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一口气读完道教史(张天师的兴起与没落)

_8 尹梦飞 (现代)
到了书写青词的那一天,手下的人便削金为泥,据说一次要装满几十碗。于是,写青词的写手们便有机会发财了。他们宽袍大袖,打扮得道貌岸然。乍一眼看去,好像是很尊重太上老君,其实穿这种衣服的主要目的,主要是为了尊重财神爷。
要正式书写了!写手们专门选用巨型毛笔,先是浓浓地饱蘸一大笔的金泥,但却不马上去写。而是装模作样地提起笔端详半天,摇摇头,沮丧地说:“不行啊!这支笔不好用,笔毛不齐。失败!”然后,叹了一口气,失望地把笔扔进自己的袖子里。
接着,又拿起第二管巨笔,照样饱蘸金泥。刚要往青藤纸上写,却再次犹豫了一下,眯着眼睛对着笔尖打量一番,摇摇头,失望地说:“还是不行!笔尖分岔,万一写不好,得罪了神仙谁负责?——唉,今天我的运气怎么这么坏呀?”叹了一口气,顺手把笔一丢,不偏不倚,恰好又丢进自己的袖管里……
如此这般,写一回青词,多的时候得换几十支笔。旁边坐着的嘉靖皇帝,为写手们的职业精神深深地感动!他看着那些人一脸痛苦的表情,感慨地说:“不容易啊!你看,和神仙打交道,不仔细点就是不行啊!”
青词写手们的痛苦表情不是装出来的。如果你的袖子里笼了几斤黄金屑,手臂几乎都抬不起来,最后还得硬撑着往下写,脸上的表情,估计也会和他们一样痛苦。写完青词后,走回家的路上,写手们还得很小心地双手合拱,高举向天。他们对外宣称,这样做是因为刚写了青词,心中很感动,所以得双手行礼,以谢上苍。
嘉靖皇帝写一次青词,据说花费多达数千金,写手们因此而致富的无数。不过,通过写青词获益最大的,还不是那些写手们,而是著名的奸相严嵩。他是写青词的一流好手,不过,当时的好手可不止他一个人。嘉靖内阁的前后十四个辅臣中,靠青词起家的,便多达九人。和夏言、顾鼎臣等相比,严嵩的文笔不是最出色的,但他的头脑,却是最好用的。
明朝的皇帝都有偷窥臣下的习惯,看皇帝不在的时候,那些没用的家伙是不是光拿工资不干活。果然就抓到了一个!谁呢?——首辅夏言。这厮居然还不到八点钟,就早早地呼呼大睡了。而严嵩严大人呢?回来给嘉靖打小报告的太监们个个竖起了大拇指:夏言呼呼大睡的时候,严大人正独坐青灯之下,皱着眉头修改青词呢!
一首青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不久之后,当夏言在街头被当众斩首时,他哪里会想到,这薄薄的一张青藤纸,在关键的时候,却成了一纸不折不扣的阎王贴!
严嵩的主子,嘉靖皇帝朱厚熜,生于1507年,死于1567年,在世间只活了六十年。其中,在皇帝的大位上呆了足足四十七年。在这四十七年的皇帝生涯中,通过他的不懈努力,最终,使自己成功了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排得上号的昏君之一。
朱厚熜先生从十七岁时开始,生活就有了两个明确的目标:一、痛痛快快地玩女人;二、尽量活长久一些,以便更加痛痛快快地玩女人!
然而,俗话说,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明世宗朱厚熜先生苦恼地发现,他人生中的两大目标,恰好是一对互相对立的矛盾体。要想痛快地玩女人吧,怕是会大大地缩短人的寿命;要想痛快地多活几年吧,怕是不得不大大地减少玩女人的次数!——嘉靖皇帝痛苦地想:该如何是好呢?
正在这个时候,救星来了!此人来自江西龙虎山上清宫,仙风道骨,一把拂尘晃来晃去潇洒之极。
不要紧!道士安慰嘉靖皇帝,山人自有妙计。——万岁,俺来救您来了
(八十四)
这个道士不姓张,而是叫邵元节,字仲康,号雪崖,正宗的龙虎山正一派弟子。据说,此人身怀绝技,会斋醮,会祈雨,会房中术。而且,据说跨下一条大枪似铁,赫然竟是天下三大名枪之一的“金刚杵”!当然,这一点是小说家言,大家不必当真。毕竟,没有几个人能有机会去撩开看看。
邵元节风度翩翩地站在大殿之中,从容地对嘉靖皇帝说,万岁,别去信那些秃驴们的胡说八道。就是他们的开山教主释迦牟尼,辛苦了一辈子,最后还不是死翘翘了?而我们道门之中,白日肉身飞升的,算下来简直可以挤满您这一整个金銮殿啊!所以说,“三教之中无上品,古来惟道独称尊”啊!
嘉靖皇帝高声喝彩,好一个“惟道独称尊”!有道理。白日飞升就算了,俺不过是想实现秦皇汉武的梦想,多活几年罢了。后宫佳丽三千,不好浪费呀!请问仙师,有没有什么简单易行的办法呢?
有!邵元节肯定地说,这办法恰好就出在后宫佳丽们的身上。万岁爷难道没有听说过,经张道陵祖师一代代地传下来的,俺们龙虎山正一道千载秘传的房中妙术么?
嘉靖大喜,猛地一拍龙椅的扶手,哎呀,平时多有耳闻,只是一向无缘,未曾见得。
邵元节微微一笑,说,不好意思,贫道恰好略知一二。
嘉靖皇帝那个高兴啊!仿佛二十一世纪的时尚美女们,偶然发现了一种新的减肥方法,可以通过大量食用各种女孩子们喜欢的美食,如巧克力、薯条、羊肉串、棉花糖、香辣鸡翅、重庆火锅等等,来成功地减去身上多余的脂肪。
邵元节的方法正是有这样的惊人效果。他认为,养生是不必节欲的。恰恰相反,如果掌握了房中秘术,多次与童贞处女交合,反而能起到采阴补阳、延年益寿的作用。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理论之一,便是阴阳相生的理论。这个理论后来适用的范围越来越广,远远超过了万有引力定律。邵元节的房中术,便是这个理论在床上的创造性运用。至于为什么要童贞处女呢?大家不妨回想一下张三丰的那首《五更道情》。“先天元气”这个东西,可不是顺便什么地方都可以找得到的。
嘉靖皇帝被邵老道的理论深深折服!他分外认真地依照邵元节的方法去做。不知是巧合还是老道士的真本事,总之,多年无子的朱厚熜先生,在邵元节帮他求子嗣之后,当年便噼里啪啦一口气生了好几个儿子!
