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总统是靠不住的

_18 林达(当代)
府就像是大家亲手喂养的一个怪兽,它的自我扩张能力是它的主人
根本无法预料的。
  这种联邦权力的扩大,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民的不安。1992
年中期选举的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不安。因为美国的共
和,民主两党,它们对于政府规模的基本态度和意志是不同的。共
和党是一向呼吁缩小联邦政府权限,把权力还给各州的。而相对来
讲,民主党则更倾向"大政府"的作用。
  然而,各州的自治权力,是美国的“权利法案”的重要内容之
一。美国宪法第十修正案规定,“凡宪法未授予合众国政府,又不
禁止各州行使的各种权力,均保留给各州政府和人民行使”。维持
各州作为一个“国家”的独立自治权,从一开始就是美国人所理解
的自由的一个重要部分。
  因此,在我入学以后的第一堂法律课上,我的法律老师说的第
一句话就是,你们同时是两个国家的公民,你们是美利坚合众国的
公民,也是你们所在的“小国”的公民。他认为,你们要学美国法
律,这是必须掌握的第一个概念。
  在这个基本概念之下,各个区域的美国人获得了选择自己的生
活方式的自由。这些作为合众国成员国的“州”共同约定,只有非
常基本的一些问题被确立为联邦法律,作为成
  国的“州”不能违背的共同法律。例如,犹他州的摩门教,在
他们的教义里是允许多妻制的,但是,他们必须遵从一夫一妻的联
邦法律。
  但是,在绝大多数牵涉到生活方式的问题上,联邦政府是无权
干涉的。每一次大选的时候,实际上,选民除了投票选举总统和议
员之外,他们还必须对他们所在的州的许多提案进行投票。例如,
他们投票决定,是否愿意在自己州的范围内发行彩票,甚至开设赌
场。美国的赌场都设在有限的几个地方,就是因为其他州的人民,
在赌场的高收益和平静的生活之间,宁可选择后者。实际上,这是
他们在以投票的方式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联邦政府是无权决定在
哪里开设一个赌场的。
   对美国人来说,本来所有的权力就都是他们自己这些小国家
的。是联邦政府的成立,使得大家出让了一部分权力。因此,联邦
权力如果无限扩大,就意味着他们将失去自由。因此,合众国的存
在和联邦政府的存在,只有在一个前提下是必要的,那就是,这种
联合以及联邦政府的工作,使得各个州都能够在不失去自由的前提
下,获得联合所带给各州人民的好处。所以,美国始终在一个如何
“平衡”的讨论之中。不同的时代,也给这种平衡带来不同的问题。
  尽管在我们的眼中,美国已经是一个地方非常高度自治的国家。
但是,在这里,从建国一开始到现在,争论的最大的一个问题还是,
联邦政府到底可以有多大的权力,始终还在为联邦与州的具体权力
划分,不断地在那里探讨。这种充分讨论本身就是很重要的,国会
也就成了提供讨论的一个场所和各州民众表达意愿的渠道。
  正是这种意愿表达渠道的畅通和充分自治的基本满足,使得从
南北战争以来,美国得到了最大的安宁,没有一个州愿意独立。因
为,如果它们能够基本上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方式生活,又能够得到
合众国联合和强大带来的利益,又有一个联邦政府在照应那些麻烦
事,省了它们许多麻烦,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这样的五十个州,也就是五十个小国家的联合,也是人民之间
的一个契约。它的稳定依靠它们联合的共同利益的存在,而不是依
靠强权和武力把它们留在这个联邦之内。因此,如何及时反映它们
各自不同的声音,如何在合众国中时时能够争取它们各自的利益,
这都必须通过选举制度来保证。各个地区所选上去国会议员,必须
