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天下,大敌必在李阀。
其它的之前准备就不必多说了,三次攻高丽,其中有什么花腻也不必说了,只说说大业十一年,也就是今年,隋炀帝已经有悔意,回师于长安,这时仍旧有精兵二十万,就算不能力压全局,维持其一方局面也是绰绰有余。
今年八月,炀帝北巡,本意就是以镇压北地局面,却反为东突厥始毕可汗围困于雁门,九月,解围,不得不还东都,第二年移于江都,以越王侗等留守洛阳。
第三年,也就是大业十三年,李密杀翟让,据洛口。四月,瓦岗军进逼东都,与王世充相持,事实上,已经切断了南北的通路,隋炀帝就失去了对北方的控制。
因此一得消息,就在这一年的下一个月,五月,李渊就起事于晋阳,七月,进军关中,十一月,攻占长安,立代王侑为帝
眼见在北方,李阀占有先手,几成帝王之资,宇文家才不得不挺而走险,于次年三月,江都兵变,杀炀帝,立秦王浩为帝,引精兵十数万,西返关中,但是只是垂死挣扎,反而使隋炀帝之死,导致了借口,就在五月,李渊废隋恭帝侑,称帝,国号唐,是为唐高祖李渊。
好大一盘棋啊,李阀本是胡种,勾结突厥也理所当然,不知许了多少好处,让得几十万突厥围困雁门,才让隋炀帝感觉到北方危机重重,事实上南迁,北方因此成为空白地,又忍耐到了李密攻打洛阳,切断南北通道,才悍然起事,在几个月内,占得长安,占有关中,重现秦灭六国之势。
这棋盘,这绸缪,这设局,让人叹为观之,可所谓算在高远,立意本非凡品。
当然这局这棋,前后起码二十年,其时李世民还是小孩,根本不可是李世民的所作所为,什么李世民迫得他老子作反,什么李渊优柔寡断,全部是狗屁,说这话的人,真不知道有几分真才学在内。
同样是勾结外族入侵,手段和实力的差距,还有时机的演变,却有截然不同的结果,成者千古一帝,败者天下唾骂,无非是成王败寇。
谁能想到,勾结胡人借以上位的家族,可以安享盛世之荣,占有神州之地,延续如此盛唐呢?
历史上,又有杨姓女子乱盛唐,并且还有同样胡种安禄山谋反,使盛唐中衰,这是不是勾结外族的报应呢?
这种设局,天下又有几人能够看穿呢?哪怕是天刀宋缺本人,身在局中,在此时此时地,也未必能够洞察如火吧,至于徐子陵和寇仲,更是一辈子连点影子也没有摸到。
宋缺选择寇仲的一瞬间,到底有多少悲哀呢?将家族兴亡,将华夏神统,委托于这个无知无能,却自以为是的白眼狼。
张宣凝心中同样泛起了悲哀。
华夏衣冠无英雄,才让得夷种贼子篡神器,世人只以为五胡乱华,自隋而终,却不知李唐本是夷种!
如果从这个角度上看,与远的来说,数百年来,佛教内传,五胡乱华,慈航静斋,宗教政治种族三者连接,与近的来说,李阀设局,隋二世而亡,所有绸缪,所有布置,都清清楚楚,再无秘密可言。
这才是天下人洞察世棋的胸怀和器量!
“咯!咯!石兄真是胆大如天,竟然公然在长安行走,难道你不知道,京兆联和杨文干,以及悬赏,要你的人头了吗?”一个声音带着戏虐说着。
张宣凝从思考中醒了过来,愕然说着:“哪位仁兄如此叫我呢?我可不姓石呀!”
此时,他青衣飘然,宛然少年,一点血腥之气也没有。
就在这时,一个小婢从一个马车下来,恭身施礼,说着:“有请公子上前。”
把马车拉开,却见得了侯希白,他笑着说着:“怎么,还不承认?前三天格杀联兴会会事钱爷的人,却也是带着闪有黄芒的刀呢!”
