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问题仅仅促使你完整地获取信息;第二个问题迫使你对信息进行联系、视觉化和比喻法;第三个问题要求你将信息应用在不同的情境中。这三个问题迫使你将每个知识点都要经过整体性学习里的理解、拓展和应用三个阶段。
比如我刚刚读完心理学中的经典条件反射,其主要的知识点是:
·经典条件反射的发现者是巴甫洛夫
·经典条件反射是刺激引起反应
我会这样记忆:
·想象一副图画,画中巴甫洛夫的狗听到铃声流出了唾液。
我会这样拓展:
·我听到电视里类似的手机铃声,会不由自主地掏出自己的手机。
如果你能对教科书里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进行这样完整的积极阅读,你一定会天下无敌。一旦你熟悉了这种方式,就不必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完整的积极阅读,而只针对自己需要理解和记忆困难的那些内容。
掌握快速阅读
快速阅读与整体性学习一样,是一项技能。这表示如果不反复练习,仅仅阅读本书毫无用处,本书中有数十个智力挑战用以练习和掌握各种新的技能,我建议每次选其中一两个智力挑战认真练习几周,直至熟练,然后再练习其他技能。
小贴士
别忘了下载快速阅读练习材料,这些材料专门设计用于练习快速阅读。
智力挑战
这个挑战的目的是让你适应快速阅读的技巧,快速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力。我个人建议只有在完成本次挑战之后,才进行下次智力挑战。
1.买一两本内容适合做快速阅读练习的书。
2.确保至3周内每天15分钟进行阅读速度和理解力的练习(具体方法见“练习阅读”一节)。
3.练习指读法两周。
4.每周练习1次积极阅读。
笔记流
我并不是那种推崇记录非常详细且纷繁复杂笔记的人,我一直信奉“一次学会”的学习原则,“一次学会”表示你在学习时要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而不是忙着做细致漂亮的笔记,等到课下再学。
我在课堂上曾经使用一种记笔记的方法,对信息量较大的课程效果不错,我把这种记笔记的方法称为笔记流技术。笔记流技术的目标是提供一个平台以联系学到的东西。大多数人采用的画线、画圈等传统记笔记的方式被很多“流”(虽然有些杂乱)替代。
使用笔记流时,首先写下最主要的观点,尽量用很短的单词来替换完整的句子,这可能会降低可读性,但是提高了上课时的学习效率。事实、日期、细节和描写要尽量减少单词量,不要写冗长的段落。
一旦你写下了一个观点,下一步就是在这个观点和其他观点之间画上一些箭头,观点不是建立成金字塔式的结构,而是呈现出相互关联的关系,这个过程与实际的整体性学习策略类似,观点连在一张网中。
我把笔记流当作一种工具,以更好地使用其他的学习技术。比喻法、图表法以及信息压缩技术都可以与笔记流相结合,通过笔记流,你可以写下各种主要的观点,也可以将观点与图像、图表以及其他主题相联系。
记笔记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如果忘记了这个目的,笔记记得再漂亮,思维导图画得再标准、好看,也是本末倒置。因此,虽然笔记流看起来杂乱、粗糙,但是在帮助理解材料上效果不俗。
混合型笔记流
笔记流技术涉及两个方面:记录和拓展。传统的规则、线性的笔记方式,可以将课堂内容精确地复制下来,这种方法对于你准备课下好好复习几遍来说是不错的选择。
笔记流会为了当前的理解而牺牲一些随后的可读性。通过减少笔记内容和增加各种联系或图表,学习变得更具整体性。如果课堂上的信息量极大或者你打算课后好好地复习笔记,建议你采取混合型笔记流方法。
课下笔记流
第一种混合型笔记流是课堂上按常规记笔记,下课后再根据笔记内容制作标准的笔记流。假如你觉得跟不上课堂的节奏,这种策略会给你更多的时间消化知识。虽然花的时间比单纯的笔记流或传统线性笔记更长,但是它兼顾了可读性和理解性。
我建议你在尝试笔记流之前的一个月,先试试课下笔记流。这样可以保证你有一份完整、清晰的笔记,以便今后需要复习笔记时使用。
评注流
有些课程上课时信息量很大,如果你想疯狂地记下每一个细节,笔记流几乎不可能做到。笔记流只能保证在很少的时间里记下所有最关键的信息。大多数优秀教师会在课堂上留有思考的时间,在这些时间里,你可以创造整体性学习需要的联系、比喻和图表。
