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不平等的童年

安妮特·拉鲁(美)
必读网(http://www.beduu.com)整理
不同的世界 不同的梦想
日 常生活批判系列
不平等的童年
Unequal
Childhoods
丛书总序
在你心中有个地方,我知道那里充满了爱。这个地方会比明天更灿烂。
如果你真的努力过,你会发觉不必哭泣。在这个地方,你感觉不到伤痛
或烦忧。到那个地方的方法很多,如果你真心关怀生者,营造一些空间,
创造一个更美好的地方……拯救这世界,让它变得更好,为你、为我,
为了全人类。不断有人死去,如果你真心关怀生者,为你,为我,创造
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如果你想知道缘由,因为爱不会说谎。爱是坚强的,
爱就是心甘情愿的奉献。若我们用心去尝试,我们就会明白,只要心里
有爱,我们就感受不到恐惧与忧虑。我们不再只是活着,而是真正开始
生活。那爱的感觉将持续下去。爱让我们不断成长,去创造一个更美好
的世界……
——(美)迈克尔·杰克逊,《拯救世界》
┏━━┳━━┓
┃/ ┃、 ┃
┗━━┻━━┛
不同的世界 I不同的梦想
日 常生 活批判系 列
┏━┳━━┓
┃l ┃ I ┃
┣━╋━━┫
┃ ┃ ┃
┗━┻━━┛
等的童年
Unequal Childhoods
j℃委,
PEKING
次挚出版社
UNIVERSITY PRV.SS
目 录
鸣谢… ……7
第一章协作培养和成就自然成长一 …………………………………….1
第二章社会结构和日常生活…….. …………………………………….14
第一部分组织日常生活…. ……“ ………………………………………33
第三章协作培养的忙碌节拍:加勒特·塔林格……………………………………37
第四章孩子的节拍:泰雷克·泰勒…… …………………………………….65
第五章孩子的玩耍是孩子的事情:卡蒂·布林德尔………………………...……82
第二部分语言的运用……. ………………“……………103
第六章发展孩子的能力:亚历山大·威廉斯……………………………………106
第七章语言作为社交生活的渠道:哈罗德·麦卡利斯特………………………133
第三部分家庭和教育机构…….. ……………………………..161
第八章存在于团体机构范围内的协作培养:斯泰西·马歇尔…………………165
第九章跑偏了的协作培养:梅勒妮·汉德隆.. ……………………………182
第十章让教育工作者带路:温迪·德赖弗………………………………………197
第十一章遭皮带毒打,又害怕-上学竹:小比利·扬内利………………………220
第十二章社会地位的力量和局眼性……一 ………………………………….232
附录一研究方法:实地调研中持久的两难境地…………………………………255
附录二理论:理解布迪厄的著作一 ………………………………….270
附录三辅助表格…….. ………………………………….274
注释………. …283
参考文献…. …303
.1^r
—‘早
协作培养和成就自然成长
一个晚春的下午,一个四年级的白人孩子一边笑着一边喊着在自家后院的游
泳池里击水嬉戏。这个孩子名叫加勒特·塔林格(Garrett Tallinger),他的家坐落
在市郊,是一座有四间卧室的小楼。和大多数傍晚一样,在快速吃过晚饭之后,
他的父亲就开车带他去参加足球训练。踢足球只是加勒特参与的众多活动之一。
他的弟弟在另一个场所还有一场棒球比赛。这两个男孩的父母还是有一些傍晚的
时光,能够放松下来,慢慢去品味一杯葡萄酒的。但今晚却不是这样一个夜晚。
当他们匆忙换下工作装并帮孩子准备好去训练的时候,塔林格先生和他的太太又
紧张又忙乱。
距此只有十分钟之遥,一个名叫亚历山大·威廉斯(Alexander Williams)的
黑人孩子也上四年级,他正从学校的家庭招待会【1】出来,坐在自家的轿车里,走
在回家的半路。他的母亲正开着他家米黄色皮革装潢的丰田雷克萨斯。当时正是
一个星期三的晚上9:000威廉斯女士下班后已经很累了,而且第二天还有一个
日程很满很忙的星期四在等待着她。她得在清晨4:45就起床出差到另一个城市
去,一直到当晚9:00才能回来。星期六早上8:15她还要开车带亚历山大到饱
的钢琴老师家去上课,课后,他们还要去唱诗班排练,然后再去参加足球比赛。
当他们在黑暗中开车前行时,亚历山大的母亲轻声地和儿子谈着话,问他问题,
并引他讲出自己的观点。
家长和孩子之间讨论问题是中产阶级抚养孩子的一个重要特征。像很多中
产阶级的家长一样,威廉斯女士和她的丈夫认为他们自己是在“发展竹亚历山大
