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做最好的老师

_4 李镇西(现代)
  一、我转学到乐山一中的时间是1985年秋(1985.9)。
  二、《写在郭沫若的故乡》一文最终还是获得了“乐山市沫若杯中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第一名,当时《乐山日报》登出过获奖名单。而不是“没有获奖”。
  三、高二下期,我当选为学校学生会副主席兼团委宣传部部长,而非“团委副书记”。
  不太确切的地方大概就是这么几处。
  另外,我觉得您对我影响很大的几件小事,您并没有写出来。
  一、刚转学来时,第一次的作业本上您写了“欢迎您,程桦同学!以后有什么困难尽管找我”。这让我感到了很大的温暖和鼓舞。可以说,以后对您的尊敬都是从作业本上这个句子开始的。
  二、有一次班上写作文,好像是可以缩写课文《奇特的激光》,也可以写幻想激光在未来的用途。我写了缩写课文这个题目,得分不低。但是,您后来找到我,告诉我说,全班除了我,所有的同学都选写的是幻想的题目,并告诉我应该加强对自己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这件事对我震动很大,从此我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创造力。
  三、我当了文学社社长之后,大概是初三前的那个夏天,我一篇作品也没有写。其实我是想写的,就是拖拖拉拉的坏习惯使我迟迟动不了笔。您知道后批评了我,并且告诫我应该养成雷厉风行的作风。直到现在,当我想偷懒时,我都会想到这件事情。从那以后,我一直在努力做到办事不拖拉。我很高兴的是,现在我办事已经完全不拖拉了。不过有一点不好的是,事情似乎有点过头了——我现在是班上较有名的急性子之一。
  我想说的是,也许李老师没有特别意识到这几件小事对我的影响,也许您已经忘了它们,但是,它们对我的影响确实是深刻的。
  至于我现在的情况,我想有那么几点可以证明李老师当年对我的培养和教育并没有白费功夫。
  一、我研究生期间成绩是班上第一名。
  二、研究生期间,我担任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会副主席,并主持开办了“知识女性”、“中国企业家精神”等讲座,效果不错。
  三、我已入党,本月中旬即将转正。
  现在,我正在找工作。我找工作的目标当然首先是想留在北京。在北京这几年,我深深感到了首都作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我未来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由于我今后的目标是要在信息行业中图发展,所以,占据这个地利是非常必要的。目前找工作刚刚开始不久,因此没有什么特别明确的消息。以后如果有了,我一定会告诉您。另外,您对我的择业有什么建议和想法,我也非常愿意听。
  就写到这儿吧!
  代问万老师和晴雁好!晴雁一定长得更漂亮了!
  顺祝
  李老师全家新年快乐!
  学生:程化
  1997年12月11日
  ------------
  杨嵩:在顺境中不断战胜自我(1)
  ------------
  杨嵩与程桦是高中同班同学,但是,当程桦在市初中作文大赛上“激扬文字”时,杨嵩还只是本校同年级另一个班的不太懂事的“小调皮蛋”。
  “小调皮蛋”的确是他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本来初中我并没教他,但是初三快毕业时,教他们班的语文老师病了,于是学校便派我去给杨嵩他们班代了两个星期的课。在上课时,班上的同学都很专注,毕竟毕业考试已迫在眉睫了。但我发现最前排有一个年龄、个头看起来都和班上其他学生差一截的小男孩,表现很特别——他很少说话或干扰别人学习,但总是不停地搞小动作:不是在草稿本上画画,就是折纸飞机之类的玩艺儿,或者把钢笔、圆珠笔拆了修修了拆……总之,一到上课,他就忙个不停,似乎他总有做不完的事。
  我和他的班主任谈起这个小男孩。班主任说:“你说的肯定是杨嵩!这个学生脑子特别聪明,九岁就读初中。他是从上一年级因病休学降到我班上来的,现在才12岁半!他性格比较内向,不是很爱说话,就是‘阴到费’(方言,‘暗中调皮’之意)。有时,甚至上课都悄悄溜出教室玩!唉,娃儿是很精灵,但我怀疑他有‘多动症’……”
  我当时想,幸好我只是代他几天课,要是我班上也摊上这么一个“阴到费”,那才够我伤神啊!
  然而,几个月后,我接任高一一个新生班班主任,在我的新生名单上,“触目惊心”地印着两个字:杨嵩。
  据我校一位与他同住一个院子的老师讲,杨嵩是“哭死哭活”要到我班上来的:初三毕业前夕给他们班上了几堂课,我对他印象不太好;他却对我产生了崇拜之情,说我的课讲得好,特别适合他的口味……于是,暑假里,当他得知我将担任高一班主任,而他又没有分在我班上时,他便在家一次次哭闹着纠缠其父母,要他们到学校“做工作”,希望能把他调入我班。经过其父母的一番口舌努力,他总算如愿以偿。
  而我却有些哭笑不得:“唉!杨嵩啊,杨嵩……”
  但有一点我是懂的,那就是杨嵩及其父母对我真诚的信任。我当时真的很感动,并在心中发誓:我一定应该对得起这份沉甸甸的信任!
  然而,刚进高一的杨嵩确实太调皮了:贪玩,好动,酷爱打乒乓球——每当下课铃响起,他就迫不及待地紧握球拍跃出教室向操场边的乒乓球桌冲刺。上课(至少是上我的课)也不太认真,很少参与课堂活动,从不发言,只是坐在自己位子上忙自己的“活路”。
  不过,每次考试,他的分数总不会太低,毕竟他的确很聪明。
  像这样的学生,我还真拿他没办法!
  但是,有一次,在我的语文课上,杨嵩终于让我看到了希望。
  那堂语文课,我给学生读《 文汇月刊 》上的一篇报告文学《 16岁,在金字塔尖 》。这篇报告文学写的是复旦大学少年班的事迹:年仅十二三岁的少年班孩子们,在同龄人还只知道在妈妈怀里撒娇时,他们已经把目光对准了下一个世纪的中国和世界,因而以常人难以置信的毅力克制着自己的贪玩欲望,顽强地在求知的山路上攀登着。
  当时,我一边读,一边联系我班学生的实际评论着。整个教室十分安静,但我能感受到此刻全班学生的心灵都正在受到震动。其中,杨嵩的神情我至今不忘:他身子前倾着,情不自禁伸直了脖子,一动不动,两只眼睛一直凝视着我,眼里闪烁出激动的光泽……
  当天放学时,平时很少主动和我说话的杨嵩找到了我:“李老师……”
  “什么事?”我和蔼地问。
  “能不能……能不能……把,把您今天……”他欲言又止。
  “哎呀!爽快些嘛!”我拍拍他的肩膀,“都是小伙子了,有什么尽管说,说错了也不要紧的。”
  他的话终于连贯了起来:“李老师,能不能把您今天读的那篇报告文学,借给我拿回去再看一看?”
  我当然很乐意地把那本《 文汇月刊 》借给了他。
  过了几天,他还书时,还给了我一份他写的读后感《 战胜自我 》:“李老师,这是我写的一篇读后感,请您帮我看看。”
  一向不喜欢作文的他,居然主动写了一篇读后感,而且写得很真诚。
  听李老师为我们读《16岁,在金字塔尖》时,我的心灵的确受到了震撼。李老师把书借给我后,我又把这篇作品复印了一份。反复阅读,我感到的是惭愧。我四岁即读小学,以后不断听人说我很聪明,我也很得意,觉得自己不怎么刻苦学习,可每次考试成绩还可以。现在比比少年班的学生,我简直脸红!要说聪明,他们才是真正的神童,可是,他们没有一个有半点骄傲自满。我呢,总以为自己学得很轻松,不愿深入刻苦地钻研,贪玩,特别迷恋乒乓球。我有时也下决心控制住自己,可就是缺乏毅力。现在,我总算找到学习的榜样了!……
  在这篇文章的最后,杨嵩还主动为自己出了一个“难题”:“以前,我每天中午都是在乒乓球桌前度过的,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现在,我决定,以后每天中午打乒乓球不得超过1点钟,到了1点钟必须进教室学习。当然,我一开始不一定能做到,但我请李老师提醒我、监督我,发现我中午1点钟过后还在玩乒乓球,就叫我回教室。”
  我丝毫不怀疑杨嵩这个决心的真诚,但我确实担心他这是一时冲动。然而他很快就以自己的行动回答了我的担心。
  有一天吃了午饭后,我在校园散步,走过操场时远远地看到杨嵩正在那边乒乓球台前厮杀。我一看表:刚好1点正。于是,我高声呼喊他:“杨——嵩——”
  他回头看着我,好像在问:“什么事?”
  我对着他扬了扬左手腕,并用右手指了指表,意思是“已经1点钟了”。
  他明白了我的意思,有些犹豫地收起了乒乓球拍,正要离开球桌时,又高声问了我一句:“李老师——是已经过了1点呢,还是刚到1点,或者是还差几分钟到1点?”
