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犹太人之谜

_31 亚伯拉(当代)
闻讯后,决定“用武力碾碎被占领土上的反抗,当即下令出动军队,对手无
寸铁的巴勒斯坦群众进行血腥镇压,当场打死、打伤近百人。拉宾的“铁拳”
暴行,点燃了被占领土巴勒斯坦反抗的导火索,一场1967 年以来规模罕见的
阿拉伯人起义爆发了。拉宾指挥重兵镇压,在占领区实施戒严、宵禁,关闭
了大学校门,不断地制造流血冲突,他的名字再次与“魔鬼”、“刽子手”
联系在一起。
□决战沙米尔
进入1992 年,正当已进行了五轮的阿以和谈未能摆脱“聚难、谈难、散
难”的局面,中东和平进程障碍重重之时,以色列大选来临了。
拉宾雄心勃勃,憋足了劲儿,决心赢得此次大选。 15 年前,他当总理
时领导无力,全军覆没,失去了总理府的“户口簿”,眼巴巴地看着利库德
集团执掌江山,耀武扬威,他这个“英雄”怎么也咽不下这口窝囊气。他觉
得,只有自己挂帅亲征把组阁权夺回来,才能痛快淋漓地报15 年前的一箭之
仇。2 月份,他在工党内部选举中击败老对手希蒙·佩雷斯,再次成为工党
领袖,为全力以赴投身大选提供了自信,也提供了可能。
然而拉宾的对手也不是吃素的,当时任总理的利库德集团领袖沙米尔在
虎视眈眈地等着与他较量一番。76 岁的沙米尔,性格内向、不苟言笑,工于
心计,被称为“玩弄政治权术的老手”。
拉宾要想重登总理宝座,必须啃掉这块“骨头”。竞选拉开帷幕后,他
在和平与安全问题上大作文章以争取选民。他公布了工党的“灵活和务实的
政策”,既强调致力于以色列自身安全,又主张作出适当的妥协,包括“有
限的领土让步”,以换取永久的和平。他信誓旦旦地许诺一旦获胜,便组成
一个基础广泛、维护国家利益并促进中东和平进程的稳定的联合政府,保证

在9 个月内在被占领土实行巴勒斯坦人自治,与被占领土非巴解组织的巴勒
斯坦代表团进行公开谈判,暂停兴建犹太定居点。拉宾这一策略适应了持不
同政见的以色列人的观点:在那些希望和解的以色列人眼中,他是“鹰派中
的鸽子”——他提出的部分领土换和平,而且不放弃“安全定居点”原则,
美国人也为之喝彩。海湾战争一结束,美国为了自己在中东的利益即重提“以
土地换和平”的原则来解决长达40 年之久的阿以冲突,但执拗的沙米尔偏不
买帐,在领土、建居民点等问题上寸步不让,一硬到底,从而引发了沙米尔
政府同美国之间关于100 亿美元贷款担保的危机,使美以联盟跌入低谷。现
在布什总统从拉宾身上看到了解决危机的希望,便对拉宾大加赞赏,表示希
望拉宾能够上台并在阿以和谈中发挥温和作用,以取代沙米尔。这样,拉宾
亮出的筹码可谓在国际国内一箭双雕。
在国内经济问题上,拉宾紧紧抓住沙米尔的政策失误不放,穷追猛打。
近年来利库德集团把大笔资金用于被占领土修建犹太人定居点上,而忽视了
国内的经济问题,结果造成资金短缺,通货膨胀,全国失业率上升到11%,
而受这一后果之害最深的又是近40 万前苏联犹太移民,他们住房紧缺,失业
率高达39%。在这批移民中,选民有近30 万,精明的拉宾看到了这一可观
的“选票市场”,利用移民对利库德的不满情绪,有针对性地提出把修建定
居点的投资用于创造就业机会,改善住房条件和发展教育上,这一主张迎合
了许多移民的需求,自然把他们手中的选票拉了过来。
除了在内政外交上频频得手外,拉宾的工党还应天时、得人和。一方面,
执政15 年之久的利库德已失去原有的锐气,其内部矛盾重重,内耗严重,总
理沙米尔、住房部长沙龙和外交部长利维各拉一派,相互间勾心斗角,内讧
不止,在党内议员候选人选举中曾闹得不亦乐乎,使不少选民深感失望。另
外,利库德领导层老化,缺乏有感召力的新的领导人,加上政府官员的腐败
丑闻不断被曝光,造成以色列人民的不满,国内要求改变政府的呼声很高。
