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名人传记
刘 秀 传
XXX 编著
刘秀传 1
目 录
一、豪语惊四座……………………………………002二、随兄起义………………………………………008三、昆阳大捷………………………………………014四、处变不惊………………………………………021五、仁心服众………………………………………027六、艰难创业………………………………………031七、奠基河北………………………………………037八、登坛称帝………………………………………043九、定都洛阳………………………………………053十、略定关西………………………………………059十一、邓奉与彭宠…………………………………065十二、平定东南……………………………………070十三、名士严子陵…………………………………073十四、得陇望蜀……………………………………078十五、马革裹尸将…………………………………083十六、立储风波……………………………………091十七、强项令………………………………………095十八、泰山封禅……………………………………099附录、刘秀大事年表………………………………105刘秀传 2
一、豪语惊四座
公元前6年,也就是中国历史上西汉王朝立国200年整,在南阳郡蔡阳乡(今湖北省枣阳县)的一个大地主家,新添了一个男孩子。孩子的父亲是西汉景帝刘启的后裔,他的母亲姓樊,是湖阳一个大地主之女。他们给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刘秀。按照当地的说法,把庄稼吐出好穗叫作秀,而这一年,正是稻禾丰收之年,有许多稻谷竟有一茎九穗之多,他们希望孩子生在这样的好年份里,能够年长之后,有所成就。
刘秀有两个哥哥:刘縯、刘仲,还有两个姐姐:刘黄、刘元和一个妹妹刘伯姬。由于刘家是皇亲,所以家里有封地,有奴婢,刘秀就在这样养尊处优的生活环境里成长,到他稍微懂事一些的时候,他常常看到自己的父亲辛勤地处理各种家庭事务:家里的佃农逃跑啦,要收交田租啦,要征收户赋等等。他也和其他有钱人家的子弟一样,到了该受教育的时候,也拜了老师学习读书识字。
刘秀9岁那一年,他的父亲去世了。他于是和几个哥哥寄居到叔父刘良家。家庭环境的变化使他过去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叔父家,他常常喜欢站在窗前或者田埂上,看地里的农人们干活,听他们唱刘秀传 3歌:
天黑啦,天黑啦,
为啥不回家?
不为主子的事情,
我哪会呀冒风露!
天黑啦,天黑啦,
为啥不回家?
不为主子的贵体,
我哪会呀陷泥里。
他虽然并不很懂歌词大意,但是有时他也学着哼两句,由于喜欢和农人们在一起,渐渐地,他对农业发生了兴趣,有时看着农人们干活高兴了,他也下到田里与农人们一道挽锄除草。
他的哥哥刘縯和他的志趣正相反,不喜农桑,好交朋友,为人慷慨,有时为了帮朋友解除困难,甚至于把家里的东西拿到外面卖掉换钱给朋友。他常笑话自己的弟弟刘秀,认为他喜好稼禾,长大后无非是为人家帮佣而已。
这时候,西汉王朝已经行将就木了。那时的广大农民阶级过着“衣牛马之衣,食犬豕之食”的生活,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当时的一个名叫鲍宣的大臣给皇刘秀传 4帝上书说:农民有七种痛苦的折磨:一是水灾旱灾时,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二是朝廷横征暴敛;三是官吏假公济私,贪得无厌;四是豪强大姓,兼并不止;五是徭役繁多,农桑失时;六是主管乡里的人动不动鸣起鼓来,农民不分男女,都得抛弃作业,去出公事;七是盗贼四起,杀人掠货。更有七条死路,一是官吏任意打死人;二是刑罚苛刻;三是冤狱陷害无辜人;四是盗贼光天化日,四处横行;五是报怨寻仇,互相杀戮无人管;六是饥饿无救;七是时疫流行。七种折磨和七种死路使农民不得不卖妻鬻子,沦为地主的奴隶,广大农民在这种水深火热的悲惨境地中,不时揭竿而起,举行起义,威胁统治阶级的秩序。
但是这一切并不能使统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有所收敛,他们大肆地兼并农民的土地,扩大庄园,收购奴隶,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而皇帝面对不断动摇的统治基础也只能求神、求仙,希望神仙来维护自己统治。公元前5年,当时的皇帝刘欣恢复前代已废的神祠七百多所,一年祭神三万七千多次,但是这一切都无济于事。
以大地主王莽为首的外戚集团,这时逐渐掌握了汉王朝的统治大权。王莽是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的侄子,公元前1年,王莽做到了大司马录尚书事,登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他首先大封官爵,取得刘秀传 5大地主豪强的支持;其次,他扩太学,使当时的太学舍可容纳到一万八百人,得到了知识分子和太学生等无市籍地主阶级的拥护;他对广大的人民群众也施行了一些宽松的政策。他的二儿子王获杀死奴隶,他痛责儿子,并令他自杀偿命。公元2年,全国发生旱灾和蝗灾,老百姓纷纷流亡,死了不少人,王莽献出自己的三十顷土地和一百万钱,救济灾民。在王莽的带动下,有二百三十多个官员和贵族拿出自己的钱财救灾。他还派了许多使者,到各郡国去催促老百姓捕捉蝗虫,老百姓把捕捉到的蝗虫交给官府,官府按照数量给老百姓酬劳。还规定全国无灾地区财产不满二万钱的和灾区不满一万钱的贫民免纳租税。受灾地区,凡是死了人的都发给安葬费,死亡六人以上的,每家发给五千钱;死亡四人以上的,每家发给四千钱;死亡两人以上者,每家发给二千钱,他的政策也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这时皇帝的名号虽然还在刘氏的头上,但是实际上已经成了王莽的傀儡。
刘氏一族自然不愿意失去刘氏的天下,公元6年,安众侯刘崇起兵反对王莽,公元7年,身居东郡的刘信也起兵反莽,他们先后被王莽镇压了。
公元8年,王莽终于废掉了汉皇帝,宣布由自己即天子位,国号为新,以王氏王朝取代了刘氏王朝。这一年,刘秀14岁。王莽废汉,使叔父刘良的特权刘秀传 6地位不复存在,刘秀开始过起了老百姓的生活,亲身体尝到了农民的一些困苦。
刘秀处在这样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他的思想日益地活跃起来,尤其是哥哥刘縯对他的影响最大。自从王莽废汉以后,刘縯经常说一些要恢复汉王朝等“大逆不道”的话,这些使他在政治上日益地成熟,他已经不再满足于家乡这个小世界,经常到附近的地区走走看看,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20多岁的时候,他决定去当时的首都长安求学。他由荆入豫,再西行入关。出了家门,他才觉得自己家乡的渺小,在长安,他拜了一个叫许子威的作老师。在许子威那里,他学习了《尚书》等当时人视为经典的书籍,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基本上了解了《尚书》的内容。这本书是中国春秋时期的大学问家孔丘编撰,主要内容是商周时期统治者发布的文告。在这里,他结识了一个小同乡邓禹,两个人之间经常交谈一些对国事的看法,刘秀的一些见解,使邓禹既惊讶又佩服,很快两个人就成了好朋友。不久,刘秀因为自己身边带的钱要用光了,只好返家。这一次的远行,使刘秀对当时的社会有了一种更深的了解。
刘秀的姐姐刘元这时嫁给了新野人邓晨,邓晨喜好和当地的知识分子来往,对许多问题的看法都有与刘秀不同的见解,刘秀和自己的这个姐夫很能谈得来,刘秀传 7又因二人是郎舅的关系,彼此常相来往。
有一次,邓晨和刘秀一道去拜访当时的名士蔡少公,这一天,恰好蔡家宾朋满堂,正在热烈地议论国事,邓晨和刘秀二人坐在众人的最后,听他们谈论。蔡少公喜好当时流行的图谶(当时的一种迷信)之学,在一番高谈阔论之后,他说了近日来研究图谶的心得:
“将来刘秀当为天子 。”
座中有一人问道 :“难道是国师刘秀吗?”
