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那多最新文化悬疑力作:亡者低语

_2 那多(现代)
  "吵什么,回局里去讲讲清楚。什么不犯法,你们也懂法?麻将台子上那堆钱是干什么用的,当面巾纸啊?"
  我看了两眼,插进去问:"哎,你是那个小石吧。"
  其中一个卷头发的三十多岁汉子立刻应道:"哎是的是的。"
  他也不清楚我是哪路人物,这种时候稻草抓一根是一根。
  "城管刘队长和我说起过你,正好有件事情要请教一下。"
  "哦对的我和刘队长很熟的,我就是帮忙他们城管执法的呀,我怎么会去做犯法的事情。"他说着朝两边的警察摊开手,以示自己的无辜。
  那两个警察疑惑地朝我看过来。
  我只管抓紧时间问要问的事情,这种时候主客易位,我说什么他都得好态度地回答,且还不方便多问我身份。
  "我有个黑车司机朋友,前些天出去了就没回来,这个事情,你们放倒钩的清楚吗,是不是看见过他?"
  "他一般趴哪几个点的?"
  我把刘小兵经常趴活的地方说了。
  "那块地方归竹竿和阿迪,竹竿这些天不知跑到哪里去了也没个消息,阿迪就在我店里,要是我现在好走,马上就带你去找他。"
  他用期待的眼睛看着我,看着我头也不回地出店去,再不搭理他了。
  在大闸蟹店里找到阿迪,问起抓黑车的事情,他警惕起来,大约是最近钓鱼案闹得太凶,各方的眼睛都紧盯着,所以他们这段时间已经停了一切"业务"。
  我又搬出刘队长,阿迪的态度缓和下来,但对刘小兵,他却没有印象,说肯定没有抓过这样一个人。
  和我判断的一样,来这里走一遭就是白费工夫,纯粹是为了兑现对张岩的承诺。撤之前我多问了一句:你和竹竿是搭档?他有没有可能见过?
  我只等他说一句"不可能",就回去答复张岩,让她安心等着警方的调查结果了。
  "竹竿……"阿笛挠了挠头:"找不到他了。"
  "啊?"我不明白。
  阿笛耸耸肩,换了个更书面的词,用轻描淡写的口气说:"竹竿失踪了。"
  十月十九日晚,竹竿在他被划定的地盘上扮作乘客游荡,钓上黑车后,他本该让司机将车开到伏击点,抓人拔钥匙罚钱。
  当晚,伏击人员没有等到竹竿,那之后到现在,没有人再见过他。
  竹竿的地盘,正是刘小兵惯常兜生意的区域。
  刘小兵的失踪时间,正是十月十九日。
第23节:三,消失者们(1)
  三,消失者们
  头顶的伤还疼着,已经结了疤。
  窗外大雨。
  热茶自陶壶注入杯中,香气扑鼻。
  倒茶的时候,得用手按着壶盖,否则不严实的盖子很容易掉下来。
  茶壶的造型很奇特,不方不圆,表面凹凸不平,一瞧就是学徒级的DIY自制品,壶嘴上还有模糊的指印子。
  "是你自己做的?"我问。
  "宝宝做给我的。"
  她示意我看杯底,那儿刻着"亲亲公主殿下"。
  这一刻,她笑得无比温柔美丽。
  "小姑娘羞答答的,内向得很。小兵把她宠得哦,含在嘴里怕化了,什么事情都不让她做。"十分钟前,楼下杂货店的裘老太这么对我说。就是她说的刘小兵准是被城管抓了黑车。当时我就在心里嘀咕,这老太太说话太不靠谱,满嘴跑火车,她说的张岩,和我认识的完全就是两个人嘛。
  可此时,我觉得裘老太的话有几分道理。
  茶壶和两个歪歪扭扭的小杯子放在宝蓝色的小圆桌子上。其中的一个杯子外壁上刻了张笑脸,另一个刻了张生气的脸。在这整套茶具里,只有一个生气脸的杯子,是给张岩专用的,因为这个小家里能生气的只有公主殿下一个人。公主生气的时候,宝宝一定得笑。
  公主在纸上写下"宝宝不能生气,宝宝从不生气"的时候,有一瞬间,她眉宇间隐藏的忧虑和恐惧全都不见了,巨大的甜蜜的幸福感如汹涌潮水,把她整个人都淹没了。这潮水触碰到我心中柔软的地方,潮来如此,潮去也如此。
  宝蓝色小圆桌的旁边,是几张巴洛克风格的白漆靠背木椅。看起来昂贵,其实和小圆桌一样,来自旧货商店。买回来之后,把原本的漆脱掉,又用沙皮细细磨过,再重新刷上漆。张岩热衷于为我介绍这一室一厅小屋的每个角落,每个角落都和刘小兵息息相关。她通过这种方式一遍又一遍地回想、回想、回想。
第24节:三,消失者们(2)
  这样就是新的了,她写道。
  "宝宝说,公主一定得用全新的东西。"
  "但我还是和他发脾气,因为我想要真的全新的东西,而不是这些,被他刷得满是油漆味道呢。所以那之后,他每天更早起来出门挣钱了,我醒来枕边总是空着的,只有床头柜上的那个盛着热牛奶的保温瓶。"
  "其实闻惯了,觉得也挺好闻。"
  她深深地嗅着。
  "没有油漆味道了。已经全都散掉了。"
  我坐在旁边,几乎不知道该说些什么配合她安慰她。似乎她也不需要我说话。
  "他想要存些钱,好生个小宝宝。我常常问他,要是宝宝有了小宝宝,哪一个更宝贝些?他每一次都不会上当的。"
  "上当?"我不明白。
  她拿起茶杯,把生气的脸给我看,我就明白了。
  只有一个人能生气,只有一个人是中心,没有谁可以取代,即便是自己的孩子也不行。
  "你们在一起多久了?"我忍不住问。
  "3+4。"她写。
  是恋爱三年,然后结婚四年的意思吧。
  真的很难想象,这样浓烈的爱恋,竟然已经维持了七年。
  在得知竹竿和刘小兵同时失踪之前,我和那些警官一样,曾觉得刘小兵的失踪,也未必不会是他主动的。不喜欢老婆了,在外面有人了,想逃开这个家过新生活了……但任何人只要踏进这间屋子,都不会再有这种想法。他是那种会为老婆挡子弹的男人,只要有一口气在,爬都会爬回来看他的公主。这话一点都不夸张,瞧瞧这桌子椅子茶杯陶壶,观一羽可知全豹啊。
