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岳飞

_2 佚名(现代)
赵鼎被张俊逐走后,朝廷又引进了一名大臣,他便是后来遗臭万年的秦桧。秦桧原来是北宋政府的一员大将。在北宋灭亡之后,他和徽钦二帝一同被掠往北方。秦桧毫无民族骨气,到北方后,他想尽一切办法来讨好金军首领。最后他终于巴结上了金朝军事统帅挞懒,做了挞懒的参议官,由一名北宋的官员沦为一个对敌人卑躬屈膝的卖国贼。1130年,他随挞岳飞传                        56 ·懒南下攻打宋国,挞懒将他放回南宋,让他在朝中尽力破坏抗击力量,和金国相互呼应。面对岳家军这支强大的军队,金军感到手足无措,因此挞懒将许多希望寄托在回国的秦桧身上,而秦桧对金朝贵族是惟命是从,回到国内后总想着如何为金军立功,求得金军首领的赞赏。
返回宋廷的秦桧,曾被闲置过,如今,张俊将赵鼎逐走后,就将目光转到了秦桧身上。由于秦桧在北宋末年曾表现过反对求和,张俊被这个表象所迷惑,以为秦桧依然像当年那样,因此就想拉笼秦桧,一来可以培植一个自己的亲信,二来也为自己培养个接班人。经过从前曾被宋高宗罢去相职的教训,秦桧也学乖了,尽量地靠拢张俊,同时又克制住自己暴虐贪婪、媚敌求荣的本性,明是充当宋国大臣,实际上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奸细。
绍兴七年正月,金朝向南宋通报了徽宗的死讯。高宗每每见到朝臣,总要装出无比哀恸的模样,时常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倾诉着他和徽钦二帝的深厚骨肉之情,以及家仇国志难酬的悲哀。而且每当与岳飞见面,常要谈及国势军情,表现出抗金之意。当时岳飞又增添了一个太尉的头衔。太尉是当时武阶官中最高的一级。岳飞的职位实际上已经与韩世忠、张俊等大将平列。因此岳飞在朝中已算得上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岳飞传                        57 ·
当岳飞和宋高宗谈话时,岳飞就机智地将话题引到再次出兵北伐的问题上。一次宋高宗问岳飞是否有良马,岳飞就以自己的一匹马为例子,说明喂养好马需要懂得如何饲养,如何让它发挥最大力量。借此机会他提出只要高宗能够放心大胆地委派给自己更多的军队,就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他希望高宗不要被从前北伐成果不大理想所吓倒,而应该将目光放长远些,这样才能有所成就。
皇帝将岳飞的话听进去了,并且开始将许多兵权授予岳飞。他曾经背着韩世忠等人,单独召见岳飞,亲切而满怀期盼地对岳飞说 :“振兴国家,收复国土这件事,就交给你了,除了张俊和韩世忠外,其他的人就全权由你指挥了 。”这样,岳飞所指挥的范围,不仅包括了刘光世军,还包括仍为宣抚副使的吴 军,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等军,总计约十六七万人。
宋高宗将全国大约一半以上的兵力,都授权划归岳飞来控制和指挥,岳飞重权在握,这在宋朝的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证明宋高宗对岳飞的重视。岳飞盼这一天已经盼了很久,收复故土的希望更近了,他不禁万分欣喜。岳飞对高宗的信任十分感激,他在无比激动的心情下,用正楷工工整整地写了一篇奏札,敬献给了皇上。奏札中岳飞提出他早已成熟在胸的军岳飞传                        58 ·事计划,表示大概在三年时间内,就可以将失地收复,对此他充满了必胜的信心,而在表述了满腔的豪情壮志之后,岳飞又向高宗提出他唯一的忧虑,即军粮问题,他在奏札中反复强调,希望能够引起高宗的重视。
高宗看完后,很是高兴,对岳飞说 :“有你这样忠心的臣子,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同时,又发了几个札子给岳飞,再次扩大他统兵招兵的权力,宋高宗还亲自给岳飞发了两个手诏,让岳飞一定要抓住时机,恢复国土,切不可坐失良机,误了中兴大业,还说了一些鼓励的话。对于高宗来说,这只是封建统治者为了自身利益而采取的一些笼络大臣的手段,但是对岳飞这个“精忠报国”的忠臣来说,却是非常大的鼓舞。他的心情是既兴奋又激动。恢复中原大业,报仇雪耻之志不能实现,他的心情一直非常郁闷,现在,终于有机会“重新收拾旧山河”了,他积极地投入到伐金的准备工作中。
但是,岳飞并没有料到,实际形势并没有他想像中的那么乐观。高宗并非全心全力地要抗金,他所有思想的核心就是要怎样求得金朝的谅解,如何与金朝议和。总是在金军南下侵宋的时候,他就吓得逃跑,而当宋朝军兵节节获胜,将金兵打退,且行将收复大部国土的关键时刻,他就害怕起来,害怕金朝统治者会怪罪于他,于是就在战争最激烈时,下诏将兵召回。岳飞传                        59 ·从前岳飞收复伊、洛时就是这样的情形。所以收复中原的道路屡屡受阻,行动断断续续。特别是当秦桧这个内奸再次混入朝廷,在高宗身旁为他出谋划策后,抗金的道路就越发艰难了。
秦桧回到宋朝后,凭他那张能言善辩的巧嘴,不仅将张俊蒙骗了,而且将宋高宗哄得迷迷糊糊的。高宗曾高兴地说 :“我得了秦桧,就高兴得睡不着觉了呀 。”秦桧作为金朝派到宋朝的奸细,一回来就提出北方归北人管,南方归南人统治的分裂国土的卖国主张,并且强烈地向高宗表示出要为宋金议和效力的愿望。这正好符合宋高宗的心理,于是对秦桧非常宠幸,且将议和的希望大都寄托在秦桧身上,他似乎感到议和之门就在眼前缓缓打开,而秦桧就是那个手握钥匙的人。于是,高宗又授予秦桧枢密的重任,并且时常奖赏秦桧,两人的心思达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程度。
岳飞的功劳越来越大,所受的封赐越来越多,手中的兵权越来越大,这对秦桧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引起了秦桧极度的不满和嫉恨,同时又怕岳飞攻打金兵,引来金朝贵族对他的不满,所以就千方百计地阻挠岳飞收复中原的行动。
张俊对此也大加反对。他一向自视过高,认为自己的功劳比岳飞大,官职比岳飞高,统制全国兵马的岳飞传                        60 ·权力应该由自己拥有,因此就出头反对岳飞的用兵计划,不断在高宗面前提出反对意见。而秦桧则乐于在一旁煽风点火,这两个人一明一暗地将宋高宗搞得有点动摇。原本高宗只是在一时的感情冲动下,才将兵权授予岳飞,但是他降金的念头从来也没有断过,只是因为种种缘故,他才在表面上装出一副抗金的模样。如今在张俊和秦桧的鼓动之下,他才如梦初醒,想当年,宋朝的开国皇帝就是以武将的身份,发动了政变,当上了皇帝,而为了解除后患,又采用“杯酒释兵权”的办法削了一部分武将的兵权,才安安稳稳地做起了皇帝 。因此对武将的防范和猜忌 ,就成了赵宋代代相传的家规。高宗自然也不会例外。狡猾的张俊和秦桧就是利用高宗这个心理,以历史来提醒高宗,不要忘记列祖列宗的教训,免得犯错。他们的目的就是让高宗明白,如果给岳飞太多的兵权,那么有朝一日岳飞权力达到了顶峰,功盖天下,而一旦起了谋反之心,那么想后悔也来不及了。
高宗领悟了他们话里的意思,毫不迟疑地给岳飞下了一道诏书,收回曾经授予岳飞的统率淮西军的命令。这一切都是岳飞所无法预料的,高宗授予兵权时的情景还清晰地印在脑海,高宗当时殷殷叮咛的话语还回响在耳边,可是事情竟然已发生了这样的变化,怎不令人气愤?
