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堕趣中,或至门首。是诸众生,若能念得一佛名,一菩萨名,一句一偈,大乘经典,是诸众生,汝以神力,方便救拔。于是人所,现无边身,为碎地狱。遣令生天,受胜妙乐。’
此令地藏神力方便救拔,离苦得乐也。临堕趣中,是在堕落恶趣途中。至门首,是见到地狱之门,尚未趣入之间。若竟趣入,则急难得出,是以在趣入途中,或已到达门口,能够称念佛号,即得离苦得乐。故增一云:‘众生三业造恶,临终忆念如来功德者,必离恶道趣,得生天上。正使极恶之人,以念佛故,亦得生天。’譬喻经云:‘昔有国王,弑父自立。有罗汉,知此国王不久命终,计其余命,不过七日。若命终后,必堕阿鼻地狱,一劫受苦。此阿罗汉,寻往化之,劝教至心称南无佛,七日莫绝。临去重告:慎莫忘此。王便叉手一心称说,昼夜不废。至七日头便即命终,魂神趣向阿鼻地狱。乘前念佛,至地狱门,知是地狱,即便大声称南无佛,狱中罪人闻称佛声,皆共一时称南无佛,地狱猛火即时化灭。一切罪人,皆得解脱,出生人中。后阿罗汉,重为说法,得须陀洹。以是因缘,称佛名号所获功德,无量无边,不可为喻。’观佛三昧海经亦云:‘佛告比丘:我灭度后,若称我名,南无诸佛,所获福德,无量无边。’所谓称菩萨名者,如称观音普贤等菩萨,均有应验,详载史册之中。如弥勒上生经云:‘若有敬礼弥勒佛者,除却百亿劫生死之罪。’又:‘我灭度后,四众八部,闻名礼拜,命终生兜率天中。若有男女,犯诸禁戒,造众恶业,闻是菩萨大悲名字,五体投地,诚心忏悔,一切恶业,速得清净,若有归依弥勒菩萨,当知是人得不退转。’又云:‘应当系念,念佛形像,称弥勒名,若一念顷,受八戒斋,修诸净业,命终之时,即得往生兜率天上,莲华台中,应时见佛白毫相光。超越九十亿劫生死之罪。随其宿缘为说妙法,令得不退。’所谓一句一偈者,是例举大乘经典最少者,均得大利。如普贤观经云:‘若有昼夜六时,礼十方佛,诵大乘经,思第一义甚深空法,于一弹指顷,除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劫生死之罪。’除障灭罪经亦云:‘若善男子善女人,犯四重五逆,诽谤三宝。及犯四波罗夷,是人罪重,假使如阎浮履地变为微尘,一一微尘成于一劫,是人若干劫罪,称是一佛名号,礼一拜者,悉得灭除。况复昼夜受持读诵忆念不忘者,是人功德,不可思议。’科注谓冥报记载王生将堕地狱,忽遇一僧,云是地藏菩萨,教令熟诵,若人欲了知偈,可免地狱。少顷唤王生至阎王前,阎王问:有何功德?答曰:唯持一偈。阎王令诵之。声彻地狱,罪人闻声,并蒙解脱,即令放回,勉其修善。地藏菩萨现无边身,亲到幽冥地狱之中,化度一切众生,俱得离苦得乐。一一众生俱蒙解脱,则地狱空虚,形同废物,等于粉碎也。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现在未来天人众,吾今殷勤付嘱汝。以大神通方便度,勿令堕在诸恶趣。’
此以偈颂付嘱也。现在天人众,是指当时忉利法会人天大众。未来天人众,是指佛灭度后之事,或者说是在忉利法会以后之事,因为忉利法会过后不久,佛即入灭。所以要殷勤付嘱地藏菩萨,要地藏菩萨以大神通力方便救拔者,只因南阎浮提众生志性不定,为善难长,遇恶因缘,容易转变。是以付嘱地藏于未来,方便济度斯等,勿令重落于三途。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唯愿世尊,不以为虑。
此下是地藏胡跪承领法旨也。初尔时下,是经家叙仪。白佛言下,是安慰世尊,勿以为虑也。
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一念恭敬,我亦百千方便,度脱是人,于生死中,速得解脱。
