺伤了左眼,受伤的刹那,只见翁美玲以手捂住左眼,“哎呀”的一声,鲜血就从手缝里流出,哭道:“我的眼睛看不见了!”当时扮演“洪七公”的刘丹赶紧将手伸到她的面前,问她能不能看清,她收住了慌乱的心神,才答道,还能看到,总算令人松了口气。但与她对打的武师已经吓傻,深恐自己闯了大祸,又是打电话报警,又是叫救护车,一时手足失措,反而是受伤的翁美玲安慰他,幽了一默,说道:“我正想开双眼皮呢,这下好了,免费!”
  这是一场她一人对打三人的武戏,出事时,她虽然如此安慰他人,其实自己心中也没有底,被对方的兵器划伤了的一瞬间,她本能地闭上眼睛,但泪水已经充满了眼眶:“强忍着泪水,可是已感到隐隐作痛,在惊慌的情绪之下,血水和泪珠便如黄豆般的滚下来,再也忍不住了。相信当场很混乱,耳边听了很多安慰的话,便感到自己的身体被抱上一架车,这时反而心情由惊慌渐渐变为冷静。告诉自己:‘根本不会有事的,小痛不忍,大事不成!’当医生说要缝五针的时候,这五针简直像要缝在我的心上一样。内心的彷徨、辛酸再也掩不住了,身边每一个人所说的慰言都是那么亲切,啊!‘妈妈,你不能知道这件事的!’”
  “我出奇地很乐天,迫不及待要看看纱布下的五针是怎样地难看,我以最坏的念头去接受这件事的发生,我很害怕自己从此破相,怎样也不能破相!还有四十集的‘射雕’未完成,我真是死也不甘心,所以当时的心情是非常激动和矛盾,无疑我为工作担心多于自己,总觉得若因此事而不能演下去的话,可说是前功尽弃,虽然我未必演得出色,但我努力过,挣扎过。谢天谢地,除了左眼双眼皮更深之外无恙。”
  当时的明星比较敬业,少用替身,也限于条件,更没有电脑特技,很多场面都亲自上场。翁美玲、黄日华、苗侨伟都曾在拍《射雕》时受伤。翁美玲伤在眼睛上,黄日华则伤在鼻子上。
  受伤住院的期间,汤镇业每日煲汤看护,令翁美玲感动终生,从此心里只有他。
  所幸眼伤没有伤害她的视力,也没有毁容,相反因为这次受伤,翁美玲才从忙碌的拍摄里偷了一点空闲。
  在拍摄《射雕》时,也是翁美玲的舅父和未来舅母Shela热恋的时候,舅父的终生大事一直让翁美玲十分关心,她还特意为舅父与Shela算了命。
  很久没有写信了,因工作实在忙,近日因眼伤才有机会歇一下,亚妹比妈咪好运些了,起码我可以陪她到处玩,她买了很多东西,我托她带了一本画簿、丝巾和皮褛,全是舅舅的(生日礼物),至于妈咪的耳环已托父亲带予,所以今次只买少少东西给妈咪,待我回英度假时再买你要的珍珠戒指给你配成一套,好吗?
  上两星期我曾和亚妹去黄大仙还神,又去一个和尚处睇相,看来不俗,待亚妹回来时告知你们那和尚说什么,要是真灵的话,那就一天都光晒,现在我都不敢多说,要到一切如愿时才发威,亚舅,不知该否要向你道贺,那和尚竟说你和亚妹是夫妻相,唉,你真是不知是福是吉了,但愿你心知该怎样处理便好,你们的八字是配的,那你会怎办呢?希望趁我回英时可以饮到你的喜酒,亚妹总算守得云开见月明,现在一切看你的了,不妨向我说明真相呀!正所谓不对我说向谁说,谁会比我更清楚你!遥祝你一切如意。
  《射雕》已播,我在第九集才出场,头二十集《铁血丹心》已拍完,现赶第二段《东邪西毒》和第三段《华山论剑》,相信要到六月尾才拍完,希望一切顺利,自己一直在担心自己的表现,因为米雪的“先入为主”,无疑人人会拿我来比。当然我已准备接受一切的批评,香港人是十分挑剔的,近日XXX竟在背后中伤我,说我“未红先骄”来破坏我的形象,她真小气,可是我也无奈。无疑,我已尽力而为去做好,这表现实非一朝一夕能进步千里。有人找我拍电影,但因撞期而不能接,一切都是身不由己,但我会小心的,请不要挂念。