国师刘秀是当时王莽手下的宠臣,原名叫作刘歆,他原来也是刘氏子孙,在当时以坚持古文经而名噪一时,后来在王莽篡汉的时候,他替王莽摇旗呐喊,深得王莽的赏识,王莽作了皇帝之后,封他为国师,因此有人有此一问。
座中的刘秀听到这里,按捺不住少年人的沸腾热血,站起来,大声地说 :“怎么不见得就是我呢?”
满堂的宾客闻言,循声瞧去,见说话的是一个唇须未浓的青年,禁不住哄堂大笑起来。
刘秀面对旁人的哄笑,并不争辩,扬头起身而去。刘秀传 8
二、随兄起义
刘秀虽然这时心中已经有了远大的政治理想,但和大哥刘縯相比,他显得沉默寡言,给人一种老实稳重的印象。由于他去过远方,也算得上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乡里的人有了事情,都愿意去听一听他的意见,有一次他还为了一户姓侯的人家逃租的事情找过当地的地方长官严尤。
这时,王莽的新朝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王莽刚登上帝位的时候,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实行了一套“托古改制”的政策。他首先宣布恢复古代的井田制,把全国的土地改名为“王田 ”,把奴婢改名为“私属 ”,规定“王田”和“私属”一律不得买卖,他还规定煮盐、冶铁、酿酒、铸钱和市场上商品的价格全部由政府来掌握,老百姓到山川河泽地区打柴、打渔和采集野果、野菜等活动,也要向政府交纳十分之一的租税。他还进行了四次货币改革,每次改革,他都是以新铸的劣质货币兑换质量较高的货币。他的这些改革措施,侵犯了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这些人逐渐转向了反对王莽的势力中去了。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础,他采取了大封公侯的方法,他大封公侯二千多人,但是由于财政困难,每人每月只能得到几千刘秀传 9块钱,日子过得非常的穷困,有些所谓的公侯,有时甚至连这几千块钱也不能拿到手,只能替别人当雇工过日子,真是公侯不值钱。
为了转移国内的社会危机,王莽对外进行战争,企图以此转移国人的视线。公元9年,对北方匈奴的战争爆发,他大募天下的囚徒、丁男、兵卒三十多万人,分十二路攻击匈奴,但是由于粮食一时难以筹集,大军只好逡巡边境,匈奴闻听王莽将来征讨,便起兵发难。本来在汉宣帝以来,匈奴和汉族人民之间已经开始融合,接受汉族的文化,和边境地区的人民和睦相处,由于长期没有战争,边境地区日益地繁荣起来,但是现在匈奴兵纵横边境,大肆掳掠,一时间,边境狼烟四起,警报频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东方朝鲜和南方少数民族都相继起来构难,王莽政权顿时就有些焦头烂额。
公元17年,王莽下令没收官吏家财五分之四充公,允许下属告发长官,允许奴婢告发主人,他企图以打击豪强的办法来收拢民心。但是,他新任命的官吏,由于国家财政紧张,都拿不到俸禄,只好任令他们上任之后,搜刮致富。这一年,天下发生饥荒,尤其是荆州地区,灾情更重,饥民最初还可到野地掘草根度日,但是很快连草根都罗掘殆尽,饥民之间常常因为一块树皮而互相争夺打斗。新市(今湖北京山地刘秀传 10区)人王匡、王风经常为饥民调解讲和,很得饥民的拥戴,这时看到老百姓实在不能活下去了,便带领大家起事。南阳人马武、颖川人王常、成丹等来归附,短短的几个月,起义的部队就增加到八千多人,起义军以绿林山(今湖北大洪山)为根据地,所以他们的部队又被人们叫作绿林军。公元18年,山东琅琊人樊崇率农民起义,聚集数百人进入泰山,附近的饥民纷纷来归,很快他的部队就达到了一万多人。由于他们在作战的时候,把自己的眉毛用赤色涂染,所以人们把他的部队叫作赤眉军。
王莽面对农民起义,就派太师王匡和更始将军廉丹带十万大军来镇压起义军,王匡和廉丹的部队一路上征饷索械,抢劫掳掠,纵兵扰民,百姓受苦甚深。于是人们便编了一首歌谣来表达对他们的怨恨:
宁逢赤眉,莫逢太师;
太师尚可,更始杀我。
这样的部队,失去了人心,自然不能消灭起义军,更始将军廉丹后来在一次战斗中被起义军杀死了。
公元22年,绿林山发生瘟疫,绿林军只好分成好几路离开绿林山,其中王匡、王风一路进入了刘秀的家乡南阳。
刘秀传 11
刘秀有一天进宛城(今河南南阳)卖稻谷,遇到了朋友李通和他的堂弟李轶,李通告诉刘秀,现在天下大乱,正是起事的时候,希望他能抓住时机。刘秀早有起事的意思,于是两个人一拍即合,约定李通等人在宛城作内应,刘秀和李轶回舂陵募兵,然后率军前来,到时里应外合,一举占领宛城。
刘秀回家后,把与李通的约定告诉了大哥刘縯。刘縯自从王莽废汉以来,早就对王莽政权不满,自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他于是召集旧日结交的朋友,大约有一百多人,对他们说 :“王莽暴虐,天下分崩离析,而今又枯旱连年,兵革并起,这是老天要灭亡王莽,现在正是我们起事恢复大汉的时机 。”他的朋友都拍手赞成。他于是分遣亲朋四出,招募部队。
同乡子弟听说刘縯要起事,都说 :“刘伯升(刘縯的字)造反,拉我们送死 。”都纷纷逃匿。
这时,刘秀披着深红色的衣服,戴着大帽子,一副戎装打扮,首先站出来。同乡子弟看到他的那个样子,说 :“他是有名的稳重老实人,这样的打扮,莫非真该起事了 。”于是便不再出逃,主动应征。这样刘縯、刘秀的起义军召集到了八千多人。刘秀这一年28岁。
谁知李通在宛城谋事不密,竟被人发现,官吏马上派兵捕捉,李通闻风逃走,可是他的父亲和其他的刘秀传 12亲属六十四口却被捕,很快便被诛死。刘縯一看,攻占宛城的事已经泡汤,便派了一个族人去联络绿林军王风等,共同挥军西进。他们攻占了唐子乡,不久又诱杀了湖阳县尉。
