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再启动

_2 大前研一(日)
对此我那美国妻子就非常气愤,说:“我认为也没什么错啊。”并好几次向老师提出抗议,但老师的回答是:“从考试的角度就是零分。”为此,我那大儿子在中学一年级时深受打击,妈妈是美国人,英语却是成绩最差的课程,令他一度非常自卑。他真正开始学英语是参加社会工作之后,被现实需要所逼的。
另一个例子是我的孙女。她所在的国际学校的小学英语教育确实值得称赞。即使有一些小错误,也会给你打“○”。他们的教育理念就是首先在不断鼓励和肯定中培养孩子自身的学习兴趣,然后再纠正错误。最初,孙女讨厌英语考试,出错率比较高,但现在越来越感兴趣且进步非常迅速,还经常得“◎”。语言教育就像母亲对自己的孩子一样,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而不是不断打击他们。无论是哪个国家,沟通能力的培养都会经历这个过程。而日本的文科省却用对与错这种“电击”式教育,正不断造就着一批厌恶英语的人。
第二章 职场“再启动”的准备运动 首先是要“听”—不要去想它的含义
英语口语本身跟字母的大小写、第三人称或有没有句号没有多大关系,即便语法上有一些小错误,也并不妨碍沟通本身。不管是“HespeakEnglish”,还是“IEnglishspeak”,都能照样进行交流。
如今,蹩脚英语成为“世界标准语”,正在学英语的人,也都是不断从“差不多”到正确的过程中提高外语水平。英语教育的初级阶段,只要求学生做到“差不多”就行。
语言教育不应该以0分和10分作为评价标准,而应该用3~7分的标准予以评价。但日本的语言教育仍采用对与错的绝对评价方式,只要稍有不对就给你打“×”。不断遭受打击的学生最终会变成“巴甫洛夫的狗”,初高*学了六年英语却一句话都不会说。最近还传言称要从小学起开设英语课程,但如果不改变现有的教育方法,结局只能更可悲。
再次强调一下,日本英语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就是自明治时期以来一贯传承的传统教育方式有悖于人类自身的天性本能。如前所述,宝宝学说话,先是“听”,其次是“说”,最后才是“读”和“写”。而日本的英语教育却完全相反。他们是从英译日和日译英等“读”和“写”开始,不知不觉中养成一种把英语翻译成日语,日语翻译成英语的思考模式,这在大脑回路上,根本就是行不通的。
总而言之,学英语要从“听”开始着手,不是边听边去想它的日语含义,而是像在听鸟儿叫声一样。初期阶段千万不要去想它的含义,一旦试着去弄明白含义,那么很难有飞快的进步。所以,你就把说英语的人当做是一只鸟儿,听它是怎么叫的,然后模仿它的叫声。就像宝宝在听父母讲话的过程中,即便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也能有模有样地学你说话一样,学语言的基本就是尽量学对方的发音,即便不懂含义,只要能完全重现就可以。至于“读”和“写”,5年之后再练也不迟。
“TOEIC860分”的速成诀窍
如今,英语已成为世界标准语言,但日本人学习英语的热情却在不断下降,这将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利益。
近十年间,像欧洲多半国家、韩国、中国等国家国民的整体英语水平有了飞跃式进步。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德国。现在,德国在可比较的各类国际性英语考试成绩,同北欧各国等并列第一位(英语为母语的国家除外)。在德国,如果你在公园等公共场所用英语和年轻人说话,他们大都会高兴地用英语回答你。这在20年前是根本无法想象的。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在德国以大型企业为首,推行了只聘用会英语的人才、不懂英语不得提升等方针政策。像德国这样,只要全国上下掀起努力提高英语水平的学习热潮,首先改变的是学生家长。如果能实现这一点,日本也会发生剧变。
但现在,日本受NOVA风波的影响,全国上下都得了“英语恐惧症”。
照此状态持续下去的话,日本将越来越落后于时代发展。对此,我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并于2008年4月开设了网上英语课堂“PracticalEnglishforGlobalLeaders”,作为“BBT大学院大学”的一门选修课,主要通过网上教学的方式学习和掌握实用性商务英语,目的是培养未来的跨国型企业领导人。在这里,我将传授给大家这36年来我在经营管理咨询方面积累的经验和知识。
在商务领域,怎样才能自如运用英语呢?在这里,我向大家公开在较短时间内能迅速提高TOEIC考试分数的部分学习方法。
首先,Input能力——听力和阅读,虽然像肌肉训练那样非常无聊,但也只能认真巩固语法和词汇等基础知识。Output能力——会话和写作,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是以现实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特定商务情景为前提,和外教一对一地进行角色演练。
如果你的TOEIC是600分,则每天练习上述特别训练40分钟,400分则练习80分钟,这样坚持一年的话,TOEIC860分(无论何种场合,都能自如地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也绝不是遥远的梦想。
但千万不要认为只要通过了TOEIC考试,就可以在现实的国际商务领域中畅行无阻。还要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的英语表达能力,具有全球经理所应具备的头脑和技能。还应具备书写具有说服力的英文电子邮件、商务报告的写作能力。
和你交流的人英语水平越高,越要注意语言上的细微差异并加以灵活运用。比如,英语基本采用命令型语句。有不少人认为只要在前面加“please”,就能把命令的口气变得委婉一些,恭敬一些,但即使前面加了“please”,命令句型本身不会有任何变化,也不会有敬语的效果。在商务英语中,一般用“如果上述事情能成功,我会非常高兴。不知您是怎么想的?”等方式表示谦虚和尊敬。这样没有一点命令的口气,还可以激发对方采取你所期望的行动。
如果仅从日译英或英译日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的话,你是绝对不可能领悟到上述语言上的细微差别的,所以必须先把学校里学到的英语全部忘掉,脑子里留出一片空地,在那里不断输入实用英语。这个方式更简便、更有效。
要想达到能灵活运用英语的高水平,绝非是一件易事,但因此而踌躇不前的话,那你肯定输。试着想象一下活跃在国际商务大舞台的自己未来的形象:不仅通过了TOEIC考试,还能用英语接打电话或日常交流,能写一份漂亮的英文电子邮件或商务报告……只要从现在起不断地刻苦努力,你也能塑造一个崭新的自我。到那时,各种发展机会将滚滚而来,之后就是在实践中不断磨炼自己了。我真诚希望所有不擅长英语的日本商务人士,能边想象着未来自己的新形象,边加强学习英语。