和利库德相比,拉宾领衔的工党领导班子更富朝气,年初选举产生的领导人
中包括不少思想解放,敢于创新的年轻人,且为了收复“失地”而增强了凝
聚力,达到了举党一致,从而改变了工党过去的形象,为工党在大选中“逐
鹿中原”奠定了基础。
6 月24 日凌晨,以色列政坛爆发重大新闻,执政15 年之久的利库德集
团在决战投票中惨遭败北,工党夺得44 席,比利库德多出12 席,席位相差
之悬殊为过去的大选中所未有。国际舆论认为,大选结果体现了以色列人民
主张变革和要求和平的强烈愿望。
工党大获全胜、稳执牛耳消息传来,在特拉维夫一家饭店焦急等待结果
的拉宾喜出望外,他兴高采烈地对着簇拥在他面前的话筒和记者说:“一个
充满新希望的阶段已经开始。”出了怨气的工党成员纷纷走上街头,欢呼这
一来之不易的胜利,许多人不惜自己出钱买来糖果发给过路行人,让人们分
享他们15 年来从未有过的快意。而利库德集团却被失败带来的沮丧、愤怒和
无可奈何所笼罩,在其总部,几个党徒听到统计报道竟顿足捶胸大喊“这是
骗人!”而后潸然泪下,痛苦之状难以描述。而倔老头子沙米尔似乎对这人
们预料之中的失败思想准备不足,很为绝望之情所折磨,仿佛一下子衰老得
神色呆滞、举止迟钝了。
以色列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得意的“鹰爪鸽”重新拥有了飞翔的天
空。

可惜的是,在这位得意的“鹰爪鸽”刚刚大展鸿图之际,却遭到了极端
分子的暗杀,因而为世界和平献出了最后一滴血,同时被誉为和平卫士。
五、风流成性的“独眼将军”达扬
达扬从小主要受母亲的影响,母亲的文学爱好和好深思的性格使达扬养
成独处、沉思、独立的性格。由于达扬的父亲忙于犹太夏国主义事业,所以
很少回家,因而同达扬的关系很疏远。父子俩缺乏交流,不管达扬对他说什
么,他总是拒绝听,即使达扬是正确的。这就使得达扬学会了顽固和反抗。
还在达扬5 岁的时候,存一次因达扬未完成父亲分派的任务而被父亲锁进鸡
笼。父亲对达扬说:“你如不认错就将一直被锁在里边。”夜晚,鸡笼外传
来令人恐怖的豺狼嚎叫声,达扬被冻得嗦嗦发抖,害怕极了,但就是不屈服。
后来,父亲不得不放他出来。正是这种熏陶,使达扬从小就无所畏惧,否则
他将来也不会成为一名勇敢的斗士。
达扬的恋爱开始于16 岁,在失败两次后,他终于和一个叫鲁思的姑娘确
衷了恋爱关系并发展到准备结婚。但是,中间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小插曲。
鲁思的一个德籍好友威廉明娜,在1934 年春到达巴勒斯坦,她的签证秋季到
期,然后就必须回到纳粹德国。当时,大规模的迫害犹太人的活动在德国愈
演愈烈,威廉明娜实在不愿回去。但如果不回德国,她就必须在巴勒斯坦结
婚。然而,威廉明娜在巴勒斯坦并不认识多少人,鲁思出于慈悲和犹太复国
主义的热情,认为达扬是最合适的人选,因此她建议达扬和威廉明娜结婚。
或许是达扬太爱鲁思的缘故,他终于答应了鲁思的要求,并在鲁思的一手安
排下,同威廉明娜结了婚。婚礼结束后,二人各奔东西。后来,当达扬准备
和鲁思一块去英国留学时,便和威廉明娜迅速办了离婚手续,然后又和鲁思
结了婚。
与此同时,巴勒斯坦的政治形势日益复杂,在英国委任统治政府的支持
下,犹太移民猛增,犹太秘密武装哈加纳得到空前发展。达扬也在哈加纳中
崭露头角。并成为哈加纳领袖和英国教官的得意门生,这为他后来形成独特
的军事思想垫定了基础。
□死里逃生和因睡觉轰动全军
正当达扬在哈加纳春风得意之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中断了达扬的军事
生涯:1939 年秋达扬因英国政府取缔哈加纳而被捕,连同其部下43 人。从
1939 年入狱到1941 年出狱后参加二战是达扬一生的重要转折时期,这两年
