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二十几岁决定人的一生

_3 郑鉴(现代)
  轻松的环境看起来是个养人的好地方。但它充其量只是一个"大鱼缸"而已,没有活水源,也没有自己的发展空间,表面的平静之下,其实隐藏着巨大的危机。"80后"的年轻人,所面临的温室式的生活模式,最能弱化一个人能力,限制一个人的发展。
  人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人的天性中本来就有喜爱安逸、享受舒适的惰性。许多少年时满怀壮志、朝气蓬勃的人,最后之所以一事无成,大部分都是因为在安逸的生活、工作环境中待久了,渐渐地失去了斗志,缺少走出去为事业拼搏的勇气。再加上舒适的环境缺少激烈的竞争,人的思维能力和机变能力也渐渐地迟钝,失去敏锐性,最终,只能成为环境的奴隶,庸庸碌碌地走过一生。
  今天"80后"的年轻人,尽管周围的变化日新月异,生活的圈子五彩缤纷,他们的思想和经历还是相对单纯的。先读书,然后进入社会,再慢慢经营自己的小事业、小家庭,这种温室式的生活模式,最能弱化一个人能力,限制一个人的发展。
  有一个单位办公室门口摆着一个挺大的鱼缸,缸里放养着十几条产自热带的杂交鱼。那种鱼长约三寸,大头红背,长得特别漂亮,惹得许多人驻足凝视。
  一转眼两年时间过去了,那些鱼在这两年时间里似乎没有什么变化,依旧三寸来长,大头红背,每天自得其乐地在鱼缸里时而游玩,时而小憩,吸引着人们惊羡的目光。
  有一天,鱼缸的缸底被该单位头头那顽皮的小儿子砸了一个大洞,待人们发现时,缸里的水已经所剩无几,十几条热带鱼可怜巴巴地趴在那儿苟延残喘,人们急忙把它们打捞出来。怎么办呢?人们四处张望了一下,发现只有院子当中的喷水池可以当它们的容身之所。于是,人们把那十几条鱼放了进去。
第33节:人生选择环境,环境推进人生(2)
  两个月后,一个新的鱼缸被抬了回来。人们都跑到喷水池边来捞鱼。捞来一条,人们大吃一惊,简直有点手足无措了。两个月,仅仅是两个月的时间,那些鱼竟然都由三寸来长疯长到一尺来长!
  人们七嘴八舌,众说纷纭。有的说可能是因为喷水池的水是活水,鱼才长这么长;有的说喷水泉里可能含有某种矿物质;也有的说那些鱼可能是吃了什么特殊的食物。
  但无论如何,都有共同的前提,那就是喷水池要比鱼缸大得多!
  环境可以塑造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如果生活在一个益于成长的大环境,能使人更好地成长,更好地发挥自己才能;如果生活在一个不宜成长的狭小环境中,由于受环境影响,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往往会自暴自弃。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也许对现在所处的环境不满意,与其不断地抱怨坏环境,不如主动地适应环境,或选择环境,不断创造有利于自己的条件。
  美国南部某州,每年举行一次番瓜大赛。一位农夫年年都是金奖得主,而且每次得奖后,都会把种子分给邻居,从不吝惜。有人问他为什么如此好心,不怕别人超过自己吗?他说:"我这样做其实是在帮自己。"
  原来,这位农夫的土地与邻居们的土地相连,如果别人家的番瓜品种都很差,蜜蜂在传花授粉时,势必使他家的番瓜受到污染,培养不成优质的番瓜。
  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对植物如此,对人也是如此。有人说,在清华、北大住几年,哪怕不读书也能受到一些熏陶。的确如此,你是否属于优良品种,取决于你身边的人。假如你周围都是庸才,你因缺乏一流的沟通,终将变成庸才;假如你的对手都很弱小,你因缺少有力的挑战,终将变得弱小。
  正在一家私人企业做主管会计的肖立,最近辞去了工作,进入刚进驻本市开展业务的一家大公司,重新从底层做起。
  朋友问他原因,他笑说:"老板不够狠。"
  原公司老板以温柔敦厚著称,某位经理因为收取回扣,造成了公司巨大的损失,证据确凿之下,被上司勒令离职,但是这位经理却是老板的校友,别有一番私人关系,自己理亏,还敢越级上奏,结果竟被留了下来,既往不咎。