朱厚熜先生乐得合不拢嘴。他下令,封邵元节先生为清微妙济守静修真凝玄衍范志默秉诚致一真人,统辖朝天、显灵、灵济三宫,总领道教,锡金、玉、银、象牙印各一。
——到了这个地步,大家应该看出为什么张彦天师心中为什么这么猴急了吧?“总领道教”这职权,究竟是归正一派的张教主呢,还是应该属于正一派道士邵元节?
邵元节心中窃笑,张彦先生真是个山里人呀,整天躲在龙虎山上作威作福,没有见过真正的世面。连拍个马屁,都不知道如何下手。嘉靖皇帝是什么人?你就算真的找到了几本破破烂烂的经书,他老人家会静下心来仔细研读么?你还以为他真的是对道家理论感兴趣呀?
——实践!一切都是实践。实践才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啊!邵元节先生心中得意,他不无感慨地想。
但邵元节先生怎么也没有料到,一山还有一山高,强中尚有强中手。他以为自己已经是很注重实践了,但实际上还是没有挠到嘉靖皇帝的真正痒处。
——看看他教给朱厚熜先生的是什么内容吧!
“交接之道,固有行状,男以致气,女以除病,心意娱乐,气力益壮。不知道者,则侵以衰。欲知其道,在安心、和志。精神统归,不寒不暑,不饱不饥,定身正意,性必舒迟,深内徐动,出入欲希。以是为节,慎无敢违,女即欢喜,男则不衰。”
嘉靖皇帝根本不是个读书的种子,一看到这些古奥的文字,便打脑门心里往外疼!此外,在实践操作中,邵先生教的条条款款实在是太多了,什么“四至”、“五常”、“五欲”、“七损”、“八益”、“九法”、“十动”……
各种运气口诀还不包括在内!邵元节先生好意地提醒嘉靖皇帝,这些都是基本操作要领,在实践之前,最好是一条条地记熟了。临场之时,方能从容不迫地徐徐用之,达到最佳的效果。
既然如此,咱就背吧!朱厚熜先生先生暗中叫苦,本来以为生在皇帝家,就可以不用三更灯火五更鸡地背书了。哪曾想到,为了享受性福延年益寿,到头来,还是得好好背它一回。
他这一挑灯夜背不要紧,第二天大臣们便看出异状了:怎么这位皇上上朝时直打瞌睡呀?
就有那种爱管闲事的言官们谏到:万岁爷,注意身体哟!色是刮骨钢刀也!
嘉靖没好气地朝邵元节先生那边瞪了一眼,说,什么“刮骨钢刀”不“刮骨钢刀”的?你把万岁爷我想成什么了?——俺这可是背书累的。
一语既出,众皆悚然!大臣们议论纷纷,谁不知道俺们这个皇上是个标准的昏君?今天怎么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居然背书累得打瞌睡!
嘉靖帝有些时候对邵元节先生很是不满。是的,您邵先生的斋醮或者房中术,的确让俺生了几个儿子。大家还都注意到了,您成功地祈了一场瑞雪下来。但是,你老人家也未免太过死板,太过学院派了吧?您这不是折腾寡人么?
我们也不好过分地去责备嘉靖皇帝不知好歹。你想想,别人好不容易当了一回皇帝,有的是后宫佳丽三千,外加宫外征召的妙龄女子无数。不要说临幸了,光是看,就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口水直流呀!
情况通常是这样的:朱厚熜先生好不容易看上了一个非常满意的对象。不用说,一个暗示下去,晚上几个太监便呼哧呼哧地给抬到龙床之上。好了,灯下看美人,比白天看美人强过十倍。朱厚熜先生龙心大悦,当即挥戈上阵。正在兴浓之时,忽然心中一惊:糟糕,又忘了邵先生“五欲”、“九气”之法了!——到底是哪“五欲”和“九气”呢?朱厚熜先生痛苦地回忆,哎呀,怎么一时想不起来了呢?
没办法,朱厚熜先生只得光着屁股下床点灯翻书。等他好不容易查到记清楚,床上的美人几乎困得快睡着了。那时还没有发明暖气,朱厚熜先生经常这样大汗淋漓地起来查资料,好几次都差点冻出肺炎来。
嘉靖皇帝向邵元节先生埋怨道,您老先生的这套东西怎么比学术论文还麻烦?有没有简单易行的好法子呀?俺当初还以为您这套东西是条捷径呢,哪里知道一用起来还是这么麻烦。
邵元节先生无可奈何地说,万岁,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啦!要想延年益寿,哪里有这么容易哟?俺都尽量简化了,但基本的操作要领,万岁您还是要用心掌握的。
——唉!嘉靖皇帝和邵元节先生不约而同地叹了一口气。
就在这个时候,另一个道士走进了嘉靖皇帝的生活。
有的!他很有把握地说,万岁爷,我就知道有种简单易行的好法子。
(八十五)
这种简单易行的好法子,说白了就是两个字:春药。
这个道士是邵元节的朋友,名叫陶仲文。有史以来最得宠,也是最臭名昭著的道士。
看看陶仲文先生的履历,其实并不是十分专业。他早年做过县吏,仓库管理官员等等乱七八糟的工作。后来见官场实在混不下去,便搞了个“曲线救国”,出家当了道士。
在这个行业中,陶仲文显出了过人的歪门邪道的天赋。不久,在京城的一家客栈中,他遇见了邵元节,二人一见如故。邵元节那时年事已高,面对雄性勃勃的嘉靖皇帝,多少有些力不从心了,便向皇帝推荐了年轻有为的陶仲文。
这一推荐不要紧,仅仅在两年之后,陶仲文便“特授少保、礼部尚书。久之,加少傅,仍兼少保。”少保、少傅、少保这三种尊贵的职位,统称为“三孤”。大家熟悉的名臣于谦,挽狂澜于既倒,救万民于水火。瓦剌兵退后论功行赏,于谦先生只是授了个“少保”而已。有明一代近三百年,揽“三孤”于一身的,据《明史》记载,“终明世,惟仲文而已。”
除此之外,陶仲文还官至特进光禄大夫、柱国、礼部尚书、恭诚伯录荫至兼支大学士俸。封号累进至“神霄紫府闸范保国弘烈宣教振法通真忠孝秉一真人”。“见则与上同坐绣墩,君臣相迎送,必于门庭握手方别。”
这种待遇,古今无双,不仅“朝野骇异”,就是天上的太上老君见了,怕也会羡慕得咬手指头吧?
