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走向共和

_2 盛和煜 / 张建伟(现代)
奕環凑近李鸿章,突然抓着他的手,颤声道:“少荃救我!”
如同耳旁炸响了一个霹雳,惊得李鸿章站起身来,惊悸地问:“王爷何出此言?”
奕環:“老佛爷昨天召我进宫,就颐和园工程进展缓慢一事,严加训饬。还叫我休得生出许多妄想……少荃呀少荃,我的末日只怕到了……”说着,奕環竟抽抽噎噎哭出声来。
这一下大出李鸿章意料,也让他犯了难,修园子牵扯到太后,醇亲王和皇帝间的复杂关系,国事和皇家私事纠葛在一起不容他置喙,他也不想去惹这个麻烦。但他平素与醇亲王相交甚厚,看到一个声威煊赫的王爷竟在他面前毫无掩饰地露出可怜相,心中老大不忍,便劝慰道:“王爷不必如此。太后火头上说的话您也别老搁在心里。既然导致慈颜不快的根由是颐和园工程,您严加督促,加快修园子的进度不就得了。”
奕環仍哭丧着脸道:“少荃哪里知道,我就是有九牛二虎之力,也拉不动颐和园工程这辆破车了!”
李鸿章:“王爷这话我听不明白……”
奕環收住眼泪,往四周望望,压低声音道:“实不相瞒,颐和园工程尚有七百五十万两银子的大窟窿!”
尽管李鸿章听到过一些传闻,仍被这个数字惊呆了!他一屁股坐在椅上,喃喃道:“到哪里去寻这七百五十万银子?哪里去寻……”
奕環睨他一眼:“办法我倒苦思得一个,只是少荃怕要担些委屈……”
李鸿章忙道:“只要能除去王爷烦恼,鸿章担些委屈算什么?王爷尽管吩咐!”
奕環:“却只在两个字上打主意……”
李鸿章:“哪两个字?”
奕環拿起桌上的长杆烟袋,右手用拇指和食指从烟荷包里捏出一小撮烟丝按在烟嘴上,点燃,深深吸一口,吐出两个字:“海军!”
李鸿章呆了。
一阵风儿掠过,桌上李鸿章为恢复昆明湖水师而送的那张礼单被风吹起,飘飘忽忽,在空中飞旋起跌,落入昆明湖中。
湖水微微荡漾……

长江和汉水交汇处,江水轻轻拍打沙滩。
岸边停靠着一只小火轮,几名亲兵守候在旁。
一行人朝这边走来,走在前面那个穿半旧蓝衫,胡须花白的小老头是威名赫赫的湖广总督张之洞,他身边是他的幕僚辜鸿铭。辜鸿铭穿长袍马褂,却戴一顶英国绅士圆形盆底帽,显得不伦不类。
张之洞:“李鸿章这次奉诏进京,结果恐怕难得如他的意。”
辜鸿铭:“难如意好!免得他太得意!”
张之洞笑起来:“鸿铭这话有点像小孩子赌气。”
辜鸿铭:“大人难道不这样看?”
张之洞:“唉,一般人总以为,北洋和南洋,少荃与我,势同水火。他们哪里知道在办洋务,求自强,许多主张上我们都是一致的啊!只是少荃办事只重实利而不择手段,常用一些龌龊的办法,虽然能达目的,却坏了纲常名教,动摇了国之根本,舍本逐末,变报国为误国啊!”
辜鸿铭:“大人这么一说,我倒想起我的一个外国朋友对您和李中堂的评价来了。”
张之洞:“噢,是你在欧洲游学时结识的朋友吗?”
辜鸿铭:“不,是回国后认识的《泰晤士报》记者莫里逊先生。他说李中堂和您都是洋务派当之无愧的领袖,但李中堂实在是个庸人,一个带有贵族气的庸人,因为他出身于翰林院——中国的牛津。除了为参加科举考试而受到的一般教育外,他没有更多的学识教养,不过他勤奋而有条不紊的办事作风弥补了这一不足;而您则是具有高尚理想来从事实际事务的学者……”
说话间,他们已经来到小火轮前。
守候的亲兵忙搭好跳板,小心扶着张之洞登上小火轮。
第二章 洋务运动(三)
辜鸿铭及侍从也随之登船。
张之洞落座,对辜鸿铭道:“你的话好像还没有说完?”
辜鸿铭顿了一下,“莫,莫理逊还认为,李中堂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胜于您。”
张之洞一愣,随即感叹道:“洋人见解,虽然浅薄,却也直截了当啊!”
辜鸿铭有些困惑地咀嚼他的话,“浅薄……却又直截了当……?”
张之洞笑笑,微微抬手,“汉阳铁厂,开船!”
“呜——”小火轮烟囱冒出一阵黑烟,“突突”启动……
坐落在汉阳县大别山脚下的这座工厂名为汉阳铁厂实际是一个含有炼铁厂、铁轨厂、机器、铸铁等多座工厂的大型联合铁厂。站在高坡望去,只见高炉矗立,灰暗的厂房鳞次栉比,机器轰鸣,烟囱冒出的滚滚浓烟遮盖了大半个天空。
汉阳铁厂炼铁炉前,
那些个脚蹬木屐,穿牛犊短裤,光着黝黑的、肌肉鼓壮上身的匠役们有的抬铁水罐,有的拿长铁钎,正在为出铁水的准备工作紧张忙碌着。
“总督大人到!”
随着一声高呼,张之洞在铁厂主管官员的陪同下,前呼后拥地来到炼铁炉前。
在管事的率领下,匠役们忙一个个趴倒在地,跟着管事叩头喊道:“叩见总督大人!”
