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远东朝鲜战争》

_20 王树增(当代)
  果然,麦克阿瑟一下飞机就在成群的记者面前摆出一种审时度势的样子,并且给了记者们一个很强烈的印象,就是他这个远东司令官来到前线,和前线的军官们商量之后,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在记者们面前,麦克阿瑟煞有介事地宣布:"我刚下令恢复进攻!"
  李奇微和前线战场上的美军军官们都清楚,"屠夫作战"计划与麦克阿瑟没有关系,而且麦克阿瑟的话等于向中国方面通报美军的进攻即将开始。为此,大为不满的第八集团军副参谋长故意问负责军队方面的新闻检查官:"如果一位将军违反了新闻发布方面的保密规定该怎么办?"
  李奇微对"总司令官努力保持自己的光辉形象"的做法愤怒不已:"麦克阿瑟将军向报界说的话危及为他而战的士兵的生命。每当一次作战攻势发动之前,他就视察进攻部队,并象征性地打响出发的枪声。这一举动对于部队的士气不无好处,但同样对敌人的情报界也是价值连城的。"
  麦克阿瑟心情不错地回到东京,但是他刚走进他的办公室,就遭到一群来自美国本土的美国军人家属请愿团的围攻。
  麦克阿瑟邀请女士们观赏日本樱花的客气话还没说完,就被女士们连珠炮般的质问打断了:"我们是来向你要儿子的!去年你答应让孩子们回家过圣诞节。"
  "我的丈夫正在朝鲜流血,那些黄皮肤的中国人正像围猎一样捕杀他!"
  "我的问怜的约翰最怕冷,我想让他回家!"
  麦克阿瑟忍着怒火说:"女士们,第八集团军的任务是统一朝鲜。如果你们想和前线的亲属团聚,请耐心地等待他们的服役期满。"
  "让孩子们回家!"
  "你要为无辜育年的死负责!"
  麦克阿瑟厉声逍:"尊贵的太太们,你们太过分了!你们放心,我会照顾你们的亲属的,我会命令他们的长官,把他们,也就是你们的儿子或丈大,统统派到第一线上去!让他们去冲锋!
  去踩地雷!明白吗?!"
  麦克阿瑟摔门而去。
  而此时,李奇微的"屠夫作战"攻势在大雨和泥泞中开始了。
  中国军队进入了朝鲜战争最艰难的时期。
  为了将在横城战役中被中国军队的突破所造成的凹状战线拉平,在西线美军做北渡汉江准备的同时,美陆战一师、骑兵一师、英二十七旅以及南朝鲜军第三师、第六师开始向横城一线的
  中国第四十二军、第六十六军发动了猛烈的攻击。
  第四十二军与第六十六军、第三十八军为邻,在鹰峰、中元山、没云岘一线与美军展开了艰苦的战斗。
  第四十二军军长吴瑞林心里很清楚,部队处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面对美军的猛烈进攻,坚守现有阵地是不可能的,他主张在这样的阵地阻击战中,兵力要按照"前轻后重"的原则,而火力配备上要按照"前重后轻"的原则,"以空间换取时间"。总之,要以不多的兵力在前沿阵地与美军反复争夺,消耗美军的时间,以落实上级"尽可能迟滞敌人北进速度"的指示。
  吴瑞林为此命令一线阵地上的团、营、连干部和战斗骨干一律抽下来一半,储备在二线阵地上,一旦一线拼光了,便可迅速重新组织战斗。
  吴瑞林还在阵地后面留了一个团的预备队。
  中国士兵在美军空前猛烈的火力面前,用生命换取着迟滞敌人北进的时间。
  还不到下雨的季节,朝鲜半岛却已大雨连绵。寒冷的雨水攸阵地上一片泥泞,中国士兵们白天一身泥水,到了夜晚浑身便结成了泥冰。三七一团九连在连长蒋洪信的带领下,在鹰峰阻击阵地上坚持了16个昼夜,在与美军坦克和数欢集团冲锋的搏斗中,全连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三七零团六连连长郑家贵带领士兵们在阻击阵地排到了最后关头,美军两个连的兵力和十辆坦克把小小的阵地紧紧围住,然后强攻,阵地上的美军士兵和中国土兵扭打在一起,双方士兵厮打和咒骂声响彻山谷。最后,郑家贵的刺刀拼断,枪托砸断,身边的石头也被他扔光了,几十个美军士兵包围了他,他带着浑身的泥泞和血迹拉响了特地留给最后时刻的炸药包。
  在广滩里至龙头里的公路上,位于公路中段的宝龙里是美军北进的必经之地,三三七团二连的坚守阵地就在宝龙里。美骑兵第一师对宝龙里的攻击规模最后竟达到一个团的兵力。在阻击到第五天的时候,二连前沿阵地上只剩了二班长赵兴旺一个人。美军以两个连的兵力分两路向这个只有一个中国士兵的阵地爬上来,赵兴旺在阵地上来回奔跑,机枪和手榴弹一直没有停止,美军以为阵地上来了大量的增援兵力,始终没能爬上来。
  美骑兵第一师为夺取宝龙里中国阵地,用了6天的时间,先后组织了32次攻击,并付出了220多名美军士兵的生命。
  阻击战打到最艰苦的时候,前线传来的一个消息令各级干部紧张了起来:一名中国士兵用机枪把一架美军飞机打下来了。
  关崇贵是三七五团一连一排二班的副班长,机枪手。24日,他所在的连队在614高地阻击英军二十七旅一个营的进攻。
  一连连夜上的阵地,挖了一夜的工事,天一亮敌人就攻上来了。
  一连的官兵又困又饿,仗打起来本来就窝火,打到下午的时候,英军的攻击不但没有停止,反而更加猛烈,十几架美军战斗机也飞来助战。美军飞行员自从入朝作战以来,从来没有遇到过地面的射击,因此他们从来是贴着中国士兵的头顶飞,俯冲时机翼几乎能掀去中国士兵的帽子。飞机射下来的机枪子弹和扔下来的炸弹在中国士兵中造成极大的伤亡。机枪手关崇贵被炸急了,端起机枪就要冲飞机打。弹药手马可新赶快制止:"副班长,咱可别犯错误!"
  志愿军有条纪律,不准对空射击打飞机。规定这条纪律是有道理的:轻武器对空射击不仅仅打不下飞机,反而会暴露地面目标,从而招致更准确的轰炸。这是中国军队在入朝参战的初期用鲜血换来的教训,以至于这条纪律被强调得十分严格,违反后的处理也很严厉。
  急了眼的关崇责大叫:"大不了枪毙我!"