然而,在信息太多来不及记录的情况下,评注流是个不错的选择。首先写下最关键的信息,然后在信息之间加入联系。假如老师讲了十几个需要记下的公式,首先写下所有的公式,然后在老师举例子和讲授公式如何应用时,给公式加上各种各样的联系。
关键信息的识别
记好笔记流的一个关键能力是知道哪些知识是重点,哪些是老师教的核心内容。假如你平均记录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那你所做的工作就是实录而非思考。
我做笔记流时,删减掉很多信息,重点记录联系和按照我理解的方式给信息分类。
小贴士
在尝试课堂上做笔记流之前,要先习惯以“流”的方式写下信息。如果你掌握了下一章介绍的图表法和比喻法,笔记流会做得更好。
智力挑战
本次智力挑战的目的是在决定是否用笔记流取代传统记笔记方法之前,练习笔记流技术。
1.买一本专门的笔记本,在封面上写下“笔记流技术练习本”。
2.确保2周内每天练习1次:把你课堂上记的笔记拿出来,按照笔记流的方式重新记录,记下知识点并在知识点之间画上联系。
3.练习将其他技术融合到笔记流技术中。
联系观点
在获得知识之后,下一步就是理解和拓展这些知识,仅仅理解知识的表面意思一般是记不牢的,进一步地深入下去可能会花费一些时间。但是,如果运气好的话,当这些方法变成一种习惯时,你就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自动地使用它们了。
当然了,这些技术并不是对每个知识点都十分必要,很多知识我在课堂就处理了,比喻、内在化及图表并不是全部要完成,可以根据情况有选择地做一些。
我的做法是将要处理的知识分为两类,有选择地应用这些方法。
(1)困难信息。
(2)关键信息。
困难信息可能是一系列日期,或者是一系列步骤。步骤间没有什么逻辑关系。困难信息可能是抽象信息、随意信息,在这些情况下,应用联想法可以使知识记得牢。
关键信息就像是一座建筑的地基,它构成了我们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一个初学矩阵的学生会发现行列式和行化简是非常重要的两个问题。如果这两点理解不好,后面以此为基础的其他知识更不可能学好了。
如果不是特别关键和困难的信息,就没必要采取专门的技术。因为大部分的学习过程是潜意识的,你在不知不觉中就可能形成了足够的联系和模型,而没有应用什么专门的技术。
使用联想法形成模型
在本书的前面,我曾经说过模型是最基础的结构。简化的图像和概念可以用于描述新知识。这些联想方法是整体性学习中创造模型的主要方式,大多数时候我使用比喻法、内在化或图表来创造一个模型。
练习、练习、练习!
像所有书中提到的方法一样,这些技术都需要反复练习方能熟练应用,假如你以前从未用过,那你至少需要练习3次去熟悉它们。此外,当你开始用这些技术时,我建议你准备一支笔和一张纸,先在纸上练习,我现在已经能做到在脑子里清晰地想象,而不必写下它们。对于从未用过这些技术的人,先在纸上练习是最好的办法。
比喻
比喻本是一种文学上的工具,用来将某个物体与其他物体联系在一起,而实际上二者并没有实际的联系。比如说一名女性有沙漏一样的身材,并不是说她的身体是玻璃的,黄沙从她曼妙的身体不停地往下流淌,这只是一个比喻,形容她的身材与沙漏的曲线一样玲珑。
明喻是比喻的一种类型,明喻法在比较两个物体时,常用“好像”或“如”等词。男人强壮得好像一头公牛;她的皮肤白如牛奶;寒风像结了冰的刀子割在我的脸上,以上这些都是明喻。
故事中应用比喻可以把普通人的经验与不寻常的体验相联系,比如一个故事中的恶人约翰“有一张沙皮狗样的脸”,读到这样的文字,你很容易在脑海中想象出约翰的那张脸。在这里,比喻法就成功地借助沙皮狗(你曾有的体验,相信你看过沙皮狗的模样)告诉你约翰的模样(你不曾有的体验)。
比喻法在整体性学习中扮演的角色是类似的,比喻就是在不熟悉的知识和熟悉的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比喻在文学中主要提供视觉上的相似,而在整体性学习中联系的是类似的过程:事件或者信息的顺序。(其实比喻法不必拘泥于二者有多么相似,只要有一点相似,不管是视觉、听觉、触觉还是直觉,也不管是原理、目的还是过程,都可以拿来比喻,比喻法也就是建立模型的方法。──译者注)