岳飞传                        61 ·
捧着高宗的诏书,岳飞双手抖得很厉害。高宗在这件事上心里有鬼,所以不好直接面对岳飞,就派了张俊将岳飞召至都督行府。在岳飞义正词严的质问之下,张俊也说不出什么冠冕堂皇的理由,他只是通知岳飞,说淮西军的指挥已有了新的安排,装作从没有发生过授权岳飞统率淮西军的事情。
几天之后,朝廷又下了一道命令,通知岳飞先回鄂州等候命令,而将各路军并入岳家军的计划也成泡影,北伐金军之事又要作罢,所有的一切努力都化为乌有。而这一切,都只是在短短的瞬间发生了,令人不禁心生疑惑。
岳飞开始了思索,一串串的疑问涌上心头,搅得岳飞心里乱糟糟的。他想起当年,收复襄阳六郡时朝廷不许越出界线一步,攻打伊、洛时不许渡河深入,而此时正当收复国土的大好时机,却又毫无理由地要收回兵权,分散兵力,这一切都不是偶然或无意的,而是别有用心。
岳飞对高宗的出尔反尔,异常愤慨,于是上奏请求解除军务。理由是与宰相张俊意见不和,无法共事,当然实际理由并不是这一点,岳飞此举是为了表示对高宗君主的强烈不满。按当时的封建礼法制度,臣僚提出辞呈,必须要先经过皇帝的首肯,才能够离职,但是岳飞在极度愤怒下,不经皇帝许可,只对随从军岳飞传                        62 ·黄机密作了一番交代后,就满怀悲愤地离开了建康,奔向庐山东林寺,给亡母姚氏守孝,尽一番孝心。岳飞这一近乎惊世骇俗的“抗上”行为,反映了他性格倔强的一面。
岳飞擅自离职,大大激怒了宰相张俊。他多次上奏高宗,说什么获取制兵权,是岳飞早已预谋的事,而如今岳飞未经允许就擅自离职,是用以要挟皇上,并且想办法剥夺岳飞的兵权。像狐狸般狡诈的秦桧,竖起两只耳朵,一边倾听高宗的动静和意向,一边也极度热情地支持张俊,一心想整垮岳飞。
岳飞的举动,也令高宗大为震怒。他对岳飞的疑忌也更加重了,但是在众大臣婉转的劝说下,加上和谈还没有获得成功,在军事上还要依靠岳飞,所以权衡利害得失,他按下了心头怒火,一面派都督府参议军事张宗亢代领岳家军,稳住岳家军,一方面派岳飞的部将李若虚、王贵等上庐山乞求岳飞下山。为了怕岳飞不愿出山,高宗还特别吩咐,说如果不能将岳飞请回来,就将他们和岳飞一同按军法处斩。
张宗亢是宰相张俊的心腹,原来他曾对岳飞怀有很深的敌意。他接旨到达鄂州后,着手统领岳家军。岳家军对此感到非常担忧 ,人心慌乱 ,都说 :“如今我们已经换了一个统帅,岳相公恐怕是再也回不来了 。”后来由因病告假的张宪出来主持军务,详详细岳飞传                        63 ·细地向军中各大小将领解释派张宗亢来岳家军的原因,费了好大一番口舌才将全军将士的军心稳定下来。
张宗亢看到岳家军严明的军纪,雄威的军容,昂扬的士气,不禁消解了对岳飞的敌意,从心底对岳飞产生了深深的敬意,禁不住长叹一声 :“岳帅果真治军有方啊 !”从此尽心尽力地操持着军务。
王贵和李若虚带着皇上的命令来到了庐山东林寺。他们费尽了口舌 ,动用了多种理由 ,始终无法把岳飞说动。接连劝了几天 ,到了第六天 ,李若虚不得不将最后一张牌拿出,他对岳飞说:“相公想造反吗?你从前只是河北的一个小农夫,后来皇上将重任托付给你,让你掌握兵权,这都是朝廷赋予你的恩典,难道你现在要与朝廷对抗吗 ? 相公如果执意不肯下山,那么我们就会因此而遭斩,我们难道有什么对不起相公的吗?”
为了不使自己的下属因此而受到牵连,也为了抗金大业,岳飞只好受诏下山,尽管心里千百个不愿意,但是却不能违抗皇上的命令。依照当时朝廷的制度,在恢复官职之前,岳飞必须先去建康,虽然他正气凛然,谈不上什么过失,却还得向理亏的高宗请“罪”。
回到建康后,岳飞接连三次上奏章向高宗道歉,请求宽恕,而高宗回答的话亦寓含深意,表面上看来平平和和,像在宽慰着岳飞的心,实际上却含有责备、岳飞传                        64 ·惩罚之意,话语之中还透着杀机。善于见风使舵的秦桧揣摸出了高宗心里的想法,就一个劲地在高宗身边吹风,说岳飞这不是那不是,对岳飞的举动表现出了极大的愤慨,证明自己与皇上的意愿相通,以博取皇上的欢心。前一段时间,岳飞还是高宗最信任、最赏识的大将,并享有国家重大兵权,而现在却成了皇帝最猜忌、最不放心的武将,君臣之间虽然表面上已经和好如初,可是暗地里却彼此怀疑,他们之间的裂痕正在一步步地扩大。岳飞收复国土的大志难酬,高宗对此却毫无诚意,一心只想求和,且担心君位不保,所以就注定了岳飞后来的悲剧。
岳飞统率各军大举北伐的幻想破灭了,但是挥军北伐,抗击金军的愿望却始终没有遗忘过。岳飞重新振作精神,整顿原有的军队,打算再次出击。返回鄂州后,岳飞再次向高宗上奏章,坦率地指出朝廷消极防御,不敢出兵主动进攻的错误,并且主动提出愿意带兵进驻淮河的建议。岳飞确实是一位德才兼备的大将,他没有将个人的委曲痛苦放在心上,只是一心一意牵挂着抗金大业。高宗对岳飞的忠心进行了一番夸奖,并对岳飞所提的建议认真地进行了考虑,最后决定由岳飞带领部队进驻江州,这样可同时照顾到其他一些地区,是一个比较稳妥的计划。
于是,岳飞抛开了个人的恩怨,重新认真地筹备岳飞传                        65 ·起北伐事业来,但恰在这时,淮西突然爆发了大规模的兵变。
淮西原来有五万军兵,若加入到岳飞的军队里,将会使岳飞如虎添翼,大大地增强宋军抗金的力量。但是在原来的都统制刘光世撤职后,王德顶替了刘光世的位置。王德是个骄横自大,居位自傲的人。有一天,他在教场地阅兵,各将领按军礼拜见王德,其中一向有些害怕王德的郦琼向王德说好话,套近乎,但是鲁莽无知的王德一言不发,上马便走了。这下可把众人给惹恼了,郦琼就乘机串通各位将领,联名上告王德。高宗于是任命郦琼为副都统制。张俊派他的心腹吕祉去监督淮西军,并把王德留在那的八千人马调回建康。
但是吕祉到达淮西后,非常的傲慢,对待官兵极端无礼,而且虽然统率军队的道理他可以说出一套又一套,但是实际上带起兵来,却束手无策,毫无得力措施,他的妄自尊大更是激起了军士的愤怒。郦琼暗地里起了异心,对吕祉心存不满,因此私下里拉拢了许多将领,一齐反抗吕祉的独断专行。吕祉发觉情形有点不妙,就上书朝廷,请求派大军进驻淮西,罢免郦琼的兵权,没想到这消息居然被郦琼知道了,郦琼于是杀掉了吕祉,强迫全军四万多人一同投奔伪齐。淮西驻地,原是宋朝四大军事要地之一,一下子却成岳飞传                        66 ·了无兵无防的状态。吓得高宗赶紧给岳飞下诏书,让岳飞写信将投降了的郦琼争取回来,因为岳飞和郦琼是同乡,而且素来岳飞在营中声望很高。虽然高宗许诺说如果郦琼回来,可以不计较从前的事情,而且将升官加禄,再加上岳飞给郦琼的书信,还是无法将郦琼从伪齐营中拉回来。高宗懊悔莫及。
为了防止因郦琼政变让金国、伪齐钻空子,岳飞首先加强了辖区内的守卫。岳飞不辞辛劳,亲自率领部分将士,跋山涉水,冒着风雪严寒,巡视边界。为此,岳飞日夜寝食不安,兢兢业业地为国操劳着。
果然,在郦琼投奔伪齐后,刘豫立即有所反应,并向金朝统治者乞求援助,做着大举南侵的准备。
绍兴七年十月初冬,岳飞派出的谍报传来金兀术与刘豫准备带兵南下的风声。一个北风呼啸的冬夜,巡逻兵在边界上捉到了一名金军的间谍。足智多谋的岳飞立即想出了一个反间计,打算在这个间谍身上做点文章。
军吏把间谍押到了岳飞跟前,询问岳飞是不是要将他处斩。那个间谍身着宋朝的服装,因为害怕的缘故,全身抖得非常厉害,就像站不稳似的。岳飞盯了他好一会儿,没有发话,然后突然像记起什么似的,既惊奇又严厉地责问那间谍 :“你不就是本部的张斌吗?怎么会去当了敌军的间谍?”