  还有几位资深员工,在该公司完全赶不上发展速度,已经到了每天早上到公司喝茶、看报纸过悠闲生活的地步。公司人事部门在专业评估后,请这几位退休,他们跑去跟老板哭诉。老板很有良心,又让他们留下来。
  由于老板心地好,不会主动辞掉员工,公司数百名员工的平均年龄,竟然高达五十岁。放眼望去,白发者居多。"快成敬老院了。"朋友说。
第34节:人生选择环境,环境推进人生(3)
  虽然他也欣赏老板的慈悲为怀,但是几经考虑,这样的公司实在赶不上日新月异的时代,未来经营的危机很大,再待下去"就像坐上一班不久后一定会撞上山崖的慢车一样"。老板赏罚不分,仁慈到近乎懦弱,他工作起来也没有什么动力,于是牙一咬,投靠别的公司去了。
  轻松的环境看起来是不错,工作又清闲,压力又小,是个养人的好地方。但它充其量只是一个"大鱼缸"而已,没有活水源,也没有自己的发展空间,表面的平静之下,其实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员工们每天面对着自然状态下的轻松工作环境,用不了多久,就失去了朝气,陷入了周而复始的古老生活状态中,变成了一群平凡而庸碌的人。即使中间还有有冲劲、有抱负的年轻的个体,时间一久也会被同化。这时再想出来,已经跟不上外面的节奏了,只能被时代无情地摒弃。
  所以说,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就不要去寻找容易的工作。安逸的环境,容易的工作没有多少压力,每天都轻轻松松,激发不了人的斗志,挖掘不出生命深处的潜力。
  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该把自己放在能够焕发斗志的环境中。只有这样,才可以让我们渐渐走上发展事业的道路。另外,这样的环境也可以迫使我们慢慢克服自己身上的惰性,而不断地在压力中面对挑战,挖掘自身的潜力,开创出辉煌的业绩。
第35节:调整心理倾向,改变人生态度
  调整心理倾向,改变人生态度
  到今天为止,你拥有的想法和你选择的心态,造就了现在的你;从今以后,你拥有的想法和选择的心态,将造就一个未来的你。
  有人说,改变心态是很困难的事。应该在这句话后面再加一句:只要学会转换想法,就易如反掌。
  因此,如果你不快乐,你必须先对你的思想来一次彻底改造,进而才能彻底享受人生的乐趣。如果你的心中充满了愤懑、怨恨、自私或者灰色思想,当然,一切快乐的光芒便无法穿越。你需要改变精神生活,采用另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然后,才能真正获得人生的乐趣。英国思想家伯特兰·罗素认为,人类种类各异的不快乐,一部分是根源于外在的社会环境,一部分根源于内在的个人心理。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有多大?说到底,也就是那么一点点---积极心态与消极心态的差异。但就是这小小的差异,往往能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天壤之别。
  一天,北方的一家大医院同时来了两位患者,他们都怀疑自己患了肺结核病。经过医生的检查化验,其中一个真正患有肺结核病,而另一个只是由于感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可是由于这位医生的一时疏忽,写错了他们的化验单。没想到这两张小小的化验单却导致了两种不同的结果。那个真正患有肺结核病的人,认为自己身上没有结核病,心情一天比一天好,积极的心态,唤醒了免疫功能,两年后,身上的肺结核病不药而愈。而那个没有患肺结核的人,心里老认为自己身上患有肺结核病,过度担忧而导致免疫力下降,两年后真的感染上了肺结核。可见心态对人的影响是多么的巨大。学会控制心态,就等于学会驾驭生命,不懂得调整心态,很容易酿成悲剧。
  一个人办事的成功往往取决于积极心态的指导。有了积极的心态,成功就变得容易了。安德鲁·卡内基年轻时既无资本,又无钢铁专业知识和技术,他为什么能白手起家成为举世闻名的钢铁巨子?是积极的心态使他从贫穷和阴暗中崛起,成为他建立"钢铁王国"的主要资本。他深有感触地说:"一切的财富,一切的成就,最初只是一个念头而已。"
