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帕斯卡尔思想录

_9 帕斯卡尔(法)
  Dignare me。〔认为我配。〕上帝应该只遵守他自己的允诺。他曾允诺把正义赐给祈祷,他除了向被允诺的儿女而外就不曾允诺过祈祷。圣奥古斯丁曾正式说过,义人的力量将被取消。然而他这样说只是偶然;因为也很可能遇到说这话的机缘并未呈现。然而他的原则却使我们看到,一旦机缘出现,他就不可能不说这话,或是说任何相反的话。因而就更其是当机缘正在呈现的时候,就不得不说这话;而不是正当机缘呈现的时候,就已经说过这话。前者属于必然,后者则属于偶然。而这两者便是我们所能追究的一切。
  661,664—774(514)676—749
  “你们要以戒慎而得救”。
  祈祷的证明:Petenti dabitur。〔祈求的将被给与。〕《马太福音》第7章、第7节:“你们祈求,就给你们”。
  因此,我们就有能力要求。反之……。它不在我们的能力之内,因为能够获得祈求他这件事并不在我们的能力之内。
  既然得救并不在我们的能力之内,而获得又在那里,所以祈祷就不在我们的能力之内。
  因此,义人就不应该再希望着上帝,因为他不应该希望,而应该努力去获得他所要求的东西。
  因而,就让我们结论说:既然人自从最初的罪恶以来就是罪过的,而上帝又不愿意他因此就被上帝疏远,所以他就仅仅是由于最初的作用才没有被疏远的。
  因而,那些被上帝疏远的人就并没有这种最初的作用,——没有它,人们就要被上帝疏远——而那些并没有被疏远的人则有着这种最初的作用。因此,我们就看见曾有某一个时期由于神恩而享有这种最初的作用的人,缺少了这种最初的作用,就会停止祈求。
  从而,上帝就离开了这种意义上的最初。
  666—697(515)688—745
  被选的人将忽视他们的德行,被谴责的人将忽视他们的罪行之大:“主啊!什么时候我们看到了你又饥又渴,等等”。
  668—766(516)682—747
  《罗马书》第3章、第27节。光荣被排摒;根据什么法律呢?哪种行事呢?都没有,而只是根据信心。因而,信心就不在我们的权力之内,像是法律的工作那样;它是以另一种方式赋给我们的。
  657—393(517)659—748
  安慰你自己吧:你并不是凭你自己就可以期待它的;反之,倒是在无所期待于你自己的时候,你才可以期待它。
  663—724(518)571—750
  根据圣书,一切境况——甚至于是殉道者——都要戒惧。
  净狱中最大的痛苦就是审判无从确定。Deusabscon-ditus。〔隐蔽的上帝〕
  670—528(519)675—760
  《约翰福音》第8章:Multicredideruntineum.Dicebat ergoJesus:《Simanseritis…,veremeidiscipulieritis,etveri tasliberabitvos.》Responderunt:《SemenAbrahaesumus,etneminiservimusunquam.》〔他们有许多人相信他。因此耶稣就说:“如果你们信守(我的话)……,你们就将是我真正·的信徒,并且·真理·就·会·解·放·你·们”。他们回答说:“我们是亚伯拉罕的儿女,我们从不是任何人的奴隶”。〕《约翰福音》第8章、第30—33节:
  “耶稣说这话的时候,就有许多人信他。耶稣对信他的犹太人说,你们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门徒;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他们回答说,我们是亚伯拉罕的后裔,从来没有作过谁的奴仆”。
  信徒与真信徒二者之间是大有不同的。我们只须告诉他们说真理将使他们自由,就能识别他们了;因为假如他们回答说,他们是自由的而且他们自己就能脱离魔鬼的奴役,他们便确实是信徒,但却不是真信徒。
  669—762(520)646—761
  法律并不曾摧毁天性,而是教诲了天性;神恩并不曾摧毁法律,而是使得它行动。由受洗所得的信心乃是基督徒与皈依者全部生命的根源。
  674—765(521)651—762
  神恩将永远存在于世界,——天性也是如此,——从而它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天然的。所以就永远会有皮拉基派,永远会有天主教徒,并且永远会有斗争;因为第一次的诞生造成了一种人,而第二次诞生的神恩则造成了另一种人。