据说,陶仲文是会仙术的,但好像并不是很出色,比前辈高人差老鼻子远了。其仙术计有:
一、在皇宫中,消灭了一种叫“黑眚”的妖物。
什么是“黑眚”呢?据《汉书》记载,“蚍蜉之有翼者,食谷为灾,黑眚也。”原来是一种吃粮食的小虫子。
陶仲文的灭虫办法是大摆香案,施法符水。结果还真的有效,“绝宫中妖”。当时的皇宫上下,无不对陶先生的符水大法佩服得五体投地。但后人怀疑,真正起作用的,可能不是符水,而是香案。蚊虫都怕烟熏,这个常识现在大家都懂。
二、庄敬太子患了水痘,请陶仲文来禳解,后来果然就好了。
“水痘”这病症,说厉害也厉害,严重时可以要人命;说不厉害也不厉害,大多数小孩子都患过,只要护理得当,基本上没有事。虽说明朝时期的医疗水准不如现在,当宫中的条件还是比老百姓家要好得多。陶仲文这次的治病大功,怕是还不如元朝的张留孙先生。
三、成功地预告了一场火灾,但没有成功地阻止它的发生。
有一次,嘉靖皇帝出游,忽然车驾之前,刮起了一阵小小的旋风。众所周知,如果是包拯包青天出游,刮起旋风,就表明有不甘心的冤魂前来告状了。但嘉靖皇帝算什么东西?别人就算冤枉了,也不会跑到你这个昏君前面来晃悠呀!
好在嘉靖皇帝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没有冒冒失失地问,“前方乃何处冤魂,可以状纸递上?”他只是回头[E-B-小-`说-wW`w.t`xTe`B.c`N收-集-整-理]去咨询陶大仙人,“此何祥也?”——这旋风象征着什么呀?
陶仲文断言道:“主火!”
果然,当天晚上皇帝的行宫便燃起大火,烧死宫人太监无数。嘉靖皇帝对伤亡数字一点都不在意,他只是不停地感慨:陶先生的先见之明怎么这么厉害啊!于是,不敢怠慢,赶紧封他一个“神霄保国宣教高士”。
——但这场大火又是怎么来的呢?有好事者事后考证,得出的结论是:陶仲文那一伙妖道的嫌疑最大。
陶仲文先生还有其它仙术吗?很遗憾,就这些,没有了。
后世学者读到这里,心中不觉有些失望:这姓陶的就这两下子,算得了什么?我们大家都清楚在两汉南北朝时期,随便拉一个道士出来,玩出的花样也比他多嘛!凭什么嘉靖皇帝就对他这么好,给官给位给银子,伺候得比个亲爹还周到?
原因很简单,陶仲文先生那“简单易行的好法子”真的管用了。嘉靖皇帝以身作则,亲临科研第一线去试验过的,哪还能有假?
不过,我们很遗憾地发现,嘉靖皇帝在这里犯了个“偷换概念”的错误。很明显的,他把“长生不老药”和“春药”这两个概念搞混淆了。陶仲文先生把药给献上去,嘉靖皇帝晚上一试,哟,好东西!爽翻天了这是!好药啊好药,药效的确是很惊人呀!
嘉靖皇帝龙颜大悦,第二天一早便宣陶仲文先生觐见,一见面就握手赞叹不已:好药!好药!药效的确不错,俺试过了,的确不错!……
人常常会犯这种“买椟还珠”的毛病,只管药有没有效,而把吃这种药的目的给忘了。
我曾经亲眼见过在街上跑滩卖“虎骨”的,见人就宣称治风湿有奇效。人不信,“俺怎么知道你这是不是真的虎骨,——且虎骨治风湿有效乎?”
卖虎骨者不答言,他拿出一个锥子,顺手操起大骨一只,钻下粉末若干,往持怀疑论者的手心一抹,“凉否?”
“嚯!凉,真的凉啦!好东西,果然不是牛骨头。”
“那就证明了俺这是正牌的虎骨,掏钱吧您呐?”
……
那点奇怪的“凉意”(其实是跑滩匠偷偷抹的清凉油),便成功地使人们忘了探究“虎骨”和“凉意”之间的关系,以及“虎骨”和“风湿病”之间的关系。嘉靖帝的错误与此完全类似,陶先生的药是有效,是“爽”。——但是,和“长生不老”之间,到底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呢?
陶仲文躲在一旁窃笑,想长生不老?嘿嘿,等您老兄要死的那天再说吧!不过,到了那时,明白了怕也都晚了。还是抓紧时间爽去吧您呐!
嘉靖皇帝也罢,世上的其他男人也罢,大多不外如此:为了一时之“爽”,哪里还管它什么死活?
对于“性”这个上天赐予的礼物,中国的古代的男人们都非常地热衷。他们既关心数量的问题,也很在意质量的问题。前者,使中国历来的人口,大多数时间里都居世界各国的前茅;后者,使得中国历史上,各种房中术、春药、色情文化都曾经异常的发达。
最发达的时期,恰好是嘉靖皇帝所在的明朝。邵元节先生是最得力的房中术推动者,而陶仲文先生,则是最卖力的春药研制者。经过多年的研究之后,他郑重地向嘉靖皇帝推出了陶记的独门妙药:红铅丸!
(八十六)
“咱们下手了罢,强如死在他手里!”