张宣凝顿时暗中一惊,知道当时自己模糊,虽然戴了上面具,换上了新衣,却忘记了自己的长刀“破军”,带着黄芒,明眼人一看就可以联想而出。
“原来是侯兄啊,你倒是吓着我了,怎么,也到长安了。”张宣凝知道隐瞒不过,随手拿出那张面具来:“修炼了石青璇的给的岳山心法和换日大法,竟然杀意沸腾,不可压制,前几日作得这些事来,幸亏有这面具,不然还有麻烦。”
侯希白仔细打量着他,露出一丝漫不经心的笑意:“是啊,岳山心法本是激进,换日大法更是诡异神秘,你修炼起来可要用心啊!”
顿了一顿,拿起这张面具来,又说着:“此面具真是细巧,戴在脸上,让人看不出痕迹来,噫,还可以透气出汗呢,真是了不起,你在那里弄到的?”
“我在洛阳练习霸刀之时,竟然遇到一个老者,此老者看了我的刀法,似是感慨不已,说是故人之刀法,因此就给了这个。”张宣凝有点遗憾的说着:“可惜的是不知道此人是谁啊!”
这个回答远出于侯希白的预料,但是却露出深思的表情,默然片晌,才笑着说着:“那怎么有空跑来长安了?”
“哈哈,这就不可以说了,侯兄,你可有意帮我,作些大事呢?”
“哦,我们一见如故,如果你有什么事情,只管说来,如果能够作到,我绝对不会推辞。”侯希白的眼睛一亮,真诚的说着。
“侯希白,你可听说过,桃李子,有天下之言?”
“是桃李子歌吧,桃李子,莫浪语,黄鹄绕山飞,宛转花园里。”侯希白说着:“当年,连李渊也担了一身干系,只是李姓甚多,杀了李浑也就是了。”
又说:“当年李姓者甚多,李浑继为申国公,又累加光禄大夫,右骁卫大将军,掌得禁军兵权,当然最得猜忌,因此赐死抄家,其它李姓,也不得掌兵权。”
张宣凝点头应是,李渊到太原,虽为太守,实无兵权,后来借口平定民乱,才得以掌兵,并且杀了监视他的太原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
可以说,谶言已经大大削弱了李渊的明在势力,至于暗中的实力,再努力也没有多少用了,可以说,李阀之势已成,再也无法阻挡,当下就笑着说:“你能够再把这个传言出去吗?十八子将主神器,其中几番又几次,蛟龙演得当年事,安世济民于长安,二宫幽深说闲话,论得是非谁能知!”
侯希白一呆,默读了几遍,目露奇光:“这是何意?”
“哈哈,不管是何意,你愿意不愿意帮忙呢?”张宣凝笑着问着。
深深的看了张宣凝一眼,侯希白笑了:“有趣,那我就帮你好了,三天之内,此歌谣流传长安,不绝于耳,行不?”
眼见得他答应,张宣凝才松了一口气,自己身上的魔息,虽然已经深藏,但是也瞒不得他,幸亏岳山也是魔门中高手,其霸刀配带的心法当然也是走魔门一路,自己修行有点魔息也是理所当然,而且,鲁妙子是岳山的好朋友,自己练习岳山霸刀,遇到了他,给个面具也说的通。
当然,这仅仅只能使侯希白和他背后的人将信将疑,所以,也必须有一个计划师他转移注意力,正好算谋李家,也差不多是时候了,抛出这个,也足够注意了吧!
第二卷 一刀转战三千里
―第二十九章 - 谶言(下)―
“十八子将主神器,其中几番又几次,蛟龙演得当年事,安世济民于长安,二宫幽深说闲话,论得是非谁能知!”想了想,侯希白也不由笑了:“李世民是怎么得罪了你?你竟然这样害他?”
十八子将主神器,说的很明白,就是李家要得天下。
而“蛟龙演得当年事,安世济民于长安”就很恶毒了,要知道,隋炀帝杨广,就是皇帝第二子,他英明神武,文韬武略都是不凡,杀父杀兄,才夺得皇位,但是偏偏在他的手中,隋朝摇摇欲坠,而蛟龙演得当年事,就暗指李家的第二子。
至于安世济民,更是直指李世民,而他又是李渊的第二个儿子,他越表现出英明神武的素质,就越是像当年的晋王杨广(事实上在真实历史上也非常像),而“演得当年事”,就是预言他要杀父杀兄,岂不让他的父兄心中猜忌和心寒?
