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真水无香

_2 舒婷(现代)
  经历越丰富,人生越传奇,可能领悟大智慧的机会越多,离生命的真谛越近。李少林说,成功不因奋斗而到来,付出不因艰辛而回报,这是现实且无法回避的。一切都是机遇和努力的合二为一。
  李少林求得了一颗平常心,我们不必刻意仿效,但宠辱不惊的气度,愿意等待,耐得住寂寞的冷静,“经历了风雨,不一定能见到彩虹”的自嘲,却是不可少的。也就是所谓的缘来不拒,缘去不惊。
  吕峰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DP中心副主任
//
***************
*真水无香第三部分
***************
  徐永丽喜欢留给别人的第一印象是“这个女人挺可爱的”,她不太喜欢别人一看她就知道是个老板,更不愿意别人说她是“女强人”、“女企业家”。她跟所有女人一样,喜欢逛街,买漂亮衣服,这是女人的天性。她希望自己在别人眼里是一个有女人味的女人,一个有品位的女人。她不是一个有老板派头的人,她也不希望如此。
---------------
心可藏海(1)
---------------
  徐永丽
  内蒙古敖包相会娱乐餐饮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
  她,就像一片平静的海面,表面风平浪静,其实海面下隐藏着巨大的能量,一直有波涛涌动。
  她,看起来并不像内蒙女子,清丽和娇柔很容易被当做苏杭美女。在她的脸上,几乎看不到商人特有的世故与圆滑,这点也许连她自己都很困惑、矛盾。
  这就是徐永丽,一个从小到大一直那么要强、事事追求完美的女人,总希望自己能够成就一番瑰丽的事业。
  但她又从来不喜欢被视为千人一面的职业女性,她希望在朋友面前自己永远是温柔、可爱的小女人。
  在海口清凉的晚风中,她有点无奈地说,其实一直很羡慕那些安安静静、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只是自己的性格已经很难改变,注定不会选择寻常女子的人生路。所以,她希望至少在外表上能够保持一种含蓄、内敛的传统女性美,能够始终保有善良、开阔的内心品质。
  心坚如石的女人
  在日本,她吃过了太多太多的苦,所以回国后觉得什么苦都不算苦了。她经常鼓励自己──相信有目标和没有目标的人,成功的概率是绝对不一样的;所谓“水滴石穿”,就是因为水滴是有既定目标的,所以才能达到穿石的效果。
  一开始,徐永丽并没有一个清晰的人生目标,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些什么。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一定要走在别人前面,无论做什么都要在所在的行业里做得最好。
  这也许是她要强的性格决定的。可以说,徐永丽几乎什么都做过:开名片社、卖程控电话交换机、做产品代理、开旅行社、开婚庆礼仪公司,五花八门,中间还跑去日本留学、工作。这时的她正值20—30岁这个阶段,总觉得自己很迷茫,不知道做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出国,回国,再出国,再回国,心神不定。
  这也是一个寻寻觅觅的阶段。徐永丽曾经三次东渡日本。1989年第一次出国时,由于当时的国内经济还比较落后,一看到国外的生活,令她大开眼界。去日本,没有谁不是靠打工赚钱的。那时的徐永丽上午上课,下午打工,没有人会照顾她,因为人家的时间也是要打工赚钱的。刚出去时,徐永丽特别孤单、艰难,特别想家,经常哭,想回来。
  1992年,她回来了;折腾了几年,1996年再赴东瀛,结果没多久就又回来了。进进出出的,开始时总觉得国外的收入比国内高,容易挣钱,但最后一次回国后,她看到国内的发展蒸蒸日上,而她想要的已不仅仅是挣钱了,她要真正做一番事业!
  于是,徐永丽决定留在国内,甚至把已定居美国洛杉矶的弟弟劝回来,一同在国内发展。在日本,她吃过了太多太多的苦,所以回国后觉得什么苦都不算苦了。她经常鼓励自己——相信有目标和没有目标的人,成功的概率是绝对不一样的;所谓“水滴石穿”,就是因为水滴是有既定目标的,所以才能达到穿石的效果。
  以前的她,心里总是不安定,老想着出去。在日本闯荡过后,她坚定了回国创业的决心。心找到了方向,就如水滴穿石般,将原本潜藏在内心的能量,再次释放开来。
  回国后,徐永丽给自己确立的第一个人生目标,就是要做一个企业管理者。在开办了“敖包相会餐饮连锁机构”后,可以说,她对管理、对事业都有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认识理念——要专一、专注于服务领域,逐渐发展壮大。而这些管理经验和能力,绝不是一天就冒出来的,那是她在以往的经历中,慢慢积累形成的。以前走过的路虽然辛苦,但却给了徐永丽无价的人生财富。现在的她,商业感觉和管理能力正与日俱增,渐入佳境。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她也在向着这个目标努力着。曾经的困惑,如今的坚定,对于现在的事业和生活状态,她,是满意的。
  为业痴狂的女人
  徐永丽并不是一个强人,至少在身体上不是,她的身体非常不好。但她又是一个“工作狂”,她甚至跟朋友开玩笑,说很可能老了的时候会死在办公桌前。
//
---------------
心可藏海(2)
---------------
  出于女性的自谦,徐永丽经常说自己是“个体户”。直到开办“敖包相会餐饮连锁机构”后,她还自嘲“算是基本告别个体户了”。其实,最后一次从国外回来开婚庆礼仪公司时,她就已经开始实施正规化管理了。她把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运用到工作中,在经营餐饮公司时,即已全部实现程序化、表格化。
  事实上,徐永丽对管理有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认识高度,对人生也有了更高的追求目标。但是,丑小鸭不可能一天就变成白天鹅,生活毕竟不是童话。要完成自己的转变,必须要经历漫长的蜕变过程。
  经营企业是徐永丽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她生活的大部分乐趣所在。为了增长见识和阅历,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她经常参与一些企业家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的聚会活动。她说,和比自己高的人在一起,会学到更多东西,但自己不会刻意为难自己,也不一定非要达到柳传志、张瑞敏的高度,现在的这个过程,已经让她很享受了。
  如今,徐永丽管理着四个酒店、一个婚庆礼仪公司,没觉得痛苦,反而觉得充实、快乐。有一次她生病晕倒了,公司员工来医院看望,问候了几句后,她就开始跟他们谈工作,谈着谈着干脆坐起来了,医生说:“你没病了,回家去吧。”大家听了都大笑起来。
  在员工眼里,徐永丽是一个很随和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很有威严的老板。而她的员工一方面“怕”她,一方面又说“徐姐可好了”。所有的人都玩命地跟着她干,但她并非把他们当做赚钱工具,而是关心和尊重他们,帮助他们每个人不断成长。在公司里,没有人叫徐永丽“徐总”,大家都叫她“徐姐”。
  徐永丽有一个愿望,就是要在服务行业里好好做,做出自己的特色和影响来。至于她想要的生活,还真的没有认真想过。其实,她对生活的要求很简单,就是让自己每天有事可做就行了,这样她就会很开心了。
  与“饭”结缘
  徐永丽开餐馆,从来没把自己当成是“卖饭”的,而是在经营一项事业──要把“敖包相会”做成有名、有影响力的餐饮品牌!虽然从事的行业不同,但在企业管理上的道理却是相通的。在北京大学上课时,别人看她的名片上写的是做餐饮的,似乎都不太当回事,但后来跟她一聊,就开始刮目相看了。“这个行业在社会大众的眼中,长期就是这种印象,这是我们的悲哀。”徐永丽有一丝无奈,但她相信,总有一天一切都会改变的!