——“壬寅宫变”暗杀嘉靖宫女的供词
令人很奇怪的是,中国古代的春药,多出自于那些本不该操心这类事情的和尚、道士等出家人之手。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陶仲文献“红铅丸”,还是属于专业领域的工作。
《聊斋志异》中就有这么一个小故事。有个年轻人在街上闲逛,见一个和尚在买药,年轻人开玩笑似的问了一句:“和尚亦卖房中丹否?”哪知道和尚马上回答,有啊!不仅有,而且药效奇佳呢,“弱者可强,微者可巨,立刻见效,不俟经宿。”
年轻人一听大喜,马上掏银子买了一粒,只有小米般大小。不过效果的确很好,过不了多久,便真的增长了三分之一。
故事的结局很悲惨:那个年轻人人心不足蛇吞象,趁和尚睡着时,多偷了几粒来吃。结果,“则几与两股鼎足而三矣!”
和这个和尚从事着同一种买卖的,还有《红楼梦》第八十回中出现的那个道士王一贴。一听贾宝玉问他要膏药,便一脸坏笑地凑过来,说:“我可猜着了,想是哥儿如今有了房中的事情,要滋助的药,可是不是?”
他猜对了一半,贾宝玉的确是有了房中之事。只是小少爷整天都在大观园中关着,几乎被关傻了,听不懂他在说些什么,结果买卖没有做成。如果换成薛蟠那种见过世面的,王一贴的银子早就到手了。
据史书记载,中国最早的春药,应该是汉朝的“慎恤胶”。使用者是汉成帝和著名的美女赵合德,据《赵飞燕外传》记载,可以“一丸一幸”。从这一点来看,功效和现在鼎鼎大名的“伟哥”相似。这种药的名声最终坏在汉成帝手里,他像上文提到的那个买“房中丹”的年青人一样,猴急了一些,最后一次竟然吃了七粒!——各位,听说过有谁一口气吞下七粒伟哥么?结果,经过一夜的奋战,汉成帝终于不支倒下,成为了一个不遵医嘱的典型案例。
但“慎恤胶”这种著名的药物,从此便销声匿迹了。现在我们不得不从美国进口洋药“伟哥”,几百块钱一粒,效果还不一定比“慎恤胶”好。汉成帝一个晚上的过度消费,断送了后世子孙出口创汇的大好商机。
此后,著名的春药还有魏、晋的“五石散”和“回龙汤”(又名“轮回酒”)。“五石散”是当时一种相当流行的药,白领人士们几乎都在服用。吃了后据说浑身燥热,老实一点的就穿件宽大的衣服到处乱走。不老实的,便想其它的门道泄火。其中最厉害的要数东晋尚书仆射周凯先生,看见别人的姬妾漂亮,众目睽睽之下,居然脱了裤子,大喊大叫着就要往上冲!
至于饮“回龙汤”,简单地说,就是喝尿,简化的版本是喝童子尿。效果如何,相当令人生疑。但听说现在还有人在坚持喝,电视上曾经看过一中年大汉,端的是满面红光!他拍着胸脯子说,这“回龙汤”他已经服了几十年了。——中年大汉坚持不用“喝”,而用“服”字,可见他真的把这水当成是了一味药。我们对他的坚持表示谨慎的尊敬。但对“回龙汤”和“满面红光”之间的必然联系,我们又表示谨慎的怀疑。大家都清楚,该大汉除了“回龙汤”之外,还吃了不少其它的东西。
魏晋之后,著名的春药有唐朝的“助情花”,据说,唐玄宗和杨贵妃靠的就是它。宋朝的有“颤声娇””——主要的成分是雄蚕蛾;以及“腽朒脐”,其实就是海狗肾。明朝以前,史书上记载的春药品种不是很多。直到了明朝,这玩意儿才像火山喷出的灰烬一样,飘得到处都是。
除了“红铅丸”外,明朝著名的春药还有“秋石散”,这是“回龙汤”的一种升级换代产品,是从童子尿中提炼出来的一种激素类物质。明朝的李时珍先生对陶仲文的“红铅丸”持轻蔑的态度,“愚人信之,吞咽秽滓,以为秘方,往往发出丹疹,殊可叹恶!”——但却认为“秋石散”的确管用,“秋石四精丸,治思虑色欲过度,损伤心气,遗精小便数。”
陶仲文的“红铅丸”原料好像没有什么了不起,但制作的过程相当的恶劣。它是用处女的月信为主要原料。明人张时彻的《摄生众妙方》中说,“用无病室女,月潮首行者为最;次二、次三者为中,次四、五为下,然亦可用。”这是民间的标准,“无病室女”即可,但皇帝要用的,就要讲究得多了。除了“无病”之外,还一定是要身材有身材,要样貌有样貌的女子。嘉靖皇帝并不是一个专心科研的化学家,他可能很在意女孩子们的其它“用途”。这一点大家都懂。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奇怪的规定:所选择的少女的年龄,年龄最好是5048天!为什么要精确到“天”呢?这是因为古代有种说法,“5048日而得首经”。龚廷贤的《万病回春》中又说:“若得年月日应期者,乃是真正至宝,为接命上品之药。”
陶仲文面临的最大难题是,恰好在这一天“首经”应时而来的几率少之又少。他和嘉靖皇帝一商量,两人阴毒地决定:这个长生不老的项目,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不准时来是吧?没有问题,陶仲文先生有的是各种莫名其妙的药。嘉靖皇帝的手下硬逼着女孩子们服用这些药,企图在第5048天里,准时把“上品之药”的原材料催下来。——如果那一天还是不下来怎么办?是的,人算不如天算,嘉靖皇帝和陶仲文不免有些失望。失望之余,只好退而求其次:只要是经血就行,再灌药催逼!
一而再,再而三地这么折腾,那些可怜的女孩子们,轻者身体大受损伤,重则失血过多而导致身亡。嘉靖皇帝对这些一点都不在乎。不过,这种事情如果让臣下们知道了,毕竟有些不好意思。为了防止炼药的秘密外泄,据说,嘉靖皇帝和陶仲文甚至大量地处死那些“取过药”的宫女,以达到杀人灭口的目的。
——据说,这只是“炼药”一种情况。其它骇人听闻的邪术,还不包括在内!
在嘉靖皇帝和陶仲文的眼里,这些宫女根本就不是人,而是一种简单的物品。不过,在我们今天的人看来,到底是哪些人,才是真正的缺乏人性呢???