  "他每天清晨出门,中午的时候回一次家,帮我把午饭烧好。我担心影响他做生意,他说不会的,因为他已经知道在哪些地方蹲点最容易拉到生意,足可以把中午的这点时间补回来。"
  刘小兵最常守候的区域,是张江地铁站附近。这里夜晚的机会最多,特别是末班地铁时,会有许多夜归客,或者没赶上地铁的反方向乘客需要出租车。
  那儿就是竹竿的地盘。十月十九日晚,竹竿扮作刚下地铁的乘客,上了刘小兵的桑塔纳。时间是十一点十五分,这个时间是当晚另一个在场的黑车司机告诉我的,他有些气刘小兵抢生意,并且刘小兵总是这样,一点不讲规矩。
  因为是抢过去的生意,所以那名黑车司机,也知道竹竿要去的地方--和我从阿笛那儿问到的伏击点一致。
  昨天夜里九点半,我从地铁站开始,追寻失踪的两人一车。
  竹竿长得瘦瘦长长,所以才有了这样一个外号。在石哥手下的这群人里,他不是最出风头的,也非最不合群的。平时谈得来的人也有三五个,但终究是酒肉朋友。在道上飘着,没人会真正关心你,所以失踪了这么些天,也没有人管,甚至许多人根本不曾注意到。阿笛同竹竿走得最近,这才有些狐疑,但说到是否真正为他担忧,却也未必。
第25节:三,消失者们(3)
  风很大,雨却迟迟不至。知道了起点和终点,刘小兵的行车路线就大致能确定个八九不离十了。
  刘小兵失踪后,被宠在家里当宝贝的张岩像没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她豁出一切脸面力气,只为让那个从不能生气的宝宝重新回来。但她在宝宝的羽翼下过太久,完全不谙世事,一举一动都显得那样莽撞甚至可笑。
  这曾经让我对刘小兵的失踪并不太在意,我初时觉得他肯定是因为犯了其它什么事情进了拘留所,后来觉得应该是遭逢突发的恶性事件,比如抢劫绑架之类,好吧,没人会绑架这么个穷小子,但我真的没过多思考这事情,用大白话说就是没进脑子。这样说显得有点冷血,但这座城市里每天都在发生着无数的不幸,看得太多,难免麻木。
  但竹竿也在同一时间失踪,这就有点蹊跷了。
  真巧呀。
  但我从不相信巧合。
  竹竿上了刘小兵的车,如果一切正常,二十分钟之内,车会在伏击点停下。但没有,刘小兵和竹竿,连同那辆红色的桑塔纳2000,再也没人见过他们。
  我在地铁站租了辆自行车,顺着那条行车路线,一路问去。
  问的是路边夜晚还开张的商铺。
  简单得很,如果一切还在常理能解释的范围内--这指的是,只要车不是凭空蒸发的,就必然存在一个转折点,让车驶离原先的目的地。
  比如刘小兵识破了竹竿的身份,两人发生争执后车改向了;再比如有第三人强行把车拦下。不管是哪种情况的转折点,都会让这辆车显得异常,从而给别人留下印象。
  整条路线不超过三公里,叫车也就是个起步费。问到一半的时候,我就已经没多少信心。大多数的人都会这样回答:两个礼拜前的事情,怎么可能记得清楚。
  直到离伏击点还有一条街远的地方。
  那是个生意不错的柴爿馄饨摊头,老板是个扎着头巾的黑脸男人。
  "有,见过。"老板肯定回答的时候,我惯性地以为这是和之前那许多店家相同的一个回答,直到话在脑子里转了三个圈,才意识到我已经找到了突破口。
  "就坐在你旁边那张木桌子上,一个高高瘦瘦,一个矮小敦实。那辆红色普桑就停在路边。怎么样,来一碗尝尝?"老板问我。
  这时风里开始夹了星星的雨点,冷冷地砸在额上嵌入颈间。
  "哦好的。还记得他们长什么样吗?"我进一步和老板确认,红色的桑塔纳不稀奇,别搞错了。
  老板把小馄饨下进网里,开始形容他们的长像。
  "矮的那个,额头很宽,两条眉毛密得快要连在一起了。"
  ……
  眉毛下是一双圆眼睛,微微眯起来,很亮。他的嘴咧着,露出洁白的虎牙,胡子没全刮干净,右边面颊紧紧挤着张岩的左脸,伸出一只手揽着她的肩,用力得像要把她融到自己身体里似的。
第26节:三,消失者们(4)
  相片里的张岩努力扬着脸,骄傲……如公主。相框放在客厅的餐边柜上,公主显然不是个很会收拾家的女孩,但相框周围空出了一大圈,清爽干净。
  "很想他。"
  我收回凝望相片的目光,张岩正看着我,看得很认真。
  早晨七点,张岩传短信问我,有没有查出些什么。我醒来后看见,想了会儿,回她说有一些消息,当面说比较好。于是她请我去家里吃午饭。
  已经在她这儿坐了快一小时,连说带写,用去了五张A4纸。许是感觉出些什么,她一直没给我说话的机会,而是不停地在聊她和刘小兵。那些生活中琐碎的片段,慢慢地组成一个只属于他们两人的世界。
  她也时常停下来,踌躇着犹豫着挣扎着。然后在我打算开口说些什么之前,又把话题岔到另一个地方。
  直到这刻。
  她愣愣瞧着我,深深吸了口气。在什么话都还没说出来之前,眼泪却已经流出来了。
  她慌乱起来,胡乱地把眼泪擦去,猛地站起,说去给我做些吃的,快步进了厨房。
  她在厨房里呆了很久,然后端出一碗放了咖喱的煮方便面,一碗番茄炒蛋,一碗炸猪排。
  "真香啊,我还以为你不会做菜呢。刚才你说都是刘小兵回来做给你吃的。"我说。
  "宝宝最喜欢吃我做的。"她朝自己翘翘大拇指,以示自己做菜的手艺要远高过刘小兵。
  "他要乖很长一段时间,我才会做给他吃的。"
  "尝尝,尝尝。"
  "好吃吗?"
