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哲学史讲演录第三卷〔德〕黑格尔

_21 黑格尔(德)
-- 322
甲、经院哲学和基督教的关系713
性被牺牲了;正与此相反,自我意识所赢得的并不是一个共相、思维,而是沉没在一个个别的——不过是在彼岸的——自我之中。
这样,理念就是绝对内容、最高的具体的内容,在这个内容里,那单纯地无限的对立就结合起来了;它是一种力量,这力量足以统一那在意识看来彼此相距有无限之远的现象的东西、有死的东西与绝对的对立。这个绝对本身首先是一个个别的东西,具体的东西,是统一性而不是抽象,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这种具体的意识就是真理。
那种〔把宇宙看作〕“一”的出发点或自然观,在基督教的认识中是不存在的。这种观点也给予我们以法则;而且对于自然界的个别存在,这个共相、这些法则还具有绝对的权威。对于个别事物加以联合、加以总结,吸取它们的本质,——这样的兴趣是缺乏的。作为个别事物的自然界以及它的那些规律、共相只有否定性的意义,它毋宁要放弃其自身给精神,甚至给精神的主观性;自然的秩序必须让位给各个地方的奇迹,而为奇迹所打断。
至于我作为自我的存在,在那里便被抛在一边了。
在思维里,我本质上有着肯定的意义,并不是作为个别的这个我,而乃是作为能思维的我;但是真理的内容现在纯全被个别化了,因而自我的思维便消失了。
和这种取消自然的必然性相联系的还有这样的思想,即:凡关于自然的一般规律的一切别的内容、一切真理都是被给予的、被启示的。一切别的内容之所以是真的,其根源显得是不属于自我本身,而是出于无我性的接受。在这里诚然有精神的证据,因为精神乃是我的最内在的自我之所在;但是精神的证据一般地被隐蔽起来了,在它自身中得不到进一步
-- 323
813哲学史讲演录 第三卷
的发展。内容不是从精神自身中创造出来的,而是从外面接受来的。再则:那提供证据的精神本身又从我分离开,而被当作一个个体;换言之,我的能作证的精神乃是另外一个东西,于是剩下给我的只是一个被动性的空壳。
在这种僵硬的观点里面,哲学必须前进。对于这个内容的初次加工,使共相、思想能深入作用于这个内容,这就是经院哲学的工作。信仰与理性的对立造成了这个结果。理性感觉到有接近自然的需要,这一方面是为了获得直接的确定性,并且一般地为了寻求直接确定的满足,另一方面是为了要有自己的思维、为了那特殊的自身创造。
这些规定就是这种哲学思想的一般性格。我们想要简短地进一步加以考察,揭示出它主要的环节。。。。。。
在中世纪,在独立国家建成的初期,我们最初所能找到的哲学还是罗马世界的一些残余,而罗马世界于罗马衰亡之后从各方面看来都消沉了。所以在西方我们几乎不知道别的东西,只有波尔费留的“逻辑入门”
,波埃修对亚里士多德的。。。
逻辑著作的拉丁文注释,和卡西奥多尔所作的关于它的节要,。。。。。
非常空疏的教本,此外被算做奥古斯丁所著的“论辩证法”
、“论范畴”
也是很空疏的,后一种著作不过是亚里士多德关于范畴的著作的重述。
①这些就是初学的入门书籍和工具书籍;他们所应用的都是逻辑中最表面、最形式的东西。
整个讲来,经院哲学有一个单调的外观。从前有些人企图对由第八世纪、甚至第六世纪差不多直到十六世纪期间占
①邓尼曼:第八册,第一篇,第四九页。
-- 324
甲、经院哲学和基督教的关系913
统治地位的神学作出一些确定的区别和阶段,这乃是徒劳的。
这差不多一千年的历史是建立在同一观点、同一原则上面的,即:教会的信仰和形式主义,这只是一种无穷的自问自答和在自身内绕圈子。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之广泛流行也只作出了程度上的差别,而没有使得科学前进。中世纪的哲学史很可以说是一些人物的历史,但真正算不得这门科学的历史;我们看见许多虔诚的、高尚的、高度优秀的人物。
人们讲经院哲学通常自第九世纪(约八六○年)的约翰。。。斯各脱。爱里更那开始。注意这是约翰。斯各脱,不是邓。。。。。。。
