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练兵实纪》

戚继光(明)
练兵实纪  明·戚继光撰 
  前言
  凡例
  卷一练伍法第一
  骑兵
  步兵
  车兵
  辎兵
  合车步骑营
  车步旗保结式
  中军旗鼓
  卷二练胆气第二
  第一。辨真操
  第二。循士情
  第三。公赏罚
  第四。信口耳
  第五。一号令
  第六。谨漏泄
  第七。定军礼
  第八。止蓦越
  第九。详责成
  第十。正名法
  第十一。连觉察
  第十二。达士情
  第十三。清减
  第十四。分军饷
  第十五。苏劳役
  第十六。戢滥差
  第十七。励火兵
  第十八。恤病伤
  第十九。视病期
  第二十。戒居常
  第二十一。遵节制
  第二十二。思豢养
  第二十三。稽功过
  第二十四。体初犯
  第二十五。省己过
  第二十六。劝涵忍
  第二十七。程逃故
  第二十八。补军限
  第二十九。拟捕拘
  第三十。明勾摄
  第三十一。申军纪
  第三十二。立逃约
  第三十三。究冒顶
  第三十四。禁争殴
  第三十五。禁喧哗
  第三十六。禁窃盗
  第三十七。禁博奕
  第三十八。禁妖妄
  第三十九。禁乖异
  第四十。严途令
  第四十一。书器械
  第四十二。整骑什
  第四十三。养战马
  卷三练耳目第三
  第一。明旗鼓
  第二。明笛号
  第三。明喇叭
  第四。明哱啰
  第五。明铜锣
  第六。明羯鼓
  第七。明黄旗
  第八。明摔钹
  第九。明炮号
  第十。明釭号
  第十一。明旗次
  第十二。明旗应
  第十三。明旗色
  第十四。明望旗
  第十五。定发放
  第十六。稽传令
  卷四练手足第四
  第一。校武艺
  第二。校远射
  第三。校火器
  第四。校圆牌
  第五。校腰刀
  第六。校刀棍
  第七。校大棒
  第八。校大钯
  第九。校战队
  第十。校呐喊
  第十一。校磨旗
  第十二。校打鼓
  第十三。察遗失
  第十四。稽损废
  第十五。收火器
  第十六。小比较
  第十七。练心力
  第十八。练手力
  第十九。练足力
  第二十。练身力
  卷五练营阵第五(场操)
  第一。操马兵
  第二。操步兵
  第三。广行营
  第四。广下营
  第五。谨惊马
  第六。操车兵
  第七。分车任
  第八。操车骑
  第九。正车误
  第十。明用骑
  第十一。稽差避
  第十二。正等威
  第十三。练行伍
  第十四。称地形
  第十五。置冲车
  第十六。操辎管
  第十七。分辎责
  第十八。马辎合营
  卷六练营阵第六(行营)
  第一。练启行
  第二。明行禁
  第三。清行伍
  第四。遇卒警
  第五。请火器
  第六。定报事
  第七。传号令
  第八。防解手
  第九。病军马
  第十。谨途遗
  第十一。渡水阻
  第十二。辨分兵
  第十三。过山林
  第十四。逢怪异
  第十五。严哨法
  第十六。拟驻宿
  第十七。拨巡视
  第十八。治贸易
  卷七练营阵第七(野营)
  第一。安野营
  第二。遇人畜
  第三。谨营壁
  第四。严营门
  第五。慎启放
  第六。稽出营
  第七。恤病军
  第八。查军器
  第九。放厕所
  第十。革抽差
  第十一。备火警
  第十二。止扰害
  第十三。报机密
  第十四。治喧动
  第十五。戢透漏
  第十六。责交通
  第十七。惜水草
  第十八。处夜解
  第十九。教夜巡
  第二十。申夜号
  第二十一。辨巡箭
  第二十二。设灯火
  第二十三。备雨晦
  第二十四。下暗营
  第二十五。变明暗
  第二十六。诘来人
  第二十七。重夜令
  第二十八。出夜奇
  第二十九。明再发
  卷八练营阵第八(战略)
  第一。练战实
  第二。谕用命
  第三。查火器
  第四。作怒气
  第五。申连坐
  第六。齐士心
  第七。禁贪利
  第八。治贪级
  第九。戒铳手
  第十。惩虚铳
  第十一。饬铳器
  第十二。恋伤害
  第十三。罚故避
  第十四。报私仇
  第十五。处水陷
  第十六。经山谷
  第十七。弃旗鼓
  第十八。失战马
  第十九。整追兵
  第二十。给战获
  第二十一。分零功
  第二十二。处阵降
  第二十三。刑俘奸
  第二十四。慎妄杀
  战后六条
  卷九练将第九
  第一。正心术
  第二。立志向
  第三。明死生
  第四。辨利害
  第五。做好人
  第六。坚操守
  第七。宽度量
  第八。声色害
  第九。货利害
  第十。刚愎害
  第十一。胜人害
  第十二。逢迎害
  第十三。萎靡害
  第十四。功名害
  第十五。尚谦德
  第十六。惜官箴
  第十七。勤职业
  第十八。辨效法
  第十九。习兵法
  第二十。习武艺
  第二十一。正名分
  第二十二。爱士卒
  第二十三。教士卒
  第二十四。明恩威
  第二十五。严节制
  第二十六。明保障
  杂集
  卷一储练通论(上)
  卷二储练通论(下)
  卷三将军到任宝鉴
  卷四登坛口授
