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天真做人,世故做事

_4 张远冰 (现代)
  言辞可以堆砌巍峨的高山,沉默一定造就幽深的狭谷。仰望高山我们或许了然他欲达到的理想高度,俯瞰深谷才可窥视他人性和道德的最低底线。
  倾听无声的语言——沉默!这是倾听的最高境界。
  挤破繁杂的有声语言的泡沫,洞悉他内心最真实的声音,不要被夸夸其谈的泛滥河水所淹没。否则,我就再次成了被水淹死的鱼,被声音堵住了耳朵的聋子。
C篇 倾听沉默
出头高粱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人秀于群,群必毁之。
  
  一株高粱长得特别粗壮,比它的兄弟们足足高出一头,硕大的穗子在阳光下像一团火焰。
  不知为什么,满田的高粱都对它怒目而视,不时说上几句风凉话。
  这株出头高粱大惑不解,不知哪些地方得罪了弟兄们,便虚心请教。
  “你眼睛朝天,看不起我们!”右边的高粱说。
  “你高高在上,压制我们!”左边的高粱说。
  “你长得这么高,一定抢了我们的养料!”前边的高粱说。
  “你……你挡住了我们的阳光!”后边的高粱说。
  出头高粱听懂了,原来自己的过错,就在于自己长得太高大了。
  “弟兄们!”它恳切地说,“你们加油长呀,你们一定会跟上来的!”
  “跟上来——这是什么话?我们凭什么要跟在你后头?”
  “那……你们就慢慢长吧!”
  “慢慢长!你想永远高我们一头?”
  出头高粱明白了,无论自己说什么,做什么,弟兄们也不会谅解它,因为自己的存在,就是对它们的讽刺,对它们的威胁。
  它只有用沉默来对抗冷嘲和热讽。
  不久,农学家发现了这株高粱,如获至宝,立即将它连根拔起,移植到实验田里观察研究。
  高粱地里的风波立即平息下来了。大家一般高矮粗细,彼此再也没有什么区别,都显得轻松愉快。
  又过了些日子,有一株高粱突然想起这位高出一头的兄弟,说道:
  “我们可不是一般的高粱呀,在我们中间,曾产生过一位了不起的兄弟!”
  “可不是吗?”大家都附和说,“这是我们的光荣呀!”
C篇 倾听沉默
母爱是炭火
  母爱,是世界上最温暖的炭火;
  有时,孩子也被温暖炭火灼伤。
  
  颜婶生下宝根后不久,就死了丈夫。
  颜婶含辛茹苦十余载,才把宝根拉扯大。
  颜婶家只有隔成“日”字形的两间小房子。宝根大了,就被叫到里屋睡。
  母子分居之初,颜婶夜夜都睡不安宁:不是担心儿子没盖严被子,就是担心儿子蹬“梦腿”滚下床来……
  为了能一如既往地照看宝根,颜婶把一面菱花镜挂在了门道墙上。这样,颜婶即使躺在床上,也能从镜子里看清宝根在里屋的一举一动。
  “衬衣肩上烂了,快脱下来,妈给你补补。”
  “碗里是两个荷包蛋,你咋只吃一个?”
  “都过10点钟了,你咋还不睡?”
  宝根就是这样在颜婶的千叮咛万嘱咐的日日夜夜里长成壮小伙子的。
  颜婶因此积劳成疾。为了在有生之年圆了儿孙满堂的梦,颜婶挑来选去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个叫淑芬的人见人夸的好儿媳。
  人逢喜事精神爽。在大喜之日,久卧病榻的颜婶居然走到堂前接受了儿子儿媳的跪拜礼。自此,一家人上贤下孝,日子越过越和美。
  可惜好景不长。
  有一天,颜婶对宝根说:“那碗鸡肉,是妈留给你吃的。可你怎么都让给淑芬吃了?”
  “不,不是!妈。”
  “不是?我从菱花镜里亲眼见的,还有假?”
  又一天,颜婶对宝根说:“你一个大男人,咋这么下贱——竟然蹲在地下给淑芬洗脚?”
  “妈……”
  “她是你的媳妇,不是供在堂上的神!用不着给她下跪!想当年,我侍候你爹洗脚,左一壶热水,右一壶凉水。热了,添凉的,凉了,加热的。左邻右舍,谁不夸我贤惠?你看看淑芬,世上有她这么当媳妇的吗?啊!”
