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四十岁登上健康快车

_2 洪昭光(现代)
海鱼:有降血脂的功效。临床研究表明,多食鱼者其血浆脂质降低。有预防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的作用。
蜜橘:可以提高肝脏的解毒能力,加速胆固醇的转化,降低血清胆固醇的含量。
运动对男人至关重要
大多数男性往往借口工作繁忙而放弃了运动。
长时间的伏案工作,不是埋在文件堆里就是在电脑前一坐近十个小时,忙得甚至连抬头的时间都没有,这样易导致骨质疏松和其他疾病。
紧张的脑力劳动可使神经体液调节失常,血胆固醇偏高。
美国波士顿的一些研究人员建议,男人应该每日跑步锻炼,或者有规律地参加球类运动,这不仅有益于强筋健骨,消耗过剩的热量,还有助于避免突发心力衰竭。
每周至少锻炼5次的男性在重体力劳作时的暴死率是较低的。锻炼对心脏病人的益处远远超过暴死风险。为了从运动中受益并使暴死的风险最小化,应该提倡有规律地锻炼,而不是偶尔地活动。
男人请注意保护大脑
男性脑细胞的死亡速度比女性快2倍。
美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表明,男性更应该注意保护大脑,科学用脑。因为男性脑萎缩比女性快,男性脑细胞的死亡速度比女性快2倍。通常死亡的脑细胞大多是与推理、逻辑等认知能力有关的,目前患老年痴呆症的男性比女性多。
很多男人往往不注意科学用脑,经常开夜车,这样长时间地用脑过度,会导致脑细胞受损,记忆力衰退,使人的肌体节律紊乱。
多吃海鱼可补脑,鱼类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很好的健脑作用。此外,多吃葱、蒜,不仅能降低血压,也对大脑保健有好处。
男人别硬撑着
今天的男人活得太累,在家里是“顶梁柱”,在单位还要混出个样儿,社会竞争又这么激烈,真的很不容易。怎么才能活得轻松一点呢?
要保持自己心态的平衡。男人总想表现得像个“强者”,就怕人家说自己窝囊,但是强撑会加大自己的压力,对健康很不好。承认自己平凡,并不丢什么面子,损害不了男人的尊严。和面子相比,健康才是最珍贵的。
男人要学会“话聊”,遇到困难时向妻子、朋友倾诉,不要闷在心里,更不要纵情声色来寻求解脱,依赖烟酒麻醉自己,那样,只会增加患癌症、心脏病和其他疾病的机会。
要对自己好一些,注意自我保健,身体不适及时去医院检查,千万不能用自我安慰的方式麻醉自己。
生活中能给男人最有力支持的,往往是自己的妻子。
家庭关系要和谐,多和妻子牵手,神清气爽往前走。
改变坏习惯,扮演好角色
男性年过40岁以后,健康面临的危险要超过女性。不妨从一天的生活开始,试着改变一些习惯。不开车,不坐车,步行去单位;抽出一两个小时去医院做一次体检;午餐时把肉换成蔬菜;工作时少抽一根烟,做做健身操;取消晚上的酒宴,回家和妻子共进晚餐;多进厨房帮妻子洗洗菜,做做饭,练会几个拿手菜和妻儿共享;少看一集连续剧,和妻子下楼散散步;不去想烦心事,让自己开怀大笑。
前苏联总理柯西金,家里来客人都是他亲自下厨房做菜。男人下厨并不寒碜,有些人放不下架子,不行。男人要学会角色转换,在外是局长,回家是丈夫、爸爸、儿子。为了家庭健康,男人应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家庭幸福 健康根本
世上只有家最好,男女老少离不了;
男士没家死得早,女士没家容颜老;
有家看似平淡淡,没家立刻凄惨惨;
外面世界千般好,不如回家乐逍遥。
健康家庭 爱心维护
人体健康由内因和外因共同决定,家庭健康也有内因和外因。家庭健康的内因外因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只有都健全,夫妻才能比翼双飞,飞向美好的明天。不然,家庭就无法健康。
健康分三个层次:个人健康、家庭健康和社会健康。其中最重要的是家庭健康。因为家庭健康承上启下、关系重大。家庭健康不仅是个人身心安宁、事业成功、生活幸福的源泉,而且还是社会健康的基石和保证。只有家庭健康了,社会才能健康;家庭安定了,社会才能安定;家庭幸福了,社会才能幸福。现实中要做到家庭和睦,夫妻恩爱,敬老爱幼,其乐融融不是很容易的。一是因为大千世界物欲横流诱惑多,使人容易迷失方向;二是家庭是一架精细复杂的两驾、三驾马车,不是单枪匹马,因此,家庭健康需要智慧、高明的骑手。
一步走错位,一生都错位
当前,一些家庭幸福度不高,而离婚率却年年增高,离婚速度越来越快,有些家庭虽未解体,但并不幸福。因为双方没有感情,即使有感情也没有爱情,即使有爱情也不甜蜜。总之,处于家庭健康的低水平状态。什么原因呢?
有人认为是社会日益复杂、节奏快、压力大,使人心烦意乱;有人认为是思想开放、观念超前、生活自由化、品位多样化,或者干脆就是钱闹的,男人有钱就变坏。其实,这些只是表面现象,真正的深层次原因是爱的错位。
西方有句谚语:“爱情是瞎子,结婚是赌博,家庭是坟墓。”研究表明:人一旦恋爱,智商立即下降,爱得越烈,智商越低。一些显而易见的缺点,在恋人眼中不仅视而不见,反而当成优点,难怪情人眼里出西施。而婚姻呢?是赌博,因为不知道今后结局如何。谁知道热热闹闹的婚礼和蜜月能持续多久?上世纪最轰动全球的耗资10亿英镑的皇家世纪婚礼,空前豪华气派,想必是天作之合、白头偕老。未曾料,新婚不到3个月,先是“雨打芭蕉”,后是“红杏出墙”,不多久便“劳燕分飞”,最终“香消玉殒”,令人感叹唏嘘。金童玉女尚且如此,更何况平民百姓呢?家庭呢,则是坟墓,一结婚成家就进入保险箱了,便各自回归到原来的基线,卸下面具,还原本来面目。真没想到,“白雪公主”原来相貌平平,“白马王子”竟是一介凡夫。
亚里斯多德说:“人是理性的动物。”但理性的爱情却很难做到,恋爱前要先问问自己:我懂得什么叫爱情吗?什么叫心灵素质吗?什么叫家庭责任吗?我能知人识人吗?如果不懂,则千万别着急,不然,一头扎入爱河,必是凶多吉少,苦海无边,后悔就晚了。对家庭来说,爱首先是奉献,是付出,不是获得和索取;爱是心心相印,不是等价交换;爱是天长地久,不是一朝拥有;爱是相依为命、相濡以沫的真情,不是朝三暮四、拈花惹草的花心。眼下流行的时尚是看重外在的身高、相貌、三围、车子、房子、票子而轻视内在的心灵、素质、气质、品位,那么爱就显得错位了。因为,这些看不见的内在素质才是家庭健康和人生幸福的真正基石。本末倒置,基石不稳的爱,有如沙滩盖楼,前景可想而知。好比穿鞋,不必一味追求最漂亮、最昂贵、最新款、最流行的,而应当是最适合自己特点的,穿着行走最舒适的。婚姻不是给别人看的,婚姻是不能攀比的。不要找条件最好的,而要找适合自己的。林黛玉尚且说:“不求玉堂金马登高第,但愿高山流水遇知音”。更何况21世纪的现代青年呢!
