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条克公国终于惨淡地得以维持,鲍德温二世借机夺回了一些被穆斯林占领的土地,把破败不堪的安条克公国纳入自己的共荣圈。
安条克公国毕竟在“浴血的战场”丧失了主力,成了穆斯林势力经常攻击的对象,成了比伊德萨伯国更软的柿子。
翌年,依尔加齐攻入伊德萨伯国,大肆洗劫一番。不久他又看上了格鲁吉亚,遂于十字军国家“握手言和”,起大军三十五万进攻格鲁吉亚。
没想到他的大军竟然被格鲁吉亚打得屁滚尿流,损失惨重,指挥官里只有依尔加齐和他女婿侥幸逃生。
在格鲁吉亚吃了败仗,依尔加齐并不甘心,为这场失败买单的任务自然落到十字军国家头上,依尔加齐再一次洗劫了伊德萨伯国。
依尔加齐死后,他侄子巴拉克(Balak)继承了阿勒颇。
没过多久,巴拉克就成功击败了鲍德温二世和乔瑟林一世,还把二位大神关进了监狱。巴拉克顿时成了###世界的英雄,十字军国家则像风干的牛肉。
乔瑟林一世很幸运,因为他手下有一帮肯为他卖命的小弟。一天夜里,五十名亚美尼亚士兵化装成商人混进关押他的要塞,趁人不备砍翻看守,并在城上挂了一面十字军的旗帜。城里顿时大乱,人人以为十字军大举攻进城里,小弟们趁着乱劲儿救走了乔瑟林一世。
鲍德温二世就没那么幸运了,还呆在监狱里吃牢饭,不过他没死在牢里,巴拉克作英雄没有多久就遇刺身亡。
痛失巴拉克,依尔加齐之子无法抵挡十字军国家的进攻,只得弃城逃跑,临走之前他也没忘放了鲍德温二世卖个人情。
十字军国家爱又一次扭转乾坤,从灭亡的边沿勒住了坐骑,和穆斯林势力继续纠缠下去。
1125年,十字军国家联合行动,在阿萨兹一举击败塞尔柱土耳其人、阿勒颇和摩苏尔联军,使十字军的势力重新扩展到叙利亚。
1128年,赞吉(Zengi)统一阿勒颇和摩苏尔,十字军有了一位更为强劲的对手。
圣殿骑士团】
圣地的天是明朗的天,圣地的人民好喜欢。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以后,圣地耶路撒冷终于回到基督徒手中。
这是最令亿万基督徒欢欣鼓舞的一天,他们可以自豪地向世界宣布朝圣的道路又打开了。
的确,自从收复耶路撒冷以后,西欧的朝圣者像洪水一样涌入圣地,他们面带喜悦,面带幸福,感觉圣地的天从来没这么蓝过,圣地的树从来没这么绿过,哪儿也赶不上圣地,圣地就是他们的家。
圣地的天很蓝,圣地的树很绿,但并不是每个朝圣者都能看到这一切。
耶路撒冷在基督徒控制下相对安全,前往朝圣的道路却十分凶险,土匪草寇随处可见,你得闯过九九八十一难才能侥幸获得真经。
很多朝圣者没有孙悟空保护,惨死在前往耶路撒冷的路上。
正如世界船王奥纳西斯说的:“风险越大,赚钱的机会就越大。到别人认为是冷门的地方,你会赚到数不清的钱。”如果能组建一支保镖队,一定能挣大钱。
两个参加过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老兵,法国骑士雨果•德•帕英(HugPayens)和戈弗雷•德•圣欧莫(Godfrey de Ser)想到了这一点,而且付诸了实施。
1119年,二人提出组建一支修士会保护朝圣者安全的创意,并把提议送到鲍德温二世手里,国王除了夸他俩有才以外,还把圣殿山上所罗门圣殿的一部分送给他们做活动基地。
耶路撒冷作为圣地,当然会有很多秘密,圣殿山就是最神秘的一个去处。
传说圣殿山屹立在所罗门神庙(Temple of Sol之上。因此,十字军们也把山上的阿克萨清真寺称为所罗门圣殿。