的能力,在以一种协作的方式培养他的才干。由母亲和父亲安排管控的、有组织
的活动支配着像加勒特和亚历山大这样的中产阶级孩子。通过确保他们的孩子
拥有这些和更多其他的体验经历,中产阶级家长参与了一个协作培养( concerted
2 不平等的童年
cultivation)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种强烈的“优越感竹在中产阶级孩子心中
生根发芽。这种优越感在(教育)机构的场景里扮演着尤其重要的角色,中产阶级
孩子在这个环境场景里学习对成年人提出质疑并以相对平等的身份和成年人讲话。
从这里驱车仅二十分钟,在一个蓝领的工人居住区里,还有再稍远一点的
一个由政府为低收入者建造的住房区星,孩子的童年看起来很不相同。扬内利先
生(Mr. Yanelli),一位白人父亲,开车到课后加时班去接他的儿子小比利(Little
Billy)o小比利也在上小学四年级。他们回到家后,小比利先看电视,然后再到
街,卜骑车玩耍,与此同时扬内利先生则在喝啤酒。其他时候的晚上,小比利则和
他爸爸坐在屋外的路边打牌。比利母亲的工作是帮人打扫房间,她下午5:30左
右下班回家。她做好晚饭,然后全家都坐在一起共进晚餐。大家庭是他们生活中
的一个重要部分。扬内利女士每天都打电话和“整个一大家子竹联络。有很多个
晚上小比利的叔叔都会过来串门,有时还会把小比利最小的表弟带来一起玩。春
天的时候,小比利在一个当地的棒球队打棒球。同每周至少参加四次各种活动的
加勒特和亚历山大不同,对于小比利采说,棒球是他整个学年中唯一的有组织的
课外活动。这条街的下边,一个名叫温迪·德赖弗(Wendy Driver)的白人女孩
也是工人出身,她也是和她的表姐妹们一起渡过傍晚的时光,一起挤在起居室的
地板上,一边吃爆米花一边看录像。
更远一些地方,在一个夏日的傍晚,一个名叫哈罗德·麦卡利斯特( Harold
McAlister)的黑人男孩正在外面玩耍。他住在那个由政府为低收入者建造的住房
区里,也在上四年级。那个晚上,他的两个表兄弟也在那里,他们常常来找哈罗
德玩。整整一个下午,他们都在找一个篮球,可是却没有找到,因此也没有办法
打篮球。之后他们干脆就坐下来看电视上的体育节目。现在,他们又跑出去在黄
昏下用装满水的气球打闹。哈罗德试图把他的邻居拉蒂法小姐(Miss Latifa)给浇
湿了。人们坐在这排单元房外的白色塑料草坪座椅上。音乐和电视的声音在敞开
的门窗间飘来荡去。
比利、温迪和哈罗德身边的成年人都想给他们最好的生活。经济上的艰难困
窘使一些基本的生存需要成为这些家长的主要生活任务,他们要挣钱糊口,要安
排住房,克服住处附近的不安全环境,带孩子去看医生(常常要久久地等那些根
本就不会来的公共汽车),给孩子洗衣服,还要倦孩子按时睡觉并帮他们在第二
天早上准备好上学。但是,与中产阶级家长不同,这些家长并不认为协作发展孩
第一章 协作培养和成就自然成长 3
子的能力(尤其是通过有组织的业余爱好活动而实现的协作培养)是教育好孩子
的必要因素。与塔林格家和威廉斯家不同,这些母亲和父亲并不把焦点放在协作
培养上。对他们来说,为人父母最重要的责任并不在于要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感
想、观点和思想。相反,他们认为成年人和孩子之间有一条清晰的分界线。这些
家长倾向于下达指令:他们告诉自己的孩子应该做什么,而不是给出理由来说服
他们去做事情。和与他们对等的中产阶级孩子不同,这些工人阶级出身的孩子和
贫困家庭的孩子没有那些固定的由成年人为他们安排的活动,他们对自己业余活
动的特性有更多的控制权。大多数孩子都和自己的小朋友和亲戚住得很近,都能
自由地外出并和这些亲戚朋友玩耍。他们的家长和监护人推动了他们成就自然成
长(accomplishment of natural growth)【2]o然而,这些孩子和他们的家长仍然需要与
像学校这样在社会中处于中心位置的机构配合互动,而这些社会中心机构又都坚
决果断地推崇以协作培养的方式教养孩子的策略。对于工人出身的家庭和贫困家
庭来说,他们在家中教养孩子的逻辑和教育机构的标准是不同步的。其结果就是,
如果家长采用了协作墙养的策略,他们的孩子看起来就获得了一种优越感.而像
比利·扬内利、温迪·德赖弗和哈罗德·麦卡利斯特这样的孩子,他们看起来就
在自己历经教育制度的体验中得到了一种形成中的疏远感,不信任感和局促感。
美国也许是一片充满机会的十地,但是它也是片不平等的土地。父母的社会
地位以一种在很大程度上是无形的、但又是强有力的方式冲击着孩子的人生经历.