  关崇贵开枪了。第一次射出的七发子弹没有打着。一架飞机向他俯冲下来,他又开了枪,还是七发,结果眼前的情景连他自己都看呆了:一架P-51型战斗机翅膀一斜,屁股后面冒出黑烟,一头栽过山沟,然后就是猛烈的爆炸和一团冲天的火焰。
  "打中了!把那家伙揍下来了!"阵地上的中国士兵们欢呼起来。
  飞机上的美军飞行员跳了伞,但由于高度太低,没等伞张开就掉在树上被树枝戳死了。
  一连一排有个兵用机枪把美军飞机打下来了的消息迅速传到团里,团里立即命令查是谁开的枪。营部派人上阵地问,没人敢承认,都说不知道。关崇贵认为"好汉做事好汉当",不能连累别人,于是,站出来承认是自己干的。
  没等营部的人通知如何处理关崇贵,英军更疯狂的进攻又开始了,关崇贵端起机枪在阵地上来回扫射,他想自己只要还没死就先多打死几个敌人。
  一个营的英军仍没强攻下中国的阵地。英军伤亡50人,还有飞机一架。
  关崇贵打下飞机的事逐级上报,一直报告到彭德怀那里,以请求处理意见。正为志愿军防空火力薄弱而焦急的彭德怀一听,异常兴奋。在询问了打飞机的经过之后,他说:"这个纪律犯出了条经验,就是手中轻武器是可以打下敌人飞机的,鼓舞了志愿军战士对空作战的信心,要对这个战士重奖!"
  宣布立功命令的时候,关崇贵觉得是在做梦:他被授予了"一级战斗英雄"称号,记特等功。
  关崇资还是觉得自己违反了纪律,好歹要求记一个处分。
  三七五团政委包楠森对他说:"你别犯傻了,再犟下去,我真的处理你!"
  志愿军总部决定在全部队开展向关崇资学习的活动,推广用轻武器击落敌机的经验。
  关崇贵的斗志因此受到极大的鼓舞,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他表现出惊人的勇敢和顽强。他率领一个班坚持阻击敌人,全班战士先后全部伤亡,阵地上只剩下他一个人。大部队向后撤退了,三天之后,美军的飞机还在向这个阵地轮番轰炸,轰炸的间隙他们依稀听见有抵抗的枪声。绝大部分美军说,轰炸已经好几天了,不可能再有中国士兵的抵抗,但枪声确实还在响。军长吴瑞林放心不下,下决心派两个营从阵地的两侧包抄上去。部队冲上去以后,看见在这个布满英军士兵和中国士兵尸体的阵地上,果然有个还活着的中国士兵,他就是关崇贵。
  原来,在大部队撤退的时候,关崇贵没有下来。他隐蔽在阵地的石缝中向敌人射击,始终没有让敌人占领这个小阵地。弹药和食品没有了,他就在尸体中寻找,孤独的他竟在这个阵地上坚守了两天三夜!当冲上去的中国士兵们看见他的时候,他由于饥饿和疲劳,已经站不起来了,在他的身旁,堆着从英军尸体上搜集来的步枪、机枪、冲锋枪,竟有30多支。
  关崇贵的顽强精神令所有的中国官兵肃然起敬。
  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得知后,命令:对这个士兵连升三级使用!
  关崇贵从副班长直接被任命为副连长。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授予了关崇贵"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关崇贵是勇敢的,也是幸运的。在中国军队处于最艰难的时期中,中国士兵们所面临的困苦和牺牲都是巨大的。春寒料峭,冰雪未融,冷雨霏霏。没有粮食,很多部队开始吃野菜和树皮。一套棉衣一个冬天没能脱下过,屁股的位置甚至已经露肉,
  战士们用粗针缝上一块布遮住,被磨烂的袖口使露出的半条胳膊冻得发紫。士兵们手上裂开了大的口子,血流得令士兵不得不自己用线缝合以止血。每撤退到一道阵地上,饥寒交困的士兵立即就用简单的工具修筑阻击工事,同时还要修筑防炮洞以应付坦克大炮的轰击和危机的轰炸。如果还能再有点时间,战士们就拔掉阵地前的野草,扫清射界,打出防火带。天亮了,除了警戒哨在警戒外,只要敌人没有进攻,战士们就随便往嘴里填些什么,然后倒在冰冷的泥水中闭上眼。在战斗中,弹药的极度缺乏令中国士兵们丧失了保卫阵地和他们自身的基本方法,朝鲜中部那些山岭上的石头常常是他们用来与大炮坦克搏斗的武器。无数的中国士兵腹中空空衣衫褴褛地倒在了没有人烟的荒山野岭中。当大部队向后撤退时,他们的遗体从此默默地躺在一阵阵的冷雨之中。连美军陆战一师的士兵们看见中国士兵的这些遗体时,都不禁感到一种浑身的震颤,美陆战一师军史上记录道:"这些尸体横七竖八地躺卧着,很多还与美国士兵的尸体抱在一起。由于尸体的冷却,已无法把他们分开。中国军队撤退的时候,有时也掩埋尸体,但是由于匆忙,无论是本国土兵还是敌国士兵的尸体,均掩埋很淡,几乎仅仅是一层被炸弹翻耕过的尘土。"
  3月5日,美陆战一师七团在天亮时发现前方中国军队的阻击阵地上已经没有人了,联合国军占领了横城。其时,联合国军各部队都到达了"屠夫作战"计划所指定的占领线——亚利桑那线。
  "屠夫作战"实施中,2月22日,美国陆军部公布战报,称:开战以来,中国军队损失20.6万人,其中杀伤18.5万人,冻伤和生病2.l万人,不含俘虏。同时,陆军部还公布了另一份战报:开战以来,美军共损失5.248万人,其中死亡8553人,伤3.3781万人,失踪8724人。
  还是同时,美军高层传阅着一份机密"情报":"中共军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调离朝鲜,任命彭德怀为入韩中共军司令员。"
  仗打到现在,号称有世界上最灵敏的情报机构的美军,居然连战场上对手的司令官是谁都没搞清楚,又从何而来的精确到"个"位数的战场伤亡战报呢?