  自此,颜婶的病愈加重了。为了让她心情舒畅些,宝根只好叫淑芬回娘家去避一避。
  淑芬临行前,特意仔仔细细拾掇了屋里屋外的卫生。在给颜婶擦拭床头柜时,她接连叫了几声“妈”,说:“我走了,你老人家多保重啊。”可颜婶一声也不应,一直背着脸。
  因为对妈的爱得不到回报,因为心头的委屈,无处诉说,淑芬伤心得泪如泉涌……
  大阳都照进窗户了,她该走了。
  大阳照到了隔门壁上的菱花镜上。这时,淑芬才看到这挂镜子的线绳上,缕缕蛛丝还没清扫,于是她扬起了鸡毛掸子……
  不料这线绳已经朽蚀,“啪”的一声,这面挂了10余年的镜子就掉在地上打碎了。
  宝根在屋外听到这“叭”的一声响,生气地说:淑芬,你——你这样做、实在是太过分了!”
  颜婶在病榻上听到这“啪”的一声响,猛地从床里翻身向外,目不转睛地瞪着地下的玻璃碎片,骤然狂跳不已的心也随之碎了;枯瘦如柴的手颤颤抖抖地一扬,便翻着一双不得瞑目的眼睛离开了人世。
C篇 倾听沉默
静观人生
  惟有洞悉人性的人生,才是智慧的人生;
  惟有拥有智慧的人生,才是成功的人生。
  
  一
  我似乎看见,人的心都有包皮。
  这包皮的质料与重数,依各人而不同。
  有的人的心似乎是用单层的纱布包的,略略遮蔽一点,然而真的赤色的心的玲珑的姿态,隐约可见。
  有的人的心用纸包,骤见虽看不到,细细摸起来也可以摸得出。且有时纸要破,露出绯红的一点来。
  有的人的心用铁皮包,甚至用到八重九重。那是无论如何摸不出,不会破,而真的心的姿态无论如何不会显露了。
  我家的三岁的瞻瞻的心,连一层纱布都不包,我看见常是赤裸裸而鲜红的。
  二
  人们谈话的时候,往往言来语去,顾虑周至,防卫严密,用意深刻,同下棋一样。我觉得太紧张,太可怕了,只得默默不语。
  安得几个朋友,不用下棋法来谈话,而各舒展其心灵相示,像开在太阳光中的花一样。
  三
  花台里生出三枝扁豆秧来。我把它们移种到一块空地上,并且用竹竿搭一个棚,以扶植它们。
  每天清晨为它们整理枝叶,看它们欣欣向荣,自然发生一种兴味。
  那蔓好像一个触手,具有可惊的攀缘力。但究竟因为不生眼睛,只管盲目地向上发展,有时会钻进竹竿的裂缝里,回不出来,看了令人发笑。
  有时一根长条独自脱离了棚,颤袅地向空中伸展,好像一个摸不着壁的盲子,看了又很可怜。这等时候便需我去扶助。扶助了一个月之后,满棚枝叶婆娑,棚下已堪纳凉闲话了。
  有一天清晨,我发现豆棚上忽然有了大批的枯叶和许多软垂的蔓,惊奇得很。仔细检查,原来近地面处一枝总干,被不知什么东西伤害了。未曾全断,但不绝如缕。根上的养分通不上去,凡属这总干的枝叶就全部枯萎,眼见得这一族快灭亡了。
  这状态非常凄惨,使我联想起世间种种的不幸。
  四
  “五四”时期流行用紫色的水写字。
  后来大家渐渐不用,不久此风便息。用不厌的,毕竟只有黑和蓝两色。
  东洋人写字用黑。黑由红黄蓝三原色等量混合而成,三原色具足时,使人起安定圆满之感。因为世间一切色彩皆由三原色产生,故黑色中包含着世间一切色彩了。
  西洋人写字用蓝。蓝色在三原色中为寒色,少刺激而沉静,最可亲近,故用以写字,使人看了也不会厌倦。
  紫色为红蓝两色合成。三原色既不具足,而性又刺激,宜其不堪常用。但这正是提倡白话文的初期,紫色是一种蓬勃的象征,并非偶然的。
  五
  一个画家画一个人牵两只羊,画了两根绳子。有一位先生教画家:“绳子只要画一根。牵了二只羊,后面的都会跟来。”
  画家恍悟自己阅历太少。后来留心观察,果然看见:前头牵了一只羊走,后面数十只羊都会跟去。无论走向屠场,没有一只羊肯离群众而另觅生路的。
  后来他看见鸭也如此。赶鸭的人把数百只鸭放在河里,不需用绳子系住,群鸭自能互相追随,聚在一块。上岸的时候,赶鸭的人只要赶上一二只,其余的都会跟了上岸。无论在四通八达的港口,没有一只鸭肯离群众而走自己的路的。
  牧羊的和赶鸭的就利用它们这模仿性,以完成他们自己的事业。
  六
  —位开羊行的朋友为我谈羊的话。据说他们行里有一只不杀的老羊,为它颇有功劳。