  《射雕》的进展非常快速,1982年年底开拍,第二年的3月《射雕之铁血丹心》就开始播出,到了四月份,第二部分的《东邪西毒》也告完工,到了6月中旬,最后部分的《华山论剑》拍完。从1982年年底到1983年6月,整个六十集的大戏,无线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平均三天一集的速度,完全是电视工业化的效率。
  以边播边拍的方式推出《射雕》,这是无线的习惯,如此还可以通过观众反映加戏并减戏。而这半年的过程,也正是翁美玲的走红之路,观众从怀疑、否定到认可、欣赏,而翁美玲也从惶恐、彷徨中走到了自信与得意,成为当红明星。
  而《华山论剑》还拿到了当年的纽约国际电影电视节金牌。(TVB的许多古装剧集都曾拿过此类奖项,譬如1978年的《陆小凤》就获得纽约国际电影电视节银牌,是TVB最早获奖的电视剧,1979年的《绝代双骄》第一集更上层楼,获得了金牌,还有1984年的《笑傲江湖》第一集、1986年《雪山飞狐》第一到四集、《观世音》也拿到过这个奖项。)虽然拿到这样的奖项对无线来说并不算什么稀罕,但对于新人翁美玲来说则是个开门红。
---------------
第六章 射雕(6)
---------------
  拍摄《射雕》的间隙,翁美玲还抽身出演一生中唯一一部电影,1983年上半年,她在《疯狂八三》中客串一名女刑警。令人意外的还有,这一部电影,也有正在拍摄《射雕》的黄日华参演。
***************
*《翁美玲1959-1985》PART3
***************
翁美玲与汤镇业 与明星刘雪华 与歌星陈百强 翁美玲的生活照 非常可爱的黄蓉造型 在《天师执位》中造型   成名后的翁美玲,工作更是排得满满当当,1983年7月,翁美玲从欧洲回到香港后公开了与汤镇业的恋情,但随后的绯闻也是满天飞舞,她甚至以情侣的姿势与刘德华出现在某杂志的封面上。
---------------
第七章 灿烂(1)
---------------
  成名后的翁美玲,工作更是排得满满当当,1983年7月,翁美玲从欧洲回到香港后公开了与汤镇业的恋情,但随后的绯闻也是满天飞舞,她甚至以情侣的姿势与刘德华出现在某杂志的封面上。
  翁美玲为无线拍电视也是忙得连轴转,《射雕》刚刚结束,马上投入第一部时装剧《夹心人》的演出,合作主演的是郑少秋,可惜秋官与翁美玲的时装扮相都不够讨好观众,这部电视剧没有什么反响。
  随后,翁美玲又出现在《决战玄武门》这一部宫闱打斗剧中,扮演一个爱情牺牲品的村姑秦惜惜,与她合作主演情侣搭档的是苗侨伟,而她真正的爱侣汤镇业虽然也在该剧中出现,却几乎没有和翁美玲的对手戏。
  1984年,翁美玲事业更上层楼,她在这一年的2月开拍的《天师执位》在香港取得了当年最高的收视率。同时在拍摄期间,成立了“翁美玲影迷会”,为她的事业锦上添花。
  这是翁美玲事业最春风得意的时候。这个时期也是翁美玲与汤镇业最甜蜜的时期,拍摄《天师执位》期间,翁母曾回港探望她,对汤翁之恋也表示认可,并感到欣慰。
  《天师执位》在香港,因为其高居榜首的收视率,从而被认为是开创了香港天师片的先河。
  1983年是翁美玲最风光的时期,拍戏、赚钱、恋爱,翁美玲事事如意。3月,拍戏受伤,汤镇业日夜陪伴,爱情温情甜蜜;6月,舅父结婚,翁美玲专程由港返英做伴娘,其时已走红香港,算得上“衣锦还乡”;很快,6月26日,翁美玲与张国荣、黄日华、梁洁华(后来成为黄日华的妻子)到欧洲英、法、荷兰、比利时等地登台。6月26日晚在伦敦演唱,6月28、29日在荷兰,6月30日在比利时,7月3日在巴黎,7月10日回港。在伦敦登台时舅父特意前来捧场,她也回家小住了两日,虽然来去匆忙,却十分开心热闹。
