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跟她约好了日期的,但不巧的是,刚好那一天有个客户临时来到我的工厂参观。客户至上,我必须接待。在交谈中,我突然说:‘Excuseme!’便匆忙离开了。客人以为我上洗手间,其实我跑出工厂,飞车奔向约定地点。途中,违反交通规则的事差不多全做了,但好在没有爽约。
“我见到那妇人和她的同乡,简单问了一些问题后,就把钱交给了她。她问我姓名,我没说,只是要她答应我一件事,就是要努力工作,不要再让我看见她在香港任何地方伸手向人要钱。
“办完这件事后,我又飞车回工厂。客户正等得着急,见我回来,他说:‘为什么洗手间里找不到你。’我笑一笑,这事就过去了。”
即使面对的是一个素昧平生的乞丐,即使冒着可能失去数十万元订单的风险,李嘉诚也不愿意失去自己的信用。众所周知,当时的李嘉诚事业才刚刚起步,他的工厂很需要这些订单,但他宁愿坚守自己的信用。
20-30岁你拿这十年做什么 第三部分 端好信誉那个碗(2)
李嘉诚曾经戏言自己不是经商的料儿,因为他觉得自己不会骗人,不符合中国人所说的无商不奸的标准。事实上,正是因为他坚守信用,才做到了今天的成功。
正如他自己所说:“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守信,我现在就算有十倍多的资金,也不足以应付那么多的生意,而且很多是别人来找我的,这些都是为人守信的结果。”
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透支自己的信用。因为人无信,则不立。只有守信用,才能使我们赢得别人的信任,获得别人的支持。
20几岁的时候,我们常常为自己没有资金而烦恼,常常因为借钱难、难借钱而一筹莫展。事实上,这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树立起自己的信用的缘故。
1915年,郑周永出生在韩国江原道的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因为出身寒微,他不得不很早就出来打工谋生。1937年,郑周永在汉城开办了一家米店。从此,他开始一发而不可收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财富奇迹。
经过多年的打拼,郑周永的现代集团终于成为韩国乃至亚洲举足轻重的企业,他也因此成为亚洲最富有的企业家之一。在他的*《我的现代生涯》里,有这样一段话,值得我们年轻人永远铭记:
“我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我有一个能够成功的项目,就是没有资金,请您借给我些钱吧。
“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告诉他:‘你缺的不是资金,缺的是信用。不是说你人品怎么样,而是说你还没有建立起可以借钱给你的信用。所以筹资就比较困难。只要你建立了能够使事业成功的信用,资金不会成为问题。
“只要我们拥有善良、诚实、正直、值得信赖的评价,就可以拿这个评价作为资本,扩大和发展你的事业。不管是搞商业还是办企业,有资金更好,没有资金也没关系,只要有信用,就可以筹措资金开展事业。这是我在实践中得到的切身体会。”
“一个人有了一定的信用,可以先做一些小的事业,当小事业积累了信用,就可以慢慢地去做大事业。就这样,小公司发展成大公司,大型公司再发展成为国际性的跨国集团,都是这样走过来的。”
不管是做大事业,还是做小事情,对于20几岁的年轻人来说,信用就是我们登天的梯子,每一个台阶都是用自己的脚步垫起来的,只要中间有一步出现空当,梯子就会立刻断为两截,并且永远不可能再接上了。
失去金钱,我们可以用几年的时间赚回来;而失去信用,我们可能一辈子都没办法再赚回来了。因为信用就像一个碗,一旦摔碎了,就再也无法把它复原了。
让我们都来做一个坚守信用的人吧!因为信用就是我们最可宝贵的无形资产,我们要像鸟儿爱惜自己的羽毛一样爱惜自己的信用,不要让自己的信用有一丝一毫的瑕疵!
20-30岁你拿这十年做什么 第三部分 抓住擦身而过的机会(1)
机会是人人均等的,问题是要善于把握。要用十倍的疯狂抓住百分之一的机会。
——史蜀君
一个青年去拜访一位长者,向他请教成功的方法。
长者什么也没说,只是对他说:“随我来。”
两人出了门,来到了门前的一条小河前。河水并不宽,只有十多米宽。
但是,长者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而是继续往河里走。青年只好跟长者后边一步步往水里走。
一步、两步、三步……河水越来越深,已经淹到了青年的脖子,他感到自己快要完了。
但长者仍然在继续往前走,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终于,河水淹没了长者的头顶。
……
回到岸上,长者问青年:“刚才当水淹没你头顶的时候,你在想什么?”
那个青年脱口而出:“什么都没想,只想活命,只想抓住一点能让我活命的东西,哪怕只是一根稻草!”