有一位春风得意的经理,前后精挑细选十余年,几十位候选人都不如意,后经人介绍,认识一位刚毕业的妙龄女郎,一见钟情坠入爱河。一个收入丰厚,有车有房;一个白领丽人,旗鼓相当。在双方亲友的极力撮合下,步入了婚姻殿堂,结果五一结婚,十一离婚。原因是同床异梦,情趣修养各不相同。一个心高气傲,一个个性张扬。结果貌合神离,互不相让,3天一小吵、5天一大闹,终于各奔东西。
在外人看来是理想的一对,不论外表“硬件”多么般配,没有知音知心、知冷知暖的内心“软件”,只能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人体的内因是父母遗传的基因,无法改变;而家庭的内因是婚姻前的恋爱择偶,这是自己选择的。人体的外因是健康生活方式的四大基石;家庭的外因是结婚后双方的相濡以沫,共同细心呵护。
总体上,人体健康的60%掌握在自己手里,而家庭健康几乎全部都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我们自己就是家庭健康的主人。
菜园、乐园、花园,何处是我家?
我们的家究竟是菜园、乐园,还是花园呢?
家不是菜园,现代社会的人们不再只满足于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那么,家是乐园吗?也不是,天上不会掉馅饼,没有现成的乐园,童话中的王子、公主毕竟是少数。家,可以比喻成一座花园。精心呵护,则百花齐放;不去关爱,则一片凋零。家需要慈母般的爱心,园丁般的精心和织女般的细心。男人是土壤,女人是雨露。没有责任感,没有至真至纯的爱,家就不成其为家,花园就无法茂盛鲜艳。
从古至今,婚姻都是人生的大事,男女结婚组成社会的最小单位———家庭,男女有了新的社会角色。在世界各国民俗中,婚礼都是极为隆重庄严的典礼。
从医学上说,结婚后,少男变成男子,生育后又变成有责任感的父亲;少女变成女子,生育后变成慈爱的母亲。据2002年11月美国最新发表的研究成果:做母亲使女性更聪明,并有利于防止她们在老年时患痴呆症,因为在妊娠过程中她们的大脑产生了保护性激素。妊娠过程使雌性动物愿意为幼子奉献生命,表现在大脑中是基因上的变化。不论大自然,还是自古以来的人类社会,都对婚姻和家庭持一种严肃、敬畏的态度,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当今一些所谓的时尚以“一次爱个够,过把瘾就死”,“不求天长地久,只要一朝拥有”来挑战严肃认真、富有责任感的传统观念,这是十分危险的。
在家中,女人最需要疼爱,她们的心理很敏感,家中任何细微的变化都逃不过她们的眼睛,她们最大的心愿是亲人真心的疼爱,为此,她们愿意奉献出一切。男人最需要关怀,他们的生理很敏感,需要有人知冷知暖的关怀,他们最大的渴望是温柔体贴的关爱,为此,他们愿付出10倍的努力为美好家庭支撑出一片天空。
不论是疼爱还是关怀,都有一种神奇的“马太效应”,即越好越好,越坏越坏,成倍地变化。任何一方的主动都会收到加倍的奖赏。
总体上说,夫妻间要经常在感情上微调,生活上互补,但也不要形影不离,因为亲密无间不如亲密有间,零距离不如近距离,适当的距离空间,加上爱心宽容,家庭会更健康。
话聊、牵手、爱窝,一个都不能少
说起话聊,真是奇妙:一聊双方误解消;二聊大家心情好;三聊能治血压高,肿瘤糖尿都见效。话聊舒解郁气,话聊提高抵抗力。天天话聊三四起,家家快乐甜如蜜。
家庭健康有“三宝”:话聊、牵手、爱窝。
第一宝是话聊。话聊是谈心、交流和沟通。话聊的威力很大,几乎家中一切矛盾、隔阂、误解、猜疑都可消除。可以使家庭成员亲密无间,产生巨大的幸福感。
健康家庭成员间的互相影响是非常巨大的。1984年一次全国性的调查表明:妻子劝丈夫戒烟的威力是父亲加母亲联合力量的两倍之多,仅次于因病戒烟。另外,心理学研究证明:在人生43种生活事件中,“中年丧偶”的打击力度高居榜首,高达100分,远远超过“入狱”(73分),由此也可见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健康幸福的家庭中,不仅双方神清气爽,精力充沛,皮肤滋润光泽,而且很少生病。因为幸福能使体内内啡肽含量升高,生长激素浓度增高,所以机体免疫力增强。最新研究表明:对幸福的期望和预期也有神奇的效果,可使肾上腺素水平下降70%,皮质醇下降39%(这两种都是压力激素),而使人感觉愉悦的内啡肽增加27%,生长激素水平上升87%(这两种能使人免疫力增强)。
很早以前,人们就知道笑的作用。有一句俄罗斯谚语说:笑是力量的亲兄弟。马克思说:一份愉快的心情胜过10剂良药。美国科学家新近提出:笑容可能是最好的药物。现在,甚至对幸福的期望也被证实同样具有神奇的有助健康的作用。
第二宝是牵手。皮肤的接触能产生明显的心理和生理效应,不仅成人的感情需要皮肤接触,儿童和婴儿也有明显的“皮肤饥渴”,轻揉和按摩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有巨大益处。有些地方把夫妻形容为“牵手”,真是一语中的。许许多多家庭的细琐一经牵手都烟消云散了。
我们发现一个现象,“海归”的夫妇或者是外国夫妇散步时会手牵手,而我们国内呢?大多数夫妻散步时都相距半米到一米,有的男的在前边走,女的在后边跟着。其实,我们应该提倡牵手。你看美国总统小布什和夫人外出时总是手牵手的。因此“早起出门牵牵手,身心愉快向前走;晚上回家牵牵手,一天劳累无忧愁。”但是千万不要牵错手,牵着小蜜的手,心儿就颤抖;牵着情人的手,血压往上走,这样动脉硬化会加快,寿命会缩短。
第三宝是爱窝。甜蜜的爱窝从社会学、生理学、心理学上讲都是家庭健康的重要法宝。
科学、健康、艺术的性生活是家庭的、生理的、心理的、伦理的滋补品,能使双方身体健康、心情愉快。而且从青年、中年到老年,其重要性丝毫不减。
请注意生活细节
当前,亚健康人群与日俱增,原因固然很多,但有一点常被忽略,那就是便秘。实验证明:在动物直肠、结肠内塞满纱布,动物会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烦躁不安的现象。取出纱布,情况立即好转。其实,这和人的便秘非常相似。肠道天天通,一身都轻松。
体内毒素不排,健康从何而来?便秘的人患直肠癌、结肠癌、乳腺癌明显增多。这3种癌症在美国发病率比非洲高出4-6倍,这与美国人食物纤维少,运动少而造成的便秘有关。
便秘时排便用力或屏气,也是心血管意外事件的重要诱因。临床上,猝死于厕所时有所见,便秘患者切忌长期坐厕读书,更不能超过半小时以上,不然,会造成恶性循环,形成习惯性便秘。
