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犹太人之谜

_24 亚伯拉(当代)
手段从她那里夺走了子女,这个勇敢的妇女的整个生活就是为争夺子女而斗
争,她经常把他们夺回来,然后又丧失掉,多年来她一直哀求自己的亲人向
法庭起诉,但她的亲人无论如何也不愿意采取这个步骤,因为她的亲人认为,
通过这样的诉讼案把伯爵那样多的下流行为公之于众,是不行的..我面前
这一个人的生活反映出早已过去的生活制度的一切不公平现象,一切滥用权
力、力量和财富反对弱者的暴行,一切破坏我们社会道德的现象..”
伯爵夫人高兴地接受了拉萨尔这个21 岁青年突如其来的帮助。拉萨尔为
了打赢这场官司,放弃了一切学习,把全部精力用于钻研法学,办理这个案
件时已成为法学家,几个月内就和律师们并驾齐驱,两年内就超过了一般人,
并靠《民主报》的支持,在社会舆论上先搞臭了伯爵。但是,伯爵也并不甘
示弱,很快就把拉萨尔送到被告席上。
故事的发展是这样的:拉萨尔当时正需要找到伯爵生活腐化堕落和挥霍
浪费的法律证据,以便就制止他挥霍浪费问题和离婚问题对他起诉。正好这
时候,伯爵同另一男爵夫人姘居,并想把一切财产送人家,这样他的儿子就

会失去一切。拉萨尔的朋友为帮他找到法律证据,对男爵夫人企图行窃,盗
窃首饰盒,结果当场被抓获,并被指控犯有盗窃罪而送上法庭,拉萨尔也被
认为是主谋而即将受审坐牢。审判时,拉萨乐慷慨陈词,用他那发达的大脑
和卓绝的口才为自己作了6 小时的辩护发言,他揭露了伯爵及其14 个以上的
伪证人。经过几天的辩讼,拉萨尔被无罪释放。
不管拉萨尔打这场官司的动机如何,为此他同36 个法院打了8 年的交
道,官司才宣告结束。为了他那位牵肠挂肚的伯爵夫人,以至于他在最革命
时也常常显得魂不守舍,足见拉萨尔的“专注与毅力”。
□拉萨尔为爱情决斗而死
拉萨尔在他政治上走投无路之时,死神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
在忧心忡忡矛盾迭出的情况下,拉萨尔来到瑞士疗养。最初他还企图遥
控全德工人联合会,竭力使联合会继续无条件地服从主席。他仍念念不忘和
俾斯麦的协定,准备到汉堡去召开工人大会,宣布工人阶级支持俾斯麦。正
在此时,他认识了某国驻瑞士公使的女儿海伦,并抛开正在热恋的另一姑娘,
如醉如狂地追求起海伦来了。尽管侮伦当时已订婚,但在他的追求下最后还
是答应嫁给他。但是,海伦的双亲因为拉萨尔素以唐璜自诩并被人们看作是
某伯爵夫人的情夫,因而坚决反对。于是海伦从家中跑到拉萨尔那里,希望
带她私奔。而拉萨尔觉得自己有无上的威力和感化力量,能使她的父母回心
转意,因而他不顾海伦的反对,把她交还她的母亲。海伦回家后就被看管起
来,并准备把她交给未婚夫。这时,拉萨尔才意识到自己大错特错了,于是
他像发了疯似地,不惜任何代价迫使海伦的父母把女儿交出来,并疯狂地为
之奔走呼号。而此时,海伦在父亲的压力之下给拉萨尔写了绝交信,并两次
拒绝拉萨尔的代表。于是,拉萨尔困兽犹斗,大骂海伦“背叛”了自己,抛
弃了爱情、忠诚和誓言。拉萨尔过去坚决反对决斗,现在疯狂的他却向海伦
的父亲和未婚夫提出决斗,对方答应了他的要求。不幸的是,决斗中他因下
腹中弹身亡,于1864 年8 月31 日死去,时年仅39 岁。一个可恨的野心家,
一个可怜的天才,一个可悲的殉情者,就这样匆匆而去!