  我也高声对他说:“刚、好、1、点、正——”
  于是,他立即大步向教学楼走去……
  ------------
  杨嵩:在顺境中不断战胜自我(2)
  ------------
  为了促使他不断战胜自己并体验战胜自己的感觉,我给他出了不少作文题:《 两个自我 》、《 一次战胜自我的经过 》、《 灵魂的搏斗 》、《 做自己意志的主人 》等等。在我那次提醒他“刚好1点正”不久,他在一篇《 灵魂的搏斗 》的文章中,真实细腻地描写了那次他从乒乓球台走向教室的心理过程:
  当时,我是多么希望李老师回答“还差几分钟到1点”啊!那样的话,我还可以多玩一会儿,因为当时我正赢着。但时间毕竟是无情的,我只好向教室走去。也许在李老师和同学们看来,当时我走得很爽快很坚决。可是,对我来讲,从操场到教室不过百米的路程,却是那么遥远,走起来又是那么艰难:我的脚很沉重,简直可以说是一步一步地挪动!当时,我是多么想回头看一看乒乓球桌啊!然而我在心里对自己说:“千万不能回头啊!如果一回头,你可能就控制不住自己而弹回乒乓球台旁去了!不能回头,一定不能回头!”我终于走进了教室。这是一段十分痛苦的路程,却又实实在在是令我无比自豪的!因为我又一次战胜了自己!
  当我在班上朗读这篇文章时,全班同学都被杨嵩在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上所表现出来的毅力感动了!杨嵩高中毕业已经七年了,可是他10年前写的这篇作文,我至今还保存着,并经常给我后来一届又一届学生念。
  如果说,“克制打乒乓球”是杨嵩在我的引导下自己为自己出的一道“难题”的话,那么,我决定借助他这个良好的开头,继续给他出“难题”——让他在越过一个又一个难关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潜力,进而“超越自我”。
  杨嵩的本性其实是比较活泼开朗的,但由于他年龄很小,因而在班上显得很幼稚而且胆小。比如,他很难在课堂上发言,更不要说在班上当众讲演了。所以比起程桦来,他各方面的能力是比较弱的。我准备就从能力培养入手,“折磨”一下他。
  一天放学后,我把他请到我的家里,高度赞扬了他最近在战胜自我方面的进步后,又同他聊起了“志向”的话题。
  我说:“看来,你很佩服复旦大学少年班的同学。我认为,他们值得你学的,首先是他们都有明确的志向,即一生的奋斗目标。你想过没想过自己这一生的志向呢?”
  杨嵩回答:“我想过。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建筑大师。”
  把“志向”理解为具体的职业,虽然很认真,但确实表现出杨嵩特有的幼稚和纯真。不过我仍然满腔热情地表示赞赏:“很好!”
  我进一步引导他:“当然,最后你是否真能成为一名建筑大师,除了取决于你本身的努力外,还受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就是不管今后你是不是真的成了一名建筑大师,或者阴差阳错干了别的什么行当,你这一辈子不打算过得很平庸,而希望干一番事业,是吧?”
  “是的!”他很真诚地使劲点了点头,脸上呈现出与他这个年龄不相称的庄严。
  “那么,你现在就应该仔细检查一下自己:为着将来大干一番事业,自己目前还缺些什么?”
  我和他一起分析起来。论学习成绩,他显然是没多大问题的;论品格意志,他已经开始磨炼自己了;最后,说到能力,他感到惭愧了:“我就是不好意思做抛头露面的事,怕做不好,被同学们笑话。”
  我说:“我不是给你讲过吗?不喜欢做的事,而强迫自己努力去做并且要做好,这正是战胜自己啊!”
  “可是,我从哪儿入手培养自己的能力呢?”
  我给他出主意:“最近班上的班委正好要改选。你去主动争取竞选,怎么样?”
  “可以是可以,但是……”他有些踌躇,“我从没当过班干部,如果同学们不选我,怎么办?”
  我毫不犹豫地说:“即使你没被选上,对你来说也是胜利!因为你又一次在‘面子’上战胜了自己,而且经受了一次难得的受挫锻炼。”
  我又说:“当然,你应该尽量争取获胜!这样吧,在同学们投票前,你发表一下演说,谈谈你为什么要竞选班干部,你打算怎么为同学们服务,并请同学们给你一次机会。我想,同学们会被你的真诚感动的!”
  他说:“哎呀!我是最不敢上台讲话的,一说话我的腿就发抖。”
  “不要紧的。”我笑着对他说,“我给你出个主意,今天晚上回去你写一篇讲演稿,明天拿给我,我帮你改一改,然后,你再回家把稿子背下来——你的记性不是特别好吗?同学们又不知道你是背稿子,听到你有条有理的讲演,一定会佩服你的口才。”
  “好吧!”他同意了。可临离去的时候,他又想起一个问题:“李老师,你说我竞选什么班干部好呢?”
  我说:“这就是你自己考虑的问题了。不过,我提醒你,哪一项班委职务最能锻炼你的能力,你就考虑竞选哪一项职务。”
  第二天,他果真交给我一篇写得很认真的竞选演说,他打算竞选体育委员。我问他原因时,他说:“体育委员经常要组织同学们集队集会,每天都要组织课间操。我觉得事情多,更能锻炼自己;而且,这些事情都是抛头露面的,正好让我的脸皮‘厚’起来,变得大方些!”
  果然,在几天后的班会上,杨嵩以自己诚恳的态度和大方的演说,赢得了同学们的信任,他如愿以偿被选为体育委员。
  当上班干部,有“身份”了,杨嵩可就忙了起来: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刚下课,他就大声催促着同学们:“快点,快点!出去做操了!”每当体育课时,他总是站在我班队伍前,煞有介事地指挥道:“立正!稍息!”虽然口令喊得还不是那么熟练,但观其神情,俨然是一位将军。
  但是天天如此,杨嵩好像感到了一种乏味,倒不是他不愿为同学们服务,而是他觉得自己的工作是一种简单重复,缺乏新鲜感。
  我没有简单地批评他“看不起平凡的岗位”,而是从他这个“不满足”中看到了杨嵩一种可贵的思维品质:希望创新。
  是的,对杨嵩来讲,争当班干部,并不是仅仅锻炼胆量;当天天喊“立正”“稍息”因而日渐大方起来后,他就渴望一种工作的创造性。而且,作为教育者,所谓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其说是手把手地训练,不如说是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我又给他出主意了:“1988年元旦即将来临,你能不能想想办法搞一次活动,既有迎新内容,又与体育竞赛有关,而且要让同学们耳目一新?”
  我和他一起探讨了多种方案,最后杨嵩决定举行一次“迎新室内田径运动会”。
  室内田径运动会?这名称岂止是新颖,简直是令人费解!
  ------------
  杨嵩:在顺境中不断战胜自我(3)
  ------------
  然而,杨嵩毕竟是杨嵩。在1987年最后一天,我班的“迎新室内田径运动会”不但在教室里如期举行,而且大获成功。关于这次别开生面的活动,任何文字描绘都不足以表现出当时的热烈气氛。不过,我还是借我保存的一篇当年杨嵩写的题为《 小小空间任驰骋 》的作文中的有关记录,向可能感到好奇的读者介绍一下,在这“小小空间”,杨嵩是怎样组织同学们“驰骋”的。
  本届运动会设有标枪、铅球、短跑、跳高、跳远等项目。不知情的人也许会疑惑:教室里怎么能投掷跑跳?嘿,这正是鄙人的发明!其实,所谓“标枪”,就是50厘米长的竹签,“掷标枪”就是立定掷竹签;所谓“铅球”,就是氢气球,“掷铅球”也就是掷氢气球;所谓“短跑”是跑100厘米,当然,得把双腿捆住……尽管如此,比赛场面仍然十分激烈精彩。你看掷“标枪”的同学,虽然只是一根细细的竹签,但比赛规则是肩膀不能动,只能小臂运动,所以有的男子汉虽有鲁智深一般的力量,却仍然哀叹英雄无用武之地。相反以细心灵巧着称的女同胞可就大显身手了。别看她们平时斯斯文文,可此刻她们细细的手指捏着细细的“标枪”,轻轻一扔,就超过许多男同学。不过在铅球比赛中,身材矮小毫无运动员应有的强壮体魄的尹德君,却以自己的灵巧为男同学赢得了一项冠军。……比赛项目都很“袖珍”,但气氛却不亚于奥运会:喝彩声、加油声、欢呼声,还有差一点就夺冠的叹息声以及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捶胸顿足声汇成一片,也成了我班迎接1988年的迎新曲!
  刚进入1988年,也就是杨嵩主持“室内田径运动会”后不久,他又迎来了一次机会,当然从事情后来的发展看,毋宁说这是一次考验。
  华中某大学少年班的招生简章传到我校,我首先就想到杨嵩,不仅仅因为班上只有他的年龄符合条件,也不仅仅因为他的成绩拔尖,更主要的是我希望给他一次在更大范围内冲刺的机会,让他经受一次锻炼。
  当杨嵩父母得知少年班招生的消息,也很想让杨嵩报考;杨嵩本人更是跃跃欲试。
  但是杨嵩真的要报名了,我却有些犹豫了:他面临的功课负担实在太重了——他不过才学完高一上学期的课程,可是半年之后却要通过六门功课的高考。如果他这几个月的时间,不能很扎实地掌握有关课程的知识,那么不但考不上少年班,而且还会影响他以后的学习。
  但是,杨嵩的态度很坚决:“李老师,让我试试吧!即使考不上,我也可以检验一下自己的自学能力啊!你不是经常要我‘战胜自我吗’?”