“这就对了,”长者微笑着对青年说,“当你对成功的渴望达到了如同对生命的渴望程度,当你把身边的每一个机会都当作救命稻草一样弥足珍贵时,你就可以成功了。”
成功,源于我们对成功的渴望,源于对每一个机会的牢牢把握。
古人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机就是机会、机遇。人的一生中,特别是在20几岁的时候,往往会有一个或几个成功的机会。如果能够抓住其中的一个机遇,我们的人生就可能发生根本的变化,如果错过这些机会,我们将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
作为20几岁的年轻人,我们不能总是埋怨时代太坏、环境太差、成功的机会太少。我们应该更多地问问自己:同样的时代里,同样的环境里,为什么别人成功了,而自己却没有成功呢?面对机会,我们又抱了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
约翰葛巴斯,当今美国百货行业举足轻重的人物。回首自己的成功,他只说了一句话:“不放弃任何一个哪怕只是万分之一可能的机会。”而这种信念的建立,竟是从一张普通的火车票开始的。
那一年,20来岁的葛巴斯乘火车去纽约与新婚的太太团聚,但事先没有订到车票。因为正值圣诞前夕,到纽约去度假的人非常多,火车票很难买到。
当葛巴斯再次打电话去火车站询问时,车站的工作人员告诉他:车票早已售罄。如果他不怕麻烦的话,可以带着行李到车站去碰碰运气,看是否有人临时退票。不过,这种机会可能只有万分之一。
挂了电话,葛巴斯毫不犹豫地提着行李向车站赶去。他想:没关系,就当是提着行李到车站散步。
到了车站,葛巴斯等了许久,还是没有一个退票的人出现,成群结队的乘客拿着票向月台涌去。但他并没有着急,而是耐心地等待着。
终于,在离开车时间还有3分钟的时候,一个女人出现了。她匆匆忙忙地赶过来,希望能够把自己的票退掉,因为她的孩子突然得了重病,她不得不取消旅行。
葛巴斯轻松地买到了那张车票,搭上了去纽约的火车。在圣诞节那天,他对自己的太太说:“宝贝,我抓住了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因为我相信一个不怕吃亏的笨蛋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也就是从那天起,葛巴斯树立了一种信念:只要有万分之一的机会,就要投入百分之百的力量去争取。正是凭着这种信念,葛巴斯在数年后抓住了人生唯一的一次机会。
当时,美国发生了大面积的灾荒。地方经济格外萧条,许多工厂都倒闭了。各个商店都在低价抛售自己堆积如山的存货,价钱低到1美元可以买到100双鞋子。
葛巴斯正在一家织造厂当一个技工。他迅速拿出自己仅有的一点儿积蓄收购低价货物。许多人都嘲笑他,说他是个大傻瓜!他对此漠然置之,依旧收购各工厂抛售的货物,而且还租用了一个巨大的仓库来储存货物。
太太担心地问他:“别人都不要的东西,我们买来做什么?这样下去,我们会血本无归,后果不堪设想。”
葛巴斯笑笑说:“三个月以后,这些廉价货物就可以变成一大笔钱,我们就发财了。”
他的话并没有使太太放下心来,因为一个月后,工厂的货物就是再便宜也没人要了。那些老板干脆把所有的存货都烧掉,希望能够稳定市场上的物价。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了半个多月,形势越来越糟,政府终于坐不住了,决定采取紧急措施来稳定地方的物价。连续数日之内,政府颁布几项法令,大力支持那里的工厂商店恢复营业。
20-30岁你拿这十年做什么 第三部分 抓住擦身而过的机会(2)
此时,绝大部分的存货都被烧毁了,库存奇缺,物价竟然一天天飞涨起来。约翰葛巴斯马上趁机把自己库存的大量货物抛售出去。这时,太太又劝他说:“物价还在飞涨,我们可以再等些时间。”
葛巴斯却平静地说道:“是抛售的时候了,再拖延些时日,就后悔莫及了。”
果然不出葛巴斯所料,他的存货刚刚售完,物价便又跌了下来。
短短数月之内,一跌一涨之间,葛巴斯迅速赚到了近百万美元的财富。利用这第一桶金,葛巴斯开设了六家百货商店,一步步扩大经营,终于走到了今天的规模。
统观葛巴斯的一生,我们发现他勇于进取,敢于大胆创新,而决定他一生最关键的转折点就是他不惜一切代价抓住了那次机会。面对这样一个稍纵即逝的市场契机,他冒着巨大的风险,投入了自己当时全部的积蓄,从而牢牢地抓住了它,使自己彻底咸鱼身,摆脱了贫穷的命运,进入了富人的行列。
机会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均等的。但面对机会,不同的人却有着不同的态度:有的人是坐在原地被动地等待;有的人是主动伸出双手上前迎接;有的人倍加珍惜,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机会,哪怕只有一个这样的机会,他们也像救命的稻草一样牢牢地抓住它;而有的人却感觉不到它的弥足珍贵,不懂得去珍惜,从而痛失本该属于自己的机会……人生的成败在此立判分明。
