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从此不再开口就紧张:如何在任何场合

_2 莫纳斯,凯丝 (美)
神话八:发言完毕后,就算听众有问题要问,也不要让他们提出来
  发言时忽略问答阶段似乎不太明智,当然,这要视发言的类型而定。听众可能想不通为什么他们不能发表看法并提问。其关键在于这种目中无人的行为是一种逃避,而你现在已经知道逃避行为是多么有害。你越是逃避提问,那么当你最终必须回答听众的提问时,回答起来就越难。
  与这则神话相对的是:如果当着陌生人或者“刺头”发言,你可以问他们一大堆问题,这样他们就无法再盘问你的个人隐私了。
  有时候,人们之所以避免回答和自己有关的问题,是因为谈论个人事务要比谈客观事物难得多。多提一些问题以便显露兴趣、向听众示好,这很好,但也不要对自己避而不谈。你要事先决定将自家的家底透露到什么程度,然后再就回答棘手问题(比如私人问题)进行练习。
神话九:在团体场合不坐前排或两侧,淡出主持人视野,以免台上的人点名提问
  这是我们在课堂、会议、谈话节目和其他场合常用的一种策略。你是否竭力逃避与台上发言人的目光接触,使得没有人能看见你并向你发问?这让我们想起小孩子怎样拿手捂住脸,以为你再也看不见他们。
  其实,这是一种最糟糕的策略,因为它是逃避行为,通常不会成功。你仍然可以看到手背后的孩子,不是吗?
  解决方案:即便你对发言人所说的内容一无所知,或者不知道怎样回答提问自己的问题,仍然应该坐在一个显眼位置并进行目光接触。让你起立回答问题的可能性不会因此而提高,而由于没有逃避当时的局面,你反而会获得更多自信。
神话十:涂脂抹粉、站在讲台后等方式可掩饰紧张情绪
  你能辨别出这些动作是什么行为吗?
  就这一点而言,至此我们可能已经讲得很明确,而你也知道它们是过度补偿行为。懂得了这一点,你也能在不进行所有这些行为的前提下自如地发言了。
  通常情况下,这些行为甚至要比紧张本身的迹象更引人注目。你认为紧张感很可怕,于是便用双手遮住自己的脸、在脸上涂脂抹粉,希望别人看不见你正在脸红(拉里娜甚至有些男客户都这样做);或者不敢正视听众,生怕他们看到你。这些行为要比脸红本身糟糕得多。如果脸上堆满化妆品,就会显得俗气而没有吸引力,这又让你感到不太自信。如果你试图掩饰双手以便别人看不到它们在颤抖,那么你看上去就显得僵硬、不自然。如果你身穿高翻领衣服以便掩饰胸部的红污点,那么你的脸便可能变成深红色。不要过多指望各种此类行为。虽然这些都可称之为“解决方案”,但解决的结果却是越来越糟。
  你知道吗:有社交场合,有时脸红会被别人解读为好现象?研究脸红的专家更喜欢称之为“社交性面部血管舒张”,因为皮肤黝黑的人的皮肤也能变红(尽管人们通常不这样认为)。研究人员得出这样的结论:脸红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始终得以保持下来,这并非没有缘由。面部血管舒张有助于消除压力、转移不合意的注意力,还表示通过非口头语言为失态表歉意。因此,你要大胆面对恐惧感,不要设法寻找支撑。你应该做的是展示自己最优秀的一面(我们将帮助你做到这一点),而不是努力掩饰紧张情绪。
神话十一:运用“把听众想象成没穿衣服的样子”、“穿超人斗篷走路”之类的伎俩可缓解压力
  其实,这些“小把戏”会使你显得不伦不类,提高起副作用的压力水平。
  成功发言的关键,在于全神贯注于首要任务:与听众沟通。像这种旨在缓解焦虑感的愚蠢把戏,实际上只会增加压力,因为它们阻止你与听众沟通。
  这些手段还使你更难以将思想集中于所谈论的话题,从而使你显得文不对题。事实上,它们的存在只能使你产生一种控制自身焦虑感的错误感觉,除此之外没有他用。你应该迅速忘掉这些把戏,学会到底怎样才能真正实现对焦虑感的控制。
神话十二:发言之后再回顾发言时说的话对我们有好处
  如果你以一种建设性的、客观公正的方式评价自身表现,这种评价可能有益无害。不过一定要说实话:你在度过演讲场合之后分析“我是怎样走过来的”的时候,真的能抱着客观公正的态度吗?如果真能做到,那很好,不过,人们对于在公共场合发言感到不安时,他们感兴趣的谈话内容通常是这样的:
?我真不敢相信竟然说了那样的话——我多傻呀!
  ?那些人肯定认为我一点水平没有。我敢肯定他们看见了我焦虑的样子,而且不明白我凭借这种表现怎会爬到经理职位。
  ?还有那么多重要的事我竟然没有讲,本来我应当讲。我当时太紧张了,甚至一点都想不起来。
  ?这太让人难堪了。我今后究竟怎样再面对亲朋好友、父老乡亲?他们肯定不明白我怎会有那么糟的表现。
  ?我敢肯定,人们在我说话时肯定烦得要死。我使他们昏昏欲睡。在他们听到过的声音中,我说话时的声音肯定最单调。
  ?他们肯定看到我双颊绯红、浑身发抖。他们也许以为我是因为害臊和不自在。他们再也不愿意和我说话了。
你是否在发言后有过与此类似的想法萦绕在心头?你最终会讲完话,而现在你又不得不艰难度过另一个过程,就是“庸人自扰”。我们称此为“算旧账”。正如你想象的那样,这样做于事无补。
  “算旧账”是指发言之后再反思自己的经历多么可怖、多么糟糕。在“算旧账”期间,我们往往专注于自己产生的所有不良感觉、当时应该说点什么、“要是以更加无可挑剔的方式说那些话就好了”、“我本来应该尽量少犯错误”以及“不知那样做会带来什么可怕后果”等等。你认为在这些想法的驱使下,你愿意再次站在别人面前说话吗?恐怕不会这么认为。我们将在下一章教你怎样摆脱并消除这些想法的干扰。
  用事实说话
  你现在不仅知道这些神话为什么不攻自破,而且已经掌握了一些重要的事实真相,这些真相将有助于你管理发言时产生的焦虑感。战胜发言恐惧症的重要一步,就是学会怎样从这些认识误区摆脱出来,重新定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对某些人来说,要想战胜发言恐惧症,只用改变错误认识和不正确的信念就可以了。而对另一些人而言,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练习、掌握更多的技能。我们将在本书通篇深入探讨怎样改变这些不正确的理念和行为,以及深入分析怎样以更自信、更鼓舞人心的信念和行为取而代之。
  在下一章,我们将识别10种最常见的发言场合;在这些场合中,通常都会出现与发言有关的紧张感。无论哪种场合适合你,你都应该思考以上错误认识是不是产生并保持恐惧感的元凶。
这是你吗?