斯。斯各脱。
他的国籍还不很确定。
不确知他是苏格兰人,还是爱尔兰人。斯各脱指苏格兰,爱里更那指爱尔兰。这时期的真正哲学是从他开始的,他主要地承继新柏拉图学派的思想。此外偶尔也有亚里士多德的个别著作流传着,——约翰。斯各脱已经读到过。
不过对于希腊文的知识是很有限的,而且是很稀少的。他表现出对于希腊文、希伯来文、甚至于阿拉伯文都有一些知识;但我们不知道他怎样得到这些知识的。
他还把希腊法官狄翁尼修的著作从希腊文翻译成拉丁文;狄翁尼斯是出于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的晚期希腊哲学家,特别追随着普罗克洛。他所译的书有“论天界的层次”
(Dscoelestihierarchia)和别的东西,——据布鲁克尔①说还有“柏拉图的闲谈与癫狂”
(NugaetDeliriaPlatonioa)。君士坦丁堡的皇帝米凯尔。巴尔布曾经于八二四年赠送这些著作给虔敬的路易皇帝:秃头查理皇帝曾经命命斯各脱把这些著作翻译出
①布鲁克尔:“批评的哲学史‘,第三册,第五二一页。
-- 325
023哲学史讲演录 第三卷
来,后者在他的宫庭内住得很久。由于这样,在西方也就有人知道了一些亚历山大里亚的哲学。教皇与查理争吵,向他抱怨,并责备翻译者说:“他应该照惯例首先把译品送给他并取得他的同意。”
后来约翰。斯各脱居住在伦敦,任牛津大学一个学院的院长,牛津大学是英王阿勒弗烈创办的。

斯各脱自己也著书,他的著作还有一定的深度和机智,有“论自然及其各个层次(Denaturaedivisione)等书。哥本哈根的希约尔特博士也曾于一八二三年发表了爱里更那著作的一个摘要。斯各脱。爱里更那的工作是真正哲学性的,他用新柏拉图学派的方式表达自己,不过不是自由地从自己发出。
在柏拉图,以及在亚里士多德的阐述方式里,我们很愉快地发现有新的概念,及用哲学〔的尺度〕去加以衡量时,又发现它是正确的、深刻的。在爱里更那这里,一切都是现成的。
不过他的神学并不是建筑在圣经的注释和教父的权威上面。
教会还多方面地谴责他的著作。斯各脱又曾因此遭受了一个里昂教会会议的谴责:“这些著作是由一个狂妄多言的人写出来的,他用人的方式,或者象他自己所说,用哲学的论证,来论辨神的意旨和预定,没有依据圣经的指示,也没有援引教父们的权威;而他只是根据自己的意见来维护教义,把它建立在他自己的原则上面,——他不遵从圣经和教父的权威”。
②哲学与宗教的分离是后来才出现的。现在这只是一个开端。但真正讲来他并不属于经院哲学家之列。
①布鲁克尔:“批评的哲学史”
,第三册,第六一四——六一七页;布拉优:“巴黎大学史”
,第一册,第一八四页。
②邓尼曼:第八册,第一篇,第七一——七二页(布拉优:“巴黎大学史”
,第一册,第一八二页)。
-- 326
一 教义建筑在形而上学的基础上123
乙、一般的历史观点
此后的经院哲学更加依靠教会的教义,而以教会的体系作为它的基础。
斯各脱。爱里更那曾经说过:“真的哲学就是真的宗教,真的宗教就是真的哲学”。
①基督教的教义早就由教会会议固定下来;对宣传福音的教会的信仰在教会会议之前业已存在着,但天主教会是以教会会议为支柱的。——经院哲学家所特有的主要思想和思维的兴趣在于:第一,唯名论与唯实论的争执;第二,对于上帝存在的证明,——这是一个很新的现象。
一 教义建筑在形而上学的基础上
经院哲学家进一步的努力在于:第一,把基督教会的教。。
义建筑在形而上学的基础上。其次是对教会的全部教义加以系统的研究。
此外对于教义的中心概念所没有决定的问题,他还可于枝节地方提出补充。那些形而上学的理由本身,以及这些进一步的特殊的枝节补充,就是留下来给他们自由论证的对象。
首先摆在这些神学家前面的就是新柏拉图派的哲学;我们可以在较早较纯的经院哲学家那里看得出这个学派的面貌。——安瑟尔谟和阿柏拉尔是较晚的著名的经院哲学家。
①“论上帝的预定”
,导言(见“第九世纪老著作家论上帝的预定和恩典的著作和残篇”