  667—767(522)669—694
  法律责成人去做它所没有给予的。神恩则给予人以它所责成的。
  675—433(523)656—698
  一切信仰全在于耶稣基督与亚当;一切道德全在于欲念与神恩。
  676—670(524)766—705
  没有什么学说比如下这种学说更适于人类的了:这种学说由于人永远都暴露在绝望与骄傲的双重危险之下的缘故,便教导人认识自己接受神恩与丧失神恩的双重可能性。
  392—285(525)664—699
  哲学家并没有规定相应于这两种状态的情操。
  他们鼓舞了纯粹伟大的情绪,而那却不是人类的状态。
  他们鼓舞了纯粹卑贱的情绪,而那也不是人类的状态。
  卑贱的情绪是必须有的,但不是出自天性而是出自悔罪;
  不是为了要停滞于其中,而是为了要步入伟大。伟大的情绪是必须有的,但不是出自优异而是出自神恩,并且是在已经经历了卑贱之后。
  677—668(526)663—706
  可悲说服人绝望,骄傲说服人自满。道成肉身则以人所需要的补救之道的伟大而向人显示了他的可悲之伟大。
  75—383(527)666—707
  认识上帝而不认识自己的可悲,便形成骄傲。认识自己的可悲而不认识上帝,便形成绝望。认识耶稣基督则形成中道,因为我们在其中会发见既有上帝又有我们的可悲。
  678—506(528)519—710
  耶稣基督就是一个我们与他接近而不骄傲、我们向他屈卑而不绝望的上帝。
  679—669(529)782—711
  ……没有一种屈卑使我们不可能获得善,也没有一种圣洁使我们不可能免除恶。
  680—757(530)673—712
  曾有一个人有一天向我说起,他做过忏悔出来后是非常愉悦而有信心的。又有一个人向我说起,他仍然怀着恐惧。于是我就想,我们可以把这两个人合为一个好人,他们每一个都缺少自己所并不具备的另一方的情操。别的事情也往往同样如此。
  662—764(531)671—713
  懂得自己主人的意志的人将受到更多的鞭挞,因为他由于有知识而具有权力。Quijustusest,justieiceturadhuc〔谁是正义的,就让他仍旧有正义〕《启示录》第22章第11节:“为义的,叫他仍旧为义”,因为他由于有正义而具有权力。对于接受最多的人,就要向他算最大的账,因为他由于有这种帮助而具有权力。
  683—260(532)665—726
  圣书中提供了许多段话可以慰藉一切境况,也可以威胁一切境况。
  人性似乎也由于它的两种无限,即自然的无限与道德的无限,而做出了同样的事情:因为我们总是会有高与低、智与愚、贵与贱,既可以贬低我们的骄傲,又可以抬高我们的屈辱。
  694—719(533)661—726
  Comminutum cor(圣保罗);这是基督教的特性。“阿尔巴给你命了名,我不再认识你了”(高乃依);这是非人的特性。人的特性则相反。
  681—700(534)658—722
  只有两种人:一种是义人,他们相信自己是罪人;另一种是罪人,他们相信自己是义人。
  682—693(535)654—724
  我们深深有负于那些告戒我们有错误的人,因为他们克制我们;他们教给我们说,我们是为人所鄙视的;他们并不防止我们将来不再如此,因为我们还有许多别的错误为人所鄙视。但他们准备让我们做出改正和免于错误。
  102—189(536)635—738
  人是这样造成的:就凭向他说他是个笨伯,他就会相信;
  并且就其他向自己本身这样说,他就会使自己这样相信。因为人是独自在与自己进行着一场内心的交谈,这就理当很好地加以规范:Corrumpunt mores bonos colloquia prava。
  我们必须尽可能地使自己沉默,并且仅仅向自己谈上帝(我们知道他才是真理);这样我们才能以真理说服我们自己。
  684—667(537)446—739
  基督教是奇特的。它吩咐人要认识自己是邪恶的,甚至于是可憎的,但又吩咐人要愿望着有似于上帝。没有这样一种平衡,那种提高就会使他虚骄得可恶,否则那种屈卑就会使他卑贱得可怕。
  685—674(538)690—741
  一个基督徒是以多么一点点的骄傲就使自己相信是与上帝结合的!又以多么一点点的屈辱就使自己等同于地上的虫豸的!