  就这样,在高一下学期的四个月里,杨嵩一个人在家开始了艰难而顽强的跋涉。其间他所遇到的困难和他所表现出的毅力,非三言两语能够说清;不过,对此读者一定也不难想象。
  当年参加高考,杨嵩以西南地区第一名的成绩被获准赴华中某大学复试。
  一路过关斩将,复试也非常顺利。但是,就在杨嵩几乎就要跨过大学少年班门槛的时刻,却因招生过程中的某些原因,他被人为地拒之于少年班的门外!
  应该说,在出征之前,杨嵩就想到过失败的可能性,但那种可能性不过是因为文化考试的失利;现在以这种原因而使理想成为梦想,不但杨嵩而且连他的父母和我都是不曾想到的。因而,对小小杨嵩来说,这个打击就不但是沉重的,更是残酷的。
  而且,早在他报名之初,个别学校领导就劝阻过他:“应该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分量。不要过高地估计自己的水平,更不要头脑发热……”
  因此,我非常担心杨嵩“无颜见江东父老”。
  不过,从某种角度看,我又觉得对他这样一直很顺的学生来讲,这件事又并非没有一点积极意义。关键是我怎么充分挖掘这次“挫折”所潜在的教育因素。
  自然又是一次震撼心灵的谈话:从“天降大任”到“好事多磨”,从韩信的“胯下之辱”到爱因斯坦的“第三个小板凳”,从信心、勇气、毅力到人格、胸襟与心理素质,从“这次应考至少让你看到了以前连你也不相信的智力、能力和潜力”到“当若干年后,你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之时,再回头看今天的挫折,你就会发现这不过是人生长河中一个小小的漩涡而已”……
  最后的结论是:“你应该感谢命运给了你这次打击,你应该把它当作一个新的起点!”
  新学期开始了。高二年级按文理科分班上课。我班已被拆散:读理科的学生转入其他班,读文科的学生留下。分班学生名单是上期期末确定的,因为当时杨嵩正参加高考,学校便根据他的学科优势,将他分在了理科班。我也认为根据他的兴趣爱好、学习状况和智力特点,读理科是理所应当。
  但开学第一天,杨嵩却找到我,要求留在我班读文科。我无比惊讶,他的解释却让我既感激又感动:“我不想离开你,而希望一直跟你到高中毕业。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我想在文科方面加强一下自己的知识与能力。经过这近半年的自学,我已经把高中的数理化功课学完了,但我深感自己的文科素质还比较弱。你不是常常对我们说,未来需要的人才应该是知识广博、能力全面的吗?”
  于是,在同学和老师惊讶的目光中,杨嵩留在了文科班。
  接着,杨嵩又一个行动让大家看到了他确实没有半点受挫后的颓唐之气:他要求在新学年班委改选之际竞选班长!
  这里,我还是引用当年杨嵩的同班同学郑洁的作文《 新班长诞生记 》,再现一下当时杨嵩的风采——
  ……
  班长竞选人为潘芳奕和杨嵩,两位都是班上富有个性的人物,他们之间激烈、精彩的竞选在同学们的掌声中开始了。
  ……
  潘芳奕演说完毕,杨嵩便踏着如潮的掌声神采飞扬地走上了讲台。杨嵩年龄在班上最小,上课虽总不老实,但学习成绩却总是第一。他有时如小孩一般为一点小事而天真地大笑,但办起正经事来,又一脸成熟凝重,常使人觉得他是否太出老相了。今天,他满脸纯真的笑容,侃侃而谈,再不是过去那个不好意思发言的小弟弟了。他说:“我当班长嘛,大部分是想为集体为同学们做一点事,但是,我也毫无掩饰地说,我也有一点个人目的,就是想通过当班长来锻炼自己的能力!”话音未落,掌声便响起了。显然,我们正是需要这样真诚坦率的班长。面对同学们的掌声,他格外冷静,似乎受宠不惊,继续用他的热情发表着自己的鸿篇大论。他的话,给人一种活力,一种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活力。
  下面是答辩了。面对种种提问,两位同学胸有成竹,从容对答。
  ------------
  杨嵩:在顺境中不断战胜自我(4)
  ------------
  “假如你们在上面讲话,下面的同学不听,怎么办?”一位同学问道。
  潘芳奕说:“反正有纪律,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杨嵩却说:“若大家不听,就说明我们的讲话没有切合同学们的心愿,那我们就应该改变说话方式和内容,让大家感兴趣!”
  又是一阵掌声!
  李老师发问了:“假如我出差不在班上,你们怎么办?”
  这次杨嵩迅速接过话题,笑眯眯地答道:“你要走,就放心地走。有了我这个班长,你这个班主任可以说是可有可无的了!”
  全班哄堂大笑!笑声中,同学们的敬佩信赖之情油然而生。
  最后,经过同学们投票,杨嵩当选为班长,潘芳奕任“第二把手”。然而,对他们来说,新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以后的事实证明,杨嵩在竞选时的自信是不无道理的。有他这个班长,我这个班主任虽不能说是“可有可无的”,但确实轻松多了。仅仅是一年的时间,我和同学们明显地感到杨嵩各方面的进步是极为显着的。
  而且,他的进步还在继续——到了高二下期,他又当上了校学生会主席;到了高三,他被选为乐山市学联副主席……
  他可没有把“学生官”当成“荣誉称号”,而是实实在在地体现出一种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就任学生会主席不久,他就干了一件算得上是轰轰烈烈的“大事”。
  当时,乐山一中外面一条叫致江路的街道,又脏又烂: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而且坑坑洼洼,连公共汽车也开不过来。这样一条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生活,更影响全校学生上下学的街道,却由于种种原因长期得不到整治。
  于是,杨嵩经过深入调查,决定代表全校师生投书报社。他先写了一份《 关于申请整治致江路的呼吁书 》,请我修改后寄到了乐山报社。然而过了很久没有回音。可他并不泄气,准备写第二封呼吁书。我提醒他:“何不直接给市长写信呢?”
  他问:“这妥当吗?”
  我说:“市长是市民的公仆,市民有困难找公仆怎么会不妥当?”
  于是,他真的写了一封致市长的公开信,说明致江路早已变成了“制浆路”,并严重影响了周围市民生活特别是学生的学习,恳请市长督促一下有关部门,尽快整治该路段。
  信写好以后,杨嵩突发奇想,来了个全校签名征集。于是,这封公开信后面便有了长长的而又沉甸甸的签名。
  可是,信怎么才能让市长亲自收到呢?杨嵩又犯愁了:“总不能又投寄报社吧!”
  “简单得很!”我又给他出了一个主意,“你亲自给市长送去!”
  “这……”毕竟没有经历过类似的事,本来在我看来已经够勇敢的杨嵩却仍然有点犹豫。
  我说:“怕什么怕?主人见仆人,居然还要怕?”
  杨嵩终于还是鼓起了勇气。
  一天晚上,杨嵩费了不小的周折找到了市长的家。
  开门的是市长夫人:“你找谁?”
  “我找市长。”虽然心怦怦直跳,可杨嵩还是故作镇定。
  看着眼前这个似乎乳臭未干的孩子,夫人有些惊讶:“找市长?找市长干啥?”
  “我代表乐山一中的师生向市长反映情况,请求整治致江路。”杨嵩的心已经平静多了。
  “哎呀!为这点小事就找市长啊!你应该去找有关市政部门嘛!”夫人把门关上了,末了补充了一句,“我们那位嘛,不在。”
  被拒之门外的杨嵩可没泄气,他准备再跑一趟,直接把信送到市长办公室。
  正好那几天我班要代表学校到市里参加“五四”歌咏比赛,市长将出席这次歌咏会。于是,比赛前,我见市长端坐在主席台中央,便对杨嵩使了个眼色:“上!”
  据杨嵩后来对我说,市长接过他的信,知道内容后,和蔼地拍着杨嵩的肩膀说:“很好!我一定尽快过问此事。谢谢同学们!”
  一个月以后,致江路焕然一新。
  当杨嵩后来捧回“乐山市优秀学生干部”的荣誉证书时,我想起当初那个喜欢“阴到费”的小男孩,不禁感慨:对社会而言,教育当然不是万能的;但对学生而言,没有教育的确是万万不能的啊!
