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中世纪简史

_14 孙琳(现代)
包围安条克的十字军作如下部置:
博希蒙德把大营扎在圣保罗门,雷蒙德四世的营寨安在犬门,戈弗雷在公爵门外下寨。另外,十字军还在欧润特斯河上架了一座浮桥,以沟通河对岸的村庄。姊妹塔和圣乔治门没遭到十字军围困,因此这里成了为城里提供补给的通道。
绘有十字架的军旗在城下随风扑棱棱乱抖,测试风向的风向带也扭动着腰肢,好像在向城里的土耳其人示威,似乎在说,走着瞧,走着瞧。
进入11月中旬,坦克雷德带着增援部队抵达,另有一支热那亚舰队抵达附近的港口,给十字军送来粮草和给养。
围城战不像攻城战那样猛烈和残酷,它考验的是人的意志和后勤保障,谁能坚持住,谁有更多的粮草,谁就能笑傲江湖。
围城就这么一直耗下去,城外的人不敢冲进去,城里的人也不敢杀出来。
12月,戈弗雷病倒了,原本充足的粮食也底朝天,吃得差不多了。眼看寒冬就要到了,安条克城头依然飘扬着土耳其人的旗帜,城下的十字架军旗和风向带全低头耷拉角,没了往日的威风。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得弄些粮食过冬。
博希蒙德和弗兰德伯爵罗贝尔二世带着两万人到安条克南部地区寻找粮食。
他们前脚刚走,就被亚吉捡了个漏子。亚吉看到十字军大队人马开向南方,他不知道这些人去干什么,但是他知道城下的敌人不多了,自己有机会打一下。
亚吉主动出击,袭击了雷蒙德四世的大营。雷蒙德四世还击得相当坚决,把偷袭之敌赶回了城里。
与此同时,南下觅粮的两万兵马与北上增援安条克的大马士革(D军队遭遇,这一仗十字军也胜了。不过找粮的计划算是没戏了,两万人带着沿路搞到的一点粮食匆匆赶回安条克,以防老窝被端。
此后的十几日里,上天降下的都是灾难:12月30日,安条克一带发生地震;随后的几个星期,气候一反常态,寒风凛冽,暴雨不断,无疑给十字军雪上加霜。
吃了败仗又遭到恶劣天气的大马士革军队被迫撤回大马士革,没再和十字军纠缠。
由于缺乏粮草,十字军营地里发生了大饥荒,饿殍满营。七分之一的士兵被活活饿死,战马也仅剩七百匹。
彼得麾下的农民十字军残部饿得实在受不了了,开始吃马肉,马不够分的,就开始吃战死土耳其人的尸体。
对这种野蛮的行为,自认为身价高贵的骑士不屑一顾,他们强忍着饥饿,任凭肚子咕噜噜乱叫,也不去吃马肉和死尸。
农民十字军才不管那一套呢,他们出身卑微,在他们的字典里牙根儿就没有“要面子”三个字。在那个战乱的年代,贫苦大众只要能活命就足够了。他们甩开腮棒子,踮起大槽牙,猛吃一顿。
当地的基督徒,以及被驱逐的耶路撒冷天主教主教西美昂(Simeon)设法送来了粮食,可是百不及一,依然无法解决数万张嘴吃饭的问题。
一些骑士和士兵一看不妙,开了小差,溜之大吉。
就连彼得也趁人不备偷出营地,撒驴往西欧跑,没跑多远就被坦克雷德发现,给拎了回来。彼得从此顿时光泽,威信一落到地。