旁边的几名外国技师则一律鞠躬致敬。
“都起来!忙你们的事,忙你们的事!”张之洞笑容可掬,边说边来到几个外国技师面前。
工厂主管一一给张之洞介绍道:“这是英国的炼铁技师白敦尔先生,这是法国的采矿技师贝阿德先生,而这位……”
他指着那个蓄着俾(音bǐ)斯麦式棕黄色胡须,矜持的德国人说:“是由新任津海关道盛宣怀大人推荐来的德国高炉专家海因里希先生。”
“当当当!”出铁水的钟声响了!
炼铁炉出铁水了!
炉门打开,沸腾着的,温度高达一千多度的铁水,发着刺目的光焰,火星四溅从炉膛直泻而下,一股巨大的灼人热浪使所有的人都不由自主地往后退了两步!
张之洞却从工厂主管手中接过一块茶色玻璃片,反而凑上前去观看,他看得是那样仔细,那样迷醉,几点溅起的火星“滋滋!”落到他身上,他竟毫无察觉!
铁水奔流,映红了他那皱纹如沟壑般纵横的面孔。
工厂主管在他耳边高兴地说道:“恭喜大人,今日出铁水异常顺利!”
张之洞将茶色玻璃片往他手里一递,大声道:“明日老夫在古琴台请客,庆祝出铁水成功,招待各位洋专家!”
……
汉阳,古琴台,江天寥廓。筵宴摆在古琴台前面。
湖北已开风气之先,又因为是招待洋专家,所以虽然出席官员不少,但大家都很随意。
张之洞端着一杯酒,对白敦尔说:“白敦尔先生是老朋友了,你知道我为什么要在古琴台招待你们吗?”
白敦尔:“我知道关于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他们的友谊就像高山流水,而他们相遇的地方,就在这古琴台。总督大人在这里招待我们,是把我们当成真正的朋友。”
辜鸿铭用英语流利翻译后,张之洞大笑,“白敦尔先生久居我邦,受我熏陶深矣!”
接着,他又用开玩笑的口吻说:“可惜你是个洋人,否则以你的学问,可以考个秀才了!”
白敦尔认真地比划说:“我的学问和总督大人相比,差别就像是天上的云朵和地上的泥土那样遥远。而且,我听说在当年的全国科举考试中,是贵国尊敬的皇太后亲自将您从众多的优秀士子中选拔出来,封为探花的,是吗?”
张之洞高兴得胡须抖动,举起酒杯道:“没想到白敦尔先生真正是老夫的知音,请满饮此杯!”
两人一碰酒杯,一饮而尽。
张之洞又转向贝阿德,问:“贝阿德先生昨天特意从马鞍山赶来,定有好消息告知!”
贝阿德摇摇头,“不,我的消息恐怕会使大人失望,马鞍山煤矿每日能为铁厂供应焦炭仍旧不过二十吨,而且含磺多灰……”
听了辜鸿铭法语翻译,张之洞眼中闪过一丝忧郁,立即又从容道:“不碍事,我已上奏朝廷,请求开采萍乡之煤,解决铁厂焦炭供应之虞……”
一名官员匆匆走过来,禀报道:“大人,铁水质量……”
张之洞摆手制止了他,对辜鸿铭道:“你陪海因里希先生谈谈。”他说着,看那名官员一眼,走至一旁。
官员赶快跟过去。
这边,海因里希早已为辜鸿铭能流利使用英、法两种语言而大感惊奇了。所以,当看到辜鸿铭来到他面前时,竟一扫矜持之色,诧异问道:“难道阁下也懂德语?”
“也懂?”辜鸿铭尖锐地模仿他道,“在德国,我只取得莱比锡大学土木工程学的文凭,而不像在英国那样获得了爱丁堡大学文学硕士的学位。当然,比较我的意大利语,希腊语,特别是拉丁语的水平,我的德语的确不算最好的,但它也足以让我了解普鲁士了——
Noch immer das klzern Pedantische rolk,
Noch immer ein rechter Winkel
In jeder Bewegung Uim Cesicht
Der eingefrorene Dǜnkel!
(这个单调刻板的民族
习惯于循规蹈矩
他们那阴沉沉的脸上
永远是冰冷兮兮!)
海因里希的脸变得通红,但那不是因辜鸿铭刻薄挖苦与卖弄,而是因了一种他乡遇故知的兴奋,“噢,海涅的诗!简直不可想象!”他说,“我现在明白湖广总督在中国的改革为什么这样成功了,因为他有您这样一个天才的助手!”
第二章 洋务运动(四)
“不不,”辜鸿铭连连摇头,“我只是总督大人的一个幕僚而称不上助手,至于我的才华和总督大人相比,则他如日月之明,而我如萤火之光!”
这时张之洞走过来问道:“你们在谈什么呢?”
辜鸿铭:“我们在谈天气,大人。”
张之洞:“恐怕不能谈天气了。刚才我得知,这次出的铁水质量仍然不行,炼出的铁材容易断裂,海因里希先生是这方面的专家,你问问他,能否查出原因……”
辜鸿铭正欲翻译过去,一个侍从神色惊慌跑过来,扑通在张之洞面前跪下,“禀大人,汉阳铁厂出,出事了!”

汉阳铁厂,机器不再轰鸣,烟囱也不再冒烟,偌大的厂区,一片死寂。
铁厂厂部前的空坪,却是另一番景象——
一大群穿牛犊短裤,赤膊的上身泛着油汗的匠役们,黑压压聚集在这里。他们将工厂主管和几名穿长衫的主事围在中间,群情激愤,人声鼎沸!
人群最前面一个满脸虬髯(音qiúrán)的工匠一把揪着工厂主管的衣襟喝问:“板板日日的,老子们几个月没有领工钱了,你们这些龟儿子还天天喝花酒逛窑子,说,是不是把老子们的工钱贪污了?”
众工匠吆喝:“说呀!不说揍他个龟儿子!”
工厂主管被抓得喘不过气来,挣扎道:“总督张大人最恨的就,就是贪污……借,借我十个胆子我,我也不敢呀……”
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学徒问道:“那你们到底几时发工钱啊?”