  这是接受生与死、福与祸的最美妙的方式!
  686—672(539)614—743
  一个兵士与一个沙特略派二者之间对于服从是何等地不同啊!因为他们都是同样服从的与依附的,都在同样地苦行。但兵士永远在期望着变成主人却从来也不曾变成主人,因为哪怕是官长和诸侯也都永远是奴隶和附庸;然而他却永远在期望着并且永远在努力以求达到这一点;反之沙特略派则发誓永远只是依附。因此,他们在永恒的奴役这方面并没有不同,双方都在永远受奴役;但是在希望方面,前者却永远有希望,而后者则永远都没有。
  687—747(540)613—742
  基督徒要求享有无限美好的这一希望,是渗和着真正的欢乐以及恐惧的;因为这并不像那些虽然期望着有一个王国而自己却身为臣民所以终于是一无所有的人;他们期望的是圣洁,是免于不义,他们是会得到其中的某些东西的。
  688—673(541)616—642
  没有人能像一个真正的基督徒那么幸福,或那么有理智、有德行而且可爱。
  693—726(542)655—644
  唯有基督的宗教才能使人完全可爱而又幸福。仅有诚实,我们并不能完全可爱而又幸福。
  5—381(543)605—734
  序言——上帝存在之形而上学的证明是如此之背离人类的推理而又如此之混乱,所以很难打动人;并且当其可能对某些人有用时,那也只是在他们看到这种证明的那一瞬间才有用,一小时以后他们就又要害怕自己被骗了。
  Quod curiositate cognoverunt superbia amiserunt。〔他们由于好奇而认识的东西,又由于骄傲而失掉了〕。语出奥古斯丁《讲道集》第141这就是不要耶稣基督而得出对上帝的认识所产生的东西,这就是不要居间者而与人们不要居间者便已认识到的那个上帝之间的相通。反之,那些靠了居间者而认识上帝的人,
  721—302(544)867—701
  基督徒的上帝是这样一个上帝,他使灵魂感到上帝才是灵魂的唯一的美好,灵魂的全部安憇都在上帝之中,灵魂除了爱上帝而外就没有别的欢乐;而同时他又使灵魂憎恶种种阻滞自己并防碍自己得以尽力去爱上帝的障碍。那些束缚着它的自爱与欲念,对于他都是不堪忍受的。这个上帝使灵魂感到它所具有的这种自爱的根基会毁灭它自己,并且唯有上帝才能拯救它。
  689—505(545)609—700
  耶稣基督所做的事只不过是教诲人们说:他们爱的乃是他们自己,他们是盲目的、病态的、不幸的奴隶和罪人;他必须解救、启发、降福与医治他们;他们通过恨自己本身并根据可悲和死于十字架去追随他,就可以做到这一点。
  690—601(546)607—708
  没有耶稣基督,人类就必定会沦于邪恶与可悲;有了耶稣基督,人就会免于邪恶与可悲。在他那里有着我们全部的德行和我们全部的福祉。离开了他,就只有邪恶、可悲、错误、黑暗、死亡、绝望。
  730—380(547)689—709
  我们仅仅由于耶稣基督才认识上帝。没有这位居间者,也就取消了与上帝的一切相通;由于耶稣基督,我们就认识了上帝。凡是自命不要耶稣基督就认识上帝并证明上帝的人只不过具有一些软弱无力的证明罢了。但我们却有着预言——这些预言乃是确凿可知的证明——可以证明耶稣基督。
  这些已经成就的并为事实所真确证明了的预言就标志着这些真理的确实可靠性,从而也就标志着耶稣基督的神性的证明。
  因而,我们就在他的身上并且是由于他而认识上帝。除此以外,并且假如没有圣书、没有原罪、没有被允诺了的而且已经到来的必要的居间者,我们就绝对不能够证明上帝,也不能够教给人良好的学说或良好的道德。然而由于耶稣基督并且在耶稣基督之中,我们就证明了上帝,并且能够教给人以道德和学说。因而,耶稣基督就是人类真正的上帝。