马克思和恩格斯得到他的死讯后,非常震惊,为这样一个天才的死而无
限惋惜。恩格斯这样说:“你可以想象,这消息使我多么震惊..,他在政
治上无疑是德国最重要的人物之一..现在工厂主和进步党的狗东西将会多
么欢欣鼓舞。要知道,在德国国内,他是他们唯一畏惧的人..,因为只有
他才具有那种轻浮和感伤、犹太人习气和骑士作风奇特地混合在一起的品
性。像他这样的政治活动家,怎么能和一个冒险家决斗呢?”马克思深情地
说:“他毕竟是老一辈近卫军中的一个,并且是我们敌人的敌人。而且事情
来得太突然,难以使人相信,这样一个爱吵闹、非常好动、不愿安宁的人现
在却永远无声无息,不再言语了。至于他的死因,这是他一生中许多轻率行
为中的一次。”
□浪漫风流的“奇缘博士”基辛格
白宫的一则假定通告:
事由:关于向白宫图书馆提供影片一事,总统助理宣布了一项更为开放

的政策。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好莱坞朋友,特定于今夜12 时为成年政
府官员(限单身男性)放映由朱迪·布郎主演的X 级丹麦优秀影片《三个人
的游戏》。
假如没有好莱坞的那种40 年代叫作《吻她,告诉她》, 50 年代叫作
《你是如何得手的?》, 60 年代叫作《你成功了吗?》和70 年代叫作《她
的妙处像谁?》的“综合病症”,基辛格就要少许多传奇色彩。在任何时候,
女人总是提供个人隐私和秘闻的最好情报来源,男人绝对比不上。性革命的
一个别有风趣的方面在于,现代女性喜欢议论自己那些有名气的情人的特
点,她们进行这类评论时的那种冷静与不偏不倚的认真神情,就像当年她们
的祖母谈论婴儿吃奶的习惯一样。
一位经常在华盛顿同基辛格约会的女人,戏谑地称基辛格为“超级德国
佬”。她曾说:“就结婚并过夫妻生活而言,亨利是太忙了,但他从来都有
时间去应酬一些男女之间的风流韵事。”要想把基辛格在白宫工作期间曾约
会过的女人统计清楚,并区别出哪些是一夜之交,那些是“老伙伴”,这实
在是一桩麻烦事,尽管它很有趣。几乎所有好莱坞的美女都希望自己能成为
亨利的一个相好,然而真正能算得上的却只有少数几个人。
当基辛格18 岁时,吉尔·圣约翰小姐才刚出生。吉尔4 岁时,已经是歌
舞班的小明星了。6 岁时,就在电视台出现,并成为一名儿童模特儿。等到
长成大姑娘后,便成了国际上流社会的浪漫女明星。于是乎,男人们都在拼
命追求她。她那华丽的服饰、高雅的化妆、豪华的轿车、高傲的气质和美丽
的身材,都在深深牵动着上万男人们的心。基辛格不能不对这些魅力作出反
应,终于从那些实力雄厚的竞争者群中脱颖而出,独占鳌头。此后,基辛格
陪同圣约翰小姐的每一次活动,都成了主办人赚钱的契机。
莎莎是又一位艳星,她曾说过,她愿意嫁给亨利,“然而他永远也不会
同我结婚,这个讨厌鬼..,他认为我对他太女性化了!”基辛格与她第一
次见面,是在总统的一次晚宴上,当时他的身旁就有好莱坞的这位训练有素
的明星。当晚宴结束时,一位军官把总统的一张便条交给了她,上写:“您
觉得基辛格先生如何?”
莎莎在一张餐纸上反问总统:“谁是基辛格先生?”