1098年2月,拜占庭将领泰提修斯突然离开营地,不知所踪。
原来,泰提修斯曾多次劝告十字军改变战略,他们根本不听,一意孤行。有一天,博希蒙德溜进他的营帐,对他说,嘿嘿,其他十字军首领想杀了你,因为他们深信你们的皇帝阿历克塞一世又在背后搞阴谋,偷偷鼓动城里的土耳其人。
泰提修斯吓得魂不附体,博希蒙德说的很有道理啊,所以他也顾不得皇帝给他的密令:“想尽一切办法也要把十字军攻占的领地拿回到拜占庭手中”,一声招呼也不打就逃离了十字军营地。
泰提修斯逃跑了,博希蒙德笑了,嘿嘿,跑得好。
博希蒙德立刻召集首领们开会,说泰提修斯德逃跑说明了什么,说明拜占庭人背叛了我们,是背信弃义和怯懦的表现,安条克不能还给拜占庭,我们有这个权利。
博希蒙德还表示,除非把安条克给他,否则咱们就一拍两散,他带着所部回意大利去。博希蒙德早就看好了安条克这座要塞,这是他的阴谋。他先把泰提修斯忽悠走,免得他从中捣乱。
戈弗雷、雷蒙德四世对他的政治敲诈十分愤慨,仅有少数骑士和士兵支持博希蒙德,十字军内部的裂痕更大了。
博希蒙德干打雷不下雨,他当然没带着部队回意大利。
与此同时,城里的亚吉不断派人向邻近的穆斯林国家求救,使者像流星一样频繁奔出安条克。接到求援,阿勒颇(Aleppo,今叙利亚北部的阿勒颇省)派出一支军队抵达安条克,不过被十字军击退。
3月,君士坦丁堡派出一支舰队赶来支援,为首的是原英格兰皇室成员埃德加(Edgar Atheling)。埃德加是英格兰王国韦塞克斯王朝末代国王埃德蒙二世的孙子,也是该王室最后一位男性继承人。在赶跑了丹麦人以后,由于他幼年丧父,王位被其大伯父忏悔者爱德华继承,他则被定为王位继承人。忏悔者爱德华死的时候,他还是年龄太小,王位又落入爱德华大舅哥哈罗德二世之手。诺曼底公爵征服者威廉非说爱德华流亡诺曼底时许愿把王位让给了他,由此引发了“诺曼征服”。威廉死后,埃德加帮助威廉的长子诺曼底公爵罗贝尔二世反对次子英格兰新国王威廉二世,失败后逃到苏格兰避难。埃德加是个不安分的家伙,他又在苏格兰闹事,帮助外甥推翻了自己的族叔、苏格兰国王唐纳德三世。不久前,他遭到驱逐,流落君士坦丁堡,加入了瓦良格卫队。
埃德加刚加盟拜占庭,就接到了任务:带领增援物资和建造攻城武器的原材料前往安条克。
博希蒙德和雷蒙德四世互不信任,他们谁也不想让对方单独迎接舰队,怕物资被对方独吞,他俩赌着气一起到码头增援物资。岂料,在返回营地的途中,遭到亚吉派出的军队的偷袭。
在戈弗雷增援下,土耳其偷袭队总算被击退,千辛万苦运来的物资和原材料好歹损失不大。
看着堆积如山的物资,十字军们并不相信眼前的一切来自拜占庭。他们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对阿历克塞一世心存芥蒂,心想这只老狐狸不知道又在耍什么花招。阿历克塞一世的好心被当作驴肝肺,成了喊“狼来了”的孩子,没人肯信他。唉,他又何尝不想安条克早日脱离异教徒之手呢!