岳飞传                        67 ·
接着,岳飞将那个间谍带进了私人房间,严加追问 :“前一次,我派你到伪齐去给刘豫送蜡书,与刘豫联络,共商谋杀金兀术的计策,我一直在等你的回音,结果你却没有回来,你到那儿究竟干了些什么事情。原来竟然背叛了我,我素日待你不薄,你为什么竟然这样对待我?”
在岳飞一连串的追问之下,间谍张口结舌。在岳飞如炬目光的注视下,间谍胆怯了,于是将错就错地承认自己犯了死罪。他连说带哭地乞求岳飞给他一条活路,给他一个立功赎罪的机会。岳飞苦苦思考了一会儿,终于答应饶他一条命,但一定要立功赎罪。岳飞坐在桌前,写了一封信,然后封好,让那间谍再次送给刘豫。蜡书大致的意思是:去年八月两军作战时,我命军兵全力进攻齐军,金人并没有对你产生怀疑。江上密谋的事情有成功的希望。如果事情获得成功,宋国与齐国便可成为和睦相处的兄弟盟国。密书虽然进行了密封,但是岳飞故意封得并不严密,使那间谍看到了蜡书的大致意思。然后,岳飞起身亲自为间谍松开绑在身上的绳索,好言安慰了几句,并说,今天的事情就算了,但是你一定要借这个机会将这封书信送给齐王,不得延误,以此来洗去你的罪名,你回来时还要将齐兵南归的期限带回来。那个间谍的脑袋点得像小鸡啄米,满口应承着,不敢开口说个不字。岳岳飞传                        68 ·飞满意地点点头,然后唤进来一个军吏。军吏依照岳飞的吩咐,在间谍的大腿上划开一道口子,将蜡书仔细地塞进去,将刀口缝好,敷上草药。岳飞还送给他银子做路费,反反复复地叮咛,警告他一定要将蜡书送到齐王的手中,而且不能泄露一丝半点的秘密。等他上路,才走出两三步,又喊回来,再次详细叮咛。就这样反反复复做了三次,每喊回来一次,就给他多添些盘缠。岳飞的举动,使这个间谍感到这个情报的重要性。那间谍一出宋朝防区,就快马加鞭地往金营奔去,见到金兀术后,就将蜡书呈上,并因此而获了重奖。兀术与刘豫之间本来就有矛盾,因此拿到岳飞送给刘豫的假情报后,立刻将这件事情向金朝皇帝熙宗报告。金熙宗一向对刘豫就不大满意,这一下就更加恼火了,而且刘豫的靠山粘罕已经死去,刘豫已经没有什么后台可以依赖,所以刘豫的下台当然是不可避免的。十一月,挞懒和兀术假称帮助刘豫伐宋,率兵到开封,正式宣布废除伪齐政权,并且放出风声,准备叫钦宗回旧部当傀儡。
此时,高宗派遣迎奉徽宗的梓棺(棺材)的使臣刚好到达金国。金国大将挞懒对使臣王伦说,和议将会很快达成,并且以归还徽宗的棺材、高宗的生母韦氏,以及黄河以南的土地作为诱饵,发动政治攻势,以动武以外的方式来和宋军斗智。王伦回到临安后,将这岳飞传                        69 ·个消息禀报给皇帝高宗。这一个意外的“好消息”令这个一心求和的皇帝欣喜若狂,为了在臣子面前掩盖自己奴隶的本性,他不得不装出一副无可奈何、无比哀伤的神情,沮丧着脸说 :“先帝的梓棺,皇太后和渊圣皇帝还在异国他乡受苦受难。我日夜牵挂,始终放不下心来,如今金国能够答应我的要求,将他们都送回来,其他的一切都很容易办到 。”高宗的意思就是说,只要金国答应议和,那么他将不惜一切代价去满足金国的要求。这是一个卑微懦弱到什么程度的可怜的一国之君啊。
刘豫被废黜的消息传到岳家军中,全军人心大快,将士们纷纷击鼓以示庆贺,从而也更增添了收复中原、恢复国土的信心和勇气。而长期沦于金、伪齐统治之下的北方人民,更加迫切地希望实现祖国南北统一,不再受异国的欺凌,许多爱国的原来金、伪齐的官兵也纷纷参加了抗金斗争,出现了一个争取全国统一的高潮。所有热血人士都在殷切期望着宋廷的出兵举措。
伪齐垮台的消息,在岳飞的心中如巨石掀起大浪。他立即上书朝廷,恳求朝廷乘金军处于废立的慌乱时期,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好一路直取中原,实现统一大业。岳飞接到枢密院的札子,让他将北伐的计划详细罗列出来,以供上面考虑出兵之事。岳飞因此而看到筹划了多年的计划即将变成现实,欢喜得连觉也岳飞传                        70 ·睡不着,连忙派人赶到临安,陈述北伐的周密计划以及北伐的种种好处。盼啊盼,终于盼到所差到临安的人回到军中,才知道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高宗根本没将岳飞的建议放在心上,在他的心里,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求和!求和!求和!何况岳飞提出增兵的建议,更是触犯了他的心事,他又怎能轻易应允呢?