  正如你刚才在自我评价发言紧张感的严重程度时了解的那样,恐惧感越强烈,这种感觉向各种发言场合渗透的可能性就越大。有人认为我们只会在面对许多听众发言时才恐惧不安,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许多人还害怕面对另一些需要他们发表意见的场合。而有些人虽然在面对许多听众时发言无所畏惧,但在遇到另一些小型场合(如小型社交聚会、与老板对面交谈)时却惟恐避之不及。
  害怕在公共场合发言有许多表现形式。在本章,我们将提出10种导致发言者焦虑不安的最常见场合。当然,除了这10种最有可能在发言时出现紧张情绪的场合之外,在许多其他场面中,你发言时可能同样觉得浑身不自在,而且每个人的经历和体验都互不相同。
  了解这10种场合时,你要问自己在哪种场面下能得到更多的信心和自在感。正如你将看到的那样,有些场面出现在工作场所,而另一些则出现于社交场合。我们建议你将各种场合的内容介绍全部读完,哪怕觉得相应的标题对你并不适用,因为这些对你“陌生”的场合,可能描述了你正在经历而且想努力改变的感觉。只要觉得哪种场合于你适用,就把它记下来,因为在本书中,我们将通过具体步骤,一步步带领你寻找解决方案,战胜在这些场合发言所经历的恐惧感。
场合一:在会议上发言
  姚与所在公司的其他经理坐在一起开会。公司的部分高层主管也亲自出席,于是姚开始紧张不安。今天我必须讲一点让人听起来觉得耳目一新的观点,他想。我无话可讲,而在场的其他人却讲得那么巧舌如簧,呆会儿轮到我时,我看上去肯定像个傻瓜。同事们肯定搞不懂我到底是怎样爬到这个职位的。随着会议进行,他变得越来越焦躁,因为他意识到自己一句话还没有说,而马上就要轮到他发言,否则会议便当场结束。姚浑身冒汗,心中暗暗祈祷,但愿没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失态。他将注意力都集中在“说点什么好”上,以至于不知道会议内容进行到了哪里、其他人在说什么。
你遇到过与姚类似的经历吗?出于多种原因,在会议场合发言并不容易。首先,当时可能有一些权威人士出席。这种情况会导致另一种类型的发言焦虑心理,下面我们在介绍第四种场合时会具体讨论。
  其次,会议的开法往往不太清楚。对那些当着众人的面发言时多少有些紧张的人来说,在会议进行到一半时加入谈话内容显得尤其艰难。有时候,你想在会上说点什么,但由于过于紧张说不出来;或者虽然你想说,但却有其他出席者率先开口。这种感觉你体验过吗?它是多么让人沮丧?你其实已经鼓足勇气准备发言,但却无法抓住机会,因为别人比你早了一秒钟,或者比你更果敢,所以抢点了先机。
  还有一点同样让人垂头丧气:没想到别人发表了你酝酿已久的观点,而且由此得到如潮好评,于是你再也没有了畅舒已见的欲望。如果经历过这种事,你肯定知道那种感觉会让人发疯。不过好在有一点:它能推动你、驱使你战胜焦虑感,下次在想到一些重要的思想观点时,你便能抢先一步了。
  在会议场合发表意见的第三个难处,在于你必须在准备时间不多的情况下即兴说点什么。不安的想法和焦虑的表现使我们很难做到这一点。焦虑会干扰理性思维过程,造成注意力不集中、想不起来人或事等问题,还会使你看上去神情恍惚、开小差。当你蹙眉或准备开口说话时,有时会一下子想不起来将要发言的主题,是不是?
  发表观点还有另一个常见问题,就是某些同事可能自以为是,听不进去别人的话,或者在会议中出尽风头。这些人是你的对手,能够随时主导谈话进程,或者在别人交谈时不露痕迹地参与其中。虽然以一种轻快或随意的方式说话不失为值得提倡的行为,但我们并不想把你也培养成这种人。当别人滔滔不绝、神采飞扬地说话时,你想要开口通常比较困难。在此类情景下,说话的人可能趾高气扬甚至盛气凌人,这使得你顺着他的话茬插一句话更加困难,在你紧张时更是如此。我们将为你提供应对此类局面的解决办法,并贯穿于本书的内容中。
场合二:赴宴并与某个陌生人会面
玛丽亚周六下午要参加邻居家的聚会。她刚刚搬到这里居住,许多邻居还不认识呢。丈夫去了乡下,因此她只好独自一人去邻居家。周六早上,她就觉得不舒服。肚子隐隐作痛,浑身不适。她开始担心到了聚会现场该和谁说话。她一边往外走,一边感到恶心。
  胃这样疼痛,我怎样吃东西呢?她不禁想。人们会以为我是吃野餐时吃坏了肚子,所以什么也不想吃。要是他们认为不吃东西显得无礼、认为我不喜欢他们做的饭,或者觉得我这个人是由于吃腻了热狗和汉堡才不爱吃饭,那该怎么办?我可不想给他们留下不好的印象。走进邻居家大门的时候,玛丽亚心想:我该和谁说话,该?点什么?每个人都已经有了交谈的对象。我该打断他们的谈话吗?接着,主人走过来,将玛丽亚介绍给另一位邻居。玛丽亚和对方打了招呼,但是之后再也想不出该说点什么了。她想:他们肯定以为这个新邻居怎么这么奇怪,而这种看法今后也会使我丈夫难堪!
善于交际或发言自如的人往往在宴会之类的非正式社交场合也会感到不安。有时候,人们已经三五成群地凑到了一起,这时,我们走到他们面前自我介绍很是困难。许多人担心打断群体的交谈会被人视为无礼举动,或者担心自己在交谈时说不出有趣的话来。
  除了发言之外,人们还对自己的外表、吃相和喝相以及怎样才能保持矜持不放心。如果你为自己外表的某个方面不自在,就会觉得宴会对你是个威胁。拉里娜有位客户在一个下午参加联欢会时,担心她“可怖的皮肤”在“光天化日”之下会使自己窘迫。在出发前往聚会地点之前,她在皮肤上抹上厚厚的脂粉,戴上巨大的太阳镜,到了现场又避免与别人进行目光接触,以此掩饰头脑中想象的皮肤缺陷。
  另一些人担心自己招人烦、无魅力或不讨人喜欢。其实,紧张情绪会减弱个人魅力,因为你对自己的焦虑感太关注了。在本书中,我们将帮助你减少害羞,以便你能完全展示自己的本性。你还能在www.TheConfidentSpeaker.com网站上找到增加个人魅力的免费资源,其中包括自我评价“你的魅力指数是多少?”以及专题报告“每次一张嘴就能卓尔不群、吸引他人:获得信心和魅力的10大秘诀”。
  食物也会带来一大堆问题。许多人担心自己夹食物是否合适,或者生怕把食物或饮品溅到别人身上。他们担心食物塞进牙缝。另一些人担心自己吃东西时,别人会看到他们的手在明显颤抖。还有一些过于肥胖者、沉湎于身体“缺陷”以及体重过轻的人,在参加社交聚会时会面临另一种压力,因为这些场合通常以食物为中心进行。以下是在聚会场合吃东西时人们经常关心的一些内容:
?如果我吃“长膘”的食物,别人会想:怪不得她那么胖——瞧她都在吃什么!