  高中毕业,杨嵩被保送就读复旦大学经济学系。
  那年,他只有16岁。
  ------------
  黄金涛:日记中的心路历程(1)
  ------------
  黄金涛是我在成都玉林中学高九○级一班所教的一个男生。后来高中毕业时,以优异成绩考上电子科技大学。但在高一时,他却绝对不是班上出类拔萃的学习尖子。他自控能力较差,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堂上常常忍不住说小话,过后又后悔不迭;二是课余学习(特别是在家学习)往往容易受外界影响——比如电视的诱惑等等——而分心。所以在高一高二时学习成绩一直处于中等状态。但我一开始,就是把黄金涛作为一名优秀学生看待的。他思想纯正,为人朴实,而且有着强烈的上进心。特别令我欣慰的是,他十分尊敬我,甚至可以说非常崇拜我,这使我对他的教育始终是建立在一种彼此高度信任的情感基础之上的。在和他三年的交往中,他和我从来没有发生过任何一次冲突。直到最近我因要写这本书,约他来聊一聊的时候,他还真诚地对我说:“在我的眼里,您极富个人魅力,我一直很喜欢您,很信任您。”他的父母不止一次地感叹:“我们二娃有幸遇上了李老师,李老师对他的影响真是太大了!”细细回忆起来,我对黄金涛的教育,其实从某种意义上,仍然是“战胜自我”的教育。当然,如果要说与对程桦、杨嵩等优生的教育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在教育手段上,我有意发挥了日记的作用。也可以这样讲,“日记”是我的教育载体,也是黄金涛“人格长跑”的记分牌。这次,黄金涛在谈到我对他的影响时,特意带来了他保存完好的高中生活日记,他说:“在我高中三年的思想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是您,而发挥主要作用的,是这一本本日记。”
  下面,我就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日记,加以适当的评注,以此展示我对黄金涛心灵的影响。
  1992年9月1日
  开学第一天,我有幸分在高一一班。说是“有幸”,主要是因为这个班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是李镇西老师。在我读初三时,他曾代了我们一学期的课,他给我和同学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对同学真诚的爱和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法,都让我们敬佩不已。现在,我又幸运地成了他的学生,将和李老师一起度过三年的高中时代,我想,我一定会在他的教育下,成为一名优秀学生的!
  今天,李老师对我们提出了一个要求:每天坚持写日记。他说日记是道德长跑、意志长跑、人格长跑的记分牌,要我们通过写日记,养成每天“自省”的好习惯。我现在不敢保证自己能一直坚持把日记写下去,但是我将尽最大的努力,尽可能地在“人格长跑”的跑道上跑远一些。
  (评注: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魅力就是教育者对学生的吸引力。当学生对教育者有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崇敬甚至崇拜之情时,我们的教育已经露出希望的曙光。我当时要求学生写日记,固然有磨炼人格的意图,但更多的是从语文练笔的角度提出来的,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学生通过日记所获得的教育——主要是自我教育——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料。而黄金涛是其中突出的代表。而且,直到现在,已是大学三年级学生的黄金涛仍然保持着写日记的习惯。)
  1992年10月7日
  今天上课时自己显得过分活跃,虽不太严重,但不可放松警惕。其活跃表现为上课总忍不住说话,虽然自认为很小声,但也是违纪之行为,其动机无非是想表现一下自己所谓的“幽默感”——荒唐!望明日节制。
  今天也有值得自我表扬的事:一是历史课上,我主动发言,勇气令我自豪;二是我终于把教室里的一盏灯修好了,虽然花了不少时间,但毕竟还是修好了,心中无限欣喜,并颇感自慰。
  (评注:黄金涛上课爱说小话的毛病几乎一直伴随他到高二结束,为此,我没少找他谈心。其实,他并不是有意想违反课堂纪律,而且每次违纪后他都自责不已。我与他的谈心说的最多的话,就是“战胜自己”。他一方面爱说小话,但真正课堂举手发言又紧张得很,每每被抽起来,便紧张得要命。于是,我要求他把说小话的能量转移到举手发言上,鼓励的要点仍然是“战胜自己”!黄金涛最大的优点,是乐于公务,常常主动关心集体。修灯小事,可见一斑。)
  1992年11月13日
  今天李老师总结开学以来的情况,要求凡是最近课堂纪律不佳的同学自己承认错误。于是,我给李老师写了一张纸条,承认了自己课堂说小话的毛病。我为我以前的行为感到可耻,也为我的诚实和改错之决心而倍感欣慰。这恐怕也是战胜自我吧!
  (评注:记得当时我在班上表扬了黄金涛这种勇于承认错误的精神。虽然以后的事实证明,他并未彻底改正自己的缺点。然而我认为,学生老毛病重犯,不一定就是“说话不算数”。改正多年养成的坏习惯需要一个过程,教育者对学生应该有信心,更应该有耐心。)
  1992年12月5日
  开学以来,李老师找我谈心说的最多的,就是“战胜自己”四个字。是啊,人之为人,就在于有毅力,有意志。谁不想成为有作为的人呢?谁天生就是坏蛋呢?但能否战胜自己,便成了一个人高尚与卑下的界限。
  今天下午扫地时,心里一直想去打球,但仍然克制住了,扫地时一丝不苟,真正做到了“认真”二字。这当然是一件小事,但我很高兴自己能就这一点小事做到“认真”。我想,这也应该算是“战胜自己”吧!
  (评注:尽管黄金涛现在仍然还谈不上在各方面战胜了自己,但他已经有意识地对自己提出了这方面的要求,并开始在一些小事上磨炼自己,我想,这就是他走向成熟的起点,也是我教育成功的起点。)
  1993年2月27日
  今天下午,李老师就我的弱点再次与我谈心。他充分肯定了我的优点,他说他很赞赏我的正直与朴实;同时又诚恳指出了我的致命缺点:自控能力较差,有上进心却毅力不够。在谈心的过程中,李老师没有一句严厉的话,而是亲切地和我聊天,他兄长般的真诚,使我很感动,觉得李老师够“哥儿们”。将心比心,我也反省了自己过去的表现,尤其是老师多次批评过的课堂纪律。
  我是理解李老师的!
  (评注:黄金涛所说的这次谈心,现在我已完全记不起来了。但读这篇日记,我却很感动——为自己被学生理解而感动。教育离不开谈心,而让学生觉得“够哥儿们”的谈心最能打动学生的心灵。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的艺术有时就是谈心的艺术。)
  1993年3月18日
  今天听李老师念了他以前一位名叫杨嵩的优秀学生的一篇作文,这篇作文写了杨嵩怎样以顽强的毅力战胜自己。我很受震动。我以前就听李老师多次讲过杨嵩的事迹,但我原来认为杨嵩的成功是因为他特别聪明,今天我才明白,他的成功首先是因为他具有超人的毅力。
  而我现在恰恰就缺乏他这种毅力。其实,我也有过战胜自己的经历,而且很受鼓舞,但只是偶尔的;更多的时候,我往往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而战胜不了自己。因此,今天我对此有了一个新认识:毅力不光表现在是否战胜了自己,更在于是否坚持下去!
  ------------
  黄金涛:日记中的心路历程(2)
  ------------
  (评注:不断地用过去教过的优秀学生的事迹,来教育并激励现在的学生,是我一贯的做法。黄金涛的“新认识”说明,他不但真诚地以杨嵩为榜样,而且还自觉地解剖自己与杨嵩的差距。)
  1993年4月4日
  又是一个“后悔不已”:说是要向杨嵩学习,可今天又犯错误了!
  数学课时,突然停电了。老师给我们送来了蜡烛。可是燃烧的蜡烛,却似乎具有魔力,深深地吸引着我。我很想玩蜡烛,但一想到“战胜自己”的话,我又极力克制自己的贪玩心理。遗憾的是,我并未坚持下来,后来我有时忍不住去吹别人的蜡烛,有时又看别人玩蜡烛。这样,既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又影响了别人的学习。过后我又在心里骂自己:唉,我又成了“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评注:黄金涛“后悔不已”,我却对他充满希望:能够对自己的过失“后悔不已”而不是“无所谓”,这本身就是了不起的进步。)
  1993年6月12日
  离期末考试一天天近了,我时时提醒自己抓紧时间。
  我是个军事迷,爱看一些军事杂志。今天放学路过报亭,脑袋就像被一根绳子套住往报亭拉。我这时真想过去翻翻军事杂志啊!但一想到杨嵩同学戒球瘾的事迹,我就被一个正义的、坚强的“我”战胜了。我义无反顾坚定地走过报亭,头也不回!我走了一段路程,把报亭远远地扔在了后面。虽然我还是有点可惜我没有看到精彩的杂志,但更觉得自己终于战胜了自己,说到做到了,就不觉得可惜了,而是十分自豪!
  (评注:让学生不断亲身体验“战胜自己”的喜悦,是引导学生自我教育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1993年10月17日
  今天是星期天,但我并没有因此为爱偷懒的我找睡懒觉的借口。我很早就起床了,然后坐在书桌前复习功课。天还没亮,整个家属区还一片宁静,外面一片漆黑,似乎只有我一个人在挑灯攻读。想到这,我竟感到一种骄傲和自豪!因为在这寒冷的早晨,谁不想多在温暖的被窝里舒服舒服呢?谁愿意迎着寒冷从温暖的被窝里爬出来学习呢?而我却做到了这一点!这难道不是意志的胜利吗?
  (评注:记得后来黄金涛在一次作文中再次写到这个令他自豪的“星期天早晨”,我在班上读了他的那篇作文,并号召全班同学都向黄金涛同学学习。)
  1993年11月2日
  今天,李老师给我推荐了一篇报告文学《指挥博士陈佐湟》,他让我好好读一读。我当然理解李老师良苦的用心,他是想在我心中再树立一个真正值得我们崇拜的英雄!
