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他去银行办理贷款。银行的办理人员对他说:“坪内先生,你抽烟这么厉害,我们很为你担忧呀。”
听了此言,坪内十分吃惊:“我自己抽烟跟你们有什么关系呀?”
“这当然有关系了,坪内先生。”对方指着桌上的一个烟缸,真诚地说道:“你看,只一小会儿的工夫,你就抽了满满一缸的烟灰,而且我注意到你每次来都是这样。我倒不是说你在这里抽烟有什么不方便,而是长此下去,肯定会影响到你的健康的,你可是我们的大客户呀!”
以往的时候,坪内也曾从亲友那里听到过抽烟的坏处,但这一次他终于明白了:抽烟不仅对自己的健康有害,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到自己的一系列商业行为。
坪内寿夫当即决定戒烟,但对于他这样抽烟如此厉害的人来说,戒烟谈何容易?不过,他既然下了决心,就一定要把烟戒掉。
第二天,他一连抽了200支烟,抽得自己口干舌燥,嗓子冒烟,直想呕吐。从此以后,他真的再也没有碰过烟。
后来,他又听从医生的建议,坚决把酒也戒了。
为了戒烟戒酒,坪内寿夫对自己的节制几乎到了一种残忍的地步。后来,坪内寿夫拥有了日本最大的造船厂和钢铁厂,还拥有银行、饭店等许多产业。在日本,他甚至被人们公认为“神”、“魔鬼”。之所以能够取得的这些成就,毫无疑问都是与他当年对自己的那种狠劲分不开的。
也许我们奋斗终生都无法做到像坪内寿夫那样的成功,但是我们一定可以让自己有一个冷静的头脑,有一份坚强的自制力。事实上,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需要有一份自制力,来严格控制自己的行为。
打个比方,同样在一个公司上班,有的人总是提前半小时到,有的人则是提前一分钟;有的人三天两头地迟到,有的人一年之内几乎从不迟到……小小的迟到看似平常,反映的却是个人自制力的高下。
内圣,才能外王。要想战胜别人,首先就要战胜自己。
一个思想成熟的人,首先是一个能够自制的人,一个能用理智去驾驭自己的人。只有成功地驾驭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我们才能牢牢地掌控自己的命运,进而掌控自己的未来。
20-30岁你拿这十年做什么 第二部分 站在对方的位置上(1)
人要去求生意就比较难,生意跑来找你,你就容易做。如何才能让生意来找你?那就要靠朋友。如何结交朋友?那就要善待他人,充分考虑到对方的利益。
——李嘉诚
从前,曾经有这样一个盲人。他有一个奇怪的习惯,那就是在夜间出门时,常爱提着一盏明晃晃的灯笼。
开始的时候,人们皆迷惑不解。终于有一天,一个年轻人忍不住上前问道:“大哥,您眼睛看不见,打这个灯笼有用吗?”
“有用!有用!”盲人道:“我是让你们看到我,以免在黑暗中把我撞倒了。”
不知是谁创造了那一个著名歇后语:“瞎子点灯——白费蜡。”而由上面这位盲人的话里,我们不难发现许多生活的道理。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总是以自己为中心,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别人,却很少从别人的角度去想,顾及别人的感受。我们总是要求别人太多,反思自己太少,苛责的多,宽容的少。
事实上,我们更需要一种换位思考的能力,一种将心比心的理解。毕竟,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宽容了别人,也就是解脱了自己。
有一位少年去拜访一位长老,向他请教生活与成功之道:“我怎样才能让自己得到幸福,同时又能带给别人快乐呢?”
长老看了看他说:“我送你四句话,第一句话:把自己当成别人。”
少年想了想,说:“在我感到痛苦忧伤的时候,把自己当成别人,痛苦就自然减轻了;当我欣喜若狂之时,把自己当成别人,那些狂喜也会变得平和一些,是这样的吗?”
长老点点头,说出了第二句话:“把别人当成自己。”
“在别人不幸的时候,”少年皱着眉头道,“真正用心去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难处,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及时地给予帮助。”
长老微微一笑,又说出一句话:“把别人当成别人。”
少年说:“你的意思是让我充分地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要根据别人特点和需要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说得很好!”长老眼中流露出赞许的目光,说出了第四句话:“把自己当成自己。”
想了一会儿,少年遗憾地说:“这句话的意思,我一时还悟不出来。而且这四句话之间也有许多自相矛盾之处,我用什么才能把它们统一起来呢?”
