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大战和中立国》

_9 梅德利科特(英)
③同上书,第 242—244页。当霍尔于 1944年 12月访问普拉多向其告别时:看到葡萄牙总统卡尔莫纳的照片同罗马教皇的照片并列在一起放着。
④同上书,第 273页。
度在一定的时期内将会进行修改。如果美国表示出同西班牙友好的愿望,那么这个修改进程就可能加快。但是,无论如何西班牙将照样能很好地为美国效劳,不管它的政府形式如何。①至于同英国的合作,1944年 5月 24日,丘吉尔在下院除了表明欢迎月初所签订的协定外,②还回顾了西班牙由于没有参战而对盟国事业所作出的伟大贡献,特别 308是在 1942年 11月。因而他的演说在西班牙的报刊上获得了齐声赞扬。同时,丘吉尔还期望英西贸易能得到发展,西班牙能对地中海的和平起到强大的影响;他声称英国政府无意干涉西班牙的内政问题;他还把那些认为英国对西政策最好的表达方式就是将佛朗哥将军形象加以丑化的人嘲笑了一番。③可是,佛朗哥对丘吉尔所表现的这种友好姿态还不满意,10月 18日,佛朗哥发了一封信④给他的驻伦敦大使阿尔瓦公爵,要他转交丘吉尔,内容是有关需要扫除危害两国间友谊的严重障碍问题。他不仅埋怨英国新闻界(包括政府的报刊)、英国广播公司以及官方代表所抱的敌视态度,而且也埋怨英国的宣传和英国特务机关的敌对活动。过去五年间所发现的任何地下活动或不满行动,始终是跟英国特务有关联的。而且,这些特务所获得的情报一直都是来自最不可靠的方面。佛朗哥写道:一旦德国被毁灭,俄国和美国巩固了它们的地位,那时,除了西班牙,英国就再没有一个欧洲国家可以求助了,但是,如果这两个国家对立的分歧不首先克服的话,如果“一个朋友的扩张被有保留地看待”的话,那么,英国和西班牙的友谊即不会富有成果,也不会持久下去。最后佛朗哥警告丘吉尔,大不列颠与共和主义逃亡分子之间的谅解只会使俄国坐收渔利。
丘吉尔在 1944年 12月初发出的复信, ①同样是直言不讳的。英国政府不能忽视西班牙政府过去的记录,或长枪党的敌对行为,他们也不准备考虑加入任何反俄集团。在扫除合作障碍之前,英国政府不可能支持西班牙要求参预和平解决的愿望。同样,他也认为西班牙是不大可能被邀请加入将来的世界组织的。最后丘吉尔要外交部起草一封给佛朗哥的复信(他的时间最近多被占用在更重要的一些事务上面)②,一个理由就是,他认为这样一封信会使斯大林感到高兴,并有助于抵消戴高乐在访伺俄国期间可能造成的任何麻烦。①丘吉尔依然真诚地相信西班牙为盟国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②因而当然不应该把它置于与轴心国的交战成员国同等的地位。
①海斯:《战时使命》,第 287—288页。
②见上文,原著第 303页。
③下院辩论,第 5辑,第 400卷:第 768—772栏;参阅艾登 1944年 2月 23日在下院的声明(下院辩论,第 5辑,第 397卷,第 933栏)。
④坦普尔伍德:《负有特殊使命的大使》,第 300—304页。
①坦普尔伍德:《负有特殊使命的大使》,第 304—306页。
②在佛朗哥给阿尔瓦的信发出去的时候,丘吉尔正在莫斯科和斯大林举行谈判(《概览, 1939—1946年:美国、英国和俄国》,第 493—500页)。
①丘吉尔,第 6卷。第 616—617页;美国版、第 6卷,第 712—713页。关于戴高乐访问俄国,见《概览, 1939—1946年:美国、英国和俄国》,第 530页以及《欧洲的重组》,第 498—499页。
②但是,有关对佛朗哥的政策褒奖较少的描述,则见丘吉尔,第 2卷,第 459—461页;美国版,第 518—520
页。
丘吉尔是最不希望国家主义政体被推翻而代之以自命的革命集团或者直接从流亡中产生的无能的温和派。丘吉尔可能对一种有组织的君主复辟另眼看待,最好是经佛朗哥的同意。可是,当时还看不到这一前景,因为,迄今为止,君主主义者还没有足够的胆量向佛朗哥挑战,不是由于怕受镇压就是因为他们相信最终佛朗哥自己可能会恢复君主政体,并且除了他之外,别无他人能做此事。③当然,有几名丘吉尔的内阁阁员和一大部分的公众舆论部极端敌视佛朗哥及其政体,他们觉得,盟国对他没有什么需要感恩报德之处。④佛朗哥对美自的接近也一无所得。在战争的最后一个冬天,美国国务院的态度是希望长枪党的力量能被削弱,而通过和平和有秩序的过渡,建立一个自由主义政体,但决计不为达此目的而进行干预。他们也希望西班牙的资源能用于建设解放的领土,并作出一些令人满意的安排来支持贸易集团,但是,赫尔在他的《回忆录》中说,如在他离任前提接纳西班牙进入联合国的问题,他肯定是要反对的。①罗斯福则更进了一步。他在1945年 10月写给驻马德里的新任大使的信中宣称,西班牙在战争中的表现以及长枪党过去和现在的活动在他的记忆里都不会因为西班牙最近政策的改变而泯没的。干涉别的国家的内政不是美国的习惯做法,除非国际和平受到威胁,但他看不出于建立在法西斯原则基础上的政府在国际大家庭中能有什么地位”。美国政府在许多方面,无论是经济上或是其他方面,都可以表示出其对西班牙人民所怀有的友好情意,然而“当美国人的感情是如此强烈反动当前的政权”时,那将毫无办法,因此,美国政府希望,“西班牙可以发挥作用并负起责任的时刻很快就会 310到来,而我们认为西班牙是应该在国际合作和国际协商领域中发挥它的作用和负起它的责任来的”。②旧金山会议通过了由墨西哥代表团(据说是在共和主义流亡分子的煽动之下)提出的一项决议,——象其他中立国一样,西班牙未被邀请与会——大意是:“凡是依靠同联合国家作战过的一些国家的武装部队援助而建立起政权的那些国家,只要它们还继续掌权”,就应该将它们从新的世界组织中排除出去。①这里所指是显而易见的,因之榜上无名的国家就在波茨坦会议的议事记录上(1945年 7月 17日—3月 2日)给揭晓了。会议宣布,鉴于当前西班牙政府的发源、它的性质、它的经历以及它同侵略国家千丝万缕的关系,②三个大国不赞成接受该政府提出的要作为联合国成员的任何申请。如果依斯大林(大约就在这时,他对西班牙的“法西斯主义”与丹吉尔的地位以及意③安萨尔多:《一个西班牙君主主义者的回忆录》,第 136—137页,第 146—147页。
④见贝文在 1945年 8月 20日下院的讲话。但是贝文也指出,出面干涉很可能会起到与预计相反的结果,他又说,英国政府将好意地看待西班牙政府体制的改变,但决不会鼓励内战(下院辩论,第 5辑,第 413卷,第 296栏)。1945年 12月 5日,贝文在下院说:“我们的态度…没有改变,我们憎恶这种政体”(同上,第 416卷,第 2315栏),
①赫尔:《回忆录》,第 2卷,第 1334—1335页。 ②《国务院公报》,1945年 9月 30日,第 466页。
①海斯:《美国和西班牙》,第 157—158页。
②英国外交部:《柏林会议议事记录;柏林, 1945年 8月 2日》( Proto-coloftheProceedings of the Berlin Conference, Berlin, 2nd August1945),敕令第 7087号(伦敦,英王陛下文书局, 1947年版),第 12页;《美国对外关系文件,1945—1946年》,第 935页。
大利的北非殖民地表示出出人意料的兴趣)的意愿行事的话,可能连对西班牙国家主义政府外交上的承认也会遭到撤销,但是丘吉尔和杜鲁门反对这样做。③大国的敌意没有吓倒佛朗哥,他着手巩固他在国内的地位。1945年 5月 20日他在巴利阿多里德所作的一次演讲中,主题之一就是,西班牙新的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乃是来自福音和民族传统,而不是来自七嘴八舌和清规戒律;另一个主题是,应归功于使西班牙置身于世界大战之外的“国家主义运动”的成绩。④同样的主题他在“国家主义运动”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讲中又加以重申。⑤按照他的说法,在一个受尽蹂躏和苦难的欧洲中,西班牙是一块恬静快乐的绿洲,因此,其他一些国家的敌视态度是不会持久的。佛朗哥又回顾了西班牙国家主义政府胜利后不久,世界上差不多所有的国家就都立即主动承认了这个政府。当他把话题转到国内政治时,他提到了在同一天颁布的地方政府法和西班牙的法律大全,即一份关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他甚至于提出这一观点。在国家主义运动的领导中,君主政体是他唯一可能的继承者。7月底,佛朗哥又一次改组了他的内阁,由于争取到 311天主教行动党的一名领导人马丁·阿塔霍同意出任外交部长,佛朗哥从而清除了至今仍然或多或少独立于“国家主义运动”之外的西班牙这一最强大和有组织的团体的隐患。只有四名长枪党党员得到了任命,但是,这并本仅权是因为着主主义者拒绝参加新政府的缘故。阿雷塞没有被重新任命,党务部长一职也被废除了,其后不久,甚至一部分党的民兵队伍也被解散了。①现在,国家主义政体的估计寿命甚至似乎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还要好些,这里对于共产党人在欧洲其他各地的作为所产生的恐慌,以及对于国外企图左右西班牙政策而引起的愤慨,这两者可能对它起了帮助作用。“要佛朗哥”,“不要共产主义”已成为最新的口号。经济形势并不象政治那样能轻易地加以控制,但是依靠他的军队和警察,并借助于在野党的无能以及人们普遍的厌战情绪,佛朗哥就能以他特有的镇静态度坐待大同盟的崩溃。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摩洛哥问题上法西关系的说明①1940年 6月
17日,那时的西班牙外长贝格贝德尔上校指示他的驻法大使何塞·费利克
斯·德·莱克利卡,要求改变法属摩洛哥地区和西属摩洛哥地区之间的边界,②把西边的贝尼一泽鲁阿勒部落地区和东边的贝尼一斯纳森部落地区划归西③《概览,1939—1946年:美国、英国和俄国》,第 615页,第 619页。
④弗朗西斯科·佛朗哥:《政治学说本文, 1945至 1950年的讲话与书稿》( Textosdedoctrinapolitica,palas y eseritos de 1945 a 1950),马德里,西班牙语出版社,1951年版,第 6—7页。
⑤同上书,第 15—25页。
①休斯:《来自西班牙的报告》,第 68—70页,第 85—89页,第 98—107页。
①夏:一鲁:《惨痛的五个月》,第 193页,第 194页,第 222—248页;皮埃特里:《我在西班牙度过的岁月》,第 36—37页,第 97—117页。
②十九世纪末,西班牙只占有沿摩洛哥北海岸的休达与梅利利亚两个要塞(或军事租借地)。法国于 1902年 11月 5日搞的秘密法西公约草案在规定摩洛哥的势力范围上面,把摩洛哥北部包括非斯城在内的一块地区划给了西班牙,这块地方要比最后由法、西灰方在 1904年 10月 3日签订的公约所规定的大些,而且对于摩洛哥南面的里奥德奥罗殖民地所划定的边界,条件也更为有利。西班牙外长拒绝了法国 1902年 11月提出的建议,因为他认为如果不通知英国,而又没有得到比法国所提供的更为有力的支持,这即签订这样的协定是不明智的。英国政府对西班牙在摩势力范围所持的态度(那时已通知了西班牙)是,如果摩洛哥的现状一旦崩渍,西班牙在对国际上任何可能做出的新安排上即应有一份发言权,不过此刻讨论这些可能