第二章 职场“再启动”的准备运动 活钱活用—海外旅行是很好的“脑力训练”(1)
前面介绍了当今时代有效的投资方式——MBA和英语学习。在这里,推荐另一个有利于职场“再启动”的投资方式——海外旅行。我想趁着暑假或年初年末去海外旅行的人很多,但我指的海外旅行其目的并不是游山玩水,而是为了学习新知识。
对我来讲,人生中最有帮助的就是旅行。我从小学开始就喜欢到国内各个地方去旅行,到大学毕业时,我几乎玩遍了日本国内所有都道府县或国立公园。进了研究生院后,我开始游玩世界各国直至今日。到目前,我去过约60个国家,仅美国我去过500多次,韩国200次,马来西亚100多次。我走遍美国各地,美利坚合众国50个州当中唯一没去过的就是北达科他州。
海外旅行过程,不仅能获得一些新的灵感和新的构思,还有利于从客观的角度去看待日本。人处于人生地不熟的陌生地方时,通常会刺激大脑的潜在意识,也就成为一种“脑力训练”。
举一个例子。1995年出版的《网络革命》这本书,是我当年去海外旅行时受到了启发而写的。记得那是1992年,我在飞机上偶然遇到了当年麦肯锡的同事吉姆·曼兹(JimManzi,现任InterWise总裁)。曼兹是Lotus软件公司的实际创始人,那天他正好坐在我旁边并向我展示了他的商务管理软件包LotusNotes试用版,并神采飞扬地阐述了网络将如何改变整个世界。20世纪90年代初期,日本很少有企业在日常工作中活用电子邮件。但听完他这一番话之后,我坚信企业管理将随着网络普及化而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便立即学习和研究相关知识并写了《网络革命》一书。
2000年我去中国考察的时候,当我看到深圳当地工厂现场后深感震惊。眼前所看到的景象和我认识的中国完全不一样。当时我就感到如果不认真研究中国发生的这一系列变化的话,恐怕很难跟上时代的潮流,于是我奔波于中日两国之间。其成果就是2002年先后出版了中国三部曲《中国之影响》、《力用中国》和《中华联邦》。
这一切都源于实际走访当地过程中取得的第一手信息。
网络极其发达的当今社会,只要有一台电脑,就可以在家中获得世界各国的相关信息。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收集渠道之一。正因为如此,不要毫无目的地游山玩水,而是在充分利用网络进行事先准备的基础上,去收集当地的第一手信息。
每当我去一个国家,我都会去超市看看当地都卖哪些产品、价格是多少,或者坐在购物中心的休息椅上观察来店顾客都买哪些商品。
另外,如果你对自己的英语水平有自信的话,可以去参观当地的企业和工厂。一般情况下,海外企业都非常欢迎日本人到他们那里参观,只要你通过网络事先和他们取得联系并表明访问的目的和具体日程,一般都能找到接待自己的企业。
百闻不如一见。不管从量上还是质上,亲眼所见和道听途说的信息对大脑的刺激是截然不同的。这才是真正的活钱活用法。所以,希望大家为了自己的将来,也要至少一年一次去享受“学习为目的”的海外旅行。如今,机票和旅店都可以在网上预订,而且通常会有优惠的折扣价。
但海外旅行需要不少支出。那么,怎样才能筹出职场“再启动”所需的资金呢?这将是下一节所要讨论的话题。
“收入差100倍”,生活支出也相差10倍
第二章 职场“再启动”的准备运动 活钱活用—海外旅行是很好的“脑力训练”(2)
如今,上班族的收入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在不断减少。据国税厅的相关调查显示,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的收入总额自1997年达到历史最高之后一直在走下坡路,年收入在600万日元以下的“中低层群体”占社会总体的80%左右。同样,家庭可支配月收入也从1997年的497万日元持续大幅度减少,消费支出水平也是每况愈下。
而前面所述的定率减税政策的废止等政府“增税”政策的实施和保险费负担的增加,更使已经很糟糕的现状雪上加霜。日本政府正把以往的“决策失误的代价”不断转嫁给普通老百姓。照此状态持续下去的话,上班族的经济状况势必会越来越糟糕。
在这种经济危机状况下,首要的当然是一切从简,削减各项固定支出。但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收入之差能达100倍的新大陆经济时代,生活支出也会相差10倍。
比如,市场上不仅有每人1万~2万日元的高级寿司店,也有每人只需2000~3000日元的自助型低档寿司店。虽然后者没有前者那么正宗,但其味道还不错,颇受消费者欢迎。我经常去的是属于后者的神田“江户子寿司”和筑地的“大和寿司”等。
同样,和那些高级料理店或高级法国餐厅、意大利餐厅相比,我并不觉得最近比较流行的3000日元一份并可自由搭配冷菜或主菜的商务套餐能差到哪儿去。从性价比角度来看,便宜料理店的顾客满意度反而更高。
一套几十万日元的名牌西服自然有它自己的市场,但只要几万日元也能买到一套质地和缝纫工艺都不错的日本或意大利西服。
家里的日用杂货或装饰用品,如果都是些一百元店或者超级折扣店的便宜货的话当然也会令人泄气。但像“我的家”、“NATURALKITCHEN”等以特许经营方式迅速扩张的日用杂货和生活用品店所销售的商品,虽然称不上高档,但确属物美价廉且品种多样。
如今市场上,物美价廉的商品随处可见。只要根据个人需要加以灵活运用的话,无论收入的多与少,世界经济是否景气,都能以相对较少的投入创建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且这种生活方式将成为今后的主流。
对三十多岁的上班族来说,由于当他们刚刚踏入社会时正是泡沫经济热火朝天的时候,所以把生活标准一下子降到原来的1/10可能确实比较困难。但仔细想想,即便是泡沫经济时代也并不是真正的“物质富裕”年代。比如,当年打一次高尔夫球需要3万日元,而如今同一场地只需要8000日元。我想当年的这些价格也仅仅是“泡沫价格”而已。
综上所述,只有先把固有的价值观念一度“清零”并大幅削减固定支出,才能筹出职场“再启动”所需的资金。
第二章 职场“再启动”的准备运动 住房—市中心的廉租房是最佳选择
若想彻底削减生活支出,就应该大幅度削减拙著《越是会玩的人越能干》里阐述的“人生三大支出”。其中,“人生三大支出”指的是住房、子女教育和汽车的相关支出。
下面,我们一个一个地详细说明。
首先是住房支出。比如,在东京市区工作的上班族通常是在十多年前当他们三四十岁的时候就购买了公寓或独家住宅。距离市中心1小时20分钟的地段的平均房价在5000万~6000万日元。从此,还贷成为生活最重的压力。转向低利率住房贷款或提前还贷等固然有效,但住房支出仍然占很大部分。
对此,我向大家建议的生活方式就是“平常住在交通便利的市中心,周末则回到郊外舒适的自家大院”。对于上班族来说,平常工作期间家只相当于一个旅店,所以即便有些狭窄的廉租房也是可以接受的,这样还能节省不少支出。