  ?如果我不吃预加工过的食品,别人会认为我粗鲁无礼;但是,如果我吃,又会吃得过多,重新走到不健康的老路上去。
  ?我怎样才能做到荤素搭配、吃东西时与人交谈?
  ?如果有人对我说话时,我嘴里包满了食物,该怎么办?
  ?如果我想开个玩笑、微笑或大笑,但嘴里却含着东西,该怎么办?
  ?我不想主动开口说话,让人注意到我大腹便便(我的大肚子是T恤衫遮盖不住的)——我宁愿混到人堆里不显眼。
你有过这些焦虑的想法吗?
  当我们遇到某个素不相识的人时,会承受很大的压力不说错话。我们都知道,第一印象在个人交往和职业关系中极为重要。许多人担心第一次遇见陌生人时倘若说了错话,就永远无法改变对方对自己的印象。如果对方是某个在你生活中有重要影响力的人,那么与这种人说话时,会进一步增强你的紧张情绪。你也许注意到了:和一个素未谋面的新朋友谈论你自己(比如对方问你养家糊口的职业是什么)时,你通常感到不舒服。聚会的氛围会使第一印象的作用程度成倍上升,因此有人说在这种场合你会感到更大的威胁,并非没有道理。
场合三:和某个权威人士说话
  佩特拉顺着大厅去见老板时,觉得自己的双腿在颤抖。她有一种马上要上战场的感觉,只觉得生死未卜。她讨厌去见上级。佩特拉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此时焦虑不安,只是认为老板长得不怎么样,认为这就是不想见他的原因。但今天情况有所不同。会面之后,佩特拉觉得自己与权威人士会面时的确有些紧张和焦虑。与老板面对面时,佩特拉面对老板的提问一时语塞,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她浑身如筛糠,觉得特别难堪,心想老板肯定发现了她的紧张情绪。她想努力掩饰自己的失态,但由于因此而开了小差,所以想不出一句话来。
佩特拉觉得自己之所以面对位高权重的人时紧张不安,是因为她发现除了和老板见面时紧张之外,过去上大学,如果身边或面前有教授,她也会焦虑和紧张。你是否像佩特拉那样,面对有头有脸的“重量级”人物时会不自在呢?
  如果我们认为发言时的紧张是由于害怕别人给予消极评价所致,那么可以推断:这种恐惧感在我们面对权威人士时都会出现。毕竟这些人对我们的前途和事业握有大权。无论这些人在课堂上给我们打分、课下给我们写鉴定、确认我们是否配得上他们的儿子或女儿、是否有资格加入某个俱乐部或团体,还是决定我们能否提拔使用,至少都对我们具有一定影响力。他们是决策者,我们必须通过不说错话帮助他们作出对我们最有利的决策。因此我们觉得,要想尽量让他们留下最好的印象,在他们身边说话时就应该特别小心。这是一种很大的压力。
  好在多数老板并不从反面评价自己的员工。如果老板吹毛求疵,那也不一定是因为你表现差——毕竟有些人比别人更加挑剔、更求全责备。如果你像佩特拉那样害怕和权威人士说话,我们将提供许多小窍门帮助你。
场合四:发表陈述或主持讨论会
  乔奇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推销员,但打心眼里想好好干推销这一行。主要问题在于工作性质决定他必须经常向“潜在”客户介绍公司产品。乔奇怕的就是这一工作特点,担心自己由于无法完成规定的数额指标被公司“炒鱿鱼”,因为他做示范、发表陈述的能力实在太一般。最近一次介绍产品时,他的目标已经再简单不过:安全走完过场就行。他只想顺利度过这段时间,于是对自己说,“只把注意力放在向他们展示产品上,尽快做完这一切,然后溜之大吉!”于是,乔奇匆忙做完介绍,脱掉夹克衫(因为他太热了),一直瞪着产品或桌子。他抬头迅速扫一眼下面的听众,发现大家要么把脸转过去,要么往地上看,显出不耐烦的神情。看样子陈述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陈述、示范和讨论都需要与听众大量互动。当乔奇等人为怎样在陈述内容以及与听众的互动之间搞好平衡时,他们往往忽视了一些更重要的方面。在本例中,这种犹疑导致出现糟糕的结果,因为这样做只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非常焦躁时,你会像乔奇那样(匆忙、不敢抬头等等),于是听众作出负面反应,于是你变得更加焦躁。如此循环往复。
  许多人在为陈述做准备时会犯错误。他们不去思考怎样为陈述做准备(因为思考怎样准备让人不安,那样似乎是提醒“该你发言了”),于是干脆采取回避态度。结果呢,陈述的效果通常不尽如人意。从反面看,为保证有上佳表现,另一些人会过度准备。过度准备也会带来问题,使临场发挥显得呆板、不自然。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反应是,发言人侧重于准备无关紧要的细节,或者避开那些可能导致紧张情绪加剧的内容,从而降低准备的效率。
  还有一个潜在的问题,就是你对自身发言技能的评价,可能比别人对你的评价低一些。你可能以为自己表现非常差劲,但事实并非如此。其实,你的陈述或讨论往往比想象的好得多。我们将在后面的章节里告诉你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为你提供一些不错的解决方案。继续往下读吧!
场合五:面试
  珍妮弗为了争取一份梦寐以求的工作,曾经接受一次重要面试。随着面试日期日益临近,她越来越惊恐不安。她害怕面试,是因为不喜欢谈论自己。她总觉得:如果用溢美之辞介绍自身成就,会让人觉得在吹牛;但?此同时,如果不这样做,又觉得无法达到自我推销的目的。坐着接受面试时,她为这个问题的答案苦恼不已:我说的话是她想听的吗?面试的考官不动声色,于是珍妮弗认为她不喜欢自己的回答。这次机会又让我断送了,她想。我没有说到点子上。我刚才100次用“嗯”这个字回答问题。珍妮弗越是担心,就越觉得血往脸上涌。现在我肯定红得像个番茄,她暗自想。谁会聘用一个像我这样发窘的人呢?