班牙管辖。在 6月 23日,莱克利卡和博杜安(那时的法国外长)会晤之前,贝格贝德你已于 21日和法驻马德里大使德拉博梅伯爵讨论了这 312件事。贝格贝德尔争辩说,因为在停战谈判中摩洛哥问题是不可能不提出来的,所以向西班牙让步而不向德国,或就此问题而言,不向意大利让步将会对法国有利,他认为意大利对阿加迪尔①居心叵测。贝格贝德尔暗示法国只要能同西班牙立即达成协定,便可事先阻止德国或意大利单方面解决这个问题。据说,事实上空索里尼曾想劝说佛朗哥占领整个摩洛哥,可能的话也占领达喀尔,但是,在意大利驻西班牙大使报告了西班牙政府决不同意这样做的消息以后,墨索里尼便打消了这一念头。②然而,意大利大使馆在把报告发回罗马之前是否确已摸清了西班牙外交部的底细则不清楚了。
结果,意法停战条款中并没有包含占领摩洛哥的要求,贝当元帅的政府不愿马上拒绝西班牙提出的要求,唯恐这样会把西班牙推入轴心国的怀抱,或者,西班牙人会在没有任何协定的情况下径自夺取他们想要的领土。他们本来愿在实施总的和平解决办法的范围内把贝尼-泽鲁阿勒部落区划归西班牙管辖,但不想让与贝尼-斯纳森,因为若把贝尼一斯纳森划入西属区,就等于把西班牙区界扩大到奥兰省边境。看来要找到一个使法国驻摩洛哥高级专员诺盖将军和维希政府都满意的解决方案是有困难的,因为维希政府正在为如何不让西班牙有出面干涉的借口而日益焦虑。但是,9月份,博杜安给莱克利卡一个口头通知,大意是法国打算割让贝尼-泽鲁阿勒部落地区(包括诺盖曾劝阻过无论如何都本应割让的格兹纳尼阿突角和格鲁阿乌盆地),但这个问题须得经过长期研究。十有八九,法国是在塞拉诺·苏内开始他的柏林之行后才作出这个通知的。①9月底,贝格贝德尔告诉德拉博梅,西班牙对那只让法国和西班牙在摩洛哥行使管辖权的安排表示满意。他接着脱西班牙可以谈判法国方面所作的让步,要是贝当的法兰西丧失独立的话,西班牙无疑希望控制整个摩洛哥,不过它不想同德国、意大利一起瓜分摩洛哥,而且这件事甚至在柏林也未提起过。可是,等到塞拉诺·苏内离开柏林时,贝格贝德尔还是不愿把法国提出的应马上开始谈判的建议贯彻下去,这德拉博梅把它归因为对德国的害怕;而塞拉诺·苏内一上任,②便于 10月 23日向德拉博梅讲明,国家主义运动和西班牙对轴心国的效劳赋予了西班牙以权利和权力来恢复它在非洲所丧失的一 313切,它需要有摩洛哥来保障伊比利亚半岛的安全,而法西之间的良好关系亦应从属于非洲问越伪解决。
当维希法国新任驻西班牙大使佛朗索瓦·皮埃特里 12月 6日递交国书时,佛朗哥回答他的讲话基调就是,法西之间在能够建立起真正的友谊之前,发生的事态还为时过早。有关埃及和摩洛哥问题的英法公约在 1904年 4月 8日签订后:法国便不大想对西班牙作什么让步,而 1904年公约中的条款倘若不是出于美国的调停,很可能比目前情况对西班牙更为不利〔G·P·古齐:《大战之前:外交研究》( G.P.Gooch:BeforetheWar:StudiesinDiplomacy),伦敦,朗曼斯,格林,1936年版,第 1卷,第 146页以下)。
①摩洛哥西面沿海城市,当时属法占区。——译者
②西蒙内:《贝尔利诺》, 1940年 6 月 21日,第 133页。
①见上文,原著第 275—277页。
②见上文,原著第 279—280页。
必须纠正许多不公平之处。③1941年 3月 1日,在佛朗哥关于参战之事给希特勒最后答复后不久,塞拉诺·苏内就召见了皮埃特里,目的是想马上开始谈判。皮埃特里成功地回避了为他的政府做任何表态,另外仅有一次的多少带官方性质的接触是由西班牙空军部长比贡将军在 1942年初出面同法国进行的。比贡建议,法国和西班牙应当就在北非统一行动的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整个这一时期,西班牙人一直在通过宣传运动,用阿拉伯语广播,以及通过在法国控制的地区(特别是奥兰和卡萨布兰卡)与丹吉尔进行煽动,呼吁人行注意他们的要求。西班牙驻奥兰领事引人注目地参与了宣传鼓动,以致法国人要求召他回国。领土收复主义运动至少持续到了 1944年,虽然据报道这个运动在法属北非已变得不那么活跃了。
关于丹吉尔地位的说明(1940—1945年)
丹吉尔港恰恰坐落在直布罗陀海峡通往大西洋的出口处,因而处于相当重要的战略地位,没有一个西方大国愿意看到它落入旁人手中。1940年,它是由按照 1923年 12月 8日公约 ①和 1928年 7月 25日修订的议定书 ②设立的
一个复杂形式的国际机构进行共管的。③参加这个机构的代表国家都是 1906
年 4月 7日阿尔赫西拉斯议定书 ①的签字国,即比利时、法国、英国、意大利、荷兰、葡萄牙和西班牙。根据1919—1920年和约,德国、奥地利和匈牙利已被剥夺了在该项法案下的权利。俄国虽签署了该议定书,然而它却不是 1923年公约的一个缔约国。法国根据它对摩洛哥素丹②的所有领土都拥有保护权这
一理由,在丹吉尔享有支配的地位,虽然这样一来它便在西属摩洛哥中形成
了一块飞地,而西班牙无疑是希望把它并进去的,况且在这块飞地上三万名欧洲人中约有三分之二是西班牙人。在这样一块方圆仅约二百二十五平方英里的地方实行国际共管是非常麻烦的,而且花钱很多的;因为这个港口位于法、西两国海关边卡之外,314所以贸易也受到了影响。按 1923年公约规定,这里为永久的中立和非军事区。
1940年 6月 14日,西班牙外长贝格贝德尔提议法国应当让西班牙军队进入这个地区,以预防意大利人可能计划发动的政变。这个提议是本着这样一种谅解提出的,即它只是一项临时性安全措施,完全不会损害到国际共管体制的本来;法国驻马德里大使德拉博梅同意了在这些条件下让西班牙进占这个地区。③但是,在 6月,14日,当军队在摩洛哥素丹派驻西班牙占领区的代表哈利发④名义上的授权下开进了丹吉尔的时候,西班牙报纸马上就欢呼摩洛哥扩张行动的这一开始,并对盟国受辱欣喜若狂,英、法大使馆尽管对此提出了抗议,但无济于事。
此外,1940年 11月 3日,西班牙驻丹吉尔的指挥官又解散了这一国际③皮埃特里:《我在西班牙度过的岁月》,第 36—37页。
①原文见《英国与外交公文, 1923年》,第 117卷,第 499—534页。
②同上书,1928年,第 128卷,第 449—467页。
③关于丹吉尔特殊政体的由来见《概览, 1925年》,第 1节,第 163—174页。 ①《英国与外交公文,1905—1906年》,第 99卷,第 141—171页。
②素丹即某些伊斯兰教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译者
③ R·A·巴特勒在下院的讲话,1940年 6月 19日(下院辩论,第 5辑,第 361卷,第 142栏);另见夏尔-鲁:《惨痛的五个月》,第 22页。
④伊斯兰教国家政教合一的领袖的称号。——译者
机构(除混合法庭外),并以总督和西班牙驻摩洛哥高级专员的代表的名义自称。但是事先并未经 1923年公约的签约国商讨,因此,包括英、法、美在内的大多数签约国都对这个既成事实提出了抗议。①经过几星期的交涉,英国政府于 1940年 12月 31日与西班牙达成了一项暂时解决办法的协议,保证不在该地区修筑防御工事,保证英国臣民的权利,包括赔偿那些被解雇的国际机构人员的损失。根据该项协议,英国保留它在 1923年公约下所有一切权利,但承认西班牙的特殊地位。②西班牙 11月 23日公布的一项法令规定西属摩洛哥的法律适用于该地区;1941年 3月,西班牙当局撵走了素丹的代表“蒙杜勃”,③并从他那里接管了有关管理当地居民的各种事务,国际警察也同时被解散。1943年 1月,西班牙驻摩洛哥高级专员奥尔加斯将军宣布丹吉尔划入西班牙特区。德国人就在“蒙杜勃”撇下的那幢大楼里开设了一个总领事馆;德国、意大利,甚至日本在这地区的活动引起了盟国的深切关注。据说丹吉尔已经变成 315煽动法属北非,特别是摩洛哥当地居民暴乱的中心。从这个地区的居民看来,西班牙行政当局的主要幼绩在于保持了相当充足的粮食供应。
临到 1945年 3月底,据《泰晤士报》报道,英国、法国和美国已开始考虑在该地区恢复国际共管。此后不久,佛朗哥将军于6月 12日向英国发出了
一份照会,表示愿意从该地区撤兵,但又提出,迄今业已补充编入当地卫戍
部从中的西班牙军队一旦撤出之后,应由哈利发的军队来维持秩序;再则,应当邀请美国政府参加共管。西班牙唯有对法国没有发去照会。而就在此时,另一个大国对丹吉尔表示了兴趣。早在 7月,当英国、法国、美国代表刚一开始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苏联政府便要求参加;波茨坦会议的第一天,丹吉尔问题便是斯大林提出的问题之一。丘吉尔马上坚持必须同法国磋商,因而会议期间没能达成决议。8月 10日,当时有苏联代表参加的盟国之间的谈判在巴黎恢复了,31日签订了一项最后决议案和一项英法协定, ①这些文件规定,英、法政府应立即责成西班牙撤兵,从 1945年 11月起,该地区应暂时按经稍许修改过的 1923年和 1928年法案实行共管,并应邀请美、苏政府参加这种临时共管机构;1946年 1月 7日互换了这些文件的批准书。此外,在其他政府同意时亦应邀请意大利参加遵守这项协定,并接受和约规定条款的约束。决议案还建议,该共管机构应当清除那些因搞政治活动或参与违反联合国宪章原则的团体而被认为不良分子的人。最后决议案还建议,阿尔赫西拉斯决议案各签字国应当在该临时共管机构成立后不迟于六个月之内开会商讨有关该法案的修订事宜。
最后决议案中还追加了两项声明,一项是由苏联政府,另一项是由法、英、美提出的。苏联的声明大意说,在国家主义政权由一个民主政权取代之前不能让西班牙参加这一共管机构。根据记录,另三个国家所持的意见是,①巴特勒在下院的讲话,1940年 11月 13日(下院辩论,第 5辑,第 365卷,第 1668—1670栏)。
② 1940年夏·维希政府考虑把法国放弃在丹吉尔的特权作为有关摩洛哥新的法西协定的一部分,也许拿它作为获取伊夫尼领土的交换条件(夏尔一鲁,前引书,第 234页,第 238—239页)。
③由素丹任命的派驻丹吉尔的代表,专门负责管理在丹吉尔的所有臣民,及主持立法议会。——译者
①英国外交部:《关于重建丹吉尔国际共管制会议的最后决议案,巴黎, 1915年 8月 31日》( Final Act of Conference Concerningthe Re- establishmentof the Intrnational Regime in Tangier,Paris, 31Au- gustl945),敕令第 6678号(伦敦,英王陛下文书局, 1945年版)。
西班牙的参加决不违反 1945年 8月 2日波茨坦声明,而且这才是重视西班牙人民利益的唯一可行的方法,因此如若没有西班牙参加,任何阿尔赫西拉斯国家会议都不能举行;但是,另一方面,当西班牙现政府还在掌权时,邀请它参加会议将是不适宜的。
西班牙政府抗议将其排除在谈判以外,但接受了四大国的决定,虽则对此也提出了抗议,于是国际共管机构终于在 10月 11日顺利地恢复了。美国原在丹吉尔已驻有一名总领事,这时即由其代表参加,可是苏联政府在那里没有领事代表,暂时也没有派人参加。
