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哲学史讲演录第四卷〔德〕黑格尔

_14 黑格尔(德)
“根据神的智慧,我们必须认定自然的规律是最好的。”
人们一般地满足这种说法;但是这个答复对于特定的问题来说理由却不充足。人们要想认识这种规律的善。这一点并没有做到。
“比方说,落体定律就是最好的:时间与空间的平方关系就是最好的。”人们也可以在数学上使用任何一种别的乘方。莱布尼茨的回答是:“神创造了这个;”这不是什么答复。
我们要想知道的是这个规律的特定的根据;这样一些普遍的规定听起来倒很虔诚,但是并不能使人满足。
丙、他进一步把充足理由与关于单子的想法联系起来。
单子是万物的本原,每一个单子都是自为的,彼此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同时在世界上存在着一种和谐。
那个MonasmonadCum〔众单子的太上单子〕,即神,如果是绝对的实体,那么,个别的单子就没有实体性了。这是一个本身没有得到解决的矛盾:那具有实体性的唯一单子和众多的个别单子,据说都是独立的,其根据是它们彼此之间并无联系;这就是一个没有解决的矛盾。据说,它们是神创造的,也就是说,它们是被神的意志规定成为单子的。
②《神的正直给神作了辩护》(《神正论》,第二册)
,第三十四至三十八节,第385—386页。
③《神的正直给神作了辩护》(《神正论》,第二册)
,第三十九节,第386页。
-- 206
第二篇 思维理智时期302
灵魂和形体这两个对立的存在物的统一,应当理解得比。。。。
单子与单子的关系更普遍。莱布尼茨把这种统一设想成一种并无区别的联系,一种非概念的联系,也就是说,设想成一种预定的和谐。
①。。。。。——莱布尼茨举两座钟为例,说是这两座钟被拨在同一个钟点上,以同样的方式走着;②这样,思维界的运动就按照规定向目的进行着,而形体界的进程也按照着普遍的因果联系与思维界的运动吻合一致。
③——这和斯宾诺莎的说法是一模一样的,即:宇宙的这两个方面彼此并无联系,并不互相影响,而是彼此完全不相干的,总之,缺乏概念的差异关系。在无概念的抽象思维中,每一种规定性都带着单纯性、自在、与他物不相干的形式(绝对的红就被看成与蓝等等不相干)
,——这是一种无运动的反思。——在这里,也和前面一样,莱布尼茨放弃了他的个体化原则;这个原则只有排斥他物的一的意义,并不是凌驾他物的一;只是想象的一,并不是一的概念。所以灵魂具有一系列由它的内部发展出来的表象,这一系列表象原来在创造的时候就被放进了灵魂,也就是说,直接就是如此:它们是这样一种自在的规定性、存在着的规定性;然而规定性却不是自在的,这种规定性在表象中反映的表现乃是它的客观存在。伴随着这一系列不同的表象的是形体的一系列运动,这一系列运动是与那些表象平行,或者说,是存在于它们以外的东西。
④这两
①《自然的原理和神恩的原理》,第三节,第33页;《对实体交通说的第一篇说明》,第70页。
②《对实体交通说的第二篇和第三篇说明》,第71—73页。
③《哲学原理》,第八十二节,第30页;《自然的原理和神恩的原理》,第十一节,第36页。
④《关于自然和实体交通的新体系》,第54—55页。
-- 207
402哲学史讲演录
者都是实在的基本环节;它们彼此互不相涉,但是却也同样具有着本质上的差异关系。
这就是灵魂、思维者;另一方面则是有形体的东西、运动。每一个单子都是封闭在自身之内的,并不对其他形体发生作用;每一个形体都是无穷多的原子的积聚,但是这些原子却吻合一致。
Monasmonadum〔众单子的太上单子〕的状态和活动的进一步规定是:它是众多单子的种种变化中的预定谐和;莱布尼茨把这种和谐放在神那里。
①神是这种吻合一致的充足理由;神对这些原子群作了这样一种安排,使那些在一个单子内部发展着的原始变化与其他单子的变化吻合一致。这就是预定的和谐。当一条狗挨了棍子的时候,痛苦在狗身上发展着,棍子也在发展着,打狗的人也同样在发展着;狗、棍子、打狗者的各种规定都彼此吻合,但是这并不是通过这些规定的客观联系,它们每一个都是独心的。