  著名作家梭罗每天早晨的第一件事,是告诉自己一条好消息。然后,他会对自己说,我能活在世间,是多么幸运的事。如果没有出生在世,就无法听到踩在脚底的雪发出的吱吱声,也无法闻到木材燃烧的香味,更不可能看见人们眼中爱的光芒。于是,他每一天都满怀对生命的感激之情。
  要成为一个快乐的人,重要的一点是学会将过去的错误、罪恶、过失统统忘记,而往前看。忘记过去的事,努力向着未来的目标前进。
  时运不济,每个人都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怨天尤人;另一种就是活得更起劲。北京海淀区有姐妹俩,都是下岗工人。姐姐大学毕业后到纺织厂工会工作,妹妹高中尚未毕业就顶替母亲进厂当了纺织工。下岗后,姐姐认为自己运气不佳,见人就说:"我现在是个失去工作的失败者。"有时碰上合适的工作,也不想去争取。妹妹虽然学识和才干比不上姐姐,但她会转换想法,她常对母亲说:"我还年轻,有的是学习的机会,有许多工作等我去选择。"她下岗后当过清洁工,站过柜台,参加过职业培训。后来考进一家大宾馆当实习生,两年后提升为大堂经理。妹妹会转换想法,能用最积极的思考,乐观的精神来支配和控制自己,成功的大门就必然会向她敞开。
  印度有一个古老的故事。佛祖为了消除人们的疾苦,就从人间选了100个自以为最痛苦的人,让他们把自己的痛苦写在纸上。写完后,佛祖说:"现在,请你们把手中的纸条相互交换一下。"结果,这100个人交换看了别人的纸条之后,个个都非常惊奇。过去,总以为自己是最"不幸"的人,现在才知道很多人比自己更痛苦,还有什么消沉的理由呢?
  一切事物都有两面性,问题在于我们自己怎样去审视,怎样去选择。面对太阳,你眼前是一片光明;背对太阳,你看到的是自己的影子。成功是一种心态,心态又是个人的选择。
  用餐的客人问服务生:"明天天气预报如何?"
  服务生肯定地说:"会是我喜欢的天气。"
  客人不解地问:"你怎么知道正好是你喜欢的天气?"服务生回答道:"我发现环境不是经常能如我意,所以,我便学习乐观地去面对我所遇到的一切。因此,明天天气一定是我喜欢的。"
  乐观本身就是一种成功,因为它表示你拥有健康的心态,活得快乐潇洒,活得心安理得。
  你的态度决定你的心情,影响你的健康,甚至改变你一生的际遇。培养乐观之心,凡事多往好处着想,这是心理健康的前提,也是幸福人生的关键之一。
  虽然人生不如意的事很多,不过要使生活变得美好起来,却也不是很难。
  改变自己的心理倾向并非短时间内就能够做到,尤其是过了三十岁以后,已经稳定下来的心理倾向,就更难以改变了。二十几岁的朋友,趁着你的价值观和心理倾向还没有固定时,趁着你的选择机会还很多时,你就应该开始着手调整自己的人生态度。
  到今天为止,你拥有的想法和你选择的心态,造就了现在的你;从今以后,你拥有的想法和你选择的心态,将造就一个未来的你。在迈向成功办事之路时,你会面临无数次的选择,你只要选择积极的心态,成功的机会就变得俯拾皆是。
第36节:提升素质,让你的辛苦换来更大的回报(1)
  提升素质,让你的辛苦换来更大的回报
  尽管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得到理想中的高职位,有些人必须在这个世界上做那些平凡的工作,获得一点微薄的报酬。但我们毕竟可以靠提升自身的素质和寻找更为有效的方法,从而使自己的辛苦得到更多的回报。
  年轻人在自己独立生活之前,已经从师长那里得到了许多关于"不劳动不得食"的教育。这话没有错误,劳动创造了人类,在劳动中,我们创造价值并享受劳动的回馈。但是如果你把这句话扩展为"以辛苦换收益"、"多大付出就有多大回报",那么就需要再往深层次里思考一下了。这种思维从纯理论角度或者还说得通,但在现实中却是有人打着高尔夫就把钱挣了,有人一天天累得腰酸背痛,却仅仅糊口而已。
  光埋怨社会不公是没有意义的,为了不让自己也陷入这种怪圈,年轻人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就应该明白辛苦与效率、辛苦与价值的关系,力求自己的劳动,能换来最大化的效益。
  就目前的社会状况来讲,接受新知识的培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层次,依然是年轻人提升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