也许有人会说:那些机会只有百分之几的成功可能,希望实在渺茫。
诚然,百分之一的机会,将意味着百分之九十九的失败。但是,在结果来临之前,谁也没有把握把自己排除于成功之外。我们付出了百分百的努力,不一定能够获得成功。但如果根本就不去珍惜,不去努力争取,我们连百分之一的机会都没有。退一步说,百分之百成功的机会当然好,但是这样的机会,我们上哪里找得到呢?对于我们这些刚刚20出头的年轻人来说,这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梦想吧。
正如中国著名导演史蜀君所言:“机会是人人均等的,问题是要善于把握。要用十倍的疯狂抓住百分之一的机会。”1982年春,史蜀君开始在上海电影制片厂独立执导自己的第一部影片《女大学生宿舍》。走马上任之初,厂领导就有令在先:“5月份上戏!”这就意味着,她只有20几天的准备时间。而这时剧本还没完成,于是在这20几天里,史蜀君投入了疯狂的工作之中。正是牢牢抓住了这百分之一的机会,她的处女作《女大学生宿舍》一上映便荣膺文化部优秀故事片奖和第24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导演处女作奖”。从此,史蜀君一炮打红,蜚声影坛。
许多人之所以终身无成,并不是他们缺少成功的机会,也不是他们缺少把握机会的能力,而是因为当他们面对一个机会时,不懂得去珍惜,没有全身心地去投入去把握,因而与成功擦肩而过、失之交臂。
20几岁的时候,真正属于我们、并且能够把握的机会并不多。对于我们来说,每一个机会,哪怕看起来是多么的微不足道,都需要我们倍加珍惜。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成功可能,我们也要用百分之百的决心、百分之百的精力去抓住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尽早地成功,才能给自己的人生有一个交代,以免将来悔之莫及。
20-30岁你拿这十年做什么 第三部分 节约每一分钱(1)
对钱财必须具有爱惜之情,它才会聚集到你身边,你越尊重它,珍惜它,它越心甘情愿地跑进你的口袋。
——洛克菲勒
藤田,第一个把麦当劳引进日本的人。如今他已经拥有万家加盟店,年收入达到40亿美元。但是有谁知道,藤田竟是从5万美元做起的。
大学毕业后,藤田来到一家电器公司打工。1971年,他发现了麦当劳的无限商机,决定立即经营麦当劳。而要取得特许经营资格,就必须150万美元现款和一家中等规模以上银行信用支持,这对于两手空空的藤田来说无疑是一个高不可攀的门槛。
当时的藤田只有不到5万美元存款,但是他决意不惜一切代价在日本创立麦当劳事业。于是他绞尽脑汁四处借钱,但是几个月下来他只借到4万美元。
但是,藤田不甘心眼睁睁地看着机会溜走,他决定向住友银行贷款。初次见面,住友银行的总裁并不买他的账:“你只有5万美元,又没什么做抵押,我凭什么相信你呢?”
“这5万美元是我过去5年里的存款收入。”藤田不愿意就此认输。
“5年里,我坚持每月从自己的吃穿用度里面节省一笔钱出来,存在我的账户里。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哪怕忍饥挨饿,我都保证每个月存进的这笔钱不少于900美元。为此,我对每一笔开支都精打细算,努力省下每一分钱,这是我能够积累资金的唯一办法。因为从跨出大学校门的那一天起,我就立下志愿,不管付出什么代价,我都要在以后的10年里存够10万美元,然后开创自己的事业。但是现在机会提前到来了,而我的钱还没有存够,所以我来请求您的帮助,我必须抓住这个机会,提前开始自己的事业!”
藤田的话斩钉截铁,不能不令那位总裁感到震惊。他问明了藤田存钱的那家银行,然后先让藤田回去了。接着,那位总裁来到藤田存钱的银行,向柜台小姐询问藤田的事。
“5年来,他总是准时来我们这里存钱。他是我见到过的最有毅力的年轻人。我们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很佩服他!”那位小姐对藤田记忆犹新。
从银行出来,总裁立即拨通了藤田的电话:“我很荣幸地通知你,住友银行将无条件地支持你的事业,好好干吧,相信你会有出息的!”
如果没有那5万美元,藤田不可能得到这个机会。而离开平时的省吃俭用,他也不可能拥有5万美元。在关键时刻,只有拥有了一笔属于自己的财富,我们才会有自己的信誉基础,才能真正地抓住机会。
作为20几岁的年轻人,我们的收入并不丰厚,一朝暴富对于我们来说只是一种遥远的梦想。那么,如何才能拥有一笔可赖以一搏的资金呢?