  他们在乡下收罗了一群羊,要装进船里,运往上海去屠杀的时候,群羊往往不肯走上船去。他们便牵这老羊出来。
  老羊向群羊叫了几声,奋勇地走到河岸上,蹲身一跳,首先跳人船中。
  群羊看见老羊上船了,便模仿起来,争先恐后地跳进船里去。等到一群羊全部上船之后,他们便把老羊牵上岸来,仍旧送回棚里。
  每次装羊,必须央这老羊引导。老羊因有这点功劳,得保全自己的性命。
  我想,这不杀的老羊,原来是该死的“羊奸”。
C篇 倾听沉默
爱的极致
  丰富的极致是简单;
  绚烂的极致是平淡;
  情爱的极致是无声。
  骑车在上一个坡,看见一对夫妇,拉着满满一三轮车的青菜,男的在前面拉,女的在后面推。正值暮春,阳光虽不毒,但还是热烘烘的。男的后背汗湿了一大块。两个人都低了头用劲。
  这本是极为常见的生活中的一幕。
  可就在我经过他们身旁的时候,丈夫回头看妻子,妻子也心有灵犀般的抬了头看丈夫。丈夫似鼓励一样,朝妻子微微笑了笑,露着白白的牙齿。妻于也回报了一笑。没有语言,只有中午的热空气咝咝地响着。
  夫妻俩继续埋头苦干。
  我不禁下车推行,和他们共处一会儿,尽管他们并不知道我内心的波澜。
  想起我的父母。他们是地道的农民,他们的交流,更多的时候,也是无言的,无声的。
  走在田间小路上,母亲发现父亲的后衣裙皱了,伸手抻抻直,母亲的动作是那样的自然;父亲看见母亲头上有点草屑,挥手拨拉掉,父亲的动作是那样的专注。
  他们不会说些甜言蜜语,他们更不懂花前月下的浪漫,他们的温情,都包含在无言的交流里。一个简单的动作,一个微笑,一个眼神,却已经说尽了千言万语,说到了地老天荒。
  共同岁月里共同的艰辛,两个人心心相印相濡以沫地一起承担,一个灿烂的微笑,表达了酽酽的爱意,也亮堂了一个季节。
  
  54
  被遗弃的母爱
  友情向来是半真的、有偿的、互惠的;
  有一种情是纯真的、无偿的、单向的——
  纯真得明知你要怨恨,
  无偿到哪怕你要遗弃,
  单向到哪怕明知你要怨恨和遗弃,
  却仍喂养你——它的名字叫母爱!
  在大海的中央有个小岛,一只乌鸦就在这里筑巢。
  小岛很小很小,在雏鸦破壳而出后不久,乌鸦便无法为自己和雏儿觅得足够的食物。于是老乌鸦便决定回到大陆。
  乌鸦用爪子抓住一个雏儿,带着他飞越大海。然而,路途遥远,老乌鸦飞得很疲倦了,他慢慢下降,翅膀拍打得也越来越慢。
  老乌鸦问小乌鸦道:“要是我变得衰老不堪,而你却长大成人,强壮有力,你会不会照顾我,把我带来带去?你把实话告诉我!”
  小乌鸦很快地回答道:“我会照顾你的,爸爸。”因为他怕老乌鸦会把自己丢在大海里。
  乌鸦继续飞行,可他越飞越累。
  “我的儿子没说实话,”他想,于是松开爪子,雏儿跌落下来。小乌鸦跌落于波涛之中,立即淹死。老乌鸦又飞回小岛。
  在他养精蓄锐、重又感到强壮之时,又携带他的第二只雏鸦飞越大海。可他又飞累了,累得几乎无法振翅飞翔了。
  他又对第二个雏儿提出同样的问题,而这第二个雏儿也由于怕被淹死而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会照顾你的,爸爸!”
  可他的爸爸不相信他。在老乌鸦筋疲力尽之际又松开了爪子,他的第二个孩子也葬身于大海之中。
  这样在小岛的窝中只剩下一只小乌鸦了。老乌鸦携带起他的最后一个雏儿飞越大海。
  “儿子,”他问道,“我老了,你会喂我照顾我吗?”
  “不,爸爸,我不会这样做的。”小乌鸦回答说。
  “那为什么呢?”老乌鸦问。
  “要是你老了,我长大了,我会有自己的窝,要养活和照顾自己的雏儿。”
  “他说的是实话,”老乌鸦想,“他要筑自己的窝,养育自己的孩子。”
  老乌鸦用尽最后的气力往高处飞翔,拍打着翅膀,带自己的雏儿飞越波涛汹涌的大海,稳妥地来到了陆地。
C篇 倾听沉默
被遗弃的母爱
  友情向来是半真的、有偿的、互惠的;
  有一种情是纯真的、无偿的、单向的——
  纯真得明知你要怨恨,
  无偿到哪怕你要遗弃,
  单向到哪怕明知你要怨恨和遗弃,
  却仍喂养你——它的名字叫母爱!