  然而我们同时也认识我们的可悲,因为这个上帝并不是别的什么,只不过是我们之可悲的拯救者而已。因此,我们就只能在认识我们的罪过时,才能很好地认识上帝。同样,那些不认识自己的可悲就认识了上帝的人们并没有光荣化上帝,而只是光荣化了他们自己。Quia…non cognovit per sapicntiam…placuit Deo per stultitiam praedicationis salvos facere.〔因为……人凭智慧并不认识上帝,……所以上帝便喜欢以愚拙的宣教来做出拯救〕。《哥林多前书》第1章第21节:“世人凭自己的智慧既不认识上帝,上帝就乐意用人所当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
  729—602(548)608—723
  不仅是我们只能由于耶稣基督才认识上帝,而且我们也只能由于耶稣基督才认识我们自己。我们只能由于耶稣基督才认识生和死。离开了耶稣基督,我们就不知道什么是我们的生,什么是我们的死,什么是上帝,什么是我们自己。
  因此,若没有仅只以耶稣基督为其对象的圣书,我们就什么也不认识,而只能是在上帝的本性中以及在我们自己的本性中看到蒙昧与混乱。
  728—382(549)630—647
  不要耶稣基督就想认识上帝,这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毫无益处的。他们并没有疏远了他,而是接近了他,他们并没有使自己屈卑,而是……。
  Quo quisquam optimus est,pessimus,si hoc ip sum,quod optimus est,adscribat sibi.〔越是使人好的东西就越会使人坏;假如我们把好的东西归之于我们自身的话〕。
  732—748(550)617—648
  我爱贫穷,因为上帝爱贫穷。我爱财富,因为它们提供了可以帮助不幸者的手段。我对一切人都怀着忠诚,我并〔不〕以怨回报怨我的人;并且我希望他们的情形也和我一样,既不受别人的德也不受别人的怨。我力求对一切人都公正、真实、诚恳并且忠心;对于上帝使我与之格外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那些人,我衷心怀着亲切之情;并且无论我是独自一个人、还是在别人的眼前,我的一切行为都有上帝明鉴,上帝会判断它们的,而我也是把它们全部都奉献给上帝的。
  这就是我的感情面貌;我一生中天天都在祝福我的救主,他把它们安置在我的身中,他以他那神恩的力量把一个充满了脆弱、可悲、欲念、骄傲和野心的人造就成一个免于这一切恶德的人,这一切光荣都由于神恩,而我自己却只有可悲与错误。
  733—406(551)621—649
  Dignior plagis quam osculis non timeo quia amo.〔尽管我更配鞭挞而不配亲吻,但我并不害怕,因为我有爱〕。这句话大概是作者自己的。
  735—752(552)620—650
  耶稣基督的坟墓——耶稣基督死去了,而又被人看见在十字架上。他死去了,并隐藏在坟墓中。
  耶稣基督是仅仅被圣徒们所埋葬的。
  耶稣基督在坟墓中并没有行过任何奇迹。
  只有圣徒才进入过那里。
  正是在这里耶稣基督获得了一个新生命,而不是在十字架上。
  这就是受难与救赎的最后神秘。
  耶稣基督在地上除了坟墓而外,就没有可以安息的地方。
  他的敌人只是到了坟墓中才停止折磨他。
  736—739(553)631—651