此时,哪怕是直接说李阀日后要谋反,也无济于事了,三次讨伐高丽大败的杨广,哪怕明天知道李渊要造反,也难以杀得李渊,是故因为此时天下已乱,李阀根深蒂固,而皇家元气大伤,哪能轻易动之?
但是,杨广此时,为李阀制造一些麻烦还是可以的,而且哪怕杨广没有作用,其它的几句,也可以提前使李阀内斗加剧,并且钳制李世民在李阀中的发展,甚至提前导致玄武门之变,就是大布局了。
而且,这还是近于阳谋了,就算明知有人挑拨,也由不得李家父子兄弟之间不生缝隙和猜忌——位置只有一个,没有人挑拨也会相互算计,挑拨只是把缝隙提前出现,并且强化了而已。
他早知道,劝说谗言,能够有效,并非天花乱坠,只是说对了人的心事而已。
当然,张宣凝也知道,李阀根深蒂固,人才如雨,谋将如云,又和突厥勾结,而且无论李渊、李建成、李元吉等等,都是一世之雄,特别是李建成,真实历史上,起事之后,他就是主掌内政后勤,虽然表现不如世民显眼,但是才能绝对不逊色。
因此,不觉得没有李世民,李阀就不能崛起,但是至少内部斗争加强的话,相互牵制,必消耗李阀部分实力,也争取到一些时间。
和李阀这样盘根错节,根深蒂固,将才如雨,谋士如云的势力相比,就算得了杨公宝藏,也不过勉强有着搏一下的资本而已,当然要尽一切力量提前削弱李阀了,哪怕争取到一年半年时间也是好事。
而且,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到长安来,这时长安还是隋朝帝都呢!
侯希白想了想,又凝神瞧了张宣凝好半晌后,才又说着:“还有要我帮忙的吗?一起说来。”
“恩,你知道我修行霸刀,必须杀戮中修行,而杀戮,哪有什么比得上军中呢?在战场上,虽千万人冲锋陷阵,但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死亡更是无比的孤独!想想那种在千万人中独自奋身厮杀里的感觉和考验,我的霸刀刀法必可突飞猛进,不辜负岳山前辈的威名。”张宣凝露出了一个苦笑:“但是你也知道,军中之事,可不是等闲,根本不能随便混入,我虽然有在军中修炼的想法,但是却一时也没有门路进去,不知道侯兄,可有门路,让我如愿呢?”
军中森严之极,那种以为可以随便进入军营的想法真是无言,除非是军队彻底打散了,又是所在的最高军官,别人不敢仔细盘问来历,不然的话迟早露出马脚来。
侯希白的眼睛亮起,哈哈一笑说着:“果然是张兄,当是了不起,不但文才如此绝艳,与武事也是理解深刻,是啊,修炼霸刀,也只有军中最是适宜,只是不知道张兄,要选得什么身份入内呢?”
“修行霸刀,就要亲临战场作战,因此太高就不必了,但是我也不想受得人气,因此太低也不行,如果能够选入破军之骑的队伍中,并且当一个火长就足够了。”十人一火,火长就等于现在的班长,的确不高。
侯希白当下松了一口气,这种职位,甚至不必是某个官僚之家的子弟,就是远房远亲到五服之外的人,都可以安排,于是笑着说:“这是小事,我随便找点关系都可安排你进军中历练。”
然后又笑的说:“你可知道,尚大家近日也会到达长安呢!”
“啊,尚大家也会来吗?真是幸运啊,不知道入得哪家呢?”张宣凝也惊喜的说着,尚秀芳是天下第一才女,她所到处总是引起轰动,她立志遍访天下,收集各地乐曲,以自成一家。
不过对于此女,张宣凝其实是心有猜忌的,首先她如此丽色,武功又不高,怎么就没有人想收她到后宫之中,任凭她逍遥自在?其次她曾经对寇仲说着:“假设少帅舍弃争霸天下,秀芳愿常伴君旁,弹筝唱曲为你解闷儿。”
这不就是师妃暄的作用吗?难道其实尚大家,也是慈航静斋的一分子?事实上,慈航静斋要保持影响力,影响代表人物只有师妃暄一个,但是绝对有很大一批人进行配合,尚大家是不是其中之一呢?