工厂主管:“你,你们先放开我……我,我才好说嘛……”
虬髯工匠将他一搡,“好,你说!”
工厂主管被他搡得退后几步才站稳,他狼狈地整理一下衣襟,说:“你们的工钱要等朝廷拨银子下来才能发……”
虬髯工匠:“朝廷几时拨银子下来?”
工厂主管苦着脸:“这我就不知道了……”
虬髯工匠愤怒地又一次揪住他,“你不知道谁知道?”
工厂主管:“总督张,张大人……”
匠役们鼓噪起来:
“找张大人去!”
“再不发工钱我一家老小都会饿死……”
人群中一个瘦骨嶙峋的老工匠喊道:“总督衙门去不得,要砍脑壳的!”
虬髯工匠暴躁道:“有什么去不得?砍脑壳是死,饿死也是死……”他振臂一呼,“走哇!找张大人要工钱去!”
匠役们轰然响应:“走哇,找张大人去!”
狂暴喧嚣的人群刚刚移动,突然停住了——
就在前面,几步远的地方,站着脸若冰霜的张之洞!
他身后是一队杀机毕露的亲兵。
匠役们惊恐地发现,自己的身后和周围不知什么时候冒出了那么多绿营兵,他们阴沉沉伫立在那里,没一点儿声响,只有密匝匝如林的刀矛在阳光下闪着惨白的光芒!
鼎沸的人声突然静下来,静得让人心底发怵!
“大人……”工厂主管叫一声,跪下来。
几个管事跟着跪下。
虬髯工匠望一眼四周,眼里是愤恨不平的神色,也慢慢跪了下来。
他身后,所有的人,也都慢慢跪了下来……
“闹哇?怎么不闹了?”张之洞竭力控制着脸上肌肉的颤动,那声音冷丝丝像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虬髯工匠抬起头,辩解道:“大人,我们没有闹事,我们只想……”
张之洞冷笑一声,“下贱虫豸(音zhì),也配和本督说话,来呀!”
身后亲兵:“在!”
张之洞:“将最前面的忤逆之徒拿下十名,斩!”
亲兵暴应一声,如狼似虎冲上来,两个亲兵架起一个工匠就往外拖!
虬髯工匠挣扎暴跳,怒骂着:“你们这些龟儿子,老子没犯死罪,你们要砍老子的脑壳呀……”
那个小学徒也被亲兵架起来,他吓得拼命哭喊:“娘呀,快来救我,快来救我呀……”
跪着的工匠们骚动了,不少人纷纷站起。
周围的绿营兵见状,一声口令,立即挺起刀矛,齐齐向前移动了上来。亲兵们将十名工匠横拉直拽拉成一排,拉到空坪一边,按着他们跪下,举起了雪亮的大刀……
“这太残忍了……”本来抱着胳膊在一旁看热闹的法国技师贝阿德冲动地嚷道,就要上前制止。
辜鸿铭一把将他拽住,道:“不用霹雳手段,不显菩萨心肠。”
话犹未了,刀光一闪,十颗头颅喷血滚落尘埃……
许多匠役闭上眼睛,头也深深垂下。
人群中响起压抑不住的抽泣声!
张之洞一眼瞥见那个老工匠只穿一条短裤,瘦弱的上身肋骨条条凸现,跪在那里,不知是冷还是害怕,浑身瑟瑟发抖。
他走过去,将老人扶起,脱下自己的夹袍给他披上。
老人惊恐地望着他说不出话来,身体抖得更加厉害了。
像是根本不知道不远处有十具尸首躺在血泊之中,张之洞一付煦然神情,问道:“老人家高寿?”
老工匠哆嗦着:“六,六十七……”
张之洞:“噢,长老夫十岁……家中还有何人?”
老工匠:“有我那老婆子,还有一个六岁的小孙子,指望着我,我……”他望了望不远处躺在那里的尸首,不敢说下去了。
张之洞:“指望你在此挣钱养活他们,对不对?”
老工匠无力地点点头,两颗浑浊的泪珠从深陷的眼窝中溢出。
张之洞拉过老工匠,对众人大声道:“这位老人家的话你们都听到了!你们家中也有妻儿老小,也等着你们去养活。而你们却置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责任不顾,跟着歹徒衅生事端,犯上作乱……汉阳铁厂乃我湖广命脉,也是你们的饭碗!你们听从奸人挑唆,把汉阳铁厂闹垮了,也就是砸了自家的饭碗!如此简单的道理都不懂,真是愚不可及!今日之事,首恶既已伏法,胁从者我就赦了你们。但日后务必要恪守朝廷法规,勤谨做工。再生妄变,杀无赦!”
第二章 洋务运动(五)
说着,他转对工厂主管道:“将厂内尚存的银两全部拿出来,所有匠役,一人发一两度日!”
工厂主管:“一人一两,恐怕不足……”
张之洞:“不足部分拿老夫俸银填上,再不足部分以总督府衙门五品以上官员俸银填上!”
说毕,他转身就走。
贝阿德:“啊,这真是世界上最虚伪的一场表演!”
辜鸿铭:“不,他是真诚的。我还要告诉你一个事实,作为中国最廉洁的官员,总督大人早已把他的全部家产捐献给了汉阳铁厂,除了俸银,他目前已一无所有!”

汉阳铁厂厂部,不大的屋子里边挤满了人,湖北巡抚、藩臬二司都来了。
“铁厂无论如何不能停产,无论如何不能停产……”张之洞在屋当中空出来的狭窄空间走来走去,嘴里翻来覆去念叨着这一句话。
大大小小的官员和幕僚垂着头,目光却随着张之洞的脚步偷偷地转来转去。
“你们怎么都不吭声?”张之洞突然停住脚步,目光在满屋子的下属和幕僚身上一扫,“嗯?”
