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真水无香

舒婷(现代)
***************
*真水无香第一部分
***************
  张春梅,大学毕业后曾当过老师、政府官员,亦“下海”经过商,现任北京江山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经历听起来简单,但从一个相夫教子的传统女性,成长为投资公司“掌门人”,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去品味的。从官场走出来,又从家庭走出去,一路上经历风风雨雨,成功、喜悦过,徘徊、绝望过,荣耀、辉煌过,而她一直坚定地向前走着,走着自己应该走的路。
---------------
做潇洒、和谐的女性管理者(1)
---------------
  真水无香序言
  做潇洒、和谐的女性管理者
  按照原来的计划,这本书应该是在今年的妇女节出。然而阴差阳错,却等到了今天。回想起来,好像是刻意要为了这一天似的,因为三年前的7月18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DP中心首次推出了“女性管理者课程”。这在当时是一个创举。截止到2005年8月,6个班级、近200名杰出女性管理者走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课堂,并将所学带回到她们所在的各个领域。
  尽管自己是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但是之前从未研究过女性管理者群体。而一次有些偶然的调查却引发了我的兴趣,同时女性“她世纪”的到来也无法让你视而不见。调查表明,与男性管理者相比,女性管理者确实有很多独特之处。她们遇到问题处理方法不一样,越到高层差异性越是明显,比如影响他人的方法不同、决策方法不同、面对风险时的态度不同、理性和感性的成分表现不一样等,而找到这些不同,发挥长处,规避短处,女性管理者就能不断地进步。
  为此,我们推出了国内首个针对女性高层管理者的培训课程。课程设计特别考虑了女性自身特点,使她们得以按照女性特有的方式思考和行动,而不是简单复制男性的行为方法。与普通的管理课程相比,女性管理者课程考虑了女性管理者本身的特点,既有普通的管理课程,又有针对女性管理者职业特点的课程。课程紧紧围绕女性管理者在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从战略、领导力、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财务、营销等方面帮助女性管理者解决管理中遇到的瓶颈,并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
  除了普通的管理课程,一些女性味极强的课程也被安排进来,女性领导艺术、女性心理学、女性压力管理、女性与决策……什么是女性领导艺术?女性领导有哪些特质?恐怕身在其位的女性管理者都很难说清楚。但在光华,女性管理者终于找到了一个平台,可以透视自己,把握自己,提升自己。
  创建这个班的时候,社会的轰动效应可想而知。媒体称为“熙凤班”,其实我们的学员是有抵触情绪的。《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有五辣:香辣、泼辣、麻辣、辛辣和毒辣。她们不喜欢把她当成代名词。把《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当做女性管理者的代名词,足以说明世俗的一种偏见——在历史上鲜有杰出的女性管理者,偶然出现的女性管理者必然是强悍、辛辣、凶猛,具有某些男性的性格色彩。用这样的代名词理解女性管理者,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曾几何时,人们一想到女性管理者,会很自然地套之以“女强人”的称谓。在这个称谓的背后还有很多潜台词,女强人必然是做事雷厉风行、说话大声大气的“男人版”女性,女强人必然伴随着家庭的不和睦或者持久单身,女强人意味着必然的不可爱、不漂亮。这些对女性管理者的刻板印象长时间地停留在人们的脑海中。
  但是,首期班班长祁燕女士的回答却给了这些偏见有力的反击。她说:“在光华一年多的学习中,我最大的收获除了管理知识外,就是女性意识的回归。在与这么多优秀女性耳濡目染、互相学习的过程中,我抛掉了以前的钢铁气,找回了女人味儿。”
  其实,本书介绍的15位女性学员和我们先前出版的《20,30,40……从起跑到成功的女人》一书中的11位女性学员一样,她们在追求事业辉煌的同时,同样享受着为人妻、为人母的天伦之乐。明代的张伯渊在《茶录》中称:“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非真水莫显其神,非精茶曷窥其体……真源无味,真水无香。”“真水”就是好水,就是富有灵性的水。这些成功的女性管理者正如无香之真水,充满着宁和、透彻,达到了自然、平静、清澈、淡漠无痕、空阔无边的境界,而这种境界也是一种大智慧的境界。
  女性领导者如果期望保持有效的领导和职业进步,就必须通过学习来不断强化权力基础。学习的方式有很多,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学习那些可以成为榜样的人。成名成家者是榜样,而我们身边的这些同学身上也同样存在着值得我们学习的亮点。同样地,每个人也都有机会成为他人的榜样。
//
---------------
做潇洒、和谐的女性管理者(2)
---------------
  在每个成功的女性管理者身上都存在这样一个共识:生活和事业之间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生活和事业之间只需要一个支点,而光华管理学院给了女性管理者这个支点。自如地舞动在事业与生活的跷跷板上,你会发现每一下颤动都尽在掌握,每一下颤动都是一种享受。女性管理者可以像平衡木运动员一样潇洒、飘逸、和谐,她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边走边唱,在生命的每个角落撒下希望的种子,灌溉出芬芳的花朵。也许,她们并不算强大,也没有独特的过人之处,她们成功,只是因为她们更善于学习,因为她们对完美的追求更强烈!
  ——吕峰
  2006年8月16日
//
---------------
让女性在商界更成功
---------------
  真水无香推荐序
  让女性在商界更成功
  光华管理学院女性高层管理者培训课程从问世至今,一晃已有三年。它应时而生,与时俱进。它是成功的女性管理者学习知识、提升素质和相互交流的平台,深受女性管理者的欢迎。这本书汇集的是参加该项目的15位成功的女性管理者的故事,我想对所有追求成功的女性都有启发。
  女性占我们总人口的一半,但在长期的历史中,她们基本上是被管理者,而非管理者。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女性获得了与男性共同劳动、按劳索酬的机会。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创业大潮席卷而来,很多女性加入创业者的队伍,成为第一批商海弄潮儿。这期间,涌现出了很多成功的女性,她们或成为知名企业的领军人物,或自主创业打下一片天地。进入20世纪90年代,职业经理人概念出现于中国企业,越来越多的优秀女性走进企业高层。
  无论是女性创业者,还是女性高级管理人员,她们要取得成功,必须付出比男性更多的艰辛。在职业的上升通道中,女性管理者遭遇了“职业天花板”。比如说,上海的一家策划公司最近在针对都市职业女性的一个调查中发现:在公司经理层中男性为57.9%,女性为42.1%;但在总经理层中,男性高达83.4%,女性仅为16.6%。在中国的上市公司中,女性董事占到4%,从世界范围内来说比例已经很高了,但我认为比例还是很低。
  女性企业家经营的企业盈利情况虽总体好于男性企业家,但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女性企业家不容易破产,是因为她们相对比较保守,不会孤注一掷。回避风险带来的另一个后果就是,缺乏对机会的把握能力,缺少对机会的理性分析和大胆把握,使得女性企业家往往做不大。不仅如此,女性管理者较之男性更缺乏前瞻性的战略愿景。有先天的差异,更由于后天学习意识的缺乏。
  缺乏持久的学习动力是中国女性管理者的弱点。不断地丰富自身的知识和内涵是社会发展对知识经济时代新女性提出的新要求,不仅要独立、自强,还要不断地自我更新、完善,始终抱着“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才不会被社会、被商界的激烈竞争淘汰出局,方能在商海中赢得属于女性的广阔天空。
  光华管理学院致力于创造最前沿的知识,提供最高质量的商学和管理学教育,培养能够影响中国和世界的商界与学界精英。而培养高素质的女性管理者更是义不容辞。我们的女性高层管理者培训项目帮助参与者把学习变成一种习惯,变成一种持之以恒的理念,一种生活方式。因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高瞻远瞩;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魅力永存;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领导别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基业长青。
  我希望光华的女性管理者课程能帮助更多的女性管理者取得更大的成功!
  ——张维迎
  2006年8月29日
//
---------------
只有行动,才有尊严(1)
---------------
  张春梅
  北京江山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春梅,大学毕业后曾当过老师、政府官员,亦“下海”经过商,现任北京江山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经历听起来简单,但从一个相夫教子的传统女性,成长为投资公司“掌门人”,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去品味的。
  从官场走出来,又从家庭走出去,一路上经历风风雨雨,成功、喜悦过,徘徊、绝望过,荣耀、辉煌过,而她一直坚定地向前走着,走着自己应该走的路。
  曾有一位要好的大学同学这样说她:“春梅,我知道你骨子里有执著的追求、永远向上的精神!你挺不容易的,但你是成功的。”
  是的,张春梅是一个敢于面对现实、善于把握机会、严格要求并不断修炼自己的人。每次在面对人生失败时,她都会比成功时更有精神,意志更坚强。在她看来,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她愿意在一路向前的求索中,追求“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境界!
  行动,觉醒在失意之后
  她的心告诉自己:不能再麻木地生活下去了,女人只靠吃苦耐劳,是不能扭转命运的,人生中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对自己负责。谁都不要靠,去走自己应该走的路!
  张春梅非常热爱生活,也很在意生活的情趣。到过她家的人都会说:“你好会生活啊!”平时的她喜欢种树、种花、养狗,在家里最开心的事,就是在书房或阳台喝茶、看书、遐想。其实,在这份沉静的深处孕育着一股股力量,不断地激发她奋斗、向前,永不停息地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她给过自己一个小小的约定,那就是不想过去,只向前看。因为戏剧性的经历告诉她,这个社会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只有行动,才有尊严。
  张春梅是个农民的女儿,没有令人羡慕的家庭背景,也没有多少可以利用的人脉关系,但她却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企图改变命运的执著。而在他人看来,她的种种表现也是她那个年龄所不能承载的,是与她的生活圈子格格不入的。为了去读书,她可以整夜坐在教育局局长家门口等待;大学开学一个多月了,为了得到属于自己的录取通知书,她会揣着烧鸡候在老师家门口,一等就是好几个小时。提到这些事,她会笑着说:“是不是挺傻的?”