为获得某个新职位接受面试时,面试者会承受很大压力。因为你不仅担心自己要说的话,还要担心怎样说出口、考官作何反应,以及这些话和反应对聘用你的可能性有多大影响。许多面试者自加很大压力,认为拼命工作才得到了这次面试机会,所以面试时应有上佳表现,以便对方盖棺定论。“千万别演砸了!”他们对自己说。
  还有一些与面试类似的访谈很容易引起当事人的焦虑情绪。比如,利用专业知识对某篇文章或某种媒体发表高见,就让人颇为苦恼。你要思考怎样显得业务很内行、知识很渊博、说话很风趣,等等。“在此之前,我给人的印象一直很好,所以我不想因为说错话而毁了这种好印象”,你肯定这样想。
  出于同一原因,会见别人也能导致发言的焦虑情绪。你可能觉得自身形象需要维护,以赢得别人一如既往地尊重你。这种想法使你相信必须以正确方式问恰当的问题。你也许觉得:如果说话时显露出不安,回答者肯定不会拿你当回事。不过要记住:多数人和别人会面时都紧张,所以你肯定不会势单力孤。其实,有不少具体方法能战胜会面时产生的此类感觉。
场合六:被人点名
  丹妮拉坐在大讲堂后排。“千万别点我的名,千万别点我的名”,她暗自祈祷。她非常紧张,想尽量混在人堆里,不让人觉得她形迹可疑,这种想法使她心神不定,以至于对教授在台上演讲的内容一无所知。我现在对将要发生的事丝毫没底,她想。如果他点我的名而我简单地说“哦,我不知道”,那岂不太丢人了。在这里上课的人中有我认识的熟人,我以后怎么面对他们?丹妮拉的肌肉紧张得要命,使得她直挺挺地坐在椅子上。
被人点名发言之所以让发言者紧张万分,是因为它还能带来一种你无法控制的感觉。在本书各个部分,我们将帮助你学会怎样控制焦虑情绪,而不是让这种情绪控制你。
  许多在当众发言时紧张不安的人,都觉得自己应该做好发言的“准备”。当台上的发言者猝不及防地点他们的姓名时,他们往往会产生强烈的焦虑感。“被点名发言”的现象在课堂上、会议中以及社交场合都很常见。
  有位客户苏珊曾描述过某个场面。这是一次社交场合,当时她意识到自己对谈话没有什么贡献,这使她觉得紧张不安,于是她努力想说点什么。她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想法中,极力想说点有趣的话。恰在此时,一位朋友开口了,“哦,这个故事苏珊最清楚!苏珊,向大家讲一讲,太有意思了。”苏珊觉得自己一下被人推向了前台。她甚至不知道这位朋友说的是什么故事,也不想讲什么故事,只想找个地方躲起来。
  另一个可能被人点名的常见场合是会议场合。你听到老板以低沉的声音喊你的名字,问你对正在谈论的话题有何高见。如果无话可说或者思绪信马由缰,比如琢磨当天晚上该吃什么,那么你会一下子紧张起来。或许你根本不赞同老板的观点,但却不想当着大家的面和她闹翻。
场合七:发言后回答问题
  马丁长舒了一口气。唉,我总算顺利讲完话并且没出大错!他心里想。正在感谢幸运之神的眷顾时,听众中有人举起一只手。“我有个问题”,有人宣布。嗬,马丁恨得牙痒痒。他完全不知道对方会问什么,心想:如果我无话可说怎么办?他试探性地对这位听众作出回应,说道,“哦?”然后此人便问了他一个中等难度的问题。不过在此时,马丁已经被按捺不住的焦虑情绪搞得心神不定,对该问题并没有过于关注。相反,他注意到自己的眉毛由于出汗而变湿,而且思绪开始抛锚。他支支吾吾地作了回答,心里暗自祈祷:千万不要再提什么问题了,我好赶快离开此地,保全颜面。
有人提问时,你觉得自己像一下子成为万众瞩目的中心。你不想显得没水平,说“我对此无可奉告”;但也不想随意凑一个答案,那样做有误人子弟之嫌。许多人像马丁一样,对发言过程中组织得较严密的例行发言部分能顺利完成,因为他们对自己要讲的内容有一定的预见性。但是提问阶段风险就比较大了,因为听众想问什么就问什么,你根本无法预见。有时候,提问的内容与发言的话题可能只沾一点边,所以对此类问题的回答在发言者擅长的知识领域之外。
  另一个常见问题就是对所提问题猝不及防,或者听问题时心不在焉。此时,你会对是否要求对方重复提问或者当时就试着回答举棋不定。有时候,听众的提问还可能相互影响。如果一个人提了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可能会诱发另一个人提类似问题,这样一来,在不知不觉之间,交流便转到一个你几乎一无所知的领域。如果听众充满敌意、合起来与你作对,也可能出现这种事。我们将帮助你流畅而镇定地回答问题(即使你对要说的话心中没底)。
场合八:向团体做自我介绍
  这是拉托亚加入某个新女性团体的第一天。这个团体的领导人要求每个人轮流自我介绍,说说自己从哪里来,并讲一个有意思的趣闻介绍自己。有意思的趣闻?拉托亚心想。我到底该说点什么呢?她默默注视着屋里的每个人,看着她们高兴地介绍自己,直到最后只剩下几个人没有介绍。很快便要轮到她了。她觉得像有一把燎原大火迅速蔓延,马上就要烧到跟前一样。该她了。“嗯,我的名字叫拉托亚”,她说,“我来自布鲁克林,嗯,我想,有趣的事情是,哦,我不知道,我喜欢做饭。”随后,她的脸窘得通红。剩下的时间里,她都在琢磨自己说了什么、本来应该说什么。
拉托亚的经历听起来是否有些耳熟?向团体介绍自己很困难,因为你知道自己所说的话将决定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最难做的一件事就是讲一个与自己有关的趣事。许多人担心别人认为自己在瞎吹牛,或者将自己看成骗子、势利小人。同时,他们又不想说出的话让人觉得枯燥无味。
  有时候,我们在自我介绍时万分紧张,以至于大脑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什么?我的名字,哦……他们觉得心像要跳出胸膛一样。
  自我介绍有许多难处,其中之一就是介绍的顺序。如果第一个介绍,你就没有效仿的目标;如果最后一个上或者排在后面,那么在准备时,焦虑情绪产生并堆积有个发展过程,同时你也可以拿自己与别人对比,以便求同存异。
场合九:参与一群人的交谈中
  菲利普不喜欢工作中所有基于团队完成的项目。为什么我不能得到这些项目、靠自身能力开发呢?他扪心自问。对菲利普来说,问题出在当着大家的面发言上。他看不惯团体中某些人巧舌如簧、而他说点什么却是那么艰难。最糟糕的是他有时候的确有要紧话要说。他是个有头脑、有思想、有眼光的年轻人,能够为所在团体作出贡献,但是恐惧感使得他只能静静地呆在一边。
  菲利普在社交场合也有同感。和别人一对一聊天时,他觉得轻松自在,但是却对要求集体讨论的正式社交场合望而却步。而他那特别外向、善于交际又非常健谈的未婚妻,却偏偏喜欢出席这种场合,还喜欢主持宴会。参加这些宴会时,菲利普大多时候都觉得恶心,因为他绞尽脑汁在思考说点什么,以避免因过于安静而困窘。他总在想:人们肯定认为我这个人不正常,因为我在别人谈话时纯粹是个旁观者。有时候,他在别人交谈时一句话也插不进去。还有些时候,他虽然有某个想法,但却不知道何时介入交谈为佳、发言前又拿不准自己说了之后别人会怎样评论,担心说出的话含糊不清、索然无味。未婚妻搞不懂他为什么在参加宴会时会有如此表现,因为他和未婚妻说话时丝毫没有不适,而且非常健谈。
菲利普的许多体验在那些不敢在大庭广众面前发言的人身上普遍存在。不敢参与群体讨论这种感觉通常多见于工作场合和社交场合,比如工作中参与团体项目、参加学习班、在大学或高中参与某个方案的研究,或者在宴会、酒吧或饭?参加群聊。你觉得这些场合听起来是否耳熟?