十字军利用原材料造了不少攻城武器,还修了一座要塞,由雷蒙德四世守备,以防亚吉偷袭十字军的补给线。
另外,他们还把圣乔治门西面废弃的修道院修成了要塞,由坦克雷德驻守,以此为依托,切断由该地经过的向城里运粮的通道,因此这里也被称作“坦克雷德要塞”(Tancred\'s Fort)。
十字军的补给被源源不断地运来,攻城武器让安条克这座巨人开始落下眼泪……
六十六 屠城!安条克的悲剧
十字军自抵达安条克城下之日起,已经包围了半年之久。
1098年4月,十字军营地里来了一个穆斯林打扮的人,他从埃及风尘仆仆而来,是北非法蒂玛王朝的特使。他此来的目的是要和这些基督徒结盟,因为法蒂玛王朝也是塞尔柱土耳其人的敌人。
大忽悠彼得早前想一逃了之,结果被抓了回来,让他很没面子。现在机会来了,他会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语,与特使交流没问题。彼得那张三寸簧舍又派上了用场,与特使聊得不亦乐乎。
法蒂玛王朝认为,十字军只是拜占庭花钱招募来的雇佣军,是专门对付土耳其人的。特使表示,如果十字军部队巴勒斯坦有什么想法的话,法蒂玛王朝就承认十字军对叙利亚的统治权,只要两厢情愿,以后各管各的一滩,互不干涉,和平共处。
土耳其人入侵之前,在巴勒斯坦的归属问题上,法蒂玛王朝和拜占庭虽有争议,但并没有达到武装冲突的地步,对这一地区两国还都能容忍对方。
法蒂玛王朝现在抛出这个问题,就是想借这些“雇佣军”的手,把巴勒斯坦弄到自己手里,其苏丹非常希望十字军能接这个绣球。
众所周知,圣地耶路撒冷就包含在巴勒斯坦地区之内。法蒂玛王朝并不知道,十字军此来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淘金,二就是恢复圣地。
领们对特使提出的交换条件当然不会接受。既然人家抛出了绣球,自己不接也就罢了,礼尚往来也是要的,省得异教徒说自己不懂商务礼仪。
领们对特使还是款待有加,还赠送了法蒂玛苏丹不少礼物,这些礼物都是缴获土耳其人的。
没能达成一致,特使有些沮丧,悻悻回了埃及。
围城还在继续。
5月,又有一支穆斯林军队接近安条克,企图解城下之围,其首领是能征惯战的卡布卡(Kerbogha)。
这支援军从摩苏尔(Mosul,位于今伊拉克北部)赶来,其数量不此前来的几支援军都要庞大,其中还包括来自波斯和美索不达米亚的厄尔图其特王朝(Ortuqids,由乌古斯(Oghuz)土耳其人建立的王朝,统治着小亚细亚东部,包括今叙利亚北部、伊拉克北部)的人马。
卡布卡花了整整三个星期才抵达伊德萨。在1098年的早些时候,戈弗雷的弟弟鲍德温就攻占了伊德萨。卡布卡和鲍德温干了一仗,但是没能夺回伊德萨。
卡布卡不敢在伊德萨城下纠缠,憋着一肚子气继续踏上增援安条克的征途。
得到穆斯林大举援助安条克的消息后,围城的十字军作好充分准备。他们必须在卡布卡赶到之前攻占安条克,否则将腹背受敌,半年来的心血可能会空亏一匮。
幸运的是,安条克城里有个亚美尼亚卫兵,名叫费鲁斯(Firouz),他负责驻守姐妹塔。这个人和亚吉有些个人恩怨,博希蒙德真是神通广大,连这种消息都能打听得到。他派人秘密和费鲁斯联络,给了他一大笔好处费,让他开城放十字军进城。
费鲁斯见钱眼开,笑呵呵地答应了。
随后,博希蒙德召开大会,告诉大家说,现在形势很危险,安条克屹立眼前,咱们围了八个月,它丝毫不动,卡布卡又带了大军正在往着赶呢,咱们有被夹击的危险,弄不好会全军覆没。
这个事情其实大家早就心中有数,与会的首领都频频点头。
博希蒙德又说,我在城里找到一个内线,他能帮咱们偷袭安条克。
大家这个幸福啊,这是好事啊。