  上了大学之后,张春梅如痴如醉地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那时,带上一本名著,搬个小方凳,再拿个水瓶到桃园里读书,在她看来是最美好的事。即使是假期,学校里只剩她一个人的时候,她也会搞个小煤油炉,自己做点饭吃,继续读书。凭着努力,毕业后她的职业生涯从做教师开始,而机缘巧合,又让她走进了政府机关。但此时,命运和她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她的人生之路也因此出现了转折。
  那是1986年,正当张春梅的仕途一片光明时,因为一个政治事件,组织让她停职反省、接受调查。报社、机关、政府三家联合调查组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对她的家庭历史、政治背景、所有工作过的单位、生活等问题进行了彻查。每当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五六个人,甚至是平时自己最好的同事围坐逼视着她,让她交代无从回答、不知所措的一大堆问题,张春梅的眼睛里就会迸发出无奈、惊讶、不可思议的目光。
  当年的她只有28岁,对那种打击根本无法承受,对自己所面对的一切,她感到痛苦和无助。扪心自问,在基层担任镇长期间,她是尽职尽责的,工作的辛苦还让她落下了腰腿疼的毛病。每天,她都会骑自行车去五六个村庄,行程五六十里,风雨无阻。一天下来,小腿肿得连内衣都脱不下来,夜里更是疼得不能入睡,只有靠翻来覆去地“哼哼”减轻痛苦。现在,她手臂上的黑斑还是三夏正午太阳最毒时,下村庄大队检查麦场晒得起泡造成的。母亲去世时,她还在基层任职,老人家没能看上她一眼、说上一句话就走了。葬礼后她重病了一场,住了一个月的医院。母亲有病,而自己却不能尽女儿应尽的义务,直到今天,张春梅都感到很内疚、很后悔。而当别人恋爱、结婚时,她仍在刻苦学习,努力奋斗,追求自己的政治生涯。为此,她失去了美好的青春,失去了一个女人一生最珍贵的东西。但仅仅因为一张纸,自己的一切就全完了,那种处境和心情,让张春梅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
---------------
只有行动,才有尊严(2)
---------------
  调查结束后,当组织通知她可以继续上班工作时,张春梅深思良久,决定要做一回真正的女人。当时,她唯一渴望的就是要有一个家。妈妈去世了,父亲80多岁了,她强烈地意识到人必须面对现实,要照看老人,要尽孝,要有自己的孩子,这才是一个女人真正必须要做的事情。
  于是,张春梅结婚了,和其他女人一样,在家相夫教子。那时候她很传统,就是有个家,过日子这么简单。陪伴老父亲,照顾小孩子,协助先生工作,这就是她的生活。虽然很平淡,但她很知足,也很惜福,她追求着一种女人最基本的生存方式。那时,她还常常畅想着等孩子大了自己写写文章,从事一些影视创作,毕竟大学读的是中文与创作专业。写点小东西,感悟社会人生,是张春梅很喜欢做的事情。她默默承担着应该承担的责任,过着自己平淡的生活。但有一点,她始终不曾放弃──在她心中,学习是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追求上进,严格要求自己,则是自己不能动摇的信条。
  在女儿四岁时,张春梅的家庭已经处于不稳定阶段了。先生经营的企业离家几百里,几乎很少在家,四年中夫妻两人都是两地生活,感情已淡化许多。而问题的关键,就是先生的企业因经营不善,企业债务时常涉及家庭,时常有人上门讨债、威胁。原本就寂寞、平常的生活,加上不断缺失的安全感,使张春梅的精神状态非常不好。就在这一时期,先生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待人处事方式,使双方都不能感到融洽,两人之间矛盾重重,已经没有共同语言了。此时的张春梅再次陷入极度痛苦之中,她的心告诉自己:不能再麻木地生活下去了,女人只靠吃苦耐劳,是不能扭转命运的,人生中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对自己负责。她再也坚持不下去了,不管付出多大的忍耐与宽容,命运最终还是让她做出了一个重要抉择──离开这个家,谁都不要靠,去走自己应该走的路!
  做出这个决定对张春梅来讲,犹如脱了“三层皮”一样痛苦。女儿还小,父亲刚刚去世,自己的处境非常不好,她徘徊、彷徨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已不再涉入官场,没有经济实力,又不懂经营,今后该如何生活?该如何面对人生的挑战?她一无所知。当时她满脑子想的只有一个──离开这个城市,走得越远越好!最后,她选择去了最喜欢的城市——上海。
  仕途的失意,家庭的破碎,这一系列重击反而让张春梅的头脑更清晰了──不管有什么困难,不管前面的路上会发生什么,一定要走自己的路!人要有自尊就必须行动,人生的价值必须由自己来决定,人生的道路是由自己走出来的!
  闯荡上海滩,行动并快乐着
  在上海生活的两年时间里,张春梅的生活又一次步入了正轨。搬进了新居,女儿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自己有了一些生活积蓄,也有自己喜欢做的事,而且还有闲暇时间练书法、写文章,上海滩让她如鱼得水,很开心,很幸福。
  上海,这个有生气、有活力的大都市,给了张春梅再生的勇气和力量。带着女儿、保姆,她首先租下两间租期一年的房子。当时携家带口闯上海,张春梅手中仅有3万元──这是她从解体的婚姻中带出的全部财产──而这仅仅是一年的房租,留给张春梅的也只有6个月的“生存空间”,真是背水一战啊!
  也许是上天悲悯,在一个朋友圈中,张春梅认识了现在的先生。他们一见如故,对方的宽容、慈祥、忍耐、大度、耐性与温和,深深地吸引了她。虽然年长她13岁,但张春梅强烈地感觉到这就是自己要找的人。两个人互补性特别好,最让张春梅感动的是,他说过这样一句话:“只要你高兴的事,我都会为你做!”而事实是,在日后的生活中,先生也是这样做的,尤其对她的女儿非常好,不管到哪里,所有朋友都说:“多好的一家人,多么令人羡慕的父女关系啊!”“他这个人没有一点私心,不管什么事都为别人着想。”说起先生,张春梅一脸幸福,“女儿开过一句玩笑说:‘妈妈,爸爸真是现实生活中的‘绝版’,简直是太难找了。’”
//
---------------
只有行动,才有尊严(3)
---------------
  在上海,夫妻两人一起打天下,但都不太懂经济,又不懂市场操作,一家人怎么生存呢?回想起来,张春梅说两人做了很多傻事,但结果还是好的,真的叫“老天有眼”吧。她的房东是个70多岁的老太太,心眼儿特别好,每天一有时间就给她介绍一些上海发展的信息。当时,张春梅最大的困惑就是女儿的上学问题,结果老太太联系好了虹口区第四中心小学,这可是连上海本地人都很难上的学校,张春梅甭提多高兴了。可是学费也是很昂贵的──第一学期就要交5000元。为了能让女儿接受良好的教育,张春梅下定决心,不管交多少学费,首先要让女儿在上海最好的学校读书,这是她闯荡上海滩的最大心愿。
  说来也有趣,张春梅和先生虽然没什么钱,但两人都挺开心的,天天“傻乐”,骑着自行车到处看房子。他们大约看了近60处房子,有建好的,也有正在建设的。每次看完房子回到家,张春梅就打趣地说:“看了这么多房子,我们俩没钱啊,咱们傻看什么?”先生说:“咱们没房,去看看,开开眼界,看你看到房子的开心劲儿,我就想陪你去看。”
  有一次看房,当时一冲动,张春梅脱口就说:“我们就要这套房子吧,闹中取静,孩子上学方便,真的太好了!”先生也有股“傻劲儿”,好像不知道自己没钱似的,也跟着说:“那我们就签合同吧,就要这一套了!”第二天真的就签约了,交了1万元定金,并要求“3个月内全款付清”。
  那个时候,张春梅只有3万元,女儿学费5000元,租房付了6000元,购房定金1万元,手里只有几千元了,真的急呀!怎么办呢?每天晚上,张春梅都在盘算着做什么事赚钱,能交上第一批房款,压力真的很大。于是,她每天都和先生出去找朋友,收集信息,真像“没头苍蝇”似的,什么工程项目中介、高科技项目中介、金融信息,只要有希望赚到钱,他们都会努力。还好,通过做铁路工程项目中介,她和先生赚到了第一笔钱。当时,他们开心极了!后来,做项目工程又赚到了几十万元,房子付款、装修都没问题了,他们终于在上海有了自己的家。
  在上海“初出茅庐”,赚到一些钱,生活能自理了,张春梅也逐渐发现自己有观察生活、分析事物的能力,会寻找适合自己生存的切入点。善于外交、动脑筋,能说也能写,这一切在上海全都派上了用场,而且运用得还不错。在上海生活的两年时间里,张春梅的生活又一次步入了正轨。搬进了新居,女儿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自己有了一些生活积蓄,也有自己喜欢做的事,而且还有闲暇时间练书法、写文章,上海滩让她如鱼得水,很开心,很幸福。她相信,女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选定好自己的路,坚定地走下去,都是成功的路!