  彭德怀回到朝鲜前线的时候,李奇微已完成了"屠夫作战"
  的计划,并且立即开始了新的一轮作战。
  美国人为这个新的作战计划取名为"撕裂作战"。
  如果说"屠夫作战"充满血腥气味的话,那么"撕裂作战"则带有了战术的味道。李奇微对"屠夫作战"的成果并不满意,因为在对中线攻击中,没能彻底把中国的第四十二军和第五十军捉住歼灭,而对中国第四十军和第三十九军的攻击"因为大雨而影响了攻击效果"。李奇微认为:"中国军队不是被打败了,而是主动的撤退"。那么,美军下一步的战斗任务首先是从中国军队的手里夺回汉城,但是,从正面夺取势必会发生规模很大的战斗,于是李奇微决定还是从中线迂回。所谓"撕裂"就是指在战场中线撕开口子并打进去,把中国军队和北朝鲜军队隔离开,威胁防御汉城正面中国军队的防线,并对汉城形成包围。
  "撕裂作战"的目标是:美军到达从汉城东侧,向春川,转向沿三八线南侧各要点之间的连线。李奇微把这条线定名为:"爱达荷线"。
  美国人在朝鲜半岛上定是每每想着他们不知哪一天才能回到的家乡,于是远东在那段岁月里有了"亚利桑那"和"爱达荷"
  这样的地名。
  3月7日,"撕裂作战"从美第二十五师横渡汉江开始了。
  凌晨5时50分,美军开始了炮火准备。在汉江的江岸上,李奇微脖子上挂着两颗手雷亲自督战。他对他的部下说"指挥官要和正在进行激烈战斗的部队在一起",他今天是来做表率的。做着表率的李奇微心里还是有一点担心,原因依旧来自他的长官麦克阿瑟。发动"撕裂作战"的计划不得不报请麦克阿瑟批准,为了防止麦克阿瑟再来前线表演,他把这次作战的调子压到最低点,可是麦克阿瑟表示还是要来,李奇微以前线情况不允许为借口不让他来,但是,麦克阿瑟还是来了。庆幸的是这次麦克阿瑟没"公开地泄露军事机密"。尽管这样,李奇微还是因麦克阿瑟的到来而不舒畅。
  此刻,在李奇微的面前,美第二十五师渡江前的炮火准备可以称得上是"这次战争中最猛烈的炮兵射击之一"。148门野战炮,l00辆坦克,48门重迫击炮,加上25辆M-16自行高射机枪,l00挺重机枪,还有天空中的10多架轰炸机,一齐向江对岸中国军队的阵地开火,情景之壮观令李奇微十分满意。火力准备20分钟后,美军开始渡江,但是,立即遭到中国军队炮火的封锁,炮弹打到了李奇微的身边,李奇微又一次感到了什么叫做打不烂的中国军队。
  渡江准备极其周密地进行了长达一周,美军使用了最先进的渡江器材,除受到不太猛烈的射击之外,美第二十五师顺利地渡过了汉江。
  或许是西点军校的毕业生都会这一手。李奇微离开汉江南岸后,乘直升机来到他估计战斗最激烈的原州前线,站在路边观看美第十军的进攻。依然有大批的战地记者跟随着李奇微,李奇微本能地感到现在需要做些什么了。这时,陆战一师一个瘦弱的士兵背着沉重的电台走过来,一拐一拐的,原来这个士兵的鞋带松了,每走一步就踩绊一下,电台使他无法蹲身系上鞋带,因此看起来跌跌撞撞的。那个士兵冲着站在路边的李奇微喊了句什么,李奇微没有听清,但他赶快走了过去,蹲下身,为这个士兵系上了鞋带。记者们不失时机地拍下这个珍贵的镜头。照片见了报纸,结果引起的讽刺多于赞扬,人们说李奇微在出风头。
  李奇微解释说:"哪个士兵如果自己蹲下来系鞋带,沉重的电台就可能令他站不起来了。他在叫我,我就去了,这是在帮助一个有困难的人,完全是涌上我心头的一种冲动促使我这样做的。"
  因为报纸又拿他脖子上的两颗手雷顺便做了文章,于是他也顺便再欢解释说:"我不想不反抗就当俘虏!"
  处于极端困境的中国军队不很不再次后退,但是面对美军大规模的进攻,大多数中国军队的阵地都是在士兵全部伤亡的精况下才被美军占领的。在汉江南岸,中国军队的第三十八军和第五十军,在美军渡过汉江的时候,依旧有几个连队在顽强阻击,连队中的中国士兵全部战至最后一人,除了牺牲,没有人后退。
  在横城、原州方向,中国军队的阻击也十分顽强。一线的部队伤亡极大,以致在战斗中要把严重减员的连队的建制打乱,再将数个连队的幸存人员编成一个新的连队,往往一个团只能编出四至八个连。
  彭德怀回到前线指挥部的时候,开始了两天的"撕裂作战"
  已经给整个战线造成不利的局面:联合国军如果从中线突破进来的话,势必造成对汉城的包围。如果再不采取较大距离的撤退,很可能陷入更大的被动。于是,彭德怀致电各军:从3月10日起,全线开始运动防御,有秩序地较大规模地向北撤退。
  在给周恩来的电报中,彭德怀提出了放弃汉城的想法:我于九日拂晓前抵司令部,敌于七日又开始全线
  进攻,为缩短我军防线,争取时间,故决定放弃汉城,采取防御,保持有生力量。现运输情况未改善,部队仍经常断炊吃不上饭,今后就地筹粮亦不可能。兵力增大,供应需多,现敌人空军又有增加,我空军如不能相应掩护交通运输,此种困难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这将影响有决定性的下个战役。
  1951年3月14日,中国军队放弃汉城。
  中国军队进入南朝鲜首都汉城的时间为:七十天。
  在彭德怀决定放弃汉城的那天,南朝鲜第一师的侦察小组潜入了汉城市区,他们发现汉城里已没有中国军队了。这几个侦察兵在总统府升起南朝鲜国旗,高喊了万岁,然后带着一个北朝鲜俘虏回到师部,南朝鲜第一师师长白善烨这才知道中国军队已经撤退了,汉城已是一座空城。白善烨立即给指挥他的美第一军军长米尔本打电话,要求准许南朝鲜第一师立即进入汉城,米尔本立即说:"开始!"