  在徐永丽看来,她要追求的是一种高品位的餐饮文化,她要让这种文化在餐厅里流动,让每个来过的人带走,直至刻在心里。她的餐厅有两大特色:一是来就餐的人会感到一种从环境到服务的高端享受;另外一个就是,四家酒店店名各不相同,装修风格、菜系也不相同,但管理是统一的。这是徐永丽选择的一种独特的商业策略──顾客到每家店就餐的体验都是不一样的,他们会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曾经有一个阶段,徐永丽感觉自己很狂妄,宣称这样发展下去,就是未来的麦当劳、肯德基。但说过之后她发现,这是一些不着边际的空话,舞台还是要靠自己踏踏实实来搭建的,如果现在就给自己一个很大的舞台,而个人能力却很有限,那么不仅根本驾驭不了,反而会越来越没有自信。拥有的舞台应该和自己的能力相匹配,现在看来,徐永丽做到了。
  其实,徐永丽的商业天赋并不算很好,但她的韧性和理性弥补了商业敏感性的不足。她为“敖包相会”制定了“五年发展计划”,现在只需要负责战略层面的工作,具体事务已不多涉及了。有时出差在外好几天,她连一个工作电话都不会接到。这种现象令她很欣慰,表明酒店的管理已经进入制度化运转状态了。
  外柔内刚
  在经营婚庆公司时,徐永丽很崇拜张瑞敏。刚好那时海尔搞了一个培训交流活动,她就想组织所有员工去青岛海尔总部学习。本来收费是每人3000元,可是她拿不出那么多钱,但又非常想去感受一下海尔的企业文化,于是她就一直跟人家“缠”。后来,对方被感动了,每人只收500元,安排公司好几个人住一个房间,徐永丽也成了“地铺经理”,员工们还开玩笑说“我们和徐姐同居了”。
//
---------------
心可藏海(3)
---------------
  在员工面前,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徐永丽永远是最自信的。但她又不是锋芒毕露的人,不会让人感觉到是个很强悍的女人,她似乎也永远不喜欢那样。在朋友面前,她还和以前一样,随和、善解人意。她觉得,人关键不在于别人是否承认你,而在于你自己是否能认可自己。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上学时,她可能是班上唯一有名片没头衔的人。别人的头衔不是“董事长”就是“CEO”,而在她的名片上,就是自己的名字和一个电话。她不是一个虚荣的人,最多有时候喜欢把事情做漂亮了,自我陶醉一下。
  在感情上,她也是一个比较含蓄的人,对喜欢、爱恋的人,也不会说一个“爱”字。有时候,她很沉默,在陌生人面前可能一句话都不想说,但这并不影响她的亲和力。可是在工作上,她一张嘴就会“口若悬河”,甚至能把人吓一跳——简直是两个人的“一体化”。
  徐永丽对决策很果断,而且决定要做的事情马上就会执行,今天能做的事情,哪怕晚上12点也要打电话安排下面的人去做,绝不拖到第二天。
  “要成为有影响的企业家”,徐永丽有时这么想。但现在,这样的念头越来越少了,她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如何做好目前的事情上。当然,“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有远大理想总好过没有。但她可能是一个更看重过程的人,连“退休”都没有想过。
  徐永丽并不是一个强人,至少在身体上不是,她的身体非常不好。但她又是一个“工作狂”,她甚至跟朋友开玩笑,说很可能老了的时候会死在办公桌前。
  心善如亲的女人
  徐永丽善良,始终保持着一颗善良的心。她对别人关心、照顾,不管亲人、朋友还是员工。她说:“只有你对别人好了,别人才能对你好。”
  小时候,徐永丽的家庭境况比较好,她也是班里学习成绩最好、家里最听话的孩子。因为排行老二,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一个弟弟,所以家里的活基本都是她干,而且还要照顾弟弟,这些对她的性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现在,在她身上还保留有很明显的痕迹。在开婚庆公司时,有一次大家忙到半夜两三点才回到公司,员工们以为这么晚了,老板肯定回家睡觉去了,但事实上,那天晚上她一个人做好了夜宵,一直等到员工们回来吃。
  徐永丽善良,始终保持着一颗善良的心。她对别人关心、照顾,不管亲人、朋友还是员工。她说:“只有你对别人好了,别人才能对你好。”她特别喜爱孩子,但因工作忙,至今还没有孩子。她养了一只可爱的小狗,叫“芸儿”。每当谈起“芸儿”,她都很兴奋,说:“爱孩子、爱动物的人才会更有爱心。”
  每年公司举办春节联欢晚会,都是员工们出节目。有一年,一个做了妈妈的员工和她三岁多的小孩一起表演了一个节目。小孩子在节目中说:“自从我妈妈下岗以后,始终不开心,自从来了这里(敖包相会酒店)上班以后,妈妈每天都有笑容了,我也觉得很幸福!”听到这些,徐永丽很感动。她想,这应该就是自己经营企业的价值和收获所在,这种开心,是心甘情愿的。
  以诚待人
  徐永丽说,企业家应当是能够担当社会责任的。虽然自己现在做得还不够大,但她已经开始参与一些慈善事业了,比如对教育事业和扶贫事业的一些帮助。对徐永丽来说,能够照顾好自己的几百名员工,是她当下最大的慈善。
  她曾经打过工,深知其中的艰辛。所以,她把员工看做是自己的兄弟姐妹,不仅给他们发工资,还对他们的生活、家庭多方关心和照顾。
  一个人成熟之后,可能会更为理性,不会轻易被生活、被别人所感动。但只要是一个正常的人,就一定会有感动的本能。徐永丽说:“我的员工就常常让我感动。说真的,从事餐饮工作的基层员工,大部分文化素质都比较低,他们出来打工很不容易。所以,作为老板,对他们稍稍好一些,他们就很感动,更何况你真心对待他们呢!因此,有的员工虽然离开了公司,但在知道公司需要人手时,还是常常会主动跑回来义务帮助公司。这是一种情感的延续,我们彼此都让对方感动着!”
//
---------------
心可藏海(4)
---------------
  正因如此,徐永丽更加慎重地投资,毕竟她要对整个公司和员工负责。在去做比较有把握的事情的同时,她也希冀企业能够快速成长,因为发展是需要魄力的,否则,是不可能把事业做大的。
  也有两难
  其实,徐永丽喜欢留给别人的第一印象是“这个女人挺可爱的”,她不太喜欢别人一看她就知道是个老板,更不愿意别人说她是“女强人”、“女企业家”。她跟所有女人一样,喜欢逛街,买漂亮衣服,这是女人的天性。她希望自己在别人眼里是一个有女人味的女人,一个有品位的女人。她不是一个有老板派头的人,她也不希望如此。有一次,一个生意伙伴到公司谈合作,徐永丽跟他聊了一会儿后,对方就问她:“你们徐总什么时候回来呢?”显然,她被当成秘书了。
  但有时候,徐永丽也觉得自己挺矛盾的:一方面希望自己是个可爱的“小女人”,而另一方面又不愿成为一个恋家的女人。在她心里,事业始终是高于一切的;而在她骨子里,则是喜欢并欣赏“相夫教子、贤妻良母”型的女人。也许这是一种心理弥补吧,因为她知道,自己的性格已经很难改变了。
  徐永丽欣赏自己目前的成功,但也反省自己作为女人的“失败”——有“女人味”无“女人心”。她总是喜欢讲“阶段论”──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目标,什么叫成功?达到自己设定的阶段性目标,就叫成功。经营企业也要有一种“亮剑”精神──敢于亮出自己手中的剑,敢于拼搏。徐永丽说,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够做多大,但她一定要一直这样做下去。
  谈到未来的远景,徐永丽说她想到的就是艰辛和快乐。她不会整天沉浸在过去的成功里,也不会终日奢望更多的未来——毕竟自己还是刚刚上路。
  她坚信未来的路——即使有风雨,终会见彩虹。
  女儿当自强
  都说“生我者天,持我者命,女人是残缺不全的男人”,可是我不信。
  承父亲“徐”姓,母赐名“永丽”。父母的美好心愿就是希望我永远是个美丽、可爱的小女孩,但我却“生就女儿身,练就男儿心”。
  我浪漫,所以相信——人生短暂,岁月悠长。不管短短长长,都应是美丽千古的诗行。
  我真实,所以反省——没有成不成的事,只有强不强的人。
  出国的历练,让我长了学识、宽了见识、增了胆识;回国的创业,让我多了悟性,学了理性,有了韧性。
  朋友们都说,我这样的女人“找罪受”,可是我却觉得这样生活“很精彩”。因为我是女人,所以我承受的世俗压力更多——家庭的、生活的,但是我没有放弃;因为我是女人,所以我付出了更多创业的艰辛——工作的、社会的,但是我依然“宠辱不惊”。
  我只是想说,现在的我快乐多于烦恼、幸福多于痛苦。如果我的目标是远方的地平线,那么我肯定要“风雨兼程”。
  一句人生开心话,嘱咐天下好女人——人要学会知足而常乐,也要学会知足而自强!