第五章葡萄牙凯瑟琳·达夫第一节战争爆发时同大国的关系
长久以来,葡萄牙靠同英国结盟来保护它的殖民地,并遏制西班牙妄图并吞整个伊比利亚半岛的野心。但在战前若干年,葡萄牙就一直在扩大它外交政策的基础,不仅加强了同巴西的血缘关系,而且还谋求同西班牙国家主义者政府达成某种谅解。①由于萨拉查博士的“新立场”的经济政策以及英国减少饮用红葡萄酒的趋势,英葡贸易受到了影响,而英国对西班牙内战的态度更使得葡萄牙政府及其拥护者深感不安。英国一直没有尽力来设法维持同葡萄牙的良好关系,虽然德国人显然是在试图把葡萄牙纳入到他们的势力范围,但是英、法两国似乎都未能阻止纳粹德国称霸欧洲。
再者,英、德以牺牲葡萄牙的殖民地而进行的交易,也重新引起了葡萄牙的忧惧。希特勒指望哈利法克斯于 1937年 11月访德时,向他提出的建议中将会有一条是用安哥拉来代替以前德属的某一个殖民地。当英方对此未作表示时,希特勒就亲自提出了安哥拉的问题。他说,撒哈拉或地中海北非的土地是不大可能被接受的。①7事实上,当时张伯伦愿意商讨割让西非的土地,作为一个总体解决方法的一部分,可能的话就拿安哥拉和比属刚果来取代坦噶尼喀。②12月初,报纸上出现了希特勒要求获得安哥拉和比属刚果部分领土的报道,但是当葡萄牙政府就此询问德国外交部时,他们却否认了这整个传说。③1937年 12月 21日,艾登在下院也否认存恢复 1898年及 1912年至 1914年谈判的意图。 ④然而,1938年 3月 3日,英国在向希特勒提出的秘密建议中,⑤还是包括了重新划分南纬五度和赞比西河之间的殖民地,但是,希特勒这时却拒绝以此作为一种归还德国前殖民地的办法,指出比利时和葡萄牙可能认为德国是在要求它无权要求的东西。①英国政府和希特勒之间在这个问题上似乎没有达成什么协议。1937年 12月,张伯伦在接见即将前往果斯本的英国新任驻葡萄牙大使沃尔福德·塞尔比爵士(前驻维也纳公使)
时,他没有讲到可能同德国解决殖民地的问题,而塞尔比也未带来关于葡萄牙殖民地问题的任何明确保证。但是塞尔比一到任就从他的使馆参赞获悉,当他提交国书时,葡萄牙政府将极其重视他能够作出这种保证。当时,外交部在答复大使的紧急请示时表示,英国的保证不仅仍然有效,而且英国政府无意在有损葡萄牙的情况下同德国达成任何交易。②①《概览,1939—1946年:1939年 3月的世界》,第 142—143页,第 147—151页。关于这个时期的葡萄牙外交政策,另见安东尼奥·德奥里维拉·萨拉查:《演讲与政治笔记… 1938—1943年》(AntoniodeOliveirasala zar:Diseursos enotas politicas……1938—1943),科英布拉,科英布拉出版社,1944年版,第 3卷,第 146—152页;英译本,《总统访问殖民地的航行及欧洲危机》( ThePresident's VoyagetotbeColonies,andtheEu。ropsanCrisis),里斯本,S.P.N. 书店, 1944年版,第 23—28页。 ①《德国外交政策文件》,第 1卷,第 19号,第 32页;第 31号,第 59—60页,第 63页,第 65页。
②法伊林:《尼继尔·张伯伦传》( Feiling:the Lifeof-NevilleCham berlain),第 333页。 ③《德国外交政策文件》,第 1卷,第 50号,第 61号,第 60号,第 61号。
④,下院辩论,第 5辑,第 330卷,第 1880—1881栏。
⑤见《概览, 1939—1946年:1939年 3月的世界》,第 165页,第 362页及注。 ①《德国外交政策文件》,第 1卷,第 138号(第 242—243页,第 246—247页),第 141号。
②沃尔福德·塞尔比爵士:《外交曙光, 1930—1940年》,( Sir wal- ford Selby:Diplomatic Twillght, 1930—1940),伦敦,默里,1958年版,第 87—88页。
1937年至 1939年之间,英国方面为改善英葡关系并挽回已经丧失给德
国的贸易损失。做了一些工作。早在战前好久,英国驻里斯本大使馆就提出建议,在里斯本和伦敦之间开辟一条航线(当时果斯本已有德国航空运输公司的飞机在通航),但是直至 1940年春夏之间还未得到实现。1938年 2月,英国向葡萄牙派出了一个军事使团,最后还委派了后勤专员,并且在萨拉查请求之下,陆海军顾问访问了里斯本,对沿海防务提供意见。虽然用这种方法同葡萄牙的武装部队建立了良好关系,并且劝阻了葡萄牙同轴心国签订购买武器合同,但是直到战争爆发后相当时期,英国迄未向葡萄牙提供过武器。
德国人除了在商业上所取得的成就之外(这些成就是靠削价和善于推销而获致的)。他们在上层阶级、政府官员、知识分子、青年运动和称做“军团”
的官方准军事组织中间也赢得一定的影响;他们还同报界和警察保持着有益的联系。德国人从西班牙内战以及人们对共产主义普遍的憎恨和恐惧中捞到了大量政治资本,他们的技术成就和在欧洲的统治地位使他们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连那些厌恶他们的个人品格和认为他们的政治手段过于野蛮的人也都是如此。法西斯意大利也想发展贸易和航空事业,并以宣传来争敢葡萄牙。但是尽管与纳粹主义相比,萨拉查政权是更接近于法西斯主义,可是意大利却缺少可与德国逐鹿的政治力量和经济力量。塞拉诺·苏内建议齐亚诺应该在 1939年夏天访问西班牙同时也访问葡萄牙,但是葡萄牙政府和意大利政府对此意见都不感兴趣。①第二节宣布中立以及同交战国的关系(1939—1940年)
慕尼黑危机时期,英国政府曾明告里斯本,他们希望葡萄牙保持中立,但是在战争爆发前的这段时期内,英国内阁和帝国防务委员会似乎都还没有进一步考虑这个问题。海军部认为,葡萄牙保持善意的中立已经足够了,但是,至于对葡萄牙的善意究竟能够指望其达到什么程度,英内阁从来没有作过任何裁决。①例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葡萄牙就曾给英国帮了许多忙,包括允许英军通过莫桑比克,英国海军使用马德拉群岛以及英国征用和祖借在葡萄牙港口避难的三十六艘德国商船。上述最后的这一行动成了德国对葡萄牙宣战的直接原因。在 1939年,轴心国似乎直到最后还拿不准葡萄牙是否将保持中立。根据意大利驻里斯本公使弗朗西斯科·马梅利的说法,葡萄牙当时是焦急地等待着来自伦敦的报告,萨拉查似乎比 1938年更加犹豫不决。直至 8月 31日,他仅仅谈到葡萄牙的态度要取决于什么国家是在交战,和它的殖民地安全等问题,而很大一部分看来要取决于西班牙的态度。②在西班牙宣布中立和英、法对德宣战之前,葡萄牙在 319月 1日的一项官方声明中宣告中立,第二天,报纸上发表了这项声明。③10月 9日,萨拉查在国民大会所作的演说中④吐露,如果葡萄牙保持中立,德国曾表示将尊重史性同盟和友谊为名向葡萄牙提出什么要求迫使它参战——确实,英国政府倒表示了赞同葡萄牙保持中立,认为那是维护两国共同利益的最好方法。
①《意大利外交文件》,第 8辑第 12卷,第 400号,第 482号。
①塞尔比:《外交曙光》,第 109—110页。 ②《意大利外交文件》,第 8辑,第 13卷,第 239号,第 430号,第 485号,第 508号
③原文见萨拉查:《演讲》,第 3卷,第 173—174页;《总统的航行》,第 38—35页。
④原文分别见上注中的两书,第 177—190页,第 49—63页。
葡萄牙在9月1日的声明及10月9日萨拉查的演说中提出了它战时政策的基本原则,并且萨拉查于 1939年 5月 20日对国民大会作的那篇较早的演说中也已经有所预示。①他重新确认了葡萄牙同英国的友谊和它对英葡同盟的绝对忠诚(在措词上比实际上更符合对于中文的善意解释);但是,葡萄牙政府宣称他们决心保持中立,直至民族的荣誉、利益和承担的义务使他们放弃它为止。他们宣布,当前欧洲人的真正职责是不要把整个欧洲大陆投入熔炉,而是要创立和巩固和平区。一个伊比利亚和平区将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因此西班牙宣布中立以及佛朗哥将军为使战争局部化所作的努力,都是极受欢迎的。已经说得很明白,在任何试图重建以安全和正义为基础的和平的努力中,葡声牙是随时准备进行合作的。萨拉查特地称赞了波兰的“英勇牺牲”,并且通过他所谈到的欧洲“拉丁和基督教”文明的价值以及欧洲文明正在经历着的精神危机间接地表明了他对德国的态度。但是,他拒不承认俄国有资格在东欧帮助恢复这些价值。当时,他显然是在考虑国内“新立场”
的安全以及它同其他类型国家的关系问题。他对各种意识形态集团的形成和干预一个国家内政表示遗憾,并告诫他的同胞要警惕那些策划从战争的结果中谋取他们良身政治利益的人。几个月之后,当他在 1940年 2月 26日向党的组织人员会议致辞时,①甚至更直截了当地提到了那些已被国家法律赶下了台而又希望民主主义者的胜利将会帮助他们东山再起的人,他还把真正受委屈的人同故意,捣乱的反对 320者区别开来。萨拉查无意支持纳粹德国,因为他有充分的理由担心德国会为重新分配非洲各殖民地而施加压力,但是他也相信,战争所造成的灾难性最重的后果之一,将是共产主义的蔓延。②因此,他希望战争不仅将是短暂的,而且不至于以两败俱伤而告终。要扮演既中立又结盟的双重角色,使得所有有关各方都能满意,这并不是容易的。萨拉查(虽然他后来在英国和葡萄牙的利益都迫切需要西班牙不参战时给了英国很有价值的帮助)从一开始对中立就采取了最严格的解释。他一方面采取步骤阻止德国渗透,另一方面却又拒绝答应英国政府所要求的若干让步,并对盟国的封锁采取了一项很坚定的方针。③但是,就一般公众来说,官方对民众中表露出来的较为热情洋溢或富于和解精神的感情的限制,并不能阻止。葡萄牙人对于盟国、特别是对于英国表现出无可置疑的同情心。对纳粹主义的某些最强烈的指责(即使不指名,也显然是有意识的)不是来自别人,而正是来自萨拉查的一位亲密老友葡萄牙红衣大主教塞雷热拉。罗马天主教日报《呼声报》就是一家较公开反纳粹的报纸(在允许报纸直言不讳的范围内),然而这也并没有能阻止它对民主国家,特别是对美国的批评。这里。就如在葡萄牙人中间常见的情况那样,又把共产主义和纳粹主义都看成是最大的祸害了。英、美的谈判家常常发现,葡萄牙甚至比西班牙更难对付。它的经济地位强得多,而萨拉查本身又是一位非常顽强的人,他动辄在协定似乎已告达成之后又重新提出争议。
第三节 1940年的危机
到目前为止,战争(除了关于封锁之外)只发展到马其诺防线,尚未波①见萨拉查:《演讲》,第 3卷,第 137—155页;《总统的航行》,第 11—30页。
①萨拉查:《演讲》,第 3卷,第 203—206页。 ②《意大利外交文件》,第 8辑,第 12卷,第 592号
③见上文,原著第 28页。