  知识是一种可以随身携带的资本,并且它的大门平等地对每一个人敞开。当你的出身、地位、资产都与人相形见绌的时候,知识是你手里唯一的一张大牌。
  社会学家W。罗伊特·华纳说过,美国的理想是建立在每个人都能"成功"这个信念上---而一个人想要出人头地的主要方法,就是接受教育。
  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得到理想中的高职位,有些人必须在这个世界上做那些他不太想做的工作。但是令人振奋的是,如果他愿意训练自己,培养更好的能力,他就不会永远停留在低下的工作上了。
第37节:提升素质,让你的辛苦换来更大的回报(2)
  有一个年轻律师的故事,也许可以给那些不甘于现状的人一些启示。
  这位律师的名字叫K·O。海威希。他刚踏上社会的时候,在鹏萨所城一家贸易信托公司里当小职员。后来他移居到俄克拉何马州,进入谢尔石油公司做事。
  不久,经济发生了大恐慌,海威希和许多职员被解雇了。他受过的训练和经验都不够,没有办法担任一般书记以外的工作。他只好接受了他所能从事的唯一一份工作---以每小时四美分的代价,在石油管理工程里挖壕沟。
  他的故事后半段是这样的:后来海威希被谢尔石油公司重新雇用,他的工作是在会计部门办理有关投资的文书工作。但是他对于会计工作一窍不通,这时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学习。海威希认为自己到俄克拉何马法律会计学校的夜间部会计科上课,是他所做过的最聪明的一件事。
  经过三年的学习以后,他的薪水也翻倍了。于是他马上进入杜尔沙大学夜间的法律系上课,四年内修完全部学分,得到了学位,并且通过律师鉴定考试而成为合格的开业律师。
  但是他仍不满足,研究高等会计三年以后,又学了一项公共演讲课程。这些连续的教育,使海威希的薪水比挖壕沟的时候增多了十二倍。
  海威希的故事,是教育自己以获得成功的典型故事,任何一个愿意付出时间和努力的人都可以做到。
  海威希的成功,源于他对自己前进的方向的正确选择。如果当初他只把目光放在挖沟的多快好省上,工头赏识了,也不过多挣几个糊口的钱罢了,而他的教育历程,对自己却是一次脱胎换骨的改变。
  教育是年轻人对自己最成功的后天改造,但是在生活中,并不是每个拿到进入主流社会资格证的人,都做出了显而易见的业绩并获得了相应的报酬。大家都在忙,得到的回报却有高有低,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了呢?
  19世纪,意大利经济学者帕列托提出了著名的"二八法则",对于付出与回报的关系,"二八法则"这么说:你所完成的工作里,80%的成果来自你所付出的20%。换言之,我们五分之四的努力---也就是付出的大部分努力,几乎是白白浪费的。这一点一定使你大吃一惊!
  为了使你的辛苦都收到实效,我们迫切需要一种更为合理的工作方法。比尔·盖茨认为:那些高效率的人,不管做什么事情时,首先都用分清主次的办法来统筹做事。
  把要做的事情分成等级和类别,首先是先办重要而又紧迫的事;其次是重要的但不紧迫的事;再次是紧迫但不重要的事;最后是既不重要又不紧迫的事。为了大幅度提高自己的做事效率,我们应该用80%的精力做能带来最高回报的事情,而用20%的精力做其他的事情。
第38节:提升素质,让你的辛苦换来更大的回报(3)
  所谓"最高回报"的事情,即是符合"目标要求"或自己会比别人干得更高效的事情。
  最高回报的地方,也就是最有生产力的地方。这要求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待"勤奋"。"业精于勤荒于嬉"。勤,在不同的时代有其不同的内容和要求。过去人们将"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孜孜不倦视为勤奋的标准,但在快节奏、高效率的信息时代,勤奋需要新的定义。勤要勤在点子上,即最有生产力的地方,这就是当今时代"勤"的特点。
  前些年,日本大多数企业家还把下班后加班加点的人视为最好的员工,如今却不一定了。他们认为一个员工靠加班加点来完成工作,说明他很可能不具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能力,工作效率低下。而社会只承认有效劳动。