  天道酬勤
  见过徐永丽的人是很难把她和两个概念联系在一起的。一个是“内蒙人”,一个是“女强人”。清丽和娇柔很容易被当做苏杭美女,在她的脸上,也几乎看不到商人特有的世故与圆滑。但她身上所表现出的坚韧、执著,甚至是“拼命三郎”的血气,这样的“为业痴狂”都让你不得不心生敬佩。当然,这种敬佩不仅仅是献给徐永丽的,也是献给所有为事业成功而苦苦拼争的女性管理者们。
  “女强人”,对于很多成功的女性管理者而言并不是一个多么动听的词汇,甚至是有些刺耳的。那里有一丝佩服,几分妒忌,或许还掺杂着一些幸灾乐祸。但她们的确是“强人”,是坚强的人、顽强的人、强大的人,可能还是强势的人、强硬的人。这多少有些老调重弹,但女性的成功的确是非常艰难的。她是一个“工作狂”,她甚至跟朋友开玩笑,说很可能老了的时候会死在办公桌前。
//
---------------
心可藏海(5)
---------------
  徐永丽说过自己也觉得挺矛盾的:一方面希望自己是个可爱的“小女人”,而另一方面又不愿成为一个恋家的女人。在她心里,事业始终是高于一切的;而在她骨子里,则是喜欢并欣赏“相夫教子、贤妻良母”型的女人。可能这种矛盾心态很多成功女性都存在,是个人的选择,也可能更出于无奈。因为作为女性,要获得成功,必须付出更多。
  所以,希望整个社会更加善待她们,也让我们共同祝福她们健康快乐!
  吕峰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DP中心副主任
//
---------------
燃放爱的力量(1)
---------------
  刘静
  重庆金牛惠通广告有限公司董事长
  一个典型的重庆妹子,泼辣而独立。
  一个成功的职业女性,智慧而仁爱。
  16岁,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重庆纺织研究所做会计,上班,下班,恋爱,结婚,生子。
  29岁,带着4岁的女儿开始独立生活,跌跌撞撞进入广告行业,当上了一名电视广告业务员。
  33岁,放弃优越的工作,创办自己的广告公司,投身已然白热化的广告行业竞争激流……
  8年后,作为重庆金牛慧通广告有限公司董事长,已分别在重庆、成都、昆明、北京和西安拥有了逾10家广告类公司,积累了200多家资源,创立了“智慧团队贴身服务”的客户关系模式,在当地首开媒介广告“资源买断”先河。
  她,就是刘静。
  虽然她的客户“大家庭”成就了她在重庆家电行业广告70%市场份额的垄断地位,但她依旧不远万里游走于重庆、上海和北京之间,学习,学习,再学习,为着她的目标──打造“西部传媒航母”。
  心中充满爱
  每天的午休时间,刘静的公司里总会飘扬着那首旋律优美、歌词感人的曲子──《感恩的心》,员工们随着歌声做着自编的舞蹈操,一切看起来是那么平静、和谐。
  2005年元旦前夕,在重庆希尔顿大酒店,金牛慧通广告有限公司与《重庆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举办的“重庆市家电行业新年联谊会”正在隆重举行。当会议进行到高潮时,三位重庆儿童福利院的孩子走上了舞台,刘静精心策划的“让爱绽放美丽──关注失学孤儿”大型公益活动拉开了序幕,顿时这群福利院的孩子成了晚会的焦点。这就是典型的“刘静风格”。作为一位成功的职业女性,经过她雕琢的商业行为,时常能给人以亲情和爱的感受。
  几乎每年年底,刘静都会买一批棉袄送到重庆山区和儿童福利院。她始终保持着一颗善心,在每年的客户答谢会上,精心设计有关福利院孩子的环节。
  经营公司当然是为了赚钱,经历过太多生活艰辛的刘静并不否认这点,“因为我以前过得很苦,所以想过得好些,这就是我一直打拼的原动力。”可是在2005年,当同行们争抢“第五届亚太城市市长峰会”在重庆召开的商机时,刘静竟然让出几块地处繁华商圈地段、价值不菲的大型户外广告位,免费为“峰会”发布公益广告。
  有人说,这是一个优秀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而刘静却说:“我觉得自己还没有那么高的境界,只是看到别人有困难,能帮就帮吧。”现在,“感恩”已经成为刘静公司的企业文化。每天中午,公司所有员工都要做“感恩操”,“感恩”已经在所有员工中慢慢凝聚成一种力量,成为公司留住人才和不断进取的企业精神。1997年创业至今,公司从十几个人的小公司发展到拥有十几家广告及配套公司的集团公司,员工则增加到数百人。每当听到员工喊自己“刘姐”时,刘静都感觉格外亲切。她把团队当成兄弟姐妹,用亲情善待团队。
  小时候的困苦生活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刘静时常会回首那段艰苦的日子,不是忆苦思甜,而是总能有很多让刘静感动的地方。在刘静小时候,母亲患上了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几乎瘫痪在床,父亲一人用微薄的工资支撑着整个家庭。为了分担家里的负担,刘静经常领着两个妹妹在放学后到离家很远的山坡上割草卖给奶牛场,为自己攒学费。为了尽快参加工作,帮助父亲分担家庭的重担,初中毕业后刘静放弃了考入高中继续上大学的机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庆市工业学校。在重庆上学期间,她经常步行20多公里,从每月9块钱的贫困补贴中省下四五块钱带回家里。
  对于曾经的苦难,刘静更多的是感谢父母,而父母相濡以沫和乐观向上的精神早已融入了她的生命,在不经意间让她养成了独立、进取、坚强、执著的品格。在刘静看来,这些都是值得珍藏的无价之宝。“要有爱心,要保持一颗感恩的心”,这是刘静经常勉励自己和女儿的一句话。
//
---------------
燃放爱的力量(2)
---------------
  绝不轻言放弃
  罗斯福总统一句“不做总统就做广告人”的话,曾令一批心中充满梦想的人对“广告人”的角色顿生景仰之心。然而只有投身其中,方才领略个中甘苦。
  成功者并非有三头六臂,而是态度和行动都比别人积极。态度可以是垫脚石,令其扶摇直上;也可以是绊脚石,叫其一败涂地。刘静的成功,很多是源于她“绝不轻言放弃”的人生态度。
  从1991年投身广告业至今,刘静经历了中国广告业的迅猛发展期,更是亲身体验到发展的艰辛和痛楚。选择就意味着付出,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一次次叹息,一次次无奈,但是终归难以割舍。对刘静来说,她感受到更多的是一种享受,享受着广告人的另类人生──痛并快乐着。
  和许多公司创立之初一样,刘静的每笔业务都来之不易。员工不断增加,费用不断攀升,而商业风险也在不断升级。面临一次次严峻的挑战、残酷的竞争,她没有退缩。
  1998年,公司的一个客户答应年底之前将欠款结清,刘静也等着这笔钱给员工发工资。可是直到春节前夕,账款却迟迟不见踪影。无奈中刘静不得不做好两手准备,一方面找亲朋好友四处筹钱给员工发工资,另一方面则直接到客户的总公司去催款。
  直到现在,刘静依然对那次上门讨债的事记忆犹新。当时,对方公司以负责人不在为由,拒绝让她进入办公室,付款的事情更是无从谈起。直到深夜,她一个人独自走在大街上,冻得瑟瑟发抖,那一瞬间,她甚至想逃脱这个尔虞我诈的生意场。然而,想起辛勤工作一年的员工的期盼,她咬咬牙坚持等到那位主管回来。当迈着冻僵的双脚再次走向主管办公室的那一刻,刘静反而坚定了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信念。
  吃一堑,长一智。那次经历让她明白:必须寻找优秀的合作伙伴,同时,要开辟优质的客户资源,更要学会在合作中保护自己的权益。就这样,她在实践中不断成熟,同时公司也逐渐发展起来,由最初的十多人发展到数百人。
  但不管企业有多大,刘静始终要求下属为客户提供的服务一定要尽善尽美。在她看来,1%的错误就等于100%的失败。她一直忘不了那次为美的集团做的大型策划活动。
  那是2004年8月,公司承接了美的集团重庆工业园区奠基仪式。刘静因为出差,在活动举办前两天才回到重庆。当她到达现场时傻眼了,现场的恶劣条件令她始料未及:一片烂泥地荒芜空旷,本该呼之欲出的篷架似乎还在遥远的梦中,而拱门、舞台装饰等更是海市蜃楼。此时,活动的所有请柬都已发出,活动必须按时举行。那一刻,刘静竟然当着所有员工的面失声痛哭。几年来,公司也曾几次面临难关,但她从未像这次那么伤心。看着空荡荡的场地,她甚至有点灰心了。
  但很快,她清醒过来,擦干眼泪,现场召集员工开紧急会议,解决之前因沟通与协调工作没做好引起的问题,并立即从公司调集员工赶赴现场增援,同时通知下属单位派人全力以赴协助。为了抢时间,刘静在现场督战,和员工一起奋战,两天两夜几乎没有合过眼。终于,抢在活动举行的当天凌晨,一切准备就绪。此时的刘静匆匆回家换了一套衣服,又赶往别的地方会见另一位客户。