及葡萄牙。但随着德国侵入低地国家和法国,所有这些都在一夜之间发生了变化。从这些国家逃来的难民们吵吵闹闹地要求在葡萄牙容身;有一段、时期,德国军队似乎不管有无西班牙的合作都很可能会翻越比利牛斯山而向前推进,其结果势将使整个伊比利亚半岛卷入战争;同时,在葡萄牙也或可能发生内乱。葡萄牙在经过一段时期惊慌失措和忧心忡忡之后,成了希 321特勒的欧洲和英国与美洲之间留存下来的主要纽带。英、美、德、意都有停靠里斯本的航空线,直至1941年 12月,美国出口航运公司一直在载客和载货,而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船只在整个战争期间也都在横越大西洋。里斯本是国际红十字会为其遣送的战俘与拘留犯输送救济物资的主要转运港,①红十字会租用葡萄牙船只作最后一段的航行。葡萄牙也成了世界上最繁忙的金融黑市之一,投机者们充分利用黄金和外币的自由交易追求暴利。
对来自交战国的旅行者说来,葡萄牙好象是一块令人难以置信的和平和繁荣的绿洲:没有灯火管制;在战争发生多时之前,一直不用配给卡;商店里摆满了食品和奢侈品,供那些有钱买得起的人尽情享受;旅馆里住满了有钱的难民,他们在那儿消磨时光,直至能订到一张泛美快速班机的座票为止;
这里又是各交战国间谍(有真的,也有更常常是想象的)的藏身之地。
法国沦陷以后,葡萄牙政府对中立的解释甚至变得更加严格了(如果那样做是可能的话),并且采取了一切能够抵御进攻的预防措施。大约在战争后的第二年中,军队由战前的四万人增加到了约八万人,土著的征兵额还不算在内。②这些人绝大多数被派往葡属大西洋诸岛或殖民地,预计假如葡萄牙自东面受到武力入侵,由于不能长久保卫其本土,政府即将移至亚速尔群岛。
据报道已有大量的黄金储备运往美国。
在葡萄牙每隔一二个月就会出现到处流传的新谣言,但是待到这些谣言逐渐消失时,葡萄牙人则往往又沉醉于一种天真的信念中,深信他们无懈可击的中立具有保护作用。据认为,交战双方都不想对它进行干预,因为葡萄牙是大有用了。①公众对英国的同情比历来都要强烈。1940年 6月初,肯特公嚼率领特别代表团参加葡萄牙王国建国八百周年和它在被西班牙并吞后恢复独立三百周年的庆典时,受到了热情的欢迎。英国单独作战的决心激起了普遍的赞扬,据报道萨拉查博士也不例外。人们抢着购买喷火式战斗机募款纪念章,是那么踊跃,以致当局认为还是禁止佩戴这些纪念章较妥当些,就象禁止出租汽车司机悬挂小小的英国国旗那样。在德国使馆提 322出抗议之后,丘吉尔头像徽章也被禁止了,于是,某个聪明的制造商用一种只有一顶帽子和一支雪茄的图案的徽章垄断了市场。还有更值得记述的是,那么许多的葡萄牙人对英国难民和遭鱼雷攻击的船上幸存者所表现的深情厚意,特别是那些居住在偏僻的渔村里的人民连自己几乎都不得温饱。在那里,天生的①红十字会国际委员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红十字会国际委员会关于该会活动的报告, 1939年 9月 1日至 1947年 6月 30日》( Report of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of the Red Crosson its activities during助 e成 oondW(1r]dWar,bI7tem…广 1,19四刁叩 930、1947\日内瓦,红 the SecondWorldWar,September l, 1939-june 30,1947),日内瓦,红十字会国际委员会, 1948年版,第 3卷,第 181—182页,第 227—235页。
②休·米尔:《欧洲的会合点》( Hugh Muir:EuropeaIIJunction),伦敦,哈拉普,1942年版,第 125— 126页。
①休·米尔:《欧洲的会合点》,第 123页。
仁慈心肠甚至超过了党派关系的推动力。
葡萄牙始终如一地对英国抱有同情,尽管德国进行了大力宣传,而这种宣传在强调德国武装部队的威力(远远超过了英国在这方面试图做到的)以及在对知识分子实行特殊诱惑方面都是十分有效的。德国经常致力于挑唆人们对于英国或美国侵略葡属各岛和殖民地的猜疑,人们还认为,德国的宣传是导源于这样一些谣言,即是说英国的胜利对于“新立场”和其他独裁政权同样都是致命的——这些谣言不胫而走,以致 1941年 1月 23日艾登在下院作了一项声明,大意是,英国的胜利将“保证各国按自己的方式生活的权利”。

德国进攻苏联,以及欢迎苏联加入英美大同盟,在葡萄分引起了相当的不安。从签订了德苏条约那天起,萨拉查就已预料到德国最终会背叛苏联;②1941年 6月萨拉查政府的政策,正如通过官方支持的《晨报》所表明的,是重申它反对布尔什维主义和继续遵守最严格的中立的立场。军团(葡萄牙的准军事组织)中的一些人要求志愿服役,在东方战线上抗击俄国人,但是该组织的领导者不主张志愿从军一举,并发表了二项宣言,确认同那些正在和共产主义战斗的人团结一致,同时号召军团成员在思想上作好动员准备,“在这欧洲的西端”一旦有此需要时就立即行动。《晨报》和军团宣言对于共产主义的宣传都作了警告。据说,这种慎重的态度使那些既同情英国而又反共的人(这种人必然是很多的)得到了宽慰。 ③更加值得注意的是,据说塞雷热拉红衣大主教曾指示他的教士们不要把共产主义的异端同俄国人民混为一谈。④第四节同西班牙的关系(1939—1945年)
葡萄牙对西班牙的态度已在本《概览》的前面一卷作了描述, ①这种态度把怕被这个比较强的邻国并吞的恐惧心理和同一个极权主义与反共的伙伴国家团结的愿望交织在一起,这里只需回顾一下这个事实,即除了从1580年至
1640年这六十年这段时期外,这两个半岛王国都已各自独立存在了八百年之
久,但是在这整个时期内,各个阶层的西班牙人,从国王到无政府主义者,都曾一再被统一伊比利亚半岛的理想所吸引而向往着它。1936年以来,两国关系似乎进入了一种新的局面。西班牙内战时期,葡萄牙人支持国家主义者,并且在 1939年 3月 18日同佛朗哥将军的政府签订了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 ②如果一方面葡萄牙人愿意减少他们对英国联盟的依赖,那末,另一方面西班牙国家主义者就希望把他们从英国势力范围中拉出来。③可是,一些比较极端的长枪党党员并没有放弃一个半岛联邦这样的想法;虽然塞拉诺·苏内宣称他已竭尽所能加以抵制,但是巴利阿多里德电台和长枪党日报《向上周刊》
①下院辩论.第 5辑,第 368卷,第 322栏。 ②《意大利外交文件》,第 8辑,第 13卷,第 485页。 ③《法兰西报》( france),1941年 6月 26日报道。
④米尔:《欧洲的会合点》,第 131页。 ①《概览,1939—1946年:1939年 3月的世界》,第 142—143页。
②文本见何塞·玛丽亚·科尔德罗·托雷斯:《西班牙的对外关系》( Jose MarlaCorderoTorres: BelacioneseAterioresdeEspana),马槽里,运动出版让,1954年版,第 309—310页。
③齐亚诺:《日记, 1939—1943年》,1939年 6月 5日。
所采取的方针却引起了边界那方的关注。西班牙在和葡萄牙缔约之后如此快地加入反共国际同盟也是一个不愉快的意外。①虽然西葡友谊正在精心地培植起来,但是双方在观点上的基本分歧并没有消失。②葡萄牙人在这个问题上的言行往往着重在他们国家的特性(甚至涉及到象音乐和诗歌这样一些显然非政治性的题目),它的悠久的独立传统,以及“半岛二元论”对西班牙自身利益的关系程度等方面。西班牙时事评论员往往倾向于详述两国在历史上的紧密联系以及它们的共同命运。《法兰克福报》驻马德里记者在下述观点上或许是正确的(1940年 8月 13 日出版),即虽然西班牙政府准备尊重葡萄牙的独立,但是他们还希望看到两国对欧洲和拉丁美洲奉行一项共同的外交政策,一项能使葡萄牙保持它的属地,并使西班牙能够扩张它的属地的政策。更加极端的观点也有时表达出来。《星期日》周刊(马德里,1940年 8月 18日)就宣称,西班牙和葡萄牙共有一个灵魂:“它叫做西班牙主义运 32动’。同天《向上周刊》声称,“要阻止这种将会改变历史的伟大的西班牙主义…那么必须有人从外部来分裂我们。”1939年 11月 15日,《布尔戈斯日报》甚至讲得更加一清二楚:“没有英国的干扰,西葡联邦早已就实现了,因为这是地理上的需要。”1939年
9月之后,西葡和解的主要里程碑是在 12月签订的一项商业协定:1940年 3
月一个携带着内战战利品的西班牙军事代表团的首次访葡和接着在 4月一支西班牙海军分舰队的来访。5月初,葡萄牙向西班牙提供了一万吨小麦、六
千吨玉米,西班牙报刊充分报道了这一姿态。但是甚至在法国沦陷之前,葡
萄牙人已对西班牙的真正意图日益感到不安。5月 1日葡萄牙备报登载了红衣大主教和各大主教写给教区教友的一封公开信,信中宣称图谋反对上帝法旨的将始终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因为上帝已为两个半岛国家安排了它们各自的命运。不久,就谣传西班牙到处是德国的“旅游者”,外国军队已进入西班牙向葡萄牙推进,并说,佛朗哥将军将被推翻。在马德里普遍认为,葡萄牙海军基地已被占领,并且正在酝酿一次推翻萨拉查的叛乱。《晨报》(5月 21日)在谈到这些谣言时说,有人正蓄意企图毒化西葡关系,借此来扩大战争。5月 20日据宣布,萨拉查于前一天接见了最近到达的西班牙大使,大使郑重地重申了他的政府打算加强两国之间友好合作和谅解的意图。报纸报道,萨拉查在回答时也谈到了葡萄牙愿意加强两国政府一直正在奉行的相互信任的政策。在西班牙的报纸上出现了使人宽慰的文章,在葡萄牙举行了“新立场”成立十四周年的庆祝典礼,授予佛朗哥塔与剑勋位大颈章,这成为表现双方更为友好的姿态的好机会。由于西班牙期刊《摄影》在 7月 13日竟敢说在这半岛团结陷于分裂的三百年纪念日,西班牙应该收复它在 1640年失去的东西或许是上帝的意志这样的话,于是官方的报复性惩罚就重重地落到了它身上。但是谣言仍然流传不息,公众通过收音机被正式警告不要去理会关于英国正在要求葡萄牙的基地,乃至已经登陆等的传闻。
1940年夏初,萨拉查在英、西、葡经济协定谈判中所起的作用,上文已经谈过了。①为了加强西葡本身的谅解,他也采取了步骤。7月 6日,他的驻
①《意大利外交文件》,第 8辑,第 12卷,第 592号。
②据说,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彼此之间都是惊人地缺乏了解(坦普尔伍德:《负有特殊使命的大使》,第 124页)。
①见上文,原著第 28—29页。
马德里大使提奥多尼欧·佩雷拉博士从佛朗哥那里获得了有关葡萄牙独立以及整个半岛独立的保证,②并于 29日签订了 1939年 3月条约的附加议定书。
③根据这项者定书,如果出现或者似乎要出现可能危及双方宗主国领土不可侵犯的主权,或可能危及任何一方的安全和独立的情况时,每一方可以请求磋商(为捍卫共同利益和独立)。订约双方宣布,在同别国签订的任何现有的协定中,均无和该议定书相矛盾的条款。一如它造用于德国在西班牙的行动那样,这议定书对英国在葡萄牙的行动也同样适用,从而保障了西班牙能够应付出现德国人突然越过比利牛斯山的紧急情况,而预期这种紧急情况将会发生,使得西班牙政府为之焦虑到大大超过其实际可能发生的程度。
据报道,西班牙外交部长贝格贝德尔上校公然不顾塞拉诺·苏内的反对,坚持签订这份议定书。据说佛朗哥在最初规定的签字仪式时间之后曾对签署该议定书犹豫了几小时,并且推迟发表一项声明,虽然葡萄牙政府已被告知此项声明即将发表。在签字之前贝格贝德尔给霍尔出示了该议定书,①但是,据说也通知过德国大使,葡萄牙在签字时口头上已表示同意,假如直布罗陀遭到进攻,葡萄牙将不进行干涉。②第二年左右,就进行友好访问和报纸发表的评论(带有某些轻微错误的)
