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研究论著索引
期刊文章:
“张之洞与湖北工业”,《长江论坛》,2011年,1期。
刘建明:“张之洞:善于识人荐才的晚清伯乐”,《人才资源开发》,2011年,1期。
罗恰:“张之洞洋务思想与维新派思想之比较”,《榆林学院学报》,2011年,1期。
宋德华:“重评张之洞的中西文化观——以《劝学篇》为中心”,《学术研究》,2011年,2期。
高剑:“张之洞军事经济思想刍议”,《军事经济研究》,2011年,3期。
樊波成:“张之洞经学涵养管窥——以《读聂氏〈三礼图〉札记》为考察中心”,《史林》,2011年,1期。
张云峰:”再论戊戌变法中的张之洞”,《沧桑》,2011年,1期。
王芳:“张之洞与癸卯学制”,《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3期。
朱海龙:“回归人本——张之洞儿童教育观评析”,《淄博师专学报》,2011年,1期。
韩丽华:“张之洞:绕过困难,据理力争”,《人才资源开发》,2011年,2期。
易水寒:“官场老手张之洞”,《政府法制》,2011年,8期。
吴琼、王红梅:“浅析张之洞的军事近代化思想与实践”,《军事历史》,2010年,2期。
周孟雷:“张之洞教案政策探析”,《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2期。
于建华,”晚清重臣张之洞行楷扇面”,《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0年,10期。
“张之洞感叹”国运尽矣”“,《领导文萃》,2010年,5期。
把增强:“张之洞市政建设中的环保意识管窥”,《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0年,2期。
安东强:“张之洞《书目答问》本意解析”,《史学月刊》,2010年,12期。
雷颐,“张之洞:小事勇大事怯”,《领导文萃》,2010年,7期。
李君,“郑孝胥与张之洞关系考述”,《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3期。
孔祥吉:“再释张之洞帝王之梦——兼答李细珠先生”,《近代史研究》,2010年,5期。
刘中民:“张之洞的海防思想”,《海洋世界》,2010年,4期。
王维江:“张之洞与德国人”,《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3期。
马敏:“张之洞与晚清湖北的商品赛会”,《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期。
饶怀民、王佩良:“张之洞与清末湖南对外交涉”,《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2期。
王宏甲:“张之洞:洋务运动的人才战略家”,《中关村》,2010年,10期。
戴海斌:”庚子年张之洞对日关系的若干侧面——兼论所谓张之洞的”帝王梦”“,《学术月刊》,2010年,11期。
张实:“张之洞与黄石水泥工业”,《武汉文史资料》,2010年,9期。
雷颐,“张之洞的为官之道”,《决策探索上半月》,2010年,2期。
李国涛,“张之洞”屠财”而不”图财”“,《政府法制》,2010年,14期。
张丽丽:“略论张之洞与日本”,《学理论》,2010年,27期。
李海涛:“张之洞选购汉阳铁厂炼钢设备时盲目无知吗”,《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5期。
冯天瑜:“张之洞与武汉大学”,《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年,1期。
曹强新:“张之洞与湖北监狱改良”,《学习月刊》,2010年,9期。
张艳国:“简析张之洞中国文化自信论”,《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0年,9期。
郑金彪:“张之洞振兴工商业思想初探——以《江楚会奏变法三折》为中心”,《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年,9期。
舒习龙:“张之洞与晚清练兵处”,《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6期。
彭雷霆:“张之洞与编订名词馆”,《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1期。
孔祥吉:“日本档案中的张之洞与革命党——以吴禄贞事件为中心”,《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5期。
茅海建:“戊戌變法期間張之洞之子張權,之侄張檢、張彬的京中密信”,《中华文史论丛》,2010年,3期。
刘光书:“十一童文惊四座 半山亭名播四方——晚清重臣张之洞《半山亭记》赏析”,《名作欣赏》,2010年,26期。
张荣鑫:“学学张之洞抓发展”,《理论与当代》,2010年,12期。
郝祥满:“论张之洞调整中日俄三角关系的外交主张”,《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1期。
张新:“福泽谕吉与张之洞的”理想国民”之比较”,《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4期。
严昌洪:“汉版《张之洞全集》读后”,《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8期。
朱文瑜:“张之洞与清末海军重建”,《科学文化评论》,2010年,6期。
方秋梅:“张之洞督鄂与湖北省府主导汉口市政改革”,《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年,1期。
刘中民:“张之洞的海防思想下”,《海洋世界》,2010年,5期。
李欣荣:“如何实践”中体西用”:张之洞与清末新刑律的修订”,《学术研究》,2010年,9期。
张月琴、李珍梅:“张之洞的教育和谐思想及其当代意义”,《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5期。
钟家鼎:“李端棻、张之洞与百日维新”,《贵州文史丛刊》,2010年,2期。
刘立强、王亮停:“张之洞和盛宣怀关系评析”,《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2期。
