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之追寻——远志明
就是那么回事儿
人的一生总是在追寻什么。回想自己,从儿时到如今,曾经有过许多的追寻,有的实现了,有的没有实现。印象很深的是少年时,在河北农村劳动,很累很累的,常常用手拄着锄头,眺望公路上开往北京的长途汽车,心里想:什么时候我也坐上汽车去北京,那该多好!后来真的到了北京,而且一住就十几年。现在回忆起来,在北京住,其实也就是那么回事儿,还不如小时候在农村时更快活。
在北京当兵时,心里经常想:要是能上大学该多好!圈在军营里的士兵们大多来自农村,对大学校园里的天之骄子们羡慕得不得了。后来,我真的一下子入了中国人民大学,没读本科,直接读硕士研究生,两年后又转为博士生,算得上幸运了。可是现在想起来,也就是那么回事儿。现在的博士不是满天飞吗?
读书的时候,又想:要是能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多好!看到别人的名字跃然纸上,心里便有些发痒。尤其是在《人民日报》啊,《光明日报》啊,《中国社会科学》啊,这些大报刊上发表文章,更以为了不起。结果,我真的发表文章了,而且第一篇就是在《人民日报》上,整整一版。陆陆续续各大报刊上都有了我的文章。后来发表多了,觉得也就是那么回事儿,没什么太大的意思。现在,我连看都不想看那些文章和着作了。时过境迁,此一时苦心经营的东西,彼一时便没有价值了。
不少人梦寻美国,仿佛美国是天堂一般。尽管我并不着急百了地想出来,但美国依然是我的憧憬。后来到了美国,跟很多人一样,梦幻变成了现实,原来也就是那么回事儿!有许多的难处,许多的忧虑,许多的感伤。
刚到美国时,心想要是拿到绿卡该多好,可以踏踏实实呆在美国,出入自由,回国有面子,而且几年后便是美国公民了。后来,绿卡寄到手上,我把它放在皮夹子里,便什么事都没了。原来绿卡也就是那么回事儿。
人生陷入的矛盾
人生的事不常常是这样吗?在你追寻的时候,那目标是如此地诱惑你,以致于你觉得达到之后,你将多么幸福,人生将多么美好!其实不是这样。人生的每一个目标,每一个里程,当你到达之后,你很快会觉得索然无味。有些东西的味道持续的长一些,但早晚那味道要失去。谈恋爱是有味道的事,想起来便火烧火燎的,实际上真的谈起来很苦啊,等你苦完了,一结婚,就更苦了!世俗的追寻是这样:你的期望越高,等你达到目标的时候,失望越大。因为一个人的生活,只有在和谐、平衡、完整中才有意义,而很多诱惑人的事,并不能满足一个完整的人的需要。当你陷入某一种诱惑中的时候,你就丢失了自己完整的人格价值。当你达到了某一个昼思夜想的目标时,你会突然发现在更多的方面你是空的。而且,当你临死的时候,躺在床板上只剩最后一口气,你回忆一生所有的追求,那时,你还会有同样奇怪的感觉:人生就是这么回事儿!那时,你会觉察到一生之久不过是一眨眼的工夫,而一闭眼之后倒极可能遭遇到"永恒",但那个"永恒"到底怎样,你根本把握不了。
人生不过是在遭遇"永恒"之前活那么一小会儿。如果是在永恒的死亡之前活一小会儿,人生就陷入了极大的矛盾:一方面,就这么一小会儿,可得好好活,于是贪婪、争夺、抓取,要享受好多好多;但是另一方面,因为就这么一小会儿,所以你抓多少也没有用,都要失去,没有什么实质的价值。这就是人生不可解脱的痛苦:拼命的抓,却以抓不住为结束;希望与失望总是交织在一起;满足总是生出不满足来。人生的追寻就像海浪一样,一浪接一浪,每一浪似乎都是美丽的,但每一浪都是虚幻的,因为每一浪都要下去,复归于水,而水是低沉平静的。
如果死亡是必定的结局,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呢?如果今生的高楼大厦原不过是建筑在浮云流水上,你一专一瓦的辛勤建筑还有什么价值呢?