“张兄对尚大家也有好感吗?想当年,第一次听得她的曲子,当真是难以忘怀,你可知道我所见许多美丽女子,唱功和容貌都非常不错,但是总缺了尚大家那种颠倒众生的魅力,当时就觉得,藉着剧中角色,大家将其心融神化,忘我表露而出,看后几有再世为人的感觉呢!”侯希白似是回忆到当时,一副欷歔神色。
突又叹息的说着:“我看过尚大家演得歌舞,已经不至一次,但是每次都有似乎完全不一样,让我心神皆醉呢,张兄不如和我一起住,也好多接近些,恩,如能再得几诗,也可歌诗并绝,多几分佳话!”
张宣凝怀顾四周,见得房舍在水渠左右延展,不远处就有豪门住宅,占地极广,几如梦中,知道其实侯希白还有心疑,当下就叹着说:“侯兄如此说来,我倒真的要见识了,既然侯兄邀请,我哪敢不从命呢?”
心中却已经决定,以后一段时间,再也不去杨公宝藏。
第一次接触,侯希白和自己结识,仅仅是那首李白的近酒歌,但是其后,自己种种所作所为,竟然不知何故引起了石之轩的注意,因此才有石青璇亲自前来,而石青璇绝对肯定了什么,因此才有赠岳山遗卷之举。
现在自己到了长安,又突然之间有面具出现,虽然合情合理,但是也会被联想到杨公宝藏上,因此自己更要小心从事。
至于尚秀芳,石青璇萧艺闻天下,至少有几分,是靠的就是慈航静斋迷惑众生的功法,而师妃暄更是如此,尚秀芳能够颠倒众生,是不是也是如此呢?如果没有这种迷惑人心的异功,无法想象能够达到这个程度。
如此错综复杂,引人入胜,这个世界,真是太有趣了。
想到这里,张宣凝哈哈一笑,入得马车,马车驱前,远远而去。
第二卷 一刀转战三千里
―第三十章 - 歌以诗传(上)―
驱车先不入得府中
虽然张宣凝的新衣,已经不错,但是到豪宅去作客,还嫌得不足,当下就直入一个新衣间,从内而外洗了身,换了一套,而且还上了香。
一切干完,已经是晚霞已起,照耀在积雪之上,才出得门,二人都相视而笑,一身青衣,一身白衣,都面如冠玉,气度淡雅,举止从容。
侯希白拱手为礼,笑的说:“张兄果然好少年郎,今新年来,也只有十七吧,当真少年风流了,愚兄是比不得了。”
“那里的话,侯兄才真真是翩然少年,风流潇洒无人比呢!”这话是实话,就算张宣凝也可以算是英俊,也有一种不凡气度,但是论得细节之处,哪比得上侯希白这个花间派传人,千锤百炼近于完美的仪表和气度呢?
“这次去的是什么人家?”张宣凝漫不经心的问着。
“许善心,当今的通议大夫,官尚不算高,但是文才还不错,尚大家去他家,也是适宜呢!”