②它们并没有单子与单子之间的联系。所以这个协调的原则是在它们以外,在神那里,所以神是众单子的太上单子,是绝对的统一;神是吻合的原因。
我们一开头就看到了莱布尼茨是怎样达到这种看法的。
每一个单子都是能表象的,同时也是宇宙的表象。每一个单子全都本身就是一个总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不过这种表象还不是一个意识到的表象;那些赤裸裸的单子本身也同样是宇宙,区别就在于这个宇宙或总体在单子内部的发
①《哲学原理》,第九十节,第31页;《自然的原理和神恩的原理》,第十二至十三节,第36—37页;第十五节,第37—38页。
②《全集》,第二册,第一部分,第75—76页。
-- 208
第二篇 思维理智时期502
展。
①在单子中发展着的东西,同时也与其他一切发展处在和谐中;这是唯一的和谐。
“在宇宙中一切都极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打成一片,好象一个海洋:连最微末的运动也把它的后果一直传播到一切遥远的地方去。”
②如果我们完全认识了一粒沙,就可以从这粒沙里理解到全宇宙的发展。这些话表面上似乎很漂亮,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宇宙的其余部分要多于并且异于我们所认识的这一粒沙。说这粒沙的本质就是宇宙,乃是一种空洞的夸夸之谈;因为作为本质的宇宙恰好不是宇宙。必须在这粒沙上再添加上某些不在其中的东西;因为思想加上了比沙子的存在更多的东西,这样当然就能理解到宇宙及其发展了。这样一来,每一个单子就都有或都是整个宇宙的表象,也就是说,它就是表象一般,不过同时也是一个使它成为这一单子的特定表象,即根据它的特殊状况和处境而定的表象。

单子是能动的,能表象的、能知觉的;这些构成它的宇宙的知觉在它内部按照活动的规律发展着。它的外部世界的运动是怎样按照形体的规律发展的,它内部的表象、精神性的东西就也是这样按照欲望的规律发展着。
自由就是自发性,就是说,在每一个单子内部发展的东西,就是它的内在的发展;自由只不过是被意识到的自发性。
④磁针具有自发性。他说,磁针的本性就是指北;如果它有意识,它就会想到这是
①《哲学原理》,第五十八至六十二节,第27页;《全集》,第二册,第一部分,第46—47页。
②《神正论》,第一册,第一部,第九节,第85—86页。
③《自然的原理和神恩的原理》,第十二至十三节,第36—37页;《全集》,第二册,第一部分,第337页。
④《神正论》,第二册,第三部,第二九一节,第184—185页。
-- 209
602哲学史讲演录
它的自决性,——这样它就有了按照自己的本性行动的意志。
①因为每一件东西都有按照自己固有的本性行动的apCpetitus〔欲望〕。因为单子都是封闭的,各自在自身之内发展着,所以这种发展又必须在谐和中。一个有机整体、一个人就是自发地规定目的的;不过这个有机整体或人是在他的概念中向着一个他物发展的。他表象或知觉这个或那个,要求这个或那个;他的活动就朝着这一点进行,并且造成一些变化。他的内心规定于是就变成了身体的规定,然后造成外界的变化;他似乎是原因的样子,对其他单子起着作用。然而这只是一个假相。
就这个单子规定和否定他物这一点来说,这个他物是现实的东西;然而单子本身就是这个被动的东西,所有的环节都包含在单子本身之内。正因为如此,它并不需要其他的单子〔,只需要单子自身的规律〕。
A A 如果这种相互作用是一个假相,这种自为存在就也同样是假相,因为自为的存在只有与相互作用联系起来才有意义;需要的并不是什么相互作用的规律,而是那些单子本身的规律。
这种理智性是莱布尼茨的伟大处,但是莱布尼茨并不懂得详尽发挥这种看法,这样,这种理智性就同时又是无限的众多性。这种众多性是绝对的,单子是独立的;这种众多性并不能克服单一。他使在概念中的这种分离竟达到了脱离本身,达到了彼此不同的独立状态的假相,而不懂得把这种分离总括到统一里去。表象过程和外部事物的过程这两个环节的协调,是作为原因和结果出现的,莱布尼茨不懂得把它们
①同上,第一册,第一部,第五十节,第119页。
第345页。
A
-- 210
第二篇 思维理智时期702