  第一笔贸易,行动后的再觉醒
  那次回京后,张春梅三天没有上班,她的心被触动了──“商战”真的不是好玩的,要适应“商战”还要多学习,还要有更充分的思想准备,而且必须再谨慎!
  第一次做贸易,张春梅去的是鞍山,那是她终生都不会忘记的。那一次,让她彻底明白:“商战”无情。也正是从那时开始,张春梅真正步入了“商圈”。
  当时,张春梅在一家贸易公司任副总,有一笔业务客户急需一批铜锭,公司的两个业务经理都到辽宁鞍山一家公司洽谈了此事。经过一个多月的磋商,来往传真已基本确定,张春梅和一个业务经理赴鞍山进行签合同、付款事宜。
  张春梅一行在鞍山一家宾馆住下来,那时还是一片冰天雪地。按照工作程序,他们先去仓库看货,供货公司的三位业务人员陪同,在一个大仓库给他们看铜锭,以及产品说明、规格及化验单等,还给他们看了一张付过款的验货单。一位经理说:“这批货我们已经付过款了,一点问题都没有,你们公司这次可以签合同付款,随时运货。”凭借做贸易的经验,感觉应该是没问题了,但为了小心起见,张春梅还是把公司业务客户亲自请来,再行核定货物的真实性和质量。
//
---------------
只有行动,才有尊严(4)
---------------
  这天,需货方来了三个人,和三个男子汉在一起,张春梅有了极大的安全感。她把交过款的复印单交给了他们,让他们仔细审阅。其中一个姓赵的经理凝视这张单子许久,眼中露出疑惑,然后很有把握地说:“我看这张单子有问题,我们再去厂家落实一下。”听了这话,张春梅的手有点儿发凉了──公司已经给供货公司支付了50万元定金,支票也已经交给财务了。此刻,她像热锅上的蚂蚁,在等待他们回来告诉她真实的消息。但是在坐立不宁中等来的,还是上当受骗的消息。
  张春梅夺过单子,脑子里像过电影似地闪过一个个镜头──看货、签合同、付款的每个细节。几分钟后,提供假单的张经理正好走进宾馆大门,他们五六个人拥上去,张春梅拿着单子,把张经理拉到一个隐蔽的地方,急不可耐地问:“张经理,我们是签了正式合同的,这单子怎么会……”张经理大声嚷嚷着:“谁说这单子是假的?简直胡说八道!我说是真的就是真的!”他一把从张春梅手中夺过单子。
  赵经理抢上去,又从张经理手中夺回单子,“我说是假的,我们已经搞清楚了,不要再抵赖,快把那50万元的定金退还给张总公司,否则你就吃官司吧!”赵经理认真、严肃地说。
  此时,那个张经理和他一起来的两个人借机走开了。张春梅和赵经理及五六个人在咖啡厅商议怎么处理。半个小时不到的工夫,那个张经理带着五个人气冲冲地闯进酒店大厅,一进门就把赵经理围到中间,不问青红皂白一阵拳打脚踢,嘴里还骂着:“让你说!今天要你的狗命!”他们出手很重,赵经理鼻孔出血,身上地下全都是血。此刻,张春梅似乎什么都忘记了,冲到中间双手伸开,挡着赵经理说:“你们打我吧!不怪他!走!到公安局去,找讲理的地方说!”这帮“土匪”这才住了手,张春梅也挨了两拳,此时赵经理已经昏倒在地,躺在血泊里了。这时,一个黑脸大汉又转回来在赵经理的胸口上跺了两脚。公司的那两个人一个去找宾馆保安,一个一边到处跑着找宾馆负责人,一边喊:“救人啊!这是什么宾馆!人呢?为什么呀?大庭广众可以无故打人啊!为什么敢跑到这里来打人啊!”宾馆保安人员出现时,那一伙人全都溜掉了,大家把赵经理送进了当地医院……后来,赵经理对张春梅说:“你,一个女同志,真的很勇敢。我真的没想到,你敢挺身而出,那天他们那一帮是鞍山黑社会的。”
  那是1994年的事,当时的贸易市场还不是很规范。合同是真的,支付定金也是真的,但货是假的,订单也是假的,而且假的做得那么真,骗人的人还竟敢在众目睽睽之下大打出手。那次回京后,张春梅三天没有上班,她的心被触动了:“商战”真的不是好玩的,要适应“商战”还要多学习,还要有更充分的思想准备,而且必须再谨慎!
  做事先做人,行动的准则
  张春梅说:“失败了我认,失去的就让它失去吧,但一定要记住这个教训。”人格比金钱重要,这是她一贯经商、做人的准则。
  1998年9月,北京的商贸圈、公司都盯着进出口汽车、汽车批文、橡胶批文配额等业务。那时,有政府关系、渠道,就能拿到配额批文,一个批文或者配额就能赚到很多钱,张春梅也不由自主地卷进了这场“风暴”中。
  通过一个部委的关系,张春梅有了一个拿到配额的机会,但最后关口是拿一张200万元的支票作抵押,不划账,就可以给100辆汽车配额。为了做成这笔汽车交易,张春梅说服了公司老总,但结果是200万元被划走了,可公司并没有拿到100辆汽车的批文。张春梅觉得自己造成的损失一定要由自己负责到底,所以那一段时间,她的工作就是追要这200万元。可是,追款近一年仅退回了10万元,部委的那个人被判了12年刑,当然人坐牢钱也就追不回来了。尽管200万元已经影响到一家人的生计,但张春梅还是毅然用自己的钱补给了公司,没让公司受损失。张春梅说:“失败了我认,失去的就让它失去吧,但一定要记住这个教训。”人格比金钱重要,这是她一贯经商、做人的准则。张春梅明白,在人生的道路上、事业的发展中,沉与浮是很正常的,而且还是相互转化的,关键在于要正确对待。人生就是在逆境中不断奋勇前进,以达到追求理想的目的。张春梅相信“和气生财”,她认为:“你有了一个好人缘,碰到了帮助、支持你的人,一定首先是你人好、德好、人缘好,别人才会忠诚于你,真心帮你。一个人不管能力有多强,智慧有多高,还是干不了大事,只能依靠团队。只有周围的人真正认可你,才会和你一起做事,真心真意帮助你,你才能成功。财也是一样,也是‘积’来的,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所以,一个人的‘德’比什么都重要,做事必须先学会做人!”
//
---------------
只有行动,才有尊严(5)
---------------
  人经历了挫折,然后才能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快乐。2002年,张春梅创建了属于自己的公司——北京江山投资有限公司,尝试做房地产、国际贸易、国际金融、高科技等项目。在这期间,既有艰辛困惑,也有成功喜悦。从创建公司那天起,张春梅就在做着一个“梦”——开发建设“中国中医药科学城”项目。她一直在为这个“梦”努力工作着,实现这个“梦”,将是她一生事业追求的最高点。
  新生,因为学习的行动
  她感到自己整个人变了,原来困惑的东西清楚了,那些繁杂的思想、理念也理出了头绪,好像又轻装上阵了,又有了要再次起航的感觉。
  论实力,张春梅的公司不是很大、很强,在寻求企业发展的道路上,有着很多的困惑和迷茫。虽然她是一个感性化的女性,但几年来“商战”的挫折,还有一个个血淋淋的故事,让张春梅想起来都会打寒战。搞经济、做企业不是想做就能做的,尽管一步步走到今天,但她却是“摸着石头趟河”,管理企业究竟多深多浅,心里真的不是很有底儿。张春梅说,只要上了做企业这条“贼船”,想下来可不那么容易,就如同被一张网罩住了,这张网联结着企业追求的目标,联结着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经营者穿梭般地忙碌着,不能停息,不能间断,否则就会前功尽弃;除非实在走不下去了,否则就要一直忙碌。也许是“鱼死网破”,也许能织出一个“梦”网,网住了财宝,网住了贤才。张春梅在不停地织着自己的“网”,但是毕竟身在“网”中,很多事在“清楚—糊涂—糊涂—清楚”中摇摆不定。实实在在地讲,在她走过的企业发展道路上,有不少地方的成功是靠机遇。她真的很幸运,每个计划、每个梦想都实现了。可是,企业到底能发展多久?未来是什么?企业又如何去生存、去发展?这些都将是更难的事情,比创业还艰难。
  这么多年了,张春梅总是觉得自己不够成熟,在追求企业大发展的过程中,对企业目标的定位还是不够准确。在朝着目标前进的途中,怎样更得心应手,更好地管理企业,都是她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大学读的是中文,在商海中又有着太多的烦恼、太多的无奈,张春梅觉得底气还不是很足,但又必须不停地去精心编织自己企业这张“网”。于是,在这个困惑时期,她选择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DP中心学习。
  虽说只有短暂的一年,虽说每月只有三天课程,但在北大的学习,带给张春梅的反思却是巨大的。她感到自己整个人变了,原来困惑的东西清楚了,那些繁杂的思想、理念也理出了头绪,好像又轻装上阵了,又有了要再次起航的感觉。
  前面依然是曙光,依然是永远走不到边的天地,那样美好,给了张春梅无限的诱惑力,让她为之奋斗、前进!她感谢光华管理学院给了她“第二次生命”,给了她充实、旺盛的“第二次新生”。
  行动,让心灵深处绽放光彩
  人生道路上,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敢面对自己,相信自己,走自己应该走的路,敢于做自己想做的梦,并为自己的梦行动起来,坚定、执著地走下去,就没有走不出来的路。
  张春梅经历了很多,不少同学说她很不容易,可她却不这样想。如果有人问她最大的财富是什么,她会说:“是我的经历。”每当回味走过来的路,她感到更多的是开心、愉悦和成就感:自己公司十多个职员在这里求职谋生,在这里成长,他们的家庭生活稳定,是开心的事;能给国家纳税,给社会做一点贡献,让自己的生命价值得到体现,是开心的事;一个女人在社会上能有一个展示才能,为家人、社会做点事情的舞台,会有心灵和精神上的自由与幸福快慰感。女人的行动就是自尊,女人的智慧就是最大的魅力,女人获得心灵和精神上的自由,才是最美、最漂亮的女人。
  张春梅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在一家外企工作,因为妈妈常不在身边,学习、生活都要靠自己安排,所以比较独立。大女儿除了学习、工作之外,还要带小妹妹。姐姐比妹妹年长9岁,却做了很多妈妈应该做的事,因此张春梅非常感谢大女儿。小女儿在上海读高中一年级,人虽小,但却很理解妈妈,从小学一年级直到高中都是学校的小干部,挺给妈妈争气。每当想到这些,张春梅总是感到自己对企业付出太多,而给两个女儿太少,她说一定会用其他方式或机会来弥补女儿失去的爱。
//
---------------
只有行动,才有尊严(6)
---------------
  张春梅非常爱两个女儿,她说,是孩子们给了她勇气,是责任让她更坚定信心。因为做企业就像当名人一样,会有无奈和不自由。所以,她一直在追寻,有一天她的企业能做大、做好,又能使自己解脱出来,过一种女人真正想要的生活,能自己左右自己,健康、快乐地生活。既在企业圈中,又在企业圈外的日子,是她追求的一种境界。
  张春梅说,人生道路上,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敢面对自己,相信自己,走自己应该走的路,敢于做自己想做的梦,并为自己的梦行动起来,坚定、执著地走下去,就没有走不出来的路。只要走出“荆棘”,前方就是“花园”。这个“花园”一定是你的,而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心灵深处绽放光彩的女人!