举例来说,我们在心理学课上学到了条件反射,经典的条件反射讲的是一个刺激经过强化,与一个反应建立联系的现象,这个现象由巴甫洛夫观察狗的行为而发现。巴甫洛夫注意到如果每次给狗送食物之前先按铃的话,以后一按铃,即使不给食物,狗也会分泌唾液。
怎样应用比喻法学习条件反射?比喻法的第一步是在你的个人经验中寻找能够模拟条件反射的东西,我个人生长在加拿大的冰天雪地里,所以想到的第一个比喻就是在雪地里行走。你第一次在雪地里行走时,因为雪地茫茫一片,走哪条路都有可能。但是几次行走以后,你会选择一开始走的路,因为开始的行走在雪地上形成了一条隐约可见的小路,走这条路显然比随便走更容易。
我将雪中走路与条件反射联系在一起,一开始,铃声可能或不引起狗分泌唾液(这代表一开始雪地茫茫一片,无路可寻)。但是在将铃声和食物关联在一起后,从铃声到食物的路就在雪地上(狗的大脑里)形成了,最终狗一听见铃声就分泌唾液,因为这条路已经很明显了。像许多比喻一样,这个比喻也不完美,但是它很有用。
可以按照下面三个简单步骤找出一个比喻。
(1)确定你要深入理解和记忆的信息,在上面例子中就是经典条件反射。
(2)在你的个人经验中寻找与信息部分相似的东西,要达到完全符合不太可能,所以与其寻找一个完全符合的东西,不如稍作让步,找到十几个部分符合的“不完美比喻”,在上面的例子里我想到的是雪中行走。
(3)重复上述过程,检查比喻不恰当的地方。例如,雪中行走是线性的痕迹,而脑神经却是错综复杂的网络。
有时候,想到一个比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你需要费一番心思。雪中行走恰好适合比喻经典条件反射,但是并不是每次都有这么好的运气。
比方说,你已经学了基础数学,现在打算学习导数。(导数(derivative)是微积分中的重要基础概念。当自变量的增量趋于零时,因变量的增量与自变量的增量之商的极限。在一个函数存在导数时,称这个函数可导或者可微分。可导的函数一定连续。不连续的函数一定不可导。导数实质上就是一个求极限的过程,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来源于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译者注)导数是一个函数求微分的结果,在数学上有很多有用的特性。
导数可以测量父函数任意部分的斜率,如果你有一个函数,这个函数描绘了一个向上升的直线,那么其导数和父函数的斜率相同。对于一个曲线,导数描述了父函数每一个点上的斜率变化。(这句话的意思是直线的导数就是其斜率,曲线把每一个点的导数求出来就构成了一个曲线斜率变化图。──译者注)
关于导数的这种解释可能很难让人记住导数实际是什么,打一个比喻有助于将导数的概念和实际经验联系起来。
你也许会想到用驾驶汽车做比方,汽车的仪表盘上有里程表和车速计。里程表测量你开了多远,车速计测量你开的多快,如果你绘一张图,以里程和速度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那么,里程-时间函数的导数就是速度,(也就是说),位置图(某个点)的斜率就是(该点的)速度。(里程-时间方程是一条直线,其函数为:S=kt+a(其中S是里程,k是速度,也是斜率,t是时间,a是参数,在这个函数里表示开始计时前已经有的路程);S′=k (对函数S求导,等于k,就是速度了,当然k也是这条直线的斜率)。——译者注)"
运用比喻法的技巧
比喻法并不那么简单,想出比喻的速度有快有慢,质量有好有坏,怎样才能提高运用比喻法的速度和质量呢?
1. 要有寻找比喻的欲望
除非你不断地问自己什么样的比喻才能很好地描述要学的知识,否则你什么也得不到。
2. 注意第一个出现在脑海中的念头
发现一个好的比喻是一个创造性的试验过程,这表示你在找到一个恰当的可以充当知识模型的比喻之前,可能会尝试好多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我目前能做到在一两分钟内想出五六个比喻,并快速地找到一个适合的比喻。
我的建议是不要压抑你的创造力,不要总是说自己找不到好的比喻。抓住跳入你脑海的第一个念头,看看这个念头哪里适合,哪里不适合,把不适合的部分改掉再看看。
3. 优化和测试你的比喻
你经常会碰到找到的比喻只是部分符合你要学的知识。我建议你再找几个不同角度的比喻,这样做不仅会减少理解上的错误,而且会创造广泛的联系,从而改善结构的质量。
智力挑战