总统又给她写了一张回条,并划了一个小小箭头:“就是坐在您身旁的
那个男人,您整个晚上都一直向他卖弄风情呢!”而莎莎对他的印象是:“第
一眼看上去他并没有什么特别能打动人的地方,然而当他一开口,简直是一
个超级男子汉..他具有一个女人想要的一切。”她早就被他征服了。亨利
在体验了各种各样的不很有名的女演员之后,在他的眼中莎莎无疑是一个极
其聪颖的女人。而以往的情况似乎是,基辛格在好莱坞的朋友们每次叫他去
约会女伴,虽然她们的胸脯一个比一个高耸,然而她们的头脑却一个比一个
糟糕。莎莎至少到过许多地方并读过许多书,她和亨利都有一种中欧人的习
性。一段时间后,特工机关就准许亨利和莎莎单独在一起。说到底,一个男
人同这位世界上最性感、最具魅力的小母亲在一起,呆在一套有七间卧室的
房子里,还能搞出什么别的麻烦事呢?
一次莎莎准备演出,她邀请亨利也出席。广告商拍摄了这样一幅照片:
上面是莎莎的前夫与亨利一同站在舞台上,照片下面的文字说明是:莎莎的
过去与将来。糟糕的是,基辛格同莎莎举行婚礼的可能性几乎等于零。他还
喜欢许多别的女人呢!如果白宫的完婚重点对象是亨利的话,那么,他们还

得再努力几次,舍此之外毫无办法。
根据基辛格对女人的最新口味,朱迪的故事有可能是真实的。她在一篇
题为《一位女星述说她与亨利·基辛格的秘密约会》的文章中,零乱讲了一
些具体情节。她的优美身段很符合亨利的要求。根据一些电影杂志的报道,
她身高1.62 米,有双褐色的眼睛和一头披肩长发。她的身段真是妙不可言,
她的胸脯就像是一些黄色书刊中的漫画那样,她的服装又突出了她的迷人之
处。她让人感到亨利就喜欢她这样。“亨利总是说我极富性感。”她在许多
旅行照片上,总是展现一种湿润而挑逗的微笑。她轻而易举地挑逗那些欣赏
她的人。
朱迪引起基辛格的注意很可能是由于她在丹麦色情影片《三个人的游
戏》中扮演了纵欲的第三方。海关总署查禁了这部影片,后来又在全国范围
内发行了它的拷贝。目前,她又拍摄了《笼中女人》和《玩偶之家》等优秀
影片。
然而,最终他和她持续的时间并不太长,原因是他只答应和她秘密往来,
因为他是总统密使。她抱怨他“想吃鱼又怕被鱼刺着”,于是她安排了好几
次记者大军来堵截他,这使他很恼火。她也忍受不了她只是基辛格上百个女
伴中默默无闻的一位,于是关于他和她桃色新闻的报道充斥各种报纸。人们
相互探询的是,一个来自曼哈顿的贫穷犹太青年,现在成了博士,竟能去满
足一个丑闻百出的女演员的各种欲望?更何况她只不过是他长长女伴行列中
的一员,单凭报纸上的几则消息怎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况且,这位总统密使
又出国了。
朱迪的故事可使人们想到一个事情的侧面。故事的发展是这样的,如果
同意和亨利相好,她们大多能因基辛格的名气而身份大增;对此,基辛格也
心有灵犀,他总是千方百计满足她们。而那些女孩们如果办得很巧妙,将事
情夸大其词,足可以在大出风头中自我陶醉,而之后的一个辟谣又可以将事
情完全解决掉,那么她们何乐而不为呢?而这又有助于增长他的“超级男子
汉”的美名,从而获得更多的猎物。一旦她们过分纠缠他,他就会摆出他身
份的威严,和以工作保安为托词,一脸无辜的他就会说,怎么可以让这些女
士在拿他的名声开玩笑时而过于屈尊呢!不管怎样,基辛格冒险生涯的神话
在继续,而他的女伴则一个比一个更迷人了。
于是乎,马洛小姐和他的故事,斯泰纳姆小姐对他的恋情,安杰尔小姐
和芭芭拉等韵事等都成了美国百姓茶余饭后的好话题。当然,他也在他的社
交和青云直上时找到了他的如意伴侣。
在她们结婚后,一份刊物登出一幅漫画,上面是身高1.8 米的妻子在清
晨穿着睡袍迎接1.5 米的丈夫。文字说明是:“亨利,你总是和男人们在一
起,跟那些外国男人们在一起,这多不好..。”另一幅漫画上妻子坐在已
睡过的床上,床下有一只新婚用的旅行皮箱,床头小桌上台灯照着一张信纸,
妻子正在上面写着:“亲爱的兰德斯,每当电话铃一响,我的丈夫就..”