  菲利普经历得较多的场合就是坐在人堆里,思索自己能说点什么,并且以一种可以掩饰紧张感的方式发言。他经常感到很沮丧,因为看到团体中的其他人说了他想要说的话。心里有了与别人一样的想法,却没料到别人抢先表达出来并获得好评,这不免让人心里不快。有时候,你会发现有人公然“窃取”你的劳动成果。其实,如果你不张嘴说出来,而别人正好看穿这一点,他们就有可能利用当时的场面乘人之危,拿你的想法去取悦听众。这也是害怕发言为什么会给事业生涯带来不良影响的原因。
  有时候,人们害怕不能给团体贡献一点有价值的话。另一些时候,人们知道自己有高见可以表达,但焦虑感却阻止他们说出口,这可能是由于他们在不安时思路不清,也可能是由于紧张而不敢说话。
场合十:面向一大群听众发言
  萨拉不敢相信自己竟然同意发表讲话。再过10分钟,她就要站在这些人面前发言了!她看看表,心想:不知道我能不能讲好,也许我应该找个“我不舒服”之类的托辞溜之大吉。转眼之间,10分钟变成5分钟,然后变成1分钟,此时,她小心翼翼地走上台。哦,老天,至少有100双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我:她向黑压压的人群望去,心里直打鼓。她拿起小便笺,双手开始颤抖,浑身如同筛糠,心想:我的职业生涯今天可能要画上句号了。
当着许多人的面发言通常是我们最害怕遇到的发言场合。所有目光都盯在你身上,这当然会使你如临大敌。人们在百忙中抽时间听你讲话,而你也不想让他们失望。所有的压力都堆在你身上,你要保证一切按计划进行。此时你通常要考虑一大堆事,包括视听教材、便笺等等,还要考虑怎样与听众进行目光接触。
  此类发言通常很冗长,因此你往往会想:怎样才能说这么长时间的话而又不说蠢话,怎样才能完成这么长时间的发言?许多人说,在发言的头一两分钟里,他们想的是剩下多长时间才结束、怎样才能平安讲完,或者担心发言结束时会不会演砸。考虑到当着别人的面发言让发言者如此担心,我们会花整整一章讨论这个问题。即使不会当着许多人的面发言,你也许同样希望能对付这种挥之不去的恐惧感。消除了这种恐惧感,其他的事就都迎刃而解了。
  从另一方面讲,由于可以预有准备,有些人在正式发言场合如鱼得水,但是,当开会、遇到新朋友或者参与群聊时,他们却不知道怎样即兴说话。
无论哪种情景使你不安,我们都会提供几种战而胜之的工具。你甚至希望使自己置身这些场合,以便得到更多锻炼机会、显示出你不怕它们——这是多么令人欣喜的结果啊!
  在本书的下一部分,我们将帮助你为几种发言场合做好准备,以便减少焦虑、获得自信。你将学会怎样组织发言内容、为减少焦虑做准备、发言前先放松,以及当着众人的面发言时要注意哪几点。
第一步:确定目标
  对不愿发言的人来说,最有力的援助也是最容易误解的援助。这种援助不是酒精,不是抗焦虑药物,也肯定不是把听众描绘成“没穿衣服的原始人”。这种东西太明显、太简单了,以至于每个人都能拿来即用。实际上,我们辅导的客户经常诧异于这种“工具”在帮助他们减少焦虑感的过程中竟能起那么大的作用。这种强有力的工具叫“目标”。
  尽管我们在日常交谈中经常口惠而实不至地谈论目标,但却很少有人知道怎样有效形成目标。有时候,我们请人在发言或演讲前谈谈自己的目标,他们却说追求的是“过程”而非“结果”。以下是介绍“错误”目标的典型例子:
利萨把发言的幻灯片整理完毕,连同从公司拿来的宣传手册和附带材料,一起交给某个可能成为自己辅导对象的小伙子。当问到参加这次会议的目的何在时,她答道:“我想让这位主顾知道:我们能提供比其他竞争对手更好的服务,同时还能帮他们省钱。”
利萨这里描述的是打算于会议期间做的事,而不是想达到的最终目的。而这种意图恰恰是形成目标的关键所在——你要对最终目标有清晰定义。换言之,目标就是你最终想达到的结果、你希望看到什么事发生。
制定合理目标靠什么?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要懂得一点:无论何时,只要和别人打交道,我们通常都希望从对方身上得到什么;在商界尤其如此。在每天与同伴、下属或上司数不清的见面中,我们或直接或间接地向他们提要求,或者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作出回应。真正不含任何目的的交往(即一方不想要另一方同意某个要求)极为罕见。这并不意味着你自私或粗鲁,它不过是人的本性而已。
  明白了这一点,并对此心安理得,我们就能根据想要从打交道者身上得到什么来设计目标了。不妨再回头看看利萨的话,了解一下怎样运用这些信息,帮她为此次会议制定一个目标。她发言的目标可以是:让这位潜在主顾在她发言结束后提出建议,或者使这位主顾签一份订货单。还有一个目标可以接受,就是使这位主顾请求她再安排一次会晤,见见她所在单位级别更高的决策者。
  所有这些可能的目标都有一个共性:可行性。它们需要某个人采取一项具体行动。它们需要根据你做的事或说的话去获得某个结果。通过设计一个如此明确的目标,你面前便有了一条坚定的目标路线,这条路线的形成决定着你实现目标需要做什么。
  一旦知道自己要朝哪个目标奋斗,就不难知道现在离目标越来越远还是越来越近了。
为什么需要目标
  不过你也许会问:明确的目标和减少发言前的焦虑感有何关联?
