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近代美学史

_43 卢善庆(现代)
,这个定义,得到了鲁迅的赞同,并认为它是坚持唯物史观立场的论断③。
而王国维的文学的定义,与普列汉诺夫的论断相比较,就显示出它的唯心史观立场。
从以上三方面可以看出,王国维反对“餔餟文学”
,是他坚持“游戏说”
的产物,也是他搬运康德反功利论的结果。
康德的美学思想由于处于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多少还有一点民
①同上,第767—768页。
②《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4年版,第4页。
③《〈艺术论〉序言》,《鲁迅全集》卷十七,第17页。
-- 538
25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主性成分。
比如,他认为理想美,是“道德精神的表现”
①,断定只有人才能有理想美。因而赋予美的理想方面的人道主义的内容。这同他的形式主义美学思想相矛盾的。王国维排除了这一方面,却搬运另一方面,使康德美学的妥协性更加突出地表露出来。
从王国维来说,要求文学家不为名利所诱,目的在于“不重于世之文体的自见”
,逃脱不出形式主义的圈圈。
(三) 崇尚“天才”
,冲破文学上的习惯“天才论”和“游戏说”是王国维论述文学起源和性质的二根支柱。因为在西方美学里,不仅“游戏说”
,而且“天才论”
,都是同文学艺术创作联系在一起的。
古代希腊,由于早期宗教的影响和当时对诗艺的提倡,常把诗人的创作当作一时的狂迷中与神契合而创造出动人诗篇的“灵感”
,而“天才”则是最具有这种灵感的人物。早在柏拉图那里已经有了这样的看法。在西方,谈论“天才”的哲学家绝大部分都带有神秘主义的色彩。这和他们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是分不开的。
王国维论“天才”时说:
天才者,或数十年而一出,或数百年而一出,而又须济之以学问,助之以德性,始能产真正之大文学。以屈子、渊明、子美、子瞻等所以旷世而不一遇也②。
①参见《判断力批判》29节《就情状来看对自然界的崇高的判断》第105—106页。
②《文学小言。七》,《中国近代文论选》下册,第768页。
-- 539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325
又说: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者,殆未之有也①。
在《文学小言》第十、十一、十二这三节中,又分述了他所推崇的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的人格和文章,中心意思是“感自己之感,言自己之言者”
②。他还把这种“天才”认为是一种旷世的特殊的才能。其与“人力”是相对举的。
美成词多作态,故不是大家气象,若同叔、永叔虽不作态,而一笑百媚生矣。此天才与人力之别也③。
又说:
若夫叙事,则其所需之时间长,而其所取之材料富,非天才而又有暇日者不能④。
王国维“天才游戏”中的“天才”的哲学基础,不是唯物主义,而是唯心主义。这直接来源于康德、叔本华的唯心主义先验论。他在《叔本华与尼采》一文中,引用了叔本华《意志及观念之世界》一段话:“知力之拙者,常也。其优者,
①《文学小言。六》,《中国近代文论选》下册,第768页。
②《文学小言。十》,《中国近代文论选》下册,第769页。
③《人间词话附录。二七》,《人间词话》,第260页。
④《文言小言。十五》,《中国近代文论集》下册,第771页。
-- 540
425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变也。天才者,神之示现也。“
①而“美”呢?
