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犹太人之谜

_16 亚伯拉(当代)
画的原来竟是自己的一只大拇指!
这个日本商人面露愠色,气咻咻地对画家说:“你这混帐家伙,为什么
不早说,让我空摆了半天架子!”
犹太画家哈哈大笑:“听说您被誉为‘银座的犹太人’,所以我特来考
考您。结果我发现你还不够格,因为你太容易轻信别人了,你怎么能因看见
我给女老板画素描而想当然地认为我肯定会为你画素描呢?”
犹太人正因为从不轻信别人,不被许多事物的表象所述感,所以才能在
生意场上纵横捭阖。很有趣的是,他们不仅不相信父亲和朋友,而且连自己
的妻子也不相信。按中国的传统,妻子是丈夫最亲密的人,要是一个人连自
己的妻子也不相信,这个家庭岂不破裂?正因如此,许多犹太人为了避免婚
后遇到这些麻烦,就干脆不结婚,独身的犹太富翁很多。这正如一位终身不
娶的犹太大律师所言:
“娶了老婆,她定会觊觎我的财产,为了得到我的财产,说不定什么时
候她就会将我谋杀,我何必冒生命和财产的危险去结婚呢?”
□“死钱”与“活钱”
钱在不同人的手里,发挥的作用也不同,这样就产生了“死钱”与“活
钱”的区别。
死钱就是用掉这些钱以后,就只能惊呼:“啊,糟了,这钱又用光了!”
其投资效果等于零,根本不会给你带来其他任何收益。
活钱正好相反,即使用完了,你也会认为:“这钱我花得值得了。”换
言之,活钱能给你带来好几倍于投资的利润。
现在的中国人有钱以后通常都愿意存入银行吃利息,认为这样才能有稳
妥的收益。那么,犹太人的做法又如何呢?
他们早就算过这笔帐:银行存款,的确可以获得一大笔利息,但是物价
在存款生息期间不断上涨,货币就随着上涨,银行存款的利率和物价的上涨
率几乎是相等的。所以,犹太人一般不把钱存入银行,要么投资实业,要么
放高利贷。当然,有时候他们也不是完全不将钱存入银行,但并不是指望存
款得息,只不过是银行的保险柜存放现金比衣袋里安全得多而已。
其实,中国历史上有个吕不韦,他就很明白这些道理。吕不韦为了获得
百倍于耕田和经营珠宝的利润,就用金钱武装了秦昭王的孙子、秦国安国君
的儿子——长年在外作人质的公子异人,他像赌徒一样把一半的家产押在异
人身上,让他去广交宾客,以此取得异人的好感。其时,太子安国君有20
多个儿子,但最受太子恩宠的华阳夫人却没有儿子。为了能使安国君将异人
立为太子,他又用自己的另一半家产买通了华阳夫人和她的姐姐,然后又让
华阳夫人竭力促成安国君将异人立为太子。等这一目的达成后,他又将自己
已有身孕的宠姬送给异人,这使异人大喜过望,再加上吕不韦曾救过他的命,
更使异人对他感恩戴德。说来也怪,没几年秦昭王死了。安国君登上王位仅

三天也死了,异人继位后三年也死了。这样皇位就自然落到由吕不韦的宠姬
生的儿子“政”的身上。这样三朝元老、太子的“仲父”吕不韦自然而然就
大权在握。通过这一系列的投资,吕不韦一介小商人,一夜之间就独揽秦国
大权,不仅当了大官,而且谋取到数不尽的厚利,这不可不谓是一个一本万
利的买卖,这比高利贷的利息要高得多。
这个故事也确实说明了金钱的重要性,犹太人正是用赚钱来报复和支配
歧视他们的敌人,他们以高利贷为起点,以金钱为资本,把自己的利益伸到
世界各地,在金融界出尽风头。
对于犹太人的这一基本策略,中世纪的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已经有所发
觉,他在致法国国王的一封信中曾感叹道:“犹太人已变得如此傲慢,以至
通过罪恶的高利贷,不仅榨取了高利,而且以利滚利,他们侵吞了教会的财
产和基督徒的财产。”
中世纪是如此, 20 世纪也是如此,犹太人始终用这一根本策略维护自
己的尊严和报复对手。有一则普通士兵照样玩女人的故事正说明了这一点。
莅朝鲜战争时期,一些级别个高的犹太中士,经常遭到周围一些美国正
宗兵的歧视,骂他们是出卖耶稣基督的“犹太猪”。但这些士兵却满不在乎,
不但不垂头丧气,反而把钱贷给蔑视他的士兵。等一到发饷之日,他们就毫
不客气地向那些士兵追讨,连本带利一点也不少,如无现款,即可以物资作
抵偿,然后他们把这些物资拿到外面黑市上去卖高价,从而获得大把大把的
美金。这时,那些平时蔑视犹太士兵的美国兵们,不得不在他们的钞票面前
低下了头。
其时,一般美国军士每月的补助约为1 万美元,可是这些犹太士兵们大
都拥有价值70 万美元的汽车两辆。每当假日,他们就带着漂亮的日本小姐到
处去观光、旅游、兜风,极为惬意,连那些美国将校都望尘莫及。
我们对此不得不发出感叹,犹太人真是人人都有商人的天赋,连军人也
能无师自通地放高利贷赚钱,普通士兵也照样玩女人!