  卷五军器制解
  卷六车、步、骑营阵解
  前言 
  《练兵实纪》,明代军事家、抗倭名将戚继光撰。戚继光(1528—1588年),字无敬,号南塘,晚号孟渚。祖籍山东东牟(今莱芜),生于山东登州(今蓬莱),出身将门。自幼跟随父亲读书、习武,从小就立下了驰马疆场,保国卫家的志向,毕生 40 余年在军旅中度过。1549 年(嘉靖二十八年),21 岁的戚继光带兵从登州到蓟镇戌守,即守卫北京以北的长城。第二年,他回山东参加乡试,教中了武举人。同年又到北京参加会试。此时正值俺答率领蒙古军挥兵南下,一直打到了北京的东直门下,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庚戌之变”。在京会试的武举人奉命参加保卫京师的战斗,其时戚继光被任命为总旗牌官。这一事件深深激发了戚继光对北京防御的忧虑,这就成了他其后针对蓟北长城防御撰写《练兵实纪》这部军事著作的最早契机。“庚戌之变”后,戚继光根据蓟北长城防御的态势及蒙古军队的情况撰写了《备俺答策》,对当时的北京防御提出了较有见地的策略,为后来的《练兵实纪》一书奠定了基础。
  1553 年(嘉靖三十二年),沿海地区倭寇猖獗,戚继光被任命为署都指挥签事,负责山东全省海防。在任内,他大力修建海防工事,整顿军纪,加强练兵,使得山东海防日趋巩固,受到朝廷的赞许。1555 年(嘉靖三十四年),他又被任命为浙江都指挥佥事,主管浙江全省的屯田事务。不久,东南沿海倭患严重,他被任命为浙江宁绍台参将,管理宁波、绍兴、台州三府数十州县的军务。1558 年,他又再被提升为总兵官,镇守福建及浙江金华、温州二府,都督水陆诸戎务。在抗倭战争的实践中,戚继光愈来愈感到练兵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经明朝廷批准,1559 年,戚继光在浙江义乌募兵建军。两年之内,他训练了三千劲卒。这支军队作战机智勇敢,使倭寇望之生畏,被人誉为“戚家军”。他在 1560 年间写成的《纪效新书》,就是他在浙江练兵、作战的经验总结,同时也是此后抗倭战争中练兵、作战的指导原则。在此后 30多年的抗倭战争中,“戚家军”战无不胜,每次都以极小的代价取得重大的胜利。甚至还创造了歼倭上千名,而“戚家军”无一伤亡的战例。戚继光也因此被人誉为“常胜将军”。
  戚继光训练义乌兵,完全废弃了明军原来的卫所编制和旧的作战规则,新创立了以鸳鸯阵为基础的编制和作战方法。鸳鸯阵的编制相当于现代一个步兵班,这是古代军事史上划时代的一个创举。此阵法按照兵器协同的要求组成,根据需要还可临时变化,使得军队基层单位的战斗力大大提高。
  在抗倭战争取得胜利后,京城之北边患又起。“元人北归,屡谋兴复”,蓟北长城一带亟须有能力的将领守卫。1568 年(隆庆二年),戚继光被朝廷任命为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辽东、保定四镇练兵,用权与总督相同。当时这四镇是明王朝北京的军事重镇。戚继光上任时,“蓟边兵政废弛已久,一切营任行阵,志趣识见,皆患沿袭旧套。是以将不知兵,兵无节制已非一日。”原来的骑兵、步兵又不能协调作战,因此战斗力极低。戚继光到任之前的 17 年间,曾易大将 10 人,都因不能胜任边守以罪革去。戚继光奉命于危难之际,上任之后就对边守军政进行了仔细的调查分析,他决心整顿军队,重新训练出一支有战斗力的新军。《练兵实纪》就是在《纪效新书》的基础上,为蓟北练兵而作的。
  《练兵实纪》起笔于 1568 年,成书于 1571 年。全书正集 9 卷,附杂集6 卷,约 10 余万字,中间还附有大量的图说。《练兵实纪》和《纪效新书》是姊妹篇。戚继光说,在南则《纪效新书》,在北则《练兵实纪》。两部书都是以军事训练为主。其练兵原则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纪效新书》根据东南沿海的敌情、我情而写,总结的是训练义乌兵和对倭寇作战的经验;而《练兵实纪》则是根据当时华北,特别是蓟北长城边守的敌情、我情而写,总结的是大兵团练兵、车骑步三军协同作战、训练的经验。前者突出的是以鸳鸯阵为核心,长短兵器单兵协调作战的训练。后者则是突出车步骑诸兵种协同作战的训练;前者重在练兵,后者重在练将。《练兵实纪》反映了当时编制、装备的改进和练兵方法的革新精神。主要强调车营、骑营、步营的配合作战,车兵、骑兵、步兵、铳手、炮手的协同攻守。这种协同作战的思想,比起《纪效新书》又大大进了一步。从《纪效新书》到《练兵实纪》,记录了戚继光军事思想发展的历程,说明了练兵、作战是根据不同的敌情、我情条件变化而变化的,也体现了从单兵教练到大兵团合成的全部内容。可以说,这两部书在古代兵书中是比较完整系统、而且是颇见实效的两部兵法名著。在此我们选录《练兵实纪》而未选《纪效新书》,一是考虑篇幅有限,二是从其内容价值来看,前者比后者要更新、更全、更佳一些。
  《练兵实纪》正、杂各集的主要内容分别是:
  卷一,练伍法,计 46 条。主要讲骑兵、步兵、车兵、辎重兵的“伍法”训练,即队列训练。