“很简单,用一生的时间和经历。”长老说道。
少年沉思良久,叩谢而去。
无论穷困潦倒,还是春风得意,我们时刻都不要忘了换位思考,想想别人,反思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用理解和宽容对待每一个人,才能把敌人变成朋友,把朋友变成手足。
在工作中,面对客户、同事和上司,我们是否具备一种换位思考能力,时刻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思索自己怎样去做呢?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是否都能够像关心自己和亲人一样去关心他们的利益、满足他们的需求呢?所有这些,都直接决定着我们工作的效率和业绩。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能力,我们才能由己度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才能由此及彼,达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而在商场上,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如果我们能够从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考虑,让利益出面调动别人,就能使生意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进展。而在此其间,无疑蕴o着无穷的智慧和财富。
长期以来,乔西一直租用纽约一家大酒店的舞厅,来举办一系列的名人讲座。
但是,在一个季度快要结束的时候,他突然接到酒店的通知:从下一个季度开始,他必须交付相当于现在两倍的租金,否则的话,就要终止合约。
乔西当然不想终止合约,因为他已经与数位名人签订了演讲合同。而在纽约,他再也找不出这样合适的会场了——别的会场不是太小就是太大,要不就是租金高得惊人。但是,要支付这笔高出一倍的租金,乔西也难以接受。
当然,乔西知道跟酒店的人争论是没有用处的。于是,几天之后,他敲响了酒店经理的房门。
“收到您的通知,我有点吃惊。但如果我是您,我也一定会发出一封类似的通知。身为酒店的经理,您当然有责任尽可能地增加股东的收入。因此,我根本不怪您。”乔西平静地说道。
“不过,让我把您因此可能得到的利弊列出来。”乔西取出一张纸,摊开在桌子上。他在纸的中间划了一条线,一边写着“利”,另一边写着“弊”。
20-30岁你拿这十年做什么 第二部分 站在对方的位置上(2)
他在“利”这边的下面写下“舞厅空下来”几个字,然后说:“您把舞厅租给别人开舞会是最划算的,因为像这类的活动,比租给我作讲课场所能增加不少收入。按月计算,如果我把您的舞厅占用20个晚上来讲课,您的收入当然就要少一些。”
“现在让我们来考虑坏的方面。首先,如果您坚持增加租金,您不但不能从我这儿增加收入,反而会减少自己的收入。事实上,您将一点收入也没有,因为我无法支付您所要求的租金,我只好被迫到另外的地方去讲这些课。”
“除此之外,您还有一个损失。这些课程吸引了不少受过教育,修养高的人到您的酒店来,这对您是一个很好的宣传,不是吗?事实上,如果您花费5000美元在报上登广告,也无法像我的这些课程能吸引这么多的人来您的酒店。这对您来讲,不是价值更大吗?”
乔西一面说,一面把这两项坏处写在“弊”的下面,然后把纸递给酒店的经理,说:“我希望您好好考虑自己可能的利弊,然后告诉我您最后的决定。”
第二天,乔西收到一封信,通知他下季度的租金只上涨三分之一,而不是原来的一倍。
在商场上,还有什么比利益更能调动别人的吗?真金白银的威力要远胜于空洞的说教。
只有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抓住对方的利益点,我们才能牢牢地把握主动权,或者投其所好,或者打其软肋,进可以攻,退可以守,从而应对自如,稳操胜券。
丘吉尔说:“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利益,永远是调动一切的积极因素;利益,永远让别人替你着想。对于这一点,世界著名的富翁摩根领悟得非常透彻,他清楚如何利用利益来挣钱。
在摩根一生中,曾经有过很多合作伙伴。在各行各业,争着想与他合伙做生意的人大有人在。可就在这样有利的情况下,摩根还是给每一个合作伙伴非常优厚的条件。在通常情况下,摩根和合作伙伴的利润分成都是四六分成,摩根四成,别人六成。
有位朋友向他建议:“既然有这么多人愿意和你合作,你拿六成也不过分!最少也要五五分成呀!”