原本日本人购买住房有些过早。住房可以说是“男人一生的工作”。大多数人都是三十岁出头买房,从此背负着沉重的还贷压力直到最后。这样的国家,我想全世界只有日本一个。在美国或欧洲、澳大利亚等国家,三四十岁这一代的人通常都是租房,即便买房也是购买二手房。而且一生中还有好几套房子,体验各种风格的住宅,临退休时建一个自己亲手设计的“梦之家”。同样,日本的上班族也应把平常居住的地方当作是“临时住处”,在市中心租一个廉价房,而在东京都郊外购买“周末之家”。
事实上,我在埼玉县等周边省市积极推广周末之家项目。按照该项目计划,到时您可以在JR八高线沿线或秩父等风景优美的地段购买2000万日元以下的数百平米住房。我在蓼科购买的别墅,其房价已跌到十五年前的一半以下,如今这一带的二手别墅仅售500万~1200万日元。在泡沫经济时代,这一带房价都在3000万~4000万日元。如今是除了轻井泽站周围的黄金地段之外,其余地段的别墅房价正在大崩盘,也正是重新调整生活方式的好时机。
通过上述住房组合,从周五晚上到周一早上是在宽敞舒适的周末之家度过,周一晚上到周四晚上则在便利的市中心租房居住。
如果市中心的月租是15万日元的话,一年就是180万日元。三十多岁的上班族直到退休还有二十年时间,那么,房租共计是3600万日元。周末之家(包括房屋改造支出)按1500万日元计算的话,住房总支出是5100万日元。希望大家在考虑住房投资时,要明确哪些是适合自己人生规划的最佳选择。
第二章 职场“再启动”的准备运动 “子女教育支出”和“子女修养”成反比
第二项就是教育支出。
一般到大学毕业,平均一个子女所需的教育支出大概在2200万日元左右。如果是两个孩子的话,则最低需要4000万日元。综合考虑,和住房投资几乎相当。
但每人的教育支出削减1000万日元,也不是那么难的事情。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到大学,仅在上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通勤还是住宿,就能轻易产生1000万日元的差额。
仅靠一张文凭就能出人头地或晋升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对于这一点,相信很多上班族都有很深刻的体会。尽管如此,仍有很多父母期望自己的子女能上“好的高中”、“好的大学”,愿意支付包括入学费、学费、补习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等各种费用。而事实上,孩子们任意地挥霍从父母那里得到的零花钱和自己挣的打工钱。在他们看来,学生时代向父母要钱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也因此变得越来越傲慢自大,显示一副为父母而学习的姿态。照这样是无法培育出优秀孩子的。
我认为,花在孩子身上的钱和孩子的修养之间没有任何关系,甚至成反比。
我那麦肯锡时期的同事们就是鲜活的例子。他们大多本身家境比较贫穷,从小受苦,通过不断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绩。但一问他们的子女情况,大家都会一律保持沉默。不用说,由于父母都是高收入阶层,他们用丰富物质惯养了自己的子女,结果几乎没人能教育出令人自豪的子女。
“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受苦”,我们能充分理解天下父母的这份苦心。但是,“穷养”对子女今后的人生有好处。
前几天,一位认识的上班族跟我说了一句非常愚蠢的话。他说:“我女儿刚刚上高一,最近开始吵吵要独立去打工,真让人头疼。”
我就不明白他为什么头疼?孩子如果想尝试,就让他们去亲身体会社会生活,这挺好的。
我从初中就开始趁暑假和寒假期间做快递员的小时工。到了大学,在日本交通公社(现在的JTB)当口译员(导游)。当时的1美元相当于360日元,从外国旅客得到的小费比打工费还要多。一辆巴士乘座26人,每人小费2美元的话,一天就是52美元(约18000日元),还有打工费一个月1万日元。当时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工资才12000日元左右。所以,即使自己支付学费,还能有剩余的钱过一个潇洒的大学生活。
我认为除了入学费或学费以外,从高中起让他们自己去打工赚取部分零用钱和生活费,包括娱乐费用和购买衣服的钱也都让他们自己去挣的话,他们也会自然而然地学会怎么理财。从小培养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能培育出一个务实的孩子。
在子女教育方面,父母应该投入的是“时间”,而不是“金钱”。与其让孩子上补习班去应付考试,还不如多和孩子在一起,加强跟孩子的交流,引导他们自觉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培养更广泛的兴趣爱好。我觉得只要父母肯花更多的时间去教育他们,而不是一味地用金钱丰富他们的物质生活的话,不至于培养出一个坏孩子的。
“对于子女教育,要尽量少支出”,这不仅仅是节约教育支出问题,还直接关系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立能力,可谓一石二鸟。
减少汽车支出
“人生三大支出”的最后一个就是汽车。
如今,汽车的基本功能已非常进步。从A地点向B地点转移时的“单纯移动工具”的功能角度来说,120万日元的汽车和320万日元汽车两者之间几乎没什么差别。不同的只是价格差200万日元。如果从30岁到60岁的30年间,平均每5年更换一辆新车的话,总共6辆就有1200万日元的差额。
120万日元的话也就只能买小排量车。若想开大排量车的话,可以选择购买二手车。日本产汽车的平均使用寿命可达10年以上,每5年更换一次120万日元左右的五成新二手车就可以。
另外,只有在双休日开车的人来说还可以选择租车。中型轿车(24小时大概15000日元),每月租两次,每次按周六周日两天计算的话,包括汽油费在内,一个月的支出大概在7万日元。一年就是84万日元,30年的话也就2500万日元。
如果是300万日元的汽车,按每5年更换一辆的话,30年的购车支出共计1800万日元。加上停车费、汽油费、车检等相关费用和相关税金和保险费等,每个月至少5万日元,30年的话就是1800万日元,合计3600万日元。两者的差额就超过1000万日元。
如果不是为了脸面而挑三拣四的话,30年就可以节省1000万日元。
如前所述,只要把三大支出的每一个分别削减1000万日元的话,能有3000万日元的剩余。这些剩余的钱可以用于自我再教育,或者和家人一起去海外旅行等。到那时,你就能完全适应新大陆经济环境,人生也会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第二章 职场“再启动”的准备运动 不要奢望银行能帮你赚钱(1)
当然,筹集资金的手段并非只有“节约”这一个办法。还有必要认真去考虑如何让它增值。
既然经济不景气,涨工资的可能性就非常渺茫,只能自己想办法让它增值。而在超低利率的年代,如何才能实现资产增值呢?