解决便秘排除体内毒素的办法有多种,有的中药材很利于排毒,此外,还可用清凉油、万金油在腹腔部脐周顺时针按摩,面积由小至大,力量由轻至重,约10-15分钟,使手心、腹部皮肤发热发红,此时腹内肠道就会因神经反射而加强蠕动,效果非常好。这种方法也是保健按摩操“八段锦”的一部分。当年苏东坡试之曾赞不绝口,谓:“初数日,不甚觉,百十日后功效不可量。”
另外,冷热水浴也有健身作用,但热水浴时温度千万别过高,有研究表明,过热的蒸气、热水在扩张体表毛细血管同时,还能使血液凝固性下降,容易诱发脑出血。
总之,家庭健康是全方位的、多层次、动态化的,不是一次性关心就够了,无法一劳永逸。它需要家庭的全体成员用整个身心去关心、呵护它。爱它,一天也不能放松。
老人也有自己的心理需要
其实老人也有自己的心理需要,满足了需要才能心理平衡,才能健康。
老人最希望有一个和睦的家庭,融洽的环境,儿女孝顺,互敬互爱,和和美美,这样才会感到温暖和幸福。但在实际生活里,经常是子女忙于工作,老人退休在家无事可做,一天到晚都是老头儿对着老太太,冷冷清清。特别是有些老人虽然退了休,但依然身体硬朗,有工作能力,经验丰富,要让他们整天闷在家里没什么事做,反而会闷出病来。
每个孩子都是吃妈妈的奶长大的,孝敬老人不光是给吃给喝,物质上满足,主要是心灵关注,尊重、尊敬、宽容,尽量满足老人的心理需要,让老人感觉发自内心的关怀。比如有的老人爱唠叨,有的老人爱清静,有的老人性格豁达,有的老人性格古怪,子女都应该理解和体谅。那老人自己呢,也应该心胸开阔,多找点儿自己感兴趣的事来做,或是找老朋友聊聊天,或是参加一些社区活动,调整心理状态,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
给老年朋友的健康留言
对老年人来说,要想“60岁以前没有病,80岁以前不衰老”,有四点要注意:
定时起居作息———生活应有规律,按时起床、学习和就寝,要按照自然生物钟的规律作息和活动,这样有利于健康及预防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适应自然变化———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与自然界的变化息息相关,人体应适应这些变化。如衣着方面,应根据不同季节及时增减衣服;住房要阳光充足,防潮防湿,空气流通,有条件可以种些花草树木,既修身养性,又美化环境。
注意清洁卫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增进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中国有句老话,黎明即起,洒扫庭院。又说要勤于沐浴。这就是教育人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戒除不良习惯———高血压病人应戒烟,避免酗酒及暴饮暴食等。
关心科普才能“健康老龄化”
我最大的感觉就是:美国的冠心病死亡率年年下降,中国是年年上升,我觉得惭愧,医生的责任不仅是治病救人,还要使家庭稳定、社会稳定;家庭健康、社会健康。
中国有13亿人口,老人1亿多,如果大家都来关心科普,关心预防为主这个问题,这个力量就大了。实际上,21世纪的医学,必须走预防为主的道路,如果不从这方面着手,病人会越来越多。糖尿病上升,癌症上升,心血管病上升,这以后就成灾难了,每个人花100万,那国家哪儿受得了。所谓科普,就是要普及科学知识,普及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的世界观。
老人的晚年是幸运还是灾难,就看你能不能做到“健康老龄”。如果你是幸运的,就可以享受人生,欣赏人生,品味人生。
暗示效应不是“练功不吃药”
面对快速的人口老龄化,面对日益增多的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面对提前衰老、提前死亡的“文明病”浪潮,很多人困惑不解而又无能为力。尽管科学已证明,“文明病”的真正根源恰恰是不文明的生活方式。
由于医疗资源有限,当前看病还存在诸多不便,排队、挂号、化验、取药,至少半天,药费又贵,因而希望少花钱、更方便地获得健康,选择非药物治疗法自然成了人们的追求。
医学上暗示和自我暗示都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许多人容易无条件、非理性地接受。比如,让某人手拿一支铅笔,在暗示环境中告诉他拿的是一支烧红的铁棒,他的手指皮肤很快就会充血、发红,甚至起水泡。
医生的语言和仪表也是一剂安慰剂,如果仪表端庄,态度诚恳,语言亲切,病人就会产生依赖感,同样的药物就会效果倍增。有人觉得一练功病就见好,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暗示、自我暗示和群体暗示的“安慰剂效应”,也有的是疾病的自然转归。
所以,病情“见好”、“不见好”与练功“心诚”、“心不诚”丝毫没有关系,把科学和迷信邪说联系起来,是极其荒谬的。还是要相信科学。
要长寿,就得心理健康
许多研究表明,在所有健康措施中,心理平衡是最重要的。心理平衡的作用超过了一切保健措施和一切保健品的总和,它是健康长寿的宝中之宝。有了心理平衡,才能有生理平衡;有了生理平衡,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功能、各器官代谢功能才能达到最佳的协调状态,一切疾病都能减少。为什么在西方,教堂的牧师尽管胆固醇很高,但患冠心病的很少呢?因为他们的工作是替别人排忧解难、疏导化解,所以他们的心态平和。
“谁拥有快乐,谁就拥有健康。”这句古老的格言告诉我们,心理平衡是对健康的最好投资。谁掌握了心理平衡,谁就掌握了健康的金钥匙,谁就掌握了健康的主动权。
世界三大长寿地区的调查和上海、北京市长寿老人的调查都得出同样的启示:要健身,先健心。有了心理健康,才有生理健康。各国长寿地区的人种、气候、食物、生活习俗各不相同,有的甚至相反,如有的老人嗜烟酒,有的老人喜吃肥肉,但有一点却是中外共同的,那就是长寿者都心胸宽阔,乐观开朗,心地善良随和。没有一位老人心胸狭窄,鼠胆鸡肠。心胸狭窄的人活不到100岁,因为这种人早就在风雨中被淘汰了。
饮食要讲究,不能瞎凑合