  永远向前看
  我的人生经历,真的是一本好书。政治上经历挫败,婚姻家庭中遇到困惑,在变幻莫测、缺乏规则和信任的市场中起起伏伏,追思过去,真的会有点恐惧──啊!我是怎么走过来的?
  我这个人很有意思,整天忙个不停,经营自己的企业,经营自己的家,经营着两个女儿的成长,也精心经营着自己的夫妻关系。几年里,购置了三套房子──买房子,装修房子(自己设计),车也是换来换去的。有个好朋友说:“我看你真能折腾,你的精神还那么好!”
  我这个人总是给自己定一个又一个目标,有时静下心来对自己说,暂缓一下,让自己休息后再做下一件事吧!可脑海里新的东西又不由自主地迸发出来。其实很简单,我只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有时跌倒了再爬起来,没什么。
  经营企业也是一样。开始办了一个企业,后来两个企业,直到现在三个企业,我总是给自己设定新题目──是什么动力让自己这样?只有不懈地努力,向前,向前。“人就应该永远向前看。”人不能没事做,只要我去做自己开心、乐意去做的事,那就是人生的价值。人生就是一个又一个舞台,不同的舞台有不同的角色,即便一个舞台演失败了,走了险棋,我会在下一个舞台演得更投入、更认真,那才会演得更成功。
  在我的人生经历中,成功过,辉煌过,失败过,痛苦过。可以说,酸甜苦辣都饱尝过。在我的人生轨迹中,不管遇到多大困难,我都是朝着阳光的方向奔跑着,那样我才会忘掉伤痛。痛苦来不及咀嚼,很多欢乐也来不及回味,成长的记忆和心路历程也没有空间来承载。我有一个感觉,当我驾车向前飞奔时,那飞驰的感觉好爽啊!有时目光注视侧视镜时,是为了心里更有底,方向更明确,更加大胆地加速油门,更快地到达渴望的目的地。而当整个身子侧身向车后窗时,看到的是一望天际的天地,刹那间似乎不知道车的方向,而更可怕的是继续下去会很危险。驾车的感觉告诉我,认准自己的道路,向一个目标前进时,那种感觉真好!而回头望,可能会让你心情烦乱,反而失了方向。人也应该如此。有个记者问我:“你人生最想做的事是什么?”我说:“去做我想做的事,对我爱的人负责,去爱我应该爱的人!”那才是我真正的生命价值。
  张春梅
  只有行动,才会有结果
  常常听见有人抱怨命运对自己不公,没有给自己好的出身、富足的家庭、有权势的父母,没有给自己足够的事业成功的机会,没有给自己美好的婚姻与幸福的家庭。
  但是,让我们来听听张春梅怎么告诉我们的,她说:只有行动,才有尊严。
  她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却立志改变自己的命运;她在仕途一片光明时沉沙折戟,但对平日里尚且友好的同事的无理质问,面对各种不公正的责难,坚强地挺过来。在生活出现问题与危机时,她乐观从容,积极应对。无论苦与乐、顺利与挫折,都不停留、不妥协、不抱怨,只有行动,总对自己说:行动吧,去做点什么。
  张春梅用她的行动告诉我们:无论是事业还是生活,成功或许都不是刻意追求就能够得到的,我们只需要一点一点地去做、去积累,生活与事业就都会给我们相应的报偿。当你觉得生活对你不公平时,抱怨与空谈一样都没有用,去做点什么。只有行动,才会有结果、有成功。而支撑我们不断行动的,是像她一样具有永远向上的精神、坚强的意志和面对艰难困苦不服输的劲头。
//
---------------
只有行动,才有尊严(7)
---------------
  见过太多空谈家之后,再看看张春梅,我们会懂得:其实生活对每个人都差不多,“不如意事常八九”,但每个人对生活的态度与反应是不同的,结果也当然不同。
  张春梅的故事让我们想起曾经的那本畅销书——《执行》。是的,无论是做企业,还是面对日常生活,只有行动与执行才有可能让我们享受果实与成功。让我们像张春梅一样积极、乐观、从容、实干,然后获得成功。
  黄慧馨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会计系
//
***************
*真水无香第二部分
***************
  三年前的一个夜晚,刘竹影和她的先生带着熟睡的女儿,一起约见了先生当年工作过的一家知名日企的上司。作为一个日本人,他放弃了努力奋斗多年才赢得的安定职位,开始在北京自己创业。然而,这条路走得很艰难。但即使进展不理想,他也不愿意回去。这次刘竹影之所以找到他,就是因为她看到了一个她等待已久的、适合自己的发展机会。
---------------
秀竹馨影(1)
---------------
  刘竹影
  北京华通广运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
  三年前的一个夜晚,刘竹影和她的先生带着熟睡的女儿,一起约见了先生当年工作过的一家知名日企的上司。作为一个日本人,他放弃了努力奋斗多年才赢得的安定职位,开始在北京自己创业。然而,这条路走得很艰难。但即使进展不理想,他也不愿意回去。这次刘竹影之所以找到他,就是因为她看到了一个她等待已久的、适合自己的发展机会。
  在此之前,刘竹影供职于一家由日本知名企业投资的中日合资物流公司。虽然经营的项目很有前景,但由于中日双方在文化上存在较大冲突,合资公司面临着被撤销的局面。作为公司的一个部门负责人,刘竹影平时做事只要承诺就一定要做到,加之她对可能发生的问题“层层过滤”的风格,博得了当时她所负责的日本客户的信任,承诺会以某种形式和她继续合作。刘竹影深知,作为个人,要与一贯严谨的日本企业特别是像这家在日本家喻户晓的企业合作,必须制定一套有说服力的模式方案,才有可能最终实现。由于和中远、中外运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刘竹影并不担心合作以后的运作。但是,日方提出的一个要求却让她有些措手不及——这个公司的领导层里必须有一个对方认可的日本人。当时时间非常紧迫,根本不可能让刘竹影从容地去选择这样一个合适的人选。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便有了开篇所述的那次深夜面谈。之后,刘竹影第二天便飞赴上海,把结果和自己制定的几套方案告知了日方。果然,日方对刘竹影的一系列举措和想法表示认可。
  由此,北京华通广运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宣告成立,刘竹影出任董事长。
  做“超乎想象”的合作者
  刘竹影的所作所为总是“超乎想象”的,她总是能站在主动的一方,让客户明白这样替代性很低的合作伙伴并不多见,另起炉灶成本大,收益也不一定好。
  幸福大厦──可能是刘竹影在北京除了自己的家最熟悉的地方了,这是她目前公司的所在地,也是她刚毕业后工作的第一家日企的所在地。人生仿佛就是这样,有时似乎是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兜兜转转。在那里,刘竹影呆了两年多,那是一段让她感到既轻松又忐忑的时光。公司里除了总经理就是她,这位日本领导很喜欢玩,所以干脆一股脑儿把可以交给她的工作都给了她,甚至还把他朋友公司的工作也交给了她。两个公司、两份工作,待遇相当高。但刘竹影还是辞职了,因为她觉得学不到东西,于是到北外进修了两年英语,接着生了孩子。由于总在家里,刘竹影变得很烦躁。先生很宽容,金口一开,说:“你还是出去工作吧!”