,吉尔贝。莫甘编,巴黎,一六五○年版。第一册,第一○三页)。
-- 327
23哲学史讲演录 第三卷
1。安瑟尔谟
在那些想要通过思想来证明教会教义的人们当中,最有名望的人是安瑟尔谟。安瑟尔谟约于一○三四年生于意大利皮蒙特地区的奥斯达。他是一个很受尊敬的人。他于一○六○年在白克作了僧侣,后来于一○九三年升为坎特布里的大主教。
他死于一一○九年。
①他曾经致力于按照哲学方式去考察并证明教会的教义,甚至有人说是他奠定了经院哲学的基础。关于信仰与思维的关系问题,他曾说过如下的话:“基督徒应该由信仰进展到理性”
,从信仰起始,“并不是从理性出发达到信仰;当他不能够理解的时候,更不应该离开信仰。
而当他能够深入认识的时候,他会对他的认识感到愉快,“
这就是说,他认识了他从前只是信仰的东西;“当他还没有认识的时候,则他就应该敬畏。”——所以他必须始终依靠教义。
“我们必须用理性去维护我们的信仰,以反对不信上帝的人,不是反对基督徒。因为对于后者,我们揣想他们一定能够坚持他们受洗时所接受的义务。对于前者,我们必须指出,他们是如何不合理地反对我们。”
②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下面这句话,这话包含着他的全部意思。在他富于思辨思想的论著“神人论”中,他说:“在我看来,当我们有了坚决的信仰时,对于我们所信仰的东西,不力求加以理解,乃是一种很大的
①邓尼曼,第八册,第一篇,第一一五、一一七页。
②“安瑟尔谟书信”
,第四一篇,第一一封(邓尼曼,第八册,第一篇,第一五九——一六○页)。
-- 328
一 教义建筑在形而上学的基础上323
懒惰。“
①现在还有人把这种态度说成骄傲;他们认为直接知识、信仰高于认识。但是安瑟尔谟和经院哲学家的见解却与他们相反。
从这方面看来,安瑟尔谟特别可以被认作经院神学的奠基人。因为用简单的推论去证明所信仰的东西——即上帝存在——,这个念头使得他日夜不得安宁。最初他以为那是由于魔鬼的诱惑才使得他想要通过理性去证明上帝的真理,因此他感到焦虑紧张。但是最后由于上帝的恩典,他在他的“前论”
(Proslogium)中成功地获得了他所寻求的证明。

他是特别以他所提出的所谓对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的证明而出名的,为了寻求这个证明,他曾经长期间陷于苦恼和斗争。
他的证明直到康德的时候,还被列入许多证明之中,并且(有一些没有达到康德观点的人)直到现在也还把它算在一系列的证明之中。这个证明和我们在古代哲学家那里所找到并读到的是不同的,他们总是说:上帝作为绝对的思想是客观的,上帝是存在的;因为世界上的事物是偶然的,所以不是自在自为的真理,而自在自为的真理是无限的。
反之,后来在安瑟尔谟这里,他从一个相反的途径开始,于是思想与存在的对立就成为隔得无限远的两极端。这个最初在基督教里达到自觉的纯粹抽象看法,这个二元化,为中世纪所坚持,并在这里保持着。象在表象中那样,在这里概念与存在的对立初次出现了;而且也开始寻求对两者的结合了。从亚里士
①“神人论”
:第一卷,第二章。
②邓尼曼,第八册,第一编,第一一六页;埃德麦鲁:“安瑟尔谟传”
(附在迦伯列。
格伯隆所编“安瑟尔谟全集”内,一七二一年版)第六页。
-- 329
423哲学史讲演录 第三卷
多德哲学他们已熟习那形而上学的命题:可能性不是独立自存的,而是始终和现实性相统一的。值得注意的是,只是在这时,并不是在较早的时期,共相与存在才在抽象思维中对立起来;于是那最高的法则便得到了自觉。把最高的对立提到意识前面,具有着最高度的深刻性。这个证明是从上帝是本质中的普遍本质这一概念推论出来的。从一方面看来,在以前,主要问题是什么是上帝,共相好象只是被认作上帝、绝对存在的宾词:但现在这个问题的提法却正颠倒过来了,即存在变成了宾词,而绝对理念却被设定为主体,不过是思维的主体。因此如果上帝的存在已停止其为第一性的前提,而被设定为一个被思维的存在,那么自我意识就走上回复到自身的道路了。于是现在问题的提法是:上帝是否存在?