来说,双方还是保持了和解的气氛。1941年 5月 21日的经济协定进一步促进了贸易,这项协定给予西班牙船只在葡萄牙各港以同等待遇并为西班牙殖民地产品在里斯本起货转口到西班牙提供了便利,不久在该年 7月初,又签订了关于殖民地产品的协定。在政治方面没有取得任何进展。尽管柏林、罗马和昂代之间举行了会谈,塞拉诺·苏内访问了萨尔茨堡,③但是在 1940年至 1941年秋冬期间,葡萄牙政府并没有援用请求磋商的条款。而据塞拉诺·苏内在通知施托雷尔(德国驻马德里大使)有关1942年 2月同萨拉查在塞维利亚会谈经过④时所说,这好象还是传达给葡萄牙政府有关德国的要求和西班牙对它们的反应的头一份机密情报。他 26说,萨拉查曾经几次问到德国对西班牙施加压力之事,并且不仅高兴而且还以惊奇的心情听取了他们对此事的叙述,好象他曾经从其他方面听到过一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似的。①的确,西班牙的极端分子并不曾放弃他们的野心。1941年春季局势紧张期间,在马德里的墙上出现了粉笔写的口号,西班牙陆军和空军军官公开谈论入侵葡萄牙的必要性,认为葡萄牙在种族上和地理上都应归属西班牙,它实在太小了,不应该享有在新欧洲生存的权利;只有通过一场战争才能使西班牙摆脱内部的政治纠纷,并使将军们得以掌权。②下一个外交行动似乎是发端于西班牙政府害怕盟国在葡萄牙本土和葡属各岛登陆而产生的。塞拉诺·苏内早先即告诉过施托雷尔,葡萄牙可能不会抵制盟国登陆,而德国政府也曾经考虑如何能帮助它抵御盟国。萨拉查应邀②梅德利科特:《经济封锁》,第 1卷,第 514页。
③文本见科尔德罗·托霄斯;《西班牙的对外关系》,第 310—311页。
①坦普尔伍德:《员有特殊使命的大使》,第 58—59页,第 169页。
②非斯:《西班牙史话》,第 73页注。
③见上文,原著第 275—281页。
④见原著第 326页。 ①《秘密文件》(埃里斯托夫),第 3卷(西班牙),第 30号。
②施托雷尔致德国外交部,1941年 5月 10日(同上,第 26号)。
前往塞维利亚,于 1942年 2月 17日在那儿举行了会谈,实际上,为了避免在里约热内卢会议③期间给英美造成不良影响,在萨拉查的请求下会谈业己推迟了几天。遗憾的是,可以获得的唯一有关会谈的详细报告仅是由斯托雷尔根据塞拉诺·苏内的所说而作的那份,④而撰写这份报告可能是为了适应西班牙政策的眼前策略兼以掩饰塞拉诺·苏内自己地位的开始衰落。但是,似乎西班牙人曾经提出要求,根据 1940年的议定书就可能入侵葡萄牙问题进行磋商,他们保证,将把这种入侵视作对西班牙自己领土的入侵,并使萨拉查明确知道,假如葡萄牙被迫接受入侵的话,西班牙将会做些什么,萨拉查否认存在任何来自英国或德国的危险,虽然对美国他显得有点不那么有把握。他宣称,葡萄牙将自己保卫自己,以反对任何入侵者。佛朗哥承诺西班牙将提供它所能给的一切援助,但以互惠为条件,如果西班牙遭到攻击的话,他并指出了德国可能会作出的贡献。会议讨论的其他课题是经济关系,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合作和共产主义的威胁。塞拉诺·苏内甚至警告萨拉查,英国正在公开地准备推翻他,对此萨拉查拒不相信。佛朗哥和塞拉诺,苏内还试327图说服萨拉查不要担心德国会对葡萄牙进行袭击,不要相信英国能够赢得这场战争,也不要相信盟国的胜利将不如德国的胜利那么可怕。施托雷尔感到,在这一点上塞拉诺·苏内过高估计了他的成就;因此,事实上,塞维利亚会谈是最早的迹象之一,表明苏内的政治影响已今非昔比了。佛朗哥因能讲加里西亚语和卡斯蒂利亚语,故很少给苏内以谈话的机会,因此后来他把这次会谈的成功大部分都归功给自己。①盟国在北非登陆大约两星期之后,佛朗哥决定应不失时机,对葡萄牙进行一次回访,并且安排让他的新任外交部长霍尔达纳将军于 12月 18日至 20日这段时间呆在里斯本。 ①据承认当时提出这种建议的动机是为了表示(因生怕触怒德国,故十分谨慎小心)西班牙希望以靠拢葡萄牙来缩短同伦敦和华盛顿的距离。②另外,就是想把“伊比利亚和平区”发展成为一个“伊比利亚集团”,从而在恢复整个欧洲和平中起带头作用,这一点霍尔达纳在他访问期间所做的演讲中特别着重地加以指出。这个想法在葡萄牙受到了欢迎,虽然报纸的评论仍旧坚持认为,合作决不应该损害两国各自的特点。对此,英国官方的反应是完全同情西葡两国政府不想使战争扩大到半岛的愿望;1943年 1月 27日,政府在下院中声明,英国一直在不断从葡萄牙方面获得充分的消息,它不认为英葡的条约夫系在任何方面受到了里斯本会谈的影响。③1943年,伊比利亚和平集团也走上了其他中立国谋求和解的道路,因而在整个大战的其余时期,西班牙和葡萄牙之间的关系特别平静无事。④
第五节 1940—1942年希特勒对葡萄牙
③关于里约热内卢会议,见上文,原著第 114页以下。
④施托雷尔致德国外交部,1942年 2月 19日〔《秘密文件》(埃里斯托夫),第 3卷(西班牙),第 30号〕。
①多西纳格:《西班牙做得有道理》,第 116页;塞拉诺·苏内:《在昂代与宜布罗陀之间》,第 267— 270页:坦普尔伍德:《负有特殊使命的大使》,第 141页。
①多西纳格:《西班牙做得有道理》,第 116—124页。
②安萨尔多:《一个西班牙君主主义者的回忆》,第 165页。
③下院辩论,第 5辑,第 386卷,第 472—473栏。
④关于 1954年西班牙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见科尔德罗·托雷斯:《西班牙的对外关系》,第 283—290页。
和大西洋诸岛的意图据塞拉诺·苏内说,⑤在战时某个阶段,德国人曾建议西班牙并吞葡萄牙,而两班牙政府立即加以拒绝了。但是在现存有关德国作战计划,或轴心国和西班牙民族主义领导人的会谈和通信的记录中,都没有发现这方面 8的证据。根据这些情况判断,可见,甚至在1940年,葡萄牙在轴心国的各种计划中,除了涉及到它的大西洋诸岛以外,都一点也没有起过什么显著作用。1940年 9月,当墨索里尼问及葡萄牙的态度时,里宾特洛甫答道,他们害怕被西班牙并吞,并且还说,当西班牙参战时(他期待这将在几周之内发生)轴心国可能设法把萨拉查纳入他们的势力范围。①希特勒在计划直布罗陀战役时(这个战役也包括夺取佛得角群岛),他打算,一旦占领了佛得角群岛,就派三个师到葡萄牙边境,以对付葡萄牙方面的任何敌对行动,并且,他要求他的海军顾问们研究有关葡萄牙战略重要性的全部问题。他们答复道,葡萄牙保持中立是对德国有利的,而且完全有理由可以作此指望,因为葡萄牙人充分意识到如果英国人竟想在那儿立足,要把他们驱逐出这个半岛该是多么轻而易举的事。况且,德国如对葡萄牙中立进行任何侵犯,除了会失去美国、巴西和西属美洲各国的公众舆论的支持外,还将意味着英国可能立即占领亚速尔群岛,以及可能还有佛得角群岛和安哥拉。在他们看来,政治压力再加上仅仅军事行动的威胁,就足以使葡萄牙安分守己了。②希特勒对葡萄牙本上的兴趣要比对大西洋各岛的兴趣少得多。在这些群岛中,亚速尔群岛是由北大西洋三群岛屿组成的。东南面一群的圣米格尔岛距里斯本七百八十英里,距纽约二千八百英里。位于群岛另一端的科尔武岛距纽芬兰的雷斯角一千英里多点。马德拉群岛位于里斯本西南五百三十五英里,距摩洛哥海岸约三百六十英里。再向西南一千英里的佛得角群岛,距离非洲的最西端约三百五十英里,正好在“达喀尔海峡”的北面。如果控制了大西洋各岛,特别是控制了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就将使德国人获得一个前哨基地,从那儿可以进攻横越大西洋或来往于好望角或南美的船只。这些岛屿还可能成为通向西半球的踏脚石。反过来,如果它们在盟国的手中,那就可被用来同样有效地进行反潜战和作为横越大西洋空运的中间站。但是,这些战略上的优点,必须考虑到下列问题来加以权衡,即将需要和能够抽调什么军队,首先用以控制岛上基地,然后给他们供应给养,且不消说敌人还可能进行报复。
早在 1940年 6月,西班牙和葡萄牙就谣传,德国不久将试图夺取这些岛屿。因此,美国政府对西班牙和葡萄 329牙政府表示了深切的关注,并从两国得到了保证,说它们不打算对这些岛屿的地位作任何改变。①可是,几个星期之后,希特勒就已经谈到在加那利群岛建文基地之事,②9月 26日,他同塞拉诺·苏内进行了不满意的会谈之后不久, ①告诉雷德尔海军上将说,如果他决定同西班牙合作而不同法国合作(总的来说,他喜欢法国),而如果西⑤《在昂代与直布罗陀之间》,第 79页。
①齐亚诺:《欧洲》,第 591页;英译本,第 393页。 ②《德国元盲会议,1940年》,第 117页,第 123页。
①兰格和格利森:《对孤立的挑战》,第 738页。
②见上文,原著第 274页。
①见上文,原著第 275—277页。
班牙也愿意合作的活,他可能空运一支远征军去亚速尔群岛、佛得角群岛和加那利群岛。他确信,一旦他的军队进入西班牙,英国或美国就将占领这些岛屿,他决心先发制人。他还想在亚速尔群岛建立一个空军基地,目的是专门为了威吓美国人——那时他们的东海岸将处于德国最新式战斗机的航程之内——迫使他们把军事工业转到国内防务上面。当希特勒在 11月 4日和 14日再次会见他的海军顾问时,他头脑中首先想到的就是佛得角群岛,他在 11月 12日关于直布罗陀战役的指令中, ②明确指示他的海、空军总司令,研究占领三个群岛中任何一个群岛的计划。德国海军高级将领从一开始就反对这种想法。他们并不认为他们的舰队已强到足以进行这种冒险,他们也不想把舰队从直接攻击英国运输线的主要任务中撤出来。根据他们的意见,派遣一支空运远征队去夺取亚速尔群岛中的一个岛或许还是可能的,但是夺取之后却不能指望海军来维持对它的供应;佛得角群岛只有取得法国的同意才能加以占领;而如果德国控制了达喀尔,那么,盟国占领这些岛屿对德国造成的威胁就不至于达到使它必须不计代价先发制人的地步。至于马德拉群岛,对任何一方都没有用处。雷德尔和他的参谋们很希望获得新的大西洋基地,并打开通向非洲的道路,但是他们建议,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应同法国和西班牙达成谅解,并且他们认为,达喀尔远比这些群岛中的任何岛屿都来得重要。他们竭力使希特勒相信,冒险进入大西洋既行不通也无利可图,但是这并不能打消希特勒对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的梦想。①由于各种原因,在这些群岛登陆的实际计划象进攻直布罗陀的计划一样,从 1940年 12月初起就被搁置起来了;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是:佛朗哥反对德军进入西班牙;②在赖伐尔倒台之后,法一德间的合作解体;③必须支援意大利;④以及决定在 1941年春入侵巴尔干半岛各国和夏初入侵苏联。但是,在 1941年春,盟国方面则认为德国人更有可能翻越比利牛斯山;如同在西班牙一样,在葡萄牙又一次掀起了惊人的谣传。德国人似乎很可能在鼓动这些谣传,其目的是为了掩盖他们的真实计划,对法国施加压力,并利用葡萄牙和西班牙对英、美侵略伊比利亚半岛和大西洋各岛的恐惧;正如上文已谈到的,当时出现的西班牙民族主义者某些挑衅性的言论也必定在里斯本引起了人们的越发惶恐不安。