  复出后的刘竹影去了那家中日合资的物流公司。总经理很赏识她,认为凭借以前的工作经历,她是很有经验的,于是一开口就把重要的大客户部交给了她。但是,刘竹影知道自己和一个新人没什么区别,单子没见过,更不知道怎么做。但凭着好问、不服输的劲头,两年下来,刘竹影不仅切实掌握了物流知识,还把自己给锻炼了出来。
  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后,业务不断扩展,已涉及多个行业,包括活性炭出口贸易、设计、物流,以及作为日本中小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桥梁等。公司物流业务的特色之一,就是“门到门”的国际搬家服务。这个业务所面对的是北京及华北地区的外籍人士,蛋糕虽不大,但却有对手不断涌入。虽然之前有一定的品牌积累,但刘竹影并不敢因此放松下来。她知道,服务业其实很脆弱,如果没有稳固的信誉,服务可能真的是一钱不值。
  信誉是本
  虽然自己是中国人,但刘竹影对某些中国人的办事风格,特别是让自己的信誉于熟视无睹中丧失殆尽的做法深恶痛绝。那些轻易就说出口的“行”或“不行”,既说明深度不够,也表明谨慎不足。所以,刘竹影最怕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没问题”,往往遇到这样的人,她就不想与之合作了。她更希望听到“如何做”、“哪些是容易考虑不周的环节”、“这样做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承诺之前,要在考虑所有因素的基础上做出答复,“可能吧”、“也许吧”,这在刘竹影看来,是绝对不允许的!但是,一旦承诺就不能轻易说解决不了,这个时候需要的只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各种各样于事无补的借口。
//
---------------
秀竹馨影(2)
---------------
  曾经有一家日本公司,需要在中国寻找可以帮助其进行拍摄的合作机构,刘竹影的公司得以中标。抱着“不做则已,要做做好”的想法,刘竹影先后通过网络找到了10家国内拍摄公司,并最终确定了一家。接着,她又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准备工作,亲自面试摄影师、灯光、场记等相关人员,亲自审看摄影器材,同时列出所有相关事项的清单,务求对每个细节都充分把握。这在别人看来,已经是大大地“多管闲事”了。但是尽管如此,还是“百密难免一疏”,刘竹影的日籍负责人带队伍去了上海,拍到新天地的时候出了问题──有关部门不允许进行拍摄。当时是星期天,自己的日籍负责人人生地不熟,根本无法沟通。刘竹影抱着必须成功的想法,在北京打长途电话到处找人,并苦口婆心地与当地有关负责人进行沟通,最终,拍摄工作得以顺利完成。由此刘竹影也认定,只要不气馁,所有事情都是可以解决的。
  刘竹影还记得当时给万泉公寓搬家的情景。由于万泉公寓在北京电视台旁边,属于军管地区,所以那里的外籍人士必须要搬走。当时公司只有4个人,把这100多家搬走,只用了一个星期。华歌尔,一家日本工厂,要求搬到开发区,搬家用了5天时间,但刘竹影却工作到了第10天,因为她还主动承担了把客户的机器调试到位的工作。
  在公司运作的头一年,刘竹影没有周六、周日,凡事都要亲历亲为,而且不允许出现任何错误。有活儿的时候,她常常一站就是一天,现场盯着工人搬,加班到凌晨都是常事,直到客户满意为止。其实,这个“客户满意”还不如说是刘竹影“自己满意”。没有人要求她这么拼命。不管做什么事,即使是那些做好做坏都无所谓的事,她也要做到最好。这样的事情,她还做了很多。比如,一个日本客户要求把一件物品在托运之前装进箱子里运走,但是工作人员把这个要求忘记了,结果刘竹影专门派人携带这件物品飞到了日本。还有一次,为了避免一件很大的瓷器破碎,她特意派专人递送。刘竹影知道,也许不是每个客户都是挑剔的,但是每个客户都知道什么是最好的。自己不努力,自己放松要求,客户就会离你而去,信誉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存在客户心里的。
  回想起来,刘竹影为自己的努力而庆幸。她的国外合作企业现在纷纷在中国成立了独资公司,也都慢慢地在中国发展着自己的市场,但是都没有放弃和刘竹影的合作。这里固然是因为国外公司讲信誉,轻易不更换自己的合作伙伴,但国外的合作伙伴心里很清楚,市场是依赖刘竹影的公司做起来的,她甚至可以帮助合作伙伴反向开发国际市场。
  刘竹影的所作所为总是“超乎想象”的,她总是能站在主动的一方,让客户明白这样替代性很低的合作伙伴并不多见,另起炉灶成本大,收益也不一定好。
  追求细节
  可能是长期在日企工作的原因,刘竹影的公司里弥漫着一种强烈的日资企业味道。在办公室的墙上,有两样东西非常显眼:一块白板,一张报表。白板上清楚地记着每个人外出时的去向、事由及返回时间;而报表上则详细地记录着去年的计划、今年的目标以及完成情况,并根据业务情况每日更新,让人一目了然。不仅如此,连如何接电话都有必要的程序。比如,要详尽地了解客户的要求,不管当事人是否在场,可以解决的一定要解决;如果不能解决,也一定要把电话打过去,而不要让客人再打过来。
  所有这一切,都反映出了刘竹影对细节的追求。她说,这些从日资企业学到的东西都是受到打击之后的经验积累,经验来自失误。所以,做每件事她都非常强调前期细节的思考周全,要把所有细节想好,保证不出问题,即使出现万一,也要在控制范围之内。如果做事不稳健,思考不充分,机会来了就往前冲,但回头一看还存在很多问题,那就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说到底,细节的关注核心在于有效控制所有环节。那么,用什么约束呢?用表格化,用文字化。那么,不规范的事情怎么规范?规避细节差异,把它提炼成可控制的东西。正如刘竹影所说:“只要你想做!”
//
---------------
秀竹馨影(3)
---------------
  带着员工一起奔跑
  刘竹影不希望大家来只是为了拿工资,公司只是挣利润,她更希望给员工搭建一个有延伸性的舞台,让他们可以施展才能,可以有回报,可以学到东西,自己可以带领这些人才一起向前发展。
  现在,刘竹影的公司有半数是日本员工,日本人工作起来的认真劲儿是出了名的,不用刘竹影操心。但是,她心里还是不踏实,因为对她来讲,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人才的培养问题。
  自己刚当领导那会儿,由于一直当惯了员工,再加上人随和,心眼儿也善,刘竹影对自己的下属几乎没有什么要求,也不知道怎么要求。但是后来,她发现“忙的是自己,闲的是员工”,虽然看着不过眼,但也不好意思开口裁人。再加上公司刚运营的时候,规模小,着实吃了“客大欺店”的亏,对待员工不仅要态度好,还要付给高工资,并且要给予希望。屡受打击之后,刘竹影铁了心要抬高自己招人的门槛,“大不了自己干,对员工的人品必须挑剔。”
  从前,公司有个性格内向的员工,心里有想法,但是能力达不到,所以心思就跑到公司外边去了。他上午领了工资,下午就走了,临走还把公司电脑里的很多资料都删了。虽然自己有备份,但刘竹影没有就这么算了,而是找到了这个员工的父母,和他们一起做这个员工的工作,让他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而且因为给别人带来了麻烦,还让他回到公司给大家当面道歉。这一次,刘竹影不仅给员工也给自己上了一课:“招人要仔细,要挑剔,要宁缺毋滥。”
  其实,这件事给她更重要的启发还在于,作为一个团队,公司的业务环节必须是环环相扣、彼此协作的,一旦某个人出了问题,别人就可以马上补上来,整个链条才不会受到影响。所以,她要求自己的员工一定要把做过的特殊案例、处理过的问题、客户档案、当天及第二天的工作日志等可以归纳总结的都文字化,作为公司资源共同分享,这样一个人的资源就成为了公司的资源,也就成了团队的资源,这个资源的最大优势就是“一块石头绊不倒两个人”。