如所周知,这个对上帝存在之第一次真正的形而上学的证明采取了这样一个转向,即上帝作为结合一切实在性在它自身之内的本质的理念,也包含有存在这一实在性在它之内。
他的论证的内容是这样的,他说:“说一个东西存在于理智之中,是一回事,看见一个东西存在,又另外是一回事。甚至一个无知的人也会相信在思想中有某种东西,对于它不能设想一个比它更大的东西。”
这就是说,理智自身有一个至高无上的东西的观念。
“那个对于它不能设想一个比它更大的东西,不可能仅仅在理智中。因为当它只是被认作一个被思想的东西时,”它就不是至高无上的,“那么我们也可以承认有一个东西,它(比起那仅仅被思想的东西)更大。假如那个对于它不能设想一个比它更大的东西仅仅是在理智中,那么
-- 330
一 教义建筑在形而上学的基础上523
那个对于它不能设想一个比它更大的东西就会是这样一种东西,对于它可以设想一个比它更大的东西。因此那个对于它不能设想一个更大的东西是既在理智中,也在实在中。“
①至高无上的观念不可能仅仅在理智中,按照它的本质,它必然存在。这是完全正确的。只是他没有揭示出主观的理智扬弃其自身以进展到实在的过渡。由此足见,只要存在不是与概念处于对立的地位,存在是以表面方式从属于实在性的共相之下的。意义正在这里,或者问题正在这里。当实在性或完善的东西被说成只是一个被思维的东西,还没有被设定为存在着的东西时,它便只是一个与存在相反对的思想物,而不是使存在从属于它的实在性。
这个论证直到康德都还有效;我们可以看得见通过理性来认识教会的教义的努力。
〔思维与存在的对立〕是哲学的起点,这个起点构成哲学的全部意义。对立的一面是存在,对立的另一面是思维。包括对立的两面于自身中的就是绝对,——这个概念(按照斯宾诺莎说来)是同时包含它的存在于它自身内。关于安瑟尔谟必须注意的,是在他那里有着抽象理智的方式和经院哲学的形式推论。
〔他的论证的内容是正确的,形式却有缺点,〕②因为第一,“至高无上的思想”这一规定被假定为第一性的东西。第二,“有两种思想的对象:一种思想的对象是存在的,一种思想的对象是不存在的。后者与前者对立。须知一个对象如果只是被思维着,而不是存在着,那末它就是一个不完善的内容,正如一个内容如果只
①“前论”
,第二章。
②据米希勒本,第二版,英译本,第三卷,第六四页增补。——译者
-- 331
623哲学史讲演录 第三卷
是存在着而没有被思维着,就会是同样地不完善“。
(但我们并不这样说:事实上,如果上帝只是存在,它就不会意识到自己作为自我意识,那么它就不是一个精神、一个自己思维自己的思想。)第三,“因此至高无上者也必然存在。”这是抽象理智的过程(内容是正确的,形式是有缺点的)。至高无上者、前提是标准,其他的东西都应该适合这标准;——一个不存在的思想对象“这一规定从属于那个标准,象从属于一个规则那样,而又不适合于那个规则。
他的证明的缺点在于它是按照形式的逻辑的方式推论出来的;确切讲来,它包含着这样的意义。我们思维某物,我们有一个思想:这个思想一方面是主观的,但另一方面这个思想的内容完全是一个共相;这个共相首先是思想,和这思想有区别的是存在。当我们思维某物或思维上帝时(内容无论是上帝或别的东西,都是一样的)
:情形可能是这样,即思维的内容是不存在的;而那既是思想、并且同时存在的东西,。。。。
我们才认为是最完善的。上帝是最完善者:如果它是不完善的话,即它将不会又有存在的特性,它将会只是单纯的思想。
所以我们必须把存在的特性归给上帝。思维与存在是正相反对的,这一原则是被说出了;我们承认真实的东西不仅是思维,而且又是存在。但是这里我们必定不要把思维理解为单纯主观的东西;这里所谓思想是绝对,是纯粹的思想。
对于安瑟尔谟的形式的逻辑的论证,康德曾加以攻击和驳斥,此后整个世界都同声附和康德的驳斥,康德的理由在于认为安瑟尔谟的证明首先假定了存在与思维的统一是最完善的东西。
-- 332
一 教义建筑在形而上学的基础上723