然而,希特勒仍然希望一俟他的主要战役能让他腾出手来,他就打算占领亚速尔群岛。1941年 5月 22日他再一次告诉雷德尔,他期望在那里为他的远程轰炸机获得一个基地,而雷德尔却又一次争辩说,虽然控制一二个岛屿或许是可能的,但是德国几乎无法守住它们或者维持它们的供应,即使为了这一目的而把所有的潜艇全从大西洋巡逻任务中撤出来也无济于事。虽然希特勒仍旧不信,但是,无论如何,他是不想在 1941年夏季采取行动了。 ①他一方面想让他的海军集中力量去攻击英国的供应线,另一方面,他在 1941②见上文,原著第 281页。 ①《德国元首会议,1940年》,第 94—95页,第 104—106页,第 107—108页,第 113—117页;《德国元首会议,1941年》,第 2页,第 39—41页。
②见上文,原著第 281—284页。 ③《概览,1989—1946年:希特勒的欧洲》,第 364—376页。
④同上书,第 295—299页。 ①《德国元首会议,1941年》,第 57页。
年整个春季和夏初,都在蓄意小心翼翼地不去直接触犯美国。当英国人能够更有效地守住他们西面的各个入口时,德国海军却已把他们的战区转移到更远的大西洋方面去了。对于盟国的船只来说,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现在已完全处于这新的危险区中间,德国潜艇小分队和水面突击舰正在格陵兰以南西经 30度以外的范围活动,并且就在泛美安全区之内。但是,希特勒相信,只要约束他的海军不对美国船只进行实际的攻击,他就仍能避免同美国摊牌;在全世界都清楚地看到,他的军队在苏联确将取胜无疑,和在来自日本的日益增长的威胁开始迫使美国人缩手之前,他一直是极想这样做的。那时,从亚速尔群岛威胁美国或者甚至进攻美国的时机就到来了;②因为希特勒显然被他的新型轰炸机的航程有可能远达纽约的想法给迷住了心窍。同时希特勒也认为美国政府并非决不可能首先发难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便打算立即向西班牙出兵。③为了保护亚速尔群岛和马德拉群岛不受盟国侵占,一直迟到1942年 6月,希 331特勒还仍主张把潜艇从巡逻中撤出来。 ①至于派遣一支军队越过比利牛斯山进行报复一举,希特勒本人亦开始认识到,当着盟国在北非登陆的时候,这已是不再可能了。
第六节英国、美国与大西洋诸岛(1940—1941年)
葡萄牙人本身从来就没有认真料想到德国人会占领任何大西洋岛屿。他们过分相信英国的海军,并且一向也没有把德国看作是一个具有英国海军那种规模的海上强国。引起他们更多忧虑的倒是,英国以及特别是美国占领这些岛屿的可能性。他们早已怀疑美国对亚速尔群岛抱有经济野心乃至领土野心了。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从 1917年起,美国就在圣米格尔岛的德尔加达角保持有一个海军和空军基地,1919年,葡萄牙革命者曾经向当地的美国海军司令邓恩海军上将建议,美国人应该夺取这些岛屿,把它们置于美国的保护之下,这个建议没有得到美国政府的赞同。③葡萄牙人对美国的害怕程度差不多到了随便什么事都可拿来作为借口,例如,甚至荒诞地认为,在美国有六十万亚速尔人后裔的存在,就足以构成美国并吞该群岛的动机。
到 1941年春,英国和美国对葡属大西洋各岛以及葡萄牙防止德国假道西班牙入侵的防务问题无疑都产生了兴趣。①英国曾经计划在葡萄牙的同意下取得对亚速尔群岛的控制权以代替加那利群岛,假如西班牙参战,或者直布罗陀变得不能使用的话。3月底,丘吉尔预料,德国人不久可能迫使西班牙和葡萄牙同他们合作,或者还可能不经葡萄牙同意径行入侵伊比利亚半岛,于是向罗斯福建议,美国派遣一支分舰队访问亚速尔和里斯本。早在 1月 30②同上书,第 47页,第 57页,第 89—90页,第 91—92页。
③同上书,第 94页。 ①《德国元首会议,1942年》,第 46—47页。
②米尔:《欧洲的会合点》,第 79页,第 80页,第 127页。 ③《纽约时报》,1943年 10月 13日。
①关于英、美当时同葡萄牙的关系见丘吉尔,第 2卷,第 552页;美国版,第 2卷,第 625页;第 3卷,第 123页以下;美国版,第 3卷,第 142页以下;赫尔:《回忆录》,第 2卷,第 940—941页;兰格和格利森:《不宣之战, 1940—1941年》,第 364页,第 366页以下,第 454—455页,第 516—519页,第 572页,第 587—589页,第 669—670页;莫里森:《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海军作战史》,第 1卷,第 61页,第 66页。
日,罗斯福就曾考虑安排由美国海军对里斯本和加的斯作一次访问,但葡萄牙政府担心这种访问恰恰可能给葡萄牙带来本来想保护它们免于遭受的那种危险。同样,在德国人真正侵犯葡萄牙的中立之前,葡萄牙人也是极不愿意在这些岛上给英国人或美国人以任何便利的,而英国和美国政府则宁愿葡萄牙在德国人进入西班牙,或者甚至一旦出现这种迫在眉睫的危险时就接受保护。
4月 10日,赫尔指示美国驻里斯本公使伯特·菲什向葡萄牙政府、该国
领导人及公众明确表示,美国决心反对侵略国家;18日,赫尔向葡萄牙驻华盛顿公使若奥·比安基保证,不管存在什么与此相反的谣言,他的政府无意作为预防手段先行占领亚速尔群岛,虽然一旦德国动起来,他们即将采取行动。①同时,白宫采取了一个对亚速尔群岛有影响的重要决策。罗斯福和他的战时内阁在西经 26度处为东西两半球划定了一条中间线,这条线几乎包括了整个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的西端。②美国打算在这整个区域内进行巡逻,并将有关德国潜艇或水面突击舰只在该区域内活动的情形向英国护航舰队报警。第二天,罗斯福把这一决定通知了丘吉尔,4月 24日,丘吉尔建议,在弗里敦以北航行的盟国船只也应受到美国航空母舰上侦察机的保护,美国军舰也应在亚速尔和佛得角群岛附近巡航,借以阻挡德国人,因为在德国人进入西班牙后,从英国派出的一支远征军也许不能及时到达这些岛屿。③但是,罗斯福不愿走得这么远。5月 1日,他解释道,美国海军的巡逻将到达亚速尔和佛得角两群岛的西面,但是飞机将不飞越这些岛屿的上空——这是对葡萄牙的担心的一种明显让步。他劝告说,在葡萄牙本身已受进攻,或者德国对这些岛屿的进攻已迫在眉睫之前,不应向这些岛屿出兵,他甚至含蓄地把门罗主义的范围引伸到这些岛屿上,要求丘吉尔(根据罗斯福自己查看地图,这些岛屿极大部分部位于西半球之内),如果他真派出英军占领它们的话,那就应该使美国人民确信无疑,葡萄牙如恢复独立时,这些岛屿的主权将交还给它。丘吉尔对此并不拒绝作出承诺,他并建议由美国从中作保证人;他再次提醒罗斯福,存在着德国可能抢在盟国前动手的危险。①从 5月初起,罗斯福又有新的理由为西欧担忧。美国驻法国维希政府大使海军上将李海发来报告,达尔朗正在同德国人谈判,并且又说,有一切理由可以怀疑达喀尔已供德国军舰和飞机使用。②罗斯福首先想到的是向国会提交一份咨文,意在使门罗主义的范围得以引伸至葡属(和西属)大西洋各岛。他希望派一位特使去里斯本,征求萨拉查对此声明的同意。但是,部分由于赫尔的劝告,他决定改为发表一项公开声明,从美国防务观点出发,陈述这些岛屿的重要性。
1941年 5月 27日,罗斯福在无线电广播中宣布“全国无限期地处于紧急状
态”,他警告听众,纳粹德国只要高兴,无论何时都有能巨力占领西班牙、①赫尔的《回忆录》(第 2卷,第 940—941页)中并没有说明他是否说过德国向西班牙或葡萄牙推进。
②海军上将金在 4月 18日第 3号作战计划中,把西半球的界限定在包括整个亚速尔群岛在内的约西经 26度处,但是没有提到佛得角群岛(莫里森:《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海军作战史》,第 1卷,第 61页)。又见丘吉尔,第 3卷,第 122—123页;美国版,第 3卷,第 142—143页。
③分别见丘言尔,第 3卷,第 123—125页和美国版,第 3卷,第 143—145页。
①兰格和格利森:《不宣之战》,第 s68—369页。 ②《概览,1939—1946年:希特勒的欧洲》,第 381—384页;兰格:《我们对维希的孤注一掷》,第 144
页,第 147—159页;李海:《我在现场》,第 42页,第 43—44页。
葡萄牙、达喀尔、亚速尔或佛得角群岛;他声称,纳粹德国如果控制了任何一个大西洋岛屿,“那将立即危及南、北大洲部分地区的安全…而最终将危及北美大陆合众国本身的安全”;并且指出,这些岛屿除了为德国在大西洋的战争提供基地之外,可能还会成为德国进攻巴西和其他南美各共和国的“一块跳板”。基于这理由,美国已扩大它在大西洋的海军巡逻活动,并将警惕纳粹在更靠近西半球的地方建立由其控制的基地的任何企图。①罗斯福的无线电广播演说在美国反应良好,但却在葡萄牙人中间激起了愤慨,他们原己由于美国那些干涉内政主义者的报纸发表的文章而感到不安(这些报纸恰恰也是反独裁者的报纸),这些文章强烈主张不必等葡萄牙人同意,就该抢在纳粹之前占领大西洋各岛。②1941年 5月 23日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甚至贸然地刊登了“亚速尔人是半美国血统”的副标题。5月 6日,在参院辩论中,参议员佩珀极力主张占领亚速尔和佛得角群岛之后,9日萨拉查作了公开声明,大意是说,葡萄牙政府十分了解佩琅的建议(就如美国报纸上提出的其他一些建议一样)并不代表官方政策;且到国前为止,没有一个交战国或第三方曾提出过任何关于使用葡萄牙沿海或者葡属各岛港口的建议:他还声明正在加强所有三组群岛的防务,以抵御来自任何方面的进攻,虽然他并不预期会出现这种事态。③葡萄牙报纸批评了罗斯福的无线电演说,否认存在 334任何德国进攻的危险,并表示了除其他问题外对美国在西半球扩张领导地位的普遍厌恶。5月 30日,葡萄牙向华盛顿提交了一份照会,强调葡萄牙遵守中立是无可指摘的,它决心捍卫中立,并已在各岛上采取了戒备。照会中抱怨罗斯福所阐述的论点没有提到“尊重别国主权的基本原则”,照会中还谋求美国保证罗斯福的话与赫尔先前所作的声明绝不抵触。6月 10日,赫尔在答复这份照会时,代表他的政府否认有任何侵略意图,他解释道,美国的政策是基于不可剥夺的自卫权利,而且它所以强调这些岛屿的战略意义,完全是依据在一次进攻西半球时它们的潜在价值而提出来的。①但是,萨拉查并不满意赫尔的回答,要求索姆纳·韦尔斯作出更确切的保证。当时,每隔几周就有船只离开里斯本增援这些岛屿,而且在报纸上,对此也公开予以报道不讳。到 1943年春,在亚速尔和佛得角群岛共驻扎了十一个步兵营和十个高射炮中队。②21941年 7月,由于美国占领了冰岛和在参院外交委员会上参议员惠勒和佩珀进一步提到了这些大西洋岛屿,所以再次引起人们的猜疑,虽然葡萄牙也注意到外委会主席参议员乔治对西属和葡属各岛,与冰岛和格陵兰这两者之间作了明确的区分。7月 14日,索姆纳·韦尔斯在记者招待会上申明,大西洋各岛保留在友好国家的手中对美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美国政府渴望葡萄牙主权始终不受侵犯。