上了年纪的人不能在饮食上马马虎虎。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基础代谢水平逐渐下降,过量饮食很容易增加心脏负担。因此老人要特别注意适量饮食,尤其要注意对富含脂肪的食物的摄入,这有利于避免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
适量饮食还得注意营养的搭配。首先是多吃粗粮,以保证膳食纤维的供给。
第二是多吃鱼肉、豆制品,以保证蛋白质的及时补充。切不要误认为老年人蛋白质越少越好,素食习惯对健康不利。
第三是饭菜要咸淡适中。过咸容易引发高血压、心脏病,过甜会引发糖尿病,都不利于健康。
第四是进补要适当。现在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补品,老人适当地服用一些补品有助于补充身体所需,但补充过量就会适得其反。还有睡前切忌吃补品,否则会增加血液黏稠度,高血压、高血脂这类心血管疾病就要找上门来了。
有些老人爱喝酒,这不好。喝酒会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肌梗死,不如多喝牛奶、酸奶或者豆浆,不仅可以补钙,还对老人的便秘、高血压有辅助治疗作用,这才是老人健康的法宝。
膳食三注意
年纪大了,胃肠功能会逐渐减弱,对各种油腻食物很难享用。带馅食品非常适合老人食用。
比如猪肉、鱼肉、鸡蛋、韭菜、西葫芦,配上葱、姜、盐、酱油等调味品,随意搭配做成水饺、馄饨、包子等带馅食品,既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又利于消化吸收,老人吃这种食品,很容易补充营养。
虾皮虽小,却是老年人的健康好朋友。一是肉质松软,易消化。二是营养极丰富,它含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尤其是丰富的钙,对老人因缺钙引起的骨质疏松症有帮助。平时做汤做菜,放上一些虾皮,既可以提高老人的食欲,又能增强体质,何乐而不为呢?
水果对健康有好处,这没错,但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减弱,如果不加选择地乱吃,就有害无益了。有的老年人觉得吃完水果后不舒服,就是因为不会选择。
老人吃水果,首先不要一次吃太多,可采用“少食多餐”的办法,否则会加重胃肠负担。二是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水果。比如,便秘的老人可以多吃桃子、香蕉、橘子,这些水果有缓下的作用;有心脏病的老人就不宜吃水量较多的水果,例如西瓜、椰子;有糖尿病的老人,梨、苹果、香蕉等含糖多的水果就不适合了。
有氧运动适合老年人
我们不提倡老年人进行举重、百米赛这种无氧代谢运动,而以步行、游泳、登山等有氧运动为好。
1997年,国外通过对1645名65岁以上老人的4年前瞻性研究发现,每周步行4小时以上的老人比每周步行少于1小时的老人,其心血管病住院率减少69%,死亡率减少73%。
因此,步行应成为老人良好的保健运动,是心血管病有效的预防措施。
老年人特别要注意,一定不能空腹运动。空腹运动不仅会增加心脏负担,而且极易引发心律不齐,导致猝死。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要警惕发生意外的可能性。
美国“檀香山心脏计划”对2678名81-93岁的老人进行了调查,结果是:每天步行2.5公里以上的人比少于2.5公里的人心肌梗死少一半。
我国也有一组资料,把老年人分成两组,一组一天平均走4.2公里,一组基本上不走路。结果发现,走4.2公里的这组老年人死亡、冠心病比不走路那组下降60%。这就是走路的好处啊。
太极拳和气功不花钱的健身方法
美国老年协会对太极拳做了研究,分两组老人,一组练健身房的器械,天天练肌肉;另外一组一分钱不花,练太极拳。结果练下来一对比,练拳的这组,平衡功能好,脑子反应快,走路不摔跤,骨折减少50%。最后美国人得出一个结论,非常佩服中国人的智慧,不花一分钱的太极拳比现代化的器械效果好得多。
还有气功。大量的科学研究已充分证实,气功(不包括属于伪科学的所谓“能发外力治病”的各种功能)可以调节大脑皮层高级神经活动,使神经稳定,血压、心律、新陈代谢、白细胞吞噬功能得到良性变化,和太极拳有异曲同工之妙。
“两多”要多做,“三不”使不得
“一多”是多咀嚼。老年人可以多吃口香糖,促进咀嚼功能。有些老年人没有牙齿,就要装上假牙;还有许多人由于牙周炎,牙也不好,所以要早晚刷牙,饭后刷牙,保持口腔清洁,牙齿就不容易掉。
“二多”是多做腹部按摩。将清凉油涂在手上,按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面积由小到大,力量由轻到重,按摩到皮肤有些发红。按摩以后,肠子会跟随蠕动。老年人多有顽固性的便秘,这种方法效果很好,同时也有利于腹部脂肪的吸收和肠管的蠕动。
老人大便干,强烈屏气、猝死厕所里的事经常发生。千万不要用力,要用其他方法通便,如用开塞露、麻仁滋补丸等。当年,一位著名京剧艺术家得了心梗,第8天就死在了阜外医院,就是大便一使劲。就这样,一条生命啊,太可惜了。
“三不”首先是不做剧烈转头运动。我经常看见晨练的老人做转头运动,转动过快、时间过长或动作幅度过大,这可能使颈动脉受压扭曲导致急性脑缺血,发生意外。
其次是洗澡水不要过热。水温过高会使大量血液分布在体表,导致心脑供血不足而发生意外。
第三是不要蹲便。老人长时间蹲便和突然站起,都容易发生脑缺血甚至猝死。所以使用坐便为好。
当心!老年性痴呆症
有些家庭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里的老人很少出门,总是长时间地闷在家里,不爱说话也不愿做事,跟他说话,总是答非所问,乱七八糟地不知道说些什么,到医院一询问,才知道是得了老年性痴呆症。
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1.2亿,估计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比例将占全国人口的20%左右。有研究表明,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痴呆症发病率将逐步增高,80岁以上老年人痴呆的发病率达80%。并且,老年性痴呆症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癌症、脑血管病!