  卷二,练胆气,计 43 条。强调军官应爱护士兵、忧虑国事,士兵应服从指挥、勇敢杀敌。实际是一种政治训练教材,以明赏罚和张胆鼓气,作为提高战斗力之根本。
  卷三,练耳目,计 16 条。主要讲如何训练士卒熟悉辨别金鼓、旗帜所显示的各种指挥信号的能力。即“以形色之旗教其目,以金鼓之声教其耳”,此为节制行列,调度指挥的训练。
  卷四,练手足,计 20 条。重在训练士卒攻打防守、撕杀进退的军事技能,“以进退之节教其足,以长短之利教其手”,使士卒适应实战的要求。
  卷五至卷八,介绍训练营阵之法,主要有场操、行营、野营、战约四个部分内容,概括了各兵种大兵团协同作战的实战要求。
  卷九,练将,计 26 条。戚继光认为:“练兵之要,先在练将。”这一卷和杂集中的《储练通论》上、下二卷、《将官到任宝鉴》和《登坛口授》二卷,都是讲如何训练将领具备德、才、识、艺四种基本的军事素质。戚继光要求将官为全军表率,三军首锋,这些内容比起《纪效新书》大大超出了一步,为戚氏兵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杂集第五卷《军器制解》,主要是讲火器的研制、改进、使用和维护。
  杂集第六卷《车步骑营阵解》。主要讲车、步、骑及辎营的协同作战训练方法。这是戚继光继在《纪效新书》中提出鸳鸯阵长短武器配合作战之后,又开辟出来的各兵种协同作战的战术新领域,也是古代军事思想的一大飞跃。总而言之,戚继光的两部兵书主要是突出一个“练”字,大量的内容是讲述训练。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戚继光军事思想的最大特色。这一思想对于我们今天仍有借鉴作用。
  讲求实效是戚继光军事思想的又一重要之处,他反对华而不实,徒有形式的“花架子”。练兵提倡从实战出发,一招一式都要讲究实用。武器装备也要求讲求实际效能,只要能杀敌,不要雕纹装饰。
  此外,戚继光军事著作的语言通俗易懂,可供普通士卒研读,这在古代兵书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毕生戎马的戚继光不仅有显赫的战功,而且在军事科学的发展上有着杰出的贡献,当时就有人说他“集古今名将之大成”。他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对军事训练、兵器制作和战术思想都有极大的创见。清人钱熙祚在译述《练兵实纪》时说:“观其教练诸条,深切著明,有如面语。百世而下,犹想见当日军容之盛。故宜戚镇蓟门数十年而边境无事也”。
  《练兵实纪》自出书后,就受到世人的注重,明代就有许多刻本流传,此后《四库全书》、《丛书集成》等都收编了此书。戚继光的练兵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400 多年来的军事家,都无不从戚继光的著作中吸取营养。1942年,八路军军政杂志社还编写了《戚继光治兵语录》、与《孙子》、《吴子》、《司马法》、《尉缭子》等合编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丛书》,在延安出版发行,供八路军干部学习参考。
  清代咸丰,同治年间,曾国藩、胡林翼、李鸿章等为镇压太平军,编练湘、淮军,主要就是以戚继光的军事思想作为指导原则。不过,他们编练湘、淮军突出了私家军队的性质,摒弃了戚继光的抵抗外来侵略、保国卫民的建军宗旨。继湘、淮军之后,袁世凯把持北洋水陆军队。其后大小军阀四起,阎锡山训练了“阎家军”,马步芳训练了“马家军”,蒋介石也把自己的军队视为“蒋家军”。戚继光军事思想完全被他们曲解在一个“家”字上。
  正文据《四库全书》本,又参校《丛书集成初编》本,略有校改。
  凡例 
  分给教习次第(十五条)。
  一。行伍之卒,愚夫也;介胃之士,未闲文墨者也。故其为辞必鄙近通俗,条约贵简,但欲成桓桓节制之师,十全无一隙漏,即此十册未见其多,总而约之,一语足该矣。请求之。
  一。给习之术,必须先以练将册给将,练卒册给卒,每队一册,每一旗择一识字人诵训讲解,全队口念心记。
  一。寻常比较武艺,点卯不到,小有过失,事干人众,应责治者,即以条约为赏罚。凡能诵五条免打一棍,如此行去,不待戒而自熟。
  一。俟熟,将此本见之行事之实以信之;习而未通者,因其行事而通之。
  一。练伍一册,止是选兵练伍之将宜全习之,此开练第一首务也。兵法斗万众如一人,臂指节制之根要,咸属于此,不可不详玩而信行之。
  一。次将练耳目一册,给将卒通习之如前。
  一。次将练手足一册,给大小将领,预备什物,分拨教师教习之。
  一。次将行伍一册,给发习之如前。
  一。次将野营一册,给发习之如前。
  一。次将战约一册,给发习之如前。
  一。士卒应罚背条款者,不必一字一句顺文背出,但每款内能记念得大义是要如何,即准为背熟之例。
  一。将领偏裨而上,须条条款款背记,即练卒条款,将官亦必诵熟。
  一。士卒每次只与一册,每册多不过数十条,一日限定短条记三条,长出一条,一月可记二册,俟一册熟再给一册,今所刊书册,每一卷为一本者,正谓便于刷印,颁给队伍耳。