自在自为地联系起来,因而让它们分立着。因此每一件东西对于另一件东西来说都是被动的。莱布尼茨进一步在一个统一体中考察这两者;但是它们的活动却并不是同时都为了这个统一的。这样,每一个过程单就本身来说就都变得无法理解了,因为那个为自己固有的目的所支配的表象过程需要带着被动的他物这一环节,而原因与结果的联系又需要普遍者,它们两者都各自缺乏它的这个另一环节。因为在有意识的表象过程中并不出现必然的联系,而是呈现着偶然和飞跃,于是莱布尼茨就认为,这是由于“被创造的实体的本性使它在某种秩序中不断地变化着,这种秩序自动地(spontanément)
引导着它通过它所遇到的一切状况;所以那个全视的神在实体的现在状况中也可以认识到过去和将来。这个决定特殊实体的个体性的秩序规律,与其他一切实体和整个宇宙中所发生的事情有一种严密的联系。“
①这就是说,单子并不是自在的,也就是说,有两种看法,把它当作自动地按照形式产生自己的各种表象的东西,同时又把它当作必然性的整体的一坏;按照斯宾诺莎的说法,这就是从两个方面看它。
人的意志的规定与人以为由意志造成的变化协调一致,这种统一是由另外一个东西造成的,并不是外来的;这个另外的他物就是神,神预定了这一和谐,——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预定和谐。当一个单子发生变化的时候,在另一个单子里也发生与此相吻合的变化;这种吻合就是和谐,是由神规定的。
这个绝对统一被放在神那里;神是众单子的太上单子。
①《全集》,第二册,第一部分,第75页。
-- 211
802哲学史讲演录
众单子在神的面前不是独立的;它们是吸收在神中的,是观念性的。这样,现在就发生了一种要求,要在神那里去理解以前分立着的东西的那种统一;只有神拥有一种特权,担负着理解不可理解的东西的重任。所以神这个字只不过是救急的东西,它所带来的统一只不过是徒托空言的统一;莱布尼茨并没有指出众多的事物如何从这个统一里产生出来。
由此可见,神在近代哲学中所起的作用,要比古代哲学中大得多。在近代哲学中,理解占支配地位的(思维与存在的绝对对立是主要的要求。
〔在莱布尼茨看来,〕A 思想前进到什么地步,宇宙就前进到什么地步;理解在什么地方停止了,宇宙就在那里停止了,神就在那里开始了;因而后来有人甚至于认为理解是对神不好的东西,神由于被理解,便往下拉到有限性里去了。——理解是从特定的东西出发的:这个和那个东西是必要的,但是我们并不理解这些环节的统一;于是这个统一就落到了神身上。
因此神就仿佛是一条大阴沟,所有的矛盾都汇集于其中。这样一个通俗观点的总汇就是莱布尼茨的《神正论》。
在这部书里总是可以搜索出形形色色逃避矛盾的遁词:当神的正直与善发生矛盾时,就设法把这两者调节一下;对于神的预知和人的自由如何相容这个问题,就想出形形色色的综合来,这些综合根本没有深入到根据,也没有指出这两者都是环节。
这些就是莱布尼茨哲学的主要环节。这是一种从一个有局限性的理智规定出发的形而上学;这个规定就是绝对的众
第348页。
A
-- 212
第二篇 思维理智时期902
多,因此他只能把联系理解为连续。这样,绝对的统一就被他抛弃了,但是他却以这个统一为前提;他只有用这样一种方式来说明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沟通。即认为神规定了各个个体的种种变化中的和谐。这是一个人为的体系,是建立在众多性的绝对存在、抽象的单一性这两个理智范畴上面的。莱布尼茨哲学中重要的东西是两条原则,即个体性原则和不可分割性原则。
2沃尔夫
沃尔夫的哲学与莱布尼茨直接联接在一起;因为这种哲学真正说来乃是莱布尼茨哲学的一种系统化,因而也被称为莱布尼茨-沃尔夫哲学。——这里对沃尔夫的一般哲学内容。。。
作一个系统阐述。沃尔夫为德国人的理智教育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不朽的贡献。他不仅第一个在德国使哲学成为公共财产,而且第一个使思想以思想的形式成为公共财产,并且以思想代替了出于感情、出于表象中的感性知觉的言论。这正如大家所说的那样,是教育的方面;这种教育真正说来对我们现在并没有什么关系,这只是就这种思想形式被当作哲学这一点而言。这种哲学变成了一般的教养;其基本原则是确定的、理智式的思维;这种思维越出了现存事物的整个范围。