屋里的人这才敢抬起头来,不过仍是你望着我,我望着你,谁也不敢贸然开腔。
张之洞的目光落在臬台身上。
臬台是个武人,直通通说:“依卑职之见,在朝廷银子没有拨下来之前,还是借用藩台府库存往里填呗!”
藩台是个须发皆白的老头,一听这话颤巍巍连连摆手道:“使不得,使不得,万万使不得,铁厂是个无底洞,以我一省之财力,月月掏八九万两银子往洞里填,任什么家底也得掏空。倘有个一劳永逸之法,十几万,几十万两银子我都认了!”
一个叫赵凤昌的幕僚道:“填银子不是个办法,依凤昌之见还是得找出铁厂亏损之根本,然后对症下药,变亏损为盈利!”
工厂主管:“根本还不是那两条,焦炭供应不上,只能勉强维持一座高炉开工所需;再就是铁材质量不行,生产的铁轨卖不出去,又怎能赚钱?”
张之洞一直在走来走去听他们对话,这时突然停在赵凤昌跟前,对他说:“竹君,你立即到京城去跑一趟,找到醇亲王和户部翁师傅,告诉他们,朝廷若再不拨银子下来,汉阳铁厂就真要关门了!”
赵凤昌道:“凤昌这就去收拾一下,即刻动身!”转身去了。
张之洞又转对辜鸿铭:“不是那个德国人海因里希正在化验吗?你去问问,铁材断裂的原因找出来了没有……”
化验室里,海因里希从一大堆金属的瓶瓶罐罐和玻璃器皿中间抬起头来,疲惫地说:“找出来了,先生!”
他显然很长时间没有休息了,一双眼睛熬得通红,原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俾斯麦式胡须这时也显得乱糟糟的,像一把凌乱的棕毛刷子。
他的桌子上还摆着半截断裂的铁轨与几块铁矿石。
辜鸿铭一阵感动,由衷道:“辛苦了,海因里希先生!”
“辛苦?”海因里希怪模怪样地笑笑,“真正辛苦了的是你们,汉阳铁厂!”他站起身,脸上逐渐显出一股怒气,“在说明铁材质量不行的原因之前,辜,你能告诉我,汉阳铁厂这两座高炉是哪个白痴决定购置的吗?”
“不是白痴,海因里希先生!”辜鸿铭道,“汉阳铁厂从厂址的选择、原料的来源、机器的配置,一直到管理人员的委派都是我们的总督大人亲自决定的,这两座高炉更不能例外。”
海因里希惊诧了:“总督的决定?根据我的观察,你们的总督大人头脑里充满了东方的智慧,怎么会做出……请原谅,做出如此愚蠢的决定?”
辜鸿铭:“愚蠢的决定?”
海因里希:“让我来告诉你,目前世界上的炼铁办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贝色麻法,又称酸性法,只能冶炼含磷成份低的铁矿石;一是马丁法,又称碱性法,能排除铁矿中的磷质,是世界推广的先进技术。汉阳铁厂是照英国所用酸性法配置的高炉,不幸的是,你们所用的这种铁矿石……”
他拿起桌上的铁矿石给辜鸿铭看,“恰恰含磷的成份又很高。酸性法高炉不能排除这种铁矿石中的磷成份,炼出来的铁质量不纯,铁轨就容易断裂……”
辜鸿铭张着嘴“哦”了一声,只觉得浑身冷汗津津!
海因里希:“我想请教总督大人的是,他为什么不先对铁矿石进行化验,再确定购置何种高炉呢?如果这样做了,那么这个错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辜鸿铭:“我不以为他是犯了错误,我想他之所以那样做,应该是他强烈的自尊和崇高的民族情感使然!”
海因里希:“自尊?民族情感?”
辜鸿铭:“据我所知,在购买高炉之前,的确有人提出过要先化验矿,但总督大人认为,以中国之地大物博,何所不有?难道还用得着先验石矿再立高炉吗?于是,做出了这个让我们每一个爱国者都扬眉吐气的决定。”
海因里希嚷起来,“我实在不明白你们这荒谬的逻辑!为了这个愚蠢的自尊,对不起,我又一次用了‘愚蠢’这个字眼……你们付出了多少代价,你知道吗……”
辜鸿铭肩一耸,两手一摊,“争辩是毫无意义的,我们中国人有一句古老的格言,羊走失了,再修补羊厩还来得及。海因里希先生,我们还是来讨论修补羊厩的法子吧!”
“那好,我们就来修补这昂贵的羊厩吧……”海因里希拿过一支鹅毛笔,在纸上刷刷划起来,“首先,得撤除现在的高炉,重新购置四座马丁炉,它们的费用应该是……”

醇亲王府,李鸿章和奕環在争论。
“海防捐?”奕環似乎是没有听清李鸿章的话,又问一句。
李鸿章:“对,海防捐。就是以办海军的名义,卖一批官出去,所得的银子用来填颐和园的窟窿……”
奕環:“这不是卖官鬻爵吗?”
李鸿章:“是卖官鬻爵,不这样,又到哪里去弄这么大一笔钱去?”
奕環满脸的苦相,“这恐怕要招朝野的唾骂了!”
李鸿章:“王爷您往后靠,要骂让他们骂我好了!主意是我出的,折子也由我来上。”
奕環感动地抓着李鸿章的手,“难为你了,少荃!”
……
第二章 洋务运动(六)
养心殿东暖阁,李鸿章和翁同龢在光绪面前争论着。
“官职是朝廷的名器,多少学人士子,十载寒窗,甚至皓首穷经而不可得,怎么可以因为几两银子,拿出去叫卖!”因为气愤,翁同龢脸都红了。
李鸿章也不和他客气了,讥讽道:“几两银子?翁师傅说得轻巧!既然这样,您去弄这几两银子试试?”
翁同龢尖刻反击说:“我是弄不来这几两银子,可我也不会做这种不要脸面的事!李中堂,你丢得起这个脸,朝廷还丢不起这个脸哩!”