画面上,身穿超人服装的基辛格正从床上飞向阳台。
问题是,尽管亨利的行动很诡秘,全国的许多人还是很尊敬他,尤其是
他手下工作的人更感肩上担子沉重。一名成员说:
“他沉默寡言,严格要求达到难以达到的完美无暇,偶尔还会大发雷霆,
这都是真的..然而亨利还是亨利,别的一切都无关紧要。”
问题是,在基辛格身旁总有一批风度优雅、装束入时、聪明漂亮而又乖

巧机灵的妙龄女郎作他的女接待员、女秘书和女办事员,而且不断更换。因
为在白宫和整个五角大楼中,有许多这样的女工作人员,而且不只一名女打
字员由于向国防部的高级官员展示她那双漂亮的大腿而被重用。这确实是美
国上层社会的一个侧面,一个小小的基辛格又算得了什么呢?
□爱因斯坦,这是小意思
爱因斯坦的成就引起德国科学界注意。德国著名物理家普朗克深深感
到,这位年仅32 岁的爱因斯坦教授,正站在天才的顶峰上,不愧是当代物理
学的泰斗。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隆隆炮声,打破了爱因斯坦的宁静研究。德
国陷入战争的狂热之中,各行各业却被纳入了战争的轨道。普鲁士科学院和
柏林大学里沸腾着“爱国”的热血,连那些素来不问政治,超凡脱俗的教授
和学者也加入了“保卫祖国”的大合唱。有人想把爱因斯坦拉入支持德国对
外战争的行列中来,但他却公然声明,自己是一个和平主义者,反对战争。
他躲避着战争的喧嚣声,蜗居在工作室里,紧张地进行研究,完成了他的广
义相对论。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爱因斯坦逐渐成了世界名人,他的相对论
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
在爱因斯坦的一生中,1919 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这年初,他和妻子米
列娃办了离婚手续,他的婚姻是不幸的。在一起生活中,俩人经常发生磨擦,
而且米列娃经常遭到他的拳打脚踢。另外,米列娃觉得自己的科学才能被埋
没了,来做一个喜欢空想的人的妻子,做一个庸俗的家庭妇女,太委曲了。
可见,这位大学物理系出来的家庭主妇需要丈夫的帮助、关心、温暖和体贴。
但爱因斯坦自己还是个“大孩子”,需要别人的照顾和关心,他虽然生炉子、
管孩子,但他的心却完全扑在物理学上。米列娃不理解丈夫的崇高事业,俩
人在感情上越来越淡漠了。米列娃不能使爱因斯坦有一个安静、幸福的家庭
生活。他们平静地分手了。不久,爱因斯坦和表妹艾丽莎结了婚。艾丽莎当
时守寡,带着两个女儿住在柏林。
艾丽莎是个善良、温柔、善持家务的妇女。爱因斯坦过惯了马马虎虎的
独身生活,后来米列娃给他安排的家庭生活也是乱糟糟的。可是,新妻子给
他的生活变了个样。艾丽莎治家有方,日常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一日三餐,
色、香、味俱全。家具擦得锃亮,华美的地毯在脚下柔软而有弹性,房间里
干净、漂亮,充满着舒适、温馨的气氛。可是,爱因斯坦生活邋遢惯了,他
常光着脚在客厅里踱步,不穿袜子,光脚塞在那双磨歪了后跟的皮鞋里,坐
到招待来宾的大餐桌旁。艾丽莎也不责怪,她理解爱因斯坦的习惯。
1919 年,爱因斯坦成为世界名人,忽然间世界各地掀起了爱因斯坦和相
