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微博改变一切 作者:李开复

_2 李开复(当代)
  无疑,今天的互联网,已经和10年前那个近乎静态的互联网有了天壤之别!最重要的是,10年前,互联网上的主角是网页和信息,今天,互联网上的主角是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人!在网络中生活,在网络上社交,在网络上展示自己、影响他人,这已经成了新一代网民对网络生存方式的共识。从新浪博客到开心网,从天涯论坛到人人网,一个又一个信息发布和社交网络平台先后登场。但真正把社交网络与信息发布平台这样的概念推向极致的,非微博莫属!看一看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的名人榜上,动辄以数百万计的粉丝数量吧,看一看以微博为媒介的各种热点事件吧,无论怎样夸张的形容都不过分,微博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具活力的社会化新媒体!
  在感受微博现象的火热之前,我们还是先来简单回顾一下微博的历史,看一看,微博这个充满神奇的事物,是怎样从无到有,悄然来到我们身边的。
  “推神”的奇思妙想
  说起微博的历史,就不能不说Twitter。是Twitter最早发明了微博的核心概念,最早制定了140个字的通信规则。无论后续的微博服务如何创新,提供何种丰富的功能,微博作为社会化传播和社交通信工具的地位都是由Twitter建立的。
  推特的神奇离不开两个传奇人物。他们都是Twitter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其中,一个叫伊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Twitter账号@ev),另一个叫杰克·多尔西(Jack Dorsey,Twitter账号@jack)。简单地说,伊万和另一位联合创始人比孜·斯通(Biz Stone)一起创建了Twitter的研发和运营团队,而被网友们尊称为“推神”的杰克,则是微博概念的直接缔造者。
  在互联网的发展史上,有很多创业英雄都有过先被大公司收购,然后再从大公司离职进行二次创业并获得成功的经历。伊万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
  2003年,中国国内的博客服务方兴未艾。当时也许很少有人知道,“博客”这个概念,其实正是伊万发明的。这年2月,伊万把他一手创建的“博客网(m)”卖给了谷歌。这一交易成为了当年颇具轰动效应的互联网收购。
  2004年,伊万带着他从谷歌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先把产品做好,让用户满意,然后再考虑赚钱的事情——离开了谷歌,并与比孜·斯通一起创办了名为Odeo的新公司。当然,Odeo最初想做的事情跟博客或微博相去甚远。一切改变都源于“推神”杰克的一个多年以前的酷点子。
  事实上,杰克早在2000年就已经有了一个关于实时发布信息,快速写作并与朋友互动的新想法。当时,手机上的短信是人们的主要沟通工具之一。杰克认为,互联网上也应该有一个类似的工具,不,不只是类似,还应该更强大。短信的快速便捷是一个可以借鉴的地方,但短信局限于少数人之间的私密通信,还不具备社会化的特征,也不是一个信息发布平台。如果短信和博客结合起来,会出现怎样一种应用模式呢?
  杰克把自己的想法画在了一张再普通不过的速记纸上。也许连他自己都无法估量,这个想法蕴藏着多么革命和伟大的构思。直到6年以后,当伊万以及Odeo公司的员工们发现公司的运营步履维艰,需要新的创意和新的点子才能打开局面时,杰克满怀激情地为大家介绍了自己当时的创意。经过讨论,大家意识到,这是一个无比靠谱并可能改变世界的点子。杰克还把那个原始想法的手稿用相机拍了上传到Flikcr上。
  瞧,杰克的草图已经具备了微博后来拥有的几个主要特征:个人更新状态信息的编辑框,寻找朋友的搜索栏,显示自己或朋友更新的状态流……
  2006年夏天,在杰克的简单而又神奇的构思启发下,Odeo的员工们成功搭建了Twitter的原型——TWTTR,并通过实验运营证明这个小东西对几乎每一个人都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伊万和他的合作者们意识到,Odeo原来的发展方向已经失去了吸引力,他们的激情正不可救药地朝着杰克的神奇构思指明的方向蔓延。
  这个时候,伊万未尝不可以在Odeo公司的既有框架内转变产品方向,全力打造Twitter。Odeo公司并不缺钱,投资人放在银行里的钱足以支持公司运营好几年。但伊万觉得,拿着风险投资人投别的项目的钱放在银行,然后去做一个新项目,并不合适。另外,对自己心中的梦想来说,有一大笔钱可以挥霍也并不一定是件好事。伊万在后来发表的一篇博客文章(m/2006/10/birth-of-obvious-corp_25.asp)中说:
  “我们必须注意风险和机会成本。我们可以花这些钱,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应该这么做。继续我们曾经走过的路,这是一种利用投资人的金钱以及每个参与者的时间的最好方式吗?不是的。”
  伊万和他的朋友们需要一个新的模式,需要一家新的公司,需要更多的属于自己的自由空间。为了这个目标,他们做出了一个让风险投资家们瞠目的举动。他们开办了新公司Obvious(不久后改名Twitter),然后用新公司买下了Odeo公司的所有资产,包括所有员工,所有技术,以及Tm这个网站。换句话说,他们归还了Odeo投资人投入的所有股份,然后从头开始,没有任何负担地经营新的公司——Twitter。就像伊万自己所说的那样:
  “我希望创办一家尽可能快乐,尽可能有自我满足感的公司。工作上的快乐对我而言,意味着更多的自由,更多的创新,与我尊重的人一起工作,以及追寻那些足够疯狂的想法。我不想为能否取得董事会或决策层的支持而担心,也不想为募集资金,关注投资者的意见或投资回报而担心。”
  足够快乐、足够自由的Twitter公司运营得比所有人预料的还要好得多。2007年初,Twitter凭借其快速、便捷、社会化的巨大魅力,迅速走入公众视线,并成为当年用户数增长最为迅猛的社交网络之一。从2008年到2009年的短短两年时间里,Twitter在全球经历了爆炸性的增长,一跃成为了美国、欧洲乃至全球的媒体明星。到2010年底,凭借着接近2亿的用户总数,和37亿美元的资本市场估值,Twitter不折不扣地为微博的发展史书写了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开创性篇章。
  中文微博:曾经的探路者
  Twitter的巨大成功在第一时间吸引了中国大陆投资人和创业者的目光。Twitter这种神奇的微博服务,能在中国大陆网民中扎下根吗?2007年,Twitter还在竭尽全力网罗用户,改善用户体验的时候,一批中国创业团队已经着手打造中国人自己的微博网站了。
  第一个先行者是王兴创建的饭否。作为校内网等国内多家社交网站的创始人,王兴对Twitter所代表的通信和社交网络的未来有着敏锐而独到的认识。王兴说:“从校内、海内、饭否到美团网,我一直在利用人际关系传播信息。”而利用人际关系传播信息,最好的平台非微博莫属。