“我又怎么个给朝廷丢脸了?因缺钱而卖官的事,在本朝不乏先例。乾隆年间,国力何等的强盛!可甘肃大旱时,经御批,还卖出了一批监生、贡生哩!照你这样说,乾隆爷也给大清朝丢了脸罗?另外,本朝雍正、嘉庆、咸丰、道光……哪一代没有拿钱捐官的事?你翁师傅敢说,列祖列宗都给朝廷丢了脸吗?”李鸿章的口才是出了名的好,这一番“旁征博引”,更是把个本来上不得台面的事儿,说得堂而皇之,把翁同龢堵得哑口无言。
听着两个股肱重臣的激烈争辩,光绪的表情不断变换。他当然知道靠海防捐筹钱是个丢人现眼的事,诚如翁同龢所说,朝廷丢不起这个脸,刚亲政不久的他更不想丢这个脸。可舍此而外,又到哪里弄这笔钱去?浓浓愁云浮在他脸上。
像是洞悉了光绪的内心,这时李鸿章转过身来对他说:“皇上,臣也知道,靠海防捐筹钱不是个办法,可凡事当从权者就当从权,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翁同龢马上又咬上来,“纲常名教,国之根本,难道也可以从权的么?”
看李鸿章又要回击,光绪摆手制止了他,说:“你们别争了!事关重大,还是请懿旨,让太后她老人家圣裁吧……”

武汉,海军衙门驻汉事务署,响起了一阵阵“跳加官”的锣鼓。
热闹的锣鼓点伴着滑稽的“天官赐福”的表演,吸引了大批士绅百姓的围观。
事务署大门口贴着盖两方朱红大印“筹集海防捐”的通告。通告下摆两张方案,上面摆笔墨、算盘、账簿等物,一个官儿坐在桌后,旁边是一个笔帖式衙门的人。
见围观的人越来越多,那官儿手一摆,锣鼓骤停,衙门的人开始吆喝起来:
“快来认购海防捐哪!”
“海防捐,海防捐,你捐银子买军舰,朝廷给你封大官!”
围观的人顿时纷纷议论起来:
“海防捐,这可是个稀奇事儿!”
“海防,防谁呀?”
“朝廷买军舰,关我们百姓屁事!”
一个布衫读书人愤愤道:“若用银子买得官来,朝廷何须开科取士,干脆办个乌纱帽铺子可也!”
“跳加官”的锣鼓愈来愈热闹,看热闹的围观群众也愈来愈多。
不远处,观察着这出闹剧,张之洞的眉头越皱越深,而他身边的辜鸿铭,更是毫不掩饰自己的鄙夷厌恶神色,说:“大人,让我去搅了他们!”
张之洞:“再看看吧!”
这时,一个满脸油光的生意人已挤到桌前,问道:“你们这海防捐有没有标价啊?”
笔帖式往墙上通告一指,“喏,户部会同海军衙门开出的红盘,明码实价!”
生意人:“老子又不认得字!”
笔帖式见来了生意,态度也好,“那我念给你听:二至三千两银子可买实缺州县,四至五千两可买实缺知府,七至八千两可买实缺道……”
生意人:“龟儿子不兴骗人吧?”
笔帖式:“你看这通告上盖着户部和海军衙门大印,焉能有假?告诉你吧,你一手交了银子,一手就可以领凭上任了!”
生意人:“板板日日的,老子就舍了血本,弄个县太爷当当!”说着,他从腰间掏出一张银票递过去……“
“且慢!”辜鸿铭上前道,“你们在这儿卖官,可曾知会总督衙门?”
笔帖式傲然道:“我署直属海军衙门,无须经过总督!”
“噢,”辜鸿铭露出古怪的笑容,“既然如此,我也买个官儿行不行?”
笔帖式打量一下他奇异的装束,不敢造次,询问的目光投向那坐着的官员。官员站起来,走到辜鸿铭面前,“你想买多大的官?”
辜鸿铭:“不大,也就你这个样子。”
官员冷笑道:“哼,本官乃正六品,三千五百两银子,你有吗?”
辜鸿铭:“你哪里值那么多银子。”
他从怀里掏出一枚铜钱,“啪”地拍在桌上,“充其量也就值一文!”
围观的人们哄然大笑。
官员倏然变色,咬牙道:“我就知道你这家伙是寻开心来了,给我打!”
那几个衙门的人扑上前,挥拳打来……
第三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一)

海军衙门驻汉事务署,几个衙门的人挥拳朝辜鸿铭扑来。
张之洞眉头一皱,他身后两个精壮汉子早迎上去,只听一阵骨头断裂声,衙门的人一个个倒在地上,惨叫不迭!
张之洞走上前去,用手中折扇指着那官员道:“你这狗奴才天大的胆,竟敢公开卖官鬻爵,败坏朝廷名声!”
那官员气急败坏道:“你是什么人?竟敢……”
张之洞冷冷道:“老夫张之洞。”
周围的人一听这小老头竟是威名赫赫的湖广总督张之洞,不禁都敬畏地后退几步!
那官员更是吓得魂飞魄丧,把半截话生生掐断在喉咙里扑地趴下,连连叩头道:“卑职该死!卑职有眼无珠……”
这里辜鸿铭早已走上前去,将那张通告一把撕了下来。
那官员满脸煞白道:“大,大人,这通告撕,撕不得,海防捐确实是李鸿章李中堂请旨实行的……”
“满嘴胡言!”张之洞脸一寒,喝斥道,“分明是你等利欲熏心,才想出这海防捐来搜刮民财,还敢在这里玷污李中堂清名,来呀!摘了他的顶戴花翎!”
“是!”随从们暴应一声,冲上前去,不由分说,三把两把将那官儿扒得只剩一件内褂!