博希蒙德又说,我有个要求,攻陷安条克以后,我要当一把手,安条克得归我。
雷蒙德四世听说以后,义愤填膺,他大吼道,安条克应该还给拜占庭,当初咱们在君士坦丁堡发过誓的,难道你忘了。
戈弗雷、坦克雷德以及弗兰德伯爵罗贝尔二世心想,雷蒙德啊,你是个正人君子,大家都知道,可是你不想想,现在都火烧屁股了,敌人的援军快到了,再不攻下安条克,咱们都得玩儿完。
良心丧于困境。这三位屈服了,说只要能早点攻下安条克,它就是你博希蒙德的。
尽管有了内应,安条克不日可下。6月2日,担心被敌人夹击的斯蒂芬二世以及另外一些十字军还是溜号逃跑了。
同一天晚些时候,费鲁斯秘密告诉博希蒙德说,你带着人马假装去会战卡布卡,晚上再摸回来,你让士兵架云梯偷上城墙,我在城头接应。
一切都在费鲁斯的掌握之中,土耳其人以为十字军真的应战援军去了,他们放松了警惕。十字军乘夜爬入城里,斩杀守门卫兵后,费鲁斯亲手“嘎吱吱”打开了城门。
城里剩下的基督徒也袭击了守门卫兵,打开了其它大门,十字军像洪水一样涌入安条克。
大屠杀开始了。
城里的基督徒顿时变成嗜血狂魔,把多年来饱受的压迫一股脑倾泻出来,对城里的穆斯林挥起了屠刀。
十字军把八个月来在城外遭的罪全都发泄到城里的居民身上。十字军杀红了眼,他们才不管谁是基督徒,谁是穆斯林,只要是城里的一律斩杀。城里的基督徒也跟着遭了殃,死者数量绝不在穆斯林之下。
叛变投敌的费鲁斯一家人的下场也不咋地,他亲哥哥就迎面碰上一个胸前绘着十字的,被一剑扎了个透心凉。费鲁斯抱着哥哥的尸体,可劲儿哭吧。
不消一刻,安条克已经变成了人间地狱。很多人还在睡梦中,就掉了脑袋。每条街、每间房子都能看到横七竖大的死尸,一具挨着一具,一具压着一具。
亚吉趁乱逃出城外,没跑多远就被叙利亚基督徒逮个正着。叙利亚基督徒搞了个斩首行动,把亚吉的脑袋剁下来,送给博希蒙德做了见面礼。
与十字军相比,亚吉是仁慈的,在他治下,基督徒还可以在安条克定居。当听说十字军要来攻城时,他也没对基督徒赶尽杀绝,而是赶走了一部分,对他挥起屠刀的叙利亚基督徒还被允许住在城里。
唉,乱世之中,仁慈的人又能走多远?这种仁慈其实是对自己的残忍,妇人之仁啊。
至翌日,即6月3日,安条克大部分地区完全控制在十字军手中,亚吉之子带领一些守军仍在中心地区负隅顽抗。
阿希马尔释放了被囚禁的主教若望七世,他不想安条克落入博希蒙德之手,希望借助若望七世与拜占庭保持良好关系。
安条克如今缺少粮食,卡布卡的大军正在往这里急速行军,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屠戮安条克的第三天,卡布卡的军队就抵达了安条克城下。看着城头飘扬着十字架旗帜,再看着城头的无数尸体,他大悔来晚了一步。
休整了两天,卡布卡指挥军队开始猛烈攻城。安条克城墙坚固,岂是一时半会就能攻下来的。
卡布卡随机将军队兵分数路,对安条克进行了合围。杀人越货之后的十字军现在成了瓮中之鳖,面临他们的是另一场困境。
“安条克之围”的第二阶段――土耳其人的反包围唱响了。
很多十字军在卡布卡抵达之前就先知先觉般地逃出了安条克,投奔了斯蒂芬二世驻扎在塔尔苏斯(Tarsus,位于今土耳其中南部,邻地中海)。
斯蒂芬二世是个逃兵,当他获悉卡布卡的大军在安条克城下扎营时,他意识到一切都玩了。
卡布卡麾下有七万五千人,安条克城里只有两万五千人,仅敌人的三分之一。斯蒂芬二世晃着脑袋直摇头,完了完了,这会彻底完了。
逃到他这里的十字军也一个劲儿起哄,都说,伯爵大人,完了完了,这会彻底完了,您说的一点儿没错。
斯蒂芬二世带着人马往君士坦丁堡方向撤退,途中遇见了前来增援的阿历克塞一世。阿历克塞一世还不知道安条克已经被攻陷,十字军被反包围在城里,他此来是帮着攻打安条克的。