  一。附储将材料一卷,论练兵一卷,皆将兵之官与将将者之所有事也。不必用以训士卒。如卒中能自奋习者听。
  一。如此教之,庶愚蒙士卒,日诱其入而不见其多,大约一军之义,即至愚者皆得通晓。如此,可以人自为战,谓之节制之师,谓之兔罝干城,举行伍之下皆知兵之将矣。以一数十,扩而充之,一年之内,节制数十万,可以立就云。
  骑兵 
  第一。选骑兵
  预日先将部下官生夙守军令、习知束伍之教者,各分执事,填于白牌或纸上。其填营伍次第者为一号牌,填年貌籍贯者为二号牌,填疤记武艺者为三号牌,总填队伍姓名者为四号牌,抄队伍清册者即随之为五号牌。每一牌用桌一张,缚竖一号,即守主将之傍,余号各于空地分设,挨号而下,又一面将腰牌队册,照各种式样,预日刊刷齐备,式开于后。次日早,将投募见在军事人等以次唤进,如一千先定千总一员,令千总选部下把总几员,验中,又令各把总选百总几员,验中。又令各百总选旗总三名,先以一百总下一旗总,令选队总三名。先以一队总自行拣兵十一名,一字向上立定,主者与之辨验堪否,以有力伶俐者二名,为一伍、二伍长,充鸟铳手,以鸟铳为长兵,仍习双手刀为短兵。以有力伶俐者二名,为第三、第四,充快枪手,各执长柄快枪为长兵,近用柄代棍为短兵。以有杀气者二名,为第五、第六,各充鎲钯手,以鎲钯为短兵,兼火箭为长兵。以有杀气能射者二名,为第七、第八,充刀棍手,以刀棍为短兵,以射为长兵。以有力习射者二名,为第九、第十,充大棒手,以大棒为短兵,弓矢为长兵。以庸碌可役者一名,为第十一名,充火兵,听队长管束,此马营左右二部也。
  中部轻骑,每司第一局俱铳手,为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钯手,兼火箭为第九、十;二局、三局俱杀手,第一、二、三、四俱弓矢腰刀,第五、六、七、八俱弓矢钩枪,第九、十俱钯并火箭,以上俱听队总管束。凡谓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俱横列为偶,一伍在左连,兵五名,一、三、五、七、九是也。二伍在右连,兵五名,二、四、六、八、十是也。先填队总牌,连人送一号填营伍次第讫,连人传与第二号,填籍贯年貌毕,连人传与第三号,填疤记武艺华,连人传与第四号,填全队姓名于腰牌,将牌送填清册。又以一名与腰牌纸一张,连人挨次挨填如式。又唤一队,如此三队毕,即唤一旗总照此填完,领于空地,将队伍摆个式样。一面即将预日做就如式方色认旗一面付执,以辨行伍。三旗总俱完,付与一百总。军足三千二百以上,每把四百总。军止三千以下,每把三百总,俱完。即命本把总领于空所摆明,申明约束领回。如此,每一营将官下既完,一面照腰牌造册五本,有式在后,出示于第二日点名,随即均给马匹,凡战兵俱与上等马。系火器差使,不属前锋者,与第二等马,其下等马汰去不用,每营三部,虽同一体,而骁健伶俐好汉,须多归各头司,即暗寓选锋法矣。束伍事竟,又约日于教埸,公同再三订谕,宣明德意,即取各官挨次呈递无有不堪甘结状,式开于后。
  第二。骑旗鼓
  每营旗牌六名,号铳手二名,门旗三名,金鼓旗二名,执五方旗五名,执号带五名,角旗四名,认旗二名,巡视旗八名,吹鼓手十六名,夜不收五十名,火药匠二名,铁锃匠二名,弓箭匠二名,医士一名,家丁一名,医兽一名,家丁一名。
  第三。骑杂流
  每营将官下识字三名,家丁不拘数。务要同死生,可抵好汉,听自设法募养,伴当八名,军牢二十四名,厨役二名,俱马军;军伴十八名,养马三名,薪水三名,俱步军。中军官每员下识字二名,军牢八名,俱马军;军伴四名,俱步军。千总每员下识字一名,军牢六名,俱马军。军伴四名,俱步军。把总每员下识字一名,军牢四名,俱马军。军伴四名,俱步军。百总每名下旗丁马军一名。
  第四。骑队牌
  右册式解
  夫册式行位有限,悉填不全,故减其文。恐读之不得其详,复加解说如此。用者先于此辨之,俾知册内字眼,即尽知各军所习技艺,然后考较为便。
  夫刀铳者,鸟枪长刀也,鸟铳远射极准,长刀近用先及,枪棒者,枪亦铳,北方呼为快枪。痼不可变,今加长柄,远则用火药、铅子举放,近则以柄代棒击之。习则用木棒,但铳药子数制,原粗谬多,致不准中。今有新法,可谓详尽。钯箭者,义与火箭也。火箭远发,钯近用。因钯有股,可架火箭而放之,故并为一卒。棍矢者,夹刀棍兼弓矢也。夹刀棍即白棒加刃。远则用弓矢,近则用夹刀棍,可刺可击,棒矢者,白棒兼弓矢也。马上不敢用击,且一击必一刺,故又加短锋于顶,以便马上刺之。步下击刺兼用棒,即梃也。孟子曰:“执梃可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非真言梃之可御坚利也,盖言人心齐一,即梃非可与坚甲利兵敌者,用之亦取胜。今夫敌甲诚坚矣,兵诚利矣,而我人心何如?迺以白棒当敌为长技,迷而不悟,即孙、吴复起,毋能转移,何其谬讹入人之深也。弓矢远不如火器,命中不如鸟铳,而敌以坚甲当之,每每射不能入,亦明知而不肯变其习者,缘上司抄阅偏于此耳。火器不精,不如无,今知以火器当敌而不知精,亦无埒也。火担者,火兵也。担,扁挑也。用铁尖扁担,便于肩挑,又可击刺,亦农中战器也。
  第五。骑旗号