辜鸿铭笑嘻嘻将那一枚铜钱放在那堆扒下来的顶戴袍服上,“喏,我早说过,你这官儿我一文钱买了!”
回到湖广总督府,辜鸿铭仍然在兴奋中,笑道:“大人这回给李鸿章一个难堪了!”
张之洞淡淡地说:“也给了朝廷难堪。”
辜鸿铭收敛了笑容说:“‘海防捐’真是李鸿章请了旨的?”
张之洞:“所以下面才有持无恐啊!”
辜鸿铭:“既然如此,大人难道不怕朝廷怪罪下来么?”
张之洞:“那倒不至于。‘海防捐’虽然是请了旨的,但卖官鬻爵,毕竟不是光彩事,所以朝廷才不降明旨而让李鸿章出面。要办也只能偷偷摸摸,哪有像他们这样大吹大擂,肆无忌惮的?因此,老夫在辖区内取缔它,朝廷虽不悦,也不好说什么的。只是李鸿章那里,我有些不好交代……”
一个书办匆匆进来,呈上一份电文,“禀大人,天津直隶总督府急电!”
张之洞:“念。”
书办念道:“香严台端大鉴:昨接醇亲王来函,称颐和园工程亏空甚钜,让鸿章致函各督抚处筹款。筹款以海防名义较为正大。我辈受国厚恩,自当竭力代谋。而台端魄力,雄视九州,近代无人可比。故望从湖广集得大宗,倘能得一百万两则喜之不胜矣……”
张之洞不禁伸手拿过电文,扫一眼,冷笑道:“李鸿章打的好算盘!”
辜鸿铭:“这叫做挟醇王之名,行敲诈之实。我们自己天大的窟窿填不满,他伸手就想挖一百万两银子去,这主意也太歹毒了!”
张之洞:“这就是我曾经给你说过的,他办事只重实利而不择手段了。‘海防捐’的事我还没有找他,如今可好,他倒找起我来了。预备纸笔!”
辜鸿铭:“大人回信拒绝?”
张之洞:“那岂不扫了醇王爷的面子?我只上奏朝廷,弹劾海防捐……”
辜鸿铭一愣,随即大悟,不觉敬佩地:“好,以攻为守,避开醇王爷,对事不对人,管叫他如乡间俗语所言,偷鸡不着蚀把米!”
“我念,你记。”张之洞:走动几步,沉声念道:“臣,湖广总督张之洞跪奏……”

紫禁城,朝房外,翰林院侍读学士、翁同龢的学生文廷式兴冲冲对翁同龢说:“老师,听说张之洞上折子了,弹劾‘海防捐’?”
翁同龢点点头。
文廷式:“那我们应该立即发动御史、翰林群起响应啊!”
翁同龢摇摇头,嘴里轻轻吐出四个字:“引而不发。”
文廷式有几分迷惑地看着他。
翁同龢:“张之洞的奏折,称得上义正词严。何况,太后对他的倚重绝不在李鸿章之下。他的折子,太后若允了便允了,若不允你再上一百个折子也没用!所以,我们此时要做的就是等待最佳时机,然后出手!”
文廷式:“那我们就在一旁干等?”
“怎么是干等?我已作了安排,皇上待会儿就要接见几个官儿,靠‘海防捐’捐来的官儿……”
……
养心殿,光绪接见捐官,黑色幽默。
……
储秀宫,慈禧倒是神情自然。
“既然‘海防捐’闹得这样不像话,那就准了张之洞的折子,将这劳什子停了吧!”慈禧正摆弄着窗台上的一盆兰花,背对着奕環说。
奕環站在那儿,一脸的苦相,“可这就少了一条筹钱的渠道,也打了李鸿章的脸哪!”
“恐怕不只是打李鸿章一个人的脸吧?”慈禧回转身来,款款走到炕沿边坐下,看着奕環,淡淡地说。
奕環慌了,忙道:“太后这样说,臣惶恐得紧。”
慈禧:“七爷你也别惶恐,我也没有怪罪你的意思。只是当初我让你为修园子的事儿想办法,你倒好,肩一滑,天大的重担全让李鸿章一个人接过去,你在一旁图凉快去了!如今呢?想图凉快也图不成了吧?”
奕環低了头,满脸惭愧,“总是臣无能……”
“不是无能,是糊涂!”慈禧刚提高声调,一看奕環吓得那个样子,又低了下来,“你想当甩手掌柜,眼下这情势,你又怎么当得了呢?就说这‘海防捐’吧,到今日止一共筹到了多少银子?这些银子李鸿章是全部给了颐和园还是只给一部分其余的自己截下来了,你心里有数么?”
奕環:“臣料想李鸿章没,没那个胆子……”
慈禧:“没那个胆子也得防着点!我所以准了张之洞的折子,一是‘海防捐’确实闹得不像话;二是要捐官的也捐得差不多了,正好就着坡儿下驴;三是给张之洞一个面子;四是给李鸿章提个醒,别让他以为中国的天空就他那片云彩能下雨!”
第三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二)
奕環没想到停掉一个‘海防捐’,慈禧竟有这么多层的考虑,不由偷瞥了他这位嫂嫂一眼:只见她穿着绣满了大红牡丹的黄缎袍,冕上镶着耀眼的珠花,中央缀一只纯净无瑕美玉制成的凤,衔一串晶莹的珠络。慈禧明眸隆准,脸部的线条极为柔和,却让他心里泛起一阵阵寒意和愈发增加了敬畏之情。
奕環由衷地说:“太后圣心远虑,臣纵有一百个心思也想不到这些!”
慈禧:“算了吧,这些恭维话也变不出银子来!你只说说,停了这‘海防捐’,你和李鸿章还商议了哪些筹钱的法子?”