  “饭否”这个名字来源于辛弃疾的著名词章:“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两个字在国人看来,就像北京人碰面时常说的“吃了吗”一样简单、亲切。饭否团队选择这两个字作为微博服务的名字,当是为了体现微博的“唠嗑”或者“唠叨”的精神,让大家在微博上像唠嗑一样亲切、自然地互通信息。饭否网站上对自己的定义是(m/ml):
  饭否是一个140 字的迷你博客。在这里,你可以告诉大家你在做什么,可以随便看看大家都在做什么,也可以关注一些有趣的人。
  目前,饭否支持饭否网页、手机上网、手机短信、手机彩信(发照片)、QQ、MSN、GTalk机器人和API 等方式来发布消息以及同步个人签名,发布一句话博客。
  简单地说,饭否就是可以随时记录自己的心情、简洁发表自己的观点的东东~。
  饭否成立于2007年5月,到2009年上半年,饭否的用户数量就增长到了百万之多。与此同时,叽歪、嘀咕、做啥等一批效仿Twitter的微博服务在国内上线。中文用户有了自己的微博服务。
  令人遗憾的是,2009年中,饭否、叽歪等第一批中文微博服务网站停止服务,宣告了第一批探路者的陨落。和后来兴起的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等门户微博网站相比,人们通常把这第一批的探路者称为独立微博网站。独立微博网站的兴起和陨落成为了中文微博发展史上的一个独特事件。
  无论如何,这些最早的探路者都给那些勇于尝鲜的中文微博用户留下了关于微博的第一印象。他们一起承担了向第一批中文用户传播微博概念,检验中文微博每个功能特性的职责。当我们今天在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等远比当年的饭否大得多的微博平台上享受微博乐趣的时候,也许会有人想起当年在饭否的老朋友,挂念自己留在饭否的点点滴滴的情感记忆……
  2010年11月25日,饭否的粉丝们得到了一个最好的感恩节礼物:饭否(m)重新开放,老用户可以登录,新用户可通过邀请码注册。也许,重新开张的饭否或其他类似的独立微博网站还会在自己坚持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并与他们的忠实粉丝们一起探索和实践最新的微博用户体验,也许,他们可以和门户类微博网站一道推动微博开发的革新,让微博这个大平台更加开放,更加丰富多彩。
 第五章 门户网站引领微博风潮
  新浪网,作为国内最重要的门户网站之一,曾经在门户网站开办博客服务的大潮中赢得过许多网民的信任和青睐。大家一定还记得点击量超过千万、被无数网民追捧的“老徐的博客”。徐静蕾通过新浪博客这样巨大的传播平台,迅速成为了在互联网上集万千粉丝目光于一身的演艺明星的代表。
  应当说,有了新闻门户运营和博客服务等成功经验,像新浪这样的门户网站跻身微博领域,并凭借自身的技术、运营和用户优势走在微博服务提供商的最前列,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难能可贵的是,新浪在现有博客服务非常受欢迎的情况下,能够敏锐地看到微博所代表的未来趋势,能够清晰地判断出微博必将成为下一个社会化媒体平台的发展方向,并敢于投入力量打造最符合中文网民需要的微博服务,这的确走在了所有门户网站的最前面。
  正如新浪CEO曹国伟所说:“对新浪来说,对我们全体员工来说,我们希望利用微博进行第二次创业,我们不但领先,我们还要比别人多十倍的努力把微博做好。”在开发与建设新浪微博的过程中,新浪也的确是这么做的,他们把微博团队作为全公司优先级最高的部门加以支持,用最快的速度,开发出最贴近用户需求的功能特性,在第一时间将新浪微博发布上线。
  2009年8月,新浪微博开始内测。作为最早的一批微博客,我全程见证了新浪微博从创立到发展壮大的全过程。可以说,新浪微博在国内吹响了微博服务全面兴起的号角,短短一年半时间,微博的风头已经远远盖过了传统的博客服务,成为了网民们街谈巷议的最热门话题。
  从功能特性方面说,新浪微博与Twitter乃至国内的饭否相比,有了不少创新的地方。
  最重要的一点,Twitter以及国内的第一批效仿者如饭否,在功能上更加注重微博的通信和社交功能,而新浪微博等后起的门户微博网站,则在保留通信、社交功能的基础上,极大地强化了微博的媒体和传播功能。从Twitter和新浪微博的用户界面比较上,就不难看出这一点:
  在我的主页里,我的每一条更新占据了左边的主要空间。每条更新都以纯文字方式显示,即便其中有图片或视频的链接也不例外。其他推友对我的转发和评论也和我的更新一样,显示在所有人的时间流中,转发和评论并不具有和原始状态更新不同的地位。
  新浪微博的界面中,每条微博都既显示文字信息,也显示图片信息,还同时显示了转发和评论的数量。我转发的别人的微博,也会用嵌套的方式显示在时间流中。别人对我每一条微博的评论,都聚合在该微博的页面内,实际上是将微博本身与转发、评论用不同的方式分别聚合和显示。新浪微博的这种用户界面设计,集成了传统的博客服务与Facebook等社交网站服务集成度强的特点,使微博更近似于一份可以天天阅读的网络媒体,所有相关信息都在页面上展示无遗。
  Twitter以文字和链接为主,所有更新、转发和评论都处于平等地位的展示方式,与新浪微博直接嵌入多媒体元素,如图片、视频等,并把转发和评论嵌套在时间流中的做法相比,Twitter的设计更为简洁,更容易适应不同设备和环境中的信息发布,而新浪微博的设计则更适应微博作为新媒体平台的需要。事实上,新浪微博的这一做法直接导致了使用微博时的习惯差异。例如,Twitter用户在发布微博时,通常以文字为主,嵌入图片或视频链接的比例远少于新浪微博的用户。而在新浪微博里,如果你的微博不包含吸引人注意的图片,简单的文字信息就很容易被周围大量图文并茂的微博所淹没。
  除了功能设计上的革新,新浪微博在发布之后,还采用了许多不错的营销手段,推广微博,吸引更多用户。例如,2009年9月16日,新浪微博刚刚发布不久的时候,李宇春在新浪聊天室做客,期间用手机发布了一条微博,一下子吸引了粉丝们的注意。该微博被转发和评论的数量均达万次之多。这种利用名人效应推广微博平台的做法在新浪微博上线初期,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2009年11月2日,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在同济大学做演讲。新浪微博为此举办了同期的直播和互动活动。演讲现场的学生以及网上的网友可以直接通过新浪微博向潘石屹提问,潘石屹则选择关注度最高的问题现场回答。整个微博互动的过程也被同步展示在演讲现场的大屏幕上。这不但是新浪在微博推广早期,将微博与知识传播、事件直播、提问互动等因素结合起来的一次成功尝试,也为所有微博用户揭示了微博潜在的强大生命力,预示着微博必将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成为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传播平台。