除了努力增加自己的收入之外,我们还必须尽量节省每一分钱,不该花的钱不花,该花的钱少花。
事实上,许多亿万富翁并不是生来就很富裕,他们甚至生来一贫如洗。但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先积攒起一笔原始资金,然后抓住机会进行投资,进而一步步走向了成功。而在原始资金的积累过程中,节省每一分钱几乎成为他们的不二法则。
在开始创业之前,李嘉诚的薪水并不高,他的收入大部分来源于推销产品的提成。每拿到一笔钱,李嘉诚只留下日常必需的一点钱,其余全部交给母亲。
即使后来升任总经理之后,李嘉诚也从未奢侈过一回。他外出从来都吃大众餐,而他的衣着,没有一件是称得上高档的。就是凭借着这样的节俭,他才好不容易积攒了5万港元创业资金。
如今的李嘉诚,即使早已成为亿万巨富,他节约的习惯也没有改变。他经常戴的手表也只有四百元港币,衣食住行更是十分俭省。
事实上,不仅李嘉诚,许多亿万富翁都喜欢节约。
王永庆,台塑的“精神领袖”,被誉为台湾的“经营之神”,素有“石化大王”之称。这位首屈一指的台湾富豪,对自己却非常严格,个人生活节俭到了“抠门”的程度。他不喜欢打长途电话,因为他觉得话费太贵了;他写信时总是选择很薄的信纸,字迹密密麻麻,防止超重;他一条自用的毛巾,一用就是20年!就是如此节俭的一位老人,在汶川地震发生后第三天,就慷慨解囊,捐出了1亿元人民币!
20-30岁你拿这十年做什么 第三部分 节约每一分钱(2)
比尔盖茨,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世界首富。他认为:花钱像炒菜一样,要恰到好处。盐少了,菜淡而无味;盐多了,苦咸难咽。哪怕只是几元钱甚至几分钱,也要让每一分钱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有一次,他和朋友同车参加会议。由于暂时找不到车位,朋友建议把车停在饭店的贵宾车位,盖茨不同意,因为贵宾车位要多付12美元停车费。盖茨说他们这是“超值收费”。
与这些“吝啬”的亿万富翁相比,我们身边的许多年轻人却显得十分的豪爽。他们动辄吃大餐、抽好烟、穿好衣、租好房——拼命地追求高消费、超前消费,希望借此来炫耀自己的“富有”。但事实上他们并非真的富有,他们微薄的收入刚够生活之需,并不能支撑如此大笔的挥霍。因此,他们很快就把仅有的一点钱花得精光。
刚从学校毕业,小乙就找到了一份月薪3000元的工作。但几年下来,他非但没有存下一分钱,还欠下了一屁股外债。原来小乙单位的许多同事家庭都很富裕,穿衣打扮、吃喝住行都很阔绰。小乙家来自农村,世代都是农民,为了保住自己的面子,小乙把所有的收入都花在自己身上。小乙买衣服,从来非名牌不买。动辄皮尔卡丹,鳄鱼苹果。吃饭时,小乙总是抢着买单。只要有同事在旁边,他总是打车回家。小乙还租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楼房,光租金每月就1800元。
由于开支过大,小乙成了名副其实的“月光族”。他不仅每月的工资花得净光,而且总是入不敷出、不得不寅吃卯粮,四处借钱。没有多久,他就债台高垒。
最近,由于效益不好,他的公司不得不大批裁员,小乙很快就被公司辞退了。这些年,他既没有学到过硬的技术,也没存下一笔救急的钱,只好灰溜溜地回老家去了。
像小乙这样的年轻人,在我们的身边并不少见。他们总是认为自己青春年少,应该趁年轻好好享受一番。“年轻是资本”、“钱是王八蛋,花完了再赚!”这些都成了他们惯用的口头禅。
西方有谵语:只有傻瓜才把自己刚赚到的钱匆匆花掉。特别是在成功之前,这种做法无异于杀鸡取卵,是没有远见的,更是对自己人生的不负责任。
美好的青春当然应该好好享受,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享受青春,并不一定非要用挥霍金钱来证明什么。如果我们毫不控制自己的支出,即使金山银山也会挥霍一空,更何况我们只有不多的一点收入。我们应该利用青春年少尽快发展自己的事业,至少为自己的将来存下一笔救命的钱,使自己的将来多一分成功的可能和幸福的保障。
事实上,钱并不是坏东西。当真正的机会来临时,当家庭陷入危机时,当我们亲人需要我们支出一笔救命的钱时,钱将不再是“王八蛋”,而是我们的救星、幸福的天使!