本次智力挑战在于提高你运用比喻法理解和记忆抽象信息的能力。
1.坚持至少两周内每天一次好好阅读学习内容,阅读完教材或笔记后,写下至少五个主要观点。
2.针对每个观点,写一个可以解释观点的比喻。
3.假如比喻不能完全解释观点,尝试寻找更多可以解释观点的比喻。
4.应用10岁规则。是否能用这个比喻解释给一个10岁的小孩听?假如你的比喻还是和原始观点一样,孩子听不懂。重新来过吧,直到你找到简单的他能明白的比喻。
5.针对其他观点,重复上述过程,直到你确定自己真正理解为止。
内在化
你可能听说过视觉化,就是在脑海中想象图画的过程。内在化是我创造的名词,指不仅仅在脑海中出现图像,而且有声音、触觉和情感等。一般说来,一幅图就足够了,但是能够调动更多的感知与知识联系在一起,甚至与情感相连,得到的关联一定比单一的图像更强(即所谓强联系)。
要内在化一个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先简单地在脑海中想象一幅图像,如果知识本身就有图像时最好,想象一束光进入你的双眼,通过视网膜上的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再通过视神经进入大脑的过程肯定比想象所谓的道德哲学要容易得多。
具体信息的内在化效果最好,而抽象信息最适合比喻法。当然了,二者之间尚有相当大的灰色地带。
有了脑海中的图像之后,就可以将其他感觉加入到图像中,假设你正在想象对光的感觉,想象光线进入眼睛时的那种感觉,你可能会进一步想象光线击中视网膜时和在视神经里汹涌前行时发出的那种特殊的声音。
当我学习矩阵时,我碰到了如何计算行列式的问题,行列式的值是将左上和右下的数字相乘,再减去右上和左下数字的乘积。假如我不对它内在化,想要记住这个抽象过程是很困难的。
内在化计算行列式的过程,首先要想象一个2×2的表格,其中有4个数字,然后想象我的右手从左上的数字挪动到右下的数字,同时想象在表格上留下了一条蓝色的条纹,而且因为手上抓了数字而变得沉重。接着再想象我的左手从右上的数字划到左下的数字,同时留下了红色的条纹,而右手感到重量减轻。
通过将具体的感觉、声音以及肌肉的运动与原知识相连,记忆更加容易。
有些学习专家认为人们的学习方式主要有三种:视觉型、听觉型和运动型。视觉类型的学习者(我觉得自己就是典型的视觉类型学习者)需要信息以图像的方式表现出来才能很好地理解;听觉型的学习者需要将信息转化为声音和指令才能很好地理解;而运动型的学习者则需要通过触摸和操作才能更好地理解信息。
给自己贴上某一种类型学习者的标签并没有益处,不同的人学习方式肯定不同。内在化就是将信息由你不熟悉的类型转化为你容易理解和联系的类型。
内在化还有一步就是赋予知识以情感,心理学家早就知道不同的情感状态会影响记忆的效果。将知识与情感(即使是很小的情感)相联系总是比干巴巴的知识更容易记得住。
怎样进行内在化
(1)明确你要内在化的概念。这是一个生物过程,还是编程中的函数或者是一个数学概念?
(2)从建立脑海中的图像开始。如果你不习惯内在化,可以先试着在纸上画出概念的粗略图,多次尝试后,你就会直接在脑海中想象了。
(3)脑海中的图像是静态的,还是栩栩如生的动态场景?掌握一个行列式需要好几个步骤,所以要让图像动起来,就仿佛在看一部电影一样。
(4)现在开始加上其他感官。试着用手去拿它,去摸它,去打开它,去嗅它的味道,去听它的声音,动用你身体的所有感官,将所有的感觉与运动的图像相联系。
(5)加入更多的感觉或情感。
(6)不断重复和优化图像,直到你一想到它就能很快地回忆起知识。
像比喻一样,内在化也是个创造性的试验过程。你不可能一开始就想出完美的图像来。重要的是开始去做,在不断地优化、抛弃图像中不适合的部分,最后你一定会得到一幅记忆深刻、栩栩如生的图像。
我强烈建议大家拿起笔和纸来练习,看到纸上活灵活现的图像会让你记得更清楚。
比喻内在化
的确,将三个单词(比喻、内在化、视觉)融合在一起有点过分,但是比喻法和内在化结合可以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抽象但重要的知识。过程和内在化是一样的,不同之处在于你首先要用一个比喻来替代抽象的知识。虽然应用比喻法有些繁琐,但是当难以想象出概念的图像时,比喻法还是很有用的。
智力挑战
本项智力挑战的目的是锻炼你形成图像以及给图像加上各种不同感觉的能力。
1.取一张白纸和铅笔,准备作画。