金融杂志上满载了有关如何赚钱的信息。金融理财师(FP)备受投资者的推崇,他们会给你介绍股票、投资信托、房地产投资等各种金融商品。凡是能保证本金的金融商品,其收益率之差仅是零点几个百分点,不会有太大差别。
举个例子,定额邮政储蓄的年利率是024%,除了部分网上银行,普通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也就是这个水平。2003年3月起发行的针对个人投资者的国债(偿还期限10年,一年计两次息的复利国债),其利率也是低于1%。光靠银行存款是永远都无法实现资产增值的。
想做股票投资,但如今的日本股市里能创造奇迹的品种是少之又少。那是因为在日本,能出现创立不久就能推向全世界,并在较短时间内市价总额能达到一兆日元的新大陆型“哥斯拉”企业的可能性非常小。
在美国,1998年问世的网络搜索引擎Google自2004年8月上市以来,如今的市价总额已超过17兆日元。市价总额达到28兆日元的微软为首,Oracle、Dell(戴尔)、Amazon(亚马逊)、eBay等市价总额达到数兆日元的企业多半是自创立到成功还没到20年。
而在日本,创立后20年内能发展到这种水平的企业几乎没有。目前市价超过1兆日元的日本企业,其多半是从明治时代开始经历过无数磨难后诞生的“旧大陆”型企业。好不容易达到1兆日元的极少数新大陆企业,则因收购赤字累累的职业棒球俱乐部等,自己扯自己的后腿。
③REIT/RealEstateInvestmentTrust(房地产投资信托):投资专家把证券公司从投资者那里筹集到的资金投资于办公楼或公寓等房地产领域,把从中取得的租赁收入或销售利益分配给投资者的一种金融投资商品。——译者注我认为,曾一度颇受投资者宠爱的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③也早已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当初它的年利率在6%左右,遗憾的是江河日下,如今其利率已降到1%以下。
如今的日本金融机构大都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而竭尽全力,根本无暇顾及到如何才能为客户创造每年5%利益的问题。他们只顾着用客户储蓄筹集的资金所获得的利益改善自己的经营状况,而忘记了向储户支付利息的银行本职业务。因此,好的金融投资商品从来不对外公开出售,而是通过捆绑销售给有足够流动资金的企业或者个人投资者,过后又重新售后回租。目前在房地产投资信托市场中流动的基金几乎都是漏网之鱼。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呢?事实上只要纵览全世界,即便是次贷危机的今天,我们仍能发现一些年收益率在10%左右的金融商品。其中不乏包括商品指数等ETF④商品或能源国家的投资信托等。学习和掌握这类金融商品的相关知识和实践能力,也是实用型经济所必备的技能。关键是要盯住那些市场竞争中表现坚挺的海外金融商品。
从无本的“虚拟海外投资”开始
投资领域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美国最大养老基金CalPERS(加利福尼亚州公共雇员养老基金)在美国经济处于历史颠峰时期,其实际年收益率曾高达25%。虽然最近这些年下滑了很多,但年收益率仍维持在10%左右。
第二章 职场“再启动”的准备运动 不要奢望银行能帮你赚钱(2)
由于目前的经济现状,单靠美国国内投资将很难维持10%的年收益率,所以该公司也正逐渐涉足于发展中国家或新兴国家的股票
④COMMODITYETF(商品指数ETF基金):以原油或黄金、谷物等市场上交易的商品为主要投资对象的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xchangeTradedFunds)。和一般投资信托不同,在证券交易所进行上市或交易。——译者注投资等高风险投资领域。虽然这种投资组合方式可以说是“一胜十负”的残酷战场,但CalPERS就是凭借其中的“一胜”不断取得收益。小规模的个人或中小型基金(投资信托)则落入“十负”行列的可能性比较大。但拥有2390亿美元资产的CalPERS基金等巨型基金公司来说,由于他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广泛而大规模的投资,所以综合收益比较高,成功的概率也比较大。
如果把投资目标紧盯在CalPERS的投资范围之内,相信肯定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在美国,有好几家投资基金正是运用这种鲶鱼法则而获得成功的。
在加利福尼亚州,除了CalPERS基金以外,还有教师退休基金(CalSTRS)。它的资产总额达176兆日元,即便在2008年,按年收益率换算的实际运用业绩也达到了11%。美国人一般采取要么把钱存在这些金融机构,要么自己摸索能取得更高收益的其他运用模式。
但让一个从来不关心股票投资的人一下子进行海外投资的话,那也很难获得成功。这时候我通常建议您进行无本的“虚拟海外投资”。假设手头上有现成的资金(既然是虚拟的,你可以根据嗜好随意设定成100万日元或1000万日元),以实际股市为基础,在网上体验一下股票交易。
作为虚拟投资网站,在日本有很多,像野村证券的“虚拟股票投资俱乐部”或K-ZONE的TradingDerby等由证券公司或金融信息网创办和运营的网站。这些网站虽然基本上都是以日本股票为主要对象,但仍能从中学习有关“虚拟投资”的基本知识。另外,你在网上一搜索,也能发现一些可以进行股票投资模拟实验的国外网站。
在这些虚拟网站上,试着购买日本股票、美国股票、英国股票或者基金等金融商品。结果你会发现很多时候都是赔钱,但这时候千万不能放弃,因为虚拟投资的学习非常有用。
首先,可以培养“资产管理”意识。你可以学到资产分配(以回避风险和获得稳定投资收益为目的而进行的资产分配)或投资组合管理等实践性知识。