摩根笑着答道:“我拿六成,没有多少人会和我合作;但我拿四成,几乎所有的人都抢着与我合作。单个看,我似乎吃了亏。但是,总体上看,我获得了多少个四成啊!”
站在对方的位置上,为别人着想,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华人首富李嘉诚身上。
作为李嘉诚的手下,跟随他20多年的洪小莲在谈到李嘉诚的合作风格时这样说道:“要照顾对方的利益,这样人家才愿与你合作,并希望不止一次合作。凡与李嘉诚合作过的人,哪个不是赚得盆满钵满的?”
李嘉诚曾说:“人要去求生意就比较难,生意跑来找你,你就容易做。如何才能让生意来找你?那就要靠朋友。如何结交朋友?那就要善待他人,充分考虑到对方的利益。”在生意场上,李嘉诚从来都只有朋友没有敌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作为20几岁的年轻人,我们的事业才刚刚开始,但我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成人,才能达己。
不管面对的是竞争对手,还是合作伙伴,我们都应该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多想想他们在想些什么、想得到什么、不想失去什么,然后制定自己的策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握主动、因势利导,打开一扇扇通往成功的大门。
20-30岁你拿这十年做什么 第二部分 抓住生活中的点滴空闲
大部分人都是在别人荒废的时间里崭露头角的。
——亨利福特
14岁那年,阿里斯德认识了爱德华,他的家庭钢琴教师。
在一次授课时,爱德华好像无意地问他:“你每天用多少时间来练琴?”
“大约三四个小时。”阿里斯德答道。
“每次练琴,时间都很长吗?至少要一个多小时?”
“我想是这样的。”
“不,不要这样!”爱德华抬起头来认真地说道:“在不远的将来,你每天不会再有这么多的时间用来练琴。你必须从现在开始养成这样一个习惯:一有空闲,就坐下来练几分钟。比如:你在午饭之前、上学回来之后、或者将来的工作之余,五分钟、五分钟地练习。不要放弃这些细碎的时间,这样,练琴就成了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24岁那年,阿里斯德来到了哥伦比亚大学当一名教授,他开始想要兼职搞创作。但是,每天白天要上课、开会,晚上要看学生的作业,还要准备第二天的课,他觉得自己的时间被完全占用了。在两年的时间里,他没有写一个字,因为他觉得自己实在是没有时间。
直到有天晚上将要入睡的时候,他突然想起了爱德华的话。他觉得自己应该行动起来,做一点事情了。
在接下来的一周里,只要一有空闲,阿里斯德就坐下来写一百来个字,或者仅仅是几行字。让他惊讶的是,一周过后他发现自己竟然积攒了相当多可供采用的稿子。
用这种积少成多的方法,阿里斯德开始创作长篇小说。尽管随着职务的提升越来越忙,但他仍然有许多可利用的闲暇时间。与此同时,他还没有间断练习钢琴。他发现,只要把每天的闲暇时间都利用起来,足够自己从事写作和练习钢琴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阿里斯德还总结出一些规律:要事先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所思考。如果自己只有五分钟的时间,绝不能把前三分钟用于咬笔头。而当工作时间来临时,自己要迅速把精力集中到工作上去。只要自己毫不拖延,又充分地加以利用,这些短小的时间碎片就会积少成多,变成足以成就大事的长时间。
多年以后,阿里斯德成了美国著名的诗人、小说家和出色的钢琴家。
作为20几岁的年轻人,我们总是埋怨自己的时间太少。与此同时,我们却对生活中的点滴时间视而不见。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完善,我们越来越多地把时间耗费在了网络上。当然不排除一部分人是通过网络聊天来进行业务往来,联系感情,增进友谊。但是据不完全统计,网上聊天的内容99%都是毫无意义的。我们整日整夜地泡在网上,只是为了找寻一种解脱,为了解闷。
除此之外,我们还把大量的闲余时间用于打网络游戏。无可厚非,我们在这些游戏里得到了娱乐和放松。但是在纵情放松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自己的花样年华正在一点点慢慢地流逝。尽管这些时间都很短暂、很零碎,但我们是否想过要把这些时间都收集利用起来,去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呢?