此是少善众生亦令解脱。未曾有经云:‘下品十善,谓一念顷。中品十善,谓一食顷。上品十善,谓从旦至午。于此时中,心念十善,止于十恶,亦得往生。故野千心念十善,七日不食,生兜率天。’一念恭敬,虽则甚为微少,倘能继续,则成大善。故知千念万念,始乎最初之一念。滴水虽微,能穿大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以地藏对于未来众生,于佛法中一念恭敬者,百千方便,度化是人,解脱生死之患。
何况闻诸善事,念念修行,自然于无上道,永不退转。’
此是于诸善事,念念进修,自然获得无上不退之道。一念恭敬,尚蒙慈力,拔除生死之本,而得解脱,何况闻诸善法,如法进修,则于无上之道,自然获证不退转位也。
说是语时,会中有一菩萨,名虚空藏。
此下是虚空藏菩萨问瞻礼福利。分为二节初赞问福利,次许说利益。初中分二,此是第一,经家提名。虚空藏(Akasagarbha),或名(Gaganagaibha)又名虚空孕。空慧之库藏,犹如虚空,故名虚空藏。又包藏一切功德,如虚空,故名虚空藏。大集经云:‘何因缘故,名虚空藏?佛告速辩菩萨:善男子!譬如大富长者,多诸民众。无量库藏,财宝充满,能行布施,心无悭吝。若行施时,贫穷往者,随意所须。开大宝藏,悉能给与,彼诸众生,皆得适意。长者施已,心喜无悔。善男子!虚空藏菩萨亦复如是,常行功德,成就方便,力回向故戒身善清净故。得成就神足力故。纯至究竟善清净故。所愿增益成就故。知一切法如幻化故。得如来神足力故。于虚空中,随众生所须,若法施若财施,尽能施与,皆令喜欢。以是故,善男子!是贤士以此方便智故,名虚空藏。。’
白佛言:‘世尊!我自至忉利,闻于如来,赞叹地藏菩萨,威神势力,不可思议。
此下当机发问,此是初述神力叵思。科注谓:‘经初光音遍及,虚空藏即集天宫,故始终闻如来赞叹地藏之事。势力者,如思益云:“我投足之处,震动三千大千世界,及魔宫殿。”观经云:“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故言势力。’不思议者,此是菩萨甚深行处。虽施为万有,令众生得益。’脱离苦海而后已。
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乃及一切天龙,闻此经典,及地藏名字,或瞻礼形像,得几种福利?唯愿世尊!为未来现在一切众等,略而说之。’
此是请问瞻礼者,所得几种福利。科注云:‘准地持,福即布施,持戒,忍辱,依禅,依精进,修行施四戒无量等,是名福分。盖善名福利,感报恬愉,今既读经闻名,瞻礼形像,必有所得福利,未审有几种耶?’因为不知,是以惟愿世尊,为现未一切众生,略而说之耳。
佛告虚空藏菩萨:‘谛听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说之。
此下许说利益,此是初诫静听也。
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见地藏形像及闻此经,乃至读诵,香华饮食,衣服珍宝,布施供养,赞叹瞻礼。
此下分别利益,分为二节:一见像闻经供养赞叹利益。这是总示修因。
得二十八种利益:一者天龙护念,二者善果日增,三者集圣上因,四者菩提不退,五者衣食丰足,六者疾疫不临,七者离水火灾,八者无盗贼厄,九者人见钦敬,十者神鬼助持,十一者女转男身,十二者为王臣女,十三者端正相好,十四者多生天上,十五者或为帝王,十六者宿智命通,十七者有求皆从,十八者眷属欢乐,十九者诸横消灭,二十者业道永除,二十一者去处尽通,二十二者夜梦安乐,二十三者先亡离苦,二十四者宿福受生,二十五者诸圣赞叹,二十六者聪明利根,二十七者饶慈愍心,二十八者毕竟成佛。
此是别列所得之利益。初句是总标利益,一者下,方是别列。