  这是擅自改变李奇徽作战计划的行动。李奇微原来的计划是:在中线突破后包围汉城。但是现在要在还没有实施包围前就进入汉城了。
  15日早上,南朝鲜第一师从不同方向进入汉城市区。没有抵抗,更没有巷战,南朝鲜军队回到了一片废墟的汉城。
  汉城的收回令李承晚大喜过望,他立即给麦克阿瑟致函表示感谢。第二天,麦克阿瑟给这位南朝鲜老头儿回了一封冷冰冰的信:暴军退却,令人欣慰。但这次与去年九月不同,敌守备部队未遭决定性失败,夺回汉城虽然在心理上具有极重要的意义,但从军事角度上看,不可认为今后汉城的安全完全有保障。本人认为,贵国政府立即返回汉城是不明智的。
  麦克阿瑟虽然嘴上不说,但心中强烈地感觉到,中国军队的撤退,似乎有某种设置陷饼的阴谋。
  由于麦克阿瑟的低调,使无论是南朝鲜、美国还是中国方面,对汉城的易手都没有更为激烈的反应。
  李奇微更没有迷恋汉城的收复,他命令部队:坚决问"撕裂作战"预定的目标北进。
  彭德怀命令损失严重的中国一线阻击部队转移到后方休整,其中第五十、第六十六军回国,第三十八、第四十二军撤退至肃川和元山以西地区。
  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线部队于12日正式接改。
  由于彭德怀果断地命令部队大规模撤退,致使李奇微精心布置的一个陷阶没有达到目的,这就是美一八七空降团的汶山空降作战。汶山空降作战的目的是利用空降兵的迅速机动,把大量部队投到中国和北朝鲜军队撤退的路上,实施包围。情报说只要在汶山实施了空降,至少能把2.4万中国士兵围在美军的天罗地网中。李奇微甚至准备亲自带领士兵跳伞,他的理由是他是个老伞兵,但是被部下以他56岁的年龄为由拒绝了。不甘心的李奇微又跑到空降场去,他要亲眼看着美国伞兵们怎样把大批的中国士兵包围,然后杀死。这次空降行动组织了C-119飞机80架,C-46飞机55架,但空投开始后却事故百出,第一轮空降就偏离了预定空降点,结果30多名参谋落地之后遭到北朝鲜士兵的追杀。在后来的跳伞中,又有84名士兵伤于跳伞事故,部队着陆后18名士兵因遭到地面火力的射击而伤亡。中国军队的地面对空火力将五架运输机击伤,还有一架运输机在返回基地的途中爆炸,机上人员全部死亡。
  结果,汶山大规模的空降作战没有包围住任何一支撤退中的中国部队,中国部队转移的速度之快令李奇微再一次感到十分意外。
  20日,美军占领"爱达荷线","撕裂作战"完成。
  是日,中国军队撤退至三八线以北——中国军队发起第三次战役的地方。
  而在1951年的2月至3月间,日本以及西方国家的报纸充斥着如下的标题:《美军在三八线停止行动》《保密通过外交解决的途径》《美军谨慎地进至朝鲜战争的出发点》《第八集团军距离三八线十八公里》《预感到中国军队的反击》《李总统出席釜山群众集会:打到北方去!》《英国期待中国的态度》《距离三八线一点六公里》《南朝鲜军队巡逻队越过三八线》《杜鲁门希望体面地结束战争》《麦克阿瑟说他准备会见敌军将领》至此,朝鲜战争的前景一片扑朔迷离。
不死的老兵去了
  1951年4月11日中午,麦克阿瑟正在他的官邸招待客人进餐,他的副官眼泪汪汪地走进来。
  麦克阿瑟的夫人走过去听副官说了些什么,夫人回到麦克阿瑟身边,轻声地对丈夫耳语了一下。
  麦克阿瑟的表情一下但住了,过了一会儿,他用一种温柔的、让在场的人都可以听见的口气对妻子说:"琼,我想我们终于可以回家了。"
  麦克阿瑟被解除美国远东最高司令官职务的消息传遍了全世界。
  这个赫赫有名的美国"远东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肯定应该与正在进行的朝鲜战争有关?
  正在朝鲜进行的战争怎么了?
  美国人打不下去了还是中国人失败了?
  在战争双方经过了大规模的拼杀之后,战线又回到了战争起始时的状态,难道战争就此还不该结束吗?
  "撕裂作战"完成,联合国军进入汉城,麦克阿瑟无疑被打了一针强心剂。但是,情报部门所提供的越来越多的情报都在提醒麦克阿瑟:中国人正在准备一场反击作战。侦察机上的飞行员多次发现,在通往前线的路上运动着大批步行的中国军队,主要由骡马组成的运输队有时在山间小路上蜿蜒达十几公里。在肃川至平壤的公路上,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中国军队的大型卡车队在移动。无线电监听中不断出现中国军队新的部队番号。
  麦克阿瑟由此陷入了矛盾:是在"爱达荷线"上停下来?还是继续前进?停下来,这条线显然不是防御大规模攻击的有利地区;继续前进,又会在什么地方遇到中国军队的进攻呢?