作为20几岁的年轻人,如果没有显赫的身世,没有雄厚的实力背景,我们的成功之路必将充满坎坷不平。我们必须迈出的第一步,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千方百计积攒自己的第一笔启动资金。
俗话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对于我们来说,这第一笔资金,无异于事业成功的种子。在成功之前,即使再忍饥挨饿,我们也不能拿种子下锅。
今天的我们,要为将来的自己负责,要为尽快地崛起不断积蓄力量,就必须倍加珍惜自己的每一分钱,让每一分钱都用得值得、用得其所,发挥出最大的效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尽快地积攒一笔属于自己的资金,在机会来临时有足够的实力抓住它,把美丽的梦想变成现实。
20-30岁你拿这十年做什么 第三部分 抓住当下,做好手边的工作
人的一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永远过去,明天只是一张永远无法兑现的期票,我们真正能够掌握的只有今天、现在。
——美国谵语
“预备——跳!”
随着教官一声令下,贝尔和战友们一起跳出了机舱口。他们每年都要进行数十次这样的训练,今天这是第几次,贝尔早已记不清了。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练习是再平常不过了。但这一次,对于贝尔来说却并不寻常。
事实上,从跳出机舱的那一瞬间,他就感到不太对劲。尽管他按照以往那样操作,但降落伞并没有像往常那样自然打开,而是像一条带子一样缠绕在一起呼啦啦地飘在头顶上。而他感到自己的身体正在空中急速下降。
那一刻,贝尔的大脑非常混乱,他双手在空中乱抓,大声呼叫。但在几千米高的空中,没人能够帮到他,何况他已经把战友们远远地甩在后面了。
“上帝——这是谁的错?!”贝尔在心里愤懑地叫起来。
难道降落伞的质量出了问题?这批降落伞可是最新引进的,那个生产厂家的老板他还认识。每次见面,他都用一只毛茸茸的大手向他致意。可现在,贝尔恨不得一枪把他毙了。要是能够活着回去,他一定要把他送上军事法庭。但是,他还能活着回去吗?几千米,除非自己马上变成一只小鸟,否则有死没活!
贝尔反过来又想,这样的事情只有百万分之一的几率,几十年都不发生一次,怎么就偏偏让自己撞上了呢?简直是太不公平了!
他想起了自己温柔善良的妻子、尚未出世的孩子,他们本来马上就可以组成一个幸福美满的三口之家的,但是现在这一切正在迅速离他而去。还有年老体弱的父母……想到自己的离去将带给整个家庭的痛苦,他心如刀绞。
从学生时代起,贝尔就一直是最优秀的那种人,凡事都比别人强。大学毕业以后,他进入了海军陆战队,同样得到了许多荣誉。正因为此,他被选拔为最精锐的海豹突击队队员。但是就在一秒钟之前,他明白了:自己的生命没有了,这些荣誉、这些奖章都没有任何意义。他甚至为自己当初没有听父母的话进入军队后悔了——如果当初投身商界,也许他现在也身价百万了。
以前,贝尔曾无数次地想过自己怎样轰轰烈烈地战死战场,却唯独没有想到过这样一种不明不白的死法。实在太不值得了!想到自己是军中精英、赫赫有名的海豹突击队员,竟然如此窝囊地死在了一顶降落伞下,他死不瞑目!
……
在几秒钟的时间里,有成千上万个想法纠缠在贝尔的大脑里。耳边的风还在呼呼地刮着。贝尔忍不住看了看表——还有2000米,他的生命就要结束了!
不——!
贝尔突然从内心深处发出一声怒吼。
自己就一定会死吗?眼前不是还活着吗?生前生后之事,想得再多也是徒劳。只有活下去,所有的一切才有意义。眼前的当务之急是如何逃生,是抓住当前仅剩的几秒钟,努力让自己活下去。
贝尔开始尽量使自己不去想那些无用的事,集中精力想如何把绳子解开。当他这样想时,脑子里灵光一现,那是在三年前的一次著名的飞行员报告会上,一位特级飞行员说起自己的一次经历,好像也是被降落伞的绳子缠住了,他当时是怎么做的?
出于求生的本能,贝尔的大脑开始以每秒几万转的速度运转起来。他在自己的脑袋里疯狂地找着那次讲座的星星点点,希望能够找到一点点的联系。
贝尔还在往下掉:1500米、1200米、1000米……他已经能够清楚地看见脚下的树木了!
正在这时,一个声音响起在他的耳际:如果降落伞的绳子缠住了……就做轮番蹬踏动作!
