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释迦牟尼佛传

_4 星云大师(当代)
第卅三章 制戒的因缘
第卅三章制戒的因缘
佛陀的弟子群中,有着种种不同的人物。假若把佛陀的弟子,一律要求他们都具备圣贤的条件,这是错误的想法。佛弟子终究是佛弟子,他们并不是佛陀,自有种种贤愚不肖的分别。
佛陀的教化越广,信奉皈依的人越多,尤以僧团中的份子复杂,自是意料中的事情。
当佛陀在毗舍离国狝猴河边的重阁讲堂说法的时候,迦兰陀村有一位长者因为有事带领他的儿子名叫须提那的到重阁讲堂的附近来,他闻知佛陀正在重阁讲堂说法,因此就顺便带领他的孩子前去听闻佛陀的说法。
他的儿子须提那听完佛陀的话后,深受感动,想要依照佛陀的戒法,脱去恩爱的束缚,远离烦闷和执着,让生命像虚空那么自由,让生活像碧波那么清净,所以当佛陀说完法后,他就向佛陀提出出家的要求。
佛陀注目看看他说道:
“你的发心很好,不过,你应该要征求你双亲的许可,方能在我的僧团中得度;假若你已经结婚,你还要得到你妻子的同意。”
须提那听佛陀这么说后,没有办法,只得回到家中,要求父母听许他出家,但是须提那是独生子,他的父母就生养他一个,无论如何,也不允许他出家,并且须提那是有妻室的人,他的父母总叫他不要再有出家的念头。
可是,须提那出家的念头非常坚固,梦寐之间,他都在想着出家的事,最后,他甚至以绝食来要挟他的父母,他说如不准许他出家,他就绝食饿死。
是须提那绝食到第六天的时候,父母见到爱子不进饮食,实在不忍心,因此请来很多亲戚朋友劝说须提那放弃出家的念头,但须提那总把这些话当为耳边一阵风,他根本就没有听到。
请来的亲戚朋友们,看到须提那这样继续绝食下去,一定会饿死,他们反过来为须提那劝说他的父母。他们说让须提那出家可以保全他的生命,仍然是自己的儿子,不然,无谓的死去,实在很是可惜。他的父母和他的妻子听了亲戚朋友劝谏以后,无可奈何的只得允许承认他出家,须提那就很欢喜的去出家作佛陀的弟子。
佛陀的僧团中,对于须提那出家的意志这么坚决,大家都非常佩服,就在须提那出家的不久以后,毗舍离的全国忽然遭遇到饥馑之年,因此比丘们托钵乞食就成了严重的问题。
须提那此刻不由自主的想起他的故乡,他的故乡迦兰陀村是一个有名的产物丰富的地区,他想把比丘们带去自己的故乡,藉此机会能让父母供养同学比丘们,在他以为是再好没有的事。
须提那带领一群比丘回到故乡迦兰陀村的时候,父母闻讯之下,欢喜异常,他们请求须提那务要抽空回家一次。
离开和合的僧团,独自的回到家里去,须提那为这个问题踌躇起来。他后来想起听说佛陀当初也回王宫访问过父王,现在他回家探访双亲,当然也是寻常的事。同时,他也想到能够回家一次,双亲一定很欢喜以更多的食物供养给同学的师兄师弟。
因此须提那就决定归家,家中的父母闻讯大喜,特别叫须提那的妻子化装,要她打扮得像个千娇百媚的美人,并教她一些甜蜜的言词,以便能打动须提那的心。
须提那归家以后,全家所有的人都加倍的奉承,须提那已经离家很久,他意外的感到家庭的温暖,家人的亲切,终于他又给家庭的恩爱束缚起来。
他和佛陀不一样,他不能和佛陀相比,佛陀是有修行的解脱的超人,佛陀是远离荣辱的观念,佛陀的心是不会为声色的外境诱惑。当初佛陀回宫的时候,父王的慈爱,耶输陀罗的美貌温柔,佛陀丝毫没有放在心上。现在须提那给家人的奉承,不知不觉的生起荣耀的心来,他经过了一段长久时间的禁欲生活,他终于禁不住妻子那温柔多情的诱惑。
他的妻子柔媚的坐在须提那身旁细声娇语的说道:
“贤夫!你的出家学道,并不是甚么不好的事,但是,你应该想到你我还没有孩子,将来谁来继承宗嗣呢?而且父母见到我们没有为他们添一孙儿,心中怎不烦闷不安呢?自从你离家以后,我孤衾独宿,想到你我当初的恩爱,往往从初更流着泪坐到天明。有时,夜阑人静,明月照进窗来,想到你出家过那寂寞枯燥的生活,我不能陪伴在你的身旁,侍候你的一切,我就感到我没有能善尽妻子的责任。人间的快乐,是没有再超过夫妻的恩爱,你如果能一方面出家学道,一方面再享受夫妻间的恩爱之乐,那多么的好呢?为了我们家族的宗嗣,为了我们需要一个孩子继承财产权,你当然懂得你心爱的妻子的苦心。”
须提那禁不起他妻子这些甜言蜜语的挑拨,结果,他的心被摇动。为着生育孩子,他做了淫欲的奴隶,妻子的俘虏,因此犯下波罗夷罪。
须提那事后也很后悔,一失足成千古恨,他怨怪自己没有坚决的意志,不能控制住奔放的情感。事后他回到僧团中的时候,已失去本有的精神,大家都知道他被女色诱惑,因此责难就纷纷而来,甚至有人就把此事报告佛陀。
佛陀把须提那叫到座前,问道:
“须提那!你要照实说,你出家以后,是不是又再和妻子同宿了?”
须提那老实的回答佛陀说:
“是的,佛陀!他们对我的责难和批评并不冤枉。”
佛陀很慈和的训斥道:
“你给愚痴迷失了智慧的心灵,你有这样行为实在不好。出家学道是超脱生死,你却仍然为生死的根源绊住,你这不能算是清净行,不是沙门的法,不能叫做依教奉行。你有这种俗情的行为,使未信者不能生信,使已信者容易退心,你不是知道我常常教诫你们要远离爱欲吗?我常常教你们要断除欲的想、欲的觉、欲的热,你难道没有听到我常常赞叹离开欲的想、断除欲的觉、灭去欲的热的人吗?”
佛陀加重语气斥责须提那,随后集合大家,制定戒律,并对大家说明持戒的意义道:
“守戒有十种利益,要作出家的沙门就不能不守戒:
一、僧团和合故
二、接引僧众故
三、调伏恶人故
四、惭愧者能安乐故
五、没有现世的烦闷故
六、没有未来的烦闷故
七、能令不信者生信故
八、能令已信者增进故
九、能令正法久住故
十、能令清净心不失故
诸比丘!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吃酒,是为根本大戒,如有毁犯者,名波罗夷罪(弃罪),就不能和大家住在一起,一定要从僧团退出。如果不能守戒,还俗并不算罪过!”
