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驱逐舰历史

佚名(现代)
驱逐舰发展史
   
第一章 早期的驱逐舰
  驱逐舰,就其魅力、成就或声誉而言,没有任何军舰能够与它相比。如果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的特性的话,那就是:它是一种壮观的、必不可少的和在航率高的军舰。驱逐舰在开始时是为了执行单一任务而建造的;可是,在随后80年的漫长岁月中,它已成为一种多用途的军舰。它为海上舰艇编队护航,实施鱼雷攻击,进行反潜,遣送部队登陆和炮击岸上阵地。
  为了了解驱逐舰的由来,我们必须追溯到一个世纪以前。当时,在阜姆 [ 译者注:即今南斯拉夫的里耶卡 ] 的一位英国工程师罗伯特·怀特海德正在试验一种新武器,他认识一位退役的奥地利海军军官勒皮斯。勒皮斯曾发明了一种奇妙的装置,希望它能在海战中发挥一些作用。其实,他所制造的装置是一种使用两根导线从岸上进行制导的小型自动艇。勒皮斯的意图是将这种装满炸药的小艇导向敌舰的舷侧,怀特海德敏锐的头脑充分领会了勒皮斯的意图,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
  怀特海德认为,导线必须废弃,而且如果能引导"小艇"在水下直线航行,那它就更容易击沉敌舰。这一回进展很快。1866年,勒皮斯完成了他的试验;同年,怀特海德制造了一艘能在水下以6.5节的速度航行184米(200码)的小艇。两年之后,怀特海德向奥匈帝国海军表演了两艘装有强棉药弹头的样艇;1870年,他又带着这种样艇到英国向海军部作了表演。在一阵电光之后靶舰被摧毁了,这两艘样艇被命名为"鱼雷"。而第一个使用鱼雷这个名称的人是戴维·布什内尔,现在我们把他的这种鱼雷叫做水雷。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鱼雷"这个名字一直作为水下爆炸装置的一种统称。
   1870年9月到10月之间,怀特海德鱼雷(WhiteHead,即"白头"鱼雷)在英国进行了一百多次射击表演,给英国海军部以强烈的印象,他们决定马上购买其生产权。但是,出现具有发射鱼雷能力的舰艇则是在四年以后的事,它是一艘试验用的27.4米(90英尺)长的英国舰艇"维苏威"号。而第一艘专门设计用来发射鱼雷的英国军舰则是"闪电"号,该舰于1877年下水并完工。"闪电"号比大型汽艇稍大一些,装有一具艇首鱼雷发射管,携带一枚"白头"鱼雷。"闪电"号通过其艇身对准目标以达到鱼雷的瞄准。它在风平浪静的海面上具有19节的航速,这种直径为356毫米(14英寸)的鱼雷能以18节的航速航行548米(600码)。对于19世纪70年代的军舰来说,这是非常好的性能。因此,英国海军部认为,有必要多订购一些此种"鱼雷艇"。英国海军部首先向"闪电"号的建造厂商--约翰一世·桑尼克罗夫特公司托马斯分公司订购11艘,但随后又向其它七家公司订购了8艘,其目的是看看它们是否能进行某些改进和以便评价这些新艇的性能。
  在上述新艇订货后不久,英国海军部就决定为它们全部采用艇编号。这样,"闪电"号就成为英国海军的"1号鱼雷艇"。"闪电"号和其它的鱼雷艇进行了大量性能试验,但它们的用途暂时被限定于港口防御。这些鱼雷艇由于尺寸太小,它们除了驶出港口对实施封锁或攻击的敌舰队发射鱼雷之外,发挥不了多大作用。使用它们作为进攻性武器的一些尝试都实现不了,因为它们太小、太轻,以至于不能在公海航行。尽管如此,"白头"鱼雷的破坏力对主要海军国家产生了深刻的印象,法国和英国首先觉察到它是海军装备技术的一场变革。法国在"白头"鱼雷最初出现时曾经忽视了它;只是当它们看到英国用鱼雷艇进行试验时,"白头"鱼雷才开始引起他们的注意。法国感兴趣的是,鱼雷艇明显地具有以一次鱼雷发射就能摧毁敌人大型军舰的能力。自从拿破仑战争中法国舰队遭到覆灭之后,法国一直在寻求一种足以抵消英国在海上所占压倒优势的武器。首先,在19世纪20年代,它造出了帕克西汉斯爆炸弹;后来,在19世纪50年代,又创造了装甲。但是,每次英国都用自己创新的武器胜过了法国。这一次英国在秘密发展武器方面似乎又取得了领先地位,法国自然不会自甘落后。
  事实上,在上马方面,法国已超过英国,在1875年,法国就订购了它的第一艘鱼雷艇,但该艇直到英国的"闪电"号服役一年后才服役。随后,法国又订购了6艘鱼雷艇。法国忍气吞声,向英国船厂订购了3艘鱼雷艇,其中2艘是向约翰一世·桑尼克罗夫特公司订购的。到1880年,法国已建成30艘鱼雷艇,另有30艘在建。英国两家主要公司--亚罗和桑尼克罗夫特的成就意味着,其它国家的海军也正在纷纷购买鱼雷艇。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奥地利、智利、希腊、德国、意大利、日本和斯堪的纳维亚等国的海军都拥有了鱼雷艇。英国海军乐于让鱼雷艇缓慢地发展,因而无论是鱼雷艇还是它所用的鱼雷,仍处于最初的发展阶段。但法国继续建造鱼雷艇,在1881年到1885年间,它又订购了44艘鱼雷艇,使法国的鱼雷艇总数达到104艘。英国海军在焦虑不安的海军军官和政界人士的压力下,决定于1885年到1886年再建造10艘鱼雷艇。但英国海军部认为,在对待鱼雷艇问题上,不能仅仅增加它的数量;与此同时,还要认真寻求对策。
  一个解决办法是,建造一种"鱼雷撞角"装甲舰,让它具有足够的航速以对付驱逐鱼雷艇,同时具有加固的舰首撞角并载有鱼雷以击沉敌舰。这种舰英国仅建造过1艘"波利费马斯"号。实践证明它是一种失败的尝试,因为它的速度比鱼雷艇慢。舰上安装的是发射直径为25毫米(1英寸)炮弹的加特林和诺登费尔特火炮,但事实证明,这两种火炮不能阻止鱼雷艇,因而随后又被较重型的速射炮所替代。军舰在锚泊时,舰的周围便装上大型防雷网,以便作为防护措施;但军舰如要启航,防雷网就需拆掉。基本问题是,舰上火炮的发射率太低,而鱼雷艇目标又太小,以至在夜间或能见度差时不易发现。
  这就需要另一种舰艇,这种舰艇能以和鱼雷艇相同或更快的速度追逐鱼雷艇,并用火炮击沉它。英国第一流造船师J·塞缪尔·怀特自费设计和建造了一艘称为"迅速"号的大型鱼雷艇。它比当时桑尼克罗夫特和亚罗公司建造的鱼雷艇长7.6米(25英尺)。虽然它的航速相当慢,但它的新型艇尾给予它较大的机动性。该艇的艇体较宽,可安装当时的重型武备,即6座47毫米速射炮和3具鱼雷发射管。"迅速"号标志着鱼雷艇的新发展。这引起了英国海军部的注意,它立即将"迅速"号购买下来,并把它作为第81号鱼雷艇。"迅速"号使人萌发了一个新的想法,即设计和建造装有火炮和鱼雷的大型舰--"鱼雷艇捕捉舰"。英国海军部订购了4艘由海军建造局局长设计的新舰,这4艘舰--"响尾蛇"号、"蝗虫"号、"白蛉"号"蜘蛛"号于1887年至1888年加入了英国舰队。
   1887年4月,新建的"响尾蛇"号同18艘鱼雷艇一起开始进行一系列试验。在随后的两周内,它奋力捕捉它的"小敌人",但结果是失败的。不幸的是,当时它的重量轻、使其速度高的蒸汽机尚处于不成熟阶段,而且它的舰体也造得太轻。它的速度虽比鱼雷艇快,但仍不足以构成优势,而且舰的振动几乎使人难以忍受。它在平静的海面上还能够捕捉住鱼雷艇,可是,在波涛汹涌的海况时,它的速度便立即下降。当然鱼雷艇的情况亦是如此。试验表明,它在白天进行攻击将是自取灭亡。自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大型军舰的速度在不断提高,当时,它们比鱼雷挺仅慢大约4节。在1887年上述试验末尾所进行的舰艇全功率试航中,鱼雷艇所达到的最高航速为16.75节,这不足以免遭炮火之害;而且其机械设备的可靠性也不高,在88海里的航程中,几乎有一半鱼雷艇损坏。
  尽管英国海军部于1889年又订购了13艘改进的"响尾蛇"型"捕捉舰",但谁也不对它抱有多大的希望。因为虽然它们的速度较快,但鱼雷艇的航速已从理论上的20节提高到理想条件(即平静海面,不装武备)下的24节。实验证明,建造装有所需火炮足以击沉鱼雷艇的小型、高速"捕捉舰"是难以实现的。甚至在1891年到1893年,当私人公司受聘在海军设计"捕捉舰"的舰体上安装它们自己生产的锅炉的机器时,他们对这项工作始终表示迟疑,不太热心。英国海军部十分焦虑,因为到这时为止,法国海军已拥有220艘鱼雷艇。据报道,有些最新的鱼雷艇其航速已达到27.5节;俄国有152艘,德国有143艘,意大利有129艘。当时英国和法国之间存在着紧张状态,存在发生战争的可能性。鉴于俄国无疑将同法国联合,英国海军的186艘鱼雷艇将对付法国和俄国的372艘鱼雷艇。
  英国海军部决定改正失误,急起直追,并寻求私人鱼雷艇建造厂的帮助。海军部认为这些私人建造厂最可望找到一种对付他们自己产品的对策。1892年,J·A·费希尔海军少将在担任英国第三海务大臣和海军审计官之后不久,要求亚罗公司的董事长艾尔弗雷德·亚罗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并为能击毁鱼雷艇的舰艇起草一份技术规范。亚罗立即前往访问法国的造船厂,并向英国海军部呈交了一个详细报告,这个报告就成为费希尔向海军建造局局长下达指示的基础。这种舰只需具备两个条件:航速至少27节,装备强大的火炮。海军建造局局长威廉·怀特爵士建议,这种舰的技术规范由私人投标,正如他自己所说:"皇家造船厂不能建造出符合要求的舰艇"。对舰体设计和机械装备能给予恰当考虑的只能是那些对鱼雷艇有专门研究的公司。
  英国海军部不失时机地在1892年6月27日订购了4艘舰,其中两艘由亚罗公司建造,另外两艘由桑尼克罗夫特公司建造。当时,正式的舰名仍然称为"鱼雷艇捕捉舰",但在1892年8月8日第一次在官方的通讯中出现了"鱼雷艇驱逐舰"这一用语,这标志着驱逐舰历史的开始。这一术语的更早出现是在19世纪80年代,但从未正式使用过。自此以后,"鱼雷艇驱逐舰"就作为新型军舰的专有名词使用了,通常缩写为TBD。
   1893年10月,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艘鱼雷艇驱逐舰"哈沃克"号。由于在人们的心目中存在着"捕捉舰"的灾难性失败,于是怀着相当大的忧惧注视着它的试航。其实,人们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它轻而易举地达到了26节的设计航速,并能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航行自如,而只有轻微的震动。"哈沃克"号的机动性良好,在1894年的年度试航中,它在海上毫无困难地连续航行了24小时,充分显示了它的适航性;而且也表明它具有迅速捕捉两艘"敌方"鱼雷艇的能力。第二天,它追上了"捕捉舰""迅速"号,并越过了它,而且在离开它所在的海区之前还环绕"捕捉舰"一周。"哈沃克"号装有1座76毫米火炮和3座47毫米火炮;此外,还携带3枚450毫米鱼雷,因此,它也能攻击敌舰。
  这些原型驱逐舰的生活设备难以令人满意。人们很快注意到,即使在天晴气爽的气候条件下,舰员们也不可能得到安然的休息。由于舰体的重量需要减少,舰体结构相当脆弱。舰体壳板出现了"颤动"现象,滴水常常流到生活舱甲板上。由于不注意舱室的空调和舱壁绝热层的敷设,经常出现"出汗"和凝水现象,司炉要经常到甲板上冲洗。甚至军官连自己的住舱都没有,不得不睡在军官集会室周围的弹簧座椅上。英国海军部由于渴望为驱逐舰补充优秀的人员,便提出了增发"辛苦费"的措施,"辛苦费"是一种在困难条件下工作的额外津贴。在英国海军中出现了一种新的上进精神,有雄心的年轻军官趁此机会脱离在大舰上那种令人厌倦的值勤。同样,在下甲板工作的人员也可得到报偿,即在小舰上可以进行更为自在的全面训练,这是一个取得专业资格的好机会。这标志着此后80年海军驱逐舰舰员不可确定的特别舰员的开始。难怪初期驱逐舰的一些指挥官后来成为海军将领,因为他们具有果敢和智慧这样一些不可缺少的素质。许多年后,作家塔弗雷尔(又名塔普雷尔·多林海军上校)回忆说,谁也无法掩盖这样一个事实:由于驱逐舰舰首易于折叠成象一个六角手风琴那样的形体,舰艇总是好象遭受碰撞似的。其实,这也并不奇怪,因为驱逐舰的舰体壳板如同厚纸板一样,仅有3.2毫米(0.125英寸)厚。在舰体壳板涂漆之前,可以看到肋骨和纵桁的痕印,这如同在肋骨上铺上一块湿帆布。
  尽管存在上述这些问题,首批4艘鱼雷艇驱逐舰进一步证明了他们的价值。当首制舰"哈沃克"号的预备性试航表明它的设计良好时,英国海军部又陆续订购了该型舰;到1894年9月鱼雷艇驱逐舰的订货总数已达到40艘。这些鱼雷艇驱逐舰是根据预定的合同航速被称为"27节舰";1896年,英国海军部又订购了28艘"30节舰"。在服役中它们都不能取得超过上述27节航速1.5节的航速,也比不上鱼雷艇,但它具有更好的适航性。不久,事实表明,在驱逐舰上装备重型鱼雷武器是明智的,而且确定了这样一个标准战术原则:驱逐舰在充当鱼雷艇对敌之主要舰队实施攻击,首先要击毁敌人的鱼雷艇。虽然在随后几年中,英国海军仍在继续建造鱼雷艇,但到1900年人们认为鱼雷艇驱逐舰已替代了鱼雷艇的作用,并将使它们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哈沃克"号及其姐妹舰的出现引起了英吉利海峡彼岸人士的密切关注。法国意识到鱼雷艇驱逐舰可使它们庞大的鱼雷艇舰队的大部分兵力无用。但它们所能做的一切就是效法英国人,建造它们自己的鱼雷艇驱逐舰或反鱼雷艇舰。正如英国海军部一样,法国海军承认了自己的不足,并与最有名的法国鱼雷艇设计师M·奥古斯廷·诺曼德联系,以便设计合适的舰型。诺曼德提出了244吨型舰和403吨型舰的两种设计方案,但被接受的设计方案是300吨型的"迪朗达尔"级,其原型舰的尺寸大体上同英国的"哈沃克"级相同。虽然它们装有功率更大的主机,但其排水量也增大了,因此它的有效航速并不高。"迪朗达尔"号于1899年夏天进行海上试航;在以后的8年中,法国海军又建造了54艘类似舰型的鱼雷艇驱逐舰。
  德国海军在建造鱼雷艇方面曾效法英国和法国,但就某一个方面而言,它在建造驱逐舰的道路上业已迈出了第一步。1886年12月,德国在埃尔平的席绍船厂下水了一艘称为"分队艇"的D1号艇,它是一艘230吨的加大型鱼雷艇,其任务是充当鱼雷艇支队的先头艇。实际上,该型艇的最后一艘艇D10号,是于1898年10月在英国奇齐克的桑尼克罗夫特船厂下水的,它与英国海军当时正在建造的"27节舰"十分类似。一年之后,第一艘加大型鱼雷艇(或称"公海"型鱼雷艇)S90号在席绍船厂下水。它装有3座50毫米火炮和3具450毫米鱼雷发射管。1899年11月,它进行了3小时的海上试航。在艇上载有65吨煤的情况下,它保持了26.4节的航速,并能以12~14节的航速连续航行12个小时。顺便插一句,德国海军是给驱逐舰编上舰号而不进行命名的唯一海军。造船厂的区别符号是:S代表席绍船厂,V代表伏尔甘船厂,G代表日尔曼船厂。
  美国在南北战争时期,水下战争已有相当规模的发展,当时南部联邦使用了潜艇和水雷,此外,在19世纪70年代,撑杆水雷的试验工作也在继续进行。但是直到1886年美国国会才同意拨款建造第一艘怀特海德鱼雷艇。该艇叫"库欣"号,它是以曾在1864年领导反击南部联邦的冲角舰"阿尔比马尔"号的指挥官库欣的名字命名的。"库欣"号于1890年1月由罗德岛布里斯托尔的赫雷肖夫公司建成。它的排水量只有105吨,航速22.5节。后来,美国政府又于1890年到1896年批准建造13艘。
  美国海军是第一支在战争中使用鱼雷艇的海军。由于美国海军对鱼雷艇的战斗能力十分崇信,它在1898年的西班牙-美国战争中得到了许多有益的教训。总之,在这次战争中,鱼雷艇的战果是令人失望的。当时,美国鱼雷艇毫无袭击西班牙舰队的机会,况且海上只有6艘鱼雷艇,成绩甚微。由于鱼雷艇没有更合适的任务执行,它们只好去担任巡逻值勤,但这一工作又偏偏暴露了它们的不可靠性和弱点。总轮机师曾经指出,一些鱼雷艇的状况令人"不堪入目",锅炉被烧穿,汽缸盖破裂,活塞和阀门被堵住。这种情况多数是由于缺乏对轮机人员的训练而造成的,因为要使机器保持良好的性能,其唯一的办法是对它进行保养。由于鱼雷艇颠簸厉害加之居住舱室狭小,致使艇员的体力消耗很快。艇上没有制冷设备,甚至连饮用水也遭到了铁锈或海水的污染。在小小的锅炉舱中,高压蒸汽有烫伤和致死人员的危险,此外,了望员有从充当舰桥的露天平台上被海水冲到舷外的危险。
  如同其他海军一样,美国海军也以外国舰艇设计为借鉴,力求改进自己的舰艇型号。与西班牙对阵的那场战争,使美国不吝钱财,拿出了足够的款项以建造或购买诸如诺曼德和席绍、亚罗等船厂设计的一系列舰艇。虽然这些舰艇并不比外国同期的舰艇先进多少,但它们却为美国海军向驱逐舰的过渡铺平了道路,并给美国的造船厂舰艇设计师提供了有益的经验。美国建造的鱼雷艇,其艇体是用重量轻的钢材制造的,其主机也是重量轻、性能好。这就使他们把当时的造船技术推向了顶端。即使美国的鱼雷艇在服役期间并没有完全达到其设计要求,但它却指出了通向未来的途径。
  美国于1896年到1897年批准建造了大型鱼雷艇"法拉格特"号、"斯特林厄姆"号和"贝利"号,但这些鱼雷艇的建造并不成功,于是,美国按照1898年造船计划又订购了一个级的16艘驱逐舰。这一级驱逐舰按四种不同型号进行建造,其中三种是由私营船厂设计的,另一种是根据船舶建造修理局的计划建造的。私营船厂是采用曾经用于老式鱼雷艇和第一次用于外国驱逐舰的"龟背甲板"式首楼,但海军设计组却采用升高的首楼。这是一个大的改进,因为它增强了驱逐舰的适航性。驱逐舰在海上航行时,舰首不易埋入水中,因而航速可以保持更长的时间。升高的首楼带来额外的好处是:为首部提供了较好的居住舱室,同时可为舰员收、抛锚和系缆工作提供更多的甲板空间。
  现在再回到英国方面来。英国海军部尽管满意的认为在1893年到1900年间所建造的数量众多的驱逐舰已为鱼雷艇的威胁问题提供了回答,但也意识到在驱逐舰的建造上,还可作一些改进。尽管锅炉得到不断的改进,但一直沿用至今的三冲程和四冲程往复式发动机已达到了它们的极限。1897年,在维多利亚女王统治60周年纪念的舰队周报上已出现了一艘设计新颖的船只,即蒸汽游艇"图比尼亚"号。它的动力是由新型的发动机即帕森斯蒸汽涡轮机来提供的,其航速比当时任何驱逐舰或鱼雷艇都大。这一发展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皇家海军奉命建造以涡轮机为动力的驱逐舰"蝮蛇"号,第二艘舰是由英国的一个主要造船厂建造的"眼镜蛇"号,它是作为私营船厂的一次冒险的尝试。第三艘是由帕森斯公司建造的,被命名为"大蟒"号。这三艘舰都酷似最新的"30节舰"。
  英舰"蝮蛇"号的试验极为成功。1899年11月,它以36节的速度航行1小时,这个速度越过了以往驱逐舰所达到的任何速度。更为优越的是,舰上没有出现像老式驱逐舰上所出现的那种使甲板上的人员难以忍受的振动。该舰还有另一优点,减少了磨损。尽管"蝮蛇"号在低速时耗煤量大,但在高速时其耗煤量却比当时大多数驱逐舰的耗煤量少。"蝮蛇"号在建成后18个月就失事了。这件事并不意味着什么,但在一个月之后,第二艘驱逐舰"眼镜蛇"号却在南下接收武备的途中拦腰折断。这两件事虽然没有什么可以联系的地方,但蒸汽涡轮机都受到了舆论的非议。就"眼镜蛇"号来说,甚至有人提出它是由于涡轮机的"巨大力量"使其折断的,但官方经过调查之后断定,它是由于舰的长度较大,其舰体结构不良而抗不住海上长时间较大风浪的袭击而断裂的。
  幸运的是,英国海军部并没有就此停止涡轮机的试验。但此时坏名声却落到了"大蟒"号的购买上。为了避免不吉利的蛇名,"大蟒"号改称"维洛克斯"号。下一级的2艘驱逐舰和1艘鱼雷艇也采用了涡轮机作动力。虽然"维洛克斯"号一直都没有像"蝮蛇"号那样成功,但事实很快证明了,它所使用的涡轮机无论用在驱逐舰上还是用于更大型的军舰上,都是卓有成效的动力。
  新式驱逐舰标志着造舰方针上的重大变动。1901年1月,英国海军规定了建造新舰艇的要求:其尺寸不应超过当时已有的舰艇,在合同里规定的速度应以舰艇在最大负荷时所能达到的速度为准。企求获得在服役中所达不到的速度是毫无意义的;如果驱逐舰要在海上逗留较长的时间,那就需要改善舰上的居住性。新一级的驱逐舰在订购之前,它的设计在充分吸取"30节舰"的经验数据和德国席绍船厂关于最新舰艇设计的长处的基础上,作了许多改进。这一级驱逐舰被称为"江河"级,它们标志着驱逐舰已发展成为一种真正的舰队护航舰艇,它们能在各种气候条件下伴随舰队出海。英国海军最终在1902年和1905年间订购了37艘"江河"级驱逐舰,而且事实证明它们是很成功。
   "江河"级区别于其他舰艇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是它有一个高首楼,它很像美国海军的"班布里奇"级,但当然它们还有一些其他的内在差别。根据合同的规定,"江河"级的航速降为25.5节,这可使设计师在增强舰体结构方面有一定的机动余地。舰上第一次设有军官单独的卧室。虽然他们享受不到奢侈的生活,但舰长总算有了一个加热炉。每个军官卧室都安装有一个坐浴浴盆,但寝居甲板上只有洗脸盆。在舰员舱里,虽然有的舰员睡在柜顶铺放的软垫上,但每人却有50.8厘米(20英寸)的坐位和45.7厘米(18英寸)的吊床空间。如果这些也称得上豪华的话,那末以前是什么样子,人们就可想而知了。
   "江河"即充分地满足了皇家海军的要求,但是不久又出现了另一个大的变动。第一海务大臣约翰·费希尔爵士把注意力从"无畏"级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的设计上转到了驱逐舰的设计。1904年11月他要求下一级驱逐舰应达到33节航速,并使用油作燃料。这就产生了"部族"级。但从许多方面来看,该级舰是一种倒退。由于费希尔单纯追求最大速度的结果,"部族"级舰的结构强度受到了损害,达不到"江河"级那样成功的结构强度。尽管把油作为驱逐舰的燃料有许多可取之处,特别是烧油可以减少司炉的数量,但"部族"级所装载的90吨油只能维持其很短的续航力。总之,事实证明"部族"级在服役中是易损的和武备较弱的,这是费希尔爵士干预舰艇设计考虑不全面的典型产品。他们提出的设计速度,往往不顾及其他。据说,"部族"级甚至在抛锚时还要使用油。"部族"级的"阿弗里迪"号和"女将"号每舰一次往返的3海里航程就耗油达9.5吨。
  费希尔所干预的另一次失败是表现在"迅速"号上。"迅速"号的排水量双倍于驱逐舰,费希尔企图让该舰拥有足够的尺寸以接替巡洋舰的侦察任务。费希尔要求驱逐舰的速度应达到36节,但2000吨的"迅速"号在试验时没有达到这个速度,最后交付使用时只达到35节,然而,费希尔向新闻界透露说,他的"理想舰"达到了39节的航速。事实上,它决不可能接替巡洋舰的任务,因为尽管这艘舰的尺寸大,但它建造得比较脆弱,而且很不经济。在费希尔看来,"迅速"号是一艘完美无缺的舰艇。因此,在"迅速"号的缺点为人们所公认之后,谁若是听信有关以"超迅速"级驱逐舰作为未来军舰的话题,谁就会受到费希尔的痛斥。
  费希尔从海军部的离任,对英国驱逐舰的发展产生了有利的影响。1901年至1910年,"猎兔犬"级驱逐舰加入了舰队,这是一种排水量为1000吨、航速为27节的舰艇。它们是以煤而不是象"部族"级那样以油为能源的。但是为了补偿速度上的不足,它们装有威力更大的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虽然英国的下一级驱逐舰又恢复了以油作为能源,英国驱逐舰的主要性能这时业已定型,而且在1914年以前,它们一直循序加以改进。
  英国驱逐舰的发展,必然会影响到其他国家的海军。美国海军继建造第一批驱逐舰"班布里奇"级之后,于1906年至1907年批准建造了5艘"史密斯"级,接着于1908年至1910年又建造了21艘"保尔丁"级。它们均为外表美观的驱逐舰,由于造船厂的不同,它们装有3个或4个烟囱,并以"小吨位驱逐舰"著称。它们都采用蒸汽涡轮机,而"保尔丁"号则是美国海军第一艘烧油的驱逐舰。德国虽然在发展大型鱼雷艇方面起步较早,但在发展与英国尺寸相当的驱逐舰方面步子却比较缓慢。在1906年至1911年德国所建造的舰艇为760吨左右。虽然他们也采用涡轮机,但只有几艘驱逐舰装有烧油的锅炉,似乎德国海军喜欢烧煤,但这就意味着,舰艇在夜间快速航行时,烟囱顶部就会发出泄密的火光从而易被敌舰发觉。
  法国海军在发展舰艇方面曾一度占据优势,而现在对驱逐舰似乎不感兴趣。当他们后来意识到他们的小型"300吨艇"被远远超过时,他们仿佛丧失了原有的智慧。在1906年至1914年间,当其他国家海军的驱逐舰正在变得更标准、更强化而且速度更快时,法国搞出了一系列性能低劣、式样古怪的舰艇。最早采用涡轮机的是于1908年至1910年间建造的"轻步兵"级,但它们采用拙劣的三轴布置,其中两根外侧推进器轴与涡轮机相连,而另一根中心轴则与一台三胀式蒸汽机相连。1909年至1913年所建造的"盾"级驱逐舰,其大小已达到800吨,可与外国的驱逐舰相匹敌,但它们的舰体结构太弱;可是,当所有这些缺点得到改正之后,其增加的重量又使它们的速度减少了4节。
  在北海,是英国和德国而不是英国和法国或其他国家在相互监视。同时,他们正在不断地改变他们的战术以便与驱逐舰日益增强的战斗能力相适应。在德国海军中,鱼雷仍被作为主要武器。当时,他们最新式的大型鱼雷艇装有四具500毫米(19.7英寸)的鱼雷发射管。而英国由于其主要目标是保护自己的战斗舰队,他们的驱逐舰装有较重型的火炮和只有2具533毫米(21英寸)的鱼雷发射管,以使它们能较容易地击退敌方的驱逐舰和鱼雷艇。英国采用这种方针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虽然英国驱逐舰打算用鱼雷攻击敌舰队,但是日本在对马海战中的经验业已表明,只有当它们的鱼雷舰艇接敌到很近距离时,鱼雷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为了充分发挥驱逐舰的作用,英国海军将驱逐舰编成支队(大队)使用。每个支队拥有20艘舰艇,下分五个分队,每个分队有一名中校指挥官,而其他舰则由上尉或少校指挥。为了处理行政事务和通信指挥并为了在紧急情况下提供额外的舰炮火力,驱逐舰支队通常由一艘快速侦察巡洋舰作领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年代里,驱逐舰的速度大大地超过了巡洋舰的速度,为此,这些作为领舰的轻巡洋舰不得不由那些经过专门设计的"支队领舰"所替代。这些"支队领舰"是一些较大型的驱逐舰,舰上备有充足的居住舱室以供支队指挥官(在英国海军中为海军上校)及其参谋人员使用。在一般情况下,驱逐舰分队每隔6个月要从执勤中撤出,以清洁锅炉和进行日常维修。舰艇在维修期间,要刮舰底,并重新涂刷新漆以防降低速度。舰艇的小修则由支队的补给维修舰承担。补给维修舰通常是一艘旧巡洋舰。它一般都停泊在港口或为支队服务最方便的锚地。在例行维修期间,舰上的半数舰员可以离舰,其余一半留舰。当一个分队在进行维修时,支队的其他16艘舰艇(四个分队)则担任执勤。其中一个分队在海上航行,另1个分队要能在接到通知一小时内出航,其他2个分队要能在接到通知三小时内出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舰艇经常航行有较大的磨损,同时,为了确保有更多的驱逐舰能投入战斗,驱逐舰的维修周期由6个月减为4个月。德国舰艇支队的组织与英国的相似,但在每个支队内有11艘鱼雷艇,并由一艘轻巡洋舰率领。维修和清洁锅炉的周期也较短。
  在发展相应的战术方面的主要问题是通信联络。必须记住,当时无线电是处于初期阶段,舰与舰之间的通信联络只限于旗号或莫尔斯信号灯。那时,从上校支队指挥官所在舰向所属的20艘驱逐舰发出诸如敌舰的航向,这样一个简单的信号并得到对方的回答,就需要半个小时。早在1887年的对抗演习中就指出过这个弱点,当时人们认为,最好的战术编队是每个分队由8艘舰组成,而在1914年又提出,由支队领舰多配一些军官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德国人在这个问题上处理得较好,他们的每一个支队仅由12艘舰组成。但实际上,由于烟雾和浪花的影响,联络信号经常难以识别,而且几乎不可能保证一个驱逐舰支队能够对变化了的战术态势作出迅速的反应。当时英国和德国酝酿着一场冲突,他们的支队投入了新的训练实践。至1914年,由于鱼雷射程的增大,昼间攻击距离已从原来几乎是敢死性的437米(400码)提高到了2180米(2000码)。他们从多方面设想,认为攻击敌方舰队的最好方法是从其队列的前面进行,为此可以转向以全速对准敌舰队列,发射鱼雷穿越敌舰前进中的航线,敌方必然会作出转向的反应,理想的对抗是第二支队接着伺机进行其他方位的攻击,因此敌舰无论作何种转向,它们都将命中。这一方法对付战术上比较笨拙的舰队,就像对马海战中俄国舰队固然是行得通的,但要成功地对付一个老练的对手还是很困难的。不管怎样,海军专家们还是寄希望于鱼雷武器,实际上进行昼间鱼雷攻击确是一件难以把握的事。就在一百年前,英德两国海军正准备着一场空前的大规模海战,而驱逐舰和鱼雷艇则是他们的主要突击兵力。
     