对论热。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太神秘了。越神秘,越能引起人们的兴趣。
各式各样的人都卷入这场爱因斯坦热之中。一个美国富翁愿出5000 美元,征
求一篇3000 字的介绍相对论文章。市场上出现了“爱因斯坦式”的雪茄和“相
对论牌”的香烟。英国的一家报上登出一幅漫画,把相对论和英国人特别爱
好的侦探故事结合起来。一个大侦探手拿电筒,照出一束强光,光线拐过两
个大弯,落在正在撬保险柜的贼身上。漫画的标题是:爱因斯坦,这是小意
思!一位打油诗人描写相对论的尺缩效应:“杰克小伙剑术精,出剑迅捷如

流星,不料空间一收缩,长剑变成小铁钉。”更有一位打油诗人,描写超光
速粒子的荒唐行径:“年轻女郎名玛丽,神行有术赛光子,有朝一日学‘相
对’,今早出门昨夜归。”
荣誉像潮水般地不断向爱因斯坦涌来。一个科学理论引起世界这么大的
轰动;一个科学家,引起人民这么大的热情,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空前的。
来自英、法、美、日等国的邀请信纷至沓来,请他去讲相对论。爱因斯
坦风尘仆仆,从一国来到另一个国家,所到之处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他的
演讲吸引了许许多多人,懂行的,不懂行的,都慕名而来,为的是一睹他的
风采。
□爱因斯坦拒绝担任总统候选人
爱因期坦热爱人民,人民的痛苦就是他的痛苦,多少年来,他的犹太同
胞,被肆意丑化,被辱骂玷污,遭歧视,受欺凌,像畜牲一样,被装迸罐子
里,运往集中营。战争结束后,消息渐渐传来:有600 多万犹太人,占世界
犹太人的三分之一,遭到了纳粹匪邦的杀戮。可恨啊,德国,他的祖国,竟
干出这种兽行!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为人类文明昌盛做出过宝贵的贡献,
竟要被杀尽斩绝。德国的罪孽啊!他痛恨这个祖国!
战争结束后,德国的同行,好友,邀请他回国,遭到他的拒绝。他不能
原谅德国对他的同胞犯下的罪过。于是,他全力支持犹太复国运动,希望自
己的同胞不再被杀戮。建立自己的家园。但他并不想卷入民族解放斗争的纷
争中,他想继续从事他的研究工作。
1952 年,爱因斯坦的老朋友以色列首任总理魏茨曼去世后,以色列驻美
国大使打来电话,奉以色列总理之命探询,提名他为总统候选人。大使问道:
“教授先生,每一个以色列公民,全世界每一个犹太人,都在期待您呢!”
大使亲自登门,带来了以色列总理的信,正式邀请爱因斯但为以色列共和国
总统候选人。爱因斯坦在报上发表声明,正式谢绝。
二、“我需要的是他美丽的歌喉”
笑话、金钱是犹太人在处世时的敲门砖,重视人才则又是每一个犹太商
人格守的用人法则,且看看罗斯柴尔德等大亨们是怎样运筹帷幄的。
□.. 罗斯柴尔德舍血本笼络权势者
罗斯柴尔德不懈地“挖掘”通往宫廷之路的努力终于得到结果。某天,
他得到当地领主比海姆公爵的召见。这位公爵刚赢了一场棋赛,心情很好,
恰巧又听说手下人提起了罗斯柴尔德的古币。一直在等候着这一机会的罗斯
柴尔德于是以近乎赠送的价格,不惜血本地向公爵卖出了他收藏的珍贵的古
代徽章和钱币。事实上,这笔交易是罗斯柴尔德日后建立罗斯柴尔德财团的
一个关键。
在比海姆公爵的眼里,罗斯柴尔德只不过是一个二十来岁,微不足道的
犹大古市钱商。他趁着赢棋的余兴买下了大量的古徽章和钱币,而对罗斯柴