佛陀发出制戒的宣言,这就是正法中制戒之始。
佛陀制定根本大戒以后,仍然有少数的弟子做出违背佛陀教诫的事来,佛陀经过很长的时间,很多的事实,制定四波罗夷、十三僧残、二不定、三十尼萨耆波逸提、九十波逸提、四波罗夷提舍尼、七灭诤、百众学等的比丘的戒律,比丘尼则有三百五十条戒。菩萨有十重四十八轻戒。在家皈依三宝的弟子,则可以受五戒,或六重二十八轻的菩萨戒而作优婆塞及优婆夷。
戒,维系了僧团的清净,各人遵照戒律而行,过法制的生活,僧团就是自治民主的象征,佛陀又规定每半月布萨诵戒一次,集合说戒,使诸比丘都能在清净戒法之中长养善心。
第卅四章 僧团中的争执与安乐
第卅四章僧团中的争执与安乐
佛陀传道初期,常随众的比丘弟子,光是度了三迦叶及舍利弗和目犍连以后,就有千余人之多,随后又有很多的求道者加入僧团,这么多的比丘住在一起,常有些意见的争执,这自是免不了的事。
皈依佛陀做弟子,要求一下就变成清净的理想的圣者,这是错误的想法。十个指头有长短,再好的良田,种植上等的禾苗,仍然会有几根稗草杂在其中。佛陀的弟子中,也是有种种不同的人物,就是行十恶的佛弟子,也不能说没有。不过,这不能算是真正的佛弟子,他表面上的名义是的,但实际上他还是人。并不是说做佛弟子,于一眨眼之间就能超凡入圣。佛陀的弟子,遵照佛陀的指示,精进向上,证得正觉的人不在少数,但不依照佛陀的指示而行,堕落了的当然也有人在。
有一次,佛陀在俱睒弥的地方说法的时候,弟子群中发生很强烈的争执,争执的人互不相让,佛陀就集合大众说教道:
“你们不要争,用争来止争是不能止的,唯有能忍才能止争。我希望你们都要尊重忍的德行。
“过去憍赏弥国有一位国王,名叫长寿王,他的邻国波罗奈国的大王名叫梵豫王,有一天,梵豫王率领大军侵犯憍赏弥国,长寿王也就领兵抵抗梵豫王。结果长寿王生擒活捉到梵豫王,而长寿王不但没有杀害梵豫王,他反而把他释放,并对他说:‘你的生死操在我的手中,我赦免你,你从今以后可不要再兴起战争!’梵豫王当时也很欢喜的叩谢,但他逃回国不久,又兴起大军要前来报仇雪恨。
“长寿王心中就这样想:‘我虽然能胜过他,但他不服输,我再战胜他,并不是难事,但是他的心中永远不服,而且战争是恶的行为。我要胜他,他要胜我;我要加害他,他也要加害我。他为着要侵吞我的国土,使他和我的民众受苦,这是多么不值得呢?他既是要我的国土,那么让给他,不要战争,不要让我们的人民受苦。’长寿王有这样的想法,他就叫大臣把国事交给梵豫王管理,自己带领王后太子坐着车子,走向别的王城,隐藏起自己的身份。
“长寿王把国家让给梵豫王以后,他和王后反而到梵豫王的国境之中生活,他改名换姓,穿起平民的服装,研究学问,学习技能,遍走各大都市,和颜悦色的用音乐舞蹈劳各地民众,把自己的太子寄给别人养育。
“后来,梵豫王得悉情报,知道长寿王改名换姓潜居自己的城中,他即刻下令把长寿王逮捕,一般民众看到长寿王被捕都悲不成声。长寿王的太子名叫长生童子,寄养在别处,聪明伶俐,通达百艺,闻悉父王被捕,他化装成樵夫,前来探望父王。长寿王见到自己的孩子,像没有发生什么似的对他说道:‘忍!忍!这就是孝道!不能结怨的因果,要紧的是行慈悲的大愿。含凶、怀毒、结恨、惹怨,种下万载的祸根,这不是我的孝子。你应该知道诸佛的慈悲,包含天地,怨亲都是平等。我寻道问真,舍身救众,尚且怕不能获得孝道,假若你来为我结怨报仇,行着与我相反之道,我无论怎样也不能准许你有如此的存心。你要记好我的话,你应该做我的孝子。’
“长生童子不忍见父亲无辜的死去,但又不得已,只有接受父亲的命令,逃入一座森林中躲避灾难。波罗奈国全国的豪族士绅,都很同情长寿王,希望能免去他无辜的罪。而梵豫王知道长寿王的人望,心中非常恐惧,因为他想到要除去祸根,所以就不得不把长寿王斩首。
“长生童子知道父亲被害以后,在夜半的时候,偷偷的前来收尸,用香木藏着遗体,恳切至诚的为父亲祈祷冥福。
“梵豫王知道长寿王有一位太子名叫长生童子,他恐惧长生童子前来报警,满怀着怖畏的心而不能安眠,严厉的下令缉拿长生童子。
“长生童子后来改姓化名进入迦尸城,成为一位有名的技乐圣手,贵族豪门都很宠爱他。有一天,给梵豫王看到时,王也很欢喜,就命他进宫侍奉左右,梵豫王很信任长生童子,护身的刀都交给长生童子执拿。
“有一次,梵豫王出猎山中,迷失路途,他和随从都失去连络,跟随在身后的只有长生童子。梵豫王寻找路途,找了很久还不能寻到出路,他疲倦的就枕在长生童子的膝上闭目休息。
“这个时候长生童子心下想道:‘这个恶王是一个无道的昏君,他杀害我无罪的父亲,夺去我父王的国土,现在,他的生命在我的手中,真是天给我的方便,这正是给我报警雪恨的千载难逢的机会。’
“长生童子这么想后,他就拔刀要杀梵豫王,但就在这一刹那,他记起父亲的遗训,他又把刀插进鞘中。此刻梵豫王已被惊醒,他对长生童子说道:‘呵!可怕!可怕!我在睡梦之中,恍惚见到长生童子来报仇,他用刀砍去我的头。’
“长生童子听梵豫王说后,慢言慢语的说道:‘大王!你不要恐惧,我就是长生童子!老实告诉你,当你在睡着的时候,我是想报仇的,但记起父王的遗训,我又把刀收进鞘中了。’
“梵豫王急忙的问道:‘你的父王有什么遗训呢?’
“长生童子把他父亲的遗训又说一次道:‘忍!忍!这就叫做孝。不要结怨的因果,怀着毒恨的心是万载祸患的根源!’
“梵豫王像没有听懂似的问长生童子道:‘忍!忍!这是我知道的,但怀毒是万载祸患的根源是什么意思呢?’
“长生童子回答道:‘我杀大王,大王的臣子必定要杀我,我的臣子也必定要杀大王的臣子,这样杀来杀去,永远是轮转不止。不若我原谅大王,大王原谅我,忍才是除祸根之源。’
“梵豫王听后,万分的感激,他懊悔得喃喃自语着:‘我杀了圣者,我的罪该万死!’他告诉长生童子,他此刻衷心的愿意把国家全让给他,但长生童子却很谦虚而庄重的说道:‘大王的本国,是属于大王所有的,我父亲的国土你归还我好了。’
“梵豫王和长生童子就一起寻路回城。路上,很多梵豫王的大臣迎来,梵豫王向他们试探的问道:‘我问你们,假若你们相逢到长生童子的时候,怎么对付他?’
“这些大臣,都一个个勇气百倍的回答说:‘砍他的手!’‘断他的足!’‘送他的命!’
“梵豫王指着身旁的长生童子说道:‘这就是长生童子!’
“大臣们非常的惊奇,一个个都剑拔弩张,准备杀害长生童子。“不要动手!”梵豫王遏阻着,他把长生童子以德报怨的话一一讲给大臣们听,大臣都很感动,梵豫王并吩咐以后无论是谁,不准对长生童子再怀恶意。
“大臣们非常悦服,回城进宫之后,梵豫王请长生童子香汤沐浴,以王者的服装为他穿着,让出自己的宫殿,请长生童子坐在自己的金床之上,最后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长生童子为妻,派了很多的军队车马,护送长生童子回国。
“诸比丘!你们听了此事,不知心中作何感想?憍赏弥国的国王长寿王,自己行忍辱,具有大慈悲的心,施恩惠给他的仇人,你们应该也这样去用功。你们以真心的信仰,背井离乡,割爱辞亲,来探讨宇宙的真理,求证人生的实相,你们就应该要行忍辱,赞叹忍辱;行慈悲,赞叹慈悲;将恩惠布施一切众生,宇宙的实相是一体的,不应该有你我的争执!”
佛陀虽然这么慈悲的引事实来劝解大家不要争执,但一些喜好争执的比丘的心里,仍然像有一大块不能溶解,有一位比丘对佛陀说道:
“佛陀!别人讥嘲辱骂我,对我持相反的意见,叫我一句话不说,我做不来。”
佛陀看看这位讲话的比丘,随即从座位上站起来,威严的说道:
“做一个世间上的国王,给人家弄得国破家亡,尚且能够忍辱,只有你们口头要争,为甚么不能和合呢?以争止争,永没有止的时候。果真你们是为着解救众生,为着多数人的利益着想,用力量代替慈爱去折服对方,这也未尝不可。但你们之间的争执,全是从自我执着的私念出发。自我的一己之见,不应去争,应该要忍,忍之道才是宝贵的。诸比丘!假若你们有人不把大家当作师友看待,不肯共同的虚心学习,有如狂象独居旷野,坚持己意,以为自己最贤能善良,那就不要和他认为恶的人住在一起!”
佛陀说后,就吩咐各人散去,不能改变坏脾气的人仍然不能改,佛陀对无缘没有善根的人,也只好由他去。有善根而给佛陀的话感动了改往修行的也很多。
佛陀等大家散后,心中没有不快乐,因为他是佛陀,要讲的讲过以后,心中没有丝毫的执着。佛陀知道人间争的结很难解,自己不觉悟谁也没有办法。佛陀感到这个世间需要宣扬慈悲、自由、平等、缘生的真理,更加迫切!
佛陀独自一人信步走着,渐渐的走到波利耶沙罗林来,这座森林里正住着阿那律、跋提、金毗罗三人在修行。
这三个伯仲兄弟,在家时感情很好,出家后感情也是很好,他们三人有一盟约,共同依止佛陀修道,一切都遵照佛陀的戒法而行。若是出外乞食最初回来的人,先要敷床,次要汲水,再次要拿出洗足的器具和抹脚的布巾,安置水瓶,能够吃的东西把肚子吃饱,剩余的收藏于凉爽的地方,放在没有虫子的水中,留给后回来的人吃。收拾以后,净手洗足,整好尼师坛,入室念佛念法念僧或坐禅。再回来的洗足后,水如不足,要去再补,洗干净布巾,为后回来的人预备。吃饭的时候,如果感到不足,把前人剩下来的拿来吃,然后又再收好,净手洗足,整好尼师坛,入室念佛念法念僧或静坐。他们就这样过着律仪的生活,等到渐渐黄昏将要晚的时候,最初的人从禅定起来汲水,力量不足时,举手示意,叫人帮忙,但不可说话,默默的静静的生活。五天召开一次会议,商讨一些问题,以及报告各人修行的心得。这样平和的、美满的生活,他们都感到非常快乐。
佛陀走到这里来,心中很是欢喜,但这儿有一位守林的人,他不认识佛陀,因为平时佛陀行化在各地,总是带领了许多的弟子,而今天是独自的一人,不留意时都不知道这是佛陀的光临。因此守林的人向前阻止佛陀道:“这里有三位圣者住着修行,您不能进去!”