2.打开课本,找两个概念或观点,如果你不太熟悉内在化,建议你选择容易想象出图像的概念先试一试。完全抽象的概念或者过于复杂的概念对于初学者来说不太适合。
3.在脑海中建立图像,将感觉和情感加上去。
4.根据脑海中所想,快速画出概念的图像来(30~60秒)。
5.坚持两周每天选几个概念练习内在化过程。
图表法
最后一项拓展观点的技术是图表法,图表是内在化的简化。创作图表比想象一幅图像花费的时间更多,但是操作起来更容易,而且可以用于非常抽象的观点,抽象的观点一般难以想象。
学习时,图表技术也可以很容易地和笔记流技术以及积极阅读相结合。
一幅图表就是一幅将多个信息压缩在一起的图画,图表最常见的形式是带有数字信息的图表。散点图可以将成百上千的数据点压缩到一张图中,流程图技术可以把一系列复杂的内部作用关系和步骤绘制到一幅图中,让人容易看明白。
一般的书中都有一些示意图,用来简化信息。在没有示意图的地方,你可以自己绘制图表(即观点流,画出不同的概念或将不同的概念联系在一起)。
我在这里介绍三种主要的图表类型:流程图、概念图和图像。三种类型的适当组合可以帮助你理解几乎所有的概念,图表的唯一缺点就是它花费的时间要比比喻法和内在化更长。不过,经过练习,我已经提高了画图表的速度,现在可以在一分钟内画出一幅粗略的图表来。
流程图
以图表为基础的流程图适用于以下几方面。
·绘制一系列的步骤(怎样做长除法,怎样写一份现金流转声明等)。
·绘制历史事件,创造分支将事件联系在一起,不仅通过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且根据事件的发生时间来建立联系。
·绘制一个系统(例如函数在程序中怎样执行)。
流程图的基础是从一个简单的元素开始,然后在这个成分及与之相联系的不同知识之间画出联系箭头,我曾经为写这本书画过一个图表。从最原始的观点出发,逐步画出其他相关的观点来。
图表最重要的是方便你的理解,而不是追求漂亮的图画。人们很容易追求所谓简单、整洁、美观的图画,不过随后却要花费成堆的时间去理解其内容。只要能满足你的需要,简单和杂乱的图都是可以的。
概念图
概念图将观点联系在一起,与笔记流密切相关。概念图里的关系并不是某个顺序中的不同步骤或是按日期顺序排列的观点,而是观点之间的内在关系。在不同观点之间画上箭头,箭头上还需要加上一些简单的话语,说明二者是什么样的关系。
假如我想画出不同财务会计原理的简图,首先我要写下四个基本的清单:资产负债表、收入、留存收益以及现金流,然后我可以在它们之间建立各种联系,最后形成知识网。
假如我想画出小说中的角色关系,我会先把主角放在图的中间,然后其他人物以他为中心按照与主角的关系分别画在旁边。这种方法有助于我们理顺思路,将庞大的知识组织得条理分明。
从最重要的观点出发,不断发出分支细化知识及分解观点。
图像
图像不是一种专门的图表类型,不过图像构成的图表非常重要,所以我把它放在这儿介绍。图像强调的是用粗糙简单的涂鸦来代替文字,包括观点和观点之间的联系,图像比文字更加生动,容易记住。
我经常画一些小图像以代替某些重要的观点,它们在我的脑海中记得更清晰,没有必要花费很长的时间画一些复杂的图画,花10~20秒简单地涂鸦是比较好的选择。
将图表与比喻和内在化结合在一起
图表可以和比喻及内在化混合在一起,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智力挑战
本智力挑战目的在于提高你画图表的能力和速度,因为图表是上面提到的三种联想技术中速度最慢的。假如你想在学习中使用它而不成为一种负担,就必须提高画图表的速度。
1.找出一个观点或是一系列概念,准备画图表。
2.设定时间2~5分钟,然后开始画图表,图表可以是上面的任何形式。
3.时间一到,停止画图表,统计一下你的工作量,包括信息的多少、建立了多少联系,等等。
4.每天进行一次,重复两周,直到你可以轻松自如地画图表。
小贴士
一旦你掌握了画图表的技术,请尝试将其与课堂上的笔记流或积极阅读结合在一起。
随意信息的处理
随意信息是整体性学习中的一个难点。针对随意信息,如何联系、比喻以及内在化呢?
例如:
·一系列日期
·解剖学术语
·一系列步骤
·各种各样的规章、条例
·科学公式
一般情况下,这些信息只能靠机械记忆了,整体性学习则要尽可能地避免死记硬背。取而代之,用比喻、内在化和图表法,创建模型和最终的结构是应用大脑的最好、最快的方法。不过,在有些情况下,这些办法效果并不好。