  第一,目标能为你指明方向。它使你能将所有能量(由于紧张而产生的能量)和语言集中在一个坚定目的上。就人的本性而言,我们一次只能将注意力集中于一件事。通过将注意力从“我多紧张啊”之类的感觉上转移出来,放到为实现简单目标而付出的智力和物力上,你自然就不会那么紧张。
  其次,明确目标有助于激励你勇敢面对某个会引起焦虑感的发言场合,因为有了目标,你就如同买了一笔可观的“潜力股”。
  根据以上讨论,我们给出以下快速练习,你可以试着做一做,以便查明是否为形成某个清晰目标做好了准备:
1、你正打算和即将成为你顶头上司的“准老板”以及人力资源部的副主管进行一次薪金谈判(你已经申请该公司的某个管理职位)。在下面的横线上写下目标。
  我的目标是:      2、你在一位好友的婚礼上发表一篇妙趣横生的祝酒辞。
  我的目标是:      3、有人错误地指责你将一些重要文件放错了地方,但后来这些文件却找到了。你现在遇到了那位指责者。
  我的目标是:      4、你正在对某个新客户发表推销“宣言”,此人对你所在的公司实现商业目标至关重要。
  我的目标是:      5、你对单位的工作有一个妙招。你知道,从长远观点看,这个妙招能提高生产率、能为公司节约经费。在下次全体员工大会上,你要当场陈述自己的观点。
  我的目标是:    做这些练习时,请记住:目标就是你希望从发言对象身上得到的、某个明确界定的可行结果。
  在遇到上面提到的情况时,可以相应选择以下这些清晰的目标:
1、你的目标可以是“得到一份书面承诺,承诺中提出你最初年薪不少于7万元,包括与你自身表现挂钩的年终奖。”
  2、你的目标可以是“使好友流下幸福的热泪,赚取在场其他宾客的哄堂大笑和雷鸣般的掌声。”
  3、你的目标可以是“迫使指责者道歉,并口头承诺今后不要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指责别人。”
  4、你的目标可以是“使对方请求我允许他正式参与竞标。”
  5、你的目标可以是“使老板在某次秘密会议上与我达成共识,同意详细讨论我提出的观点和可行性,然后建议由我主管这个项目。”
清晰目标的美在于其简洁性,以及起到的“像灯塔那样照亮你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渠道”的作用。具有指导作用的目标有助于你不在发言中说题外话,而是始终聚焦于那些对实现目标必不可少的内容上。
  接下来,我们要侧重谈谈经过合理组织的目标,以及它怎样帮你迅速获得自信。
成为自信的演讲家最快捷径:合理的组织
  面临就某个特定主题发表讲话的发言人,多数都有一根赖以倚重的“拐杖”。这根“拐杖”叫做PowerPoint。无论在世界哪个角落,它都是妙语连珠、振奋人心的发言“解毒剂”。发言者利用PowerPoint时(对患有发言焦虑症人来说尤其如此),便成了一张“安乐毯”(security blanket, 小孩随身携带,用于减少焦躁的毯子或玩具。——译者注);当台下那些不胜其烦的经理人在倾听发言、瞪着大眼寻找讲话内容的结构和含义时,PowerPoint便能起到很好的组织(虽然比较死板)、提示(使听众提前预知)、修饰(充分体现电脑带来的便捷性)作用,并为紧张的发言者提供一个绝妙的物理屏蔽,使他们暂时不会成为听众关注的中心。
  虽然PowerPoint只要应用得体,能够体现其神奇力量和应有价值,但你却不能指望它为你有效组织发言内容。你要通过其他方式积极组织发言:头脑中坚定地保留明确目标,还要使特定主题具有条理性。
  合理的组织并非做脑手术。不过,如果非要打个医学比方,这就如同摘除阑尾。只要你懂得怎样做这种手术,做起来就会轻松而习惯;之后,你无论多少次做此类手术,都不会神情紧张、汗毛倒竖。不过,在组织发言之前,必须搞清楚发表的讲话属于哪一类。不妨看看发言可能具有的几种常见形式。
1、发言
  发言大体可分三种。说服式发言是发言的主要方式。我们这辈子总要向别人做说服式发言,或者当说服式发言的听客:在大学,要向学生们讲述酗酒和疲劳驾驶的危险;在商学院,要说服教授相信我们看法的合理性;在风险投资公司,要通过这种发言获得启动资金;而在法庭,则要说服陪审团对有关罪行和责任的相关焦点问题产生怀疑。需要或想要某件东西时,要张嘴说服别人;我们要在一番处心积虑的战略性谋划之后,通过语言交流和非语言交流得到想要的东西。
  另一种发言方式是娱乐性发言。这种发言通常采取发表主要讲话的方式进行。在发表此类讲话时,可采用说趣闻、讲故事、搞笑以及阐述亲身经历的形式来实现取悦听众的目的。对此类发言驾轻就熟的表演者一般会运用性格魅力和生气勃勃的陈述,再加上心理意象和有声有色的文字描述,达到与听众交流和互动的效果。比如,在募捐或颁奖仪式上,发言的目的很可能在于取悦听众。
  不过,另一种典型发言方式也有广泛适用性。这便是告知式发言。我们往往在公司大会上通报信息,或者在年会(在这种会议上,公司CEO要向所在公司投资人介绍损益情况)上面向股东发言。在其他一些场合,我们也会做告知式发言,比如就所在地区的新发展与居民交换意见,或者在学校举办的每月家长-教师例会上通报学生在校表现。
  我们建议你不要过分拘泥于这几种分类,因为只要你起立向一群听众发表讲话,只要不是做行政总结发言(见下述),每种意图的发言都需要以上介绍的部分或全部要素。所有发言都带有说服的目的(请不要忘了,我们无时不想从听众那里得到什么,哪怕只是以点头或微笑等形式体现出来的认可或反馈);都可以利用幽默感;或多或少都希望向别人通报某种信息;而且都希望通过栩栩如生的文字描述来增强发言的生动性。
  每次发言时,都应当掌握素材、了解台下听众,而且要掌握他们的喜好、态度、动机、需求和意愿。这一点不言自明。你应该知道听众对你和你谈论的主题怎么看。应该知道听众对你非常敬重呢,还是对你的大名不以为然。说服无处不在。这一点值得再三重复。哪怕发言、演讲或陈述从本质上看并不以说服他人为目的,你仍然应该努力去影响听众——使他们以某种特定方式去关注、去聆听、去理解、去思考。
2、行政总结
  从定义上讲,行政总结应该简明扼要。这种总结完全取决于你已经收集的事实素材以及觉得听众应该了解哪些知识。总结的主要目的,在于向台下由重要成员组成的听众精英提供关键信息,就某个特定主题或项目作报告。行政总结还可以有各种其他目的,比如,引导听众采纳某种新的行事方法、通过某项提案,或是统一他们对某个悬而未决的难点的看法。
  听众聆听行政总结时,希望能听到地地道道的事实真相。在这一发言过程中,讲趣闻、故事和比喻都显得不合时宜。优秀行政总结的最大特点,在于留意相关细节、完全侧重某个关键话题,以及发言者能保持总结的简洁性和生动性。
  杰出发言人在向高层管理人员、董事会、同事或某个采访小组作报告时,不会忘记行政总结的这三大要素。
  请记住行政总结的黄金法则:信息千万要完整,内容千万要切题,发言千万要尽量简明扼要。
3、指导性讲话
  在商业环境和公司背景下所作的许多讲话,都是以培训、介绍和指导的形式进行的。论坛和学习班在全球各地数不清的办公室、会议室显得稀松平常。指导性讲话要求发言者在某个特定领域或针对某个具体主题是行家里手,只有这样,才能以最有说服力的方式向一群学习者传播新知识。在获取新素材时,发言者除考虑当时的环境如听众对主题已有的了解、听讲话的个人动机等因素外,还要考虑听众的学习风格。