  7月份,翁美玲从欧洲登台返港后,和汤镇业两人便不再回避记者的镜头,公开承认了两人的恋情。但翁美玲的绯闻并没有因此断绝,可以说,翁美玲与无线五虎的五个当红小生,除了与她配戏演情侣的黄日华没有绯闻外,与其他四虎都多少有过感情的纠缠(汤镇业自不必说了)。1983年秋,她应一杂志社的邀请,与刚刚拍完《猎鹰》的刘德华以情侣姿态合影出现在杂志封面;而随后,又被传与梁朝伟的绯闻;翁美玲与苗侨伟的绯闻最令她感到尴尬,其时苗的女友戚美珍也是无线女星,为此曾给翁美玲难看,要她不要再纠缠苗侨伟。
  与刘德华传绯闻的时候,翁美玲又陷入了另一个三角恋的漩涡,被传出与沈金玲(沈金玲是与翁美玲同届选美的“青春小姐”,与翁美玲还共同主持了《妇女新姿》)的未婚夫亚历士曾相爱一事。当时的沈金玲正准备结婚,被记者曝出当年三人三角恋爱,翁美玲与汤镇业相当不快。
  诸如此类的是非并没有打压住翁美玲走红的势头,拍完《射雕》之后,翁美玲很快投入到了《夹心人》的拍摄。这是翁美玲第一部时装剧,正好满足了她拍《射雕》时想要拍时装剧的愿望。翁美玲在《夹心人》里扮演护士董佩汶,与她拍档配戏的是早她出名的影星郑少秋。该剧TVB至今未发行VCD,在台湾的年代录影行曾经出现过国语版本。
  这部电视剧同样拍得非常神速,从6月拍到10月,只用了不到四个月的时间便完成。《夹心人》1983年10月2日拍完。此前的几天(9月26日),翁美玲在她的家书里为自己的这段时光做了总结,出名之后的她,更是感叹“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1983年10月19日,翁美玲与汤镇业应邀到新加坡剪彩,这是他们又一次以恋人的身份出现在公开场合,但依然受到当地观众的热烈欢迎,令她备感温暖。
  同期的10月中旬,翁美玲主演《决战玄武门》。扮演一名村姑秦惜惜,与她搭档的是苗侨伟与黄日华。这是翁美玲与苗侨伟第一次以银幕情侣身份出现,自此,他俩的情侣搭档深入人心。
  翁美玲自《射雕》中与黄日华搭档情侣大受欢迎之后,无线开始考虑另一种情侣搭配,以使观众获得一种新鲜感,因此,《射雕》里的一对仇人“黄蓉”与“杨康”搭档;而“穆念慈”与“郭靖”搭档出现在荧幕中。
  《决战玄武门》是一部宫闱打斗剧兼闹剧,故事大概内容讲述的是翁美玲饰演的村姑秦惜惜,因为恋人江丰(黄日华饰)醉心武学而遭冷落。在一次意外中秦惜惜被红拂女(隋唐时代的传奇美女)救到文武双全的李靖府中留住。当时李靖正协助二太子李世民(苗侨伟饰)争夺帝位,秦惜惜由此在李府邂逅李世民。秦惜惜温柔婉丽,令李世民对她一见倾心,用尽办法去接近她直至她以身相许,但最后为了帝王之位,而以她的性命作为牺牲。
  1983年11月14日无线公映《夹心人》;1983年11月19日,无线十六周年台庆。翁美玲参与了台庆宣传片的制作;12月初《决战玄武门》拍摄完毕。
  《夹心人》播出之后,结果证明,它并不是翁美玲锦上添花的作品,没有受到观众的热捧,反映平平。翁美玲与郑少秋的搭配没有引起预料中的效果。在无线十六周年台庆时,翁美玲与汤镇业同台演出,她将在《射雕》后喜欢上的卷发拉直,似乎有意与汤镇业开始新的起点。无线支持翁美玲与汤镇业同台演出,似乎对他们的恋情抱有一定的商业效果的期许,可惜他们不能走远。
---------------
第七章 灿烂(2)
---------------
  这年12月是翁美玲丰收的日子,第一次到泰国登台演唱,即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所料不及;同时,当选《华侨晚报》评选的”83年度十大影视明星”。
  去泰国演出,当然是为了赚钱,这是名利兼收的活动。无线的监制萧笙说:”登台表演是面对千面观众,不同于在厂内拍戏。开始我还担心翁美玲第一次登台会怯场,况且急就章地学了十首八首歌,当然不会熟练,分分钟会出洋相。怎料,翁美玲的确厉害,她站在台上俨然有大将之风,曲词唱错了她立即兜返,而且用英文译音唱了一支泰文歌,赢得掌声雷动。鲜花串成的花环和银纸串成的花环纷纷向她颈上挂,一个艺人有此景象,除了赚钱之外,也有高度的满足感了。“监制萧笙的参与,从中可以看出这场演出无线的背景。