  我大口吞着,猛点头。张岩笑着,也大口吃。
  两个人闷头吃东西,无话。她吃掉小半碗,停了筷,抬头看我。
  "不用吃这么快。"
  "好吃呀,我的吃相很差吧。"我冲她笑笑。
  "其实不好吃吧。"她忽然这么说。
  我一愣。
  "我知道其实不好吃,我知道的。"她轻轻摇头。
  "我耳朵不好,但是舌头没坏。宝宝做的菜,好吃过我一万倍。但他还是喜欢吃我做的,是真的喜欢,和你不一样。"
  "哦对不起。"她向我道歉:"但真的和你不一样。"
  我默然,我该说什么呢。
  刘小兵,已经不在了呀。他还会回来吗?我可以对她说,我们一定会找到她的宝宝的,就如我对她说,她做的菜很好吃一样。
  降临在这世间,我们便注定要经受磨难,有些人少,有些人多。
  黑面的柴爿馄饨老板看见刘小兵和竹竿时,就觉得他们许是刚经了场劫难。
  两个人都有些狼狈。一个袖口扯破了,另一个手腕处有抓痕,衣服皱着,像是和谁小干了一架。
  两个人吃了馄饨,粗眉毛付的帐--也就是刘小兵,然后上车离开。
第27节:三,消失者们(5)
  我再细问,老板回忆说,来馄饨摊之前,这辆车已经在远处停了好一会儿。
  如果在之前的某个路段,他们停车和别人发生了争执,肯定会有人看见。但我问下来并没有,那就应该并没有"别人"。刘小兵车开到一半识破了竹竿的身份,激愤之下在车里就和他拉拉扯扯争执起来,却憋着不敢真的大打出手。最后的结果,十有八九是给点钱私了。否则走"正常程序",又是罚钱又是扣车,不值当。气总是要受的,但为了张岩,刘小兵能忍下来。小小市民,但凡有些牵挂,谁愿意和执法队真的扯破脸?
  所以竹竿并没把车引到伏击点去,因为钱已经落到他自己腰包里去。那么他们去了哪里?
  如要讨好竹竿,既然请吃了小馄饨,吃完把人送回家,也是正常的礼数。
  幸好我从阿笛那里把竹竿住的地方也打听到了。这也算是经验,有用的没用的都问个清楚周全,天知道什么时候哪条信息就会派上用场。
  竹竿住在个很便宜的出租屋里,离馄饨摊只有三条街。像先前那样,我一路问去,却一无所获。
  没人再记得这辆车。
  是我判断错了,他们没往这里来?
  竹竿的房子和一条自行车地道紧临着,不能行机动车,所以开车得绕个大圈子才能到。这圈子可以从两个方向绕,我骑着车两条路线都走了一遍,一家家小杂货店超市地问,没人记得见过这辆车和这两个人。
  我把自行车靠在棵行道树旁,站在地道上方,点起支烟。雨忽地大起来,一滴雨落在烟头熄了火。我重新点着,往下看。
  地道有点偏僻,这会儿没什么人经过,半数路灯都灭了,昏暗得很。
  远处有灯慢慢近了,是一辆出租车开进来,停在底下。按理这下面是专走自行车和行人的,车不能进。但这是晚上,没有摄像头,更没交警。在我站的地方十米远有条台阶,直通地道,对打车的人来说是条捷径。乘客从车上下来,顺着台阶往上走。
  所以,很可能刘小兵当时也没绕圈子,直接把竹竿送到了这下面?
  不过这下面根本没店铺,我该去向谁打听情况?
  我吸了口烟,沿阶而下。
  十多年前,这里在规划中属于镇中心区域,为了避免充分发展起来后的交通拥堵,预先建设了人车分流,下面走人和自行车,上面走机动车。结果地道建成的时候,镇领导班子换了,规划也改了,建设中心移到别处,于是上面的车行道就没再继续投资建设。到今天,这儿倒成了个交通遗留问题,地下不能走车,地面的小路被周围居民搭了许多违章出来也不能走车,拖累得附近的房价都一直上不去,成了处发展滞后不受人待见的角落。
第28节:三,消失者们(6)
  出租车已经调头开走,地道里除了我,一个人都没有,空空荡荡。
  因为只有半数路灯亮着,其中有些还明灭不定,让地道黯淡阴森。我走进桥洞,虽然这样淋不到雨,但感觉并没好多少。这种地方天然能聚集恐怖的气息,走着走着,就会让人忍不住回头去看,身后有没有别人跟着。
  地道的两侧墙是黄色的,很脏。上面有些随意的涂鸦,应该是在这儿过夜的流浪汉们的作品。我边走边看,要是曾在这里发生什么古怪的事情,没准会有些痕迹留下来。好吧,那已经是两周前的事情了,我其实并不抱指望。
  没走几步,我意识到自己的小错误,便调头往回。那道阶梯入口在桥洞外,所以刘小兵也不会把车开进桥洞,而是停在和先前出租车差不多的位置,如果曾发生什么,也是在那儿。当然,这意味着我又要回到雨里去。
  阴森的气氛让雨落在身上多了几分寒意。也许是这里的环境使然,我越发地觉着,刘小兵和竹竿的失踪有说不出的古怪。两个人唯一的交集就是在同一辆车里坐了半小时,吃了碗小馄饨,为什么会一起失踪呢?我试着在脑海中还原当天夜晚的情景,上车、识破后争吵、和解、吃小馄饨、再次上车,然后在某地方遭遇无法逃脱的变故!
  哦,我想我找到变故了!
  一处撞击的痕迹,就在离阶梯口不到五米的墙上。我摸出手机,用屏幕的光把这处痕迹照得更清楚些,没错,红色的油漆印,这该是车漆,不新不旧,时间也大概能对上。
  我蹲在地上,用手机照着仔细地看,尤其是地面的缝中。或许是时间过去太久,没发现想象中的玻璃碎渣。这让我又犹豫起来,这墙上的红印真的是那晚刘小兵开车撞上留下来的吗。
  我再回头看撞痕,却意识到若以此推测,当时的撞击其实并不严重,也不可能使车内的人受到较大的创伤。甚至当时根本就没有碎玻璃散落一地,否则掉进地缝里的玻璃屑不是那么好被清理干净的。
  所以,即便刘小兵在这里出了个小车祸,两个人也肯定还有清醒的意识和较完全的行动能力。让他们失踪的不是撞车,或许……是导致撞车的原因。
  我绕着撞痕一圈圈地兜,想再发现些其它的线索。我甚至仔细研究周围的涂鸦画,但是没用,只有这一处痕迹能和刘小兵扯得上关联。
  我越来越焦虑。一定漏掉了哪里,因为我总觉得有地方不对劲。
  什么地方呢?
  我环顾四周:空无一人的地道,昏暗的灯光,污渍处处的地道墙……我错过了哪儿?