尔德本人毫无兴趣。

然而,罗斯柴尔德并没有把这笔交易当作赚一笔大钱的机会,其真正目
标在于开拓更具长期性的大批买卖。罗斯柴尔德十分清楚地意识到,要在这
个犹太人备受歧视的社会里脱颖而出,接近手握巨大权势的领主并博得其欢
心是最有效的手段。
他借这次受公爵召见的机会,不但把花了很多心血和高价收集的古钱币
以低得离奇的价格卖给公爵,同时还极力帮助公爵收古币,经常为他介绍一
些能够使其获得数倍利润的顾客,不遗余力地帮公爵赚钱。如此一来,公爵
不但从买卖中尝到了很多甜头,对古钱币的兴趣也越来越浓。罗斯柴尔德和
他的关系逐渐演变为带伙伴意味的长期关系,远非只是普通的几笔买卖关
系。
如果说一两次的舍本大减价一般人也可能做得到的话,罗斯柴尔德这种
一直舍本帮助别人赚钱的做法不能不说是难能可贵的。虽然他得以在宫廷出
出进进,但自己在经济上仍然相当拮据。他为了实现长期战略,宁可舍弃眼
前的小利。
这种把金钱,心血和精力彻底投注于某个特定人物的做法,日后便成为
罗斯柴尔德家庭的一种基本战略。如若遇到了诸如贵族,领主,大金融家等
具有巨大潜在利益的人物,就甘愿作出巨大的牺牲与之打交道,为之提供情
报,献上热忱的服务;等到双方建立起无法动摇的深厚关系之后,再从这类
强权者身上获得更大的收益。
为了得到长期的利益,必须在开始的时候让对方尝到他一辈子忘不掉的
甜头。放长线钓大鱼,舍小利获大利,这就是罗斯柴尔德的生意经。
在罗斯柴尔德二十五岁那年,他获得了“宫廷御用商人”的头衔。罗斯
柴尔德的策略奏效了。
从根本上来说,这个头衔只是一个好听而空洞的名称罢了,其作用仅在
于确认罗斯柴尔德被允许与宫廷做生意。但时隔不久,潜在的好处便显露了
出来:罗斯柴尔德可以进行身为犹太人原本严格限制的旅行;一直不同意把
女儿嫁给他的岳父也终于颔首应允了这门婚事;而更重要的是,罗斯柴尔德
接受了比海姆公爵的一部分资产处理权。
□尼桑借笑话广结人缘
罗斯柴尔德的五个儿子,成年后每一位都成了举世罕见的奇才,分别在
欧洲各个国家翻云覆雨,并共同建立了罗斯柴尔德国际金融王国。他们都具
有蓬勃的活力,过人的商业才能,行动敏捷,判断敏锐,待人温和..这些
特点也是他们凭恃的本钱,以至于在很短的时间内在不同的国家取得惊人的
成功。
与其他兄弟相比,罗斯柴尔德的三儿子尼桑相貌平平,谈话的技巧也并
无高人之处,但在公共外交方面,他却是最出色的。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与
他特别喜欢说笑话有关。为了这一爱好,他甚至建立了一套特殊的“笑话快
递”制度。
“笑话是水,犹太人是鱼。”
犹太人本身就是一个“爱笑”的民族。他们认为笑话是改善人际关系的
润滑剂和博得人心的有力武器,其效果不见得比给予实际利益来得差,在长
期遭受迫害的日子里,他们利用笑话来舒解身心,克服精神上的沮丧,让一

切不快随着放声大笑而烟消云散,重新获得内心的平衡,恢复蓬勃的生机。
尼桑原是把笑话作为攻人人心的最佳武器。虽然罗斯柴尔德家庭的人都
擅长于运用轻松风趣的谈话技巧,尼桑却更突出地把它当作打入英国宫廷的
利器。他用笑话弥补了刚到伦敦时的英语能力不好的缺陷,也把它当作一种
商业上的手腕。
对于有利可图的事情,尼桑是很舍得花钱的。他的通讯网的另一个重要
任务就是帮助他尽快收集和传递欧洲最新的笑话,以便他可以运用新鲜的笑
话在伦敦社交界大出风头,广结人缘。
这个笑话快递网不断扩大,甚至住在伦敦的各国外交官,都把欧洲各地