帕英和圣欧莫便以所罗门圣殿的名字给修士会命名,取名为“基督和所罗门圣殿的贫苦骑士团”(Poor Knights of Chrimple of Sol,简称为“圣殿骑士团”(Knights Templar),成为三大骑士团中成立最早的一个。
之所以名称里加贫苦二字是因为这俩人实在太穷了,身为骑士,竟然只有一匹马,他俩组建骑士团的初衷也是为了挣点保护费,聊以糊口。
骑士团的著名徽章是两个同骑一匹马的骑士,象征他们很穷。
加上两位创始人,圣殿骑士团才九个人,这九个人都是亲戚。
刚开张的时候是最艰难的时候,不但人数少得可怜,骑士团还经常断炊,活动经费主要靠受保护者提供的保护费。
没有政治靠山要想火起来真是太难了,有的时候你手里拿着礼品都没门路送。
圣殿骑士团是幸运的,因为团里的一名骑士有个侄子,他就是在基督教世界里久负盛名的大人物――圣伯尔纳铎(SBernard of Clairvaux)。
基督教里凡是名字以“圣”字开头的,那都相当于佛教里的高僧,号召力相当之大,死后也会被供奉起来,这种人其实也就是当初拜占庭反对供奉的圣徒。
在圣伯尔纳铎的支持下,骑士团囊中羞涩的状况大为改观,社会地位也大幅提高。
1129年,特鲁瓦宗教会议l of Troyes)上,圣伯尔纳铎口若悬河,评价圣殿骑士团说:“圣殿骑士是真正无谓的骑士,正如他们的身体受到盔甲的保护一样,他们的灵魂受到信仰的保护,有这双重保护,他们不怕任何人,甚至怪兽。”
教会在圣伯尔纳的唾沫星子中被说服了,圣殿骑士团得到教会的官方许可,从民间组织一跃成为政府支持下的合法团体。
圣殿骑士团成了基督教世界广受欢迎的“慈善机构”,他们的定单越来越多。骑士团成了基督教世界最大的镖局,什么金银细软、商贸货物,就连贵族子女需要保护也都找他们。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圣殿骑士团没十年上一个台阶。
又过了十年,即1139年,另一个幸运的光环落到骑士团头上。
教皇英诺森二世(Popee授予他们教皇诏书,以及法律豁免权,骑士团可以畅通无阻地穿越任何基督教国家,不用交关税。除了教皇以外,骑士团不受任何基督教国王的约束。
圣殿骑士团在西欧迅速壮大,势力波及法国、英格兰、苏格兰以及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各个地区都有办公地点。
告诉大家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圣殿骑士团其实是银行业的祖师爷。因为他们业务量迅速增多,又不用交税,所以积攒了大量金钱。他们便在西欧放高利贷,开设银行,这样朝圣者可以把现金换成汇票,路上即使被抢也不用害怕。不过,骑士团手里的大量财富也成了他们后来被屠杀的主要原因。
圣殿骑士团的组织结构】
圣殿骑士团在全盛时据说有两万多名成员,不仅有基督徒,还有异教徒。
有异教徒加入圣殿骑士团这一点其实并不奇怪,汉武帝###匈奴的军队里有匈奴人,八路军里有反对军国主义的日本人士,日本鬼子的军队里还有皇协军呢,凡是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都不应该拒绝。
团里的首领称为大团长(The Grand Master),由选举产生,终身执政。
创始人之一的帕英是首任大团长。
所有入团者必须发誓效忠大团长,因为大团长地位特殊,他必须住在耶路撒冷的总部里。
大团长不是土皇帝,他在政治方面权力不大,主要任务是和欧洲各国搞外交,还可以全权决定是否参加某场战役。野外露营时,他的军帐必须是圆形的,表示圣墓永远都在骑士团成员的心中。
团里成员由四部分组成:骑士、军士、农民和神父。