  "在这种政治因素很浓的战争中,最高统帅只说一些基本的方针,而让现场指挥官下决心的例子,世界战史上极为罕见。"麦克阿瑟指责华盛顿说,"我没有得到过华盛顿有关行动方针一类的训令。我经常背着手踱步。结果好就受到表扬,坏就受到指责"
  "如果做,就会受到责难,如果不做,也要受到责难。"
  但是,作为军事家,麦克阿瑟决不会让部队停止在三八线这条不存在军事意义的界线上。不管政府怎么考虑政治问题,他必须果断地决定他的部队要前进到什么地方去,前进到那里后准备干什么。
  麦克阿瑟决定继续北进。
  他的判断是,与其停止,不如前进。他的这个想法得到了李奇微的赞同,因为李奇微也是从军事角度考虑问题的。他们一起回顾了1944年冬天,美军在欧洲战场的莱茵河畔遇到的类似情况,那时候下决心继续前进的是艾森豪威尔将军。当时艾森豪威尔将军的观点听起来有点古怪:"敌人占优势,并且拥有进攻的决心,我军缺乏足够防守的兵力,所以,除了进攻之外,没有别的办法能完成任务,并确保部队的安全——正因为兵力少,才必须进攻。"
  李奇微在麦克阿瑟的同意下,制定出新的作战计划:在整个战线上发起新的攻势,全线进至到"堪萨斯线",以便应对中国军队可能发动的反击。
  被命名为"堪萨斯线"的目标线是:从临津江口开始,经过板门店,斜穿三八线,从涟川北一直到华川水库。这基本上是一条在三八线北侧20公里左右、与三八线基本平行的战场线。"堪萨斯线"宽184公里,其左翼可以依托大海,而华川水库宽达16公里,也是一个军事上防御的依托,从而可以共同构成威胁中国军队的指挥与补给的三角地带。
  新的作战计划被定名为"狂暴作战"。"狂暴",英文为RUGGED,可以理解成"崎岖不平"的意思。不知美军是指越往北朝鲜半岛地势越不平,还是指美军的前途犹如崎岖山路般的艰险。
  困扰李奇微的问题是,几乎在每一条进攻的线路上,美军都会受到中国士兵的异常顽强的阻击,局部战斗进行得艰苦而残酷,但是,这绝对是中国军队小型的阻击部队。那么中国的主力部队上哪里去了呢?或许他们正在什么地方张开大网等待着已经精疲力竭的美军士兵。
  中国第四十军为掩护大部队转移,在洪川附近迟滞着美陆战一帅的北进。战斗在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争夺与丢失中进行,缓慢而惨烈。在一个叫吾野坪北山的阻击阵地上,三五四团四连在伤亡一半的情况下依旧阻挡着美军陆战一师北进的路。
  中午的时候,二排长接到报告说,美军正向四连主阵地的侧翼迂回,而在美军迂回的方向上没有我们的兵。实在抽不出兵力了,四连指导员命令于延起、李克先、曾南生三个士兵去守卫一个小山包,保障二排侧翼的安全。
  就在三个中国士兵爬上那个小山包,准备保卫二排阵地侧翼的时候,二排主阵地上却已站满了美军士兵,二排因为伤亡太大失去了阵地。三个士兵立即参加了对二排阵地的反击,于廷起负伤被抬下去了,李克先和曾南生两个人开始面对美军一个排向这个小山包的攻击。山包上灌木很密,美军上了山没看见这里有中国人,于是就坐下来休息,屁股刚刚着地,手榴弹就飞来了,接着就是横扫过来的子弹。李克先和曾南生先隐蔽后偷袭,没被打死的美国士兵滚下了山包。
  美军开始加大兵力,动用大炮和飞机,向这个只有两名中国士兵的小阵地进行反复的冲击。战斗持续到下午,李克先的腿部中弹,伤势严重,两个人决定转移。曾南生背着李克先,美军士兵在后面一步步地跟着,机枪子弹追着他们打,李克先说什么也不走了,他让曾内生留下两颗手榴弹。曾南生不肯丢下李克先,李克先说:"你背不动我,反正美国兵没发现我藏的地方,你快回主阵地上拿担架去!"
  曾南生,年仅18岁,湖南长沙人,从小生活贫困,他卖过报纸,摆过地摊,扛过大件,后来参加了解放军。他把李克先安顿好就往连队的主阵地上跑。为了节省时间,他直接从陡峭的山崖上往主阵地上爬,等他爬到了连队的阵地,发现阵地上已经没有人了。连队什么时候转移的,他不知道。他犹豫了,不知道该怎么办好,最后决定回到李克先身边去,但是,没有等他跑回李克先隐蔽的地方,就看见三个美国兵已经把李克先围住,他听见了李克先手榴弹的爆炸声……
  内心万分痛苦的曾南生最后终于追上了撤退中的部队。
  两年零四个月后,曾南生牺牲在朝鲜黄海道长丰郡项洞里的一次战斗中。
  中国二线部队第二十六军一参战就赶上了艰苦的阻击战。
  雷保森,24岁参军并入党,是个作战勇敢的士兵。他所在的部队在七峰山附近阻击美军时,他带领四班在一条公路上与12辆美军坦克搏斗,击毁了11辆,全班竟无伤亡。部队向北转移时,负责掩护撤退的六班阵地发出要求增援的信号。雷保森带领士兵向六班阵地接近的时候,发现六班阵地上已经挤满了头戴钢盔的美国兵,六班的士兵已全部牺牲。四班立即向美军冲上去,用身体形成一道阻挡美军前进的前沿阵地。美军发现这不是一支大部队,于是向四班蜂拥而来。但令美军没想到的是,一声呐喊之后,中国士兵竟然进行了反冲击!雷保森的四班以惊人的胆量冲向美军,并且立即展开肉搏!雷保森连续打倒几个和他扭在一起的美国兵,第一个冲上六班阵地。但是,当他回头招呼自己的士兵时才知道,在刚才的肉境中战士们都已牺牲,到达六班阵地上的人除了他,只有一个叫周士武的士兵了。
  雷保森在六班的阵地上看见了六班全体士兵的遗体,从这些死去的士兵手中沾满血迹的镐头上看,这里进行的是一场血肉搏斗。雷保森搜集到20多个美式鸭嘴手雷。美军的冲锋又开始了。阵地三面全是美军士兵,黑压压的,不知道有多少。香保森和周士武在阵地上奔跑着,向三面拥上来的美军射击,但是美军士兵越来越近了。周士武的双眼被打瞎,看不见了,雷保森对他说:"天决黑了,你顺着北面的陡坡往下滑,我掩护你!"