  那次活动做得很好,客户以及参加活动的领导们都非常满意。当时的恶劣条件固然是客观因素,但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了一切。刘静及时弥补了工作上的失误,因为她始终坚信“勤能补拙”。
  “天道酬勤”成了刘静经常同员工互勉的一句话。
  果敢出手
  在相处多年的朋友眼里,刘静从骨子里是那种很朴实的重庆女孩。可在这朴实的背后,却隐藏着敏锐、果敢、聪慧和泼辣。
  在广告界,一个弱女子经过几年的折腾,发展至今真的不容易。刘静既有非常感性的一面,又有着超乎常人的理性;既有很柔弱的一面,又有着很刚强的意志。一位业界人士在评价刘静的成功时说:“她敏锐地抓住了时机。她的成功,得益于她的果敢、聪慧、泼辣。”
//
---------------
燃放爱的力量(3)
---------------
  当年,刘静在电视台做广告业务员时收入不错。当时一个月的工作量她几天就能完成,所以她对现状不满,果断下海。那时,广告公司的竞争已经很激烈了,可刘静还是选择了自己创业,进入这个高风险的行业。
  媒体在这期间开始规范自己的行为,期盼透明的广告运作方式。这就要求与媒体合作的广告公司规范行为,这对广告公司提出了一个很新、很高的挑战。此时,要赢得客户与媒体的信任,不是靠喝酒,而是靠管理,靠差异化服务,靠特有的营销策略。
  刘静很聪明,她已经意识到广告行业粗放的经营时代即将过去,所以她以专业化去打造自己的团队,把握平台高度,并且持续不断地进行各种学习。她规范自己的经营环境,实行战略管理。在当地广告圈,她最早实行“点对点”服务、“贴身式”服务,对客户随时提出的要求随时满足。
  她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之后,又去做媒体的工作。她跑去跟媒体说:“我能够保证有优质的客户不间断地投放广告,因为我手里掌握数十家家电厂商的资源。”媒体遇到这样的买家求之不得,于是很信任地开始与她合作。
  到2000年,刘静通过竞标,以400万元人民币买断了《重庆商报》全年家电行业的广告经营权,使公司转变为媒体的延伸。这种买断有着非常大的潜在风险,因为买断行业广告需要先向媒体交纳10%的保证金;而且在买断的前一年,报社的全年家电行业广告只做到200多万元。但刘静坚信这是一个机会。
  当时的宏观环境是广告行业即将对外资全面开放,到那时小规模本土化公司根本不可能去参与这种国际竞争;微观环境是自己公司已经积累了很多家电、餐饮、娱乐等行业客户资源。
  在竞标之前,刘静凭着对信息特有的敏感,组织员工做了充分的市场分析和数据预算,总结出自身家电客户的专业优势、人才和服务优势以及资金优势。如果客户到媒体去购买资源,始终不可能获取利润最大化,所以最理想的方式就是买断。结果买断当年,刘静就做到了前所未有的500多万元。
  一步步这样走过来,刘静先后与重庆数家媒体合作,尤其是《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成立后,公司已连续三年成为该集团家电全行业广告独家代理,刘静还曾被评为重庆“十大杰出广告人”。
  对于那次出手,刘静现在都不敢说当时是百分百有把握,只是隐隐觉得可能会好,而更多的是给自己一个压力和目标。她相信,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有了目标,刘静把担子压在肩上,所有员工也都把担子压在肩上,结果他们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出色。
  在媒体买断经营、做大做强的同时,刘静也在思考如何应对外资广告公司大军挺进的问题。刘静一直通过“圈地”垄断着重庆70%以上家电行业的广告,但她认为,盲目“圈地”无法应对外资广告公司的入侵,因为在资金、策略、操作等任何一方面,自己都无法与外资广告公司相比。重庆的广告公司年营业额一般都不会超过1亿元,而外资广告公司的营业额可以达到100亿美元以上。为此,刘静一直在思索着应对策略。也许,明天的刘静又会使出一套新的招数……
  善谋者胜
  在合作过程中,刘静深刻认识到公司需要调整战略,逐步放弃信誉差的客户,以当地化营销策略为引导,把目标锁定在国内、国际知名的家电品牌管理服务上。
  公司要发展,必须寻找优秀的合作伙伴和开辟优质的客户资源,刘静一开始就把目标锁定在了国内外知名家电品牌的广告整合服务上。可是作为市场后来者,一个新公司如何被接受,特别是被知名品牌公司接受,是一个艰巨的课题。作为地方广告公司,在重庆这样一个广告发展水平并不高的二级市场,要在区域市场深度实施国际化品牌的全程管理服务和整合传播实践,同样是一件颇具挑战的事情。
  但是,刘静天生有一种驾驭事物的能力。对于自己深思熟虑的想法,或者团队经过“头脑风暴”后搞出来的策划和方案,她总能找到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与客户达成一致。
//
---------------
燃放爱的力量(4)
---------------
  一家广告公司同时服务200多家家电企业,在常人看来是天方夜谭的事情,同时还牵扯到同业竞争和商业秘密问题。但刘静做到了,她给每位客户派一个团队,去客户的企业里做设计、策划,另外还将新闻传播、危机公关等服务打包提供给客户,每个环节都有人专门负责,在第一时间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所以,合作就会形成默契,客户只要打个电话,刘静这边从头到尾全部搞定。
  与海尔长达10年之久的合作,是刘静颇为自豪的事情之一。
  海尔刚进入重庆市场时,虽然产品具有良好的品牌背景,但在启动之初的抢占终端行为中,“亮”化卖场是第一步。刘静充分发挥本地化资源优势,协助海尔市场开拓人员共同进行卖场谈判,争取商家的销售支持,占据卖场的有利位置。同时,强化公司工程部的力量,组织术有专攻的工艺设计师和经验丰富的制作技师,严格按照VI规范,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颖别致、做工精良的展台成为卖场的一大亮点。刘静的目标就是,让重庆各大重点家电卖场位置最好、品质最优的展示总是集中在海尔品牌上。
  在得到海尔的初步认可后,刘静认识到品牌本地化建设的成功必将建立在对区域市场的深度把握和对品牌文化背景的深度理解之上。2000年,刘静正式成立“海尔工作室”,以策划、平面设计、客户代表共同组建一个“贴身服务小组”,在海尔集团统一的品牌支持下,实施具有本地特色的市场解决方案。
  如今,国际化的海尔在重庆依然是刘静的“铁杆”客户。对于“海尔工作室”这种全新“智慧团队贴身式服务”的客户关系模式,在刘静看来再平常不过了。她只是把客户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来做,把合作企业当做自己的公司来看。
  “海尔工作室”合作模式的确立,使刘静的公司在国际化品牌的区域性代理上不再是一个媒体掮客或者一个只懂得制作的工人,逃逸于单纯的品牌“执行层面”;在深度理解品牌运作模式与惯性的基础上,提供适时的、具有前瞻性和本地特色的策略,使品牌的成长获益匪浅。此后,刘静推出了“点对点”战略服务计划,先后与重庆百货等客户成立了“联合营销策划工作室”,对重点客户实施贴身服务。
  如何选择有效媒体和整合媒介力量,实现品牌的最大化传播,是刘静面临的又一大课题。经过反复实践,刘静制定了有针对性地将广告投放融入以媒体或大型商家为主导的主题推广之中的媒介策略,依托独家代理重庆主流媒体家电行业广告的优势,在不同阶段结合客户品牌推广的需求后,联合媒体积极推出系列主题活动,将客户单纯的广告投放整合到媒体的整体运作之中,始终让客户保持高品质的媒介投放水平和极高的媒体曝光率。
  几年来,公司先后为200多家国内、国际知名品牌进行了全面营销推广代理或单案代理。在建立了大量的客户信任后,刘静开始向上游媒介资源发起攻势。从2002年,刘静相继独家买断经营重庆几家主流媒体的行业广告,形成了从品牌管理、营销策划、媒体发布、推广执行为一体的综合代理模式,行业专攻,打造了一个颇具影响力的“品牌家电管理专家”服务团队,成功垄断重庆地区家电广告70%的份额。
  2003年后,报媒广告代理成为刘静公司的第一业务支柱。刘静分析说:“公司业务如果仅仅停留在此,势必受制于媒体。公司要发展,必须拥有自己的媒体资源。”于是,她开始关注近几年飞速发展的户外路桥广告。经过市场调研,刘静快速采取举措,买断大量户外路桥广告资源,开发户外广告。现在,户外广告已经成为公司的第二业务支柱。同时,公司开展多元化经营,电视广告、广播广告、促销活动、大型会展、室内外装饰制作等各类业务齐头并进。
  不要把运气当能力
  刘静有一句话:“不要把运气当能力。”她很清楚,要持续提高自己及团队的战斗力。因此,公司每年会拨出专款,对员工进行各种培训。同样,她自己也在不断地学习。
//
---------------
燃放爱的力量(5)
---------------