事实上,这些所谓闲暇时间的每一分钟,都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每天抓住五分钟,一年下来,十年下来,我们将拥有一笔巨大的时间财富,足以支撑我们做成任何一件大事。
在那些事业有成的人身上,我们不难发现一个相同的特点:他们总是很好地把那些闲暇时间利用了起来。他们并不是说从不休息,而是想方设法在休息时间做一些有益的事,不使每一分钟荒废。
玛丽雅,一家国际顾问公司的高级白领。由于公务繁忙,她每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飞机上度过的。
有一次飞行结束之后,她正在等候自己的行李,身边一位乘客对她说:“你是我见到的最敬业的人!在近三个小时的飞行里,我注意到你一直在写邮件。”
“是吗,我已经习惯这样做了,其实我只是觉得让这些时间白白溜走挺可惜的。”
“你一定会得到老板重用的。”那位乘客钦佩地说。
“谢谢!我已经是公司副总裁了。”玛丽雅微笑着说。
在一个渴望成功的人心目中,每一分钟都是那样的弥足珍贵。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用分钟来计算时间的人,要比用小时来计算时间的人时间多59倍。一个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将比别人发现更多的机会、赢得更多的成功。
爱因斯坦,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在组织享有盛名的“奥林比亚科学院”时,每天晚饭后,他总是手捧茶杯,和与会者边饮边聊。在这看似无意的聊天中,一个个著名的科学创见相继问世。
哥白尼,原来是大主教秘书和医生。他把自己的工作闲余投身于天文学研究,后来发表了撼动宗教界的“太阳中心说”。
菲尔玛,一个生活在法国图卢西城的普通律师,利用业余时间研究数学,竟然在解析几何、概率论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达尔文,进化论的创立者。从小时候开始一直到大学毕业,他就利用闲暇时间广泛采集动植物标本,最终成为举世闻名的生物学家。
作为20几岁的年轻人,我们未来成就的大小,不仅要看我们忙碌的时候做些什么,更要看我们闲暇时在做什么;不仅要看我们八小时工作时间里干了什么,更要看我们八小时工作之外在干什么。
在闲暇的时间里,有人在看书、读报;有人在交结朋友,编织关系网;有人在游历名山大川,丰富人生体验;有人进行艺术创作,在思维的空间里张开自由的翅膀……而更多的人则用来打牌、聊天、养猫、遛狗、或者做一些毫无意义的事。
就在这闲暇时间的分分秒秒里,人生的差距一点点拉开了!
鲁迅先生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肯挤,总是会有的。”他把别人喝咖啡的时候都用在了写作上。即使在病中,他也坚持写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作为中国文坛的一代巨匠,他为后人留下600多万字的文学遗产。
在美国著名杂志《福布斯》上,柯尔兹以69亿美元榜上有名。他拥有目前全球最大的旅游公司。从骑自行车推销奖券开始做到全美屈指可数的亿万富豪,柯尔兹只用了12年时间。这位传奇式的财富人物,有句名言在年轻人中间流传甚广——“星期一到星期五用来保持不落人后,星期六到星期天用来超过别人。”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对于一个有志于未来的年轻人来说,每一分钟都是我们实现梦想的良辰美景,都值得我们去珍惜和拥有。
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我们就必须珍惜今天金子般的年华,抓住生活中的点滴时间,把每一分钟都充分利用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一个无悔的青春,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累累硕果。
20-30岁你拿这十年做什么 第二部分 2.用心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1)
用心记住每一个人的名字。
——小布什
在2000年,小布什以微弱的优势击败*党总统候选人戈尔,成功当选美国第43任总统。许多人不能理解,从小到大没正经读过几天书的小布什怎么会击败学识渊博的戈尔呢?