  每一大营,将官分五色。每营将官下各部伍,又分五色。在将官以旗心定本营方色,以边生旗而以黄应德;千总以心坐本方,以边应主将,以带应德;把总以心坐本方,以边应千总,以带应主将;百总以心坐本方,以边应把总,以带应千总;旗总以心转应本营不用边带。军士盔有缨而无旗。队总盔旗长六寸,上书队哨分数字样,方色照营将旗。旗总背旗一面,身方二尺五寸,斜角用边,旗杆长三尺六寸。百总认旗一面,身方二尺,斜角用边,杆用枪头,长九尺,上书字。一局书“振勇”,二局书“扬勇”,三局书“威勇”,四局书“武勇”。把总认旗,长三尺,斜角有边,杆高一丈一尺,用缨头号带一条,长五尺。千总认旗,长四尺,斜角有边,杆高一丈三尺,号带一条,长七尺。营将认旗,长六尺,斜角有边,杆用缨头雉尾,高一丈五尺。号带一条,长八尺五寸(以上俱小尺)。
  前营将官认旗,红心、蓝边、黄带、珠缨、雉尾、书“前军司命”。
  中部千总旗,黄心、红边、黄带。中左司把总旗,蓝心、黄边、红带。百总旗,蓝心、黄边、红带。旗总旗,红。队总盔旗,红。
  以后照此:
  中右司把总旗,白心、黄边、红带。百总旗,白心、黄边、红带。旗总旗,红。队总盔旗,红。
  左部千总旗,蓝心、红边、黄带。
  左左司把总旗,蓝心、蓝边、红带。百总旗,蓝心、蓝边、红带。旗总旗,红。队总盔旗,红。左右司把总旗,白心、蓝边、红带。百总旗,白心、蓝边、红带。旗总旗,红。队总盔旗,红。
  右部千总旗,白心、红边、黄带。右左司把总旗,蓝心、白边、红带。百总旗,蓝心、白边、红带。旗总旗,红。队总盔旗,红。右右司把总旗。白心、白边、红带。百总旗,白心、白边、红带。旗总旗,红。队总盔旗,红。后营将官认旗,黑心、白边、黄带、珠缨、雉尾,书“后军司命”。
  中部千总旗,黄心、黑边、黄带。中左司把总旗,蓝心、黄边、黑带。百总旗,蓝心、黄边、黑带。旗总旗,黑。队总盔旗,黑。中右司把总旗,白心、黄边、黑带。百总旗,白心、黄边、黑带。旗总旗,黑。队总盔旗,黑。左部千总旗,蓝心、黑边、黄带。左左司把总旗,蓝心、蓝边、黑带。百总旗,蓝心、蓝边、黑带。旗总旗,黑。队总盔旗,黑。左右司把总旗,白心、蓝边、黑带。百总旗,白心、蓝边、黑带。旗总旗,黑。队总盔旗,黑。右部千总旗,白心、黑边、黄带。右左司把总旗,蓝心、白边、黑带。百总旗,蓝心、白边、黑带。旗总旗,黑。队总盔旗,黑。右右司把总旗,白心、白边、黑带。百总旗,白心、白边、黑带。旗总旗,黑。队总盔旗,黑。左营将官认旗,蓝心、黑边、黄带、珠缨、雉尾,书“左军司命”。
  中部千总旗,黄心、蓝边、黄带。中左司把总旗,蓝心、黄边、蓝带。百总旗,蓝心、黄边、蓝带。旗总旗,蓝。队总盔旗,蓝。中右司把总旗,白心、蓝边、蓝带。百总旗,白心、黄边、蓝带。旗总旗,蓝。队总盔旗,蓝。左部千总旗,蓝心、蓝边、黄带。左右司把总旗,蓝心、蓝边、黄带。百总旗,蓝心、蓝边、蓝带。旗总旗,蓝。队总盔旗,蓝。左右司把总旗,白心、蓝边、蓝带。百总旗,白心、蓝边、蓝带。旗总旗,蓝。队总盔旗,蓝。右部千总旗,白心、蓝边、黄带。左右司把总旗,蓝心、白边、蓝带。百总旗,蓝心、白边、蓝带。旗总旗,蓝。队总盔旗,蓝。右右司把总旗,白心、白边、蓝带。百总旗,白心、白边、蓝带。旗总旗,蓝。队总盔旗,蓝。右营将官认旗,白心、黄边、黄带、珠缨、雉尾,书“右军司命”。
  中部千总旗,黄心、白边、黄带。中左司把总旗,蓝心、黄边、白带。百总旗,蓝心、黄边、白带。旗总旗,白。队总盔旗,白。中右司把总旗,白心、黄边、白带。百总旗,白心、黄边、白带。旗总旗,白。队总盔旗,白。左部千总旗,蓝心、白边、黄带。左左司把总旗,蓝心、蓝边、白带。百总旗,蓝心、蓝边、白带。旗总旗,白。队总盔旗,白。左右司把总旗,白心、蓝边、白带。百总旗,白心、蓝边、白带。旗总旗,白。队总盔旗,白。右部千总旗,白心、白边、黄带。左右司把总旗,蓝心、白边、白带。百总旗,蓝心、白边、白带。旗总旗,白。队总盔旗,白。右右司把总旗,白心、白边、白带。百总旗,白心、白边、白带。旗总旗,白。队总盔旗,白。中营将官认旗,黄心、红边、黄带、珠缨、雉尾,书“中军司命”。
  中部千总旗,黄心、黄边、黄带。中左司把总旗,蓝心、黄边、黄带。百总旗,蓝心、黄边、黄带。旗总旗,黄。队总盔旗,黄。中右司把总旗,白心、黄边、黄带。百总旗,白心、蓝边、黄带。旗总旗,黄。队总盔旗,黄。左部千总旗,蓝心、黄边、黄带。左左司把总旗,蓝心、蓝边、黄带。百总旗,蓝心、蓝边、黄带。旗总旗,黄。队总盔旗,黄。左右司把总旗,白心、蓝边、黄带。百总旗,白心、黄边、黄带。旗总旗,黄。队总盔旗,黄。右部千总旗,白心、白边、黄带。右左司把总旗,蓝心、白边、黄带。百总旗,蓝心、白边、黄带。旗总旗,黄。队总盔旗,黄。右右司把总旗,白心、白边、黄带。百总旗,白心、白边、黄带。旗总旗,黄。队总盔旗,黄。第六。骑什器
  旗总:每名明盔一顶,甲一副,臂手一副,背旗一面,旗杆一根,合力弓一张,弓弦二条,大箭三十枝,锋利腰刀一把,双插一副,鞓带一条,椰瓢一个。
  队总:每名明盔一顶,甲一副,臂手一副,背旗一面,旗杆一根,合力弓一张,弓弦二条,大箭三十枝,锋利腰刀一把,双插一副,鞓带一条,椰瓢一个。