“君视臣为手足,臣视君为腹心;君视臣为土芥,臣视君为寇仇。”由于嘉靖帝和陶仲文的倒行逆施,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月,明朝皇宫中发生了震惊史册的“壬寅宫变”!
(八十七)
中国历史上,死在太监中的皇帝,从秦朝末年的胡亥开始,算下来据说数目很是不少。特别是在宦官专权的汉朝和唐朝。太监杀皇帝有着先天的优势:“悄悄地下手,打枪地不要!”第二天便宣称皇帝驾崩了。宫外的大臣们纵然有千般怀疑,但又有什么办法?谁敢建议说,咱们把皇帝的肚子解剖开来,仔细地研究一下死因?
但宫女下手杀皇帝,千古以来,唯独有“壬寅宫变”一次。那天深夜,趁着嘉靖帝夜宿端妃曹氏宫中,杨金英等十六个宫女,乘世宗熟睡之机,以黄绫系其颈,合谋勒死之。但众所周知,女孩子在技术方面真的很外行,简单一个勒脖子的工作,她们一大群人却把绳子打成死结!
结果嘉靖皇帝逃过了这一大劫。杨金英等参与其事的宫女,以及倒霉的端妃等人,统统凌迟处死。这件事让宫中的太监们笑破了肚皮:什么技术含量这事!如果要俺们下手呀,不仅会成功地系个死结,而且说不定当时灵感一来,还会从容地在昏君的脖子上勾个蝴蝶结、同心结、万字扣什么的,来作为艺术的装饰。
不仅如此,太监们还拍着胸脯表示:到了第二天,保证谁都不知道皇帝老儿是怎么死的。嘉靖睡的那间屋子,将被很好地布置成仙丹吃多了,成功飞升的现场。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全中国有一半的人坚信嘉靖皇帝终究会飞升,另一半的人则干脆天天盼望着他早日飞升。
宫女们选择的工具是一条黄绫带,丝质,柔软,细滑。很适合用在皇帝的身上,却很不适合于勒脖子,这正是她们失败的原因之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气”,这一点是男人就懂。但女孩子们就是那样,天性浪漫。我们不排除当时有人建议过用条简单坚固的麻绳,但其他女孩子们反对:什么呀,样子太难看了,怎么说我们要下手的对象是个皇帝呀!
另一个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在场的宫女数目之多。足足有十六个!作为一个计划仓促的杀人事件,竟然凑足了这么多人。事先居然没有暴露,也算是一个奇迹了。大家可曾听说过,有哪一件谋杀案件,参与预谋的凶手人数会有这么多?
整个谋杀事件显得如此的不专业。结果造成了另一个奇迹:在这么多人下手的情况下,嘉靖皇帝居然毫发无伤!当然,和每一个大难不死的人一样,他感到相当的幸运。——感谢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等等等等的保佑!嘉靖皇帝打内心深处万分感激地想,还好,平时烧香烧得勤快,否则那一晚焉有命哉?
他丝毫没有想过,是什么导致天真柔软的宫女起了杀人之心?更没有去进一步想:来杀他的宫女,为什么居然有十六人之众?
通过这一件事情,嘉靖皇帝只是找到了一个借口:宫中不安全!从此,他搬出大内,他便在西苑永寿宫安营扎寨,修斋建醮,做起道士来。直到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7年)十二月的一天,他服食丹药而死,成功地实现了自己最向往的一种死法。
这一年,明世宗嘉靖皇帝六十岁。我们不得不说,这位皇帝爷的身体底子真是非常的扎实!经过荒淫无度生活的折腾,无数稀奇古怪的化学药品的侵蚀,他居然还熬到过了一个甲子。大家可以设想,当妈妈把他生下来的时候,他是一个多么结实的胖小子啊!
就在嘉靖皇帝去世的那一年,葡萄牙人成功地占据了澳门。西方人第一次把脚印重重地踩在中国的土地上。他们的航海技术和路程,都已经超过了郑和下西洋时期的明朝。在不久后的对满洲人的战争中,明朝人发现,最好用的兵器不是中国的工匠制作出来的,而是从葡萄牙入口的红衣大炮。
嘉靖帝去世没多久,中国出现出了一位叫徐光启的科学家。在科学领域,他几乎是整个明朝最杰出的一位。但大家都清楚,相对于他的师傅,一个叫利玛窦的意大利人,徐光启的科学知识要逊色得多。而利玛窦本人在当时西方的科学界,根本就没有任何立足之地。他只是一个普通的耶稣会传教士而已。
在科学等诸多领域,中国开始大幅度地落后了。于是,后来的历史,也就渐渐地成为了一种必然。
嘉靖去世后过了几十年,万里之外的英吉利,出现了一位伟大的人物艾萨克.牛顿。这是个外人看来很矛盾的人物,他花了一生中大半时间来研究神学和炼金术。问题是,在研究神学和炼金术之余,牛顿还提出了万有引力定理、牛顿运动定律和微积分。
这一时期的中国,我们同样可以找到相当数量的神学研究者(或者玄学研究者),但他们中间没有一个人提出过什么定律。他们的研究成果,是让整个国家陷入半疯狂的“红铅丸”和“秋石散”。
——这大概就是我们想要知道的原因吧?
当时天下道德沦丧,几代天子都命丧于春药或者“仙丹”。著名的大臣们,包括张居正、戚继光等,统统身陷其中。张居正更是由于春药的缘故,早早丢了性命,令人唏嘘不已。他号称千古贤相,尚且如此,更遑论其他世俗之人?
邵元节、陶仲文这些道士,可以说是把这个泱泱大国折腾个够!所以,在《西游记》中,吴承恩要让猪八戒把三清圣像丢进“五谷轮回”之所(茅厕)。和书中唯一不同的是,《西游记》中的那几位妖道,诸如车迟国的羊力大仙、比丘国的国丈等都没有好下场,而现实中的邵元节、陶仲文都得以善终。
——嘉靖这样的昏君没有被勒死;邵元节、陶仲文都好好地死在床上。难道,真有太上老君在天上保佑吗?还是世间真的没有公平可言?