  在大海的中央有个小岛,一只乌鸦就在这里筑巢。
  小岛很小很小,在雏鸦破壳而出后不久,乌鸦便无法为自己和雏儿觅得足够的食物。于是老乌鸦便决定回到大陆。
  乌鸦用爪子抓住一个雏儿,带着他飞越大海。然而,路途遥远,老乌鸦飞得很疲倦了,他慢慢下降,翅膀拍打得也越来越慢。
  老乌鸦问小乌鸦道:“要是我变得衰老不堪,而你却长大成人,强壮有力,你会不会照顾我,把我带来带去?你把实话告诉我!”
  小乌鸦很快地回答道:“我会照顾你的,爸爸。”因为他怕老乌鸦会把自己丢在大海里。
  乌鸦继续飞行,可他越飞越累。
  “我的儿子没说实话,”他想,于是松开爪子,雏儿跌落下来。小乌鸦跌落于波涛之中,立即淹死。老乌鸦又飞回小岛。
  在他养精蓄锐、重又感到强壮之时,又携带他的第二只雏鸦飞越大海。可他又飞累了,累得几乎无法振翅飞翔了。
  他又对第二个雏儿提出同样的问题,而这第二个雏儿也由于怕被淹死而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会照顾你的,爸爸!”
  可他的爸爸不相信他。在老乌鸦筋疲力尽之际又松开了爪子,他的第二个孩子也葬身于大海之中。
  这样在小岛的窝中只剩下一只小乌鸦了。老乌鸦携带起他的最后一个雏儿飞越大海。
  “儿子,”他问道,“我老了,你会喂我照顾我吗?”
  “不,爸爸,我不会这样做的。”小乌鸦回答说。
  “那为什么呢?”老乌鸦问。
  “要是你老了,我长大了,我会有自己的窝,要养活和照顾自己的雏儿。”
  “他说的是实话,”老乌鸦想,“他要筑自己的窝,养育自己的孩子。”
  老乌鸦用尽最后的气力往高处飞翔,拍打着翅膀,带自己的雏儿飞越波涛汹涌的大海,稳妥地来到了陆地。
C篇 倾听沉默
爱的呼唤
  爱的呼唤,
  是平日里的锦上添花,
  是绝境时的雪中送炭。
  一个小伙子在私人小煤窑打工,煤窑塌方了,他被困在井下,几乎没有生存的希望。
  面临死亡的时候他想到了很多:母亲做的糯米团子和手工布鞋,妹妹给他的红腰带,还有他爱的那女孩子,总是把护身符给他带在身上。
  “我不能死。”他想,“如果我死了,这些人的爱就会化成一缕轻烟,而我再也不能去爱她们了。”
  凭着这些信念,他在井下坚持着,每天喝一些污秽的黑水,然后凭着记忆用手扒路,两只手都扒得鲜血淋漓,到最后都露出了骨头。因为那些爱的希望,让他对生充满了向往。
  最后,奇迹出现了。已经对抢救失去信心的人们听到了一丝细微的声音:“救救我!”
  看到这里我落泪了。谁也不相信一个人可以在无边的黑暗中坚持十多天。
  没有食物没有阳光,有的只是污浊的水和黑暗,但是他活过来了。
  后来有记者采访他,他含着眼泪说:“我仿佛听到了亲人的呼唤,没有这些爱的呼唤,我不会坚持下来,也许早就崩溃了。”
  还有一个故事。
  有一对恋人特别相爱,他们还差一个月就要结婚了。男孩给女孩买了一个呼机,每天都给她呼上无数次“我爱你”。
  有一天女孩出差了,在睡梦中觉得地动山摇。地震了!
  女孩的第一反应居然是把床头的呼机拿到手里。接下去屋子就倒塌了,她被压在了底下,腿被砸断了,她的呼机却和往常一样地响了。
  “我爱你”,这几个字出现的时候,她的眼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接下来的传呼内容就越来越不一样,男孩已经知道她出差了,而那个城市遭遇了大地震。
  他不停地呼她,“我知道你还活着,坚持,再坚持,我们会找到你!我爱你!”
  一天过去了,他没找到女孩,但还是不停地呼她,“你还记得你说过的话吗?你说我们要活到一百岁,你说要我永远爱你,即使你变得又老又丑。我永远爱你!”