李冬梅:“张之洞西学态度对晚清政策的影响”,《人民论坛》,2010年,29期。
戴海斌:“庚子事变时期张之洞的对日交涉”,《历史研究》,2010年,4期。
朱韬:“张之洞慧眼识才之道”,《决策》,2010年,
李细珠:“张之洞庚子年何曾有过帝王梦——与孔祥吉先生商榷”,《近代史研究》,2010年,3期。
葛荃、贾乾初、刘坤:“张之洞政治人格刍议——基于政治文化的视角”,《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1期。
王顺贵:“晚清名臣曾国藩与张之洞诗学研究三题”,《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2期。
陈增荣:“近代化先驱张之洞思想与学术成就研究”,《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2期。
喻中:“张之洞百年祭”,《读书》,2010年,12期。
乐朋,“张之洞的奇谈怪论”,《钟山风雨》,2009年,4期。
喻中:“张之洞的当代意义”,《博览群书》,2009年,12期。
唐柳春:“从两部《劝学篇》试分析福泽谕吉与张之洞的差异及原因”,《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3期。
何长凤:“灵童少年张之洞——《天香阁十二龄课草》读后”,《贵阳文史》,2009年,4期。
涂文学、宋晓丹:“张之洞”湖北新政”遗产今何在”,《世纪行》,2009年,12期。
任晓兰:“论张之洞与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兴起”,《理论与现代化》,2009年,4期。
卢晶:“张之洞速写”,《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24期。
张玉栋:“浅析张之洞的国防建设思想——”储人才、制器械、开地利”“,《科技信息》,2009年,1期。
温春来:“从英国公共档案馆中文档案看张之洞与华工出洋问题”,《历史档案》,2009年,2期。
石文玉:“超然于新旧之间的一次思想努力——张之洞《劝学篇》的写作背景研究”,《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5期。
王瑞:“张之洞”中体西用”教育思想”,《消费导刊》,2009年,3期。
任晓兰:“张之洞的东学观探析”,《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3期。
阮哲:“张之洞欲建铁黄鹤楼”,《武汉文史资料》,2009年,10期。
任晓兰:“张之洞对传统义利之辨的继承与突破”,《北方论丛》,2009年,6期。
刘虹:“吴汝纶与张之洞课程观之刍议”,《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期。
龙志毅:“《张之洞与贵州》序”,《贵阳文史》,2009年,2期。
马景源:“张之洞与汉阳铁厂”,《武汉文史资料》,2009年,10期。
何叙律、海涛:“清末‘新政’时期张之洞的体育教育思想”,《湖南社会科学》,2009年,5期。
何广:“从两件文物看张之洞与士流”,《武汉文史资料》,2009年,10期。
武晓华:“张之洞兴学育才思想探源”,《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3期。
郑蕾:“浅论张之洞的”中体西学”政治思想”,《网络财富》,2009年,17期。
刘志林、李松:“张之洞督鄂120周年纪念座谈会在汉阳召开”,《世纪行》,2009年,10期。
吴小鸥、艾琼:“张之洞与新式教科书的编撰——以《张相国新撰唱歌教科书》为例”,《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年,2期。
敖福军:“试论张之洞的刚性外交”,《黑龙江史志》,2009年,20期。
冯天瑜:“张之洞传”,《武汉文史资料》,2009年,10期。
严昌洪:“张之洞编练湖北新军”,《武汉文史资料》,2009年,10期。
周孟雷:“张之洞在义和团时期的教案思想探析”,《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9年,5期。
董贵胜:“张之洞与中国经济近代化”,《齐鲁学刊》,2009年,5期。
白石:“张之洞与中国第一部矿法”,《兰台内外》,2009年,1期。
何云鹏:“张之洞与福泽谕吉政治法律思想管窥”,《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6期。
陈钧:“张之洞在汉的市政实绩”,《武汉文史资料》,2009年,10期。
徐珂:“张之洞实业教育思想浅析”,《开封大学学报》,2009年,1期。
周保林:“张之洞重才轻财趣事”,《政府法制》,2009年,24期。
黄建华:“十九世纪后期中日教育思想变革及其实际成效——张之洞、福泽渝吉教育思想之比较”,《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年,2期。
李文东“张之洞钟情官办体制心理探析”,《许昌学院学报》,2009年,6期。
黄凡、罗恰:“张之洞的洋务思想及其在湖北的实践”,《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1期。
刘振修:“张之洞审”光绪”“,《文史博览》,2009年,9期。
卢婵江、钟步伟:“张之洞科技兴农思想探析”,《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09年,3期。
张玉山:“张之洞与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萌芽”,《求索》,2009年,7期。
杨庆博、张振铎:“张之洞家庭教育思想综述”,《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1期。
莫华生:“中法战争前后张之洞和冯子材关系的曲折演变”,《学术论坛》,2009年,7期。
孙宏年:“张之洞与中越边界”,《世界知识》,2009年,4期。
纪念张之洞诞辰17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贵阳举行”,《贵阳文史》,2008年,1期。
张立群:“张之洞的军事改革思想与实践”,《军事历史》,2008年,5期。
聂蒲生:“略论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张之洞”,《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期。