  走红后的翁美玲频频出现在各种演出场合,虽然歌艺一般,但鲜花与掌声的环绕,以及她的好强与自信的性格使她不以露拙为憾事。
  1984年元旦,翁美玲与汤镇业穿貂皮出现在无线贺新年的宣传片中;2月14日(正月十五),与众明星合作拍新年的庆贺专辑,同日与汤镇业在《欢乐今宵》节目中共同演出。
  1984年,翁美玲的事业更上层楼,她在这一年的2月开拍的《天师执位》在香港取得了当年最高的收视率。同时在拍摄期间,成立了“翁美玲影迷会”为她的事业锦上添花。
  这个时期是翁美玲与汤镇业最甜蜜的时期,拍摄《天师执位》期间,翁母曾回港探望她,对汤翁之恋也表示认可,并感到欣慰。
  《天师执位》这部电视剧在大陆并没有什么影响力,但在香港,因为其高居榜首的收视率,从而被认为是开创了香港天师片(一个十足香港特色的片种,即使在同文同种的大陆与台湾也鲜见)的先河。
  这部电视剧拍摄时间十分短暂,2月开拍,3月便告拍摄完毕。《天师执位》是翁美玲与苗侨伟的第二次搭档,翁的角色延续了她一贯的表演风格,继续在片中扮演一个刁蛮任性但又聪明美丽的富家女子林楚燕,而苗侨伟则是傻里傻气的司徒文武。
  故事说的是林楚燕和司徒文武同是官宦之后,曾经因为一些小误会交恶,双方家长为了巩固地位而要他们成婚,文武又因为误会楚燕早有情人而休妻出走。后来楚燕女扮男装去千里寻夫,要他解释休妻理由,因此而引出一连串笑料。
  翁美玲因清末服装很适合她娇小玲珑的造型,头饰又配合得好,所以大多的翁迷都觉得这是她扮相最美的一部戏。
  1984年4月,翁美玲的舅父生下第一个儿子Andrew。翁美玲非常兴奋的要求这个孩子把她当干妈。
  因为和舅父并没有血缘关系,翁美玲大胆地提出了这个想法,虽然没有正式举行仪式,但时至今日,Andrew仍然会将翁美玲称为干妈姐姐。
  1984年4月,无线开拍《生锈桥王》,翁美玲尝试角色突破,希望改变观众心目中自己一贯的活泼可爱的形象,在剧中一人分饰两角,扮演一对刚出生便被迫分离的孪生姐妹,一个是千金小姐何道蕴,一位是城寨女霸王林佩英。翁美玲挑战表演难度,她的扮相一文一武,一细一粗。《生锈桥王》一剧,翁美玲与苗侨伟再次走在一起搭档扮演一对情侣。
  电视的故事剧情以香港为背景,翁美玲扮演的一对孪生姐妹,其中一个被一位产后丧女的太太收养,另一个则由生身母亲继续抚养。因为在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以及不同的教育方式,两姐妹性格迥然不同。当了何家大小姐的姐姐何道蕴被家人送到外国读书,而妹妹阿瑛则跟着妈妈及后又在城寨开赌档,变成了个小贼婆。两个姐妹的命运十分有戏剧性,让一人分饰两角的翁美玲大过表演瘾。
  剧中的男主人公是由苗侨伟表演的洒脱不羁的董鹏飞,因为何道蕴的一袭袭曳地厘士花裙子穿起来令她像个小公主一样漂亮,况且富家女的教养和高品质生活,使她更显得优雅高贵,令董鹏飞义无返顾地爱上了她。
  《生锈桥王》也拍得神速,仅一个多月便完工,5月中旬,剧集全部拍完。
---------------
第八章 失意(1)
---------------
  正所谓,花无百日红,《天师执位》之后,翁美玲的演艺事业陷入了困境,《生锈桥王》和《楚留香蝙蝠传奇》的出演,翁美玲努力突破演技,但观众并不领情,连接的第二部时装剧,翁美玲与梁朝伟搭档主演,扮演一个女警察,更是被观众痛批为没有警察的形象,过于文弱。而到了《楚河汉界》的时候,翁美玲更是沦为顶替张曼玉的一个配角,只出现了一集而已。
  步入1984年年中,爱情也同样不顺,翁美玲与汤镇业的感情已经显露出现危机。汤的事业裹足不前比较于翁美玲的如日中天,实在太显黯淡,也易落入旁观者的是非与褒贬中,令汤镇业有意疏远翁美玲。