确保是他们所属的地区的民意代表。
  今天的美国人,每个人手里都是相同份量一票。所有的普通人
都握有直接选举的选票,他们手里的选票,直接决定了总统的人选,
直接选出了在国会中代表他所在的州的参议员,也直接选出了在国
会中代表他所在的选区的众议员。
  这样的选举,必然的结果就是给国会带来了全美国不同地区民
众的不同声音。这也必定使得国会从此“会无宁日”。他们必然会
不停地激烈争辩,永远没有一个统一的声音。他们也必然要为了共
同的利益协调和妥协,然后又是新的矛盾,新的妥协。美国国会永
远不会看上去谦和一致,但是,美国却正因为如此而平稳统一。在
国会大厦里,我为美国人这种使不同的意志和理想妥协共存的本事
叹服不已。国会大厦的大厅里,陈列着众多华美的雕塑,那是每个
州送来的本州英雄的塑像,每州两座。这样,和公认的大智大德的
历史人物在一起的,出了不知多少英雄人物的弗吉尼亚送来了南北
战争中的“叛军”,南军的著名将领李将军的塑像,而密西西比州
送来的居然有南北战争时南方自己的总统杰弗逊戴维斯的塑像。
  我现在还是回到两年前的中期选举。一般认为,一旦国会席位
的局面改变之后,也会有一个惯性,共和党占领的多数议席状态也
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是,如果长期的局面发生大的突变,总是有一
定的原因。外界评论多半把这个原因寻根溯源归到克林顿那里。
  对于那次中期选举的结果,克林顿自己也十分沮丧地出来表示,
民主党失去四十年来的多数议席,他具有无法推卸的责任。说白了,
就是在克林顿开始的两年中,他的总统没有当好。如果在那个时候,
你提出今年大选结果的预测问题,大概很少有人相信克林顿会取得
连任的。
  首先是“旅行门”和“白水门”确实造成很强烈的冲击。因此
而反映出来的整个白宫的作风,给人的感觉很不舒服。第一夫人希
莱利在白宫的比重也使人琢磨不透。克林顿在竞选期间最大的诺言,
医疗制度改革甚至都没有被他所属的民主党还占着多数席位的国会
通过。克林顿在这一个阶段,不乏给大家提供种种疑点和“靠不住”
的感觉,却没有在政绩方面有什么突出的举措。只有经济恢复的形
势已经比较清楚,虽然缓缓迈进,但是已在路途之中。
  这位年轻的总统在竞选时表现出来的勃勃生气,和当选之后所
表现的不成熟,形成了一种令人疑惑的联系。人们怀疑,这位美国
的第一个“婴儿潮”总统,是不是还“欠火候”?人们是否还是应
该更倾向于一个稳健的风格? 这次中期选举,可以说是美国民众给
了两个政党一个很强的信息。然而,如何去理解和消化这个信息,
两个政党却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也正是这种不同的解读方法,
终于使得美国今年的大选局势又发生了一个逆转。
  中期选举之后的共和党可以说是完全陶醉在胜利之中。在中期
选举之前,他们提出了一个名为“与美国契约”的目标方案,其实
就是一系列法案,许诺如果美国人民让他们在国会中占多数,他们
就将在限期内实现这些目标。此后他们宣布完全如期完成。尽管后
来有的人指责他们只是有折扣的实现目标,但是,也并不否认他们
至少完成了其中的一多半。这一切,都如同给了1992年失去大选的
共和党一剂强心针。
  中期选举之后的一年里,共和党丝毫不怀疑他们即将在不久之
后的大选中,夺回暂时被克林顿夺去的总统桂冠,毕竟,在此之前
的十二年里,都是共和党人担任总统,他们觉得自己完全有理由相
信,克林顿的上台是一个偶然事件,是民众被克林顿的巧舌所迷惑
了。而这一次中期选举,真正反映了民众的觉醒。
  有一项提案略为扩大了总统的权力,一般来说,这样的提案都
是要经过非常吃力的反复才会得到国会的通过,但是,这一次却通
过得十分顺利。新闻界普遍认为,这是因为共和党议员们坚信他们
马上就要回到白宫,才通过得这么“痛快”的。此刻,共和党给外
界的印象几乎是喜形于色。
  然而,这些获胜了的共和党政治家们,几乎已经忘记了在一旁
静静观望的,看上去土头土脑的美国老百姓。他们在想些什么呢?