“许善心,到底是何许人也?我对这些很是陌生,还请侯兄指点。”
“是,说的也是,去主人家,也不知道主人家的渊源,实是不应该,恩,此人字务本,高阳北新城人,黄门侍郎许亨之子,原是陈朝之人,生于陈武帝永定二年,九岁父死而孤,幼孩时,就聪明有思理,所闻辄能诵记,多闻默识,据说家有旧书万余卷,皆偏通涉,人称神童。江总举秀才,对策高第,授度支郎中转侍郎,称撰史学士。陈亡,转仕隋,到了开皇十六年,有神雀降于含章阁。文帝召百官赐宴,告以此瑞。善心于座请纸笔,制神雀颂,据说是善心制文,即席成颂,文不加点,笔不停毫,一挥而就,文帝因此大喜,厚赏,如今累迁通议大夫。”
“恩,原来如此,通议大夫似乎是正四品下的文散官啊,想必平时不掌实权。”张宣凝来了此朝,也用了点心,至少这些官位必须清楚。
“说的也是,不过,虽然不掌实权,但是和崔祖睿奉勅撰灵异记十卷。其父撰著梁史,没有完成就死了,他续成父志,共成七十卷,再与虞世基合撰《区域图记》,听说已经600卷快完成,是当世文之杰者,不可小看。”侯希白认真的说着:“他此时,文才盛名于天下,遍受赞许,如果得了他大力赞许,张兄的文长,才可真正入得天下人听,不再视为末流。”
张宣凝一听,顿时拱手为礼:“多谢侯兄予我扬名之途。”
侯希白眼见如此,不由失笑:“开始时还不用心,一旦听得可以扬名,就立刻恭谨起来,看你这名欲满心的样子,真不知道你怎么写出将酒歌这样的绝句来。”
“我笔写我心,我诗说我意,不过如此而已。”张宣凝说着:“人有多少事,几番喜去又怒来,我可以写这样的诗,也可以作得刀锋将。”
世界观人生观不同的人之间,是不可真正代入的。张宣凝之所以高歌李白之诗,并且灌注感情,就是张宣凝和李白,本质的某一方面,有着相似之处。
“也罢,就跟我去,不过,你现在,只能给你安排一个中席了,但是我会给尚大家一个口信,等合适时,自当叫你出来,让你一鸣惊人,那时,可不要写不出诗来呀!”侯希白上得马车,然后说着。
“没有关系,到时候,自然奉上诗来,以扬我天下之名。”张宣凝也毫不客气的回答的说,此时他掌得后世千古之句多矣,这些句子,无论格式有何差异,都是千锤百炼,寄意深远,引人共鸣之句,出得名来,并不算希奇。
回到过去,利用诗句,也属当然,诗句不是万能的,如果大量引用多个名人的诗句,手法不同,各有意境各有手法,明眼人就非常奇怪,当属脑残,可是相反,明知有用,还不引用,也是很脑残的行为。
马车入得一家宅地来,虽然官位不高,但是此宅还是占地甚广,此时已经黄昏,正是入席之时。
侯希白下得马车,与一个来接待的人低声说了几句,那人望了望张宣凝,点头应是,然后侯希白就哈哈一笑,直上而去。
“张公子,请跟我来。”那个管事说着,他似乎有点权力,虽然张宣凝是临时而来,但是也立刻安排下去了。
这是张宣凝第一次参与官家豪门的宴会,不过本质上和他在扬州安排小弟的宴会差不多,第一层,是单席,与上座,左右各有双排。
第二层,是中座,是双席,也就是二人一席,近百张桌子,而在后面,还有上百张桌子,是下座。
如此多人,相隔数十米,别说下座了,就算是中桌,如果望到主桌上,也难以看清楚容貌,所以主家没有特殊情况,根本不可能注意到中座的事情。
不过,到底层次不同,中座只是近不得主家,说不得话,与菜肴和美酒来说,也是精美,在桌子上坐下,旁边就是一个八品小文官,他似是有些惊讶,不明白眼前少年是谁。
就在这时,迎宾曲而响,所有人不得不站起来,迎接主家和贵宾入内。
远远望去,许善心已经是五十岁的人了,花白头发和胡须都清楚的说明了这点,他致礼于各宾客,其实到了中桌,他的说话已经很模糊了,不过就算听不清楚,各人也只能听着,并且适时举杯敬饮。
礼成之后,就是上座的人员来回敬饮,这不关中座的事情,古时一场宴会,几乎要从黄昏到半夜,时间长着呢,当下也就取出酒来,自斟自饮。
而在这时,邪气缓缓上涌,但是在这样的场合,似乎并不是杀戮无匹,反而产生一种肆意风流之意,张宣凝品位着这种近乎醺然的感觉,心中一片模糊。
邪帝一脉,真继承者,修炼的,甚至是高于天魔策的“道心种魔大法”,因此历代邪帝,无不天纵其才,与杀戮之中,当然是决断狠毒,但是与生活中,岂不是更加把社会视为等闲,无拘无束,不受任何规矩,而随意风流。
在世上,此等种种,自然落得一个邪字,但是邪之后,再有一个帝字,已经说明了其惊才绝艳世人注目之处。
似乎有无数的人生感觉,从心中泛起,但是如是仔细品位,又觉得什么也没有,这种矛盾的感觉,使张宣凝几乎对周围的一切,都不闻不问,甚至连那个小官举杯邀请,都没有回应,倒使得此人脸色铁青,显是怀恨在心了。
就在这时,厅中大堂中,响起了音乐声,也响起了歌舞,数十美丽的女子,各穿着这个时代的歌舞之服,如层层轻纱,引得女性魅力若隐若现,几乎人人都借着酒意,笑着观看,并且与周围的人等说话。
其舞裙,都是薄纱,虽然有好几层,但是其实肌肤都未必掩盖得,女子高耸的胸口,以及雪白的大腿,如果借着灯光来看,真是别有风味呢!