  1984年,翁美玲到新加坡登台,期间,找了一名印度相士看相。正为情所困的翁美玲,很容易便被相士说服。她说:“去看了一个印度相士,他只会看掌,他又不认识我,故能把好多事情说通,真不由我不信,更希望他说的将来会变成真的就好,他说二十七岁的我将会踏上人生的另一个转变,也会踏上另一个高峰。“
  1984年翁美玲虚岁二十六,很快便是二十七岁,对于这位相士的话,翁美玲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4月3日,无线制作《欢乐今宵》节目,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洛杉矶奥运会,无线配合奥运会在本期《欢乐今宵》中加入了“活力群星夺锦赛”这一体能比赛式的活动单元。5月6日,翁美玲与她的影迷聚会,提前一天为5月7日的生日庆祝;5月12日,在《生锈桥王》一剧的记者招待会上,翁美玲拜李香琴为干妈;5月14日,无线开播《生锈桥王》。次日5月15日,翁美玲与荧幕情侣苗侨伟携手到新加坡登台。机场送别的一幕令翁美玲备感伤心和失落,其时的苗侨伟已同戚美珍恋爱,两人也不再回避彼此之间的感情。在机场送别时第一次在媒体面前大方拥抱拍照,状态火热。但当记者要求汤镇业与翁美玲做临别时的合影时,汤表现得非常不耐烦。对比苗侨伟与戚美珍的亲昵之状,顿现汤翁之恋的温度之低,让翁美玲失望之极,在机场当场落泪。
  实际上汤镇业的冷遇,翁美玲早已看在眼里,痛在心中。她在家书中多次提及自己的彷徨心境,但远在英国的亲人显然对此束手无策,惟有安慰鼓励。此后的翁美玲因为心情不顺,身型比从前消瘦了许多。
  在新加坡和吉隆坡一同登台表演七天时间,翁美玲与苗侨伟受到了当地影迷的热烈欢迎。东南亚是翁美玲的福地,一年前她即与黄日华一同在泰国以每晚三千美金的高价登台,当时的翁美玲没有登台表演的歌衫,她于是将选美比赛时的一件晚礼服改装一通后便大大方方地披挂上阵,毫不怯场。时隔一年,翁美玲再次感受到当地影迷的热情:“那儿的影迷很热情是真的。每天都有很多人到酒店大堂或歌剧院门口等候,有时我登完台,吃完宵夜回去,还见到他们等着,那儿差不多三、四点了,他们多是买不到票或没钱买票的影迷,很有耐心,很痴心。”
  在新、吉登台演出的最后几天,苗侨伟的女友戚美珍拍完戏后便赶到演出的地方与苗侨伟会合,苗戚两人逗留多日,游玩了几个日夜后,方才尽兴返港。而汤镇业并没有来探望翁美玲,因为在港还有演出,翁美玲只好一人独自匆忙赶回香港。
  6月3日,翁美玲由吉隆坡返回香港,当天为太古保龄球场主持颁奖仪式。之后,翁美玲征得了回港探亲的母亲的同意,用赚来的钱,加上全部积蓄,以五十万元的价格购下了干爹张冲八十平方米的伟锦园旧宅。
  有了自己的家,翁美玲想尽快安定下来,她感觉自己年纪已经不小,到了结婚的时候,因此搬进新屋之后,翁美玲一再暗示汤镇业结婚的事宜,但汤镇业的答复是,他自己事业未见有成,要翁美玲再等一个时期。
  迁进新居后,翁美玲也配了一套钥匙给汤镇业,以此向他表明心迹。翁美玲家里于是开始多了他的衣物,圈中再次传言两人同居。
  从新、马回到香港之后,翁美玲发现正在播出的《生锈桥王》虽然有她一人分饰两角的突破性表演,但效果却是雷声大雨点小,没有观众在意她的辛苦耕耘,她依然是那个活泼任性的古装“黄蓉”。
  6月初,再次与苗侨伟一同投入《楚留香之蝙蝠传奇》的拍摄中。所不同的是,这一次翁美玲的戏份不多,与其他几名的女演员分量无甚分别。除了翁美玲和苗侨伟,片中还有任达华、龚慈恩、杨盼盼等其他明星加入。6月15日左右,翁美玲与汤镇业前往英国探亲,在剑桥的家中逗留十多天,似乎在努力挽救已经出现裂痕的爱情。1984年7月,翁美玲与无线签订下五年之久的合约。