  “我的第一桶金是做电视广告得来的。那时做电视节目供应商,买电视剧卖给电视台播,电视台不给钱,给广告时间,然后我把广告时间卖给客户。”刘静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轻松地说,“那时候钱好赚,不费多大力气。”
  但是“不要把运气当能力”,刘静时刻提醒自己,所以她一直在不断地学习。从重庆大学EMBA再到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三年多系统的学习使刘静收获很大。她现在的目标是,能在五年内做到“西部传媒航母级”公司,并从广告公司转为集团公司。不仅她自己带头学,公司还拿出很大一笔培训基金,让员工报考各类学校。对这些年轻的“兄弟姐妹”们,刘静总是尽力去帮助他们。她更愿意把公司称做“平台”,因为她知道和她当年有同样渴望的员工们需要一个好的平台和事业通道。
  广告学很多时候是体现“人”的学问,除了对人才自身涵养要求高外,很难形成一种标准化的模式。这点不像其他服务业、制造业等,可以有标准的流程和模式。所以,广告业对“人”的依赖很大,卖的就是头脑。刘静深知这一点,她说:“广告业属于人才取胜的竞争性行业,所以,我很重视对员工的培养和提升。而且,我要求公司团队学会跟各个层次的人进行大量沟通。沟通到位,事情就成功了一大半。我会把不同的人放到不同的岗位,用主动和被动的方式历练员工。”公司专门有一个领导小组,每年根据公司的目标专门拿出一笔培训基金,帮助员工提升能力和制定目标,让员工与公司的愿景保持一致,让员工的个人目标与公司目标合拍。
  在人才方面,刘静从来没有找过猎头公司,更没有所谓的“空降兵”出现,而是潜心在员工队伍中发掘、培养人才。在她看来,不是外来的“凤凰”不美丽,而是这些和公司荣辱与共、打拼多年“沉淀”下来的员工,早已与公司、与自己相融在一起。可能正是因为这样,在人才流动频繁的广告行业,刘静的公司总能保持很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我常跟员工讲,做事情第一要有目的,第二要有准备,第三要有成本观念,第四要坚持。我最喜欢说这四句话。”刘静解释说:“有目的,不管是长远的、中期的,事情要达到什么目的首先要想清楚;要有准备,包括思想上、资料上;要有成本观念,即要节约成本,这包括机会成本和时间成本;坚持,就是要为了达到目的而坚持。”有了这四句话,让她感觉自己的效率很高,每天能干很多活。对正在读高中一年级的宝贝女儿,刘静也要求她学会制定阶段性目标、长远目标。现在,女儿已然有了自己的规划,很有方向感。本来中学要送女儿出国学习,女儿竟然选择了继续在国内读完高中考大学,并立志非北大和清华不上。
  每年年底,是刘静最忙的时候,一天最少工作16个小时,有时甚至达到19个小时。在年底,她要为明年的项目做规划,要去谈项目,把项目拿回来后,制定自己分项目的目标,再把这个目标进行分解。她还要配置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等等。“我是全部要过一遍手的,因为以前有没有亲自参与造成很大损失的先例。没有人能站在我这个高度来配置这些资源,包括给管理层做薪酬设计。”刘静这样说道。但是这些工作安排好后,她就有机会闲下来,有时可以一周都不用去公司。
  坚持“以人为本”的刘静,对公司的规范化管理和作业同样非常推崇。公司是西部首家引进ISO9001质量认证的广告公司,包括现在的BSI认证。要知道,在中国广告行业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广告公司通过了这一认证。对于现在“金牛慧通”的公司字号,刘静有着深刻的阐释,“创意似金、敬业如牛、慧知于行、通厚载德”,是她为公司制定的服务标准和企业理念。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现在广告已经成为刘静不可放弃的事业,也是她难以分开的“情侣”。
  很多人认为,家庭与工作是天生的一对矛盾,特别是对女人来说,两者要兼顾就更加困难。刘静的工作占了她大部分时间,家庭方面她也会尽量挤时间,跟女儿、父母沟通,陪他们聊天,放假时还会带全家出去玩。刘静说:“玩得投入,干活才会投入,矛盾的事物有时也会变成因果关系。”
//
---------------
燃放爱的力量(6)
---------------
  八年广告路,刘静带着公司一步一步迈入了“重庆市A级广告企业”、“重庆市十强广告企业”、“中国一级广告企业”、“中国精神文明先进企业”、“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本土广告公司100强”的行列。对她来说,企业发展的力量是无穷的,因为她燃放的是爱的力量。
  智慧所以美丽
  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安静的教室里,聆听着教授对女性领导者性格角色的分析,我写下了这样的感悟:“要快乐,要开朗,要坚韧,要温和,但这些都与性格无关。”
  往事如烟,往事又并不如烟。记忆就好像是一块被虫子啄了许多洞的木头,日久天长,究竟哪些是木头,哪些是腻子,哪些是油漆,我已经很难把它们认清了。在这块木头上,刻满了我的青春往事——有蹉跎岁月,有对生活的坦白,更有对朋友的怀念。我发现我的运气竟是如此之好,一路走来有那么多朋友结伴而行,这其中又有那么多良师益友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我智慧。生活如此美好,每个日子都是崭新的,我不断地经历着,让我的人生不断丰富着。突然有一天,我回过头来,看我走过的路,发现原来每个脚印都是那么深切,每个微笑都带给我感激的回忆,就像海边的贝壳,留在岸上的总是最沉甸甸、最美丽的。
  二十多年职场生涯的艰苦历程,十多年创业奋斗的风风雨雨,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穷苦女孩,能拥有今天的一切,我心存感激──感谢我的父母,感谢我的老师,感谢我的家人,感谢我的朋友,感激苦难的童年,感激早年一贫如洗的生活。
  我是一个乐观的人,却也会有烦恼。面对烦心事,我试图调节自己的心态,拿一颗平常心去面对生活的点点滴滴,做任何事情都把心沉到底,一件一件去做。我能够安安静静坐一整天潜心学习,我喜欢事先计划好每件事情,当临时有变动的时候,我却能迅速做出相应的变动,很快就又让一切回到正轨上来,回到我的计划中来。我喜欢这种感觉,这种有条不紊完成任务的感觉。
  我恪守诺言,做事果断而又有主见,喜欢和守信守时的人交朋友。我相信能够让自己用双脚坚强站在大地上的力量,华丽和繁荣都不易长久,能够永远伴随自己的,只有思想、境界、灵魂、精神和智慧。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好好去爱,直面人生。生命如此短暂,不要叹息,不要犹豫,偶尔可以停下来休息,但千万不要站在那里张望。走上自己认定的道路,我不会因为回头选择而顾此失彼,回头,只因为一切向前。
  我承认优越的物质生活可以让女人愉悦,但我更清楚地知道,作为女人的精神世界远有比物质更高尚的东西。比起那些名饰、名表、品牌时装,能让女人更加美丽的是我们自己的智慧。做人存着几分天真与童心,做事凭着几分真诚与执著,对朋友保持着几分侠义之情,对生活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其实我很简单,其实我不简单。我们都在人生的路上行走着,任斗转星移、世事沧桑,但求我曾经拥有过,曾经快乐过,曾经感动过,曾经存在过……
  刘静
  善谋者胜
  应该承认,在这个社会里,女性的弱势地位依然比较明显,所以她们的生存需要更多的智慧。
  二十多年职场生涯的艰苦历程,十多年创业奋斗的风风雨雨,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穷苦女孩,能拥有今天的一切,刘静除了心存感激之外,恐怕正如她自己所说的,华丽和繁荣都不易长久,相信能够让自己用双脚坚强站在大地上的力量,能够永远伴随自己的,只有思想、境界、灵魂、精神和智慧。
  面对烦心事,努力调节自己的心态,拿一颗平常心去面对生活的点点滴滴。
  做任何事情都把心沉到底,一件一件去做。
  事先计划好每件事情,当临时有变动的时候,能迅速做出相应的变动,很快就又让一切回到正轨上来,回到计划中来。
//
---------------
燃放爱的力量(7)
---------------
  恪守诺言,做事果断而又有主见,喜欢和守信守时的人交朋友。
  可以说,这些是能够获得成功的基本特征,但也可以理解为是智慧的具体表现。
  其实,智慧不仅可以为女性带来成功,同样也可以为女性留驻美丽。
  现在有一种说法,管那种不漂亮但是聪明的女生叫做“素质美女”,实在有些明褒暗贬的意思。美丽是女性的天赋,但是靠什么去维持长久的美丽?不是靠国色天香、天生丽质的姿色,也不是靠名饰、名表、品牌时装的后天雕琢,而是靠远比物质更高尚的女人的精神世界,以及女性自身拥有的智慧。