  2009年11月2日,新浪微博迎来了第100万个用户,距离其对外公测仅66天时间;2010年4月28日,新浪微博用户数量首次突破了1000万大关;2010年10月20日,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总数爆发增长至5000万;截至2010年底,统计数据显示,新浪微博的用户总数已经超过了6000万,用户平均每天发布超过2500万条微博内容。预计2011年2月1日,新浪微博用户可达到8000万以上。
  这一发展趋势远远超过了传统媒体的普及速度。从传播媒体的演变史看,一种传播媒体普及到5000万人,收音机用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互联网用了4年,而微博只用了14个月。有感于微博的迅猛发展,以及微博相关的一系列社会现象所引起的巨大反响,《南方人物周刊》将2010年年度人物颁给了“微博客”。《南方人物周刊》说:“即将结束的这一年,网络与现实的纠结在中国有了一个更集中的展示平台:微博。……微博的现实,就是中国社会的写实。”
  与国外相比,中国微博用户更趋向于年轻化。据我自己在新浪微博上所做的调查,中国微博用户平均年龄25.4岁(调查是在我的粉丝群中进行的抽样),和中国网民平均年龄差不多。相比之下,美国互联网用户平均年龄42岁,Twitter用户平均年龄39岁。这种年龄结构上的差异也在客观上造成了国内微博平台在发展方式上的中国特色。
  随着新浪微博的蓬勃兴起,其他几家门户网站也纷纷加入了提供微博服务平台的行列。2010年4月,腾讯微博正式开始内测。到2010年底,腾讯微博的用户数量飞速增长,增速之快,大有在短时间内和新浪微博正面竞争的势头。几乎在同一时间,网易微博、搜狐微博等各大门户网站的微博服务纷纷上线,搜索引擎百度,社交网站人人、开心等也提供了微博类的服务。一时间,微博平台与微博营销成为国内互联网巨头们奋力竞逐的最新阵地。激烈的竞争也在客观上为网民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并促使微博运营商们加强创新力度,加快研发步伐。
  微博现象:用140个字改变世界
  伴随着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等门户类微博平台的成功运营,写微博、读微博、聊微博已逐渐成为了国内网民上网的必修课之一。每条只能发布140个字的神奇媒体平台成为了所有人瞩目的焦点。
  其实,正是因为每条140个字的限制,微博从发布媒介上拉近了专业作者与业余网民之间的距离。即便你不能像作家、记者那样长篇大论,你也可以轻松、自由地在微博上释放心情,记录生活点滴。正是因为有了140个字的限制,在网上发布内容才不再是一种必须集中精神半个小时才能完成的任务。随时随地,在电脑上,在手机上,在家里,在公交车上,你都可以在几秒钟的时间里,把自己的声音传递到互联网上。也正是因为有了140个字的限制,每一条微博才可以被快速转发和阅读,每条微博所承载的新闻、思想、故事乃至趣闻、笑话、牢骚才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影响到所有的受众,并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相比英文用户而言,140个字的限制对中文用户还有着另一层特殊含义。在英语等西方语言里,140个字符其实只不过能容纳二三十个单词,也就是一两个短句的样子。但在中文里,140个汉字可以表达的意思,要远远多于140个英文字符所能传递的信息量。这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为什么Twitter用户更喜欢把Twitter当作朋友间的通信和社交工具来使用,而新浪微博的用户则除了通信和社交以外,还利用微博大量发布信息,把微博视作他们自己的媒体平台。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区区140个字,看似极其有限的规定,反而为微博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近乎无限的空间。
  为什么微博有140个字的限制?
  说来很简单,当年杰克·多尔西提出关于微博的想法时,每条英文手机短信有160个字符的限制。杰克希望微博也能有一个每条的字数限制,以便通过短信发送。为了给发送者的名字留出20个字符的空间,杰克为Twitter规定,每条推不能超过140个字符。后来,其他类似的微博服务,包括国内的微博服务,都直接延用了这个看似武断,细琢磨却又有无穷趣味的规则。
  可以说,一条条不足140个字的微博,已经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互联网上的一个独特现象。微博作为一个传播和沟通平台,它对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难以估量。
  例如,仅仅在2010一年里,我们身边发生的许多大事,就和微博现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如《南方人物周刊》将微博评选为2010年度人物时所总结的那样:“这一年,Google退出中国、王家岭矿难、南平杀童事件、玉树地震、富士康连环跳、宜黄血拆、上海火灾……无数的新闻背后,人们在微博上分享信息、PK观点,一个话筒搭上了另一个话筒,无数的声音开始激荡。”我们身边的微博,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
  方舟子微博打假
  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方舟子利用微博打假的故事。2010年7月,学术“打假斗士”方舟子揭发唐骏学历造假一事,迅速在网上被炒作升温,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而整个事件的起因,恰恰是源于方舟子在微博上与网友的互动。
  7月1日,有网友在微博上问方舟子怎么看待成功学,怎么看待唐骏。方舟子用微博回答说,唐骏的“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是假的:
  方舟子:回复@萨根:唐骏的“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是假的,是不是也要大家跟着复制如何造假? //@萨根:最近唐骏有一本《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一看书名就是明晃晃的忽悠。成功学和宗教有类似之处,如果通过学习成功学你成功了,说明成功学有用,如果你没成功呢,说明你努力不够。
  方舟子同时在微博上指出:
  方舟子:回复@付强2010:一、加州理工学院计算机系校友名单中没有此人。二、美国大学博士论文数据库中找不到此人的论文。 //@付强2010:唐骏的博士学位是假的?有根据吗? //@方舟子:回复@萨根:唐骏的“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是假的,是不是也要大家跟着复制如何造假?