这种忘却,哪怕是十分短暂的忘却,有时也是致命的。因为,选票
还都捏在老百姓们的手上,还没有投出去呢。
  共和党占据多数席位的国会,确实使得克林顿第一任期的最后
两年显得十分艰难。他和国会之间的关系始终非常紧张。在立法问
题上,白宫和国会经常发生意见不合。对于国会试图通过的法案,
克林顿也一连否决了好几个。
  根据美国宪法的设计,总统对于国会自行提出通过的法案所具
有的否决权,也是平衡与制约原则的一部分。处理由人的因素参与
其中的制度设计是不可能完美的,只能说是要尽可能完善。否决权
的设计还是很有道理。因为虽然国会更多地体现了民意,但还是可
能产生偏激和异化,而国会手中的立法权又是非常大的一个权力。
  因此,除了我们前面提到过的,最高法院对于国会立法有一个
司法复审权之外,总统也有一个对国会立法的否决权,但是,这个
否决权并不是绝对的。如果把对立法的绝对否决权交给总统,总统
的权力又显得太大了。所以,总统否决之后,国会还有一次机会强
行通过这项法案。
  但是,国会第一次通过一项法案的时候,只需要半数以上的赞
成票,而在总统否决以后的强行通过,就需要三分之二的赞成票了。
在一般情况下,国会取得三分之二的赞成票还是相当困难的。但是,
如果总统的否决绝对没有道理而很不得人心,那么三分之二的赞成
票也是完全可能的。就在这样的反复推敲之中,最终被确立的法案
也就比较顺应民意了。
  然而,如果白宫和国会这两个分支发生过多的冲突,这也是不
正常的。在这个时候,由于他们之间的争论是公开的,民众对于问
题究竟是出在哪一方,也会有一个他们的判断,这种判断也会在大
选的时候被选票反映出来。
  其中国会与行政分支发生的最大的一个风波,就是去年年底的
美国政府关门了。记得当时我正在给你写信,也随便向你谈到了美
国人对于“政府关门”处变不惊的态度。他们早就习惯了这种政府
的两个分支产生对立的状况。
  那一次的“政府关门”是由“平衡预算”的问题引起的。就是
我前面提到过的,里根时代实行的“寅吃卯粮”经济政策,当时给
美国带来了繁荣,而留下的最大后遗症就是天文数字的政府赤字。
必须消除这个后患,达到政府的平衡预算,已经成为全美国人民的
基本共识。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民主,共和两党并没有什么分歧。
  问题在于,如此庞大的赤字一时半会儿是根本解决不了的,必
须在政府的开支预算中逐年扣除出来。那么,怎么扣,减少那些方
面的开支,减少多少,分几年扣清,当然都成了问题。
  说实在的,美国政府的预算到了每年都以几千亿美元计的地步,
这时候,他们之间的争论又是在几十亿美元的上下,你让老百姓怎
么算得过来?老百姓怎么可能判断出个谁是谁非呢?这时,民众基
本上是在依赖这个制度。依赖于白宫和国会这两个分支的互相监督。
这两个分支都有大量专家组成的预算委员会,尤其是国会的两党结
构,使得两个分支必定要作出认真测算,不致产生勾结而有意挥霍
纳税人的血汗钱。
  结果,克林顿和以共和党占多数的国会,在去年年底,他们双
方的预算始终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由于政府行政分支的所有年度开
支都必须由国会通过预算,才能拨出钱来,所以,尴尬的僵局终于
形成了。行政机构一年的钱花完了,拨钱的时候到了,预算却没有
通过,当然钱也就拨不出来了。政府的所有行政机构,除了实在关
不得的少数机构之外,其余一律由于没有经费没有工资而关门了。
当时正值圣诞节,克林顿总统十分狼狈地自己掏钱付电费,才使得