而这本书就标识出了不平等的社会地位是如何影响教育方式的o(译者按:在美国,
“阶级竹主要指以经济水平为基础的社会地位,而并没有太多政治上的含义;因此,
这里延用原作者的措辞方式,即,u阶级一与“社会地位”大致可以对等互换。)通
过对中产阶级(包括上层中产阶级)、工人阶级和贫困家庭进行深入的观察和会谈,
这本书展示了阶级间的不平等已经渗透到了组成美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在后面的
几章里,我将汇报一一些科研成果.这些成果是通过对十二个家庭在其子女处于9-
10岁之间时进行的深入观察研究而得到的。我认为,家庭生活的各个关键要素紧
密结合,整合成一套教养孩子的文化逻辑[3]o换言之,各类不同家庭的不同之处看
起来会聚合成各种有意义的模式。在人类历史的这一时刻,中产阶级的父母倾向
于采用这样一神教养孩子的文化逻辑:他们注重对孩子进行协作培养。相比之下,
工人阶级和贫困的父母则趋向于采取成就自然成长的文化逻辑。在成就自然成长
的逻辑中,孩子体验到长时间的闲暇时光、自发的嬉戏、成人和孩子之间分明的
4 不平等的童年
界限和每天与亲戚之间的交往。尽管他们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工人阶级和贫
困家庭的孩子却常常拥有更“像孩子竹(该拥有)的生活,他们因没有成年人的干
预而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对自己长长的闲暇时光也拥有更多的控制权。虽然中产
阶级的孩子漏失了与亲戚之间的联络以及自己的闲暇时间,但是他们看起来却(至
少是在潜能上)获得了在(教育及其他)机构中重要的优势。从协作培养的经历中,
他们学到了各种对将来进人工薪世界可能会大有好处的宝贵技能。在我的研究中,
虽然中产阶级的白人孩子和黑人孩子的确显示出了一些重大的不同之处,但是,
最重要的差距并不是发生在同种社会地位内部,而是像我即将展示的那样,存在
于不同的社会地位之间口正是这种不同阶级地位之间的差别(和这些差别是如何
以行动在家庭生活与抚养孩子中表现出来的),促成了/影响到孩子在与身外世
界发生联系时对自己的看法。
文化技能库
工作对象为儿童的专业人士,例如教师、医生和咨询员,通常都能在如何
抚养孩子上达成一致看法。当然了,他们有时也会就针对某个孩子或家庭在实地
操作中该如何去实践教养孩子的标准而产生一些分歧。比如说,老师们也许会对
家长是否要停下来纠正孩子在阅读时不芷确的发音而产生分歧。心理咨询员们也
许会对一位母亲是否给了她的孩子过多的保护而产生分歧。但是,对于通过正确
地教育子女来促进孩子身心发展的主要原则,专业人士之间却极少会存在任何分
歧【4】。这些原则标准包括与孩子交谈的重要性,发展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在他
们的求学过程中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与此相似,家庭教育的指导方针所强调的
主要是同孩子讲道理的重要性,以及教他们要通过协商而不是武力来解决问题。
由于这些指导方针早已深入人心,又由于这些方针都聚焦在一套家长应该如何养
育孩子的行为规范上,它们就组成了一套关于怎样培养孩子的占主导地位的文化
技能库(dominant set of cultural repertoires)o我们社会的各个层面都渗透了这种在
抚养孩子的主要原则上为专业人士普遍赞同的文化技能库。如此这般,一小部分
专家就塑造了众多家长在教育孩子当中的行为方式。
在过去两个世纪的时间跨度中,专业人员针对教养孩子的最佳方法所给出的
建议发生了颇为规律的变化——由从前强烈推崇的牛奶喂养、严厉管教和使用
第一章协作培养和成就自然成长 5
体罚(并对父母娇惯孩子作出了严重的警告),到现在同样强烈推崇建议的母乳
喂养,对孩子表示爱和温暖,以及使用讲道理和交涉协商的管控机制来教育孩子。