一路上,他们夺取了很多的财物,攻下唐子乡后,为了分配财物,王风的部队和刘縯、刘秀的部队几乎要打起来。刘秀连忙劝说自己的一方,最后把所有的财物,都给了绿林兵。这件事,使我们可以想见刘秀的口才和他在部队中的威信。同时也使刘氏兄弟认识到要对部队加强纪律约束的重要性,他们要求自己的部队以后严禁掳掠扰民。
由于刘秀处理财物纠纷以忍让为先,两军继续团结起来联合作战,很快,他们又攻下了棘阳。
宛城作为南阳地区的一个重镇,始终是刘氏兄弟要攻占的目标。起义军在攻下棘阳后,刘縯、刘秀便率部队向宛城进发。谁知途中遇到了王莽派来镇压起义军的甄阜和梁丘赐的部队,双方便展开了遭遇战。甄阜和梁丘赐的部队都是骑兵,并且都受过正规的训练,而刘縯、刘秀率领的部队都是刚刚放下锄头的农家子弟,战斗经验不足,而且又都是步兵。战斗一打响,敌人的骑兵部队便开始了冲锋,马蹄声中,刘縯、刘秀的部队很快就溃散了。
刘縯这次攻打宛城是抱着必胜的信心来的,所以刘秀传 13他把家小都带在部队中,现在打了败仗,自己逃命尚且不及,哪里顾得了家小。
刘秀骑着一匹马奔逃,在乱军之中遇到了他的妹妹伯姬,便喊他上马,一块逃命。走了不到半里,又遇到了自己姐姐刘元跟着一群人在逃,一只脚上的鞋子也不知掉到哪里去了,他叫姐姐上马同逃。刘元看到刘秀和妹妹骑在一匹马上,只怕自己上马后,马匹不能负载,反而误事,便挥着手说 :“你们快逃吧,不要顾我,免得大家一块送命 。”刘秀还要劝姐姐,这时,后面喊杀声震天价响起,只得驭马急走。他的姐姐和三个女儿,被追兵杀死。
这一仗中,刘秀的二哥刘仲和几十个同族人,也死在乱军之中了。
刘秀传 14
三、昆阳大捷
刘秀逃到了棘阳时,他的哥哥刘縯已经先他到了,正在收拾败兵,清点一下人数,发现连死带逃走的,人数减了一半以上。刘秀向哥哥说起姐姐刘元和哥哥刘仲都失陷在敌兵之中,恐怕不能生还了。哥哥刘縯劝说刘秀不要失望,说不准他们还有生还的希望,但是等了好半天,并不见好的音信传来,兄弟二人忍不住相对落泪。
这时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传来,梁丘赐和甄阜已经带着大军过了潢淳,屯兵泗水,听说他目前有十万大军,并且甄阜已经把所有的辎重都留在了蓝乡,还把通往泗水河东的桥砍毁,摆出了一副和起义军决战的架势。
有人说 :“我们快逃吧,如果大家现在就弃城逃跑,还可以保住性命 。”
刘縯、刘秀只能劝大家不要急,但是却也一时间拿不出应对的办法。就在这时,与刘秀宛城分别的李通来了,刘秀听到自己的朋友李通来了,他很高兴地说 :“这下好了,这下好了 。”
李通告诉刘氏兄弟,如果要打败敌人,应当联合另一个农民起义首领王常,他那里有数万部队,如果刘秀传 15得到他的支持,一定能够抵挡住甄阜和梁丘赐的部队。
于是刘氏兄弟与李通前往王常的驻地宜秋,一路上他们商定,无论如何要取得王常的支持。到了宜秋,刘縯对王常说 :“如果我们以后打下了天下,我们刘家也不会独享 。”同时阐述了彼此联合作战的重要性,王常最后答应和刘氏兄弟共同作战。
由于部队增加,全军将士又斗志大增,公元22年12月,快到年关守岁的时候,刘縯下令进攻开始,这时进驻蓝乡的敌人因为过年,都饮酒至醉,被起义军打了一个猝不及防,几乎全军覆灭。
刘秀这次没有上阵,他受命守城。这可能是他的哥哥在上次失去亲人后的权衡之策。
由于初战告捷,所以刘縯军就势猛攻,于第二日与甄阜及梁丘赐的大军大战泗水,只半个时辰,便打败了甄、梁的部队。
不久大军又攻下了宛城,这时候,起义军内部发生了立主的矛盾,由于刘氏兄弟治军颇严,深得南阳豪强的人心,他们都欲立刘縯为主,但是这时绿林军势大,他们要求立一位名叫刘玄的。这人是刘秀的族兄,是个好好先生。
刘縯知道这个消息后,说 :“大家想立汉室,是一件好事,但是目前我们大事未成,如果我们这里立一位皇帝,那么至少青州的赤眉军也会立一位皇帝,刘秀传 16两个皇帝必然不能并立,这样一定会发生战斗,我只怕,王莽未灭,我们自己先打得一个两败俱伤。我的意思不如暂且称王,若果赤眉立的好,将来我们就听他们的,要不然,等我们破了王莽,然后立皇帝,也不迟啊 。”但是许多人并不采纳他的意见。
2月,刘玄于邱水称帝,立号为更始,所以又把他叫做更始帝。刘縯被封为大司徒,刘秀被封为太常偏将军。
这时他已经能够独挡大任了,这一年,刘秀只有29岁。很快,他率领部队相继攻下了颍川、昆阳、郾县、定陵。由于他的部队纪律颇严,深得各地士绅和老百姓的欢迎。他把夺来的钱粮大都运送回宛,交给更始帝。
王莽听说大将甄阜和梁丘赐的部队被打败,颍川、昆阳(今河南叶县)等地接二连三被起义军占领,便命令大司徒王寻和大司空王邑率百万大军前来消灭起义军,但是他们只召集到四十二万人马,但对外仍称是一百万。这是中国自有历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
刘秀听到王寻、王邑大军到来,不知有多少,先派了好几千人到阳关,希望能截住敌人。几千人到了阳关,只望见敌人的前面是虎豹犀象等,赶着猛兽的是一位身长一丈,名叫巨无霸的怪人,后面更是烟尘刘秀传 17滚滚,不知有几万几千兵。许多人禁不住两腿打颤,等到虎豹等猛兽嘶鸣长叫起来,几千人立即撒腿就逃。
5月,王寻、王邑的大军到了颖川,与另一支讨伐起义军的部队严尤和陈茂部会合。严尤等人审问城里的逃兵,得知刘秀在城中,严尤说 :“是不是那个浓眉大眼的小伙子,想不到那个小子,现在也敢反对我们了 。”严尤以前担任过南阳地方的长官。虽然和刘秀接触得比较少,但是对刘秀印象很深。
驻在昆阳的起义军听说王莽的百万大军来了,都吓得要逃跑。刘秀说 :“虽然现在我们兵少粮少,但敌人来了,我们应该拼力抵抗,这正是我们立功的时候,如果我们望风而逃,那么不但昆阳守不住,连我们的根据地宛城也会丢失,大家不想着怎么共同抵抗敌人,反而想带着妻子财物逃跑,难道逃出去就能保全妻子财物吗?”