  年轻人从二十岁左右走向社会,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有自己的人生规划:再去要学习什么样的经验,然后实现什么样的目标,能有多大的回报。但是时间久了,按部就班的工作和越来越重的负担慢慢压抑了他们的心志,他们所得到的最直接的工作经验就是手脚灵活、动作娴熟,成了大机器上无数合格的小螺丝中的一个。
  如果要彻底摆脱这种"多劳而少得"的状态,你要把每一种事情都当成一种事业来做,考虑与之相关的方法和效益,设计它的未来,把每一天的每一步都当成一个连续的过程。
第39节:思考致富而不是努力工作致富
  思考致富而不是努力工作致富
  忙碌也会碍事。同时做太多的事,有太多计划或细节要照料,可能会使我们分心,无法发挥最佳的状态。没有思考,就不会有符合客观事实的总结,就像一辆没有站台的火车一样,完全失去了行驶的意义。
  世界著名的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曾著过《思考致富》一书。为什么是"思考"致富,而不是"努力工作"致富?希尔强调:最努力工作的人最终绝不会富有。如果你想变富,你需要"思考",独立思考而不是盲从他人。成功者最大的一项资产就是他们的思考方式与别人不同。
  当代最出色的演员之一,汤姆·汉克斯在电视上接受访问,回答一个问题时说:"多,不一定就更好。"他试图传达的信息是,忙碌会碍事。同时进行太多的事,有太多计划或细节要照料,可能会使我们分心,无法发挥最佳的状态。当你的脑子装得太满时,就没有空间可以装新点子和创意了。
  许多年轻人太忙了,跑来跑去,看起来都很忙碌,其实,我们根本没有做成多少事。我们的创意和智慧在忙碌中遗失了。我们看不见什么才是真正最重要的。新点子难以浮现。
  在从事股票交易的人中,许多交易者都习惯于勤奋工作,每天都去交易所办公。对此,金融大亨索罗斯说:"在交易所上班是重要的,但不一定每天都要去。我只有感觉到有必要的时候才去,并且这一天我真的要做一些事情。而其他投资者,每天都去,并且每天都做些相似的事。长期这样,他们很难感到哪一天和平时的日子有哪些不同,也就不容易敏锐地预感到特别日子的降临。"
  索罗斯对此非常明白,他看到了走出办公室的意义。他说:"不一定每天都去办公室,给自己留点闲暇时间,哪怕去散步或闲逛都好,放松一下绷紧的神经,有利于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关键时刻作出最敏捷的反应和判断。"在闲暇时间,你可以会见你想见的政府官员或有关金融方面的决策者,也可以去做些思考、回忆和总结,这对新一轮的投资决策大有帮助。
  那些在某些领域里的顶尖人物,都有他们独特的成功理念,值得后来者借鉴。通常,在决定成败的关键时刻,做最佳选择所需要的只是片刻的沉思。不过,如果你太忙了,到处跑来跑去,慌慌张张的,你通常就会错过重要的时刻。你会看到一团混乱,却看不见显而易见的答案。例如,有一位房地产买家,专门收购别人重新翻修以后再高价售出但失败了的房地产。他认为大部分情况的失败都是出于一个忙碌心灵太冲动的后果。"你瞧,"这位成功的商人指出他正在研究的一个案子,"这幢房子需要的只是一点粉饰。我的前一任屋主就是想让它尽善尽美才破产的。这幢房子的确有许多问题,可是它们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他们慌慌张张地赶来赶去,根本看不见最显而易见的事。"
  表面看来,忙碌是一种美德。不过,具讽刺意义的是,当我们不再担心是否能够完成每件事;当我们不再表现出并告诉他人我们有多忙碌时,我们就比较能够决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我们镇定下来,想什么才是真正需要完成的。
  有一位旅行者在路途中,忽然改变了原来选定的路线,决定抄近道前往目的地。未料到,在穿越一片表面平坦的草地时,没走几步,脚就让什么东西猛地绊了一下,将他摔了个跟头。对此,他没有在意,从草地上爬起来,揉了揉有点儿疼痛的膝盖,继续前进。可是,没走出几十米,他又结结实实地跌了一跤。这次,他没有急着站起来,而是躺在那里,一边揉着受伤的腿,一边仔细地打量着脚下的草地。