多也是达扬人生最为痛苦的时期,但就是这痛苦的折磨,使达扬更加成熟。
在狱中,由于达扬的无所畏惧和巧妙应对使英国狱吏也不敢对他们施以
酷刑,并通过勇敢的斗争而迫使狱方改善了许多生活条件。正是达扬的自信
和坚强,感染和鼓励了狱中的同伴,增加了他们生存和斗争的勇气。达扬的
领导气质也充分显示了出来,从而赢得了同伴们的尊重和爱戴。
两年后,由于法西斯出兵侵占了几乎整个西欧大陆,危及到英国,英国
政府才决定再次与哈加纳合作,以便共同抵抗纳粹,因而达扬等43 人才重新
获得自由。不久,达扬被任命力突击连连长,并迅速参加了配合英军进攻叙
利亚的战斗。战斗中,达扬非常英勇,以致于忘记了对面还有敌人,被敌人

的子弹击碎了望远镜,望远镜的碎片导致了他左眼失明,并被迫佩带黑色眼
罩。
配上黑色眼罩可以掩盖他失去左眼后剩下的令人恐怖的空荡荡的眼窝,
可是这眼罩所招来的众人注意却是达扬无法忍受的,他认识到黑色眼罩将伴
随他一生,他那海盗般的形象将成为他的新特征。住院期间,眼窝中流下来
的滴滴脓水和模糊的视线,剧烈的头痛和心理负担,使他整夜都难以入睡,
情绪恶劣到极点,对一切都失去了信心,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安眠药度日。
但是,达扬毕竟是达扬,他从小就是坚强的人,他不仅迅速摆脱了痛苦,并
使这黑色的眼罩和他的生命一样辉煌。
在第一次中东战争期间,达扬奉命组建一个突击营。结果队员全是新兵
显然不符合达扬的胃口,达扬放出口风:“如果哪个战士敢于违背命令加入
到我的部队,那么这个人就是第89 突击营的合格人选。”结果,一大批士兵
冒着被关进监狱的危险,投到达扬的麾下。人员齐备后,该筹措装备了。战
争的紧迫使达扬无暇过多考虑,对于不拘于形式的达扬来说,既然可以从其
他部队挖战士,那么为什么不能“借”军事装备呢?他怂恿他的士兵去偷民
用吉普车,开回基地后,立即刷上颜色挂上军用牌照。在战争年代,这是最
为简便的办法。这种行为持续了一段时间,直到他的士兵在特拉维夫的一家
饭店偷一辆外国记者的吉普车时被当场抓获。此外,第89 突击营在管理上也
完全是达扬式的。达扬把以前英国教官的思想带进了突击营:没有军衔徽章,
没有人行军礼,军服是本国做的,五花八门,达扬自己就带头穿着凉鞋和开
扣汗衫。当正规的副营长努力按照军队的一般惯例为该营制定一套规章制度
时,达扬不仅对之进行了无情的嘲笑,而且还带头破坏部队的纪律。
□“大出风头”和“跟我来”
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束后,本一古里安为了削弱哈加纳帕尔马契成员控制
国防军领导权的势力,将34 岁的达扬提升为少将和南方军区的司令。尽管达
扬也曾是帕尔马契的成员,但本一古里安对他的才能很欣赏。
1950 年到1951 年期间,是以色列的大发展时期,达扬除了率领他的部
队参加了帮助安置源源不断的犹太移民的活动外,还参加了总参谋部举办的
营级干部培训班,从而揭开了以国防军正规化建设的序幕。达扬即使在训练
班也让人感到吃惊和与众不同。首先他对下级训练上级毫不介意,不仅认真
学完了半年的训练课程,而且还自修了通常二年才能完成的法律课程。认真
刻苦只是达扬与众不同的一个方面,他与众不同的主要是他的反传统观念,
他嘲笑纸上谈兵的理论,主张灵活机动的进攻和防守。两次大规模的军事演
习都被他搅得一塌糊涂,他根本没有按预定的时间进入预定的地点,而是发
动突然袭击,并根据实际需要进攻“敌人”。达扬的“偷袭”战术引起了许
多人的不满和指责。此外,达扬还带头违犯纪律。 1952 年以色列国防军总
参谋部开展交通安全运动,总参谋长指示宪兵,凡时速超过70 公里者,无论
军衔高低,一律严惩,有一天,达扬因时速达到120 公里而被押上军事法庭。
宪兵说:“阁下,你注意到你的时速了吗?”