别的将领都笑话他,说 :“你小小的年纪见过什么世面,说这样的话 。”
大家不听刘秀的劝告,分头去整理财物,但是昆阳这时已经给敌人包围了,哪里逃得出去。大家只好请刘秀拿主意。
刘秀说 :“大家听我的,未必会打败仗。现在城里只有九千人,出去打绝对不是敌人的对手,目前只能据城坚守,但是外面没有救兵,城里兵少粮乏,最刘秀传 18多也不过守十来天,我想,最好的办法是能派出几个人,到郾城和定陵两县,招集部队,然后与敌人决一死战。只是,我不知道大家谁愿意守城,谁愿意去搬救兵?”
由于敌人已经围住了城,大家都说愿意守城。刘秀说 :“既然大家都愿意守城,那么我去吧?”
他召集13个愿意和他一道去的人,趁着当夜月色不明,大家给马摘去马铃,马蹄上包上布,马嘴上了马嚼子,防止马匹弄出声响,然后乘暗出发。由于敌人刚刚到昆阳,防备并不严密。所以刘秀乘虚冲出。
第二天,王寻的大军攻打昆阳,由于城池坚固,半天过去,攻击效果并不好。严尤出主意说 :“昆阳不过是一个小城,而那个假皇帝刘玄在宛城,不如我们直接进攻宛城,宛城一下,昆阳无主,再打昆阳就要顺利一些 。”
王寻却有自己的想法,他说 :“我统兵百万,一个小小的昆阳都打不下来,怎么让敌人知道我的厉害 。”
于是列营数百座。用十多丈的云车攻城,又是打地道,又是用冲棚车撞,弓弩像雨一样射向城里。城里的起义军都有些坚守不住了,有的将领派人去王寻那里谈投降的事情,但是王寻不同意他们投降。
好歹到了5月,刘秀率领郾县和定陵的兵马一万多人到了,他自己抢先带领一千多骑兵朝着王寻的大刘秀传 19军冲去。王寻见是小股的人马,只派了数千人出战。刘秀率军猛冲,一口气杀敌十余人,敌人被他们的锐气吓坏了,开始溃逃。
大家都说,刘将军过去见到小股敌人常向后退,现在见到这么多敌人,反而勇气百倍,真正是怪事,大家快快冲上去助刘将军杀敌吧。
这时,王寻派出的第二拨敌人来了,大家乘势猛攻,敌人再次被打败了,刘秀率领部队冲到城下,对着城里说 :“大家不要怕,救兵来了 。”又故意把一封信掉到地上,让敌人拾去,信里写着某地某地的援军到了等话,以此扰乱敌人的军心。
王寻、王邑认为自己的部队多,全军出战会发生混乱,下令营中的部队不得令不得出战,他们两个人亲率人马与刘秀接战。刘秀这时发挥了他的军事统率才能,带领三千人敢死队呐喊着向敌人冲锋,王寻、王邑的部队开始溃散,混战中,竟然杀死了王寻。不得已,王邑只有下令退兵。由于营中部队有不得令不得出战的命令,所以其他部队竟只能看着王邑等溃败却不能出兵援助。昆阳城里的守军见到城外的援军胜利,也冲将出来。这时王寻的前锋巨无霸,为了挡住刘秀军的进攻,擅自赶着野兽出战了。
谁知这时,天上忽然响起了巨雷,刮起来了大风,不久又下起了瓢泼般的大雨,野兽最怕雷电,刹时便刘秀传 20不辨东南西北,四处狂奔起来。巨无霸想管住野兽这时也不能够,虎豹等兽在起义军的喊杀声中,竟反冲向自己人,敌人登时大乱。由于雨太大,河水暴溢,敌人渡河逃跑多被淹死,竟至于堵塞了河水,王邑等人骑马踩着自己人的尸首才逃过了河,保住性命。
昆阳一仗,刘秀获得辎重和珍宝无数,也进一步在实践中锻炼了他的领导才能。
刘秀传 21
四、处变不惊
刘秀取得昆阳大捷后,率领大军,一路横扫,很快攻下了颍川,在父城攻城战中,遇到了一些挫折,只好屯兵巾车乡。
这一天,他手下的人抓住了一个敌人,这人是曾担任颍川郡掾(掾:汉时长官属员的通称)的冯异,刘秀早已从别人那里听说过他的名字,知道他从小喜欢读书,对于兵法也了解一些,当自己率军来攻父城的时候,父城县长和他率军守城。刘秀问他怎么从父城出来了呢?冯异也是一个爽快人,便痛痛快快地告诉刘秀,因为父城兵少,自己出城是为了到别的县里借兵。
刘秀问他,单独出来不怕被抓住吗?