  一口气读完陈佐湟的事迹,我重新思考“用脑科学”这个问题。是的,正如李老师所说,历史上凡是卓有成就的科学家、艺术家等等,没有一个是“科学用脑”的!他的意思当然不是反对科学用脑,而是针对现在一些人学习极不刻苦却动辄讲“科学用脑”而说的。陈佐湟在美国留学时,一天只睡几个小时,过着“咖啡加闹钟”的苦行僧般的生活,却一举拿下了该大学空缺了20年的音乐指挥博士的学位!再看爱因斯坦、居里夫人、华罗庚、邓稼先等等杰出人物,哪一个不是在“折磨自己”中走向事业的辉煌?所以,就我们中学生目前的情况而言,我们现在首先还是应该提出拼命精神,加倍努力,而不管是否“用脑科学”。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味蛮干。在发扬拼搏精神的前提下,我们还是应该总结科学的学习方法。对我来说,当务之急是提高效率。我最大的问题是学习时,效率观念不强,磨磨蹭蹭,时间一会儿就过去了,坐在书桌前几个小时,却不见有多大收获。今天,我决心抓紧时间。晚上,我把一只小闹钟放在桌前,指针的走动发出的声音如滴水一般,似乎在催促着我;我握笔的手不由自主地在本子上急速地“跑”过,去追逐时间。这才是抓紧时间,提高效率的感觉!
  (评注:在教育的过程中,有时一位震撼学生心灵的英雄形象,远远胜过教师一大堆“苦口婆心”的唠叨。我至今珍藏着1989年第11期《 文汇月刊 》,上面刊载的《 指挥博士陈佐湟 》,是我后来每一届学生的必读教材。)
  1994年1月5日
  对于“爱情”,像我这样大的孩子,实在难于启齿。偶尔看到电影里、电视里有关爱情的内容,也感到脸红。但我们这个年龄,有时又忍不住朦朦胧胧地想想这个我们根本无法想清楚的问题。今天,李老师却把这个敏感的话题搬上了讲台。他的《青春期教育系列讲座》正式开始了。李老师真诚坦然而又幽默风趣的讲述,让我们听得十分投入。听了之后,又陷入深深的思考,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成熟,什么是真正的人生意义。我感谢李老师为我们提前打“预防针”,使我们在成长的路上走得更稳当。
  (评注:当时,我之所以要给学生开设这个讲座,是因为我已觉察班上有个别学生在这个问题上把握不住自己。于是我想,与其被动去地扑“早恋”之火,不如主动地向学生正面进行青春期心理辅导。黄金涛的这篇日记和后来班上的风气证明,我的这个做法是明智的,也是有效的。)
  1994年3月12日
  语文课上,李老师继续为我们读小说《凤凰琴》。最近一个星期,他每天都利用语文课为我们读这篇感人的小说。
  今天念的是小说的尾声。当张英才背上行李即将离开界岭小学时,余校长用嘶哑的嗓子对他说:“今后你不管到了哪里,都别忘记在界岭山上有这样一座界岭小学。”念到这儿,李老师声音哽塞了,他半晌发不出声,转过身去背着我们擦拭眼泪。教室里鸦雀无声,每个人心里都沉甸甸的。我的鼻子也一酸,险些掉下泪来!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热血在胸膛里沸腾。我控制泪水,深深吸了一口气,又分明听到气流在颤动,那是心灵在为之震动!
  为了山区的孩子,我真是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我想可以捐书,自己有许多现在不用的学习参考资料,都可捐出。当然,我更应该珍惜现在拥有的良好学习条件。看看他们,想想自己,净化灵魂,树立志向:发愤学习,考上大学,建功立业!为自己,也为他们,更为未来我的国家和民族!
  (评注:我从来不认为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就可以取代对学生所有的思想教育,那未免把教育看得太简单了;但是,在有些时候,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确可以起到某种“催化”作用,使学生思想的量变飞跃到质变。比如,对现在黄金涛来说,这篇《 凤凰琴 》就一下点燃了他沉睡的理想火焰。最近,他来看我时,还谈到这篇小说当年对他思想的震撼。)
  1994年4月6日
  不知是因为我的纪律比以前大大地好了,还是因为同学们有意想“以毒攻毒”,今天,我荣幸地被班上选为班委纪律委员,专门负责课堂纪律的监督,每天下午把当天课堂违纪同学的名字写在黑板上。
  不管同学们是怎么想的,反正我现在是“有身份”的人了,我就要对得起这几十张选票!正好下午上自习课,我就勇敢地行使了一回“权力”。
  ------------
  黄金涛:日记中的心路历程(3)
  ------------
  刚开始上课时,纪律还不错。可到后来,就有人小声说话了,声音渐渐多了起来。我也渐渐不安起来。嘈杂的教室里只有我的脑子一片寂静,我没有管脑外的声音,只有“管,还是不管”的问号接二连三地打得我头晕。站起来吧,又怕众人看我、笑我,我天生的薄脸皮,从小就怕抛头露面,只恨不得当了穆斯林妇女,用布遮了脸,什么都不管,什么人都不得罪。大喊一声“不要说话了”则更怕人笑话,无人理会,讨个“假正经”的名声,那可更可怕!但是,周围的说笑声却不停地传来,我感到十分刺耳。如果我就此沉默,当然没有人会笑我“假正经”,但会有更多的人在心里蔑视我:我们白选你当纪律委员了!我终于站了起来,大喝一声:“不要说话了!”令我吃惊的是,我这一声还真管用,周围的声音都平息了,直到下课,教室都是安安静静的。
  这也应该叫“战胜自己”吧?
  (评注:那一周的周记,许多学生都不约而同写到黄金涛的“大喝一声”,并为他的凛然正气所感动。记得当时我特意把同学们的周记拿给他看,鼓励他继续发扬正气。一学期后,黄金涛继续当选班委,不过他的职务换成了体育委员。于是,在每天我班课间操的队伍中,总有黄金涛巡视时那威风凛凛的身影。只要有谁不认真做操,他便在班上黑板一角记下姓名让其曝光,他还为这个“曝光角”取了一个幽默的名称:“今日病夫”。)
  1994年5月1日
  今天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节日,我却“节日”不起来。半期考试,我考得很不理想。虽然我一再告诫自己:“过了的事就不要老去想了!”但心里始终忘不掉。就像病人去了盲肠,却总要在腹部留下一块不大不小的伤疤。我这人好面子,裤裆破了,便赶忙夹紧了双腿,别着脚走路,脸上带着让人迷惑的笑,眼睛总盯着别人的脸孔,心里却嘀咕着别人是否见丑了,或是听见线绷的声音了……总之心中的阴影久久挥之不去。
  唉,我不知何时能走出失败的怪圈?
  (评注:说实话,黄金涛的自控能力已大大提高,但科学的学习方法还没有转化为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他很苦恼,在这次考试后,他主动找到我,请求我帮助。我给他提出了“每日十问”的要求,即每天晚上睡前问自己十个问题:一问今天在家早读外语没有?二问今天上课开小差没有?三问今天学习上提出什么问题没有?四问今天的功课复习没有?五问今天预习明天的功课没有?六问今天做过闲事没有?七问今天“过电影”没有?八问今天计划完成没有?九问今天有未弄懂的难题没有?十问今天有无浪费的时间?我要求黄金涛把这十个问题制成表格,每天按实际情况填写。最后我对他说:“一两天做到这每日十问并不难,但关键是要坚持下去,唯有这样,你才能真正步入学习的良性循环。”)
  1994年5月17日
  出差几天的李老师,今天又回到了我们中间来了。他问我们这几天表现怎样,大家自然是异口同声大叫“好得很”。他似乎有点不相信,便走访诸位科任老师,结果大喜。我们当然更是十二万分的自豪!因为我们在没有班主任的情况下保持了良好的纪律。我们都逐渐在思想上向李老师所说的真实、真诚靠拢。李老师又在班上搞“最近班上最守纪律的同学”的调查,结果,我荣幸地榜上有名!我以此为最大的荣誉,因为我在以前总是爱说小话,屡屡课堂违纪被老师批评。现在,我可以毫无愧色地对自己说:我是一个守纪律的学生,我保持了自己的进步,我战胜了自己!
  说实话,今天我受到的表扬,比我考试取得了好分数还令我高兴。因为道德的殊荣远比成绩的殊荣更可贵;同样地,道德的沦丧比成绩的下降更可怕!
  (评注:经过我的引导,更通过黄金涛本人的自我教育,他终于彻底改变了上课说小话的缺点。更令我欣慰的是,在改正缺点的过程中,他逐渐成熟起来。在以后的前进道路上,也许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对他纯正的品质,我是可以放心的了。)
  1994年6月2日
  也许是因为学习太疲倦,也许是因为我心灵深处的懒惰的根还未彻底铲除,这几天,我好像又有些松劲了。不行!我这辆耗油量大的破车是该加加油了!于是,我找到李老师,向他求援。
  同往常一样,李老师亲切和蔼地与我谈心。他先听我的诉说,然后帮我一起分析我现在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心理。他特别问我“每日十问”坚持得怎样,我说坚持是坚持了,但怎么效果不明显呢?他笑了,说:“我这一服药是中药,不是西药。”我明白了他的意思。后来,李老师又给我讲了“体坛尖兵”叶乔波的事迹,并给了我一篇写这位世界冠军的报告文学。
  回想进高中来,李老师不厌其烦地给我介绍一些拼搏人生挑战命运的强者的事迹,在我心中树起了一座又一座英雄的丰碑:带咖啡壶上课的陈佐湟、背英汉大词典的杨嵩,今天又是带伤夺冠的叶乔波……也和往常一样,我为之冲动,为之热血沸腾!