  耶稣的神秘——耶稣在受难中忍受着别人所加给他的苦痛,然而他在忧伤中却忍受着他自己所加给自己的苦痛,tur bare se-metipsum〔“心里悲叹,又甚忧愁”。〕语出《约翰福音》第11章第33节。按此处所引经文原文应作turbavit seipsum。。那不是出于人手而是出于全能者之手的一种苦难,因为必须是全能者才能承担它。
  耶稣寻求某种安慰,至少是在他最亲爱的三个朋友中间,而他们却睡着了。他祈求他们和他一起承担一些,而他们却对他全不在意,他们的同情心是那么少,以致竟不能片刻阻止他们沉睡。于是耶稣就剩下孤独一个人承受上帝的愤怒了。
  耶稣在地上是孤独的,不仅没有人体会并分享他的痛苦,而且也没有人知道他的痛苦;只有上天和他自己才有这种知识。
  耶稣是在一座园子里,但不是像最初的亚当已经为自己并为全人类所丧失了的那样一座极乐园,而是在他要拯救自己和全人类的那样一座苦难园里。
  他在深夜的恐怖之中忍受这种痛苦和这种离弃。
  我相信耶稣从不曾忧伤过,除了在这唯一的一次;可是这时候他却忧伤得仿佛再也承受不住他那极度的悲苦:“我的灵魂悲痛得要死了。”
  耶稣向别人那里寻求伴侣和慰藉。我觉得这是他一生中独一无二的一次。但是他并没有得到,因为他的弟子们睡着了。
  耶稣将会忧伤,一直到世界的终了;我们在这段时间里绝不可睡着。
  耶稣处于这种受到普遍遗弃以及被他那些选来和他一起守夜的朋友们所遗弃的状态之中,他发见他们都睡着了,便因他们不是把他而是把他们自己暴露在危险之前而烦恼;他为了他们本身的得救与他们本身的好处而以一种对他们的诚挚的温情在他们不知感恩的时刻来警告他们;他警告他们说,精神是飘忽的而肉体又是软弱的。
  耶稣发见他们仍然在睡着,既不为对他的也不为对他们自己的顾虑所萦绕,便满怀善意地不把他们唤醒而让他们好好安息。
  耶稣在不能确定父的意志的时候就祈祷着,他害怕死亡;
  然而当他认识到它之后,他就走向前去献身给死亡:famus.Processit.(约翰)。〔我们去吧。我们走吧。〕见《约翰福音》第18章第4—8节,又《马太福音》第26章第46节。
  耶稣祈求过人,但不曾为人倾听。
  耶稣在他的弟子睡觉时,就安排了他们的得救。在义人酣睡的时候,他便造就了每一个义人的得救,既在他们出生之前的虚无之中、也在他们出生以后的罪恶之中。
  他仅仅祈祷过一次要这杯离开,然后就顺从了;并且他还会去祈祷第二次的,假如有必要的话。
  耶稣在忧烦中。
  耶稣看到自己所有的朋友都睡着了而自己所有的敌人都警觉着,就把自己完全交给了他的父。
  耶稣在犹大的身上并不是看到他的敌意,而是看到他所爱的、所承认的上帝的秩序;因为他称犹大为朋友。
  耶稣摆脱自己的弟子才能进入忧伤;我们必须摆脱自己最亲近的和最亲密的人才能仿效他。
  耶稣既是处于忧伤之中、处于最大的痛苦之中,就让我们祈祷得格外长久吧!
  我们祈求上帝的仁慈,并非为了要他可以让我们在我们的邪恶之中得到平静,而是为了他可以把我们从其中解救出来。
  如果上帝亲手给我们以主人,啊,那么我们多么有必要应该衷心地服从他们啊!必然性与各种事件是丝毫不爽的。
  ——“安慰你自己吧,假如你不曾发见我,就不会寻找我。
  “我在自己的忧伤中思念着你,我曾为你流过如许的血滴。
  “若是想着你会不会做好这样或那样不存在的事,那就是试探我更有甚于考验你自己了:当它到来时,我会在你的身上做出它来的。
  “你要让我的规律来引导,看看我把童贞女以及让我在他们身上起作用的那些圣者们引导得多么好吧。
  “父爱我所做的一切。
  “你愿意它永远以我那人性的血为代价,而你却不流泪吗?