斯蒂芬二世是这次东征军里最喜欢给老婆写信的一位,估计文笔都练出来了,他添油加醋的给阿历克塞一世描绘了一番安条克城下那令人窒息的紧张气氛,不管他看没看见,可劲儿说开了。
斯蒂芬二世说,安条克里的十字军和死了一样(原文为the rest of the crusaders were as g,已经没希望了。
阿历克塞一世对他说的话深信不疑,心里有些骚动,不知该进该退。探马这时又飞奔而来,报告说小亚细亚附近又出现了一支土耳其人的军队。
阿历克塞一世不愿冒险去玩赌命游戏,他下定了决心,撤退。
安条克里的十字军,你们改怎么办……
六十七 圣枪!起死回生的神物
博希蒙德寄希望于拜占庭的援军,可是左等右等都不见人影,他气得直骂娘,骂姥姥也无济于事,十字军的士气一天不如一天,各个哀声叹气。
形势岌岌可危,城外的土耳其人虎视眈眈,如果他们冲进来,大屠杀的悲剧会再度上演,不过被宰的可就是十字军了。
6月10日,十字军里一个穷得丁当响、名不见经传的修道士对大家说,他在夜里看到了使徒圣安德鲁,圣安德鲁给他托梦,告诉他传说中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曾被一把长枪刺伤,而那把沾有圣血的圣枪(Holy Lance)就埋在安条克城里的圣彼得教堂下面。
这个修道士名叫彼得•巴多罗买(Peter Bartholomew),他可是让安条克起死回生的重要角色。
十字军饿得已经眼花缭乱,听他这么一说,立马出现了幻听和幻觉,好像圣安德鲁真的飘在空中一样。
另有一个修道士也声称自己看到了耶稣和圣母玛利亚。
这下十字军都对这个故事深信不疑。
巧的是,四天后,一颗彗星从城外的敌军营盘上空掠过,这被解释成上帝降下的吉兆。
雷蒙德四世对巴多罗买信得是五体投地,他带着一些人来到圣彼得大教堂,拿着锄头镐头砰砰??狂挖。
折腾了半天竟然一无所获,他们有些失落,甚至有些人觉得自己上了当,要找巴多罗买算账。
正在劳动大军骚乱的时候,巴多罗买拿着锄头兴致勃勃地赶来,招呼大家继续劳动,说劳动一定会有回报。
突然,巴多罗买一声惊叫,哎呀爹呀,这家伙真在这儿啊。
一个明晃晃的枪尖就埋在巴多罗买脚下。
现圣枪了!雷蒙德四世哈哈大笑,向大家宣布说,这是上帝的启示,咱们都能活下来,回去准备最后的战斗吧。
这只枪是巴多罗买早就埋好的,这只是一个善意的谎言。巴多罗买看到雷蒙德四世等人挖了半天也没发现枪的所在,除了骂他们蠢之外,他只好亲自出马。
这一计和陈胜吴广往鱼嘴里塞“大楚兴,陈胜王”的纸条,元朝末期为了配合童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埋下一具独眼石人,都是一样的,都是利用迷信鼓动人们。
又有什么办法呢,古代人就信这个。
很多原来想投降的十字军重拾信心,士气大振。
光有信心还不够,信心还不足以把城外的土耳其人打败。巴多罗买决定把谎话进行到底,他说圣安德鲁又发下启示,十字军五日内将取得决定性胜利。
主教阿希马尔对巴多罗买的故事感到疑惑,他将信将疑。阿希马尔曾亲眼看见过一处圣枪遗迹,当然不是在安条克,而是在君士坦丁堡。
博希蒙德也不相信圣枪是真的,但是毫无疑问,这个故事挖掘出深埋在一双双饿得直冒绿光的眼睛里无穷的战斗力,十字军战斗指数噌噌直往上涨。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另外,巴多罗买也道出了博希蒙德想说而没说的话。
原来,博希蒙德得到确切消息,卡布卡的营地里现在已经炸了锅,来自不同势力集团的军队因为意见不和,开始互相争吵,闹得不可开交。