当嘉靖的后代崇祯皇帝面临着李自成和满清的危险,一个人坐困愁城之时,他下令,毁掉宫内数百尊大大小小的佛像。希望用这一举动,换来玉皇大帝天兵天将的外援。当然,他和宋徽宗一样失望了。当他死的时候,身边只有一个太监,所有的大臣都跑得精光。相比之下,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还是由大臣背着跳海的。崇祯皇帝怎么也想不通这一点,所以,他留下的遗诏是,“可将文武尽皆杀死”。他没有想到,其实,从他的先祖开始,便已经把臣下的忠诚挥霍一空了。
这世间的事情,不是每一件事都会公平;但没有一件事情,是没有因果可言的。
所以,邵元节和陶仲文等人,甚至还包括龙虎山天师张元吉、张彦,他们对道教的过度挥霍,对整个道教的未来,必然会造成一种极具破坏性影响。
(八十八)
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陶仲文辞世,终年八十一岁。在他死后,道教再也没有人受到皇帝的如此尊崇。正如张宇初和张三丰一样,陶仲文的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最后一个学者,最后一个异人,最后一个被宠信者……这些人一个接一个的,从大明朝的历史舞台上谢幕而去。在中国千年的封建历史中,道教的剧本,正慢慢地翻向了最后一页。
一个有趣的巧合是,陶仲文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年份,恰好是八十一岁,和《道德经》的章节数吻合。据史书记载,陶仲文的行事相当的矛盾。一方面,他好像把《道德经》的教导铭记在心,“仲文得宠二十年,位极人臣。然小心慎密,不敢恣肆。”
另一方面,他却干预朝政,趋奉权臣、勾结藩王。曾经利用自己的地位,保护过权奸严嵩,害得反严嵩的忠臣徐学诗蹲了大牢。同时,他创造的“二龙不相见”的谬论,使嘉靖父子不能见面,青宫虚位二十年。
从这个角度来看,陶仲文完全忘记了老子的教导:“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还好他比嘉靖皇帝早死了几年,否则下场只能是“兵解”了。即使是这样,新上任的明穆宗朱载垕还是放他不过。嘉靖皇帝刚刚去世,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朱载垕先生便下令追削陶仲文的所有秩谥。
我们有理由相信,陶仲文先生的在天之灵,这时会感到相当的尴尬。仿佛一个神气活现的天使,被人一家伙从后面敲掉了头上的光圈。
不过,令他更尴尬的事情还在后面。本来,按他身份,在正史中的位置,应该是属于《方伎列传》。道教的其他知名人士,如龙虎山张家的各位天师,武当山的张三丰先生,开国时期的周颠道友,全都挤在了那里头。但在张廷玉编写的《明史》中,陶仲文先生的传,却很难堪地放在《佞幸列传》里。
在《佞幸列传》中,和陶仲文先生并列在一起的,还有他的恩人兼朋友邵元节先生。
陶仲文死后不久,他给道教带来的负面影响便渐渐浮现了出来。第一个倒霉的,便是正一派第五十代天师张国祥先生。
和前世很多代天师一样,张国祥先生不是一个张家的嫡传之子,而是第四十九代天师张永绪的侄儿。张永绪先生很遗憾地只活了短短二十六岁。在他短短的一生中,最突出的事迹,便是娶了定国公徐延德的千金当老婆。
这一点相当重要。龙虎山张家在入明朝以来,便非常热衷于和高官贵戚打亲家。后来张家人大祸常犯,小祸不断,但每每能够化险为夷。泰山之力,可能是一个相当关键的因素。
这位张永绪先生,据说剑术比较厉害。剑术厉害,再加上娶了个比剑术还厉害的老婆,张先生的行事,便显得更加厉害了。据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记载,他“荒淫不检”,“有害于民”。
不过,这等“小节”问题,在嘉靖皇帝看来,根本就不算一回事嘛!要说到“荒淫不检”和“有害于民”,天下还有谁比得过嘉靖皇帝自己?所以,在嘉靖朝的时候,张永绪先生混得相当滋润:被封为“正一嗣教守玄养素遵范崇道大真人”,掌管天下道教事。后来,张先生不幸早死,嘉靖皇帝替他感到惋惜,还特别赐张家按伯爵的等级举办丧事。
但好事不长久,嘉靖皇帝不久就升天了。在他升天之前,陶仲文先生知趣地先跑了一步。所以,只留下道教首领张国祥先生干瞪眼。新上任的皇帝穆宗朱载垕一肚子的气全撒了过来,不客气地拿他下手:废掉了张天师“真人”的封号,降为上清观提点,秩五品,只相当于一个知府。这位皇帝还小家子气地夺走了张天师的金印,改给颗铜印打发了事。
可以想象张国祥先生的狼狈样子。从元朝张天师一家正式接受朝廷的品秩算起,这可是最低的一次呀!就算是朱元璋这等心狠手辣的刻薄人物,也只是抢去了头上“天师”的帽子,称号还是“大真人”,官位还是二品的,官印至少还是银的。从金而至于银,只是从一种较高级的硬通货,降到了一种较低级的硬通货。但从银而至于铜,那就是从贵金属一下子跌到了贱金属了。也难怪张国祥先生这么不开心啊!
不过,张国祥先生的运气相当好,冥冥之中仿佛有神助一般。隆庆皇帝很快地便匆匆归天了,死的那年只有32岁,比张永绪先生多不了几岁。这是一位相对清明的皇帝,在明朝中后期难得一见。对于他的死,天下人大多感到惋惜。——龙虎山天师张国祥先生除外!为此,天师府里还偷偷地开了个小型庆祝会,“嘿嘿,报应了吧不是?”张国祥先生得意地对亲戚们说,“也不看看俺们老张家是什么人!”
他用筷子指了指屋顶,“俺们可是天上都有人的!”