  “你的皈依就是我的事业:别害怕,满怀信念地祈祷吧,就像是为我那样。
  “我以我在圣书中的话、以我在教会中的灵,并且以感召、以我在牧师身上的权力、以我在虔敬信者身上的祈祷而与你同在。
  “医生不能救治你,因为你终将死去。然而救治你并使你肉身不朽的却是我。
  “要忍受肉体的枷锁与奴役;目前我只从精神上解脱你。
  “比起这些和那些人来,我更是你的朋友;因为我为你做的比他们更多,他们不会忍受我所忍受于你的,也不会在你不敬与残酷的时候为你而死,就像我在我的选民中以及在圣体中所曾做过的以及所准备做的和正在做着的那样。
  “如果你认识你的罪恶,你就会丧失你的心”。
  ——主啊!那末我就丧失它吧,因为我依据你的保证而确信它们的毒恶。
  “——不,因为我(你是从我这里学到这些的)可以救治你,而我向你所说的正是我要救治你的一个标记。随着你赎这些罪,你就会认识它们,并且你就会听到说:‘看哪,你的罪被解免了。’因此,为你那隐蔽着的罪行、为你所知道的那些罪行的秘密毒恶而忏悔吧。
  ——主啊!我把一切献给你。
  ——“我爱你要比你爱你的污秽——ut immundus pro luto〔象沾满了尘土那样不洁〕——更热烈。
  “让光荣归于我,而不是归于你,你这虫豸与尘土。
  “当我亲口的话对你竟成为恶德与虚荣或好奇心的缘由时,你就去询问你的指导者吧”。
  ——我看到了自己的骄傲、好奇心与欲念的深渊。我与上帝或与正直的耶稣基督并没有任何关系。然而他却由我而被弄成有罪的了;所有你的鞭挞都落在他的身上。他倒比我更可憎恶,但他远没有憎恶我,反而使自己受到尊敬,以致我要走向他并且求救于他。
  然而他却救治了他自己,而且会更加有理由要救治我。
  必须把我的创痛加在他的上面,把我和他结合在一起,他将在拯救他自己时也拯救我。然而这却决不可推给将来。
  Eritis sicut dii scientes bonum et malum。〔你将知道善与恶,象上帝那样。〕《创世记》第3章第5节:“你们便如上帝能知道善悲”。在判断“这是善或恶”的时候,每个人就都造就了上帝;并且对于事件不是过份地痛苦便是过份地高兴。
  做小事要像大事那样,因为在我们身中做出这些事并过活着我们的生命的耶稣基督是尊贵的;做大事要像轻易的小事那样,因为他是无所不能的。
  734—742(554)610—688
  我觉得耶稣基督只是在他复活之后才许人摸他的伤痕的:No-li me tangere。〔不要摸我〕。语出《约翰福音》第20章第17节。我们必须只把我们自己和他的苦难结合在一起。
  他在最后的晚餐中把自己奉献给圣餐时好像是要死的,对于在以马忤斯的门徒则是复活了的,而对全体教会则是升了天的。
  737—751(555)619—687
  “绝不要拿你自己比较别人,而只能比较我。如果你在那些你以自己与之相比较的人们中间并没有发见我,你就是以自己在和一个可憎的人相比较了。如果你在其中发见了我,那末就以你自己来比较吧。然而你将比较什么呢?是比较你自己吗,还是在你身上的我呢?如果是你自己,那就只是一个可憎的人。如果是我,那你就是以我来和我自己相比较。而我是一切中的上帝。
  “我在向你讲话并且时时劝导你,因为你的引导者不能向你讲话,而我又不肯让你缺少引导者。
  “而或许我是其他的祈祷这样做的,因此他在引导着你而你却看不见他。如果你里面没有我,你就不会寻找我。
  “因而,就不要惶恐不安”!