  吕峰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DP中心副主任
//
***************
*真水无香第四部分
***************
  一旦一位女性在工作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那么社会一定会赋予她“女强人”的称谓,而在荣誉背后,也难免会有一些评论。在龙丽琴升任“一把手”的时候,她的好朋友却觉得她挺可怜的,“没必要操那么大的心”。因为从传统角度讲,她没亲手带孩子,没专门服侍老公,没全职孝敬老人,而且在平等台阶上和男同志一起拼搏会付出更多。但龙丽琴却不这么想,她有自己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持家之道。
---------------
爬山的女人(1)
---------------
  龙丽琴
  贵州省毕节地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局长(总经理、党委书记)
  贵州毕节,在很多人心目中是个陌生的地方。它位于贵州省西部、川滇黔三省交界处,北与四川泸州接壤,西与云南昭通、曲靖毗邻,东与贵阳、遵义连接,南与安顺、六盘水相连,地处西南腹地,是北通四川、重庆,南接云南的重要门户,属于西南地区最近出海通道的开发地带。
  这里是富饶的──山水相连,造就了“洞奇、石美、山雄、崖险、水秀、花艳、珍禽多”的天然美景。
  这里又是贫穷的。
  然而,上天有好生之德,将一个“神秘之物”赐予了这里的百姓,使其得以造福一方──这就是烟草。
  如今,执掌这一“神秘之物”、掌握这一“财富之源”的是一位生于斯、长于斯的女性。她,就是贵州省毕节地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局长(经理)龙丽琴。
  有恒心的“黄毛丫头”
  【镜头一】空荡荡的大殿废墟上,一个身材矮小、满头黄毛的小姑娘在烈日的照射下,吃力地敲打着一块块墙砖,汗水默默地在她的脸颊上流淌。
  这是刚刚高中毕业的龙丽琴在帮父亲的一位朋友打工。干了两个月,只赚了20块钱,这件事对小小年纪就有些孤傲的龙丽琴着实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工作的辛苦不是最重要的,微薄的回报也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它描摹的只是一个模模糊糊的未来。一个人的生活就是这样吗?这将是自己的一辈子吗?原本只喜欢玩不喜欢读书,甚至对自己的生活有些无所谓的龙丽琴,突然清醒了。这一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三年,虽然龙丽琴还不知道什么“知识改变命运”的说法,但她已经感觉到,也许只有读书才会让自己的明天更好一点儿。
  龙丽琴的家里有五个姐妹,人称“五朵金花”。虽然自己是老二,但是她的自我感觉却非常差,觉得自己个子最矮,长得最不漂亮,所以出于要比姐妹们强的想法,她横生了些霸道。结果,她在家庭中越来越受孤立,别人两个两个挨着睡,她只能自己一个人睡。母亲说她脾气怪,头发比一般人黄,性子倔强,分明就是个“骨人”。而她的这股倔劲儿,后来却是用到了正处。
  龙丽琴开始了艰难的复习。家里阁楼上所有玩的东西都被她收掉了,凭着一股“做事就要用心,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第一年她就考上了毕节地区师专。但是龙丽琴不想去,因为她觉得自己不适合教书。第二年再考,还是躲不开教书,她又放弃了。其实,这其中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龙丽琴对和人打交道的事没兴趣,她更愿意选择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结果到了1982年,成绩够省外一般大学的龙丽琴,不想离家太远,加之当年轰动一时的电影《玉色蝴蝶》的影响,她选择了贵阳农学院植保系。
  由于耽误了两年,到了大学后,龙丽琴当仁不让地成了“大师姐”,而且既当班长又当书记。以前在家里的那套做法统统派不上用场了,现实强迫她学会了容人、让人,逼着她以身作则。她懂得了认可意见是可供选择、借鉴的一种方案,懂得了要从正反两方面看问题,而这些在无形之中,为她今后领导团队在社会交往、组织能力方面,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毕业时,因为家里没什么关系,龙丽琴只有“听天由命”,学校把这个“人才”推荐到了毕节地区烟草专卖局。当时正是国家烟草专卖制度实施初期,烟草机构“上划下伸”,开始实行烟草产购销“一条龙”管理。那时,去机关还是很多人的首选,而烟草专卖也并不像今天这样热门,甚至有些“屈就”。但龙丽琴很快把心态调整过来,全身心地投入到烟草事业中,而这一干就是20年。
  一参加工作,单位就把她派到了公司下属的烟草站试验田“蹲点”,从育种开始,全面掌握烤烟生长发育的全过程,探索烤烟技术管理规程,并提出全区烤烟生产技术方案。回想起来,龙丽琴觉得虽然艰苦,但也是人生中一段相当快乐的日子,而且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
---------------
爬山的女人(2)
---------------
  亲眼见过烟地的人都会被它所吸引:整齐、高矮一致的绿色,像芭蕉叶一样一米多长的大叶子;烟叶在风中摆动,可以闻到淡淡的、飘逸的清香;晚上,叶子会像莴苣菜一样收拢起来,半夜时还能听到烟叶“嚓嚓”生长的声音;收获下来的烟叶经过晾房、烘烤处理,变成诱人的金黄色,所以又称“黄金叶”,而它也是像黄金一样的财富之物。
  工作一段时间后,龙丽琴接连参与了“中美合作烤烟试验点”和“全国烟草布局区划”两个重要项目,不仅获了奖,而且得到了晋升的机会。“不爱提要求、安排就干活”的她,毕业三年内就完成了从普通一兵向领导干部的转变。
  “云里来,雾里去”的销售高手
  【镜头二】在毕节崎岖的山路上,一个挺着大肚子的孕妇虽然有些吃力,但依然稳健地行走着,那脸上分明挂着一分笑意。夕阳的余晖撒落在她身上,和绵延的大山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剪影。
  作为毕节县烟草专卖公司的副经理,龙丽琴即使怀孕了也坚持天天下乡,搞科技推广。她说,现在嗓音听起来有些沙哑,那是经常面对上千农民喊着讲话留下的后遗症。不想当老师的她,还是以这样的方式体验了一把。现在,她的儿子特别喜欢车,也要得益于那时的“胎教”。就在还有一个月就要生产时,龙丽琴还坐着车在外面跑来跑去,不但不觉得辛苦,反而觉得充实、快乐。这种“精力旺盛”的表现,这么多年来,就算是一般的男同志也拼不过她。不过,也多亏了她这份精气神,才有了以后的力挽狂澜。
  1996年,贵州烟草系统成立了贵州驰宇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将全区烟草工商企业进行集中管理。由于定位不准确,忽视了烟草市场的经济规律,盲目追求数量规模的扩张,1997年烟草严重超种超收,给毕节烟草业带来了重创。货款无法收回,烟叶积压,银行贷款居高不下,欠农民白条,欠税收,欠职工工资,企业亏损严重,举步维艰。
  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情况下,龙丽琴被派到毕节地区烟草专卖公司任副经理。摆在她面前最大的困难,就是库存商品无法卖掉。当时,毕节烟叶库存量高达150万担,折合成本达12亿元,这些陈年的陈烟,多数已无使用价值。堆积如山的烟叶发出阵阵刺鼻的呛味,龙丽琴心急如焚。不仅如此,当时的销售市场也是一片混乱。交易双方都没有信誉可言,省内外卷烟企业长期拖欠烟叶货款,金额也达18亿元。虽然烟草业对外是处于垄断状态,但是内部的竞争却相当残酷。龙丽琴被逼到了“生存还是毁灭”的边缘,眼前如同是万丈深渊,走错一步就可能万劫不复。
  接手以后,龙丽琴提出了“以烟叶销售为龙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组织烟叶生产”的思路,并认真予以实施。她组织人员对库存烟叶进行盘点,摸清家底。凡是没有使用价值的烟叶,请专家进行鉴定,公开销毁,并请当地政府、财政、银行、技术监督等部门进行监销。同时,她还组织种烟农户观看销烟现场,培育农民的市场意识、质量意识,也向卷烟企业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利用准基地的方式与卷烟工业企业合作,恳求卷烟工业企业试用准基地的烟叶,用质量、服务和真诚打动用户。