张国祥天师坚信,隆庆皇帝之所以早死,是因为这厮居然敢对张天师下手,结果惹火了上面的人。——活该!他和族人们兴奋地讨论:到底是天上的那位好心人下的手呢?族人们的意见不一,有的认为是玉皇大帝,有的认为是太上老君,还有的认为就是祖天师张道陵先生本人。——众所周知,张道陵先生在天庭混得不错,名列四大天师之一。一天到晚拎着拂尘,在灵霄殿附近没事瞎转悠。
其实,他们都猜错了。真正下手搭救张家的,不是天上的神仙,而是不久前还在人间出现的一个凡人——现在多半在地狱里。此人正是陶仲文。他人虽然死了,却留下了不少春药方儿,隆庆皇帝正当盛年,一见之下,如获至宝!到了后来,据说厉害到“用此等药物,致损圣体,阳物昼夜不仆,遂不能视朝。”据说,直到死后尸体都是这个模样。整理遗容时,太监们为了这事还大费一番周折。
张国祥先生的兴奋不是没有道理的,隆庆皇帝死后,著名的万历皇帝继位。这位皇帝爷骨子里其实对道教颇有好感的,鉴于嘉靖皇帝闹得实在太不像话了,万历皇帝不敢过于大张旗鼓地崇道。但一些对道教有利的小事情,对他来说只是举手之劳。
万历帝即位不久(万历五年),就恢复了张国祥被隆庆帝废掉的“正一大真人”封号,秩二品。赐还了金印,另外还多给了一颗玉印。万历帝这个大懒虫还亲自做媒,当了回月下老人,将驸马都尉谢诏之女嫁给张国祥为妻。张国祥的母亲死后,万历帝不顾许多大臣的反对,“特与祭九坛,以示优”。这件事让很多官员们不高兴,因为这可是一品官的待遇啊!张国祥算什么?二品!而且还不是正规的政府官员。
但皇帝很明显不想理睬这些反对声。万历三十八年,他命令江西提留税银3万两,交张国祥先生修龙虎山上清宫、三清殿等殿宇房屋。整修一次房子,居然要花去白银三万两,张家的宅门之大,可想而知。
另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自从张家和朝廷的关系密切之后,张家的房屋,便越来越容易损坏了。
(八十九)
“为学犹掘井,井越深,土越难出,若不决心到底,岂得见泉源乎?”
——第五十一代天师张显祖
当年荀子在谈到“为学”这个问题时,是这么论述的:“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张显祖说的是同样一个问题,但更加深人了一步。他除了强调坚持的问题外,还认真地警告人们:做学问这东西,是有层次的,越到深处,恐怕越是艰难。
道理讲得不错,不过这种大道理大家都懂。估计张显祖先生在课堂上讲的时候,弟子们也会像现在的学生一样心不在焉。后人之所以把这句话记下来,不是因为道理本身,而是张显祖先生所运用的,让人感到新颖而贴切的比喻。
明神宗万历皇帝在位时,第五十代天师张国祥的日子(开封生活网ekaifeng.com)过得忙碌而充实。他整天忙着编写《天师世家》和《龙虎山志》,总结祖先们的种种丰功伟绩。因此,常常便疏忽了眼前发生的事情,尤其是对下一代的培养和关心。
就在这一天,张家上下被一件突如其来的事情惊呆了:张国祥先生的长子,天师大位的下一位继承人张显祖小朋友,竟然失踪了!
张国祥先生一屁股瘫坐在椅子上,瞪着跪满一地的家眷仆佣,一下子不知道说什么好。他精通历代张天师的历史,对嫡传长子的重要性,知道得太清楚了。张家号称法力高强,但在关键时候,却往往生不出儿子来。这一点,让千古以来心存嫉妒的小人们,个个笑破了肚皮。曾经有人不怀好意的人建议:既然长子对张家这么重要,干脆在天师堂供一个送子观音娘娘如何?
当然,说这话的家伙当时便被桃木剑狠狠敲了几下,连滚带爬地被踢下了龙虎山。张家人愤愤不平地说,算这厮运气,遇到了个宽厚的天师。要是碰到了张元吉先生,黄土布袋都有的他背的!
现在倒好,好不容易生了个乖巧的儿子张显祖,眼看着靠他光宗耀祖的,结果却在众目睽睽之下,消失得无影无踪。家中上下,以及上千弟子全体出动,几乎把龙虎山翻过来拆洗了一回。没有用,还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那么就用上老张家的祖传手段吧!张国祥先生吩咐,在庭中摆上香案,沐浴焚香,咱们扶它一乩!
但怪事出现了,沙盘上的乩笔,居然悬在中央,一动也不动!什么?张国祥先生莫名其妙,难道说张显祖小朋友就在此地?他往左右打量一下,还弯下腰探头看了看乩桌下面。如果这调皮小子躲在下面,管他以后会是什么天师,拉出来当众打几下屁股再说!
张国祥天师失望地直起身子,他定了定神,重新焚烧香纸,念动真言。这次不请吕洞宾先生了,俺直接请祖天师张道陵先生,求他看在张家香火传承份上,帮后辈子孙一把吧!——还是没有用!不管张国祥先生如何用功,乩笔还是神秘地悬停在沙盘中央。
张国祥先生无可奈何:未必这混小子钻到地下去了?他黑着脸,一摆手,令人撤去香案。他严厉地警告在场的人众:小少爷失踪的消息,绝对不能外传!违者家法伺候。大家放心,小少爷吉人自有天相,过不了多久,就会有好消息传来。
一切安排完毕,张国祥先生独自退回后堂,吩咐管家把账册拿来。他一边翻着账册,一边在心中暗暗估算:家里一下子可以拿出多少现成银两?他估计,绑匪的勒索信,不久便会送到门口。歹人绑了张家的小少爷,绝对不会简单地运到河南山东一带卖个十两八两银子。张家的大宅门油水多,暗中流口水的人肯定不在少数。
——会不会是狐仙鬼怪干的好事呢?
张国祥先生坚决地摇了摇头。绝对不可能!且不要说俺家的“五雷正法”,光是“张天师”这个金字招牌,就足以吓退世上一切邪魔外道了。再说了,“俺们可是天上都有人的!”,张国祥先生是研究家史的专家,对于这一点,他是最感到自豪的了。是的,老实说,“五雷正法”俺没有学全,但发生了狐狸精绑架张天师后裔的事,天上的张道陵、张继先天师会袖手旁观么?
天地万物之间,说到底,最可怕的还是人!张国祥先生咬牙切齿地想,这些胆上生毛的小贼,我豁出去先让你们把银子拿走。就算你逃出了龙虎山,逃出了江西,我看你逃得过天下全体道士的眼线么?
张国祥先生为了等那封神秘的信件,在天师堂的楠木交椅上坐了几乎整整一天。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第二天。
这天一大早,张家有个佣人,早早起床到井边打水做饭。当他拉起吊桶的时候,他略感到有些奇怪:怎么今天的桶里面的水会重一些?