伪齐垮台后,许多金、伪齐军纷纷投往宋军,有投奔岳家军的,也有投奔沿江许多其他驻军的。敌军的分化瓦解,既削弱了敌人的力量,也增强了宋军的力量,从而也证实了岳飞的判断,目前确实是一个北伐的好机会。然而胆小怕事的高宗却将岳家军看得牢牢的,不许向防区外跨出一步。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就这么从身边溜开,岳飞心里焦虑难安,坐卧难眠。
当时的宰相是赵鼎,面对这样的形势,赵鼎也向高宗极力陈述出兵北伐的好处,他说:朝中大部分的士大夫都说中原有收复的可能,只要能够及时出兵。如果按兵不动,不仅会错失良机,而且将会引起不少的非议。
可是任凭臣子们如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高宗就是不理不睬,坚决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他只想紧紧地抓住这微弱的议和的希望,早日实现议和,这一天他已经盼了很久很久。面对赵鼎的劝说,他并不往心里去,并且还不加掩饰地对赵鼎说:你不用担心朝野岳飞传                        71 ·的议论,到如今,太上皇的梓棺、皇太后、渊圣皇帝(赵桓)都不曾回来,如果不和金国议和,他们就永远也回不来。
宋高宗不顾一切反对,把与金国议和当作一切政治、军事活动的中心。至此,一场议和和反议和的斗争,在南宋统治集团内部展开了。
岳飞传                        72 ·
七、和战对峙  岳飞抗命
自绍兴八年开始的四年之间,在南宋朝廷中,抗战派和投降派的斗争表现得空前激烈。高宗和秦桧串通一气,赤裸裸地推行投降政策,他们原以为议和不会有多大困难,但是实际上却遭到许多人的反对。
高宗屈膝求和的政策,既违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也不符合地主阶级大多数人的意愿,所以支持他的力量是极其微弱的。但是作为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宋高宗手中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战与和,只在他一念之间,没有人可以阻拦。
朝廷中分成两个旗帜鲜明的营垒。抗战派以岳飞、韩世忠为代表,他们热爱故土,痛恨侵略国土、践踏家园的金人,为国家担忧,为人民着想,始终以坚强的意志对抗投降派的卖国主张。而投降派则是为了各自的目的,聚拢到一起,从中谋取自己所想得到的利益。如高宗,这个居于权力顶峰的皇帝,为了保住帝位,不惜解除精忠报国的将领的兵权,不惜降低身份向金求和,只为能坐稳那个名副其实的皇帝宝座;而秦桧,作为金国派到宋朝的奸细,想为金国立功的心思已不止存在一天两天,而是积蓄了很久,所以当高宗表现出与金国议和的趋势,他就想尽办法跟着高宗,岳飞传                        73 ·照着高宗的眼色办事;还有的人或出于害怕,或出于对高官厚禄的贪欲,不一而足,但却是同一个鼻孔出气,声同一气地反对与金朝作军事上的对抗。
反对讲和的奏章和书札,就像雪片一样飞往朝廷,抗金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高宗卖国求和的行动陷入了异常艰难的处境,但是,他议和的主意已定,决心利用他的权力,将这件不甚高明的事坚持到底。
得到王伦回来汇报的金国答应议和的消息后,高宗感到他非常需要培植一个得力助手,好给他增添力量,顺利地完成“议和”这项“伟大的事业 ”。因此高宗很快地拜秦桧为尚书右仆射、宰相兼枢密使。这是高宗一项重要的部署,即要秦桧出面负起全权处理与金议和的责任,同时也是向金朝统治者表明,由秦桧主持议和一事,应该是值得信赖的吧!
虽然朝中最重要的决定权是由皇帝掌握着,但是军事大权是掌握在很有声望的韩世忠、岳飞等人手中,因此投降派不得不有所顾忌。为了笼络人心,高宗召掌握兵权的韩世忠、岳飞和张俊到朝廷,以便对他们进行说服工作。
一天,岳飞正在家中和官僚讨论当前的国家形势,对高宗、秦桧等人的投降活动大为愤慨,这时,有皇上差遣的人带来金字牌快递的命令,要岳飞即刻起程,往宫中议事。岳飞明白高宗议和的主张已定,再劝说岳飞传                        74 ·也没有多大效果,于是只想拖延前行,他一再地向高宗请求,说近来身体不好,希望能够退隐山林。最后看躲不过去,只好在九月底,赶到了临安。
君臣相见时,在高宗面前,岳飞也丝毫不作让步。他坦白地对高宗说 :“对金人不可相信,不能够一味地等待议和。议和是下策,对国家没有任何好处。如果不加抵抗地对金国屈膝,一定会被后人嘲笑的 。”面对高宗,岳飞大义凛然地说出自己的见解,高宗哑口无言,无语以对,场面非常尴尬。岳飞再次提出出兵北伐,收复国土的计划,企图能让陷入议和这个漩涡中的高宗回心转意。
韩世忠是一个满腔热血的将领,很久以前他就已经向高宗提出北伐,对于高宗的议和,他早就在心里憋了一肚子的火。所以这次应召入朝,他更是直言不讳地将自己的看法和盘倒出,言词激烈,态度激昂,面对最高统治者,丝毫也不畏惧。召见之后,韩世忠压抑不住满腔的悲愤,又接连上书十多封,旗帜鲜明地反对议和,主张大举北伐,并表明如果朝廷出兵,他愿意担当这个重任。一片爱国之心跃然纸上,令人为之赞叹。
而另一个大将张俊,却表现得与岳飞、韩世忠两人绝然不同。张俊本就是胆小怕事的人,就像那墙头的草,东风来便往西边倒,西风来便往东边倒,毫无岳飞传                        75 ·主见。当他知道高宗坚决要议和的意图后,为了赢得高宗的宠信,就抓住各种时机,对议和活动大加赞赏,以讨得高宗和秦桧的欢颜。在淮西发生兵变的时候,张俊吓破了胆,擅自逃离了盱眙。为这件事他一直提心吊胆的,生怕高宗治他的罪。有一段时间,他弄不清楚朝廷的动向,为逃避擅自逃离驻地的罪责,抹去这个不光彩的污点,他曾神情激昂地对高宗打包票,说什么他将和岳飞等人的军队合在一起,大破金军,报效国家。但是,当岳飞等将领为北伐一事与议和派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他却远远地逃开,将从前的誓言忘了个一干二净。对敌人的畏惧,对荣华富贵的欲求,使他一头扎到高宗和秦桧的投降派圈子里,做了高宗身后又一条摇尾乞怜的哈巴狗。由于张俊的及时转变,令高宗大为满意,并对张俊大加赞赏,从此,张俊就成了朝中最受宠幸的大将。
岳飞凭着出色的战绩,官职越升越高,年纪轻轻就已经列入了宋朝高级官员的队伍。在宋朝的五大元帅中,岳飞原先的资历最浅。当韩世忠、张俊和刘光世升任节度使时,他的官职还非常卑微,但在短短的几年内,岳飞的战功和声望都超过了他们,在皇上心中岳飞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这就令韩世忠和张俊忌妒不已,心中暗暗不平。为了顾全抗金大局,岳飞尽力和他们友好相处,并且先后给他们写了几十封书信,岳飞传                        76 ·对他们的战功大加赞赏,并表示对他们的无比钦佩之意。可是这两个人对岳飞友好的表示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那一封封言词恳切的信都如同石沉大海,杳无音讯。镇压洞庭湖农民起义军后,岳飞将缴来的车船各送一辆给他们,车船装备齐全,外型美观。韩世忠高兴地接受了,于是同岳飞握手言欢,而且由于在抗金上持同样的态度,因此就一同站在了抗金派的队伍里。而张俊收到那艘长三十丈、高五丈的巨船,认为岳飞在有意地炫耀战功,心里更加痛恨岳飞了。因此,在这场投降派与抗战派的斗争中,张俊则有意地排挤和陷害岳飞,以发泄个人私愤。