  在市场没有打开诚信度、美誉度的时候,龙丽琴亲自去跑烟厂,甚至和烟厂的业务员同桌吃饭,这种情景在国有企业是不太容易见到的。业务员没有想到是和领导一起吃饭,都有些不好意思,佩服之余,诚信感油然而生。就这样,龙丽琴一次次带上样品到卷烟厂推介,与中高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保持沟通,第一年不行第二年去,第二年不行第三年再去。有一次,仅用一周的时间,她就走访了南到海南、北到河北的所有用户。因为赶时间每次都是乘飞机,所以同事们说她是“云里来,雾里去”。通过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努力,企业终于成功地开发了上海市场、江苏市场以及省内市场,重新树立了卷烟工业企业对毕节烟叶的信心,而且实现了毕节烟叶年度产销平衡的目标,并做到了当年货款全部收回。全区烟叶2001年库存65万担,2002年下降为21万担,2003年降为10万担,2004年烟叶库存全部消化,新烟全部售完,创下了年度货款回笼18亿元的佳绩。
//
---------------
爬山的女人(3)
---------------
  2005年,龙丽琴再接再厉,毕节分公司对毕节地区烟叶复烤厂进行改制,实行工商联手、共同发展,建立有限责任公司。参与改制的卷烟工业企业有七家,分别是浙江中烟工业公司、贵州黄果树烟草集团公司、上海烟草(集团)公司、长沙卷烟厂、广东卷烟总厂、淮阴卷烟厂和南京卷烟厂。这些卷烟工业企业共出资现金1.4亿元,帮助毕节增强打叶加工能力,在产区修建烟叶仓库,实现了上下游产业的聚合,形成了优势互补的大好局面。
  龙丽琴说,其实销售没有什么固定模式,最重要的是在质量第一的基础上,始终坚持信心、恒心、诚心,用真诚打动客户,用服务赢得市场,用诚信稳固市场,追求一种“以情动人,诚信经营,客户至上,谋求共赢”的境界。
  更为难得的是,龙丽琴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在肩负了其他大量工作的情况下完成的。在单位,她是“不是常务的常务”,管业务,管财务,也管党务,但是却做到了“杂而不乱”。而且,身为副手,她还能够做到尊重领导、意识超前、大胆想象。也许,这也正是女性管理者的优势之一──能够把握好分寸。
  有创见的带头人
  【镜头三】2003年,在单位召开工作会议时,龙丽琴提出了一套指导未来工作的全新理念──“和谐共生,谋求共赢,服务客户,追求卓越”,为公司的发展创见性地指明了方向。
  2004年,毕节分公司一把手被调往贵州烟草专卖局工作,应全体干部、职工的请求,龙丽琴被推到了企业的最前台,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个拥有员工1万人,涉及20万农民、2万户卷烟零售户的企业“当家人”。这是她人生迈出的一小步,但在别人眼中却是了不起的一大步,因为这一级的领导还从来没有一个是女性,她又开创了一个“第一”。
  也许真应了那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老话,接任时,企业亏损还有近17亿元,员工的士气很低落,对企业的未来也缺乏信心。龙丽琴注定是要将“救火队长”的使命进行到底了。面对困境,她高擎“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大旗,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内部管理,一手抓政策环境。她强调,种烟农户是烟叶生产的主体,是烟草职工的衣食父母,而卷烟零售商、卷烟工业企业是公司的终端客户,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对扶持农民的资金,她要求全额到位,而且必须落实到每一户种烟农户;同时,为农民修水窖,购买小农机具,修建新式节能烤房;在各收购点修建农民休息室,在有条件的地方修建烟农培训学校;在收购环节上,实行烟叶原级收购、原级调运,不准挑选,不准压农民,不能“搞死”上帝,要保证农民的合理利益。经过共同努力,农民获得了9亿元的收益,烤烟收入人均200多元。在2004年盈利的2亿元收入中,公司又给农民让利1.8亿元。怜农之心,日月可鉴。
  在卷烟销售上,龙丽琴带领企业实行了全区“一价制”,合理布局零售网点,撤销了本单位设置的卷烟零售店,充分让利于卷烟零售户。对卷烟工业企业,坚持诚信为本、质量至上;建立互访制度,邀请卷烟工业企业技术专家到产区进行技术培训,组织收购人员到卷烟工业企业考察学习;与卷烟工业企业共同创办优质烟基地,严格按基地建设方案操作,实现烟叶企业产销高度结合。
  围绕企业的发展战略,龙丽琴调整了企业的构架,建立起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同时对下属公司实行改制,以形成长久的合作关系。人事制度的改革甚至超前于省、地区公司,使得“人人有目标,个个有干劲”。此举在烟草行业引起了巨大反响,大家觉得企业变了,更人性化了,也更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了。
  在对外攻略上,龙丽琴变女人的柔弱为优势,多次到省烟草专卖局、国家烟草专卖局反映困难,争取政策。在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即将停办不良资产剥离业务之际,她及时把握机遇,得到了国家烟草专卖局9000万元的资金支持,及时将毕节分公司所属威宁县公司不良资产6亿元买断,使企业的亏损大幅度下降,加上企业年度“两烟”经营利润近3亿元全部用于消化亏损,可以说上任第一年就打了一场漂亮仗,消化了近10亿元的亏损。2005年,龙丽琴带领大家再接再厉,实现利润3亿元,争取上级扶持资金1亿多元,企业得到了跨越式发展。
//
---------------
爬山的女人(4)
---------------
  持“家”有道的当家人
  【镜头四】龙丽琴不仅用心经营自己的家庭,还把“治家心法”教给女职工,让她们学会生活的艺术。在选人、用人时,对有孝心、有责任心、有爱心的员工,她都会优先考虑,而且十有八九不会出偏差。
  一旦一位女性在工作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那么社会一定会赋予她“女强人”的称谓,而在荣誉背后,也难免会有一些评论。在龙丽琴升任“一把手”的时候,她的好朋友却觉得她挺可怜的,“没必要操那么大的心”。因为从传统角度讲,她没亲手带孩子,没专门服侍老公,没全职孝敬老人,而且在平等台阶上和男同志一起拼搏会付出更多。但龙丽琴却不这么想,她有自己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持家之道。
  在工作上,龙丽琴的“后家”(婆家)、“前家”(娘家)从来不干扰她,也从来不给她增添负担,“要做就去做”,即使自己的母亲生病了也不告诉她。婆婆更是没的说,老太太虽然没有文化,但是非常渴望文化,调教出来的五个子女都读了大学。虽然身体不好,老太太还是要亲自带着孙子上学。小孙子在省城念书时,老太太就专门过去负责照顾生活,为此还特意烫了头,心想着不能给家里人丢脸。
  龙丽琴和老公是因缘分相识、相遇,在别人的撮合下,走到一起的。老公勤奋、低调、不张扬,只要不用上班,两个人就一定要回家,一家人就一定要在一起。工作上的事他们从不拿回家,也尽量不让外人打扰。回来要是累了,不想做家务了,虽然没人强求,但龙丽琴就是个闲着难受的人,回了家也是什么都做,生活虽然平淡,但却是其乐融融。
  对于家里的下一代,龙丽琴似乎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标准。小孩子待人要和善,品格要好,只要不厌学,学习成绩不是那么重要。因为多年经营企业,龙丽琴见识了很多人,她知道一个人即使学识高、能力强,但如果为人自私,也终究会一事无成。所以,关键还是要做事大气,有同情心,负责任。而且,龙丽琴还把这份爱心给予了更多的孩子。从2000年开始,他们在毕节地区创办了五所希望小学,让近300个孩子有了学习的机会,有了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
  在单位,龙丽琴也是把自己的员工当成了家里人。跟着这样的“大家长”虽然辛苦些,但是心不“累”。熟悉龙丽琴的人都知道,她这个人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性子直,像男人一样,最看不惯唆唆、小心眼儿和婆婆妈妈。她批评人从不留情面,讲起来也不管对方脸上是否挂得住,反正不讲出来就难受,但她从来都是桌面上来、桌面上去,不在下面议论谁,而且心里不搁事儿。要是自己做不好,她也会主动承担责任。赶上不痛快的事,她也是前一个小时烦,后一个小时就好,总是能快乐地做事。她从不想讨好谁,也很少应酬,做事凭良心,“对得起所有人”。龙丽琴的精力可谓特别旺盛,在家多呆几天就浑身难受,常常是大年三十刚过,初一就带着办公室主任下基层去转了。一说到这些,龙丽琴也说:“慢慢调整吧!但是个性丢掉了就不是自己了!”