就连小布什自己也承认,小时候的他十分调皮捣蛋,喜恶作剧。12岁开始学抽烟,说话带脏字,欺负自己的弟弟。除此之外,吃喝玩乐他样样精通。他整天与自己一帮“狐朋狗友”四处游荡,无所事事。舞厅、迪吧这些娱乐场所,都是他常去的地方。几乎每次都是不醉不归。
可能是疯狂地玩乐占去了太多的精力,小布什在学习上乏善可陈,他一看见书就头痛,以至于各科成绩奇差。后来,他凭借父亲的关系进入耶鲁大学,主修历史,成绩依然一般,大多数课程仅得C。他还修过政治学和经济学,但成绩十分糟糕,唯有人类学和哲学成绩稍好一些,获B+。他在耶鲁选修《美国政治制度导论》,仅获73分,《国际关系导论》也只有71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老布什对这个浪子的前途忧心忡忡。
然而,有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十足的“浪荡公子”,在他53岁时竟成为美国总统。四年后,他又击败*党候选人克里,再次连任。
许多人可能会说,小布什当上总统,是因为朝里有人——曾当过总统的老布什肯定给过他不少帮助。但仅靠朝里有人,就能够当上美国总统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让我们来揭开小布什的成功之谜。
原来,他书虽然读得不好,却在其他方面有过人之处。大学四年玩乐嬉笑中,他结识了当时耶鲁大学四分之一的在校生,这1000多名同学为他日后经商和从政打下了深厚的人际关系基础。
1000多人的名字不是一个小数目,常人是很难记住的,但小布什做到了。“即使你只和他见过一面,他也能记住你的名字。”他当时的许多校友都这样评价他。由此可见,在小布什看似随意的玩乐之后,他是怎样用心地来结交每一个身边的人的!
有一件事,足见小布什对于经营人脉的独到之处。
那年,他成功当选得克萨斯州州长。得州的副州长是*党的*,当副州长20多年,脾气大、是出了名的刺儿头,连*党的州长也要让他三分。但是,共和党的小布什却能把这位并非同党的副州长弄得服服帖帖。以至于当年此君就大胆预言:小布什早晚会成为美国总统。此言一出,令当时的*党人哭笑不得。但今天来看,我们佩服的就不只是他的精准眼力了。
20几岁的我们,最怕的是没有人了解自己,养在深山无人识,最缺的是能够在关键时刻助我们一臂之力的人。眼巴巴地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地冒出来,鱼跃龙门、脱胎换骨,成了耀眼的明星,我们眼里有无边的羡慕,羡慕人家有好的机会、好的人脉、好的后台。我们从来都没有问问自己:我们为什么就没有支持自己的力量?我们的人脉为什么没有人家的好?我们真正用心去经营了吗?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不妨在自己的大脑里过过电影,看自己到底能够记住多少朋友的名字、相貌、地址、爱好、生日……人都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其实朋友也像知识一样,需要积少成多,用心去经营。
有句话说得好:朋友是用心交的。人与人之间更需要相互关爱,好人缘是通过相互之间的关爱一点一滴建立起来的。
牛根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伊利当车间主任时,他总是想别人所想,急别人所急,不止一次地为自己的多个班组长解决生活上的后顾之忧:每逢手下盖房,他都亲自去帮忙,和泥、抹灰、送料,样样都干。所有这些,都为牛根生奠定了一个厚重的人脉基础,使他在不得不离开伊利之后,迅速崛起,成为中国乳业的响当当的人物。
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要依靠自己,在更多的时候,还要有人把你扶上那个成功的台阶,或者指出前进的方向。许多人总爱把这个人叫做贵人。
姜子牙遇上周文王,从而成就了君臣相守,开疆辟土的千秋大业,周文王就是姜子牙的贵人;曾国藩遇上了穆章阿,从而成为力挽狂澜、晚清中兴的一代名臣,穆章阿就是曾国藩的贵人。
20-30岁你拿这十年做什么 第二部分 2.用心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2)
对于我们来说,贵人在哪里?除非有先知先觉,谁也不知道。其实,贵人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我们生命里的贵人。对于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都要用心去面对,用心去经营。
首先,身边的朋友,是我们人生重要机会的提供者。
很多人之所以能够在事业上有重大的突破,往往是因朋友引荐而获得发展的机会。因此,拥有一些事业有成或潜力很好的朋友对我们来说十分重要。
如果你的朋友成功了,当他需要寻找事业伙伴时,首先想到的就会是你;如果朋友的老板对他信赖有加,他替你引荐,老板通常会另眼相看,可以省去你独自奋斗的许多弯路;对你的朋友不合适的机会,也许正好最适合你;经常与有能力、有见解的朋友交往,可以扩展你的眼界,帮助你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发展方向。
朋友关系需要经常去维护。平时不烧香,临来抱佛脚是不行的。而维护朋友关系,也要有技巧,既要广面播种又要重点培养。
朋友之间是利益互换的,你帮助我,我帮助你。帮助朋友是为自己播种机会的种子,因此帮助朋友就是帮助自己。
其次,我们的未来和我们的上司、老板关系密切。
在许多时候,许多人的成功往往是因为紧紧跟在另一位成功人士的后面。因此,上司和老板是我们需要经营的最重要的关系之一。
从工作的第一天开始,我们最好就为自己选择一位老板或者上司作为自己的贵人,有他的提携和帮助,可以节约我们大量的奋斗成本,在有限的人生中攀升到更高的位置。
再次,偶然的机会,陌生之人也可能彻底改变我们的命运。
维吉事业的转机缘于一次无意中的旅行。那时,他正为自己枯燥的工作沮丧不已——他不喜欢财会这个职位,更希望做一个投资基金的经理。但是,有谁会愿意把大笔的钱交给一个没有任何投资经验的人来操作呢?