与此同时,贝尔做出了蹬踏的动作。
就在这一刻,奇迹出现了!绳子解开了,降落伞“嘭”地一声张开了!贝尔下降的速度迅速减慢、减慢……
事情已经过去10多年了,但贝尔还不时想起。每当这时,他总不忘告诉人们:抓住当前,尽自己所能去做好手边的事。
20几岁的我们,在面临问题的时候,往往不是立即去想办法解决当前的问题,而是在不停地追问:为什么问题会发生在我的身上而不是别人?这到底是谁的错?以后的路怎么办?……我们总是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埋怨、悔恨、诅咒、担忧、甚至幻想之上。
这对于解决问题于事无补,而且有百害而无一益。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这些事情上耽搁太久,我们用在解决当前问题上的时间和精力就会越少。而当前的问题不解决,我们就必须面对问题之后的问题,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一切后果。
人生在世,谁没个七灾八难的?唐僧西天取经还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呢。很多事情的发生并没有什么,关键看我们怎么去面对。面对问题,我们思前想后想得再多,也毫无用处。而唯一应该去做的就是专心地去面对现实、解决问题,否则的话,我们就会被困难解决掉。
20几岁的时候,我们有着美好的梦想,这也正是我们奋勇向前百折而不挠的精神动力。但我们必须清楚:梦想的实现是建立在当前的一点一滴努力基础之上的。
作为20几岁的年轻人,有梦想、有追求、有闯劲,这是我们的长处,但我们还必须有抓住当前,脚踏实地的作风。只有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把每天的工作都做到实处,我们才能把脚步迈得扎实有力,才能真正地抓住梦想、创造未来。
20-30岁你拿这十年做什么 第三部分 在细节上下功夫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老子
“魔鬼在于细节。”这是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师——贝罗斯先生对自己的一生成就的总结。
他曾经不止一次地向自己的学生强调:“不管你的建筑设计方案如何恢弘大气,如果对细节的把握不到位,终究不能造就出杰出的作品。细节上的准确生动可以成就一件伟大的作品,细节的粗劣呆板则会彻底地把它葬送。”
直到今天,在美国各地人们依然还能够看到许多贝罗斯设计的歌剧院。
在设计每一个剧院的时候,贝罗斯都要精确地测算每个座位与音响、舞台之间的距离。因为距离差异会导致不同的听觉、视觉感受。为了达到最佳的效果,他甚至要深入每个剧院的施工现场,一个座位、一个座位地去测试和敲打,根据每个座位的位置测定其最合适的方向、大小、倾斜度、螺丝钉的位置等等。除此之外,他还要根据每一个座位所在的不同位置,调整出不同的角度,使听众既坐得舒适,又能够欣赏到歌舞的最佳视听效果。
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使贝罗斯成为一代建筑巨匠。
卓越的成功,往往从出色的细节开始做起。
作为20几岁的年轻人,我们在工作中总是陷于粗枝大叶、应付了事的深渊。对于那些细节上的要求,我们总是满不在乎,甚至视而不见,这就难免让我们吃尽苦头。殊不知: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在市场经济日益成熟的今天,产品日益同质化,赢家与输家之间的差距也许只有那么一点点。而正是这1%的差别,决定了100%的成败。
在日本一家著名的品牌衬衣的生产车间里,有一个严格的规定:每一个袖口上纽扣必须缝到38针。这实在是一个再细微不过的细节。众所周知,一个扣子即使缝上10来针,它就不会掉下来了。而38针和37针、36针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但数十年来,他们所有的纽扣都是按照38针的标准执行的。
什么是品牌?品牌就是这样一针一线、细细密密缝出来的!
再反观国内的许多企业,我们能够生产出优质的产品,但是很难生产出全世界顶级的产品。原因大概就在于此吧。
其实,无论是做产品还是做人,道理都是一样的。一个注重细节,时时处处把细节做到完美的人,无论在哪里,都将获得比别人更多的机会。
一个夏日的午后,本来骄阳似火的大晴天,突然间阴云密布,电闪雷鸣,顷刻间下起了倾盆大雨。猝不及防的人们纷纷向路边的店铺里奔去。
跑在最后的是一位老太太,她步履蹒跚挪进了费城百货公司。
她气′吁吁地站在那里,身上的衣着十分简朴。再加上她满身都是雨水,几乎所有的营业员都对她爱理不理,甚至避而远之。
“太太,我能为您做点什么吗?”正在这时,一个亲切的声音在老太太耳边响起。她转过身来,发现一位年轻的营业员正笑容可掬地站在自己身边。
“谢谢,不用了,”老人莞尔一笑:“我只在这儿躲会儿雨,马上就走。”
话刚说出口,她马上意识到自己不买东西却在这里避雨似乎有些不近情理。于是,她决定买个30美分的小饰物,以使自己在这里躲雨名正言顺。抱着这样的念头,她开始颤巍巍地在店里转起来。
这时,那位年轻人又出现在她的身边,搀着她的胳膊说:“太太,您别不好意思,我为您找了一把椅子,您坐在门口休息就是了。”
半小时后,雨过天晴。老妇人向年轻人道谢,又向他要了张名片,然后慢腾腾地离去。
事情就这样过去了,谁也没有把它放在心上。要不是后来发生的一切,可能人们就永远把忘记了。
几个月后,费城百货公司总经理凯莫斯突然收到一封信。信中请求将这位年轻的营业员派往苏格兰收取数家跨国公司下两个财政年度办公用品的所有采购订单。凯莫斯惊喜万分,因为仅此一项的收入,就相当于公司三年的利润总和!