首都华盛顿著名的“第一圣诞树”的彩灯没有熄灭。克林顿因此而
产生的麻烦当然不止是为“第一树”支付电费。
  所谓的政府关门,基本上就是克林顿手下的行政这一摊关门,
关门之后庞大的政府雇员队伍拿不到工资,给民众也带来巨大的不
便。所有的国家公园,国家博物馆等著名旅游点全部关闭,游客怨
声载道,旅游点周围私营的服务设施也全都没了生意。领事馆签证
停止,影响商人出国经商,甚至影响到国外。停止签发出口许可,
造成出口商巨额出口损失,等等。这些压力当然直接落到问题发生
的部门,也就是落到克林顿的行政分支头上。
  美国民众并不认为政府关门就一定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可是,
由于这些具体问题激起的民怨,很自然是先集中到克林顿那里。然
而,这个僵局维持的时间太长了,民众也开始试着琢磨这场政府停
摆的门道。
  那么,在这场行政分支和立法分支的重大分歧中,美国民众既
然对于几十亿美元出入所造成的是非很难判断,那么他们究竟如何
拿出他们的意见呢?这个时候,新闻界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新闻界一方面竭尽全力向民众解释这几十亿美元的分歧所在,
另一方面对于政府这两个分支紧紧地跟踪报导。几乎每天都要报导
双方的谈判进展和发表的谈话。每天,大家都在电视里看着这两拨
人,是如何在解决国家遇到的这个难题。
  克林顿当时的确已经不堪重负。政府关门所引起的全部问题,
他都必须设法解决。我们前面已经提到过,美国是没有总理这个角
色的,所以克林顿就得自己想办法担着了。为了应付“内困”,他
甚至取消了极为重要的出访计划。当时,国会谈判中最“露脸”的,
就是当时共和党在参众两院的领头人杜尔和金格里奇了。杜尔则在
今年最终被共和党推选为总统候选人,成为克林顿的竞选对手。可
是,人们在电视里看到,杜尔和金格里奇在预算谈判破裂之后走出
白宫,却是一付喜滋滋的模样。正是这付藏不住的笑容,使人们渐
渐开始对他们的“监督”诚意心存疑问。
  结果,人们证实这种疑问不见得就完全没有道理。新闻界终于
披露,众议院议长,共和党的金格里奇承认,他们送交克林顿的一
份维持政府临时开支的法案,确实比较“苛刻”。原因之一居然是
嫌克林顿在前往以色列参加拉宾葬礼的飞机上,没有对他和杜尔表
示充分的礼貌。这个“不礼貌”不仅包括没有在飞机上主动和他们
讨论政府预算的问题,也包括在下飞机的时候,他们没有被安排从
飞机的前门下机,而是从后门下的飞机。
  这条消息一经证实,很多美国民众对这个“政府关门事件”,
反而开始偏向于他们原来所抱怨的行政分支。尽管,这个预算之争,
根本上还是反映了两个政党对于联邦政府的规模,联邦与州之间权
力财力划分的重大分歧,应该说,还是各有各的道理。最终的解决
也还是依靠双方的妥协和让步,达到一个平衡。但是,在解决这个
争端过程中,共和党时不时表现出来的过强的党派性,在一定程度
上摧毁了民众对他们的政治诚意的信心。
  一个政党提出一个被人们所赞同的政治理想当然是重要的,而
他们提出一个理想的目的,究竟是真正为公共利益服务,还是为藏
在他们身后的政治利益服务,这也是美国民众时时关心的一个问题。
在这次一个月内美国政府两度关门,而且关门事件长达近一个月的
风波中,共和党在国会的两个领袖所表现出来的过分党派性,成为
大选前共和党声望下降的一个转折点。这种过度的党派表现,也许,
也反映出共和党在中期选举后的胜利气氛中,一直没有真正清醒过
来。
  然而不论是什么原因,在美国看上去似乎是不可琢磨的民意,