第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驱逐舰
  英、德双方都曾设想,在战争爆发后的几天之内,在北海将会有一场大海战。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无论是英国人还是德国人,谁都不准备轻易地拿自己的主力舰去冒险。然而,双方各自派出了轻型兵力去争夺北海的制海权,他们主要是使用水雷和鱼雷武器。海战的第一炮是1914年8月5日由英国"长矛"号驱逐舰打响的,"长矛"号是英国第三驱逐舰支队属下的一艘舰,该支队是不久前由新型驱逐舰组成的,并由"安费恩"号轻型巡洋舰作领舰。
  在接到关于看见一艘轮船"正从船上向舷外抛东西"的报告后,第三支队立即启航离开哈里奇。中午时分,他们看到了烟雾,"长矛"号与"兰德雷尔"号驱逐舰前往跟踪追去。鉴于这艘轮船上悬挂的是德国旗,这两艘英国驱逐舰便迅速赶上去将它击沉。原来它是一艘德国辅助布雷舰"柯尼金·路易斯"号,此时仅是宣战后13个小时。"安费恩"号巡洋舰率领它的驱逐舰返回哈里奇,但不幸的是,次日清晨,"安费恩"号闯进了"柯尼金·路易斯"号布设的雷区。一颗水雷炸毁了它的首楼处下部,20分钟之后第二颗水雷引爆了舰首弹药舱。驱逐舰由于吃水较浅,终于逃脱了被炸毁的危险。但是,这一灾难表明,水雷的威胁要比原来所设想的大的多。随着战争的扩大,双方都在北海布设了更多的雷区,企图大范围地限制对方的行动。
  驱逐舰在首次大的战斗中发挥了主要的作用,这次海战是一次对赫尔戈兰湾附近的德军前哨的袭击战,它导致了8月28日的赫尔戈兰湾之战。英国动用了在哈里奇的潜艇以及驱逐舰,他们的计划是用一条外潜艇巡逻线,来引诱担任巡逻的德国鱼雷艇出海,而在海上它们将遭到哈里奇部队的驱逐舰和轻巡洋舰的伏击。英德双方都有许多东西需要学习。首先,英国人由于拍发的无线电报太多,从而暴露了自己的意图。其次,英国海军部的参谋工作效率太低,以及英国海军部关于派出更强大的增援舰队(即一个轻巡洋舰中队和4艘战斗巡洋舰)的决定没有通知到凯斯和蒂里特两位海军准将。另一方面,德国人完全没有料到他们竟然被英国打了个措手不及,他们的重型舰艇正停泊在贾德河内,没有升汽也不能在高潮到来之前越过沙洲出航。德国高级指挥部未料想到英国会派出如此强大的兵力,进入这个几乎是在赫尔戈兰的火炮射程之内的赫尔戈拦网,从而使他们的轻型舰艇部队处于不利的地位。
  大约在七时,"月桂树"号对德舰G.194号开了火,一小时之内,32艘英国驱逐舰以及"林仙"号和"无恐"号轻巡洋舰同保卫德国内侧巡逻线的鱼雷艇交了火。驱逐舰的炮火压根儿不很准确;尽管距离减少到6400米(7000码),从炮弹爆炸的烟雾来看,大多数炮火是无效的。这时,在赫尔戈兰附近锚地停泊的德国巡洋舰"斯特蒂"号和"费劳恩洛布"号听到了炮声,立即启航赶赴现场。它们集中对付并击中了"林仙"号35处,从而打哑了该舰。英国驱逐舰让巡洋舰独自为战,它们则集中去惩罚鱼雷艇D.8号和T.33号。此时,这两艘鱼雷艇已发现自己被包围。"无恐"号及其驱逐舰正在奋力捕捉德舰V.187号,而V.187号则一直战斗到沉没之前的最后一刻。
   "林仙"号已被重创。虽然这次袭击已经结束,但在10时30分,当"林仙"号停下来抢修机器与火炮时,它的驱逐舰仍然停在它的旁边。这时,随着每一分钟的消失,德国增援部队从埃姆斯和贾德方向出现的可能性都在增大。第一艘出现在海面上的德国增援军舰是"施特安斯堡"号巡洋舰,"林仙"号把它误认为是一艘大型巡洋舰。因此,蒂里特海军准将立即向贝蒂海军中将及其战列巡洋舰发出信号:"我的处境窘迫,请求支援"。但是,在得到任何支援之前的一段长时间里,不得不面临着严重的惩罚。正当"月桂树"号在发射鱼雷以后刚要驶离时,一个105毫米炮弹的齐射击中了它。一发炮弹命中了主机舱,当场炸死4人,其余的人被炸伤;第二发炮弹在舰首105毫米炮附近爆炸,将大部分炮手炸死;另一发炮弹炸毁了后烟囱并将舰长炸伤。位于"月桂树"号后面的"自由"号也遭受了炮击,一发炮弹在舰桥后面爆炸,炸死了舰长和信号兵。在队列末尾的"拉厄提斯"号,其锅炉舱被炮弹击中。
  突然,德国巡洋舰"美因茨"号的舰体激烈地颤抖起来,它已被英舰发射的一枚鱼雷击中了。顿时,甲板之间的每一块玻璃都被震碎,全船变成一团漆黑,舰首正在徐徐下沉,舰上已经起火。这时,英国第一批援军(一个轻巡洋舰中队)赶到,从而送了它的命。
   "林仙"号仍旧在艰难地以10节速度返航,鉴于德国的增援部队正在到来,它似乎很可能被截住和击沉。可是,这时突然从西方水平线上出现了5艘大型军舰。它们是贝蒂海军中将的战列巡洋舰部队:"狮子"号、"大公主"号、"玛丽女王"号、"常胜"号和"新西兰"号。这些舰正全速前进,一团团浓黑的煤烟从它们的烟囱里滚滚升起。当它们从正在燃烧下沉的"美因茨"号和"林仙"号驶过时,它们突然调转火炮对准德舰"科隆"号,并将它打得动弹不得。接着,命运不佳的"阿里亚尼"号从烟雾中冒了出来,并从"狮子"号的舰首前面穿过。"狮子"号猛烈地炮击"阿里亚尼"号,并将其击毁。英国战列巡洋舰只稍作停留击沉了"科隆"号,接着迅速离开去,掩护轻型舰艇部队的撤退。
  这是一次冒险的行动;但由于英国驱逐舰多次击退德国的轻巡洋舰,并解救了"林仙"号,使之避免被俘或沉没的命运。在将近两年的时间内,这是驱逐舰最后的一次大规模战斗行动,但在后来的四年中,特别是哈里奇部队同德国的巡洋舰和驱逐舰进行了许多次小规模的战斗。不管英德双方的大型军舰在港内呆多长的时间,驱逐舰却在频繁的进行战斗。
  哈里奇部队越来越成为北海的一支主要的进攻兵力,它的配置地点恰到好处,可以拦截德国水面舰艇所进行的袭击,并能在北海南部进行进攻性巡逻。
  另一个重要的舰艇中队是多佛尔中队,它最初是由"部族"级驱逐舰组成。它们以多佛尔为基地。负责保护英法之间的横渡英吉利海峡的重要补给线。随着西线部队向前推进,日益增多的部队必须通过英吉利海峡运往欧洲大陆;与此同时,大量的军用物资诸如法国工业所需的煤以及武器弹药也必须运过英吉利海峡。在最初的几周中,当德军横扫比利时的时候,多佛尔巡逻驱逐舰表现出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它们参加了对德军右翼的连续炮击。在1914年10月,一支由旧战列舰和炮艇临时组成的兵力集结在比利时海岸附近的海面上,它们在法国驱逐舰的协同配合下为协约国军队提供了急需的火力支援。
  瑞典的考察者和作家斯文·赫丁是一名随德军的记者,当时,他正同参谋人员在海滨的马耶斯蒂克旅馆里吃早饭。突然,一艘"十字军战士"号驱逐舰出现在眼前,这是一艘英国驱逐舰,它正在沿海岸线平行地航行。英国人这种目空一切的举动使斯文·赫丁及其同事们大吃一惊。英国驱逐舰显然是来侦察海港,看港内是否有鱼雷艇。岸上德军的两座小野战炮奉命驱赶入侵者。但是,当它们刚刚射出第一排炮弹,那艘入侵的驱逐舰就向港内驶来,它的舰炮开始吐出红色的火舌,就这样,这座当时欧洲第一流的旅馆之一被轰成一片废墟。不久,德国人安装了重炮,以阻止英国这种骚扰再次出现;而英国人对此作出的回答是建造浅吃水重炮舰,用原战列舰的火炮进行远距离轰击,而掩护这些笨重的舰艇出入多佛尔的任务则自然地落到驱逐舰的身上。
  横渡英吉利海峡的运输船队,对德国鱼雷艇来说,是具有诱惑力的目标,特别是当德国在泽布勒赫和奥斯坦德建立前哨基地之后更是如此。幸亏法国北部的敦刻尔克港仍旧在协约国手中,它也成了同样有用的前哨基地。协约国防范德舰袭击的通常措施是,在敦克尔刻配置数艘已升汽的驱逐舰,通常有4艘驱逐舰泊于当斯(此地是检查走私船只的一个重要锚地),另有一支驱逐舰兵力则部署在多佛尔港,它们在接到通知后10分钟之内就能启航。协约国之所以这样做以及这里之所以成为攻击的目标,可从以下事实中得到答案:横渡英吉利海峡的船只平均每年约有700艘,从1914年8月至1917年12月间,差不多运送了600万部队,加上东西横渡英吉利海峡,约有12万航次之多,在此同一时期,还有80万伤员从法国运送回来。然而,在这里的整个运送期间,仅有一艘医院船被水雷炸毁,另有一艘空载的运输舰被德国鱼雷艇击沉。其余的所有损失都是军舰和小型巡逻艇蒙受的。
  要使横渡英吉利海峡的航行达到上述的安全程度,多佛尔的巡逻部队作出了惊人的努力。虽然驱逐舰经常由哈里奇部队暂时调派,但主要任务还是由多佛尔部队的12艘"部族"级驱逐舰承担。它们的日常勤务是使舰上锅炉升汽,或者在港内保持着10分钟内即能启航的准备,或者在海上连续呆17天。返港后它们进行为期3天的锅炉清洁工作,每四个月进行三周的维修。在值勤期间,军官和水兵均必须留在舰上,而舰长在四个晚上仅能有一个晚上睡觉,也就是说要值三个晚上的班。培根海军上将负责指挥多佛尔的巡逻任务,他是一个厉行严格纪律的人,他以能严格要求自己的部下而自豪,驱使他的部属拼死拼活的干,使他们几乎到了累垮的地步。结果工作效率明显下降,事故不断增加。了望员常常漏掉情况,或者把友舰当成了敌舰。在英吉利海峡总共有12艘驱逐舰(其中包括两艘"部族"级驱逐舰)和一艘较旧的鱼雷艇被击沉。1916年10月,"努比亚人"号在一次夜间战斗中,被鱼雷击伤,于是,英国海军决定进行修理,使用"祖鲁人"号的舰首部分换装于"努比亚人"号上,"祖鲁人"号曾被一颗水雷严重炸伤。修复后的混合体"努比亚人"号被重新命名为"祖比亚人"号。"祖比亚人"号总算没有辜负对它进行一番修理的苦心,它终于在1918年击沉一艘德国潜艇。
  最著名的多佛尔巡逻战斗发生在1917年4月20日夜间,当时,两艘大型驱逐舰在英吉利海峡截击了一支德国的鱼雷艇部队。驱逐领舰"迅速"号(舰首新装了一座152毫米主炮)和原智利驱逐领舰"布罗克"号正在多佛尔附近巡逻。突然,他们听到了来自加来方向的炮声,并看到了火炮发射时的闪光。当炮弹开始落到多佛尔的时候,他们清楚地认识到敌人正进行另一场袭击战。他们立即向加来方向驶去,但他们也很警惕,避免被敌人隐蔽集结在当斯的大批舰船引开。事实上,两艘德国大型鱼雷艇炮击加来以吸引英国巡逻舰艇的注意力;与此同时,另有4艘鱼雷艇则在归队之前偷袭多佛尔。
  在多佛尔以东大约7海里的海面上,"迅速"号和"布罗克"号发现了6艘鱼雷艇正从它们的左前方迅速离开。这些来历不明的鱼雷艇突然开了火,而这两艘英国驱逐舰立即进行了还击。"迅速"号急转向准备冲上去,但舰长佩克和他的参谋人员当时正位于舰桥上,他们被152毫米舰炮射击时的闪光弄得眼花缭乱,"迅速"号恰好从德国鱼雷艇的尾部通过,当它驶离时发射了一枚鱼雷。这时,位于后面的"布罗克"号舰上的伊文思舰长则抑制住炮火而让鱼雷瞄准手能有清静的片刻进行瞄准。究竟是这枚鱼雷还是由"迅速"号稍早一会儿发射的那枚鱼雷击中了G.85号鱼雷艇的中部,不很清楚,鱼雷爆炸后引起了一缕巨大的黑烟和浪花。伊文思看见他所要消灭的目标已被击中,又马上改变航向准备前去撞后面的第二艘鱼雷艇。这是G.42号鱼雷艇,它正在竭力逃跑。当它的艇长下令全速航行时,艇的烟囱里不断地喷射出耀眼的火花。但是,它走的太晚了,突然发出了一阵辗压钢铁的尖锐刺耳声,"布罗克"号猛地撞上了G.42号鱼雷艇。"布罗克"号的舰首撞裂了G.42号鱼雷艇的舷侧薄钢板,并一直冲撞过了整个艇宽。夜幕已经降临,有几名德国水兵爬上了英国驱逐舰"布罗克"号的首楼,"布罗克"号上临时凑起来的舰首火炮炮手们,还以为这些用步枪、刺刀和匕首武装起来的德国士兵是自己的同伴。于是,"布罗克"号舰桥上的军官们,纷纷使用个人身边仅有的自卫武器与爬上舰来的德国水兵展开了一场短兵相接的流血战斗。"布罗克"号正处在危险之中,一箱102毫米(4英寸)炮的弹药正在燃烧,发出一种可怕的红色火焰。尚存的另一艘德国鱼雷艇从黑暗中突然冲了出来,向"布罗克"号舰猛烈地发射火炮,爆炸的炮弹在甲板上造成不堪入目的惨状。转眼间,"布罗克"号舰的甲板上鲜血直流;它的四分之一的舰员不是被炮弹击毙就是被炸伤。此时,"布罗克"号舰首仍旧夹在垂死的德国鱼雷艇的壳体里,直到鱼雷艇沉没之前,它一直是个易被击中的靶子。"布罗克"号费劲地摆脱了卡在鱼雷艇里这种不能动弹的困境,当"布罗克"号脱离鱼雷艇后,那艘被撞透的G.42号艇很快就沉没了。"布罗克"号试图开足马力赶上正在全力追歼两艘敌人鱼雷艇的"迅速"号,突然一发炮弹打破了它的主蒸汽管道,锅炉立刻失去了给水,它只好缓慢地航行并被迫撤出战斗。"迅速"号也被猛烈的炮火所击伤,不能全速追击敌人,很快也返回了。对于这场短暂的流血战斗,由于两艘大型鱼雷艇的沉没,佛兰德的鱼雷艇支队 [ 校对者注:此处指由德占佛兰德港口出发的德国鱼雷艇支队。 ] 发动的这场袭击,事实上就宣告结束了。两位驱逐舰舰长在这次战斗中立功,分别被授予金十字勋章,"布罗克"号舰长伊文思颇有名望,几年后被提升为海军上将。
  由于一种偶然的巧合,"布罗克"号的姊妹舰"博沙"号,一年后在英吉利海峡的一次战斗中几乎发生了与"布罗克"号同样的冲撞事件。1918年3月20日晚上,"博沙"号和"莫里斯"号与法国的驱逐舰"卡皮泰恩·梅尔"号、"马冈"号及"布克莱厄"号一起停泊在敦克尔刻锚地。跟在多佛尔的正常值班一样,5艘驱逐舰用易解缆绳舰靠舰地停泊着,而且均保持有蒸汽。第二天早晨大约3点45分,他们听到从北面传来的炮击声,经过分析,他们认为这是佛兰德的鱼雷艇 [ 校对者注:此处指由德占佛兰德港口出发的德国鱼雷艇。 ] 正在炮击拉潘尼和敦克尔刻之间的英国左翼地面部队。"博沙"号和它的伙伴们立即解开缆绳启航朝着炮火方向前进。这次驱逐舰均配有照明弹,以便提供夜间必须的照明。在一发照明弹的强光照亮下,"博沙"号上的了望员发现舰的左前方有了黑影。"博沙"号上的信号员立即向它发出了识别信号,信号员很快接收了目标发回的不正确回答的信号,这分明是一艘敌人的鱼雷艇。"博沙"号转舵以便在549米(600码)距离内攻击鱼雷艇,5艘驱逐舰上的全部火炮一齐开了火,这一行动使德国人大为吃惊,他们也迅速进行了还击,一发炮弹击中了"博沙"号,切断了舰上一根辅助蒸汽管道,因此其速度开始下降,舰长雷德马上决定:与其冒着被鱼雷击中的危险倒不如用舰去冲撞德国的第4艘鱼雷艇。遭到"博沙"号冲撞的受害者是一艘小型的德国鱼雷艇A.7号,在"博沙"号舰首巨大的冲击力作用下,火光四溅,鱼雷艇转眼间切成了两半被水流冲在两边,"博沙"号却安然无事地掉转船头试图进行第二次冲击鱼雷艇的战斗。当它通过A.19号鱼雷艇时,速度却快速地跌落了,此时,"博沙"号全部的火力都倾注到A.19号鱼雷艇上。
   "博沙"号突然发现自己冒起了一团团的浓烟,并且在不远的海面上出现了一艘法国驱逐舰,原来这艘法国驱逐舰把"博沙"号误认为德国的军舰,因而就向它的左舷发射了一枚鱼雷。幸运的是这枚鱼雷在装满煤的煤舱里爆炸了,由于煤舱较好地起到了防护作用,所以驱逐舰才免遭没顶之灾,当其它的驱逐舰返回时,它们将"博沙"号拖回去,被炮火击中的A.19号鱼雷艇在海面上飘浮了一段时间后沉没了。就在这个时候,一艘法国驱逐舰的锅炉却突然发生爆炸,舰上的信号员用简单的语言打着信号,不能再航行,锅炉爆炸。
  随着战争的发展,驱逐舰已经具备了多用性,尤其是在达达尼尔海峡,驱逐舰的这种多用性表现得更加突出。在这次战役中,驱逐舰对于完成它们本分的任务,可能有一点或者根本没有,因为弱小的土耳其海军布设了五个雷区,封锁了上游的狭窄海域。参加这次战役的驱逐舰是"猎兔犬"级和一些老式的"江河"级,后者是1914年从中国返回来的。1915年2月19日至3月12日之间,驱逐舰炮击失败,又发现拖网渔船改装的扫雷舰由于海流过急而难以扫雷时,海军有关部门决定将9艘"猎兔犬"级驱逐舰装上扫雷工具作为扫雷艇使用。由于驱逐舰的主机功率具有12000马力,所以它们在急流中扫雷还不成问题的,这些驱逐舰利用它们的高速和机动性可以方便的进入扫雷地点并撤出雷区,由于具备了以上优点,它们在扫雷中可以减少被土耳其炮火击中的机会。这在理论上当然是说得通的,但是对驱逐舰来说,没有其他任务比这扫雷任务更令人提心吊胆了,一艘驱逐舰通过扫雷索和另一艘驱逐舰牵连着,还要在弹雨的包围中,以12节航速保持稳定的航向。一发105毫米的炮弹正好击中"狼獾"号驱逐舰的舰桥,右舷的机舱传令钟被炸坏,当场炸死了舰长、舵手和见习舰员。另外两艘扫雷驱逐舰也被炮弹击中,当驱逐舰被证明要到达关键性的布雷区是不可能时,这一企图终于宣告失败了。由于密集炮火十分严重,驱逐舰一旦进入狭窄的布雷区就会很容易地遭到破坏。
  驱逐舰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担负两栖运输,当协约国远征军在加利波半岛登陆时,在加巴泰佩的7艘驱逐舰甲板上挤满了部队而且还拖带着装满士兵的运输艇,驱逐舰的任务是必须将部队送到登滩距离尽可能短的海滩登陆。当登陆部队接近海滩时,曾遭到海岸上的小股兵力反击,由于此时登陆部队正在机枪的射程范围之内,加上挤满在甲板上的部队又缺乏任何保护,所以伤亡是惨重的。驱逐舰除了对停泊在沙滩附近的运输舰和战舰作正常的掩护外,一旦部队登陆,驱逐舰还必须为他们提供火力支援。5月,当两艘战列舰被德国潜艇击沉之后,战列舰与巡洋舰撤回了,等到经过特别设计的火力支援舰从英国来到时,担负着"随叫随到"提供支援的驱逐舰,它的重任就大大减轻了。
  两艘驱逐舰被派驻到埃尔斯角左侧,另外类似的两艘被派到安扎克。除了短时间以外,在埃尔斯的驱逐舰一直是"狼獾"号和"蝎子"号;在安扎克的是"切尔梅尔"号和"科尔尼"号。我们知道驱逐舰的火炮射击是直接瞄准的,但是也不妨碍它用于间接瞄准(指"曲射")。英舰"布伦海姆"号是在穆德罗斯的一艘供应母舰,听说驱逐舰曾试验过将发射药包的装药量减少一半,把102毫米(4英寸)舰炮当榴弹炮使用,他们在24小时内为102毫米炮使用一半装药提供了一分射表,方法是锚泊三个浮筒,驱逐舰系留在其中的一个上,记下它与目标浮筒的距离,然后精密射击数发炮弹,当岸上的观察员发出"OK"信号时,随即进行10发快速射击。这种方法也可在夜里使用,由岸上部队在前沿战壕的最前端用信号灯显示命中情况。英国驱逐舰"蝎子"号的舰长,从1911年到1918年的7年中,始终是由安德鲁·坎宁海军中校担任的,他创造了任职最长的纪录,一直未被打破。
  驱逐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宝贵的贡献,则是在充当反潜舰方面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特别设计的护航舰建成之前,唯有驱逐舰具有在潜艇下潜之前能够击沉它所需具有的速度、机动性和武备。驱逐舰的另一优点是吃水浅,这就意味着鱼雷必须装定得异常的浅才有机会击沉驱逐舰。然而驱逐舰却有可能对潜艇指挥塔实施破坏性命中,其最有把握的方法是操纵军舰对准潜艇猛烈撞击,早在1914年10月,英国"巴杰尔"号舰就曾用这种办法撞击了U19号潜艇。在这次重大事件中,这艘德国潜艇却奇迹般地在严重的损坏下逃脱了,但是一个月以后,"加里"号舰击沉了U18号潜艇。结果所有新的和正在建造的驱逐舰首部都被装上了双层外板,以便起到开罐刀的作用。
  以冲撞方式来反潜并不是一种完美的方法,尤其对于已经下潜的潜艇更是鞭长莫及,很快各种各样的奇妙装置纷纷生产出来,例如:改进的扫海具,这是用水面舰艇拖曳一个61米(200英尺)长的扫海环缆,当它拖曳通过潜艇潜伏的海域时,如果指示器的指针显示出有东西阻碍扫海具,那就立即布放一排炸弹,炸弹是通过电力发射的。这种称作撞杆炸弹的爆炸物,是一种以杆的端头进行爆炸的炸弹,企图以爆炸的向下冲击力压坏潜艇甲板以达到摧毁潜艇于水下的目的,当在特殊情况下,潜艇正位于驱逐舰的近旁时,那么"撞杆炸弹"就难以使用。1917年水听器的问世,终于为驱逐舰提供了一种传感器可以发现潜于水下的潜艇,但是最有效的武器还是深水炸弹,它可预先设定在不同的深度进行爆炸。驱逐舰第一次使用深水炸弹击沉潜艇的战例发生在1916年12月4日,那是英国驱逐舰"卢埃林"号,其击沉的是德国的UC19号潜艇。最初深水炸弹是从舰尾投放的,1917年投掷器生产以后,使两舷发射深水炸弹得以实现。
  在战争爆发后的前几个星期,潜艇的威胁还不算严重,但是随着几艘大型军舰被鱼雷击沉之后,才认识到如果没有驱逐舰进行护航,舰艇编队将在任何海域都将难以活动。在1915年年初的多格尔沙洲战斗中,驱逐舰虽交战不多,但还是完成了摧毁德国巡洋舰"布卢彻"号 [ 校对者注:装甲巡洋舰"布吕歇尔"号。 ] 的任务,他们的使命几乎已完全成为单一的巡逻任务。此种巡逻任务不仅是单调的而且常常把人拖得筋疲力尽,因为驱逐舰需要随同舰队一起在海上全天候地值勤,很快舰员们就被弄得精疲力尽,舰体也遭致损坏。在无灯光和雷达的情况下,驱逐舰在浓雾或黑夜航行时,尤其是在高速机动中,来自水雷的威胁和舰与舰之间的相互碰撞危险始终是存在的。1914年至1918年之间,英国驱逐舰一共丧失了67艘,其中因相互碰撞沉没了18艘,另外失事了12艘。
  英国主力舰队和德国公海舰队之间的力量较量开始于1916年5月末。日德兰之战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首次对驱逐舰战术理论的一次大检验,因为英德双方都拥有着大量鱼雷舰艇,英国有80艘驱逐舰和驱逐领舰,德国有62艘鱼雷艇。战斗划分为性质不同的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在5月31日的战斗中,这次战斗双方鱼雷舰艇相互进行了对抗,而为他们的主力舰减轻压力的企图却都徒劳了;另一部分是发生在5月31日至6月1日的夜间的战斗,英国驱逐舰单独地对付了全部的德国舰队。
  两艘德国鱼雷艇B.109号和B.110号(有认为是包括"埃尔宾"号在内的两艘轻巡洋舰--输入者注)无意中开始了战斗。大约十六时,他们被命令检查一艘小型的丹麦蒸汽机船,当他们正在进行此项工作时,两艘英国的轻巡洋舰也为了同样的任务来到此地。双方进行了射击,都向他们的主力舰队发回了"发现敌舰"的电讯,一场剧烈的战斗在英国海军上将贝蒂统帅的战列巡洋舰和德国海军上将希佩尔率领下的战列巡洋舰之间进行着。战斗中英国损失了"不屈"号(和"玛丽皇后"号--输入者注),旗舰"雄狮"号被击中,为了减轻战列巡洋舰的压力,英国命令驱逐舰参加攻击。几乎是在同一时刻,当希佩尔的战舰队列受到猛烈的炮火攻击时,15艘德国鱼雷艇也被命令对英国主力舰发起攻击。一场激烈的战斗展开在两条战舰队列之间的"无人"地带,在这次战斗中,英国的"内斯特"号和"牧民"号舰,德国的V.27号和V.29号舰丧失了活动能力,他们都在沉没的情况下离开了战斗。英国驱逐舰上的大口径火炮足以向附近的德国鱼雷艇进行射击,迫使他们在很远的距离上发射鱼雷,从而不能获得命中。英国驱逐舰在4572至6400米(5000至7000码)的范围发射了他们的鱼雷,虽然在希佩尔的指挥下,德舰及时转向而规避了大多数鱼雷,但是英国"攻城雷"号驱逐舰发射的一枚鱼雷却爆炸击穿了德舰"塞得利兹"号的装甲,将舰体舷侧撕裂了一个约4×12米(13×39英尺)的大洞。虽然海水进入舰内,但它仍然能够保持在战斗队列里;这时日德兰之战中的第一次驱逐舰作战,确是值得重视的。
  在下一阶段的白天作战中,英国两艘战列巡洋舰开始向他们主力舰队撤退。海面上的能见度很低,局部地区已被烟雾笼罩着,变得朦胧不清,主要原因是由于舰艇在烧煤时产生的浓厚云雾状的煤烟所致。双方的指挥官正在阻止他们的轻型舰艇前进,他们知道,一场全面的舰队战斗已迫在眉睫,但是未能制止英国"昂斯洛"号遭到德国巡洋舰"威斯巴登"号的攻击。海军少校约翰·托维(后来的英国本土舰队总司令)决定向已受损的"威斯巴登"号巡洋舰靠拢,在托维看来,"威斯巴登"号是一个极好的攻击目标,不能轻易错过。突然托维看到了一队敌人的舰船从朦胧的烟雾中隐隐呈现出来,此时海军上将希佩尔的战列巡洋舰离开托维的驱逐舰仅由7315米(8000码)距离,托维镇定自若,向敌舰发射了4枚鱼雷,正当第一枚鱼雷刚刚射出它的发射管时,一发大口径炮弹击中了"昂斯洛"号的锅炉舱。蒸汽滚滚地从二号锅炉舱中涌出,"昂斯洛"号舰的速度迅速地在下降,但在带伤通过"威斯巴登"号舰时,趁机对准它发射了一枚鱼雷,这枚鱼雷正巧在指挥塔下面爆炸。就在此时,托维又发现了德国战列舰的队列,这就是海军上将希佩尔的公海舰队,于是他立即调动部署进入战斗,在他看来,如能获得一次鱼雷攻击的机会,即使牺牲自己这一艘驱逐舰也是值得的。虽然这艘1000吨的"昂斯洛"号航速仅有10节,并且正在缓慢的倾斜着,当它徐徐穿过空旷宽阔的海面时,在7315米(8000码)的距离上发射了它的最后两枚鱼雷。
  当时兴高采烈的报道,由于"昂斯洛"号的英雄行动,至少有一枚鱼雷击中了德国战舰,但实际上两枚鱼雷均未命中。"昂斯洛"号虽然击中了"威斯巴登"号舰,但在以后的战斗中并不能阻止它猛烈的炮击,驱逐舰最后完全丧失了战斗力,那时看去如像"昂斯洛"号可能被德国军舰在火炮射程范围击沉,在德国战舰队列前头和"厌战"号战舰之间,焦急的"昂斯洛"号舰员处于观战者的地位,德国战舰却忽略了它。最后,"昂斯洛"号驱逐舰被它的友舰"防御者"号拖航回去,令人惊异的是,"防御者"号在它的一个锅炉舱的煤垛上竟有一发没有爆炸的305毫米(12英寸)炮弹。两艘残废者和受损的"厌战"号一样返回了英国的罗赛斯,但是大型战舰却不敢伴随帮助驱逐舰而离开了它们。经过一场可怕的噩梦以后,两舰越过交战海域564公里(350英里)到达安全地点。两位舰长分别被授予荣誉称号,托维在这次战斗中,表现出的勇敢精神以及"防御者"号舰长帕尔默的杰出航海术都得到称赞。
  在此期间,英国本土舰队正在部署进入战斗,总司令杰利科海军上将抽调了他的3艘战列巡洋舰"常胜"号、"无敌"号和"不屈"号(译者误,应为"坚强"号--输入者注)去支援贝蒂的舰队。为战列巡洋舰担任护航的舰只是4艘驱逐舰,"鲨鱼"号作为领舰,舰长是洛夫特斯·琼斯。"鲨鱼"号和"阿卡斯塔"号用鱼雷攻击了一艘德国轻型巡洋舰和一艘战列巡洋舰,但是"鲨鱼"号驱逐领舰却遭到了德国舰上炮火的严重破坏。由于"阿卡斯塔"号驱逐舰无力进行拖航,当两艘德国鱼雷艇赶到之时,洛夫特斯·琼斯正在准备放弃这艘领舰。受损的"鲨鱼"号领舰唯有中部的102毫米(4英寸)火炮一直在坚持抵抗着敌舰的进攻,直到它被鱼雷击中为止。很少一些人,包括那奋不顾身已受伤的舰长乘上救生筏逃了出来,但是在夜间他和另外8人不幸身亡,全体舰员共77名军官和士兵,只有6名幸存者免遭厄运。在相同的命运下,"阿卡斯塔"号驱逐舰勉强逃出虎口,但是它却彻底地失去了战斗力,当它退出战斗以后,停泊在英国主力舰队的航路上。后来在夜间,它被另一艘驱逐舰拖航进入港口。
  当黑夜降临之时,舰队战斗消沉了。由于英国舰队远离本土,德国公海舰队和其基地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有利地位。因此英国大型战舰再一次集合组成巡航队形,为防止夜间德国鱼雷艇可能的袭击提供更严密的防御。海军上将杰利科将他的驱逐舰安派在离主力舰队后方8公里(5英里)处,一方面掩护大舰队对付敌舰的攻击,另一方面当敌舰南下返航时,驱逐舰还可寻找机会对其实施必要的攻击。但这些驱逐舰除了只知道他们自己现已离开前面的战斗舰队8公里(5英里)外,对于他们己方舰队的大部分舰艇现在何处几乎一无所知,更不用说敌人在何方。在战斗的混乱刚告结束之际,作战参谋发觉到了这样一个现实问题,驱逐舰正面临着没有办法知道他们到底攻击敌人还是会攻击自己的友舰。如果他们突然发出辨别敌友的信号,很可能会引起敌人炮火的攻击,如果他们在摸不清敌友的情况下首先开火,就可能造成击沉自己友舰的危险。实际上,无人能想像得到聚集在一起的众多驱逐舰的所在位置,估计错误将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此时,德国公海舰队决定寻找一次夜间作战的机会,试图使他们的战舰通过英国驱逐舰的防御网。在作出此项决定前,希佩尔遇上了两个好运气:截获的信号告诉了他英国驱逐舰正跟在杰利科舰队的后面;又轻易地看见了两艘英国战列巡洋舰之间调换了夜间查问时所用的口令和回令,这是在黄昏时被一艘德国轻型巡洋舰辨认出来的。第一条情报希佩尔认为比较真实,心中也很有把握,于是,他命令其轻型部队改变航向去攻击敌舰,对此,德国夜间战斗编队一定会取得非常令人满意的成功;第二条关于英国战舰改换呼唤口令的情报是没有把握的,也是异常危险的,尤其是在夜战的开始时刻更是如此。反之当某一艘英舰向他们查问口令时,则英国人就会马上知道。
  第一次冲突是发生在晚上10点5分,当英国的11支队被查问时,对方开始是用白天的口令,接着是两个错误的口令,英舰上起初谁也不知该怎么办,后来打开探照灯这才暴露了德国巡洋舰"汉堡"号和"埃尔宾"号的真面貌,但立即遭到他们猛烈的炮击。英国轻巡洋舰"北河二星"号仓忙进行回击,它和它的两艘驱逐舰各发射了一枚鱼雷,支队的炮火不断发射着,深知已经上当。发射的鱼雷无一命中,两艘敌人巡洋舰消失于夜暗之中,但很快它们又再次出现。