  因为有了这样的微博对话,方舟子开始进一步查证唐骏的学历问题,发现唐骏自称的“在美国有几项发明、靠卖专利赚了钱”、在美国“开办律师事务所”、在美国开办公司、某年获得美国绿卡等等不是可疑、可笑,就是不可能、造假。
  唐骏学历门几乎立刻被包括微博在内的各类网络和平面媒体关注,雪球越滚越大。唐骏通过媒体采访以及自己的微博澄清和辩解,方舟子也通过微博加以批驳。微博平台上,甚至很快形成了“挺唐派”与“挺方派”两个大的派系,两派网友在微博上针锋相对,各不相让。
  7月6日,唐骏用微博表达了自己的明确态度:
  唐骏:第一,今后我的名片上会加印一个博士在名字后。第二,法律会让现在和今后那些捏造事实污陷他人者付出代价。第三,我还是我,什么都没改变,一个我行我素明天开始你行我素的唐骏!……最近有点烦有点烦,好在明天就不烦了……!
  之后,唐骏便不再更新微博,不再回应微博上各种质疑的声音。方舟子则当仁不让地在微博中大量曝光调查得到的各种线索和证据,并进一步质疑唐骏的诚信:
  方舟子:一个人如果连履历都可以捏造,而且捏造得很低级,习惯性地造假、说谎,不断地用新的谎言掩盖旧的谎言,那么我们如何相信他的其他方面就都是真实的?他的企业业绩、发展方案、财务报告还值得信任吗?
  通过微博这个传播平台,唐骏学历门一下子成为了2010年的中国新闻热点。事件本身在中国普通网民中的影响更不容忽视。例如,原本默默无名的“美国西太平洋大学”一下子变得家喻户晓,像钱钟书《围城》中的“克莱登大学”那样成为假文凭的代名词。不能不说,微博在这种影响广泛的传播效应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2月10日,唐骏在学历门发生半年以后,再次在微博上发表自己的观点:
  唐骏:这个事件我有没有责任?有责任,我是当事人我要负主要责任。这个责任在于什么,我对我自己的学历采取一个含糊、不透明的方式,如果我说我错在哪里?我应该在所有的场合都说我毕业于美国西太平洋大学就可以了,就不会有这样的事,起源就是我没有透明起来,含糊了,这是我的错,很严重的错。
  唐骏:但是你说我是造假我是坚决不同意,我自己觉得我自己没有错,但是我的错在于刚才说的那种含糊,不透明,是虚荣心造成的。 所以我把它当成一个娱乐,这样会放松一点,而且是十几年前的一件事情,大家娱乐一下,我从来没有说通过我的学历获取我的利益,获取的资本,获取大家的信任。
  方舟子也毫不含糊,在微博回应:
  方舟子:唐骏是不是觉得时过境迁,大家的记忆开始模糊了,才出来喊冤?大家的记忆可以模糊,标榜你是加州理工博士的众多造假证据可不会消失,都还在微博上列着呢。而且这冤还喊得前言不搭后语,“我自己觉得我自己没有错,但是我的错在于刚才说的那种含糊”,你究竟觉得自己有没有错?
  在事件过程中,微博从始至终扮演了一个重要的传播者的角色。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因为有了唐骏学历事件这样一个典型的传播案例,微博在国内才真正拥有了和其他网络媒体乃至传统媒体分庭抗礼的地位。
 第六章 宜黄“血拆”中的微博传播与救助
  关注就是力量。微博为普通网民关注身边的焦点事件,参与新闻热点的传播,乃至直接向事件中的受害者伸出援手,提供了媒体平台。更重要的是,微博上发生的一次次焦点事件唤醒了民众的关注意识,无论是山西疫苗事件,记者仇子明被打事件,还是村长上访被碾死事件,都通过微博引起了大众的广泛关注,也让千百万普通公民面对身边的社会现实,有能力发出自己的声音,有条件将公民和媒体应当起到的舆论监督作用付诸实践。
  2010年9月,围绕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的“血拆”事件发生的微博救助,就是一个用微博凝聚起公民的责任感,用大众传播体现正义与关爱的感人故事。
  9月14日,宜黄女孩儿钟如九的家在一次强制拆迁中被破坏得支离破碎,钟家几口人被汽油大面积烧伤。9月16日,钟家姐妹赴北京上访求助,被当地组织的数十位干部围堵在南昌机场,最后不得不躲进女厕所,用手机向媒体求救。7点50分,《新世纪周刊》记者刘长收到求救电话后,发出第一条事关宜黄强拆的微博,呼吁大家关注。此信息经由网络意见领袖转发。此后,转发开始以几何级数增加。不到一个小时,这条微博已被转载近千次。到当天上午,这条微博被转发2700多次,并获得了超过1000条评论。凤凰卫视等媒体也开始同时在新浪微博与腾讯微博直播事件进程。
  9月17日,腾讯新闻频道联系到钟如九,并为其在腾讯开通微博。第一条微博引来580人转播:
  钟如九:大家好,我叫钟如九。是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自焚家庭的小女儿。我在网络上看到了大家对我们家的关心,非常感谢!