  毕竟郑少秋表演的楚留香过于深入人心,观众对苗侨伟的楚留香不买帐;又因为女演员过多,戏份被瓜分,损害了苗翁配的形象。
  与此同时,由于与苗侨伟合作次数太多,而两人又经常共同出席宣传活动,坊间开始传出他们的绯闻。1984年11月中旬,《楚留香之蝙蝠传奇》宣告拍摄完毕,同期无线开始播出。但这部电视剧也像《生锈桥王》一样没有引起观众多大的兴趣。翁美玲的演艺事业开始下滑,连续两部作品出一部就被骂一部。
  对于这种冷遇,翁美玲解释说是由于珠玉在前的缘故。毕竟郑少秋表演的楚留香过于深入人心,观众对苗侨伟的楚留香不买账;又因为女演员过多,戏分被瓜分,损害了苗翁配的形象。与此同时,由于与苗侨伟合作次数太多,而两人又经常共同出席宣传活动,翁美玲暗恋苗侨伟的绯闻,使翁美玲感到十分烦恼。
---------------
第八章 失意(2)
---------------
  1984年7月份,翁美玲接替张曼玉,成为无线的活力之星。同期,翁美玲的圈中好友夏淑玲自杀,被传是与失恋直接相关,因此有记者问起翁美玲的看法,翁美玲信誓旦旦地说:“我绝对不会为情自杀那么蠢,失恋是浪费光阴和精神的一回事,值得为一个已经不爱你的人牺牲吗?况且我知道自己没勇气自杀。”
  没有勇气自杀,但是悲观灰心同样可以消灭一个人,1984年下半年后,翁美玲与汤镇业的感情越难挽回,两人时时争吵的消息同时被记者大肆渲染,被渲染的还有两人各自寻欢排解苦闷,翁美玲被曝心情十分糟糕,经常流连在迪斯科舞厅买醉。她说:“我没有兄弟姐妹,生活难免寂寞,也正因为如此,长大后我很需要男朋友的关心,不能没有爱情。”又说,“人人都觉得我应该满足,应该快乐,对吗?但如果我告诉你,我根本一无所有,一事无成时,你相信我的话吗?”
  也是在这个时候,翁美玲爱上了打麻将,自然参与者多是圈中朋友。因为手气和牌技不错,翁美玲渐渐传出“烂赌”的名声,她特意写了一篇文章为自己辩护。
  和这篇文章温和的自我辩护语气不同的是,翁美玲对记者就此事采访时的回答却有些不同,她不但觉得冤枉,而且很受伤:“以前我是不防人的,但现在不防不行,有时坦白也是罪过,我受过伤害,懂得保护自己!”
  但她对自己把大量的时间放在麻将桌上的行为又很矛盾,这个时期的翁美玲,情绪起伏很大:“最近我情绪很低落,有点觉得今是而昨非,我真的好后悔,自己过去浪费太多时间在麻雀台上,但我也有理由,因为我有太多的问题想不通,打牌可以麻醉我,有钱赢,也是一种刺激!”
  事业像感情一样不顺,1984年是翁美玲的命运分界线。上半年,翁美玲仍然在事业与爱情上频频得手,《天师执位》的高收视率奠定了她电视皇后的地位,与汤镇业的恋爱也还顺利。但到了下半年,因为汤镇业经常在台湾拍片,两人聚少离多,汤翁之恋降温,还传出了各自结有新欢的消息。(1984年末到1985年初,是汤镇业到台湾拍片的一个月,中间传闻翁美玲与苗侨伟、梁朝伟,汤镇业与倪诗蓓拍拖,各自相好。)
  综观翁美玲的演艺事业,就像一个直角三角形,乘着《射雕》的直升机,翁美玲到达了最辉煌的顶点,随后,她便从顶点沿着那根倾斜的弦下滑。《天师执位》虽然是溅起了不小的浪花,却对她滑落的趋势于事无补,随后便更是一部不如一部。
  1984年12月份,翁美玲开始投入拍摄第二部时装剧《挑战》。这部电视剧让她彻底跌进事业的谷底。翁美玲在剧中扮演一个爱恨分明的女警官谢碧华,与梁朝伟首次(也是最后一次)搭档,同时传出绯闻。
  翁美玲在《挑战》中扮演的女警官没有得到观众的认可,人们普遍认为她的这个警察形象过于斯文,与人们想象中的警察相去甚远。
  翁美玲被批表演得放不开,而她的回答却说她不认为女警察就一定要粗鲁不文,事实上女警察也不应该有一种固定形象。这个说法虽然有一定的道理,却终究没有得到观众的接受,一般的观众对于警察依然有一个较为固定的认识。