冯异说:他这次一个人出来,即使死了,也没有什么关系。他向刘秀提出:他有一个老母亲在城里,如果刘秀愿意放了他,他愿意说服颍川五城投降刘秀。
刘秀同意了他的要求,把他放了,在当时各种武装经常杀死战俘的情况下,刘秀已经注意通过优待俘虏来招揽人心。刘秀手下很多人都说,放了冯异,是纵虎归山,刘秀只是一笑了之。
冯异回到父城后,对县长苗萌说起刘秀的为人,刘秀传 22“刘秀的部队和别的部队不一样,他的部队不抢不掳,我看他的言行举止,不是一般的人可以比得上的 ”,劝苗萌投降,苗萌与冯异的关系一向较好,就同意了冯异的建议,很快父城等五个县都降了刘秀。刘秀让两人继续留守父城。
刘秀在父城整顿部队的时候,传来了他的哥哥刘縯被更始皇帝杀死的消息。
刘縯之死原因很简单,他们兄弟两人在军事上不断取得胜利,这使更始帝刘玄很不安,而刘縯本人在刘玄称帝时,不同意立皇帝,实际上就是反对刘玄称帝,所以当刘縯攻下宛城后,刘玄和绿林军将领便密谋杀掉他,生怕他羽翼丰满后不好对付。他们决定以犒军的名义,要刘縯来,那时他们就可以找一个借口杀掉他了。
一切按照刘玄等人的计划进行,刘縯被蒙在鼓里,丝毫不知。犒军的时候,更始帝刘玄大会百官,故意说刘縯的宝剑好看,想仔细看一看。刘縯也不多想,就解下佩剑递给刘玄,按照约定,更始帝拿到剑后,就以刘縯要谋刺为名,下令把刘縯处死。可是他看到刘縯雄纠纠气昂昂的样子,更始帝就有些害怕,他没敢下令。更始帝的绣衣史申徒建借口献玉,暗示更始帝动手,但是刘玄始终没有动手。他把剑还给了刘縯。
不多久,宴会结束,刘縯的舅舅樊宏对刘縯说C刘秀传 23C今天申徒建两次献玉,很像当初鸿门宴范增献玉给项羽一样,我看他们对你不怀好意,你以后要多多提防 。”刘縯却不以为然。
更始帝事后有些后悔没有动手,他终于又找到了另一个借口。当初他称帝的时候,刘縯手下的将军刘稷曾说 :“这次我们大家起兵,能够有现在这样的局面,全靠刘氏兄弟,刘玄他有什么功劳,也敢做皇帝 。”这时他就封刘稷为抗威将军 ,以此来折辱他 ,并挑起彼此的矛盾。刘稷果然不愿意接受任命,更始帝就派人把他抓起来,推出去斩首。
刘縯听到这件事,赶来为刘稷分辩,这时候,朱鲔和李轶两人劝更始帝干脆把两人一块杀了,在刘玄的指挥下,刘縯被捕,刘縯虽然大呼冤枉,但是更始帝并不听他的申辩,下令推出斩首。
刘秀在父城听说哥哥死了,禁不住大哭一场。按照当时的规定,他还必须到更始帝前谢恩。他见了更始帝,只是检讨自己的不对,并不多说其他。他哥哥的一些手下人前来吊唁,他只是按照平常的礼节接待他们,也不与他们多说深谈。他不敢给哥哥服丧,吃饭穿衣,都像他往日一样,有人问起昆阳的功劳,他都归于别的将领。实际上他的心里非常的悲痛,家人经常发现他的枕头被泪水打湿。
刘秀以谦恭的行为终于瞒过了更始帝,更始帝不刘秀传 24久封他为武信侯,破虏大将军。但是,更始帝刘玄并不给他实际的兵权,也不让他率兵打仗,而是把他留在了自己的身边。
刘秀虽然没有因为哥哥的事受到牵连,但是,他知道更始帝对自己并不十分放心,所以他在更始帝身边时,更加小心谨慎,待人接物格外恭敬。
这时候,全国反抗王莽的起义风起云涌。到这年的9月,更始帝的部队已经进攻长安了,长安城中顿时就有许多人起事响应,于是乱军直攻内城,逢人便杀,逢财便抢,一座繁华的长安城顿时成了火海屠场。王莽在外城丢失之后,逃到了宣德殿,看见后宫的女人,披头散发,四散奔逃,有人对王莽说 :“怎么办?怎么办?”王莽自己逃命不及 ,哪有闲心理会 。王莽让天文郎端着星象盘在自己的面前,自己坐在席上,脖子上挂着玉玺,手里拿着一把相传是虞帝用过的匕首,看着星象图的指针指向哪里,他就转向哪个方向而坐,嘴里不断地嘟囔说 :“老天生了我王莽,谁能把我怎么样 。”以此来给自己打气。这时外面的喊杀声更响,几个跟随的大臣要他起来暂时到渐台躲一躲,怎奈王莽忧心如焚,两天都没有吃饭,哪里有力气走路。大臣们把他扶起来,好歹到了渐台。乱军很快也到了渐台,只听四处都在喊 :“王莽老贼在哪里?王莽老贼在哪里?”宫中有人指示了方向,乱军杀上渐刘秀传 25台,校尉公宾割了王莽的首级。不久王莽的首级就被人带到宛城向更始帝报功,更始帝命令把王莽的首级悬挂示众。老百姓非常痛恨王莽,许多人用砖头瓦块打王莽的脑袋来解恨。
不久,河南一带的王莽军全部肃清,更始帝准备迁都洛阳,他把整修洛阳的任务交给了一直在自己身边的刘秀,命他以司隶校尉的身份,先行到洛,预作安排。
刘秀经过父城的时候,冯异亲自带人开门相迎,并且盛情款待,他还表示自己愿意和他在一起。刘秀答应了冯异的请求,冯异还为刘秀举荐了同里(五户为一里)人铫期、叔寿、段建、左隆等,刘秀全部接纳,并都给了官职,他对冯异很信任。冯异看到刘秀经常半天不语,知道他忘不了自己的哥哥,经常劝他。刘秀常对他摇着手说 :“你不要多说了 。”刘秀思念哥哥,但他并不想让人知道这事。
刘秀到了洛阳后,抓住人们不忘前汉的心理,一切的恢复工作都按照旧时的样子来办,设置各级衙门,整理文件,给各级官员规定权限,很快洛阳宫府修成。更始帝择日迁来洛阳。
当时长安城的京兆、左冯翊、右扶风等官员来洛阳朝见更始帝刘玄,他们看到更始帝手下的一班人都打扮得花花绿绿的,穿戴着女人服装,禁不住暗中偷刘秀传 26着笑。他们见到刘秀的时候,仿佛一下子看到了前朝,都大喜过望 :“没有想到我们今天还能看到旧日的样子 。”于是心中对刘秀都有了好感。
刘秀传 27
五、仁心服众
更始帝虽然进了洛阳,但是他的实际控制地区并不大,除了豫州(大体今河南一带)和长安、南阳等部分地区,其他地区都被各种地方武装势力所占据,他们并不听更始帝的命令。
刘玄和众大臣商议今后的作战方向,大家认为如果把洛阳作为首都,那么镇抚好冀州(今河北地区)是当务之急,因为洛阳四面平阔,无险可守,最容易受到北方一带武装的骚扰。但是这个重任应该派谁呢?