□从不欢迎不速之客
人们通常所说的“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已经把时间看得很
重了。但在实际生活中大多数人却对时间视如儿戏,一聊天就是几个小时,
一打麻将就是几个小时,一喝酒就是几个小时,无端地让时间白白流逝,“时
间就是生命、金钱”只是一句口号而已。而对于犹太人来说,确实是如此。
钱是可以借用的,而时间绝不可以借用,时间远比金钱宝贵。
正因为有此认识,犹太人做生意也好,上班也好,对时间的运用极为精
打细算。在企业里犹太人上班时拼命地干,但一到下班,哪怕手头工作马上
完成,也会刻不容缓地准时下班。所以,犹太人上班时就很注意时间的安排。
公司每天上班开始的1 小时内,是“发布命令的时间”,经理们要处理掉昨
天下班后至今天上班前收到的一切材料并作出安排,凡是桌子上摆满尚未批
阅的文件的领导被视为无能的表现。许多人要判断对方是否有才干,只要看
一眼他的办公桌便一目了然。在这1 个小时内,拒绝任何人的来访,因为犹
太商人以当机立断为信条,认为延误前一天的工作是一种耻辱。外人一旦来
访,即使是业务上的事,也必须事先约定。犹太人最讨厌的就是不速之客,
不速之客就等于盗窃时间和金钱的“盗窃犯。”

有位月收入20 万美元的犹太大亨曾算过一笔帐:他每天工资近8000 美
元,那么每分钟为17 美元。假如他被别人打扰,占用了5 分钟的时间,就等
于被窃现款85 美元。在这一点上中国人正好相反,“今天没事,路过此地顺
便来看看您”。主人不仅不觉得来访的唐突,而且把此种来访看作是有礼貌
的表现,即使百忙之中也要抽时间热情会客。
日本某著名百货公司宣传部的一位年轻职员,到美国纽约搞市场调查。
当他想到自己应该有效利用时间,就直接跑到纽约某犹太人百货店,冒然叩
开了该公司宣传部文秘办公室的大门。
秘书小姐问:“请问先生您事先约好了吗?”
这位日本人一愣,但马上滔滔不绝地说:“我是日本百货公司的职员,
专门来纽约考察,特意抽空来拜访贵公司的宣传部主任..”
“对不起,先生!”小姐打断了他的话。
这位热心的日本人被冷冰冰地拒之门外。对于视时间为金钱的犹太人来
说,拒绝一个不速之客,就等于搬走一块妨碍他们工作的绊脚石!
在犹太人那里,预约不仅意味着时间,还意味着时间的确定:客人是在
上午10 点至10 点30 分前来洽谈某事,就意味着到10 点30 分时,不管业务
是否谈完,客人都必须自动离开。所以,犹太人的寒暄只几句,一般的客套
话对他们来说毫无意义,除非他觉得和你客套有利可图。那么,当时间直接
产生金钱时,犹太人又如何呢?