  女孩失了很多血,每次都是那熟悉的嘀嘀声把她从半昏迷中叫醒,每次看到他呼她的信息都更坚定了等待下去的决心。
  两天过去了,三天过去了……五天过去了,男孩始终没有找到女孩,但他从未想过放弃,而是坚定地呼她,他相信她一定活着,而且在等待着他的传呼,也许这是她坚持下去的惟一动力。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当第六天的时候,女孩几乎坚持不下去了,但男孩给她的传呼是:“你还记得你的婚纱吗?我已经取回来了,下个月我们就要结婚了,很多朋友在等着参加我们的婚礼,他们说你一定是世界上最漂亮的新娘。”
  女孩的心一下子被击中了。
  是的,她最好的一段人生还没有开始,她还要和相爱的人结婚生子,为人妻为人母,她还要让父母安享晚年,她还要和自己的爱人一起慢慢变老……
  第七天的时候,当男孩仍然不停地打传呼时,他听到了那熟悉的声音。
  后来,他们一直留着那只呼机,上面居然有好几十条信息,那些信息一条也没有删去。
  女孩说,那上面有爱的痕迹,也因为那些爱的呼唤,她有机会和自己的爱人一起慢慢变老。
  所以,如果你爱着,就去用心把爱说出来,他会觉得这是个爱的世界,因为有你爱的呼唤。
C篇 倾听沉默
一滴水中的太平洋
  平时注入一滴水,
  难时拥有太平洋。
  
  一天,一个贫穷的小男孩为了攒够学费正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劳累了一整天的他此时感到十分饥饿,但摸遍全身,却只有一角钱。
  怎么办呢?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口饭吃。
  当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打开房门的时候,这个小男孩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没有要饭,只乞求给他一口水喝。
  这位女子看到他很饥饿的样子,就拿了一大杯牛奶给他。
  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问道:“我应该付多少钱?”
  年轻女子回答道:“一分钱也不用付。妈妈教导我们,施以爱心,不图回报。”
  男孩说:“那么,就请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说完男孩离开了这户人家。
  此时,他不仅感到自己浑身是劲儿,而且还看到上帝正朝他点头微笑,那种男子汉的豪气像山洪一样迸发出来。
  其实,男孩本来是打算退学的。
  数年之后,那位年轻女子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的医生对此束手无策。
  最后,她被转到大城市医治,由专家会诊治疗。
  当年的那个小男孩如今已是大名鼎鼎的霍华德?凯利医生了,他也参与了医治方案的制定。
  当看到病历上所写的病人的来历时,一个奇怪的念头霎时闪过他的脑际。
  他马上起身直奔病房。
  来到病房,凯利医生一眼就认出床上躺着的病人就是那位曾帮助过他的恩人。
  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决心一定要竭尽所能来治好恩人的病。
  从那天起,他就特别地关照这个病人。
  经过艰辛努力,手术成功了。
  凯利医生要求把医药费通知单送到他那里,在通知单的旁边,他签了宇。
  当医药费通知单送到这位特殊的病人手中时,她不敢看,因为她确信,治病的费用将会花去她的全部家当。
  最后,她还是鼓起勇气,翻开了医药费通知单,旁边的那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轻声读了出来:
  “医药费——一满杯牛奶
  霍华德?凯利医生”
C篇 倾听沉默
言语的利刀
  有形的利刀捅伤身体,
  言语的利刀刺伤心灵。
  
  有一个脾气很坏的青年。
  一天,他父亲给了他一包钉子,要求他每发一次脾气都必须用铁锤在他家后院的栅栏上钉一颗钉子。
  第一天,男青年共在栅栏上钉了37颗钉子。
  过了几个星期,由于学会控制自己的愤怒,青年每天在栅栏上钉钉子的次数逐渐减少了。
  他发现控制自己的坏脾气比往栅栏上钉钉子容易多了……最后,他不随便发脾气了。
  他把自己的转变告诉了父亲。
  他父亲又建议说:“你如果坚持一整天不发脾气,就从栅栏上拔下一颗钉子。”
  经过一段时间,青年终于把栅栏上所有的钉子都拔掉了。
  父亲拉着他的手来到栅栏边,对他说:“儿子,你做得很好。但是,你看一看那些钉子在栅栏上留下的那些小孔,栅栏再也不会是原来的样子了。
  当向别人发脾气时,你的言行就像这些钉子一样,会在人们的心灵中留下疤痕,你这样做就好比刺向了某人的身体,然后再拔出来。无论你说多少次对不起,那伤口都会永远存在。
  “其实,口头上对人们造成的伤害和伤害人们的肉体没什么两样,有时甚至更甚。”
C篇 倾听沉默
擦净心灵
  扫尽地上的灰尘,屋子才干净;
  擦尽心灵的灰尘,心灵才亮敞。
  
  老人病危。回光返照时,让儿子拿来一个旧皮箱,从皮箱里拿出一件黄色的旧呢大衣,撕开衣角的线道,取出一块银元。
  六十年前,老人在汉阳城里开书店。
  一个年轻人来买书,因为书店里只剩一本,所以老人便向买书人多要了一块银元。
  从此,这块银元常被老人托在手上,沉重得如同托着一座大山。
  开了五年多书店,老人只做了这么一件亏心事,而且只是一块银元。
  尽管如此,仍让他日夜不安,他决心退回这块银元。然而,六十年过去了,他无缘了却这桩心愿。
  生命终结之际,老人给儿女留下的遗嘱是:一定要找到那个买书人,买书人不在了,找到他的后人也行,务必把这块银元退回去,他才能安睡在九泉之下。
  离开人世时,老人的最后心愿是,擦掉心灵上的那一丝灰尘。
  三个儿女料理完老人的后事,坐下来研究怎样实现老人的遗愿。
  他们惊讶地发现,这竟是一块无法退回去的银元,因为老人没有留下那个买书人的姓名,或许老人也不知道?