刘莎、李超:“张之洞发展中国近代教育的实践”,《南都学坛》,2008年,6期。
风文:“张之洞与张公堤”,《中国减灾》,2008年,3期。
胡迎建:“论张之洞的诗学主张及其诗作”,《学术研究》,2008年,9期。
敖福军:“论张之洞”以兵战为用”的外交思想”,《职大学报》,2008年,2期。
方鹏、易卉:“张之洞《书目答问》浅析”,《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年,10期。
黄浩:“贵阳六洞桥与张之洞”,《贵阳文史》,2008年,2期。
高艳:“晚清法律移植与张之洞监狱改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年,5期。
蔡志荣、王瑜:“从经心书院到存古学堂:张之洞的书院观之嬗变”,《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1期。
任晓兰:“张之洞的宪政观探析”,《兰台世界》,2008年,5期。
聂蒲生:“种豆得瓜:张之洞治鄂与武昌首义”,《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8期。
谢清溪:“略论张之洞在清末新政中的作用及其影响”,《黑龙江史志》,2008年,12期。
周保林:“张之洞重才轻财趣事”,《文史春秋》,2008年,9期。
周翔:“试论张之洞科技文化观的演变过程”,《安阳工学院学报》,2008年,1期。
王维江:““清流”张之洞”,《社会科学》,2008年,1期。
兰淼:“中法战争时期的张之洞”,《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韩庆龙:“张之洞变革科举思想浅析”,《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5期。
夏开元:“张之洞与武汉城市建设”,《城建档案》,2008年,1期。
彭卫民:“清季张之洞”君子儒”探赜”,《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6期。
邓永康:“张之洞与晚清海外人才引进”,《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年,6期。
陈立波、王洪忠:“论张之洞的留学教育思想”,《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期。
杨艳中:“1990年以来张之洞研究述评”,《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8年,4期。
孔祥吉、村田雄二郎:“对毕永年《诡谋直纪》疑点的考察——兼论小田切与张之洞之关系及其进呈《诡谋直纪》的动机”,《历史教学高校版》,2008年,7期。
任晓兰:“从张之洞经世思想的人文气韵看中国近代儒学的困境”,《求索》,2008年,7期。
刘凝凡:“论张之洞对中国近代教育的贡献”,《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8年,2期。
闭雄壮、韦秋杰:“张之洞人才思想论”,《河池学院学报》,2008年,6期。
石文玉:“张之洞政治思想初探——以《劝学篇》为中心”,《史学集刊》,2008年,2期。
崇小云:“从癸卯学制看张之洞的中体西用观”,《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4期。
苍向荣:“张之洞的教育思想”,《文史博览理论》,2008年,12期。
黄耀华:“张之洞与湖广铁路借款”,《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4期。
张笃勤:“我所发现的张之洞佚文两篇”,《武汉文史资料》,2008年,4期。
郭庆汉:“张之洞:武汉现代化的奠基人”,《湖北档案》,2008年,12期。
吴廷俊、裴晓军:“张之洞报刊管理与报刊思想的双重性”,《国际新闻界》,2008年,8期。
陈立波、丁晓宁:“张之洞科教兴农思想探析”,《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3期。
赵蕾:“张之洞女子教育思想刍议”,《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5期。
李光泉:“张之洞经济思想实践与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求索》,2008年,1期。
陈睿腾:“张之洞与科举制度的废除——京师大学堂的生源视角”,《学园》,2008年,3期。
王勇:“张之洞”废幕友改委文案”说辨析”,《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期。
罗红艳:“辜鸿铭与张之洞”,《贵阳文史》,2008年,6期。
周煦:“张之洞实业教育思想述评”,《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1期。
姚伟钧:“张之洞与武汉近代工业文化遗产”,《武汉文史资料》,2008年,7期。
王广军:“张之洞与中国近代留学教育思想”,《理论界》,2008年,5期。
温晓静:“从《劝学篇》和”癸卯学制”初探张之洞的历史教育思想”,《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6期。
何晓明、何顺进:“张之洞治鄂论”,《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6期。
曾科:“从”缓办”到”速办”:张之洞与粤汉铁路”,《文史博览理论》,2007年,9期。
龚春英:“论张之洞的监狱改良思想”,《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2期。
杨萌芽:“张之洞幕府与清末民初的宋诗运动”,《齐鲁学刊》,2007年,2期。
李茂祝:“论张之洞的经学思想”,《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11期。
张小强:“自立军事件中唐才常与张之洞关系考”,《史学月刊》,2007年,4期。
杨庆博、章传文:“张之洞由清流党转化为洋务派的主观原因”,《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4期。
周光明、邹文平:“论张之洞与近代报刊”,《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年,5期。