  刘竹影心里的想法是公司的每一员工都能跟着公司的脚步一起跑,实在有跟不上的即使要离开,也希望能为他们搭建一个平台,再给他们一些机会。对于每个离开公司的员工,刘竹影都会召开欢送会,让他们走得开心,也让他们觉得走了可惜。刘竹影觉得,也许有一天大家可能还会相遇,见面的时候至少可以彼此互不伤害。
  “把利益与大家分享,让大家都有所收获”,刘竹影不希望大家来只是为了拿工资,公司只是挣利润,她更希望给员工搭建一个有延伸性的舞台,让他们可以施展才能,可以有回报,可以学到东西,自己可以带领这些人才一起向前发展。善念善举总是会感动人的,所以即使公司没有加班费,大家也会严格奉行“今日事今日毕”的做事原则;没有炫耀、醒目的口号,大家心里也都有一个可以共同认可的文化标准、价值观、行为模式。刘竹影自豪地说:“公司的日籍员工把自己的母亲、太太都接了过来,因为他们情愿为公司死心塌地。”
  做好女性管理者
  刘竹影并不介意自己是个女性管理者,相反,她将这个角色发挥得游刃有余。她觉得,女性细致、感性、思考问题周全、有第六感,做“人”的工作是优势。
  如果你不认识刘竹影,那么进了她的公司,你就别想从你想象的位置上找到她。正对门口的大班台端坐的是公司的日籍总经理,而她只隐身于职员当中。她说做事不在乎怎么讲排场,只要达到最好效果就可以;与合作伙伴最重要的是互相的信任和默契,更要看合作伙伴怎么做人。她不愿多说,只想去做,“做到了,做好了,就给了人家信任你的理由。”慢慢地,日籍总经理开始感到这个低调合作者的厉害了。原本非常混乱的财务账,经刘竹影一收拾,马上便成了明细的报表;所有项目,客户只认刘竹影。更重要的是,即便如此,刘竹影仍然还是什么也不说。但到最后,他有一点是真搞清楚了,那就是和刘竹影合作,只会发展得更快,自己的未来会更好。所以,在日本的一家专业杂志上,这位总经理撰文真诚地谈到了这一点,他说,自己很幸运,在中国遇到了这么好的合作伙伴;如果外国人在中国发展失败,没有什么好讲的,那一定是没有找到好的合作伙伴。
//
---------------
秀竹馨影(4)
---------------
  刘竹影并不介意自己是个女性管理者,相反她将这个角色发挥得游刃有余。她觉得,女性细致、感性、思考问题周全、有第六感,做“人”的工作是优势。所以,你经常可以看到刘竹影和工人、司机聊天,平等而没有高低职位之分,更没有什么派头。她说,企业领导只是为企业服务的最大者,和员工只是服务的关系,没有区分,层次不要太分明。
  有的人把自己看做是将才,有的人把自己看做是帅才,有的人把自己看做是士兵。刘竹影觉得自己还没有到帅才的水平,只是将才。因为帅才是指明方向的,高瞻远瞩,可以不做事情;而将才是那种一旦确定目标,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拿下的人。只有突破自己,超越常规,才可能迈上这个台阶。不过,刘竹影也常常担心自己可能太过于关注细节而阻止自己做大的事情,也许这就是女人吧。
  享受情趣生活
  从那时起,刘竹影就认定了事业之外,家庭也是重要的,而且事业、家庭、生活、乐趣都重要,“一个也不能少”。
  每天夜里两点,摩托车难闻的汽油味会准时弥漫在刘竹影和她先生租住的房间里,久久不去。这是房东练摊儿“交响乐”必然要献上的“尾声”。200多元一个月,一个柜子,一张床,半间还要存放房东的摩托,这是刘竹影夫妻俩落脚北京时的真实写照。在她的记忆中,家里什么都是可有可无的,但有一样必须是存在的——厚厚的纸箱子,因为要随时准备搬家,而且只能不断搬家。当初,由于没有融入城市的感觉,更增添了刘竹影对真正属于自己的家的渴望。两人在北京有过各种各样的尝试,开过发廊,开发过有自己专利的衣架,但这并不妨碍两人花上80多元买一辆正经来路的自行车,和朋友一起骑车去香山踏青,享受朴素而又浪漫的情趣生活。
  所以,从那时起,刘竹影就认定了事业之外,家庭也是重要的,而且事业、家庭、生活、乐趣都重要,“一个也不能少”。
  刘竹影在家的状态和在公司简直判若两人,各种角色不断切换。在公司,她是严谨、细致的领导;在家里,她是柔情似水的贤妻良母,玩起来像个小孩子张牙舞爪。喜欢多面,不要单一,这也是她的“一个也不能少”。
  在外人看来不可思议的是,夫妻两人的公司同在一个大厦,但在工作上两人却彼此从不互相帮忙,也没有合作。对此,他们的理由是:行业不同,内部状况不同,公司文化也不一致,不想在工作上掺杂过多的个人因素。对夫妇两人来说,需要做的只有一点,那就是尊重各自的选择。回家不谈、少谈工作,不把工作带回家,回家就是回家,休息就是休息。回来还要打扫、做饭,周六、周日到野外郊游,因为这是生活的一部分。刘竹影说,有时人要懂得停下来整理一下,而且要停下来不耽误事才是真本事。
  为了女儿,刘竹影曾经一度呆在家里。但是光在家中,接触不到新鲜事物,就会失去自我,孩子也学不到新的东西。可如果只有事业,家里就会一团糟。虽然工作出色,但最亲近的人不认可,也是失败。不能善待家人,也不可能善待别人,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这些,刘竹影明白得“一塌糊涂”。
  刘竹影的家庭观念似乎相当传统,她认为女人在家里应该有自身的位置,在家里就是妻子、儿媳妇,就要享受家庭生活。她的家庭比较特殊,自己是汉族,而先生是朝鲜族,而且年龄相差10岁,生活习惯、饮食、生活看法、语言、思想都存在着很大的民族差异。为此,刘竹影付出了很多。为了听懂先生和亲人的交流,她学了韩国语;为了让先生吃上可口的饭菜,她学会了做朝鲜族饭,甚至还学跳了一段韩国舞。“非典”期间,先生在拜访东北客户时,手中提的礼物就是她亲手做的泡菜。由于风俗习惯不同,先生基本上是什么家务活也不做,这些琐碎事情都由刘竹影亲自打理。但是你看不到抱怨,也看不到受苦,相反会不时地看到她对先生真心的赞许和感激。刘竹影改变了这么多,付出了这么多,只为她愿意,心甘情愿。
//
---------------
秀竹馨影(5)
---------------
  现在,刘竹影的公司做到这个水平,她仍然是诚惶诚恐,因为她总觉得自己是生活在“水晶罩”里面。由于一直以来接触的都是国外客户,所以感觉好像没有真正进入中国的市场。中国的市场机会多,但风险也大。刘竹影可能习惯了和国外客户打交道,对能否真正进入中国市场,她还在不断地尝试、摸索。而且随着市场、客户的变化,要想和未来对接,必须要有充足的实力,刘竹影需要一个更为结实的经营实体。所以,去年她接手了一家国企的子公司,资源虽好,但是需要一切从头再来。
  生活是充满情趣的,事业是充满挑战的。刘竹影,你准备好了吗?
  体味多彩人生
  我是一个希望完美的平凡人,因为生活不是顾此失彼的,所以我追求一种立体而多彩的人生。
  经常会听到有人问,是事业重要还是家庭重要?我不知如何回答。因为在我眼里,事业和家庭是相互交替、相辅相成的。
  对于我来说,事业是体现自我、接触社会的途径。通过它,我寻找到自己的真兴趣,并为之不懈努力,尝受失败,经历成功,体验发自内心的愉悦和充实。在独自面对选择、决策时,我调整自己的处世原则、人生坐标,成为一个更为鲜活而有特色的人。
  走进家庭,我认为只有拥有自己的生活见解、内心世界丰富的人,才会让家“活”起来。
  家庭是我爱和快乐的源泉,是我心底最温暖、坚实的堡垒。为人妻,让我品到相濡以沫;为人母,让我体会付出后的天伦之乐。想看到家人品尝美味时的笑脸,我努力学习厨艺;想拥有温馨、清洁的环境,我学会打扫和整理;想让家人感受到美和我对生活的热爱,我学会修饰自己。正是这一切的融合,让我体会到作为女人的快乐。
  所以,我乐此不疲地在事业和家庭中穿梭。从刚开始的跌跌撞撞、手忙脚乱,到现在的从容不迫、井然有序,抱着心中小小的喜悦,我在不断地调试着,并从中体味着女人所充当的各种角色的快乐!