  最后,他发现绊倒他的是一个草环,是一种丛生的植物用疯长的、极柔韧的枝蔓编织的一个很隐蔽的草环,而且他跌倒的周围有很多很多这样的草环,行人稍不留意,就会绊一个跟头。等他坐起来,将目光再往前延伸,不由得大吃一惊---前面不远的地方,掩藏在繁花绿草间的,居然是一片可怕的沼泽。回到另一条安全的路上,他反而庆幸刚才跌的那一跤,特别是庆幸自己没有像第一次那样漫不经心地急于爬起来赶路,而是细心地寻找让自己跌倒的原因,并且仔细地打量了一下自己原本自信的道路……后来,他又心有余悸地听说,那片隐蔽在草地深处的沼泽,不久前吞噬了两个粗心的过路人。
  只想到跌倒后赶紧爬起来还远远不够,还要了解自己是因为什么跌倒的,怎样做才能不跌更大的跟头。
  在人生的旅途上,不仅需要信心、激情和坚韧,还需要清醒的头脑,需要理智地经营。在你行进的过程中,不要只凭着一种惯性向前走,停下来,认真总结得失,才能避免更大的伤害。没有思考,就不会有符合客观事实的总结,就像一辆没有站台的火车一样,完全失去了行驶的意义。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总觉得有大把的光阴在前面,所以很少静下心来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他们中的许多人总是听从生活的指派,在闹钟的提示中起床、吃饭、工作、回家,从一个地方逛到另一个地方,事情做完一件又一件,好像做了很多事,从来没有时间整理自己的东西和自己的思想。长期如此,即便有了时间和自由的时候,他们也会在惯性的作用下继续过着一塌糊涂的日子。
  当年轻人看到有些人做出不凡的成就时,往往会认为他们是起点高或者天生走运,却很少会想到是那些人善用脑力的结果。善于思考的人善于改变,思考对于行动,相当于"磨刀不误砍柴工",将自己的现状、前景和方向分析得很透彻的人,远远胜于所有盲目的奔波。
第40节:人生不是感受苦难,而是脱离苦难获得教训(1)
  人生不是感受苦难,而是脱离苦难获得教训
  人生总有好运与厄运,因厄运而带来的贫穷与苦难不可怕,可怕的是因厄运而改变了性情,放弃了自救。要记住,人生的目的应该是感受快乐与美好,而不是一生都埋没在与苦难的纠缠里。
  生于1980年前后生的年轻人,出生时我国已经开始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与父辈相比,他们对贫穷与苦难并无切身的体验。但是由于我们一贯的"艰苦奋斗"式的教育,即便二十几岁的人,心中大都也有一种"人生是艰辛的"、"苦难造就人才"的印象。
  难道人生一定要在苦难中奋进吗?不。如果你有更好的选择,就应当得到支持而不是阻碍。这就像我们登山,达到顶峰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如果有相对平缓的路可以走,你就没有必要选择一条荆棘之路。
  大家都知道荷兰的画家凡·高,让我们重新审视一下他的生平事迹。
  文森特·凡·高1853出生于荷兰赞德特镇一个新教牧师之家,24岁之前,曾在海牙、伦敦、巴黎等地的画店当店员。后来成为传教士,在比利时西南部的博里纳日矿区传教,由于同情和支持穷苦矿工的要求而被解职。在度过了一段极度失望和贫困的生活后,他决定在艺术的探求中完成自我的解脱。
  1880年以后,他到处求学,向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求教,向荷兰风景画家安东·莫夫学画,但最后还是决定自学。他克服种种困难,努力按自己的认识表现世界。1886年,凡·高随他担任古匹尔画店高级职员的弟弟来到巴黎,结识了高更、塞尚等印象派画家,从而使艺术眼界大为开阔。
第41节:人生不是感受苦难,而是脱离苦难获得教训(2)
  不久,他和高更同印象主义的观点发生分歧,却同时对表现主义或者象征主义发生浓厚的兴趣。后来因为两人的关系恶化,高更离去,凡·高在发生割下自己耳朵的事件之后精神逐渐分裂。在1890年10月27日,在同一直同情他的伽塞医生发生争吵之后,突然开枪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凡·高的一生,只有短短的37年。虽然凡·高后来名满天下,但他生前仅售出过一幅作品---《红色的葡萄园》。