郁闷之极,他只好出去旅行。在飞机上,维吉看到邻座的先生手中正拿着一本有关投资基金方面的书籍,于是就与他闲聊起来。双方很快就转入了有关投资的话题。维吉觉得特别开心,他把自己的理念,和现在的职业状况以及理想都告诉了这位先生。这位先生静静地听着,一言不发。
飞机很快到达目的地,就要分手了,这位先生给了维吉一张名片,并告诉他,随时欢迎他给自己打电话。这位先生竟然是维吉仰慕已久的著名投资基金管理人!
就这样,只用了两年时间,维吉就成了基金领域的一名新秀。
善待身边每一个人,我们的人生可能因为自己的一个不经意的行为而改变。事实上,生命中的贵人,并不一定都得是达官权贵、社会名流,更不必是亿万富豪。他可能只是无意中的一句话,一种精神,一分意志,我们就有了无穷的动力。
阿丹小时候的日子很苦,他是在费城的一个贫民窟里长大。
每次阿丹去街边的小店买东西,店老板鲁斯都会告诉他:“我的孩子,你跟别的小孩不一样,你会读书,你一定会有出息的!”
有无数次,当他面临失败的厄运想放弃时,他的脑子里总有老鲁斯的声音:“你一定会有出息的!”
阿丹真的做到了!他不仅成功跳出了那个贫民窟,还成了一名远近闻名的医师。
每当提起旧事,阿丹总是激动不已:“如果没有鲁斯太太,我可能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是她给了我勇气和希望。”
影片《阿甘正传》里,阿甘的母亲在临死之前曾对他说:“生活就像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将面对什么样的事情。”
人的一生从来都是奇妙无穷的,你永远不知道什么人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走出来帮你一把,使你的人生从此改变了模样。而我们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用心去对待生命里的每一个人。
事实上,只要我们懂得欣赏他人的优点,以谦卑的心向人请教,广结善缘,贵人自然会一天天向我们走来!
20-30岁你拿这十年做什么 第二部分 把每份工作都当成历练自己的舞台
所谓的机会,是要自己去创造的。
——拿破仑
在现代公司里,许多人总是对工作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他们一方面对工作挑三拣四,一方面又对工作的结果毫不关心。在他们看来,工作只是自己前进中的一个跳板,又何必那么认真呢?只要说得过去就可以了。因此,他们整天对工作敷衍了事,摆出一副毫不吃亏的样子。
他们这样做,表面上看很聪明,事实上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工作的确是一个跳板。因为随着人才流动的频率加快,人才选择的余地日益丰富,一个人守着一家公司干一辈子“革命工作”的事情,已经是老皇历了。
但我们必须搞清楚一个最关键的问题:这个跳板是让我们越跳越高的,而不是越跳越低。要想越跳越高,我们就必须保证自己的能力在这个跳板上不断得到提高。但如果面对工作秉持这样一种敷衍塞责的态度,我们很难想像自己的能力会有多大的提高。
当不具备一定的能力时,我们很难在工作中做出斐然的业绩。这时候,无论我们在哪里工作都是一样的。因为没有足以引起老板注意的出众能力、进不了老板的眼界,因此所有晋升和加薪的机会都将与我们无缘。即使老板愿意给我们好的机会,我们也很难把握。因此,唯一的结果就是越跳越低。
进入公司已经一年多了,哈尼还是一个普通的小职员。对此,他十分不满,觉得自己再也没有必要待下去了。
“在公司里,我每天工作最累,待遇最少,老板也不把我放在眼里,再这样下去,总有一天我会跟他拍桌子,辞职不干了。”他愤愤不平地对朋友抱怨道。
“你把这家贸易公司的业务都弄清楚了吗?对于做贸易的全部流程和其中的诀窍完全掌握了吗?”朋友并没有正面回答他。
“这个……没有。”哈尼没有料到朋友会问起这样一个问题。
“我觉得你现在还不必急着离开。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你先静下心来,认认真真把工作做好,把你们公司所有的经营管理、运作流程、交易规律、业务技巧、甚至如何书写合同这些具体的事务都先搞懂了,然后再一走了之,这样既解了气,又长了本事,岂不一举两得?而你现在走了,自己会有什么收获呢?”