达扬回答说:“呀,可能是因为我一只眼睛的缘故吧,究竟看哪里好呢?
是看速度表,还是看道路?”
总参谋长听说此事后,只好说:”既然这样,那就允许他吧。”相反,

此后在英国高级军官学校的3 个月学习期间,他却更加认真,没有出过一次
风头。
1952 年12 月,达扬离开军区,到总参谋部担任了作战部长。达扬的高
升引起了许多人的议论,甚至连本—古里安对自己的选择也缺乏自信,然而,
达扬用实际行动回答了一切。
达扬上任之初,为了打破以军内流行的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深入部队
基层,密切联系实际,将主要精力用于军队的整顿。为密切官兵关系,他自
己亲自带头到只有中校以下军官才使用的机关食堂吃饭。一次在炮兵部队视
察时,途中遇到一片桔子林,他下车越过栅栏摘了许多桔子,与卫兵一起吃。
到达基地后还剩下两个,仪仗队举行欢迎仪式,一名上士向他举手敬礼,他
随手将两个桔子扔给了那个上士,口中喊着:“接着!”达扬从来都是不拘
小节,他关心的是军队的战斗力,他深知以色列不是可以讲排场的国家,它
处在阿拉伯国家的包围之中,弹丸之国必须建立一支能打善战的军队,否则
国家就很难生存,而要想能打善战,就不能被形式主义所累。就这样,达扬
依靠自己独特的工作作风,证明了他自己的存在,也使全军知道达扬少将与
其他将军截然不同。
此外,达扬还主张以色列军队的每一个士兵都应随时准备打仗。他从不
原谅失败的官兵,他不愿意找任何借口来解释失败的原因。在他看来,没有
不可能的事,只有不可能做到的人,他还对撤退的条件作了规定,即至少在
部队伤亡一半的情况下才能考虑后撤,他认为,失利的作战几乎都是由于指
挥官远离战场而导致的,因此他更加强调指挥官的作用,他说:“指挥官不
是部队中最宝贵的人物,不需要特别保护。”“对部队来说,最重要的是其
目标敌人。统帅部队不是依靠空洞的说教或传递情报,而是要靠身先士卒的
模范带头作用,应该是‘跟我来’,而不是‘给我上’”。自达扬以后,“跟
我来”就成了以色列国防军干部的口头语,在此后的每次战争中,以军军官
的伤亡率都相当高,或许也是因为这一原因。
由于达扬的好斗精神和强烈的危机意识以及锋芒毕露的个性,正好代表
了当时大多数的以色列人的心愿,因此达扬在军队的前途更加光明。 1953
年12 月6 日,本—古里安终于力排众议,任命38 岁的达扬担任了以色列国
防军总参谋长。
达扬上任后,为了使军队的作风来一个根本转变,他首先取消了总参谋
长侍从参谋的职务,把侍从参谋的房间改作自己的房间,而把那间宽大、陈
设精美的原总参谋长办公室改成会议室。他认为对一个人口很少,装备很差,
同时还面对着众多敌人威胁的国家来说,总参谋长不应该是一个独断专行、
高高在上的国王般的存在,而应该接近和爱护士兵,只有这样,每一个士兵
才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同强大的敌人英勇搏斗。因此,达扬常常去战地视察
部队,穿上士兵的劳动服同士兵一起滚一身泥土。他最讨厌官僚作风,从来
不喜欢逐级上报的材料。
之后,达扬还大幅度裁减了军队人员,用节省下来的经费购买先进的武
器装备并制订了军官年轻化的退役制度。这一方案的实行,使以色列军队成
了一支世界上最年轻最有战斗力的军队,敢冲敢打,几乎战无不胜。由于军
官任职时间都不长,给年轻的士兵无限的机会,使他们相信只要英勇作战,
不怕牺牲,就有升迁的希望。同时年轻军官的退役又对后备役建设起了很大
作用,战时后备役动员起来之后,所有的军人都十分年轻,使后备役人员毫