王倩:“简述张之洞的军事思想及其实践”,《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2期。
茅海建:“戊戌年徐桐薦張之洞及楊鋭、劉光第之密謀”,《中华文史论丛》,2007年,4期。
胡吉军:“张之洞从清流健将向洋务殿军转变的原因初探”,《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3期。
陈国平:“张之洞实业教育思想与实践述评”,《教育与职业》,2007年,33期。
周孟雷:“略论19世纪90年代张之洞的教案政策”,《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6期。
田玉洪、张洪良:“张之洞与绿营裁军”,《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10期。
李振武:“张之洞编《中国大地形势歌》”,《广东社会科学》,2007年,3期。
老记:“张之洞乘火车到达汉口”,《湖北档案》,2007年,8期。
刘亚玲:“张之洞与湖北近代农业产业化”,《农业考古》,2007年,3期。
刘亚玲:“张之洞的教学管理思想述评”,《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2期。
方方:“张之洞与武汉的崛起”,《决策与信息》,2007年,10期。
熊俊:“早年张之洞”,《贵阳文史》,2007年,4期。
刘亚玲:“张之洞的学生管理思想浅探”,《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期。
刘超、唐国庆、夏金星:“张之洞实业教育思想初探”,《职业教育研究》,2007年,1期。
王希安:“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法律思想的辩证思维”,《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7年,7期。
邓颖芝:“从《劝学篇》看张之洞的中西文化观”,《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4期。
刘亚玲:“张之洞的廉洁思想与当前的反腐倡廉”,《中国市场》,2007年,18期。
董学文、戴晓华:“张之洞与文学研究法”,《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1期。
枫叶:“张之洞的为官之道”,《文史月刊》,2007年,11期。
凌振荣:“张謇与张之洞城市化实践之比较”,《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4期。
戚义明:“从张之洞的临终悲叹说到李宗仁的晚年反思”,《党的文献》,2007年,3期。
阳美燕:“张之洞与《时务报》维新派的文化关系”,《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期。
董贵胜:“论张之洞对中国近代教学思想的创新与贡献”,《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5期。
马彦丽:“张之洞与中国的近代化”,《沧桑》,2007年,5期。
樊学庆:“张之洞与清末学堂冠服政策”,《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期。
闭雄壮:“张之洞用人艺术探析”,《钦州学院学报》,2007年,1期。
桑兵:“盖棺论定”论”难定:张之洞之死的舆论反应”,《学术月刊》,2007年,8期。
牛白琳:“浅析蔡元培与张之洞教育思想之异同”,《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10期。
梁小民:“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商界中国商业评论》,2007年,2期。
屈凯:“张之洞《劝学篇》带给当今高等教育变革的启示”,《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11期。
宁宁:“张之洞早期外交思想述论——以伊犁事件为中心的考察”,《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4期。
刘合新:”张之洞的与时俱进思想”,《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期。
王建辉:“李鸿章、张之洞洋务事业比较研究”,《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2期。
章传文、杨庆博:“张之洞由清流党转化为洋务派的客观原因”,《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3期。
刘阁春:“张之洞法制思想的演变与近代中国法制建设”,《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8期。
刘亚玲:“督粤期间的张之洞与华侨问题”,《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2期。
宋伟琼、贺方润:“清季张之洞调和汉学和宋学的努力”,《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9期。
刘亚玲:“略论张之洞的教育管理思想”,《咸宁学院学报》,2007年,4期。
刘亚玲:“督鄂期间张之洞的多种经济作物种植观”,《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2期。
闭雄壮:“从‘化民成俗’到‘国民教育’——论张之洞的教育观”,《河池学院学报》,2007年,1期。
孔祥吉:“‘出淤泥而不染’的张之洞——读稿本《张文襄公辞世日记》感言”,《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年,11期。
江琳:“晚清教育改革中的张百熙和张之洞”,《兰州学刊》,2007年,6期。
甄建均:“癸卯学制与张之洞的教育思想简议”,《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1期。
冯吉红:“简论张之洞的留学教育思想”,《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