科注云:‘天龙乃造化之权衡,为阴阳之管辖。邦国藉保绥之德,黎民仰覆护之功。今既读经持名,瞻礼供养,故感天龙护之念之,令善果圣因,由之增长,家缘世事,用是克谐,故首举之,示福利之本也。2、3、4、三益,事迹相连,果由因而增进,因藉果而积集。因果相资,自然菩提不退。如十轮云;“地藏白佛言:我当济度此四洲渚,世尊弟子。一切苾刍及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令其增长觉分,圣谛光明,增长趣入大乘圣道。增长成熟有情,大慈大悲。增长五眼灌顶生天涅药。如是善果,日日增长。”集者聚集。大论云:‘值遇经法,修善持戒,布施敬礼等,种涅槃因缘。”如是圣上之因,莫不聚集。善果圣因,既日增集,自然道心牢强,誓力勇健,于位行念,自无退转矣。5、衣食丰足,助道备也。衣以蔽形,食以支命。身安道隆,赖是衣食。此虽小缘,能办大事。冻馁不安,道法焉在。故十轮云:“一切皆得如法所求,衣服宝贝,医药床敷,及诸资具无不备足。”6、疾疫不临,修道之要。病乃退道之缘,能令色力减损。十轮经云:“若诸有情,恶鬼所持,成诸病者。有能供养地藏菩萨,一切皆得解脱无畏,身心安适。”故疾疫不临也。7、离水火灾。病为内障,灾为外障。十轮云:“若诸有情,为火所焚,为水所溺,有能供养地藏菩萨,一切皆得离诸危难,安隐无损。”8、无盗贼厄,离宿怨对也。十轮云:“若诸有情,为诸怨贼军阵,及余种种诸怖畏事之所缠绕,身心慞惶,惧失身命。有能供养恭敬地藏菩萨,一切皆得离诸怖畏,保存身命。”9、人见钦敬。俗语说敬人者,人所敬之。今既恭敬地藏菩萨,故感人所钦敬之益。10、神鬼助持,尤为末法修行善利。长阿含云:“若有修行善法,见正信行,修十善业。如是一人,有百千神护。”11、女转男身,因女身有五障,故以转男身为幸。12、为王臣女,13、端正相好,均属生富贵家颜貌端庄也。14、多生天上,称扬圣号,广行十善,则是生天之因。15、或为帝王,严持五戒,则人身不失,广种福田,则生为王也。16、宿智命通,由读经称名,了因之力也。17、有求皆从,如十轮云:“若诸有情,或为种种世出世间诸利乐事,于进求时,若能恭敬供养地藏菩萨,意愿满足。”18、眷属欢乐,此是修行外护知识。如十轮云:“若诸有情,爱乐别离,怨憎合会,有能恭敬供养地藏菩萨,一切皆得爱乐合会,怨憎别离。”19、诸横消灭,如水火灾等,属于横事。20、业道永除,业道,即有漏业道。由于修读经等无漏之业,故三界有漏业道,并皆消灭。21、去处尽通。以供养地藏菩萨,故行来出入,无阻无碍。22、夜梦安乐,以读经故,夜无恶梦,是以安乐。23、先亡离苦,恭敬供养地藏菩萨,不但自身得益,即过去先人亦蒙解脱。24、宿福受生,由于供养地藏菩萨及转读尊经宿世之福,故或受生人间天上,并享如意之福乐。25、诸圣赞叹,今既信受地藏不思议事,故感诸圣赞叹。26、聪明利根,经声历耳,永记不忘故。27、饶慈愍心,利生之要行也。28、毕竟成佛,究竟之利益也。’
复次虚空藏菩萨:若现在未来,天龙鬼神,闻地藏名,礼地藏形,或闻地藏本愿事行,赞叹瞻礼。
此下是第二闻经礼形赞叹利益,此是总示修因。
得七种利益:一者速超圣地,二者恶业消灭,三者诸佛护临,四者菩提不退,五者增长本力,六者宿命皆通,七者毕竟成佛。’
此是别列利益也。一者速超圣地,速疾超升圣人之果地也。二者恶业消灭,三恶道之业尽得消灭也。三者诸佛护临,诸佛驾临,护念修行之人。四者菩提不退,如前廿八种利益之中之第四释。五者增长本力,由修因故,增长真如妙性根本之力。六者宿命皆通,如前二十八种利益之中之第十六释。七者毕竟成佛,如前廿八种利益之中之第廿八释。
尔时十方一切诸来,不可说,不可说,诸佛如来,及大菩萨、天龙八部。闻释迦牟尼佛,称扬赞叹地藏菩萨,大威神力,不可思议,叹未曾有!