骑士:骑士团的核心,清一色重装骑兵,最高等级的骑士有资格身穿背部绘有红十字的白色战袍。骑士必须贵族出身,他们先在欧洲各地的据点受训,再派往圣地作战。
军士:步兵,配合骑士共同构成圣殿骑士团的军事力量。
农民:这里不是指耕田种地的农民伯伯,其任务是管理骑士团财产,主要由修士担任。
神父:骑士团的精神支持者,角色相当于解放军里的政委、美国军队里的随军牧师,他们的任务是做祷告等宗教活动。
圣殿骑士团的组织结构相当严密,除了大团长之外,还有其他各级领导:
牧师长:地位仅次于大团长。
军团长:负责与战争有关的事务,管理武器和战马,战斗时他直接指挥骑士。
骑士总管:军团长的助手。
圣地监察长:管理圣地和团里的财务、人事工作,及东西方经贸往来。
圣城监察长:保护圣十字架,负责圣地治安,保护朝圣者的安全。
行省监察长:代理所驻据点的团务。
行省内务长:管理所驻据点的杂务。
异教骑兵总管:指挥团里所有撒拉逊轻骑兵和扈从。
掌旗官:负责额管理制作服装。
圣殿骑士团的口号除了那就老掉牙的“主的旨意”外,还有一句相当有震撼力:“赐予我们光荣,主,赐予我们光荣,不是为了我们,主,而是为了您的圣名。”(原文为:Give Glory, God, Give Glory,For us, God, But for your name.)
七十一 国王出动!第二次十字…
1138年,地球上发生了几件大事:
苏格兰一座城堡的守军仅在九名骑士带领下就击退了英格兰入侵者,神奇!
阿勒颇发生大地震,估计没有8级,也得有7级,死了二十三万人,悲惨!
埃及阿尤布王朝的创始人、埃及民族英雄――萨拉丁嗷嗷坠地,他将和英国的狮心王理查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中英雄对决,期待!
康拉德三世(Conrad III,1138―1152年在位)当选德国国王,开创了霍亨斯陶芬王朝fen dynasty,1138―1254年),第二次十字军东征的男二号!
威尼斯入侵】
阿历克塞一世时期,拜占庭和威尼斯是铁杆联盟,拜占庭给威尼斯提供贸易特权,威尼斯则利用自己强大的海军力量保护拜占庭。
博希蒙德和他老爸吉斯卡就是两次败在这一联盟之下的。
约翰二世即位以后,事情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威尼斯总督觉得自己帮助拜占庭有功,竟然把势力伸到了皇宫大内,和一名皇室成员勾搭连环,这让约翰二世实在没法忍受。
约翰二世盛怒之下撕毁了和约,把威尼斯商人统统赶出君士坦丁堡。
威尼斯当然不会任人欺负,一支七十二艘战船组成的舰队频繁光顾爱奥尼亚海沿岸,洗劫了很多拜属岛屿。
约翰二世不想花钱建造新的舰队,因为陆军现在对他来说更加重要。他只得低头认错,和威尼斯重新建立了商贸协定,为弥补决策失误付出的代价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这件事的影响极其深远,没有舰队的尴尬始终是笼罩在拜占庭头上的阴霾,因此到了约翰二世之子曼努埃尔一世继位以后,他重新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
互相猜忌】
拜占庭与十字军国家是既联合又斗争的关系,没有十字军国家,拜占庭很难单独面对异教徒,而拜占庭又很想把十字军国家纳入麾下,让他们为己所用。阿历克塞一世和约翰二世父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不懈努力着。
尽管在威尼斯问题上,约翰二世犯了错误,但是在军事上,他继承了父亲的才能。