刘縯死后,接替他大司徒官职的是刘玄的堂兄刘赐,他认为,在众将领中,只有刘秀可以担任这个重任。但是朱鲔等人却认为,让刘秀出去有可能造成放虎归山的局面,坚决不同意,更始帝一时之间竟拿不定主意,但是他架不住自己的堂兄刘赐的一再坚持,最后同意了他的意见。
更始帝为了牵制刘秀,一方面同意他去黄河以北,以大司马的职权镇抚、管理北方地区,另一方面并不十分信任他,他不允许刘秀多带人马,以防他拥兵自重。
刘秀接受了更始帝的任命后,带着亲信冯异等一百多人渡河北上了。这一年刘秀29岁。
刘秀传 28
刘秀过了黄河后,他每到一个地方,都考察官吏,该惩戒的坚决惩戒,同时审理积案,释放王莽时期被逮捕入狱的囚犯,废除王莽时期的一些政策,恢复汉时的官职、称呼,许多地方的老百姓听说刘秀来了,都担酒端肉欢迎他。但是刘秀都婉言谢绝,同时他要求自己的部下不得扰民。他把得民心作为一件重要的事情来抓。
到了邺城(今河北临漳西), 他在长安求学时的朋友邓禹从南阳赶来了。
刘秀见到邓禹非常高兴,两人寒暄之后,刘秀笑着问邓禹 :“我这次受皇上的任命治理河北,你这么远的来,是不是也想弄一个官当一当?”
邓禹回答说 :“我不想做官 。”
刘秀笑着道 :“你既然不愿意做官,那你这么大老远的跑来,干什么?”
邓禹说 :“我只是希望你将来能威加海内,做皇上,我为你驱驰效劳,将来能够清史留名,我便心满意足啦 。”
说完两个人都哈哈地大笑起来。刘秀在邓禹这个老朋友面前,不再隐瞒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
刘秀和邓禹两人自此同食同睡,共同议论当前的形势。邓禹对刘秀说 :“现在崤山以东并不安定,赤眉军到处扰乱,动不动就四出掳掠,刘玄又是一个无刘秀传 29能之人,遇事常常优柔寡断,他手下的那些将军,都算不上英雄,个个只顾眼前,天天想着财宝,动不动就刀子相见,只图自己快活,和这帮人在一起,迟早是失败的下场。从古到今的伟大人物,他们能够成功,无非是天时与人事而已,现在更始帝刚刚即位,天灾人祸就不断,这不正是天时吗?而主公你虽然已经建立了很大的功劳,但是你从不自满,你的人品和功劳很多人都仰慕,你的军队,赏罚分明,从现在的形势来看,除了你,别人不能够成就帝王的大业,这应该是人事了。我认为当今之计,最重要的是延揽人才,收取民心,拯救老百姓的性命。我想只要这样做,天下一定会归于主公一统 。”
刘秀听了非常高兴,这以后,他遇事常同邓禹商量,并且要求大家都叫邓禹为邓将军。
冯异这时也向刘秀进言道 :“更始乱政,百姓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就像人正饥渴一样,一见到饮食,很容易满足,现在主公既然为地方大员,应该快快分派官员,前往各郡县,审理冤狱,宣布政策,正是收取人心的好时候 。”刘秀接受了他的建议,立即施行。刘秀把纳谏作为自己团结手下人并取得胜利的重要手段。
到了邯郸(今河北邯郸)这个地方,他遇到了骑都尉耿纯,他是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人,也是有刘秀传 30名的豪族出身,刘秀对他礼待有加,耿纯非常高兴,等到看了刘秀的部队,虽然人少,但是整齐有序,于是更对刘秀敬佩不已。他成为刘秀在河北招揽的第一个人才。
前汉皇族刘林这时也流落在邯郸,他去见刘秀,说出自己的一个想法 :“我听说赤眉军将要来河北,我想,趁着他们现在在河东,只要把黄河的水掘堤灌去,就算他有百万人马,也不怕他不成水里的鱼鳖 。”刘秀问道 :“难道你不觉得此计太过残忍吗?”他没有接受刘林的主意。
刘秀的这个决定使他的手下人都觉得他宅心仁厚,对他十分敬佩。
刘秀传 31
六、艰难创业
刘林见刘秀不听自己的“高见 ”,就有些怏怏不乐。他想起自己的一个好朋友,这人是邯郸街上一个卖卦人,名叫王郎,不如把今天的事情对他说一说,也好解心中的闷气。
王郎对他的计策不被刘秀采纳,连说可惜。他劝刘林 :“你可以自己做皇上,何必非要靠别人?谁不知道你们刘氏要翻身了,你是刘氏子孙,难道不能做皇上?”
刘林不好作答,半天没有说话。
王郎接着说 :“我听说王莽在的时候,要杀成帝的儿子刘子舆,但是杀了一个叫武仲的,你本来就姓刘,不妨就说是成帝的儿子刘子舆,号召四方,天下的人肯定望风响应 。”
刘林说道 :“我就是我,刘子舆就是刘子舆,哪里好混充,如果说我能冒充刘子舆,那么你怎么就不能冒充刘子舆呢?”
王郎说 :“如果你肯帮我,那我就冒充刘子舆 。”
两人说着玩笑话,到此当了真,就分头去联络邯郸城里的几个豪族大姓。这年12月的一天早晨,刘林等率领几百人在邯郸城,立王郎为皇帝。这时恰好刘秀传 32赤眉军要渡河的传言越来越盛,刘林等四处传言,说刘子舆就是赤眉军要立的皇帝。老百姓大多都相信这件事。王郎当上皇帝后,首先派人行文取得了幽、冀两州的支持,一时间,赵国以北,辽东以西都望风响应王郎。
这时刘秀已经去了蓟州城(今北京市附近), 他听到王郎起事的消息,没有想到一时间竟有这么多人响应,正忧虑时,上谷太守耿况的儿子耿彪来见,说起了在邯郸的所见。刘秀决定先行一步拿下蓟州一带,防备被王郎占领,于是派手下人王霸到城中募兵,谁知城中竟没有一个人相信他,反而嘲笑他,王霸募兵无着,告诉刘秀。刘秀见到这里的人根本不相信他这个南方人,就想南归,大家这时也都有南归的意思。这时,耿彪说道 :“主公从南方到这里来,这里还没有平定,怎么就想回南方?现在并不是没有办法,渔阳(今北京市西南)太守彭宠是主公的同乡,我的父亲是上谷(今河北怀来东南)的太守,如果我们调集这两个郡的兵马,直捣邯郸,还怕他什么真子舆假子舆 。”
刘秀决定南归是不得已的办法,现在听到耿彪的一席话,打消了南归的念头,但是众将军都还吵着要南归,他们说 :“我们死了以后,还准备埋的时候头向南呢,现在怎么还要向北自投罗网?”