  深陷悲痛之中的三个儿女,此时才深刻地悟出老人留下的又一个遗愿——让儿女在世上干干净净地做人。
  人生在世,需要不断地为心灵除尘,自省、自责、自悟、自重……
  擦净心灵,既是一种自我重塑,也是一种品德纯化;既是对从前的一种跨越,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追求。
  传说,著名高僧一灯大师藏有一盏“人生之灯”,灯心镶着一颗历时五百年、在千尺海下育出的硕大的夜明珠。
  得灯者受到珠光普照,便会品性高洁,备受世人敬重。他的三个弟子跪拜求教,怎样才能得此稀世珍宝。
  一灯大师说,世人可分三品:时常损人利己者为下品,因其心灵已落满灰尘;偶尔损人利己者为中品,心儿红白相浸,如立悬崖之边;终生不损人利己者为上品,情清心洁,为世人所敬。
  人心本是水晶之体,容不得灰尘缠绕;所以,红尘中人常要擦抹,方可进得品位。
  大师给三个弟子各发一本“良知簿”,嘱其分头下山化斋与世人交往时凡做损人利己之事都要详细记下来,每记一笔视为心灵除尘一次。十年后持“良知簿”回来见他,由大师亲阅评鉴宝灯得主。
  十年后,三人回来见大师,门人告知说大师出游需耐心等待。
  在等待大师的日子里,三人不断地看自己的“良知簿”,回味上面记下的大大小小的损人利己行为,后又相互传阅,相互评鉴,进而反思,自责。
  终有一日,三人忽然醒悟,那盏“人生之灯”本就挂在自己的心里。心灵没有灰尘,就能华光闪烁……
  人的心灵是一座“库房”,每个人的所言所行,不管是否愿意,都要一次不少地真实地存放在里边。
  面对世人,敢敞开自己心灵“库房”的门窗,经得起他人的查看,人的一生就能高挺着自己的脊粱,活得堂堂正正。
  人生最完美的结束,不是拥有多少金钱和物资,也不是创下多少家产大业,更不是如何威名远扬,而是在走的时候,能带着一颗干净的心,那样,生命之灯便永不熄灭。
C篇 倾听沉默
爱的深度
  劳动,使人富有尊严;
  给予,使爱变得深沉。
  
  这个冬天,有一种忧伤常在梦中将我弄醒。
  我隐约听到,一种歌唱的声音,像是电影中黄河边上的号子,那嗓音,浑厚而饱满,但里面的伤感掩藏不住——起初我不知道他在唱什么,接连几天,只要这个声音一响,我便本能地爬起来,有一种远去的东西被唤回来似的,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这天早晨,暖暖的冬阳照满阳台。我立在窗前,似乎在等待什么。
  已经有几天没听到那样的嗓音了,我有一点担心那个声音可能已经远去,我可能再也听不到它了。
  此念还没下心头,忽然,那梦一样的声音从时间深处响起。
  这一回,我拉来妻子,请他辨别到底那人唱的是什么。她凝神细听,原来那人唱的是磨刀的号子,抑扬顿挫的,音乐感很强。我也终于听清了,他唱的是“磨——剪子咧,抢——菜刀——”
  我转身就到厨房,拿起菜刀,匆匆地穿上衣服,赶紧下楼去。我欢快地小跑着,口里哼着歌儿。
  出了小区门口,我终于看到了那个磨刀人——他正坐在那条长凳上,中等身材,很壮实。他笑着,方脸,黑里泛着红,眼睛也笑着,看上去有四十岁。我打量打量他,想象着那样的嗓音如何从这样的喉咙溢出。
  “磨刀啊?”“磨刀。”
  简短的对话后,我开始询问他的来历。
  他真的来自黄河边,祖祖辈辈以磨刀为生。他所唱的调子,是他爷爷传下来的“磨刀调”。
  在老家,只要听到这个调子,村民们都会拿刀出来,让他磨。他有两个磨刀石,一个粗磨,一个细磨,就绑在他的长凳上。
  他边磨边兴致勃勃地与我说话,他说,现在已经很少有这样的手艺人了,也很少有人愿意耐心地磨刀。他觉得还是干这个开心。靠自己的劳动养家,不伸手向别人讨,感到很踏实。
  看他认真磨刀的样子,我的心中升起一种感慨:劳动真的使人富有尊严。
  刀快磨好了,他左瞧右看,又拿到耳边敲一敲,听了听,口里不住地赞叹:“好使!好使!”他的职业自豪感洋溢在眉眼之间。
  我笑着谢过他。忽然,他面露难堪之色,低声说;“我看你人挺亲的,就不瞒你说吧。”接着他有些迟疑。