上海的犹太商人哈同就是这种犹太商人的代表。当时哈同洋行出租房屋
和地皮时,租户不但需要提前交租金,还要交纳巨额小租。所谓小祖就是一
次性的起租,是由哈同发明的。例如:1928 年5 月,恒达公司向哈同租赁店
面一间,在合同上规定,在订阅合同之日先交纳第一月租金800两银元和5600
两银元的小租,然后才能承租。而实际租期则从当年9 月份开始。这样,洋
行提前4 个月得到了6400 两银元,可以挪作他用。
哈同很重视收租的时间,他要求租户必须如期交租,为此他专门雇了10
名收租员,即便有了专人收租,一旦有租户拖欠房租,他就会亲自上门催讨。
甚至当他成为大亨后,出现此类情况,他也会如法炮制。有时只为了区区十
几元的租金,他也会穿过小弄堂,走进破旧的老式房子,踩着吱吱作响的狭
窄楼梯,敲开房门。有时,租户恰好不在,他就会在杂乱、脏臭的破厨房里
等上几小时,这同他的大亨形象形成明显反差。正因如此,人们送了他一“个
绰号:“终身致力于收租的人”。
另一个南非首富之一的犹太商人巴纳特,最初到南非时仅带着40 箱雪茄
烟,他把雪茄烟作为抵押,获得了一些钻石。这样,在短短的几年中,他就
发展成一个大老板。
巴纳特的生意呈周期性变化,每周六是他获利最多的日子,因为这天银
行停业很早,他可以尽自己的能力用支票购买钻石,然后在下周一银行营业
前售出钻石,以所得款项支付货款。这种方法说穿了,就是开空头支票。巴
纳特借银行休息的一天多时间,“暂缓付款”且又不会让自己的空头支票被
打回来,只要他有能力在下周一早上给自己的帐号上存入足够兑付他周六
所开出的所有支票,那他就永远没有开“空头支票”。所以,巴纳特的这种
拖延付款,纯粹利用了市场运行的时间表,在没有侵犯任何人的合法权利的
前提下,调动了远比他实际拥有的资金多的资金。
巴纳特对时间的精打细算如此别出心裁,甚至让其他犹太人也感到吃

惊,不能不对这个犹太商人的“精明”而大加佩服。
□抢先一步发大财
罗斯柴尔德的三儿子尼桑年轻时在意大利从事棉、毛、烟草、砂糖等商
品的买卖,很快便成了大亨。这位传奇式人物的表现很让人称道,但最让人
称奇的是,仅仅在几小时之内,他就在股票交易中赚了几百万英镑。
故事发生在1815 年6 月20 日,伦敦证券交易所一早便充满了紧张气氛。
由于尼桑在交易所里是举足轻重的人物,而交易时他又习惯地靠着厅里的一
根柱子,所以大家都把这根柱子叫做“罗斯柴尔德之柱”。现在,人们都在
观望着“罗斯柴尔德之柱”的一举一动。
就在昨天,即6 月19 日,英国和法国之间进行了关连两国命运的滑铁庐
战役。如果英国获胜,毫无疑问英国政府的公债将会暴涨;反之如果拿破仑
获胜的话,必将一落千丈。
因此,交易所里的每一位投资者都在焦急地等候着战场的消息,只要能
比别人早知道一步,哪怕半小时、十分钟,也可趁机大捞一把。
战事发生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南方,与伦敦相距非常遥远。因为当时
既没有无线电,也没有铁路,除了某些地方使用蒸汽船外,主要靠快马传递
信息。而在滑铁庐战役之前的几场战斗中英国均吃了败仗,所以大家对英国
获胜抱的希望不大。
这时,尼桑面无表情地靠在“罗斯柴尔德之柱”上开始卖出英国公债了。
“尼桑卖了”的消息马上传遍了交易所。于是,所有的人毫不犹豫地跟进。
瞬间英国公债暴跌,尼桑继续面无表情地抛出。
正当公债的价格跌得不能再跌时,尼桑却突然开始大量买进。
交易所里的人给弄糊涂了,这是怎么回事?尼桑玩的什么花样?追随者
们方寸大乱,纷纷交头接耳。正在此时,官方宣布了英军大胜的捷报。
交易所内又是一阵大乱,公债价格持续暴涨。而此时尼桑却悠然自得地
靠在柱子上欣赏这乱哄哄的一幕。无论尼桑此时是激动不已也好,或者是陶
醉在赢得的胜利喜悦之中也好,总之他发了一笔大财。