  周士武向北面的山坡慢慢地滑去。
  雷保森砸坏机枪,手握最后一颗手雷,等待美军的靠近。
  美军距离他很近很近了,他想把手榴弹扔出去,但是手榴弹掉在地上。他负伤的右胳膊已经不听使唤。他用左手捡起榴弹,用牙扯出技环,把手榴弹扔出去。趁着爆炸升起的烟火,他纵身跳下深深的悬崖。
  在一个黑夜里,两个朝鲜农民在悬崖下发现了多处骨折、浑身血迹的雷保森,两个农民用木板抬起这个中国士兵,向中国军队撤退的北方走去。
  "狂暴作战"开始不久,随着中国军队的撤退,美陆战一师接近了华川水库。但是,根据南朝鲜第六师的情报,华川水库不但有中国军队坚守,而且中国军队已经把水库的闸门全部打开了,北汉江江水猛涨,南朝鲜军不少士兵和装备被大水冲走。陆战一师七团也许对"水库"这个词特别敏感,他们对不久前在长津水库遭到的厄运至今心有余悸。但是。也许就是在这样的回忆中,他们居然想学习一下中国军队的战术,对华川水库来了一个突然的袭击。
  李奇微亲自审查和批准了陆战一师的作战计划。
  袭击部队以七团为主,特别又配备了一个特种兵连。美军一改乘坐汽车白天行军的惯例,携带着个人补给品和弹药,开始利用黑夜步行前进。
  打开华川水库闸门,用大水来减缓美军北进的速度,是中国第三十九军一一五师三四四团干的。他们于9日凌晨4时在师作战科副科长沈穆带领下,来到大坝,让看守水库的朝鲜工人把十个泄水闸门全部提了起来。大水下泄。不但冲走了美军的一个炮兵阵地,连公路都被冲垮了。
  美陆战一师的袭击部队想突然占领水库,然后把水闸关上。
  袭击部队到达水库边,在他们乘坐橡皮舟渡水库的时候,被中国士兵发现了,立即遭到射击。七团留在北岸的两个连也同时遭到中国军队的猛烈反击,美军部队陷入危机之中。没有大炮的支援,山高雾大飞机也支援不了,美军士兵不知道该怎么打仗了。陆战一师一营奉命强渡水库,但是他们找了一整天都没找到他们认为合适的渡口,断崖上全是中国军队坚固的阵地。
  七团袭击水库大坝的时候,为其掩护的三团开始向通往水库方向上的一个高地进行猛烈攻击。坚守在这个高地上的是三四四团的一连,连长叫赵志立。这场战斗打得昏天黑地,美三团连续以一个营的兵力一次次地进攻,每一次都被一连打了下去。
  为了夺取这个阵地,三团用了四天的时间,伤亡了400多人。战斗的残酷和中国士兵的顽强令美军万分震惊,他们牢牢地记住了华川水库边上的这个小小的高地。
  一年以后,朝鲜战争进入谈判阶段。在谈判中,美国方面突然提出一个要求:见见那个在华川水库指挥战斗的中国军队的指挥官。美国人要"看看这个死硬的军人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中国第三十九军的连长赵志立,在他指挥阻击战斗的时候,死他想过,就是没想到他会一战出名,而已把名出到了联合国。
  赵志立被打扮了起来,新军装,新鞋。为了表明中国军队的军官不是美国人说的那种"粗暴的家伙",中国军方还特别为赵志立准备了一个公文包和一副眼镜,直到把他打扮成一副文绉绉的样子。在政治部门教给他许多历史知识之后,赵志立来到了板门店。
  面对美国记者,问题的核心是,美方不相信在华川水库边那个小山头上阻击美军的仅仅是一个连,因为进攻的是美军最精锐部队的一个营。记者们说赵志立起码是个加强营的营长,中国人在说谎。
  赵志立回答:"我今年22岁,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中的一名步兵连长。我率领的连队同美军陆战一师第三团作战的那天,正好是我的生日。"
  接下来,赵志立详细地回顾了华川水库战斗的全部经过,甚至为证明战斗是自己指挥的,他详细地叙述了那个小高地的地形、地貌。
  记者们似乎对这位中国人民志愿军军官的年轻仪表表示出更大的兴趣。于是,赵志立,一个中国军队中普通连长的名字和照片,登在了西方国家的报纸上,报纸称他为"东方直不罗陀战斗的胜利者"。
  华川水库战斗进行到天黑的时候,李奇微承认中国人的战术不是那么好学的,于是宣布袭击失败。
  进行袭击作战的美陆战一师七团撤回原驻地。
  在后来陆战一师的师史中,美军这样写道:"这是越过三八线进行辉煌进攻的结束。如果第七团再有一两天时间的话,就能够出色地完成任务。"
  就在美军全力向"狂暴作战"所确定的"堪萨斯线"北进的时候,随着美军大举接近甚至越过三八线,麦克阿瑟与美国政府长期积存的矛盾终于爆发了。
  3月里的一天,一份由美国国家安全局送来的绝密情报放在了杜鲁门总统的桌上。这是从东京侦获到的一份西班牙、葡萄牙驻东京大使发给本国政府的电报。电报的内容是这两个国家的大使向本国政府汇报他们与麦克阿瑟将军谈话的要点。麦克阿瑟在和西班牙、葡萄牙大使谈话时,对美国政府使用了极其尖刻的语言,并表示,他能够把正在进行的朝鲜战争扩大为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从而彻底消灭共产党中国。他还说,如果发生了这样的事,西班牙、葡萄牙政府不要感到惊慌,至于苏联,肯定会因为害怕卷入战争而置之不理。
  从后来杜鲁门的回忆录中可以看出,杜鲁门的远东司令官麦克阿瑟在他心中是一个"违抗命令,自命不凡的混蛋"。
  在朝鲜战争的问题上,杜鲁门和麦克阿瑟的分歧很简单,即:麦克阿瑟从一开始就准备把战争扩大化,期望朝鲜战争能够最终演变成一场至少席卷亚洲的大规模战争,从而达到他"彻底
  消灭亚洲的共产党势力"的目的。而以杜鲁门为首的美国政府以及美国众多的西方盟国,都认为朝鲜战争是西方的主要敌人苏联玩弄的一个转移盟国军事力量的游戏,只有欧洲才是盟国军事防御的重点,西方应该把朝鲜战争当做一场局部战争来处理,而且这场战争应该结束得越早越好。
  麦克阿瑟不断地提出扩大战争的建议,却不断地遭到杜鲁门的否决,这使他们之间的不愉快逐渐尖锐起来。威克岛会见时双方虽很客气,但是实际上已经貌合神离。甚至有些人说,从杜鲁门和麦克阿瑟在威克岛见面的时候起,杜鲁门就有撤掉面前这个老家伙的念头;而杜鲁门之所以对麦克阿瑟如此尊重和热情,是杜鲁门"狡猾的政治手段之一"。
  当联合国军在朝鲜战场上开始反击并取得胜利战果时,麦克阿瑟摆脱了李奇微的军事成功给他带来的尴尬而重新狂妄起来,可杜鲁门政府却陷入了极端矛盾的心情之中。大多数美国政府官员,包括杜鲁门总统本人,以及"最强硬的反共分子"国务卿艾奇逊,都对朝鲜战争抱有"见好就收"的念头,认为联合国军既然又打回了三八线,联合国军的体面就有了。当然,能打到鸭绿江最好,但是根据与中国军队这一段的作战情况看,这种可能实在是太小了。固然,像麦克阿瑟所建议的那样,封锁中国海岸,轰炸中国本土,台湾参战,甚至使用原子弹,不是不能够把中国置于死地,可由此带来的苏联对欧洲的威胁和盟国的分裂,会使这些努力最终得不偿失。总之,坚持统一朝鲜会损害美国的根本利益,既然面子可以保住还是停战好。经分析,美国人认为中国很可能接受停战主张,因为就现在的战线来看,实际上谁也没吃亏,中国"无论从利益还是从面子上讲,也都能说得过去,也该接受停战了"。于是,杜鲁门开始寻找谈判的机会和对话的可能,让国务院和国防部拟定停战谈判的政策。
  为停战而努力的杜鲁门读了安全局送来的电报后,不禁怒火万丈。他"下颏绷得紧紧的,张开的手掌猛拍桌面"。他认为这是彻头彻尾的背叛,"这个老家伙必须为此付出代价"。
  但是,侦获来的电报所提供的证据无法公开,收拾"老家伙"
  还要寻找别的途径和借口。
  用什么方法来表明美国政府的停战意图呢?