佛陀微笑着,静静的答道:“他们三人见到我,大概也很欢喜!”
守林的人就把此话前去报告,三个人见到是佛陀的光临,真是喜出望外,阿那律来接佛陀的衣钵,跋提去敷好床席,金毗罗赶紧汲水给佛陀洗足。佛陀见到他们三人,很欢喜的向他们说道:
“你们在平和的修道,过着无争的安乐生活,一心一德,一师一道,水乳交融似的和合,实在美满得很!”
佛陀在这里说些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的道理,更增加三人对这美满生活的信心!他们感到天上的快乐、天上的欢喜,也不如他们的清净,他们的实在!
以后,喜欢争的人,佛陀就不理睬他们,这风声传出去以后,他们还有甚么可以自尊呢?
非法喜争的人,一部份反省觉悟,一部份大家共同压制他,他们这才忏悔,才知道大海流出的百川,是不能分的。
世间上争执的烦恼,和乐的安静,原是各人自找的,僧团中的学道者,在大圣佛陀的德化之下,因为根机的不同也有着圣凡之分。
第卅五章 毗舍佉大心布施
第卅五章毗舍佉大心布施
佛陀在祇园精舍教化的时候,一天,当佛陀托钵经过街道,有一对夫妇供养佛陀一钵饭,佛陀说:
“种一收十,种十收百,种百收万,你们以此一钵饭的布施功德,将获得无量的福报。”
佛陀说后,正想离开,但那对夫妇怀疑的问道:
“佛陀!我们凡愚的人真不了解,仅仅一钵饭的布施,那能获得多大的福报?”
佛陀解释道:
“你见过尼拘陀树吗?一树茂盛到四五里路之远,每年落下的果实有数万斛之多。当初,尼拘陀树的种子,也只是一粒果实。”
佛陀简单的比喻,这一对夫妇听后才懂得布施获报的意义,才懂得佛语的真实不虚。
从此,舍卫城的人民,对佛陀及比丘们都更欢喜踊跃的供养布施。
有一天,一个家庭主妇似的女人到祇园精舍来拜见佛陀,她顶礼以后,就对佛陀说道:
“佛陀!我的名字叫毗舍佉,就住在这舍卫城中,假若佛陀慈悲肯庇佑我的话,明天请带诸比丘们到我的家中受供,让我种一点福田。”
佛陀知道毗舍佉真挚的心,当即答应,毗舍佉很欢喜的回家准备。
这一天晚上,落了很大的雨,第二天仍然是落着,佛陀和弟子们在毗舍佉家中吃饭以后,毗舍佉前来感谢佛陀的光临,并且提出要求来说道:
“佛陀!我有八件事情,请求您慈悲答应!”
佛陀很庄严的回答道:
“毗舍佉!在我没有知道你的本意以前,我是不能答应你的要求。”
“我的希望不是恶意,希望佛陀能够答应!”
“假若不是恶意,你说出来,我听听也可以。”
“佛陀一定要答应!”
“不一定!”
毗舍佉无法,只得先照自己的意思说道:
“我的八个希望,就是:
“第一、我希望佛陀允许我布施比丘们下雨时所穿的雨衣。
“第二、我希望佛陀允许我供养初加入僧团的比丘。
“第三、我希望佛陀允许我布施出外旅行比丘的食物与金钱。
“第四、我希望佛陀允许我布施生病比丘们的汤药。
“第五、我希望佛陀允许我供养生病比丘们的适当食物。
“第六、我希望佛陀允许我供养看护病人的比丘。
“第七、我希望佛陀允许我常常以稀粥到僧院中去供养比丘。
“第八、我希望佛陀允许我布施比丘尼们的浴衣。
“佛陀!这八事布施是我的愿心,是我恳切至诚的希望,佛陀看我,不知够不够资格这样来行这八项布施?祈求佛陀,千万答应我的要求!”
佛陀知道毗舍佉所要求的八事以后,他又问道:
“毗舍佉!布施者是没有资格的限制,但你有什么理由要行这八项布施呢?”毗舍佉回答道:
“佛陀!我老实禀告您,我今天预备好了饭菜以后,我就叫我家中的女仆前去恭请佛陀和诸比丘,她去后不久回来说没有逢到佛陀和诸比丘,我很感到奇怪,佛陀在室内静坐是不要说,但诸比丘到那儿去了呢?后来我听说诸比丘没有雨中的着物,每逢到下雨的时候,在精舍里把上衣脱去,仆女怕羞,所以回来说没有看到。没有雨中衣服很不方便,所以我想布施比丘们雨中特别穿着的衣服,这是我第一个愿望布施的理由。
“第二个愿望,初加入僧团中做比丘的人,怎么样去托钵乞食,到什么地方才有人供养,他们是不知道的,为了一餐饮食,免得辛辛苦苦的要走很多的路,所以我想到要布施他们。
“第三个愿望,出外旅行的比丘,为了托钵,想到的地方要很迟才能到,没有金钱,走路是多么不便,所以我愿布施他们。
“第四个愿望,比丘们有病,没有医药,身体不容易很快的痊愈,因此我欢喜布施他们的医药。
“第五个愿望,比丘们有病,没有适当调养的食物,这对以后的身体很有影响,这也不能不注意。
“第六个愿望,看护病人的比丘,又要忙看病,又要忙乞食,这是顾不来的,为了让看病的比丘一心的看病,不要为饮食烦心,所以我愿意布施供养。
“第七个愿望,常听佛陀赞叹粥有十种利益,比丘晚上不出外乞食,我供养他们一点稀饭,调调心,可以增长他们的健康。
“第八个愿望,我们在河川的水边洗浴,常常见到比丘尼也裸着体和我们女人在一起洗浴,有时很多卖淫的娼妇,也同在一起洗浴,她们嘲笑说:‘比丘尼们!你们年轻美貌,守着清净的生活有什么利益呢?不如年轻的时候享受红尘的快乐,老年再去出家过清净的生活,这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你们为什么要那么傻呢?’佛陀!在光天化日之下,裸着体和娼妇们一起洗浴很不美观。不若穿起浴衣,和我们一样的洗浴比较好看。这是我希望行此八项布施的理由,希望佛陀慈悲答应!”
佛陀对毗舍佉的愿望,没有加以可否,又再问道:
“毗舍佉!你这样的发心,我已知道,但这与你有什么利益呢?”
毗舍佉回答道:
“佛陀!假若将来有一天,我见到某一比丘逝世的时候,能够听到佛陀说,这个比丘进入涅槃,是开悟证果的阿罗汉。我就静静的想,不知他在舍卫城有住过吗?其实有人告诉我,他就是祇园精舍的比丘,我就会知道,这位已证阿罗汉的比丘,下雨的时候,穿过我的雨衣;旅行的时候,受过我的布施;有病的时候,我供养过适当的饮食和汤药,他是圣人,我和他结过缘,我一定仰仗他的功德,得到无上的安心和幸福,佛陀!为着我自己,我愿行这八项布施。”
佛陀听后,很欢喜的赞叹道:
“你的愿望很好,我很欢喜的答应你这八项布施,这也是你的欢喜。真正的布施,要心生欢喜,要尊敬受施者,不可以有可惜的心,不望受施者感谢和报答,如能这样布施,自己可以得到幸福的果报,受施者也同时可以得到幸福的果报。毗舍佉!你已了解到你不舍财,财亦要舍你,不如舍财,令作功德坚财!”
毗舍佉听佛陀的开示以及赞叹和答应以后,生大欢喜,她像见到佛陀的光明已庇照到他的四周,他沐浴在佛陀的慈光中,身心都感到非常的安乐和自在。
佛陀的僧团中,比丘和比丘尼过的什么生活,不难想像而知。
不过,他们的物质生活虽很贫乏,但心内却充满欢喜,因为他们是已接触到佛陀的爱的人!