必须指出:所谓概念、真正的证明并不是通过抽象理智的方式而进展,而是即从思维自身的本性指出单独就思维本身而论,它就会否定它自己,而存在的规定即包含在它里面,或者说,思维自身注定了要过渡到存在。反过来说,同样可以指出,存在自身即包含它自己的辩证法,自己扬弃自己,进而建立自身作为共相、作为思想。——这种真正的内容,存在与思维的统一,才是安瑟尔谟心目中的真实的内容,不过他是用理智的形式来表达的。这两个对立面都只是在一个第三规定中——在至高无上者中——相同一并且和它相适合,因为这第三者被认作在两者之外的规则。
那时已经有一个叫做高尼罗的僧侣,写了一本书“替无。。。
知者说话“
,来反对安瑟尔谟的这个证明。
安瑟尔谟本人也针锋相对地著了“对无知者的答辩”一书。
①这个僧侣批评安瑟尔谟的证明,他所提出的理由与现时康德所持的理由是相同的,即认存在与思维是有区别的:有了思想时,还完全没有设定它是存在的。
②所以康德说,③例如,当我们设想一百元钱时,这个观念还没有包含存在在它自身之内;当然这是不错的。仅仅在观念中的东西,是不存在的,也不是真实的内容。一个思维的对象,它的内容就是思维本身,正是这种决定自己成为存在的东西;不存在的东西就只是不真的观念。
但。。
是这里所说的并不是指这种意义的观念,而是指纯粹思维而言;而且说思维和存在是有区别的,这也毫无新奇之处,——
①邓尼曼,第八册,第一篇,第一三九页;布鲁克尔:“批评的哲学史”
,第三册,第六六五页。
②“替无知者说话”
,第五章。
③“纯粹理性批判”
,第四六四页(第六版)。
-- 333
823哲学史讲演录 第三卷
这在安瑟尔谟本人也同样很懂得的。——上帝是无限者,正如肉体与灵魂,存在与思想是永远结合着的;这是对于上帝的思辨的、真正的定义。那些遭受了康德以及现时很流行的追随着他的一些议论的批评的安瑟尔谟的那个证明,只是缺乏思维与存在在无限者中统一这个见解而已。
只有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才是哲学的起点。其他的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如由世界的偶然性推论出一个绝对的本质、绝对的存在的那种宇宙论的证明,并没有达到绝对本质的理念是精神这个认识,也没有意识到绝对本质是思想的对象。
又如苏格拉底业已提出来的那种物理学、神学的证明,从世界的美、秩序、有机的目的等等诚然建立了绝对本质的理智、丰富的思想,而不仅是不确定的存在,但是这个证明还是没有意识到上帝是理念。
因为如果问:那是什么样的一种理智?
那么只好答道:那是一个外在的、直接的理智。这同样还存在着无秩序,——这种精神是孤立的;人们必须在自然界的这个现象的秩序之外,去把捉一个另外的本质。
但是从追问上帝的定在,把他的存在、他的客观的形式认作一个宾词,并且认识到上帝是理念,进而达到认绝对本是我即我,是思维着的自我意识,不是宾词,而是:我,每个能思的主体,都是这个自我意识的一个环节,——要进而达到这些认识,还有很大一步。在安瑟尔谟这里,我们虽看见这个形式第一次出现,不过绝对本质仍然始终被认作在有限意识的彼岸;有限意识还是虚幻的,还不能理解它的自我感。这个有限意识具有着对于事物的各式各样的思想,事物的本性在它看来也是概念、宾词;但是它因而还没有回复到
-- 334
一 教义建筑在形而上学的基础上923
它自己,它只知道本质,但不知道它自己。
在“神人论”中他也是用哲学的方式来考察问题。
这样,安瑟尔谟就进一步奠定了经院神学的基础;①在这以前,已经有了同样的方式,不过只局限于对个别的教条,就在安瑟尔谟那里也是如此。他的著作表现了深刻的见解和精神性。
安瑟尔谟是这样一个人,他鼓舞了经院哲学家的哲学,并且把哲学和神学结合起来了;中世纪的神学比近代的神学高得多。天主教徒决没有野蛮到竟会说永恒的真理是不能认知的,是不应该加以哲学的理解的。——这一点在安瑟尔谟这里是很突出的:另外一点是,他认识到了思维与存在这一最高的对立的统一。