在俘虏了小亚美尼亚王国(ArmeKingdom of Cilicia,1080―1375年,亚美尼亚难民赶走塞尔柱土耳其人所建的国家)的国王以后,拜占庭打开了通往安条克公国的道路。
安条克公国当时就像撒了气的皮球,根本无法和拜占庭对抗,安条克亲王雷蒙德(Raymond,Prince ofh)被迫承认了拜占庭的宗主国地位。
约翰二世兴高采烈地联合安条克和伊德萨的军队进攻叙利亚。开战之前,约翰二世逼迫雷德蒙答应,如果在叙利亚打了胜仗,获得土地都要归拜占庭所有。
没有好处,雷蒙德对此次出征自然没什么兴趣,他和伊德萨伯爵乔瑟林二世(Joscel不但不相信约翰二世,彼此之间也很不信任,在战斗时互相打太极。
雷蒙德还一个劲儿坚持要回安条克,不愿给拜占庭卖命。
另外,德国是约翰二世的盟友,为了帮助德国对抗西西里岛的诺曼人,约翰二世不得不抽出一部分兵力赶赴西欧。
这些都令拜占庭在叙利亚的战事陷入困境。
约翰二世的功绩】
尽管如此,约翰二世还是雄心壮志,设计着他的大运筹。
在他的计划里,耶路撒冷王国也被考虑进来,他准备以到圣地朝拜的名义夺取耶路撒冷。
他派使者通知耶路撒冷国王富尔克(Fulk of,说自己要朝圣,为了安全起见,需要带些人马随行。
富尔克也不是傻子,他听出了弦外之音。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他和颜悦色地告诉皇帝陛下说,你最好只带一千人,多了可不行哈。
约翰二世哪吃这一套,立马放出话去,说自己不去朝圣了,你富尔克看着办。言外之意是,到时候动起武来,你可别怪朕不认你这个基督教兄弟。
1143年4月18日,约翰二世在西里西亚的托罗斯山(Mrus)打猎时,被一支毒箭射中,凶手是谁至今也不清楚,我认为富尔克的嫌疑最大。
毒发身亡之前,约翰二世选定了小儿子曼努埃尔一世el I,1143―1180年在位)做皇位继承人。
曼努埃尔一世比他哥哥伊萨克有两个优势:
一、伊萨克脾气暴躁,做皇帝的应该头脑冷静,像张飞那样的肯定不行。
二、曼努埃尔一世英勇善战。
另外,约翰二世以前曾为继承人问题算过一卦,跳大神儿的说继承人名字的第一个字母应该是M,而这正好与曼努埃尔一世的名字暗合。
现代历史学家比尔肯梅尔(kenmeier)评价约翰二世是科穆宁王朝最有成绩的皇帝。约翰二世统治时期,是科穆宁王朝军事大发展的时期,他尽量采取围城战,把敌人困死在城内,这样可以避免野战中己方士兵大量伤亡的情况。
比尔肯梅尔认为,约翰二世定期发动小规模对外战争,有效地防止了被动挨打的局面,有力保护了拜占庭的心脏地带,同时这种方式又帮助拜占庭逐步夺回小亚细亚的领土。
约翰二世的人格魅力也相当惊人,他凭着自己的勇气、忠诚和虔诚,不论在敌人还是在拜占庭都获得了普遍赞誉。
约翰二世英年早逝,但是他的事业并没有就此结束,他为拜占庭打下的坚实基础,将会在未来开花结果。
伊德萨陷落】
约翰二世去世的同年,耶路撒冷国王富尔克也死了,乔瑟林二世与的黎波里伯国和安条克公国的关系不断恶化。
这样就造成了一个结果:失去有力盟友耶路撒冷王国,又没有重新建立联盟,伊德萨伯国成了一个孤立无援的国家。
这种情况对势力微弱的伊德萨伯国显然极为不利。
伊德萨伯国的老对手赞吉(Zengi)已经相继攻占其周边的很多领地,成为伊德萨伯国身边的一只猛虎,随时都会咬人。
乔瑟林二世并没有因为卧榻之旁有人酣睡就提高了警惕,伊德萨伯国的城防工事依旧如故,毫无加强。
1144年年底,为了抑制日益膨胀的赞吉,乔瑟林二世倾其所有兵力围攻阿勒颇。赞吉却趁虚包围了首都伊德萨城。