第卅六章 迦留陀夷其人其事
第卅六章迦留陀夷其人其事
佛陀的弟子中,有着各种各样的人,安份守己的好人固多,兴风作浪的人也不能说没有。
当初奉净饭大王的命令,侍奉佛陀在做太子时的优陀夷,他出家后的名字叫做迦留陀夷,当佛陀立志要出家时,迦留陀夷曾用种种欲情的美词劝谏过佛陀。佛陀成道以后,再奉净饭大王的命令,迎请佛陀回到祖国的也是迦留陀夷。迦留陀夷没有真正发心出家,而是因为在佛陀的威德摄受之下,勉勉强强的剃除须发,换着袈裟。
论起迦留陀夷这个人,他是常常因为女人的事给别人批评,给佛陀诃斥,可以说,他是常常失败在女人的手中。有时一阵风潮之后,他也知道忏悔谢罪,但他生性放荡,无法永远控制住自己的情感。每当他给外境诱惑得理智敌不过情感时,他就浸在水中,希望藉此能改换性情,他就是这么一位滑稽的人物。
迦留陀夷虽然生性如此浪漫,但他很有才能,因为他当初在佛陀做太子时曾服侍过佛陀,所以谁都认识他,佛陀也完全知道迦留陀夷的为人。佛陀认定他是一个好人,每当他失败的时候,佛陀诃斥他几句以外从未计较其他的事情。
佛陀的弟子中都料想不到佛陀会对放逸的迦留陀夷这么宽大包容,佛陀已不像才开始组织僧团时的那么严格,改过忏悔的人,佛陀认为他将来仍有希望,如果肯得悔改,佛陀是从没有不原谅的。
佛陀对迦留陀夷的宽容,这事只有提婆达多最感到不满,因为他的毛羽未丰,集团的派系尚未成立,只有在背后集合和他同感的人发发牢骚,泄泄胸中的不平,在表面上是没有人敢反对佛陀的作风。
佛陀知道人间的弱点,他知道悔改的人会渐渐的变好,迦留陀夷就是这么一个人物的代表。
迦留陀夷和佛陀住在祇园精舍时,园中常有乌鸦聚集起来啼叫,那呱呱的声音很嘈杂,他不能安心静坐,非常发怒,他就特别做起弓箭来企图射杀乌鸦,后来给佛陀知道时,曾不客气的诃斥他一次。又有一次他进宫见波斯匿王,波斯匿王把他看为老朋友,进出一向是不要通报,他走进王宫,适值末利夫人早晨起身,知道迦留陀夷来时,她就赶快披起一件外衣,但一不小心披在肩上的衣服忽然掉下来,她很感到裸体的羞耻,赶快缩紧一团,迦留陀夷见了大喜,回来对大家说:“今天我看到末利夫人白净的身体。”佛陀知道时,也严重的申诉他一顿。说起迦留陀夷,他听说那里有美丽的女人,总要去看看;出门的时候,自己的东西总爱给少年的比丘去拿。他更爱三五成群的开玩笑,官僚的习气很重,佛陀总是不客气的诃斥他。
他是常常给佛陀诃斥的一个人!
有一天,迦留陀夷遇到一个美丽的婆罗门的姑娘,照例的他又给美色诱惑得不能自主,这个姑娘对迦留陀夷也很有意,他们一边走着,一边谈着,走到无人的地方,迦留陀夷就向她接吻。接吻的时候,迦留陀夷心中忽然吓了一跳,跟后他就推开这个姑娘,不敢再看一眼的逃回祇园精舍。这个姑娘,认为迦留陀夷出尔反尔,有意侮辱她,伤害了她的自尊心,她即刻殴伤自己的身体,撕破自己的衣服,回到家中哭闹着告诉父亲,说迦留陀夷用暴力调戏她。
这个姑娘的父亲听后大怒,集合他的乡党,埋伏在一个地方等候迦留陀夷经过,他们用木棒打他,用脚踢他,等到迦留陀夷被打得不能支持时,就把他投进围绕在宫殿四周的护宫河中。
巡视宫殿的卫兵见到迦留陀夷时,就把他营救上来,带去见波斯匿王,虽然是很有才能的迦留陀夷,这一次见到波斯匿王时,也不禁感到万分羞愧。他就对波斯匿王发誓说,以后绝对不再有这样的行为,波斯匿王替他裹伤敷药,派人好好的把他送回祇园精舍。
佛陀以后就叫迦留陀夷服侍自己,一步一跟的不准他离开,不久,佛陀到鸯伽国的犍若精舍去说法,特地把迦留陀夷一同带去。佛陀说法时他要听讲;佛陀静坐时,他也在座旁参禅。
有一天,他体味到参禅静坐的微妙,心中烦恼欲情的云雾,像给朗朗的日光照开。坐禅以后,他对佛陀说道:
“佛陀!我今天好像从梦中醒来一样,我在佛陀座旁参禅,到今天才实实在在的体会到佛陀对我们的恩惠。我们所以能获得安稳的生活,心中离开无限的苦闷烦恼,都是因为有佛陀的教示,我到今天才感到佛陀的教示对我们是这么亲切。我有很多恶的习气,幸逢佛陀的善法救济,我感激得粉身碎骨也难以报答。过去,佛陀说过,过了正午,比丘最好不要再进饮食,那时我总是不能忍耐,信者晚上的供养又特别丰富味美,我现在才知道不非时食,确实经过佛陀深深的考虑。我过去在一个雷雨之夜,也曾和比丘们在街上托钵乞食,见到一个妊妇疑我们是鬼而堕胎,想起那些事实,我们很感激佛陀的教法。实在说来,做比丘的确要有正念、正定、正智慧,如能这样,佛法才能安慰到我们的心,才能使我们自己的心灵快乐。我承受奉行佛陀的教法,高兴得真不知如何来形容,不知如何来报答佛陀才好。”
佛陀听完迦留陀夷的话后,微笑的说道:
“迦留陀夷!你已经知道出家修道的意义。可以说,世间上比出家修道、宣扬真理、体证法乐以上的快乐是没有的。唯有了知这种法乐的人,才知道涅槃的快乐到底是怎样的快乐。”
迦留陀夷非常欢喜,他第一次受到佛陀褒奖和赞许。
比丘中有甚深习气的是迦留陀夷,比丘尼中喜行恶法的是偷兰难陀,偷兰难陀好像是迦留陀夷的化身,但她没有迦留陀夷的才能,没有迦留陀夷善良的心。
偷兰难陀虽剃发染衣,但她和别的比丘尼不一样,她泼妇似的性情一点都没有去除。佛陀对她像对迦留陀夷一样,常常诃斥她,诃斥以外,也没有把她逐出僧团。偷兰难陀最讨厌的就是大迦叶尊者,因为大迦叶那八风吹不动似的威严态度,她最不爱看。但她对佛陀的威严是非常非常的崇敬。见到大迦叶的圣者之颜,她就皱着眉,心如刀割。有一天大迦叶托钵乞食回来,路上和她相逢,她就向大迦叶唾吐骂道:
“这是没有懂得万法平等和万法缘起的人,早上就遇到这个外道真不吉利。”
偷兰难陀犯了八敬法,如果大迦叶报告佛陀,一定会把她驱逐出去,但大迦叶像没有听到她的话,根本就不和她计较。但这件事情传闻到迦留陀夷的耳中,他异常愤怒,他对偷兰难陀轻慢大迦叶,不尊敬长老的圣格,很是不平。他走到偷兰难陀的居所,指着她骂道:
“你这个恶婆,你敢唾骂尊者大迦叶,你也敢唾俺吗?”
偷兰难陀知道迦留陀夷的为人,还没有回口,迦留陀夷就打倒她,训斥她一顿。
佛陀知道后,摇摇头,他知道少分证得圣果的人,见惑上的烦恼无明虽断,但思惑上烦恼无明尚不易除,佛陀再没有责怪迦留陀夷。
迦留陀夷这个人,同谁都谈得来,同谁都能亲密的相处,这是他的特长,尤其接引女人来皈依佛陀,没有人再比他有办法。舍利弗、目犍连、大迦叶等,见到女人,总感到有些束手无策;而迦留陀夷则应付裕如,很多长老们作不到的事情,他都能毫不费心费力的做到。被大家都厌弃的人,被大家都认为没有办法的人,迦留陀夷还是很欢喜和他来往,他对任何人都没有怨毒的心,没有贡高我慢,若是值得敬重的长老,他是非常的尊敬,他是僧团中一个很有人缘的人,他也是大众取笑的对象。
迦留陀夷在佛陀身边亲近一个时期,于道学上的修养很有进步,佛陀很关心他,很爱护他,总没有嫌他讨厌。佛陀回到祇园精舍的时候,他也回来,但佛陀后来很放心他的个人行动。
有一天,迦留陀夷独自的走在街上乞食,他经过一个饼店,店中有个中年女人,他就向前对着那个女人笑着说了两声‘很香’的话,那个女人就拿了八个烧饼供养他,他对女人说道:
“你的烧饼很香,把这么多个给我一个人吃很是可惜,不如请你帮我拿到祇园精舍去,分给大家吃好吗?”