  驱逐领舰"蒂佩雷里"号和它的第四支队看见了"北河二星"号的探照灯光及火炮的闪光,因此处于戒备状态。但警惕仍不够,很快"蒂佩雷里"号就向这不明身份的战舰发出查问信号,却又错认它们是友舰,反倒遭受了敌舰炮火的致命打击。实际上英国第四支队已将舰艇航行到了德国战列舰队的前方。英国弱小的驱逐舰即将迎战比他们大20倍的"无畏"型战列舰。"喷火"号驱逐舰为了避开"蒂佩雷里"号的熊熊大火,作了一个向右机动,但"喷火"号舰长却被耀眼的探照灯迷住了眼,看不清将与一艘敌方的大舰首部相撞,只是见到隐隐约约的舰首部分。舰刚开始躲避了一半,舰长就决定用舰首左舷去和敌舰的舰首左舷进行冲撞,结果"喷火"号驱逐舰撞上了敌舰的舰舷。此时德国大舰上的前炮塔开始旋转并对准了"喷火"号驱逐舰进行一连串的齐射,但由于"喷火"号驱逐舰很小,炮弹咆哮着从驱逐舰的顶上飞过;虽然如此,但爆炸的气浪还是压垮了驱逐舰的舰桥并毁坏了桅杆及前烟囱。
  由于猛烈的冲撞,当"喷火"号驱逐舰完全退出时,其舰首约有6米(20英尺)长的钢板和部分锚装置,被撞击后嵌入到舰内的居住舱甲板。舰长特里劳尼海军少校认为敌人的轻型巡洋舰也许不是一艘新舰,因为其舰体上涂有很厚的油漆,实际上这艘敌舰正是"无畏"型战列舰"纳索"号,排水量20000吨,装备有12座280毫米(11英寸)的火炮。
  德国的战舰没有能完全在他们预定的航路上航行,由于遭到了英国驱逐舰的鱼雷攻击,他们的先头舰队陷入混乱,"埃尔宾"号就是几艘德国巡洋舰中的一艘,它被迫迂回航行企图躲避鱼雷的袭击,正在这时却遭到了"波兹南"号的撞击。德舰"罗斯托克"号也同样采用这样的方法,当它挤过"韦斯特福伦"号舰尾时,一枚鱼雷赶上来击中了它。在眩目的探照灯照耀下,一艘英国的驱逐舰对准了德国巨型战舰发射了它小小的102毫米(4英寸)火炮;一发11.3公斤(25磅)的小炮弹正巧命中在"奥尔登堡"号战列舰的舰桥上,舰桥上大多数人员均被炸死或炸伤。由于舰长受伤,这艘巨型战舰当时正在海上旋回,直到受伤的舰长再次操纵其驾驶盘时,"奥尔登堡"号才结束了继续胡乱盘旋的局面,这艘巨舰终于被控制住了,并驾驶着徐徐前进。英国驱逐舰第四支队全力以赴的排出战斗队形,但仍然未能阻止住德国公海舰队的突破。4艘驱逐舰被击沉,4艘以上遭到严重破坏,390名官兵阵亡,72名受伤。
  设在希佩尔海军上将航路上的另一大障碍,是一支混编的英国驱逐舰部队,主要是第十三支队,部分来自第九和第十支队。虽然严重伤亡事故不象第四支队那样严重,但德国战列舰编队在他们所通过的航路上再一次打破了英国设置的障碍,英国"攻城雷"号驱逐舰遭到严重破坏,正在爆炸起火,"狂暴"号由于不在敌舰火炮射程范围之内,因而没有遭受到任何损害。当时第十二支队也参加了攻击,在这次发射的鱼雷中,其中有一枚鱼雷攻击到了目标。突然德国第二分舰队的"前无畏"型战列舰"波迈仑"号舰体上亮出火焰,然后沿着舰体水线蔓延。"波迈仑"号已经倾斜,一系列严重的爆炸炸裂了舰体,直到弹药库爆炸,燃烧的火焰才很快消失,"波迈仑"号和她的舰员共844名全被大海吞没了。
  日德兰的战斗表明,当时对驱逐舰的能力估计过高。双方的指挥官都使战舰反复的转向以避免被鱼雷击中,巡洋舰和战列舰的防御炮火成功的驱散了驱逐舰的白天攻击。在夜间,驱逐舰也发现它们很难对付战列舰的协同防御。在这场战斗中,共有252艘战舰参加了战斗,只有德国的"赛德利兹"号和英国的"马尔巴勒"号是在白天的战斗中遭到鱼雷的破坏,在夜间攻击的战斗中,仅仅只有两艘轻型巡洋舰和一艘老式的"波迈仑"号战列舰被毁坏。
  许多年以后,日德兰之战的经验一直在所有海军国家的驱逐舰战术中处于支配地位,这就是为什么要详细叙述这场战斗的原因。英国从这次战斗中学到了不少经验,其最重要的经验之一,还是大群驱逐舰在战斗中必须尽可能的掌握敌我双方舰艇的位置情报。重要经验之二,就是支队不宜太大,形成当时这种过大的支队早在1887年就已开始了。大型支队作为一个行政管理单位可暂时保持不变,但在战术使用上必须重新划分。在确定驱逐舰外表涂何种颜色时,曾经进行过一番考虑,最后还是主张舰的两舷涂上黑色有利,尤其在夜间航行时可以降低被对方发现的机会,这种观点结果被证明是不正确的,因为涂上黑色反而更加清楚可见,特别令人醒目。德国的战舰舰体涂上的黑色曾保留了一段较长的时期,日德兰战斗之后,英国支队就开始在比较大型的舰船上改用浅灰色的涂料。
  驱逐舰在舰对舰的通信方面也有一点改进,信号旗或莫尔斯信号灯仍为仅有的通信工具,约有半数的驱逐领舰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在各自的支队里实践过各种方法。此后在英德舰队之间就再也没有再次交锋,驱逐舰转为对付德国的U型潜艇,因而对于驱逐舰战术的一些重要修改都推迟了。驱逐舰在日德兰战斗中新发现的一个用途就是布雷,英国的一艘布雷驱逐领舰"艾布迪尔"号布设的一颗水雷,炸毁了一艘在返航途中的德国"东弗里斯兰"号战列舰,为此,到1916年下半年,为了执行布雷任务,更多的驱逐舰进行了改装。活动在英格兰东部沿海的英国第二十支队,在德国的赫尔戈兰湾和佛兰德U型潜艇基地 [ 校对者注:此处指在德占佛兰德地区建立的德国潜艇基地。 ] 附近海面上,进行频繁的布雷活动。实践证明驱逐舰是适合担负这项任务的,由于理想的航速,使驱逐舰能够顺利到达布雷的预定海域,并在夜暗的掩护下完成任务。
  直到1917年德国人发动第二次全面的U型潜艇战役,驱逐舰成为一支不可缺少的护航力量之后,人们才真正认识到驱逐舰在反潜中的有效作用。此时战列舰的队列里总有担任警戒的驱逐舰在一起行动,而眼下的商船也同样需要驱逐舰进行掩护,于是在1917年5月组成了护航队,人们一定还会记得,在那时每一艘驱逐舰都被当作护航舰使用,驱逐舰纷纷离开舰队原先的使命担任起护航任务。
  当美国参战时,最优先、最紧迫的要求是要美国海军派遣驱逐舰参加战斗,同时日本为法国海军提供建造驱逐舰,并且将他们自己的8艘驱逐舰派往地中海,因而深受欢迎。
   1917年4月24日,美国大西洋舰队的6艘驱逐舰"沃兹沃思"号、"科宁厄姆"号、"波特"号、"麦克杜格尔"号、"戴维斯"号和"温赖特"号一同起锚离开美国水域开赴欧洲。这是美国海军第一次派遣如此大规模的增援部队,因此证明了事关重大。在1911年至1914年间,一共有26艘驱逐舰被批准建造,完工后它们分别离开大队首次增援延伸的欧洲战场。在这期间,一种新型的驱逐舰已开工建造,它是以1913年到1914年的设计为基础,由于从舰首至舰尾采用了平甲板,因而获得了较大的纵向强度,从而取代了常规的升高首楼。第一批共建造了6艘试验舰,舰上的各种类型的机械装置均进行了彻底的试验,很快在多型驱逐舰当中挑选出了两种标准型驱逐舰,这就是1917年人们所熟知的"威克斯"级和"克莱姆森"级。"威克斯"级建造了不下111艘,随后又建造了162艘同类的"克莱姆森"级。虽然这个建造驱逐舰的庞大计划最后有50艘没有能在停战前完成,但从已建成的数字来看,他们还是及时完成了任务。
  这预示着美国造船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具有的潜力。这批"平甲板"驱逐舰的建造打破了所有书籍的纪录。"沃德"(DD139)号驱逐舰仅仅在船厂建造了17.5天就下水了,到它完工一共用了70天。"里德"号驱逐舰全部建造时间仅仅用了45.5个工作日就服役了。1917年至1918年,总共有85艘美国驱逐舰在欧洲服役,其中包括6艘老式的"班布里奇"级,它们从菲律宾航行到直布罗陀,航程达10400多海里(12000英里)。
  美国驱逐舰所经历的战斗是值得重视的,虽然他们大部分的执勤同样是进行日常巡逻和护航,当时许多英国和法国的驱逐舰也是执行这一任务。1917年11月"范宁"(DD37)号和"尼科尔森"(DD52)号驱逐舰在南爱尔兰的昆斯敦(现在的科布)附近海域击沉了德国U85号潜艇,一个月之后,当"雅各布·琼斯"号驱逐舰正在布雷斯特和昆斯敦之间的航道上航行时又被U53号潜艇的鱼雷击中。驱逐舰舰长D·W·巴格利海军少校早在美国海军中享有盛名,这次他在结冰的恶劣天气里为挽救受伤和处于昏迷状态的幸存舰员们又起到了重要作用。驱逐舰被攻击之后,出现了一种罕见的骑士气概的范例,德国U53号潜艇艇长汉斯·罗斯海军上尉在离开战斗现场之前,向昆斯敦发出信号,通知"雅各布·琼斯"号救生的所在位置。
  表现最勇敢的驱逐舰还数"肖"(DD68)号,她在为一艘携带有7000余名士兵的英国定期航班船"阿奎坦艾"号的护航中,表现极为突出。当驱逐舰Z字形蛇行接近被护航的船只时,突然她的操舵装置失灵而不能转动,此时已发现"肖"号驱逐舰的航向已对准了"阿奎坦艾"号的船舷。"肖"号舰长威廉·格拉斯福德清楚地认识到:要么撞入航班船单薄的舷板,这样就可能会淹死数千名官兵;要么改变航速使他的驱逐舰作出自我牺牲,以取代这一重大损失,在这两者之间必须作出选择。最后还是选择了牺牲驱逐舰,在威廉·格拉斯福德勇敢地大声命令下驱逐舰进行了全速倒车,当45000吨的"阿奎坦艾"号号航班船冲向他们这艘900吨的驱逐舰时,威廉·格拉斯福德和他的舰员们正等待着可怕时刻的到来。一阵震耳欲聋的猛烈碰撞发生时,恰好把"肖"号驱逐舰从舰桥之前一切而过,当场12人死亡,15人受伤。尽管"肖"号的燃油漏泄出来燃起了大火,但它的全体舰员们一直坚持在舰上进行灭火战斗,最后终于使舰上的机械装置再次操作起来。在严重的撞击之后,"肖"号驱逐舰却奇迹般地没有沉没,最后进行了修理并重新在舰队服役。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驱逐舰由一种专业化的小型舰艇迅速演变成战舰型,一跃而成舰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反潜和水雷战方面,驱逐舰是最理想的兵力,事实证明在战斗中没有任何类型的舰艇比驱逐舰更适合担负此项任务,也没有其他类型的舰艇能担负如此众多的任务。各国海军的驱逐舰都在努力执勤,成为舰队不可缺少的力量。从驱逐舰的设计和使用方法,人们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勇敢的传统,以及在战斗中经过锻炼的技能与决心。
     
第三章 二十年和平时期的驱逐舰
  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驱逐舰不仅在战术上而且就其本身也处于变革的痛苦之中。有关鱼雷攻击的传统观念已在1916年的日德兰战斗中产生怀疑,从而开始了重新评价鱼雷的时期,很快各获胜国的海军均转入了和平时期的正常轨道。1918年之后世界上的驱逐舰很少更替,因而舰队有了相当大的削弱,当时世界上所有的驱逐舰加起来比1914年前还要少。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驱逐舰逐渐向大型化方向发展,吨位也越来越大,因而所能装备的武器也更强。1916年4月,也就是日德兰战斗之前两个月,英国已订购了第一艘新型的支队驱逐领舰,就是当时众所周知的"V"级驱逐舰。为了能在恶劣的气候中以比较高的速度航行,舰体设计得较大而且干舷也很高,由于汽轮机采用了减速齿轮装置,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率。舰上装有高位火炮,其中第二和第三座火炮布置在前后甲板室的顶甲板上。因为火炮安装在这个位置上,可以免除淹盖首楼的浪溅对它的影响,由于舰桥位于更后面而且比较高,所以遭受浪溅袭击的可能性更小。"V"级驱逐领舰首批仅仅订购了5艘,1916年6月有关强大的新型德国驱逐舰的谣言传到了英国海军部,很快英国就做出了有力的回答,决定进行相应的新型领舰的设计,但是作为普通的舰队驱逐舰,舰长和他的参谋是没有特殊的居住舱室的。第一批25艘新型驱逐舰于1916年6月至8月定购,随后于12月又订购了25艘,从原来的舰级字母代号排下来,它们就是闻名的"V"级和"W"级。在日德兰的夜战中,驱逐舰由于携带的鱼雷太少,许多舰都没有获得命中的机会,所以这次"W"级装备有两座三联装鱼雷发射管。由于明确了要增大驱逐舰尺寸和在水线面上更高处安装火炮,因而在新型驱逐舰的设计中进行了认真而又仔细的探讨。1918年1月,一种新型的高位火炮的驱逐舰被正式定购,这就是"改进的W"级,它装备120毫米(4.7英寸)火炮发射20公斤(45磅)的炮弹,从而取代了"V"和"W"级舰上原先的102毫米(4英寸)火炮及其14.5公斤(32磅)的炮弹,使其火力更强。率领如此强大的驱逐舰是需要一种比"V"级更大的领舰来担任,这种驱逐领舰就是当时著名的"斯科特"级和"莎士比亚"级,它们的排水量为1550吨,装备有5座120毫米(4.7英寸)火炮和6具533毫米(21英寸)的鱼雷发射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许多年中,这两级驱逐舰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强大的驱逐舰。
  意大利海军也将他们驱逐舰的尺寸增加了。1913年,他们已开始拥有3艘"奥尔莱桑德罗·波利奥"级驱逐舰。虽然它们的排水量不过911吨,但它们却装备有6座102毫米(4英寸)的火炮和4具406毫米(18英寸)的鱼雷发射管,航速可达32节。接着意大利又在1914年至1917年间建造了相类似的更为大型的"卡洛·米拉贝洛"级,排水量高达1780吨。打算使其执行轻巡洋舰的任务,实际上设计时就是按5000吨的轻巡洋舰按比例缩小而成,舰艏部装有一座152毫米(6英寸)火炮,另外还有7座102毫米(4英寸)火炮,航速35节,它已接近驱逐舰范畴的上限了。就在1916年,英国已经发觉到"迅速"号和"海贼"号驱逐舰上安装的一座152毫米(6英寸)火炮,对驱逐舰来说显得太重了,特别是将此重量布置在前面时,舰在破浪航行中艏楼有被波浪淹没的趋向。到1918年意大利将此级的所有3艘驱逐舰又均改为装备8座102毫米(4英寸)火炮。1921年至1922年,3艘"莱昂"级已开工建造,为了未来意大利的发展,他们选定了新的母型。这级舰具有一个长艏楼,安装有4座双联120毫米(4.7英寸)火炮和两座双联533毫米(21英寸)鱼雷发射管。
  法国海军是意大利海军的竞争对手,当1922年法国议会批准了一个长期现代化计划时,他们非常注意意大利的大型驱逐舰。当时12艘驱逐舰和6艘大型驱逐舰被批准建造。他们使用高速汽轮机的实践直到1914年还没有成功,甚至建造中的驱逐舰原定使用英国的帕森斯齿轮传动式汽轮机,也因战时短缺而推迟了。"恩塞格尼·加博尔德"号驱逐舰最后完成于1923年,但它仅仅是一艘900吨级的小舰,而且功率较小。在凡尔赛条约的规定下,法国从中获得了一部分战利品,德国交出了8艘驱逐舰,其中最大的是2000吨的S.113号舰,该舰装备有4座150毫米火炮,其动力装置比"恩塞格尼·加博尔德"号驱逐舰大一倍。其它几艘都是900吨级的,全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完成,这些舰都帮助了法国的驱逐舰设计,使法国从中取得了最新式的设计方案。
   S.113号舰和它的姐妹舰V.116号,体现了德国海军这一来迟的决策,即建造驱逐舰以对抗鱼雷艇。这一政策的改变,也受了1914年阿根廷订购大型的G.101级,1915年俄国订购B.97级汽轮机驱逐舰的影响。这种在尺寸上有了突增的、德国人称之为驱逐舰的舰艇,第一次在尺寸和武备上接近了英国驱逐舰。但在抗风浪能力上,这些舰艇没有一艘能够比得上英国的"V"和"W"级。装备150毫米火炮的舰艇是特别不好的,由于炮弹太重难以装填,发射控制装备达不到方便操作的目的,证明了火炮过重。更糟的是机械装置的不可靠性和过大的顶部重量引起了严重的横摇。然而,法国的"塞尼斯海军上将"号(前S.113号)、意大利的"普雷马达"号(前V.116号)和"凯撒·罗索尔"号(前B.97号)却能适应风浪平静的地中海水域,博得新主人满意。有意思的是在德国B.98号和英国"V"和"W"级之间进行了一次对比,1919年年中,当英国"维维恩"号驱逐舰在波涛汹涌、6-7节风力的海面上为B.98号护航时,情况就发生了。"维维恩"号的航速从10节提高到了20节,而这艘B.98号却在15节航速时即激起大量浪溅,致使舰桥上的人员无法辨认要求它减慢航速的信号。"维维恩"号舰上只有一座火炮受到了浪花的影响,而B.98号舰上的所有4座火炮均被重重大浪所覆盖。
  不管怎样,意大利和德国的设计都对驱逐舰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而在1918年之后的若干年中,则是英国的"改进的W"级和"莎士比亚"级产生着显著的影响。法国为了他的新型驱逐舰,模仿设计了重叠配置的单管火炮和中心线布置的鱼雷发射管,这些特点还被较小的海军国家在许多驱逐舰的建造上得到应用。唯有意大利海军仍然固步于老的布置方式,但他们试图采用双联火炮装置以进行补偿。对于英国来说他们是愿意对"改进的W"级进行改进的,不过它重要的变化仅仅是安装了四联鱼雷发射管。接着他们在1924年至1926年间建造了两艘母型舰,从而开始了一个系列基本上相似的驱逐舰的建造。这些驱逐舰以每年8艘的速度建成,每一组都有一艘领舰,每组都给予一个字母作为级别的代号。他们共有9个级,这就是人们所知的"A"级至"I"级,这是一种十分美观的双烟囱舰,舰上安装有4座火炮,8具鱼雷发射管,海上航速30-31节。英国海军部的建造政策是一切为了满足自己舰队的需要出发,而不过分接受外国设计的影响,由于是大量建造,他们更重要的是注重质量。在经费紧张的非常时期,皇家海军是非常知道反对任何形式的过重武装,以避免在政治上的压力,所以总的要求是获得最大数量的驱逐舰而花费要最小。
  美国不愿考虑建造新型驱逐舰,庞大数量的平甲板舰完成于1917年至1922年之间,为美国海军提供了过剩的驱逐舰。因而这不是件好事,对于当时迅速发展的舰船设计事业起到了一种阻碍作用,它一度影响了改进驱逐舰的设计,由于这些建成的平甲板舰阻碍了采用任何先进技术,人们普遍认为他们大为落后于同时代的外国驱逐舰。机械装置效能不高,他们需要四台锅炉,才能产生只使用三台锅炉的"V"和"W"级驱逐舰相同的功率。每台锅炉使用一个烟囱,构成了与众不同的外形,但是占据了一定的甲板空间,因而迫使设计者将船舯部的102毫米(4英寸)火炮和鱼雷发射管布置到船宽的两边。这种布置在战术上的缺点是仅仅只有半数的鱼雷武器在战斗中能够发挥作用,除非平甲板舰的舰队有可能保证投入战斗时首先在左舷然后是右舷。
  虽然提出了补救这些缺陷的许多方案,但是美国海军也象皇家海军一样,存在着同样的财政困难问题。他们在继续进行着所有他们力所能及的工作,采取了许多权宜之计。不少舰只被封存搁置起来,其中一些则是部分地拆用配件,为情况较好的一些舰只提供备件。当时"封存舰队"这一术语与今天的含义是不同的,那时不进行任何高昂的"茧式封存"和维修,而在今天的战舰则是采取这些保护措施的。生锈和海上空气腐蚀,使得每年有一些老式驱逐舰战斗力下降。
   1919年,一个大型的设计已由舰船建造和修理局完成,他们吸取了很多最新的英国设计思想,但这被搁置了下来。甚至在1916年国会批准的驱逐舰(DD348-355),直到1932年才开工建造。这些舰非常类似英国的"A"级至"I"级,有一个高高的艏楼和两个烟囱。但在其它方面具有不少特点,提高了战斗力。例如,美国海军已拥有127毫米(5英寸)口径的两用炮以及其高质量的MK37火控系统。这种火炮当时已成为美国战舰的标准中口径武器,并一直在战舰上出色地使用了30年。
  美国与英国的驱逐舰发展,仅是为了适应他们自己的战术与战略的要求,然而实际情况不允许长此以往。法国和意大利可以忽略不计,但日本则不可等闲视之。日本由于在1904-1905年战胜了它的对手俄国,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它又从中得到了好处,取得了充足的燃料供给,因而激起了它的扩张侵略野心,事实上从1918年德国海军消失之后,日本帝国海军一跃而起,成为世界第三位霸主。美国害怕日德进行联合,而日本需要通过扩张取得其工业所需的战略原料,导致它试图达到一种军事力量的均势。但是华盛顿条约限制了日本帝国海军的发展,条约规定日本海军与美国及皇家海军的吨位比例为3:5:5,表现了明显的不平等性,所以日本只有在所规定的限额内改善每级战舰的质量。
  质量上的优势政策当时在日本的战舰上广泛应用,因而使得日本驱逐舰成为最有效率的舰艇之一。1923年之前,日本驱逐舰设计首先受到英国然后是受到德国设计思想的影响。1923年日本订购了5艘新的"特"型驱逐舰。这就是著名的第一批"吹雪"级,它们看上去不象驱逐舰。简直是庞然大物,舰体长度接近119米(390英尺),排水量高达1750吨,齿轮传动式汽轮机,功率50000马力,理论上的静水速度为38节。早于其它海军国家之前好几年,日本的"吹雪"级就应用了双联装的127毫米(5英寸)火炮,3座A型的这种火炮使得"吹雪"级驱逐舰的火力比许多轻巡洋舰还要强。火炮完全是密封式的,因而不仅可以防风雨而且也是气密的。这级舰上的鱼雷武器同样是难以对付的,装有3座三联装共9具610毫米(24英寸)鱼雷管。
   "吹雪"级驱逐舰在订购10艘之后,经过一些改进,又订购了第二批的10艘。它们安装了B型127毫米(5英寸)火炮,这是一种具有70°仰角的火炮,也是当时世界上第一座具有对海和对空两种功能的火炮。这些超级驱逐舰的出现,引起了各国海军的轰动,这是不难理解的,因为它们的这种惊人成就提高了它们的声望。由于高耸的烟囱,高大的舰桥上层建筑和庞大的火炮室,看上去比同时代的任何一艘驱逐舰都具有深刻的印象。
   1933年,"吹雪"级驱逐舰经过了进一步的改进,但变化不是很明显,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这些改进的重要意义对美国人进行了严格的保密。原来的90型压缩空气鱼雷被可怕的93型"长矛"鱼雷替代。这种大型鱼雷由液态氧来驱动,此种燃料可以产生更高的热效率,致使鱼雷有更大的续航力和速度。另一方面,常规的533毫米(21英寸)鱼雷在30-32节航速时,航程是8000-10000米,而"长矛"1型鱼雷,它以慢速36节速度可航行40000米;以42节可行驶30000米,即使以49节的高速也可运行22000米。90型(疑为93型之误--输入者注)的直径增加到610毫米(24英寸),其雷头的重量也增到500公斤,而同时代的美国和英国的鱼雷雷头只有300-320公斤。"长矛"鱼雷具有非常大的破坏力;命中一枚鱼雷能够击沉一艘巡洋舰,这些鱼雷在作战中使日本驱逐舰具有巨大的攻击优势。另一个重要改进则是在甲板室里存有9枚备用鱼雷。最后一个优点则是"长矛"鱼雷的氧气泡可以容易地在海水中溶解,所以它没有尾流航迹,使敌舰难以躲避鱼雷攻击。
  到此为止,有关日本驱逐舰的故事一直是令人眩目的成功,但在1935年却遇到了灾难性的打击,此年9月第四舰队遇上台风,几艘驱逐舰在台风的袭击下舰体结构遭受严重的破坏。"特"型驱逐舰尽管它们尺寸大,但还是逃脱不了最坏的破坏,"初雪"号驱逐舰失去了舰艏。日本的设计者由于好高骛远而失败,检查结果表明,舰桥、127毫米(5英寸)火炮室和鱼雷管防盾的重量过大,造成了重心过高的危险情况。1935年至1937年间驱逐舰进行了许多修改:减轻了上层建筑;加强了舰体并附加了压载;减少了再次装填的鱼雷数量,由原来的9枚减少到6枚。调整之后,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大量重量,增重250吨,最高速度下降到34节。"吹雪"级驱逐舰仍然是难对付的,但是在1935年台风的袭击中,表明了日本设计者们违背了造船学的基本法则,不能不受到惩罚。
  为了回答日本设计的"吹雪"级驱逐舰,美国海军于1933年订购了8艘大型的"波特"(DD356)级驱逐舰。这些驱逐舰是美国首次为满足驱逐舰中队领舰的需要而设计的,虽然它们的类别代号是DD(驱逐舰),但经常是列入DL(驱逐领舰)类使用的。"波特"级的排水量比"法拉格特"级驱逐舰大500吨,接近于日本"吹雪"级驱逐舰的尺寸。美国设计者进行了更切合实际的研究,结果是排水量比日本的驱逐舰为大,较重的火炮装置是靠牺牲鱼雷管为代价进行安装的。"波特"级舰上使用的双联127毫米(5英寸)火炮是在美国驱逐舰上的首次使用,但这种早期型号的封闭式火炮装置正象日本的A型127毫米(5英寸)火炮一样,没有足够的仰角用以对付飞机。防空火力是由2座四联28毫米(1.1英寸)的火炮来提供,1座装设于艏部第二座127毫米(5英寸)火炮的后面,它的炮管高于127毫米(5英寸)火炮室;另1座装设在后上层建筑上。重型三脚桅前后两座,给了它们一个漂亮的外观,在这新武器不断出现的时代,它们被证明是昂贵的奢侈品。为了充分发挥这些重型127毫米(5英寸)火炮的作用,安装了两个射击指挥仪,一个在前部,另一个在后部,在这方面,它们的装备比任何其它国家在役的驱逐舰都要好,但由于重型桅、第二个射击指挥仪,造成过大的上部重量。
  日本驱逐舰上的重型鱼雷发射管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注意,在后面级别的美国驱逐舰中鱼雷管的数量增加了。"马汉"(DD364)级驱逐舰上就装有3座四联533毫米(21英寸)鱼雷发射管,一座是在舰体中心线上,另外两座则是成对地装在后面。这是一种倒退的布置,它早已在平甲板舰上进行过鉴定,而且认为是存在问题的,对于舷部布置的鱼雷发射管容易遭受坏天气的损害,而且不能在恶劣的海洋条件下使用。但是还是采取了这种不理想的布置,因为没有其他方法能和装有9具鱼雷管的日本驱逐舰相对抗。1934年,"格里德利"(DD380)级驱逐舰采取了进一步的措施,其4座鱼雷发射管全部舷部安装。一艘驱逐舰象一艘潜艇一样其所携带的鱼雷数量受到限制那是不利的,如果鱼雷数量搭载得太少,那么在漫长的太平洋航程里要进行鱼雷的再补给,就意味着一次长途行驶。虽然如此,下一级别的领舰中队,1934年的"萨默斯"级发现其装载的上部重量太大,为了纠正这一缺陷,而自"桑普森"号驱逐舰这一批开始则又回复到了3座鱼雷管。
  为所有的鱼雷管安排好甲板布置是个问题,在"格里德利"级驱逐舰上解决的办法是将锅炉的排烟道合并成单一的烟囱。改进后的锅炉也由此变得更有效率,下一批舰由三个锅炉代替了四个,而且并未降低功率。日本的驱逐舰也进行了类似的改进,但它们还是保留着两个烟囱的布置。1931年,日本"有明"级驱逐舰进行了重要的改变;虽然所有的日本驱逐舰向来都携带有备用鱼雷,而在这级舰上,再次装填的鱼雷是携带在露天甲板的上层建筑内。实际上这就使鱼雷武器增加了一倍,鱼雷管进行再次装填不到15分钟即可。技术上的优势促进了战术上的相应发展,日本非常注意改善它们夜间战斗的能力。随着再次装填鱼雷,可以在战斗开始时火炮发射之前,就发射一批鱼雷,由于有第二批鱼雷可重新装填,因此与外国驱逐舰相比更为安全。另一战术就是发射第一批齐射的鱼雷之后,即在烟幕的掩护下以高速撤退;敌人的战舰将会轻信日本驱逐舰正在逃脱,这样他们就会遭到回过头来的驱逐舰用它们已重新装填的鱼雷的攻击。
  剩下的法国也力使驱逐舰达到它的更高水平,从德国接收的"塞尼斯海军上将"号驱逐舰给他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早在1917年法国海军部就为驱逐舰草拟了一个计划,要求装备具有6座140毫米(5.5英寸)火炮、6具鱼雷发射管、航速35节、续航力3500海里的驱逐舰。在1922年的计划中,订购了6艘"美洲虎"级,排水量为2126吨,装有5座130毫米火炮;接着他们又按更为大型的设计,建造了18艘,这些舰的美观外形树立了一个新的形象,装有三个或四个烟囱和一个大型的漂亮舰体,这就是著名的Contre-torpilleurs,意即"反驱逐舰的驱逐舰",以此名称把它们和正在建造的较小法国驱逐舰相区别。当时意大利海军正在建造一型名为"雇佣兵"的非常高速的巡洋舰,看来法国建造这些超级驱逐舰是有重要价值的。意大利的这些装备152毫米(6英寸)火炮的巡洋舰,其航速声称达37节甚至可达42节,在当时似乎除了提高航速的驱逐舰以外,没有任何舰能够赶上这些巡洋舰。然而实际情况是,意大利造船者声称的高航速只是一种浮夸的吹嘘,这些巡洋舰在航行试验时根本没有火炮,连炮塔也没有装在舰上,但是这些巡洋舰以及其他意大利舰艇吹嘘的性能曾使他们所有的对手感到震惊。当然必须指出的是他们所吹嘘的速度,在运转中从来就没有实现过。