  我突然回头,回头看桥洞下。
  什么都没有。
  我摸着下巴,在雨里转了几个圈,又疑惑地往桥洞下看去。还是什么都没有。
第29节:三,消失者们(7)
  可是,怎么会什么都没有呢?我明白自己的古怪感觉来自何方了。
  这是座让我印象深刻的桥,我相信背后一定有个完整的故事。
  整座桥都是金黄色的,很明媚。桥下有水,水中有鱼。都是用蜡笔画成,笔触有点粗,有点幼稚,非常可爱。
  桥的一头站着个小男孩,一头站着个小女孩。小女孩的那边有五彩的祥云,有花有草有蝴蝶有小鸟,小男孩那边就单调了许多,只是手里捧着好大一团的……
  "他手里是什么?"我指着问。
  "棉花糖。我最喜欢吃棉花糖。"张岩说。
  这是一本厚厚的大簿子,每一页都写满了,有的是画,有的是文字,更多的是画加上文字。
  簿子的扉页上写着"公主的睡前故事"。因为是睡前听的,让张岩再读唇语就太累了,刘小兵都是画给她看的。很多时候,刘小兵回到家里太晚,公主已经睡着了,他就会把欠下的故事画到本子上去,因为常常半夜里公主会把他摇醒要求补故事的。
  实际上,即便不是讲睡前故事,只是平时的交流,刘小兵也是尽量地用笔而非用嘴。对他来说,能多体贴十分,就不会只做九分。所以像这样的簿子,有整整一橱。
  没人能想到,刘小兵会对张岩这么好,就连彼此的父母都想不到。
  刘小兵是武汉人,家境很不错。张岩没有对我说得很清楚,只说他家有好些套房子,这便足以说明许多问题了。张岩是上海人,家里谈不上有多困窘,却也是很清贫的普通百姓人家。两个人走到一起,双方家里都是反对的。刘家当然不希望儿媳是残疾人,张家则不相信刘小兵会真心待张岩一辈子,万一过几年两人离婚,失聪加离异,再找第二个男人就难了。
  所以他们只有和自己家里断了关系,独立打拼。想着再过些年,等时间向所有人证明了爱情之后,自然能被家里重新接受。
  "我是不是很傻?"张岩说:"我什么都不懂,一个人什么都做不了,宝宝不见了以后,我才明白自己真的很没有用。"
  "你已经做得很好了。"我说。
  "你知道吗,我听不见你说什么,我是用眼睛看的。所以,我可没那么好糊弄。"
  我尴尬地咳嗽。
  她低下头,一页页地翻那些厚本子,速度忽快忽慢。从前的片段纷至沓来,光阴都停在这些纸张上了。
  "我知道你有些事情要告诉我。"她说:"但我需要些勇气,更多更多的勇气,才能听你说。真的很谢谢你,一早就来了,却等了这么久时间。你们记者一定很忙的吧,有许多重要的事情要采访吧。"
  "哦,其实没什么。对我来说,现在你的事情最重要。"
  张岩笑了:"这看上去倒像是真的呢。我想,我准备好了。不管怎么样,不管宝宝去了什么地方,我都得找到他。他一定没出事,他一定还在什么地方等着我。我准备好了。"
第30节:三,消失者们(8)
  她把本子合上,手用力地压在封皮上,手背变得苍白起来。这股苍白从手一直蔓延到额头。
  "你说吧。"她抓起最厚的本子,抱在胸前,盯着我说。
  阳光从窗户照进来,雨还在稀疏地下着,成了罕见的太阳雨。太阳完全从云后出来的时候,光移到我眼睛上,刺得我闭起眼。对面的张岩化作个有光晕的黑色轮廓,就如昨夜的桥洞。在我醒悟的一刻,那桥洞的形象拉长扭曲,就像此时印在我眼廉的一团光影,不可捉摸。
  桥洞下,地道里,没有人。
  这就是让我觉得不舒服的根本症结。
  因为不该没有人的。
  即便是在这样的时间。
  或者说,在如此的深夜,这地道里反倒该有人在。
  那些在地道墙上画了许多涂鸦的流浪汉们呢?
  大多数的国家里,城市越是大,越是现代化,流浪汉就越多,中国也是如此。城市居民的收入高了,施拾给他们的钱就多,于是就能"养"起更多的流浪汉。
  这些流浪汉白天在各个繁华路段行乞或者编些奇怪故事要钱,晚上当然不会去旅馆,有个能遮风挡雨的地方就行。这样的地道桥洞,尽管是在浦东不那么繁华的地段,也该有流浪汉把它作为夜宅才对。错了,不是该而是肯定,看看涂鸦就能知道。
  可是现在没有一个流浪汉,地道里空空荡荡,这是怎么回事?这绝对不正常。
  我没头苍蝇一样在地道里来回兜圈子,雨湿了衣服,冷得发起抖来。
  也许是偶然,也许只是今天没有流浪汉,平时都会有,也许……但在这样一宗古怪的失踪案里,任何的偶然任何的也许都不能小觑。
  为什么这里没有流浪汉安家?谁能为我回答这个问题?
  我跑出地道,飞快从台阶上去,跨上自行车,顶着雨向前飞快地骑。
  我不确定自己的目的地在哪里,只是在周围的街上绕。我得找到另一个桥洞,熟悉流浪汉世界的只有流浪汉自己。我得找到他们。
  大约七八分钟后,当我把车放倒在一处高架桥下闸道边的绿化带旁(必须得放倒,否则风也会把车吹倒的),深一脚浅一脚踏过草地往闸道桥洞走时,头发已经湿得可以拧出水。
  桥洞下照不进路灯光,黑影绰绰。我走得近了,看见里头果然有人。是呀,这样的地方,本来晚上肯定得有人的。
  两卷破席,一个大背包一条麻袋,两个人和衣而卧。
  风雨夜,所以我快走到的时候,他们才发现有动静。一个人站了起来,警觉地看着我,另一个许是已经睡的迷糊,原本弓着背背着我,现在转了个身,却没起来。
  我是有准备的,摸出烟来。这是先前路上在超市里买的,扎在塑料袋里,原本身上的烟早就湿作一团了。
第31节:三,消失者们(9)
  那站起来的汉子沉默地看着我,不开口。我进了桥洞,停在离他们七八米远的地方,抛了两支烟过去,说:"有火没?"
  这汉子看着我额上的雨水直往下滴,模样比自己更不堪,又低头瞧烟,没去捡,开腔说:"你来借火?"
  河南口音,带着浓浓的疑惑与警惕。
  旁边悉悉嗦嗦响起来,汉子歪头一看,却见躺着的同伴已经捡起烟点着火抽上了。
  "借个火。"我扬扬手里的烟,笑笑,却不知黑暗里他是否能看清我的笑容。
  汉子想了想,蹲下来,捡起另一根烟放在鼻前嗅嗅,夹在耳后,把火机抛给我。
  "谢谢了。"我接了火机,点了烟,连着整包烟一起抛回去,并没再走近。
  "抽完我就走,顺便问个事。"
  汉子还是冷冷看着我,拿了我的烟,却没放松丁点警觉。这也在理,我模样虽然狼狈,但并不像是个流浪汉,正常的城里人,平时谁愿意多搭理流浪汉呢。而在这样的雨夜,一个陌路人突然间闯到这儿来,能不让人提防吗?