精神性的、更高级的、实体性的哲学,即我们在波墨那里看到的那种以固有的粗野形式出现的思辨兴趣,已经完全瓦解了,毫无作用地在德国消失了,连他的语言也被忘记了。
在克里斯提安。沃尔夫的生平事迹中,最值得指出的是:。。。。
他1679年生于布累斯劳,是一个面包师傅的儿子,开始学神
-- 213
012哲学史讲演录
学,后来学哲学,1707年当了哈勒大学的数学兼哲学教授。
在哈勒,那些伪善的神学家们,特别是朗格,以最卑鄙的手段对待他。
虔诚的信心不信任这种理智;信心如果是真实的,那它就走上一种具有思辨性质的内容,越出理智的范围。他的敌手们由于不能以文章占到上风,于是采取阴谋。他们向腓特烈二世的父亲腓特烈。威廉一世那个粗野的黩武国王告密,说按照沃尔夫的决定论,人是没有自由意志的,因此军人也没有自由意志可言,而是由神的一种特殊安排(预定的和谐)规定了的;——这种学说如果在军队里传播开了,将有极大的危险性。这位国王对此大为震怒,立刻下了一道谕旨,命令沃尔夫必须于四十八小时以内离开哈勒和普鲁士邦,否则处以绞刑。于是沃尔夫于1723年11月23日离开了哈勒。神学家们又进一步加以诽谤,他们对沃尔夫及其哲学大肆诋毁,那个虔诚的弗兰克竟在教堂里跪着为沃尔夫的放逐向神谢恩。然而这阵高兴并没有保持多久。沃尔夫到卡塞尔去了,立刻被任命为马堡大学哲学院首席教授,并且在这个时期被伦敦、巴黎、斯德哥尔摩的科学院聘为院士,被沙皇彼得一世委派为他新建的彼得堡科学院的副院长。沙皇也曾召他前往俄国,但是他谢绝了,不过接受了一份恩俸,同时由巴伐利亚选帝侯封为男爵,总之外在的荣誉接踵而来,这些荣誉在一般的公众眼中是十分了不起的,太伟大了,特别是在当时,在今天也还是如此,因此在柏林也不能不受到极大的重视。——后来在柏林成立了一个委员会,负责对沃尔夫的哲学作出鉴定(因为这种哲学是驱逐不了的)
;这个委员会说沃尔夫哲学对国家和宗教毫无危险,宣布它是无害的,封
-- 214
第二篇 思维理智时期112
住了神学家们的口,并且禁止争论。
腓特烈二世于1740年加冕后立即把沃尔夫优礼召回(朗格已死)
,这时他接受了召命。
腓特烈。威廉早就向他发出了很尊敬的召回书,但是他对奉召一事表示踌躇;他不信任。他当了柏林大学的副校长;不过他名过其实,他的讲堂最后完全是空的。他死于1754年。

沃尔夫把全部知识都纳入学究式的系统形式。他在数学方面曾经搞得很出名,也同样以他的哲学著名,他的哲学在德国长期占据统治地位。但是这种哲学一般说来应当称为理智哲学,包罗着一切落入知识范围的对象;它虽然是以莱布尼茨哲学为基础的,思辨的东西却在其中完全消失了。沃尔夫曾经在哲学方面、特别是在德国的一般文化方面作出了贡献;我们首先应当把他称作德国人的教师。我们可以说,沃尔夫第一个使哲学成了德国本地的东西。契尔恩豪森和托马。。。。。。。。
秀斯也同时分担了这种贡献,——他们用德文写哲学书,从。。
而获得了一种不朽的贡献。
沃尔夫的一大部分著作也是用他的祖国语言写的;这一。。
点很重要。
这些用德文写的哲学著作的题目是:《关于人类各种理智能力及其在认识真理时的正确应用的一些理性思想》,1712年哈勒版,共八篇;《关于神、世界、人的灵魂以及一切事物的一些理性思想》,1719年法兰克福、来比锡版;《论人
①布勒:《近代哲学史》,第四册,第二篇,第571—582页;提德曼:《思辨哲学的精神》,第六册,第51—518页;锐克斯纳:《哲学史手册》,第三册,第七十九节,第195—196页。
-- 215
212哲学史讲演录