  凡·高死后,弟弟提奥痛苦万分。6个月后,提奥也去世了。他们被共同葬在了奥维尔墓园。
  凡·高孤僻、偏执,与现实格格不入,在孤苦与贫病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如果问年轻人一个问题:"你愿意像凡·高那样活一辈子吗?"相信经过冷静地思考,会有相当一部分人说"不"。其实,在现实社会,和凡·高一样历尽磨难的人比比皆是,他们甚至还不如凡·高,连死后成名都没有,就与草木同朽了。
  是的,因为环境、际遇的不同,不是每个年轻人都可以一帆风顺地长成参天大树。我们所要做的,只是不在命运中随波逐流,"我只能过这样的日子了"、"心有余而力不足啊",这样的思想,会让你永远没有翻身的余地。生活越艰难,性情越孤寂,结果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谁见了都要躲着走。为了摆脱困境,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认识:没有人是注定要受苦的。处于苦难中时,我不沮丧、不屈服,一定要想方设法让自己爬出来,站起来。而成功者的经历也告诉我们,只要不言放弃,随时都有进取的机会。
  日本最有名的推销员原一平,在刚走上推销岗位的头7个月,没有拉到一分钱保险,当然也拿不到一分钱薪水。他只好上班不坐电车,中午不吃饭,每晚睡在公园的长凳上。但他依旧精神抖擞。每天清晨5点左右起来后,就从这个"家"徒步去上班。一路走得很有精神,有时还吹吹口哨,还热情地和人打打招呼。有一位很体面的绅士,经常看见他这副模样,很受感染,便与他寒暄:"我看你笑嘻嘻的,全身充满干劲,日子一定过得很痛快啦!"并邀请他吃早餐,他说:"谢谢您!我已经用过了。"绅士便问他在哪里高就,当得知他是在保险公司当推销员时,绅士便说:"那我就投你的保险好了!"听了这句话,原一平猛觉"喜从天降"。原来这位先生是一家大酒楼的老板,他不仅自己投保,还帮助原一平介绍业务。从此,原一平彻底"转运"了。
  到了1939年,他的销售业绩荣膺全日本之最,并从1948起,连续15年保持全日本销量第一的好成绩。1968年,他成了美国百万圆桌会议的终身会员。
  以往,也许你常听到在困境中要坚韧不屈、要奋发图强的言论,这当然没有任何问题,但另有一点是,在苦难之中,你还要保持一种快乐精神。这种精神表示你并没有怨天尤人,表示你已经做好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准备,随时听从机遇的召唤。要记住,人生的目的应该是感受快乐与美好,而不是一生都埋没在与苦难的纠缠里。
  过去不等于未来。过去你曾怎么想、怎么做,经历了怎样的遭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今后你怎么想、怎么做。人性是看上不看下,扶正不扶歪的,你跌倒了,自己灰心丧气,那么别人会因你的跌倒而更加看轻你。同样,在苦难中的人,心理上的感受也会影响自己对周围事物的看法,如果你只把苦难当成一次教训,摆脱苦难的日子就不会太远。
第42节:不逃避艰辛,但不应被艰辛吞没(1)
  不逃避艰辛,但不应被艰辛吞没
  我们都知道安逸享乐会使人精神萎靡,失去进取的勇气,却不知日复一日的艰辛生活同样也会消磨人的灵性。世间许多的沉沦,都是由对客观境遇妥协所造成的,都是由不愿努力、不肯奋斗造成的。
  在每个人的少年时代,都有很多的理想,他们要成为指挥千军万马的伟人,要成为驾驶宇宙飞船上天的科学家,很少有人一开始就想到自己要做平凡的工作,要拥有平凡的人生。等他们真正进入社会之后,就会明白生活中的琐碎远比激情要多,大多数人还是要伏下身子做事的。艰辛是真实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享受生活中的欢乐,也要接纳生活中的责任。
  我们都知道安逸享乐会使人精神萎靡,失去进取的勇气,却不知日复一日的艰辛生活同样也会消磨人的灵性,使你对自己的现实状态和未来的方向都缺乏必要的认识。