耶稣是永恒的答案
一经接触基督徒,便发现他们似乎超越了人生的矛盾:他们活在真诚、平安和爱中,那么坦然地面对世界和人生。诱人的利欲、高深的学问、人间的风雨,所有"属世"的利害得失,都搅不乱他们宁静的心;所有短暂和虚幻的事,他们都不放在眼里;他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又仿佛不属于这个世界。他们也在追寻,却是在追寻一个永恒的答案:耶稣。
他们说他们身上若有什么美好的品性,那是因为他们信耶稣。他们说他们一切与世人不同的地方,都是来自耶稣。他们说他们人生的最高理想,就是活在耶稣里。
我当初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人信了耶稣就变成这个样子?他们都是博士硕士之类有知识的人啊!耶稣有多大的魅力?
耶稣的话
我不能不亲眼看一看耶稣了。首先令我震惊的是耶稣的话语。他说"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逼迫你们的人祷告"。为什么?我问,为什么我要爱杀害无辜学生的恶人?为什么你不讲正义?"因为神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耶稣仿佛站在天上回答我。我还能说什么呢?这种话分明不是来自人间,乃是来自天上。他全然超越了人间的利害纷争。他真的是神的化身吗?"有人打你的右脸,把左脸也给他打;有人偷你的内衣,把外衣也送给他;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就同他走二里;借给人东西不要期待偿还"。这分明不是人间的法则!不合乎人间的正义!难道法官能判决被偷的人再送一些东西给偷窃者吗?难道法官可以判决挨打的人再让凶手打一顿吗?岂有此理!然而我已领悟,这完全是出自神的法则,谁都能看出耶稣的话里有极大的良善,人间行不通,只是因为人间毕竟是人间,是罪人与罪人的相处,是罪心与罪心的平衡,是以恶制恶。如果有人损害了别人,法律就用损害他的办法来保持一种"恶的平衡",这就是人间的正义了!
耶稣又说:“你施舍的时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我想,假如你用仅有的一万元帮助了一位急需的穷人,连一个蚂蚁也不知道,甚至你自己也没放在心上,竟渐渐淡忘了,你将是何等幸福的一个人呢?尽管没有人夸奖你,没有好名声环绕你,你那颗高尚纯洁的灵魂,却深深蒙受着上帝的祝福,"暗中的父,必永远报答你"。假如你将一百元帮助了人,那人感谢,众人称赞,你"就已经得了该得的赏赐",再也没有什么意义了。大陆号召学雷锋,雷锋作了善事全记在日记本上,以自我欣赏,又令人学习。我也曾学习雷锋,写了四本日记,存留至今。这就是人间的善。包括儒家、佛家在内的善,都是以世俗的回报为诱饵,或求今生得声名福禄,或求来生得荣华尊贵,所以行善常常成为谋私、不善的手段。耶稣的话,如大光从天而降,照亮世人暗昧的心,让人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圣洁和良善,什么是罪人的乖巧和伪善;什么是虚幻的追寻,什么是永恒的价值。
在人类历史上,耶稣留下来的话是最少的,只有几百句,还在《四福音书》中重复着。然而,还有什么人的话能像耶稣的话一样,永久地改变人心、拯救灵魂、震撼世界呢?还有什么人的话能像天上发出的隆隆雷声如此振聋发溃,又像天上流下来的潺潺流水如此清纯荡涤?林语堂先生说:“他用极度自然和优美的态度说:“人看见了我,就看见了父”。这是历史上一种新的声音,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声音,一种最近两千年来浮现在人类理解力之上的命令的声音"。
不错,耶稣是来自天上,我信了。后来我看到了耶稣自己清楚的表白:“你们是从下头来的,我是从上头来的;你们是属这世界的,我不是属这世界的"。
耶稣这个人
耶稣三十三岁就死了;他没有上过学(约7:15);他是一个木匠的儿子;他在世上传道只有三年多时间;当时犹太人不信马利亚圣灵感孕之说,而认为他是私生子。显然,从世人的角度看,耶稣是一个卑贱得不能再卑贱的人。凡是人所看重的,福、禄、寿、学位、地位、财富、尊贵、权力,耶稣一概没有。
然而耶稣说出了天上的话语!他是道的化身,是神的儿子。真是"人所尊贵的,是神看为可憎恶的"(路16:15);真是"反者,道之动"(老子40:1)。
是的,耶稣的卑贱和贫困是无以复加了,他的柔弱和曲辱也是无以复加了,他的不幸、短命和凄惨也是无以复加了!然而,耶稣成就了人类历史上真正无以复加的事:
历史的纪年,公元1995或1996年,是以他的诞生为标志的。
圣诞节、感恩节、复活节,这些越来越世界性的节日,都是在纪念他。
近两千年来,他的信徒与日俱增。当今有十八亿信徒遍及世界的每一个国家和民族。其中有文盲也有文豪如托尔斯泰、雨果和林语堂;有乞丐也有总统如美国从华盛顿至今的数十任总统;有农妇也有科学家如牛顿、哥白尼和爱迪生,这些人一同跪在卑贱、柔弱、短命的耶稣脚下,称他为救主、为主。正像当年不可一世的拿破仑所说:亚历山大、凯撒和我,是世界上三个最伟大的君王,然而和拿撒勒人耶稣相比,我们都不过是过眼烟云,耶稣的国度将没有穷尽。
耶稣的话,虽然只有几百句,却已译成一千多种文字,在不同的文化中传播,其发行量是历史上所有的畅销书都不能比拟的。
更重要的,耶稣进入了亿万人的心灵,拯救了无数堕落的人,将神的爱播撒在人间,真正成为世上的光,成为生命的粮,成为良知的活水源头。凡信他的人,都在他那里寻到了平安、真诚和通天的力量。
因着他的到来,世界上出现了基督教文明,正是在这个文明传统中,流出了欧洲、北美的现代化和民主化社会,为世界上其它文明宗教区域的国家所追赶和效法。
美国一位着名的史学家来德里(KennethScottLatourette)在《美国史评》(AmericanHistoricalReview)写道:
"一代又一代过去,由我们所收集到的历史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耶稣对人类历史的影响:他实在是地球上所活过的最重要的一位人物,他所造成的影响仍在与日俱增"。
另一位学者沙夫(PhilipSchaff)对此补充说:
"拿撒勒的耶稣,既无财力,又无武力,他却比亚历山大、凯撒、穆罕穆德与拿破仑征服过更多的人。他未受过科学与学术的训练,但为人类俗世和宗教知识上所带来的无穷影响,远胜于人世间一切的哲学家和学者。他未受过高深的教育,但他的言语掷地成金,远胜过任何演说家和诗人所期望达到的效果。他未曾动笔写下一句自己的话,却使许多人挥笔,写出无数以他为中心的讲章、证词、诗歌、绘画与书卷。他的影响远比古今伟人们所能产生的影响之总和为甚"。
一个永不止息的神迹
这就是一个贫贱的、短命的、没上过学的木匠之子,用三年时间走街串巷所成就的事吗?是他,又不是他。请听他自己的话: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子凭着自己不能作什么我凭着自己不能作什么乃是住在我里面的父作他自己的事"(约5:19,30;14:10)。
"我没有一件事是凭着自己作的"(约8:28)。
"若不是蒙我父的恩赐,没有人能到我这里来"(约6:65)。
"父交给我,要我成就的事,就是我所作的事,这便见证我是父所差来的"(约5:36)。
当你想到基督教文明的辉煌影响,竟是出自一个33岁、极度卑贱柔弱、被世人所唾弃的人;当你看到从古到今无数第一流的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同文盲、农妇、罪犯一起,都跪在他面前的时候,你即使不是基督徒,也必然会怔一怔神,说"这件事神了"。
的确,这是神的作为,一件永不止息的神迹。
两千年的验证──再也没有什么实验能有两千年长──成就了这么大的事,再回过头来读耶稣的话,是多么可信,多么恳切:“我若行了,你们纵然不信我,也当信这些事,叫你们又知道,又明白,神在我里面,我在神里面"。
在耶稣面前,我们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真正值得追寻的
许多人只知道追求知识,甚至以某种知识为信仰。然而知识只是人的工具,多一门知识只是多了一个工具,用不着的时候可以放在一边。信仰是什么?信仰是一旦你进入了它它就成了你的生命。神是什么?神是一旦你认识了他他便不再离开你。你若信仰某种知识,就等于崇拜自己的工具,等于买一双鞋供奉起来。你信的东西,应当是他大于你,他高于你,你猜不透他,而他有力量支配你。这才值得信。你不能信一个你可以支配的东西,信他干吗?你不用信他,你播弄他一下就成了嘛。
崇拜知识、卖弄理论的人常常看不起基督徒们的卑微、顺服和单纯,以为愚昧无知,尤其看不起大陆家庭教会中那些痴男痴女们。的确,他们不懂什么理论,然而他们做人做得比你好,因为他们活在真善美的神里面。真正的信仰不是一套理论,乃是全身心、全人格的实践与经历,是用心灵和诚实去敬畏神、沟通神。
一些成就、一些学问、一些伟人,就像一些小石子投到流水里,激起一些小浪花,转眼就沉到水底去了。而耶稣之道,就是那滔滔的流水本身,是生命的活水源头。你要追寻哪一样呢?