那个女人很好说话,温和的点点头后,就拿着烧饼和迦留陀夷同到祇园精舍来。以这个为缘,这个女人就皈依佛陀。不久以后,丈夫也给妻子接引皈投到佛陀的座下,夫妇都成为热心佛教的虔诚信者,他俩只生养一个姑娘,招赘一个女婿在家,后来迦留陀夷和他们全家都很好,常常到他们家中去玩。可是,很不幸的这对夫妇不久就相继辞世,只留下姑娘和女婿。
年轻的姑娘和丈夫很敬重迦留陀夷,很欢喜听他说教,有一天下午,迦留陀夷走到姑娘的家中,姑娘的丈夫出外去推销烧饼,因此,一件男女的奸情,无意中就给迦留陀夷看到。原来这个姑娘瞒着丈夫正和一个不知名的男人亲亲密密,听说这个男人是盗匪一类的人物,迦留陀夷见到时进退非常为难,也感到非常困惑,他怎样也想不到有这一出尴尬的场面。
那个盗匪,见到迦留陀夷就很快的逃去,姑娘并没有感到羞愧,她心中反而怨怪迦留陀夷是故意的前来找她麻烦。迦留陀夷劝她要忠于丈夫,顾到名誉,早一点和那个盗匪离开,不然家庭的后果,一定非常不幸。
姑娘没有把迦留陀夷的忠告听在耳中,她唯恐自己的秘密会给迦留陀夷告诉她的丈夫,因此,等迦留陀夷走后,经过一番考虑,她生起杀害迦留陀夷的心。饶舌的迦留陀夷,他不知道这个姑娘给爱情迷惑得失去理性,她无论怎样是不愿和那个男人分离。迦留陀夷万想不到忠告人家后果不幸的话,会带给他自己可怕的后果。
姑娘等到男人又来时,就用媚惑的力量,向男人说出她的计划,她说,让迦留陀夷活着与彼此都很不利。
那个男人不以为然的说道:
“迦留陀夷是一位尊者,是大圣佛陀的弟子,很得波斯匿王的信仰,王宫中可以自由的进出,文武大臣都是他的朋友,杀害他,对我们是非常危险的事。”
姑娘撒娇的气着说道:
“你这么没有用!杀害他又不是给人知道。我们要得天长地久,他是眼中盯,不能不把他除去,你只要依着我的计划去做即行。”
男人虽然还没有起杀心,但姑娘的话他也不敢违背。不久,这个姑娘装病叫迦留陀夷来。
迦留陀夷来时,她又装着悔过似的说道:
“谢谢你的光临前来,我现在已经决定和那个男人离开,请你放心!”
迦留陀夷大喜,连声赞道:“很好!很好!”
姑娘用种种动听的话,向迦留陀夷叙说,迦留陀夷也很高兴的对她说些道德伦常的话。他们谈到人静更深的时候,迦留陀夷才起身告辞,姑娘说要送他回去,他们就走着谈着,途中,等待的那个盗匪见到迦留陀夷时,即从他的身后连砍数刀,迦留陀夷就这样无声无息的被杀害了,姑娘和那个盗匪把迦留陀夷的尸体埋藏在一个粪坑之下。四野黑黝黝的,天空没有星光,阴森的夜风吹寒人的心房。
迦留陀夷从此再不会回到祇园精舍,两天三天,当然是没有问题,三天五天以上,大家见不到迦留陀夷,不禁都怀疑起来。
佛陀数日来就没有甚么说话,他告诉弟子们说,迦留陀夷的袈裟,今后他不会再用,最好请舍利弗为他转送给别人,并希望弟子们今后不要在世俗的人家太活跃。
大家不知道佛陀的意思,只看到佛陀像是很悲哀的样子。
有一天,迦留陀夷的尸骸被人发现,消息传到祇园精舍的时候,大家非常同情和惊慌,佛陀没有表示甚么,他举头望望天空的白云深处。
波斯匿王听到迦留陀夷被害的报告,震怒得暴跳如雷,他下令限期逮捕凶手,他说一定要为迦留陀夷伸冤,这一件凶杀案就因此传遍全国。
比丘们私下议论迦留陀夷的被害,一定是与女人有关,不是桃色纠纷,也是遭别人嫉妒。佛陀告诉大家,不要误会现在的迦留陀夷还是过去的迦留陀夷。世间上发生不幸的事情虽然离不开名利美色,但推论迦留陀夷的被害,说他也是贪爱名利美色,这样的理由不能成立。迦留陀夷的遭遇不幸,那是因为他不重小节,于在家的人群中太活跃的关系。最后,佛陀希望弟子要注重生活威仪,尤其走在街上,不要东张西望,不要和人太表示亲密。
有人说,迦留陀夷被人凶杀而死,一定死得很苦,很悲惨,但舍利弗大比丘,坚持着说迦留陀夷被害的时候是很安乐,很平和的。舍利弗并举一段往事证明:
那是一次舍利弗在王舍城森林中坐禅的时候,在离他不远的一个岩窟中有一位优波先那比丘尼也在修道坐禅。
优波先那有一次进入三昧时,像有甚么东西在她身上爬着,并被咬了一口,后来见一条有名的毒蛇从她的衣服里爬出来,优波先那知道一定要死,但她一点都不惊慌,她安详的对舍利弗说道:
“舍利弗尊者!我被毒蛇咬了,马上就会死,现在毒还没有在我的身上巡回,请你为我转告给左近的修道者。”
舍利弗不信似的回答道:
“没有这回事,被毒蛇咬了的人,颜色马上就会变的,我看你的颜色和往常一样,你怎么说这样的话呢?”
优波先那仍然平和的说道:
“舍利弗尊者!佛陀说人的身体是四大五蕴假因缘集合的,没有‘我’这个东西,也没有‘我所有’的东西,人生像一场戏言,如幻如化,本来是空,毒蛇能咬众缘和合的色身,怎么能咬空呢?我的颜色不变,就是这个道理。”
优波先那能解脱肉身的痛苦,静静的进入涅槃,见到的人,都很感动赞叹,舍利弗就以此说明觉悟的圣者,身体可遭凶报的力量死去,但心境却都是平和安乐的。
不久,杀害迦留陀夷的那个盗匪被捕,民众中有人说那天还看到迦留陀夷和姑娘同走的,因此姑娘和盗匪经过审问后,波斯匿王下令判处极刑。
从此,迦留陀夷的身体是毁灭了,但他的性灵却得救了。
第卅七章 玉耶女的悔改
第卅七章玉耶女的悔改
用黄金铺地建立祇园精舍的须达长者,他的第七个最小的儿子,迎娶王舍城护弥长者的女儿玉耶为妻,玉耶生长得姿容秀美,身材楚楚动人,她自恃自己的美丽,对公婆固然是没有孝顺服侍,就是对丈夫或亲朋也看不在眼中,有时眉目言谈之间,还有轻慢侮辱的意思。
须达长者讨娶这一门媳妇,使一个和乐的家庭,不时发生无谓的纠纷,纠纷的原因,都是为了玉耶不能善尽妇道,没有女子贤淑的德行。
须达长者非常失望伤心,六个儿媳都能融洽相处,想不到本是大家闺秀的玉耶,小小年纪,竟然是这么目无尊长。他常要子媳们不时的到祇园精舍去听闻佛陀说法,唯有玉耶持着反对的意见,不肯前去。她说,就是佛陀法驾亲来,她也不愿相见。玉耶的增上慢,须达长者往往想用棍棒责打,使其悔改。但当玉耶知道公公有这样用心时,她就哭闹不休,口口声声的闹着要带自己的东西回归娘家。
须达长者知道教化玉耶,除了佛陀以外,是谁也没有办法,但玉耶就最不高兴和佛陀相见,最不愿意听佛陀说法,这有甚么办法呢?
有一天,须达长者怀着无可奈何的心情,到祇园精舍求见佛陀,对佛陀禀告道:
“慈悲的佛陀!我今天有一件事情不能不来请佛陀相助,本来家丑不可外扬,但佛陀是我们众生的慈父,惟有佛陀的智慧威德,才能调伏刚强难化的众生。
“佛陀!弟子一共生有七个儿子,六个儿媳都能孝顺贤慧,唯有第七个儿媳玉耶,长得绝顶聪明美丽,但她骄慢异常,时时出言不逊,侮辱尊长。
“我们本想常带她来请佛陀开示,但愚痴遮盖她的心灵,她非但不信,而且毁谤佛陀。她以为人生就是享乐第一,美貌第一,爱情第一,除此她什么都不愿关心。我们没有什么办法可想,只得请求佛陀慈悲,为度化我这顽强的儿媳想个办法。”
佛陀察知须达长者的心,当即说道:
“玉耶既不愿前来,你又对她这么爱护关心,那么,我明天就到你府上去访问一趟吧!”