刘秀传 33
刘秀指着耿彪,笑着对大家说 :“这是我们北方的主人,大家不要多议论了 。”众人才稍微安静些。
刘秀致书渔阳、上谷两郡,征发兵马,让耿彪回乡募兵。自己等在蓟州,只待大军一到,立即反击王郎。这时已经是公元24年的早春了,江南此时已经是春草返绿,可是这里却仍未脱冬日苦寒。
这时王郎的文告到了蓟城,以赏十万户购索刘秀。城里有一个皇族刘接,贪图这笔赏格,纠集了一帮人,响应王郎,四处传言王郎的使者要来了,并说将要抓刘秀。这天,手下人说王郎的使者已经到了城外,当地的长官已经出城去迎接了。
刘秀看到自己兵单将寡,在这里不能再待,便带着自己的亲信将士,准备出南门逃跑,到了南门,城门已经关闭,手下将军铫期斩关夺路,大家才逃出去。
大家出了蓟城,生怕王郎的部队追来,丝毫也不敢放慢脚步,日夜不停地赶路,又不敢过城过隘,只捡偏僻小道走,当真是苦不堪言。
到了芜蒌亭的时候,正碰上天寒风疾,个个冻得面无人色,带的食物这时已经吃光了,你听着我的肚子咕咕直响,我看着你的口水不停直咽。冯异忍着饿到了农家,好歹讨到了一碗豆子稀饭,拿来给刘秀吃,刘秀吃了这碗几乎冰凉的豆子饭,率领大家继续前行。
好不容易到了饶阳,一班亲信都是腹鸣如鼓,再刘秀传 34也没有力气前行。没有办法,刘秀假称自己一帮人是王郎的使者,进入了饶阳的驿站要饭吃,驿站的官员给他们端上了食物。谁知大家好几天没有吃到好东西,见到食物,个个像饿疯了一样,狼吞虎咽地抢食起来,一眨眼的功夫,饭菜就被吃了一个干干净净。那个驿站的官有些怀疑他们的身份,到门外面槌响大鼓,告诉刘秀等人邯郸来人了,马上就要到。刘秀等人一听王郎的人要来了,大家相顾失色,急急抢门而出。
刘秀上了车,忽然觉得怀疑,又走回屋里坐下,说道 :“既然邯郸来人了,我们应该见上一见,不要着急 。”他告诉那个驿站的官 :“请邯郸来人进来 。”
那个驿站的官本来是骗他们的,现在看到刘秀等人当起了真,自己的驿站又小人又少,不是他们的对手,只好支吾其词。
刘秀看出驿站的官在骗他们,就索性和大家在屋里多暖和一些时间,最后,他对驿站的官说 :“想来邯郸来的人在路上耽搁了,我们也不好再等他们 。”众亲信应和一阵子,便出了门。
到了门外,却也真怕发生什么意外,所以他们一上了马,立即向南狂奔,仍然是昼夜兼行。这时大家个个冻得手脚肿烂,脸色紫黑。
到了曲阳,听到传言王郎的人要追上来了,大家惊慌失措地到了滹沱河边。这时河冰虽在,但是流水刘秀传 35潺潺之声可闻,也不知道河冰坚固不坚固,为了逃命,大家只得踏冰过河,一行人跌跌滚滚地过了河。到了南宫地界,谁知天阴风起,不久又下起了大雨,众人又没有什么遮雨用具,个个衣衫湿透,寒颤不止。
他们在路旁发现了一座房子,这时再也顾不得后面的追兵,立即抢进屋去。大家看到屋里有柴草,禁不住都欢呼起来,更好的是这屋里还有粗麦半箩,并且厨灶齐全,屋子的主人也不知去了哪里。邓禹和冯异做起了火夫,一个烧火,一个抱柴,他们把麦子放进了锅里,加上水,煮起来。又让刘秀脱下湿衣服,放在灶口上烘烤,衣服还没有干透,锅里的麦子已经熟了,刘秀忙穿上衣服,捧起冯异献上的麦饭,大吃起来。锅里的剩“饭 ”,大家分着吃了一点,人多饭少,连半饱都不能够,只能算是过了一下饭瘾。大家出了门,也不去找主人打个招呼,继续登车疾走。
到了下博地方,只见四面都是叉路,大家不知道朝哪里走,这时他们碰到一个老人,老人为他们指了路,说 :“从这里前去八十里,就是信都(今河北冀县), 那里的太守任光还为更始皇帝守着城呢 。”刘秀一听大喜。
信都太守任光曾经和刘秀在昆阳一起并肩作战过,这时候,王郎派人拿了檄文要求任光归顺,任光杀了主张投降的人,正准备固守呢。他听说刘秀到了非常刘秀传 36高兴。他亲自到城外迎接,把他迎入城中。刘秀告诉他王郎目前人多势众,恐怕以现有的力量难以抵挡,他想去见更始帝,请兵来讨。
任光看着刘秀的一班人马,想一想自己也只有四千人,只有保护刘秀西行的能力,正在犹豫不定的时候,和戎的太守邳彤来了,他也和刘秀认识,听说刘秀到了信都,所以来看刘秀。他听说刘秀要西行,说:“现在天下的老百姓, 都多年想念汉时的生活, 所以更始作了皇帝,天下没有不响应的,现在王郎只不过是一个卖卦小儿,冒充起事,仅仅占领了燕赵而已,何况根底并不稳定,如果先生号召二郡兵马讨伐,怎么会不取胜呢?现在先生想放弃这个机会西去,不但轻易放弃了河北,而且一定惊动洛阳、长安,既狼狈又丧失了好机会,这实在不是好办法。再说,先生西去,王郎就没有什么担忧的了,没有担忧,他就要挥兵追来,到那时先生身边的人都想念自己的妻儿老小,中途逃散不可避免,试想愿意千里追随先生的会有几个人?那时,人心涣散,再要收拾,可就难了 。”
刘秀听完,说 :“你说的很好,就这么办吧 !”