奕環:“还商议了两条,都是以办海军名义,一是请各地督抚认交,一是向洋人借款。”
慈禧:“嗯,这两条法子倒是可行。只是我这个生日各地已送了孝敬银子,再找他们要钱,未必会痛快给你。向洋人借款呢,须防他利息盘剥太重。”
“所以李鸿章也难哪……”情不自禁,奕環露出了对李鸿章的同情。
慈禧不无嘲弄地看着他,笑了,“七爷真是忠厚人,刚才见我压了李鸿章一下,心里就老大不忍了。放心吧七爷,李鸿章的难处,我还不知道吗?等他将各督抚认交的银子和向洋人借贷之事办妥后,我会帮他一把的。”

天津,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衙门花厅,这里实际上是李鸿章会客的地方。花厅朝南开着一色的玻璃窗,镶嵌着玉蓝色镂花玻璃,两壁排列着全堂影木嵌文石的如意靠椅和镂花茶几。因为有洋人来,茶几上又铺上了雪白的台布,银制果盘上摆放着时鲜果品,还有一瓶法国波尔多葡萄酒。
四个洋人坐在花厅里,他们分别是英国汇丰、怡和,法国东方,德国德华四家银行的代表,是李鸿章让盛宣怀将他们请来议事的。
盛宣怀指着一盘艳红的荔枝,对洋人们说:“这是刚从广东运到的荔枝,请先生们尝尝新!”
说着,他拿起一颗,剥出里边雪白的脯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关于荔枝,我国唐朝时有一个优美的故事……”
怡和银行的代表打断他,“盛大人,我们只想尽早知道总督大人邀请我们前来的真正用意,而没有心思听关于唐朝的故事!”
盛宣怀笑笑:“中堂大人将于九时三刻接见诸位……”他掏出怀表,“距现在还有二十定秒!”
“中国人从来不懂得遵守时间,他们的官僚更是如此!”德华银行的代表对东方银行的代表说。
东方代表:“不过据我所知,这位李中堂……”
他话未落音,门外高呼:“中堂大人到!”
花厅里的洋人们一下噤声,起立。
门外快步走进来两个仆人,其中一个夹着个蓝色衣包。他们刚将衣包放在厅上首的花梨加官椅上,李鸿章顶戴朝服也跨进了花厅。他径直走到花梨椅前,伸出手臂。
离他最近的汇丰代表以为李鸿章是想和他握手,忙上前一步,伸手,却发现李鸿章伸平手臂只是为了让仆人将朝服脱下,不觉尴尬站在那里。
李鸿章却似浑然不觉,当着他们的面慢吞吞地让仆人脱去朝服,从衣包里拿出一件宝蓝缎夹袍换上,又将顶戴换成了便帽,这才从嘴里吐出一个字,“坐!”
他先在椅上坐了,四位洋人也致礼坐下。盛宣怀上前道:“禀大人,英国汇丰、怡和,法国东方,德国德华四家银行的代表先生都已到了!”
“嗯。”李鸿章抬起头,目光在几位洋人脸上犀利一扫,开门见山道:“请诸位来,是想向诸位借钱。”
虽然银行代表们对此早已经有所预料,但对李鸿章不加任何修饰就说出自己的目的感到吃惊。
李鸿章:“我北洋海军经费不足,致使新舰之添置,旧设备之更换,以及购买火炮弹药诸方面都难以落实,若诸位代表之银行,能在经费上予以援手,我必回报之!”
一阵沉默。
洋人们脸上表情各异,有的倨傲有的平静,有的微笑有的沉思,但那都是装出来的,掩盖不住的只有眼里贪婪攫取的光芒。
终于,法国东方银行的代表开口了:“我非常欣赏总督大人的直率态度,我想这种态度将是我们今后合作的基础。但我想知道的是,如果东方银行借钱给你们,总督大人所说的回报是什么?”
李鸿章:“利息。难道利息不是最好的回报么?……当然,如果贵行的利息能够低一些的话,我们将在其他方面予以补偿,比如,北洋海军将在贵国采购一部分我所需之军火。”
“这真是个诱人的许诺!”汇丰银行的代表道,“不过,总督大人能把这‘低一些’的标准说得更具体吗?”
“那要由诸位来定,”李鸿章道,“我的标准就是利息最低的那一家。”
怡和银行的代表忍不住插话道:“总督大人是想让我们在您面前表演‘鹬蚌相争’那个古老的寓言吗?”
“鹬蚌相争?你居然也知道鹬蚌相争……”李鸿章大笑,笑着笑着脸一沉,“不争成么?你不争,还有十几家银行争着要借钱给老夫!听清楚了,是借钱,不是要你施舍!你不借,愿意让你银行的资金闲置在彼,悉听尊便?”
他突然变脸,搞得几个洋人面面相觑(音qù),怔在那儿。
德华银行代表:“总督大人……”
李鸿章:“愿意借钱的,将由盛宣怀大人和你们商讨具体事宜。”说着,他将手边茶碗微微一端,“送客!”
……
第三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三)
天津,汇丰银行,盛宣怀正和汇丰银行代表在谈判,两人争论得很厉害。
……
天津,怡和银行。怡和银行的代表时而来回走动,时而又停下来,俯身在盛宣怀面前急切地述说。
盛宣怀一副老僧入定的模样。
……
天津,法国东方银行,盛宣怀微笑着,东方银行的代表也微笑着。
……
天津,德国德华银行,盛宣怀扳着手指头在说着什么,德华银行的代表一边点头,一边在纸上记着。
……
李鸿章府邸,盛宣怀进了大门,穿过倒厅小院,左拐,进了一处月洞门,又跨入一带垂花走廊,进入一处幽静院落,这里的正房,便是李鸿章读书歇憩之处了。
盛宣怀进屋的时候,见李鸿章正于书案上书写一副自撰的对联,那对联曰:
享清福不在为官,只要囊有钱,仓有粟,腹有诗书,便是山中宰相;
祈大年无须服药,但愿身无病,心无忧,门无债主,即称地上神仙。
见盛宣怀进来,李鸿章招呼道:“杏荪,你来得正好,先看看这封信……”
说着,将手边一封信递给他。
盛宣怀接过信只扫一眼,惊愕地说:“朝廷将‘海防捐’停了?”