须达长者听佛陀说要光临他的家里,惊喜感动得老泪横流,当即奔向佛陀座前,顶礼佛足。
佛陀带领弟子,到达精致的长者府中,长者夫妇,以及七子六媳都出来环绕佛陀三匝,以示欢迎,独有玉耶逃避佛陀,不肯出来。长者命第七公子去叫她,但他回来说玉耶不在房中,长者心里非常感到对不起佛陀。讨娶这不贤慧的儿媳,而且辜负到佛陀的慈悲,这是全家的耻辱!但佛陀却不以为意,反而安慰长者道:
“你心中不要难过,等一会玉耶自会出来。”
佛陀说后,身上像是放出万道金光,照得所有的墙壁如透明的玻璃,大家这时都看到玉耶偷偷在佛陀身后的门缝里偷望着佛陀。玉耶对佛陀虽有反感,但一见到佛陀的相好光明,过去的反感都一扫而光。她知道自己的身体已隐藏不住,只得出来站在佛陀的身旁,低着头,不敢仰望佛陀的慈颜。
佛陀没有弯曲,心平气和的说道:
“玉耶!女人光是容貌端正姣美,不名为美人,更不值得骄傲,而心行端正,有贞静幽娴的女德,受人尊敬,方可名为美人。姿容的秀丽,虽然可以诱惑迷醉愚人,但不能够受人尊敬,不能够叫人见到欢喜。女人如花似的面孔,柳枝似的身腰,虽然可以适宜作他人的玩具,但以此并不能算做很好的人。生为女人之身,注定她就具有三种缺陷和十种业障。三种缺陷是:
“第一、在童年的时候,受着父母的管束,不能像男孩子那么任性自由。
“第二、出嫁以后,凡事要听丈夫的吩咐,处处要依赖他人,自己没有自由。
“第三、到年老白发龙钟时,常给不孝的儿媳呵斥,阻碍一切自由。
“除此三种缺陷以外,女人还有十种业障:
“第一、出生的时候,因为父母有重男轻女的观念,每见生下女孩,心中就厌恶不喜。
“第二、在养育期中,父母认为女孩子不是自家之人,所以不尽心抚育。
“第三、女子长大时一定要出嫁他人,为着结婚之事,使父母挂心。
“第四、做女子的人,心常畏惧,不敢见人,每见人时,总是偷偷摸摸,鬼鬼祟祟。
“第五、女子长大时,一定要别离父母,委身他姓,自己不能做主。
“第六、女子怀妊时,身体种种不安,大腹便便,苦不堪言。
“第七、女子生育孩童,疼痛难忍,难产之事,时有发生。
“第八、女子一切要仰仗丈夫,心存恐惧,时刻挂心失去丈夫之爱。
“第九、女子生性爱好虚荣,化妆打扮,浪费时刻,其实身常不净,多于男人。
“第十、女子心多猜疑嫉妒,好谈是非,喜怒哀乐,身心恒常不得自在。
“玉耶!女子有这种种业障缺陷,面容虽是美貌,但有甚么值得向人骄傲?而且,青春美貌是暂时不实的东西,聪明的人绝对不愿以此向人炫耀!”
玉耶静静的听着佛陀的法音,句句都击中她的心,她畏缩的望望佛陀,问道:
“那么,女人怎么做才好呢?”
佛陀知道玉耶骄横散慢惯了的心,此刻已收回来,所以又再慈和的说道:
“玉耶!你问我女人怎么样做才好,我告诉你,你现在是人家的妻室,做人妻室的女人,应要奉行五道:
“第一、要作母妇:敬爱丈夫,要有如父母爱护子女之心。
“第二、要做臣妇:要把丈夫当做君王看待,自己犹如臣下。
“第三、要做妹妇:视丈夫如同胞的兄长,夫妇要相敬如宾。
“第四、要做婢妇:侍奉丈夫,有如婢女侍奉主人,常存恭敬尊重的心。
“第五、要做夫妇:和丈夫要永远孝养父母翁姑,和睦亲族。夫妇要有恩爱之情,要有亲爱之实。形体虽异、誓不二心,接待宾客,勤治家事,不谈他人是非,不道人之长短。
“玉耶!做妇女的对待丈夫要有上说的五种态度,除此以外,更要进一步奉行五善去除四恶,五善就是:
“第一、早起梳头洗面,迟睡当心门户火烛,不可推诿别人。
“第二、丈夫斥责,忍耐慎口,不可怀恨在心。
“第三、一心守夫,唯恐不及,不可再生邪念。
“第四、常愿丈夫长寿,丈夫远离时,整理家务,不可再怀二心。
“第五、不念丈夫恶,常记丈夫的好处,有美味必先奉敬丈夫,不可先尝。
“奉行五善以外,还要去除四恶:
“第一、未黑先眠,日出未起,丈夫斥责,反言相讥。
“第二、美味先尝,恶食与夫,对夫异心,常存邪念。
“第三、不治家事,耽于游戏,搜人长短,说人坏事。
“第四、爱慕虚荣,争奇斗妍,憎恨亲族,贱视他人。
“玉耶!妇女若能奉行五善,众人爱敬,受人赞誉,祸不降临,德及子孙;若是犯此四恶,夫家不喜,自身多灾;现世之身,不得安稳,万项事情,不能称心。玉耶!你希望做行善的妇人呢?还是希望做行恶的妇女呢?”
玉耶听佛陀说后,感动得流泪道:
“我错了!我真是愚人,我听了佛陀的教化,像从梦中醒来似的。佛陀!请容我忏悔,以后我一定善尽妇道,不起骄慢愚痴之心。”
佛陀欢喜赞叹道:
“做人谁能无过呢?知过必改,就是聪明的贤人了。”
玉耶最后哀求佛陀为她授说六重二十八轻戒,她愿世世生生,作一家庭佛化的优婆夷,须达长者的全家,也都为她祝贺新生。
第卅八章 善生长者归佛化
第卅八章善生长者归佛化
佛陀有一次从憍萨弥罗国顺着恒河的流水,进入摩竭陀国的罗阅只城内。这时城内有一位富家的公子,早上起来就来到郊外园中,先湿了衣服,然后湿了头发,恭敬合十,先向东方礼拜,然后再向南西北方,以及上方下方顶礼。
佛陀有一天在托钵行化的途中,无意中见到这礼拜六方的男子,佛陀慈悲关切的向前问道:
“善男子!你叫什么名字!你为什么早晨出城,披发湿衣,向东西南北上下诸方礼拜呢?”
那个男子望望佛陀,惊奇的说道:
“呵!佛陀!我早就知道您,可惜我无缘听闻佛陀的教法,我的名字叫做善生,刚才佛陀问我,为什么要向东南西北上下诸方礼拜,因为这是我父亲去世时的遗言,为着孝顺尊敬我的父亲,所以我每日必须礼拜六方。”
佛陀慈悲而庄严的对善生道:
“善生!你所礼拜的六方,只有名称,在宇宙虚空之中,那儿有东南西北的方向?在我的圣贤法中,也礼拜六方,但不是你所拜的六方。”
善生怀疑的问道:
“佛陀!怎么样才是礼拜圣贤法中的六方呢?请佛陀慈悲给我指教!”
佛陀就静静对善生说教道:
“善生!你诚恳的心情我已知道,我很高兴向你说教,你要用忘我的心来思惟我的教法。
“善生!做人先要知道四种结业,什么是四种结业呢?
“一、知道杀生是残忍的恶习。
“二、知道盗窃是损人的行为。
“三、知道邪淫是痛苦的根源。
“四、知道妄言是虚伪的欺骗。
“善生!做人更要不于四处作恶行,那四处?
“一、永无满足之自私的贪欲。
“二、嫉妒骄狂之恼怒的嗔恚。
“三、所作行业之后果的恐怖。
“四、执断执常之我见的愚痴。
“善生!人若有这四种恶行,名誉日减,人不喜见,如同下旬的月亮,一天一天的减少;假如能够离开这四种恶行,名誉日增,受人尊敬,像上旬的月亮,一天一天的增满。
“善生!有六种损财造业的事不要去做,那六种损财造业的事呢?
“一、耽缅于酒。
“二、喜好博戏。
“三、闲游放荡。
“四、迷于歌舞。
“五、爱交恶友。
“六、懈怠懒惰。
“善生!耽缅于酒的人,常有六失:一是散失财帛,二是常生疾病,三是爱好斗争,四是恶名流布,五是嗔恚粗暴,六是智慧日损。
“善生!喜好博戏的人,也常有六失:一是财产日耗,二是虽胜生怨,三是智者所责,四是人不敬信,五是为人疏外,六是生盗窃心。
“善生!闲游放荡的人,亦有六失:一是不护自身,二是不护子孙,三是不护财货,四是常自惊惧,五是诸苦缠身,六是喜生虚妄。
“善生!迷于歌舞的人,亦有六失:一是歌在何处,二是舞在何处,三是琴瑟在何处,四是讲说在何处,五是鼓乐在何处,六是聚会在何处。
“善生!爱交恶友的人,亦有六失:一是方便生欺,二是好喜屏处,三是诱他家人,四是图谋他物,五是财利自向,六是好发他过。
“善生!懈怠懒惰的人,亦有六失:一是不肯作务,二是不肯勤修,三是喜好美味,四是妄想纷飞,五是受人轻视,六是事业无成。
“善生!耽缅于酒乃至懈怠懒惰的这六种损财的业是不能去造作的,假若去造作,家财一定日日损减,名声一定渐渐受人批评。
“善生!复有四种像是亲朋好友的样子,但实如怨家,这是应当觉察了知,那四种怨亲呢?