哈尼觉得这样做很有道理,于是一改往日的散漫习惯,开始认认真真地工作起来,甚至下班之后,还留在办公室研究商业合同的写法。
就这样,一年过去了,朋友又来看他。
“现在,你大概学得差不多了吧,可以拍桌子走人了。”
“是的,不过我又改变主意了,因为近来老板对我刮目相看,又是给我升职,又是给我加薪的,不瞒你说,现在我已经成为老板面前的红人了!”
“这是一定的!”朋友笑着说:“以前老板不重视你,是因为你工作不认真,又不努力学习;现在你痛下苦功,掌握的东西多了,有了相当的能力,他怕你跳槽走人,自然要对你青睐有加。”
因为对公司不满意,所以对工作不认真,又因为工作不努力,所以很难提高能力、做出业绩,进而又遭到公司的冷落……如此循环往复,我们就会进入一个成长的怪圈。
要走出这个怪圈很简单,关键是要认真工作,提高自己的能力。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才是提升自己的最佳方法,才是真正的聪明。当我们拥有了一定能力时,升迁和加薪的机会自然会接踵而来。
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们还没有太多的经验,不具备太多的能力,更谈不上做出卓越的成就。在短期内,我们不可能得到一份在各个方面都十分如意的工作。因为相对于工作需要来说,我们欠缺的东西太多了。这时候,每一份工作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种绝好的历练机会。
不管自己的职位有多低,收入有多少,我们都不要小看每一个平凡的工作岗位。因为即使再优秀的人也不可能一步便能走到成功,而绝大多数的成功者都是从平凡的岗位一步步走来的。
只要我们不断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在工作中不断地总结、提升,机会来临只是早晚的事情。事实上,从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件工作的那一刻起,机会已经开始启程,在冥冥之中向我们飞来了。
五年前,马柯戴勒在一家饲料厂当速记员。
他的顶头上司是一个叫阿尔塔斯的家伙。他工作懒散,总是把应该自己去做的事顺势交给手下去做。这可苦坏了马柯,因为他不得不同时承担起近乎两倍的工作压力,而薪水却并没有丝毫提高。
但是,马柯并没有对上司的苛刻有丝毫微辞,因为他珍惜这个工作的机会,除了把阿尔塔斯交代的事情做好之外,他别无选择。
“就当是免费地锻炼自己吧。当我干速记员的时候,已经在行使一个经理的职能了。”每当累得′不过气的时候,马柯就这样在心里安慰自己。
有一天,阿尔塔斯又接到了一个任务:为他们的老板艾默尔先生的欧洲之行整理一个简明的电报密码本。这只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他转手就把这件事交给了马柯去办理。
几天后,艾默尔先生拿到了这个电码本。它是用打字机打印出来的,用胶装好,还特意加了一个结实漂亮的封皮。
“这大概不是你做的吧?”艾默尔先生拿着这个本子来覆去地看,爱不释手。
“不是……”阿尔塔斯怎么也想不到老板会提这样一个问题。
“那么,它是谁做的呢?”
“是马柯戴勒,我的速记员。”
“你叫他到我这里来。”
五分钟后,马柯同样莫名其妙地坐在了艾默尔先生的面前。
“年轻人,你怎么会想到把电码本做成这个样子呢?”艾默尔亲切地问道。
“我想这样不但好看,而且用起来会更方便些。”
“你什么时候做的呢?”