在日本,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401k等由个人负责运用的缴费确定型养老金制度,日本人对资产管理的关心度有所提高。在美国,我从来没见过不做资产管理的人,这已成为一种“国民体育运动”。不论学校老师还是国家公务员,一般都从退休前10~20年前开始花很多时间去学习和实践资产管理。英国和德国也一样,普通上班族就像面临高考的学生一样,认真地去学资产管理。
让从来没接触过资产管理的日本人去做虚拟投资,就如同让从未跑过马拉松的人去尝试半程马拉松一样。通过大概一年左右的经验积累,就可以试着把自己的钱投向世界各国了。与其学习如何选择收益率零点几个百分点的金融商品,还不如花时间去学习海外投资知识来得更有意义。
利用投资,让海外企业成为“同盟”
第二章 职场“再启动”的准备运动 不要奢望银行能帮你赚钱(3)
利用网络进行“虚拟投资”的好处还有很多。首先,能学习很多经济方面的知识。
你会越来越关心为什么欧元在上涨、俄罗斯经济现状如何等国际性问题。这些知识说不定哪一天对你现有业务大有帮助。
热衷于资产管理的美国人或德国人,大都非常关心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动向,甚至对日本经济或日本企业也非常了解。这是因为世界政治经济及企业发展动向直接关系到个人资产的增减。
几年前柯尼卡和美能达(MINOLTA)刚刚合并不久,和德国的一位朋友电话聊天时,对方突然问我:“你如何看待柯尼卡和美能达的合并事件?”当时我就问:“你一个德国人为什么对这件事这么感兴趣呢?”他告诉我说他正因要不要购买柯尼卡和美能达的股票而犹豫呢。他们大量收集包括日本股票企业在内的相关信息,并在认真地进行资产管理。
如今,外国人的投资范围不仅仅限于丰田、索尼、松下电器等“全球型股票”,甚至扩展到汽车产业相关的康奈可(CalsonicKansei)、日本电装、爱信精机(AisinSeiki)等周边企业的股票。最近,外国投资者持股比重较高的产业,正从单一的高新技术领域逐步扩展到流通、服务、零售、金融及房地产等内需产业。外国投资者的资金正源源不断地跨越国界流入日本国内。
外国投资者的大量涌入,也是当年日美间贸易摩擦最终得以平息的原因之一。在欧美国家,到处可见类似于“若无法征服对方,就把他变成自己人”的谚语。与其对发展迅猛的日本企业挑三拣四,还不如把它买下来。这样,只要日本企业持续稳步增长,自己的晚年就会富足安康,如果日元持续坚挺,那当然更好。
事实上,美国基金或投资者大都积极地购买包括日本企业在内的海外股票。这里所说的海外股票,并不是指成为最近新闻焦点的美国对冲基金SteelPartners之类的商品,而是具有较长期发展潜能的巨型养老基金等金融商品。从“政治”角度,如果美国企业被其他海外企业打败,感情上确实让人难以接受,但从“经济”角度,只要自己购买的企业股票能给自己带来利益,其他的就无所谓了。他们的“投资哲学”就是不管是中国还是印度,只要能给自己带来高额收益就行。
如果我跟美国人说,“虽然日本经济从整体上处于严峻的局面,但也有个别企业发展前景不错”,他们大都会问我“forexample”,因为美国人非常想知道到底有哪些日本企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比起日美关系或美国经济现状等问题,由于已成为自己所投资的日本企业的利益共同体,所以他们更关心自己的个人利益,而不是两国贸易摩擦问题。
海外投资的关键是从“月球距离”看问题
海外虚拟投资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能彻底改变对其他国家或企业的看法,不是从日本人的角度,而是作为一个“世界公民”的角度看问题。
世界最大的移动电话制造商——芬兰诺基亚(NOKIA)在日本也有很高的知名度。这个北欧的企业是如何成长为如此规模的跨国型企业的呢?其原因是芬兰政府对外开放了证券交易市场,并允许外国投资者和外国资金无限制地流入本国资金市场。进入芬兰证券市场的还有前面介绍过的美国最大的养老基金CalPERS等知名金融机构,他们认定诺基亚是一只成长性良好的股票并不断买入它。
第二章 职场“再启动”的准备运动 不要奢望银行能帮你赚钱(4)
在美国,通常认为海外投资需要运用“月球距离”的概念。意思是说要像从月球观察地球那样,站在全球高度决定自己的资金投资方向。从月球望向地球时,已没有了国界,只需要挑出最出色最闪亮的企业就好了。
这些企业有日本的丰田汽车、韩国的三星电子和LG白色家电、芬兰的诺基亚、丹麦的全球最大的食品添加剂制造商丹尼斯克(DANISCO)和因助听器闻名世界的奥迪康(WilliamDemant公司)等。也就是说只要发现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不管它是哪个国家的,都可以把它列入投资组合范围之内。
把命运交给国家,想和国家共存亡的人并不是新大陆的居民。拿轮盘游戏打个比方的话,在新大陆经济时代,绝不能把赌注只压在日本一个国家。同样,把资金分散投资于海外市场,将来也会非常有利。
为了追求安全性,把所有资金存放在邮政储蓄的做法是旧大陆居民的陈旧观念。存款限额保护制度的全面解禁和邮政事业民营化的积极推行使一向被视为万无一失的日本国内资产管理也变得越来越不安全了。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
具体对策之一就是除了日元账户以外,还分别开美元和欧元账户。这样不仅便于海外投资活动,还可以按不同币种申请办理三张信用卡,你就可以根据当时的外币市场情况,用最坚挺的货币进行刷卡消费。也就是说虽然身在日本,但可以随时都能使用“世界上最贵的货币”。
和以前相比,随着网络服务的不断发展,海外投资或海外的资产分散投资变得越来越简单。充分利用这些手段,在无国界世界里追求更高收益,这才是“新大陆派投资术”。
经历了地狱,美国人学会了理财