“一、有贪欲而假畏伏的人。
“二、有所求而说美言的人。
“三、有谄谀而来敬顺的人。
“四、有图乐而来交友的人。
“善生!有贪欲而假畏伏的人,第一你给他少了他望多,第二他给你小利要你报酬大利,第三畏惧你而勉强来亲近,第四为求利益才和你相交。
“善生!有所求而说美言的人,第一无论你的行为是善是恶,他都顺从,第二等你有难的时候他就离开,第三见人有善事而来求助,他便密为隐藏,不使你知,第四见有危险的事情发生,他便排击你而忘记恩惠。
“善生!有谄谀而来敬顺的人,第一见你有不好的行为他不劝谏,第二见有善事可作他不协助,第三见到有利可得的事他便趋承逢迎,第四见到有义无利的事他便后退。
“善生!有图乐而来交友的人,第一有喝有吃的时候和你为友,第二有赌博游戏的时候才和你为友,第三有有淫逸放荡的时候才和你为友,第四有歌舞出游的时候才和你为友。
“善生!前四种恶友要远离,因为那些朋友只会自己堕落,我现在再告诉你有四种益友可亲,那四种呢?
“一、见非即来劝止。
“二、有同情慈愍心。
“三、乐于帮助他人。
“四、苦乐皆不相弃。
“善生!见非即来劝止的益友,有四事可贵;第一见你为恶,则能遮止;第二为人正直,可作模范;第三慈心愍念,常思助人;第四示人善路,指导迷津。
“善生!有同情慈愍心的益友,有四事可贵,第一见你获得利益则代为欢喜,第二见你错犯恶行则代为忧急,第三称人名誉道德不言人非,第四见人说恶便能制止。
“善生!乐于帮助他人的益友,有四事可贵,第一护你不令放逸,第二护你不令失财,第三护你不令恐怖,第四对谈常作忠言。
“善生!苦乐皆不相弃的益友,有四事可贵:第一永不揭发朋友秘密,第二灾危之时永不舍离,第三为朋友愿牺牲生命财宝,第四常相教诫,济其恐怖之事。
“善生!你要用聪明的慧眼,去认识这四种益友,和他们相交,人格自会提高。要知贤能的人,他有纯洁清净的心,有正当的行为,像灯火的光辉,可以驱除黑暗。蜜蜂很勤勉的采蜜而富足,蚂蚁不懈怠的工作而积蓄,我望你散去这十分之二的财宝而来交诸善友,以十分之二维持生活,以十分之二经营商业,以十分之二供养三宝,以十分之二积余以备意外之灾。”
佛陀慈悲的法语,像迷途上的指南,听在善生耳中,他好像穷人遇宝,好像黑暗中见到光明,他五体投地的向佛陀顶礼,并对佛陀说道:
“佛陀!您真是伟大崇高的佛陀,您的指教,没有一句不有益于我们人生,您才是我们人间真正的导师。佛陀!我惭愧忏悔,我怎么到今天才拜见佛陀,我现在愿意把过去的一切迷妄舍去,请佛陀指教我,在佛陀的贤圣法中应如何来敬礼六方?”
佛陀知道善生诚实的心,当即说道:
“善生!在我的圣贤法中,亦当礼敬六方,是那六方呢?
“一、父母为东方
“二、师长为南方
“三、夫妻为西方
“四、亲朋为北方
“五、僮仆为下方
“六、沙门为上方
“善生!若是为人子者,当以五事侍奉东方的父母:第一、供养父母,不令缺乏;第二、凡所有为,必先禀白;第三、父母所为,恭顺不逆;第四、父母正令,不敢违背;第五、父母正业,不为中断;立宗祠守遗产,父母死后要布施。做东方父母的亦应以五事对待子女:第一、教育子女,不让为恶;第二、指其善处,使有高尚品格;第三、慈爱入骨,教其广博学问;第四、善为婚嫁,务使满意,第五、随时供给所需,协助事业成就。父母子女若能如此,则彼方安稳,没有忧畏烦恼之苦。
“善生!弟子敬奉南方的师长,亦有五事:第一、师来时起立欢迎,善为承顺其意;第二、礼赞供养,恭敬受教;第三、尊重仰戴,不违其意;第四、师有教敕,敬顺无违;第五、从师明理,善持不忘。做南方师长的亦应以五事爱护弟子:第一、顺法调御,以爱教导;第二、诲其未闻,增广知识;第三、随其所问,令善解义;第四、示其善友,乐于交游;第五、尽己所知,诲授不吝。师长弟子若均能如此,则彼方安稳,无诸忧畏烦恼之苦。
“善生!为人夫者敬爱西方的妻子有五事:第一、相待以礼,相敬如宾;第二、守贞不二,使妻信任;第三、衣食随时,不使缺乏;第四、威严不亵,体贴其爱;第五、委付家内,悉任主使。西方的妻子亦应以五事爱敬其夫:第一、早晨先起,打扫家内;第二、请夫先坐,然后入席;第三、和言爱语,不谈粗言;第四、敬顺其意,不可违背;第五、先承意旨,而后作为;夫妻若能如此,则彼方安稳,没有忧畏烦恼之苦。
“善生!为人当以五事亲近对待北方的宗族朋友;第一、若有缺乏,布施给济;第二、温和爱语,恭敬礼遇;第三、利益均分,有我有他;第四、困难之事,助其成就;第五、诚实相待,不可欺骗。宗族朋友亦应以五事对待其人:第一、不令放逸,常常鼓励;第二、不令失财,劝其惜物;第三、不令恐怖,助长其威;第四、屏相教诫,不令作恶;第五、常相称赞,隐恶扬善。宗族朋友若能互相如此对待,则彼方安稳,没有忧畏烦恼之苦。
“善生!做主人的当以五事对待下方的僮仆:第一、每呼使役,莫令过份;第二、饮食以时,彼饥如己;第三、劳动定时,有暇令息;第四、病与医药,速令康复;第五、多余财物,常为赐予。做僮仆的亦应以五事敬对主人:第一、早起作事,勤劳为本;第二、为事周密,绝不敷衍;第三、不与不取,忠实事主;第四、工作热心,次第完成;五、称扬主名,说其善事。做家主及僮仆的若能互相如此对待,则彼方安稳,定无忧畏苦恼之事。
“善生!做檀越的人,当以五事奉敬上方的沙门:第一、身常行慈,不杀不盗;第二、口常行慈,不说妄语;第三、意常行慈,不贪不嗔;第四、供养四事,不令缺少;第五、门不制止,自由进出。沙门亦当以六事而教授檀越:第一、善为防护,不令为恶;第二、指授善处,多作好事;第三、教怀善心,不起恶念;第四、未闻令闻,常教正法;第五、闻者令解,多施法益;第六、多为讲说,得救之道。做檀越的和做沙门的若能如此相待,则彼方安稳,定无忧畏苦恼之事。
“善生!礼拜这圣贤法中的东方父母,南方的师长,西方的妻子,北方的亲友,下方的僮仆,上方的沙门,则行为端正,心离顽愚,努力工作,精进行道。他一定更会广交善友,亲近善知识,多行慈悲喜舍,发四无量心,多作布施爱语,行四摄法,这才是真正的孝养之心。”
善生听了佛陀的教示,开智慧眼,无量欢喜,信受奉行。他当即皈依佛陀,从此舍弃他过去那愚昧的礼拜六方,做了三宝的信者。
第卅九章 摩登伽女出家证圣果
第卅九章摩登伽女出家证圣果
佛陀的比丘弟子中,长得最年轻最漂亮的是阿难尊者,他有庄严得如满月似的面容,有清净得如莲花似的眼珠,加之他非常聪明伶俐,佛陀所有应机的说法,听到他的耳中,他就不会忘记。
他是很得佛陀的欢心和重视的人,常受佛陀的称赞,也常带给佛陀的麻烦。
有一次,阿难从不触民村庄托钵乞食回来的途中,见到路旁的井边,有一个奴隶阶级的年轻姑娘,正在汲水。一看她的打扮,就知道她是被人认为贱族的女人。但阿难对她并没存鄙视的心,他因为口渴,希望这位姑娘布施他一钵清净的井水。
这个姑娘名叫摩登伽女,她因为自己是下贱种族的身份,不敢把水呈献给阿难,她娇羞的说道:
“阿难比丘!我早就认识你,我对你早就发生敬仰,现在并非我可惜把水供养你,但因我是被人视为首陀罗的女子,供养你的水于你王族的身份反而不好。”
阿难摆摆手势,摇着头说道:
“没有关系,你不要把我看作普通的人,我是沙门,我看谁都是平等。在我的心里,是没有贵贱的区别,请你给我一点水,我实在口渴得很!”