表面上看,尼桑似乎在进行一场赌资巨大的赌博,如果英军战败,他岂
不是损失一大笔钱?实际上这是一场精密设计好的赚钱游戏。
滑铁庐战役的胜负决定英国公债的行情,这是每一个投机者都十分明白
的,所以每一个人都渴望比别人先一步得到官方情报。唯独尼桑却例外,他
根本没想到依靠官方消息,他有自己的情报网,可以比英国政府更早知道实
际情况。
罗斯柴尔德的五个儿子遍布西欧各国,他们视信息和情报为家族繁荣的
命脉,所以很早就建立了横跨全欧洲的专用情报网,并不惜花大钱购置当时
最快最新的设备,从有关商务信息到社会热闹话题无一不互通有无,而且情
报的准确性和传递速度都超过英国政府的驿站和情报网。正是因为有了这一
高效率的情报通讯网,才使尼桑比英国政府抢先一步获得滑铁庐的战况。
另外,尼桑的高明之处还在于他懂得欲擒故纵的战术,要是换了别人,
得到情报后便会迫不及待地买进,无疑也可赚一笔。而尼桑却想取到利用自
己的影响先设一个陷阱,造成一种假象,引起公债暴跌,然后再以最低价购
进,只有这样才能大发一笔。这个抢先一步发大财的故事足以说明情报和信

息对于生意人的重要性。
如果说,上述事例中罗斯柴尔德家族是靠先于别人的信息而抓住机遇的
话,那么近一个世纪后,另一个犹太巨富则是完全依靠对别人“不起作用”
的信息而出奇制胜。
美国的犹太大亨巴鲁克, 30 岁就成了百万富翁,曾担任过威尔逊总统
的“国防委员会”顾问、“原材料、矿物和金属管理委员会”主席、“军火
工业委员会”主席,还提出一个国际控制原子能的“巴鲁克计划”。他的创
业伊始也是非常艰难,正是靠着犹太人那种对信息的敏感,一夜之间发了大
财。
巴鲁克28 岁那年的一个晚上,他从广播里无意中听到了一个消息,西行
舰队在驿地亚哥被美国海军消灭。这意味着美西战争即将结束。
这天正好是星期天,按照惯例,美国的证券交易所在星期一是关门的,
但伦敦的交易所则照常营业。巴鲁克立刻意识到,如果能在第二天黎明前赶
到自己的办公室,那么就能发一笔大财。
其时是1898 年,小汽车尚未问世,而火车在夜间又停止运行。在束手无
策的情况下,巴鲁克急中生智,赶到了火车站,租了一列专车,星光下,火
车风驰电掣,巴鲁克终于在黎明前赶到办公室,在其他投资者尚未“醒”来
前,做成了几笔大生意。巴鲁克的成功和罗斯柴尔德家族相比,是青出于蓝
而胜于蓝。
旧上海最大的犹太富商沙逊家族早期主要从事鸦片买卖。当时,不少公
司先于沙逊投入这一行。但沙逊家庭利用其本源在印度这个鸦片产地,在产
供销上占了优势,最后成为输华最大的鸦片商。在这个过程中,沙逊由于同
印度和香港往来便利,掌握行情及时,人家未跌,他可以先跌,人家未涨,
他可以先涨,甚至吃进。这种做法现在不算什么稀奇,但在当时是独此一家,
让人眼界大开。
以上三个例子,足以证明信息和情报在商战中所起的作用。
囗要发财就要敢冒险
犹太人历来就有冒险家的名声。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在相当长的一
段时间,对“冒险家”这个词有一定贬意。现在不同了,冒险被经济学家们
冠以“风险管理”,冒险家就自然而然成了“风险管理者”。
其实,想做成任何一件事都有成功和失败两种可能,当失败的可能性大
时,却偏要去做,那自然而然就成了冒险。问题是,许多事情很难区分成败
可能性的大小,那么这种时候也是冒险。就拿炒股票这件事来说吧,明显有
风险,但不冒险就发不了大财。商战的法则就是冒险越大,赚钱越多。许多
文化程度不高的暴发户大概都是敢于冒险的缘故吧。
当赚钱的机会来临时,你的态度仍是犹豫不决,那么你还不具备发财的
资格。失败有什么可怕,大不过从头再来;那要是成功了呢,岂不是一下子
就成了大款。絮絮叨叨,不敢冒险的人,永远是平庸之人。机不可失,时不
再来,权且就当一回风险管理者吧,也许一鸣惊人!