伊德萨城现在一名将领也没有,没办法,城里的拉丁大主教休二世、亚美尼亚主教约翰,以及雅各比派主教巴西尔只好出面负责防守城池的重任。
他们早在赞吉抵达之前就得到了消息,便紧锣密鼓的开始准备,忙活一顿后发现没啥好忙活的。乔瑟林二世没下令增加防御力量,绝大多数士兵又被带到了阿勒颇城下,瞎忙活个啥劲儿。
约翰和巴西尔都很没信心,他们认为伊德萨城逃不出赞吉的魔掌,城里的基督徒都将成为异教徒的刀下之鬼。
乔瑟林二世听说首都被围,慌了大神,他这才意识到没有其他十字军国家的帮助,自己孤掌难鸣。
他赶紧向耶路撒冷和安条克求救,耶路撒冷太后梅利桑德(Melisende)看在死鬼丈夫的面上答应派军队支援。
安条克亲王雷蒙德对求救置之不理,你乔瑟林二世就知道和我叫板,现在想起我来了,哪发财哪玩去。
守军兵力有限,很多塔楼都空空如也,城里的三位负责人发动老百姓,尽他们的最大能力守城。
赞吉把伊德萨城团团包围,他发现守城的没有多少人,就放心大胆地着手攻城。他造了很多攻城武器,又派人到城墙根下挖地道。
三位负责人都是宗教学院的高材生,对守城根本不在行,更别说如何防范挖地道了,这不是逼张飞绣花嘛。
时门(Gate of Hours)附近的城墙被敌人挖塌,赞吉的军队潮水般涌入城里。
伊德萨城里成千上万的人死于非命,更有很多人被惊慌失措的老乡践踏而死,休二世就是这样被踩成了肉饼。
巴西尔的血型不是A型,不是B型,也不是AB、O型,而是有奶便是娘型。为了活命,他表示愿意和赞吉合作。为了安抚幸存的基督徒,赞吉饶他不死,让他当了维持会会长,和自己委任的城主一起管理伊德萨城。
赞吉仅用了一个月时间就攻陷了伊德萨城,他也因此被穆斯林们尊称为“信仰守护者”、“胜利之王”,人气指数陡然飙升。
伊德萨城陷落以后,耶路撒冷的援军才姗姗而来,来了也白搭,晚了。
乔瑟林二世一夜间成了穷鬼,剩下的领地不是被穆斯林占领,就是卖给了拜占庭,伊德萨伯国快被乔瑟林二世这个败家玩意儿败光了。
第二次十字军东征】
1145年,伊德萨城沦陷的噩耗传到西欧,十字军国家派出的使者也抵达罗马城,向西欧请求救兵。
这成了第二次十字军东征(1145―1149)的导火线。
为了拯救十字军国家,教皇安日纳三世(Pope Eugene号召西欧诸豪组织十字军远征东方。
四处游说的任务自然落到了口才出众,曾力挺圣殿骑士团的圣伯尔纳铎身上。圣伯尔纳扮演了当年大忽悠彼得的角色,马不停蹄地开始了他周游法国南部的旅程。
安日纳三世不仅口头发出号召,还发下教令(相当于皇帝的圣旨)作为鼓动东征的书面材料。
响应这次号召的人也是相当之多,声势比上一次有过之而无不及。
参加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都是些地方豪强,头衔顶多就是个公爵,绝大多数都是伯爵。
这次可不一样,有两位国王亲自出马,一位是法国国王路易七世(Louis VII,1131―1180年在位),另一位是德国国王康拉德三世。
作为第二次东征的男一号,路易七世的戏份相当多,这都是他老婆惹的祸。
路易七世有个美艳娇妻,她是个嫁妆过亿的富家女――阿基坦女公爵埃莉诺(Eleanor of Aqe)。
这场婚姻让饱经风霜的卡佩王朝焕发出生机,得到嫁妆阿基坦公国以后,路易七世实际控制的领土大大扩展,这使他有资本和国内诸侯对抗。
嫦娥妹妹在唐僧眼里和母猪差不了多少,路易七世虔诚至极,恨不得过吃斋念佛的生活,十六岁就嫁给路易七世的埃莉诺却是个很High的女人,生活上的不和谐让埃莉诺大动肝火,她甚至说:“我想嫁一个国王,没想到却嫁了一个修道士。”
路易七世不把老婆放在心上会给卡佩王朝带来什么麻烦,咱们后文再讲。