前面我讲过理财已成为美国的“国民体育运动”。美国的财经频道或财经杂志,不仅从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远远超过日本。
比如,美国CNN、FOX电台、微软和NBC合作经营的MSNBC等详细讲解投资技巧策略的财经频道多如牛毛。另外,一天二十四小时专讲投资话题的彭博财经一线(Bloomberg)、CNBC等金融财经专业频道也丰富多彩。
最近的日本电视频道到处宣传政府的“愚民政策”,闹出了不少“笑话”。与此相比,美国则以相同密度的财经频道,为广大民众提供深受他们喜爱的节目内容。
看报纸,首选财经日报——《华尔街日报》,杂志也是《福布斯》等财经杂志最畅销。另外还有“Investorsnewsdaily”或“××公报”等只针对会员发行的信息杂志。这些杂志提供由知名投资分析师或投资顾问向你推荐基金,预测今后的运营业绩等内容,就凭这些内容每年收取几百美元的会费。就像在赛马场下赌注,美国人是如此地认真对待投资问题。理财也成了餐桌上的共同话题,经常被大家讨论。
理财在美国之所以这么盛行,是因为里根政府时期彻底贯彻实施了“抛弃弱者”之政策。
1983年,里根总统开始推行“里根革命”,在采取大胆的放宽限制和大规模削减税收政策的同时,还大幅度削减了社会福利开支,加强了对养老金领取者的课税。这种“弱肉强食”正是“里根革命”的特点。当时推出的缴费确定型养老金计划——401k条款就是从养老要靠自己谋求生路的角度投入运用的。
在“里根革命”的宏观经济政策背景下,美国人品尝了多次个人财产和基金在一夜间全部蒸发的“地狱”般的经历。正因为有了这些痛苦的经历,使美国人知道了“自己的财产要自己保护,资产增值要靠自己”的必要性,从此,他们开始拼命地学习理财知识,这和“撒切尔革命”后英国人所面临的局面完全相同。受次贷危机的影响,如今可投资的金融商品变得所剩无几,市面上也有大量泡沫型次级按揭贷款等金融商品。但由于个人投资者保持了投资组合平衡性,所以大多数人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
第二章 职场“再启动”的准备运动 不要奢望银行能帮你赚钱(5)
另外,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日本以大量购买美国国债或美元的方式支持了面临破产的美国经济。又因在对冲基金或衍生工具等新兴金融商品领域根本无法抗衡美国,最终被打得落花流水。亚洲金融危机时也同样,日本通过IMF等渠道援助了身受重伤的美国银行,结果再一次被美国耍弄。就是说日本政府在以不断牺牲普通纳税人和储户利益为代价帮助别人。
导致这种局面的根源在于日本民众对国民理财方面的知识整整落后美国25年,而且对于这种现状有太多的日本人连最起码的危机感都没有。
消费税很可能猛涨至2~3倍
前面我们讲述了关于新大陆派的资金使用方法和增值方法。其中,我最想强调的是要改变观念,也就是说只要改变一些观念和想法,就能节省1000万日元,就能实现10%以上的资产增值。
不久的将来,使上班族们不得不更加勒紧自家裤腰带的增税政策及增加国民负担的暴风雨即将来临。
政府之所以执意推行增税政策,其根本原因是日本政府已经“债台高筑”,处于要宣告“自我破产”的尴尬境地。毫无责任心的政府一直在饮鸩止渴,坐以待毙,直到大家觉得实在是走投无路。为此他们除了把所有的债务转嫁给广大民众之外,别无他法。政治学家们正在高喊着要提高消费税率,盼望着广大老百姓能习惯于政府的这些举动。他们并不热衷于追缉犯罪分子以稳定社会治安,只是一味地强调“财政平衡”。
截至2008年年末,日本政府和地方的债务累计预计达776兆日元,相当于每个日本人背负着约640万日元的债务。而2007年的国家财政税收仅为53兆日元,是债务总额的1/15,这相当于年收入530万日元的普通上班族背负着7760万日元的还贷压力。
更为严重的是这些债务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国家财政税收自1990年达到历史最高的60兆日元后便开始持续减少,而政府并没有相应地缩减财政支出,最终导致财政赤字越来越大,只能靠不断发行公债来弥补。在一个叫“日本国债时钟”的网站上,你就可以看到负债值如同出租车计价器般飞快运转,让看的人胆战心惊。但社会上有关应该由谁来买这些烂账的讨论却几乎找不到,也没人去探究或反省到底是谁把整个国家运营得如此糟糕。1990年以前的政府运营和其他诸国相比还都健全,这么说来,这一切毫无疑问是自细川内阁上台之后的毫无作为的联合内阁所推行的一系列政策之产物。除了第二次小泉内阁之外,其余的都不是民众自主选举产生的政府。虽然安倍内阁和福田内阁都对外宣称要修正小泉派“过激的改革”政策,但最终被选的却是小泉内阁。也就是说,正是这个日渐臃肿的政府无视民意之所为才是这15年间所有问题的根本所在。
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简称“经团联”)曾提出过不应增税,而是重建财政体制,把财政支出缩减到目前的一半左右的论点。但财政支出缩减一半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最终只好选择提高消费税。对此,“经团联”提出了两套提高消费税的基本方案:一个是“三级跳”模式,即把目前的5%消费税到2007年变为10%,2010年提高到13%,2013年达到16%的水平。另一个就是2007年提高到10%,之后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到2012年最终提高到15%。虽然上述方案所指定的起始点已过,但消费税猛涨到2~3倍的趋势却是事实(“经团联”并没有为促进经济发展而出谋划策,而是只会利用加减乘除追求逻辑平衡,是彻头彻尾的政党后援组织。虽说世界很大,但我还从未见过哪个经济组织会主动向政府建议提高消费税率的)。
直到现在,我仍然在各种各样的媒体上批判这种糟糕的社会现状。但作为社会核心层的多数上班族对这些社会现象却无动于衷,到底为什么呢?