原来,这封信就是那位避雨的老太太寄来的,她竟是赫赫有名的“钢铁大王”卡内基的母亲!得知详情,凯莫斯立即把这位叫费勒的营业员推荐给公司董事会。当费勒坐上飞往苏格兰的飞机时,他已经是费城百货公司重要的股东了。而这时的他,才刚刚21岁。
此后数年中,费勒以其过人的认真与细心,获得了卡内基的赏识,并且扶摇直上,成为其最得力的左膀右臂。随着事业的精进,费勒成为美国钢铁业仅次于卡内基的重量级人物。
猛听起来,这个故事更像一个神话,但它却曾经如此真实地发生在一个20几岁的年轻人身上。
从一个普通的营业员成为公司的股东,又在卡内基的麾下迅速发迹,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费勒的成长史,那就是“一步登天”。
在每一个细节上下足功夫,并且把它变成一种习惯。久而久之,日积月累,这就会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一种自然。而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成功的素质得到了一次次地提升。
小伙计费勒并没有长一双把人看透的“火眼金睛”,但却有一种“进门就是客”的认真劲儿。他遇到卡内基的母亲是个巧合,但他的成功却是必然。
对于20几岁的我们来说,成功是一股认真的心劲儿,一种长久的积累。当我们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到极致、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完美时,成功自然而然就来了。
20-30岁你拿这十年做什么 第三部分 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最能创造效益的地方
你的生命是那么短,全部生命用来应付你所选择的,其实还不够;全部生命用来做你只能做的一种人,其实还不够。若再分割一部分生命给“你最应该做的”以外的——不论是过去的、眼前的、未来的,都是浪费你的生命。
——李敖
《伊索寓言》中有一个这样的故事:
一天,老鼠以自己的性命为赌注向狮子挑战,一定要同它决一雌雄。不料,狮子却拒绝了它。
“怎么?难道你害怕了吗?”老鼠得意地问道。
“非常害怕,”狮子说,“即使你拿自己的性命与我决斗,我也无法答应你。因为你实在长得太小了,就是全身的肉加在一起也填不满我的一道牙缝儿。用跟你决斗的功夫,我可以抓到更好的猎物。”
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许多人,一天到晚忙得焦头烂额,但忙了大半辈子,还是一事无成,两手空空如也。他们终身劳作,却收获甚少。在这个世界上,这样的人占了绝大多数。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离开勤奋的劳作当然难有作为。但是,最勤快的不一定是最有成就的。如果把自己的精力浪费在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之上,那么即使再出力流汗,再勤奋努力,我们也将碌碌无为。
阿克苏美仑说:“明智的艺术就是清醒地知道该忽略什么的艺术。”20几岁的时候,我们除了要学会珍惜时间之外,还要学会有效地利用时间、管理时间。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进行甄别,剔除那些对于我们来说毫无意义的事情,使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得到最有效地利用。
即使除去那些毫无意义的事情,仍然还有许多事情需要我们去做。事实上,只要我们愿意去做,工作中的事情永远都做不完。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却是有限的,而所有的事情看起来好像都有做的必要,那么我们又该怎样安排自己的时间呢?