  很多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即使对自己目前的境况不甚满意,也希望拥有更适合他的终生事业,却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应该向何处走,也不知道应当如何对自己进行定位。假如让他必须做出一番决定,他也茫然不知所措。
  许多人总以为自己已尽其最大的努力同艰辛与苦难奋斗。其实,他们并没有尽其一切的可能去努力。世间许多的沉沦,都是由对客观境遇的妥协所造成的,都是由不愿努力、不肯奋斗所造成的。
  人类有几种坚强的品质,都是与"贫穷"、"困境"势不两立、水火不容的。自恃与自立,是坚强品格的基石。我们常能发现,在那些虽贫穷、虽不幸,但仍然努力奋斗的人中,这些品格都非常发达。但是一个因失掉了勇气、失掉了自信,或因懒得去努力奋斗而贫穷的人,却没有这种坚强的品格。同那些在不断努力中锻炼了精神、道德的人相比,这种人只是弱者。
  你坚定意志,要在世界上显出你的真面目,要一往无前地朝着"成功"、"富裕"之路迈进,而世界上没有一件东西,可以推翻你的这种决心时,你会发现,从这自尊心与自信心中,你可以获得无穷的力量。
  最足以损害我们的能力,破坏我们前途的,无过于以不幸的环境为理由,而不想去挣脱它。困苦的环境,固然可以磨砺你的志气,但也可消沉你的志气。每个人的生命中都可能经历各种各样的艰辛,如果整日埋藏在痛苦中自怨自艾,那么最终也就只能在痛苦中沉沦一生;但如果把艰辛当成一种动力,也许艰辛就会成为一笔财富,让你不断走向成熟!
第43节:不逃避艰辛,但不应被艰辛吞没(2)
  艰辛的生活不是哪个人永远的重负,我们应该只把它当成一种过程,时刻都准备着从艰难之中穿越出去,享受战胜了自己的喜悦。
  齐勃瓦出生在美国乡村,只接受过很短的学校教育。15岁那年,家中一贫如洗的他就到一个山村做了马夫。他不甘沉沦,不甘一辈子做马夫,他无时无刻不在寻找发展的机会。3年后,齐勃瓦终于来到钢铁大王卡内基所属的一个建筑工地打工。
  自从进入建筑工地那一天起,齐勃瓦就下定决心,要做同事中最优秀的人。当其他人在抱怨工作辛苦、薪水低的时候,齐勃瓦却默默地积累着工作经验,并自学建筑知识。
  有一天,公司的经理到工地检查工作,经理视察工人宿舍时,看见了齐勃瓦手中的书,又翻了翻他的笔记,什么也没说就走了。
  第二天,经理把齐勃瓦叫到办公室问:"你学那些东西干什么?"
  齐勃瓦不慌不忙地回答说:"我想我们公司并不缺少打工者,缺少的是既有工作经验又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和管理者,是不是?"
  经理点了点头。
  不久,齐勃瓦就被破格升任为技师。那些打工者中也有人讽刺挖苦齐勃瓦。但是他说:"我不光是在为老板打工,更不单纯是为了赚钱,我是在为自己的梦想打工。我们只能在工作业绩中提升自己。我要使自己的工作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所得的薪水。我把自己当成公司的主人,就能获得发展的机遇。"
  正是抱定了这样的信念,他工作努力,刻苦钻研,系统掌握了技术知识。就这样,齐勃瓦一步一步升到了总工程师的职位。25岁那年,齐勃瓦终于做了这家建筑公司的总经理。
  不要以为只有坐在写字楼里大班椅上的时候,才算对自己的生命拥有了设计和规划的权利,即使做再卑微的工作,你都可以从中找到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越是在困境中的年轻人,越应当努力完成这种自我经营,否则,等到你在苦难中麻木,一天天适应了苦难,并习惯了在困苦之中打打小算盘的时候,今生就彻底失去了自救的能力。
  当然,在我们前进的过程中,困难将依然存在。年轻人创业,开头会有很大的付出,你经常会失败,经常会失望,经常处于痛苦和沮丧之中。但是这却是一个自我改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你还会遇到很多新的事、新的人,让你整个人生和你所处的圈子发生变化。这是一个蜕变的过程,虽然艰辛,但是收获会使我们的付出变得更有意义。年轻人以自己的实力去获取美好的人生,绝对应当得到掌声与喝彩。
首页 上一页 共3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