  李老师今天为我加了油,我又升起一种拼搏的欲望:16岁正是应该拼搏的时候,我还等什么呢?其实,人生时时刻刻都在拼搏。这样才算是真正的活着!
  (评注:给他介绍叶乔波事迹的情形,我现在都还记得。黄金涛当时说他有一种学习的厌倦感,很着急,求我帮帮他。我很理解他的心情,因此一点没有批评他。因为长期紧张的学习,心灵的疲惫是不可避免的,何况他是带着一双信任和渴求的眼睛来的。面对这双眼睛,我们所提供的应该是抚慰和鼓励,而不是批评和指责。)
  1994年6月10日
  如果说,前段时间我的“每日十问”多少有些完成任务似的被动的话,那么,现在我已逐渐养成习惯。这种习惯促使我每天的学习都很有规律。更让我高兴的是,这一良好习惯(其实也是良好的方法)使我的学习明显有了进步。我将继续坚持下去。真感谢李老师!感谢他用这么看似简单的“每日十问”,就把我的学习状态纳入了良性循环,更使我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不知这是不是李老师的发明,如果是的话,他真应该获诺贝尔奖!
  (评注:真理总是朴素的。教育科学有时其实很简单,就是把教师的教育意图尽可能转化为学生的自我要求,再设法让学生坚持下去以形成习惯。)
  1994年7月5日
  还有一年就要高考了,可我在最近的期末考试中却失败了。李老师帮我总结了原因,是我太看重考试,太急于求成,导致应试心理素质太差。李老师又送了我一句朴素的话:“把考试当练习,把练习当考试。”他解释说,把考试看淡一些,“不就是一次练习吗”,丢掉任何患得患失的思想包袱,可能反而考试时会发挥得好一些;而对平时的每一道练习,都要当成考场上的试题,一丝不苟,而且要有时间观念。这样,真的到了考场,也就不会紧张了。
  我完全理解了李老师这句话的意思,而且我想,只有平时把练习当考试,到时才能把考试当练习。
  ------------
  黄金涛:日记中的心路历程(4)
  ------------
  (评注:经过两年多的教育,我自认为黄金涛进入了优生的行列,但要让他的学习成绩稳定下来,还需加强他的学习心理的优化,包括考试心理。)
  1994年9月1日
  今天是高三学年的第一天,从今天起,整整一年的时间,我们将在紧张的拼搏中向高考冲刺。说不清是恐慌还是振奋,也许都有一点吧!不管怎样,我对这一年的学习将全力以赴,争取考上重点大学,这是我人生理想的第一个台阶。
  第一节下课后,李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笑盈盈地送我一本笔记本:“今天是你17岁生日吧!我给你写了一首小诗,连同这本笔记本,算是给你的生日礼物!明年7月,你就要参加高考了,衷心祝愿你明年能以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作为自己18岁生日的礼物!”我非常激动,不知说什么好,只是不停地说:“谢谢!谢谢李老师!……”我心中涌起一阵激动:这是我进高中以来,李老师第三次赠给我生日礼物了!我不知说什么好,只是喃喃说道:“谢谢!谢谢李老师!”
  回到教室,我打开笔记本的扉页,上面是李老师潇洒的行书——
  也许……
  ——贺金涛同学17岁生日
  名字也许太普通,
  人格永远不会平凡;
  生活也许较清贫,
  事业永远不会黯淡;
  歌声也许会暂停,
  旋律永远不会中断;
  理想也许还遥远,
  追求永远不会遗憾!
  你的朋友李镇西
  1994年9月1日
  我明白李老师诗中的含义,他是告诉我,人生的意义更多的在于为理想的追求,而不仅仅在于追求的结果。放心吧,李老师!我会用行动回答您对我的期待的。
  (评注:这首诗是写给黄金涛的,也是写给我自己的,后来我又把它作为毕业赠言送给了全班学生。我想以此告诫我和我所有的学生,理想的追求比追求的理想更重要!在这个日益物质化、实用化的时代,人们急功近利地追求“结果”,却放弃了“过程”中更有意义的价值或者说更有价值的意义!当然,把这首诗写给黄金涛,也算是我对他纯正人格的评价;同时也表达了我对他的一种含蓄的提醒:即使是对高考这样的重大关口,也不妨以平常心待之,它不过是人生长河中一段湍流而已,而决不是最后的港湾。无论成功或失败,都只是“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一年以后,黄金涛以优异成绩考上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临行前,他和学生们来看我,并送给我一张签有学生姓名的尊师卡,我打开一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黄金涛代表全班学生写的一句话:“镇西兄——血脉虽不相连,心灵永远相通!”)
  ------------
  王铜:男子汉的追求!(1)
  ------------
  高一新生开学第一天,我正在办公室清理新生刚刚交上来的报名单,黄金涛同学就急匆匆地闯进来:“李老师,不好了!王铜被政教处抓去了!”我一惊,赶忙向政教处奔去。
  远远地就听到政教处办公室传来主任气愤已极的尖利叱责:“处分!一定要给处分!学校哪能容忍这样的学生!简直连起码的规矩都不懂了!你难道真的不晓得后果吗?真的要把人杀死了,你才晓得好歹吗?……”
  我推开门,政教主任的脸涨得通红,而站立一旁的王铜居然满脸不屑,歪着头斜视主任一眼,那挑衅的眼神仿佛在说:你有什么了不起!你能把我怎样!
  这是一个个子高大而且浑身都洋溢着过剩精力和倔强傲气的顽童形象。
  原来,刚才政教主任巡视各班情况时,刚走到高一一班门口,就感到眼前寒光一闪,随即当的一声,一把匕首从身边飞过,颤巍巍地扎到教室门上方的横梁上!
  于是,政教主任就把王铜“请”到了办公室……
  虽然是新生开学第一天,但我对王铜却已相当熟悉。他初中便在本校就读,早已小有名气:一是因为他智商较高,成绩拔尖;二是因为他相当顽皮,常常违反纪律,有时还桀骜不驯,令人十分头疼。
  显然,这是一个十分有个性的学生。而初次见面,他就以这种方式给了我一个十分有个性的“见面礼”。
  教学区里甩飞刀,这行为当然十分恶劣,也十分危险,因此我完全理解政教主任要给处分的决定;但是,从长远的教育看,处分不但太简单化,而且会给王铜今后的成长道路设下障碍,也会给我的教育蒙上阴影。当然不是因为王铜成绩拔尖,我们就迁就他;但是,对于有个性的学生,我们只能采用符合他个性的方式来教育、引导。
  基于这个思考,我建议政教处暂缓处分,“冷处理”一段时间再说。
  一番十分勉强的谈心,他十分勉强地承认了自己的不对,然后又十分勉强地到政教处认了错,此事就暂且了结了。
  我当然知道这一连串的“十分勉强”并没有使教育深入其内心,但他毕竟低下了倔强的头认错了,这对他来说是相当不容易的。更何况,我对他的教育才刚刚开始呢!
  开学不久,我就明显感到,他并不因我为他解脱了处分而对我有丝毫的好感,相反,他几乎处处与我作对,仿佛我早就和他结下了不解之仇。
  在第一次班会课上,我和学生们一起制定班规。我建议,为了保证大家的身体健康,以后每天放学后,我班集体长跑800米。学生们都表示赞成。可这时,王铜居然叫了起来:“不跑!就不跑!反正我不跑!”
  同学们都惊愕地把眼光投向他,我则尽量捺着性子问道:“王铜同学有什么不同意见吗?”
  “我不想跑!”仍然是硬邦邦的吼叫。
  我有点火了,但仍然没有发怒:“那,总要说个理由嘛!”
  “没有理由,就是不想跑!”
  我终于勃然大怒:“是这个集体的人,就得服从集体的决定!”
  他瞪了我一眼,还想说什么,但终于没有说,只是在鼻子里重重地“哼”了一声……
  第二天下午,班里正式开始集体长跑,一清人数,只差王铜!
  这是公然向集体挑衅!我当然把王铜找来狠狠批评了一顿,但他强词夺理:“长跑不就是为了健康吗?我身体本来就健康,没必要长跑!”
  我只好说:“那好,明天请你家长来一趟,如果你家长说王铜可以不遵守集体的意志,我以后一切都随你的便!”
  他一听“请家长”,立刻软下来了:“那就算了嘛!跑就跑嘛!”他大概觉得顶撞我确实让我生气了,便又笑嘻嘻地对我说:“我,对您说话不够礼貌,望您多包涵。大人不记小人过嘛!嘻嘻!”
  我当然知道,“请家长”是教育者最无奈也最无能的表现。但对王铜我竟确实有些束手无策了!