讲于1995年5月,原载《使者》杂志
未分卷 关于永恒 外三首
关于永恒外三首
——北岛
从众星租来的光芒下
长跑者穿过死城
和羊谈心
我们共同分享美酒
和桌下的罪行
雾被引入夜歌
炉火如伟大的谎言
迎向风
如果死是爱的理由
我们爱不贞之情
爱失败的人
那察看时间的眼睛
抵达
那时我们还年轻
疲倦得像一只瓶子
等待愤怒升起
哦岁月的愤怒
火光羞惭啊黑夜永存
在书中出生入死
圣者展现了冬天的意义
哦出发的意义
汇合着的啜泣抬头
大声叫喊
被主所遗忘
为了
不眠之灯引导着你
从隐蔽的棋艺中
找到对手
歌声兜售它的影子
你从某个结论
走向开放的黎明
为什么那最初的光线
让你如此不安
一颗被种进伤口的
种子拒绝作证:
你因期待而告别
因爱而受苦
激情,正如轮子
因闲置而完美
零度以上的风景
是鹞鹰教会歌声游泳
是歌声追溯那最初的风
我们交换欢乐的碎片
从不同的方向进入家庭
是父亲确认了黑暗
是黑暗通向经典的闪电
哭泣之门砰然关闭
回声在追赶它的叫喊
是笔在绝望中开花
是花反抗着必然的旅程
是爱的光线醒来
照亮零度以上的风景
作者北岛是大陆着名诗人,近年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他主编的文学季刊《今天》,创刊于1978年,1980年底被迫关闭,1990年在海外复刊,成为一份跨地域的汉语文学的先锋杂志,编辑部在美国洛杉矶,订阅处在P.O.Box3384,IowaCity,IA52244-3384,USA。
未分卷 大朦胧——远志明
大朦胧——远志明
一、
诗的意志往往是朦胧的,却最不容易动摇,不像理论,理论的意志是逻辑的,所以没有意志。
诗的意志是衷情,就是理想──所有的理想都是衷情,不可说服,不可消灭。
理论的意志是市侩,就是现实──所有的现实都是市侩,不可说服,不可消灭。
诗人北岛的执着,起码在诗中,远胜于流亡和不流亡的理论家们。
二、
这四首诗,有三首是北岛自己选的。你在诗中会读到以下意象:
黑暗,往往与"那时、最初、黎明前"相连。
罪恶,死亡,伤口,绝望,愤怒,啜泣,羞惭。
沉浸于这一切负面的记忆的阴影中,爱,混杂着正义的信念,似乎是诗人今天继续存在的理由。
然而,诗人彷佛知道,也流露出,爱的自怜与无奈。爱,作为诗情,同一切美一样,都有凄楚的本质。正义在由现实组成的历史中,也是如此。
于是,诗人的灵魂──不是诗人是他的灵魂,不是诗是诗魂──呼唤着永恒之主。诗人显然还不认识永恒之主。主,对诗人来说,只是一个未曾见的渴望。为什么未曾见却可以被渴望?因为灵魂与主相识──灵魂在理性中总是朦胧的,而理性拒绝朦胧,于是诗成了灵魂的独臂。
只是我在想,在灵魂的朦胧中吟唱的诗人,何以活在理性的逻辑中,拒绝为灵魂作证呢?
三、
被闲置的激情,因爱而蠕动着,向着完美──没有完美,爱就是孤儿──可完美在哪里?主啊!请说。
你知道,完美并不在闲置中;闲置只是令你渴望完美罢了;因为,被闲置的激情,会渐渐陈旧。
四、
如何消除陈旧?