为了压制不同的政员,培植得力亲信,增强自己的力量,以便更好更快地进行议和活动,高宗决定更换宰相和执政官。朝中所有对实现议和活动的对立的大臣,高宗都一一罢免了,如王庶、赵鼎和刘大中这些碍事的人物都被赶下了台。秦桧爬上了相位,竭力地扩大自己的党羽,将那些素日与自己有矛盾的人的官职罢了,而那些善于说好话、阿谀奉承的仆人却不断地获得升迁。
对于秦桧等人的议和行动,从黎民百姓到朝廷官员,反对抗议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谴责和讥讽汹涌而来,令议和派防不胜防,堵又堵不上。当时任中书舍人的勾龙如渊,是一个善于见风使舵的小人,他看岳飞传                        77 ·到秦桧为此焦虑不安,便在一个深夜里,悄悄地溜进秦桧府中。两人在一起密谋了很长时间。勾龙如渊向秦桧建议说 :“相公为国家大事,尽心尽力,但是各种非议纷纷而来,令人深感不平。面对这样的情况,相公不如重新选择御使台官和御使谏官,平息这些对相公不利的言论,这样相公行动起来就方便多了 。”秦桧对这个提议感到无比满意,立刻就将勾龙如渊提升为御史中承。宋朝的御史台官和谏官控制着朝野言论,可以约束朝中官员的评议时政得失的言论自由。自从勾龙如渊当上御史台的长官以后,台、谏官便失去了公正的自由,而成为秦桧控制舆论,为自己服务的一个工具,也成为打击异党的一个有效的手段。
秦桧身为朝廷宰相,独揽中枢大权,但是由于当年曾被高宗罢过相,被闲置的缘故,刚上台时还不敢放开胆子做事,心里还有所顾忌。于是,他想出许多法子来试探皇上的心意。一天,他避开众人,对皇帝说 :“皇上,关于议和这件事,如果皇上已经下决心一定要和金进行议和,那么,请皇上只与臣商量,不要让别人插手,否则只会增加议和的困难 。”高宗抚着胡须,点头称是。秦桧还是不放心,说请皇上好好地考虑三天再作决定。三天后,他又要皇上再仔细地考虑三天。又过了三天后,高宗对他表现出了非常信任的态度,这才宽了秦桧的心。接着,他拿出早已思岳飞传                        78 ·虑成熟的议和方案,奉献给皇上,并且提出要由他来专门负责议和这件事情,不许别人插手。对于这一切,皇上都应允了,秦桧这下可高兴坏了,眼睛笑成了一条缝。
高宗将国内的事情安置好后,又派王伦再次前往金国。王伦出使金国前,高宗对他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一定要用谦和的态度,适当的话语,向女真贵族政权表示出宋朝屈服议和的诚意,并要求金朝派使臣赴南宋,具体商议议和条款。
绍兴八年夏天 ,金熙宗答应派遣使臣携带《 国书》随王伦前往南宋。
关于金朝将派使臣到宋朝来谈判的消息传到国内后,朝中顿时激起了一片反对的声浪。有的大臣说,这只不过是金人打着议和的幌子对宋国进行敲榨,索取数百万金币岁贡的机会罢了,岳飞也说这只不过是金人的缓兵之计,企图遮盖住想完全吞并宋国的野心而已,文武百官对此纷纷提出反对意见。
高宗对这越来越高的反对之声,虽然丝毫没有放在心上,但是也有几分害怕起来。在朝臣面前,他又施出那套演戏的伎俩,做出一副可怜巴巴的模样,说:“ 先帝的灵柩 ,还远在异国他乡,虽然等上几年,再将它迎回,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是皇太后年事已高,我日夜思念,盼望着骨肉早一日能够团聚。这岳飞传                        79 ·就是我委屈求全的缘故啊 。”
秦桧在旁也赶紧附和,说什么皇上委屈自己,为了孝道而招来骂名,实在是难得啊。高宗和秦桧想用封建社会非常看重的“孝道”来遮掩议和活动的真正目的,但是,稍微动些脑筋,就发现有许多问题很难作出一个合理恰当的解析。
高宗似乎表现出非常地重视骨肉亲情,但是在屡次的谈话中,他只提到已过世的徽帝和年迈的皇太后,却从来也没提到过他的同胞兄弟圣渊皇帝?这分明显示出高宗对钦宗回国的有意回避。由此可以看出,为了保住帝位,不让钦宗回来,这是一个秘而不宣的重要谈判条件,也是高宗追求议和的真正目的。但是,无论高宗的理由多么地勉强,文武百官也毫无阻止他行动的办法。
终于,十一月,金熙宗派“诏谕江南使”张通古携带诏书,和南宋使臣一同到了宋朝。金朝使臣极其傲慢无礼,视南宋国家尊严于不顾,对宋国不称国,只称江南,将金熙宗的诏书不称“ 国信 ”而称“诏谕 ”,宋国的名誉根本就谈不上了。就连秦桧这种无视人格国格的人,也感到这么卑微的称呼对文官武将们难以交待。而且,按金国的规定,高宗必须面北跪拜张通古,双手接过金国诏书,捧着诏书举过头顶称臣。过去刘豫只是当了金国的“子皇帝 ”,如今高宗岳飞传                        80 ·自愿从帝位降到臣子的地位,比刘豫更加卑辱,由此可见高宗为了议和,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一时间举国上下议论纷纷,群情激奋,掀起了反对议和的高潮。就连退闲的李纲、谪贬的张俊辄也以极大的愤慨,上书反对和议。还有许多爱国将领、官员,也顾不上触犯龙颜,纷纷上奏章对这种卖国的举动加以指摘,如高宗亲信的殿前司主将杨沂中,也出来说,对于接受敌军的书信,不应该施行这样的大礼,否则难以对朝中大将作交待。秘书省校书郎范如圭除了与别人联名上奏外,还单独写信斥责宰相秦桧,指出秦桧卑鄙无耻的行为 ,说照此行事 ,秦桧必定会“遗臭万世”。
枢密院编修官胡铨的奏章,就是一篇声讨投降主义的雄文。他将满腔怒火诉诸于纸上,言词锋利,连高宗也一起骂了。他指出高宗忘了国恨家仇,含垢忍耻,不仅丧失了自己的尊严,连天下人的尊严也一齐丧失了。他大大地将秦桧贬斥了一通,主张将主管议和之事的秦桧、孙近和宋使王伦一同斩首,以平息天下人的怒气。这篇正气凛然的文章,很快便在民间流传开了,并且被大量地刊印出来,极大地振奋了民心。金朝统治者出重金将副本买到后,读后也大为震惊。
临安城沸腾起来了。军民在大街小巷,奔走相告,怒气弥漫在城中,街上四处贴满了醒目的榜贴 :“秦岳飞传                        81 ·相公是奸细 !”声讨秦桧之声一浪高过一浪。秦桧吓得昼夜难眠,无可奈何之下只得上表请求皇上治罪。高宗被这种情形气坏了,立刻将英勇无畏的胡铨遣送到昭州,表示永不再复用。宋朝开国皇帝曾立下规矩,即不得杀言事官,所以这种处罚,已经是最严厉的一种。从这件事情上,高宗感到必须采取措施,压制这种抗议的呼声。为了惩一儆百,高宗下诏告戒百官,不准任何人再用“ 谣言 ”来阻拦议和“大计”的进行。
强制高压的手段,无法压住朝野的正义之声,因此,一来顾忌到自己皇帝的身份,二来也顾虑到民众的愤怒,年底,高宗借口给徽宗守丧,由首相秦桧代表他向金国使臣张通古行跪拜礼。气焰嚣张的金使,在当前紧张的形势下,不得不降低原来订好的礼节规格,接受了议和。