  不久,在一次语文课上,他又一次和我发生了冲突。
  讲完《 雨中登泰山 》,我便布置学生利用星期天的时间,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公园游玩,然后完成一篇写景作文。为了让家长配合,我便口授了一封给家长们的信,我一边说,学生们一边记录。然而,就在学生们紧张记录的时候,王铜居然跷着二郎腿(这是他上课的一贯造型)在座位上摆弄他的什么小玩具!
  我不得不停下来,批评他:“王铜,请拿起笔,认真记录!”
  “我记下来了!”他坦然回答道。
  我一惊:他明明根本没动笔嘛!便问:“你记在什么地方的,给我看看好吗?”
  他用手指指脑袋:“我记性好,记在这里边了!”
  学生们一阵哄堂大笑……
  我对他自然又是一阵声色俱厉的“臭骂”。
  恰好那堂课结束后,就是为校庆照全班集体相。我将大家编好队,然后反复告诫学生:“注意,按快门的时候,大家一定要同时笑——也不能笑得太过分了,总之要自然。”
  这时,站在最后一排的王铜突然向我走来。刚才上课他太让我生气了,我现在看见他就烦,便没好气地问他:“你又要干什么了?”
  他竟然很认真地对我说:“李老师,你对大家说,叫大家在按快门的时候,一起说‘茄——子’,这样照出来的效果一定会很好。”他说这话的时候,一脸的真诚,不,甚至是无邪的天真!
  我一下竟有些感动:他毕竟还是个不失纯朴的孩子啊!
  后来在我们那张齐声“茄——子”的合影上,所有人果然笑得很整齐,也很“自然”。
  其实,现在回忆起来,即使是在王铜最“混蛋”的时候,他让我感动的时候也不止一回。
  有一次,我谈到社会风气不好时,教育学生们应该具有一种正气,并说现在患“软骨病”的男人太多,因而真正的男子汉太少了。当时学生们都听得很认真,连王铜也很专注地凝视着我。
  第二天早晨,王铜一跨进教室,便递给我一张报纸:“李老师,您给同学们读读这篇文章吧!”我一看标题:《 正义呼唤男子汉!》我心里一热:看来昨天我的一番话真正打动了王铜的心灵!
  于是,我在班上读了这篇充满正气的文章,并特意说明这是王铜推荐的。
  从这件事上,我窥见了王铜心灵深处正直的萌芽:他愿意成长为一名真正的男子汉。不过,从他的表现来看,他对男子汉的理解可能太肤浅也太片面了:以为粗鲁、不受约束、敢于顶撞就是“男子汉”。
  当然,遗憾的是,王铜这样的思想火花,太少了。更多的时候,是王铜和我也和班集体的碰撞:几乎天天迟到;除数理化课程之外,其他课差不多都睡觉(尤其是政治课,有一次鼾声大作以至压倒了老师讲课的声音);也有上课不睡觉的时候,那多半是在和其他学生谈笑甚至打闹;仅就语文作业不交,就被我多次批评……
  ------------
  王铜:男子汉的追求!(2)
  ------------
  他特别爱发出一些“奇谈怪论”,而且常常和我顶撞,因此,班上同学都称他为“持不同政见者”。
  说实话,有时他与我强词夺理时,我真恨不得扇他一耳光!
  但是,静下心来一想,他又和一般的“捣蛋大王”不同。首先,他对数理化,特别是对物理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也就是说,他有着较强的求知欲(虽然他相当偏科);其次,虽然常常与集体作对,其实他也有一定的集体荣誉感,比如在运动会上他主动报名参赛,而且取得了较好成绩;第三,他心胸很宽阔,不管我怎样批评他,他从不往心上记;第四,他讲义气,而且这种义气有时甚至表现为正气,比如有一次他看见一个初一同学被初三学生欺负,他走过去就给那个初三学生一耳光。
  显然,他是具备成为品学兼优学生的良好潜质的。问题在于,他不愿受任何纪律约束(所以常常无视班规校纪),一切都凭自己的兴趣(所以只愿意在自己感兴趣的学科上下功夫)。
  他的独特性正在这里:既不是痞子似的“差生”(因为他学习成绩不错,而且毕竟还有一定正义感),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优生”(因为他行为习惯实在太令人头疼)。如果引导得好,他将出类拔萃;如果顺其自然,他将很难成才,甚至对社会起副作用。既要适应其个性,又要让他懂得遵循必要的规章制度;既要鼓励他在某些学科上拔尖,又要引导他全面发展——这对我来说,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个性教育的意义以及乐趣也正在于此!
  高一结束时,我给他的评语是这样写的:
  毋庸讳言,在高一年级你犯的错误不少,常挨批评,但你身上的优点仍然是引人注目的:关心热爱集体,并以自己的体育特长为班争光,有一定的正义感(前次为我推荐一篇呼唤男子汉的文章就是证明);虽有时与我顶撞,但过后能认识错误,并不记恨老师,还反过来安慰余怒未消的我“大人不记小人过”。……你最大的弱点是至今很不成熟:把纪律当成是对自己的约束而未把它当成是自己的规范,学习凭兴趣而不是凭志向。不能说你不是聪明的,但我担心,你老不成熟,很可能“聪明一时,糊涂一世”。我多么希望你能以自己的行动来证明李老师的担心纯属杞人忧天啊!
  其实,反思我的教育,也不是没有教训和失误的。其中,最大的教训就是,整整一年,我和王铜还没有建立起像我和黄金涛那种彼此信任的感情;其次,我对他批评责备过多,这也使他和我存有抵触情绪;另外,对他的学科成绩我仍然是一刀切地要求全优,这显然不太符合他的实际。
  进入高二后,我决定改进方法,真正在王铜身上体现出教育的个性。
  开学后,我从分析他的学习成绩入手,找他谈了一次心。按他的智力和学习基础,本来应该在班上获得第一名的,但获得上期第一名的却是班上一个叫陈峥的女同学。“你的主要问题一是学习不够刻苦,二是偏科。”我对他说。
  一贯自负的他,居然败在他多少有些瞧不起的女同学手下,他也感到不好意思。在这次谈心过程中,他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愿望:一定要在学习成绩上来个飞跃!
  “那么,你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首先是遵守课堂纪律。你看人家陈峥是怎样学习的?”我又有意拿陈峥来刺激他。
  “还有,不能偏科。”我又说。
  听了这话,他表示为难:“我对语文等学科不感兴趣,因此以前没学好。现在要让我一时突上去,恐怕有困难。再说,我对物理实在太感兴趣了,忍不住就要把精力往物理上倾斜。”
  “这样吧!”我说,“数理化和外语,你必须达到门门优秀,考试成绩必须达到85分以上,物理应该达到90分以上。语文我只要求你不低于75分;政治、地理等其他学科,你不应该低于70分。这样,既有重点,又比较全面。怎么样?”
  “太好了!”他高兴地说。
  “但是,还有一条,凡有数理化竞赛你都必须给我拿奖!”
  “没问题!”他信心十足。
  我又说:“我知道你爱好田径,爱打篮球,这很好。我支持你,如果愿意的话,我给体育老师说说,让你参加训练。但是,不能因此而影响学习!”
  他喜出望外:“谢谢李老师!”
  在一次作文中,他写到了这次谈话,说是他的一个“新起点”,并“非常感谢李老师朋友般的理解”。
  星期六到了,我约上王铜、黄金涛等同学到我家做客——说是“家”,其实就我一个人,因为我爱人孩子还没有到成都。
  在我空旷的单身宿舍里,我和一群学生一起包饺子吃,大家海阔天空地神聊一通。此时,王铜一点没有了桀骜不驯的气息,而完全像一个天真可爱又有点调皮的小男孩——他玩扑克牌时输了,便老老实实地按规矩钻了两回桌子!在大家善意的笑声中,他也露出了憨厚的笑容。
  我明显地感觉到,王铜正在感情上和我靠拢。
  学校分了一套新房子给我。王铜听说后,主动要求帮我搬家。我当然同意了。于是在一个星期天,他一大早就来到我的宿舍。
  在卸木床的时候,需要一把锤子,可我却没有。王铜说:“我到学校木工房去借!”便飞快地跑了。
  等了好久不见他回来。我便前往学校木工房看个究竟,结果远远就看见王铜正低着头站在木工房前,总务主任正在严厉批评他。
  原来,王铜来到木工房一看,门是锁着的。于是,他竟用砖头砸开窗子翻了进去。待他提着锤子又从砸坏的窗子往外跳时,恰好被路过此地的总务主任“现场抓获”!
  主任听说是我的学生,便说:“好,让李老师好好教育教育!”便走了。走了几步,又回头补了一句:“砸坏的窗子,得赔偿!”
  这是一个典型的“王铜式的错误”或者说“王铜式的好事”——为了做好事,竟去干坏事;通过干坏事,来达到做好事。面对王铜闯下的这个祸,我真是哭笑不得!
  ------------
  王铜:男子汉的追求!(3)
  ------------
  我当然还是批评了他,他这次终于没有和我顶撞,反而说:“我来负责赔偿吧!”