也不是丝毫没有道理的。至少是政治家们不可忽略的。此后的大选
民意测验中,共和党候选人杜尔的声望虽然由于各种原因时上时下,
却再也没有达到过一个满意的民众支持率。中期选举成了共和党昙
花一现的胜利花朵。
  相反,克林顿总统在中期选举民主党失利之后,好象是认真进
行了一些反思。一方面他开始走向稳健,白宫的那群“顾问们”似
乎也随之有所约束。另一方面,克林顿开始不再考虑一下子抱个大
金娃娃,一下子作出“医疗制度彻底改革”这样过于复杂的大手术。
而是谨慎地与国会合作,一小步一小步地推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立法。
例如在同样的医疗制度改革问题上,他和国会取得共识,先通过一
项立法,使得离开原来工作岗位的人,可以保留原来的医疗保险,
而不必重新申请。立即有大量民众直接受惠。
  同时,经济的复苏在今年大选之前已经形势十分清楚。尽管克
林顿总统依然受到已经发生的诸多案件的困扰,但是,这些事情基
本上发生在他1992年当选总统之前,或是当选之后的最初两年,在
中期选举之后,已经不再象过去那样频出状况。例如"档案门"的曝光
是在今年夏天,但是,事情是发生在两三年之前。在中期选举之后,
外界普遍感觉,在屡屡碰壁之后,92年初入白宫时的克林顿春风得
意的模样已经一扫而光,步子迈得稳多了。
  中期选举之后的第一夫人,也似乎开始重新给自己定位。有一
次,我们和一个美国朋友谈起克林顿的诸多麻烦,我们问他,你觉
得在那些给克林顿带来麻烦的案子里,哪一个是最难对付的呢?他
笑笑说,给克林顿带来最大麻烦的是他的妻子希莱利。
  确实,在克林顿所钻进去的那些“门”里,无时不刻都可以看
到希莱利的影子。在国会调查和司法调查的时候,甚至往往第一夫
人所占的份量比总统还大。尽管至今为止,还没有确切证据表明希
莱利有什么违法行为,但是,各种疑点几乎象影子一样,一直跟在
她的身后。这实在不平常。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当初的“水门事件”,
事情闹得再大,也没听说有尼克松夫人什么事儿。
  在美国历史上,希莱利确实是一个很不一般的第一夫人。似乎
同克林顿一样,这个第一夫人也象征着一个“婴儿潮”的新一代。
在耶鲁大学读书的时候,她已经是“水门事件”调查中的一名司法
助理。在成为白宫的女主人之前,她曾被评为全美最出色的一百名
女律师之一。
  在克林顿进入白宫之后,我看到过这样一个笑话。说是在克林
顿当选总统之后,他们夫妇有一次外出,在加油站加油时,他们遇
到过去希莱利的一个追求者,此刻他正是这个加油站的老板。走出
加油站之后,克林顿就笑着说,幸亏你嫁给了我,否则,现在你就
只是一个加油站的老板娘,而不是美国第一夫人了。希莱利回答说,
那可不一定,如果我嫁的是他,没准儿今天的美国总统就是他而不
是你了。
  这个笑话的作者大概是克林顿的一个反对者。他既影射了希莱
利可能在影响白宫的政治生活,又嘲笑了克林顿的无能,是靠着夫
人才有了今天。可以说是一箭双雕。笑话当然只是一些反对克林顿
的人的情绪表达,但是这个笑话也反映了克林顿执政的前两年中,
希莱利在民众心中非常突兀的印象。
  在克林顿的第一个任期刚刚开始的时候,他们自己也吃不准将
如何处理这个第一夫人的位置才是恰当的。人们可以感觉到,克林
顿也强烈地意识到自己是新一代的总统,他好象很想开创出白宫一
个新的风貌。他有一个公认的能干的妻子,为什么不让她也在这四
年之中也发挥一些超乎常规的作用,也一显身手呢?