一旦打起来,土耳其人无法相互协作。博希蒙德想趁这个机会发动反击,看到十字军低落的士气,他又没有信心打好这一仗。
现在好了,巴多罗买用迷信提高了十字军士气,是反击的时候了。开打之前,先要争取一下和平,这是兵家常理。
大忽悠彼得骑着他那头从不离身的小毛驴前往敌营,去和卡布卡谈判。彼得垂头丧气的回到城里,说卡布卡拒绝和平。
看来这一仗是非打不可了。
博希蒙德把十字军分成六队,分别由他本人、休和弗兰德伯爵罗贝尔二世、戈弗雷、诺曼底公爵罗贝尔二世、阿希马尔、坦克雷德、贝亚恩子爵加斯顿四世(GasV of Béarn)率领。
雷蒙德四世当时身体欠佳,没参加这次军事行动,负责指挥二百人驻守城里。
1098年6月28日,星期一,“安条克战役”(Battle ofh)拉开序幕。
十字军浩浩荡荡开出城外,队伍最前面高举着胜利的吉兆――山寨版的圣枪。
两军交锋,互不相让,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卡布卡低估了十字军的力量,土耳其人在战斗中吃了大亏。
卡布卡改变战术,他假装撤退,引诱十字军进入凹凸的地形中。与此同时,土耳其的弓箭手频频放箭,爆射十字军。
冲在前面的十字军受到弓箭阻拦攻势受挫,再加上地形粗糙,骑士的冲击力也被减缓,土耳其军这才稳住阵势。
十字军的右翼靠着大河,但左翼附近无险可拒。卡布卡派一支部队攻击十字军左翼,意图从侧面打乱敌人的阵脚。博希蒙德很快便组织起了第七支分队,配合部署在最左翼的部队,将冲杀而来的土耳其军打了回去。
战斗异常惨烈,十字军伤亡也颇为惨重,就连阿希马尔的旗手也命丧乱军之中。
卡布卡命人在草地上放火,火势逐步蔓延,在十字军和土耳其军之间熊熊燃烧。
巴多罗买看到十字军在大火面前有些畏缩,便挺身而出,大喊道,上帝将会在火中开辟一条道路,大家随我冲。说罢,他纵身钻入火海之中。
十字军听到他的喊话,看到他的行动,各个认为上帝就在他们身边,故而杀神附体一般,穿过火海,直扑土耳其军。
在似有神助的十字军面前,土耳其军土崩瓦解。当十字军冲到卡布卡的防线前时,一些土耳其部队逃走了,更多的则陷入惊慌失措之中。
很快,整个土耳其军撤出战场,四散逃窜。
奋不顾身冲入火海的巴多罗买却被烧成重伤,战斗结束的十二天后他壮烈牺牲。巴多罗买的英雄事迹在12世纪被写成传奇文学,流传至今。
在厮杀声中哭泣了近一年的安条克终于转危为安,十字军却并没有就此消停。安条克到底该归谁?首领们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
博希蒙德宣布安条克是他的,雷蒙德四世和阿希马尔立刻表示反对,见过那么多不要脸的,没见过你这么不要脸的,安条克是人家拜占庭的,凭什么你霸占啊。
阿历克塞一世一直到夏天也没派半个兵到安条克,这件事成了博希蒙德的把柄,他向众人说,阿历克塞已经抛弃了十字军,你们看到没有,我们生命垂危之时,他在干什么?他在君士坦丁堡里享清福,我们对他宣过的誓完全不算数。
双方就这么一直争论下去,谁也不让步。
不巧,一场伤寒袭击了十字军。阿希马尔病死安条克,再也没看到故乡的云。
安条克的归属问题并没有因为阿希马尔的死而停止,首领们只得写信请示教皇乌尔班二世,让他以个人名义控制安条克,但是乌尔班二世拒绝了。
安条克不知花落谁家,仗还是得继续打,不打就没有战利品,就没有粮食,总不能在安条克坐以待毙。
如今的十字军已经没有初来东方的那股子威风了,骑士和士兵大量减员,饥饿和恐慌充斥着每个人的心房,他们看着首领们争执不休,想着遥不可及的耶路撒冷,每个人都心事重重,不知是进是退。