中产阶级家长的言行在方方面面都显得比工人阶级和贫困家庭的家长转变得要更
快也更彻底【5]o当专业人员的建议从牛奶喂养转向母乳喂养,从严加管教转向温
暖怜爱,从责打体罚转向冷静反省,正是中产阶级的家长们最及时地响应了这些
建议【6】。而且,在最近几十年中,美国的中产阶级孩子还不得不去面对。财富衰减竹
的前景【7】o中产阶级父母为孩子将来的安身立命感到焦虑,因此他们就越来越坚
决地让孩子抓住机会参加各种有组织的活动,只要这些活动能为孩子今后事业发
达带来好处。
那些遵从专业人士提出的标准并参与到协作培养模式中的中产阶级家长都会
有意设法去激励孩子的发展,培养孩子的认知技能和社交技巧。在当前特定的经
济挑战和养育孩子的艰辛重压下,工人阶级和经济贫困的家庭则需要不断地挣扎
在承担孩子的衣食住行及其他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上。但是他们却在通过有组织的
业余活动对孩子进行写作培养这方面大有欠缺。在工人阶级和贫困的家庭中,支
持孩子的自然成长被看做一项成就【8]o
郡么,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养哲学和方法又带来了什么样的结果呢?简单来
说,它们导致了父母向孩子传输差别优势(transmissron of differential advantages)o
在这项调研中,中产阶级家庭中的谈话交流要远远多于工人阶级和贫困家庭.而
也正是谈话交流导致中产阶级的孩子能更好地发展其敏捷的口头表达能力、拥有
更大的词汇量、在有权威的人面前更安适自如及对抽象概念更加熟悉。重要的是,
不同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在与学校等机构中和家里的权威人士的交流互动中,
也养成发展了不同的技能。像加勒特·塔林格和亚历山大·威廉斯这样的中产阶
级孩子,当他们还是小男孩的时候,就学会了和成年人握手并在互动中注视着成
年人的眼睛。在有关工作面试的调研中,调研人员们发现,求职者只有不到一分
钟的时间来给雇主留下好印象。因此,研究人员都强调眼神对视交流、握手坚定
稳健和在面试中表现出对雇主应答自如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在像哈罗德·麦卡
利斯特这样的贫困家庭中,家庭成员在聊天时并不注视着对方的眼睛。而且,正
如伊莱贾·安德森( Elijah Anderson)所指出的,在他们居住的地方附近,过久地
注视别人的眼睛可能是很危睑的【9]o麦卡利斯特家代代相传的社交能力是有价值
的,但是,这些躲避危险的能力(例如,在求职面试中)就有可能没有加勒特·塔
6 不平等的童年
林格和亚历山大·威廉斯学到的能力那么有价值。
在本项调研中,中产阶级白人和黑人孩子还都表现出了一种逐渐生成中的中
产阶级所特有的优越感。他们的言行显然都透着自己有权追求自己的个人偏好,
也有权积极主动地管控自己在各种公共机构场景中参与的互动。他们看起来在这
些场合下都舒适自如,他们很坦率地分享信息并要求得到别人的关注。虽然总是
会有比较外向的孩子也总是会有比较内向的孩子,但是,中产阶级孩子都会去做
的事情,就是转化互动并使其对他们有利。亚历山大·威廉斯知道怎样让医生倾
听他(对自己因使用了新除臭剂而在腋下长出了肿块)的担忧。他的母亲明确地
训练并鼓励他对医生大胆地讲出自己的想法。同样的,一位名叫斯泰西·马歇尔
( Stacey Marshall)的中产阶级黑人女孩也是如此:她的母亲教她说,体操老师的
教学应该配合她的个人学习风格。就这样,中产阶级的孩子在“(社会的)游戏
规则竹中得到了各种训练,而这些规则都是支配与公共机构的各种代表形式进行
交流互动的重要法则。然而,这些孩子对其他很多重要的社会技巧都不熟悉,比
如说,在长长的周末和暑假安排自己的业余时间,在没有成年人陪同的情况下发
表长篇大论,或是以~种服从的、不过分炫耀的方式和成年人相处,等等。中产
阶级的孩子还(在模仿中和直接的训练中)学会了如何让各种规章制度有利于他