事实上,罗斯福已在 5月 23日命令一支二万五千人的部队在一个月之内①《美国对外关系文件,1940—1941年》,第 51页,第 53页,第 54页。
②例如,1941年 3月 18日《纽约先驱论坛报》上沃尔特·李普曼的文章:《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1911年 5月 2日,12日。 ③《泰晤士报》,1941年 5月 10日;《新闻日报》( DiariodeNOtici-as),里斯本,1941年 5月 9日。
①注释原文见《美国对外关系文件, 1940—1941年》,第 426—429页;《晨报》, 1941年 6月 12日。 ②《泰晤士报》,1943年 4月 17日。
作好准备,乘船去亚速尔群岛。①当时,美国并没有多余的人力和装备在海外进行一场海上的战役。据认为再过一年或多些时间,要解决达喀尔还是一项太艰巨的任务,巴西政府仍不愿意对于一项共同防御的计划承担任何义务。可是,美国陆军部和海军部却怀疑,远征亚速尔群岛应不应该首先动用他们有限的资源,而且虽然丘吉尔不反对美国代替英国远征,但是葡萄牙人则依然坚决反对美国或英国在轴心国侵犯了葡萄牙 335中立之前登陆。再者,待到 6月份,罗斯福和丘吉尔也都相信,希特勒的下一步行动将是针对东方,如果他在夏季过去以前成功地击败了俄国人的话,对大西洋各岛的威胁还会重新出现。美国派遣军队前往冰岛也在 6月份决定。
然而,英、美并没有放弃占领大西洋各岛的念头。②在取得瓦加斯总统同意——只是原则上同意,因为巴西将不提供军队——如果葡萄牙要求帮助,巴西准备分担亚速尔群岛的防卫之后,罗斯福发出一封私人信件给萨拉查,于 7月 21日提交里斯本,但是,萨拉查所愿从美国接受的唯一帮助只是岛上所需的军用物资,如果这些物资不能从英国得到的话。③但是,在 1941年 8月 9日至 12日的大西洋会议上,丘吉尔获悉,萨拉查曾向罗斯福保证,倘若德国人入侵葡萄牙,葡萄牙政府将迁往亚速尔群岛,依靠英国保护,但如果英国因忙于别处而抽身不开的活,就接受美国的保护。会议一致同意,即使由于英国计划在下个月抢先占领加那利群岛而引起了紧急事变,美国也将负责保护亚速尔群岛,但是,这项计划实际上从来就没有付诸执行。会议要求巴西至少要派一支象征性的军队。会议似乎还作了安排,规定在美国军队登陆期间英国海军应子支持,并且由于美国尚不能同时从事两场战役;英军应首先占领佛得角群岛。①但是,接着影响葡萄牙的一个重大国际事件倒不是轴心国或盟国为了控制葡萄牙领土而采取的任何行动,而是 1942年 11月盟国在北非的登陆。 ②就如同西班牙的情况那样,一开始就建议,英国应该单独负责重新向葡萄牙作出保证,但是在10月美国驻里斯本公使却建议说,华盛顿亦应向葡萄牙正式保证尊重其领土完整。11月 8日,罗斯福给卡尔莫纳总统写了一封类似给佛朗哥的信,③得到了后者的热情接受,但是葡萄牙并没有丝毫 36放松它格守中立的立场。例如,1943年 1月 15日,迫降在里斯本机场的十一架美国战斗机就被葡萄牙没收,飞行员亦遭扣留。 ①第七节盟国占领亚速尔群岛(1943—1945年)
①兰格和格利森:《不宜之战》,第 369页。
②同上书,第 572页。
③同上书,第 588—589页。
①兰格和格利森:《不宣之战》,第 689—670页;丘吉尔,第 3卷,第 388—389页;美国版,第 3卷,第 438页;索姆纳·韦尔斯 1941年 8月 11日备忘录(美利坚台众国国会:《珍珠港事件两院调查委员会意见听取会》,第 4篇,第 1785—1786页)。 ②《概览,1939—1916年:美国、英国和俄国》,第 201—209页,第 245—261页。又见上文,原著第 294页。
③见上文,原着第 296页。
①赫尔:《回忆录》,第 2卷,第 1186页,第 1191—1192页,第 1195页;罗斯福信件以及卡尔莫纳复信的文本,见《美国对外关系文件, 1942—1943年》,第 592—593页。
随着时间的推移,盟国愈来愈需要大西洋中间的基地了。1942年,盟国航运的一个主要危险区是在亚速尔群岛以北,这个地方他们的飞机到达不了,但在该年晚些时候在南大西洋产生的另一个危险区,则飞机尚能从亚速尔群岛或佛得角群岛起飞进行巡逻。从 1942年起,德国潜艇就在亚速尔群岛附近同它们的供应潜艇取得了联系,从而使它们的正常巡逻周期能以延长两倍或者三倍;1943年 6月,当北大西洋对德国潜艇变得不安全时,它们就移到靠近亚速尔群岛西面的一个新的狩猎场了。盟国的轰炸机在从亚速尔群岛中央的特尔赛拉岛算起八百英里半径内活动,就能够横切以冰岛、格陵兰、直布罗陀和英伦三岛为基地的巡逻区。那便将只需要较少的护航母舰,而护航舰也可向更南游戈,并且能够较容易地截击在比斯开湾执行巡逻往返的德国潜艇。亚速尔群岛的基地还能够用于气象观察、协助航行和海空救援。当时认为,占领这些岛屿之后,由于其缩短了空运路线,每年将为盟国节约一百万吨航运量和一亿加仑航空燃料。 ①占领亚速尔群岛于是成了联合参谋部在1943年5月制订作战计划的一部分,该月在华盛顿举行的三叉戟会议,决定在英国组织一支军队,这支军队应在约 6月底启程前往,显然不管葡萄牙是否表示同意。但是丘吉尔出席会议回来以后,英国政府决定再次同葡萄牙政府接触。这时,萨拉查方才同意英国使用亚速尔群岛基地,并同意所有盟国军舰和商船在亚速尔群岛加油。
但是,除非葡萄牙本身参战,除英国之外,其他同盟国家将不得充分享受这些便利。5月 29日,丘吉尔在向罗斯福报告谈判进展时,认为最终或许能劝使葡萄牙放弃这种保留,并且他还认为,由于这项协定既然是以英葡同盟为基础而进行谈判的,那么,它就应该限于英国独享这些便利。丘吉 337尔还建议,罗斯福应授权让他担保,如果英葡谈判成功,美国政府将满足葡萄牙人的愿望,使他们得到象英国所给予他们的那些关于葡属殖民地的同样保证。罗斯福和赫尔最初认为,美国只能应允尊重而不是维持葡萄牙对它的殖民地的主权,但是,在英葡协定生效之后不久,葡萄牙又提出了这个问题时,美国于 10月 25日向葡萄牙作了这项保证,而对亚速尔群岛没有作出任何规定。
6月 23日,萨拉查原则上同意借用基地,但是他依然害怕德国从空中对葡萄牙进行报复,或者甚至西班牙入侵葡萄牙,萨拉查要求就协定所牵涉到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含意进一步进行讨论。英国答应给它提供战斗机和高射炮,并保证如果西班牙进攻葡萄牙,盟国将对西班牙宣战。英葡协定在 1943年 8月 17日签订,从 10月 8日起生效。10月 12日,英国军队在亚速尔群岛登陆。
葡萄牙对其所给予的便利限制得很严格。英联邦成员国有权使用特尔赛拉岛上的拉任斯机场,在紧急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圣米格尔岛上的拉博德佩绍机场,同时船只还可以在法亚尔岛的奥尔塔港加油,进行粮食补给和修理。其他同盟国家则除了护航船只或者执行与护航有关任务的船舶可以得到加油的方便之外,实际上仍然是一无所获。为拉任斯机场运输供应品的非英联邦①关于大西洋各岛当时对盟国的重要性,见丘吉尔,第 4卷,第 705页,第 716页;美国版,第 4卷,第 789页,第 802页;《德国元首会议, 1943年》,第 41—42页;莫里森:《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海军作战史》,第 1卷,第 312页,第 320—321页;舍伍德:《罗斯福与霍普金斯》,第 731—732页;英国版,第 2卷,第 727页。
船只必须由英联邦军舰和飞机护送。“两国政府注意到,葡萄牙政府在同联合王国…协议的条件下奉行一项中立的政策正是出于两国更高利益的需要”,因此两国政府“根据目前的战略形势,同意把在亚速尔群岛的各种便利减到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但是葡萄牙政府仍然将对提出的在新情况下重新考虑目前协定的最后请求,给予“最友好的考虑”。有关军事安全的补充协定将在以后签订,这些协定包括对轴心国侨民和其他外国人的管制和对通讯特别是对奥尔塔海底电台的管制。协定中没有明文规定何 338时终止这些便利,但是,10月 12日,丘吉尔在下院宣布,这些条款只是暂时性的,它们决不会损害葡萄牙保持其主权;他还宣布一俟战争结束,全部英军就将撤离。①英国政府作为交换条件,向葡萄牙保证,如果该协定导致了对葡萄牙本土的进攻,英国将尽力给予一切军事支援,并且邀请葡萄牙派一代表团立即访问英国,商讨防御计划,对此英国将提供武器和专门技术人员。英国还同意保护葡萄牙商船(这些船只将包括在护航之内)和远洋渔轮,修订战时贸易协定以及供应品购买协定,②并且改进运输设施:“以解决国民的供应困难,特别是食品和燃料供应的困难”。10月 12日,艾登和萨拉查互换了协定及信件,双方都强调了这些便利的防御性质;同时,丘吉尔宣布,该协定决不影响葡萄牙在欧洲大陆上保持中立的政策(英国政府对此曾宣布表示充分同情),从而维护了伊比利亚半岛的和平区。
同一大葡萄牙政府发表声明,引用了丘吉尔声明的要点,宣布葡萄牙的中立一贯是以英国有权援用英葡联盟为条件的,并且向国民保证,葡萄牙对西班牙的义务因英国政府的完全赞同而得到了保证。葡萄牙政府已向西班牙作了充分的解释,而英国驻马德里大使也将确认这些保证。最后,当前对英国所作的让步,由于其加强了英葡联盟,并为再次肯定现有的这些保证提供了一个机会,它既证明了英葡友谊,又保证了这种友谊在未来将变得更加亲切。11月 26日,萨拉查向国民大会演说时满意地详述了英国重新肯定的这些保证,特别是因为英国的一些自治领和联合王国一起作出了这项尊重整个葡萄牙帝国主权的保证。萨拉查对美国的保证也表示赞许。根据协定,英国向葡萄牙提供价值约一千五百万英镑的军需物资。这笔物资的代价,以葡萄牙在它的领土上为英国军队提供的物品和服务,包括葡萄牙在拉任斯机场开支的各种费用抵付。11月 26日,萨拉查声明,虽然对所提供的这些物品和服务的现金价值无法精确计算,但总起来说,无疑葡萄牙是受益者。他说,由于葡萄 339牙同时也以“很高的代价”从德国、意大利和瑞典获得军需物资,以致现在葡萄牙已重新武装到一度似属渺茫梦想而今却成了防卫上必不可少的最低要求的程度。甚至在协定签订之前已有大批来自英国的军需物资到达了。在协定生效前这段问隔时期内,也许是为了给国内外敌人造成深刻的印象,葡萄牙政府让全世界都晓得,他们正在重新武装起来,因为最近在那里发生了几起抢粮骚动和罢工事件,特别是在墨索里尼垮台之后。随着协定生效之日接近仍使人感到不仅在亚速尔群岛,而且在帝汶岛,形势越来越①下院辩论:第 5辑,第 392卷,第 716—718栏。
②葡萄牙和备交战国之间的经济关系,特别是对葡萄牙钨矿石供应的竞争,已见前面所述(原著第 86页,第 89—90页,第 91—92页,第 94—95页)。
紧张了,①并且就在前一天即 1943年 10月 11日,进行了军事和民防演习。