  《挑战》在1985年4月份拍摄完毕,对于公映后不佳的观众反映,翁美玲承受了不小的压力。接受记者访问时,翁美玲顺便检讨一年来的成败与得失:“我承认在过去的一年,精神十分松散,并没有怎样努力过。(我)认为有检讨自己的必要,在1985年(明年)里,我会学多些东西,希望自己的演技有显著的进步。”陈述完自己不良的状态后,翁美玲又表示自己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去表演《挑战》,但遗憾吃力不讨好,观众不买账,又成为她闹情绪的一个原因。
---------------
第九章 堪破(1)
---------------
  翁美玲与汤镇业的恋情总是被绯闻所纠缠,两个人彼此都有不少的香艳传说,这种状态注定了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不稳定的。
  1985年年初,从台湾拍片返回香港的汤镇业退掉了当时与翁美玲租在同单位的房子,由广播道又迁回他的居所美孚新村。当年的春节前(约2月份),翁美玲偶然听说汤镇业又结交了别的女友,气愤之余一次性吞下四颗安眠药自杀,之后非常后悔,于是拨电话找到了医生帮助,逃过一劫。
  5月初,翁美玲因为面色苍白而被记者问其原因,她敷衍说由于吃错了药的缘故,这个回答更人疑窦丛生,猜测她又一次自杀未遂。第二天,汤镇业收拾放在翁美玲家中的衣物,不留一丝痕迹地分手,表明要与翁美玲一刀两断。
  5月12日,周日,翁美玲与汤镇业与各自的玩伴出游。
  5月13日晚上12点50分,翁美玲独自一人坐公司的车回家,打电话给汤镇业,但没有回复。翁美玲于是留言说,如果不复机,将永远听不到她的声音。5月14日凌晨,她再次打电话给邹世龙,倾诉自己过得十分辛苦,活着没意思。凌晨1时25分邹世龙驾车赶到翁美玲家楼下探望,但叫门不应,没能进入。
  5月14日早上7点,邹世龙再次到翁美玲寓室,他依然叫不开门,遂由阳台攀爬进翁美玲家的厨房进入翁美玲家中,发现了翁美玲的尸体。
  翁美玲与汤镇业的恋情总是被绯闻所纠缠,两个人彼此都有不少的香艳传说,这种状态,注定了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不稳定的。
  1985年年初,从台湾拍片返回香港的汤镇业退掉了当时与翁美玲租在同单位的房子,由广播道又迁回他的居所美孚新村。当年的春节前(约2月份),翁美玲偶然听说汤镇业又结交了别的女友,气愤之余试图第一次自杀,丝毫不记得当初自己说过“我绝对不会为情自杀那么蠢……值得为一个已经不爱你的人牺牲吗”之类的话。翁美玲一次性吞下四颗安眠药,之后非常后悔自己的“蠢”,于是拨电话找到了医生教授她自己洗胃的方法,逃过一劫。
  翁美玲经过一次死亡的“考验”,并没有因此看开,不久之后,她又打开煤气炉,想尝试在煤气里沉醉昏迷的感觉。但她刚打开煤炉就有朋友拜访,制止了她自杀的冲动。
  这时候的翁美玲,对生命已经灰心到了自暴自弃的地步。在香港,她的知心朋友不多,同辈的则更少。一次偶遇旧时男友亚历士,翁美玲于是向他诉苦说:“日拍晚拍都不知为了什么,红了,似乎没有目标,我曾经两度想辞职,去跟何家联讲,可是两次都找不着,辞职不成。”
  以上翁美玲的口述似乎可以表明,她的自杀并非单纯的为情所困,而是来自于事业与爱情的双重困境。汤镇业在新浪做客聊天中所谈到应该是实情:“可能那时候她红得很快,一受到其他的压力,可能对她来说压力更大,而她也不希望自己掉下来,要保持自己的影响力和进度,在工作上的压力真的有,做艺人没有办法,看你怎么去看了。如果你把这个不要看得太重,你就无所谓了,不做第一,做第二,做不到第二做第三。乐观一点也许就好一些。如果一个人永远要做第一的话,那么你心里承受不了相应的压力,肯定会有问题。她在工作上是这样,在爱情上也是这样子,双重的压力,她更累。”