  “这怎么可能呢?你是为我而犯错误的啊!”最终还是我付了有关的赔偿费用。
  这件事使我真的很感动,因为我意识到,我已在感情上“征服”了王铜。
  但很快我就觉察到,王铜的感情却决不仅仅属于我,他居然“早恋”了!
  我是从一次周末晚会时,同学们对王铜起哄声中发现这一动向的。
  那次周末联欢会,我即兴出了个游戏节目:要求同学们都把外套脱下来堆在教室中央,然后把灯关了,让大家去乱抢外套来穿上。等灯重新打开时,学生们互相看着彼此“乱穿衣”的狼狈相,都忍不住把眼泪笑出来了!
  在一片欢笑声中,大家对王铜的评价弦外有音:
  “耶——王铜如愿以偿!”
  “哈哈!王铜肯定是有意选这件漂亮外套穿上的!”
  “嘿嘿!王铜,舒服!舒服!”
  ……
  王铜穿的是一件大红的紧身高腰外套,领子上还绣着朵朵色彩绚丽的碎花,这漂亮的外套套在高大魁梧的王铜身上,当然十分滑稽!但是,同学们的起哄似乎更在于这件外套的真正主人。
  这是时燕玲的外套。
  当时,王铜的尴尬和时燕玲脸上的红晕,便暴露了他俩的所有秘密。
  难怪有老师给我说,常常发现王铜放学后和时燕玲一起在学校外面散步;难怪时燕玲的家长曾给我反映,常常有一个男同学给时燕玲打电话;难怪有一次自习课,王铜竟私自换座位去挨着时燕玲坐;难怪有一次组织看电影,王铜和时燕玲都“请假”……
  不能说时燕玲是个坏学生,但她至少也是个糊涂的学生:她的智力显然比不上王铜,因此王铜即使是边玩边学,成绩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可她则不同了,学习老上不去,不能说与王铜的过分交往没有必然联系。
  但是,我把王铜找来谈心时,他却根本不承认与时燕玲有那种“特殊关系”;我找时燕玲谈心,她自然也是矢口否认。
  一次,我从教学楼前的大厅穿过,一转弯,就看到王铜和时燕玲在不远处的一角神秘地说着什么。王铜突然发现了我,条件反射似的从时燕玲身边跳开,装作也刚好从这里走过的样子。等他走近我了,我只说了一句话:“男子汉敢作敢当。做了的事又不敢承认,算什么男子汉?”
  没想到这句话居然击中了他的要害,他不但没顶撞我,而且还羞愧地低下了头。
  我决定向全班学生开设题为《 健康地跨进青春的门槛 》的讲座,一方面正面引导学生们正确对待自己生理心理的微妙变化,另一方面先侧面给王铜和时燕玲敲敲警钟。
  讲座是成功的。我把有关心理学的知识自然地融入学生的实际,并结合我中学时代的一些经历,亲切而又严肃地向学生们讲述着关于“早恋”和“爱情”的青春话题。在讲座后写的周记中,不少学生都向我诉说他们的烦恼,并感谢我给了他们及时的帮助。
  时燕玲的周记回避了这个敏感的话题。
  王铜的周记却第一次向我袒露了他的心迹。他说他很矛盾,一方面觉得“早恋”并不影响自己的学习,而且还可从中获得感情的慰藉;另一方面,还是觉得李老师说的有道理,年纪轻轻的就把精力花在这方面实在不值得。最后,他说“我希望和李老师作一次朋友般的谈心”。
  有了讲座和周记的铺垫,我和王铜的谈话就开诚布公得多了。
  我问他是不是现在就决心一辈子和时燕玲生活在一起,他奇怪地看了我一眼说,这怎么可能定得下来呢?将来的一切都还是未知数啊!我说,既然如此,你这样下去要达到什么目的呢?你的学习基础好倒问题不大,可时燕玲却被这“感情”害苦了——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他不说话了。
  于是,我把话题引向他最感兴趣的“男子汉”:“我知道你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的,但小小年纪就这么卿卿我我的,算什么男子汉?常言道‘男子汉志在千里’,可你连中学时代这一步都还没跨出去,就陷入了感情的泥潭,还谈什么‘志在千里’啊!王勃诗云:‘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我想,这‘歧路’也是指人生之路。把宝贵的时间精力花费在很难有什么结果的感情交往上,你这样做,对自己的前途对别人的前途也太不负责了吧!”
  那天的谈话很长很长,涉及面也很宽很宽,我谈得很动情,王铜听得也很感动。他后来也承认:“我不过是和她闹着玩的。其实,我还真没有那种感情。”
  “那你不是就太荒唐了吗?”我批评他。
  谈话结束的时候,他提出一个问题:“要我一下子就冷淡她,我恐怕做不到。”
  我说:“没叫你冷淡她。都还是同学嘛,为什么要互相冷淡呢?但是,你不应该再和她搞什么偷偷摸摸的所谓‘约会’了。”
  “可是,如果她要来找我怎么办呢?”他问。
  “笑话!你顶撞老师的勇气都有,居然连回绝她的约会都不敢吗?你可是堂堂男子汉啊,我的王铜!”我又用“男子汉”来激他。
  我当然不指望通过这么几次谈话,就把王铜心中的感情杂念彻底清除。我还辅之以其他的教育方式——比如,在找王铜谈心时,我还多次找时燕玲谈心,只不过我对时燕玲的谈心要委婉得多,谈的次数也要多得多;又如,在我的暗中“煽动”下,王铜被选为班委学习委员,大量的工作占据了他大量的课余时间;再比如,我给他推荐了不少名人传记的书,扩大他的胸襟与视野……
  总之,大概一个月以后,他完全和时燕玲断绝了“非正常往来”。直到最近,他来看我,谈到高中时的这段经历时还说:“那是我的思想十分混乱的时期,头脑特别不清醒,‘敌我不分’,极为幼稚可笑!多亏李老师及时帮助啊!”
  现在想来,我之所以能够同他进行坦率甚至有些尖锐的谈心,前提是他已经和我有了比较深厚的感情基础,不然,高一时我和他要进行这样的谈话,是不堪设想的!这再一次证明:师生间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块基石。
  ------------
  王铜:男子汉的追求!(4)
  ------------
  由于我在全班学生中拥有较高的威望,所以高一时王铜的违纪以及经常与我的顶撞,便使他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形象受损。因此,在我看来,要使王铜“重塑形象”,除了提醒他努力战胜自身弱点外,我还应该细心发现他的可贵之处并在班上及时公开表扬他。
  有一次,我批改作文,发现王铜特意把这次的作文打了个记号,大概是提醒我重点看一看吧。我仔细一看,竟很感动。在这篇作文中,王铜写了不久前发生在历史课上的一件事:当老师在上面讲中国近代史最耻辱的一页——鸦片战争时,同学们都义愤填膺,可有一位女同学却在下面悄悄地玩电子游戏机!王铜详细地描写了他所亲眼所见的这件事后,愤然写道:“作为一个中国人,面对我们祖国过去的耻辱历史,居然在一旁优哉游哉地玩电子游戏机,这真是一种悲哀!如果我们今天的中国人都像这个女同学一样麻木,那么,在祖国的土地上重演鸦片战争的悲剧,是完全可能的!我希望每一位当代中学生,不要把爱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在行动上,落实在我们每一天的学习上!”在作文的后面,王铜还专门注明:“请李老师一定在班上念念这篇文章!”
  我在班上郑重读了王铜的这篇作文,学生们在对个别同学的行为感到气愤的同时,更为王铜真诚的爱国心而感动。
  在这篇作文的后面,我批道:“我高兴地看到,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正走向成熟!”
  春游银厂沟的路上,王铜的男子汉血性,再一次赢得了同学们的尊敬。
  那天晚上,我班夜宿都江堰市某宾馆。正当我在五楼和几个学生玩扑克的时候,突听四楼上有人争吵,好像是王铜的声音:“老子和你们拼了!”
  我连忙跳下床往四楼跑去,迎面正看见王铜往三楼冲,我一下子跑过去抱住他:“冷静些!王铜,什么事?”
  旁边的张辛同学被打了一耳光,脸上指印赫然,他对我说:“刚才有几个喝醉了酒的地痞进来寻衅,借口说我们往外面扔杂物,打着他们了,进来就给我一耳光!当时王铜在隔壁房间,听到动静后就过来和他们讲理,那伙人就打王铜,王铜便和他们搏斗起来……”
  我问:“那伙人呢?”
  “刚刚走,可王铜还想追上去教训他们……”
  我看王铜,果然脸上有被打过的伤痕。
  王铜眼睛瞪得大大的,一边怒吼“放开我,放开我”,一边挣扎。“老子今天和他们拼了!”
  我死死抱住他的腰,喝道:“王铜!你就听我一句话!你想拼命,拼得过这些流氓吗?”
  确实,比起王铜,我当时要“软弱”得多,因为我唯一的念头是:制止事态的继续扩大,保护我的学生不再受伤害。
  我对他说:“我非常赞赏你的勇敢。但是,这不是拼命的地方啊,而且,即使拼了命也不解决问题啊!”
  见王铜的情绪渐渐平息下来了,我才连忙去宾馆保安部反映情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