们并为他们服务。在此,家里面大力强调的论证和商谈也对孩子将来在各类公共
机构中的商谈提供了潜在的优势。除此之外,那些有权威的人对这样的互动也作
出了正面的反响。甚至在四年级,中产阶级的孩子就俨然开始代表自己的利益来
为自己取得优势。他们向老师和医生提出各种特殊要求,让对方调整措施来迎合
他们的需求。
相比之下,工人阶级和贫困家庭的孩子在各种公共机构的场合下与他人互动
时则表现出了一种逐渐形成中的局促感(sense of contraint)o他们很少有可能去
改变同他人的互动来为自己所用。和他们的父母一样,他们只是被动地去接受权
威人士的举措(虽然他们有时也会在暗地里进行反抗)o工人阶级和贫困的家长
有时候并不了解他们的孩子在学校的状况(比如,他们有时不知道孩子没有完成
家庭作业)o而在另一些时候,他们还会因为觉得学校的规定毫无道理而对其置
之不理。比如说,温迪·德赖弗的妈妈告诉她对纠缠她的男孩子要_拳脚相见一,
比利·扬内利的父傅为自己的儿子在操场上-殴打了∞另一个男孩而感到骄傲,
尽管比利因比而被学校停学。家长们还会在要求“校方一对他们的忧虑作出反响
第一章 协作培养和成就自然成长 7
这类事上遇到各种困难。扬内利女士在发牢骚说她“恨一校方的时候,她也在无
形中教育了儿子在面对一个重要的公共机构时只能表现出无能为力和失意挫败。
像斯泰西。马歇尔这样的中产阶级孩子则学会了向专业人士提出各种要求,当他
们成功地将各种规则为自己所用时,他们也就为自己的未来增长了“文化资本竹
(cultural capital,即,个体继承下来的各种技能,这些技能可以在他们行走于各
种公共机构之时被转化为各种不同形式的价值)[10]o然而,工人阶级和贫困的孩
子在面对公共机构时,通常则无法让各种规则为自己服务,也因而无法为成人后
的生活获得资本。因为有这些合法化的模式,依照协作培养的逻辑教养出来的孩
子就能以一种逐渐生成的优越感的形式获得各种优势,而依照自然成长的逻辑教
养出来的孩子则倾向于发展出一种逐渐生成的局促感[II]o
社会阶层和个人主义
美国的公共舆论大都把一个人一生中的成就归因于这个人作为个体所具有的
品质。像誓我按照我自己的方式去做了_(I Did it My Way)这样的歌曲、个人传记、
电视节目和杂志上的文章都赞美个人的力量。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个人取得的成
果是与个人的努力和天贼连接在一起的,比如说,具有好强的“A型一人格、工
作努力、或是有领导才能。这些在文化上的信念为美国人对不平等的看法提供了
一个框架。
实际上,与承认社会地位的力量相比,美国人能更轻松地承认个人的积极主
动性。研究表明,美国人大都相信他们的成就来自于他们个人的努力。只有少于
五分之一的人看到“种族、性别、宗教信仰或阶级地位对‘在生活中获得成功’
是极其重要的竹【12]o与欧洲人相比,美国人更相信他们能凭自己的力量来提高他
们的生活水平。换言之,美国人相信这样的美国梦:“我们从小到大都相信的这
个美国梦,虽然简单但却十分强大——如果你努力工作并遵循规则办事,你就应
该会得到一个机会来实现自己,让上帝给你的天赋得到充分的发挥-竹【13}每一个个
体都要对自己生活的结果负责——绝大多数美国人都表达了他们对这种美国式意
识形态的信念,无论富人还是穷人都是如此。
然而,毋庸置疑,社会的确是有阶级和阶层之分的。就如同我在下一章里将
要展示的,很多非常宝贵的资源都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均匀地分配的,比如说,
8 不平等的童年
对财富的占有.拥有一份令人感兴趣、薪水丰厚又颇具复杂性的工作,受过良好
的教育;拥有一座家宅。而且,这些资源还是代代相传的:预测一个孩子是否有
一天能从高校顺利毕业的最好方法就是看一看这个孩子的父母是否有大学文凭。
当然了,诸如此类的关联并不是绝对的:约有三分之二的社会成员会重现他们父
母的受教育水平,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则会另谋他路。尽管如此,有一点是毋庸置