  "你知道……"我有点担心他们不清楚正式的地名,迟疑了一下:"在东南面,有一条专走自行车的地道,叫……"
  他们的神情姿态突地变了,等我说出自行车地道的名字,那个一直睡着的汉子一骨碌跳了起来.而原本站着的汉子"啊"地大声惊叫,竟拔腿就跑,头也不回地奔进雨里。
  我傻了眼,见那跳起来的汉子像是也要跑,急忙冲上去要拉住他。
  这是个下意识的不理智的动作,如果我有时间想一想,肯定不会这么干,因为太容易引发肢体冲突了。但那时候怎么有空多想,一把就抓了过去,正揪住他后背的衣服。这汉子"嗬呀嗬呀"地怪叫,一副惊骇过度的模样,却根本想不到回身揍我,只顾着拼命向前跑,试图挣脱我。
  我这时根本顾不上思考为什么这两个人听见那条地道就惊恐到如此程度,抓着汉子的衣服,却被他拖着踉跄向前。
  "等等,别跑。"我喊着,另一只手又抓住汉子的手腕。他发了狂似地挣,眼角瞥见一条人影从雨里跑进来,可能就是先前冲出去的那人,我心里一凛,未来得及作出反应,抓着的汉子脚一软倒在地上。这种时候都是下意识地反应,于是我弯腰去拉他起来,耳边却起了股风。风刮过耳根的时候,头上已经挨了一击,还没感觉到痛,就晕了过去。
  我是被水泼醒的。
  头顶上火辣辣的痛,一直痛到里面,仿佛脑子也被打浑了。睁开眼睛,见到两张离我很近的脸,及一个飘着火苗地打火机。
  "醒了醒了。"
  "还好还好。"
  火机熄后,就几乎没了光线,还是在夜里,且听见雨声了,所以我没有晕太长时间。
第32节:三,消失者们(10)
  不太熟悉的语调,噢,是河南口音。嗯?就是先前那两个人,刚才是哪个打的我,左边这张脸,还是右边这张脸?分不清。
  我动了动,想爬起来,左边的脸连忙扶我。他自己是蹲着的,被我手一推,差点倒在地上。我自己摇摇晃晃站起来,瞧见个塑料盆在地上,然后感觉到脸上像是沾了很多泥砂。他们泼我用的水,是雨水,还是积水?
  "真是对不住,记者老师,对不住啊记者老师。"两条汉子也跟着我站起来,一个劲地道歉。
  "你们……怎么知道……"
  "哎哎,我们翻了你的东西,看见名片了。"
  "是他翻的,他翻的,这人手贱得很。"另一个说。
  我用手摸摸衣服内袋,好像皮夹的位置有些不一样。
  "我们什么都没拿,不会做那种事情的。"
  "刚才……是你打的我?"我眼睛在两人身上晃了晃,看着"另一个"说。然后我四下里张望,瞧见了凶器--一根方形的长木杆子,像是哪里剩下的建材。
  "对不住啊,我们被吓惨罗,以为你就是那个鬼,又没看见影子。我本来已经跑掉了,想想不能扔下阿三不管,再回来救他。哦,呵呵呵……"他说着说着觉得不合适,干笑起来。
  没影子?我瞧了眼自己脚下,模模糊糊是看不清影子。不过晚上在这样一个没星没月没路灯的地方,能瞧见影子才怪,他们倒不看看自己有没有影子。
  "什么那个鬼?"我撇开这个愚蠢的影子不管,先前我似乎听到了一个奇怪的名词。
  "哦,就是,那个地道。"他的语速明显缓了下来,旁边的阿三轻轻耸起肩膀。这是个不自觉地保护自己的小动作,从行为学上说,一个人害怕或者想逃避什么的时候,常常会耸起肩好让脑袋缩起来,像受惊的乌龟一样。
  我心里却生出些许欣慰,折腾了大半夜,骑了几十条街,淋了一身雨,最后还被敲了闷棍,总算开始有收获了。我对鬼什么的并没当真,但那意味着,曾有不同寻常的事情在那儿发生过。
  "都说那地方有鬼,没人愿意待在那儿,传得可神了。"
  "能说说吗,有多少人见过,什么样的,出了什么事?"我问。
  阿三又"嗬嗬"了一声。
  "没人见过。"
  "因为敢住在那儿的人,最后都会不见。"
  "被鬼抓去,迷走,吃掉,谁知道,反正他们都不见了。"
  头顶又一阵痛,像是有谁在撕开我的头皮。
  刘小兵不见了。
  原来刘小兵是和竹竿一起不见的。
  原来和刘小兵、竹竿一起不见的,还有许多流浪汉。
  许多是多少,几个,十几个,几十个,甚至更多?没人能统计清楚,这些无家可归者,从来都是生活在视线之外的。
  张岩看着我。
  雨停了,太阳照在小几上,几上的茶已凉了。
  "宝宝没事的。"她说。
  "就算真的有鬼,宝宝也会没事的。我会从鬼那里把他抢回来。"她说。
第33节:四,守密者(1)
  四,守密者
  "这是个大案,王队,这是个大案啊。"
  "那多,那记者,那些乞丐,那些流浪汉们,流动性非常大,是吧,哈,否则怎么叫流浪汉呢?今天他们住在这里,明天就可能住到那里,或者扒了货车离开上海都说不定。没有尸体,没有目击,也就没有任何证据能说明他们失踪了出事了。你看,其实连报案人都没 有,你这严格说来也不能算是报案人,因为根本还没有案,没证据说明有案子,告诉你的那两个流浪汉也没证据,都是揣测之词。"
  这是在市刑侦队的一间办公室里,王队很客气地敬了根烟给我,但对我说的事情,却明显并不上心,而且不吝让我看出来。
  倒退回去七八年,我刚当记者,还是个初出茅庐愣头青的时候,碰到这样的事情,可能就会兴冲冲地向报社申请个深入报道计划,混到流浪者中间呆上一个月,好好盘盘这事的底,顺便捎上一篇至少两个版的上海流浪人群生存报告。不过现在嘛……说自己年纪大了实在有点可笑,但确实没有那时的劲头了。大多数时候,我惯于借用各种助力来达到目的,而不再亲力亲为。
  说得好听些,人是学会借助工具才得以为人的,年轻时什么关系都没有,只能自己赤膊上阵,现在就不同了。其实我也知道,是自己懒了,在红尘里打滚久了,消磨了锐气。很多毛病,知道不代表能改掉,就如我的废话随年纪越来越多一样,关于调查失踪案,我压根就没想过扮流浪汉打入内部,而是找了个几年前打过交道的警官,现在他已经升到了市刑侦队支队长的位子上。
  "我看,你要么还是去当地的派出所,他们熟悉地头,可能知道些什么呢。"
  我苦笑:"不瞒你说,来你这儿之前,我们跑公检法的记者就帮我联系了他们的副所。人家说,如果我报的案属实,一样还得归刑侦队办,他们没办法听我白唬两句就展开调查。"
  "你听听,你听听,还是证据问题呀。我说,如果是你自己什么亲戚朋友出了事,就算没有证据,我也帮你这个忙了。现在,怎么说你呢,真有社会责任感呀。"
  "嘿!你这话说的。"
  "那我和你掰开来说明白,你关心流浪汉群体当然是有责任感的好事情,但我们每天有多少刑事案子要办,你是知道的。那些都是实实在在有人伤亡有人报案的,而且社会危害性都比……好吧,我先假定真有流浪汉失踪了,都比流浪汉失踪危害大吧。于公于私,你自己说说,我该怎么选?"