   1930年1月,法国一个新的舰队法令宣布进一步建造6艘"反驱逐舰的驱逐舰",这些舰比以前的更大更快。顺便提一下,法国分批订购6艘驱逐舰,并以战术上的要求划分3艘为一组。这一新级别的驱逐舰被命名为"范塔斯奎人"级,结果表明它们是一级离奇的舰艇。在一个排水量为2610吨的舰体内装设了74000轴马力,理论上的航速为37节。从外形上和当时许多其他驱逐舰相对比,它的武器装备看上去有点软弱,全舰仅有5座单管140毫米火炮和9具533毫米鱼雷管。当"范塔斯奎人"级驱逐舰航行试验时,大得使人吃惊的动力产生了,它们的功率比设计要求提高了27%-50%,这真叫人不可思议。如此之大的功率必然产生极高的航速,在8小时的试验中,航速平均40-42节,一小时试验可达42-45节。这是一项惊人的成果,它所创造的高速纪录,对于蒸汽动力舰船来说从来没有被打破。可是,问题并没有找到答案,这就是:法国海军得到这一成果,究竟有多大的价值?设计师们是怎么搞的,会超过预定的功率如此之多?换句话说,正常的竞争投标程序和合同罚款都未坚持,并作了大幅度的减轻。在美国或英国海军则是如此的不同,他们将会撤去工程技术部门负责人的职务。
  在凡尔赛条约的限制下,德国海军只被允许建造小型的鱼雷艇,并留存一些旧舰。当希特勒声明条约无效时,新型德国驱逐舰的建造工作已经着手进行,不出所料,在尺寸的增长上他们超过了其他国家的海军。如前所述,德国驱逐舰使用编号而无舰名,Z.1-Z.22号排水量为2200-2400吨,它们的火炮装置类似法国"反驱逐舰的驱逐舰",但采用的是127毫米(5英寸)火炮。航速是明显加强了,但机械装置是令人失望的。该舰动力是使用的高压蒸汽,所以遇到了许多问题,他们的轮机长讽刺动力装置患有"软骨病"。此后,他们决定把驱逐舰以Z字编号的方法废除了,而改用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负有盛誉的人名来命名。
  在驱逐舰上生活,无论哪国海军的驱逐舰都不同于就役的其他任何类型的军舰,处于驱逐舰狭窄的条件下不可避免地产生不舒适的感觉,在老式驱逐舰上生活设施非常简陋。但是这也有优点,比起大型战舰来它要擦洗打扫的舱室要少得多。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上这些残存的老驱逐舰已经消失了,对于那时海军人员的生活方式好像离今天已相隔很远,并叫人难以相信。英美两国一直使驱逐舰很繁忙,他们给驱逐舰规定了一个"维持治安"的含糊使命,意思就是在世界发生麻烦的地点使用它去解决问题,主要的是中国和地中海地区。部署驱逐舰在上述地区一来比较经济,二来与战列舰或巡洋舰编队相比,可以更少引起政治上的激怒。另一大优点是驱逐舰编队可以巡逻大面积的海域。早在20年代,英美协议允许美国驱逐舰进驻中国水域,而英国则派遣潜艇。但1927年中国人民发起了反对帝国主义的行动,并且斗争一直在持续,因此英国从地中海派来了驱逐舰队,一年之后,驱逐舰支队宣布地中海的舰只将返回它们的原来驻地。
  虽然是空前的"冷战"时期,但海军舰艇还是花费了大量时间卷入危机。1919年至1920年,几艘美国驱逐舰值勤在地中海和黑海,帮助救济署克服战后留下的饥荒、疾病和混乱。有些驱逐舰甚至航行进入了多瑙河,1922年美国"班布里奇"(DD246)号驱逐舰执行了一次特别英雄的营救任务,将正在马莫拉海燃烧的法国运输舰"永隆"号上482名人员营救下来。1923年9月8日,14艘"德罗恩II"型驱逐舰从旧金山到圣迭戈进行24小时航行试验。驱逐舰中队领舰"德尔菲"(DD261)号在夜间的实测舰位大约离开阿圭洛角7.8海里(9英里),在23时它穿过雾峰,以20节速度航行中触礁。在几分钟之内"S.P.李"(DD310)号、"杨"(DD312)号、"伍德伯里"(DD309)号、"尼古拉斯"(DD311)号、"富勒"(DD297)号和"昌西"(DD296)号也同样触礁。直接的原因是由于无线电罗盘方位误差造成的,但毫无疑问驱逐舰中队的这次遭遇是由于一周前东京大地震的反常趋势所引起的。所有7艘驱逐舰全部损失了,这是和平时期落到海军头上最大的一次偶然事故。
  英国驱逐舰也卷入了战争的余波之中,1922年,英国海军第三支队被匆忙地派出,从英格兰到士麦拿掩护希腊的陆军部队撤离,这支部队是刚在小亚细亚被土耳其人打败的,令人啼笑皆非的则是驱逐舰人员几乎象希腊士兵一样饥饿,因为他们非常仓促地离开英格兰,并且没有时间取得补给品。他们连圣诞节都是在穆德罗斯度过的,1915年这儿曾是大量驱逐舰的基地,有一艘供应船被派到这儿照料他们,这是一种舷旁供膳制,每个伙食单位在这里领取他们自己的食品定量,然后在此烧煮,很明显地表明了他们不具备远离基地延长航行的能力。麻烦的事则是老式舰艇都没有冷藏设施。不久就采用了食堂供膳制,这就解决了许多问题,食堂管理员负责食品的保管,一有机会他就上岸购买水果与蔬菜。
  老式驱逐舰上的生活条件对每个船员的标准都是很低的,虽然比1914年之前的驱逐舰和鱼雷艇已有很大的改善。在英国"V"和"W"级舰上,厨房用水是靠手动泵从淡水舱泵送到上甲板上的小型贮水柜里。在和平时期舷侧燃料舱可以清除干净装满生活用水,这样就减轻了几乎是不可避免的缺水困难,使舰艇能在海上维持一些天后再补给。海水被用来冲洗厕所,为了对舰长的厕所负责,每天早晨必须保证其厕所重力水柜里装满冲洗用水。锅炉兵和水手盥洗的地方设在艏楼后端,6个洗脸盆布置在一个水槽之上,并有各自的开关。军官配有一个圆形的镀锡铁皮浴盆,通常用绳索系在军官住舱的天花板上,然而在支队领舰上却备有难能可贵的十足尺寸的浴缸。在寝居甲板上没有士兵的阅读条件,夜间唯一的照明是油灯。甚至在会议室和军官卧室也没有良好的照明,英国海军部十分节俭地规定22点熄灯。另有一条细弱的导线构成辅助的灯光路,由20伏蓄电池供电,供发射控制部位使用,但由于灯光太暗,仍需油灯来增加亮度。他们是暖和舒服的,特别是在冬天的夜晚,灼热的火炉给他们带来了温暖。舒适的皮革扶手椅通常带有后倾的靠背,这种不寻常的安排已使他们感觉非常舒服,围绕舱壁和船舷处设有搁架,搁板间的高度正好可以放下一个杜松子杯。
  尽管设备简陋,但生活在下甲板的舰员也并非是不愉快的。地中海舰队驱逐舰上的生活尤其受人喜爱。那里的风土气候有益健康,对于一艘相处融洽的驱逐舰上的舰长来说,他不会不知道在岸上组织舰员进行"榕树聚会"活动的,也就是说进行聚餐,然后进行一场水球赛,从而保持精力充沛。皇家海军总是鼓励大家进行划船比赛和拳击比赛,舰队的年度比赛在支队间进行。在划船比赛中有许多项目,例如锅炉兵的舢舨比赛,信号兵的救生艇比赛等等,在各舰之间的竞赛激动场面十分扣人心弦。
  派往中国的舰艇上生活,比别的地方遇到更多的麻烦,在这个国家中由于地方军阀的不断冲突,内战使国家四分五裂。当英国第三支队于1927年到达中国汉口时,9艘舰艇在没有起过一次锚的情况下,锚泊在长江岸边达8个月之久,这些舰艇的主要任务是为提供一支可以登陆的部队,以保护外国人的生命安全和资产不受侵害。然而这是一个特殊情况,大多数驱逐舰则经历了十分不同的海上生涯。
  驱逐舰每年都要和其它战舰一道进行战术训练,30年代自始至终,驱逐舰的集群攻击战术仍然风行一时。精练的驱逐舰队已经在日德兰战斗中得到了考验。战斗中驱逐舰排成队列朝着"敌人"战舰编队全速前进,或者利用烟幕掩护防止敌方鱼雷攻击,以高速航行则一切问题迎刃而解。但高速航行必须要求舰员具有极好的航海技术和沉着的胆量。
  与人们通常想象的正好相反,鱼雷发射管不能迅速地转动,所以鱼雷管在两舷各有三个发射方位角,转动曲柄可以选择三个方位角中的任何一个,70°、90°或110°;当舰桥上的鱼雷瞄准器对准目标时,所发射的鱼雷之间有一个很小的时间差,以减少一枚鱼雷命中另一枚的危险。陀螺的转动角度能使鱼雷保持发射航向,并减少驱逐舰暴露在敌舰炮火下的时间。但是那时的鱼雷攻击,在白天即使是精心安排的也将是十分冒险的,除非攻击者是在恶劣的能见度中才能取得优势。火炮仍然是对付其它驱逐舰的主要武器,但在各种情况下的激烈作战活动中,却始终没有给予火炮以重任。
  当世界在一点一点朝着战争前进时,1936年之后每个海军国家都已开始注意到他们严重地缺乏驱逐舰,英国终于对超级驱逐舰的挑战作出回答,建造了16艘新驱逐舰,这就是当时著名的"部族"级,自此拥有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单烟囱驱逐舰。美国海军在英国的带头下,并不卷入超级驱逐舰的竞争性生产,而是设计建造了十分成功、令人注目的"本森"级驱逐舰,该级舰排水量1620吨,5座127毫米(5英寸)火炮和10具鱼雷发射管。轴心国海军拥有的大型驱逐舰将与这些吨位较小但是数量很大的驱逐舰进行较量。当1939年9月战争爆发时,皇家海军拥有79艘老式驱逐舰(多数只能作为反潜护航之用)、113艘新型驱逐舰,尚有44艘正在建造中。法国也有78艘驱逐舰,其中32艘是"反驱逐舰的驱逐舰",另外27艘在建造中。而德国海军仅仅拥有了22艘驱逐舰、20艘鱼雷艇,以及建造中的25艘大型驱逐舰和一些鱼雷艇。意大利海军为轴心国的力量增加了38艘老式驱逐舰和84艘新型舰艇,双方数量上的严重不平衡必然造成力量上的悬殊。法国驱逐舰的大部分被指派去监视意大利海军,当意大利决定选择他们参战的时机之时,他们将相当大的一部分轻型舰艇抽调出来但负护航任务,以护送部队和补给品去北非。
  即将开始的战争再一次证明驱逐舰在数量上是不足的,这些驱逐舰被用来完成了比它们的设计者曾经梦想过的更艰苦的任务。它们也为它们自己赢得了比20年前更为巨大的荣誉和欢呼。
     
第四章 大西洋战争中的驱逐舰(1939-1943)
在敦刻尔克战役中的驱逐舰
基地交换来的驱逐舰
大西洋战争中的美国驱逐舰
驱逐舰和"俾斯麦"号、"沙恩霍斯特"号之战
   1939年9月3日晨,在英法对德最后通牒期满仅仅几小时之后,就实实在在地发生了一场海战,当时新闻界称它是"伪造的战争",但是海战的有关情况没有一点是虚构的。两周之后,9月14日,英国新航空母舰"皇家方舟"号在4艘驱逐舰的护航下,正在西部沿海地区巡逻。突然,德国的U.39号潜艇一次齐射了4枚鱼雷,鱼雷航迹靠近航空母舰的艉部横穿而过,驱逐舰的水声设备捕获到U型潜艇的回声,4艘驱逐舰同时猛扑过去,经过短暂的战斗,U型潜艇被摧毁,首开了它败于驱逐舰的记录。然而3天之后,英国航空母舰"勇敢"号在类似的情况下却被U.29号潜艇击沉,因为驱逐舰未能发现德国潜艇的这次攻击。
  德国驱逐舰护卫着战列舰(战列巡洋舰--输入者注)"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诺"号 [ 投笔从戎注:尽管许多人因这一级战舰较高的航速,将其归类为战列巡洋舰,但区分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的标志是防护能力而不是航速,一般来说战列舰有能力承受其本身装备的大口径火炮的数次攻击后还能保持一定的战斗力,而战列巡洋舰则没有这种防护能力。按照这一标准"沙恩霍斯特"级是类似"衣阿华"级的快速战列舰,而非战列巡洋舰。 ] ,于10月、11月两次袭击挪威海岸,然而第一次取得巨大成功却是在12月。12月6日,德国驱逐舰"罕斯洛戴"号、"埃里奇·吉斯"号和巡洋舰"伯恩德·冯·阿尼图"号出发去英国东海岸布雷。"伯恩德·冯·阿尼图"号由于锅炉管道破裂,不得不返回基地。另外两艘驱逐舰在克罗麦附近成功地布放了76枚触发水雷和磁性水雷。布雷之后,两艘驱逐舰开始返航,但突然碰上了英国"泽西"号驱逐舰,并用鱼雷击中了该舰。1939年10月到1940年2月,德国驱逐舰共执行了11次作战任务,共击毁33艘商船,总共82700吨。
  德国驱逐舰为它们的先进而又没有过关的蒸汽动力装置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致使在战争的头几个月中,有半数驱逐舰退出战斗。管道破裂是经常发生的事,精疲力竭的锅炉兵常常要穿上皮革外套爬过仍然是红热的耐火砖,去拆下那些有毛病的管子。"马克斯·舒尔茨"号艰难地驶离挪威沿海,主供水泵发生阻塞,切断了通往锅炉的蒸汽。一个奉命执行修理任务的轮机人员去打开应急泵,当他这样做时,冰冷的海水流了进去,引起汽轮机的爆炸,使他严重烫伤,以致后来死去,另一位下级军官和两个锅炉兵也受了伤。在混乱中,一个舱底泵的阀门又被打开,锅炉舱开始淹没,另一位轮机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去关闭阀门,然而海水又使配电盘短路,未能关上舱底泵的阀门。由于这些故障未被排除,供水的损失引起其他锅炉压力的下降,最后驱逐舰失去了所有动力,在九级风力的大海中毫无办法。其他两艘姊妹舰试图去拖带,但没有成功。由于舰队紧靠德国布雷区,使情况更加复杂和危险,丧失动力的驱逐舰随时可能飘移进入布雷区。
  多亏轮机人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马克斯·舒尔茨"号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之后幸存下来。他们首先耐心地修理好一个锅炉,然后又修理第二个,以产生足够的蒸汽去驱动右舷推进轴。另一艘德国驱逐舰也发生了类似的损坏情况,但情况较好。作战迫切需要高航速,但是极易损坏的机械装置,却是一个很大的难题。驱逐舰停泊于潜艇出没的水域,去进行较长时间的机械修理要比参加战斗更加危险,一艘老式的英国驱逐舰浇铸一个轴承必须在贝斯开湾停泊24小时,而这里则是U型潜艇经常出没的地方。
  德国驱逐舰也陷入了一个耻辱的事件中,这个事件加重了他们海军和空军之间的矛盾,使之更加尖锐和突出。1940年2月22日,第一支队正在向北海方向行驶,突然遭到飞机的袭击。一枚炸弹击中了"莱伯埃克特·马斯"号驱逐舰,后来引起第二次爆炸,将该舰炸成两截。舰队的其余舰只立即向"莱伯埃克特·马斯"号靠拢,试图营救那些幸存者。这时"西奥多·里德尔"号报告它的水听器发现一艘潜艇,并用深水炸弹进行攻击,然而该舰却搞错了航线,以致深水炸弹的爆炸冲击波损坏了它的操舵装置。此时,支队接到命令进行分散,开始搜索潜艇。当舰队返回到"莱伯埃克特·马斯"号遇难地点时,"马克斯·舒尔茨"号又下落不明了。后来的调查结果表明:第一次攻击是己方的德国空军轰炸机干的。而这艘不可思议的潜艇却从来没有发现过。战后提供的线索表明:英国在这里布有一个很大的雷区,德国人以为这是已扫过雷的航道。后来大多数人认为德国空军的炸弹击中了第一艘驱逐舰,而后来在一片混乱中,第一支队偏离了安全区,进入了英国布雷区。在"马克斯·舒尔茨"号去搭救同伴舰只时,触及了水雷而被击沉,以致使578名官兵在这场令人不解的事件中丧生。
  德国舰只常常使用挪威海域,以保持"内线优势"来对抗英国军舰的巡逻。英海军获悉德国油轮"奥特马克"号已成袖珍战列舰"格拉夫·施佩"号的供应船,活动在南大西洋,并试图把"格拉夫·施佩"号上的300名战俘偷偷地运回德国去,英国海军部决定予以拦截。1940年2月14日23时,英国第4驱逐舰支队以"哥萨克"号为领舰,与两艘巡洋舰、4艘驱逐舰一起从英国罗塞斯出发开往挪威北部。英"勇猛"号被派去查询为"奥特马克"号护航的两艘老式挪威鱼雷艇,并要求允许搜查德国油轮上的俘虏。一位挪威海军的高级军官不答应这样做,声称他已经搜查了"奥特马克"号,并未发现油轮上有俘虏。此时"奥特马克"号却偷偷地溜进约辛峡湾,英海军部断定挪威方面不能或不愿意去作正经的搜查,于是就命令菲利普·维安舰长,授权他上船去搜查"奥特马克"号。那天晚上,驱逐舰"哥萨克"号遵照最高命令,航行在去约辛峡湾的途中。
   "哥萨克"号终于发现了它追寻的目标,此时"奥特马克"号试图去冲撞"哥萨克"号,挪威的鱼雷快艇"切尔"号也来干予,但"哥萨克"号迅速闪开,这时"奥特马克"号搁浅了。"登舰队员们,冲上去!"夜空里回荡起一阵激动人心的盛行于纳尔逊时代的呼喊声,被禁锢在前舱里的战俘们惊喜交集,大声叫喊:"海军战士在这里!"。这件事在战争的非常时期,只能说是小事一桩,但是"哥萨克"号和它全体舰员以及获得自由的被俘人员凯旋而归,回到了利思,这毕竟是个值得赞扬的成功。对英国来说,进一步认识了挪威的中立地位,对抑制德国的侵略政策发挥不了作用。希特勒已经看到并进一步证实英法打算进入挪威,于是一方在挪威水域布雷,另一方则为大规模进入挪威作准备,挪威战役一触即发。
   4月5日至6日,英国一支强大的驱逐舰队掩护着主力舰队开到北挪威海。其中一艘护航驱逐舰"格洛沃姆"号(即"萤火虫"号--输入者注)驶入了德国重型巡洋舰"希佩尔海军上将"号活动的特龙黑姆附近,该舰是德国入侵挪威掩护兵力的一部分。德军"伯恩特·冯·阿尼姆"号巡洋舰发现了"格洛沃姆"号,但"格洛沃姆"号占于上风位置,能顺风航行,在速度上胜过它。当"希佩尔"号接到发现英舰的报告后,立即折回,穿过"格洛沃姆"号烟幕的掩蔽猛扑过来。"格洛沃姆"号舰长鲁皮发现了埋伏,面对这13000吨的敌手,他决心与敌舰决一死战,于是鲁皮调转舰首,以高速向巡洋舰的艏部右舷猛烈撞去,"希佩尔"号巡洋舰的巨大反作用力却使"格洛沃姆"号倾覆,舰体钢板裂开了37米(120英尺)的长缝。"格洛沃姆"号由于严重的毁坏而致沉没,只有39名舰员幸存下来。而"希佩尔"号上仅仅进了500吨海水,立刻把舰员送上岸,巡洋舰则送回德国去修理。有关"格洛沃姆"号英雄事迹的详细情况直到1945年才被人所知,鲁皮被追认授予胜利十字勋章。
   1940年4月9日,在挪威的纳尔维克战役中,德国驱逐舰担负了重要的角色。为了讹诈和虚张声势,10艘德国驱逐舰闯进纳尔维克湾,并和保卫港口的挪威舰艇进行谈判。结果谈判破裂,海军准将伯特的旗舰"威廉·海德坎普""号在没有发出警告的情况下,就向挪威的老式岸防战列舰"艾兹沃尔德"号发射了2枚鱼雷。几分钟之后,德国巡洋舰"伯恩特·冯·阿尼姆"号又对"艾兹沃尔德"号的姊妹舰"诺吉"号发射了7枚以上的鱼雷。但是,伯特的分舰队再不能长期留在这里轻易取得胜利了,因为英国驱逐舰第二支队已在航程中,由巴纳德·沃伯顿·李海军上校率领,以"勇敢"号为领舰,并有4艘"H"级驱逐舰随同。沃伯顿·李知道纳尔维克是在德国人手中,所以决定攻击德国人的运输船队。但他只是知道仅有6艘德国驱逐舰在纳尔维克,而不知实际有10艘在这里。此时天气十分恶劣,暴风雪持续不断,能见度很差。但是5艘驱逐舰却在4月10日凌晨4点赶到纳尔维克,而且没有被发现。
   4点30分,3艘驱逐舰采取了行动,出其不意地袭击了德国舰只,德舰在来不及发出警报的情况下,一枚鱼雷就击沉了"威廉·海德坎普"号,伯特海军准将当场毙命。另外两枚以上的鱼雷击中了"安东·施密特"号,将其炸成两截,炮火还损伤了"迪塞·冯·罗德"号和"罕斯·卢德曼"号。全部5艘英国驱逐舰又进行了第二次攻击,袭击了运输船队,而第三次攻击却没有奏效。德国海军少校埃里克·贝接到命令,要求他带领3艘驱逐舰离开附近的赫贾斯峡湾。再往下游,就是主要的峡湾处,弗里兹·伯杰海军少校有意留下两艘驱逐舰,用以切断英国人的退路。而沃伯顿·李的驱逐舰则夹在两个火力点之间,一发127毫米(5英寸)炮弹摧毁了"勇敢"号驱逐舰的驾驶台,沃伯顿·李阵亡,舰即失去控制,触礁沉没。英舰"猎人"号又被击沉,"霍特斯珀"号被重创。"霍斯蒂利"号和"哈沃克"号则调头去支援它的支队友舰,此时德国驱逐舰也都被击中,因此无力阻止已经受伤的英舰"霍特斯珀"号死里逃生。虽然英国舰队失去了两艘驱逐舰,然而沃伯顿·李的进攻,决定了留在纳尔维克的8艘德国驱逐舰的命运。在约辛峡湾的下游,英国驱逐舰"哈沃克"号击沉了一艘为德国舰队输送127毫米(5英寸)炮弹的弹药船,德国舰队在他们入侵港口和驱逐舰的战斗中,几乎耗尽了所有的弹药和鱼雷,现在陷入了无力继续作战的困境,已经没有任何成功的希望。
   4月13日战斗逐渐减弱下来,英国战列舰"厌战"号上的惠特沃思海军中将接到命令要收复纳尔维克,消灭敌人残余的驱逐舰。他出动9艘驱逐舰与他的战列舰一起猛攻纳尔维克峡湾,同时出动水上飞机为驱逐舰进行侦察,使用了战列舰上具有巨大威力的381毫米(15英寸)大口径火炮。英国驱逐舰"爱斯基摩人"号艏部被鱼雷炸断,但德国支舰队的所有8艘舰只均被击沉。纳尔维克的两次战斗毁掉了许多攻占纳尔维克的驱逐舰,一共10艘驱逐舰被击沉,德国海军驱逐舰的实力现已减少到9艘。法国敦刻尔克战役后,在这不稳定的岁月中,当要求德国海军部去支接陆军的西莱昂入侵计划时,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是海军缺乏驱逐舰去掩护大型船只。直到1940年8月,仍有3艘驱逐舰在修理,只有6艘驱逐舰开往英吉利海峡,去对付英国皇家海军。
在敦刻尔克战役中的驱逐舰
  从敦刻尔克撤退下来的英国派遣军,若没有驱逐舰的支持是无法回到英国的。此次撤退曾作为"小船"的英雄事迹被描述过,但事实上在总共338,226人中,有103,399人是由驱逐舰运送的,运送能力仅次于客船、海峡渡轮。驱逐舰在多佛和敦刻尔克之间用两条航线高速往返运送,所以能够最低限度地减少周转时间。英国驱逐舰在对付德国鱼雷艇、岸上集团军和装甲部队的攻击中,在滩头侧翼的掩护和防卫中,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940年5月20日,英海军部通知在多佛的拉姆齐海军中将,他的指挥部必须撤离。这第一次暗示了战争的不祥之兆。在以后的数天中,驱逐舰运送部队越过海峡到加来和布洛涅去掩护港口的撤退。可是为时己晚,在布洛涅的"基思"号和"惠齐赫德"号,当它们要向码头边架设舷桥时,遭到机枪的交叉扫射,"威尼斯人"号被一发岸炮炮弹击中,击毙了一名炮手,在舰桥上的人都受了伤,舰又搁浅,但还是自行解救了出来。这时"野天鹅"号接着驶入港口,看到敌人的一个坦克小分队从侧面街道向码头开来,这对驱逐舰来说,是它高速火炮发挥威力的有利目标。此时驱逐舰的一颗炮弹直接击中了先导的坦克,封锁了街道。德军使用摩托车分队形成一个扇形包围圈,向码头开来,进行更加猛烈的攻击。因为驱逐舰现在是静止停泊着,所以步兵武器能够向"维诺蒙斯"号驱逐舰进行攻击。此时飞机上的两挺机枪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抗了步兵致命的个人武器的进攻。5月24日2时45分,"维米拉"号启航,载运了1400名比利时、英国和法国的部队,最后撤离了布洛涅。
  拉姆齐虽然希望能够再去营救加来的守卫官兵,但据守卫旅报告战斗已经结束,现在仅仅剩下敦刻尔克仍然在盟国控制之下。5月26日星期六18时57分,拉姆齐命令"第那莫"(Dynamo,"发电机"--输入者注)行动开始。驱逐舰首先被作为单个舰只用于护卫客船,荷兰的"斯库兹"号以及沿海商船均被征用,次日,当人们获悉比利时已经投降,所有船只都被派出运送撤退人员。5月28日,拉姆齐仍然可以使用敦刻尔克港,但是正待撤离的人员数量急剧增加。英国海军部给拉姆齐派出了11艘以上的驱逐舰,并且提供必要的后方支援。到半夜,已有17,804人被运送到英国,驱逐舰一次可运送900人。
  第二天德国人了解到所发生的事情,于是攻击的规模增加了。英"戒备"号和"格拉夫顿"号驱逐舰以20节的速度曲折航行在去向多佛的航程中,舰艇甲板上挤满了士兵,一枚鱼雷击中"戒备"号的舯部,舰体折成两段,在15秒钟内下沉,甲板上的几百名士兵被大海吞没。"格拉夫顿"号、两艘渔船以及一艘扫雷舰试图营救幸存者,然而,另外两枚鱼雷又击中"格拉夫顿"号驱逐舰。作为营救船之一的拖网渔船"康福特"号在黑暗中来回搜索营救。当该船在黑暗中隐约出现时,却被濒于毁灭的"格拉夫顿"号的炮手和扫雷舰"利得"号所发现,他们误认该船是德国鱼雷艇,于是发射鱼雷,一道火光闪亮,使该船大多数的船员和士兵丧生,"利得"号又以高速向"康福特"号猛撞过来,这个令人痛心的惨案使上千名水手和士兵失去生命,但是值得庆幸的是仅仅受到敌人鱼雷艇的攻击,其他灾难并未发生。在法国沦陷时,失去了6艘英国驱逐舰和8艘法国驱逐舰,这些舰只许多都已受伤。比斯开港其他部队的撤退持续到6月23日,在这次撤退中,驱逐舰起到了重要作用,最后共有338,226人到达英国。
基地交换来的驱逐舰
  从法国撤退后,皇家海军共有112艘驱逐舰保存了下来,但能够投入使用的仅有74艘。英国首相要求美国总统考虑提供50艘老式的平甲板驱逐舰,使皇家海军能渡过目前难关,到1941年英国的大规模造船计划就能开始生产出新的驱逐舰。然而当前迫切需要驱逐舰,以便对付即将来临的对大不列颠的大规模入侵。
   9月5日,英美两国政府一致达成协议:英国将其海外基地的99年租借期为交换条件,换取美国50艘老式的驱逐舰。人们认为塔波里尔·杜林上校建议用美国和联合王国的普通城镇名字来命名这些舰只是个好主意,但在皇家海军总是统称这些舰为"四烟囱"。这些驱逐舰在加拿大海军基地哈利法克斯、新斯克舍进行移交,并在那里编入皇家海军。加拿大海军接收了7艘,除去一艘命名为"安纳波利斯"号外,其余都是用普通河流命名,而不是用城镇名。
  英国海军部对平甲板驱逐舰的稳性并不十分信任,当他们打算用于护航时,就立即进行改装,拆除了12具鱼雷发射管的一半以及4座102毫米(4英寸)火炮中的2座。从而提供了弹药和鱼雷的储存室,并为增加深水炸弹及其艉部投掷架专门建造了一间甲板室。舰只的住舱被分配在舰艏和舰艉之间,这对英国驱逐舰的舰只来说将会带来不方便,军官和上士要在前部就餐,这样布置对舰桥人员在恶劣气象下是有利的,但厨房设于上甲板上,当甲板上浪时,要进入厨房常常十分危险。还有一点让英国和加拿大舰员感到不满意的,则是床铺的安排比起传统的吊床更为不舒服,军官们也抱怨他们的"软席"弹簧床垫,致使海军部为他们改用了细丝弹簧床垫。
  尽管官兵牢骚满腹,英国和加拿大海军使用平甲板驱逐舰还是取得了不少胜利。在大西洋战争中,他们击沉了多艘U型潜艇,并于1942年3月28日,"坎贝尔城"号(前美国"布坎南"号)摧毁了在圣纳泽尔巨大的诺曼底船坞,使德国"梯比茨"号战列舰无法进船坞修理。英国方面总共损失了8艘平甲板驱逐舰,其中包括1944年借给苏联海军的一艘。到战争结束时,这种驱逐舰已降级使用,经常作为训练舰或作为空军打靶的目标。残存下来的最后一艘是"利明顿"号(前美国"特威格斯"号),被遗忘丢弃在威尔士港直到1951年,这时电影制片厂要拍摄袭击圣纳泽尔,物色了该舰去扮演它的姊妹舰"坎贝尔城"号。当时"坎贝尔城"号把它两个与众不同的烟囱移了位置,又把另外两个烟囱割去了,使它看起来好像德国的鱼雷艇,它通过内河来到诺曼底船坞。
  在大西洋战争中,不管是老式的平甲板及"V"级和"W"级驱逐舰,还是最新式的舰队驱逐舰,它们都经受了最严峻的耐力考验。冬天,气候条件的剧烈变化,令人十分可怕,对于人的耐力考验已达到了极限。虽然驱逐舰对潜艇的搜索很有效,但要十分理想地去完成任务还是相差甚远的。即使是在正常的天气条件下,驱逐舰也象在潮湿的草地上翻滚一样,而在不利于航行的天气里,细长的舰艏好象犁一样穿过波浪,致使波浪连续砰击舰艏远远多于肥胖形的小型护卫舰和拖网渔船。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生活,需要有高度的忍耐性,这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唯一的自我安慰是U型潜艇也同样遭受着恶劣气候条件的影响。
  驱逐舰要想维持全速是不可能的,因为在风浪中舰身开始剧烈的前后颠簸,舰艏抬出水面,然后又埋入水中,碧波冲过艏楼,浪花溅湿了驾驶台,浸泡着航海图。冰冷的海水打在面部,象钉子一样刺痛。即使最有经验的水兵,也免不了要晕船。在舰上的角落处,常常可以看到舰员呕吐了满满一桶。甲板下面的生活条件更使人难受,漏下来的水滴汇成积水,流向舱室和居住甲板,一些能够移动的物品,就象书籍之类都散落在甲板上,浸在水里,来回的移动着。到苏联北部去的护航队条件最坏,因为北冰洋的冬天温度很低,致使溅到舰上的浪花迅速结冰,使舰体水线以上的顶部重量增加,驱逐舰的吃水比较浅,当燃油消耗至较低储量时,过重的顶部重量使舰稳性恶化,这样的海上航行总是带有一定的危险性。要知道,北冰洋的温度经常在冰点以下,一个人在水中仅仅能坚持两分钟。一旦落入海中,生命就算完了。
  老式驱逐舰的生活条件特别坏,由于防空、反潜武器以及雷达设备的增加,意味着人员编制的增加。20艘老式"V"级和"W"级驱逐舰,于1935年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当它为了护航而改装防空火炮,也使它有机会加装了电暖设备,在天花板和舱壁增设了石棉绝热材料,通风得到改善,以便处理好湿度,并为官兵干燥衣服提供了干燥间。而其他驱逐舰由于要继续执行战斗任务,没有机会进行如此精心细致的改进,必须等到大修时方能作较大范围的改装工作。1942年皇家海军对驱逐舰进行了一次详细调查,结果证明:人员编制从战前134人上升到160-170人。在"V"级和"W"级驱逐舰上,甲板上住舱设计为43人,现在已增加到60-65人。英国海军部对这种拥挤特地给予的报酬是采用发放"辛苦费"的老办法,对在"V"级和"W"级驱逐舰以及接收美国的"城镇"级驱逐舰上服役的官兵发给少量额外的津贴费。发给辛苦费的时间是每年10月1日到第二年的3月31日。这种做法在部分部队中一直保持到1945年。