绍兴九年( 1139 )元旦,宋廷正式宣告宋金“绍兴和议”达成。为了不激起民愤,南宋政府将许多情况进行了隐瞒,不敢将全部内容公布于众,和议有以下这些条款:
一、宋帝向金国皇帝称臣;
二、金朝赐与刘豫所占据的河南、陕西等地;
三、金朝归还徽宗和皇太后;
四、南宋每年向金朝贡献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岳飞传                        82 ·五万匹。
在宋金谈判过程中,金朝使者曾经有好几次暗示可将钦宗与皇太后一齐送回南宋,但南宋代表却对这个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对金使的暗示装聋作哑,惟恐避之不及。
绍兴九年(1139)正月,因求和获得成功,高宗宣布大赦天下,以盛筵庆贺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以此来欺骗国人,表现一片国泰民安的和平景况。高宗为了“与民同欢 ”,还命令文武百官进献贺表,并用加官进爵的手段软化反对议和的武臣。抗战派将领吴 等人义愤填膺,拒绝向高宗进献贺表,以示对议和的抗议。
正月十二日,宋廷赦书传送到鄂州岳府。岳飞授意幕僚张节夫起草了一道著名的《谢讲和赦表 》。张节夫性格豪迈,极讲气节,他用非常诙谐讥讽的笔调,明褒实贬的手法,将岳飞和自己对于敌人的愤恨、故土的眷恋和议和的愤懑,从笔下流淌,写成了一篇悲壮激越、气势雄浑的杰作。谢表的大意是这样的:
我们国家经历了长期的艰难困苦,如今和金国议和,作为暂时的策略,为求得拯救国家危难,解救人民于水火之中,获得一时的平安,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从长远来看 ,这毕竟不是一个长久之计 ,议和并不能保证谁护得了国家的尊严,保得了我国人民的安岳飞传                        83 ·宁。……我有幸生活在这个和平时期,能够看到讲和这样的大事。但是,我作为国家大将,对国家没有做出什么贡献,不仅自己感到惭愧,在全军将士面前我也觉得很愧疚。而且,我还时常过多地担忧,经常感到不解,不知道敌人为什么会答应议和。我想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我想此事一定有诈。我还有一个顾虑,我担心即使我们对金国卑躬曲膝,言听计从,并且增加货币来达成和议,结果金国也不会领我们这份情,反倒会得寸进尺地侵略我们大宋的利益。因此,我愿意制定夺取全胜的谋略,希望在收复两河失地后,再迅速地收复燕云等故国土地,最后达到为国复仇雪耻的目的。我向天发誓,一定要金人跪拜称臣!
这一封“贺表 ”,深沉而有力地表达了南宋人民受压抑的抗金呼声,因此立即被人民互相传诵 。“贺表”刚送往临安,岳飞就接到了圣旨,升迁为开府仪词之司。岳飞很难接受这样的荣誉,他接连上书,要求皇上收回成命。可是心虚的高宗坚决不允,他连续下诏书,提出种种理由,说什么军队在岳飞的统治之下,军容整齐,军威大振,国家也日渐平和强盛,正是因为岳飞的缘故,才能顺利地达到议和的目的。高宗将议和达成的许多功劳归到力主抗金的岳飞头上,以荣华富贵来遮掩岳飞的嘴巴。但是岳飞一向对卖国求和深恶痛绝,因主和派一手把持朝政,意见不被接岳飞传                        84 ·纳,只好对此事采取退避的态度,然而高宗却将议和的成功的很大一部分归结于岳飞头上,如果接受了官职,就是把耻辱当成了光荣,对一生气节高尚的岳飞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污辱,岳飞又怎么甘心接受这样的赏赐呢?
在奏书当中,岳飞不仅表示出对国家大事强烈的愤慨,而且他对官职坚决的推辞所表现出来的正义凛然,对那帮因卖国得逞,正在歌舞欢庆的高宗君臣来说,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对比。而岳飞身为宋朝十万雄师的统帅,在投降之气四处蔓延,投降派苛且偷安,把持朝政的情形下,依然不忘北伐大志,时时刻刻地想着复国仇,雪国耻的宏愿,在历史上立起一道不朽的爱国主义的历史丰碑。这对南宋爱国的广大人民来说,是一个莫大的鼓舞,而对秦桧等人,却如芒刺在背,一心为国的岳飞成了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大有不拔不快之意。至此,主和派和抗金派之间的裂痕更深了。
南宋史册列入了岳飞几次上书力辞官职的事实,并且,岳飞的事迹在宋朝国土的大街小巷中广为流传。岳飞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绝受封,只是出于内心的真实,而决没有标新立意、哗众取宠的意图,这一切主要是告诉高宗,告诉秦桧等人,议和只是一个暂时的策略,不是长久安邦之计,说不定什么时候金军就会岳飞传                        85 ·撕毁和约,大举侵宋了,所以只有加强防备,增强国家的实力,防不测于未然,才是最上策。岳飞是非常有远见的,他超出了现实,看得很远,具有极其敏锐的洞察力,是一个极其出色的军事家。
岳飞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而且在诗词上表现得也很有才华,他的词在民间流传很广,字里行间充满了激越的爱国主义精神,表达了坚决抗金、收复国土的宏大志向。前面提到的《满江红》就抒发了这种强烈的情感。而另一首名为《小重山》的词,却是以一种低沉忧郁的笔调将内心的愁闷倾诉出来。
这首词是在高宗和金国达成议和后写的。岳飞对投降派卖国自贱的作法表示了无比的愤慨,却又无法阻止他们求和的脚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高宗等人满脸堆笑地将国家的财物捧给金国侵略者,他心里的滋味是难以说清的。面对这一切,他食不知味,睡不安眠,日夜为国思虑。
一天晚上,岳飞又无法入眠了,因想着复国大计渺无希望,就在屋子里来回踱步。心里的话没人倾听,他只好提起笔,在纸上写下了这一首脍炙人口的《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窗外月胧明。
岳飞传                        86 ·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摇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
这首词的上阕写的是:夜里无法成眠,悄悄起床后看到四周的景色,触动了满怀的心事。夜深人静的夜里,四处都是静悄悄的,只有田野里传来的小虫的鸣叫声。梦里我又回到了故园,是多么的快乐和欣喜啊。可是醒来后,才知道那只是一场梦,而窗外明朗的月亮正高高地挂在天空,倾泻出如水的月光。
下阕是写壮志难酬、心事无人能解的郁闷。为实现收复中原的理想,我东征西讨,奋斗了那么久,连头发都熬白了,可是故乡的松竹盼我也盼老了,我回家的路却依然受阻。我心里有许多话想说,可是知音太少,没人能够真正地理解我的心情。虽然想弹支曲子排遣愁绪 ,可是即使将弦拨断了 ,又有谁能明了呢?