  “你说。”我鼓励他。
  他看了看自己身上的蓝色外套,破旧,汗迹斑斑的,好像很久没有洗换了。
  我一下了全会意了:“你等等,我呆会儿就来。”
  我急匆匆地跑上楼去,妻子正在看书。我将磨刀人的事说了,一向对我“行善”表示不屑的她,忽然放下手中的书,跟着我翻箱倒柜起来。
  她说:“送这条,还有这条。”
  我全傻眼了。“这可都是我的好衣服啊!”我说。
  那件方格子西裤还是我的心爱之物,况且平时她是不喜欢将衣服送人的。她说:“送东西就要送好的。”
  一股莫名的幸福的异样感觉涌上心头。此刻我发现我是如此地爱她,只因为她这个被我漠视多年的细节,她说她尊重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生活的人。那个磨刀人,她见过,她喜欢他的“磨刀调”,他的认真做事的态度。
  一个女人爱一个男人,只要一个触动她心灵的细节。
  我将自己的四条裤子和两件纯棉上衣装进一个塑料袋里,噔噔噔地下楼去。
  当我把满满的一袋衣服放在磨刀人面前时,他还在认真地磨着另一把刀。
  他稍停了一下,眼热热地说道:“谢谢哦,谢谢。”我付了磨刀钱,转身走了。
  不知过了几天,当那熟悉的“磨刀调”响起时,我循声望去,发现那个磨刀人身上蓝色的外套没有了,他身上穿的是我的白色纯棉外衣和方格子西裤。
  我心中不知涌起什么感觉,我的衣服穿在别的男人身上,穿在一个陌生人身上。啊,因为这个陌生的磨刀人,让我相信:给予别人爱,我们会彼此爱得更深……
C篇 倾听沉默
磨难
  人的容颜往往和磨难成反比,
  人的魅力往往和磨难成正比。
  
  旱育秧
  去年五月,去乡下办事。意外发现农民兄弟都把小秧苗育在旱地里,这让儿时在农村长大的我颇感不解。
  于是,我便请教了当地的农技人员,了解到这是国家近几年推广的水稻“旱育秧技术”。
  它减少小秧在苗期的用水,培养它的耐旱性能。在移栽到大田后的生长期中,便能减少水的灌溉量,节约宝贵的水资源。
  而且小秧在育苗期一直处于缺水状态,到了大田遇到充足的水分,便能迅速地扎根、生长,获得高产。
  而以前的水秧苗,由于在秧池里用水充足,生长条件好,移栽到大田后,一时无法适应新的环境,扎根和生长的速度慢,产量和效益远远比不上旱秧苗。
  种水稻要从育秧开始,培养它的耐旱性,以后才能长得快,长得壮,取得高产,获得丰收。
  对于人来说,同样也要从童年时代起,多吃苦,多受累,培养良好的性格爱好,树立正确的做人准则,锻炼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如此,在长大后才能够顺利地走好生活中的每一步。
  搁田
  听农技人员讲,在水稻的拔节孕穗期还有一个“搁田”技术。
  那就是反复将水稻田里的水排尽,让稻田干透几次,来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根系的活力,以适应水稻中后期的生长需要,获得丰收。水稻搁田讲究因苗而异,但无论苗如何,都要多次轻搁。
  水稻的拔节孕穗期也就相当于人的青年时期,根系的活力正如我们获取知识的能力。
  我们知道,丰富的知识是取得成功的关键,而这些都依赖于我们获取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需要我们在平时,特别是在青年时期进行积累和锻炼。
  虽说,我们不必为了经历苦难而放弃正常的生活,日日去做苦行僧。追求美好舒适的生活,是人生的目标。
  但我们不能因此而一味沉湎于其中,而应该像对水稻进行搁田那样,时常让自己从舒适的环境里走出来。
  每过一段时间,根据个人实际情况,给自己一次机会,寻找一个新的环境,到一些新的领域里去尝试,锻炼自己接受各种知识的能力,拓宽知识面,调整知识结构,丰富人生阅历,以实现更完美的人生。
C篇 倾听沉默
法不责众
  人人都可拥有的,人人都不拥有;
  人人都应负责的,人人都不负责。
  
  1964年3月,在纽约的克尤公园发生了一起震惊全美的谋杀案。