不久前,路易七世和前任教皇闹得挺不愉快,他在小镇维特里(Vitry)制造了一起大屠杀,烧死了一千多名躲在教堂里避难的老百姓。
路易七世有些良心过意不去,为了赎罪,他组织了一支十字军,准备自己去找异教徒玩命,用异教徒的血洗刷自己的罪孽。
这似乎给人一种罪上加罪的感觉,这在十字军东征时期却完全合乎逻辑,当时西欧人的逻辑是:非我族类,虽远必诛,诛之无罪,死后上天。
安日纳三世听说路易七世对东征如此热心,便派圣伯尔纳铎送去十字架。有了路易七世带头,安日纳三世相信其他豪强也会纷纷响应,所以他要把动静闹大,越大越好。
路易七世急忙带着老婆孩子和贵族匍匐在地,感激涕零地接受了十字架。
康拉德三世起初对东征不太积极,圣伯尔纳铎来到德国,对他劈头盖脸地说教一番,把他比喻成耶稣受难时的旁观者,康拉德三世迫于压力,同意了东征。
准备随同康拉德三世出征的有他侄子腓特烈(Frederick Barbarossa)。
腓特烈的名字不如他的绰号――“巴巴罗萨”响亮。腓特烈长着泛着红光的络腮胡子,巴巴罗萨就是“红胡子”的意思,让这一绰号举世闻名的不仅是腓特烈的战功,还有希特勒突袭苏联的行动代号――“巴巴罗萨行动”。
文德十字军】
正在十字军紧锣密鼓地招兵买马的时候,德国出了问题。
这是个历史遗留问题引发的问题。
早在10世纪,德国向东部的西斯拉夫人领地扩张势力,捕鸟者亨利和奥托大帝采取堡垒突进、步步为营的方式,在新占领区修筑城堡,以此巩固德国的统治。
易北河成了德国控制地区的东部边界。
12世纪初,不莱梅和马格德堡(Magdeburg)的大主教想采用和平演变的手段,兵不血刃地让西斯拉夫人皈依天主教。
这种做法没得到当局者的支持,萨克森人和斯拉夫人你进我退,互相烧杀劫掠,在德国东部恼得沸沸扬扬。
两年前,一些萨克森贵族进入德国东北部的文德(Wagria)地区长期定居,这就侵占了斯拉夫人的地盘。
萨克森人一直是德国境内很有个性的种族,当年查理曼花了很大力气才制服他们。不卑不亢的萨克森人对这次东征没什么兴趣,他们更愿意对付斯拉夫人。
萨克森人认为与其远征东方,不如就近消灭杀到家门口的斯拉夫人,反正他们也是异教徒。
萨克森人的提议得到安日纳三世的认可。
1147年,康拉德三世发动所谓的“文德十字军”(Wendish Crusade),矛头直指文德人。
文德人,又称波拉比安斯拉夫人(Polabian Slavs),居住在易北河流域。
文德十字军击败对手以后,在梅克伦堡(Mecklenburg)和波美拉尼亚(Pomer郊区大肆洗劫和屠杀。
自此,居住这一地区的斯拉夫人很长时间没缓过来,这场屠杀也使后来德国的东部边境再无动荡。
十字军在伊比利亚半岛】
异教徒不仅在东方有,在伊比利亚半岛也有,西班牙轰轰烈烈地收复失地运动还在进行着。
穆斯林势力不断退潮,逐渐有被赶出伊比利亚半岛的势头,当时半岛上的半壁江山都落入基督教国家手里,葡萄牙王国(Kingdom of Portugal,1139―1910年)就是这一运动结出的硕果。
作为收复失地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皇授意下,莱昂国王阿方索七世(Alfonso VII,1105―1157年在位)打着宗教旗号开始进攻摩尔人。
1147年5月,第一支十字军先遣队从英格兰的达特茅斯(Darh)出发前往耶路撒冷,其中包括来自弗兰芒、弗里西亚(Frisian)、诺曼、英格兰和苏格兰、科隆的军队。
这支十字军里既没有国王,也没有王子,英格兰当时处在内战之中,有组织无纪律。
天公不作美,舰队出发没多久就遇到风暴,被迫在葡萄牙海岸停靠……
七十二 信任危机!可怕的幽灵