2。阿柏拉尔
彼得。阿柏拉尔和安瑟尔谟有着联系,以博学闻名,但。。。。。。
使他更著名的还是由于他在情场上与爱萝伊丝的爱情和他所遭受的命运。他生活在一一○○年前后,从一○七九——一一四二。
②他是安瑟尔谟之后有大声望的人。
他同样对于教会的教义加以哲学的思考,特别是力求用哲学的方式去证明三位一体说。他曾在巴黎讲学。在那时,正如波命亚对于法学家是学术中心一样,巴黎当时对于神学家们乃是学术的中心。
巴黎是那时哲学化的神学的中心。阿柏拉尔在那里常常在一
①邓尼曼,第八册,第一篇,第一二一页。
②提德曼“思辨哲学的精神”
,第四册,第二七七页:布鲁克尔:“批评的哲学史”
,第三册,第七六二页。
-- 335
033哲学史讲演录 第三卷
千人以上的群众面前作演讲。神学和对于神学的哲学讨论在法国,正如法学在意大利一样,是对于法国的发展有高度意义的主要环节,不过在这以前,它未免太被忽视了。
安瑟尔谟和阿柏拉尔的贡献主要在于把哲学引进神学。
这个方向甚至曾在多种方式下为神秘主义者所继续。
①他们都认为哲学和宗教是同一的东西;两者本来也应该如此。但是人们不久就作出这样的区别,即“有许多在哲学里是真的东西,在神学里可能是错误的”
;这个看法曾为教会所否认。

一二七○年,巴黎大学分为四个学院。这样一来哲学便和神学分开了,不过都禁止哲学把神学的信条提出来辩论。

二 教会教义的系统阐述
经院的神学进一步取得了较详细的确定的形式。在经院哲学中产生了第二个方向,其主要的努力在于把基督教教会。。。
的敌义加以系统化,同时和所有的那些形而上学的理由联系起来;并且他们也把和这些形而上学的理由正相反对的理由也一并提出来,以便使神学得到科学的系统的阐述,而在这以前,教会对于培养僧侣的一般教育只限于依次讲解教义,特别是对于教义中的每一命题都把奥古斯丁和其他教父的语句和段落写在一起。——作了这种系统阐述的有如下的人物:
①参看本书第318——320页(原版第三卷,第195—196页)。
②邓尼曼(第八册,第二篇,第四六○——四六一页)从斯特方主教一道训令中引证了如下的话:“他们说,这个道理按照哲学是真的,而按照天主教的信仰是不真的;就好象有两个相反的道理,好象与圣经中的真理相反,在被咀咒的异教徒的学说中,还有所谓战理似的。”
③邓尼曼,第八册,第二篇,第四五七——四五八页。
-- 336
二 教会教义的系统阐述13
1。比埃尔。隆巴德
十二世纪中叶隆巴德地区的诺瓦拉人比埃尔是上述那种。。。
方法的创始人。
比埃尔。隆巴德提出了经院神学的整个体系,。。。。。。
这个体系在以后几个世纪中仍是神学的基础。
按照这种方式,他写了他的“思维四书”
,因而他就得到“思维大师”
(Magistersententiarum)
的称号;每一个经院哲学的学者那时都有一个徽号,如Dotoractus,invincibilis,sententiosus,angelicus〔行动博士、无敌博士、格言博士、天使博士]等等。他死于一一六四年。
①他的这种著作在数百年间成为教会教义的基础。
也有别的经院哲学家用同样的书名写书的,如罗柏特。
普莱恩著一书叫做“思维八书”。

他从宗教会议和教父著作中搜集了教会教义的主要规定,并对特殊的条目附加一些细致的问题,这些问题成为经院中研究和论辩的题材。他本人虽然解答这些问题,但同时他也附加上一些相反的理由;而他的解答常常使人对内容发生问题,以致他所解答的问题并未真正得到解决。两边的理由都被列举出来;教父们所说的话彼此就有矛盾,对于正相反对的每一边,人们都可以从教父们的著作中搜集一大堆词句来作证据。因此就产生了“论题”
,附加上“问题”
,为了解答问题就有“论证”
,与论证相反又有“肯定”
,最后还有
①布鲁克尔:“批评的哲学史”
,第三册,第七六四——七六七页。
②同上,第七六七——七六八页。
-- 337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