李鸿章:“停了。”
盛宣怀瞥一眼那对联,“那您怎么还这样悠闲?”
李鸿章淡淡一笑,“那你要我怎样?”
盛宣怀:“朝廷怎么会变卦的呢?”
李鸿章:“张之洞上的折子,一奏就准。醇王爷怕我有想法,来信解释一番。”
盛宣怀:“怎么能没有想法?大人给朝廷背了黑锅,反倒一巴掌倒打过来?”
李鸿章:“咳,无非是平衡牵制之术罢了……算了,不谈这些。向洋人借款之事谈得怎样?”
盛宣怀兴奋起来,“十分顺利!大人可算是掐准了他们的脉……”
他从怀里掏出一张单子,说:“各银行的借款数目利息及偿还期限都写在这上面。”
李鸿章:“你念,我听着。”
盛宣怀念:“汇丰银行愿借八十万,年息六厘,两年还清;怡和银行愿借一百五十万,年息五点六厘,两年还清;法国东方银行愿借一百万,年息只要五点五厘照英镑折算,分十年偿还;德国德华银行也愿借一百万,年息亦是五点五厘,五年还清。”
李鸿章:“你意如何?”
盛宣怀:“当然找利息最低的借。我的意思是向东方银行和德华银行各借一百万,再让德华银行将偿还期限也延至十年。”
李鸿章仰脸想了一会,决断地说:“都向德华银行借,二百万,年息若不能再压,偿还期限延至十五年!”
盛宣怀不解地问:“向两家借,岂不是周旋余地更大?”
李鸿章:“向一家借,越多越好。借少了你是他孙子,借多了他反而是你孙子!”
说着,他自己笑起来,“当然这二百万也可向东方银行借,但我已许诺,谁借钱给我,我就向谁买军火,得讲信诺。法国造的军舰不行,德国行。”
盛宣怀:“好,等会我再和德华银行去谈……我觉得,自借洋债以来,此次办得最漂亮了!”
李鸿章长叹一声,“唉,再漂亮,借来的钱还不是扔进昆明湖打水漂……”
盛宣怀的神情也黯淡下来,“‘海防捐’卖官卖了三百万,这次找洋人借两百万,五百万两银子呀!而我‘定远’铁甲巡洋舰,也才要一百三十万两啊……”
李鸿章突然想起什么,脸色严肃起来,叮嘱道:“借洋债的事若办好了,先不要往外说。”
盛宣怀:“朝廷不是催得很急吗?”
李鸿章冷笑道:“让他们急一急也好,再就是张之洞那里,看样子,不把他逼上绝路,他是不会认交那一百万的!”
盛宣怀:“哦,海因里希给我来了信。”
李鸿章:“哪个海因里希?”
盛宣怀:“就是张之洞请我给他找的那个德国专家。”
李鸿章点头:“我想起来了。”
盛宣怀:“海因里希说,汉阳铁厂的铁矿石与高炉不符,需重新购置高炉,要很大一笔钱!铁厂目前每月亏损银两达八九万之钜,朝廷又好几个月没拨银子了,张之洞急得人都变了形。”
李鸿章猛然站起,“来而不往非礼也!他上奏弹劾‘海防捐’,我只请朝廷将汉阳铁厂改‘官办’为‘商办’,教朝廷断了他的银子!”
盛宣怀:“朝廷恐不会同意……”
李鸿章恶狠狠地说:“不同意他就填这个无底洞去!”
他顿了一下,“杏荪,你即刻准备两件事……”
盛宣怀敛容凝听。
李鸿章:“一、拿我手札,再备上一些礼物,赶往京师去找醇王爷,将汉阳铁厂‘官办’改‘官督商办’的好处说与他听,请他从中斡旋,促成此事。他若问起我,你只说我为筹集修园子的钱日夜焦心,无暇他顾……噢,你是不是有个《泰晤士报》的洋人朋友叫莫里逊的?”盛宣怀惊讶道:“大人这也知道?”
李鸿章一笑:“这个莫里逊对我国非常熟悉,《泰晤士报》在世界影响都大,这篇文章他来做最好!”
盛宣怀:“我还是不明白大人的意思?”
李鸿章:“你就对他说汉阳铁厂近日将有异动,请他注意,他自会有一番作为的;还有,你速从轮船招商局等处调拨资金,准备接管汉阳铁厂!”
说这话时,李鸿章语气凌厉,目光炯炯,胡须微扬,盛宣怀仿佛又看到,当年硝烟火光中的淮军统帅,下达攻击令时的飒飒帅风!

汉阳铁厂,一个金发碧眼,三十来岁的高个子洋人,拿着部照相机在厂内转悠。
他将镜头对准高炉,“砰”镁光灯冒出一阵白烟。
他将镜头对准一大堆因质量不合格而废弃的铁轨,“砰”镁光灯又冒出一阵白烟。
不远处,几个匠役漠然看着他,他又将镜头对准了他们……
……
第三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四)
湖北船政学堂,一座庙宇改成的学堂。原来的大雄宝殿正中的檀木架上,赫然摆放着一艘半人高劈波斩浪的军舰模型。殿侧和尚们的禅房如今则成了一间间教室。
第一教室内,书声朗朗。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教室门口,张之洞看着那些戴瓜皮小帽,穿箭袖短衣,着绒靴的学生们摇头晃脑读得正起劲,微微颔首,以示满意。他转过身对随从的官员幕僚道:“船政学堂虽是洋务,但若不以‘中学’来巩固根底,端正见解志趣,那就如无缰之马,无舵之船,就是培养出见识广博有才之士,国家也不敢放心使用啊!”
随从人员异口同声道:“大人所见极是。”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