  之后,钟如九在微博上不断更新钟家遭遇、事件进展:
  钟如九:我们昨晚上在外面的时候,十一点过钟还有人去敲我们旅店房间的门,当时只有我侄子和大哥,大嫂在房间里。他们一直喊开门,也没有说原因。直到我侄子报了110,警察来了之后他们才走。
  钟如九:我妈妈,大伯还有我二姐现在都还没有度过危险期,医生在星期一给他们做完植皮手术后说手术比较顺利,但他们这几个月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他们喉咙上都插着管,还不能说话。我们很痛心。
  钟如九:今天中午听到医生说我大伯病危,明天不知道能不能在胸前植皮,如果不能治的话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我听到这个消息后真的很痛心,想起以前大伯的身体那么硬朗,再看看病床上的他是那么的虚弱。我真的不忍心看他,本来还想在他晚年好好孝顺他的,没想到这么快就没机会了。真的很难过。
  她的每一次发言,都被成千上万的粉丝转发和评论。宜黄拆迁事件微博阵营的加入,迅速聚集了网民的力量,为救助钟家姐妹行动打开局面。9月18日,钟如九在腾讯微博上发布了大伯去世并被抢尸的消息。这一消息受到网络意见领袖以及媒体的关注,信息开始迅速传播。大量热心网友、律师、记者自发地加入到救助钟家的行动中来。9月26日,钟如九的律师王令在微博上发布“紧急求助”,称钟妈妈仍处危重状态,急需烧伤治疗方面顶级专家。经网友积极联络,9月28日,钟母顺利转入北京医院,得到妥善救治。
  这一场以微博平台为主战场的救助行动成为2010年最具影响力也是最感人的事件。通过亿万网民的集体行动,悲剧最终没有继续,在亿万网民的转发、关注、救助下,钟母最终得救,宜黄领导受到调查处分。民意得以体现,关爱通过微博平台延伸。在社会责任感、爱心关注、社会监督等方面,凭借微博评太,普通公民也可以出一份力,发出一点声音。这时,微博平台所体现的是势不可挡的民意力量。
  舟曲泥石流灾害中的微博救援
  微博也可以成为重大灾害事件发生后的绿色通道,为救灾和公益贡献力量。例如,2010年8月,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爆发后,一名武警战士用手机拍摄的视频,因为真实地再现了灾害救援现场的感人场景,被微博用户们纷纷转发,感动了无数网友。一个正在灾害现场的90后微博用户,用自己的新浪微博对亲历的受灾情况进行了图文直播,对身边受灾者的实际情况做了客观的报道:
  水灾,停电,几乎一幢楼的人们都围在这烛火旁
  我和家人已经转移到这个可以俯视县城的安全地带
  一个亲戚家里5口人全被泥石流掩埋
  看到灾害现场的实况,微博上的网友们也纷纷发微博表示声援:
  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愿全国人民的祝福和祈祷,能与舟曲人民在一起。舟曲,加油!舟曲,顶住!
  参与灾害救援的网友也发出鼓舞人心的微博:
  我们正奔赴一线,请全国人民放心,灾难只能考验我们的意志,灾难只能磨砺我们的民族。
  在重大的灾害发生时,微博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最便捷网络传播平台的重要职责,利用自己传播速度快,信息创建简便及时的特点,为我们国家的灾害救援做出了贡献。
  微博上的3Q大战
  2010年11月初发生的腾讯QQ和360安全卫士之间的“战斗”也许在几年后,还会被大多数网民记忆犹新。其实,在那场3Q大战中,微博也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呢。
  事实上,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最早对腾讯产品的质疑就是通过微博发布的。腾讯官方微博也在第一时间做了针锋相对的回应。2010年10月,随着360公司公布腾讯QQ窥探用户隐私,双方的微博公关战逐步升级。周鸿祎的微博,360安全卫士的官方微博和腾讯的官方微博都成了代表各自公司的最重要的公关武器。腾讯甚至还在竞争对手新浪微博的平台上开了帐号,以避免网友在新浪只看到360的信息。
  11月3日,腾讯公司终于选择了最极端的处理方式,向所有QQ用户发布了那封著名的致歉信。腾讯让网民在两个产品中“二选一”,如果电脑装了360的软件,QQ将无法使用。微博网友们第一时间转发和评论了致歉信的主要内容,致歉信第一段“当您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们刚刚作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也成为了当日微博乃至全中国互联网上流传最广的一段话。
  随着微博传播的迅速升温,腾讯的激进做法在网友中间引起了截然不同的反响。有的网友全力支持腾讯维护自己的权益,有的网友质疑腾讯的做法是否妥当,有的网友则直接质问腾讯为什么用类似绑架用户的做法和360对抗,还有的网友则用幽默的方式开起了腾讯的玩笑,把那封著名致歉信的第一段改成了无数搞笑的版本。
  虽然3Q大战最终以政府机构出面,腾讯和360各自被批评并公开道歉,恢复软件兼容性的大团圆结局收场,但事件本身在微博等网络媒体上造成的影响却是深刻而耐人寻味的。甚至有网友和媒体总结了3Q大战中的经典微博语录。例如,我在3Q大战期间,曾发表微博,引用美国媒体的话表达我的观点:
  李开复:美国硅谷媒体:“(中国互联网的竞争)就像一个没有规矩的竞技场里,角斗士战斗到死。”
  一位网友的评论则简单而风趣:
  我不愿看到腾讯一家独大,但我更害怕看到360借波称霸,简称波霸。所以,经过昨夜,世界虽然没有变得更纯情,但它至少没有变得更惊悚。
  另一位网友用质问的方式说出了许多网民的心里话:
  我们接受这样的事实:除了反垄断的公权力,没有外力或挑战者能够撼动腾讯。但腾讯和马化腾是否也开始真正的反思:1、公司战略是否匹配目前体量和政经大格局?2、内部管理体制和架构是否已出现重大问题,为何屡屡对外进退失倨和商誉严重受损?3、马化腾的真实控制力与山头的问题?让时间求证~
  3Q大战在中国软件和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史上,必将成为一个值得深入研讨和反思的关键事件,对产业未来的影响还很难预估。当然,仅从新闻传播的角度说,在整个事件过程中,微博所显示出的传播力的确是惊人的,微博正以非同寻常的渗透力,直接参与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重大事件中来。
  从“大小恋”看微博娱乐
  和其他媒体一样,娱乐内容的快速传播也是微博吸引网民的一个重要领域。
  2010年10月,微博上传出台湾女星大S与京城富二代汪小菲“闪恋”的消息,网友称大S与汪小菲是在安以轩9月末的生日宴上相识的,还以两人在微博上的互动为证据,称他们已经情根深种。
  事件发生之初,大S和汪小菲在微博上显得非常大方,频频通过自己的微博大秀恩爱。汪小菲先发微博表示,自己已经和前女友张雨绮因性格问题分开了一段时间。随后,大S也在微博上承认了自己与汪小菲之间的恋情。