  鸟铳手:每名明盔一顶,甲一副,鞓带一条,长刀一把,鸟铳一门,搠仗一根,锡鳖一个,药管三十个,铅子袋一个,铳套一个,备征火药,每三钱为一出,备三百出。另备空药六两,通共六斤,铅子三百个,火绳五根,每局铅子模一副,椰瓢一个。铳可以容三钱铅子为合式,药比铅子分两,每钱加二分,余皆仿此。
  快枪手:每名明盔一顶,甲一副,鞓带一条,快枪一杆,搠杖一根,锥一把,剪一把,药袋一个,药管三十个,药线筒一个,药线五百根,硫黄蘸两头,铅子袋一个,备征铅子三百个,火药每出五钱,备三百出,共备药九斤六两,铳口不同,子药照鸟铳例加减。火绳三根,锋利腰刀一把,每局铅子模一副,火镰石一副,椰瓢一个。
  鞓手:每名明盔一顶,甲一副,鞓带一条,椰瓢一个,鞓一把,火箭自负三十枝,备带三十枝,箭篓一个,油罩一个,火绳三根。
  刀棍手:每名明盔一顶,甲一副,鞓带一条,椰瓢一个,刀棍一根,合力弓一张,弦二条,大箭三十枝,双插一副。
  棒手:每名明盔一顶,甲一副,鞓带一条,椰瓢一个,大棒一棍,合力弓一张,弦二条,大箭三十枝,双插一副。
  弓刀手:每名明盔一顶,甲一副,鞓带一条,椰瓢一个,腰刀一把,合力弓一张,弦二条,大箭三十枝,双插一副。
  弓枪手:每名明盔一顶,甲一副,鞓带一条,椰瓢一个,钩枪一杆,合力弓一张,弦二条,大箭三十枝,双插一副。
  火兵;每名铁尖扁担一根,临时即充棍击之用,铁尖可刺,俱习棍法。锅一口,椰瓢一个。
  马:每匹鞍仗一副,辔头一副,肚带二条,滚肚一条,木绊一副,绊马绳二条,马椿一件,草铡每队一口。
  虎蹲炮:每位铁锤一把,剪一把,锥一把,药线盒一个,药升一个,木送二根,木榔头一个,火药每出八两,共备药三十出,火绳三根,火线四十五根,木马子三十个,合口石子三十个,铅子如重一两者用三十个,重三钱以下者用一百个,分大小轻重定数,合口大铅子十个,每个重五钱,皮篓二个,每二位驮架一副,随二位药子什物驮架一副。
  骡:每头鞍仗一副,辔头一副,肚带二条,滚肚一条,缰绳二条,铁橛一个,木椿一个,驮架一副。
  第七。骑神器
  凡骑兵营有虎蹲炮,各有驮骡,平时仍属一官,名为管神器把总,专为管束操练点察,备办什物,喂饲骡头。出征分与各部,每旗一位,专责队总管。放下营时,十部不用,俱贴出外围,每二旗一位,与外围原炮,每二旗合三位。
  第八。拒马柞
  每一旗十二架,每六架一包,每二包一驮,每营左右中三部俱同。下营时,中部拒马俱贴外围。每一旗合三包,共十八架,中层在子营不用,门角间俱下单层,便于出入。
  步兵 
  第一。选步军
  预日备牌号桌次并刷腰牌册,俱与骑兵束伍同。是日选时,先拟千、把、百、旗、队等总,亦同骑兵例。先以一队总自行检兵十一名,一字向上立定,主者与之辨验堪否,以有力伶俐者二名,为一伍长、二伍长,各为鸟铳手,兼双手长刀一把,第一名在左,第二名在右。又二名为长柄快枪手,枪柄即代短棍,为第三名、第四名,以便捷骨柔者二名为藤牌手,为第五名、第六名;又以力大貌黑而粗猛者为狼筅手,二艺俱有短无长,为第七名、第八名,以年少有精神杀气者二名,为镋把手,仍兼火箭,以其钯上可架火箭,便于放也,为第九名、第十名,以庸碌者一名为火兵,横看一伍者,即在左之伍也,所管者三、五、七、九,四名。二伍者,即在右之伍也,所管者四、六、八、十,四名。火兵总于队长,管束列阵照此。凡出战于铳枪火箭放过之后,牌为一层,筅为二层,钯为三层,长刀为四层,枪棍为五层。
  第二。步旗鼓
  与骑兵同,车兵亦与骑兵同,无马者听。
  第三。步杂流
  俱与骑兵营同,但无医兽。
  第四。步队牌
  俱同骑兵册,只三层用藤牌,四层狼筅,五层镋钯之异耳。
  第五。步旗号
  同骑兵例。
  第六。步什器
  旗总:每名背旗一面,旗枪杆一根,明盔一顶,甲一副,合力弓一张,弦二条,大箭三十枝,双插一副,锋利腰刀一把,椰瓢一个。
  队总:每名色旗一面,长旗杆一根,有刃,明盔一顶,甲一副,合力弓一张,弦二条,大箭三十枝,双插一副,锋利腰刀一把,椰瓢一个。
  鸟铳手:每名长刀一把,鸟铳一门,搠杖一根,锡鳖一个,铳套一个,铅子袋一个。药管三十个,备征火药每出三钱,备三百出,另备药六两,共六斤。铅子三百个,火绳五根,每局铅子模一副,椰瓢一个,子药合口配搭,照骑铳例。
  快枪手:每名快枪一杆,搠杖一根,锥剪各一件,药袋一个,药线筒一个,药管三十个,铅子袋一个,备征火药每出五钱,备三百出,共药九斤六两。铅子三百个,药线五百根,火绳三根,锋利腰刀一把,火镰火石一副,铅子模一副,椰瓢一个,子药合口配搭,照骑铳例。
  牌手:每名藤牌一面,锋利长腰刀一把,椰瓢一个,好水光拳石六块。
  筅手:每名狼筅一把,椰瓢一个。
  镋手:每名镋钯一把,火箭三十枝,椰瓢一个。
  火兵:每名铜锅一口,铁尖扁担一根,照式。椰瓢一个。
  车兵 
  第一。车兵
  预日备牌号桌次并刷腰牌册,俱与骑兵束伍同。是日选时,先拟千、把、百总、车正、队长,亦同骑兵例,但骑兵人数,无拘多寡,有大营小营,可以从权。此以车为定额,每营一百二十八乘,方足外围。庶马步入营,不疏不密。中军望竿车一乘,将台车一乘,鼓车二乘,座车一乘,大将军车四乘,子药什物车四乘,火箭车四乘,共一十六乘。除望竿车在营操壮观,出征不用,余俱从征。其编派行伍,若足一车之用,须用四大队,每队十二名,共四十八名。今因额定每营军不过三千,除杂流外,正得二千七百之数。