第二章 职场“再启动”的准备运动 所有企业都可能会“猝死”
过去,在我创办的“经营管理者培训学校”中曾经讨论过这个问题。日本的公债余额已超过700兆日元,加上所有短期国债和财政融资资金特别会计国债余额的话,总共达1000兆日元。当我问学生如何清偿这些债务时,有一位知名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回答称:“国债是政府未经国民的同意擅自发行的,所以应该由政府负责偿还。”对此我追问道:“确实是政府的责任,但由谁来偿还呢?”这位管理人员这才猛然意识到:“是啊,所谓的国家实际上就是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也就意味着最终得由我们来偿还。”连40多岁的中层管理人员的意识水平也只能是这种程度,对此我只能说太缺乏危机感了。
我一向主张上班族应成为不仅具有广博的知识面和实践经验,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T型人才”,甚至是精通两个专业领域的“л型人才”。
按照这种比喻的话,刚才那位中层管理人员就是“I型人才”。这些人自进入公司以来一直从事某一特定业务,所以对自己所熟悉的领域掌握得非常详细,但缺乏广泛的知识面或丰富的实践经验,也就是缺少“T”字的横杠。他们不仅对日本国债等问题毫不关心,甚至对公司和工作以外的世界完全处于“无反应”、“无思考”的状态。他们根本没有认识到经济产业发展动向、国内政治及国际形势等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而现实生活中,无论是世界哪一个企业或产业都随时处于突然爆发的毁灭性的危机之中。
当然,一个企业的兴盛衰退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过去,一般家庭都是用蜂窝煤烧饭做菜,但随着燃气的普及化,蜂窝煤的市场需求日益减少直至不得不退出行业舞台。或是铁路的普及化结束了马车的历史使命,而汽车的普及化又使整个铁路行业陷入了严重衰退阶段,而且这些变化往往需要10~20年,甚至更长时间。但现在,这种变化往往会发生在一瞬间。
举个例子。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传统相机胶卷一夜间失去了市场需求,像柯达(Kodak)、日本富士胶卷等全球最大的胶卷制造商不得不面对业务重组问题。美国苹果公司向市场一推出便携式音乐播放器iPod,全球最大的音乐唱片零售商——美国TowerRecords公司便宣告破产。类似的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
包括前面所述的增税、负担增加等问题在内,目前我们所面对的现状就像巨大的海啸直袭上班族们的现有生活。虽然不及当年时速达700公里,一瞬间就把整个东南亚和南亚吞噬了的印度洋海啸那么强烈,但我们确实面临着个人资产将迅速缩水的现实危机。
与自然灾害的印度洋海啸不同的是,我们能确信这个“巨大海啸”肯定会来,且推进速度也就是在短短数年之间。但与自然界中的海啸相同的是,只要你再爬高20米,就可以幸免于难。换句话说,只要你从现在开始努力往上爬,就可以完全摆脱这次危机。
第二章 职场“再启动”的准备运动 现有体制将不断衰退
很多日本人的内心里,“应届中榜”或“直接升学”等先入之见仍然根深蒂固。
大多数日本人认为研究生应该是大学毕业后直接考入。事实上,在日本被称之为研究生院的学生中有73%是大学本科毕业后直接考入的。但对于经营管理专业,这种模式是绝对不可取的。
我也曾在日本商学院授过课,绝大多数学生对企业经营一窍不通。对什么是企业组织,甚至连松下幸之助是谁都不知道。按照他们这种现状,跟他们讲一些日本企业的经营问题,简直就是对牛弹琴。理工科的研究生暂且不谈,商学院绝对不是他们自认为的学习学问的地方,也不是单纯的大学本科的延长线。因为商学院里学的并不是学问,而是“实用技能”。所以,最好是先工作10年左右,亲身经历一两个不同工作,体会现实商务领域并发现自身能力的不足之后再决定接受继续教育。
从这个角度来看,35~50岁的人在商学院学习经营管理具有非常大的意义。目前,“BBT大学院大学”学生的平均年龄是375岁。
如今,已过40岁的人当中有很多人觉得自己已经到了极限,在想“说不定我下半辈子就这么完了”。离退休还有近20年的时间,却显得精力不足。日本人的平均寿命居世界之最,就算正常退休,还有20年的人生呢。从找到自我位置起计算,还有近40年的剩余时间。
所以,就算已过了40岁,也没必要放弃或悲观。你还有足够的时间去商学院重新学习,以掌握新知识新技能。
年轻人更是如此。一开始走一些弯路不要紧,只要在30岁之前能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到那时开始找工作也并不算迟。
那之前,日本的传统经济体制将逐渐衰退。官僚、大型企业、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经济同友会等都将走下坡路。所以,年轻人不应该进那些大型经济组织。一旦进入,你就必须有顺从于固有秩序的准备。虽然顺从意味着你的将来有了一定保障,但只要看那些日本道路公团、邮政局、社会保险厅、林野厅等部门的最终下场就能知道,原以为将来有保障的大型经济组织,在21世纪纷纷解体。如今这个时代,即便优秀企业也可能面临“猝死”。在美国,20年前称霸全球的AT&T公司已经宣告破产(现在名称只是收购方借用它的名称而已),GM也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
如今的时代,传统的经济体制被全盘否定,好比武士刚刚退出历史舞台后的明治维新或战后财阀刚被解体的那个时期。明治维新或战后初期,谁也不知道今后的发展方向到底在哪里。正是在这种特殊的社会背景下,像下级武士、只有小学学历的幸之助先生等得以站在历史舞台大展身手。现在也一样,在这种特殊时代,现有教科书里的东西毫无用处。所以,年轻人应该更主动向没有未来保障的领域进军并在其中学习和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承担起社会变革的重任。
第二章 职场“再启动”的准备运动 大型企业只会埋没优秀人才
另外,如今大学毕业生的脑子里都想些什么呢?
专门提供就业信心服务的Diamond-bigandLead公司发表的2008年度最受大学生欢迎的企业排行榜中排在前十位的企业如下(括号里的是2007年度排名):
【男生,文科】
①三菱商事(1);②三菱东京UFJ银行(3);③三井物产(2);④住友商事(4);⑤东京海上日动火灾保险(7);⑥丸红(6);⑦三井住友银行(10);⑧伊藤忠商事(5);⑨大和证券集团(19);⑩松下电器(9)
【男生,理科】
①日立制作所(1);②松下电器(2);③索尼(9);④夏普(10);⑤三菱商事(5);⑥丰田汽车(11);⑦野村综合研究所(6);⑧佳能(8);⑨三井物产(3);⑩住友商事(7)
【女生,文科】
①东京海上日动火灾保险(3);②三菱东京UFJ银行(1);③全日空(2);④三菱商事(5);⑤贝乐思BENESSE公司(7);⑥JTB(11);⑦住友商事(6);⑧三井住友银行(13);⑨资生堂(23);⑩伊藤忠商事(10)
【女生,理科】
①资生堂(17);②松下电器(1);③日立制作所(2);④索尼(29);⑤P&G(排名外);⑥Lotte(7);⑦SUNTORY(4);⑧花王(11);⑨夏普(15);⑩三菱东京UFJ银行(10)
依旧都是“求大求稳”。每年看到这些结果,我都不免发出惊叹:“这不会是真的吧?”我无法理解他们这种一心一意地想挤进这些大型企业的想法。我认为现在的大学生并没有正确理解这些就业信息。其原因是进这些热门企业,无疑就意味着自己把自己今后更广阔的发展前途给扼杀了。