  装有大功率汽轮机的驱逐舰不可能达到较高的续航力,当U型潜艇向西推进驶入大西洋时,驱逐舰耽搁在护航队里要想发现潜艇的活动是相当困难的。舰艇在航行中虽可随时从油轮上获得补给,但油耗本身也是十分珍贵的,几乎没有几艘能抽出来担负这项工作。一个护航队使用的燃料远比它护航的商船需要的燃料要多得多。因为护航队必须去追捕水下的目标或集拢那些掉队的商船,有时则要开足马力发动突然的猛烈攻击。要达此目的,必须建造一支新型的长续航力的护航舰,但是也有一些"V"级和"W"级及平甲板驱逐舰被改装成远程护航舰。改装工程包括了拆除前锅炉(平甲板舰则拆除两台锅炉),以便增设额外的燃油舱。"V"级和"W"级驱逐舰看起来特别奇特,低矮的烟囱向后远离了舰桥,这样舰上可增加80吨燃油,使续航力增加695海里(800英里)。锅炉舱的上部用作居住舱室,解决了空间的不足。尽管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动力,但是这些驱逐舰的"长腿"仍然能行驶25节,为护航保持足够的速度。
   1940年的挪威战役暴露出驱逐舰的防空武器太弱,易遭空中攻击。于是,所有英国驱逐舰使用76毫米(3英寸)或102毫米(4英寸)的高射炮取代了后鱼雷发射管。但"部族"级驱逐舰则用一座双联装102毫米(4英寸)高射炮取代了一座原在后部的120毫米(4.7英寸)低仰角火炮。老式的驱逐舰用更多的深水炸弹及其投掷架换下了尾炮。一些老式的护航驱逐舰最初放弃了鱼雷发射管,但到1942年,又把它们重新装上,因而它们能够发射一吨重的令人生畏的深水炸弹。这样超级深水炸弹是为攻击深潜的U型潜艇而设计,外形做成能快速下沉。当它投下时驱逐舰的航速要在11节或11节以上,这才能使重907公斤(2000磅)的重型炸弹的强烈爆炸不致损坏舰。但有时也让驱逐舰停下来去攻击274米(900英尺)或更远的U型潜艇,最前面的火炮通常都换装成24管的"刺猬"弹发射炮,可以向前发射14.5公斤(32磅)重的"刺猬"弹。24枚"刺猬"弹装有触发引信,只要命中一枚就足以击沉一般U型潜艇。
大西洋战争中的美国驱逐舰
   1940年美国移交了50艘驱逐舰给皇家海军,这仅仅是美国卷入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1941年3月,美国颁布了《租借法》,允许更多的战舰借给皇家海军,以减轻护航舰的短缺。4月份,防卫圈扩展到西经26°,在此范围内,美国货船到英国去不管是否携带战争物资,都给予护航。但在同年中期,美国政府对保证冰岛的"中立化"负有责任,因此驻扎了美国的部队以代替英国和加拿大的驻军,而在此之前,英国和加拿大已经来到这里一年了。当英国和加拿大的战舰利用冰岛进行加油时,U型潜艇很可能错误地认为美国驱逐舰在进行敌对的护航行动。因为平甲板舰的侧面影象特点对两国海军都是共有的,最新的"本森"级和"布里斯托尔"级也相似于英国设计建造的"A"级到"I"级的驱逐舰。
  自1941年春开始,美国第7、第30、第31等三个驱逐舰中队派出北大西洋执勤,首次"敌对"行动发生在4月,由于"尼布拉克"号驱逐舰的声纳接触到了目标,于是引起了攻击。1941年7月4日的"格里尔事件"是首次发生的严重冲突。归属第30驱逐舰中队的老式平甲板驱逐舰正在独立行动,它携带着供应品和邮件到冰岛的雷克雅未克去,当英国海上巡逻机发现在"格里尔"号前方8.7海里(10英里)处有U型潜艇时,于是发出信号给它,"格里尔"号减速,以便声纳操纵员追踪U型潜艇。这纯粹是一种防卫措施,但被U型潜艇发现,认为"格里尔"号在追捕它。驱逐舰跟踪了U型潜艇将近4个小时,在此期间,英国巡逻机扔下了4枚深水炸弹。终于使U型潜艇艇长十分恼怒,他把这看作为不符合"中立国"的一种行为。于是U型潜艇发射了一枚鱼雷,"格里尔"用深水炸弹进行回击,当判明U型潜艇已经逃走之后,"格里尔"号继续驶向冰岛。这一事件之后,美国政府给海军作出明确指示:在大西洋的海运防卫中,允许美国护航舰攻击德国或意大利潜艇,一发现敌人就可射击。
  另一个事件更加严重,10月17日新驱逐舰"奇尔尼"号(DD432)被U-568号潜艇用鱼雷击中,美国驱逐舰再一次并非自愿地与英国、加拿大,甚至自由法兰西的护航舰牵连在一起,他们则在设法帮助受到德国潜艇狼群战术沉重打击的加拿大船队。大约深夜两点,"奇尔尼"号刚刚投过深水炸弹(美国驱逐舰被允许投扔深水炸弹以驱赶或吓退德国U型潜艇),在一艘燃烧的油轮照来耀眼的火光中,U型潜艇发射三枚鱼雷,其中一枚击中"奇尔尼"号的前锅炉舱,猛烈的爆炸摧毁了甲板,使11人死亡,受伤超过24人。该舰一直坚持在战斗岗位上,所以海水大量涌进了前锅炉舱,但舱壁顶住了进水的压力。
   "本森"级是动力装置按"单元"系统将汽轮机和锅炉交替配置的第一型驱逐舰,以便减少由于命中一发而使蒸汽动力装置全部失去作用的危险。"奇尔尼"号的经验表明:驱逐舰能经得起战斗损伤的考验是多么重要。显然动力装置的单元系统挽救了"奇尔尼"号驱逐舰,使之能依靠自己的能力在"格里尔"号的护航下,渡过难关,缓慢地驶向冰岛,在那里抛锚停泊,修理船"火神"号停靠在"奇尔尼"号旁边,匆忙地进行简单的修理,以便它能回到修理厂去。寿命长对于驱逐舰来说是件极大幸运的事,而"奇尔尼"号是在同级驱逐舰中最长的一个,该舰作为后备役舰只一直保留到1971年才告报废。
  老式的四烟囱的"鲁本·詹姆斯"号驱逐舰(DD245)却没有如此幸运。恰恰在"奇尔尼"号被鱼雷击中后两周,该舰正在护航一支向东行驶的船队,在临近海上的会合点时,美国驱逐舰交出被护航的船队给英国和加拿大的护航舰。10月31日拂晓前,"鲁本·詹姆斯"号的右舷被一枚鱼雷击中,整个艏部在一个巨大爆炸中消失。很明显,艏部102毫米(4英寸)炮的弹药库被引爆,保留下来的是第4烟囱到舰艉部分,大约5分钟之后,残存部分也沉入大海,当残体沉没时,深水炸弹的爆炸又杀伤了许多幸存者,其中包括舰长在内的三分之二以上舰员被炸死或被吞没在波涛之中。但是即使这样,还是不足以使美国结束"孤立主义"。只是在日本袭击珍珠港之后,罗斯福总统立即要求国会批准海岸警卫队交由海军管辖,并在两周之内通过了进一步修正的中立法案,终于使美国公民认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到来。
  然而,有些反常的是:美国驱逐舰在大西洋战争中与德国U型潜艇之间的对抗却一度减弱。其原因很简单,美国驱逐舰需要到最危急的太平洋去,所以美国政府仅同意在大西洋战争中对皇家后勤船队提供海上飞机、对皇家海军提供护航驱逐舰的支援。然而对大西洋的驱逐舰来说,更加迫切的需要是去护航部队运输船到大不列颠去。但在1942年8月,"埃蒙斯"号和"罗德曼"号却护航"塔斯卡卢萨"号巡洋舰到苏联北部。1942年9月,南大西洋编队拥有4艘老式轻型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保护着巴西船只以防范U型潜艇。一些老式的驱逐舰在加勒比海作战,对付U型潜艇代号为"铜鼓声"的对美国海运的袭击计划。
驱逐舰和"俾斯麦"号、"沙恩霍斯特"号之战
   1945年5月的最后一周,德国战列舰"俾斯麦"号已突破丹麦海峡,并击沉了英国战列巡洋舰"胡德"号,摆脱了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击伤--输入者注)和尾随的两艘巡洋舰("萨福克"号和"诺福克"号--输入者注),当消息传来时,由4艘"部族"级组成的英国本土舰队第四支队即"哥萨克"号、"毛利人"号、"锡克教徒"号和"祖鲁人"号,以及波兰的"皮奥郎"号(前英国"内里萨"号)正在护航着一支运兵船队。5月26日,维安上校接到命令去加入英国本土舰队,当他收到海上侦察飞机"卡塔利娜"的观测报告时,他改变了航线,因为"俾斯麦"号处于主动地位。他放慢了速度,目的是便于使用鱼雷进行攻击。
  巡洋舰"谢菲尔德"号使用雷达测得了"俾斯麦"号的所在位置。维安率领他的驱逐舰通过波涛汹涌的海面,去占领利于夜间攻击的发射阵位。条件如此糟糕,他的领舰"哥萨克"号和紧跟在后面的"毛利人"号以26节的速度向右转向。这两艘驱逐舰虽然相差没有多少距离,但互相都看不见,后来发现它们在航线上已变换了位置,在这紧要关头,都未减慢速度。大约22点,巨大的"俾斯麦"号被"皮奥郎"号发现,通过火炮的闪光能看到侧面影像。维安想在各舰同时发炮攻击之前,先由他自己的驱逐舰去拦住去路,但天气条件极坏,即使用18节的速度,视野也被飞溅的水花所遮蔽,天空一片漆黑,没有月光,维安决定允许他的驱逐舰独立进行攻击。
  射程从5486米(6000码)逐渐缩短到3658米(4000码),5艘驱逐舰闪开并迂回前进,德国战列舰上疲惫的瞄准手们试图把它们击沉于海上,驱逐舰急剧地进行回转,以避免被比弹片更大的弹丸所击中,驱逐舰竭尽全力也无法击中"俾斯麦"号战列舰。正在这时,"哥萨克"号驱逐舰上焦急的雷达兵在荧光屏上发现情况,经分析后判明,这是对空警戒雷达截获了"俾斯麦"号发射的正在飞行中的907公斤(2000磅)重的炮弹。
  大约凌晨3时,炮战中的驱逐舰与"俾斯麦"号失去了接触。"哥萨克"号的无线电天线虽被打断,但仍为英国本土舰队司令提供了一系列的方位数据。虽然英国舰队最后企图通过"毛利人"号和"锡克教徒"号在7时发起攻击,但他们发现了己方的战列舰"英王乔治五世"号和"罗德尼"号就在附近,所以维安的驱逐舰改变了航向,撤离到大舰近旁,降下了这场冲突的最后帷幕。虽然这些驱逐舰未能使"俾斯麦"号战列舰受创,但是起到了尾随和骚扰敌人主力舰的作用,并且使敌舰处于持续的战斗警报和弹药消耗之中,也削弱了它第二天早晨的作战活动。
  谁也没有想到会指派老式的驱逐舰去执行鱼雷攻击任务,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却发生了,1942年2月12日,6艘驱逐舰即领舰"坎恩尔"号(由皮泽尔上校指挥),皮泽尔的第21支队的"维瓦尔斯"号和第16支队的"麦凯"号、"惠齐赫德"号、"伍斯特"号和"沃波尔"号停泊在哈里奇。凌晨作战值班室传来消息:德国战列巡洋舰"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诺"号在黎明时要通过英吉利海峡。当初英国海军相信集中轰炸机、岸炮和鱼雷艇将能阻止德舰通过,但白天很快来临了,敌人的所有零星攻击都被击退,十分清楚,拦击将会取得成功。哈里奇的驱逐舰继续待机在那里,防止突然事件的发生,估计德国人晚上要过来。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即使是最现代化的驱逐舰,在白天对主力舰进行攻击只是一种自投罗网的行动,更不要说是已有25年舰龄、上次大战时的老舰了。
  驱逐舰在海上操演,11时45分,皮泽尔却接到通知,德舰离开了布洛涅,要求他们按原先的计划,使用鱼雷进行攻击。他们以28节航速绕过了己方的雷区,皮泽尔上校以最短的路程把兵力带到拦截点去。"沃波尔"号的机械发生了故障,必须返回,于是留下5艘驱逐舰面对敌人两艘主力舰--重型巡洋舰"欧根亲王"号和"格奈森诺"号(战列巡洋舰"沙恩霍斯特"号、"格奈森诺"号和重型巡洋舰"欧根亲王"号--输入者注)、6艘大型驱逐舰和15艘鱼雷艇,除此之外,还有E型艇和飞机。德国飞机的攻击没有什么了不起,倒是一架自己皇家空军的轰炸机却把"麦凯"号和"伍斯特"号误认为德舰,想方设法要击沉它,炮手的克制受到了最大的考验。
  德国人忙于对付英国波费特式轰炸机的鱼雷攻击,因而没有注意到英国5艘驱逐舰正在为他们的攻击进行展开,很快荧光屏上出现德国E型艇击沉的信号,这是在距"格奈森诺"号和"欧根亲王"号3017米(3300码)内获得的战果。德国舰艇迟迟才还击,打中了驱逐舰"伍斯特"号,德国人断定该舰将沉没,因为它被多发279毫米(11英寸)和203毫米(8英寸)的炮弹击中,有17人死亡,45人受伤。但德国人没有等"伍斯特"号完全沉没就匆忙离去。因而"伍斯特"号在扑灭火灾后能够再次启动汽轮机。皮泽尔返航时,惊奇地看到该舰正以8节的速度在前进中。正如第四支队对"俾斯麦"号的攻击一样,没有获得任何成果。但这次作战则是显示驱逐舰操纵性能的一个突出例子。
   "格奈森诺"号不再到海上去了,驱逐舰获得第二次机会去攻击"格奈森诺"号的姊妹舰"沙恩霍斯特"号。这时他们想拿它来报仇雪恨。事情发生在1943年,是在卡尔·邓尼茨接替雷德尔上将担任海军总司令将近一年后。希特勒的愤怒是海军统帅部改组的直接原因。当时8艘英国驱逐舰击退了"吕措夫"号袖珍战列舰(前"德意志"号--输入者注),"希佩尔海军上将"号重巡洋舰和多艘驱逐舰对英国护航队的攻击,这次战斗称作巴伦支海战,发生在1942年12月。虽然一艘驱逐舰被击沉,但护航船队避免了损失。英国驱逐舰打了一个漂亮的阻击战,赢得了时间,使两艘执行远程护航的巡洋舰及时赶到,赶走了"吕措夫"号和"希佩尔海军上将"号。正在这时,不走运的德国驱逐舰"弗里德里克·埃克霍特"号向英国巡洋舰"牙买加"号和"谢菲尔德"号靠拢,误以为他们是友舰,英舰仅用152毫米(6英寸)的炮弹就摧毁了这艘驱逐舰。
  雷德尔非常清楚,任何一艘战舰的损伤都是很危险的,希特勒都是不愿意的,都会导致自己的垮台,所以当元首威胁要削减水面舰队时,雷德尔辞职了。然而,由于希特勒打算阻止盟国的护航队到苏联北部去或者布置他们的重型舰只到别的战场上去,希特勒计划1943年要用武力来对付盟国的护航队,这时"梯比茨"号、"沙恩霍斯特"号以及驱逐舰都使用了,从当时来看一切还都很顺利,但到11月份,两支盟国的护航队偷偷到达摩尔曼斯克而未受损失,北部集团军接到指示,要利用有利的机会对护航队进行突然袭击。当时并非最好时机,因为"梯比茨"号仍然在修理,要到3月份方能修理完毕。在此情况下,又提出了一个修正方案,单独使用大型驱逐舰,其中也包括"沙恩霍斯特"号战列巡洋舰。但是,性能较好的英国大型雷达,在北极夜晚较长的情况下,是对付德国人的有效手段。
  在1940年纳尔维克首次海战中,在对沃伯顿·李的驱逐舰作战中扭转战局的德国海军上将贝尔,他指挥着北部集团军的驱逐舰队。11月当库迈兹海军上将离任时,他接管了北部特遣部队司令的职务。在圣诞节晚上19时,他的旗舰从阿尔特峡湾启航,贝尔并不知道由他的参谋人员制定的计划是错误的。实际上不只是一个而是两个护航队,JW.55B护航队往英国本土,RA.55往摩尔曼斯克。但空军侦察机只是发现JW.55B的船队以及掩护船队的3艘巡洋舰和驱逐舰编队,虽然也已发现英国的本土舰队离开了冰岛,但德国空军的报告却含糊其辞,提到可能有战列舰,根据规定只有真实情况才能通报给海军,因此把后面的推测给删去了。然而其中确有一艘战列舰,即38,000吨的"约克公爵"号。它是英国本土舰队司令弗雷泽海军上将的旗舰。弗雷泽非常清楚地获悉了"沙恩霍斯特"号战列巡洋舰的详细情报,绝密的分析结果几乎是无容置疑的。他命令4艘驱逐舰从没有被发现的护航队转移到JW.55B护航队。贝尔进入了弗雷泽的埋伏圈,英国一艘战列舰、一艘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高速前进,切断了它的退路,护航队里则总共有14艘驱逐舰,并有了3艘现代化的巡洋舰。
  由于天气正在变坏,驱逐舰无法与旗舰保持阵位,贝尔允许他的驱逐舰返航,但作为驱逐舰舰长出身的贝尔是心有疑虑的。德国空军侦察机现在同样在地面不能起飞,"沙恩霍斯特"号除了通过雷达和了望员的两眼所能看到的外,得不到任何情报。U型潜艇仅能给他们提供护航队的目标大小、速度和航向的概略估计,但是他们无法看到这支英国本土舰队。弗雷泽对他的分散开来的舰只发出简要的指令:要减少误伤友舰的危险性。但是德方的"沙恩霍斯特"号战列巡洋舰却早在12月26日晨就和它的驱逐舰失去了联系,并一直无法召回它们。
   12月26日8时40分,英巡洋舰旗舰"奥尔法斯特"号("贝尔法斯特"号--输入者注)在雷达的荧光屏上获得一个大的"尖头信号",显示出距"沙恩霍斯特"号仅有26海里(30英里)。但距它的战列舰"约克公爵"号却有174海里(200英里)。巡洋舰必须抓住目标巧妙地打一仗。9时24分,从"奥尔法斯特"号发出的照明弹照亮了在北冰洋黎明前黑暗中的"沙恩霍斯特"号。英"诺福克"号仅在2分钟之内一发203毫米(8英寸)炮弹就摧毁了"沙恩霍斯特"号前部的火控指挥仪和它的雷达天线。"沙恩霍斯特"号大吃一惊,立即避开,在波涛汹涌的海面,它甩开了3艘巡洋舰。多谋的伯纳特海军上将让他的巡洋舰和护航队拉开距离,他很有信心地预测到:敌人是会再回来的。不到三个小时,他看到"沙恩霍斯特"号从南面返回,证明他的预见是正确的。这时"沙恩霍斯特"号下了一个大决心,尽力向巡洋舰猛扑过来,距离一下缩短到10058米(11000码),用279毫米(11英寸)炮弹准确地交叉齐射,"诺福克"号几次被击中。但这样费时的攻击却分散了德国人的注意力,在混战中,"约克公爵"号却能接近到10973米(12000码)距离以内,而未被发现。
  同巡洋舰一起编队的有"无比"号、"步枪手"号、"凑巧"号和"泼妇"号等4艘驱逐舰,它们为了减轻巡洋舰的压力,已向"沙恩霍斯特"号进行了鱼雷攻击。在这恶劣海情下,它们要迫上"沙恩霍斯特"号是非常困难的。虽然4艘驱逐舰已经接近到能对这艘战列巡洋舰使用120毫米(4.7英寸)和102毫米(4英寸)火炮,但对有效的鱼雷攻击来说,还是显得距离过远。
  英国战列舰具有充裕的时间进行机动,并拥有最大数量的大口径炮。4时50分,一颗照明弹突然出现在前方上空,接着356毫米(14英寸)和152毫米(6英寸)火炮一齐发射。"沙恩霍斯特"号再次试图脱逃,但是这一次它的对手是能够赶上它的,在大风浪中两舰的最大航速之间没有什么差别,两艘大舰在15000-18288米(17000-20000码)(应为15545-18288米--输入者注)的距离上互相攻击,这时巡洋舰已落到后面。一发356毫米(14英寸)炮弹击伤了"沙恩霍斯特"号的一个螺旋桨轴,弗雷泽海军上将向4艘驱逐舰发出了进行鱼雷攻击的信号。
  上面已经提到天气对德国驱逐舰非常不利,致使万吨级的英国巡洋舰亦不能保持全速。驱逐舰"索马雷兹"号、"萨维奇"号、"蝎子"号和"斯托尔德"号(挪威海军)满载排水量仅有2000吨,当它们破浪前进时单薄的舰身经受着拍击和颤抖,淹埋在浪花水雾之中。"索马雷兹"号和"萨维奇"号缓慢地超越了"约克公爵"号向猎物接近,"蝎子"号和"斯托尔德"号向右航行,离开了另一对驱逐舰以吸引左舷的火力。"索马雷兹"号和"萨维奇"号处在猛烈的炮火之下,但德国人的射击是杂乱的,"蝎子"号和"斯托尔德"号接近到了27432米(30000码)(应为3000码,2743米--输入者注)以内,实际上处于鱼雷攻击的近距离阵位。终于"蝎子"号的一枚鱼雷命中了敌舰,"沙恩霍斯特"号急忙调头,又进入了另外两艘驱逐舰的火力范围,再一次传出水下爆炸声,宣告又命中了3枚鱼雷。这时驱逐舰已完成了发射鱼雷任务,"约克公爵"号继续追击,于是驱逐舰欣慰地放慢了速度。几艘巡洋舰现在离敌舰的距离只有9509米(10400码)了,于是也加入了战斗,炮火在暗淡的烟雾中发出夺目的白光,在战场上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清楚地看到。1945年,一切都要过去了,当巡洋舰靠近"沙恩霍斯特"号的沉没地点,发现就在一天之前从阿尔特峡湾出发的2000名舰员,仅有36人幸存。
  北角之战在欧洲海战中是最后一次重要的战斗,它表明德国海军企图控制大西洋迷梦的结束。在这次作战中,无可置疑,驱逐舰的贡献是战斗取得胜利最重要的部分。假如没有驱逐舰拖住了"沙恩霍斯特"号的后腿,它本来是有可能逃避英国舰队的打击安全返回基地的。
     
第五章 地中海战争中的驱逐舰
火炬行动
  驱逐舰在地中海作战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是近距离作战,英国驱逐舰常常是能与高速的意大利战舰较量的唯一舰种。如果要问英国和澳大利亚的驱逐舰为什么能运用得如此之好,那么其主要原因是地中海舰队总司令、海军上将安德鲁·坎宁安爵士的功绩,他是皇家海军第一流的驱逐舰专家。1911-1918年,他被委任指挥"蝎子"号驱逐舰,在七年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他是在地中海渡过的,也就是说,他对作战舰队,甚至是驱逐舰分队的详细情况掌握得一清二楚。
  地中海首次战斗是在1940年7月9日,发生在意大利的卡拉布里附近,这次战斗为以后三年的战争确立了一个相类似的基本模式。战斗是这样开始的,意大利舰队被英国巡洋舰在远距离发现,双方开始炮战,当英国"厌战"号(战列舰--输入者注)在接近到22860米(25000码)内击中意大利旗舰"朱利奥·凯撒"号(战列舰--输入者注)时,意大利人突然改变了航向。坎宁安的三个驱逐舰支队总共有14艘舰只,跟在逃离的意舰后面全速航行,紧紧追赶,但却赶不上意大利舰只。意大利驱逐舰干得很出色,施放了浓厚的烟幕,并且用炮火进行还击。这时英舰支队压了过来,进入烟幕层,意大利战列舰利用地平线的隐蔽,顺利地返回了基地。第二次战斗是在四个月之后,发生在斯巴蒂文角附近,这次战斗更加令人失望,驱逐舰甚至根本未能进入战斗。但在1941年3月,进行了第三次交战,这次战斗进入了决定性阶段,这是坎宁安上将渴望已久之后发生在马达潘角的一次决战。此时意大利人已开始入侵希腊,并命令在希腊西海岸附近进行佯动,试图阻止英国从埃及来的增援部队。如果意大利人达到目的,他们将在重要的地中海海域起着支配地位,并且将对北非的轴心国部队带来非常需要的支援。
  在英国巡洋舰雷达屏幕上,首次发现意大利舰只之前,意大利战列舰"维托里奥·维内托"号在距离14海里(16英里)的地方向英国巡洋舰开火。意大利的炮火不太准确,当意大利(应为英国--输入者注)巡洋舰"格洛斯特"号的发动机出了故障必须返回时,这种难以立刻处理的事,又被驱逐舰"哈斯蒂"号(即"急火"号--输入者注)使用烟幕保护了这艘巡洋舰。英国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知道坎宁安有3艘战列舰和一艘航空母舰距离他们仅仅有69海里(80英里),于是他们撤回了舰只。英国航空母舰"可畏"号上的"大青花鱼"式鱼雷轰炸机命中了"维托里奥·维内托"号战列舰。如果可能的话,坎宁安决定切断敌人的退路,发起第二次攻击。但"维托里奥·维内托"号在巡洋舰和驱逐舰的强有力的护航下,仍然能够以12-15节的速度航行,因此,英国舰队没有机会组织驱逐舰进行再次攻击。
  傍晚,似乎没有什么希望来和意大利人交战,天逐渐暗下去,"可畏"号航空母舰的舰载机取得又一次胜利,一枚鱼雷击中了重型巡洋舰"波拉"号。由于防空火力十分猛烈,天色更暗了,使驾驶员和观测员搞不清舰只是在什么方位,鱼雷攻击也看不清了。
  坎宁安仍然没有希望抓住"维托里奥·维内托"号战列舰,但他很清楚,假如等到黎明,他的战舰将置于从西西里和意大利南部基地起飞的"斯图卡"式俯冲轰炸机的航程以内,于是他决定撤回他的8艘驱逐舰。在"努比亚人"号舰长菲利普·马克率领下的第2和第14支队的8艘驱逐舰返航。此时则没有一个人能知道意大利海军总司令伊奇诺海军上将已派出两艘巡洋舰即"菲乌梅"号(即"阜姆"号--输入者注)和"扎拉"号,去支援受到攻击的"波拉"号。坎宁安上将应用他精湛的驱逐舰战术,后来把驱逐舰停放在北方很远的地方,把驱逐舰放置在英国巡洋舰和意大利舰艇中队之间,也就给意舰留下了一条向南逃跑的通路,实际情况证明坎宁安是正确的,假如驱逐舰开到更南一点的地方,驱逐舰就有可能碰上受伤的"维托里奥·维内托"号战列舰。他们失去了一个如此良机,但是,驱逐舰仍然会有它们的美好时刻。
   22时25分,在3657米(4000码)的距离内,看到作战舰队的前方掠过两个黑影,驱逐舰"快轮"号打开探照灯,在强烈的灯光下,暴露了前来支援"波拉"号的"菲乌梅"号和"扎拉"号巡洋舰,舰上的火炮还对着舰首和舰尾。来自英国战列舰"厌战"号、"勇士"号和"巴汉"号(即"巴勒姆"号--输入者注)上381毫米(15英寸)火炮的第一次齐射,就击中了这两艘巡洋舰,3艘英舰都是25年前在日德兰海战中,英勇作战过的第五战斗分遣队的老战舰。这次战斗没有给英国驱逐舰带来什么麻烦,它们也无事可做。而战列舰在很短的几分钟内破坏了这两艘意大利巡洋舰。整个战斗过程中坎宁安担心他的驱逐舰将可能被友舰误伤,当时以为"哈沃克"号已被击沉,实际上它只是被381毫米(15英寸)火炮"夹叉"射击了一下,并未击中。
  当发现意大利驱逐舰时,坎宁安立即命令"斯图瓦特"号、"哈沃克"号、"快轮"号和"格里芬"号去对付。在激烈的混战中,英国驱逐舰击沉了意大利驱逐舰"维托里奥·阿尔菲里"号。其余的英国驱逐舰则在寻找"维托里奥·维内托"号战列舰,但始终没有找到。然后又重新集合编队,它们无意再去挑起战斗,后来又碰上了残缺不全的"波拉"号。在"努比亚人"号击中"波拉"号时,"贾维斯"号营救了所有舰员,然后离开已经破坏并且仍在继续燃烧的"波拉"号(这时"菲乌梅"号已经沉没)。坎宁安在为《狂暴的夜晚》一书中叙述了他们的驱逐舰还曾击沉意大利驱逐舰"卡达西"号,同时也记录了第二天早晨换班时,当他所有的驱逐舰回答旗舰信号时,似乎他仍是驱逐舰支队的司令官。
  马达潘角的战斗显示了在日德兰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已从英国战术书本上消除了。坎宁安自己曾这样描述了这次海战:
  晚上在大海中追击的一个主要障碍是,追击者必须提防敌人轻型舰艇发起的攻击。意大利人也深知这一点,他们有18艘驱逐舰和一定数量的巡洋舰,他们可以利用这些舰只在一个晚上对我们发起攻击,但他们没有这样做,主要原因是晚上攻击时舰队有极大的危险性。
  战争局势的变化非常迅速,马达潘角的胜利使皇家海军对克里特即将发生的战斗又进入了极度紧张的状态。此时,希腊和英国初步制止了意大利的侵略。1941年4月6日,希特勒决定派兵进入南斯拉夫,挽救墨索里尼的命运。两周内,希腊和英国的地面部队战败并撤到了克里特岛。他们实际上缺乏空中掩护,此时皇家空军已调到埃及,岛上的防护交给了地中海舰队。皇家海军的地中海舰队有两个任务:第一是防止敌人从海上的入侵;第二是在可能的情况下,掩护守备部队的撤离。地中海舰队成功地完成了这两项任务,但却付出了生命和舰只的沉重代价。
   1941年5月20日,德国空军开始攻击克里特岛北部的巡逻舰只,以及岛上的滑翔机场和伞兵部队。第二天,意大利高空轰炸机的一枚炸弹击中了"天后"号驱逐舰的弹药舱,在两分钟内该舰沉没于克里特岛的东南部大海中。皇家海军的格伦尼海军少将拥有"狄多"号、"奥利昂"号和"阿贾克斯"号等3艘巡洋舰以及"贾纳斯"号、"金伯利"号、"哈斯蒂"号和"哈里沃德"号等4艘驱逐舰。那天晚上,他发现一支敌人的轻型舰艇护航队,其中包括帆船和征用的希腊渔船,上面挤满了德国士兵。敌人就在眼下,刻骨的仇恨驱使巡洋舰和驱逐舰冲上去,不分青红皂白地向一切能够看到的目标发射炮弹,他们毁灭性地轰击了两个半小时后,护航队已被全歼,大约4000名德国官兵被击毙或淹死。只要海上通路受到阻止,德国法西斯对克里特岛的海上入侵是不可能的。
  第二天,空袭开始,满腔怒火的德国人攻击得更加凶狠和残忍。驱逐舰在没有大型舰只掩护时,极易受到空中攻击,因为驱逐舰的防空武备太薄弱。英国舰队首先遭殃的是"快轮"号驱逐舰,显然巡洋舰"格洛斯特"号和"斐济"号试图去保卫它,但这些舰只的防空武器很弱,打不了一会火力就减弱下来,"斯图卡"式轰炸机得以靠近它们,也把它们击沉了。驱逐舰在克里特岛的北部地区巡逻,密切注视着敌人的入侵,其实德国人和意大利人已经放弃了通过另一支护航队的尝试。在黑夜的掩护下,英国驱逐舰乘机撤离希腊国王和英国派到希腊的使节,这是交付给驱逐舰的又一个任务。5月23日早晨,在洛德·路易斯·蒙巴顿上校率领下的著名的第5分舰队,发现自己没有重型舰只的支持,因为这些大型舰只也担心它们虚弱的防御手段而撤回到基地去了。
  大约8时,"凯利"号正率领"克什米尔"号、"凯普林"号、"凯文尔"号和"豺"号驱逐舰,在进攻一支武装运兵帆船队后回到亚历山大港。突然,空中响起了嗡嗡的飞机发动机声,预示着"斯图卡"式轰炸机的到来,立刻,24架轰炸机向舰队俯冲而来,"克什米尔"号首先被击中,很快就沉没了,因为轻而薄的舰体容易受到重型炸弹的爆炸而裂开。"凯利"号以30节的速度航行并猛烈地冒出浓烟,当转航时被炸弹击中,舰体向左倾斜,但仍然航行得很快以进行规避,然而还是倾覆了,半小时后沉没。舰上那些头昏眼花的幸存者在燃油的覆盖下,不得不忍受机关枪的猛烈扫射,直到"斯图卡"式轰炸机因燃油不足返回基地。"凯文尔"号和"豺"号接到指示夺路逃走,以避免进一步的损失,但"凯普林"号仍停留在后面3个小时,营救了279个幸存者,其危险性是可想而知的,但抛弃舰队的战友不是驱逐舰的职责。在回亚历山大港的途中,敌机又向"凯普林"号投下80枚炸弹。当离港口还有60海里(70英里)时,燃料用完,它不得不被拖进亚历山大港。