“我是晚上在家里做的。”
“是吗,非常感谢你,我太喜欢它了。”
几天后,马柯戴勒便拥有了一张更大的办公桌。后来,他就代替了阿尔塔斯的位置。再后来,他成了这个饲料厂的厂长。
我们的岗位可以平凡,但我们的态度一定不可以平庸。即使是面对再苦再累再普通的一份工作,我们也要认真地去对待,努力把它做好。因为它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能力、历练我们的才华,而且还孕育着成功的希望,随时随地把我们引向成功。
机遇总是披着普通的外衣悄然降临我们的身边,但除了上帝,谁也不知道它会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出现。我们唯一能够做到的是,珍惜自己的每一份工作,努力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不断提高自己、历练自己。这是我们能做到的,也一定要做到的。
20-30岁你拿这十年做什么 第三部分 端好信誉那个碗(1)
无论在香港还是其他地方做生意,信誉最重要。一时的损失将来还是可以赚回来,但损失了信誉就什么事情也不能做了。
——李嘉诚
十多年前,在德国柏林大学有一个外国留学生。在校期间,他各项成绩都非常优秀,屡次获得该校的奖学金。毕业后,他并未立即回国,因为他觉得凭借自己的专业和实力,留在德国工作应该不成问题。
在6个月时间内,他应聘了许多家大公司,但无一例外都被拒绝了。万不得已,他只好选了家小公司前去应聘。他想,这家不起眼的小公司总该接受自己吧。
结果,这家小公司也拒绝了他!
他实在忍无可忍了,当即拍案而起,怒斥对方太歧视外国人了。
此时,这家公司负责招聘的服务人员,示意他过去一下。在旁边的一个房间里,他们从一个档案袋里取出一张纸放在他面前——这是一张诚信记录单:上面清晰地记录着他曾经在乘坐公共汽车时因为逃票被抓住过3次。
面对这张记录单,这名留学生顿时哑口无言。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多年的努力,竟然输在了这3次逃票记录上!
在上学的时候,老师总是苦口婆心地告诉我们不要随便撒谎,不要欺骗别人,却从来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因为在学校里老师是无法教会我们坚守信用是多么重要的。即使他能够告诉我们,我们也未必能真切地体会到。
作为20几岁的年轻人,我们总认为一次两次不守信用并无大°,因此常常会因为一些毫不起眼的小事而失去信用。但是在许多人看来,一个人一次失去了信用,也就永远失去了信任。
有句话说得好:“要想找回失去的信用,需要七代人的努力。”七代人,至少需要400年的时间吧。这就意味着信用一旦失去,再想找回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商业社会,人与人之间每时每刻都进行着无数场交易。大到数百亿的贸易、小到几块钱的买卖,生意人卖的就是一个信用。
在生意场上,无论我们的身份有多尊贵,也无论双方的关系有多密切,最终还必须依靠两个人之间的信用来维系双方的关系。
我们首先要讲究信用,同时也要求对方讲究信用,看对方是不是值得信赖的人。毕竟在生意上稍不留神上当受骗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只有当双方都讲究信用的时候,各自的利益才能得到有效地保证,才能放心地完成交易。
一旦没有了信用,交易也就随之消失了。而一旦失去信用,就永远别想再找回来了。因此,许多人,特别是一些有志于成功的人会不惜一切代价来维护自己的信用。
李嘉诚,世界华人首富。由一个赤手空拳的茶楼伙计到拥有数百亿美元的一代巨商,他只用了短短数十年时间。他那史诗般波澜壮阔的人生已经成为海内外华人心中的创业经典。今天的人们纷纷从各个角度来探求他成功的秘诀。
李嘉诚曾经亲口讲述过自己年轻创业时的一段经历,或许我们能够从中看出一些端倪。
“50年代刚开始做塑胶花的时候,我经常从皇后大道路过,几乎每次都看到一个行乞的外省妇人,四五十岁的样子,很斯文。她从不伸手向我要钱,但我每次都给她钱。
“有一天,我问她会不会卖报纸,她说有同乡干这行,我便让她带同乡来见我,我想帮她做些小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