暴露之处,不比现在的舞裙逊色,但是其艺术性和内涵,却远不是现在人所能够比喻,毕竟人家女子,是一辈子吃这个饭,而且身为家妓,荣辱于人,怎么可能有丝毫骄傲自大,或者懈怠之处呢?
当是精益求精。
第二卷 一刀转战三千里
―第三十章 - 歌以诗传(下)―
“尚大家!”
众人的欢呼终于使他又露出了几分清明,传说中的尚秀芳已经出场。
她穿着的衣裙,也无非是蓝色长裙,但是在她穿着,就有说不尽的魅力在内,一举一动,就如画中诗中一样。
特别是那种无比慵懒的气质,隐含着颠倒众生的魅力,在她一出场之后,整个世界似乎就围绕着她,而进行演化出无数的人生来,就算是在现代看过无数美人,张宣凝也不由涌现出惊艳的感觉来。
尚秀芳一出场,她就牢固的吸引了所有人的心神,在场的人,无论在干什么,都不自觉的被她吸引了注意力,整个场面顿时一时寂静。
受到了这个刺激,本来身体内徐徐上涌的邪气,顿时“蓬”的一声,又直冲入了脑中,无数不可思议的感觉袭击了张宣凝,几使他感觉到堕落到无比的深渊中,无力挣扎,但是又偏偏保留了一些思考力量。
天魔功?
不,不是,天魔功一旦施展,在力场之内,都使周围产生一个无底深洞,使范围内的人产生向前倾跌的可怕感觉。并且更使人明显的知道,若掉进去的话,就万劫不复。
而这种力场,更在于一种精神层次上,其厉害之处,不再于侵入,而在于通过一种无法理解的共鸣,激发出了相同的感慨。
张宣凝拼命要想挣扎,却感觉到邪气越来越凝重,直把他淹没,使他不自觉的,露出了挣扎的神色,但是这时,人人被尚秀芳吸引,却无人注意到他。
尚秀芳已经舞了起来,衣裙舞动之间,皓白的手如兰花一样浮现,拂向背后,然后又单足立地,旋转而出,纱裙也随之飘洒,其神色也随着舞蹈而多变,但是无论怎么样变,或嗔或怨或笑,都是如此牵引出人的心,使人不自觉的心神投入,倾倒迷醉。
只听她唱着: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黄冠子,说寇徐,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仆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藉着诗中的意境,尚秀芳心融神化,那种人生几何,如在梦中,又豪情逸兴,人生快事就在如此的世界,就此营造而出。
张宣凝“轰”的一声,刹那之间,直感觉她的歌舞,与自己的心境联合,无数的喜怒爱乐,旧怨新愁,都充满心中,一波而去,另一波就再生。
无数的生活片段,就一一出现在心中,那有着对生死的恐惧,有着对爱情的向往,有着对选择的决绝,不知不觉之中,他的邪气沸腾如海,再难自已。
就是这时,歌舞突然之间停止,整个营造的世界就消失不见,而尚秀芳俏立于众人之中,整个大厅一时间寂寞无声,人人不为之心动倾倒,对尚大家的艺术造诣,再也不生任何怀疑。
等了片刻,才是如雷一样的掌声。
许善心坐起,手抚白须,呵呵笑的说着:“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这就是最近名传天下的将进酒歌了吧,尚大家,不愧是尚大家。有你庆贺,老夫五十八岁生辰,真是再无遗憾了。”
尚秀芳微微拜身,明眸流转,也带着一分迷离:“许老,你可知道,此诗的作者,今天也在席中呢?”