们的为与不为》,1720年哈勒版;《论社会生活》,1721年哈勒版;《论自然的各种作用》,1723年哈勒版,等等。沃尔夫是用德文写作的;契尔恩豪森和托马秀斯也分享了这个荣誉,与此相反,莱布尼茨是只用拉丁文或法文写作的。但是,正如上面已经提到过的那样,①只有当一个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掌握了一门科学的时候,我们才能说这门科学属于这个民族了;这一点,对于哲学来说最有必要。因为思想恰恰具有这样一个环节,即:应当属于自我意识,也就是说,应当是自己固有的东西;思想应当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比方没,用Bestimtheit〔规定,德语固有词〕代替Determination〔规定,借自拉丁语词deter-minatio〕,用Wesen〔本质,德语固有词〕代替Esenz〔本质,借自拉丁语词esentia〕,等等,这样对于意识来说是直接的,这些概念是它自己固有的东西,它是在同自己的东西打交道,不是同一个外来的东西打交道。
拉丁语有一套措词法,有一个特定的表象范围或界域:一旦承认了这个范围,用拉丁文写作的时候,就必定写得平平板板;人们冒昧地用拉丁语表达的东西,是不可能明白可诵或流畅自如的。
沃尔夫对哲学的各个部分,一直到经济学为止,写了许多德文的和拉丁文的四开本书,拉丁文的有23厚册,还有约40个四开本。他的数学著作还构成另外的许多四开本。他特别使莱布尼茨的微积分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关于契尔恩
①参看第257页。
-- 216
第二篇 思维理智时期312
豪森和托马秀斯的哲学,在内容方面却没有多少可讲的;这是所谓健全理性,虽说是从思维开始的,却到处都是浮表性和空洞的普遍性。思想的普遍性是满足了的,因为其中什么都有,犹如一种格言,但是这种带普遍性的格言却恰恰没有确定的内容。
沃尔夫的哲学,从内容上说,大体上就是莱布尼茨的哲。。
学,只是他把它系统化了。这种哲学仅仅与《单子论》和《神正论》的那些主要规定相联系,他是始终忠于《单子论》和《神正论》的。德国的理智教养,现在完全独立地、与过去的深刻的形而上学直观毫无联系地兴起了。但是沃尔夫对这种理智教养所作出的那些伟大贡献,却与哲学所陷入的干枯空洞成正比:他把哲学划分成一些呆板形式的学科,以学究的方式应用几何学方法把哲学抽绎成一些理智规定,同时同英国哲学家一样,把理智形而上学的独断主义捧成了普遍的基调。这种独断主义,是用一些互相排斥的理智规定和关系,如一和多,或简单和复合,有限和无限,因果关系等等,来规定绝对和理性的东西的。沃尔夫十分彻底地排除了经院式的亚里士多德哲学,使哲学成了普遍的、属于德意志民族的科学。
此外他又给哲学作了有系统的、适当的分门别类,这种分类直到现代还被大家认为是一种权威。
(一)理论哲学。他首先论述的是(1)清除了经院作风。。
的逻辑,这是经过沃尔夫系统化的理智逻辑;其次是(2)形而上学,其中包括:甲、本体论,论述各种关于‘有’(。。。oGv)的抽象的、完全普遍的哲学范畴,认为‘有’是唯一的、
-- 217
412哲学史讲演录
善的;其中出现了唯一者、偶性、实体、①因果、②现象等范畴;这是抽象的形而上学。乙、次一部分学说是宇宙论;这。。。
是关于形体、关于世界的普遍学说。这是一些关于世界的抽象形而上学命题,认为没有偶然,③自然中没有飞跃,④——论证了连续性的规律。他排斥博物学和自然史。丙、然后是理性灵魂学,即心灵学、灵魂哲学,论述了灵魂的单纯性、不死性、非物质性。
⑤丁、自然神学,对神的存在作出证明。
⑥。。。。其中夹进了经验灵魂学。
⑦这是理论哲学。(二)实践哲学是:。。
(1)自然法,(2)道德学,(3)国际法或政治学,(4)经济。。。。。。。。。。。
学。。全部学说是以严格的几何学形式如公理、定理、附理、绎理等等陈述出来的。沃尔夫一方面探讨了一个巨大的、十分普遍的范围,另方面又在论述各个命题及其证明时采用了严格的方法。哲学方面的内容有一部分是从莱布尼茨那里取来的,也有以经验的方式从我们的感觉和心理倾向中采取来的;笛卡尔等人对普遍概念所作出的那些规定,他都完全采纳了,他给他们为这些规定所下的定义、所提出的命题作出了证明。——这种认识在方式上和斯宾诺莎是一样的,不过更加死板,更加笨重。沃尔夫的办法是这样的:下定义,定义是基础;这些定义大体上是建立在我们的表象上面的,这是一
①《关于神、世界和人类灵魂的一些理性思维》,第一部,第二章,第一一四节,第59—60页(哈勒1741年版)。
②同上,第一二○节,第62—63页。