[商务]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法]帕斯卡尔《思想录》
第八编:基督宗教的基础
  602—17(556)618—659
  ……他们亵渎他们茫无所知的东西。基督宗教就在于两点;认识这两点对人类是同等地重要,不认识这两点又是同等地危险;而上帝则同等仁慈地给出了这两者的标志。
  可是他们却借题得出结论说,根据使他们应该结论出其中之一的东西,这两者的另一就并不存在的。宣称只有一个上帝的智者们曾经遭受迫害,犹太人遭到仇恨,基督徒则更譬如此。他们依据自然的光明看出了,假如大地上有一种真正的宗教的话,那末万物的行动就应该趋向它作为自己的中心。
  万物的一切行动都应该以宗教的建立与伟大为其目的。
  人在自己身上应该有着符合于宗教所教诲于我们的那些感情。最后,宗教应该是那样地成为万物所趋向的目的与中心,从而凡是懂得宗教原则的人就都既能特殊地解说全部的人性,又能普遍地解说世界全部的行为。
  而在这种基础之上,他们就乘机亵渎基督宗教,因为他们错误地理解了基督宗教。他们想像着它单纯地就在于崇拜一位被认为是既伟大又全能而又永恒的上帝;确切地说,这是自然神论,它之远离基督宗教差不多就和全然与基督宗教背道而驰的无神论一样。而他们却由此结论说,这种宗教是不真实的;因为他们并没有看到万事万物都一致在确立如下这样一点,即上帝并不以其所可能做出的全部证据来向人们显示他自己。
  然而即使他们得出了他们所要反对于自然神论的那种结论,他们也得不出任何结论来反对基督宗教;基督宗教确切地说就在于救主的神秘,救主一身结合了人性与神性这两种性质,他挽救人类免于罪恶的腐蚀,好让他们在他的神身之中与上帝调谐。
  因而,基督宗教就把这两个真理一起教给了人类:既存在着一个上帝是人类能够达到的,又存在着一种天性的腐化使他们配不上上帝。认识这两点的每一点对于人类都是同等地重要;一个人认识上帝而不认识自己的可悲,与认识自己的可悲而不认识救主能够加以救治,乃是同样地危险。这两种认识若只有其一,就会造成要末是哲学家的高傲,他们认识上帝,却不认识自身的可悲;要末便是无神论者的绝望,他们认识自身的可悲但没有救主。
  既然人类之认识这两点有着同等的必要性,所以上帝之7使我们认识到它们也就有着同等的仁慈。基督宗教做了这件事,它之成为基督宗教也就正在于此。
  让我们就根据它来检查一下世界的秩序吧,让我们来看是不是万事万物都趋向于确立这种宗教的这两个要点:即耶稣基督是万物的目的,又是万物所趋向的中心。凡是认识了他的,也就认识了万事万物的道理。
  凡是错了的人,都只不过是错在未能看到这两种东西之中的一种。因而,我们很可能认识上帝而不认识自己的可悲,或认识自己的可悲而不认识上帝;然而我们却不可能认识耶稣基督而不同时既认识上帝又认识自己的可悲的。
  这便是何以我并不准备在这里以自然的原因来证明上帝存在或三位一体或灵魂不朽以及任何这类性质的事物的缘故了;不仅是因为我觉得自己没有力量足以在自然界中找到有什么东西可以说服最顽固的无神论者,而且还因为这种知识缺少耶稣基督便是无用的而又空洞的。当一个人被说服相信数目的比例乃是非物质的、永恒的、依赖于第一真理而存在的真理,而那就叫作上帝;我并不以为这时候他在自己的得救方面就更前进了多少。
  基督徒的上帝并不单纯是个创造几何学真理与元素秩序的上帝;那是异教徒与伊璧鸠鲁派的立场。他并不仅只是个对人类的生命与幸福行使其天命的上帝,为的是好赐给崇拜他的人们以一连串幸福的岁月;那是犹太人的东西。但亚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基督徒的上帝,乃是一个仁爱与慰藉的上帝;那是一个充满了为他所领有的人们的灵魂与内心的上帝,那是一个使他们衷心感到自己的可悲以及他的无限仁慈的上帝;他把自己和他们灵魂的深处结合在一起;他以谦卑、以欢愉、以信心、以仁爱充满了他们的灵魂;他使得他们除了他自身而外就不可能再有别的归宿。