摩登伽女听后非常欢喜,很恭敬的用双手捧水给阿难,阿难一点没有轻视她的心,他对摩登伽女,很有礼貌的点头答谢,摩登伽女因此铭感五内,她再看看风度翩翩的阿难,不由自主的生起爱慕的心。阿难吃好水归去的时候,她目送着阿难的背影,一缕情丝,万分爱恋,摩登伽女感到若有所失的神魂飘荡起来。
从此以后,摩登伽女在家中像是失去人生的乐趣,终日不是忧郁,就是沉思,眼看着花一样的娇容日见消瘦,她的母亲放心不下,再三盘问她究竟有什么心事。
摩登伽女想不告诉母亲也不行,因此她就坦白的向母亲说道:
“佛陀的弟子当中,有一个比丘叫做阿难,我前几天见到他以后,现在怎样也不能忘记。他已经占有我整个的心房,没有他我感到生活无聊,人生也没有意义,我恳求母亲为我设法。”
母亲听后,皱着眉,很不以为然的说道:
“关于你终身的婚姻大事,有两种人,我的力量是没有办法:一是断除爱欲的人,二是已经死去的人。听说大圣佛陀是有崇高道德的圣者,他的弟子都已断除爱欲,现在全印度的国王、学者、人民,大都信仰佛陀,我对于你有这样痴想,感到没有办法可想。”
摩登伽女低下头,说道:
“我看阿难不是断欲的人,他对我像似很多情的样子,没有他,我是不愿再生活下去。”
母亲很爱她的女儿,她左思右想以后,告诉摩登伽女,要想阿难招亲,除非学会娑毗迦罗先梵天咒迷惑阿难,使他蒙蔽智慧以外,除此没有再好的办法。
魔咒有效无效,这是不知道的,不过,阿难不能忘情摩登伽女,也是事实。
又有一天,阿难托钵经过摩登伽女的门前,摩登伽女很有礼貌的向阿难问讯,并柔和娇媚的向阿难说道:
“阿难比丘!我的家中散花烧香,洒扫得非常清净,都是为着欢迎你的光临。今天请你赏光,到我的家中坐坐,受我的供养。”
阿难犹预不决,不知如何应答才好,摩登伽女的母亲在旁也帮忙怂恿,表示要阿难到她家中去坐。阿难身不由自主的进去,摩登伽女大喜,但阿难的心中却暗暗啜泣。
阿难知道自己被美色诱惑,他的心里很是矛盾,理智与情感发生强烈的冲突。摩登伽女娇柔作态,淫躬抚摸,正当阿难将毁戒体的千钧一发之时,他像受到佛陀光明的摄受,智慧的心灵即刻生起,他终于勇敢的摆脱摩登伽女的纠缠,夺门逃回祇园精舍。
摩登伽女不是这样就算,她更积极进行诱惑阿难的企图。她穿起华丽的衣服,装饰得珠光宝气,在祇园精舍的左近等候阿难。女人爱情的一念,比什么金属的铁质还要坚强。
有一次阿难从祇园精舍出来,摩登伽女非常欢喜,她跟在阿难的后边走,阿难想用法子离开她,但她一步一跟的随在身后。阿难觉得她可耻,即刻就回到祇园精舍。适巧第二天是四月十五日,是佛陀规定雨安居开始的一天。从四月十五日到七月十五日的三个月中,佛陀和弟子们不会出外,摩登伽女焦急的,痴痴的等过七月十五日,当阿难出来托钵时,她又跟随在阿难的身后。阿难没有办法,回到祇园精舍时,在佛陀的座前跪下说道:
“佛陀!旃陀利的女子摩登伽女诱惑我,我到甚么地方,她都跟随到甚么地方,请佛陀慈悲帮助我怎样才能离开她?”
佛陀微笑着说道:
“阿难!你为甚么给一个女子弄得这样没有办法呢?这都是你过去只重多闻,不重戒行的关系,一旦声色的境界逼来,就觉得无力抵挡。我可以帮助你,你不要挂念,但以后你不要再找这些麻烦,也不可有这样的存心。”
佛陀说后,叫阿难去把摩登伽女引来,阿难奉命走出祇园精舍,见到摩登伽女还在门外徘徊,阿难向前问道:
“你为甚么老是跟随在我的后面?”
摩登伽女一听到阿难的问话大喜,她撒娇着说着:
“你真是一个呆子,这个问题为甚么要用口说出来?你又不是不知道,当初你向我要水吃时,你说的话是多么温柔甜蜜,你对我的态度是多么多情有礼。后来你光临到我的家中,我已愿意把我的一颗心完全奉献给你,那知道你又不别而逃。你我有的是青春美貌,我要你和我共同享受人生的乐趣,任是海枯石烂,我对你的爱情都没有变的时候。”
阿难像是不敢看摩登伽女的样子,他害羞似的说道:
“我的老师救世主佛陀要见你一次,你跟我来,佛陀会为我作主!”
摩登伽女犹豫一下,想到佛陀会作主,她终于鼓大勇气竟忘记羞耻,跟阿难走到佛陀的座前。
“你是想和阿难结婚吗?”佛陀直接的问。
“是的!”摩登伽女两手放在胸前,低着头回答。
“男女的婚姻,应该要父母的许可,你可把你的双亲请来相谈吗?”
“我的双亲已经许可,我的母亲也曾见过阿难,佛陀如果不信的话,我即刻可以回去把我的母亲请来!”
摩登伽女回到家中,把母亲带到祇园精舍,向佛陀行礼说道:
“佛陀!我的母亲拜见您!”
佛陀问摩登伽女的母亲道:
“你是允许你的女儿和阿难结婚吗?但阿难已是一个比丘,你应该先让你的女儿出家一次再和阿难结婚好吗?”
摩登伽女的母亲回答佛陀道:
“可以照这样做,我很欢喜。”
佛陀吩咐道:
“那么,你回去吧,把摩登伽女留在这里。”
摩登伽女的母亲走后,佛陀又对摩登伽女说:
“你既愿和阿难结婚,那你先要出家一次,你要精进修行,等到你的道心能和阿难相比的时候,我再为你们举行结婚典礼。”
因此,摩登伽女为着一心要做阿难的妻子,她很高兴剃发染衣,很热心的听闻佛陀说教,很精进的遵照佛陀的指示修行,在比丘尼的教团中和师姊妹们共同营着佛化的生活。
摩登伽女的心,一天一天的安静下来,她这时候才知道过去执着爱情实在是可耻的行为。
佛陀常常宣说五欲是不净之法,是众苦之源。愚痴的飞蛾,自己投火烧死;无知的春蚕,自己作茧自缚。如果去除五欲之念,内心才能清净,生活才能安宁。
摩登伽女渐渐的已体会到自己迷恋着阿难,完全是不善不净的思想,她很后悔,有一天,她跪在佛陀座前流泪忏悔着说道:
“伟大的佛陀!我现在已经完全从糊涂的梦中清醒过来,我不会再像往昔那样愚痴胡来,我明白我此刻所修证的圣果,也许超过阿难比丘。我很感激佛陀,佛陀为度化我们这些愚痴的众生,真是用尽种种的苦心与方便,请佛陀慈悲怜悯我,准许我的忏悔,我愿永远踏着佛陀的足迹,走向真理的领域,服膺佛陀的教化,做一个真理的使者!”
佛陀微笑着很满意的回答道:
“摩登伽女!很好!我早就知道你会有今天的成就,你的根机很利,今后你是不要我再烦心了,佛陀很为你高兴。”
摩登伽女转祸为福的佳话,在僧团中留下了千古美谈!
但是,当时的社会并不这样想,他们以为尊贵大圣佛陀,准许一个下贱的首陀罗族的姑娘加入圣人集合的教团,这是怎样也说不过去的事。一般普通的信众,都十分感到不快,尤其异教徒或背叛佛陀的人,都以此做攻击佛陀的材料。教团的内部,也有时发出不满的怨言,阿难听到这些风声闲言,心中非常难过,但佛陀心平气和的没有两样。
佛陀的心中,没有重男轻女的观念,没有种族阶级的悬殊,佛陀初成道时就发出四姓平等的宣言。佛陀有正思正行,佛陀是不怕人误解的大觉者,世间上的人见解思想有错误的时候,但佛陀的正觉却是没有错的时候,真理毕竟永远是如此。有一天,佛陀集合僧团中不满首陀罗族出家的人说教道:
“你们都是我的弟子,我是海洋,你们是百川。如果百川流入海洋,那些百川就没有昔日的名称,昔日的系统,唯有以海洋呼之。像你们大家,以前有贵族、婆罗门、吠舍、首陀罗的阶级分别,但一旦出家,顺我的教,依我作弟子,进入一无所住的生活,以前的名字,以前的阶级,完全去除,一律称呼沙门或比丘。我平时叫你们把爱要施给一切有生命的众生,你们现在连和自己同一立场身份的人类,都有这彼此贵贱的分别,那你们救度一切众生的宏愿,如何去实践呢?”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