  一旦德国伞兵部队在克里特获得一个足够大的桥头堡,那么这个岛就要陷落。命令已向皇家海军发出,要尽最大的努力撤离32000名守卫部队离开这里。这是又一个敦刻尔克式的撤退!但这次撤离困难要大得多,因为距离最近的友邻港口是在埃及。驱逐舰和快速布雷舰"艾布迪尔"号正载着急需的弹药和军需品在航行中,甚至最快的商船也会发现这是一次敢死性的航行。克里特岛的问题是在适合装货物的港口只在岛的北面,那里最易遭到德国人的空中袭击。5月28日至29日晚,海军少将罗林斯使用巡洋舰"奥利昂"号、"阿贾克斯"号和"狄多"号以及6艘驱逐舰进入伊拉克利翁港,试图撤退所有的守卫部队。
  起初一切都很顺利,3时20分,4000名部队安全上舰。然而"帝国"号驱逐舰的舵机出了故障,可能是在白天驶往克里特岛途中被附近爆炸的炸弹所损坏。罗林斯不敢让他的部队在黎明后靠近德国空军的基地附近,所以他立即命令"霍特斯珀"号去撤走"帝国"号舰上的部队,然后击沉了这艘驱逐舰。一小时后,"霍特斯珀"号载着900人回到舰队,但此时时间太晚了,当8艘战舰通过克里特岛东部地区的卡索海峡向南行驶时太阳已经升起。突然听到轴心国侦察机的声音。6时,空袭开始,"哈里沃德"号首先被击中,但回过头来帮助它还不成问题,舰在下沉前向海岸方向漂移,幸存的大部分舰员和士兵都幸免于成为战俘。后来"引诱"号也被击中,于是减速航行。在两小时后的第二次攻击时,"狄多"号、"奥利昂"号又被炸弹命中,挤满在"奥利昂"号前居住甲板上的部队,死伤达500人以上。
  此时还在航行的另外4艘驱逐舰已设法把700名部队从东南海岸的一个很小的斯珀基港运出,而且没有任何损失。其原因是和罗林斯少将的舰艇编队不同,空中掩护是在准确的地点、精确的时间有计划地进行的。这极大鼓舞了坎宁安上将,他决定继续撤离。当天晚上他命令巡洋舰"月亮女神"号、"佩思"号和"考尔卡塔"号,快速运输船"格伦盖尔"号和3艘驱逐舰从斯珀基港救出了6000人以上,而没有损失一艘舰只。5月31日晚到6月1日,驱逐舰进行最后一次努力,救出了4000人。在这次撤退中,驱逐舰总共运走18000人到达埃及安全上岸。
  自1940年7月克里特岛陷落以来,使英国局势更加危急,马耳他岛是前线的唯一基地,目前供应已被切断,岛屿将遭到轰炸或者守卫部队因饥饿而投降。英国第八军在利比亚的挫折,意味着意大利海军护航队在英国水面和空中力量无法到达的情况下,能够进入班加西和的黎波里。英国水面舰只目前已不能使用马耳他,它的机场只能勉强供战斗机防卫使用。这就更加重了海军的负担,军事要塞托布鲁克以及第八军在利比亚边境的前沿基地不得不在"炸弹铺成的航道"上提供支援,其航线几乎是用沉没的舰只来标志的。
  对托布鲁克提供供应是与澳大利亚的驱逐舰支队联合进行的,它们是第10支队(即第19分舰队)。在沃勒上校的率领下,以"斯图亚特"号为领舰,另外还有"V"级和"W"级驱逐舰,即"吸血鬼"号、"世仇"号、"候鸟"号和"鷭"号,这些驱逐舰是1933年英国皇家海军转让给澳大利亚皇家海军的,1940年编入地中海舰队。"斯图亚特"号尽管已老化,但在马达潘角战斗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这5艘驱逐舰都参加了希腊和克里特的撤离工作。"吸血鬼"号于当月回到了澳大利亚,但其他4艘舰只仍留在地中海。"鷭"号在遭受到意大利和德国轰炸机轰炸后的第二天,即1941年6月29日最后沉没。该舰和"斯图亚特"号、"世仇"号夜间从亚历山大港装载弹药和供应品运到托布鲁克,通常每晚有两艘驱逐舰经过那"炸弹铺成的航道",黑暗中停泊在这沉船密布的港口里,港内停留一小时,卸下货物,然后立即返回到亚历山大。大型快速布雷舰"艾布迪尔"号和"拉托那"号每周航行一次,送去新兵,并带回一部分需要休整的守卫部队。1941年8月至10月期间,有19568人被送到托布鲁克,另有18865人遣回亚历山大。托布鲁克被围困了242天,在这期间共运送了34000吨作战物资。1941年7月,英国驱逐舰"防御者"号被炸沉,10月份"拉托那"号也被炸沉,但到12月份,英国第八军收复利比亚的昔兰尼加时,托布鲁克的局势也得到了缓和。
  保持对马耳他的供应仍需作出更大的努力,早在1941年5月,英国海军部就增加了在地中海的潜艇数量,首次命令在直布罗陀的潜艇支队对在第勒尼安海的意大利航行舰只进行作战,然后又派一些新建造的潜艇到马耳他海军基地去。1941年夏天,这些潜艇在空中支援下,使意大利的供应护航队受到重大损失。同年9月,英国的"皇家方舟"号和"暴怒"号航空母舰运去了49架"飓风"式战斗机作为前奏,接着飞去了双引擎轰炸机,重建马耳他的空中攻击力量。1941年10月完成了上述步署后,又重新建立了马耳他的水面攻击力量。
  由皇家海军W·G·阿格纽上校指挥的"K突击队"是由轻型巡洋舰"曙光女神"号和"佩内洛普"号以及驱逐舰"长矛"号和"利夫莱"号组成。K突击队仅有一个任务,切断意大利和北非轴心国部队之间的海上航线。当它开赴这一水域后,立即显示出敌人这条航线是多么的虚弱。11月8日,侦察机报告在斯帕蒂文角东35海里(40英里)有一护航船队,共有7艘商船,由6艘驱逐舰护航,另有两艘重型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进行支援。阿格纽上校不顾这些力量对比上的差距,大胆地使用两艘巡洋舰和两艘驱逐舰,在第二天黎明歼灭了这支护航队,所有的7艘商船以及"富尔迈"号驱逐舰均被击沉,而阿格纽的舰艇未受损失。后来意舰"西南风"号(驱逐舰--输入者注)企图去营救幸存者,被英国潜艇"乌霍尔德"号鱼雷击中。支援部队为了避免自己的损失,没有和K突击队发生战斗。
  一周之后,阿格纽的这4艘舰艇又获得完全成功,消灭了德国"马里特扎"号和"普鲁西达"号等两艘油船的一个特殊护航队,它们装运德国空军在北非作战急需的航空汽油。英国人在克里特西87海里(100英里)处发现了这个护航队,尽管两艘护航的鱼雷艇顽强防卫,但K突击队轻而易举地击沉了这两艘汽油船。11月29日,由海军少将罗林斯指挥的另一支增援部队"突击队B"到达了马耳他。这支部队是由巡洋舰"阿贾克斯"号和"海王星"号以及另外两艘驱逐舰组成。马耳他是一个威胁和消耗轴心国在地中海兵力的祸根,德国驻北非的司令部第一次谈论到如果不把马耳他拿到手,自己就有战败的可能。
   12月1日的黎明时分,K突击队又发起攻击,击沉了开往利比亚的一艘供应船、一艘油轮以及护航驱逐舰"阿尔维西·莫斯托"号。12月13日,另一次战斗又发生了,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驱逐舰作战取得最辉煌战绩的一次。这次战斗事先没有计划,因为驱逐舰"锡克教徒"号、"军团"号和"毛利人"号以及荷兰海军的"艾萨克·斯威尔斯"号是为了增援坎宁安上将的第14支队,它们正在从直布罗陀到亚历山大的航程中。此时,轴心国部队在北非的燃料短缺变得相当危急,轻型巡洋舰"艾伯里科·巴比阿诺"号和"艾伯托·吉乌萨诺"号,在意大利巴勒摩把汽油桶装在舱面上运往的黎波里。从马耳他起飞的一架"惠林顿"式轰炸机首先发现了它们,于是使用岸基鱼雷轰炸机和K突击队进行拦截,"锡克教徒"号和它的编队被用来支援这次行动,K突击队被命令停留在马耳他。由于"锡克教徒"号上的斯托克上校接到命令太迟,而未能按时到达拦截点。当他看到这两艘巡洋舰消失在邦角的很高峭壁后面时,斯托克十分懊丧,但他仍保持航向,几乎没有什么希望能抓住意大利人。突然,斯托克发现这两艘巡洋舰又返回到他们的航线上来,他又有了一个极好的机会,于是精心策划对这两艘大型战舰进行攻击。
  皇家空军轰炸机已对意舰中队发起了攻击,但未取得成功。海军上将托斯坎诺预期在白天会受到更大规模的攻击,于是决定返回。斯托克指挥的驱逐舰队向沿海驶去,以便能够依靠地平线隐藏到敌人的背后。20时25分,"锡克教徒"号同时发射了4枚鱼雷,其中3枚击中了先导的巡洋舰"艾伯里科·巴比阿诺"号舰体舯部,于是巡洋舰猛地燃烧起来。"军团"号仅用一枚鱼雷就击中了"艾伯托·吉乌萨诺"号,甲板上的汽油桶爆炸,汽油撒在燃烧着的每个角落,于是整个船体都燃烧起来。当这两艘巡洋舰试图逃跑时,"毛利人"号和"艾萨克·斯威尔斯"号把炮弹倾注到这两艘不幸的巡洋舰上。只有第二艘巡洋舰有机会齐射了它的152毫米火炮,但却毫无目标。4艘驱逐舰看到这两艘巡洋舰再也没有生存希望时,它们方象来时那样迅速地消失了。意舰大部分舰员都已丧身,其中包括托斯坎诺将军。驻萨珀马利亚纳的意大利海军司令部曾预先告诫托斯坎诺,有4艘敌人的驱逐舰在这一水域活动,他却认为4艘驱逐舰是不敢攻击他的两艘巡洋舰的。只是准备好对付皇家空军在黎明后对他们的空袭。但是英国岸基轰炸机在对付轴心国的战舰中,没有取得过胜利的记录。
  尽管马耳他基地的驱逐舰和巡洋舰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但后来的失利使得这些成功大为减色。12月18日,巡洋舰"海王星"号和两艘驱逐舰与维安海军上将(他曾于1940年解救过"奥特马克"号上的战俘)的编队相会合,维安拥有两艘巡洋舰和14艘驱逐舰,正在护送载运航空汽油这种生命攸关的作战物资以及补给品的快速供应舰"布莱肯郡"号去马耳他。全副武装的护航舰护送"布莱肯郡"号安全到达了马耳他,然后立即离开,去袭击另外一支驶向的黎波里的意大利护航队。凌晨一时,大约在的黎波里附近17海里(20英里)处,巡洋舰"海王星"号触上2枚水雷,爆炸后使它发生剧震,其中一枚炸坏了它的舵装置。不久,"曙光女神"号和"佩内洛普"号也触上了水雷。"曙光女神"号在两艘驱逐舰护航下,挣扎着缓慢驶向马耳他。由于"佩内洛普"号损伤较轻,所以留下来试图拖带"海王星"号返回港口。受伤的"海王星"号在漂浮中又碰上第三枚水雷,立刻严重地向左舷倾侧。当驱逐舰"坎达哈"号试图靠近"海王星"号时,发生一个巨大的爆炸,破坏了"坎达哈"号的尾部。
   K突击队旗舰舰长鲁赖·奥康纳,为了使他的舰只的行动减少到最低的危险性,他用灯光向其他舰只发出信号,命令"保持一定距离"。不久之后当"海王星"号触发第4枚水雷时,这一命令的先见之明很清楚了。即使如此,驱逐舰"利夫莱"号仍然试图去靠近快要沉没的"坎达哈"号舰舷时,"海王星"号强制性地命它返回。这个决定当然是令人痛苦的,但奥康纳和"坎达哈"号的舰长罗伯逊都很清楚,任何进一步企图去挽救生命,将会带来更加严重的危险。罗伯逊发信号给"佩内洛普"号舰长尼科尔:"建议你们迅速开来!"尼科尔回答:"我不能提供帮助,愿上帝保佑您们。"向"利夫莱"号的最后一次请求也被拒绝。结果留下了两艘即将要沉没的舰只。
  黎明时,虽然"坎达哈"号整个尾部浸没在水中,水包围着烟囱的底部,但仍然在水面上漂浮着。舰长罗伯逊和舰员们始终保持在一起,就像"内斯特"号上的巴里·比汉在日德兰之战中所做的那样,忙着销毁机密文件,这样做分散了船员的注意力。整个白天和夜晚,"坎达哈"号在滚滚的海浪中颠簸着。海上又掀起了大风,把它带出并越过了布雷区。凌晨4时,它的姊妹舰"美洲虎"号到达了遇难地点,该舰是从马耳他派来寻找"坎达哈"号的。波涛汹涌的海面正在奔腾咆哮,"美洲虎"号舰长蒂里特少校的航海技术超人,他设法营救了165人。令人痛心的是,四天之后一艘意大利鱼雷艇从英舰"海王星"号上还发现有一人活着。
   1941年末,英国在地中海处于防御的态势,K突击队的覆灭是相继发生的灾祸之一。意大利"人操鱼雷"攻击了在亚历山大港的英国战列舰"伊丽莎白女王"号和"勇士"号,破坏了最新式的主力舰只;战列舰"巴勒姆"号、航空母舰"皇家方舟"号也受到了鱼雷攻击(被德国潜艇击沉--输入者注),阻止了坎宁安上将的部队对轴心国的压力。相反,随着英国对供应航线攻击的减少,轴心国陆、海、空部队作战不断取得胜利。盟国大量舰只转移到远东战场,因为这时日本偷袭了珍珠港,并侵犯了英国、荷兰对东印度群岛拥有的主权。这样使战争的真正财富--战舰大量减少,而且是在战争的最困难时刻,这给盟国造成了严重的危机。
  英国对马耳他的补给变得越来越迫切。在1941年的一年中,已作出许多努力来补充岛上的供给,并且每次运送物资都要发生激烈战斗。从西方或地中海的直布罗陀海峡来的任何接近马耳他的武装力量,都要受到飞机、潜艇和所有大小水面舰只的交错夹击。战争开始时,许多轴心国的仆从和西班牙的代理人,使他们很容易获得经过直布罗陀的情报。后来轴心国在撒丁南部和突尼斯的机场起飞的飞机,可在地中海上空进行空中侦察。任何武装力量进入西西里海峡都在轴心国部队的攻击范围之内。那不勒斯和塔兰托的意大利主要海军基地也靠近在那里,且把鱼雷快艇基地设在海峡中部的军事要塞潘特莱里亚岛,同时调动大量的战舰到萨珀马利亚纳。使人感到惊奇的是:他们很少用水面舰只去拦截通过的护航队,原来是意大利海军经受塔兰托和马达潘角的失利之后并没有真正恢复原气。虽然个别部队认真履行他们的职责,但统帅部常常慌乱地发布一连串互相矛盾的命令,使他们不知所从。
   1941(至1942--输入者注)年英国地中海舰队与意大利水面部队发生了多次战斗,所有的驱逐舰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损失是十分惨重的。损失的战舰有"艾尔德尔"号、"流浪者"号、"埃里格"号、"无恐"号、"预见"号、"堂皇"号、"格罗夫"号、"廓尔喀人"号、"哈斯蒂"号、"海思鲁普"号、"霍斯蒂利"号、"海佩里奥恩"号、"豺"号、"金斯顿"号、"凯普林"号、"库瓦克"号(波兰)、"长矛"号、"军团"号、"利夫莱"号、"毛利人"号、"莫霍克'号、"内斯特"号(澳大利亚)、"昆廷"号和"索思伍德"号等。
   1942年1月,英国第八军的形势有了好转,利比亚的昔兰尼加机场重新回到英国手中,坎宁安感到海军此时向马耳他派遣护航队较为乐观。3月份他要求维安上将护航一支从亚历山大到马耳他的小型快速商船队。这是一项危险的任务,因为马耳他几乎就在意大利人的眼皮底下。但坎宁安向维安指出:意大利人从来没有穿过烟幕进行攻击的先例。
  第二次锡尔特战斗(第一次是与意大利护航队的作战,也是维安指挥的,正好在1941年12月份失去"海王星"号和"坎达哈"号之前)是维安战斗生涯中最辉煌的一次。它表明即使没有战列舰舰队的支持,也能用轻型舰队迫使意大利人屈服。第15战斗分遣队也即众所周知的维安的第15巡洋舰中队,在1942年3月20日早晨与15艘驱逐舰一起离开亚历山大,去护航快速运输舰"布莱肯郡"号、"克兰坎贝尔"号、"帕姆帕斯"号和"塔拉博特"号。两天之后,维安得到不好的消息,意大利重型舰只已离开塔兰托。巡洋舰"佩内洛普"号和驱逐舰"军团"号后来也加入了护航队,英方巡洋舰的总数达到5艘,其中包括较老式的防空巡洋舰"卡利斯尔"号,该舰不是为水面作战装备的。整个早晨意大利轰炸机使用鱼雷和炸弹对舰只不断进行攻击,但均未取得结果。到中午时分,官兵正在进餐,他们一面吃着夹心面包,一面饮着茶,突然一架水上飞机在护航队的前方丢下一串红色的焰火弹,水上飞机只可能起飞自巡洋舰或战列舰,这个信号是在为敌人的舰艇中队引路。
   14时10分,巡洋舰"尤里亚勒斯"号报告在海平线上出现烟雾,7分钟之后,3艘大型舰只的桅杆和烟囱已经历历在目。维安立即发信号给"卡利斯尔"号,于是6艘小型的"亨特"级(护航--输入者注)驱逐舰(未装备鱼雷发射管)与运输舰留在一起向锡尔特南驶去,与舰队脱离开来,而它的旗舰"埃及女王"号,"狄多"号、"尤里亚勒斯"号和"佩内洛普"号巡洋舰以及驱逐舰队,准备对敌舰发起攻击,施放烟雾就是命令的信号,于是烟囱里立即冒出黑色的烟云,和氯磺酸化学发烟剂产生的白色烟雾混合在一起,随风飘荡在意大利舰队和护航队之间,形成一道烟的屏幕。14时36分,意大利的两艘重巡洋舰和一艘轻巡洋舰,后来辨认为"戈里齐"号、"特伦托"号和"乔范尼·德莱·班德·尼利"号,在24688米(27000码)距离内向第15巡洋舰中队开火,但炮弹均未达到目标。英国巡洋舰也在作战半径之外,于是它们以50节的相对速度相互接近,仅仅几分钟之后,"埃及女王"号、"狄多"号、"尤里亚勒斯"号即用133毫米(5.25英寸)的火炮进行回击。这时海上刮起大风,使得双方弹着命中几乎都不可能,没有一发炮弹能击中。一小时之后,意大利巡洋舰调头向北。维安的巡洋舰刚与运输船队取得联系,但警报又响了。驱逐舰"祖鲁人"号又发现了敌舰。这时敌舰分成两队,巡洋舰为一队,战列舰"利托利奥"号在13海里(15英里)以外与4艘驱逐舰在一起。
  英国巡洋舰和驱逐舰已经和意大利舰队进行了两小时的殊死决斗,当他们返航穿过烟幕时却面临了一场鱼雷攻击,意大利人试图绕过烟幕的西端,维安使用驱逐舰把意大利舰只压了回去。双方的进攻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都未使对方舰只发生严重损伤,因为舰只在云雾状的烟幕中内外迂回,不易击中。波兰德上校和第14驱逐舰队决定对敌人使用鱼雷攻击,迫使敌人撤回去,这段时间里只是发生零星的爆炸。18时20分,意大利人终于停止了作战,把舰只撤离战区,以应付正在掀起的暴风雨。事实上,双方由于暴风雨引起的损失远比炮火造成的损失要大得多。由于暴风雨的袭击,"利托利奥"号带着几千吨的海水回到了港口,而"兰西埃里"号和"非洲热风"号驱逐舰当晚沉没。维安的巡洋舰不得不减速到18节,后来仅能以15节的速度行驶,甚至那时驱逐舰落到了巡洋舰的后面,"祖鲁人"号的首部被波涛汹涌的海浪所击破。
  在与暴风雨英勇搏斗之后,更为不幸的事又发生了。第二天,尽管有从马耳他来的战斗机进行警戒,但护航队仍然遭到多批敌机的猛烈攻击。"克兰坎贝尔"号被击中沉没,驱逐舰"军团"号前来支援,也被炸弹击中,后来也沉没了。运输舰"布莱肯郡"号刚行驶6.9海里(8英里),就被一枚炸弹炸伤,停止了前进,虽然后来被拖入马萨什洛克港,但又再次被炸弹击中,在港口的停泊处沉没。驱逐舰"索思伍德"号触及一枚水雷,结果也沉没了。两艘幸存下来的商船"帕姆帕斯"号和"塔拉博特"号安全驶入马耳他大港,并立即开始卸货,然而货物还没有卸完,由于严重创伤而沉没。舰队离开亚历山大时所装的25900吨补给品,实际上仅有5000吨到达马耳他守军手中。
  最后一支巨大的马耳他护航队是在1942年8月,称为"基座行动",得到了两艘战列舰("纳尔逊"号和"罗德尼"号--输入者注)、3艘舰队航空母舰("胜利"号、"不挠"号和"鹰"号--输入者注)、7艘巡洋舰和20艘驱逐舰的有力支援,护送了14艘快速商船。在4天的激烈战斗中,9艘商船、1艘航空母舰("鹰"号--输入者注)和两艘巡洋舰("曼彻斯特"号和"开罗"号--输入者注)被击沉,另外1艘航空母舰("不挠"号--输入者注)和两艘巡洋舰("尼日利亚"号和"肯尼亚"号--输入者注)被重创。实际上是"俄亥俄"号油轮挽救了马耳他,因为航空汽油是生死攸关的最重要的作战物资,只有它才能保持"喷火"式和"飓风"式飞机的正常飞行。由于"俄亥俄"号受到创伤,失去了活动能力并且着了火,驱逐舰"佩恩"号和"莱德伯里"号用链条捆绑在"俄亥俄"号的两舷,缓慢地拖进了海湾。后来虽然在停泊处沉没,但货油未受损失,使马耳他的飞机能再次起飞去攻击隆美尔的供应护航队。
火炬行动
  长期以来,盟国期待着能占领北非,但是,只有牢牢掌握马耳他,盟国才能继续前进。盟国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作战计划,英美联军在阿尔及利亚登陆,美国部队在摩洛哥的大西洋海岸登陆。在开始时的袭击和保护战舰对抗U型潜艇,以及与一些法国战舰的作战中,驱逐舰所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英国H编队共有19艘驱逐舰、3艘巡洋舰和3艘战列舰,英国的中央和东方特遣舰队各有13艘驱逐舰和多艘大型战舰,美国的西方特遣舰队有38艘驱逐舰、7艘巡洋舰、5艘航空母舰和3艘战列舰。
  两艘老式的支队领舰,英国的"马尔科姆"号和"布罗克"号运送美国别动队员的突击队进入阿尔及尔港,其目的是阻止法国人匆忙撤退时凿沉船只和有意破坏港口设施。在卡萨布兰卡类似的任务则分配给美国老式的4烟囱驱逐舰"伯纳德"号和"科尔"号,这两舰已拆去一个烟囱,改装为特殊的攻击运输舰。1942年12月8日早晨对阿尔及尔的进攻受到了严重的挫折,在黑夜中,两艘驱逐舰无法找到港口的入口处,这时又被岸炮部队发现,"马尔科姆"号几次被击中,不得不带着严重的创伤退了回去。但"布罗克"号保持了1917年同名舰的荣誉,决不罢休,经过4次努力,终于突破了港口水底的栅栏网,突击队员登陆成功,但在法国岸炮部队猛烈炮火下,又被迫撤离。该舰受到了严重的创伤,第二天在拖航中沉没。"伯纳德"号和"科尔"号在卡萨布兰卡也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英勇战斗,但幸运的是,这两艘驱逐舰均未被击中。两天之后"达拉斯"号仿效"布罗克"号在利奥特港通过破坏水下栅栏网,让突击队员登陆攻占了机场。
  西方特遣舰队掩护组的驱逐舰,在卡萨布兰卡与法国战舰进行了交锋。这是罕见的一次法国驱逐舰和它相同级别的敌对舰艇进行作战。掩护组包括了战列舰"马萨诸塞"号、重型巡洋舰"塔斯卡卢萨"号和"威奇塔"号,在法国战列舰"让·巴尔"号的炮火下从8.7海里(10英里)处开来,驱逐舰在法国重型舰只面前无能为力,于是躲开了敌人的炮火。8时15分,突然法国的反鱼雷舰艇"米兰"号、"信天翁"号以及驱逐舰"布朗奈斯"号、"布雷斯托艾斯"号、"福格埃克斯"号和"弗洛恩德乌尔"号高速向美国特遣舰队驶来。接着法国舰队用重型火炮进行轰击,美国驱逐舰"勒德洛"号被击中,失去了机动能力。交战大约10分钟,法国舰队突然改变了航向,退了回去。这时从美国巡洋舰、战列舰射来的炮火,和由美国航空母舰"别动队员"号上起飞的飞机对法国舰队进行了猛烈轰炸,"米兰"号受到"威尔克斯"号炮弹的射击而且搁了浅。"马萨诸塞"号的406毫米(16英寸)炮弹准确地落到"布朗奈斯"号和"福格埃克斯"号上,由于"塔斯卡卢萨"号的加入,击沉了这两艘法舰。两小时后,美国轻型巡洋舰"普里莫格特"号和7艘驱逐舰驶来,美国的炮火更加猛烈。"信天翁"号反鱼雷舰艇被迫冲上了海滩,驱逐舰"布雷斯托艾斯"号和"弗洛恩德乌尔"号遭到破坏。
   U型潜艇对盟国舰只不断造成威胁,并与驱逐舰几次交锋。11月7日至12月15日期间,在卡萨布兰卡和阿尔及尔附近,意大利和德国的15艘U型潜艇中有4艘被击沉。而英国"马丁"号和荷兰著名的"艾萨克斯·威尔斯"号驱逐舰遭沉没;美国"汉布尔顿"号遭重创后被送到卡萨布兰卡进行紧急修理;英舰"马恩"号失去了舰艉,英国的"伊修利尔"号不得不作为在波尼港的炸弹损伤记入总的损失清单,而"亨特"级的"埃文河谷"号被空投鱼雷击中炸掉了舰艏。这些损失相对来说是轻的,对火炬行动并没有起到不良影响,火炬行动把轴心国部队赶出了北非。
  盟国进攻的下一个目标将是占领西西里岛。他们现有的驱逐舰数量很多,英国有71艘,美国有48艘,希腊有6艘,波兰有3艘,但这时驱逐舰仅限于护航水陆两栖部队和炮击海岸目标。敌方的反抗要比预期的小,而德国空军的空袭却增加了。7月10日,大规模空袭开始,"马多克斯"号在杰拉附近被一枚炸弹击中,两分钟后沉没,损失了210名舰员。在进攻西西里岛期间,美国和英国驱逐舰击沉了4艘U型潜艇,它们准确的炮火支援得到了马克·克拉克将军的赞扬。
  两个月以后,对意大利萨勒诺湾附近的进攻是更为艰巨的任务。如果意大利人能够通过谈判与盟国签定一项协议,那就不用强行登陆,但在谈判的最后时刻,德国人调动部队,采取了先发制人的手段。很明显,强行登陆将不可避免。1943年9月9日,大规模进攻开始,盟国投入了大量攻击部队。在绿滩英国登陆地带的左翼,德国部队突破进入了这个滩头,英国驱逐舰停留在离岸0.87海里(1英里)附近,能够直接射击敌人的坦克和步兵,驱逐舰的舰炮证明了能象反坦克飞机一样有效,它的初速度很大的重磅炮弹按其效果而论,超过了任何坦克和反坦克炮的性能。1940年从法国撤退前不久,驱逐舰也曾面临过和坦克、步兵的战斗场面,使地面部队不能不对它望而生畏。
  美国在佩斯塔姆地区的滩头战斗中也有类似的经验,德国马克VI型"虎"式坦克推进到距离登陆的步兵阵地182米(200码)之内,由于巡洋舰和驱逐舰的火力支援编队未能按时到达,致使盟国登陆部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美国的两艘驱逐舰"巴克"号和"罗恩"号以及英国的"帕克里奇"号虽然损失了,但驱逐舰对萨勒诺登陆成功的贡献是无容置疑的。除小型炮艇和登陆艇外,驱逐舰的吃水比较小,所以远比其他任何战舰可更靠近海岸,这样驱逐舰能够很快的进行火力干预,迅速打哑敌人的火炮。只要驱逐舰与岸上火力控制特遣队保持联系,它们就能迅速地为需要的地方提供火力支援。战列舰和巡洋舰虽能发射出重量大的炮弹,但是驱逐舰的瞄准却因靠近目标而更有把握。
  德国人对意大利北部的控制比预期的要求长一些,1944年,盟国还要继续对德国的水面部队进行作战,并一直持续到1945年1月。1943年9月在意大利停战时,许多意大利驱逐舰和鱼雷艇落入德国人手中,后来在厄尔巴岛、撒丁和科西卡以及亚得里亚海、爱琴海的海战中,德国人常常使用这些舰只对盟国进行作战。而更大的事件发生在其他战场上,当盟国要扩大他们的控制区把德国人赶回本土时,发生了一系列的战斗,在这些战斗中,驱逐舰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这些作战是"扫尾"的战斗,但却十分激烈,小型的英国"亨特"级(护航--输入者注)驱逐舰原来打算用于护航值勤,但引人注目的是,在亚得里亚海对法国"范塔斯奎"级反鱼雷舰艇的作战中,取得了惊人的胜利。它们在亚得里亚海这个有限的水域中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因为它们在续航力上的不足在这里不会成为问题,当这些舰只以37-40节的速度航行时,对德国舰只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这些性能良好的舰艇,在1940-1942年的战斗中仅有4艘幸存下来,但当德国人试图使用土伦舰队时,"亨特"级在美国经过重新改装后,从远道返回参加了盟国部队的作战。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高超的驱逐舰已等待了整整4年,才有机会显示它们的潜在能力。
     
第六章 太平洋战争中进行防御的驱逐舰
珍珠港事件
在东印度群岛战斗中的驱逐舰
爪哇海之战
珊瑚海和中途岛海战
瓜达卡纳尔岛争夺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一艘驱逐舰首先与日本人发生了遭遇战,美国四烟囱的"沃德"号(DD139--输入者注)离开珍珠港去执行例行的巡逻任务,两天过去了,海面十分平静,12月7日拂晓,驱逐舰返回基地。3时57分,该舰突然接到扫雷舰("康道尔"号--输入者注)的报告:他们发现了类似于潜艇潜望镜一样的目标,但声纳搜索结果什么也未发现。大约两个半小时之后,"沃德"号的了望员发现了一艘小型潜艇尾随"大火星"号靶船,来到港口主要入口处的航道上。
  这艘老式驱逐舰上的舰员训练有素。他们看到潜艇在91米(100码)的距离内,他们的第二发102毫米(4英寸)炮弹就击中了它,象深水炸弹爆炸那样击毁了这艘神秘的潜艇。事实上这是袖珍潜艇部队的一艘小型潜艇,它从位于一定距离以外的日本舰队潜艇上放出。日本打算使用潜艇和飞机同时进行攻击,此时从日本南云海军上将(中将--输入者注)的航空母舰上起飞的飞机正在航程中,结果在珍珠港锚地的一片混乱中,这些飞机没有被发现。"沃德"号的及时行动之后未能继续引起注意,这正是铸成珍珠港惨祸的诸多疏忽和失误之一。
珍珠港事件
  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战列舰是日本鱼雷攻击机和俯冲轰炸机的主要攻击目标。正在浮船坞里改装的"肖"号(DD373--输入者注)驱逐舰同样遭到了袭击。3枚炸弹击中了驱逐舰,舰上的燃油立即燃烧起来。大约20分钟后,前部127毫米(5英寸)炮的弹药库爆炸,海水涌进了船坞,一场大火熄灭了,而驱逐舰和船坞都慢慢地倾覆过去。一场灭顶之灾同样降临在"卡辛"号(DD372--输入者注)和"唐斯"号(DD375--输入者注)驱逐舰的头上,这两艘驱逐舰停在1号干船坞里。位于"宾夕法尼亚"号战列舰的前面。两舰正在船坞进行大修,设备都被拆卸下来,就连"唐斯"号上12.7毫米(0.5英寸)口径的机枪也得重新装配后才能发射。在第一波的攻击中幸亏有"宾夕法尼亚"号的火力保护,两舰幸存了下来。但在第二波的攻击中,命中了"唐斯"号,燃烧弹(穿甲弹--输入者注)使它的燃油燃起熊熊烈火,尽管向船坞注入大量海水,扑灭了大火,但两艘舰还是被烧毁了。
  许多其他驱逐舰则设法夺路而走,所以它们虽然遭到日本飞机的攻击,但却避免了损失。"布卢"号(DD387--输入者注)在出港后发现了另一艘小型潜艇,留下来向它发起攻击,"赫尔姆"号(DD388--输入者注)也参加了。"莫纳汉"号(DD354--输入者注)看见"柯蒂斯"号水上飞机供应舰的桅杆旗索上飘扬着潜艇警报的信号旗,于是也用深水炸弹进行攻击,终于击沉了它。这是日本在珍珠港之役损失的5艘小型潜艇中的第二艘。太平洋舰队驱逐舰的这些英勇行为,作为这个"耻辱的日子"中少数几项光荣事迹之一记入了史册。