  对于翁美玲这种脆弱的性格,汤镇业并没有迁就,两人开始了互相斗气的暗战。1985年2月,汤镇业与钟楚红在合作主演的电影中出现了过于暴露的镜头。翁美玲十分恼火,一气之下,为某杂志拍下一组性感照片。从1984年下半年开始翁美玲的身体开始消瘦,这时媒体采访她时,她自曝自己一周内瘦了四磅,这并非减肥之后的成果,而是爱情、事业失败后的“恶果”。
  虽然事业持续走下坡路,翁美玲并没有在表演上励精图治,做什么争取。1985年3月17日,她再次前往新加坡登台演出,走埠赚钱。第二天,香港的杂志上刊登出了当初拍摄的性感照片,引起娱乐界轩然大波。演出期间,翁美玲遭遇一名新加坡商人以一颗价值两万港元的钻戒求爱,让她哭笑不得。
  1985年4月6日,参加无线伊利沙白体育馆举行“十万小时庆祝盛典”,庆贺无线电视启播十万小时。同期在翡翠台《群星大检阅》中与黄日华合唱《射雕之铁血丹心》的主题曲。4月7日与汤镇业统统参加成龙二十九岁生日派对,从《挑战》片场到酒楼仓促成行。
  4月下旬,翁美玲顶替执意离开无线的张曼玉的角色,拍完了她的最后一部戏《楚河汉界》。在这部戏中,翁美玲的角色只是个小配角,她的人气也彻底跌落谷底,她演的这个小配角只在此戏中出现了一二集的时间。
  而与汤镇业的感情一直持续着无结果的冷战状态。4月的一天,翁美玲与友人在迪斯科舞厅喝酒跳舞,正好遇到当时已是梅艳芳公开男友的邹世龙,邹世龙对翁美玲一见倾心,开始展开疯狂的追求攻势。正值寂寞而幽怨中的翁美玲很快答应邹的追求,同时她也想利用与邹世龙恋爱的姿态以图刺激汤镇业。所以4月份大部分时间里,翁美玲几乎每晚都与这位邹少爷在迪斯科舞厅中共舞。
  汤镇业并没有因此感到伤心,就在翁美玲与邹世龙出双入对于夜店的时期,汤镇业与吴君如的交往也日渐亲密。一同看电影、唱卡拉OK玩,这些活动多次被记者拍到。痛苦中的翁美玲经常在片场独坐一隅,满怀心事,于无人之处独自落泪。
---------------
第九章 堪破(2)
---------------
  以下是翁美玲写给英国家人的最后一封信,充满了无尽的叹息的声音:
  亲爱的妈咪、舅舅、Shela:
  你们好吗?我已回到家了,很快在新加坡登完台和玩了两天,现要回来赶戏,若不也不愿回港,在那边很高兴,也买了一对希望你会喜欢的耳环,闻说亚弟五月会去英国,到时会托他带去,回来开工后,又不知要到几时才有安闲的日子了。今次有去看上次那个相士,他说我一定要到三十一岁才可结婚,那么我即是要捱多五年啊!唉,真苦,到时春霞都入学了,想唔认命都不成。今次Shela的新BB是男?是女?我们不如打赌一下呀!其实我们的家越多孩子越好,热闹些会好点的,相信今年年尾回来时已有机会和新的小宝宝见面,但春霞仍是我最疼的干仔,好了,我要入厂开工,在此祝你们和气快乐,妈咪要多多保重身体,我很好,勿念,请代问候老豆。
  囡上
  5月初似乎有个喜兆,无线计划拍摄《桥王之王》一剧,翁美玲与汤镇业第一次以情侣身份在该剧中合作。当时娱乐新闻中出现两人合影的照片,仿佛暗示他们之间感情关系在复苏。但当时翁美玲面色苍白,被记者问其原因,她敷衍说由于吃错了药的缘故,这个回答更令人疑窦丛生,猜测她又一次自杀未遂。
  媒体希望能拍到翁美玲与汤镇业亲密一点的照片,于是叫他们重新摆好造型,做恩爱之状。两人勉为其难,表情僵硬地完成了任务。之后,汤镇业不等翁美玲,独自先行离去,令翁美玲由幽怨以至于绝望,当晚与邹世龙玩至深夜。
  第二天,汤镇业收拾放在翁美玲家中的衣物,不留一丝痕迹地分手,表明要与翁美玲一刀两断。虽有旁人劝说,终究无济于事。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