此下二段总流通,此是因果圣凡闻赞致叹。
是时忉利天,雨无量香华,天衣珠璎,供养释迦牟尼佛,及地藏菩萨已。一切众会,俱复瞻礼,合掌而退。
此是天主散华,供养教主及本尊,会众欢喜,作礼而退。科注云:‘忉利天王独供者,既是檀越,又在其宫,故得专之也。香表因通果海,成就五分法身。华表圆因克果,具足四十一位。天衣从树而生,轻细自然,表证寂灭之忍。珠璎,别行疏云:“或众宝璎珞,或众宝珠。”今是众宝珠成,故曰珠璎,表得四法。大集云:“戒定慧陀尼,以为璎珞,庄严法身,”是也。然珠璎在颈,颈是所严,表中道性德。此行称性,如璎珞在颈而能严也。皆言雨者,则是从正空中道第一义天,缤纷而下也。无量者,因果之法,并由一心。了达此心,本具河沙,性功德法,有何限量?以此无量诸法,供养释迦能说之教主,以及地藏能行之愿王。心有所专,故不言余众。已者,谓能供之物,皆冥实际。所供之主,本住三摩。能所既空,感应斯泯。宾主镕融而一际,财法绝寂而无垠,故云已也。上是申供,下乃礼退。一切众会,即前所集之众,今将各还本住。俱复瞻仰,重师道而恋恋靡忘。重申礼拜,尊经法而心心无间。合掌,表十界一体。而退,显万类同归。然而不同诸经结皆大欢喜者,以见在会大众,从此重增胜心。效地藏之僧那,救三途而不了,遵迦文之嘱累,弘是典而弥穷。上同圣母之愁忧,却类天王之悲叹。则闻法之大喜,固内蕴襟怀,而济世之殷忧,已外彰眉宇。经家不叙斯语者,意见乎言之表也。’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跋后
莲航
到过檀香山(夏威夷)的人,都说那是人间仙境。气候温和,山明水秀,风景幽美,清净光明,又地处太平洋中心,在人们的印象中,那是红尘飞不到的仙岛,因此成了观光的胜地,东方人,西方人,以及全世界的人,终年不绝,都要去一睹这海上仙岛的胜境。
檀香山有这般极好的自然环境,留给观光客最佳的印象,但它确是佛教文化的沙漠,极需法雨的滋润,才能使这海上神山,内外优美。知定学长,二十多年前,带著拓荒而冒险的精神,只身去到檀岛,在那人地生疏的沙漠上,努力撤播佛法种子,不断灌以甘露法雨,经过漫长的岁月,吃了不少的苦头,也不知流了多少的汗,如今种子不但发芽滋长,一片苍翠,桃李遍地,成就可观,沙漠已变成绿洲了!
现在的檀岛,又已建筑了庄严华丽中国式的大雄宝殿,目下在美国所有的中国僧伽,所建立的道场中,这是最大而最具规模的,这也不折不扣象征著当地人民对佛法的信仰,具有高度热诚与爱好研究的意向。从这一个启示看,那是中国佛法在西方将会有大放异彩一天的征兆,这一天似乎已遥遥在望!知定学兄,把握这一个机曾,更进一步的,第一次的开讲地藏菩萨本愿经,大转佛法巨轮,听众极为拥踊,法会非常成功,因此兴致大发,广征博引,编成讲义,作深入浅出的发挥,舌粲莲花,成一巨著,都三十万言,人天欢喜!
今日在檀岛讲演地藏菩萨本愿经,时机因缘都非常相宜,既宣扬了佛法,也传播了中国固有的文化--孝道。西方的自然科学,比我们起步研究早了几年,确也为世界制造了不少的问题。中国人的头脑并不比他们逊色,我敢断言,超前的日子并不会太久远。随西方自然科学的发达,而给世界加强了功利与现实主义,把人性完全物化了,降低了人性人格的存在重量,成为西方社会一种异常的病态,如果没有中国的人道文化和大慈大悲的佛法疗治,世界的战争,永远会在他们的头顶上首先开花,但愿这人类的浩劫,仗地藏菩萨的慈悲愿力,永远永远成为陈迹。
这部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的巨著,知定学兄交我在台湾出版,广结善缘。我想这部巨著,是他辛苦弘法美洲的里程碑,纪念价值极高,非常乐意效劳,故尔诚心接受这个委托任务,光阴很快,至今一年,方得出版。原因固在字数太多,排校费时,但放生寺兴建弥勒殿,未能集中精力,积极赶督,其疚在我,甚感歉憾!在本讲义即将付印之时,知兄又嘱在经后写几句作出版纪念,为了慰劳他多年在美洲单枪独马弘法的辛苦和成就,只好勉为其难的写上几句。我拙于贴‘福’字式的恭维,确愿有缘读到这部感人讲义的同道,都能如地藏菩萨一样,发广大慈悲的深宏誓愿,救救现时代这个世界上无数沉沦在物欲大海中的苦恼众生,那便真正的契合作者辛苦編著本经讲义最高意义的本怀!
我觉得在国外弘法的僧伽,孤单而辛苦,用力者多,收获者少,他们的奋发不懈精神,千百倍于国内,他们不需物质的济助,却要精神上的支援,但愿国内国外僧伽,本诸佛陀救世精神,协力同心,齐一步调,共转无上大法轮,改造这个业病处处的世界,使众生沐浴在佛陀的慈光中,永享法化清凉安乐自在的无为生活罢!
六十四年药师佛诞日写于南山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