岳飞为抗金大业付出了许多心血,可是却不为高宗等人所接纳,北伐之路屡屡受阻,因此难免有曲高和寡、知音难求的感慨,“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这是一声多么沉重的叹息啊。
岳飞传                        87 ·
八、挺进中原  十年功毁
果不出岳飞所料,金朝之所以和宋朝议和,只是为了麻痹南宋朝廷,好及时调整策略,看好时机,再大举进攻南宋,达到将宋国吞并的目的。而南宋统治者们却依然乐陶陶地沉醉在议和的喜悦之中,根本没有料到金朝会有此一手。
绍兴九年七、八月间,金朝大将兀术带头发动政变,将掌权的挞懒等人杀死,采用种种手段压迫朝臣臣服。从此兀术就掌握了金朝的大权,自己封为行台尚书省事、都元帅,还兼掌着整个的军事大权。兀术很久以来就怀着侵吞南宋的野心,只是大权旁落,他一时无法实现自己的心愿,这一次他终于找出种种理由,如蓄意谋反和把河南的土地还给宋朝等,将挞懒等人给杀了,然后就开始着手,准备大举进攻南宋。
兀术改变秋季发动攻势的军事常规,改为在炎热的夏季用兵,他以“大阅”为名,把各部兵力调集到祁州(今河北安图县)的元帅府。绍兴十年 (公元1140年)五月,金朝兵分四路南下 ,一路攻打陕西,一路直取洛阳,兀术亲自领兵进入开封。金朝骑兵如疾风骤雨,很快就占领了不设防的河南各州县。
高宗和秦桧早就得到金朝将要废弃议和的可靠情岳飞传                        88 ·报。绍兴九年三月,宋使王伦到达开封,与兀术办理交割河南地界的手续。兀术帐下有个王伦从前的属下,他顾念旧日恩情,悄悄地向王伦透露了兀术准备发动政变,杀挞懒等人的阴谋。王伦听了急忙写了一道秘密的奏折,将这危急的形势报告给了高宗,请求宋廷开始加紧防备,派张俊守在东京开封府,韩世忠守南京应天府,岳飞守西京河南府,吴玠守长安,并由张俊重开督都府,统领各路大将,以便在发生不测时容易调派。但是高宗和秦桧对此却不理不睬,命令王伦照旧出使金朝。绍兴九年六月,王伦渡过黄河,刚到达中山府,就被金朝扣压起来,没有丝毫行动的自由。金朝贵族派宋朝副使蓝公佐回到宋朝,按照议和时的约定索取巨额的“岁币 ”,并且提出了宋朝必须用金朝年号等无礼要求,大肆对宋朝进行挑衅,为进一步发动战争作准备。形势已经发展到有一点火星就要引起熊熊战火的地步,可是高宗依然不紧不慢的,在众将领的一再要求下,还是不肯派大部队进驻河南。
韩世忠眼看着金朝发生政变,于是主张先发制人,乘虚掩击。高宗却照样对之不加理睬,还说韩世忠是一个村野武夫,不识大体,说什么如宋动兵,那金国又怎么会信任我们呢。就这样,高宗没有采取任何相应的措施,只是在坐等金国翻脸毁约。
秦桧以前曾经表明,要以诚意来对待敌人,其实,岳飞传                        89 ·投降派的所谓以诚对敌,只是用来掩盖其投降的真正面目罢了,按照惯例,在屈膝求和破产之后,作为议和派首领的秦桧应该自动请罪离职,但是,在这两年时间里,抗战派官员大都被贬黜了,秦桧悉心培植的党羽已经遍布朝廷,并且还控制着朝中舆论,他的势力可以贯通朝廷上下,所以秦桧唯一担忧的就是高宗
的态度了。为了保住相位,不再重复被罢免相职的历史,秦桧不断地派出亲信去探听高宗的意图。经过秦桧精密的筹划,御史中丞王次翁第一个向高宗进言 :“如果因为发生了一点小事,就更换宰相,那么新宰相未必就比原来的贤明,而且如果更换人员,那么其他官员也得不断更替,对于国家来说没什么好处,希望皇上能以此为戒,不要在这个时候让小人乘虚而入 。”王次翁说这话的目的就是要高宗不要罢免秦桧,而高宗听得连连点头。有了一次承诺,秦桧依然放心不下,又派人进行试探,了解高宗在和战问题上是不是态度已经有所改变。这人就是皇帝的侍从官冯檝,他是秦桧的心腹。一天,冯檝乘着皇帝身边没人,就问高宗 :“如今金人要进犯我国,我们必定要起兵抵挡,像张俊这样的大将,必定是要带兵上阵的吧 !”高宗听了,怒气冲冲地说 :“即使要亡国,我也不会采用这样的人 。”秦桧听说后,知道高宗绝对不会用张俊这个很有声望的抗战派将领,就像吃了一颗定心岳飞传                        90 ·丸,可以高枕无忧了。这就意味着,高宗仍然没有坚决抗金的打算,妥协投降的政策还是没有改变,自己的相位就不会失去。实际上,即使没有王次翁为秦桧作说客,高宗也不会罢免秦桧的。因为两人都一心向着求和。在紧迫的形势下,他们反而会靠得更近,以便更好地压制抗战派的活动,更好地获得金国的欢心。这样,秦桧不仅保住了相位,而且真正成了高宗的宠臣,并在这个高位上牢牢地坐了18年之久,实在是费了秦桧好大一番苦心啊。
在金军大举进犯的危急情势下,尽管高宗等人骨子里依然想的是如何在金国的遮蔽下寻求一块地盘,但是面对这样的威胁,还是要作一番抵抗的。于是,南宋朝廷发布声讨檄文,以节度使的官衔,银五万两、绢五万匹、田一百顷、第宅一座,悬赏擒杀兀术;同时任命韩世忠、张俊和岳飞兼河南、河北诸路招讨使,摆出一副要收复失地的模样。
在朝廷为再次北伐作准备的时候,北方人民的抗金斗争出现了新的高潮。虽然女真贵族进入中原已有十几年,但是贪欲依然在不断地膨胀,还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绍兴十年夏天,金元帅下了一道命令,命令那些积欠了公私债务而无力偿还的人,要以本人和妻子儿女的人身抵偿,这样一来,许多宋国人民就会因为还不起债务而沦为奴隶。于是,一切不愿做奴隶岳飞传                        91 ·的人们,便纷纷举起义旗,反抗金人的暴政,或者被迫携家带口,纷纷逃往他乡,有的甚至将债主杀死,然后聚在村野山谷里,占山为王。
后来挞懒又颁布新的法令,法令规定如果有哪家哪户敢隐藏逃亡者,那么户主就会被处死,家财由官府和告发者平均分配,人口一半充当官府奴隶,一半给告发者当私人奴婢,甚至连周围的人家也得因此而罚钱三百贯。同时,挞懒还出动许多金军,四处进行搜索。搜捕队非常凶狠残暴,遇到村民,就进行拷打审问,即使没有什么,也要非逼问村民说出点什么来,如果村民不服,起来反抗,那么不是被捕就是被毒打致死。在大街小巷中,村民的尸体经常横七竖八地堆积在地上。搜捕队还借此机会,大肆搜刮,见物抢物,见屋拆毁,金军每过一处,那个地方就如同遭了战火一般。在苛政、暴行、重赋、饥荒等交相煎逼下,人民无以为生,于是大批大批的人屠宰耕牛,焚烧房屋,高举义旗,纷纷加入抗击金兵的行列。由于宋朝投降派的出卖和金军的无情镇压,北方人民的抗金斗争日渐低落,自从岳飞克复襄汉,大力开展联结河朔的工作以后,北方人民的抗金斗争又走向了高潮。
其中太行山的义士们最为活跃,他们和岳飞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他们英勇善战,河东路的很多通道都被他们截断了。
岳飞传                        92 ·