第34节:四,守密者(2)
  我哑口无言,猛吸烟。
  王队不依不饶接着说:"流浪汉群体,我们关注的不多,尤其是收容站制度取消之后,了解得更少。你现在这个案子,只有些传言,一点真实信息都没有,让我们无从下手。也就是说,真下手查得耗费大量的警力,从头开始摸开始排查。我们的警力资源一直很紧张,这么大的警力用在这上面,从社会的安定效益上讲,肯定远远不如放在其它地方。到时候查出案子也没功劳,查不出来,哈,谁拍板查的谁倒霉。"
  他拍拍我的肩膀:"还是那句话,要是你的私事,我一定帮。这件事情,不值当的。"却不知道这不值当指的是我,还是他自己。
  "我跑到派出所,被弹到刑侦队,跑到刑侦队,又被弹回派出所,总之就没有人愿意花力气查。见鬼,这可是群体失踪案件!"
  "不好意思纠正你一下,群体失踪事件指的是一群人同时失踪,你这个该说的是连续失踪事件。"梁应物拿起杯子,轻轻晃了晃,喝了一口。好像杯中是红酒似的,其实却是热巧克力。
  我和梁应物有阵子不见了,约在铜仁路上的某酒吧。他面带倦色,皮肤比我印象里黑了三分,也更粗糙了些,仿佛在沙漠里呆了几个月似的。我确实有几个月没联系上他,却并不打算寻根究底。早些年我会问的,现在我的好奇心被时间打磨掉许多,或者说,我学会了在某些时候克制自己的好奇。
  我们坐在酒吧里最安静的角落,但依然需要提高音量说话。
  为什么不换个安静的地方,我问。
  他却感叹起来,指指外面的男女,说,你看他们,最小的会比我们小十岁吧。这几天我想闻闻人味道,这儿对我正好。然后他招来侍者,点了杯热巧克力,奇怪的是这酒吧里真的有。
  "补充能量?"我笑着问。
  "好喝。"他正经回答。
  所以我也要了一杯。侍者走开的时候,一定在心里说,两个怪人。
  我和他扯了几句闲话,说起我对太岁的忧虑,又提到了公主和宝宝的故事。
  "好吧,是连续失踪事件,这还不够严重吗,竟然没有人关注,谁想得通,你能想通吗?"
  我瞪着梁应物,他还是一副不温不火的样子。
  我忽地歇气。
  "好吧,其实我也想得通。"我说:"没人关心流浪汉,路上见了都避之不及,我也好不了多少。流浪汉失了踪,除了流浪汉没人关心,甚至流浪汉们也不关心。对于文明的市民们来说,城市里的流浪汉总是越少越好,不管他们是因为什么原因少的。警方也没错,他们有大把的案子要查,那些案子就像是社会的毒瘤,而流浪汉们,他们就像是在另一个世界,多一个少一个没人知道,用脚丫子想都知道他们该把精力放在什么地方。这些都他妈的是道理,但我怎么就那么不舒服!"
第35节:四,守密者(3)
  "因为道理是道理,人情是人情,向来就是两回事。但这个世界没了人情还是可以运转,没了道理就不行。"梁应物说。
  "没了人情也转不动!"我说。
  "也许。"梁应物不和我争,这让他怎么瞧都那么的讨人厌。
  "但是,失踪的可不仅仅是流浪汉,还有竹竿和刘小兵呢!"
  "竹竿是个社会闲散人员,刘小兵是个黑车司机,在这个社会里他们的地位比流浪汉更重要,但重要得有限。如果刘小兵恢复他的另一个身份,那就不同了。他的父母,他的家庭是这个社会的核心成员,是值得警力投入的地方。"
  "暂时还恢复不了。"我有些丧气地说:"张岩不想惊动到他的父母,那样的话,刘小兵就算找回来了,恐怕也得和她分开。"
  "那么是把人找回来更重要,还是两个人在一起更重要?是人命更重要,还是感情更重要?"
  "见鬼!你给我做什么选择题?"我再次瞪他。
  "如果张岩意识到她必须做选择,她一定最后会通知刘家的。但现在不是还没到那步吗,我这还在帮她想着办法呢。"我说。
  "那除了从这个警局跑到另一个警局,你还想了什么办法?"