还是雷蒙德四世顾全大局,为了十字军能继续征程,为了烦躁不安的军队能平静下来,为了实现自己光复圣地的愿望,他放弃争吵,安条克归你博希蒙德了。
博希蒙德耍了一顿流氓,终于如愿以偿,他自称安条克亲王(Prince ofh),建立安条克公国(1098―1268)。
十字军如今已经分崩离析。
阿希马尔见了上帝。
伊德萨显然成了鲍德温的领地,鲍德温看着伊德萨的青山绿水,眼珠子都拔不出来。
博希蒙德成功地完成了淘金任务,而且超额完成。他当然对收复圣地没兴趣,作为淘金者,他还是想到圣地走一趟,把淘金的任务进行到底。
雷蒙德四世黯然神伤,他实在想不通,当初来东方是为了什么?难道就是为了各自发财吗?他要继续战斗下去,向着圣地前进。
此时,雷蒙德四世麾下的一名骑士雷蒙德•皮勒特(Raymond Pilet)率部进攻马拉特(Maarat,今叙利亚城市),被数倍于己的穆斯林击败,伤亡惨重。
博希蒙德和雷蒙德四世率领十字军再次踏上征途,目标直指马拉特。
马拉特是法蒂玛王朝的领土,过了马拉特,就是耶路撒冷了。
1098年11月底,马拉特被包围。城里的军民根本就没把城外的数千十字军放在眼里,皮勒特的惨败让他们觉得十字军都是些酒囊饭袋,不足挂齿。他们还站在城头一个劲儿嘲笑十字军,说这帮家伙就是来找死的。
眼看寒冬就要到来,拖延战术对缺少粮草的十字军显然不利。马拉特城防坚固,牢不可破的城墙,深深的壕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攻下来的,十字军处于两难的境地。
尽管守城的都是些城镇民兵和没有经验的居民,马拉特依然被固守了两个星期。在此期间,十字军建造了一座攻城塔。
在攻城塔的掩护下,十字军攻占城墙,穆斯林抵挡不住,撤回城内防守。十字军一冲到马拉特里,就开始肆无忌惮地四处抢劫。
穆斯林知道自己实力不足,便找博希蒙德谈判。博希蒙德说,只要尔等放弃抵抗,我保证尔等的安全。
穆斯林投降了,十字军却并没有信守诺言,安条克的悲剧在马拉特再度上演,约两万名当地居民惨遭屠杀。
安条克的争吵场景在马拉特也再度上演,博希蒙德控制了四周城墙,雷蒙德四世则控制了内城,二人互不相让,为了马拉特到底该归谁争执不休。
马拉特并不像十字军想象的那样富裕,十字军依然食不果腹,物资短缺。很多士兵和骑士嚷嚷着赶紧到耶路撒冷,那里有的是东西可以抢,他们对马拉特到底该归谁,博希蒙德和雷蒙德四世之间的争吵统统不感兴趣,他们就是一门心思烧杀抢掠带奸淫,他们眼里除了钱就是美女,别的一概不感兴趣。即使从西欧出发的时候,某些人还是本着“斩杀异教徒,死后上天堂”的目的,现在也早就荡然无存了。
领们争个不休,迟迟无法进行下一步行动。饥饿难耐的十字军开始在城里大煮活人,马拉特成了十字军吃人肉烧烤的地方,就连儿童也没放过。
这一恐怖事件震惊了欧洲,事隔一年,一位十字军将领在给乌尔班二世的信中解释他们的这一暴行时,把罪责全推到缺乏事物上。
沙特尔的弗切尔(Fulcher of Chartres,记录乌尔班二世演讲的一位教徒)在他的记录中如下写道:
“我非常震惊的报告我们人民的行为,他们受严重饥荒的趋势,陷入疯狂之中。他们从异教徒死尸的屁股上割下一片片肉,放到锅里煮。很多等不及的人竟然张开血盆大口,像野人一样生吞人肉。”
马拉特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自从吃人事件发生以后,十字军臭名昭著的暴行便让此地名播海外。
一张张血盆大口在当地居民心中留下的阴影一直持续了几个世纪,在很多中东民族的语言中,十字军甚至成了“食人族”的代名词。十字军作为疯狂食人族的形象在几百年后依然活灵活现地出现在阿拉伯艺术中。