攻陷里斯本】
从英格兰出发的十字军看着肆虐的狂风暴雨,心里直犯嘀咕,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启程。
就在他们抱怨的时候,一名使者来到营地,送来葡萄牙国王阿方索一世(Afonso I)的邀请函,请他们帮忙围攻里斯本(Lisbon)。
十字军的目标是耶路撒冷,首领们不想在伊比利亚半岛白费力气,拒绝了邀请。
阿方索一世把十字军贪婪的本性看得一清二楚,他庄严宣誓说攻下里斯本以后,十字军想怎么抢就怎么抢,想怎么夺就怎么夺,没问题。阿方索一世还许诺把占领的土地封给首领们作采邑。
十字军统帅亨利听说有好处,来了兴趣,只要有好处去哪儿都一样。
英格兰人却并不热心,他们怕上葡萄牙人的当,亨利好说歹说总算说服了他们。十字军与阿方索一世互相交换人质,达成了协议。
1147年7月1日,“里斯本之围”(Siege of Lisbon)开始。
十字军火力相当猛,很快就攻占了里斯本的周边地区,包围了城池。摩尔守军打得也相当不错,摧毁了十字军的攻城武器。
四个月过去了,城里弹尽粮绝,发生饥荒。守军请求投降,条件是留下他们的小命和财产。
亨利爽快答应了,十字军进城后,答应的条件成了空头支票,十字军在城里肆意洗劫,里斯本城里除了浓烟滚滚的房屋,就是横七竖八的死尸,当初发生在东方的惨剧,现在又在西方上演了,讽刺啊。
里斯本之围是葡萄牙历史上的转折点,也是收复失地运动的转折点。里斯本于1255年成为葡萄牙王国的首都。
尝到了甜头,大部分十字军不愿舍本逐末,决定待在葡萄牙,继续他们的抢劫之旅。少部分真心诚意守护圣地的十字军继续启程,前往耶路撒冷。
留下的十字军帮着相继攻占圣塔伦(Santarém)、辛特拉(Sintra)、阿尔马达(Almada)等城市。阿方索一世没有食言,允许他们在新占领的土地上定居,他们在那里生息繁衍,成为葡萄牙人的一份子。
与此同时,莱昂国王阿方索七世在其他一些十字军帮助下,攻占了伊比利亚半岛上的重要港口阿尔梅里亚(Almeria)。
进兵东方】
西欧大陆,两位东征的男主角已经上路了。
康拉德三世指定儿子为新国王,自己要是回不来,就由他主持国政,很有点儿视死忽如归的意境。
康拉德三世带着麾下的公爵啊,伯爵啊什么的,迎着朝阳踏上东进之路。此去是生是死,他不知道,也许只有上帝知道。
康拉德三世选择走陆路,因为走海路会经过西西里岛,而西西里国王罗杰二世是他的死对头。康拉德三世率领的德国十字军从陆路穿越匈牙利,直奔君士坦丁堡。
法国十字军却不愿走陆路,因为这样必须经过拜占庭的领土。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时,阿历克塞一世让西欧诸豪领教了什么叫老狐狸,法国十字军不愿再和“阴险狡诈”的拜占庭打交道。
经过一番讨论,他们又觉得自己选择的路线很不合理。
1147年6月15日,男一号路易七世带着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一号王后埃莉诺,以及麾下的公爵啊,伯爵啊什么的,从梅斯(Metz)出发。
其实路易七世并不想带老婆,可是她非要去,按现在的说法,埃莉诺是一个女权主义者,她认为女人在这场对抗异教徒的战斗中也应该起重要作用。
你看吧,一路上,埃莉诺表现得相当活跃,一会儿视察视察军队,一会儿又听说有一处圣母玛利亚的坟墓,跑去看看,忙活得不亦乐乎。
途中,法国十字军与诺曼底的十字军会合,沿德国十字军的路线向东方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