不逊色于正规军队,真正体现了全民皆兵的思想。
达扬采取的另一项措施是,实行选送军官上大学的制度。达扬认为锤炼
一支军队不能只停留在言谈上,军官们也不能只倚仗勇敢精神和高尚的道德
来领导,他们还必须接受优良的教育,具有全面才智。据此,他建立了选送
军官上大学的制度,由部队承担学费,每个军官愿意学什么就学什么,不加
限制。这些措施,使军官的文化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军官的素质在现代战
争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支有文化的军队胜过一支由文盲组织起来的军队
10 倍,这也是以色列军队具有强大战斗力的原因之一。后来,在中东战争中
埃及人同以色列交换战俘时,经常借口以军士兵都是大学生,而埃及士兵都
是文盲,而要求以1 名以军士兵交换10 名埃及士兵。
以军的强大和正规化,和达扬的这些贡献是截然分不开的。
□想别人不敢想和做别人不敢做
就在达扬任总参谋长期间,中东的形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除了约
旦、叙利亚、黎巴嫩的政府被推翻外,埃及也发生了“七月革命”,号称“埃
及雄狮”的纳赛尔上台执政。纳赛尔上台后,推行了一系列民主主义政策,
因而使埃以关系急剧恶化。此外,纳赛尔还大力支持以色列入痛恨的巴勒斯
坦游击队,并通过捷克斯洛伐克向苏联购买了许多武器,同苏联的军火交易,
激起了美英的愤怒,于是美英两国愤然撤回对埃及的援助。之后,纳赛尔又
宣布苏伊土运河国有化,这更激起了英、法两国的愤怒,他们扬言要对埃及
实行武力制裁。
与此同时,达扬感到“拉翁事件”严重损害了以国防军的形象,因此他
极力敦促本—古里安实施“黑箭”行动,为被埃及人绞死的两名间谍报仇。
“黑箭”行动使中东局势骤然紧张起来,埃以两国的军事冲突日益升级。此
后,埃及同捷克的军火交易被曝光后,震动了整个西方,阿拉伯与以色列对
此反应的反差十分强烈:一方面,欣喜若狂的浪潮席卷阿拉伯世界,纳赛尔
严然成为阿拉伯世界的斗士,成为千百万人的偶像,他们希望他能在多年忍
受帝国主义列强造成的屈辱之后为他们恢复昔日的荣誉;另一方面,在以色
列,引起了许多人的担心和忧虑,突然之间,以色列被阿拉伯国家摧毁的危
险变得十分现实了。在一个自发的自愿捐献品展览会上,数以万计的市民捐
出钱财珠宝以及各种贵重物品给国防基金会购买军火。一批批的函件和使者
被派到西方国家的首都,要求提供军火,以恢复埃以之间的平衡。
战争势所难免。巨大的战争阴影突然笼罩了整个以色列,也笼罩在以色
列国防军总参谋长达扬的心头。一直对报复政策充满信心,并将全部注意力
投入到对埃及的报复性攻击的达扬,无暇考虑这种政策的后果,现在在巨大
的战争威胁面前他突然清醒过来,他感到报复政策远不能给以色列带来他所
期冀的和平。要在一场巨大的战争中获得胜利,以色列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与阿拉伯人在同一块土地上相处,是要将其全部杀死,还是每隔几年就进行
一场战争?有必要将每个阿拉伯人都视作恐怖分子吗?他开始怀疑报复性的
做法是否有价值,一报还一报,怨怨相报,无终无始,这永远都不会给以色
列带来和平。然而,通过谈判寻求和平的途径在当时既行不通,又不符合达
扬的性格。由于两个民族几乎是宿命性的世仇,达扬对不通过战争就能解决
问题一点都不抱希望。他通过长时间的思考,得出的结论是,以色列不是憎

恨阿拉伯人,也不应该憎恨,但作为犹太人别无选择。达扬还是选择了战争。