芬兰开展的一项针对老年人的大型研究发现,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是老年性痴呆症的两大危险因素。如果这两大因素偕同遗传因素一起作用于同一个人身上,那么这个人患老年痴呆症的危险性将会是其他人的8倍之高。
法国一个研究小组翻阅了150份有记忆问题的老年人病例,他们发现,67%被疑诊有老年性痴呆症的人都有高血压病史。
预防是关键,护理不可少
尊重老人生活习惯和自尊心,加强营养,多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接近大自然。
痴呆症是大脑老化、萎缩、功能受损所致的智能障碍。面对老龄化社会,人人都关心、体贴、爱护老人。
老年性痴呆症的征兆表现是什么呢?例如,平时讨厌外出,无精打采,常闷在家里;什么兴趣、爱好都没有;常常忧虑、焦躁;配偶去世5年以上;老讲自己过去值得自豪的事,等等。
如果能预测自己将来会不会痴呆,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预防。预防痴呆,就得对生活充满热情,应该勤动脑、多思考,并注意身体锻炼,有规律地生活,戒烟限酒,合理膳食。
目前,大部分老年痴呆患者由家庭照顾。家人在照料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老人的各种变化,尊重他的生活习惯和自尊心,要学会引导他,而不是命令他。要加强营养,鼓励他多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比如散步、太极拳。想方设法带他去沐浴阳光,接近大自然,开阔视野,给他以细心的照料。
早预防,早知道,早治疗
人到老年,身体各种功能水平下降,多种疾病随时都可能发生,而且一旦发病,病情也会十分严重,难以痊愈,无论是老人还是子女、家庭,物质上、精神上都要遭受巨大损失。因此,老年人更要加强疾病预防意识,多了解一些老年人常见病的科普知识,定期到医院做检查,对疾病早预防、早知道、早治疗。
老年人一般都有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好传统,对头疼脑热的小毛病不在乎,顶多买些简单的药吃吃了事,舍不得到医院做检查,结果日积月累,把病给耽搁了。
其实,懂得提前预防的知识,不但能节省很多医疗费、抢救费,更重要的是能够得到个人幸福、家庭安定、社会稳定。
远离“魔鬼时间”
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是自然的儿女。人生活在自然界中,体内的生理代谢与自然界的变化是息息相关的。如春夏秋冬,日出日落,月圆月缺,都与生命的规律有关。冬季天寒,血压就偏高,冷空气过境,血压就波动;夏季血压就偏低,但血黏度又容易偏高。
闻鸡起舞,晨间锻炼,是我国从古代传下来的良好习惯。但是,我们不能无视自然规律。
早晨东方日出,人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即开始升高,血压上升,心率加快,血黏度上升,因此增加了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和耗氧,心血管病人就容易心肌缺血、心肌梗死、脑卒中。如果健康状况良好,一天中任何时候运动都可以;如果有心血管疾病,就适合在下午4时~6时左右活动,或在上午10点以后外出。早上6时左右~10时左右是全天最危险的时刻,所以国外学者把这段时间称为“魔鬼时间”,这段时间尽量不要晨练。大雾天气不仅空气污染重,而且湿度过度,使空气中含氧量相对变少,也不宜晨练。
人的生物钟常有相对固定的节律,按照规律的生活作息,人体生理代谢最平稳,并且耗能最少,最节约能量,心理生理都处于和谐状态。相反,若是生活无规律,作息无秩序,体内代谢极易被扰乱,轻者有损健康,重者导致疾病,缩短寿命。
科学家发现,即使是最简单的生物也有其自身神秘的、复杂的生物钟在控制着生理节律。如果经常扰乱它,就像经常拨动生物钟的“时针”,可以使其代谢紊乱,寿命缩短约10%。
人越到老年,生物钟越会固定节律,顺应性越差,也就是说老年人更应有规律地作息,尽量少改变生活节律。我们经常见到一些自我感觉健康的老人,因出差、旅游、劳累猝发心肌梗死或猝死,而一些体弱多病者,却因为小心谨慎,规律生活,反而颐养之福,得享天年。
一触即发成千古恨 豪饮冰啤误百年身
有心血管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的中老年人,最怕有诱发因素触发急性心梗、脑卒中或猝死。这就是触发了“扳机效应”,促成发病。其中最明显的“扳机效应”是两个“死亡三联症”。
第一个“死亡三联症”是“饱腹,酗酒,激动”。这三者都对心脏有危害作用,增加心脏负担和耗氧,而老年人的心脏储备功能刚刚满足平时需要,如果在庆典、欢聚、节日宴会上,很容易产生合力造成“乐极生悲”,使欢乐相聚变成伤心永别。
一位老人在节日宴会上举杯祝词,说话间,杯落人倒,瞬间死亡。尸检证实:冠状动脉高度狭窄,心性猝死。有的老友相聚,喜不自禁,谈笑兴奋间,猝死在朋友家中。有的老人,节日期间,上午聚会,下午心梗。第二个“死亡三联症”是“寒冬,凌晨,扫雪”。同样,这三者都分别增加心脏负担,造成心肌耗氧,三者合在一起形成合力,解释了为什么各个国家猝死最多的时间,都集中在寒冬大雪后的凌晨,因为都有着非常相似的气象条件。
中老年人应当避免面部暴露在摄氏零度以下的冷空气中,因为冷空气可立即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和血压升高,造成心绞痛发作。我们就曾遇到过冷天铲雪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因此,中老年人要戴好帽子、围巾、手套再外出,别怕麻烦。
一个小伙子下班后感到疲劳,路过小酒馆,狂饮了一升半冰镇啤酒,半小时后回到家,突然感到剧烈胸痛,满头大汗,急忙送医院抢救,确诊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原来他是因大量饮冰镇啤酒,图一时痛快,诱使心脏表面的冠状动脉强烈收缩,促使急性心肌梗死。小伙子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中老年朋友。请记住:警惕冰凉饮料,不宜多饮,更禁忌豪饮。
健康教育从娃娃抓起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像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这些疾病都呈低龄化趋势,体检中医生发现,得这些病的孩子多在十岁左右。
为什么我们经济发展了,钱多了,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些人反而死得更快了呢?有人以为现在心脑血管病多、肿瘤多、糖尿病多都是因为经济发达,生活富裕造成的。错了,完全错了!