我们假设你已经成功进入上述排名第一的企业。排名第一,意味着公司聚集了全国成绩最优秀的人才,和自己差不多的骄子比比皆是,内部竞争也将异常激烈。这类企业内部肯定会发生内讧。如果不能在内部竞争中胜出的话,其余的就不要妄想。所以,进公司的前20年大都专注于内部斗争。
在这些排名前位的热门企业,趁你年轻时能有所作为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不到五六十岁是不会让你放手去做事情的。那之前只能是一个字——“忍”。问题是人一旦长期处于压抑状态的话,大脑容易“锈死”并无法运转。也就是说,进这些热门大型企业,意味着给自己套上了牢固的枷锁而无法动弹。
在和那些大型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交谈中了解到,虽然公司聘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但他们却经常慨叹:“我们公司缺乏优秀人才。”其实他们这些想法本身就是错的。他们不是没有人才,而是优秀人才在贵公司期间变得非常迟钝而已。
无论学生时代有多么优秀,如果找不到展现自我价值的舞台的话,最终的结局只能是“伤仲永”。所以我觉得大学生在找工作时,首先应该调查该公司能使自己大显身手的平均年龄是多少?在日本的大型企业当中,能让年轻人大显身手的企业恐怕只有一向奉行“不能三十而立的人,趁早回家”的Recruit公司了。
第二章 职场“再启动”的准备运动 “脱轨”—成功就在前面
能进入排名前几位的知名企业的人,进中小型企业是轻而易举的事。与其被大型企业的繁重枷锁套住,还不如在极具发展潜力的风险型企业或者资金雄厚但缺乏人才或无继承人而苦恼的中小企业尽情发挥自己的能力。如果那样,年纪轻轻就可以大显身手,10年以后就有可能荣登公司最高职位。
在美国,从斯坦福大学或哈佛大学等一流大学毕业后进大型企业,被认为是一种“愚蠢”之举。好不容易刻苦努力完成了学业,却进那些无聊透顶的大型企业的人被当做是傻瓜。毕业于上述一流大学的过半的学生,通常都会选择自己创业或进前辈创立的风险型企业,挑战未来的发展可能性。或者是选择像麦肯锡这样员工教育体制健全的严格的企业,并接受5~10年的斯巴达式训练,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的经验和技巧,到了30多岁就去当大型企业公司的总裁或副总裁一职。
相比之下,日本大学生的“求大求稳”的观念根深蒂固,甚至还有所加强。其背后施加负面影响的有以下三种人。
第一个就是大学研究小组的教授、就业指导部门负责人。他们把学生送进知名企业当作是一种“勋章”;其次就是父母。若自己的子女被某知名企业和不知名的中小型企业同时录用的话,恐怕没有哪个父母会主动向子女推荐后者的;最后就是学生自己。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自出生以来一直沿着“既定轨道”循序渐进。而现实世界就是如果一味地只会遵循固有模式,你也只能拿到平均工资。
打破固有模式,当然会有因失败而流落街头的风险,但同时你能不受年龄约束尽情发挥自己的能力,也可能成为一名年轻富豪。我想你们应该认真地考虑到底哪种人生活得更精彩,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和以往相比,现在社会“成功的金钥匙”完全不一样。经济稳步快速增长的年代,重要的是“实践经验”。能制造5万美元的机器设备的话,下一步就是要制造50万美元的设备,就这样一直不断追求更大、更快的“规模经济”效应。在这种经济环境背景下,经验变得尤其重要,所以年轻的时候就得拼命积累经验,以便将来利用这些经验大展宏图。
但那样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经济成熟,低速增长的大环境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秘诀在于有没有充分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考力”,有没有积极求新的能力。以前的经验变得毫无意义,甚至会成为你的绊脚石。因为丰富的知识经验往往使人囿于常规,妨碍人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思想陈旧的人是做不成大事的。能做成大事的,往往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轻一代。
那么如何管理和激励这些敢作敢为的年轻人呢?这将是下一章节的主题。00
IBM出售电脑业务的背后
2000年上半年大幅度拉动整个电机产业业绩的数码相机、DVD录像机、平板电视等“数码家电”,自进入2005年以来明显放慢了发展速度。其主要原因是过度竞争引起了价格暴跌,这种结果完全在预料之中。
其中一个典型案例就是电子手表。早在30年前,SEIKO(精工)开发出了石英振荡器和电子手表,为一直以来以精准度为主要竞争手段的传统钟表行业画上了句号。但由于石英表主体芯片实现了模块化,一个芯片的价格暴跌至150日元。在这种行业背景下,它的主要竞争对手——CITIZEN(西铁城)通过把廉价的产品组件卖给世界各国的钟表生产商,巩固和发展了企业经营。与此相比,一度堪称具有世界最先进技术的精工,却未能赶上注重外观时尚的时代发展潮流而慢慢落后。
与靠传统手艺和技能决定胜负的模拟时代不同,数字时代的市场竞争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若想生存与发展,要么走在时代潮流的前沿,成为不断创造崭新的时代潮流的品牌领导者,要么专注于“零部件生产”或“委托生产”(OEM、ODM等用委托方的品牌进行设计和生产或电子制造服务EMS等),别无他途。
直到现在,很多日本企业经营者都没有真正理会当初IBM公司把个人电脑业务出售给中国联想背后的真正含义。
如今的个人电脑生产说白了就是各个零部件的简单组装。美国戴尔,凭借号称产品的流通成本等同于联邦快递运费成本的优势,迅速上升为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电脑正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日常必需品,和日常生活中的面粉没什么太大区别了。阿根廷产的小麦和加拿大或澳大利亚产的小麦相比,除了在味道和价格上有所差别之外,没什么两样。同样,不管电脑的实际生产地和生产商是谁,其本身的功能没有太大差别。在这里,只有像戴尔这种专注于“组装生产”,钻研生产“无印良品”的企业才能得以生存。而如今,戴尔也面临着产品订单及组装模式过时了的困境。其原因是半导体价格大幅度降低和产品性能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导致功能齐全的量产成本低于个别订单生产成本。只要从一开始就把那些消费者可能希望的功能安装到产品中的话,个别订单需求将会大幅度减少。
何况,IBM曾经是世界第三大个人电脑生产商。即便如此,IBM认为个人电脑领域已经无利可图,便决定放弃该产业。排名世界第二的惠普公司,也曾一度因为电脑事业业绩不佳而以追究责任的形式解雇了一向具有铁腕女性之称的卡莉·费奥莉娜(CarlyFiorina)总裁兼CEO。而如今,惠普电脑业绩斐然并有可能超过戴尔。
那么,其余的电脑生产商未来的命运将会如何呢?特别是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及流通成本比例超过50%的NEC、富士通、索尼等日本生产商,如果照目前情况,它们将很难在日益激烈的价格战中生存下来。
首页 上一页 共2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