他主张对埃及发起一场先发制人的战争,通过大规模的战争,掠取大量的阿
拉伯国家的土地,在此基础上,与阿拉伯人进行谈判,以土地换取和平。以
上地换和平的思想成为后来以色列主导的战略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
以色列通过几次战争掠取了大片阿拉伯土地,从而作为和谈的砝码,这也算
是达扬对以色列国家生存的一大贡献。
而这一思想的前提是发动先发制人的战争,因为出身于突击队的达扬认
为,军队不是用来防御的,而是用来进攻的,进攻是最好的防御。第89 突击
营、 101202、以色列国防军都是前进、进攻、征服的同义语,达扬要让阿
拉伯人了解以色列军队的性质。然而,进攻就要冒被指责为侵略者的危险,
因此达扬每一次提出他的进攻计划,都在内阁中被否决。错过几次机会后,
达扬开始有些急躁,因为一旦让阿拉伯人抢先行动,虽然会赢得国际社会的
同情,但由于以色列的领土缺乏纵深,边境地形平坦,而且四面都处在阿拉
伯人的包围和炮火射程之内,国家很有被拦腰斩断的可能。但本—古里安坚
信,好机会不会只有一次,事实上,新的机会在纳赛尔宣布苏伊土运河国有
化的同时就出现在达扬面前。因为,英、法咽不下纳赛尔这口气,但由于机
动兵力不足,他们只好向埃及的敌人以色列求援。这样,英、法、以三国采
取一次共同行动就成为可能,这是达扬求之不得的事。
于是,达扬就竭力怂恿本—古里安同英、法进行谈判。在谈判中,达扬
以自己的自信、谋略和胆识,首先征服了法国人。但是,没有英国人参加,
以色列可能面临严重的危险。为此“老头子”本—古里安仍有顾虑。为了增
加总理的信心,他说:“我向您保证,我们在战斗中伤亡最多不会超过250
人。”这是典型的达扬式的自信。“真的?你怎么知道?”总理反问道。
“我了解以色列的军队,我了解埃及军队,我熟悉地形,我知道我们正
在计划的这场战争的特点与性质,你不必担心。”达扬仍旧信心十足地回答。
“记住,你向我作过保证。”总理说。
后来有人问达扬:“你怎么敢冒险作出这样的预测?”
达扬说:“你听着,我根本没有把握。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我
们赢得战争,我对以色列损失所作的预测就会被忘记,如果我们输掉,我的
预测就更没有关系了。但是它可以使本—古里安改变主意。”事实上,总理
和内阁已经通过了代号为“卡代什行动”的快速夺取西奈半岛的战役计划,
以色列的战争机器终于在达扬的驱使下开动起来,达扬衷心期盼的入侵埃及
的战争即将爆发。
在和英、法就作战细节的最后一轮谈判中,英国执意要求以色列首先挑
起战争,然后英、法以之为借口进行干预。对此,本—古里安大为光火,他
不愿冒着被世界谴责以色列为侵略者的风险,为英、法火中取栗。因此,谈
判即将破裂。
达扬确实足智多谋,最后他提出了一个意在弥合双方意见的折衷方案。
他提议由以色列在运河附近实施一次有限的行动一例如一次伞兵空降。以色
列将公开宣布这一行动,对此英法政府应立即呼吁以色列和埃及把军队撤离
运河区以保护水道发挥作用。埃及人无疑将拒绝这一要求,这时,英法应立
即开始向埃及机场发动进攻。达扬认为,伞兵营在西奈的降落和装甲旅对边
境据点的进攻将使埃及人以为这是一次大规模报复袭击,不是倾尽全力的战
争。这样做既掩护了以色列的作战意图从而减少埃及空袭轰炸以色列居民中

心的危险,又满足了英国人有关“借口”的要求。
1956 年10 月23 日晚,英国人接受了达扬的方案。但“老人”本—古里
安仍不放心,他问达扬:“我们只有6 天时间,这期间能够达到目的吗?”