  刘竹影
  全心体验女人的生活
  现在,社会的成功人士们,大都被人们称为是“强人”,女性的成功人士,自然就被称为是“女强人”。什么是强人呢?当今社会可以被真正看做是强人的,当属米洛舍维奇和萨达姆这一对难兄难弟。只有他们,有胆量带着一帮穷哥们儿,与世上最强大的竞争对手抗衡。明知不足,仍敢于“亮剑”,虽然他们的命运相同,都是将自己的老本玩完儿,但这世上实在是没有人能出其右。
  “强”又如何?“强”能解决我们面临的所有问题吗?其实,在世上做个强人并不难。但凡我们学习成功人士的经验时,他们的人生经历都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只要坚持努力,你一定能得到你希望得到的”。刘竹影女士事业的成功,也在于她的锲而不舍,她认定:只要不气馁,所有事情都是可以解决的。这样来看,只要豁得出去,是个人大概都有机会,只是大多数俗人实在没有什么可豁的了。
  但我对刘女士的喜爱与敬佩,真不是她的事业成功,主要还是欣赏她对待自己生活的态度。从一开始的事业稳定,到中间的享受家庭,再到现在的事业发展。我们可以发现,刘竹影女士的成功之路,一直伴随着家庭的支持与亲情的享受。我们的确也可以观察到,在现在的时代,事业的成功实在不是难事,毕竟机会太多了,只要有恒心,没有做不成的事。但家庭经营同时也成功的人,实在太少了。
  有一个很富哲理的故事,说是有一个做厨师的父亲,要教育总在抱怨环境的女儿。他将胡萝卜、鸡蛋、粉状咖啡豆这三样东西,放到相同的水中熬煮。在面临同样的逆境时,这些东西的反应各不相同。胡萝卜,在入锅之前是坚强、结实的,毫不示弱;但放入开水之后,变软了,变弱了。鸡蛋,原来是易碎的,但是经开水一煮,易碎的外壳里面的内容变硬了。只有粉状咖啡豆,虽然开始看起来没有强度,但进入沸水后,它倒改变了水。
//
---------------
秀竹馨影(6)
---------------
  人要适应环境,就要体现灵活。这也是现在的社会发展给我们提出的一个挑战。刘竹影女士的最大特色,在于她灵活的适应性。她的家庭生活并不是完全美满,她也有烦恼,如与丈夫的文化差异、家务活的压力、开始创业生活的动荡与不稳定。但她善于把握自己,特别是在生活中能体验到快乐与享受。可以说,家庭让她知道自己是女人,她也明白了作为女人应该如何工作。正是这种全身心体验做女人的快乐感觉,才决定了刘竹影的成功之道与别人不同。
  在中国文化的骨子里,人们其实并不是很欣赏强者的价值,倒是非常肯定大侠的风范。所谓“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从战国时的众多刺客、三国时的好汉、盛唐时的风尘三侠,直到宋朝的梁山泊草寇,以及北侠欧阳春、南侠展昭。哪个侠客不为人们称道?正是由于人们感到难以做这些大侠,才会有许多这样的演义,以及现在泛滥的游戏,让人们在想象中自我实现一把。
  侠客的文化是什么?就是平民文化,重情重义的文化。真侠客就是具有行善思想的人,为了社会的公平而打抱不平。也只有能给自己留出生活空间的人,才能行侠仗义,“笑傲江湖”。
  刘竹影并不介意自己是个女性管理者,因为,这是她的真性情。
  王新超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组织管理系
//
---------------
心随缘(1)
---------------
  李少林
  明珠(福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1995年9月,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中国北京举行。作为全球10位中国女性的代表、港澳台地区第一个被推荐的人选,李少林的名字首次出现在全国人民面前。紧接着,胡润的《福布斯》排行榜又将她列入“富人圈”,李少林成为备受瞩目的女强人……
  用心慈善
  “你首先要被感动,要会感恩,你才能用感动来感恩,让别人再受到感动。”
  近年来,李少林一直奔忙于一件事;她在北京各部委间走动,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为她的一个构想做前期准备──这个构想就是设立“友信长征助学基金会”。
  她拿着一本书──《忆长征》──已故老将军杨成武的自传式回忆录,向人介绍她的这个构想。这本书她已经读了好几遍,有些章节甚至能背下来。
  她的努力已经有了成效,知名影星唐国强表示愿意出任基金会的形象大使,中国老区办也表示将全力支持。
  说到为什么要去做这件事,李少林显得有些激动。
  “中国有句古话,‘喝水不忘挖井人’,现在小学的课本里还有这个故事。我们国家发展到现在,举世瞩目,但发展的起点、源头来自共产党政权的确立。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浴血奋战,打下了这个江山,我们现在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我要设立的长征助学基金,就是要调动一切资源,为我们老一辈革命家的后代创造一个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享受到父辈的革命成果。”
  根据李少林的构想,友信长征助学基金会是一个全国性的民间公募组织,一个慈善机构,但所做的又不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的慈善行为。传统慈善是基于人类的“慈悲”情怀,主体是施予者与受施者,而友信长征助学基金将是一项事业。李少林要为它奠定一个基础平台,形成“自我造血”功能,以慈善养慈善。“因为只有基金会自身有能力创造价值,这个慈善才能久远。”她计划在经营项目中,拿出10%的利润提供给基金会,同时希望有共同志向的人和她一起,拿出经营利润的一部分交给基金会,再用这些钱提供给需要资助的学生。
  与其他助学方式不同的是,友信长征助学基金会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它资助的对象非常明确,就是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的后代;二是它的助学从高端开始,即资助的对象是已经完成初中或高中学业的学生,将他们送到国外去学习。李少林希望她的助学对象成才后再反哺基金会。也就是说,一个学生完成学业后开始工作,他(她)要拿出工资收入的一部分,再来资助后来的学生,以实现原始的愿望:喝水不忘挖井人。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个具有伟大情怀的慈善行为。李少林说,她希望出资者和受助者都能跳出“金钱资助”的框框,而从人性的深层次动因来感受“资助”。“你首先要被感动,要会感恩,你才能用感动来感恩,让别人再受到感动。”
  说到老红军的后代,李少林甚至红了眼圈。根据中国老区办的相关调查,“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的后代大部分都生活在贫困地区,生活水平低下,仅仅满足生活的基本温饱。但他们没有怨言,默默地承受着生活的艰辛,我们应当帮助他们。”
  得失无悔
  现在,她内心宁静,学会了取舍,明白了得失,更明确了成功的标准,那不仅是财富,而是因奋斗而有所成就,因积德而宽心,因行善而光荣。
  李少林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厦门大学毕业后做过党校教师,从事过团委工作。在任三明市团市委城工部部长期间,她积极参与“满意在三明”活动,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经历让她至今都难以忘怀。
  沿着这一轨迹,李少林在仕途上很有可能青云直上,但就在一路顺风的时候,她却选择了另一种生命历程。
  1990年,陪女儿过完儿童节的第三天,她去了深圳,从此投身商海。发挥擅长组织、策划展览、出版的能力,她先是为各省驻深圳办事处承办展览、展示,同时为一些省市制作投资指南之类的印刷品,还从事广告代理等业务,在庞杂凌乱的机遇中寻找商机。期间,李少林还卖过服装,摆过地摊,像很多商贩一样,早早晚晚进出于罗湖桥。她很能吃苦,大热天去采购布料,脸上常常晒得一层层地脱皮。
//
---------------
心随缘(2)
---------------
  凭着聪明才智,靠着吃苦耐劳,她完成了财富的快速积累。1992年,福建招商团到香港招商,李少林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
  从福建省会福州市驱车东北行78公里,便到了碧波万顷的罗源湾。这个东海之滨的深水港湾,水如蓝缎,波澜不惊。专家说,这里是中国乃至世界少有的没有受污染的避风良港,亦是开发旅游的绝佳去处。
  李少林来到罗源,一下子就被罗源湾及天堂山的自然美色迷住了。当地的朋友带她乘着小艇在罗源湾转了一圈,一天时间里居然猎得一串水鸭,钓到许多连名字都叫不出来的海鲜,令李少林乐不思蜀。
  接着,朋友又带她上天堂山打猎。天堂山方圆6000亩,百里林海莽莽。山谷中有岩羊、野猪、狸猫、梅花鹿、鹧鸪、斑鸠、雉鸡、野鸽、竹鸡,时而穿飞林间。这里真是一个充满了魅力与幻想的“天堂”。友人收获颇丰,山鸡、野味打了一堆,让李少林享用了一顿真正的烧烤。
  于是,李少林突发奇想,要在这里开辟一个狩猎场,创建一个设施现代化、吸引海内外会员的狩猎俱乐部。
  一年后,在罗源湾畔、天堂山下出现了一群红瓦白墙、巧思妙设的别墅,衬着黛色的山岚,倒映在碧绿的水中,俨然一幅怡人的风景画。这个堪称闽东最诱人的别墅群,便是帝苑狩猎俱乐部的会员公寓及活动中心──“明珠山庄”。这个“明珠山庄”的创始人就是李少林。
  此后十余年间,李少林从创建度假村开始,凭着一股拼劲儿,看着什么可以赚钱,就投资什么,甚至“全国开花”。互联网热,她就搞个“168健康保健网”;接着又投资美容院,开办了“金手指”足疗店;还在武汉、南京玄武湖投资了一个“鸟语林”项目。回想起这一切,李少林说,自己是永远在路上,凭着独特的眼光,从事无悔的事业。
  打拼十几年,涉足三十多个领域,李少林的很多经历是寻常女性难以忍受的。回忆往昔,她坦言,失败的总结多过成功的经验。也许是江湖经验不足,也许是宽容惹的祸,总结当时的心态,她觉得自己被利益驱使着,被亏本裹挟着,急于赚钱,再加上阅历有限,注定是艰难跋涉。
  现在,她内心宁静,学会了取舍,明白了得失,更明确了成功的标准,那不仅是财富,而是因奋斗而有所成就,因积德而宽心,因行善而光荣。
  信佛求善
  “为什么我这么信佛?因为在我的生命历程中,太多的事让我与佛结缘。在奋斗中对社会有更大贡献,才能让我的奋斗更有意义、更快乐。回归本位,重新来过,以善心回报社会,才会使生命更有意义,这才是人在心灵世界获得的真正成功。”
  李少林信佛。佛禅中,缘是追求来世的,但她更看重今生。