异教徒毕竟有限,不够十字军吃的,为了能让首领们继续前进,他们群起摧毁了马拉特的城防攻势,迫使雷蒙德四世同意继续南行。
六十八 收复圣地!悲喜的交响曲
雷蒙德四世的努力】
雷蒙德四世对博希蒙德一直看不惯,二人也总是吵架。这次攻陷安条克,博希蒙德功不可没,俨然成了十字军统帅。
雷蒙德四世对这个位置也早就心仪已久,他资格老、名望高,本以为统帅的地位非他莫属,没想到让博希蒙德这个晚辈占了去,他心里满不是滋味。
相比其他十字军首领,雷蒙德四世算是个富翁,为了分化瓦解博希蒙德的势力,他给诺曼底公爵罗贝尔二世和坦克雷德不少银子,俩人也是见钱眼开的同志,是啊,不为了钱,谁来东方送死。他俩一边点着钱,一边表示愿意追随雷蒙德四世。
戈弗雷是鲍德温的哥哥,鲍德温现在是伊德萨的领导,戈弗雷可以从弟弟的领地获得资金支持,他对雷蒙德四世的糖衣炮弹不感兴趣,拒绝向雷蒙德四世效忠。佛兰德伯爵罗贝尔二世也不愿接受雷蒙德四世的诱惑。
尽管有人不买自己的账,雷蒙德四世还是心满意足,坦克雷德可是你博希蒙德的外甥,连他都归顺于我,看你以后还怎么逞威风。
雷蒙德四世率领十字军的先头部队继续南进,一路他们有吃有喝,没遇上抵抗。
原来,地中海沿岸的逊尼派穆斯林希望借助十字军之手摆脱法蒂玛王朝的统治,他们的首领非但没有抵抗,反而给这支吃人部队送来不少食物、钱和战马。
耶路撒冷的城墙已经不远了,再舞刀弄枪的可能会惹怒神祗。
雷蒙德四世的确很虔诚,他赤着脚,穿着朝圣者的衣服,新纳入麾下的两位同志跟在他身后,一步步向圣地前进。
挡在圣地前面的还有一座城池――的黎波里(Tripoli,今利比亚首都,位于该国西北角,地中海沿岸),这里地位位置相当不错,雷蒙德四世一眼就看中了,你博希蒙德有安条克公国,那我就在的黎波里建自己的地盘,以后咱俩就对着干吧。
雷蒙德四世首先包围了的黎波里附近的亚卡(Arqa),当其他十字军来到亚卡时,围成战仍在继续。
博希蒙德已经跑得没影了,他走了一段又返回了安条克。
诺曼底公爵罗贝尔二世和坦克雷德因为和雷蒙德四世脾气不对付,甩开新领导和其他十字军走到一起。
十字军内部的紧张空气再度蔓延开来,不仅首领之间互相仇视,就连神职人员之间也互相看不顺眼。
主教阿希马尔死后,随军的修道士们没了领导,就连发现圣枪,有希望成为新领导的巴多罗买也死于非命,隶属不同派系的修道士互相指责,都说对方暗藏诡诈。
有个名叫阿尔努夫(Arnulf)的修道士说,当初巴多罗买大放厥辞说上帝会在火海中开辟一条道路,可是他自己却被活活烧死,他说的话都是假的,那柄圣枪也是假的。
雷蒙德四世一直把圣枪当作宝贝,他是圣枪的铁杆粉丝,每次打仗都把圣枪举在队伍前面。阿尔努夫质疑圣枪的真实性,同样也就等于质疑雷蒙德四世的领导地位。
亚卡城下无休止的争吵是没法消灭亚卡守军的,十字军一无所获地从亚卡城外撤军,雷蒙德四世的计划也化作泡影。
抵达圣地】
法蒂玛王朝远在埃及,当他们得知自己在小亚细亚的领土遭到攻击时,希望和平解决争端。他们愿意放弃叙利亚,但是不想放弃巴勒斯坦,这当然得不到雷蒙德四世的同意。
法蒂玛王朝驻耶路撒冷总督道拉(Daula)对十字军的意图了然于胸,他把定居在耶路撒冷的基督徒全部驱逐出境,以免他们当内鬼。
道拉还在当地很多水井里下毒,来个坚壁清野。
1099年6月7日,十字军终于抵达耶路撒冷城下,收复圣地的战斗在这一刻打响了。
十字军里的原有五千名骑士,如今只剩下一千五百名,另外还有一万两千名身体健康的步兵。
道拉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是守军数目不多,只有一千人。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