  车人两为所局,势莫由我,姑以二十四名为一车,分奇正二队。先令该管百总,将车正、队长二人选到,俱令坐下,盖不坐不得齐肃也。凡选车正必须伶俐知事有主张者,队长必有胆者。于内,先唤第一车正,就将众军中取二十名前来,内选有力而稍伶俐者一人为舵工,又以有力伶俐者六名,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俱充佛狼机手。以一、三、五三名在左,管狼机一架,以二、四、六三名在右,管狼机一架。又以力弱伶俐者二名,为第七、第八,管火箭与舵工,车正共十名,此正兵队也。机手仍给有刃大棒各一杆,火箭手给钯一柄,便于放火箭也。又于二十名之内,仍选骑兵一队,将先选到队长给长杆枪一根,上用该色队旗,听队长自拣兵九名,内以年纪伶俐有力者四人为鸟铳手,各给长倭刀一把,为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在军内放鸟铳,出车先放鸟铳,贼近用长刀。又选身中年少骨软者二人为藤牌手,为第五名、第六名,在车内放火箭,出车打石块,贼近用藤牌。又以有杀气者二人,充镋钯手,为第七名、第八名,在车放火箭,出车亦放火箭,贼近用镋钯。火兵为第九名,专管各队炊饭,共十名,此骑兵队也。
  又有新制轻车,利于远出,经过险隘,有时用之。每营二百一十六辆,每面五十四辆,每乘车正一名,即队长也。舵工一名,即火兵也。第一、二、三、四、五、六名俱铳手,第七、八名俱钯箭手,第九、十名俱狼机手,为一队。凡选车正,必须伶俐知事有主张者。于内,先唤第一车正,就将众军中选有力伶俐者六名,为火器手,火器不拘鸟铳快枪,第九、十二名为狼机手,肯为人下者一名为火兵,车轻不用舵工,一车完即给方色如式认旗一面,车兵摆列图一张,令车正领在空所,照图摆成二队,车正、队长各领一队,如行伍图式坐定。一把总者俱完放出,其各车正将图用木牌粘悬车上备查,以凭管束,一将官下完足,示日于教场领车给器听演习,派宗城司哨明白。
  第二。车旗鼓
  每营旗牌二班,各三名,号铳手三名,门旗二名,金鼓旗二名,五方旗五名,五方号带五名,角旗四名,认旗二名,巡视旗八名,吹鼓手十六名,火药匠六名,木匠五名,铁匠五名,医生一名,家丁一名,医兽一名,家丁一名。
  第三。车杂流
  每一营将官下书记三名,家丁无定数,照骑兵例。军伴一十八名,军牢二十四名,伴当八名,养马三名,薪水二名,厨役二名。中军官下识字二名,军牢八名,军伴四名。每千总下识字二名,军牢八名,军伴四名。每一把总下识字一名,军牢四名,军伴四名。每一百总旗丁一名。
  第四。车兵牌
  轻车照大战车一同。但每辆只兵一队,以大战车二队,各分半用二轻车,即是一大战车也。
  第五。车旗号
  车兵不用盔甲。车正用盔甲,方旗长二尺。百总旗,长三尺。把总旗,长四尺。千总旗,上角阔三尺,长五尺,带长五尺。营将旗,上角阔四尺,长六尺,号带长七尺。
  前营将官红旗,蓝边,黄带,凡旗上字与骑兵同。
  左千总兰旗,红边,黄带。一司把总红旗,蓝边。二司把总蓝旗,蓝边。三司把总白旗,蓝边。四司把总黑旗,蓝边。以上缨头,俱用红色。
  右千总白旗,红边,黄带。一司把总红旗,白边。二司把总蓝旗,白边。三司把总白旗,白边。四司把总黑旗,白边。以上缨头,俱用红色。百总与本司把总旗色同。车正旗色与百总同。
  后营将官黑旗,白边,黄带。左千总蓝旗,黑边,黄带。一司把总红旗,蓝边。二司把总蓝旗,蓝边。三司把总白旗,蓝边。四司把总黑旗,蓝边。以上缨头俱用黑色。
  右千总白旗,黑边,黄带。一司把总红旗,白边。二司把总蓝旗,白边。三司把总白旗,白边。四司把总黑旗,白边。以上缨头俱用黑色。百总与本司把旗色同。车正旗色与百总同。
  左营将官蓝旗,黑边,黄带。左千总蓝旗,蓝边,黄带。一司把总红旗,蓝边。二司把总蓝旗,蓝边。三司把总白旗,蓝边。四司把总黑旗,蓝边。以上缨头俱用蓝色。
  右千总白旗,蓝边,黄带。一司把总红旗,白边。三司把总蓝旗,白边。三司把总白旗,白边。四司把总黑旗,白边。以上缨头俱用蓝色。百总与本司把总旗色同。车正旗色与百总同。
  右营将官白旗,黄边,黄带。左千总蓝旗,白边,黄带。一司把总红旗,蓝边。二司把总蓝旗,蓝边。三司把总白旗,蓝边。四司把总黑旗,蓝边。以上缨头俱用白色。百总与本司把总旗色同。车正旗色与百总同。
  右千总白旗,白边,黄带。一司把总黄旗,白边。二司把总蓝旗,白边。三司把总白旗,白边。四司把总黑旗,白边。以上缨头俱用白色。百总与本司把总旗色同。车正旗色与百总同。
  中营将官黄旗,红边,黄带。左千总蓝旗,黄边,黄带。一司把总红旗,蓝边。二司把总蓝旗,蓝边。三司把总白旗,蓝边。四司把总黑旗,蓝边。以上缨头俱用黄色。
  右千总白旗,黄边,黄带。一司把总红旗,白边。二司把总蓝旗,白边。三司把总白旗,白边。四司把总黑旗,白边。以上缨头俱用黄色。百总与本司把总旗色同。车正旗色与百总同。
  第七。车什器
  车正:每名旗一面,枪杆一根,明盔一顶,甲一副,鞓带一条,锋利腰刀一把,椰瓢一个。