流行的各种笑话或消息当报告似的迅速传递给罗斯柴尔德家族。
直到今天,伦敦罗斯柴尔德银行的档案馆里还保存着当年欧洲各地送来
的笑话信件。
□以柔克刚的萨洛蒙
早年奥地利奉行十分顽固的反犹太人政策。他们不仅不准犹太人拥有土
地,不准犹太人进入政府和法院任职,不准犹太人从事律师等行业,甚至犹
太人结婚都必须提出特别申请。这种极其歧视犹太人的政策即使到了19 世纪
初也没有多少缓和。
但后来奥地利政府出现了财政上的困难,为了筹集军饷和发行政府公
债,终于不得不借助犹太人的金融头脑和理财能力。罗斯柴尔德家族发现时
机已经成熟,于是便派遣了次子萨洛蒙到奥地利开辟新天地。
罗斯柴尔德提出这一人选是经过了慎重考虑的。三子尼桑在那样的环境
里会显得过于锋芒毕露,小儿子杰姆斯则太新潮时髦而过分醒目。萨洛蒙却
为人和善亲切、彬彬有礼,最适合去反犹意识强烈的奥地利周旋。
萨洛蒙到达奥地利后,经过一番深入考察,定下了一套巧妙的行动计划。
他认定不能采取直截了当的强硬手段,必须展开迂回攻势。理由很简单,在
这样的反犹风潮里采取对抗性的手段,都无异于火上浇油,会造成对自己更
不利的局面。
“向井里吐口水的人,早晚都会喝到井里的水。”
另外,罗斯柴尔德家族在决定由发迹的法兰克福向奥地利扩展的时候,
便和奥地利政府的高级官员秘密接触过。罗斯柴尔德家族想迁入的打算使他
们颇为动心,想想随之而来的巨额税金收入和其他连锁好处,奥地利政府十
分痛快地许诺给予罗斯柴尔德家族特别迁移许可。不料前来奥地利的只有萨
洛蒙一个人,不免让奥地利政府大失所望,甚至产生了上当受骗的感觉。
于是萨洛蒙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迅速地扭转这种局势。他提出了承包发行
奥地利公债的申请。不过萨洛蒙不想让这种公债成为一般性的国债,他打算
将其附上彩券,让之成为一种从未有过的独创性国家公债。
设想公布以后,奥地利公众的保守加上根深蒂固的反犹意识,使他们对
这种彩券形式的高利率公债感到强烈的愤怒,一时抵制、批评之声不绝于耳。
不过萨洛蒙却不为所动地保持着相当大的信心,仍然镇定、温和地面对这股
反对浪潮,巧妙地借用报纸等传播媒介的影响来激发人投资购买的激情。
情况的发展最终完全像萨洛蒙所预料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显赫名声消
除了公众的顾虑,彩券激起了人们的投机心理,国家的公债开始暴涨。最后

的结果是皆大欢喜,奥地利政府甚感满意,购买公债的人们得到了实际利益。
当然从个人利益来看,萨洛蒙获利最大,既赚到了承办发行的手续费,又赚
到了公债暴涨所带来的巨大利润。
“用钱来敲门,没有不开的。”
就这样,萨洛蒙在强烈反犹的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扎下了稳固的地盘,甚
至成了该市的荣誉市民。
□萨洛蒙巧妙解除困境
史蒂文森发明了蒸汽车之后,英国便对铁路未来的发展十分重视。不过
一般人大多把搞铁路建设视为疯狂的行动,就连尼桑这样的聪明人也认为铁
路运输不能与马车运输相抗衡。等到铁路事业在英国打开了局面,显示出其
光明前景之时,尼桑已准备着手参与此事了。
萨洛蒙收到尼桑送来的情报之后,立即开始考虑起这件事情来。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