  从在烟地挥汗如雨的年轻毕业生,到今天指点江山的“女掌门人”,龙丽琴在自己的事业上已经整整走过了20年。她说,其实自己都是被推着向上走的,到今天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的结果。可是,有两件事她特别清楚:一是别打算停下来,二是必须不断奋斗!
  大山的女儿
  也许这一生我都注定与山有缘。
  我的老家贵州毕节就是一个山水相连、风景秀美的地方。尽管连绵的大山带给我们并不富裕的生活,但是也赋予了我坚忍不拔、积极进取的“山”的性格。
  我是幸运的。上天将烟草赐予了这块贫瘠的土地,也让我得以执掌这能造福一方的产业。
  作为烟草战线的科技推广人,奔波于山路之间是经常的事,即使怀孕了还要坚持天天下乡,搞科技推广。大山见证了我为事业的努力和付出。
//
---------------
爬山的女人(5)
---------------
  作为烟草战线的市场拓展人,我必须面对库存量高达150万担、折合成本达12亿元的陈烟。积压多年的“烟山”考验了我的能力和勇气。
  作为毕节烟草事业的带头人,必须要担当起一个拥有员工1万人,涉及20万烟农、2万户卷烟零售户的企业“当家人”这副担子,这无异于将座大山扛在肩头。但是,我依然会昂首前行,因为我是“山的女儿”。
  别人说我是“女强人”,除了工作,什么都可以放弃。但我觉得自己却是一个真正的女人,因为我不缺儿女情长,也不愧贤妻良母。只是那颗为烟草事业拼搏、为百姓谋福的心从来不肯被冷落,因为我是“山的女儿”。
  龙丽琴
  性格决定命运
  没有见过龙丽琴,但喜欢她。
  喜欢这个爬山的女人,喜欢她山一样坚强、水一样柔韧的性格;喜欢她永远不退缩、不断奋斗的个性。
  对生活不满意时,她发奋读书,改变命运。分到烟草局工作后,她不好高骛远,不怨天尤人,踏踏实实地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以自己的吃苦耐劳和人格魅力赢得了工作和生活中别人的肯定。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开始工作时,她从烟草的育种开始学习,全面弄懂烤烟的生长发育的全过程;做销售工作,怀着孩子一样天天下乡,搞科技推广。但单位里做事,她不计得失,常常是一个“不是常务的常务”;在家里,她也是个“闲着难受的人”,回了家也是什么都做。印象最深的,还有她认定人格与品德是最重要的,认定“做事要大气”,选人用人时认准“有爱心、有责任心、有孝心”,认为“一个人学识高、能力强,但如果为人自私,终究会一事无成”;还有她“像男人一样直来直去,不喜欢小心眼和婆婆妈妈”、“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个性。
  喜欢这个爬山的女人。这是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懂得在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的女人;这是一个懂得向往与憧憬未来,也懂得从手边脚下的一点一滴小事做起的女人;这是一个懂得抓大事、顾大局,也懂得重要的细节会决定成败的女人;这是一个懂得如何扬女性优势、避女性劣势的聪明女人。
  读过龙丽琴,懂得了什么是“天道酬勤”,也想到一句很欣赏的话——“性格决定命运”。是啊,不服输,不抱怨,不断奋斗,事业和生活的成功与美好就都会等着你。
  黄慧馨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会计系
//
---------------
好人就有好梦(1)
---------------
  张薇
  辽宁东祥金店珠宝有限公司董事长
  钻石──纯洁、无瑕、晶莹、坚硬,经过完美切割的钻石光芒四射,是女人最优雅的饰物。“上帝创造了女人的美丽,所以创造了‘钻石’这个尤物来给女人增添无法抗拒的魅力!”
  张薇爱上钻石,不仅因为它不菲的价值、纯美的外表,更在于它是见证爱情的信物。虽然毕业于公安大学,但骨子里对钻石的喜爱,让她选择了与珠宝同行,也因此打开了她璀璨的人生天地。
  得道多助
  人们探究张薇的成功之路,想知道她在生意场上经历了怎样的风雨和坎坷,使用了怎样的聪明和智慧,遇到了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受到了怎样的帮助和扶持,才会有今天的辉煌。面对追问,她只是抱以一个知识女性特有的微笑……
  1984年,从国际政治学院(现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毕业的张薇,作为家中最小的乖乖女,拒绝了学校的分配,由北京回到沈阳妈妈身边,到《辽宁法制报》做了一名记者。
  一张娃娃脸,弯眉下大大的眼睛清澈、透亮,娇嫩、白皙的皮肤透着青春的红润与朝气,京腔京调、娇小柔弱的张薇,其实柔中有刚。她受到的高等教育,不仅教会了她中文和法律知识,还让她练就了一身擒拿功夫。虽说这功夫后来一天也没用过,但毕竟给她注入了受用一生的坚毅品性。当时,《辽宁法制报》正值创刊初期,法制记者成了政法界真正的“无冕之王”。张薇凭借着自己对新闻的敏感、扎实的法律功底以及乐于助人的天性,很快便在政法界、新闻界打开了局面,成为稿件最多、朋友最多的记者。老总编欣赏她的才干,便在众多年轻人中提拔她当了一版的责任编辑。张薇不负厚望,不仅在省内采写到好新闻,而且不时还有中央级领导的稿子刊发在报纸上,这在当时可是省级报纸记者很难做到的。
  正当她的新闻之路越走越宽、势头蒸蒸日上之时,张薇却改行做起了商人,并且成为一个令业界瞩目、开辟出多项业界新规的成功珠宝商。
  二十多年的岁月过去了,因为父亲病故而一夜白头的张薇,虽然已人到中年,当年如苹果般的圆脸也已被岁月削磨出棱棱角角,但一双美丽的大眼睛仍然透着孩子般的率性。正是这种率性,决定了她能把复杂的人生、商场甚至官场简单化,简单得只剩下八个字:“诚实做人、踏实做事”。她也因此拥有了老字号珠宝品牌“东祥金店”和“金瑞祥珠宝公司”,以及数十家专卖店和专柜、三百多名员工。人们探究张薇的成功之路,想知道她在生意场上经历了怎样的风雨和坎坷,使用了怎样的聪明和智慧,遇到了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受到了怎样的帮助和扶持,才会有今天的辉煌。面对追问,她只是抱以一个知识女性特有的微笑,抱歉地说:“好像没怎么经历风雨,也没遇到什么坎坷,挺简单,就这样一路走来了,淡淡的,只是得到了机会和帮助,尤其是得到了很多朋友的帮助。”
  在这些帮助过张薇的人中,有两个人决定了她的道路,也改变了她的人生。
  第一个人,是一位老人。
  他是一个退役的台湾老军人,很像张薇去世的父亲。张薇和父亲的感情很深,从小父亲教育哥哥、姐姐“前30年看父敬子,后30年看子敬父”的话,无意中深深地扎根在她心里。而父亲的形象、话语,就仿佛烙在张薇的心上,随时随地教诲着她。失去父亲后,她最大的痛苦莫过于上天入地也难寻父亲的身影,难以回报那无以言说、无法替代的父爱。正在这时,一位八岁就离开沈阳的老人出现了。他是一位台商,抱着为家乡做事的心态与人合作经营,结果上当受骗了。当时,还是报社记者的张薇很同情老人的遭遇,她仔细研究了老人的案例,多次寻访有关部门,用法律维护了老人的权益。台湾老人很感谢张薇的仗义执言,也看中了她的才干,说什么也要认她做干女儿,并要与她一起合作经营珠宝公司。时值市场经济大潮汹涌澎湃,大家纷纷下海,张薇心动了。但那时她已作为骨干被抽调到省政法委创办的《综治大观》杂志社,并且为社里办起了几个经济实体,得到了领导的赏识。一边是牢靠的“铁饭碗”和光明仕途,一边是风险难测又富有挑战的商海,张薇犹豫了。
//
---------------
好人就有好梦(2)
---------------
  张薇的妈妈是一位开朗、善良又乐于关心他人的女性,长期在公司从事人事劳资工作,使她对市场经济有着“春江水暖鸭先知”的体悟。“事在人为”,她鼓励女儿迈出勇者的一步。就这样,张薇和台湾老人创办了沈阳金瑞祥珠宝有限公司,开始了不同于新闻、政界,甚至不同于她的专业知识的创业。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