  大S和汪小菲之间的“大小恋”引起了无数粉丝的关注,两个人通过微博的“恩爱秀”则进一步点燃了粉丝中的激情。大量粉丝守候在微博前,等待他们的最新动态;无数网友通过微博发表自己对“大小恋”的感想和评价。两个人的恋情好像曝光在公众的面前,经受所有人的评判一样。
  也许是因为来自网友的关注和压力过于巨大,也许是两个人不愿意再经受舆论对私人情感的评判,大S和汪小菲于11月10日双双关闭各自的微博。大S 在关闭微博前说:
  大S徐熙媛:我所认识每一个我爱的人,都不是透过媒体报道或评估过他的身家,如果爱能那么简单就好。现在开始我关闭微博,之于历史上因人言可畏而逝去的生命来说,我的退出只是对盲目荒谬的集体公审小小的抗议。支持我的朋友们感谢!还有啊,以后用我名字出现的人,就是冒名啦。
  “大小恋”堪称年度微博最引人关注的明星恋情之一。实际上,随着微博进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演艺明星都成了“微博控”。冯小刚将微博称作“冯通社”,回应一切与自己有关的话题;姚晨将微博视作“生活秀”,大晒美好生活。有趣的是,还有一部分名人拒绝微博上的身份验证,“隐身”在茫茫人海中与若干好友玩互动。经媒体和新浪微博的曝光,躲在马甲背后的名人有:
  王菲,新浪微博昵称:veggieg
  徐静蕾,新浪微博昵称:强迫症前期
  陈奕迅,新浪微博昵称:吹神
  周迅,新浪微博昵称:指甲刀人魔李凯仪
  李亚鹏,新浪微博昵称:一号立井
  在微博上,娱乐已经成了生活方式的一种,演艺明星和大众一样,有自己发布声音的平台,有自己的朋友圈和粉丝群体,有生活的喜怒哀乐,也有娱乐界的纷纷扬扬……今天,新浪微博人气榜上,排名前10位的微博主里,有8位都是娱乐界的明星。网民与明星一起娱乐、八卦、互动,并得到开心和满足。可以说,微博上的演艺明星们正与普通网民民一道,享受着“娱乐化”的微博生活。
  金庸在微博上的“死而复生”
  当然,微博作为一种传播迅速、影响广泛的媒体,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出现副作用,甚至会闹出笑话来。2010年12月在微博世界里发生的大师金庸“被死亡”的离奇事,就是这样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传播案例。
  2010年12月6日晚,新浪微博上一位网友突然发出了一条只有40几个字的微博:
  金庸,1924年3月22日出生,因中脑炎合并胼胝体积水于2010年12月6日19:07在香港尖沙咀圣玛利亚医院去世。
  消息虽短,却说得煞有介事。因为金庸先生的知名度,更重要的是,因为微博上的消息传播往往是顺着“关注”和“被关注”的信任链条快速传播开来的,这位网友的粉丝有的出于对这位网友的信任,有的出于半信半疑、转发求证的心态,有的则出于看热闹的八卦心态,开始转发这条微博,一传十、十传百,消息顺着粉丝、粉丝的粉丝这样的信任关系链快速蔓延开来。
  即便在这个时候,大多数普通网友们也还是把这条消息当作一则小道消息,本着好奇的心态参与到整个传播过程里来的。当晚20点左右,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一位《中国新闻周刊》杂志的编辑在家登录“中国新闻周刊”的官方微博账号后,看到这条微博,并随手以周刊名义,草率地发出了类似内容且没有注明“转发”或来源的微博。
  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国新闻周刊”的官方微博账号发布的金庸先生去世的消息,一下子让无数微博用户信以为真,成为当日微博上最具有爆炸效应的消息。许多人为金庸先生的“死”而惋惜、悲痛,更多的人因为没有从其他官方媒体得到确证或更详细消息而疑惑万分,大量网友在微博上相互询问,打探。质疑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知道晚上21:22分,“中国新闻周刊”才发现了问题,并匆忙发出更正和致歉微博:
  中国新闻周刊:【更正并致歉】本日晚间关于金庸先生去世的消息经证实属于谣言,特此更正并致歉,敬请广大新浪博友们继续支持及监督我们的工作,感谢各位。
  随后,夜里23:28分,“中国新闻周刊”再次发布正式的致歉微博:
  中国新闻周刊:因为编辑工作失误,我们传播了金庸先生逝世的虚假消息。在此诚挚地向查良镛先生及家人,以及一切受到失实消息困扰的朋友道歉。对不起。我们会积极消除影响、处理相关责任人的。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会严格地要求自己、严格遵守新闻纪律、加强三项教育学习,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的。敬请原谅。
  《中国新闻周刊》副总编辑、新媒体总编辑刘新宇也在其个人微博上发布了相同的内容。第二天,刘新宇辞去《中国新闻周刊》副总编辑、新媒体总编辑职务。直到这时,大家才彻底明白,全部事件不过是一场虚惊。大师金庸在微博这个社会化的传播平台上,因为以讹传讹的虚假消息,在几个小时的时间内,“死而复生”了一回。
  微博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的生活。金庸“死而复生”这个负面的传播案例一方面揭示了微博平台上基于信任链条传播的速度之快,影响之大,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任何媒体形态和社交网络都有其弱点,如果不加控制、不负责任地随意发布不实消息,不经查证地随意传播不实言论,微博就会成为谣言的集散地。除了微博平台本身的管理手段外,每个写微博、转发微博的人,在遇到类似事情时,也必须三思而后行。
 第七章 微博的魅力从哪里来?
  微博已经成为了一种现象,微博已经深入了我们的生活。那么,微博到底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魔力呢?是什么原因让微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深入人心,让数千万人每天沉浸于看微博、写微博的愉悦中乐此不疲呢?
  微博是高度社会化的传播平台
  概括地说,微博是一个高度社会化的传播平台,它集中了我们熟悉的三种沟通方式——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工具、媒体——的优点,又分别赋予了它们社会化的特征。
  微博=社会化收件箱+社会化即时通信+社会化媒体
  首先,微博是一种“社会化的收件箱”。作为一种社交和通信工具,微博起到了传统电子邮件服务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微博不仅仅可以承担人们和朋友、陌生人之间的联络、通信功能,还为这种通信引入了社会化的特征,用“关注”和“被关注”这种符合社交网络特性的人际关系,取代了以往电子邮件中的“发送者”和“接受者”这种一次性的信息传递关系。
  什么是“关注”和“被关注”?