  于是,希莱利在克林顿一上台之后,就令人瞩目地被委以主持
医疗改革的重任,频频作为一个重量级人物在公众场合曝光,吸引
了很大的注意力。当然这样的安排,引起不少的攻击,但是,一开
始,许多人都持观望的态度,甚至也有不少人乐观其成。
  最终,医疗改革并没有成功,希莱利带着一帮人辛辛苦苦搞出
来的改革方案过不了参众两院的关,白白辛苦一场。但是,对于第
一夫人希莱利的逐渐不满,却和医疗改革的失败没有太大的直接联
系。人们更多的疑惑还是来自希莱利在“旅行门”,“档案门”,
“白水门”中所扮演的角色。尽管至今为止,还没有确切证据认定,
但是,从已经公布的一些证据中,尤其从“旅行门”公布的一些材
料中,人们倾向于相信希莱利在白宫中管了一些超出她的职权范围
的事情,对这些事件负有或多或少的责任。
  我不知道克林顿夫妇是如何重新思考这一切的。但是,相信围
绕希莱利所发生的一切争论,并不能完全归咎于美国民众对于第一
夫人形象的保守要求。在美国,总统第一夫人确实有一个大家所习
惯的贤妻良母的传统形象。但是,时代在发展,人们也逐渐理解,
象希莱利这样的“新女性”,你要求她在克林顿可能是整整八年的
任职期间,完全浪费自己的能力和放弃自己的事业追求,彻底成为
克林顿总统的一个陪衬,似乎对她也不公平。
  尽管历来的惯例,美国的总统夫人就是一个不支薪的总统秘书。
然而,希莱利承担一个诸如医疗改革这样一个具体的工作,不论成
败与否,人们都有可能接受。但是,她必须有她非常清楚的职权范
围。克林顿处理希莱利位置的失败,并不在于她领导了一次失败的
医疗改革计划,而是,他没有使民众建立起这样的信心,相信第一
夫人不会在白宫的政治生活中不恰当地四处插手。
  所以应该说,克林顿总统试图对于美国第一夫人形象作一些改
变,并不是一件不能为民众所接受的事情,只是这样的改变一开始
就走得不够谨慎,使得人们对于夫人过度参政的疑惑压倒了一切。
  在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希莱利已经成了公众对白宫不信任的
因素之一的时候,总统夫妇检讨之后所能够做的,大概只有“纠往
过正”了。中期选举以后,希莱利竭力回到传统的白宫女主人的角
色,致力于妇女儿童事业,大力修正形象。她在报纸上开辟的专栏,
经常谈到她的孩子和家庭生活。她甚至潜心写作和亲自朗读制作了
一部有声图书“集全村之力”,教育人们如何养育子女,在书中,
她也大谈自己养育女儿的经历。情深意切,使人闻之动容。尽管还
是有人攻击她的这种变化是“作姿态”。但是,她的“有声书”十
分畅销,这本书刚出来就赚了四十万美元,她把它全捐给了慈善事
业。
  克林顿总统改变作风的另一个重要部分,是他开始在他宣扬的
政见里,开始吸收一部分共和党的主张,也就是更多地考虑妥协。
在改革福利制度等问题上,他终于和共和党人占多数的国会达成一
个协议。福利制度也是一个涉及面广,一直需要不断调整的复杂问
题。
  在发达国家中,美国的福利一向是低得出名的。但是也有很多
人相信,这是美国充满活力的原因之一。然而,具体制定福利制度
的分寸,一直是非常艰难的事情。在这个问题上,我甚至觉得,听
政治家们的辩论往往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在他们宣扬自己主张的时
候,往往是强调一个侧面,听哪一面都是振振有辞。而实际上,这
却是一个寻找平衡点的困难的“技术活儿”。
  福利过紧,影响大量底层民众的生活,福利过高,经济不发展,
最终也是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这实际上不是什么美国问题,找出
福利的平衡点是全世界各个国家都伤透脑筋的事情。最终,平衡点
的确定往往还是依靠实践的结果,实行一个时期,根据结果再作调
整,但是已经在实行的政策都有一个强大的惯性,要作出调整都不
是轻而易举的。尤其是要把过高的福利调下来的话,立即涉及到已
经在原来的制度中受益的千家万户,你很难说服人们为了一个构想
的长远利益,而放弃他们已经得到的“胜利果实”。
  因此在事实上,主张提高福利的一方总是更容易受到底层民众
的欢迎。克林顿以前所留给人们的印象,在福利问题上,是比较坚
决地站在穷人的立场上,赞同政府的大幅度干预。当然也颇有蛊惑
民众之嫌,这也是共和党提到克林顿非常不屑的原因之一。因此,
在大选之前通过的美国福利制度改革的法案,看上去象是克林顿向
中间路线迈出去的较大一步。因为在这个福利改革中,一些已经被
联邦政府掌握多年的福利经费和权力都还给了各个州。因此,人们
相信克林顿在签署这个福利改革法案的同时,也在修正过激的联邦
“大政府”的观点。
  总之,四年一度的美国总统大选逼近了,美国主要的两个党派,
共和党和民主党都在顺着自己对于民意的了解往前走。谁的理解正
确就必须在大选的时候见分晓了。在美国这样一个民众散漫的国家,
要琢磨准确民意,真还是要费一番功夫呢。
  今天就写到这儿。
  祝
好!