“实可谓天才之特殊物也”。这种“神之示现”的天才,必然导致信仰上帝和神。而“天才之特殊物”——美也被披上神秘主义的外衣。
应该指出,康德的“天才”论,在德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多少有一些民主主义精神,到了叔本华笔下的“天才”
,已不强调能动性、创造性了,而强调一种脱离现实斗争的“静观”的认识性的能力。在叔本华看来,普通人的智慧只照亮自己的道路,而“天才”则照亮全人类的道路;但在现实世界,“天才”却是和普通人(群众)完全对立的,天才是反时代、反传统的,因而是孤独的。因此,叔本华说“天才”既像疯子,又像小孩。显然,叔本华的“天才”完全是资产阶级的精神贵族。在这点上,王国维称之为“知力上之贵族主义”。并指出:
叔氏之崇拜天才也,如是。由是对一切非天才而加以种种恶谥,曰:俗子(Philisfine)
,曰:庸夫(Populase)曰:庶民(Mob)
,曰:舆台(Pable)
;曰:合死者(Morlal)。尼采则更进而谓之曰:众生(Herd)
,曰:众庶(Far
tomany)。其所以异者,惟叔本华谓知力上之阶级,惟由道德联结之,尼采则谓此阶级于知力道德,皆绝对的而不可调和者也②。
这个见解从知力,也就是从认识能力去考察“天才”与“非
①《叔本华与尼采》,《静安文集》,《遗书》第14册。
②《叔本华与尼采》,《静安文集》,《遗书》第14册。
-- 541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525
天才“的差别,并揭示了它们之间不可调和关系,这是很有见地的。可是,在论美的创造问题上,他把”天才“的创造,与”游戏“扯在一起。艺术与游戏的最大共同点,是”无目的“。游戏不是为了要达到某种目的,即游戏本身就是目的。
文学艺术亦然。创作文学艺术时,不是要达到某种目的,即艺术本身便是目的。所谓无目的,就是出于真心的感动,欲罢不能的心情。
这样的艺术,对于人心可以有广大的传染力,方可得到多数人的共鸣。诸如这样“天才”的创造物——“美”
,与功利目的无关。这是王国维美学观之真实倾向。
但是也要看到,王国维的“天才游戏说”与康德、叔本华的“天才论”有不同之处。这个不同之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他为了说明“文学者,天才游戏之事业”
,反对“餔餟文学”
,必然夸大作家个人的历史作用,给它戴上与功利无关的“天才”的桂冠。他对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的人格和文章的评价,套用了一个“感自己之感,言自己之言”的标准,抹杀了他们之所以成为一个伟大作家的阶级和时代的原因。
歌德早已指出过:“不论你们的头脑和心灵多么广阔,都应当装满你们的时代的思想感情,作品将来自然会产生。”
①王国维撇开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四大诗人所处的不同时代,一律用抽象的“感自己之感,言自己之言”
来评判,这无疑是失之偏颇的。虽然他也曾说过“时代使然”
,但强调还是“才分”问题。如
①转引自丹纳:《艺术哲学》,第67页。
-- 542
625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梅溪、梦窗、玉田、草窗、西麓诸家,词虽不同,然失之肤浅,虽时代使然,亦其才分有限也①。
另一方面,王国维重视作者的天才,但并不完全轻视修养。
他说:“此有文学上之天才者,所以又需莫大之修养也”
②。把“天才”同“修养”联系起来。
“一切艺术悉由一切学问出”
③。
王国维讲天才时,多少还注意到作者的修养和才学。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④。因此,它与康德“天才论”的第一个特点有所不同。康德的“天才论”的第一个特点,就是把天才说成是“一种天赋的才能,对于它产生出的东西不是供任何特定的法规,它不是一种能够按照任何法规来学习的才能”
⑤。王国维则不大一样,他既把“天才”和“人力”对立起来,把它看成是一种旷世奇才,但是,又认为“天才”必须“济之以学问”
、“助之以德性”。
王国维讲“天才”论,还有冲决旧习惯势力的积极一面。
例如他说:
社会之习惯,杀许多之善人;文学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天才⑥。
他以西方哲学史为例,指出“至一新世界观与一新人生观出,
①《叔本华与尼采》,《静安文集》,《遗书》第14册。
②《文学小言。五》,《中国近代文论选》,第768页。
③《国学丛刊。序》,《观堂集林别集》卷四,《遗书》第12册。
④陆放翁诗句。
⑤《判断力批判》上卷,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153页。
⑥《人间词话删稿。九》,《人间词话》,第225页。
-- 543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725
则往往与政治及社会上无兴味不能相容“
①。文学同样如此。
因此他把美的创造同“天才”联系在一起的历史作用,是不能一概否定的。
第四节 《人间词话》中的境界说
(一) “境界”的本意《人间词话》共有六十四则,一剖为二。第一部分,从一则到九则,关于境界的基本理论。第二部分,从十则到六十四则,结合历代作家、作品的具体分析,进一步验证和阐述关于境界的基本理论。中心论题是境界说。