“哦,当真如此,我怎么不知道?”许善心一惊,问着:“在那里,快快请上来!”
“哦,这是我请来的,还请大人不要介意呢!”侯希白这时笑着说着,他生性风流,翩然自在,在豪门之中都有名声。
“如此少年才杰,何有介意之说,快快请来。侯公子请得如此佳客,如何不让老夫一见乎?”
尚秀芳就转身,徐徐下阶,而对着一个中席,再微微一拜,说着:“有请张公子上来!”
随着她的下阶,在场的人无不把把目光集中在她的身上,直到她说出这句话来,却立刻又把目光集中到她所望的那席上。
那席的小官简直手足无措,不知道应该说什么才好,而在他的身边,张宣凝却心中一片模糊,但是又在数百人的注目之中,施施然起身,向着台上朗声说着:“张宣凝见过许大人,见过诸位大人。”
也不躬身为礼,就如此拱手说着,这本来非常失礼,但是此时,人人都感觉到,此少年身上,那种淡然从容,又森严山岳的气质,似乎他如此行礼,已经是非常适宜了,理所当然。
许善心为官数十年,又是通议大夫,常侍于君王家,也不知道看过多少豪杰,此时也是一惊,却不动声色,只是拂须笑着:“好个翩然少年郎,当真是世上难得,来,快入上座!”
“张兄,今日许大人寿,既为来宾,可有诗否传唱于世?”侯希白上前说着。
“诗当然有,不过,还请你来为我斟酒,又请尚大家为我弹曲,如何?”张宣凝哈哈笑着,就直接入座,然后就说着。
“轰!”在场的人都顿时议论纷纷,这可不是小事,如果有好诗,自然是风流佳话,如果无上等之诗,就使世人笑话了。
但是在这时,张宣凝心中既模糊之极,又清醒之极,心意之狂,再难说明,只觉得如此行事,当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要我斟酒可以,看你今日又有何诗传!”侯希白啪的合上扇子,眼神中露出极感兴趣之色。
而尚秀芳笑吟吟上前:“既然如此,让秀芳先奏一曲。”
说着,她就上前,以琴为曲,拨动琴弦,顿时,音乐如流水一样流出,一点一滴的流过整个大厅,流到了张宣凝的耳边,不知道为什么,突然之间,他感觉到了无数的痛楚袭上心中,仿佛突然之间,泛起了无数不可追忆的遗憾,几乎泫然泣下。
酒已经倒上,张宣凝也不说话,只是哈哈大笑,一口饮下,连饮三杯,然后就觉得邪气笼罩,喜怒哀乐几如海潮,身心却不知在何处,口中就已经唱出诗来。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许善心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此诗上面几句一出,许善心就忍不住叫好,等到“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一出,他就哈哈大笑,欢状极快。
人生本应是如此,喝酒寻乐,岂不快哉?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侯希白却猛然一震,直觉得花间风流,到此境界,当真是与花月中阅得真意,千世万载,万事万物,何不由心。
一时间如醍醐灌顶,再难自已,真气喷薄而出,以前见得师妃暄留下的心魔,也似乎一下子贯通了,全身舒意,其味难说。
第二卷 一刀转战三千里
―第三十一章 - 虬髯客(上)―
“来,多饮酒,又闭修半月,倒快等不及了。”侯希白满斟之后,向张宣凝说着:“你可知道,你的事情,我已经为你办成了。”
“哦,到底是哪支军队啊?”张宣凝漫不经心的说着,一口饮尽,不得不说,古代就是这点好,酒多为压榨而成,度数非常低,其实就和啤酒差不多,说不定有的还不如,杯子又小,因此自可一饮数十杯。
自十几日前,在许善心的宴会上,一举轰动,许善心对这少年印象已深,甚至专门为他写了文来赞许,一时间轰传天下,比起之前的更是热烈。
而侯希白的花间派的武功竟然有所突破,而张宣凝经过此事,似乎也觉得一些邪气开始受自己掌控,可见是性情相近,竟然消化了一些,武功也正式进入了二流境界,修炼之速,几可让人惊而跌倒。
今日出关,就被侯希白拉去乘画舫出游,以联系一下感情。
“是皇帝近军之一,虽说的近军,但是却多骑策,多出战,想必满足你在军中出战的需要,不过不能用现在的名,还用你那个面具,还有石无忌之名吧,任副队正,如何?”