  在微博上,“关注”另一个微博主就可以在自己的微博页面上,看到该微博主的实时更新,你自己也因为“关注”而成为了“被关注”的微博主的一名“粉丝”。你对其他微博主的“关注”关系是由你自由选择决定的,你可以随时“关注”某一个人,也可以随时“取消关注”某一个人。
  其次,微博是一种“社会化的即时通信工具”。微博有简便易用的特点,同时还具备非常好的实时性,这使得微博可以很好地满足关注者和被关注者之间随时随地交换信息的需求。和传统的即时通信工具不同的是,除“私信”外,微博上的大部分发布,包括转发和评论,通常并不特定发生在两个通信对象之间,往往也同时向其他关注者和网友公开。
  最后,微博是一种“社会化的媒体”。微博上除“私信”外的所有发布都向关注者以及其他网友公开的特征,使得微博成为了一种新的媒体,同时又具备社会化的特征。说它是媒体,是因为它具备了媒体由信息源向一定数量的受众传递信息的特性。说它社会化,一方面是因为它的内容可以由任何社会化的个人自由创建,另一方面是因为它的传播是基于“关注”和“被关注”的信任链,依赖人和人间的社交关系网络完成,而非目标不特定的信息传播。
  社会化为微博赋予了“人”的活力。在微博这个目前最活跃的社交、传播平台上,人是永远的主角:
  因为微博的方便易用,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发布者
  因为微博巨大的影响力,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媒体,可以经营自己的品牌
  微博上的每个人,更接近生活中最真实的自己
  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微博上的信息传播呈现“病毒式”传播的特点
  因为人的参与,微博成为了一个最具个性化的媒体平台
  从本质上说,微博满足了每个人的最基本需求
  接下来,我们就从以上六点出发,简单分析一下,微博作为社会化媒体平台,其巨大魅力的根源所在。
  微博降低了内容门槛——人人都是发布者
  与以往所有媒体不同的是,微博大幅度降低了内容创建和信息发布的门槛。在微博上,人人都是信息发布者,人人都是播音员。
  传统的媒体如图书、杂志、电影,以及互联网的Web 1.0时代,媒体传播是一种单向的关系,因为内容生产的复杂性,只有少数人是内容的生产者,多数人是内容的消费者,这种传播必然形成一种由中心向四周的传播途径。只要想一想,写作和出版一本书的流程有多么复杂,就不难知道,在传统媒体时代,一个普通人想让自己的文字、声音传播到千千万万人那里是多么的困难。
  在Web 2.0时代,互联网上出现了以博客、维基百科等为代表的内容创建工具,任何一个网友都可以轻松、自由地创建自己的博客,维护自己的个人网站,或者在维基类站点上分享自己的知识。这个时候,因为内容生产工具的简化,一部分消费者开始掌握生产工具,传播的路径也从中心化向半中心化或者多中心化演变,传播的方向则由单向传播向单向和双向相结合的方向演变。
  当然,即便是这个时候,在互联网上发布内容也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想想也是,哪怕是发布一篇博客,那毕竟也是一篇文章的样子,至少需要构思、收集素材和写作、编排的时间。另外,发布者也会担心,自己写出的一整篇文章,质量是不是足够高,是不是足以获得他人的认可。无论是从时间还是从篇幅和质量要求上说,Web 2.0时代的信息发布者仍然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并拥有足够的时间精力,不是人人都可以或愿意承担起发布信息的职责的。
  到了微博时代,一切都不一样了!内容的生产简化到了不能再简单的地步:只消写一句话,140个字以内,也许费不了30秒钟,你就创建了一条内容。对于内容的质量和传播的效果,也不用太过担心,毕竟只是很短的一句话嘛,就像唠嗑一样,谁会在意唠嗑里的一句话是不是符合书面语的语法要求,是不是有着很强的逻辑性呢?更加方便的是,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在电脑上,在手机上,在iPad上创建并发布信息内容。因为简单,所以深入人心,所以人人都是发布者!
  一句话,微博的简便性和手机等设备的移动性、实时性相结合,让信息发布的过程变得不费吹灰之力。这时,还有谁会按捺心头的表现欲,还有谁会在发现第一手消息时不首先想到微博呢?
  例如,在没有微博的时代,如果我们在旅行中看到了一件新鲜事儿,那充其量能做的也就是用手中的相机把场景拍下来。然后,回到家再用电脑像记日记一样,把看到的、听到的事情记下来。接下来,才是打开自己的博客页面,把自己写的文字,拍的照片小心地上传并编辑整理成一篇完整的博客文章。这时,不是每个人都有耐心把每一件新鲜事儿都记录下来的。况且,即便记录下来,发布出去,你发布的内容也可能因为早已过了时效,而成为“旧闻”了。
  反之,在微博时代,一方面因为手机成为了随时随地可以发布信息的方便工具,另一方面因为微博提供了最快速、便捷的发布平台,我们几乎可以在第一时间,把生活中遇到的新鲜事儿发布到微博上。
  有一次我在香港机场时,惊讶地发现人们在托运一大包一大包的行李,而且,这些行李都是发往非洲的。我询问了一下才知道,这些大包的行李,里面装的,都是由深圳发往非洲的手机!原来,我们熟悉的“山寨手机”在海外也有一片广阔的市场呢。有了这样的发现,我毫不犹豫地用手机拍下了当时的场景,键入了短短的一句说明文字,只几十秒钟,我看到的新鲜事就已经发布到了微博上,成为了数百万网友都可以看到的新闻。这种实时和便捷,在没有微博和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我们能够想象吗?
  李开复:香港机场一景,超大行李一包包都是从深圳运回非洲的手机。
  歌后王菲在2010年11月5日北京演唱会的现场换装期间,通过新浪微博的马甲Veggieg,用手机发出微博:
  Veggieg:空中的盆友,你们好不?
  这让人们见识了随时随地用手机发微博的最高境界。事后姚晨爆料说:
  Veggieg:造型师Zing向我们“控诉”:我快疯了,整个换妆时间就三十秒,阿菲竟然还能插空发微博,嘴里还嘟囔,咦,为什么发不上去?为什么啊?
  所以,用不着人人都是作家,用不着人人都长篇大论,用不着健谈,用不着儒雅,只要有话想说,哪怕是无聊的嘟哝,哪怕是随意的调侃,都可以成为微博发布的内容。
  在看了冯小刚执导的电影《非诚勿扰II》之后,微博上的网友们发起了改编电影里经典台词的热潮。电影里的诗朗诵“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就被改出了许多无厘头的版本。在疯狂的草根网民大联欢中,即便下面这样仅仅具有冷笑话意味的微博内容也成为了发布和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你看 或者不看书 分数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开 或者不开卷 态度就在那里 不紧不慢 你挂 或者不挂科 命运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让我背到考题 或者 让考题住进我的心里 默然 淡定 寂静 欢喜
  这时,再不存在什么信息传播的中心,再没有什么纯粹单向的信息交流,人们在去中心化的传播网络中,自由地创建内容,完成双向或多向的沟通。只要你的粉丝数量足够多,你就可以像记者那样发表稿件,像作家那样发表小说,像画家那样发表画作,像分析家那样对经济形势指手画脚。微博作为一种媒体带给每个信息发布者的,不仅仅是方便,还有强烈的自我满足感!