  恐怕还是要沿用老一套的政治方式:发布一份声明和一份向中国方面讨价还价的方案。经过艾奇逊、马歇尔等高级官员的反复商讨,一份可供总统发布的声明拟出。为了统一意见和稳妥起见,参谋长联席会议给麦克阿瑟发了一份电报,就总统的声明问题向麦克阿瑟征求意见:"国务院正在草拟一个总统声明,要点如下:联合国军已经肃清了南朝鲜大部分地区的侵略者,现在准备讨论解决朝鲜问题的条件。联合国认为,在大军向三八线以北挺进以前,应进一步做外交上的努力,以便取得和解。这就需要时间来判断外交上的反应,并等待新的谈判的发展。鉴于三八线没有军事意义,国务院已问过参谋长联席会议,你具有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在以后几个星期内取得充分的行动自由,以便保障联合国部队的安全并与敌人保持接触。希望你表示意见。"
  3月21日,麦克阿瑟回电,对参谋长联席会议征求意见的电报置之不理,再次申说美国政府对他的指挥权的限制,"使他无法扫清北朝鲜的敌人"。
  杜鲁门政府在为总统声明的发布做最后准备,包括逐一征求了所有参战国驻华盛顿代表的意见,并取得了他们的支持。
  最后敲定的总统声明措辞谨慎而含糊,充满似是而非的语言和典型的模棱两可的外交辞令,但是,想要谈判的意思还是清楚的:我作为政府的行政首长,应联合国的请求,在朝鲜行使统一的指挥权,并在与提供战斗部队支持联合国在朝鲜行动的各国政府充分协商之后,发布如下声明:"联合国在朝鲜的军队正从事击退向大韩民国和联合国而发动的侵略行为。
  侵略者蒙受重大的损失之后,已被逐回去年六月最初发动非法进攻的地区附近去了。
  有待解决的问题是按照一九五零年六月二十七日安全理事会的决议所提出的条件来恢复该地区的国际和平与安全。联合国宪章的精神与原则要求尽一切努力来阻止战争的蔓延,并避免苦难的延长和生命的损失。
  这里有一个在该地区恢复和平与安全的基础,它应该是一切衷心希望和平的国家所能接受的。
  联合国统一指挥部准备履行能终止战争并保证不再发生战争的部署。这种部署能为解决朝鲜问题开辟更广阔的道路,其中包括外国军队撤出朝鲜。
  联合国已宣布这个世界组织的政策是:允许朝鲜人民建立一个统一的、独立的民主国家。
  朝鲜人民有权享有和平。他们有权利按自己的选择,适应自己的需要,选择自己的政治以及其他制度。
  朝鲜人民有权获得世界组织的援助以医治战争的创伤。联合国已准备给予这种援助,并为此设立了必要的机构。联合国会员国已提出要给予慷慨的帮助。
  目前需要的是和平,在和平的情况下,联合国才能把它的资源用在创造性的重建事业上去。
  令人遗憾的是,那些在朝鲜反对联合国的人对原来可以而且仍然可以为朝鲜带来和平解决的机会很少加以理会。
  迅速解决朝鲜问题就能大大地减轻远东的国际紧张局势,并能开辟道路,按照联合国宪章中所规定的和平解决争端的程序来考虑这一地区的其他问题。
  在未达成令人满意的结束战斗的部署以前,联合国的军事行动必须继续下去。"
  杜鲁门希望中国方面能够理解声明中明显的愿意停战的信号,并期望声明能引起巨大的国际反响。
  但是,杜鲁门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精心准备的总统声明还没有发表的时候,麦克阿瑟却抢先发表了他自己的声明。
  1951年3月24日,美军在汶山实施空降的那天,麦克阿瑟又上前线了,回到东京后,他的声明发表了:"战事仍然按照预定的日程与计划进行着。现在我们已大体上肃清了共产党在南朝鲜有组织的军队。愈来愈明显,我们昼夜不停的大规模海空袭击已使敌人补给线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这就使敌人前线部队无法获得足以维持战斗的必需品。我们的地面部队正出色地利用这一弱点。敌人的人海战术已无疑地失败了,因为我们的部队已适应放人的作战方式。敌人的渗透战术只能是使其小股小股地被消灭。在恶劣的天气、地形和作战条件下,敌人的持久作战的能力要低于我军。
  比我们在战术上的成功具有更大意义的是,事实清楚地表明,赤色中国这个新的敌人,缺乏工业能力,无法提供进行现代战争所需要的足够多的重要物资。
  敌人缺乏生产基地,缺乏建立、维持以至使之投入作战的哪怕是中等规模空、海军所需要的原材料。敌人也无法提供成功地进行地面作战行动所必需的武器,如坦克、重型大地以及科学技术为军事战役所创造的其他精巧的武器装备。起初,敌人数量上潜在的巨大力量大大弥补了这一差距,但随着现代大规模毁灭手段的发展,单靠数量已无法抵消这些缺陷本身所固有的危险性了。控制海洋和空中,进而也意味着控制补给。
  交通和运输,其重要和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在现在并不亚于过去。我们现在拥有这种控制权,加上敌人在地面火力上的劣势,其作用更加倍增。
  这些军事上的弱点,在赤色中国进入朝鲜战争时,就已清楚无疑地表现了出来。联合国部队目前是在联合国的监督下进行作战的,因而相应地使赤色中国得到了军事优势。即使这样,事实还是表明,赤色中国完全不能以武力征服朝鲜。因此,敌人现在已必然痛苦地认识到,如果联合国改变它力图把战争局限在朝鲜境内的容忍决定,而把我们的军事行动扩展到赤色中国的沿海地区和内部基地,那么,赤色中国就注定有立即发生军事崩溃的危险。确认了这些基本事实以后,如果朝鲜问题能够按照它本身的是非加以解决,而不受与朝鲜无直接关系的问题(如台湾问题或中国的联合国席位问题)的影响,则在朝鲜问题上做出决定并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