然而一切都平静地过去了。德国人也许甚至陷于措手不及,因为12日那天威廉街发言人还未能发表任何明确的方针,到 14日,他才声明,德国将对这种明目张胆违反中立的行为提出抗议,但是鉴于葡萄牙只是在压力下才这样做的,因此或将不致产生政治后果。声明暗示其他中立国还是要警惕被卷入类似的策谋活动中去。德国报界均已接到了指示,宣称英、美方面利用了葡萄牙的一场歉收灾难,威吓它签订该项协定。对于那份“古老的羊皮纸”,
1373年条约, ②也采取了一条道义上的路线,据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甚
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不久,这项条约并未能阻止住英国攫取葡萄牙殖民地的阴谋。10月 15日,德国在里斯本提交了一份照会,保留由于形势变迁而可能采取任何措施的权利。同天,柏林一则广播讲到了德国有权决定它对葡萄牙的中立承认到什么程度。日本也提出了抗议。但是事情也就到此为止。
亚速尔协定的及时缔结对盟国具有重大价值,虽然若在 1943年夏季大西洋战争转折点到来之前就签订了这项协定,甚至会有更大的价值。1943年 8月,在首次魁北克会议上提出了为美国提供便利的问题,对于该协定的现有内容联合参谋部是并不满意的;显然,赫尔是带着一旦协定生效它将几乎自动延长的印象离开魁北克的。①但是,事情并非如此。萨拉查并不反对为从特尔赛拉岛 340出发进行抵御德国潜艇的海军巡逻队延长提供便利,但直到
1944年 7月,他才许可美国在拉任斯机场驻扎一支海上空军中队,纵然这支
中队须得置于英国的指挥之下。美国所提出在圣玛利亚岛建造一个空军基地的建议甚至更难获得葡萄牙的同意。原来打算这个空军基地是为葡萄牙政府建造的,同时使盟军能在战时加以使用,战后美国能在那儿享有最惠国权利,并有权用它来作为边沿哨所的供应站。萨拉查经过相当迟疑之后;同意泛美航空公司选择一个地点;美国人希望在同日本决战时充分利用圣玛利亚岛,作为远东空中交通的桥梁,在他们催促之下,1944年 7月 22日,萨拉查才允许建筑材料在该处起卸,但仍不准其开工。
这时,葡萄牙几乎没有估计到德国进行报复,但是对美国甚至在支付空军基地部分费用而暂时使用基地的借口下进行渗透可能依然惴惴不安,而且在多山和人口稠密的岛上征用如此多的平地必然多少也是一个问题;此外,在有关航运和各种供应品上,萨拉查甚而还要求美国政府作出比它所愿意给的更大让步,作为葡萄牙提供便利的报酬。最后,1944年 10月,赫尔警告萨拉查,如果他不立即批准征用圣玛利亚基地和开始施工的话,美国政府将中断关于帝汶岛的参谋人员会谈,拒绝对有关经济或其他任何问题的谈判,并且甚至将限制已经提供的经济援助。此后,谈判进展较为迅速,1944年 11月 28日,经过美葡之间互换照会和在同一天达成一项秘密协定,商定空军基地应即开始施工,美国使用该基地将不受限制。在某些情况下,英联邦成员国的飞机也可以使用这个基地。这些便利将在战争结束后六个月之内,或者在同日本签订停战协定后终止。如果这些时间还不够用来从远东撤离人员和物资的话,得允许再延长三个月。在建设基地的费用中,葡萄牙应负担的份额规定不超过二百九十八万五千美元,同时,“所有这一切建筑物一旦可付①见下文。原著第 341—344页。 ②《国民双察报》,1943年 10月 14日。
①赫尔:《回忆录》,第 2卷,第 1340页。
使用时”,将被看作是葡萄牙政府的财产。①给予美国的这 341些便利是作为葡萄牙间接参与收复帝汶工作看待的。②圣玛利亚基地及时完工了,从而可以用来为远东的盟军服务。战争结束后,驻在亚速尔群岛的英美人员就逐步撤退;1946年 5月 30日,英葡和美葡互换照会,①规定了 6月 2日为把拉任斯和圣玛利亚基地移交给葡萄牙接管的日期,并允许盟国使用拉任斯机场十八个月,以便转移在德国和日本的占领军中服役的飞机。
第八节澳门和帝汶岛
当战争扩大到太平洋时,葡萄牙特别感到有理由为它在远东的殖民地担忧。澳门位于中国南海岸,就在香港的西面。它已经成为日本占领区中的一块飞地,现在除了无线电之外,它同西方的一切通讯联系都被切断了。但日军和殖民地之间的关系依然平静无事,其后四年期间所产生的主要困难是经济问题。1945年 1月 16日、2月 25日、4月 7日和 6月 11日,美国飞机轰炸了澳门,炸死了一些中国人。美国政府承认负有责任,战后,规定赔偿一百零四万三千七百十四点三五帕塔卡斯(澳门货币),外加利息。 ②帝汶就不如澳门那样幸运了。随着空军力量的发展,甚至连这个由葡萄牙占领东北部,荷兰占领另一端的迄今为止并不出名的岛屿也具有了料想不到的成略价值,成了澳洲、东印度群岛和欧洲之间的桥梁。①葡属帝汶的主要城市帝力有一个良好的水上飞机泊锚地,从达尔文越过阿拉富拉海至该岛只有四百五十英里(1941年时航程为三小时),位于新加坡东南一千三百英里。
②根据 1940年 12月 11日的一项协定, ③澳大利亚快达帝国航空公司从翌年 1月开始,获权开辟通往帝力的航线,每两周有一次班机。自 1940年 7月以来,日本人一直在同葡萄牙进行谈判,1941年 10月 13日终于签订了一项实际与①美国国务院:《葡萄牙:圣玛利亚岛空军基地,互换照会(和)协定… 1944年 11月 28日在里斯本签订(合众国条约及其他国际协定,第 2卷,第 2部分:条约及其他国际协定集 2338号:华盛顿,美国政府印刷局,1952年版调)[U.S.A.DepartmentofState:Portugal:Air,Base on San-ta Maria Island. Exchange of notes (and) Agreement…Signed…at Lis-bon,November28,1944(U. S.Treatiesand otberlnternational Agree-ments, vol.2,part2:TIAS2338)]。关于 1944年 11月 28日英葡互换照会的内容(和美葡互换照会的内容相同),见英国外交部:《关于在亚速尔群岛上提供便利构成协定的文件》,敕令第 6854号。又见赫尔:《回忆录》,第 2 卷,第 1343页。
②见下文,原著第 344页。
①英国外交部:《关于…亚速尔群岛…文件》,敕令第 6854号。
②美国国务院:《某些战争索赔案件的解决:由互换照会达成的美国和葡萄牙之间的协定… 1947年 10月 3日和 1949年 2月 21日,5月 3日,5月 20日,8月 4日》(SettlementofCertainWarClaims:Agreementbet ween the U.S.A.and Portugaleffected by Exchangesof Notes…October 3,1947 and February 21, May 3 and 20, and August 4,1949),出版物第 4959号(《条约及其他国际协定集》,第 2664号:华盛顿,美国政府印刷局,1953年版),第 5—6页。
①保罗·麦圭尔:《通向西方的道路:大洋洲的新世界》( PauLMC-Guire,WestwardtheCourese:The New World of Oceania),纽约,威廉·莫罗,1942年版,第 177页,第 184—185页。 ②《每日快报》( DailyExpress),1941年 12月 18日。
③英国外交部:《关于在澳大利亚相葡属帝汶之间建立一条航线…互换照会,里斯本, 1940年 12月 11日》( ExchangeofNotes…re-gard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Air Service between Australia andPortugeseTimor, Lisbon!Decemberl1,1940),敕令第 6266号(伦敦,英王陛下文书局, 1941年版)。
上述协定相同的协定,④建立了一条从西太平洋的帛琉群岛到帝力两周一次班机的航线。1937年以来,日本的南洋发展公司一直在帝汶的各种植物园投资和收购产品,并试图取得石油开采权。但是澳大利亚怀疑日本开辟这条新航线的目的不是商业性的而是有战略意义的。
葡萄牙 1941年 10月 23日的官方声明 ⑤否认它是在压力下同日本签订这
一协定的,同时也否认这项协定是表明了对有关国外航空业务的政策有所改
变。然而,这时,英国、澳大利亚和荷兰政府都已意识到保护帝汶的重要性,因为它是战斗机飞行于澳大利亚和爪哇间一个必不可少的着陆站,虽然在荷属帝汶的古邦已有一个机场,看来要求葡萄牙提供便利是不成问题的。1941年 11月 4日,英国政府讯问葡萄牙,假如日本人进攻帝汶,它是否愿意接受英国的帮助,并且建议事先应该制订一项共同行动计划。萨拉查根据自己的估计,认为日本发动一次进攻不大可能,他答复说,葡萄牙将抵抗日本人,并且同意讨论防御计划。原来建议在新加坡举行讨论,但是葡萄牙政府不同意荷兰参加,虽然并不反对同英国和荷兰分别进行会谈。
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一天——荷兰驻里斯本代办表示愿意用已在帝汶的澳大利亚军队和荷兰军队援助葡萄牙;但是,接着进行一周谈判的结果是,葡萄牙政府只肯在日本人进攻开始后才接受这种帮助,而盟国却要求一当这种危急迫在眉睫时立即有权采取行动。
当这个困难尚待解决时,据报,日本的潜艇已靠近该岛,在荷属帝汶的盟国军队立即被派往占领帝力。葡属帝汶总督提出了抗议,但是并没有进行唯一可能做到的象征性抵抗。当时,盟国发表一项正式声明,葡萄牙的主权将保持完整,一旦来自日本的危险消逝,盟国军队就将撤离。①葡萄牙政府认为盟军的占领是完全没有理由的,因此拒绝参加发表一项共同声明。他们除了小心注意避免偏离中立立场,或者激怒日本之外,对于德国可能怎样做出反应或许也很不安。在国民大会的一次特别会议上,萨拉查提出一项不失尊严而又有节制的抗议。其他发言者则不那么克制,据报道,有一位亲德的代表把他比作庞休斯·彼拉多(在萨拉查离开会议厅之后),因为他没有给英国的罪行以应有的惩罚。但这段话从记录中被删去了。①可是,国民大会仅只通过了一项决议,对占领表示遗憾,并且表示绝对信任政府,尽管当地的纳粹分子和亲纳粹分子尽力挑起人们的愤懑,并且发生了几起反英示威,但盟军占领帝力这个事件在葡萄牙的情感上并没有留下持久的创痕。
当时葡萄牙政府提出的解决办法是,应由他们自行派遣足够的增援部队去帝位捍卫他们的中立而无需援助,经过又一个月的谈判之后才最后商定,盟国的军队在这些增援部队到达时即行撤离。但葡萄牙在洛伦索马贵斯所结集的一千一百人的分遣队直到 1942年 1月底还未启程;而 2月 20日,当日军已在葡属帝汶和荷属帝汶登陆时,这支部队还正在横渡印度洋呢。除了在④原文见《商业日报》, 1941年 10月 28日。 ⑤《呼声报》( A Voz),1941年 10月 23日。
①关于盟国的占领,见荷兰东印度群岛政府声明(《泰晤士报》, 1941年 12月 19日);英国的声明(《曼彻斯特卫报》:1941年 12月 23日);和萨拉查 12月 19日的演说(全文见 1941年 12月 20日葡萄牙的报纸)。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