查尔斯史瓦波,美国伯利恒钢铁公司的总裁。他一度陷入公司的文山会海里不能自拔,终于有一天,他亲自拜会著名的时间管理专家阿维利,向他请教时间效率管理的秘诀。
阿维利告诉他,可以在五分钟之内给史瓦波一样东西,使他的公司业绩提高至少50%。然后,他递给史瓦波一张空白纸。
“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先在这张纸上写下你明天要做的最重要的五件事。”
史瓦波照他所说写下了五件事。
“用数字标出每件事情对于你和你的公司的重要性次序。”阿维又说道。
史瓦波只用了不到两分钟,就把这些事情标出来了。阿维看了看他,把那张纸折叠起来,递给史瓦波,对他说道:
“从明天早上开始,你就按照这张纸条上所写的第一件事去做。不要看其他的,只看第一项。着手办第一件事,直至完成为止。然后再去做第二件事、第三件事……直到你下班为止。如果直到下班为止,你只做完第一件事情,那也不要紧。因为你总是做着最重要的事情。”
整个拜会,只用了不到半个钟头。临出门的时候,阿维利说:“这个实验你爱做多久就做多久,然后给我寄张支票来,你认为值多少就给我多少。”
几个星期之后,史瓦波给阿维利寄去一张万美元的支票和一封信。信上说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都是他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一课。
史瓦波每天都坚持这样做。后来,他又叫公司所有的人都这样做。五年之后,这个当年不为人知的小钢铁厂一跃成为世界上超级钢铁厂。
后来,史瓦波就成为亿万富翁。他把这个用万美元买来的方法概括成了一句话——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我们的时间都是有成本的。特别在20几岁的时候,每一分钟对我们来说都是那样的弥足珍贵。我们不能增加时间的长度,却可以拓宽时间的宽度。只有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最值得做的事情上,才能使之发挥出最大的价值。每时每刻都只做最重要的事情,我们就可以获得了比别人多出一倍以上的时间和精力。
那些在人生中最有成就的人,不一定是最忙碌的,但一定是效率最高的。许多成就突出的人,反而很少加班,他们做起事来不紧不慢,却轻轻松松就把业绩搞上去了。因为他们总是把每一件事情的轻重缓急分得清清楚楚,从而找到了一个最佳的排列组合。
成功的秘诀就是抓住那些最重要的事情紧紧不放。20几岁的时候,我们应该时刻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优先放在那些最能够创造出效益的地方,长期坚持这样去做,成功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20-30岁你拿这十年做什么 第三部分 注重个人的成长和积累
收入只是你工作的副产品,做好你该做的事,出色完成你该完成的工作,理想的薪金必然会来。而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劳苦的最高报酬,不在于我们所获得的,而在于我们会因此成为什么。
——洛克菲勒
开始的时候,劳尔只是和公司签订了一个五年的工作合约,约定他每周的薪水是7美元,并且在五年之内,这个薪水标准保持不变。
劳尔明白,依靠这样微薄的薪水,他是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的。因此,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发奋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凭借出色的工作质量,劳尔很快赢得了上司的注意。
在三年的时间内,劳尔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工作中的各种技术。三年之后,劳尔已经对工作驾轻就熟了。在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时,他举重若轻、游刃有余。而此时他的薪水仍然是每周7美元。所有的同事都认为劳尔这样做实在太蠢了。
这时候,另一家公司派人与他联系,愿意以5000美元的年薪,聘请他为外事部经理。同事们听说此事,都认为如此优厚的条件,劳尔没有理由不接受。但劳尔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事后,他也从没有向老板提及此事。
直到五年的合约期满,劳尔从未向公司暗示过要终止工作合约。尽管谁都清楚他的薪水实在太低了。
合约终于到期了,所有的人都认为劳尔可以一走了之了。但此时,公司的老板却没有给劳尔这个机会,他毫不犹豫地将劳尔的薪水由每周7美元直接提升到每年1万美元,中间没有任何过渡。
再后来,劳尔成了这家公司的董事会成员。
20几岁的时候,我们经常抱怨自己的工资太低、奖金太少。我们一边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对待工作,或者消极怠工,或者频繁跳槽;一边又怨天尤人,埋怨自己生不逢时、明珠暗投。结果,工作做得一滩糊涂,表现自然乏善可陈,事业升迁更是遥遥无期了。
事实上,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的眼光仅仅盯在薪水上。因为薪水并不是我们从工作中所能获得的全部,而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除了薪水,我们还从工作中获得了学习成长的机会、职业经验的积累、为人处事的磨炼等等。所有这些,都远非那叠薄薄的钞票所能比拟的。
五年之中,劳尔得到的绝非仅仅是每周7美元的薪水,而是无数个学习的机会,他对行业的认识和掌握、对工作的经验和能力都得到了空前的积累和提高,这些都为他后来获得高薪并进入公司高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假如当时的劳尔对自己说:“每周7美元,既然他们只给我这么多,那么我何必去做每周五十美元的业绩呢!”那么,他可能一辈子只能是一个普通的员工,绝不可能会有后来辉煌的成功。
对于20几岁的我们来说,钞票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把它当作工作的唯一目的的话,那么我们就永远只能停留在养家糊口的层次,注定不会有太大的进步与发展,最终也不会拥有太多的钞票。关注工作中的其他收获,往往会使我们获益匪浅,并直接导致巨大的成功。
面试的时候,我们常常会问对方“月薪多少”、“福利待遇如何”、甚至“加班费怎么计算”等问题,而恰恰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我们能够在这里得到怎样的成长?
在选择工作之前,我们应该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是那一点钱吗?还是真正的成长?这样我们才能做出无悔的选择。
对于我们来说,比薪水更具价值的,是工作背后的成长。工作固然是为了生存,但比生存更重要的是实力的提升。只要自己的实力提升了,何愁薪水不涨?
薪水是有限的,实力的提升却是无价的。更多的时候,一份工作并不只是一份薪水,一个职位,而是一个事业的平台、一个腾飞的机遇。
卡恩出生在美国西部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因为家境贫寒,他不得不早早出来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