  凡是到耶稣基督之外去寻求上帝并且停留在自然界之中的人,要末便不能发见任何可以使他们满意的光明,要末便走向为自己形成一套不要媒介者就能认识上帝并侍奉上帝的办法;并且他们便由此不是陷入无神论便是陷入自然神论,而这两种东西几乎是基督宗教所同样憎恶的。
  没有耶稣基督,世界是无法生存的;因为那必然要末就是世界毁灭,要末就是世界活像一座地狱。
  假如世界的生存就是为了把上帝教给人类,那末上帝的神圣性就会以一种无可辩驳的方式照亮着世界上的每一个部分;然而,既然世界只是因耶稣基督并且为耶稣基督而生存,并且是为了把人类的腐化与人类的赎罪教给人类,所以万物就都在闪灼着这两条真理的证明。
  世上所呈现的事物既不表示完全排斥神明,也不表示神明之昭彰显着的存在,而是表示有一个隐蔽的上帝的存在。万物都带有这种特征。
  难道唯一认识天性的人之认识天性,就只是为了沦于悲苦吗?难道唯一认识它的人将是唯一的不幸者吗?
  他绝不会是根本什么都看不见,他也绝不会是看到多得足以相信自己已经把握到了它,而是他所看到的足以使他认识到自己已经沦亡;因为要能认识我们已经沦亡,就必须是既能看得到而又看不到;而这正好是他天生的状态。
  无论他站在哪一边,我都不会让他安安逸逸地……
  603—315(557)630—660
  因此,这就是真的:万物都在把人的情况教导给人,然而他却必须好好地理解;因为既不是真的万物都显示出上帝,也不是真的万物都隐蔽起上帝。而是上帝既向那些试探他的人隐蔽起自己来,又向那些追求他的人显示出自己来,这两者同时一起都是真的;因为人类既配不上上帝,同时又能得到上帝,由于他们的腐化而配不上,由于他们最初的本性而能得到。
  604—316(558)591—684
  除了我们的不配而外,我们从自己全部的矇昧之中还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606,446—319,453(559)750—685
  假如上帝从不曾显现过任何东西,那末这种永恒的缺陷就会是暧昧可疑的,并且可以同样联系到并不存在任何神明,正如联系到人们不配认识上帝一样;然而他却有时候——但不是永远——显现,这就勾消了暧昧可疑。假如他显现过一次,那他就是永远存在的;于是我们就只能由此结论说,既存在着一个上帝而人们又配不上他。
  640—14,16(560)766—643
  我们既不理解亚当的光荣状态,也不理解他罪恶的性质,更不理解它之被传递给了我们。这些事情所经历的状态,其性质是与我们自己全然不同的并且是超出我们目前的能力状态之外的。
  我们之想知道这一切都无补于我们从其中脱身出来;而全部我们所需要认识的就只是我们是悲惨的,腐化了的、脱离了上帝但又被耶稣基督所赎救;而正是关于这些,我们在大地上却有着种种可惊叹的证明。
  因此,腐化与赎救这两种证明就是从对于宗教无动于衷而生活着的不信教者那儿得来的,也是从成为宗教之不可调和的敌人的犹太人那儿得来的。
  814—378(561)859—645
  有两种方式可以说服人相信我们宗教的真理:一种是以理智的力量,另一种是以发言者的权威。
  我们并不使用后一种方式,而是使用前一种方式。我们并不说:“必须相信这些,因为叙述它们的圣书乃是神圣的”;
  反倒是说,根据如此这般的原因就必须相信它,而这些原因又都是脆弱的论证,因为理智对一切都是百依百顺的。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