总理说的目的是指控制蒂朗海峡,打破埃及封锁。接着,他向达扬解释6 天
的原因:“在战争发起的前两天,是埃及作出反应的时间,两天一过美苏就
会干预,召开联合国安理会到作出停战决议,也需要两天时间,如果仍未停
战,联合国就会再次开会,通过更强硬的决议,这仍需要两天时间,到那时
无论如何必须停战。”事实上,达扬用辉煌的战绩回答了总理的问题。
1965 年10 月29 日下午4 时20 分,第二次中东战争终于爆发。达扬以
出奇不意的一个伞兵营深入敌人腹地开始,在短短的6 天内很轻松地以3 万
人的兵力打败了8 万多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的军队,将以色列的领土扩大了
近3 倍!
想别人不敢想,做别人不敢做,达扬以超凡的谋略和胆识一下子轰动了
世界。
□风流韵事和千呼万唤始出来
“六日”战争后,达扬已经42 岁,已超过了他自己所规定的军人复员年
龄两年,于是他决定退役。作为“六日”战争的英雄,他很想能够从政,但
大选两年后才进行,因而他未定利用这两年时间上大学,但他并没有专心于
学业,而是又干了一件轰动整个以色列的风流韵事。
1958 年初,在特拉维夫大学,他偶遇少年时期的好友多夫的妻子哈达
莎,达扬被哈达莎的魅力迷住了。恰好这时哈达莎与多夫的婚姻关系开始恶
化,不久二人便离婚了。这正好使达扬乘虚而入,哈达莎架不住达扬凌厉的
攻势,终于成了达扬的猎物。
达扬与哈达莎的关系使他与后来的妻子拉赫尔的关系也变得复杂起来。
曾经有一次拉赫尔离开达扬宿舍刚10 分钟,哈达莎就来了,使达扬虚惊一
场。后来拉赫尔还是知道了这件事情,她生气地对达扬说:“好,我走。”
达扬哭了,拉赫尔也哭了。达扬与拉赫尔的关系更真诚,而与哈达莎的关系
则像逢场作戏。后来哈达莎说:“达扬与我发生关系纯粹是为了报复。少年
时代,我的丈夫比达扬强,很受女孩子们的青睐,因此达扬很嫉妒他。现在
达扬似乎正是通过与我发生性关系来报复少年时的不公平。”
这桩婚外恋不久便被新闻界捅了出去,引起社会舆论一片哗然。其实,
早在哈达莎还未同多夫离婚时,多夫得知哈达莎与达扬的私通关系时,就发
誓要杀死达扬并先后给达扬的妻子和本—古里安总理写信,说:“达扬是伪
君子,总理不应该重用他。”达扬的妻子几乎没有什么反应,因为她已对这
种事习以为常了。本—古里安不仅没有责怪达扬,而且还保护他。他给多夫
回信说:“作为军事指挥官的达扬为以色列人作的是如此之多,我不能不告
诉你,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我们不可能对每个人的私生活进行审查,并由此
确定他在社会上的权力与地位。”他甚至明确地对多夫说,达扬不是伪君子。
不过,达扬后来同哈达莎的关系也没有维持多久,因为在以色列一个部
长是不允许有婚外恋的。而且哈达莎对达扬每次来了以后机械的喝咖啡、吃
饭、上床、分手也厌倦了,再说达扬还要把许多时间分摊给妻子拉赫尔和别
的女人,哈达莎岂能心甘情愿地做达扬的一个小情人。

为了能够愉快地分手,哈达莎决定写一本有关她和达扬的书。完稿后,
她首先征求达扬的意见,达扬认为她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没有理由不让出版,
但是他有一个请求:“关于我,你愿意怎么写都行,但千万别把总理牵涉进
来。”之后,二人友好地分手。不久,达扬开始了其政治生涯,先后出任政
府农业部长、拉菲党议员和议会议员等职。
议员的生涯很清闲,又很平淡,因而达扬简直寂寞难耐。因为达扬几乎
是一个为战争而生活的人,他认为战争是生活中最激动人心的事件,他多么
希望能够重新回到军营当兵。 60 年代,世界上只有一个地方战争正打得热
火朝天,那就是越南。于是,达扬决定去越南前线考察,尽管遭到了许多人
的抗议示威。越南之行达扬收获颇多,对现代战争的进行和新式武器的使用
有了许多认识。美国的许多将军对达扬崇拜之至,怀特中将说:“达扬不在
我们这边作战,实在是一大憾事。”回国后,他辞去了公职,并加强了对政
府的批评,他不甘心充当一个无为的政客,一个战士是为战争而生活的,只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