在东印度群岛战斗中的驱逐舰
  美国的亚洲舰队,仅有13艘平甲板驱逐舰保卫着菲律宾,它们都已超过使用年限。在珍珠港事件发生三天后,亚洲舰队的甲米地基地被日本轰炸机所破坏,亚洲舰队总司令托马斯·C·哈特上将无法去保卫这一浩翰的海域。这时,哈特接到命令:率领驱逐舰开赴东印度群岛,在那里与澳大利亚、英国和荷兰的战舰联合起来。这样,哈特能够再次有希望去保卫"马来亚屏障"。当时"皮尔斯伯里"号(DD227--输入者注)和"皮尔里"号(DD226--输入者注)发生碰撞事故之后正在进行修理,这两舰于12月27日最后离开马尼拉湾。"皮尔斯伯里"号安全到达泗水,但是当"皮尔里"号航行通过摩鹿加航道时,被澳大利亚空军误炸。盟国海军部队现在已联合起来,在美、英、荷、澳四国联合司令部指挥下进行作战。但现在为时已晚,不能阻止日本在这一地区的扩张。美国的战列舰队已在珍珠港事件中覆灭,三天之后,英国的主力舰"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在马来亚附近被击沉。所以组织起来的抵抗力量仅剩9艘巡洋舰和22艘驱逐舰。
   1942年1月20日,哈特上将命令巡洋舰"博伊斯"号和"马布尔黑德"号以及驱逐舰第59分队的6艘驱逐舰,去攻击正向婆罗洲东部的巴厘巴板航行的一支日本运输船队。巡洋舰"博伊斯"号触礁损伤,由一艘驱逐舰护航返回基地;后来"马布尔黑德"号的主机发生了故障,在另一艘驱逐舰的护航下,也返回了基地。留下来的仅仅是老式的"约翰·福特"号(DD228--输入者注)、"鹦鹉"号(即DD218"帕罗特"号--输入者注)、"保罗·琼斯"号(DD230--输入者注)和"波普"号(DD225--输入者注)等4艘驱逐舰,去对付由轻巡洋舰"那珂"号和12艘驱逐舰护航的日本两栖运输船队。但是勇敢决定了他们的命运,由塔博托中校指挥的一支弱小的舰队到达了巴厘巴板而未被日军发觉。荷军纵火焚烧了炼油厂,巨大的烟云笼罩着锚地。在港内抛锚的日本运输船的侧影挡着陆上的火光,这正为驱逐舰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攻击条件。
  驱逐舰在港口外面全速航行,并使用雷达进行瞄准。"鹦鹉"号首先发射了3枚鱼雷,但均未击中,然后进行了再一次齐射,也未击中。在不足914米(1000码)的距离内,"约翰·福特"号和"保罗·琼斯"号发射了2枚以上的鱼雷,也都没有击中。真正出故障的原因可能是美国海军鱼雷所装的雷管在设计上有毛病,可以想象到驱逐舰第59分队的舰员们,他们是冒着多大的生命危险。日本人现在才发觉受到了攻击,这时锚地立即慌乱地响起警铃并开起炮来。对美国人来说值得庆幸的是,日本驱逐舰似乎只是接到搜索潜艇的命令,他们的舰只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未被日军觉察。在第二次攻击期间,"鹦鹉"号发射的3枚鱼雷运行正常,一艘日本运输船被击中爆炸。当他们向南航行时,又击沉了另外一艘运输船和一艘巡逻舰,总计吨位达23000吨。驱逐舰纵队使日本舰只受到了破坏。他们把鱼雷发射完了,在离开之前,使用102毫米(4英寸)炮击沉了另外一艘运输船。他们对敌人造成的混乱和破坏,远远超过了他们的相对实力。因为所有的4艘驱逐舰都是四烟囱式的,建造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已公认不适合于前线服役。
  这是四国联合舰队所取得的唯一一次成功。日军坚定不移继续向东印度群岛挺进,西面包围新加坡,东侧远到拉包尔。盟国认为:如果侧翼在敌人手中,那么中心地带也是站不住脚的。爪哇北边的泗水受到日军威胁,南边的芝拉扎则是另一个合适的基地。盟国必须发动另一次作战,才能稳定局势。荷兰海军上将(少将--输入者注)凯里·杜曼被授权指挥盟国的联合舰队,包括美国巡洋舰"休斯顿"号、"马布尔黑德"号,荷兰巡洋舰"德鲁伊特尔"号(旗舰)和"特罗姆普"号,美国驱逐舰"巴克"号(DD213--输入者注)、"布尔默"号(DD222--输入者注)、"约翰·爱德华兹"号(DD216--输入者注)和"斯图尔特"号(DD224--输入者注),另外还有荷兰驱逐舰"班克特"号、"皮特·海因"号和"文格恩特"号。杜曼上将为避免空中袭击的危险性,只打算晚上在望加锡海峡对日军发起攻击,但特遣舰队必须在黄昏时刻到达指定地点,因而一定要在白天越过爪哇海。
  盟国的联合舰队被日本飞机发现将是不可避免的。2月4日晨,日军轰炸机编队发起空中袭击,巡洋舰则是它们的主要攻击目标。当"休斯顿"号和"马布尔黑德"号被击中损坏时,杜曼将军命令舰队返回芝拉扎,向泗水增援了英国巡洋舰"埃克塞特"号、澳大利亚"霍巴特"号、荷兰的"爪哇"号和3艘以上的荷兰和美国驱逐舰,杜曼接到命令,要发起另一次攻击,以保卫苏门答腊首府巨港。2月15日,空袭持续6个小时,杜曼不得不再次命令他的舰只撤回基地。在地中海战役中,英国人已经深有体会,海军作战不可能没有空中掩护。同一天,盟国部队宣布放弃新加坡,这标志着这一海域的战事暂告结束。哈特上将被召回美国,他的继承人是荷兰的康拉德·海弗里奇上将(中将--输入者注)。
  四国舰队的消耗主要是驱逐舰的损失。荷兰"文格恩特"号和"科顿艾尔"号搁浅,而美国"皮尔里"号在澳大利亚北部达尔文港附近被日军飞机炸沉,"埃德索尔"号(DD219--输入者注)被它自己的深水炸弹提前爆炸而损伤。"惠普尔"号(DD217--输入者注)与巡洋舰"德鲁伊特尔"号碰撞受伤。2月19日在巴登海峡发起了第三次袭击,目的是阻止日本人继续向前推进,最后产生了一些效果,使一些日本驱逐舰遭到损伤。但其代价是荷兰驱逐舰"皮特·海因"号受到破坏,美国驱逐舰"斯图尔特"号和荷兰巡洋舰"特罗姆普"号失去了战斗力。美国驱逐舰除了作战损伤以外,也正开始遭到日常损耗和磨损的威胁,在距离主要基地如此遥远的海区作战,供应舰"黑鹰"号上的备件供应完了。即使在理想的条件下,一个驱逐舰中队也需要不断地精心保养,况且这些驱逐舰已经在海上使用了四分之一世纪。
爪哇海之战
  自新加坡撤退以来,到2月20日美、英、荷、澳四国联合舰队的巡洋舰已减少到5艘,驱逐舰仅剩下9艘,其中包括3艘英国驱逐舰。
   2月27日,疲倦不堪的杜曼舰队偶然遇上日军的重型舰只,最后一轮交战开始了。日本这支舰队是近藤(近藤信竹--输入者注)上将(中将--输入者注)指挥的南洋攻击编队的一部分,有重型巡洋舰"羽黑"号和"那智"号以及14艘驱逐舰。驱逐舰分为两个组,每组7艘(第2和第4水雷战队,分别由轻巡洋舰"神通"号、"那珂"号率领--输入者注),由日本两个杰出的驱逐舰舰长田中(田中赖三--输入者注)少将和西村(西村祥治--输入者注)少将率领。表面看来它们的实力没有超过四国攻击编队,但日本有无可估价的空中优势来掩护,而且它们的现代化驱逐舰具有致人死命的"长矛"式610毫米(24英寸)鱼雷。
  正当16时过后,日本舰队发现正在向北航行的盟国编队,他们有3艘英国驱逐舰并列成一横线,作为巡洋舰航线的屏障,荷兰和美国驱逐舰行驶在航线的前头,平行排列在左侧。当日本舰只正在向西南方向行驶越过他们的前方时,杜曼的驱逐舰整体暴露在易受攻击的一侧,这个位置对盟国舰队极为不利。由于距离太远,不能发射鱼雷。在战争的早期,盟国内部的通讯系统是很不健全的,驱逐舰常常依靠含糊不清的命令来行事。16时16分,日本舰队大约在25603米(28000码)距离内向盟国舰队开火,准确地交叉齐射破坏盟国的主力纵队。日本轻巡洋舰"神通"号在接近到16459米(18000码)距离内向3艘驱逐舰开火。杜曼命令他的队列调头向西,避开"T"形位置,结果驱逐舰和旗舰"德鲁伊特尔"号并列前进。
  这次战斗首先受害的是英国重巡洋舰"埃克塞特"号,该舰甲板遭到严重破坏,为避免敌人的攻击,队列曲折前进。这时一枚鱼雷击中了"科顿艾尔"号,于是蒸汽和烟柱翻滚而起,战舰似乎停顿了一会儿,然后倾覆并折为两段。这时没有时间去寻找那些幸存者,其他驱逐舰匆忙地向能够发射鱼雷的方向驶去。英国驱逐舰试图脱离"神通"号,但"伊莱克特拉"号被一次齐射的炮弹击中而沉没,另外两艘驱逐舰后撤,试图给予破损不堪的"埃克塞特"号以支援。而美国驱逐舰在命令取消攻击的最后一分钟,仍然坚持在攻击的位置上。在海战中,任何接近9144米(10000码)的目标,都是自取灭亡,然而盟国舰只的所有鱼雷都未命中。巡洋舰现在已经不见,4艘驱逐舰试图赶上,它们最后都回到泗水进行加油,剩下杜曼和他的巡洋舰继续航行,准备迎接更为险恶的夜间战斗。日本水上飞机不断投下照明弹,用鱼雷进行攻击骚扰,但巡洋舰继续航行。21时25分,英国"丘辟特"号驱逐舰突然被炸,但却看不到日本舰只,估计是触上水雷而被炸毁,然而这恰是在"长矛"式鱼雷射程内的射击结果。到了半夜,四国舰队的所有舰只都被毁伤。巡洋舰"德鲁伊特尔"号和"爪哇"号沉没,"休斯顿"号和"埃克塞特"号被重创,3艘幸存的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狼狈不堪地回到了泗水,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止日本夺取整个东印度群岛了。当晚巡洋舰"休斯顿"号和"佩思"号试图通过巽他海峡向南逃离时又被击沉。3月1日早晨,英国重巡洋舰"埃克塞特"号、驱逐舰"冲突"号和美国驱逐舰"波普"号,被日本支援爪哇海战斗的两艘重巡洋舰"羽黑"号和"那智"号拦截。
   "埃克塞特"号由于受到损伤,火力减弱了,它自己意识到没有希望继续生存下去,于是命令两艘驱逐舰迅速脱离。在日本驱逐舰用鱼雷击沉了"埃克塞特"号之后,"冲突"号又被击中。这时疾风暴雨袭来,这倒掩护了"波普"号,使日本舰只无法发现它。"波普"号设法躲开了暴风雨,利用生存的微小机会急忙向婆罗洲海岸驶去。突然暴风雨又袭来,这艘驱逐舰再次面临着沉没的危险,现在海面上已看不到任何舰只,但从日本巡洋舰上飞来的一架水上飞机却发现了它。在半小时之内,从日本航空母舰"龙骧"号上起飞的6架俯冲轰炸机,向驱逐舰俯冲而来。不可思议的是,"波普"号却经受了13次攻击而仍生存下来,航空母舰又派出第二批轰炸机去结束这艘驱逐舰。"波普"号战斗至最后,还有一件令人惊讶的则是,它遭受一起伤亡事件,一名舰员死于弃舰时自己所用的一个炸药包。后来,舰长韦尔福特·C·布林中校被授予海军十字勋章,其他舰员也都被授勋,但不幸的是,弃舰后有27名舰员死于日本人之手。
爪哇海战盟国舰只一览表
驱逐舰 巡洋舰
"丘辟特"号(英国) "埃克塞特"号(英国)
"伊莱克特拉"号(英国) "佩思"号(澳大利亚)
"冲突"号(英国) "德鲁伊特尔"号(荷兰)
"科顿艾尔"号(荷兰) "爪哇"号(荷兰)
"威特·德·威思"号(荷兰) "休斯顿"号(美国)
"波普"号(美国)
"约翰·福特"号(美国)
"约翰·爱德华兹"号(美国)
"保罗·琼斯"号(美国)
珊瑚海和中途岛海战
  对美国太平洋舰队来说,没有时间去研究导致珍珠港事件所犯错误。当海上打捞队继续打捞被击沉的战列舰时,航空母舰特遣部队在中、南太平洋发动了一系列打了就走的突然袭击。对英勇善战的太平洋舰队的驱逐舰来说,掩护这些高度活动的舰只是十分困难的事。驱逐舰具有对空警戒的传统任务,当航空母舰进行起飞或着舰作业时,它尾随着航空母舰,随时准备救起一些在海上"迫降"飞机的飞行员,此时加强航空母舰的对空防御显得更加需要。从澳大利亚到阿留申群岛所有分散的前哨基地,要求护航队去支援,以对抗潜艇和水面舰只的攻击,每组战舰都需要驱逐舰去掩护,这些需要迅速超过目前所能提供的驱逐舰数量。
  所幸美国海军非常明智地利用了1940年到1941年末这个喘息机会,大量驱逐舰正在建造中。壮观的新型驱逐舰"弗莱彻"(DD445--输入者注)级在1940年已被订货。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所建造的驱逐舰,在世界上可称是最好的,它们具有优异的续航力,留有足够的稳性储备以应付战时加装雷达和防空火炮等需要,舰体具备更大的纵向强度,20年来平甲板第一次被更新,舰体宽度加大,避免了老式驱逐舰所存在的横摇剧烈的缺点。5座127毫米(5英寸,身管长28倍口径)(MK32--输入者注)火炮与以前"本森"(DD421--输入者注)级的布置方式相同,前部有2座、后部有3座,并安装有2座五联装鱼雷发射管。4个锅炉根据"单元"系统分置于两个锅炉舱,为前机舱所隔开。防空武器后来又进行了加强,实质上和其他驱逐舰一样,设计时缺乏实战经验,3座双联装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2座装于舰桥之前,1座位于后上层建筑顶上。四联装28毫米(1.1英寸)机关炮在老式驱逐舰上证明是不可靠的,而博福斯炮在所有方面都显得更为优越。同样原因,"弗莱彻"级驱逐舰首次安装20毫米厄利肯自动炮,代替了原来的12.7毫米(0.5英寸)机关炮。
   "弗莱彻"级的舰体长114.6米(376英尺),主机舱、齿轮装置舱和锅炉舱占据了将近一半的长度。它们把舰体分隔为前后两部分,为了这两部分间的交通联络,从舰桥附近向后延伸到3号127毫米(5英寸)火炮处设有长甲板室。甲板室顶上安装有2座鱼雷发射装置。在舰体的前部设有编号为2、3、4号的三层甲板,为了设置仓库,增设了一层半甲板。在2号甲板上,设有军士长食堂、1号127毫米(5英寸)火炮的扬弹装置室、淋浴室、盥洗室、厕所等,标图室也设在这层甲板上,在标图室里进行射击控制的诸元计算。3号甲板(或称下甲板)上,设有士兵食堂、前部急救站以及作战情报中心。作战情报中心是战舰的作战心脏,用以进行中心协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才设立的部门,相当于英国驱逐舰上的作战室,它起到情报交换所的作用,所有从雷达、声纳、无线电,甚至目视观察到的情报都在这里归纳分析,然后送给舰长,正常情况下,舰长在舰桥上。作战情报中心的功能还大致和标图室相仿,处理计算舰只的航向、航速等原始数据以及火炮的弹道参数,它使火力控制系统提高命中精度。在4号甲板上,设有听音室,声纳设备就设在这里,声纳导流罩直接收藏在舰底的围龛中,使用时降到舰底下面。127毫米(5英寸)火炮的弹药库也都设在4号甲板上。
  舰体甲板的舷弧向尾部倾斜,这意味着舰体后部仅有两层甲板。2号甲板主要是居住舱室,舵机设备安装在最后一个大隔舱里。在此甲板以下,仅为贮藏室和127毫米(5英寸)火炮弹药库。"弗莱彻"级之后,更为大型的驱逐舰,都以它的基本布局为蓝本,仅做少量变动。1944-1945年建造的"艾伦·萨姆纳"(DD692--输入者注)级和"基林"(DD710--输入者注)级是在"弗莱彻"级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提高其续航力,并使其能容纳3座庞大的双联装127毫米(5英寸)(MK32--输入者注)火炮。许多有经验的驱逐舰舰员普遍认为"弗莱彻"级比较好,因为它仅仅少了一根炮管,但它的炮座运转起来要比双联装127毫米(5英寸)炮灵活轻便得多。大型驱逐舰的另一个问题是负荷比较重,更容易在波浪中发生埋首现象。"弗莱彻"级驱逐舰的首制舰直到1942年6月才服役,为了增加驱逐舰的数量,较老式的"本森"级,或称为"布里斯托尔"(DD453--输入者注)级驱逐舰也被定货了一批。而在战争的头一年里,承担主要战斗任务的仍是老式驱逐舰,这些舰只经历了最艰苦的战斗。
  珊瑚海之战是日本和美国舰队之间的首次交战,发生于1942年5月7日,这次战斗标志着新型海战的开始,它没有像过去那样敌对的战舰相互在视距之内进行较量,而是航空母舰上的飞机决定了战斗的结局。弗兰克·弗莱彻海军少将使用13艘驱逐舰护卫着两艘航空母舰(第17特混编队,航空母舰2,巡洋舰5,驱逐舰11,另有油船2和驱逐舰2--输入者注),虽然这些驱逐舰没有机会去发挥它们所特有的作用,但它们也像其他大型舰只一样,英勇奋战,决定了这次战斗。
  珊瑚海战斗中,首先伤亡的是"西姆斯"号(DD409--输入者注)驱逐舰,该舰在离开了两个航空母舰群的情况下,正在全力以赴地护航油船"尼奥肖"号。而日本人错把油船看作航空母舰,致使两艘舰船受到大量航空母舰舰载机的猛烈袭击。3枚炸弹击中了"西姆斯"号,舰体被炸成两截,几乎失去了所有舰员,"尼奥肖"号立刻起火。直到第二天,才有一艘驱逐舰(DD391"亨利"号--输入者注)去搜索幸存者。有68人的一组在海上漂流了10天,仅有10人生还。航空母舰"列克星敦"号被炸弹击中,舰体内部燃起猛烈大火,使舰停止了前进。舰长请求菲奇上将(少将--输入者注)派驱逐舰来帮助灭火。"莫里斯"号(DD417--输入者注)来到"列克星敦"号旁边,舰员们向正在熊熊燃烧的航空母舰搬上了两根消防软管,受伤的人立即被抬到驱逐舰上。"莫里斯"号停留了两个小时,而巨大的航空母舰舰体因航空汽油、炸弹、炮弹和鱼雷的爆炸而反射着巨响,大火不能控制,航空母舰有被炸毁的危险,甚至驱逐舰也要连累。17时7分,决定放弃"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于是派去3艘驱逐舰帮助"莫里斯"号撤离幸存者。将近2800人从"列克星敦"号中被营救出来,但仍有216人死亡,然而没有一个人是被淹死的。悲剧的最后一幕是命令驱逐舰"费尔普斯"号(DD360--输入者注)发射鱼雷击沉这艘已经烧黑的废舰。18时35分,4枚鱼雷在航空母舰的一舷边爆炸。即使如此,又经过一个小时之后,"列克星敦"号才最后倾覆而沉没。
  不到4周,美国海军在中途岛受到日本联合舰队竭尽全力的更大威胁。美国舰队是由珊瑚海战斗中幸存下来的舰只组成的,这是美国在中太平洋仅有的舰只。而"约克城"号航空母舰并不象原先估计的那样损伤严重,所以斯普鲁恩斯少将现在有3艘航空母舰,而不是日本人预料的两艘,再加上17艘驱逐舰和6艘巡洋舰(斯普鲁恩斯第16特混编队,航空母舰2,巡洋舰5,驱逐舰9;弗莱彻第17特混编队,航空母舰1,巡洋舰2,驱逐舰6--输入者注),面对着日本的4艘航空母舰、8艘战列舰、11艘巡洋舰和56艘驱逐舰(中途岛方面,战列舰7,航空母舰6,巡洋舰14,驱逐舰42;阿留申方面,战列舰4,航空母舰2,巡洋舰8,驱逐舰24--输入者注)这样一支庞大的舰队。斯普鲁恩斯少将对付这场战斗的唯一方法是正确利用时机,在可能情况下,应用局部的优势进行攻击。
   6月4日发生战斗,美国航空母舰的飞机(鱼雷轰炸机--输入者注)一开始就未能突破日本在空中巡逻的"零"式飞机的格斗(其后的两批俯冲轰炸机攻击则先后摧毁了日本4艘航空母舰--输入者注),尽管所有的舰只都进行掩护以及对空火力的英勇还击,但"约克城"号仍被2枚炸弹击中,舰上的损管队奋勇搏斗,大火很快被控制,航空母舰的速度又达到20节。日机又再次进行攻击,这时又被2枚鱼雷命中,航空母舰开始倾倒。下午,驱逐舰"格温"号(DD433--输入者注)和"莫纳汉"号(DD354--输入者注)前来支援,并且把抢救组送上航空母舰。黄昏之前舰上人员做了能做的一切努力,舰长带着一支熟悉航空母舰内部配置的人员回到舰上,设法挽救这艘航空母舰。一直到6月6日早晨,消防和损管组人员为了抢救"约克城"号仍在紧张地战斗着,驱逐舰"哈曼"号(DD412--输入者注)靠在"约克城"号旁边,为水泵提供动力。但所有这些都是徒劳的,15时35分,4枚鱼雷(由日本伊-168号潜艇发射--输入者注)射向航空母舰的右舷边(当时"约克城"号正由"维里奥"号扫雷舰进行拖航,DD397"贝纳姆"号、DD363"巴尔奇"号、DD410"休斯"号、"格温"号、"莫纳汉"号和"哈曼"号6艘驱逐舰负责警戒--输入者注),其中有2枚击中"约克城"号,1枚击中"哈曼"号。两舰均受到致命的损伤,"哈曼"号很快沉没,"约克城"号不得不第三次(第二次--输入者注)放弃抢救,后来被日本驱逐舰击沉(次日拂晓"约克城"号由于伤重而沉没--输入者注)。
瓜达卡纳尔岛争夺战
   1942年8月8日,美国海军陆战队在所罗门群岛的瓜达尔卡纳尔岛(简称瓜岛)登陆,并攻占了该岛刚建成的一个简易机场。正当他们得意洋洋地命名登陆处为"亨德森湾"时,他们哪里知道现已开始太平洋战争中最激烈的岛屿争夺战。美国发动了代号为"了望台"的先发制人的登陆行动,因为日军企图在所罗门群岛确立一个立足点,作为对澳大利亚进军的前奏。美国海军在珊瑚海战斗中,仅仅依靠海上力量试图取得胜利,因而受到了严重挫折。而日本却使用三个兵种协同作战,因此,美国这次也决定采用同样措施,来阻止日军的进攻。无论谁夺取所罗门群岛这条通道,都是掌握着通向东南太平洋的钥匙。
  登陆后的第一天情况相当好,没有受到日本海军的任何抵抗,但到了第二天,日军发起了猛烈空袭。直到8月8日晚,海面才平静下来。这时美国空军轰炸机和潜艇均报告发现日本舰只离开拉包尔。由于一系列的延误,未能及时报告,结果造成了一场悲剧。由三川(三川军一--输入者注)上将(中将--输入者注)率领的这支日本舰队是由5艘重型巡洋舰("鸟海"号、"青叶"号、"衣笠"号、"古鹰"号、"加古"号--输入者注)和两艘轻型巡洋舰("天龙"号、"夕张"号以及1艘驱逐舰"夕凪"号--输入者注)组成,以高速航行驶向瓜岛和所罗门群岛北部之间的称为萨沃海峡的一条狭窄通道。三川上将准备通过美国和澳大利亚战舰控制的水域,为他的6艘运输船扫清道路,这些运输船载有守卫瓜岛的增援部队。
   8月9日早晨,盟国海军首次发生失误。澳大利亚飞机两次发现三川的舰队在巴布几内亚的布干维尔附近,却延迟到下午才报告。这一消息,通过布里斯班(澳大利亚海军基地)转送到皇家海军维克托·克鲁奇利上将(少将--输入者注)手中,他的3艘巡洋舰和两艘驱逐舰正在萨沃海峡巡逻;同时又通过珍珠港转送到美国海军指挥瓜岛作战的特纳上将(少将--输入者注)手中。当两位指挥官接到报告时,距离首次发现三川舰队已经超过8小时。这一报告还包含了一个错误,说是发现了"水上飞机母舰",这就导致特纳上将的错误估计,认为可能是空中攻击,而不是火炮和鱼雷的攻击。其他一些不正确的假定也就跟随而来。本来通过空中侦察可以查明情况,但是美国航空母舰已撤回基地以便晚上加油,由于天气不好,陆基侦察机也已着陆。午夜,老式潜艇S-38号,也就是首次看到三川的巡洋舰队从拉包尔启程的这一艘潜艇,它用鱼雷击沉跟在日本巡洋舰队后面的6艘运输船中的1艘,剩下的5艘就又返回拉包尔。三川的舰队离萨沃岛仅仅30海里(35英里)了,但仍然没有引起美国舰队的警觉。
  当一架日本巡洋舰上的水上飞机飞过上空时,驱逐舰"拉尔夫·塔尔波特"号(DD390--输入者注)发出了警报,但友舰质量低劣的无线电接收机使警报不能及时接到。它的姊妹舰"布卢"号(DD387--输入者注)收听到警报,使用雷达进行联系,但仍无法和特纳上将的旗舰取得联系。在那酷热的夜晚,能见度很低,还伴随着暴风雨,日本巡洋舰巧妙地通过"布卢"号和"拉尔夫·塔尔波特"号附近而没有被发现。两艘驱逐舰驶离了日本巡洋舰,了望员仅仅注视着前方,对周围的监视主要依靠通讯兵的雷达,他们不知道在靠近萨沃岛时,雷达会产生许多假回波,掩盖了离"布卢"号不到457米(500码)的日舰反射的回波。"贾维斯"号(DD393--输入者注)驱逐舰在一天前已被鱼雷轰炸机的鱼雷击中,该舰发现了日本巡洋舰的队列正以25节的速度航行,但因其无线电已经失灵,无法发出警报。
   1时43分,驱逐舰"帕特森"号(DD392--输入者注)的无线电发出了警报,但时间太晚了,水上飞机已经掠过上空,丢下了降落伞照明弹,照亮了盟国舰只,于是炮弹和鱼雷象冰雹一样打来。澳大利亚巡洋舰"堪培拉"号被203毫米(8英寸)炮弹击中,然后又有2枚鱼雷击中右舷。它立即着火,并完全丧失了战斗力。"帕特森"号还能作出一些反应,"巴格利"号(DD386--输入者注)在"堪培拉"号右舷前方向日舰发射了一次鱼雷齐射,但已失去时机。1时47分,一枚鱼雷击中重巡洋舰"芝加哥"号的舰首,该舰转舵向西航行,脱离了战斗。日本巡洋舰向北移动,分成了两组,在萨沃岛和佛罗里达岛之间与盟国的北组编队重巡洋舰"阿斯托里亚"号、"昆西"号和"文森斯"号以及两艘驱逐舰相遇。这些舰只已放松戒备,因为里福科尔上校的舰只已在战斗岗位上坚持了36小时,此时降为"二级战备",舰上一半舰员值勤,一半舰员就寝。对南组突然发出的火光误认为是"芝加哥"号在对空射击,因为"芝加哥"号从未发出过发现任何敌人水面舰只的警报。3艘巡洋舰和两艘驱逐舰正以10节的航速编队进行矩形巡逻,当它们转向西北一边时,三川的旗舰、重巡洋舰"鸟海"号发现了这支巡洋舰队。这对5艘美国舰只来说是个最不利的位置,处于日本两支巡洋舰分队的夹击之中。
  重巡洋舰"鸟海"号和"青叶"号迅速开火,击中了"昆西"号,接着把火力转向"阿斯托里亚"号和"文森斯"号。驱逐舰"赫尔姆"号(DD388--输入者注)和"威尔逊"号(DD408--输入者注)十分慌乱,他们除了发射几发127毫米(5英寸)炮弹之外,什么也没有干。日本水上飞机早在3小时前已经发现"拉尔夫·塔尔波特"号,它难以通过这一航道,日军用轻巡洋舰"夕张"号在此拦截这艘驱逐舰。"拉尔夫·塔尔波特"号发射的鱼雷没有一枚能击中"夕张"号,在返回时,却被几发140毫米的炮弹击中,所有火力均失去作用。然而暴风雨隐藏了它,舰员们扑灭了大火,然后缓慢地驶向图拉吉岛。
   "堪培拉"号的舰体在熊熊燃烧,"帕特森"号冒着弹药爆炸的危险到它舰旁去扑灭大火。"布卢"号也来到"堪培拉"号舷旁,搭救了700名澳大利亚幸存者。8时,这艘仍然冒着烟的废舰,由"埃利特"号(DD398--输入者注)用鱼雷击沉。"巴格利"号和"赫尔姆"号对"昆西"号和"文森斯"号也采取了同样令人痛心的措施,因为这两舰在战斗开始一小时后已经倾覆。"巴格利"号还营救了"阿斯托里亚"号上的幸存者,并送上大量的消防人员,试图抢救这艘巡洋舰,它和"威尔逊"号一起通宵抢救,后来则由"布坎南"号(DD484--输入者注)来接班,但是3艘驱逐舰的努力仍然无济于事,伤势过重的"阿斯托里亚"号巡洋舰在中午时分还是沉没了。4艘巡洋舰的沉没,死伤达2000人以上。萨沃岛海战对盟国来说简直是一场灾难,它表明日德兰的教训并没有真正被记取,一方具有夜战的实践而另一方却没有。聊以自慰的一点是,三川上将没有击沉停泊在隆加角附近的运输船,而且日本重巡洋舰"加古"号在返航途中,受到美国S-44号潜艇的鱼雷攻击而沉没。通过这一夜的激战,活着的人们为纪念这些遇难舰只给萨沃海峡起了一个新的名字,称它"铁底海峡"。
  萨沃岛海战的结果,对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来说并不满意,因为三川虽在打击盟国巡逻线方面取得辉煌成就,但是并没有能随之消灭登陆的美军。在这之后的暂时平静期间,拉包尔的日军能够增援在瓜岛和图拉吉的守卫部队了,掩护供应航线的舰只也能对陆上美国海军陆战队的阵地进行攻击,并且威胁他们的供应线。于是日本人准备抓住这个时机,使用来自特鲁克和其他地方的增援力量,建立一支强有力的部队把美国从所罗门群岛赶出去。日本占领军的运输船在4艘老式驱逐舰和1艘巡洋舰的紧密护航下(4艘老式驱逐舰和"禽龙丸"辅助巡洋舰组成的运输船团,由"神通"号轻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护航--输入者注),并得到一支机动编队的掩护。这支编队是由航空母舰"龙骧"号、"翔鹤"号、"瑞鹤"号和水上飞机母舰"千岁"号、3艘战列舰("陆奥"号、"比睿"号和"雾岛"号--输入者注)、11艘巡洋舰和23艘驱逐舰组成。盟国与之对抗的舰只则有"萨拉托加"号、"企业"号和"黄蜂"号等3艘航空母舰,以及1艘战列舰("北卡罗来纳"号--输入者注)、7艘巡洋舰和18艘驱逐舰,分成三个特遣编队。
   8月24日,所罗门群岛东部的海战是另一次航空母舰作战,在这次战斗中,驱逐舰几乎没有发挥任何作用,仅仅是作为航空母舰的陪衬。这并不是一场决战,美国航空母舰的舰载机击沉了"龙骧"号,却换来"企业"号的严重损伤。一件有趣的事则是:日本人使用了4艘老式的"睦月"级驱逐舰,它们建造于1923-1927年,现作为快速运输舰使用,最高航速约30节。所以它能跟得上战舰编队的航速,不象由商船改装的运输舰那样航速低,从而使它能以高速从拉包尔到所罗门群岛航行。在1942年8月之前它们的航行均习以为常了,盟国称之为"东京快车"。8月25日凌晨,驱逐舰"睦月"号停靠在损伤的运输船"金龙"号("禽龙丸"--输入者注)旁,从圣埃斯安里图岛起飞的大群(8架--输入者注)B-17轰炸机用炸弹击沉了它。"睦月"号驱逐舰是美国空军中量级炸弹的第一个牺牲品。当"睦月"号的指挥官[火田]野([火田]野健次中佐--输入者注)被"弥生"号驱逐舰营救时,他苦笑着说,他只能证实B-17轰炸机击中一次,其余的当时击中了多次。