随意信息,或者内容太多、太复杂的信息,都不容易被理解,它们需要不同的技术。假如你发现联想法不能帮助你理解材料,或者需要花费的时间太长,这时候处理随意信息的方法就很适合了。
这些处理随意信息的方法介于机械记忆和整体性学习之间。联想法、挂钩法就是处理随意信息的方法,它们能加速记忆,而且也符合大脑的学习方式。机械记忆好比钝刀切菜,整体性学习就是寒光闪闪的解剖刀,而联想法、挂钩法则算是切牛排的餐刀。
处理随意信息的方法需要不断地练习,理由如下。
(1)不经常使用它们。我平时很少使用联想和挂钩法,正因为不常用,所以练习非常重要。
(2)这些方法比较复杂。联想法、挂钩法和信息压缩技术很少依靠直觉,需要多加练习才能很好地掌握。
小贴士
随意信息的结构很弱,总是需要某种转化后才容易学习:
弱──重复学习。
好──通过联想法、挂钩法以及信息压缩技术学习。
最好──通过比喻法、内在化法及图表学习。
联想法
联想法并不是我首创的,作为一种记忆技巧,它已经存在很多年了。之所以称为联想法是因为它的目的是将一系列观点串在一起,就像链条,一旦进入链条中的一环,就可以轻易地到达链条中的其他环节。
联想法在处理一系列随意信息时效果很好,包含步骤的过程信息、按顺序写下的名字或公式,都可以应用联想法。随着不断地练习,你可以迅速地将数十个知识点连在一起。
小贴士
联想法这个名字(不是我发明的)听起来与整体性学习关系不大,而与机械记忆关系更大。联想法虽然也是一个很有用的方法,但是有可能的话,我还是会尽量采用比喻法、内在化法和图表法。
使用联想法的步骤
第一步 创造顺序
先在纸上写下你打算记住的很多信息,在你能理解的前提下,迅速地将信息分成几类。把要处理的信息罗列成一个线性的清单非常重要,因为这是用联想法保存数据的唯一方法。
简单例子:联想法记忆杂货清单。
(1)香蕉
(2)牛奶
(3)烤豆
(4)黄油
(5)果酱
我相信没有什么课程会让你记忆杂货清单,不过其中的原理是相同的。
要记住一个公式,可以将公式先转化成一个序列,即将公式变为可以输入到计算器的形式。公式V=1+X/b可以写成V=1加上X除以b,V、=、1、加上、X、除以、b就是这个序列中的元素。如果你不习惯这种方法,碰到复杂的公式可能会花些时间,但是如果你很担心自己忘记,使用这种方法还是很有效果的。
第二步 给清单中的每一项设一个符号
如果清单中是抽象信息的话,你可以给每个抽象信息设计一个容易识别的符号。学习管理学时,我需要记住亨利·法约尔(Henry Fayol)的管理十原则,我运用联想法给每一条原则设计一个助记符(一般是单词的首个字母或是词语中的一个字和谐音,比如用“水仙花,莫悲伤”记忆几种传染病出现皮疹和发热的天数,其中,水指水痘,仙指猩红热,花指天花,莫指麻疹,悲指斑疹伤寒,伤指伤寒。当然也有一些其他方法。──译者注),劳动分配变成了一把锋利的刀,个人薪水则成了大棒上的胡萝卜。
设计的符号要能迅速让你联想到原始的知识,因为联想法记住的是视觉符号,而不是抽象信息本身(记住的是胡萝卜,而不是个人薪水),所以如果符号和知识之间没有什么相关性,那联想法就不起作用了。除非你确信能从视觉符号想到原始知识,否则不要使用联想法。要记忆公式,可以将公式中的字母用一个相关的有实际意义的物体来替代,比如变量a的替代符号是红红的苹果(apple)。
开始时写下序列中每个项目的替代符号,一旦你联想得很熟练,成为习惯,就不必每一步都写下来了。
第三步 创建属于自己的联想
这一步是联想法的基础,你要做的就是创造生动夸张的图像,能将序列中的两个符号联系在一起,这表示你需要创造出图像联系1和2、2和3以及3和4,等等。
以上面杂货清单的例子来说,首先我要想象一幅图画来联系香蕉和牛奶,我想象的图画是一只巨大的香蕉上面,有一群奶牛在散步;或者我也可以想象一名挤奶工在给一个巨大的香蕉挤奶,注意是巨大的香蕉而不是奶牛,是不是很疯狂?
这种疯狂、古怪、滑稽、荒诞的想象正是联想法的精髓,假如这种联系平淡无奇,只不过是普通的农场工人在给一头奶牛挤奶,一边挤奶一边吃香蕉,这样的想象不够夸张,不够生动,不能让自己兴奋,回忆起来也就很困难。这样的联系称为弱联系,而前面那种称为强联系。
在1和2建立联系之后,接下来就要想象2和3的联系了,想象一幅什么样的图画来建立牛奶和烤豆之间的联系呢?想象巨大的豆子在和一盒牛奶摔跤是不是生动有趣?
接下来大家自己试试分别想象烤豆和黄油,黄油和果酱之间的联系。
做完所有的联系后,再回忆一下是否能很容易地从1联想到2,3,4直至最后,如果中间有困难,说明你想象的图画不够生动,不够夸张、荒诞,重新想个好点的吧!