疑的:我们生活在一个资源分布极其不均的社会里,换言之,我们生活在一个相
当不平等的社会里。然而,在下一章中我将向读者展示,很多通情达理的人都不
能在如何从这样的社会模式中抽象出最好的理论上达成一致。在不同经济状况下
的家庭是否“享有独特的、能界定其生活轨迹的经历竹【14]这一点上,他们之间也
存在着分歧。很多人都坚持认为在经济社会地位上并没有一个清晰连贯且持续恒
常的体验模式。在本书中我将证明,事实上存在这样一种教养孩子的文化逻辑,
它确有因不同家庭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而具有不同特征的倾向。我把这些相互交
错的各种实例看做是有规律可循的:它们以一种杂乱但仍然可以辨认的方式集合
在一起。与很多人不同,我的看法是,社会地位的确对塑造家庭生活的日常节妻
有着强大的影响力。
调研本身
带领孩子度过一天的学习和生活真的是件很繁重的劳作,尤其是对于孩子的
父母来说更是如此。当我开始着手进行这项调研时,我就对了解这个劳作的过程
十分感兴趣。我选择了观察整个家庭,而不是仅仅观察孩子或家长,这是因为我
希望能捕捉到一些孩子和父母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此同时,我的研究方法也就意
味着要走出家宅的四壁来了解父母和孩子是怎样与孩子生活中的其他成年人磋商
行事的。
这本书基于密切透彻的-自然主义竹观察法,对十二个有9-10岁孩子的家
庭(六个白人家庭,五个黑人家庭,一个混血家庭)进行了调研。这十二个家庭
是一项更大的调研的一部分,整个大项目包括了从中产阶级、工人阶级和贫困人
群中取样的88个孩子【I5]o(关于调研方法的细节,参见附录一,研究方法论o)我
最初见到这些孩子们,还是在探访他们所在的几个三年级班的时候I我当时一共
访问了两个小学,一个是市内的下里士满(Lower Richmond)小学,另一个是郊
刊爿T口】二()wan,
功理的帮助下
10 不平等的童年
们的行为有什么变化的话,这些变化也是很小的。
孩子们都觉得参加这个项目让他们感到很愉快。他们汇报说,这件事让他们
感到很“特别”o每每看到实地调研的工作人员来到自己家中,他们看上去都显
得非常高兴;有时候,他们还不愿意让工作人员离开。有时候,有些家长也说他
们_很开心”o这项调研明显给工人阶级和贫困的家庭带来了更多的欣喜,这有
可能是因为这些孩子很少和自己的大家庭、邻居及老师以外的成年人打交道。在
中产阶级家庭里,孩子们则会定期和家庭成员及学校环境以外的成年人进行互动。
恒久的两难境地
一次我参加了这样一个研讨会,其间一位黑人人类学家驳斥另一位学者的论
述说:“你说的没错,但是这是从一个白人的视角来看的。’’顺着这个思路走下去,
其结论就是一个人是否是某个种族或民族的成员塑造了这个人的知性轨迹。因而,
有些人便相信,作为一个白人女性,我就不应该去研究黑人家庭。反之亦然,他
们也反对黑人研究助理去访察中产阶级的白人家庭。他们断言,让同性恋者去研
究同性恋者、让女性去研究女性才是更理想的,甚至是必须如此的。有些人担心
局外人会生出很多误解。还有人声称,让白人研究人员在黑人家庭里作研究是件
不合理的事。
时于这些争议,实在是没有简单的应对之计。这项调研的设计是从当地的环
境背景中产生出来的(参见附录一)o而更概括地说,我和那天晚上研讨会上的
那位年轻女子之间存在着哲学观点上的不同。我质疑那个所谓的_白人的视角竹
是否存在I18] 0按照她的批判逻辑,就意味着(占优势地位的)种族和民族不应该
去研究任何涉及劣势群体的社会问题。这种逻辑并不能打动我,也无法让我觉得
这就是最好的了解复杂的社会问题的方法o(这种逻辑还会造成另一个不公正的
后果,就是迫使每一位黑人社会学家都只去研究美国黑人,而不是有自由去研究
他们感兴趣的任何人群o)再者说,眼前的H人群竹总是纷繁多变的。那如果是同
一个民族中不同性别的人群呢:阻挡我们去理解他们的壁垒是否同样高不可攀?