和所有头脑简单的人一样,他并没有多想,而是用力把桶拉了上来。——“妈呀!!!”——这个可怜人突然发出一声惨叫:借着朦胧的晨光,他赫然发现,一个黑糊糊的,似人非人的怪物,紧紧地攀附在木质大吊桶之上!
佣人吓得双手一松,吊桶眼看就要往下掉。就在这电光石火的一瞬间,那个黑糊糊的怪物,猛地一伸手,攀住了井沿!木桶带着满满一大桶水,“扑通”一声,重重地拍打在井底的水面上。
佣人的尖叫声惊动了不少早起的人们,几个人从不同的方向跑了过来。其中一个惊喜地大叫一声:小少爷!——他一个健步冲过去,紧紧抓住张显祖小朋友正在往下滑的小手!
大家这才反应过来,七手八脚地把张显祖拉了上来。自从昨天贪玩掉进井里后,这小子已经在下面呆了一天一夜了。被拉上来时,他一句话也不说,一双眼睛炯炯地闪着和年龄不相称的神采。
据张家的历史记载,除此之外,更令人啧啧称奇的是,他的衣服居然一点都没有沾湿,“衣冠无霑濡,人惊异之!”
不过,最令张国祥先生感到懊恼的事情是:那口井的位置,就在庭院的中央偏一点。距离他昨天摆香案的地方,算起来不到十步!
——“这混小子!”张国祥先生恨恨地骂道,“你在下面就是‘吱’一声,会省下老子多少麻烦?”
…………
据说,等张显祖先生长大之后,说话便常常带了不少哲理:
弟子恭维说,您老人家的学问真是不得了,懂得一半,便可学究天人呀!
——张显祖先生冷冷一笑:哼!坐井观天!
闲人们好奇地问,听说您家里端茶送饭的都是天上的雷公呀?
——张显祖先生不耐烦地说:以讹传讹,典型的掘井得人嘛!
朋友好意打听,您的道行可不得了,是自学成才吧?
——张显祖先生望天上一拱手,谦逊地说:喝水不忘挖井人,全靠先祖的恩萌呀!......
类似的话语还有很多,可惜都失传了。大家记得最清楚的,还是本章节开头的那一句:
“为学犹掘井,井越深,土越难出,若不决心到底,岂得见泉源乎?”
(九十)
公元1646年,龙虎山张家遇到了一场千年未遇的大变故:居然有大胆的流寇,前来攻打上清宫!
当时明朝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崇祯皇帝早在两年前,就已经在北京煤山上吊了。——顺便提一下,这位倒霉的皇帝对宗教的态度,就像对自己的大臣一样反复无常。当看到李自成的军队杀近之时,他把希望寄托于玉皇大帝的天兵天将,临时抱道脚,对外宣称信奉道教。为了表示忠心,他下令砸碎宫中找得到的所有佛像的脑袋。
可惜玉皇大帝一点都不上当:什么文化素质!《西游记》总该看过吧?俺和如来佛祖的关系热乎着呢!你砸那几个破石像,就指望我兴高采烈地派兵下凡。如果不幸得罪了如来佛祖,万一那孙猴子一时兴起再来闹天宫,俺又该指望谁来帮忙呢?
所以玉皇大帝的态度是明确的:这个忙俺是坚决不帮滴!崇祯皇帝等了半天,李自成的脚步声都快听到了,传说中的五彩祥云却一点影子都没见着。绝望之中,在洋传教士汤若望等人的劝说下,他做出了另一个惊世骇俗的决定:改奉天主教!
洋人的红夷大炮的威力,崇祯皇帝是见识过的,以此类推,洋人的神仙,威力怕会比土产的要威猛一点吧?在汤若望为他编织的美梦中,崇祯皇帝无限向往地憧憬着:在一个圣歌高唱的日子(开封生活网ekaifeng.com)里,守护天使加百列的洁白翅膀,将庄严地划过明王朝的古老天空。当然,这位著名的天使长可不是空着手来的,他手中那把上帝之剑,将干脆利落地砍掉中国反贼李自成的头颅。
为了表示对上帝的忠心,崇祯皇帝再次下令,砸毁宫中道教的斋醮所在地——玉皇殿。这一招做得太绝,玉皇大帝就是想改变主意,也是来不及了。天兵天将是再也不会来的了,而西方的上帝见崇祯如此翻覆无已,也不禁起了疑心。所以,这位倒霉的皇帝到死,也没有见到加百列天使的影子。
在崇祯死之前,就已经是天下大乱了。等他死之后,天下就更乱了。明朝的气数已尽,南明小王朝企图重现当年南宋的辉煌,却不幸选出了个糟糕透顶的宏光皇帝!这位老兄的荒淫无道和嘉靖皇帝有一比,喜欢用蛤蟆来配春药,人称“蛤蟆天子”。只是他的江山只剩下半壁,所以闹腾的规模比起嘉靖要小一些。痛痛快快地玩了两年之后,宏光皇帝也玩完了。身缚北京西市斩首,留下几个朱家的后生子弟为了皇帝的位子抢得不亦乐乎。
《鹿鼎记》中,天地会的英雄们和云南沐王府的人,为了“拥唐”还是“拥桂”而大打出手。这一时期,除了他们两位之外,先后称帝的,至少还有东武帝朱常清和定武帝朱本铉。其它的假冒伪劣更是数不胜数。龙虎山上的张天师们看得眼花缭乱,一时不知跟谁才好。经过元明两朝和朝廷的密切交往,张家早就不复是当年隋唐时期低调的旁观者了。改朝换代时期的押宝,在张天师们的眼中,已成了一场决定生死存亡的大事。
他们的初步决定好像是“拥唐”。一来唐王在福建广东一带,地理位置离江西较近。不像桂王,被人远远地赶到了云南广西之隅。二来呢,令张天师很不满的是,这桂王多少有些不地道,竟然想把天主教事业进行到底!——崇祯皇帝砸了玉皇殿,这个俺们认了,谁能担保自己不在关键时候出昏招呢?但信西洋邪教就不太好了,毕竟是夷狄之物。如果居然更进一步,像桂王朱由榔先生一样接受什么“洗礼”,这就简直是大逆不道了!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