  "我找了几个那里附近的流浪汉,做了点调查。不管相不相信,大半都从其它流浪汉处听说过那个地道,流浪汉有他们自己的世界。"
  这样的传言,当然不可能精确,甚至连失踪事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也没人能说得清楚。
  有人说三年前,有人说五年前,还有人说十五年前。实际上,这座地道才造了十三年。
  关于失踪的细节,有人说必是雷电交集大雨倾盆的夜晚--这就是把我揍晕那两兄弟听说的;有人说见到游离的火光;有人说消失者留下了沾染血渍的随身衣服;还有人说失踪后连续几天夜里地道中会响起失踪者的说话声……总之,极尽恐怖诡异之能事,但都非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属道听途说。鉴于他们对第一起失踪案件时间上的巨大分岐,这些离奇传言的可信度可想而知。
  根据我的分析,失踪事件已经持续了至少一年以上,根据流浪汉们的生活习惯,找出确切时间是不可能的。
  在流浪汉群体中,也有领地概念。白天在什么区域活动,晚上在哪个桥洞里睡觉,都是相对固定并且彼此泾渭分明的--至少晚上是这样,混居的情况很少。
  砸晕我的那两人之所以同住一个桥洞,是因为他们本就是亲兄弟,一家人当然住在一起。有时候同乡出来的血缘很近的表亲,也会住在一起彼此照应。但除此之外,流浪汉都各有地盘,并且排斥他人的入侵。除非地方特别大--失踪地道其实就算,才会偶见两个或以上的流浪汉同时居住,通常这种居住在同一区域,领地相互覆盖的情况并不会持续很久,过不了多长时间,其中之一就会因为这个或那个原因离开,另找住处。
第36节:四,守密者(4)
  所以失踪事件被发现,必然有一个过程。我想象第一宗案件发生后,由于现场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所以几天后,下一个发现失踪地道无人居住的流浪者会以为原"主人"返乡了,兴高采烈抢着住进来。估计直到第三第四个人失踪后,才会有其它流浪汉觉得异常,再失踪几波人,就会有诡异的流言传开。然后会有很多不信邪的人跑去住,失踪事件继续发生,直到没有人敢住为止。
  其实就在一个多月前,还有个找不到工作舍不得住旅馆的泥水工,自恃胆大阳气足百邪辟易,住到失踪地道里去。只一个星期,人就没了,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
  我听说过最多有同住的两人一起失踪的,以一年半计,平均每个月失踪一个人,就已经有近二十人消失。实际的数字肯定比这更多。
  虽然这事情在流浪汉世界中,几乎人尽皆知,但没有人认真调查过。流浪汉和流浪汉之间的关系并不会太亲密,彼此都有着一份提防,谈得来的,也多是因为同病相怜,所以没有人会冒着搭上小命的风险调查失踪真相。实际上,不管失踪地道里有什么妖魔鬼怪,也不会对整个流浪汉世界造成影响,只要别住在那儿就行了,不是吗。
  所以王队的预见完全正确,如果警方真的要查,搜集线索恐怕费时费力,难。
  "那接下来呢,你打算怎么办?"梁应物问我。
  "还没想好。"我看了他一眼,说。其实我有点希望梁应物可以伸出援手,但看这意思……我话到嘴边又吞了回去。
  "你知道我现在最怕什么吗?"我问他。
  他笑笑。
  "我最怕张岩又冲到报社来,或者是发短信来,问我有没有找到她的宝宝。我有点过低估计这事情的难度了。"
  梁应物又笑笑,说:"不是你过低估计这事的难度,而是你过高估计现在的自己了吧。"
  "怎么说?"我不明白。
  "你刚才说的那些,是问了多少流浪汉以后总结出来的?三五个?"
  "六七个吧。"我耸耸肩。
  "其实还有另一条路不是吗,你装成流浪汉,混在他们中间,呆个十天半个月甚至更长,接触上百的流浪汉,从他们嘴里打听关于地道的事情。也许你会碰上亲历者,也许你会碰上目击者,也许你会碰上直接接触过失踪者的人,也许你会碰上在那儿住过一小段时间却没失踪的人。不论如何,都要比你现在接触六七个人后下的结论更靠近真相。很多年来,你一直走的就是这条路吧。"
  我恼火起来,我知道他说的有几分道理,但这更让我生气:"可是那样就有用吗,你确定?"
  梁应物喝了口热巧克力,说:"我当然不能确定。但你现在看上去正一筹莫展,不是吗?再说,你难道向来是个确定了再去做的人?"
第37节:四,守密者(5)
  "你是说我变了?"
  "人总是要变的,不是吗?"
  "见鬼,我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去找流氓头子的麻烦,淋着雨跑了大半夜,在刑警队和派出所两头来回跑,四处找流浪汉搭讪,结果证明我变了。因为我不打算风餐露宿和流浪汉们勾肩搭背,就该被你指责?哦,谁找不出点道德瑕疵,可是你什么时候开始做审判者了?"
  我的音量大到盖过音乐,有几个人往这里瞧了一眼,但也仅此而已。
  梁应物反倒笑起来:"哈,你心虚了。我们都已经过了那个觉得靠自己一个人就能拯救全世界的年纪了。我并不是在建议你混到流浪汉群里去查这件事,更不是指责你。我只是说,我们都变了。"
  "所以你也变了?"
  "当然,谁能不变呢?"
  我愣了一下,一时无话。过了片刻,我说:"这事情从里到外都透着奇怪的味道,我本来是想,你这里能不能帮忙查一下。你们和警察不一样,不用考虑对社会安定的破坏性有多严重,只要足够古怪就行。"
  "你知道我们是研究机构,这种事情,专门调查特异事件的特事处更合适。你不是认得郭栋的吗?"
  "别提了,他现在一副官腔,求他办事情,不定拖到什么时候。用你的话说,他也变了。要说你们X机构……"
  梁应物向我做了个压低声量的手势。X机构的存在对公众来说是个秘密,他们内部肯定有类似禁止在公众场合谈论的条例,至少要屏蔽敏感词。
  "噢,X机构X档案,大家都看过美剧。"我可不在乎这些,现在本人的心情正不爽中:"我相信你们最初的确是纯粹的研究机构,成员也都是你这样的科研者,但那么多年下来,那么多资源集中到你们手里,越来越多的特权,即便这些都是为了研究,但最终的结果……我没有必要细说了吧,我们都不是毛头小伙子了,都知道资源和权力的过度极中,会带来什么必然的结果。"
  梁应物"嘿"了一声,侧了侧头,没有反驳。
  "你自己呢,不再是个纯粹的实验室动物了吧?"
  梁应物摆了摆手,灯光黯淡,看不清他的表情。
  "牢骚发完了?"
  "呵,哈。"居然被他说成是发牢骚,我一阵不忿:"回头我就向报社请个长假,去卧底流浪汉。我这也不是发什么善心有多高的觉悟,我这就是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你要是路上瞧见了我,给我碗里多扔点硬币。"
  梁应物指着我大笑起来:"我不是毛头小伙子了,我看你倒是还像,真不经说,一说就冲动。"
  我虎着脸,三秒钟以后也开始笑起来。
  "但你不是说真的吧。"他问我。
  "怎么?"
  "我知道你有同情心泛滥的时候,也知道你一直好奇心泛滥,但就像我刚才说的,没人可以独自拯救世界,没有谁是超级英雄。所以很多时候,你要明白重心该放在哪里。"
第38节:四,守密者(6)
  "那你说我该放在哪里?"
  "人嘛。"梁应物话说到一半停下来,像在想着什么。然后他喝光杯中的热巧克力,用纸巾拭拭嘴角。
  我盯着他,梁应物很少对我说这类话,不知道他最近碰到了些什么事情。
  "对张岩来说,她生命里最重要的就是刘小兵,所以刘小兵出了事,她可以豁出一切去查。"梁应物说:"要是她家楼下杂货店的老太太出了事,她会这样吗?"
  "当然不会。"
  "那么这说明她道德上有问题吗?"
  "当然……不会。"
  "王队不是也和你说,如果是你的私事,他就会帮这个忙。他这么讲,你也完全可以理解的吧。"
  "嗯,但你到底想说什么?痛痛快快说出来。"
  "我想说的是亲疏。如果一个医生全心扑在工作上,只顾开刀救人,结果老婆病死在家里,即便会受到大多数人赞赏,但他自己一定会后悔的。很多时候,哪个更重要,在于哪个更亲近。为别人而活的是圣人,人类几千年来出过几个?其中又有多少是经过后人美化的?我不是圣人,你是吗?"