林达
扑朔迷离的民意
卢兄:你好!
  今年的美国大选终于临近了。我想最后给你谈谈会有一些什么
样的因素,影响美国的民众选择。之所以我直到最后一刻才提这个,
显然是因为这个话题很吃力。
  你一定记得,去年我试图给你介绍美国的时候,一开始就介绍
了美国的移民大背景,以及来自全世界的人们共同在一起生活,是
多么的洋洋大观。
  美国人有着不同的肤色发色和“眼色”,有着不同的语言,文
化背景甚至与国籍无关的故土认同。同时,他们又生活在一个除了
遵从法律,不要求任何思想统一的国家。在这样一个地方要搞竞选,
要琢磨出选民们会以哪一个指标作为首要考虑的因素,真可以说是
一门大学问了。不要说我看着这样的话题感到吃力,就连总统候选
人和他的竞选专家们,有时都会不知如何下手为好。
  比如说,我去年向你谈到过的我们的一个修士朋友弗兰西斯。
在今年大选的时候,我们问到他投票的情况。他告诉我们,在他的
那个修道院里,除了他之外,所有的人都是投共和党候选人杜尔的
票的。为什么呢?理由完全是因为共和党主张反堕胎,而他们这个
修道院是属于天主教系统的,这些虔诚的天主教徒又都是坚决反对
堕胎的。就是这么简单。
  在他们面前,克林顿总统所有在经济上的努力,在各个重大内
政外交上的政策方针,统统化为乌有,他们只有一个简单的宗教信
仰的出发点。然而,他们手里也人人各有一票。
  那么,弗兰西斯为什么投了克林顿的票呢?这是因为在美国,
一般的教会对自己的信徒并没有什么控制。他们出于共同的信仰聚
到一起,教堂向他们宣讲该教派的教义,但是,并不强迫和控制信
徒。教堂是社区民众的社教场所,在社区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
用。因此,即使在天主教的修道院里,到了该投票选总统的时候,
还是大家根据自己的选择去投票站投票。事先都不对修士们作任何
选举的劝导。他们完全可以自行其事。弗兰西斯从宗教信仰的角度,
也反对堕胎,可是,他觉得选总统还是需要一个综合权衡,所以他
作出了选克林顿的选择。有趣的是,其他的修士其实也知道弗兰西
斯是投克林顿一票的,却并没指责他违反教规,我们只看到跟他较
要好的修士善意地拿他这个自由派修士开玩笑。尽管有他这样一个
修道院中的特例,我们还是看到,信仰的考虑对大多数教徒起了相
当大的作用。
  你不要以为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情况。美国的教堂之众,教徒之
多,都是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的。据美国公民自由联盟的统计,美
国有1500个不同的宗教实体,360,000个教堂,清真寺,优太教堂
或佛教庙宇。而且,教徒的多,还不仅是人数上的多,还有教派品
种上的多。比如到处可见的基督教浸信会,大约有75个不同的派别,
很少有人能弄清这中间的区别,但大部分人都知道有南方浸信会和
北方浸信会的区分。根据六十年代初的调查,有90%的美国人宣称
他们信仰上帝,40%说他们每日崇拜上帝,63%的人是教堂的成员。
经过六十年代的大变迁,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专家们说,宗
教信仰的基本趋势是社会因素中十分稳定的一种成分。估计大部分
人仍然相信他们是有宗教信仰的,所不同的恐怕是宗教信仰更宽松
更宽容了。宗教和迷信是两码子事,不可混为一谈。据最近的研究,
40%的美国科学家认为自己是信神的,而且这种信仰帮助了他们的
科学生涯。我的朋友戴维的父亲是浸信会教堂的神父,他却不上教
堂了,他说他跟他父亲去教堂去得太多了。可当我问他是否是基督
徒时,他沉吟片刻,清楚的给了我肯定的回答。我还有一些很自由
派的青年朋友,他们却也按照基督徒的规矩在就餐前祷告,只不过
祷告的内容有了世界和平,保护地球,万物昌盛之类的理想。很多
美国人有自己在宗教或人生信仰上的一些思维定向,往往是这些信
仰问题决定了他们的选总统的问题。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