哈默最大的一次成功在利比亚。无论是哈默本人,还是西方石油公司的
3 万名职员和35 名股东来说,一提起此事,他们都会惊叹不已。对于一个像
西方石油公司那样的一个企业,从来没有碰到过近似利比亚的事情,这类事

情也许是百年不遇。
当时,利比亚的财政收入不大。在意大利占领期间,墨索里尼为了寻找
石油,在这里大概花了1000 万美元,结果一无所获。埃索石油公司在花费了
几百万收效不大的费用之后,正准备撤退,但在最后一口井里打出油来。壳
牌石油公司大约花了5000 万美元,但打出来的井都没有商业价值。西方石油
公司到达利比亚的时候,正值利比亚政府准备进行第二轮出让租借地的谈
判,出租的地区大部分都是原先一些大公司放弃了的利比亚租借地,根据利
比亚法律,石油公司应尽快开发他们的租借地,如开采不到石油,就必须把
一部分租借地还给利比亚政府。第二轮谈判中就包括已经打出若干孔“干井”
的土地,但也有许多块与产油区相邻的沙漠地..来自九个国家的四十多家
公司参加了这次投标。有些参加投标的公司,它们的情况显然比空架子也强
不了多少。他们希望拿到租借地后再转租。另有些公司,其中包括西方石油
公司,虽财力不够雄厚,但至少具有经营石油工作的经验。利比亚政府通过
一些规模较小的公司参加投票,因为这首先要避免遭受大石油公司和大财团
的控制,其次再去考虑什么资金有限问题。
哈默虽充满信心,但前程未卜,尽管他和利比亚国王私人关系良好。因
为,他不仅这方面经验不足,而且同那些一举手就可推倒山的石油巨头们竞
争实力悬殊太大,真可谓小巫见大巫。但决定成败的关键不仅仅取决于这些。
哈默的董事们坐飞机都赶了来,他们在四块租借地中投了标。他的投标
方式不同一般,投标书用羊皮证件的形式,卷成一卷后用代表利比亚国旗颜
色的红、绿、黑三色缎带扎束。在投标书的正文中,哈默加了一条:他愿意
从尚未扣税的毛利中拿出5%供利比亚发展农业用。此外,还允诺在国王和
王后的诞生地库夫拉附近的沙漠绿洲中寻找水源。另外,他们还将进行一项
可行性研究,一旦在利比亚开采出水源,他们将同利比亚政府联合兴建一座
制氨厂。
最后,哈默终于得到了两块租借地,使那些强大的对手大吃一惊。这两
块租借地都是其他公司耗巨资后一无所获放弃的。
这两块租借地不久就成了哈默烦恼的源泉。他们钻出的头三口井都是滴
油不见的干孔,仅打井费一项就花了近300 万元,另外还有200 万元用于地
震探测和向利比亚政府的官员交纳的不可告人的贿赂金。于是,董事会里许
多人开始把这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叫做“哈默”的蠢事,甚至连哈默的知己,
公司的第二大股东里德也失去了信心。
但是哈默的直觉促使他固执己见。在创业者和财东之间发生意见分歧的
几周,第一口油井出油了,此后的另外八口油并也出油了。这下公司的人可
乐坏了,这块油田的日产量是十万桶,而且是异乎寻常的高级原油。更重要
的是,油田位于苏伊士运河以西,运输非常方便。与此同时,哈默在另一块
租借地上,采用了最先进的探侧法,钻出一日日产7.3 万桶自动喷油的珊瑚
油藏井,这是利比亚最大的一口井。接着,哈默又投资1.5 亿元修建了一条
日输油量100 万桶的输油管道,而当时西方石油公司的资产净值只有4800
万元,足见哈默的胆识与魄力。之后,哈默又大胆地吞并了好几家大公司,
等1969 年利比亚实行“国有化”的时候,已羽毛大丰了。这样,西方石油公
司一跃而成为世界石油行业的第八个姊妹了。
哈默的一系列事业成功,完全归功于他的胆识和魄力,他不愧为一个犹
太大冒险家。此时,另一个大冒险家洛克菲勒也同样让世人惊叹。

19 世纪80 年代,在关于是否购买利马油田的问题上,洛克菲勒和同事
们发生了严重的分歧。
利马油田是当时新发现的油田,地处俄亥俄州西北与印第安纳东部交界
的地带。那里的原油有根高的含硫量,反应生成的硫化氢发出一种鸡蛋腐败
的难闻气味,所以人们都称之“酸油”。没有炼油公司愿意买这种低质量原
油,除了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在提出买下油田的建议时,几乎遭到了公司执行委员会所有委
员的反对,包括他最信任的几个得力助手。因为这种原油的质量太低了,价
格也最低,虽然油量很大,但谁也不知道该用什么方法进行提炼。但洛克菲
勒坚信一定能找到炼去高硫的办法,在大家互不相让的时候,洛克菲勒最后
开始进行“威胁”,宣称将个人冒险去“关心这一产品”并不惜一切代价。
委员会在洛克菲勒的强硬态度下被迫让步,最后标准公司以800 万美元
的低价买下了利马油田,这是公司第一次购买产油的油田。此后,洛克菲勒
聘请一名犹大化学家花了20 万美元,让他前往油田研究去硫问题,实验进行
了两年,仍然没有成功,此期间,许多委员对此事仍耿耿于怀,但在洛克菲
勒的坚持下,这项希望渺茫的工程仍未被放弃。这真是一件天大的幸事,又
过了几年,犹太化学家终于成功了!