③同上,第四章,第五七五至五八一节,第352—359页。
④同上,第六八六节,第425页。
⑤同上,第五章,第七四二节,第463页;第九二六节,第573页。
⑥同上,第六章,第九二八节,第574页以下。
⑦同上,第三章。
-- 218
第二篇 思维理智时期512
些有名无实的定义。他使我们的表象转化成理智规定;定义如果与这种表象相吻合,那就是正确的。
他为德国(也是比较普遍地)规定了意识的世界,就象亚里士多德那样,对于亚里士多德我们也可以这样说。他说明了人类表象的整个范围,这对于一般的教育是极为重要的。
内容是由一些抽象命题及其证明构成的混合物,还夹杂着一些经验,他对这些经验的真理性不加怀疑,把他的大部分命题建立在这种真理性上面;如果真有一种内容从其中产生出来的话,那当然必须把命题建立于其上,并且从其中找出根据。
(在斯宾诺莎那里,除了绝对实体和经常返回绝对实体以外,是别无内容的。)沃尔夫把这种内容理解成思想的形式,理解为属于思想本身的普遍规定,或思想形式方面的普遍规定。这是一个伟大的贡献。他与亚里士多德的不同,就在于他仅仅采取理智的态度,而亚里士多德却以思辨的方式论述了对象。理智的论述就是孤立地抓住每一个思想规定;与比相反,怀疑论则是把这些固定的思想规定混淆起来。
沃尔夫遵循几何学方法。数学是理智适用的场所;三角形必须永远是三角形。沃尔夫是德国人中间的理智教师。斯宾诺莎已经应用了几何学方法;沃尔夫把它同样地应用到一切纯属经验的东西上,例如就应用在他的所谓应用数学中,他把许多有用的技术放进了这种数学,使一些最普通的思想和意思带上了几何学的形式;这种做法使他的陈述具有一种学究式的外观,尤其是当内容本来浅近,不用这种形式,单凭表象即可说明的时候,他的讲法更显得学究气十足。
方法的严格,当然也有一部分变成了学究气。推论是主
-- 219
612哲学史讲演录
要的形式;这常常是一种粗野的学究作风,给他带来了十足的呆板。
沃尔夫在数学中(四小册)
也讲了建筑术和战术。
例如在建筑术中就有这样一个规条:窗子必须是给两个人用的。
①造一间厕所,是被他当作课题和解决提出来讲的。
②——次一个好例子是出于战术中的:“规条四。敌人向要塞走得越近,就必定越难靠拢要塞。”
他不说因为危险越大,却不嫌其烦地这样说:“证明。敌人向要塞走得越近,危险就越大。而危险越大,人们就必定越能抵抗他,使他的进攻粉碎,摆脱自己的危险,这是非常可能的。因此,敌人向要塞走得越近,就必定越难靠拢要塞。证讫。”
③——他把‘因为危险越大’当作理由提出来,这样,也就全盘错误了,我们就可以作出正好相反的结论了。因为人们一开始对敌人进行一切可能的抵抗,敌人就不能向要塞走得更近,于是危险就并不变得更大了。更大的抵抗有一个原因,但并不是这个愚蠢的理由;那是因为守卫部队现在离得比较近,因而在一个窄狭的战场上作战,可以进行更大的抵抗。
沃尔夫就是以这种十分烦琐的方式来对待一切可能的内容。一切思辨的东西都离他很远;我们看到他把一切可能的内容都放进了这种论述方式。作为这种内容的基础的,是我们的表象。只有当我们把自己的表象归结到它们的单纯思想时,我们才知道定义是不是正确。这样,我们的通常表象就转化成空洞的思想形式了。——这种学究作风的粗野性,或
①《一切数理科学初阶》,第一部:建筑术初阶,另一部分,规条八,第414页。②同上,课题二十二,第452—453页。
③《一切数理科学初阶》,第二部:《筑城初阶》,第一部分,第570页。
-- 220
第二篇 思维理智时期712
这种粗野性的学究作风,在他那里十分详细地、充分地表现了出来,必然使他丧失一切信任。
他并没有明确地意识到,为什么几何学方法并不是唯一的、最后的认识方法。由于人们本能地直接意识到了这样一些应用几何学方法的实例太愚蠢,这种方法已经不时兴了。
3。通俗哲学
沃尔夫哲学所需要的,只不过是摆脱它的死板的形式,至于内容,就是以后的通俗哲学。它迎合我们的通常意识,把。。。。
通常意识当作最后的标准。在斯宾诺莎那里,我们也看到从定义开始,定义也被当作前提。但是在斯宾诺莎那里内容具有深刻的思辨性质,并不是从通常意识中取来的。在斯宾诺莎那里,思维并不仅仅是形式,内容是属于思维本身的;这是思想本身的内容。