永恒从不陈旧,陈旧的都是瞬间。唯有永恒,永远是一支新歌,一支悠久、却从不古老的新歌。
让我们一起唱新歌吧!在新歌里,所有衰老的情人都焕发了青春,就像明天活在今天一样动人──绝不像昨天活在今天一样惆怅,也不像今天活在明天一样渺茫。
五、
这是一首灵魂放出的歌,朦胧而又显明:对理性者,她是朦胧的,比一切朦胧诗还要朦胧;对诗人你,她应当是显明的,比一切逻辑还要显明。
这首诗歌的名字叫耶稣:**之子,死而复活;柔而胜强,辱而得荣,卑而至上;不学而知,不战而胜,不为而成;叫瞎子看见,叫有眼的瞎;叫死人活了,叫活人死着;天上人间,神子人子,永恒短命,集于一身;愈久弥新,愈久弥醇
理性说,朦胧,简直荒诞。灵魂说,真实,甚于耳目。
六、
我不是诗人。妻子说我写诗"不堪入目"。可那一夜在北岛家长聊之后,不知为什么,我诗兴大发,硬是憋不住,一口气写了不少。妻子看了仍是那个评语。我却舍不得扔掉,无论如何,这是我的灵魂之声。我想,若有人用灵魂来读,感觉也许不会那么糟;若用理性来读,则浅显中必有大朦胧了。今天,抄一首在这里,就是《耶稣之歌》的序曲"他如诗如歌"。
七、
天那边流传着一部史诗
在人类消失后仍述说着人类的事情
亘古里飘荡着一支情歌
在人类诞生前就吟咏着人类的乳名
有一天我的生命泛出了蔚蓝的韵律
便望见上帝系于天地间的诗魂
那一夜我的血里流溢出静谧的音符
便听见上帝弹在人心底的琴声
噢耶稣
你风尘仆仆从彼岸走来
那是零年的深夜
我像一株小草哭泣着在这块土地上抽芽
已是两千年的黎明
当我惊讶地发现你还没有离去
当我听到你温柔的呼唤
是我的乡音和乳名
当你指着阳光和雨水
向我转达天父第一句爱的叮嘱
我的心立刻融化了
像一瓣雪花融化在滚烫的热泪中
从此我步入苍穹同你一起风餐露宿
沿着四风追逐我的感情
我击碎了花瓶清扫了瓷片
摊开生涯搜寻一朵百合花的见证
当我跋涉在沙漠会见死去的弟兄和姐妹
你便用你的目光将他们投进故乡的绿洲
地仰望着天却不能将天表达
我在你面前也是这样
智能之光光耀着人类却背逆着你
正像太阳照亮了大地却遮盖了天上的情况
三角形的逻辑套不住圆润的风
神学的解剖刀取不出漫天的情
条分缕析的聪明哟尽失了浑沌如一的天韵
繁文缛节的宗教哟蚕噬了神的清澈与空明
噢这就是了这就是为什么
不是玄秘莫测的天书是一个人赤裸的生命
不是冗长的高言大智是慈父教孺的故事带着诃护声
不是赐下诫规礼仪是宣告无条件的爱
不是一场世纪之辩是一声微弱的哀鸣
不是学人之学强者之强名家之名贵族之贵是一个卑微者的血
全能者这样向我们说话又住在我们当中
噢耶稣
电恼并不如造电恼的更了解电恼
人类并不如造人类的更认识人类
人不是用电脑得意的高速思维来思维电脑
神不是用人类自豪的理性思考来思考人类
注意一下键盘吧
这受控而不能自控的缺口
这谦卑顺服开放的活钮
是她接触了创造者的生命
是她领受了主人的大能
灵魂是
人找不到部位的一种空白和深奥
只留给上帝之手的一个键盘
生命中的生朽呦意志中的意志
速朽中的不朽呦变幻中的不变
她是上帝在人身上的枢密
指引人向善也驱动人行善
自从贪婪纵恿智能独立于上帝
罪孽便将灵魂投入了深渊
从此人失去上帝之手的操纵
像无头苍蝇自由地奔突在死亡之前
古来不乏凄凉的呐喊
除掉罪孽吧让灵魂彰显
回声却总是智能的狞笑
来啊来清除深重如海的圬垢吧
看谁能挖出埋葬久远的灵魂
谁又能启动麻木锈死的键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