研究表明:这些病并不是因为物质文明提高了造成的,而是因为健康知识缺乏,所以得病越来越多。如果我们提高了卫生保健知识,那么我们就可以在经济发达的同时更健康,而不是病更多。
只要我们从青少年开始,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中年时多储蓄健康,生命的春天将永远伴随我们。所以,预防“成人病”,儿童期是第一关。虽然遗传因素不可改变,但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预防就可以有效地控制“成人病”的发生。不把好这个关,小学生患高血压就很危险。第二关就是中年快速进展期,男性以30-39岁进展最快,女性则以40-49岁进展最快。这个时期,承上启下,生活、精神压力最大,应当尽量按照健康四大基石去延缓动脉硬化的进程,而千万不要透支健康,储蓄金钱。第三关是中老年的发病期,这时期最关键的是要预防触发因素,防止发病诱因,如情绪激动、过度用力、体位变化等。
若要身体安,三分饥和寒
老中医的养生秘诀有一句话:“若要身体安,三分饥和寒。”现在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钱多了,鸡鸭鱼肉都成了孩子们的家常便饭。但是,毕竟孩子们不懂,什么好吃吃什么,不会节制,结果因为不注意饮食,一个个得了“肥胖症”。这不怪孩子,完全是我们做家长的责任。我们应该督促孩子,一定要改变膳食结构,多吃蔬菜、水果、杂粮类的食物,鱼、肉之类的蛋白质一定要适当,油炸食品要少吃。
父母还要控制孩子的食量。现在日本人让中小学生下雪天穿着小裤衩在雪地里走,定期有意不让吃饱,适当地冻他、饿他之后,这些孩子的抵抗力、生命机能都极大地增强,人也变得聪明了。凡是一个小孩儿不知道什么叫饿,只是饱食终日,他就不会聪明。你要让孩子变聪明,简单极了,你饿着他,孩子一饿,他就到处找吃的,实在找不到吃的,他就自己做,这样他很快就学会做饭了,很快就聪明了。
戏团里训练小狗、小熊,就得饿着它,它表演一个动作给一块吃的,如果你给它吃饱了,那小狗、小熊就不表演了。
“三分饥和寒”,不但激发孩子的智力,而且还能增强他的抵抗力。
这里,做父母的也要注意自我控制,因为合理膳食往往是全家人的事。如果一家人都坚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那么得到帮助的就不止是一个人了。
父母也要引导孩子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不能让孩子在电视和电脑前面一呆就是几个钟头。
睡前喝奶,终生喝奶
很多家长对独生子女疼爱有加,但疼得不得法。怎么疼孩子呢?有的家长给孩子买燕窝、买鳖精,还有什么西洋参、蜂王浆,各种各样的补品,生怕孩子营养不良。其实哪有那么多燕窝,一看燕窝,里面全是猪皮。鳖精呢,说得更好,电视台曾报道了一个工厂,一共养了两只鳖,做了三百多箱鳖精,完了这两只鳖还活着。其实花那么多钱买补品干啥,你给孩子喝牛奶加维生素B就足够了。
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喝好呢?睡觉前,因为孩子长个子不在白天,生长激素要在夜里分泌,所以睡觉前喝奶加一片维生素C和一片复合维生素B,这个孩子不但长得高,体重正常,抵抗力强,感冒、扁桃腺炎、肺炎、发烧什么也没有,很健康,一路健康,一生健康。一袋奶加上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不到一块钱就够了。
猴妈妈的实验
科学家做过实验,三组小猴子,刚刚出生的小猴,一组猴妈妈喂奶,一组棉花妈妈喂奶,一组铁丝妈妈喂奶。猴妈妈喂奶,猴是亲妈。棉花妈妈是什么意思?就是用绒布、棉花做的仿真猴,这个猴的大小、样子跟真猴一模一样,不过是用棉花做的。铁丝妈妈是什么意思呢?用细铁丝编一个仿真猴,这个猴的大小、样子、颜色跟真猴一模一样,不过是用铁丝做的。三组三个笼子分开养。
喂养过程中吓唬小猴,敲锣打鼓放鞭炮。哎哟!这一吓唬小猴害怕了,害怕就找妈去了。“妈!”亲妈那组,哎哟,妈一看小猴吓得那个样,心疼,抱抱它、亲亲它、摸摸它,告诉它:“你别着急,妈妈在你身边,妈疼你,你放心。”哎,这小猴有妈一抱一疼,很快就安定下来了。棉花妈妈这组呢?小猴一抱妈:“妈呀!”妈妈挺软和,可妈妈不说话。这是棉花妈妈,软和的妈妈还是个安慰。铁丝妈妈这组呢?小猴害怕去找妈,一抱妈,这个妈妈是硬邦邦、冷冰冰的,还不说话。
这三组猴都有猴奶吃,三组的猴奶是一样的,不过一组是亲妈妈,一组是棉花妈妈,一组是铁丝妈妈。三组猴子都长大了,都有奶喝,长到一岁一测智商,猴妈妈这组智商最高,学习最快,成绩最高;铁丝妈妈这组智商最低,又笨又傻,差距很明显。
再测量情商,也就是非智力因素。当前的社会,压力非常大,竞争非常激烈,我们要想取得成功,智力因素占20%,非智力因素占80%。什么叫非智力因素?就是您的团结、协作、与人共事的能力,还有意志、克服困难、品德等。
好,一测情商,两组相差更多。猴妈妈这组情商最好,开朗、活泼、外向、团结协作,教育得很好;铁丝妈妈这组情商最低,孤僻、冷酷、内向、自闭、残酷,怎么教育也不好。
一岁以内喝母奶
世界卫生组织再三提倡要建立“爱婴医院”,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一岁以内的婴儿要喝母奶。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样能把母爱带给孩子。母亲喂奶,看看他,抱抱他,亲亲他,疼疼他,摸摸他,拍拍他,就这个母爱啊,是任何人所不能替代的。有了母爱,孩子的大脑发育好,神经系统发育好,而且心理性格好。科学研究表明,从孩子一出生起,母亲多拥抱他,多爱抚他,不但可以建立亲子间持久的亲密关系,而且能促进孩子的生长。因为大脑将拥抱、爱抚作为一种积极的情感接受,导致一系列神奇的激素分泌,这些可以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增加。
我们提倡一岁以内喝母奶,一方面是孩子对母亲奶汁的需要,一方面是对母亲的需要。缺少了母亲的奶,缺少了母亲的爱,下一代的心理、性格发育就容易出现偏差。现在很多少年犯罪、青年犯罪,绝大多数都与家庭环境有关。
其实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就已经发现,没有母爱可不得了。德国法西斯发动战争,留下了许多孤儿,这些孤儿怎么办呢?送到修道院,给他最好的牛奶喝,但是最后怎样?一年之内,一个一个接连死亡,死了80%。什么道理呢?