王国维的境界说在第一部分里,归纳一下,有五个方面构成:其一,境界与词的关系。这是开宗明义的第一则:
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成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②。
这里三句话,第一句话,境界在词中的地位。所谓“上”者,指上等、上品意思。
《孙子。谋攻》:“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
③有境界的词是最上品、上等的佳词。第二句讲境界在
①《文学小言。一》,《中国近代文论选》下册,第766页。
②《人间词话。一》,《蕙风词话。人间词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第257页。以下凡引本书者,只注明《人间词话》。
③《孙子兵法新注》,人民教育出版社1975年版,第12页。
-- 544
825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词中的作用,“自成高格,自成名句”
,前者讲作家,后者讲作品。第三句是以大量词作验证,主要是“五代北宋之词”
:这句话又勾连了第二大部分十则到六十四则的主要内容,提纲絜领,贯通全书。
其二、境界与文学创作方法的关系。王国维引进了西方新观念:理想派与写实派(理想家与写实家)
;相当于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在二、五两则中,从描写对象和作家创造两方面谈到这方面的关系。认为境界中既分为“造境”与“写境”
,文学用自然法则处理自然的材料又要进行艺术虚构和加工,这就打通了理想派和写实派的界限,境界的构成,是两种创作方法的合流、交融。
其三、境界(美)与真景物、真感情(真)的关系。这是第六则,“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①第七则是第六则事例的验证。
其四,境界是美学范畴。王国维在《叔本华之哲学及其教育学说》、《古雅之美学上之位置》、《红楼梦评论》中,都谈到过优美和壮两个美学范畴。
《人间词话》第四、八两则提出“境界”兼有这两个范畴的对象(大、小)和心理感受特征(静中得之、动之静时得之)
,“所谓大者是近于崇高,所谓小者是近乎优美”
②。接受了博克、康德、叔本华关于美和崇高的分析的观点。第三则是为第四则铺垫。这不是抹杀它在理论上的新意(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而是从编次结构来
①《人间词话。六》,《人间词话》,第193页。
②王梦鸥:《文艺美学》,台湾省运行出版社1976年版,第181页。
-- 545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925
看的。
其五,境界说在中国诗论(词论)中的地位。第九则:“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以上是《人间词话》第一部分五个层次或要点。然而一些台港和海外学者未曾顾及《人间词话》第一则至第九则理论构成和内容,把“境界”说,或限解为“情景交融”
②和囿于“理”
、“情”比较的“兴趣”说③,或缩小为“写真景物真情感”
④。其实,《人间词话》中的“境界”说,类似于康德《判断力批判》中美的分析的四个契机,也是用二律背反的思维模式,把“境界”包含的各组对立的方面,充分显示出来。
台港和海外学者视“境界”为上述三个方面,在《人间词话》中不是没有述及,问题在于不是全般的本意;正像不能依据“纯粹美”
,说康德主张“美在形式”
,也不能依据“依存美”
,说康德又主张“美是道德的象征”
,而判断孰是孰非一样。倒是姚一苇在《艺术的奥秘。论境界》中从六组对立关系,来描述王国维《人间词话》“境界”的本意:1、论境界之有无;2、论境界之有造境与写境之分;3、论境界之有我与无我;
①黄维梁:《中国诗学纵横论》,台湾省洪范书店有限公司1978年版,第7页。
②《人间词话。六》,《人间词话》,第193页。
③王梦鸥:《文艺美学》,台湾省运行出版社1976年版,第180页。
④程大城:《文学的哲学》,台湾省世界书局1977年版,第257页。
-- 546
035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4、论境界之大与小;5、论境界之隔与不隔;6、论境界之高与低①。
前四组对立关系,在《人间词话》第一部分中可以找到。
第五组对立关系,则在《人间词话》第二部分的第五十一至五十二则、五十五至五十八则中。第六组对立关系不像前五组对立关系表述得那么直接了当,而是从第十八则中分析而来的:
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的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②。
姚一苇指出,此则的“大小固不同”
实乃境界之高低之别,因为在第三组对立关系,境界之大小,不含有评价作用,可以并存。而这里,后主胜道君,含有评价作用,显示出境界之高低。
从上述的“境界”本意的六组对立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到,王国维把“境界”的概念、范畴的运用和阐发,放在文艺创作和文艺欣赏的不同侧面来考察,又触及内部及其矛盾的双方。比如,1、论境界之有无与6、论境界之高低,主要为文艺批评和文艺欣赏立了一个标准;4、论境界之大和小与