“副队正,是从九品下的职事官了吧?”
“正是,你想不受辱,职事官还是必须的,不能流外官,而且,你所在的旅帅,也会关照于你,所以你尽可多上战阵,说实际的,你这种敢于拼杀的人,在军中也是受到欢迎的。”
“恩,真是多谢了。”有没有品级是很关键的,没有品级,随便安排一下都可以入军,但是有品级,就必须上报许多系统存档,不是简单的事情,张宣凝就是真心感谢的说着。
就在这时,画舫中就是一停,外面传来了人声。
“怎么,有人上来?”张宣凝惊讶的问着。
“正是,尚大家对你很感兴趣,今天又来呢,陪同的人也不是等闲,说起来,还是与你同族呢!”侯希白笑的说着。
“哈哈,侯贤弟,到底在说我什么坏话呢?”话才落地,外面就传来了豪爽的声音,然后门就打开,二人入得在内。
虽然此时,只穿了一身简单的衣裙,但是举手投足之间,却给人无限的遐思。这种与生活中都无处不在的率性与慵懒,是一种别人难以模仿的风情,尚秀芳果然是尚大家。
她就近就说着:“春光初开,二位就荡舟于湖,当真是悠闲着呢!”
“哪有尚大家悠闲呢,尚大家此地了事,又想去得那里呢?”侯希白笑着:“哦,你可把张兄上次的诗写到歌词中呢?”
“没有获得张公子的允许,我岂可这样作呢?”话说如此,但是尚秀芳却用期待的眼光看着张宣凝。
张宣凝笑:“这是我的荣幸。”
然后,又对着她背后,跟着的那人微微鞠躬行礼:“不知这位,是哪位呢?”
尚秀芳略有点意外的说着:“张公子何以注意到他呢?”
“床头捉刀之人,我怎么敢于怠慢呢?”张宣凝脸色带着凝重的说着。
《世说新语》载: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如何?”匈奴使者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之人,方真英雄也。”
意思就是,崔季珪,是曹操部下,眉清目秀,仪表堂堂,论相貌,曹操远不如。所以当匈奴使者要来拜见,曹操为了让远方来客望而生畏,感到臣服,便让崔琰冒充自己,而他则扮作侍卫,捉刀立在床头。
即便如此,匈奴使者却断定,床头捉刀人,此是英雄。
这种隐于身上的英雄气质,与容貌是无关的,虽然此人看上去,只是中等人才,满腮卷曲的红胡须。
此人顿时哈哈大笑,转身而出:“兄弟不愧是名闻天下者,一见之下,果然不虚,我与你本家,也是姓张,排名第三,是名仲坚。”
张仲坚?排名第三,此人是谁呢?张宣凝心中却是一动,此人莫非就是虬髯客?心中顿时越看越像,当下就问着:“兄可是扬州人?”
“正是,你也是扬州人?”此人也是一惊,问着。
“正是如此,小弟还拜见得族兄。”张宣凝立刻深深的鞠躬,说着。
张仲坚顿时哈哈大笑,说着:“原来又是本家,又是本乡之人,不知道是张家哪几支呢?”
“我于十五岁时,受大难,虽侥幸而过,但是记忆不得,不知道是哪支本家呢,不过,你这个族兄,我倒是要拜得,不知族兄可许否?”
“哈哈,你风才风流,天下闻名,又是我张家之人,怎么不许,今后,我们就是兄弟了。”张仲坚也是豪爽之人,他立刻答应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