刘秀就此留在了信都,由任光行文别的县,征发兵马,准备进攻王郎。
刘秀传 37
七、奠基河北
但是好几日过去后,只征发到四千人,刘秀觉得这些人不足以进攻王郎,他决定向当时这一地区的另外两股武装城头子路和刁子都借兵。
他刚说出自己的决定,就遭到了任光的反对。任光说 :“城头子路和刁子都等是亡命的强盗,难道他们真的可以作为我们的依靠?我想兵不在多,只要同心协力,就一定能够成功。想先生当年在昆阳时,曾经以一敌十,何必害怕一个小小的王郎 。”
刘秀采纳了任光的意见,就拜任光为左大将军,率领大军和刘秀一道出城。耿纯要求回乡募兵,在半路和刘秀分别,回乡去了。
任光派了许多人到处发布榜文,希望以此扰乱人心。文中佯称:大司马刘公,率城头子路、刁子都等部兵,有众百万,从东方来,讨伐反贼等语。河北等地的老百姓,看到榜文,一时都有惶惶不可终日的感觉。
刘秀率众到了堂阳县境的时候,正是夜幕降临时分,他命令部队趁着天色昏黑,扬旗纵火,又派骑兵在城外四处狂奔,使人不知有几千几万的兵马。堂阳县吏吓得魂魄飞扬,急忙开城投降。就这样,他们又刘秀传 38拿下了贯县。昌城人刘植,也愿意归降刘秀。
这时,耿纯从家乡募到两千兵马来了,刘秀立即封他为前将军,令他率兵攻打宋子城。宋子城的县令很快就举兵投降了,耿纯让他的堂哥回乡烧掉家里的房子。
刘秀听说后就问他为什么这样做。
耿纯说 :“主公单车出使河北,哪里有什么重赏来招笼人,大家不过是因为主公平时为人正直,关心下属,才愿意和你在一起,所以到一个地方大家都愿意归顺,现在王郎在邯郸称帝,老百姓都不知道跟谁好,我虽然让同族来归,仍怕同族部分人有异心,想逃回去,因此烧去他们的房子,绝了他们的后路,好让他们一心一意追随主公 。”刘秀忍不住赞叹。
刘秀命耿纯带领大军进攻卢奴,耿纯不但打下了卢奴,而且还收服了曲阳、中山两城。
这时真定王刘扬聚众十余万,盘踞真定,联合王郎,不肯归降。刘秀非常忧虑。
昌城人刘植自告奋勇前去说服刘扬来降。刘秀让他去了。不久,刘植回来,他对刘秀说 :“刘扬愿意投降,只是他想与主公结为姻亲。这件事我已经替主公承下了,当然有些轻率,所以我现在向主公请罪 。”
刘秀惊疑地道 :“我现在还没有子女,如何与他联姻,我的那个妹妹伯姬已经许给了李通作继室了,刘秀传 39断不至于让他毁婚不成?”
刘植说 :“刘扬有一个外甥女叫郭圣通,他愿意服伺主公 。”
这件事多少有些事起仓猝,刘秀以自己已经娶过一个妻子为由,觉得多少有些不妥。
刘植说 :“天子一娶九女,诸侯还可以娶三女,两妻哪里算多?何况刘扬刚刚归顺,如果不与他结为姻亲,如何可以拴住他呢?这就是我擅自为主公决定的原因 。”
这可以说是刘秀在他的政治生涯中的一次政治联姻。
于是刘秀让刘植拿着聘礼,自己也跟着前往,刘扬率众接待,双方择定一个黄道吉日,两人便此成婚。就这样刘秀取得了刘扬的支持。
刘秀趁着大军军威正盛,几天后就率军进攻元氏、房子两县,再进攻□,遇到王郎军队稍微的抵抗后,他们进攻下一个目标柏乡。
他的族兄刘嘉这时已经占领了南郑等地,特别派人来与刘秀结盟。这可以说是对刘秀河北军事行动的遥助。
在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件事,有人来报,刘秀的一个侄子违犯军纪被军令(军中管纪律的官)祭遵杀死了。刘秀一听,勃然大怒,说 :“他竟敢擅自杀我家刘秀传 40的人 。”说完,让左右去抓祭遵。
主簿陈副正在他的旁边,他对刘秀说 :“主公一直想让部队遵守纪律,现在祭遵执行主公的法律不回避,明明是遵从主公的意思,怎么说他做得不对呢?”
刘秀怔在那儿,最后他决定不再追究祭遵的事,并且加封祭遵为刺奸将军。他对众将领说 :“你们大家可要防着祭遵,他连我同族的人都敢杀,一定不会枉私放过你们大家的 。”众将听了,都十分忌惮祭遵。刘秀部队的军纪一下子整束了好多。
刘秀的大军迟迟拿不下柏乡,有人对刘秀说,大军滞留在这里没有什么益处,不如移军进攻重镇巨鹿。刘秀同意了。有一夜,刘秀夜间看着地图,见邓禹在一旁,便指着地图说 :“天下有那么多的郡、国,现在我们只能说十得其一,你以前说反掌可定,谈何容易 。”
邓禹一年多来随刘秀也吃了不少的苦,只能说道:“现在天下这么乱糟糟的,老百姓都盼望名君,就像盼慈母一样,只要我们实行德政,不在一时的挫折。”刘秀听了一笑了之。
这时,耿彪带领渔阳、上谷两郡的兵马来到,刘秀军威更盛,他率军包围了巨鹿。
这时信都传来急报,原来城中有一个姓马的豪族,抓住了信都留守和大将李忠的家属。李忠闻听不禁大刘秀传 41怒,他的部队中正好有马家的子弟,他立即召来,一刀杀死。众将都很吃惊地道 :“你的家属在人家的手中,你怎么杀死人家的子弟 。”李忠道 :“为了国家,怎么敢放过贼人不杀?”
刘秀听说后,立即赞不绝口,同时让李忠率军回信都,去救家属,同时行使太守的职权。
王郎听说刘秀率军围了巨鹿,便命令大将倪宏率军来救,刘秀亲率大军迎敌,但是南怜一战,竟先受挫折,多亏耿彪率军相救才击破敌人。
这时耿纯建议 :“如果久围巨鹿,看现在这个形势,一时间并不能拿下,不如直接进攻邯郸,邯郸一破,不愁巨鹿拿不下来 。”
刘秀于是亲自带将士进攻邯郸,一路上连战皆克,直打到邯郸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