小贴士
联想法和整体性学习方法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想象力。别害羞,想象要大胆一点,想象的图像越是夸张、奇特,联想的效果就越好,整体性学习也是如此,联系越多,越不一样,学习效果就越好。
联想法的难点
尽管联想法用起来比其他方法更费时间,但是可以通过练习提高速度。不过在有些情况下,使用联想法也会遇到一些挑战。
符号重复
如果公式里有重复的符号怎么办:
r,=,σ,(,Z,x,*,Z,y,),除以,(,n,减,1,)
我建议你给同样的符号加上不同的颜色,这样就不会混淆了。比如公式里有两次“()”,前面的可以想象成蓝色的手镯,后面的想象成红色的手镯。
断裂的联系
联想技术的一个缺点是假如联想链中某一环断裂了,你就无法继续往下进行,这就是我为什么建议联想链最好不要太长,5~15个为好,超过这个数量,建议你把大联想链分成几个小的。
难以辨认的符号
如前所述,符号最好清晰简明,容易记住,假如你设计的符号不够清晰,联想链可能会失败。有些人掌握了联想法后会创造只有自己看得懂的速记,使用符号代替一般的常识、短语甚至是单词的音节。
触发物丢失
在一些列表中,你可能需要添加一个联想,用一个触发物和列表中的第一项联系起来。在杂货铺例子中,如果你想不起来清单上的第一个对象,你怎么能记得起来整个清单呢?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要用一个触发物与清单上的第一个对象联系起来。比如以你的行李袋作为触发物,与杂货铺建立联系,或者用店面本身作为触发物。一旦看到触发物,你应该想起第一个联想以及它后面的所有环节。
同样的方法也可以用于考试,将第一个项目与某个观点联系起来,比如公式和这个公式计算的是什么,或者几条原理和它们代表的理论,这有助于我们完成整个联想过程。
智力挑战
学习联想法可能比前一节中的其他方法花费更多的时间。要确保抽出一个月的时间来练习联想法。
1. 选择一个公式、列表、一组知识或者任何可以按某种顺序表示的知识。
2. 按照上述联想法的步骤,将知识整理成列表,创造符号,形成合适的联系。反复回顾你的联想列表,确保所有的知识生动有趣,符号重复现象少以及容易明白符号代表的真正含义。
3. 在本智力挑战练习1周后,把之前联想过的拿出来检查一下,看看自己能不能回忆起来。
4. 2周后,开始限定时间练习,以提高运用联想法的速度。
我不擅长联想法,所以总是尽可能采取个人擅长的比喻、内在化和图表法等整体性联系方法。有很多书介绍联想法,如果你想了解得更深入,推荐你上谷歌或亚马逊找一找相关的图书。
挂钩法
挂钩法类似于联想法。利用挂钩系统,你可以将要记忆的信息与数字联系在一起,所以即使这些信息并不是按照特殊顺序排列,你也能回忆起每一个信息来。挂钩法对于记忆日期类的数字也是很有用的,挂钩法并不是将一系列观点互相联系在一起,而是将每一个观点与一个特殊的数字联系在一起。一般我应用挂钩法记忆的知识点不超过12个,不过改进后的挂钩法可以记住数百个完全没有关联的知识点。
挂钩法首先要给基本数字创造形象,我喜欢给13(0~12)个数字设立13个押韵的单词,用来储存13个数字,这13个位置可以用来记住数字、概念以及步骤等(见下表)。
一旦你建立了挂钩系统后,就可以将任何符号与这13个位置联系在一起,想象一瓶葡萄酒和一把刀打架的场景就能让我记住刀(象征亨利·法约尔关于劳动分配的原理)在第九个位置。
挂钩法与联想法类似,只不过挂钩法不是将信息与前后知识点相连,而是将信息与具体0~12个数字联系一起。用这种方式记忆,如果其中一个联系破坏了,其他的联系还是很容易想起来的,只需要花点力气回忆你的数字挂钩系统。
使用挂钩法记忆日期
我学习时并没有碰到太多课程需要记忆大量的日期信息,但是根据我的经验,挂钩法对于记忆数字效果出奇的好,比如要记住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年份1492年。
第一步是创造与事件相关的图像,在这个例子中是一幅大船撞上北美洲地图的图像。
第二步就是将1、4、9、2挂钩。首先将枪与上图建立联系,可以想象在船撞上北美洲后,持枪的海盗拦住了可怜的哥伦布。
第三步你需要将枪(1)和门(4)建立联系,然后是门与酒,酒与鞋子建立联系。然后当你重复这一联系后,你也就记住了1、4、9、2或1492了。
高级挂钩法
高级挂钩法使用0~9的声音和数字0~9建立联系,而不是押韵的图像。不过我不太喜欢使用这种方法,因为我发现对于大多数情况,没有必要。
不过,假如你想在朋友面前炫耀惊人的记忆力,那你可要好好学习一下高级挂钩法了。
智力挑战
挂钩法来自联想法,所以完成本次智力挑战之前应先做好联想法的智力挑战,本智力挑战的目的是熟悉挂钩法,并尝试用它记忆一系列信息,特别是数字信息,如日期。
1. 寻找一个适合运用挂钩法的清单信息,或是一组信息、日期,确信信息个数不超过13个。
2. 按照挂钩法的步骤进行挂钩记忆。
3. 每两周花一天时间重复上述练习,并检验自己的记忆效果。
小贴士
亨利·法约尔简介
泰勒的科学管理开创了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先河,在其被传播之时,欧洲也出现了一批古典管理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其中影响最大的首推法约尔及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现代经营管理之父亨利·法约尔
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1841-1925)的研究与泰勒的不同在于:泰勒的研究是从工厂管理的一端──“车床前的工人”开始实施,从中归纳出科学的一般结论,重点内容是企业内部具体工作的效率;而法约尔则是从总经理的办公桌旁,以企业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创立了他的一般管理理论。他认为,管理理论是“指有关管理的、得到普遍承认的理论,是经过普遍经验并得到论证的一套有关原则、标准、方法、程序等内容的完整体系;有关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不仅适用于公私企业,也适用于军政机关和社会团体”。这正是一般管理理论的基石。