在思辨的内容里,思维是满足于自身的,内容立刻由思维本身得到证明;它本身就是总体,所以它能满足理性的本能。内容如果是有限的,那就意味着需要一种根据。在斯宾诺莎那里,内容是没有根据的,没有任何外在的根据;它本身就是根据。至于有限的内容,我们要求它有一个不同于这一有限物的根据;思辨的内容本身就是完整的。——因此从内容上说,沃尔夫哲学已经是通俗哲学,虽然它在形式上承认思维的有效性。沃尔夫哲学在康德以前一直占据统治地位。鲍姆加滕、克卢秀斯、门德尔松是沃尔夫。。。。。。。。。。。。
哲学的个别加工者。门德尔松曾经以一种更通俗、更有风趣的方式讲哲学。
我们考察过的那些哲学形态,都带着这样一种性质:它
-- 221
812哲学史讲演录
们都是形而上学,都是从普遍的理智规定出发,把它们与经验、观察结合起来,总之是与经验的方式结合起来。在这种形而上学里,只有一个方面,就是使我们意识到思想的种种对立,并致力于解除矛盾。思维与存在(广延)
、神与世界、善与恶、神的全能和前知与世界上的罪恶以及人的自由的矛盾,灵魂与精神、表象中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的对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乃是注意的中心。这些对立和矛盾的解除,乃是要做的工作;这种解除是被放在神身上的;因此神就是使这一切对立得到解除的东西。从主要的方面说,这就是这一切哲学的共同之点。在这里必须指出,这些对立本身并没有得到解除,也就是说,并没有指出前提本身就是子虚乌有的,因此并没有作出一种真正具体的解决。尽管神被认作解除一切矛盾的东西,神和那些矛盾的解除却是口头上说说的,并不是把握到、理解到的。如果按照神的各种特性如前知、全在、全知等等去理解神、如果把神的各种特性如权能、智慧、善良、公正等等看成神本身的特性,这些特性就把它们自己引进种种矛盾了;莱布尼茨曾经试图取消这些矛盾,他说,这些矛盾是互相制约的,——它们合拢来就互相抵消了。——但是这并不是对这样一些矛盾的〔真正〕把握。
这种形而上学与古代哲学、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形成鲜明的对比。
我们可以再三地回到古代哲学,赞许古代哲学;它在当时的发展阶段上是令人满意的,——是一个具体的中心点,正如人们所理解的那样,充分地完成了思维的任务。
在这种近代的形而上学里面,各种对立发展成了绝对的矛盾。

-- 222
第二篇 思维理智时期912
虽然被提出来当作这些矛盾的绝对解决,这种解决却仍然是抽象的,彼岸的。所有的矛盾都仍然存在于此岸,从内容上说,仍然没有得到解决。神并没有被理解为使矛盾永远解决的神;神并没有被理解为精神,理解为三位一体的精神。只有在作为精神、作为三位一体的精神的神之中,才包含着这种神本身及其对方圣子的对立,因而包含着这一对立的解除。
作为理性的神这一具体的理念,还没有被采取到哲学中;对各种矛盾的解决,只不过是一种彼岸的解决。——现在为了对其他民族在哲学上的努力作一番回顾,我们来看一看哲学的进程。我们又象以前一样,看到这种枯燥的。。
理智哲学碰到了怀疑论,不过这种怀疑论真正说来是采取着唯心论的形式,也就是说,认为各种规定都是自我意识的主观规定。——我们曾经看到过思维,现在我们看到概念出现了。思维是不动的单纯性形式。在斯多葛派那里,是把规定性当成被思维的东西。
现在我们在近代也看到同样的现象,只是这时浮现了总体性的图象或内在意识,即绝对精神,认为世界是以绝对精神为基础的,并且向绝对精神的概念迈进;——这是精神的另一个内在基础,另一个潜在本性,精神从自身内独立地努力把它产生出来;所以这是精神对自身的一种把握,或者换句话说,精神确信,理性就是全部实在。
在古代哲学家那里,理性(逻各斯)被看成意识的自在自为的本体,而语言只被当作一种虚浮的形式的存在;但是现在却把理性的确定性看作存在着的实体,因此在笛卡尔那里有着概念和存在的统一,在斯宾诺莎那里也同样有着普遍的实在。——现在出现了固定的思想向自身运动的概念,这就是
-- 223
022哲学史讲演录