  请记住指导性讲话的黄金法则:听众如果没听懂,自然就无法运用。每往前阐述一步,你都要保证听众能提供反馈,以便做到无论想传授什么知识和技能,听众(无论领悟速度快慢)都容易理解并付诸应用。
怎样精心组织发言
  既然确定了发言的具体形式,不妨来看看发言的主体。下面,我们详细讨论一下怎样组织你想传递的信息。
主体
  在发言内容中,你要合理组织主要观点和次要观点,以便发言的整体结构有条不紊、意思清楚。这部分内容便是发言的主体。你要用一些严谨的思想观点把想传递的整个信息串起来。组织这些严谨的思想内容如同为自己提供一张“行车路线图”,使你能按照预定顺序联通所有主要观点,并为听众提供一条清晰的行进路线。这是防止发言杂乱无章的关键措施。所有人都站在前进的道路上,会不会迷路就看你如何组织发言内容了。
  哈里森有个客户叫加勒特。此人很年轻,是个悟性极年轻研发部经理,对本职工作十分热爱。然而,只要一讲话,他就总是在发言中拼凑海量信息,使听众淹没在无边的信息海洋里;而听众只能在他发言过程中,才能记起这些资讯,发言一结束,便都抛到了九霄云外。加勒特认为自己收集的所有信息都有助于表现主题、都非常重要,但却分不出哪些信息对于发言不可或缺、哪些信息对于听众理解发言主旨可有可无。听众往往在听完发言之后已经“精神出轨”,因为他们总想对溢到自己身上的信息浪潮进行加工。
  有一条不错的建议,你可以在组织发言内容之前记下来贴到电脑上:普通的成年听众通常能处理3个要点信息就属不易,这还要求这些要点不含有过多的次级要点。所以说,3是一个神奇的数字。如果你想在发言中阐述3个以上思想观点,就要保证次级要点最多也只能是3个,而且要用明晰的语言表达出来,同时要运用有效的非语言交流方式,以便听众能集中注意力。你不要唠唠叨叨说个没完;那样的话,听众就有了开小差的理由,转而去想当天该到商店买点什么、还有哪些该还的账没还,以及怎样找个遥远的去处度假。
组织
  许多发言浪费了发言者和听众大量的宝贵时间,却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发言者准备失当,讲话未经过有效组织和建构,而这两点恰恰对于听众理解发言内容大有裨益。
  如果你想通过发言实现预定目标,就必须做到从逻辑和情感上都与听众心有灵犀;换句话说,你向他们讲的话要含义清楚,同时还必须从心理上打动他们。这一点对于实现发言目标至关重要。还有一点对成功发言至关重要:你必须按照听众头脑中的需求、需要、担心之处和怀有的成见来组织发言内容。
  事实上,如果发言没有一鸣惊人的开场白和充满说服力的结束语,却想使故事、陈述、发言或讲话(无论是正式发言还是非正式发言)起到很好效果,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在法律界,我们称此为开庭陈述和总结陈述;在商界和学术界,它们叫做序言和结论。不过,无论叫什么,它们都是发言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有时候,如果没有一段强有力的、能激起听众兴趣的开场白,甚至无法引起任何听众的注意。如果人们出于某个原因迫不得已坐在那里听你把话说完,那么你也许可以迫使他们的肉体到场,却不能阻止其思维在广袤的个人事务安排表中纵横驰骋。
  有人说,充满说服力的结尾和强有力的开头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因为结尾的好坏影响听众根据自己听到的全部内容进行思考、感受和行动的方式。
  你可以在准备完发言主体之后再准备序言和结尾(这两部分可帮助你实现发言前后呼应),这要依个人喜好而定。你也可以先准备结尾,然后逆其道而行之,用一块经过认真研究的主体和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场白或导语来转入正式发言,作为对结论的支持。
  组织发言的方法有很多,你要根据个人实际找一种最有效的方法,使其能充分利用你上台发言的机会。你可以采取试错法得出最管用、对论据最有效的组织法。一般而言,以序言作为开头、然后顺畅地得出结论的组织方法,似乎最有吸引力,不过这样做也要冒风险,因为它容易使发言失去重心,最终得出一个与你所想要的不同的结论。(如果这种情况出现于发言准备阶段,那或许是一件好事,因为它能告诉你:也许我应该用这个与我所想象的不同的结论,那样的话,效果是否更好?)
组织方法
  那么你会问:如果下次发言时需要组织思想、观点和关键信息,我该作何选择?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不妨回顾那些经典演说。这是因为,如今为一切高效发言奠定基础的方法,都与几千年前古希腊和古罗马人采用的方法如出一辙。顺便提一句,安德森?库珀为CNN做报导时、美国总统向各州发表演讲时以及任何发言者向听众传达信息时,采用或遵从的也都是这几种组织方法的综合。不过,与安德森和美国总统不同,大多数人都是凡夫俗子,根本没有志向远大的新闻制作人和总统发言稿撰写人来构思讲话内容、组织发言顺序。不过,有了下面的方法,即便是最初级的发言者,也能组织一篇出色的发言,以便产生最大影响。
  此处谈论的组织方法是一种简单易用的“三步走”模式,可实现许多不同发言目的,其中包括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因果关系、问答、主题、类比与对比等多种形式安排主题。我们将在随后的部分逐一分析这几种方法。
  那么,要想搞清哪种组织方法或策略于自己最适用,有什么好办法吗?首先要倾听自己的直觉。只用凭内心感觉,你也许就能找到最合理的手段,使发言中内容或信息顺畅地流淌。然而你会发现,通观各种组织方法,还是会有某一种方法鹤立鸡群、最能清楚地体现主题。下面我们要给出几个“高效组织发言法”的例子,其中包括一个“三步速成规则”,从而使你能更深入地了解各种方法和策略是怎样用于组织中心思想的。
空间法
  无论讨论盟军占领伊拉克及其各处军事设施,或者谈论某个法人公司经营权及其个体特销商“拥有”的行政区划的地域性扩张,“空间法”都能作为组织发言内容的好方法。
  同样,如果描绘特定的组织结构或物理目标(比如一位建筑师谈论一栋新办公楼工程),发言者也许会从地下停车场到屋顶的阁楼依次详细介绍该项工程;相比之下,画家也许会从她绘画作品的焦点说起,然后再一步步转到画作的其他部位。
  空间法可按照一种便捷的“三步过程”来运用,大致如下:
1、地点A。你可使用这样一些话如“这便是他们……的地方”、“从这里开始,我们向……扩展”,或者是“紧挨着它,你可以看到……”;
  2、地点B。你可使用这样一些话如“看看我们从……来到此地”、“将整个组织全部迁到……地区”,或者是“最终在这里……”;
  3、会怎么样。你可使用这样一些话如“这样布局的结果,为我们提供了……”或者“通过构建一栋类似建筑……”,或者是“这使我们有了……的余地”。