后来科学家研究发现,这批孤儿为什么死亡呢?因为没有母爱,没有拥抱。可他们的妈妈死了,有什么办法呢?于是决定让每个修女必须抱孤儿,从第二天开始,每个修女每天早晚各一次,轮流抱,一次20分钟。虽然抱孤儿的并不是他们的妈妈,但只要有人抱就行。奇迹出现了,很多孤儿马上心情就好了,安定了,有修女一抱,孤儿的死亡率从80%下降到20%。这充分说明了母爱对儿童的身体发育是非常重要的。
肥胖是“成人病”的罪魁祸首
最近有项调查发现,小学生肥胖、得高血压,中学生得脂肪肝、动脉硬化的越来越多。有一个小学生,六年级,体重198斤。还有一个初中的孩子,脂肪肝已引起动脉硬化。为什么?
儿童得了“成年病”的罪魁祸首就是肥胖,而导致儿童肥胖的重要原因就是不良的生活习惯。主要是饮食过剩,吃油炸食品多,吃肉多,不爱吃蔬菜,另外不爱运动,在电视机和电脑前呆的时间太长。如果长期积累,造成营养过剩,肥胖起来当然相当容易。
家族遗传别小看
有个孩子,从小胆固醇极高,11岁心绞痛、心肌梗死,13岁冠状动脉造影,3根血管高度狭窄,15岁做了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搭了四根,跟叶利钦搭的一样多。为什么呢?爸爸胆固醇高,五百多,妈妈胆固醇更高,六百多,典型的遗传性、家族性。
所以,儿童患心血管疾病与家族遗传有密切联系。
对父母中有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等病史的儿童来说,他得高血压的概率是正常儿童的3倍;肥胖儿童得高血压的概率又是正常儿童的4倍;如果父母亲中有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等病史,再加上肥胖,他的高血压病率就是正常儿童的12倍。如果加上不爱运动、吃盐多,则患病率将进一步增高。
在这样的家庭里,父母对孩子更要有百倍的精心才对。
动脉硬化是个“瓜熟蒂落”的病
当前,动脉粥状硬化性病包括脑卒中、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性猝死所造成的死亡,在城市人口中占41%,在北京市占52%,已占人口死亡的第一位。
动脉粥状硬化性疾病是什么时候造成的呢?少年是起源期,青年是植根期,中年是发展期,老年是发病期。
临床上,冠心病、脑卒中的所谓“突发”是动脉粥状硬化病变,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必然结果,而并非无中生有的“突发”。此时,动脉粥状硬化早已是全身性多处病变了,而且动脉的狭窄程度至少已是50%,一般为75%—90%的狭窄,有的甚至是完全闭塞。也就是说,只要出现了临床症状,不论症状轻重,动脉粥状硬化已经进入了中、重度病变。
那么,年轻人的动脉是怎样的呢?20世纪50年代朝鲜战争时,美国对战场死亡士兵的尸检发现,在平均年龄为27岁的死亡者中,77%已有动脉粥状硬化表现,可见病变确实植根于青年。
再看看,儿童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有一个重要的儿童动脉硬化研究。在对22000名青少年的长期随访研究中,2/3是白人,1/3是黑人。研究发现,在其中因各种原因死亡的儿童尸检中,凡生前越胖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越高的,其主动脉内膜所见到的病变就越重。这进一步清楚证明了:动脉粥状硬化病变是起源于少年,植根于青年,发展于中年,发病于老年。因此,动脉硬化的预防必须从儿童抓起。
心理健康,长期工程
科学家对我国三万多名中学生进行过调查,发现有32%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十八九岁的孩子中有60.7%的孩子不会调节心态。
心理平衡是一个修炼的过程。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确实,二三十岁的人,要达到非常高的境界、非常全面的水平,不可能。
孔子是很了不起的人,都要经历这样长的修炼过程,他都要有实践,有积累,有成功,有失败,有喜悦,有眼泪,才能慢慢成长,更别说我们了。就像打仗一样,一个小伙子说,我兵书读得好,就能打胜仗。没用,非死不可,必须要有实践经验的积累。实用内科学的书满大街都卖,每人买一本,都当大夫去了?两码事,实用内科学不拿你当大夫。或者说我买一本实用外科学就能当外科医生了?哪有那么容易。教育也一样,是一个长期的工程,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小就抓。
给孩子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
我们很鲜明地提出我们的观点,教育孩子第一是做人的教育,这是一辈子的事。分数高低、会不会弹琴,这是次要的,首要的是做人,会做人才能成才。
一个孩子将来能不能成才,他的智慧影响是有限的,心灵、品格、胸怀、胆量才是关键,这跟父母的教育非常有关。
对孩子的教育,环境要宽松,要引导,让他觉得学习是发自内心的活力。现在的孩子不愿与大人交流,因为他的世界与你的不同。
给孩子讲故事是很有趣的过程,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形式。其实家庭教育的力量很强大,问题是你会不会教育。
我不会强迫我的孩子做什么、不做什么。我女儿现在十几岁,细细白白瘦瘦的。她特别喜欢篮球,认为篮球是一门艺术,还练跆拳道,但是学习并没受影响,成绩总是前几名。我就告诉她几句话,上课一定要专心,听懂,下课再复习,有时间提前看看有什么难点。她看电视,总是喜欢看自然的、历史的、科学的,我们从不限制她。
她喜欢去书店,喜欢买世界名著,她最喜欢书了。我们和她聊天,就像朋友一样,什么都说。我们和她之间很平等地交流,不居高临下。有时同学之间有一些矛盾,她也生气、心烦,我告诉她这在人际交流中是很正常的。我要让她感到,这些矛盾都是小事,不要大惊小怪,不要太往心里去,要学会大度。遇到事情,我们就告诉她一个大概的方法,具体事情让她自己处理。
如果你很看重这些小事,她也会重视小事,你总培养她小心眼,她就总小心眼,斤斤计较,小肚鸡肠。现在有很多家庭的父母对孩子说话恶声恶气的,这不对,还是要互相尊重,平等交流,让孩子在一个非常宽松的环境中成长。
造就和毁掉一个孩子,有时就在一句话。
有个孩子,画画很棒,老是得第一。人家问:“你爸爸妈妈不懂画画,你的画怎么这样好?”