  我没想到他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来,并不很中听,但我知道这是大实话。
  "我想,对你现在来说,最重要的是何夕,是把太岁的事情搞清楚。嗯,如果你真要去查太岁,那么在正式动手以前,你最好能和她好好地聊一次,相信我,你需要这样的机会。至于失踪事件,看你还能剩下多少时间精力了。我不是让你去深入调查失踪案,也不是不让你去,你自己掂量着。"
  "我们都变了。"我说:"我得喝点酒。"
  "得了吧,你一沾酒精就醉,我可不信你连这点都会变。"
  "人总是还得有点不变的东西嘛。"
  我终究还是没有喝酒,提了要梁应物用X机构的力量查一下失踪案,他应着,但让我别抱太多希望,除非是真的发现了什么,否则他也不能动用太多的力量来查。
  当晚我和何夕通了很长时间的电话,有时候是她在说我在听,有时候是我在说她在听,有的时候都不说话,却也不觉得怪异。
  你今天有点奇怪,她在电话里说。
  我没回答,她也沉默。
  然后,我想她一定在电话里听到了脚步声。
  "开门吧,我带重辣的麻辣烫当夜宵。"
  醒来的时候,头很痛。我想是昨天喝酒所致,又好像最后并没喝。眼前的天花板是陌生的,身边没有别人。
  昨天夜里,我们完事后好像有那么段时间,平躺在床上,挨在一块儿,看着黑暗里模模糊糊的天花板说话。当然我其实看不见她是否和我一样也睁着眼睛,我想是的。我们似乎谈到了太岁,谈了什么我竟记不起来。也可能是我一直想谈,这么想着的时候,就睡着了,然后在梦里谈的。我能记起来的,是睡着前我拉着她的手。
第39节:四,守密者(7)
  她可能八点以前就去警局上班了,这样算来才睡了不到五小时。她常常在解剖室里一待一整晚,第二天依然精力充沛,黑眼圈都没有。我比不了,她在许多方面是非常人的。我是说,真的非常人。
  没留什么纸条,这不是她的风格。在早餐桌上有一杯凉了的咖啡,看样子是她为自己煮的时候顺便多煮了一份。这也不很像她的风格,我微笑。
  我给张岩发了条短信,然后出门。
  短信主要是安抚一下张岩的情绪,告诉她我一直追查着。她没有回。
  大约在十一点二十分,挂着"宣传处"牌子下的门开着,我敲了敲,然后走进去。
  左侧办公桌后站起来一个黑瘦精干的男人,问我是不是那多。这就是林杰了,我来前电话里和他约过,并没说具体什么事情。
  他和我握手,动作干脆有力。然后他谢谢我对色情发廊的举报电话,大概他以为我就是为这来的,其实我都不打算真写什么稿子。
  一起吃饭吧,我说。他愣了愣,然后笑说这儿食堂的伙食很不错的。一个完全不熟的客人饭点跑过来,在主人开口邀请吃饭之前就反客为主,确实让人别扭。当然,我接着说一起去外面随便吃点的时候,他就明白情况和他想的有些出入。
  他犹疑起来。我在他开口答应或者拒绝前说,其实我们好像从前是见过的,我去过特事处好几回呢。
  我当然并不真的记得。
  "我已经离开那里很久了。"虽然答应了吃饭,但一起走出去的时候,他随口说,用不经意的语气。显然他在明确态度,吃饭随便聊聊可以,但关于特事处的事情不想谈。
  只是如果不谈,我来干什么。找了家小韩国料理店坐下,点了两份石锅拌饭和几份小菜,我便直入正题。
  "听说当年脑太岁控制了江文生逃走,是你追查的。"
  林杰正把一块泡菜夹到嘴里,嚼了嚼,拎起茶壶给自己倒上茶,又给我倒了,拿起小茶杯泯了一口,似是觉得水太烫,放下杯子,淡淡说了句"不是",又去夹小碟里的花生。
  "怎么会不是?"我诧异地说:"甄达人告诉我说,你负责追查江文生,任务完成得很圆满,几乎是特事处建处以来办得最好的案子了。"
  林杰嘴角向上翘翘:"是吗?"
  "实际上,郭处同意我看了你写的调查报告,很精彩。我是说,你查的很漂亮,尤其是对寄生代价的推测。"
  恭维话一句接一句地从我嘴里冒出来,谁都喜欢听夸奖,我就好好哄哄他。再说,他的确做得很漂亮。
  林杰的嘴角依然挂着那种奇异的带着讥诮的笑容,只是听着不插话。然后,开始吃起石锅拌饭。
  我看他把整个头都凑到了大碗上,觉得自己像个傻瓜,只好停下来。
第40节:四,守密者(8)
  林杰抬起头看看我,说:"那么,你已经看过报告了,还有什么好问的。"
  "我想了解些细节,而且,我相信一定还有些没写进报告里的东西吧。"
  "有保密条例的。我想你该知道。"
  "但是……"
  "也许有些事情郭处可以告诉你,甚至甄达人也可以告诉你,但是我已经离开特事处,我如果违反条例,就会有麻烦。"林杰打断我说。
  "你的意思是,的确还有些报告里没写到的东西?"
  "没什么意思,你也不用东猜西猜的。我离开处里,就不再提处里的事了。这好几年过了,该说的不该说的,也都差不多忘干净了。"
  说完这句,他又低下头吃饭,看样子是不打算再和我多说了。
  "既然你这么严格遵守保密条例,为什么告诉你老婆?"这完全是我在胡猜,可能性却不是没有。天天同床共枕的最亲密的人,有什么秘密能守住。再说老婆和他离婚,而后他离开特事处,这之间会不会有什么关系呢。反正现在我好话说尽,只好反过来再刺激他试试,看会不会有什么效果。
  林杰忽然站起来,把我吓了一跳。他居高临下盯着我,然后扔下吃了一半的饭,转身离去。
  我张着嘴,看着他推门而出。真是……太失败了,我在心里说。
  林杰的态度固然绝决,我却并不觉得自己全无收获。
  因为他的表现很不正常。
  我和特事处的密切关系,林杰不可能不知道。尤其我已经点出,郭栋让我看了他写的报告。郭栋现在是上海特事处的一把手,他让我看了这份绝密材料,代表的就是一种态度。就算林杰真是个嘴极严的人,人情世故上讲,他也该婉转地拒绝,而不会表现得如此生硬。
  再说,林杰现在做的是宣传工作,而我之前和林杰的电话交流中,也并不觉得他会是个不通人情世故的人。话又说回来,好警察,会不通世故吗?
  所以,此事必有隐情。
  真的让甄达人说对了?
  所谓的圆满解决,其中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