  日本增加了在所罗门群岛的潜艇数量,在所罗门群岛东部海战之后的几周中,这些潜艇显示了它们对以后战役的影响。8月31日,美国航空母舰"萨拉托加"号虽有7艘驱逐舰保护,但被伊-26号潜艇发射的鱼雷两次击中,当时为了节约燃料,舰队仅以13节的速度曲折航行。为瓜岛和图拉吉提供补给品,冒险地使用航空母舰"萨拉托加"号为快速护航队进行掩护是十分错误的。英国航空母舰舰队也是由于同样的错误,使英国于1939年9月损失了"勇敢"号航空母舰。然而美国航空母舰还是幸运的,因为它幸存了下来。两周之后,9月14日,伊-19号发射3枚鱼雷猛击了"黄蜂"号航空母舰的右舷,这次使航空母舰受到致命的损伤。由于航空汽油燃烧,引爆了鱼雷和炸弹,使消防人员无法抢救和控制。日本潜艇伊-19号的姐妹艇伊-15号在6海里(7英里)以外的阵位上发射了6枚鱼雷,其中1枚击中美国战列舰"北卡罗来纳"号首部第1座406毫米(16英寸)火炮炮塔处的水下舰体。在第二次攻击中,击中了驱逐舰"奥布赖恩"号(DD415--输入者注)。"奥布赖恩"号的生存能力在驱逐舰历史上是引人注目的,因为533毫米(21英寸)鱼雷(应为610毫米"长矛"鱼雷,待考--输入者注)击中舰首右侧,并发生剧烈爆炸,然而驱逐舰却没有被击沉或造成任何伤亡。伊-15号还差一点击中"大黄蜂"号航空母舰,护航驱逐舰"马斯廷"号(DD413--输入者注)舰桥上的了望员惊恐地发现一枚鱼雷的航迹通过它舰体的龙骨底下,幸运的是没有击中航空母舰,却命中了"北卡罗来纳"号战列舰。由于"黄蜂"号航空母舰受到了攻击,航空母舰在所罗门群岛战役中变得无能为力。
  下午,"黄蜂"号已无生存希望,消防人员面对即将放弃的航空母舰毫无办法。突然又一次强烈的爆炸炸毁了舰中部的升降机,20分钟之后,斯科特少将命令全体人员离开航空母舰。熊熊的大火又燃烧了两个小时,继续发生的爆炸撕裂着舰体。17时45分诺伊斯少将命令自沉他过去的旗舰,驱逐舰"兰斯多恩"号(DD486--输入者注)接到命令去执行一项令人伤感的任务,用4枚鱼雷击沉了"黄蜂"号。"奥布赖恩"号缓慢地驶向努美阿进行紧急修理,驱逐舰供应舰上的修理组人员对该舰适航性作了过份乐观的估计,10月19日,严重损伤的舰体在萨摩亚群岛附近折断了,驱逐舰在结构上发生事故这是一个罕见的例子。
   "东京快车"仍然继续行驶在它的运输线上,这已成为日本帝国海军一个突出的成就。它们没有可以利用的雷达,但日本人仍然能够熟练地进行夜战,以势不可挡之势向萨沃岛附近推进。第一次战斗之后,三川上将(中将--输入者注)派田中少将和他的第二驱逐舰分队运送900人到瓜岛。几乎每个晚上,在夜幕降临之前,一支驱逐舰编队或其他小型战舰离开拉包尔,驶经新乔治亚岛和圣伊萨贝尔之间的狭窄通道,大约半夜时分到达瓜岛附近,增援部队和供应物资被运到埃斯佩兰斯角或塔萨佛罗加,然后"东京快车"驶往东南,去炮击亨德森海湾的机场。大约1小时半后返回基地。黎明时,满身汗水和不断发出咒骂声的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去填平机场的弹坑,以便自卫用的战斗机起飞。一旦夜晚来临,日本海军再一次来袭击这里。
  这个"田中老顽固"(美国海军陆战队对他的称呼)在轻巡洋舰"神通"号上,率领着这支运输舰队,在8月24日所罗门群岛东部的战斗中,他的旗舰被炸弹炸伤,他就转移到驱逐舰"阳炎"号上。9月4日夜,田中的驱逐舰在隆加角附近逃走之前,用火炮击沉了美国平甲板驱逐舰"格里戈里"号(原DD82,已改装为快速运输舰APD3--输入者注)和"利特尔"号(原DD79,已改装为快速运输舰APD4--输入者注)。
  但是日本人并不能总是走运,10月11日夜,它们试图重演在萨沃岛取得胜利的故伎,派出了重型舰队,又沿着这条狭窄的通道前进,这导致了它们在埃斯佩兰斯角战斗的惨重失败。因为这时美国人正等候在那里,美军斯科特少将的第64特遣编队(重巡洋舰2,轻巡洋舰2,驱逐舰5--输入者注)在雷达上发现了后藤(后藤有公--输入者注)上将(少将--输入者注)的舰队(重巡洋舰3,驱逐舰2--输入者注),他们正在把日舰通过这条狭窄通道的航线标绘出来。
  美国人通过自己的失误虽已学乖,但还是低估了后藤编队的实力,他们的观察结果表明,后藤编队已迅速通过斯科特将军特遣编队的火力区接近于铁底海峡。
  至少可以这么说,这次战斗进行得比较混乱,斯科特将军通过战术机动,越过了后藤巡洋舰的"T"形态势。4艘巡洋舰按计划进入战斗,但是4艘驱逐舰有3艘离开了战斗阵位,并发现这3艘舰只正处于敌对的两个队列方向。于是斯科特将军立即命令停火,避免误击自己的舰只。但后藤上将(少将--输入者注)同样被搞糊涂了。他以为他的舰只遭到自己人的射击。但实际上是美国人的炮火击中了旗舰"青叶"号,造成了致命的损伤。垂死的后藤躺在甲板上,用嘶哑的声音叫骂着"蠢猪",这种伤感情绪波及舰上每个海军军官,笼罩着夜晚的战斗。美国驱逐舰"邓肯"号(DD485--输入者注)被己方的炮弹击中,但舰长泰勒中校继续攻击,他对准重巡洋舰"古鹰"号,正当向"古鹰"号射出2枚鱼雷时,又被美舰的另一次齐射所击中,使之丧失活动能力,冒着几乎无法控制的火焰。美国驱逐舰"法伦霍尔特"号(DD491--输入者注)也被自己人的炮火击中,一颗炮弹落在锅炉舱里,但战舰幸存了下来,艰难驶离至射程以外。
  日本驱逐舰"吹雪"号接近到重巡洋舰"旧金山"号0.87海里(1英里)处,巡洋舰用203毫米(8英寸)炮弹在几分钟内击沉了这艘驱逐舰。被击沉的原因是由于重巡洋舰"古鹰"号调转了航向,使"吹雪"号陷入了美国巡洋舰密集的炮火之中。虽然驱逐舰从头到尾立即着火,但仍然在海上飘浮了大约一小时。第二天,从亨德森机场起飞的美国轰炸机又击沉了另外两艘日本驱逐舰"丛云"号和"夏云"号,使日本失去了3艘驱逐舰、两艘(1艘--输入者注)重巡洋舰,另外两艘巡洋舰受到重伤。而美国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一艘驱逐舰沉没,另一艘驱逐舰和两艘巡洋舰受到损伤。
  驱逐舰"邓肯"号的结局是十分惨痛的,它成了一片废墟,火炮指辉仪、舰桥、前烟囱和标图室都被炮弹击中,艏楼着火。舰桥上的舰长还活着,他和舰首部的几个幸存者无法通过燃烧的火焰到达舰尾部,他们放下了两个救生筏,弃舰逃生。在舰上的幸存者们仍然坚守在战位上,不知道他们的舰长仍然还活着,他离舰之后"邓肯"号失去了控制,继续以15节的速度航行。这时一个幸存的下级军官走到后指挥部位,与下层舱内的轮机军官取得了联系,打算到萨沃岛的海滩去冲滩,但这时火已蔓延到前锅炉舱,由于缺乏锅炉水,后面一个锅炉失去了压力。凌晨2时,他们放弃了这艘驱逐舰,舰员们抓住一切漂浮的东西,以保持浮于水面,由于离萨沃岛太远,无法游到海滩。这时美国驱逐舰"麦卡勒"号(DD488--输入者注)看到火光,前来探察。他们想首先扑灭大火,但又放弃了,因为发现远处的呼喊声。他们及时赶到,看到一群鲨鱼正在攻击"邓肯"号的一个幸存者,他们阻止了鲨鱼的攻击,救起了这个舰员。射击手们使用步枪使鲨鱼不能接近,然后把这些在水中挣扎的人一个个拖上舰来,共有195名官兵被救起,另有50人已在最初的炮击和爆炸中牺牲。被烧毁了的"邓肯"号舰体于11时30分在萨沃岛以北5.2海里(6英里)处沉没。
  从亨德森机场起飞的美国海军陆战队飞机的空袭,激怒了日本人,仅仅一天之后,它们派遣快速战列舰"榛名"号和"金刚"号前来炮击机场,使机场遭到严重破坏。紧接着的10月14日晚上,田中的驱逐舰掩护5艘运输船进入塔萨佛罗加,运来了4500名新兵,并为守卫部队送来了大量弹药和食品。起初每个晚上上千发356毫米(14英寸)炮弹倾泻在亨德森机场,这时改用203毫米(8英寸)炮弹进行轰击。日本人持续地进行猛烈攻击,而美国海军陆战队也紧紧掌握着至关重要的机场。白天进行空中攻击,而夜晚遭受炮轰,过度的紧张实在令人难以忍受。日本人为了削弱美国海军的控制,10月26日在圣克鲁斯岛发动了另一场战斗,在这次战斗中,几乎都是敌对双方的航空母舰舰载机在交战,而驱逐舰几乎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只能在海上旁观。在这次战斗中,主要伤亡的是美国航空母舰"大黄蜂"号,在战斗一开始,就被4枚炸弹击中起火。
  驱逐舰再次去照料受伤的航空母舰,"莫里斯"号(DD417--输入者注)和"拉塞尔"号(DD414--输入者注)接到命令停靠在航空母舰旁边去扑灭大火,一小时内火势被控制。下午,开始撤离受伤人员,15时40分,800多名舰员离开了"大黄蜂"号。20分钟之后,6架日本鱼雷轰炸机向"大黄蜂"号猛扑过来,一枚鱼雷击中右舷。一支强大的日本舰队就在附近水域,"大黄蜂"号在这里十分危险,有可能被日军捕获,拖回拉包尔。所以匆忙命令自行击沉,当夜幕降临时,"马斯廷"号(DD413--输入者注)位于距离"大黄蜂"号0.87海里(1英里)处,精确瞄准后,以一定散布角发射了8枚鱼雷,其中2枚失去控制,另有3枚消失在大海之中,有3枚一直向前航行,当爆炸时,却未发生任何效果。然后"安德森"号(DD411--输入者注)驶往更加靠近"大黄蜂"号的地方又发射了8枚鱼雷,有6枚击中,但再未起任何作用。这些明显的事实,至少可以进一步证实了关于美国海军鱼雷是一堆无用的"废铁"之传说。没有办法,"马斯廷"号和"安德森"号只好对航空母舰的水线处发射127毫米(5英寸)炮弹,以期加快进水而使其淹没。现在驱逐舰不得不离开了,因为日本水上飞机用降落伞照明弹照亮了"大黄蜂"号所在的海面,也发现了日本阿部(阿部弘毅--输入者注)中将的先头部队就在附近。日本人试图把"大黄蜂"号拖走,但又放弃了这一念头,最后由驱逐舰"秋云"号和"卷云"号各用2枚"长矛"鱼雷给予"大黄蜂"号致命的一击。
  在11月份的头两周里,田中的驱逐舰继续在航行,"东京快车"已完成60次以上的运输任务,而美国人也正在尽力使用他们的护航队,双方的掩护编队发生了冲突,这就是瓜达尔卡纳尔海战。11月13日,星期五,是一个不吉利的日子,结果真的出现了最坏的情况。日本人首先到达这里,阿部弘毅中将的两艘战列舰、1艘巡洋舰和16艘(14艘--输入者注)驱逐舰组成的攻击编队,得到三川上将(中将--输入者注)的6艘巡洋舰、6艘驱逐舰的支援,它们都是为了使田中的12艘驱逐舰(护卫的11艘快速运输舰--输入者注)以及载运的11000名部队(第38师团--输入者注)能完全通行。而美国仅靠丹尼尔·丁·卡拉汉少将的第67特遣编队第4分队的5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而战列舰"南达科他"号、"华盛顿"号以及航空母舰"企业"号还需要一天的航程才能赶到。这是一场十分残酷的混战,美国具有先进的雷达设备,但完全缺乏训练,各舰只之间无线电通讯网在距离、方位、战术命令等呼号上都产生了混乱,这些本可避免的灾难却都很快发生了。
  美国巡洋舰"亚特兰大"号使用127毫米(5英寸)炮在1463米(1600码)距离上首先向日本舰队开火,日本舰队也进行了还击。当训练有素的日本炮手发挥出它们夜战的演练水平时,狂风般的炮火压倒了"亚特兰大"号,其中一发炮弹击中了舰桥,诺曼·斯科特少将阵亡,除一名幸存以外,舰桥上的人员全部遇难,不久又被鱼雷击中而沉没。驱逐舰被"亚特兰大"号巡洋舰的突然丧失而慌张起来,很快他们发现自己也正处在一场相互穿插射击的混战之中。"巴顿"号(DD599--输入者注)对准目标,发射了4枚鱼雷,然后不得不尽力后退,避免与敌人舰只发生碰撞,正在这时2枚鱼雷击中了"巴顿"号的舰体,把它炸成两截。"库欣"号(DD376--输入者注)、"拉菲"号(DD459--输入者注)、"奥帮农"号(DD450--输入者注)和"斯特雷特"号(DD407--输入者注)发现自己正在和战列舰"比睿"号对阵,向该舰发射大量127毫米(5英寸)炮弹。"库欣"号被"比睿"号的副炮击中了,于是速度减慢下来。当战列舰"比睿"号避开进入烟雾时,日本驱逐舰用炮火结束了"库欣"号。"拉菲"号与"比睿"号靠得较近了,向它发射了2枚鱼雷,舰桥上的观察员看到这2枚鱼雷跳出水面,击中了"比睿"号的舷侧臌出部分,但未爆炸。立即再次发射,在几秒钟内,"拉菲"号却被多枚635公斤(1400磅)的炮弹和1枚鱼雷击中,舰体被摧毁,几乎所有舰员都被炸死。由于W·E·汉克少校的坚定、勇敢,死后被追授海军十字勋章。
   "斯特雷特"号和"奥帮农"号发现他们已航行到敌方"比睿"号的一边,可能是从"库欣"号和"拉菲"号的毁灭中得到了好处。"奥帮农"号发现他自已是已如此接近"比睿"号,以致于很象"喷火"号和"纳索"号在日德兰海战一样,356毫米(14英寸)火炮的仰角不能再降低了,因此无法击中驱逐舰。"斯特雷特"号受到护卫"比睿"号的两艘驱逐舰的夹击,但仍然渡过了危险。"蒙森"号(DD436--输入者注)也驶入了和"比睿"号在一起的驱逐舰区域,它未能逃脱,被炮火所毁,全舰着火,不久即倾覆,虽然3个英勇的舰员又爬上了舰,营救了一些伤员,但130个舰员倒扣在舰内,象死在地狱中一样。另外的几艘驱逐舰在那厄运临头的夜晚,也都受到了损伤。卡拉汉少将混乱的指挥和自相矛盾的命令是引起这场灾难的主要原因,其本人也被"雾岛"号的炮火打死在旗舰--重巡洋舰"旧金山"号的舰桥上。"比睿"号被美国巡洋舰的203毫米(8英寸)炮弹击中,沿着萨沃岛的东面转了半圈向北驶去(当日被"企业"号舰载机和瓜岛航空队联合击沉--输入者注)。大约在第二天上午11时,美国混合巡洋舰中队驶入了日本潜艇伊-26号的巡逻区。尽管"斯特雷特"号用深水炸弹进行攻击,但防空巡洋舰"朱诺"号仍被鱼雷击中,弹药库发生爆炸,导致全舰毁灭,700名舰员除10人外,全部遇难。
  当天晚上,当美国增援舰队(金凯德的第16特遣编队和李的第64特遣编队--输入者注)到达后,出现了戏剧性的第二幕。4艘驱逐舰"贝纳姆"号(DD397--输入者注)、"格温"号(DD433--输入者注)、"普雷斯顿"号(DD379--输入者注)和"沃克"号(DD416--输入者注)正在护卫战列舰"南达科他"号和"华盛顿"号,舰队活动在萨沃岛附近,准备拦击近藤(近藤信竹--输入者注)中将攻击编队的战列舰"雾岛"号、4艘巡洋舰以及9艘驱逐舰(其中包括阿部编队残余的战列舰1、巡洋舰1--输入者注)。再一个目标则是残余的"东京快车"(三川编队--输入者注),那天"企业"号航空母舰的舰载机(以及瓜岛航空队--输入者注)已使它们受到重创,但更加重要的是近藤的舰队。威利斯·A·李少将使用旗舰"华盛顿"号的雷达在14630米(16000码)距离内发现了近藤的舰只,日舰了望员和提供给它们的极好的夜视镜也发现了美国舰队。23时22分,"普雷斯顿"号被击中,20分钟后再次被击中而沉没。"沃克"号试图发射鱼雷,但也被炮弹和鱼雷击中,在"普雷斯顿"号之后几分钟内沉没。不久之后,"贝纳姆"号又被鱼雷击中,"格温"号对它进行营救,这两艘舰只缓缓地驶回圣埃斯皮里图岛,但"贝纳姆"号舱壁破裂,受创12小时后不得不放弃这艘舰只。
  两艘美国战列舰参加了射击,但"南达科他"号供电系统发生了故障,使舰内变成一片漆黑,立刻处于困境,雷达也失去了作用,它瞎碰乱闯地驶经了燃烧的驱逐舰,而且过于接近日本战列舰的队列,险些被击沉。这时"华盛顿"号的几次齐射,给"雾岛"号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这可挽救了"南达科他"号。"雾岛"号沉没之后,近藤为了进一步减少损失,撤离了战区(重创的"雾岛"号被遗弃,于次日凌晨自沉--输入者注)。这里仅留下了田中的运输舰,就在这些舰只到达塔萨佛罗加的时刻,美国驱逐舰"宋德"号(DD243--输入者注)给了这4艘(另外7艘运输舰已被"企业"号舰载机和瓜岛航空队击沉--输入者注)毫无支援的舰只(护航的驱逐舰已于天亮前撤走--输入者注)以沉重的打击。
  瓜岛海战相当于美国驱逐舰重演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日德兰海战。辉煌的战绩掩盖着一系列失误的行动,混乱和英雄本色同样交织在一起。通讯设备的不完善,常常导致了严重的损失,但是他们忠于职守,在漫长、艰苦的战斗历程中,从失败中赢得了胜利。另外一点也和日德兰海战相似的是,日本人也曾自夸它们击沉了大量美国舰只,但是它们最终在战场上失去了主动权,而且无法挽回。
   1942年11月30日到12月1日,在塔萨佛罗加的战斗中,田中将军又获得了另一次成功。他的8艘驱逐舰和快速运输舰(运送补给的8艘驱逐舰--输入者注)突然遭到C.H.赖特少将的第67特遣编队(巡洋舰5、驱逐舰6--输入者注)的攻击,而日本人再次占了优势。美国驱逐舰的所有鱼雷均未击中日本舰只,相反却有美国4艘驱逐舰(巡洋舰--输入者注)被日本鱼雷所击中,其中一艘后来沉没。但是"东京捷运公司"停航了,日本最高统帅部迟迟地才认识到,它们没有能力把美国人从所罗门群岛赶出去。"东京快车"的最后一次航行则是撤回驻军,为了对这些驻军提供供应,曾经付出了很高的代价,失去了许多人的生命、大量的舰只和飞机。1943年2月1日晚上,开始了长达一周的撤退行动,撤回了12000名士兵,损失了一艘驱逐舰("照月"号--输入者注)。虽然它们发动的侵略战争已经走向下坡路,田中将军也不再掌管这支部队,但是他作为一个非凡的驱逐舰指挥员,以及他的将士们的作战技能,将受到恰当的评价。
     
第七章 太平洋战争中转入反攻的驱逐舰
莱特湾大海战
"神风"突击队员的恐怖行动
羽黑号巡洋舰的最后覆灭
  美国海军陆战队控制瓜岛之后,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发动了一个接一个的战役,占领了所罗门群岛的其余一系列岛屿。在这些战斗中,驱逐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日本的驱逐舰速度较快,而且又有先进的鱼雷武器,这使日本能与美国进行顽强的对抗。以驱逐舰进行作战而应列入光荣册的,计有库拉海湾、科隆班加拉岛、韦拉湾、韦拉拉韦拉岛、埃普莱斯·奥古斯塔湾和圣乔治角等战斗,另外在1943年的各次战斗中,驱逐舰常常艰苦奋战而取得胜利。
  所罗门群岛中部战役所取得的辉煌胜利,与刚从船厂完工的"弗莱彻"级驱逐舰的光辉名称联系在一起。1942年6月30日,"弗莱彻"级驱逐舰开始服役,在瓜岛战斗中,未遭任何损伤,到1942年年底,已有26艘相继服役,到1943年已超过上百艘。为了避免驱逐舰的大量损失,一批较老的"布里斯托尔"级仍继续生产。建造的数目以及在设计上的一些重大进展,盟国对轴心国进行严格的保密,这对驱逐舰来说是特别重要的。战争爆发后,美国海军一共批准建造486艘驱逐舰,仅69艘没有完工。
战争爆发后美国建造驱逐舰的情况表
级别 批准数 完工数 撤销数
"布里斯托尔"级 72 72 0
"弗莱彻"级 124 113 11
实验型 2 0 2
改进"弗莱彻"级 62 62 0
"艾伦·萨姆纳"级 70 70 0
"基林"级 156 100 56
  在瓜岛战争中,一批有战功的将领被提升。首先晋升的是颇有声望的艾斯沃思少将,1942年6月他被任命为太平洋驱逐舰司令。原来他是一个有卓越才能的驱逐舰舰长,1941年在大西洋战争中,他指挥一个驱逐舰中队。哈尔西上将(中将--输入者注)委任他指挥第67特遣编队,在塔萨佛罗加战斗中,这支编队与田中的驱逐舰队进行作战。1943年1月4日晚,在新乔治亚西北端的蒙达战斗中,艾斯沃思率领一支驱逐舰中队发动突然袭击,取得了胜利,充分表现了他的英勇和果断。因此,他是使美国海军第一次取得良好转机的一位将领,为美国海军产生了新的自信精神。艾斯沃思在他的报告中说:"夜袭蒙达之后,......是我们海军第一次在夜间协同水面舰只、潜艇和空军部队进行的海上合同作战。在这个地区进行作战,确实是一种冒险行动,但这次战斗可为我们的夜间两栖作战取得首次实战锻练。"
  艾斯沃思将军的驱逐舰的另一个功绩是对阿伦德尔岛和科隆班加拉岛之间的"东京快车"航道上进行布雷。布雷舰是3艘老式的平甲板驱逐舰"布雷斯"号(原DD122,已改为快速布雷舰DM18--输入者注)、"甘布尔"号(原DD123,已改为快速布雷舰DM15--输入者注)和"普雷布尔"号(原DD345,已改为快速布雷舰DM20--输入者注),它们早在30年代就已改装成"三烟囱"的布雷舰,设有可布80枚水雷的雷轨。1943年5月6日夜,3艘老式驱逐舰在新的"弗莱彻"级的"雷德福"号(DD446--输入者注)雷达的引导下,在布莱克特海峡中部布放了250枚水雷。艾斯沃思用3艘轻巡洋舰和3艘舰队驱逐舰进行掩护。当完成任务进行撤离时,被日本水上飞机发现,但未受任何损失。第二天早晨,4艘日本驱逐舰直向雷区驶来,"新潮"号(译者误,应为"亲潮"号--输入者注)、"阳炎"号和"黑潮"号触雷,只有"满潮"号幸免。该舰救起了幸存者,但遭到了从瓜岛来的美国飞机的扫射。5天之后,艾斯沃思将军试图重演故伎,但一系列的失误使他过早泄露了雷区的位置,致使日本扫雷舰能够很快扫除。
  艾斯沃思的第36特遣队于7月5日晚在库拉海湾意外地和日舰遭遇,又象所罗门海战那样,发生了一场混战。在那月黑的暗夜,能见度只有1.74海里(2英里),由于突然的雨云使能见度很快减低到0.87海里(1英里)以下。日舰是在秋山少将指挥下的一支拥有10艘驱逐舰的编队,正在向斯坦莫尔镇运送供应物资。而美国舰队拥有巡洋舰"火奴鲁鲁"号、"海伦娜"号和"圣·路易斯"号,以及第21驱逐舰中队的"尼古拉斯"号(DD449--输入者注)、"詹金斯"号(DD447--输入者注)、"奥邦农"号(DD450--输入者注)和"雷德福"号(DD446--输入者注)。虽然美舰的实力超过了日舰,但日本的4艘驱逐舰却是新式而又精锐的"秋月"级驱逐舰,其旗舰"新月"号装备有新式的22型雷达。10艘驱逐舰都具有可重复装填的610毫米(24英寸)"长矛"式鱼雷,而美国的火力优势并不象在纸面上见到的那样强大。
  虽然日舰了望员在6400米(7000码)距离上发现了美舰纵队,但美舰炮手的射击技术不错,巡洋舰上152毫米(6英寸)火炮的第一次齐射就重创了秋山的旗舰"新月"号。"凉风"号和"谷风"号被显然是失灵的美国鱼雷击中,没有爆炸,两舰自己发射的鱼雷也没有击中目标,它们就转到烟幕后面去进行鱼雷的再次装填。这时一组齐射的鱼雷直奔而来,3枚"长矛"式鱼雷穿入巡洋舰"海伦娜"号的舰体内,使它遭受严重破坏。此时战斗十分激烈,致使艾斯沃思将军和他的舰长们没有注意到所发生的一切,直到受损舰只不能回答他的信号时,才知道"海伦娜"号已遭破坏。艾斯沃思保持他的队形,并越过敌人的"T"字形位置,再次发起鱼雷攻击,"初雪"号被3枚失灵的鱼雷击中。在第一个回合中,美国人的战术是正确的,但日本人依靠性能优越的"长矛"式鱼雷免受了重大损失。
  在第二个回合中,美国驱逐舰再次发起攻击,击伤了两艘日本驱逐舰。"长月"号损伤十分严重,后来不得不冲上维拉附近的海滩(返航时因没有雷达导航而搁浅--输入者注),在那里仍被美舰炮火(岸基航空兵--输入者)所击毁。美国驱逐舰"尼古拉斯"号和"雷德福"号参与了营救"海伦娜"号的幸存者,他们发现日本"天雾"号也在营救"长月"号上的幸存者,于是两舰即去赶走"天雾"号,返回后继续进行营救工作。这时"望月"号再次来进行干扰,希尔少校率"尼古拉斯"号全速前去,"雷德福"号紧跟在后,留下其余舰只继续营救,两舰又赶走了"望月"号,返航中集合了其余舰只,一起与艾斯沃思的编队汇合。
  虽然战斗的结果令人失望,但通过这次战斗表明:日本人在战场上不再能为所欲为。"海伦娜"号的丧失是难以用"长月"号(和"新月"号--输入者注)的击毁来补偿的,但秋山少将的阵亡对日军的士气确实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一周之后,在科隆班加拉岛的战斗中,美国使用巡洋舰来对付日本的驱逐舰,这是有极大危险性的。致使巡洋舰"利安德"号(新西兰)、"火奴鲁鲁"号(艾斯沃思的旗舰)和"圣·路易斯"号被击中。日本轻巡洋舰"神通"号则被击沉,井崎上将(少将--输入者注)及其近500名舰员全部阵亡,这表明:试图让斯坦莫尔镇的守卫部队取得供应是徒劳的。在瓜岛与战列舰的作战中,"格温"号(DD433--输入者注)是唯一幸存的驱逐舰。但就在这次战斗接近结束时,该舰却被鱼雷击中,依靠中队里的僚舰"拉尔夫·塔尔伯特"号(DD390--输入者注)的帮助,在大海上飘流了将近7小时。来自拉塞尔岛机场的美国飞机提供了掩护,防止了日本轰炸机的袭击。然而驱逐舰舰员尽力抢救的仅仅是一艘正在冒着浓烟的废舰。大约9时许,第23驱逐舰支队指挥官希金斯中校决定放弃这艘无法挽救的舰只。
  在所罗门群岛战役中第二位提高声望的人则是弗雷德利克·穆斯布鲁格中校。在图拉吉,他指挥第12驱逐舰中队。1943年8月初,当蒙达陷落时,他接到命令去拦截航行在吉佐海峡、由战斗机支援和鱼雷艇掩护的另一支"东京快车"的运输队。穆斯布鲁格的旗舰是"邓拉普"号(DD384--输入者注),"克雷文"号(DD382--输入者注)、"莫里"号(DD401--输入者注)以及第15驱逐舰中队的"兰"号(DD399--输入者注)、"斯达克"号(DD406--输入者注)和"斯特雷特"号(DD407--输入者注)也在他的指挥下。8月5日夜,两支驱逐舰分队航行到韦拉拉韦拉岛和科隆班加拉岛之间的韦拉海湾北部。23时33分,"邓拉普"号的雷达首先捕捉到目标,3分钟之后,穆斯布鲁格通过编队内部的无线电报话机下达"准备发射鱼雷"的命令。当接近到3658米(4000码)时,日本舰只几乎完全落网,在几分钟内,"斯达克"号发射4枚鱼雷,"川风"号(即"江风"号--输入者注)驱逐舰被击沉。然后"岚"号和"荻风"号也被炸毁,仅仅剩下"时雨"号以高速逃回布干维尔。这次韦拉海湾的战斗是美国海军唯一没有受损失的一次战斗,这是异乎寻常的。但这也并非偶然,因为穆斯布鲁格已坚持在他的驱逐舰的鱼雷弹头上不安装性能不可靠的磁性雷管,而宁可使用虽然老式但可靠的触发装置。另一个改进是在鱼雷发射管口部加装闪光遮挡装置,使发射鱼雷时避免火药闪光被日舰了望员发现。
  日本联合舰队新的司令长官古贺峰一上将(大将,山本五十六的继任者--输入者注)下令取消"东京快车",于是混乱的、极度难忍的夜间战斗也随之暂告消失。这意味着远离基地的驻军不得不使用登陆驳船撤回到布干维尔基地去,这对第12驱逐舰分队的司令官穆斯布鲁格和他的驱逐舰指挥官来说,将是为他们提供了一群"活靶子"。8月9日至10月4日之间,第12驱逐舰分队一共击沉了40艘登陆驳船,以及护航的炮艇和另外一些轻型舰艇。大量的伤亡又迫使古贺上将重新组织"东京快车",很快又发生了另一次战斗,即10月6日晚上发生韦拉拉韦拉的战斗。3艘美国驱逐舰对6艘日本驱逐舰,双方都被鱼雷击沉一艘("薛瓦利埃"号和"夕云"号--输入者注)。不幸的是,"奥邦农"号(DD450--输入者注)驱逐舰在混乱中撞上了正将沉没的"薛瓦利埃"号(DD451--输入者注)而受到损伤,"塞尔弗里奇"号(DD357--输入者注)被鱼雷击中后,仍带伤驶回了基地。
  阿利·A·伯克上校在1943年11月2日夜里的奥古斯塔湾战斗中,对他的第23驱逐舰支队(第45驱逐舰分队--输入者注)指挥有方,因而声名大振。这天晚上,日军调遣重巡洋舰"妙高"号和"羽黑"号、轻巡洋舰"川内"号和"阿贺野"号以及6艘驱逐舰掩护着5艘快速运输舰(运兵驱逐舰,由大森仙太郎少将指挥--输入者注),向托罗基那角驶去。美国梅里尔上将(少将--输入者注)在轻巡洋舰"蒙特培利尔"号上进行指挥,此外还有它的姐妹舰"克利夫兰"号、"哥伦比亚"号和"丹佛"号,以及伯克的第45驱逐舰分队和B·L·奥斯汀中校的第46驱逐舰分队的8艘驱逐舰(第39特混编队--输入者注)。为了对付"长矛"式鱼雷的威胁,梅里尔指示他的驱逐舰率先用鱼雷进行攻击,迫使日舰与他们保持一定距离,然后使用雷达协助远射程的炮火进行轰击,这样可使美国舰队保持一定的优势。可惜,日舰进行了一个转向,第45驱逐舰分队发射的所有鱼雷都未命中。梅里尔上将意识到日本人已盯住了他的巡洋舰,他的上述打算并不能阻止日舰的靠近,于是他下令取消原计划,命令巡洋舰开火。日本巡洋舰"川内"号在大量152毫米(6英寸)炮弹的轰击下颠簸起来。在混乱中,驱逐舰"五月雨"号和"白露"号相互发生了猛烈碰撞。
  而美国舰队也有他们的问题,驱逐舰"富特"号(DD511--输入者注)掉了队,舰尾被日本鱼雷击中,然后靠"克利夫兰"号巡洋舰的帮助,勉强地缓慢脱离。"斯彭斯"号(DD512--输入者注)和"撒切尔"号(DD514--输入者注)在以30节高速并列航行中相撞,钢质舰体磨擦时火光飞溅,然而这场灾难并未引起严重损伤。此刻日本的重巡洋舰"羽黑"号和"妙高"号正出现在仅仅3658米(4000码)距离内,在这紧张关头却把它们误认为是美国舰艇,因而没有发射鱼雷,这一失误是可以理解的。不久之后,奥斯汀中校和伯克上校进行了一次编队内部的通话:
  奥斯汀:我们刚才又面临一次近弹,希望你们不要对着我们射击。
  伯克:对不起,请您原谅下一组的四发齐射,因为已经射出了。
下一页 尾页 共2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