  一位年轻的酒吧女经理,在凌晨3点回家的途中,被一不相识的男性杀人狂杀死。
  这名男子作案时间长达半个小时,当时,住在公园附近公寓里的住户中有38人看到或听到女经理被刺的情况和反复的呼叫声,但没有一个人下来保护她,也没有一个人及时打电话给警察。
  事后,美国大小媒体同声谴责纽约人的异化与冷漠。
  然而,两位年轻的心理学家——巴利与拉塔内并没有认同这些说法。
  对于旁观者们的无动于衷,他们以为还有更好的解释。为了验证自己的假设,他们进行了一项试验。
  他们让72名不知真相的参与者,以一对一或四对一两种方式,与一假扮的癫痫病患者保持距离,使用对讲机通话。
  在交谈过程中,当那个假病人大呼救命时,事后的统计数据出现了有意思的一幕:在一对一通话的那组,有85%的人冲出工作间去报告有人发病;而在有四个人同时听到假病人呼救的那组,只有31%的人采取了行动!
  这样,对克尤公园现象有了令人信服的社会心理学解释,两位心理学家把它叫做“旁观者介入紧急事态的社会抑制”,更简单地说,就是“旁观者效应”。
  他们认为,正是因为一种紧急情形有其他的目击者在场,才使得每一位旁观者都无动于衷,“可能更多的是在旁观者对其他观察者的反应,而不可能事先存在于一个人‘病态’的性格缺陷中。”
  用这个效应试想一下媒体曾报道过的小孩子落水事件。
  旁观者甲本想下水救人,又有些犹豫,他在想其他目击者乙、丙等人的反应。
  转念一想,这么多人都看到小孩子落水,总会有几位下去救险的。自己就不下去了吧。
  犹豫之间,小孩子被水吞没了。居然没人下水!
  甲不禁心里有些内疚,再一想,要责怪,要内疚,要负责任,也是和乙、丙等数十人分担,没什么大不了的。于是,他走开了。
  就这样,一桩桩旁观者众多、却“见死不救”的事件产生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正在于“旁观者效应”,与人们一般以为的世态炎凉、人心不古之类的社会氛围或看客的冷漠等集体性格缺陷混杂在—起。
C篇 倾听沉默
更在乎的
  达到目的很精彩,但追求目的的过程也美丽;
  获取成功很幸福,但追求成功的本身也动人。
  
  一位亲戚从美国回国探亲,我请她来家吃饭,饭后她要洗碗。
  人家不远万里回来看我,只吃一顿饭就送了我一台照相机,怎能让她洗?
  于是我洗,她在一旁陪我说话。
  渐渐地,她的眉毛皱了起来,说:“你怎么这么洗碗?”“那应该怎么洗?”我好生奇怪。
  “你接上一盆水,倒上点洗涤剂,把碗洗干净,再接上一盆清水,涮一遍,这么涮上两三遍也就可以了。你一直开着水龙头,得浪费多少水啊!”
  我不以为然:“没事,不就是一点儿水钱吗,我不在乎。”
  “你不在乎一点水钱,难道家家有车的美国人就在乎?”她说,“他们在乎的是水呀!”
C篇 倾听沉默
放下
  人生的追求是向上;
  修炼的境界是向下。
  
  佛经里一个著名的故事:
  有两个和尚要渡河,在河边,他俩看到一个女子望着脚下的流水发愁。
  这时,有一个和尚便走上前去,对那个女子说:“别发愁,我背你过河吧。”就把那个女子背过了河去。
  这个和尚把那个女子背过河去后,那个女子说了句感激的话后就走了。
  那女子走了之后,这两个和尚便继续赶路。
  那个没背女子过河的和尚很不满意地对那个背女子过河的和尚说:“你这个家伙太不像话了,佛门弟子,不近女色,这是咱们出家人最基本的一戒,你不会不知道吧?可你倒好,竟然把她背过那条大河,你呀,你呀,你原来是一个花和尚呀!”
  那个背了女子过河的和尚听了大为诧异,就说:“哎呀,你怎么这样呢?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还没有放下呀!”
  瞧,这就是放下。
  这个放下,你可以把它理解为是一个具体,也可以把它理解为是一个抽象。当然,更应该把它理解为一种心理上的精神上的行为,以及一种人生方式和生活态度。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