他爸爸是没什么文化,倒会教育孩子。刚开始看到孩子瞎画,画得猫不像猫,狗不像狗,他爸爸说:“孩子,画得太好了,我就喜欢看你画的画。”
孩子想,爸爸说我画得不错,第二天又画。“哎呀,今儿比昨天画得还要好,画得更像了,我还画不出来呢!”这就是鼓励,尽管孩子画得乱七八糟。就这样,孩子越发喜欢画画,也就越画越好了。
另一个女孩,爱唱歌。本来唱得不错,一次她唱歌的时候,老师在旁边说了一句:“什么呀,别唱了,你这个破嗓子还想唱歌呀。”从此,小女孩发誓,一辈子不唱歌了。你们看,一句话毁了孩子的一辈子,她的父母都没意识到。这不光是培养孩子兴趣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有一个良好心态的问题,培养孩子要有坚定的信念、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问题。
第五部分警惕亚健康
在国家某大机关任职几载的高小姐,刚刚拿到了副高职称,又被提升为部门主任,事业可谓蒸蒸日上。可近日总感到头痛,颈部、腰背发紧,无力,胸闷,出虚汗。白天吃不下饭,晚上睡不好觉。去医院内、外、妇科逐项作了检查,却没有发现异常……
在同样的工作场所,你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你周围的许多人都有着和高小姐类似的症状:长期持续的疲劳、恋床、四肢乏力、腹痛腹泻、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头晕、性功能减退、淋巴结肿大、经常性感冒、无名低热、烦躁不安、背痛或胃痛。
在我们的公务员健康调查中发现,有53%的公务员都没有注意合理的膳食搭配,有71%的人每周运动时间不足3小时,有52%的人不很满意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这些数据更直接地反映出我们公务员的工作、生活状态。
人们常用富有朝气、年富力强来形容办公室一族。然而现实是,在每年的干部例行体检中,貌似健康的人的身体却已潜伏着疾病的征兆或是早已疾病缠身,更多的人是处于亚健康状态,更有英年早逝的事例令人沉痛和惋惜。
健康面前,人人平等
健康对我们来说是人人平等的,哪怕你是富豪、你是皇帝,只要你不遵循健康规律,你活的寿命就会比百姓还要短。在健康面前,财富、地位、权力都无济于事。而顺应客观规律的“聪明”人,才一生平安。
对健康来说,人人平等。只要你违背了客观规律,你就要受到惩罚。我有个38岁的病人,算是个大款,亿万富翁,一个人就有15亿资产,是8家公司的董事长。有一天突发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救活了。我们给他做冠状动脉造影时发现:左前降支阻塞100%,右冠状动脉阻塞80%。他虽然才38岁,可动脉硬化的程度比78岁的老人还要严重,并形成室壁瘤,心室壁很薄,跟牛皮纸一样,心脏薄得不能咳嗽,一咳嗽心脏可能就会破了。所以,他大便不敢使劲,不能咳嗽,成天拄着拐棍儿。
有一天他问我一个他自己总也想不通的问题:“上帝怎么对我这么不公平?人家38岁不得病,78岁都没得病,怎么我38岁得了这么要命的病?你看,我年纪轻轻,事业兴旺发达,如日中天,正想干事业,怎么会得这个病呢?我怎么这么倒霉?”
我说:“据我所知,上帝是最公平的,自然规律是一样的,人世间很多事不公平,但上帝是公平的,那你为什么得病?很简单,维多利亚宣言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你违背了这些规律。”
这位大款,他的血抽出来,立刻凝固了,血液太黏稠了,他的血放了8小时,上面厚厚一层油,因为高脂血症。他体重188斤,腰围112厘米。合理膳食———他这个大款,天天大吃大喝,山珍海味,生猛海鲜,膳食不合理,所以他188斤。适量运动———他出门就坐奥迪,起码坐辆桑塔纳,他上二层楼都得坐电梯,你不运动。戒烟限酒———他一天两包烟,顿顿都喝酒,烟酒无度。心理平衡———大款哪有心理平衡,身边多少女秘书啊,平衡得了她们吗?今天拉着小蜜的手,心里就颤抖,心跳就快;明天拉着情人的手,血压往上走,血压升高。大哥大、BP机身上挂着,白天呼,晚上叫,挣了钱就激动,赔了钱就着急,天天没有心理平衡。好,健康四大基石他条条对着干,他不得心肌梗死,谁得心肌梗死。这正好说明上帝是公平的,健康面前人人平等,谁违背谁倒霉,谁顺应谁健康,这就叫好人一生平安。
健康四大基石的核心———适者有寿,合理膳食,关键是合理;适量运动,关键是适量;心理平衡,关键是平衡。
(完)
首页 上一页 共2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