在一系列重叠反射的镜子里,这样的张力是否意味着你唯一真正能“跨越障碍一
去研究的人就是你自己呢?这本书的观点是,局外人有可能越过人群界限来研究
其他群体。我们在本书中向读者报告了一项运用人种学方法研究身处各种社会场
第一章协作培养和成就自然成长 Il
所的儿童的调研:其中既有男孩又有女孩,既有中产阶级的孩子,也有工人阶级
和贫困家庭的孩子,既有白人孩子也有黑人孩子。此外,科研小组的成员也是由
各种不同的种族和民族(以及不同的社会地位背景)组成的.这一点,就像附录
一所示,也影响到了我们在访察中所获悉的东西。
有些审稿人担心,在当前美国紧张的种族关系下,这本书里所描述的行为模
式会巩固人们对某些群体的负面形象所固有的偏见。他们担心调研结果会被人脱
离原有的环境以滥用自肥,尤其是那些政治上的保守派。初期的一些看稿人还鼓
励我不要报出那些有可能会加固人们对劣势群体(比如,贫困黑人家庭)负面印
象的结果。虽然事实上原稿中就已经包括了对贫困白人家庭及黑人家庭的描写,
但是即使这样也还是不能完全缓解这些担忧。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大部分读者都
将是中产阶级的读者,或者是正在向中产阶级靠拢的大学生,尽管他们来自工人
阶级或贫困家庭。作为读者,他们会以自己的童年和自己作为家长或未来家长的
生活为基准来评判什么才是恰当的。这个文化和历史框架可能会成为他们解读调
研讨论的基础。事实上,一些(中产阶级的)看稿人在阅读初期的几稿时就感到,
一个孩子整天看咆视的话,他的生活就会变得很H无聊一而且这样对孩子“很不
好竹o但是,这样的解读是深植于某种对童年特有的设想上的——这一设想包含
了发展潜力和协作培养。而读者在其信念上的这种历史性和文化性,往往会通过
在各种文化和历史之间进行强烈对比而被削弱o f19]
总之,这些担心都围绕着读者是否会把自己的文化信念投射到书中的素材
上。这种投射模式会使人很难“看到竹其他教养孩子的理念也有其合理性。其结
果就是,虽然我花了很大力气去汇报家庭生活的复杂性,但有时候,在我不得不
花更多的时间来指出中产阶级儿童教养理念的弊端时,我却不能用同等的篇幅来
指出工人阶级和贫困家庭在教育方法中的弊端。尽管如此,这次调研的结果仍然
有可能被扭曲或是被用来宣扬那些我嗤之以鼻的政治立场。但是,因为害怕调研
结果被歪曲(尤其是那些对增援“缺陷论竹的担忧)而不公布真实的发现,这看
起来也是错误的。因而,虽然有人力劝我那样做,但我仍然没有因着这条标准而
删漏数据。
12 不平等的童年
本书的组织结构
下一章将描述调研中大多数孩子所在的两所小学以及这一年中我们所访察的
所有其他地方。其中,对如何了解不平等存在的原因,我们还将进行简短的讨论。
接下来,本书为每一个家庭都专设了一章,并由此分三方面来突出社会地位在孩
子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日常生活的组织,语言的运用,以及家庭和社
会(教育)机构之间的互动。在第一部分里,我将通过着眼于作为中产阶级白人
家庭的加勒特‘塔林格家来揭示中产阶级孩子的生活:他们为了参加各种有组织
的业余活动而在忙碌的作息时间下奔波(第三章)口虽然塔林格一家比很多家庭都
富裕很多,但是其他中产阶级的家庭也一次次地不断涌现出相同的生活模式。相
比之下,像泰雷克·泰勒(Tyrec Taylor,一个工人阶级黑人男孩)这样的孩子却有