  微博使媒体平民化、大众化——人人都是新媒体
  因为人人都可以发布,因为发布的便捷,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独立的个人在微博上都具备了媒体的特征。当然,你发布的信息能传播多广,你个人所代表的“媒体”有多大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关注你的粉丝有多少。
  在微博时代,如果你有一百个粉丝,你就像一个小报的编辑那样,可以在朋友圈子里享受被尊重、被阅读的乐趣。如果你有一千个粉丝,你就像是街头海报、大字报的创作者那样,可以把你的声音传递给相当数量的人。如果粉丝数到了一万,你就会有创办一家杂志的成就感。如果你有十万个粉丝,你发出的每条微博就像刊登在地方性报纸上那样受人瞩目。当你的粉丝数增加到一百万,你的声音会像全国性报纸上的头条新闻那样有影响力。假设你有一千万个粉丝,那,你是不是会觉得,自己就像电视节目的播音员一样,可以很容易地让全国人民听到自己的声音呢?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卫星和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腾讯网首次利用腾讯微博以及独有的腾讯西昌网友前方报道团资源,全程互动直播了本次奔月活动全程,开创了微博互动直播月球探索大事件的先河。在这次直播中,普通网民像新闻记者、新闻播音员一样,直接参与了重大事件的新闻播报。据腾讯微博项目负责人、腾讯网常务副总编辑李方介绍,本次报道共有400余名西昌网友、记者、专家参与报道了“嫦娥二号”发射前、发射中、发射后的盛况。网友们不断发布有关发射场情况、现场照片、火箭点火起飞等信息的微博。据统计,“嫦娥台”微博报道团累计发出15,000条微博,数十万网友参与讨论,先后有1800万人次收看微博台直播。可以说,在腾讯微博的奔月活动直播中,普通网民借助微博平台,起到了“个人媒体”的作用,具备了媒体传播源的特征。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没有,在微博平台上,有一类草根账号特别受欢迎。在新浪微博人气排行榜上,“冷笑话精选”、“精彩语录”、“我们爱讲冷笑话”等账号的粉丝人数都在一两百万的数量级,无数微博粉丝以读冷笑话、转冷笑话作为自己的主要网上娱乐。
  如果是在传统媒体时代,大家能够想象,一份期刊杂志以段子、冷笑话这些生活中寻常可见但又不登大雅之堂的内容为主并受到如此多的追捧吗?大家能够想象,下面这些冷笑话的原创或改编者,如果没有微博,他们还能找到这么有魔力的发布平台吗?
  冷笑话精选:如果我打算要两个小孩,30岁前生完,小孩相差三岁,那我27岁就得生第一个,26岁就得怀孕,想怀孕之前二人世界两年,那我24岁就得结婚。想订婚后,见家长,旅行,准备婚礼用一年时间,那23岁就得订婚。订婚之前怎么也要拍两年拖,那21岁就要遇到这个人。拍拖前怎么也得先做一年朋友,那我现在应该已经找到这个人了……
  我们爱讲冷笑话:Sdo share:我比郭敬明高,比博尔特白,比小沈阳Man,比郭德纲帅,比刘欢脖子长,比巩汉林结实,比刘翔痘少,比曾哥唱歌在调,比周杰伦吐字清楚,比布拉德皮特中文说得好……看到自己比这么多明星都优秀,不由得内牛满面……
  我们爱讲冷笑话:#冷兔晚安时间#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流浪的小狗他为了维持生命在街上四处寻找食物他穿越了无数的城市走遍了大街小巷最后它来到了一个沙漠前,它想穿越沙漠于是它就走啊走~走啊走累的口干舌燥最后它终于躺下了说了一句话:我怎么累的跟狗一样?。。。晚安童鞋,冷兔和乃们明天见!
  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情,不同的时间,不同的需要,在微博上发布的内容就会千差万别。因为微博给了人们一个更简单、更快速的信息发布平台,在微博这个新媒体上,内容的差异化程度也远远超过其他媒体。正因为如此,微博上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媒体”,每个人都是发布的主导者,都有可能影响一大批受众。
  就像传统媒体可以帮助企业推广和营销企业品牌那样,因为微博让每个人都有了成为“媒体”的可能,可以发布信息,推介自己,微博有史以来第一次成为了一种人人都可以掌控的品牌营销工具。在新浪微博的人气榜上,不仅仅有姚晨、小S、赵薇这些演艺明星的名字,还有潘石屹、任志强这样的地产大亨,郭敬明这样的新生代作家,易建联这样的体育明星,冯小刚这样的著名导演。这些人气明星们在新浪微博所经营的,就主要是他们的个人品牌。
  而且,在微博时代,个人品牌很可能会超越企业品牌,成为大众瞩目的焦点。在微博上,个人品牌之所以比企业品牌更有优势,是因为:
  企业的官方微博账号往往是由企业公关部分维护的;而个人微博账号更具有个人特点。
  企业微博通常对言论发布十分谨慎,往往只有一种单一的声音;而个人微博发布言论时,相对随性一些,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企业微博往往以推广公司品牌、产品、服务为目标,而个人微博则多以表现自己思想,增加影响力为目标。
  因此,个人微博相对于企业微博,受粉丝信任的程度通常更高一些。
  例如,2010年底,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在新浪微博上就拥有50多万个粉丝,受关注程度远远高于360公司及其产品在微博上的官方账号(如“360安全卫士”官方账号在2010年底只有不到9万名粉丝)。在这种情况下周鸿祎通过个人账号在微博上发出的声音,其传播的深度和广度会远远强于“360安全卫士”的官方账号。在微博这个大平台上,周鸿祎的个人品牌价值明显超越了企业品牌。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许多大企业的领导者都在微博上拥有个人账号,而且聚拢了相当的人气。企业领导者的个人账号既具有个人特色,又有较高的可信度。一个公司的微博往往是公关部门经营的,相对谨慎、一元化,而且以推销公司品牌和产品为己任。相比之下,网民更愿意追捧企业领导的个人微博。所以,在微博时代,因为微博平台更有利于个人品牌的经营,许多企业的领导者都会选择先经营个人品牌,再通过个人品牌提升企业品牌的做法,即,企业品牌的营销往往会通过个人品牌的经营来完成。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