说,运动本来只是作为方法,处在对象以外的,现在来到了对象自己身上了,也就是说,自我意识来到思想里面了。思想是具有自在存在而没有自为存在的东西,是与感性事物不相同的一种客观的方式,但又与自我意识的实在性不相同。
我们现在看到概念进入了思想,这个概念有三种形式:(1)作为个别的自我意识,一般的形式表象;(2)作为普遍的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是面对一切对象的,不管是被思维的东西,确定的概念,还是具有现实性形式的对象,——不管是一般在思想中确定的东西,是被认作彼岸物的灵明世界及其丰富的规定,还是灵明世界的现实化,即此岸世界;(3)同时采取这两种方式的只是现实的概念,并不是退回到思想中的概念,也不是自己思维自己的概念。前者是一种概念式的思维,概念本身把这种思维认作本质,——这是唯心论。这三个方面,到现在为止,又分别属于现今文明世界内三个仅有的民族。属于英国人的,是那种经验的、完全有限的概念;属于法国人的,是那种作为对一切进行尝试的、肯定自己的实在性的、扬弃一切规定的、因而具有普遍性的无限纯粹自我意识的概念;属于德国人的,则是这种内在的东西的深入自身,即绝对概念的思维。
-- 224
第二章
过渡时期
在康德哲学以前,有一种思想衰落的情况。那时有一种思想,可以称之为一般通俗哲学、反思哲学、反思的经验主义,起来反对理智的形而上学。正如理智形而上学由于向特殊科学发展而变成了经验主义一样,反过来,这种经验主义本身也或多或少地变成了形而上学。为了对付上述的那些矛盾,有些人提出了一个或一些内在于精神、人心的固定原则。
与我们仅仅在彼岸的神身上找到那些矛盾的解决相反,这些固定的原则是一种此岸的和解,具有着此岸的独立性。这些原则反对彼岸的形而上学,反对形而上学的人为拼凑,反对神的协助、预定和谐、最好的世界等等,——反对这种纯属人为的理智。它们是一种此岸的理智根据,是从通常所谓健全理智、健全理性中找出来的。这些此岸的具体原则是存在于有教养的人心里的一些充满固定内容的原则,是他们心里所感到、所见到、所尊重的东西。如果人的感情、直观、心灵、理智是有教养的,这样一些规定的确可以是好的,可以被认为有效。如果是人的心灵受过道德教育,人的精神受过理智教育,能够从事思维和反思,那么,在人身上起支配作用的,可以是一些比较优良的、美好的感情、感觉和欲望,这
-- 225
22哲学史讲演录
些原则所表现的,可以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内容。可是,如果把我们所谓的健全理智、健全理性,把那种植根于自然人的心灵中的东西当作内容和原则,所谓健全理智就无非是一种自然的感情、自然的认识了。
崇拜牝牛、抛弃或杀死婴儿、什么残忍的事都做的印度人,向鸟和圣牛等等祈祷的埃及人,以及土耳其人,也同样有这样一种健全理智。野蛮的土耳其人的健全理智和自然感情如果被当作准则,就会产生一些骇人听闻的原则了。但是当我们说到健全理智、说到自然感情的。。
时候,心里所想的始终是一个有教养的精神。那些把自己身上的健全理性、自然认识、直接感情、直接启示当成规范和准则的人却不知道,当宗教、伦理、法律作为人心中的内容出现时,是要归功于文化教育的,只有文化教育才使这样一些原则成为自然的感情。在这里所要讲的那一类哲学中,就是象这样把自然感情、把健全理智当成原则;其中也有许多可以承认的东西。
十八世纪哲学就是这个样子。属于这一类哲学的,有一。。。。。。
部分是法国哲学,有一部分是苏格兰哲学,有一部分是德国哲学。这种德国哲学,由于它不是沃尔夫的形而上学,也被称为启蒙哲学。我们在这里要一般地考察三个方面:(1)休谟本人;(2)苏格兰哲学;(3)法国哲学。休谟是怀疑论者。
苏格兰哲学构成休谟怀疑论的一个对立面。法国哲学是第三种;德国启蒙哲学则是一个附属品,一种比较软弱无力的形态。
人们没有能够由形而上学的神向前更进一步,也就是说,没有能够达到具体的内容。洛克把他的内容放在经验的基础上,经验主义的立场是不能把思维引导到稳固的立足点上的;
-- 226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