信息压缩技术
信息压缩是另一种常用的储存大量随意信息的方法,信息压缩的目标是减少信息的容量,寻找信息的逻辑关系,我一般通过三种主要方式进行信息压缩:记忆术、图像联系以及笔记压缩法。
记忆术
记忆术是用一个短语或单词来储存数个信息的方法。在急救术中,有一个处理动脉出血的记忆术RED,R:Rest暴露伤口,E:Elevate评估出血范围;D:Direct直接压迫,这种记忆术并没有什么新鲜的,古今中外都用了几个世纪。
记忆术很简单,只要求你想要压缩的信息不太多,选好一个短语或单词能组织好信息就可以了,比如RED、NASA或USA都是不错的选择。
最好的记忆术应该选择尽量简单通用的短语或单词。
图像联系
图像联系可以看作联想法和图表法或内在化的综合体,办法是把几个信息联系起来并且用一张图表来表示。我学习管理学时,将五个压力模型画在一张画上,每一个与原理论的不同部分相联系。
使用图像联系的另一个办法是创作一幅画而将多个信息放在其中。首先你用一个简单的符号替代每一个信息,然后再将这些符号放在一张图像中。
笔记压缩法
笔记压缩对于快速掌握大量材料是一个有用的办法。它可以作为应用其他信息压缩技术、联想法、挂钩法或其他整体性学习技术的起点。笔记压缩的目的就是将一大堆需要学习的知识减少至几页笔记。
(1)让你能组织大量的信息。通常,在一堂课的时间里要记住数以百计的事实、概念和观点,并将之完全分好类是很困难的,但是假如信息只有两三页纸,要组织好就容易多了。
(2)更容易建立联系。信息压缩后,可以更仔细地观察课程的整个结构,让你更好地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压缩笔记的步骤
(1)拿几张空白纸。准备好要压缩的笔记,这个练习可能会花费一两小时,所以要确保你有这么多时间。
(2)用最小的字,写下笔记中的主要观点。使用尽可能少的字。
(3)接着写下与之相联系的观点、公式、概念或定义。尽可能写小一点和写少一点,节省空间。
(4)持续上述自由写下观点的过程,直到将笔记中的每一个主要观点都写了下来为止。最后你得到大约1~3张密密麻麻写满信息的纸。
(5)有时候,还可以更进一步,将上面压缩后的内容加工、修饰得更有条理,更好看一些。
下图给大家展示了我的一堂统计学课程笔记经过压缩的例子。当然,你可以自由决定压缩多少内容,可以是一堂课的内容,也可以是一门课的所有内容,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意愿。
智力挑战
本智力挑战的目的是使大家熟悉信息压缩技术的使用。
1. 每天进行一次,从你的课本或笔记中挑出需要压缩的信息,然后按照记忆术或图像联系进行信息压缩记忆。
2. 按照上述做法坚持两周后,将前两周学习的材料进行笔记压缩,将前面所有的记忆术和图像联系综合在一起。
3. 测试一下你是否能记住整个信息。坚持练习四周(包括两周的笔记压缩练习)或者直到你对这些技术运用自如。
实际应用
要深入拓展你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最好的办法就是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如果你是自学者或者参加的是职业教育,很少会碰到死读书的问题。但是假如你需要将很多抽象的课程进展到一定的深度,而这些信息可能不太重要或者未来很多年都不一定用得上,就有可能陷入死读书的困局中。
通过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知识就会记得更牢。
实际应用并非一种按步骤进行的技术,它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要寻找不寻常的方式去应用观念,也许你现在还不知道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的历史知识或是数学知识,但是我确信如果你能花费十分钟做一次头脑风暴,一定会大有收获。
没有可遵循的通用的实际应用具体步骤,不过我乐意推荐一些应用课堂所学到的不同知识的方法,有一些可见到实际的客观效果,而另一些可能更倾向于内心的改变。
(1)统计学──我利用统计学知识给本书起名字以及定价。利用谷歌搜索引擎,我尝试各种名字和价格,最终利用统计学决定了这个书名和价格最为吸引人。
(2)计算机──除了编程这种明显的应用之外,我还发现计算机科学是寻找问题的有用途径,纠错、算法都是可以借鉴到其他地方的有用思想。
(3)会计学──会计学能帮助我理清个人财务以及报税。运用基本的会计学原理整理我的个人财务,使它们看起来一目了然。
(4)经济学──经济学教会我重新看待金钱在社会中的价值,明白了金钱仅仅是物质交换的载体后,我的个人哲学体系也随之发生了很多变化。
(5)历史──历史是了解现在的工具,通过学习古代亚洲史能帮助我们看清现代中国、印度和日本的种种问题。历史就是照亮现在的一面镜子。
上述的介绍只是很少的例子,我总是努力为学到的所有知识找到实际用处。假如一门课程完全没有实际用处,那你还学它干什么?
智力挑战
接下来的两个月,每周抽一点时间,看看学到的知识如何应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去。花5~10分钟罗列各种可能应用的地方,确保至少有20个用处,不要嘲笑那些看起来可笑的想法,只管顺着自己的思路写下去。如有可能,请将这些想法付诸实际行动。
模型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