选择这种安排方式时,为激起听众给予预期的回应,必须保证听众在你阐述论点时能毫不混乱地跟上你的“思绪列车”。无论你对论据的设计是从左至右、从上到下还是由此及彼,都始终有责任帮听众认识到你的各个观点看似相互脱离、实则彼此关联,以及为什么你选择这种特定的顺序。换言之,你要告诉听众将你不同观点联起来的“纽带”是什么,否则,只要你稍一停顿,听众就会茫然不知所措。
“由因及果”和“由果及因”法
  这是一种很常见的发言构建法:你说起一连串情况(即果),而之前发生的一系列情况(即因)则是促使前者出现的原因。果与因当然也可以颠倒,这要视发言目的而定。如果是这样,就要先描述某个特定形势(即因),然后由此因导致出现一整套新的环境(无论这些环境是否合意),同样,这也要看发言有什么目的。
  我们用“三步法”来阐述怎样快速组织一篇发言。
1、果。你可使用这样一些话如“我们如今面临的问题是……”、“上个季度我们经历的情况是……”或者“这便是眼下正在处理的情况……”;
  2、因。你可使用这样一些话如“最近几个金牌用户采用的削减成本措施是……的原因”、“由于目前与……的关系现状是……”或者“负面宣传的无情冲击,给我们带来了……”;
  3、行动过程。你可使用这样一些话如“现在需要做的是……”、“因此,希望大家实施一项紧急措施……”或者“这便是我提出一个替代方案的理由……”
现在看看怎样才能用这种组织方法使论点变得令人心悦诚服。假设你在准备一篇发言,表达你希望看到“美国女性参与管理职位和公司委员会的人数能够越来越多”这一论点。你一上来便声称女性可以通过自身奋斗,争取那些负责公司盈亏的职位以证明实力,从而为登上公司领导职位打好基础。你进一步声明说,已经处在领导岗位的女性应该营造一种育人的新环境,以便为更多女性走上行政管理岗位做准备。
  这些倡议的理想结果是什么呢?也许是:有更多女性将被提拔到公司负责资产盈亏的职位,高效地为CEO层次或领导与管理岗位的人才搞好人才储备;因为从传统观点看,这些岗位的就职者通常多为男性。
  在另一例中,我们可以将因果倒置的方法有效运用于一篇发言。这篇发言讨论的是国内越来越高的失业率、失业人数剧增以及公司的海外包购等问题。作为主要论点,你可以阐述公司的采购业务向海外国家外包对于美国失业人数统计以及对各种服务业和制造业工作职位减少的影响。
  你还可以提出另一个观点,即外包业务增加可能是由于竞争日趋激烈、价格战硝烟四起以及股东对公司在削减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高层管理费用等方面施加的压力。
  在利用因果法组织发言之前,一定要做到对将要阐述的因果关系感到泰然。发言新手常犯的错误,就是想当然地以为:只要有一连串条件存在于果出现之前,就必定会有特定的果产生。许多人会落入“假果”的陷阱:未来的法律精英在法学院会学到这一点,成功的发言者也应该清醒认识到这一点。作为发言者,你一定要使传递的信息具有可信性和正确性,也就是说,一定要做到将要陈述的因与果之间的关系讲清楚、讲明确。
  再讲一个例子。有个一辈子嗜烟如命的女人在快到60岁时患了肺癌。多数人都想当然地以为终生嗜烟导致此人患癌症。不过,尽管吸烟很可能是她患癌症的罪魁祸首,但如果在不知道医学诊断结果的前提下便得出这种结论,那可能就大错特错。这是因为,统计数字表明,一辈子从不吸一口烟的人也可能患肺癌,不抽烟只是不患肺癌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所以,要想使主张和论点听起来真实可信,认真分析因果关系的正确性非常重要。
  在谈到因果关系时,还有一种错误认识需要发言者注意:从表面上看,某些果似乎是由单个因导致的,其实不然。事实上,具体的一系列情况往往是由一个以上明确的因造成的。
  再举个例子。问自己:“墨西哥和美国之间的边界有许多漏洞,这些漏洞的存在,是不是造成美国某些地区非法移民人数渐增的惟一原因?”不一定。尽管可能是重要原因,但肯定还有许多其他原因促使美国相应地区非法移民人数日趋增多,比如在本国没有发展机会、在边界北部发展前景更好、在相应地区工作时自己和家人的医疗保健条件更优越,以及非法移民在美国已经有许多朋友和家人存在,等等。
  要想在发言中恰当运用这种“因果模式”或“果因模式”,就要提出某个行动方案,否则你在发言过程中提出并论证过的情况就毫无用处。你要让听众懂得你希望他们做什么、怎样思考,从而引导听众用某种新眼光(这种眼光是听了你发言之后才具备的),沿着你所希望看到的方向前进。 时间法
  过去。现在。未来。人是惟一以时间为单位衡量生命的动物。我们的语言也生动体现了这一点。“昨天管用的,今天不一定管用”、“时间就是金钱”,或者“时间会证明一切”。我们要为明天、下周或下个月筹划安排;我们喜欢讲昨天、一周前或者去年发生的趣事。与人交流时,时间的概念始终是个恒量。
  时间三步法是一种很好记的构建方式,大概是这样的:
1、过去。可使用这样一些话如“去年我们一致认为……”、“一周前,我们庆祝了……”或者“当我两个月前被任命为这项工程的负责人时……”;
  2、现在。可使用这样一些话如“现在我们谈谈……”、“今天我们看看……”或者“当前的态度似乎是……”;
  3、未来。可使用这样一些话如“今年我们要努力证明……”、“从现在起,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或者“明天我们将看到,……”。
按时间顺序组织发言的其他方式包括按事件发生顺序来表述各条信息,比如,“杰克昨天上午10点左右将报告交给我,之后我立即将这些文章传真给客户。直到今天上午9点,我才收到对方的回复,对方给我们两个小时多一点的时间,要求在预定的上午11点开会之前将提案调整一下。”
  另一个例子则是按照应该遵守的时间节点来对听众发出指令。假设你在由你主持的学习班期间向一群学生发出指令。你可以说,“现在我希望你们写出10种交谈时体现出‘积极聆听’的技巧。给你们5分钟时间。之后,你可以选一位同伴,每个人花3分钟时间给对方讲个故事,但是讲故事时要运用之前写出的技巧。讲完故事后,我要听听大家的情况汇报并组织讨论。”
  按时间组织发言还有助于突出主题如“怎样准备PowerPoint课件”、“如何筹划年度股东大会”或者“怎样做好接受媒体采访的准备”。
  无论你在组织发言时采用哪种时间排列方式,都要确保听众熟悉并了解你提出的时间单位和顺序,保证他们能轻松地跟上你发言的节奏而不掉队。
问答法
  作为经常用于说服式发言的组织方法,问答法的模式是为听众证明某个具体问题、指明问题的出处或原因,之后再提出一个以上可能答案来解决该问题。运用这种组织方法的关键,是提问要明确无误;如果找不到有效解决方案,还要讨论由此带来的负面后果。不要忽视了这一步,因为研究表明:大多数人都害怕自身利益受到损失。之后,提供解决方案时,必须体现出你解决该问题的“招数”正好是听众需要的方案;你也许能完全消除该问题带来的危害,不过,如果做不到,起码你可以减少这种危害。
  以下例子介绍了运用这种技巧时的“三步法”:
1、问题和出处。可使用这样一些话如“市中心流浪人口数量的增加是……的直接结果”、“我们所在地区的犯罪行为已经司空见惯,这主要是由于……”或者“我们在这次竞争中损失了两名顶尖推销员,惟一的原因就是……”;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