  决不能牺牲已受到极其残酷蹂躏的朝鲜国家和人民。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军事方面的结局在战斗中去解决,但除此之外,基本问题仍然是政治性的,必须在外交方面寻求答案。不用说,在我作为军事司令官的权限以内,我准备随时和敌军司令在战场上举行会谈,诚挚地努力寻求不再继续流血而实现联合国在朝鲜的政治目标的任何军事途径,联合国在朝鲜的政治目标是任何国家都没有理由反对的。"
  麦克阿瑟的声明让参谋长联席会议在给总统的报告中说:"这位联合国司令官简直再也找不到比这更有效的办法来使总统勃然大怒了。"
  麦克阿瑟的声明使杜鲁门的一切周密的停战准备化为枉然。其声明的内容和总统已斟酌完毕的声明内容观点正相反。
  麦克阿瑟违反了总统去年针对他而签发的"任何人未经允许不得公开发表有关外交政策的声明"的训令。这是对总统和军事最高统帅的公然的违抗,是对美国宪法赋予总统权威的挑战和蔑视。同时,麦克阿瑟的声明等于以最后通牒的方式通知中国方面,盟国要用全部力量来对付中国,这无异于宣布远东的朝鲜战争将会演变成一场世界大战。
  西方盟国把麦克阿瑟的声明称之为向共产党宣战的"战书"。
  麦克阿瑟的行为更严重的错误在于:这是在向美国文职官员领导军队的传统观念进行挑战,而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权之本就是文官治国。
  愤怒的杜鲁门立即召集会议,他说:"我现在惟一能说的是我深感震惊。我从未低估过我同麦克阿瑟之间的困难,但自威克岛会晤之后,我曾指望他能尊重总统的权力。我认识到我本人除了解除这位国家的最高战场指挥官外没有别的选择了。"
  一向与麦克阿瑟有间隙的国务卿艾奇逊更是暴跳如雷,在坚决同意总统的决定的同时,艾奇逊这样评价麦克阿瑟这位美国的五星上将:"这是个肮脏的农夫!"
  至于如何下手,杜鲁门还要考虑一下。
  解除麦克阿瑟的职务毕竟不是件小事情,很可能会引起政治上的轩然大波。
  参谋长联席会议给麦克阿瑟发了一封电报,提醒他要遵守总统的训令要求,并且要求他如果向中国方面提出谈判的话,必须立即向总统报告。
  麦克阿瑟立即回电表示自己的声明实际上是一份"每个司令官任何时候都可以发布的那种公告"。
  白宫一边提醒着麦克阿瑟说话小心一点,杜鲁门和他的官员们一边研究如何稳妥地解除麦克阿瑟的职务。而麦克阿瑟此时还在继续他的言论,在与记者的谈话中他再次说到他的军事指挥"被束缚在一张人为的罗网之中",他"第一次发现是在打一场没有明确目标的战争",而关于"三八线问题,政客侵犯了军人的职权"。
  导致麦克阿瑟被解职的导火索终于冒出火星了。
  4月5日,美国众议员马丁在众议院的发言中当众宣读了一封麦克阿瑟写给他的信。这封信是麦克阿瑟在发表声明的前三天写给马丁的回信,之前,马丁在他给麦克阿瑟的信中认为,不在朝鲜战争中利用福康萨(台湾)军队是"愚蠢透顶"的事情,于是,麦克阿瑟的回信是:"五日来函附来了你在二月十二日的演讲稿。我以莫大的兴趣阅读了它,我看出,多少岁月流逝了,而你的英姿未减当年。
  关于赤色中国在朝鲜参战而造成的局势,我的看法和建议已极其详尽地阐述并呈交给华盛顿。总的来说,大家都知道并了解这些意见,因为这些意见只是遵循传统的方式给暴力以最大所谓还击而已。我们过去一直是这么做的。你关于利用福摩萨的中国军队的意见既符合逻辑,也符合传统。
  有些人似乎不可思议地难以认识到:共产党已选择亚洲这个地方来着手征服世界,而我们对由此引起的战场问题却展开了讨论;他们难以认识到我们在这里是用武器为欧洲作战,而外交家们则仍在那里进行舌战。如果我们在亚洲输给了共产主义,那么欧洲的陷落就不可避免了。如何我们在这里赢得胜利,则欧洲就很可能避免战争而维护了自由。正如你所指出的,我们必须赢得胜利。除了胜利我们没有别的选择。"
  当杜鲁门在报纸上看见这封信时,恼怒已经不可遏制。麦克阿瑟凭什么煞有介事地说共产党决定把力量全部集中在他所管辖的地区?他有什么权力说美国的政策是不符合逻辑的和违背传统的?
  第二天,杜鲁门把国务卿艾奇逊、国防部长马歇尔、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召集到办公室,明确表明一定要解除麦克阿瑟的职务。在场的人都一致同意,表示"早就该这么做"了。
  杜鲁门在他那天的日记里对麦克阿瑟有这样的描述:"麦克
  阿瑟通过马丁又扔出一颗政治炸弹,这看来像是最后的致命一击,卑鄙下流地抗命不从。"
  4月9日,在讨论完接替麦克阿瑟的人选之后,杜鲁门决定由正在东京视察的陆军部长弗兰克。佩斯把解除职务的命令当面交给麦克阿瑟。
  但是,由于通讯线路的故障,陆军部长还没有领受命令,《芝加哥论坛报》就抢先把这个消息拥出去了。
  于是,1951年4月间日凌晨1时,杜鲁门临时召集白宫记者团,宣布了解除麦克阿瑟职务的命令:"我深感遗憾地宣布,陆军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已不能在涉及他所担任职责的问题上全心全意地支持美国政府和联合国的政策。根据美国宪法赋予我的特殊责任和联合国赋予我的责任,我决定变更远东的指挥。因此,我解除了麦克阿瑟的指挥权,并任命马修。B.李奇微中将为他的继任者。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