很多时间在户外和小朋友们玩耍(第四章)o即使在那时,就如同贫苦白人女孩卡
蒂·布林德尔,(Katie Brindle)的情况所显示出的那样,这些孩子的母亲都付出了
极大的努力来安排孩子度过一天的生活(第五章)o与塔林格家不同,泰雷克·泰
勒和卡蒂·布林德尔两家的孩子们在一·个与成年人分离开来的圈子里玩耍。
在第二部分,我将展示这些日带生活组织中的差别是如何与语言的使用交织
在一起的:中产阶级家庭强调以理服人,工人阶级和贫困家庭则强调服从指挥。
我将以两个孩子为例来阐明这一发现:一个孩子是中产阶级黑人男孩亚历山大·威
廉斯(第六章),另一个孩子则是贫苦出身的黑人男孩哈罗德·麦卡利斯特(第
七章)o【20]
第三部分将展现不同的家长在监控和干预孩子的学校教育上有怎样的不同。
第八章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斯泰西·马歇尔的中产阶级黑人女孩,她妈妈对她在
家庭之外的生活不断地仔细检查并加以调解。这种家长频繁干预孩子生活的行为
实例,同时也出现在一个叫梅勒妮·汉德隆(Melanie Handlon)中产阶级白人女
孩的身上(第九章),虽然相形之下她妈妈的监控行为并不那么成功,她们之间
发生了很多不愉快和冲突,尤其是在与家庭作业有关的事情上。和中产阶级家庭
中的家长相比,工人阶级和贫困家庭的父母在教育孩子上则依赖于专业人士的领
导。有时候,由于教育工作者期待家长们遵循协作培养的策略,其结果就会出现
很多困难,温迪·德赖弗就是这样一一个例子,她升到了四年级却在阅读方面仍然
跟不上(第十章)o另一些时候,工人阶级的家长发现自己无能为力又沮丧失意,
第。.章 协作培养和成就自然成长 13
因为那些在他们看来是恰当的行为规范(比如说,在操场上自我防御或是为严明
纪律而责打孩子)会遭到毁誉贬低,更有甚者,还会被看做是虐待儿童的表现。
比利·扬内利的案例正好说明了这种紧张的张力(第十一章)o
在综述性的第十二章中,我重新回顾了社会地位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这一宽泛
的问题。我将指出,在很多重要方面,社会地位并不会塑造我们的日常生活,例如,
在保持整洁、遵守秩序和有幽默感等方面。但总的来说,我也相信,在很多重要
的方面,随着孩子逐渐步人更广阔的天地,阶级地位的确塑造着家庭教育的逻辑
策略,同时也塑造了符合这些策略的价值观。附录一提供了一个“圈内入竹的角度,
以便读者认识调研中出现的问题和两难境地。
总之,我认为,在关于应该怎样教养孩子的问题上,不假思索地全盘接受占
支配地位的官方教育机构(比如,学校或社会公益服务中介)提出的观点是错误
的。事实上,在公共机构场景之外,两种教养孩子的逻辑各有千秋。比如说,协
作培养让家长们疲于奔命,让孩子筋疲力尽,而强调个性发展有时则会损害家庭
群体观念的形成。中产阶级的孩子和父母争论,对父母的无能大发牢骚,还蔑视
父母作出的决定。在历史上其他肘期,一个对医生吆五喝六的10岁孩子会因这
类无礼和不恰当的行为而受到惩罚。而且,也并不是说表现出逐渐形成中的优越
感的孩子,在本质上就比那些表现出逐渐形成中的局促感的孩子更有价值或更令
人满意。在一个不像美国这样崇尚个人主义的社会里,人们会更强调群体的重要,
下一页 尾页 共23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