这一丰功伟绩,正充分说明了洛克菲勒具有能够穿透迷雾的远见,也具
有比一般大亨更强的冒险精神。
囗犹太人眼里只有钱
犹太商人不但敢于冒险,而且善于投机。在他们眼里看到的,只有商品,
而商品只有一个属性,那就是赚钱。所以,他们能够利用一切商品去投机,
并不放弃一切投机的机会。
正因如此,犹太人在投机时,只要能赚钱,且不犯法,就敢于去冒险,
其经营的范围自然也就非常广阔了。就比如说对自己亲手创办的公司吧,一
般人总有一种特殊感情,恋恋不舍,而对犹太人来说,出售自己的公司犹如
家常便饭。公司也是商品,办公司就是为了赚钱,趁公司红火之际,把它卖
了赚更大的钱,完全顺理成章,所以,乘人之危“敲竹杠”对于犹太人来说,
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斯瓦罗斯基家族是奥地利的一个世家望族,世世代代从事用玻璃制造仿
钻石饰品的生意,而且一直生意兴隆。精明的美国犹太人罗恩斯但早就看准
了这家公司,只是时机未到,只好静静地耐心等候。
时机终于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奥地利被法军占领,由于二战
中斯瓦罗斯基公司曾接受纳粹的订单,为德国制造过军用望远镜等物资,所
以法军要没收该公司。
当时罗恩斯但正在奥地利,得知此事后,立即前往该家族谈判,他说:
“我可以和法军交涉,设法不使法军接收你们的公司。但条件是,如果交涉
成功,请将贵公司的销售权让给我,并且在我有生之年可以从总销售额中提
取10%的酬金。阁下意下如何?”
斯瓦罗斯基家族对这个犹太人苛刻的如意算盘十分生气,但经冷静思考
后,觉得为了保住自己的公司和总体利益,只好委曲求全,全部接受罗恩斯
但的条件。

罗恩斯但这边一订好协议,就马上前往法军司令部,郑重提出申请:
“我是美国人罗恩斯但,从即日起斯瓦罗斯基公司已成为我的公司,该
公司的财产也就成了我的财产,所以我拒绝法军的没收。”
法国司令官一听该公司已成了美国人的公司,而美国人又是惹不起的,
顿时哑口无言,只好放弃了没收该公司的打算。
这样,罗恩斯但未花一分钱,未费吹灰之力就成立了该公司的销售代理
公司,轻松自在地一开发票就能赚取销售额的10%的利润,可谓是空手道发
迹的高手!
对罗恩斯但的做法,一般人都认为是在乘人之危“敲竹杠”。但反过来
说,斯瓦罗斯基家族也毕竟保住了自己的公司和整体利益,得大于失,否则,
该家庭也不会毫无反抗地忍受到现在。因为,该合同是在对方以要挟手段的
情况下签订的,按中国的法律,也许是一份无效合同。
其实,罗恩斯但乘人之危“敲竹杠”之所以能够成功,主要还是“美国
国籍”起了关键性作用。之后,罗恩斯但为了减少纳税金额,又靠加入列支
敦士登国籍发了一笔小财。这也许又是犹太人赚钱的绝招之一吧。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