  “为什么我这么信佛?因为在我的生命历程中,太多的事让我与佛结缘。在奋斗中对社会有更大贡献,才能让我的奋斗更有意义、更快乐。回归本位,重新来过,以善心回报社会,才会使生命更有意义,这才是人在心灵世界获得的真正成功。”
  李少林出生在福建三明地区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母亲是一位心地善良的内科医生,常年奔波于山岭农村,不知拯救了多少因病重而无法上医院的山区农民。母亲慈悲为怀的敬业精神给幼小的李少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想,将来有机会干一番事业的话,一定要为改变内地贫困山区的面貌、为淳朴而终生辛苦的乡亲奉献出自己的一片心意。1996年,李少林资助罗源县100名贫困失学儿童入学,实现了少年立下的誓言。
  1998年,高科技概念在市场中热得发烫,经人介绍,当时宏智科技的董事长拿着计划书来见李少林。虽然知道这个行业被看好,可李少林对此实在是知之甚少,只是被告知出资1500万元,可以拿到15%的股份。但是,李少林了解到,这个公司拥有1000名员工,只有100台电脑,写字楼还是租的。作为投资人,她心中无底,决定放弃。宏智科技的董事长又把员工带来见她,善良的李少林被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敬业精神所感动,因此以第二大股东的身份入主宏智科技。宏智科技不负众望,在接了一个价值2亿元的订单后,迅速赚到了第一笔钱,并成功在主板上市。
//
---------------
心随缘(3)
---------------
  但是,宏智科技的上市并没有给李少林带来鲜花和掌声,股东内部的纷争却带给她太多的烦恼。2004年初夏,因为宏智科技公司,李少林成为一场莫名其妙的经济官司的被告。都说玉通人性,当她心烦意乱地看着法院传票,感叹人生的反复无常时,胸前的翡翠观音竟碎成了两截。
  然而,峰回路转。开庭当日,李少林没有到庭,原告却当庭撤诉。原告为何撤诉?官司何以终了?翡翠观音的断裂又为何故?李少林至今不得而知。但她说,这个玉观音是一位慈祥的老太太送给她的,并告诉她,菩萨慈悲,惩恶扬善。
  经历这一切后,李少林觉得人的一生最可贵的是无愧于心,只有如此,内心才会平和,才不会心生恐惧,上天才会眷顾自己。
  2004年5月,李少林经历了人生最大的灾难,媒体负面报道连篇,资产无故被冻结,心烦意乱之时她选择了上普陀山。在普陀山上,她收到了一条短信:“让风吹走你的忧愁,让雨洗掉你的烦恼,让阳光带给你温暖,让月亮带给你温馨,让爱情带给你幸福,让友情带给你快乐,让短信给你开心。祝你幸福!”这是一个对普通人而言再常见不过的祝福短信,但对此时的李少林来说,却有着雨后天晴般的感受。也是那一天,原本风雨大作的普陀山,在李少林上山以后,慢慢变成了小雨。当她手中的三炷香点起来时,太阳出来了。同时,原本是“月全食”的那天晚上,夜空中竟然出现了月亮,虽然只有不长的几秒钟。
  是上天感受到她的诚心吗?同行的妹妹发给她的短信说:“姐,只有跟你出行,才会遇到如此神奇的事,概括一句话:‘天都助你。’”
  李少林说,与人的生命相比,财富是渺小的。她曾经有一个由6艘游艇组成的海上酒家,一场百年不遇的台风将它们全部摧毁。那天晚上11点,面对狂风巨浪,没有一个员工离艇上岸,因为他们和公司签署了保护财产的合同,而这几艘船是没有任何保险的。是眼睁睁看着180万元的游艇被狂风吞噬,还是漠视员工的生命?李少林决定,员工全部上岸,损失自己承担。最终,100多万的财产就这样消失了,但李少林说,生命的价值永远高于金钱。
  心要随缘
  李少林说,她只想告诉大家,有时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样人生才不会留下遗憾。但是创业必须理性,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而最重要的是,心要随缘,而缘就是善。
  回归女性话题,李少林颇显轻松。收藏珠宝、字画、邮票都是她的爱好,她喜欢从事和艺术、文化、旅游有关的事情。谈到爱美之心,她喜欢随缘自在的生活,时常不修边幅,让人以为是个全职主妇。
  谈到家人,李少林说,生活让她承载了太多压力,而这一切本来也许可以不发生,至少在家人眼中,这一切绝对可以避免。母亲出身名门,又是一位很有水平的医学专家,因此,李少林从小被安排的未来就是做一名医生,换言之,就是靠一技之长能够无忧无虑地生活。结婚以后,家人更希望她安稳地生活,不要“惹是生非”。但选择了商场,并不是想停就能停下来的,有太多责任和义务担在身上,只能往前走。
  李少林现在有两个女儿,大的19岁,小的3岁。有一次,年幼的小女儿希望可以有更多时间跟妈妈在一起,就对她说:“妈妈,以后我就只喝粥,这样你就可以不要工作了。”但是小孩子怎么会懂得妈妈手下还有几百名员工需要她。大女儿14岁就被李少林送到了国外去上学。女儿当时很不理解,担心妈妈不要自己了。其实李少林有她的良苦用心。第一,由于家境好,孩子在国内的同学中已经是最优越的了,这样她很难超越自己。而到了国外,同学之间的家庭背景比较相似,更利于她的发展。第二,给孩子财产不如给她教育。而更重要的一点,李少林认为,孩子来到世上是个缘分,不是属于私有的,而是社会的。孩子在上学前是属于自己的,以后就是社会的,所以父母能做的只有给她良好的教育、基本的保障、健康的身心,仅此而已,有无成就一切全靠她自己。而孩子也很争气,去国外3年,在全班考了第4名,不是最优秀,但是很全面。
//
---------------
心随缘(4)
---------------
  李少林总结说,生养子女如同种植树苗,种植后若给太多水和养分,根很容易腐烂。因为,社会本身就有充分的水、阳光和空气培育它。溺爱不能成才,所以说该放手时就放手。同时,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不能把整个生命依附在孩子身上。
  谈到今后的投资方向,李少林说要“龙生一子”,而不是“猪生一窝”。就是说不会再像以前那样,遍地开花,而了无收获。要专心做自己喜欢的事,做自己擅长的事。所以一是继续做自己喜欢的旅游业;二是做文化产业,她办了一本杂志,希望以此为平台,拓展文化事业;第三,房地产的生意仍然要做,如老人院、陵园,她把它们比喻为“人生的后花园”,一个是今世,一个是来生,希望所有人可以在两个世界都满意。但是这些投资都只是生意,仅仅是养家糊口,不是事业。她理想中的事业,是她要创建的“友信长征助学基金会”。
  谈到未来,李少林满怀信心。她说,在北大学习的半年,是她人生中最艰难的半年,但也是对自己经历认真梳理的半年,是心态归零、重新起步的半年,她似乎更明白了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快乐的生活。
  坦率地说,宏智科技带给她的痛苦无疑是巨大的。但当时,她不觉得自己在受苦,没有铲除这种痛苦的动机,因此只有继续受苦;当觉察到自己在受苦时,便要设法克服这个痛苦。如果一个人很快乐,但觉得这种快乐本身含有痛苦的种子,他(她)就不太会依恋这种快乐,就会想要脱离它。一旦我们对痛苦的本质有了很清楚的认识之后,就可以真正开始避免痛苦。当然,每个人都想要避免痛苦并脱离痛苦,但是,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必须对痛苦的本质有绝对清楚的认知。
  当我们觉知日复一日的存在的本质是痛苦时,我们不要认为这种痛苦是永远的,并因而感到很痛苦。痛苦不会永久持续下去,我们不但不需要一味地忍受痛苦,事实上,我们还可以得到快乐。
  她觉得自己现在真正知道该做什么,而最大的愿望就是继续提升自己。李少林说,她只想告诉大家,有时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样人生才不会留下遗憾。但是创业必须理性,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而最重要的是,心要随缘,而缘就是善。
  一生惜缘
  缘是什么?缘是一次机遇的把握或流失,是人际间的分分合合,是生活中演绎出的许多恩恩怨怨,也是似是而非的因果关系。世事如棋,人海茫茫,人与人之间能够相遇相知,是必然,也是偶然。冥冥之中,自有一种说法或叫缘分的东西。
  同船过渡是缘。上船是缘的开始,如果船上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船一靠岸,各走各的路,也就是缘的结束,那么这份缘是很浅的。如果船靠岸时,突然下起雨来,像许仙那样,把伞借给白娘子,由此而牵出一段姻缘,那是对“百世修来同船渡,千世修来共枕眠”的最好诠释。
  至于后来,老师和同学,邻居和同事,走马灯一样地在你眼前流动,那也是缘。我们可以选择,但十之八九也是随缘而聚、随缘而散。有的成了好朋友,但更多的却只能擦肩而过,很快就成了路人。
  人际间的缘分,是在生活中邂逅,又在生活中流失。有些人与你,也曾心心相印,也曾相携相扶,后来随着空间的阻隔和时间的流逝,那缘分也就由浓而淡,由淡而终,以至于无了。
  从大学毕业到现在,我经历了教师、干部、商人“三阶段”,曾经选择错误,几经风雨;曾经投资风险,历尽艰辛,但仍无悔前行。
  回首创业历程,在深圳为积累“第一桶金”奔波劳累,宏智科技从创业辉煌到险象环生等经历,都让我变得坚强而有韧性,同时更多了一份平常心,体验了人生拼搏与成功、思索与前进、幸福与烦恼交替的过程,明白了创业的内涵和底蕴。
  成功不因奋斗而到来,付出不因艰辛而回报,这是现实且无法回避的。一切都是机遇和努力的合二为一。但因奋斗而成功,因积德而宽心,因行善而光荣却是不变的。
//
---------------
心随缘(5)
---------------
  因此,我常讲,心要随缘,而缘就是善。因为,世界是美好的,人心本性是善。正如哲人所言:“万事万物因为一种缘分汇聚到这个美丽的星球,所有的生命在这里相守、相处。”因此,我会用心去感受他人关爱带来的温情和关爱他人带给自己的快乐。
  奋斗的成功,在于他或她明白,以善心回报社会使生命更有意义,这才是人在心灵世界获得的真正成功。这便是我在房地产项目中选择投资老人院、陵园,让老人们感受世间的温情,也是在那场百年不遇的台风中要求员工放弃财产、保全生命的初衷。
  人生何处不相逢,相逢就是缘分。人生在世,随缘而安。缘来不拒,缘去不惊。珍惜缘分,就是珍惜人情的美好,与人和谐相处,广结善缘,共同收获人情的美好。
  李少林
  但求一颗平常心
  李少林信佛。与其讲这是个信仰问题,不如说是个心态问题。
  李少林算得上是个传奇人物,从大学毕业到现在,经历了教师、干部、商人“三阶段”,是个经历过风口浪尖、大起大落的人。到今天,仍然能无怨无悔,仍然能为自己没有完成的目标继续前行,不易。
  回首创业历程,在深圳她为积累“第一桶金”奔波劳累,宏智科技从创业辉煌到险象环生等经历,都让她变得坚强而有韧性,体验了人生拼搏与成功、思索与前进、幸福与烦恼交替的过程,明白了创业的内涵和底蕴。但更重要的是,更多了一份平常心。
下一页 尾页 共3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