  狼机手:每名共管佛狼机一架。每架子铳九门,铁闩三根,铁锤、剪、锥、匙、凹心送子各一件。大铅子一百个,火药三十斤,火绳五根,椰瓢一个。鸟铳手:每名鸟铳一门,搠杖一根,锡鳖一个,药管三十个,铅子袋一个,统套一个。备征火药每出三钱,备三百出,另备药六两,共六斤。铅子三百个,火绳五根,每局铅子模一副,椰瓢一个。子药合口配搭,照骑兵铳例。火箭手:每名火箭六十枝,备三十枝。火绳三根,篓一个,油罩一个,椰瓢一个。
  大棍手:每名大棍一根,棍头用刃有式。椰瓢一个。
  舵工火兵:每名铜锅一口,水桶一只,椰瓢一个。
  战车:每辆佛狼机二架,子铳一十八门,铁闩四根,铁锤、剪、锥、匙、送各二件,火药六十斤,铅子二百个,火绳十根,鸟铳四门,搠杖四根,锡鳖四个,药管一百二十个,铅子袋四个,铳套四个,细火药二十四斤。铅子一千二百个,火绳二十根,火箭一百二十枝,火绳六根,火箭篓二个,油罩二个,大棒六根,铜锅一口,水桶一只,围幔一条,大油罩一张。
  第八。车神器
  每大将军一位,子铳三门。每子铳一门,备征子药十出,共三十出。每出火药四斤,共一百二十斤。铁子三百六十五个,共一万九百五十个。木马三十个,石子三十个。
  第九。计车乘
  凡用车数目,已在前款选车兵内。但创车之初,营制不一。本府初到,创议用车之时,先用正厢车,随又加以偏厢。四方行俱如墙,又兼以布牌,以防断续不联之患。每阴阳二乘为一隅,随可为门,随可为壁,缘重赘难运,望亦参差。今改为行阵,抬营向往,只用前后二门。门车用活扇,每门八乘,厢窄者十乘十二乘不等,余俱左右偏厢为隅,在两傍,行如运城然。无丈尺之隙矣。
  第十。车分数
  计二十四人为一车。每一车每一宗,用车正一名。每四宗用百总一员,是为一局,每四局用把总一员,是为一司。每四司用千总一员,是为一部。每二部用将官一员,是为一营。余多仿此。
  第十一。车责成
  每车正通管一车。凡正队、奇队、舵工等兵俱听管束。其正兵队内机手、舵工、火箭等尤为专管,又奇兵队长,只管本队,出战兵车兵不相干预。车正与舵工不出车,而专在内管车。恐有倾覆,佛狼机手六名,专备狼机镋钯。藤牌手专放火箭,鸟铳手专打铳,火兵专备炊煮防火之用。
  第十二。车战队
  凡出车迎敌,除正、奇队先在车内各照责成条下供役外,其奇兵队,仍将鸟铳四名,藤牌二名,狼筅二名,镋钯二名,听令摆鸳鸯阵备战。详于营阵条款内。
  第十三。车行营
  将正、奇二队分为二班,每班一队,轮流拽车。单日骑兵队,双日正兵队。每五里一换,遇有泥水及上坡,全队合力,不许轮班。
  第十四。苏骡力
  每车虽有骡二头,缘车重骡少,运拽不前,必得四头,乃可长行。近因设有骡头车兵,遂尽倚于骡,以致骡力为竭,行不联束,今已将骡革讫,如仍用骡,不过长途一时借力,须是车兵分班轮推,与骡同力,不然,既有骡拽,又用车兵何为哉?
  第十五。明战法
  论战车本不当用骡,近加骡者,为长途苏军之力耳。至于临贼十里之内,虽日操军士,尚且仓皇失措,差了号令,无知牲畜,安能周旋,中我规矩,况拗性之骡乎?临贼心去骡,只可用驮军士行李,军士二班全力挽运,庶前后各车头尾相联,稀不致断,密不致挤,方合号令,乃保万全。
  第十六。严巡车
  造完车乘,派到营内,取各千、把、百总、车正各管御,不致损坏,收管缴报,一面将车上各兵勇,每日每车轮拨一名,守车。每日轮把总一员,车正每一总一名,巡逻过夜,至次日平明交代与换班之人。赴主将处回话,称云“巡车无事”。如有车什物钉铁之类损失一件,俱该日把总之事,除捆打外,仍责巡风总、正、车兵赔偿。交代之时,接班官兵务要将车细看,如有前项损失,即扭前班之人赴该营查究。如容隐不举,及已代替而方觉举者,只坐见班之罪。仍将此项每一总刊写轮班水牌二面,拨兵填牌,发与遵守,牌到而赴代迟误者,军法治罪。此条与军器通写在牌上。
  辎兵 
  第一。选辎兵
  预日备牌号桌次并刷腰牌册,俱与骑兵同。是日选时,先拟千、把、百总、车正、队长,俱同骑兵例。计辎重车八十乘,每乘骡十头。鼓车二乘,元戎车一乘,各骡四头,先选正兵一队,将车正一名省令侧立,听该车正将先已领过骡头军兵扯出相认识八名,一面先编车正为首,骡兵八名,挨次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平列。以舵工一名为第九,内以一、二、三、四、五、六名,放佛狼机二架,以第七、八名,专管骡头。以舵工与车正管车。又选奇兵一队,先选队长一名,责令于各部军中拣出九名,八名给火铳,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各仍兼长刀,以第五、第六各兼镋钯兼火箭,以第七、第八名各给藤牌,以老实可役一名充火兵。一车完即给方色如式认旗一面,车兵摆列图一张,令车正领在空所,照图摆成二队,车正、队长各领一队,如行伍图式坐定,一把总者俱完放出,各车正将图用木牌粘悬车上备查,以凭管束。一将官下完足,示日于教场派宗城司哨明白,领车给器听演习。此车不用正厢,不用门车,俱是左右偏厢,开营两路而行,遇敌合为方营待战,并不移动。
  第二。辎旗鼓
  同车营例。
  第三。辎杂流
  同车营例。
  第四。辎兵牌
  同车营例。
  第五。辎旗号
下一页 尾页 共5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