①姚一苇:《艺术的奥秘》,台湾开明书店1968年版,第317—321页。
②《人间词话。十八》,《人间词话》,第198页。
-- 547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135
6、论境界之隔与不隔,主要论及文艺创作中的艺术表现和效果;2、论境界之有造境与写境之分和3、论境界之有我与无我,主要论及文艺创作过程和流派、创作方法,等等。如果从这六组对立关系和三个侧重面来看,不仅对“境界”这一概念、范畴,作个机械、刻板的界定,尚且困难,而且就“境界”的本质判别为主观的、或客观的,也很难切合王国维的本意。因为作为一个客观上的标准。如说,“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高格”
、“名句”呈现在批评者和欣赏者面前,当然不能说它是主观的了。但当“境养”一涉及到文艺创作的过程,又离不开作家艺术家的“自我”
,有“造境”
、“写境”
,有“有我之境”
、“无我之境”
,这又不能不带有主观的色彩。尤其是2,3两组对立关系,很明显地受到西方文艺思想的影响,既把“理想”和“写实”二派分辨出来(即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又初步认识到这二派从物我关系,相互可通①。
因而,使他的境界说涉及到审美主客体关系这一美学的根本问题上。
《人间词话》第二部分,主要是历代作家、作品的分析,既有历史线索,又有从具体作家、作品分析过程中,上升到理论的概括和论证。所谓论证有两方面,一是“自有名句”
,并引伸到忌用代字和“隔”与“不隔”的问题(第二十一则至四十一则)
;二是“自成高格”的有关问题(第四十二则至四十六则)。所谓理论的概括有三方面,即赤子说(第十六则至十八则)
、自然说(第五十一至五十二则、五十五至五十六
①王元化:《文心雕龙创作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69年版,第81—86页。
-- 548
235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则)
、出入说(第六十、六十一则)。赤子说与第一部分境界说中美和真的关系——“真感情”有关。
自然说与“不隔”的六则词话(第三十四至三十六则、三十九至四十一则)可连成一体。
“不隔”说到底就是重自然①。有关“不隔”的六则词话,又可视为自然说的附录。重自然和贵境界,是真和美的统一。至于出入说,对于第一部分谈到文学创作方法和“造境”问题时,更加具体化。尽管这三说有一定独立意义,但它们作为“境界”说的延伸和补充,又是十分明显的。
1981—1982年,《人间词话新注》(齐鲁书社1981年版)
《〈人间词话〉重订》(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5期)先后公布了大同小异的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手稿②。
它同王国维生前亲手修订《人间词话》(六十四则本)
相比较,第一至九则编次,在手稿中为第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六、三十七、三十五、四十六、四十八、七十八则。这是第一部分。第二部分,除了“赤子说”以外,其他几个理论问题,也同样打乱了《人间词话》手稿本的编次③,尽量集中起来,既照顾历史脉搏,加强论辨的色彩,又突出
①参见拙作《王国维的“境界”说漫评》,《福建论坛》1982年第3期。
②如果用《人间词话》六十四则为同一的条目,齐鲁本与河南师大本标出在手稿中相同之处有二十一处;齐鲁本有、河南师大本无的有十三处,河南师大本有、齐鲁本无的有二十五处。或者说互为异文有三十八处。河南师大本中的条目编次,“十六”移到齐鲁本的“九”
、“十”之间,“一百二十三”又移到“一百二十四”
、“一百二十五”之间。大同小异,原始底本确系一个。
③参见拙作《《人间词话》编次结构、手稿比较和笺注研究》,《王国维学术研究论集》第二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 549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335
了“境界”说的中心地位,显示了中西美学会冲和结合的一大成果。
(二) “阅世”与“命意”
“阅世”和“命意”
,在谈论王国维的“境界”说时,往往为人们所忽视。如果只注意到“境界”与“不隔”的关系,这样,“境界”
问题,也就缩小到艺术表现力或技巧方面去了。
我们现在提出“阅世”和“命意”
,就可以把“境界”说涉及的另一方面,也是涉及到生活、思想的方面,揭示出来,看看它有什么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
以上说过,“境界”说分有我之境(以我观物)和无我之境(以物观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上能自树立耳。”
①而“造境”和“写境”的诗人又分为“客观之诗人”和“主观之诗人”。根据这样的不同区分提出了阅世深浅的问题: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