在京东路,岳飞派遣的李宝,开辟了新的抗金游击战场。李宝惯舞双刀,绰号为“泼李三 ”,是山东荷泽县人。李宝原先拢聚了几千人马,企图杀死金朝的濮州知州,但是失败了。于是他回到南方,进了临安城,希望能进入宋营,为抗金大业做些贡献。但是当时高宗等人正忙于和金国进行议和活动,根本就对李宝不理不睬。后来,有事面见皇上的岳飞到了临安。正不知如何是好的李宝找到了这位令他慕名已久的统帅,向岳飞表达了自己的一番报国志向,岳飞于是收留了他,并将他带回鄂州当马军。李宝抱着满腔热忱来投军,只盼着朝廷赶紧出兵,收复失地,但是朝廷却一直按兵不动,因此李宝心里闷闷不乐,并且私下里结识了几十个热血军士,准备私渡长江北上。后来这件事情被发现了,岳飞更为赏识他,封了李宝一个“统领忠义军马”的头衔,发遣还乡。李宝回到京东以后,与其他几个人组织抗金武装队伍,到处袭击金军,成为一支有力的抗金队员。
张青指挥一支抗金队伍,直达辽东。他打着宋军的旗号,攻破了苏州(今辽宁金县),当地人民纷纷起义响应,扩充了张青的队伍。
许多和岳飞没有直接联系的起义者,也树着“岳家军”的旗号,频繁地对敌作战。绍兴九年夏,一支“岳家军”进袭东平府。府官亲自带兵作战,双方相岳飞传                        93 ·持数天后,这支队伍才停止进攻,然后乘船离开了。淮阳也出现了一支“岳家军 ”,他们猛烈地围攻城垒,搭着梯子,踏上城头作战,城里的兵士几乎支撑不住了,后来金军的援军到达后,才保住了这座城。
这些斗争,增强了北方人民抗金的信心,北方人民满心期待着岳飞的第四次北伐,期待着南宋朝廷派兵救民于水火之中。
再说南宋朝廷,当金军毁盟大举入侵的消息传到朝廷时,高宗、秦桧等人惶惶然如丧家之犬,不知道该如何是好。高宗连连下达诏令,令各个守边大将领兵赶往京城,保护皇上。当兀术率领的东路军围攻顺昌城(今安徽阜阳)时,高宗急得坐立不安,在十多天的时间内,接连给岳飞发了六封诏书,催促岳飞立即率兵作战。为了令岳飞早日发兵,高宗说尽了好话,既夸赞岳飞具有三国时期关羽、张飞的忠义和智勇双全,又许诺胜利后要加倍地给岳飞封官进爵,要岳飞乘这个机会,共图中兴大计。
北伐一直是岳飞最大的心愿,为此,岳飞暗地里作了许多周密的部署,只等着一有机会,就发兵收复失地,驱逐金人。为了这一天,岳飞已经盼了十几年,即使高宗不作任何的许诺,岳飞也会全力以赴,好好地利用这个重新收拾旧山河的机会。
早在宋金使者频繁往来,进行议和交易期间,岳岳飞传                        94 ·飞就预见到议和非常不可靠,金国必定会返过头来进攻北宋。因此,他从未中断过对金人的防备和为大举北伐的各种准备工作。在和约签订之后,岳飞不顾高宗、秦桧的限制,在北方人民抗金最高潮的时机,坚持“联结河朔”的方针,获得了广大人民的积极支持。由于早作谋划,因此,当金军撕毁和约大举南下时,未等朝廷催师出兵,岳飞已经迅速地制定了抗金的部署。
在黄河北岸,岳飞命令李宝、孙彦率领忠义民兵沿着黄河向东行,进入兴仁府 (今山东荷泽、定陶一带),在开封东面牵制金军。然后又派统制官梁兴 、边俊、李喜等渡过黄河,入太行山区,联络河东忠义民兵,与河东、河北忠义民兵豪杰构成“犄角”阵势。
在接到高宗东援淮西、西援关陕御札后,岳飞立即派潼军统制军马吴琦攻入陕川,在中条山集合忠义民兵,接应援军“掩杀金贼,收得州县 ”。接着又派最得力的部将张宪、姚政东援刘锜,派武纠带一支正规军马西援陕川的郭浩。
主力挺进部队由中军统制王贵、牛皋、董先、杨再兴、孟邦杰、杨成等率领,分别经略洛阳、汝州、颍昌、陈州、光州等地,伺机攻克东京(今河南开封)。岳飞亲自率领一军为帅府,统领各部,指挥北伐,俯瞰中原,伺机渡河,收复两河失地。
岳飞传                        95 ·
除了出征北伐外,岳飞还部署了襄阳防区的留守,分兵池州,加强了长江中游的防御。各路作战部署都安排妥当之后,岳飞率领帅府从鄂州开拔,挥师直捣中原。
金兵举兵入侵河南时,秦桧派在河南地区的那些地方官,一个个都吓得屁滚尿流,毫无抵抗的能力。其中东京留守孟庾,南京留守路允迪,还没有开始作战就已经主动投降了,西京留守李利用听说金兵来了,就弃了城,带着家室一溜烟地逃跑了。这样,在议和中高宗用非常屈辱的条件才换回来的河南各地,很快地又落到金军手中去了。
这时,宋朝派名将刘锜带着部队,到东京去担任副留守。绍兴十年五月,他经过京西路的顺昌府,得到了金军南侵的急报。五六月间,金军源源不断地拥向顺昌,但是却被刘锜的军兵打败了一次又一次。最后,金兀术亲自带领十多万大军来援救,双方的兵力悬殊非常大。秦桧为高宗起草诏书,命令刘收兵。刘锜却坚强地顶住了,他不断地激励部下,要与金军决一死战。全军兵士在刘锜的指挥下,立刻动手修筑了一些简单的防御工事,准备与敌人大干一场。当天晚上 ,他们趁着月黑风高 ,把离城三十里的砂窝驻守军——汉奸韩常率领的一支部队,彻底打垮了。这事激怒了金兀术,他立刻派番将龙虎大王,率领三万人岳飞传                        96 ·马来攻打顺昌城。
智勇双全的刘锜,充分地发挥了他的指挥才能,将龙虎大王的三万番兵杀得尸横遍野,幸运没死的还不到三千人。
金兀术一看,一开始就吃了大败仗,他不敢再攻城,只好灰溜溜地逃回开封。
刘锜统率的是当年威震太行的八字军,全军拥有丰富的战斗经验,士气高昂,顺昌一战,是继和尚原和仙人关两次战役之后,宋朝的第三次大捷,英勇的八字军创造了在平原地区大破金军的奇迹。至此,兀术的攻势已被击垮。
此时,岳飞在鄂州驻军,看到金军一再地被刘锜打败,发现这些金兵事实上只是看似强大,实际上却不堪一击,这就更加增强了他的信心。他马上上书给高宗,将战况告诉了高宋,请求高宗让他带兵北伐,趁此机会把金兵赶出国土,好收复中原,高宋看了岳飞的报告,觉得岳飞说得不错,就同意了,并且进封岳飞为“少保 ”,并加援河南北诸县招讨史的官职,把岳飞的权力又扩大了不少。
金兀术在顺昌城战败后,率兵和龙虎大王疾速地退回开封府,在颍昌、淮宁、应天府三地派大军驻守,并且以这三府作为开封的前卫,开封作为这三府的后盾,以图决一死战,来个鱼死网破。
岳飞传                        97 ·
根据密探探到的情报,岳飞决定主力军的第一步战略目标,是扫荡开封的外围。
岳飞派张宪、姚政率兵抵达光州,往顺昌府快速前进,解了顺昌之围后,又指挥军队向西北方向进发。岳家军英勇善战,不久就击破了敌军,将蔡州攻下了。
接着牛皋也带兵出战,很快地就击败了京西路的金军,牛皋率领的军队势如破竹,攻克了好几个地方后,又带兵返回,与岳飞的大部队汇合在一起。
在获得一系列的胜利之后,岳家军重新整顿了军队,发起了更加猛烈的攻势。
岳飞最得力的部将、能征善战的张宪依然是第一个出兵。他指挥军队,在离颍昌府四十里的地方,同金朝的韩常军对阵。宋军士气高昂,将金兵杀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张宪指挥大军,乘胜追击,在第二天就夺取了府城。
不久,宋军又占领了淮宁府城,并活捉了许多金兵,缴获了大批的战马和武器。这样,金军为保护开封府所设的三个战略据点,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岳家军拔掉了两个。
而其他各路军队,也屡战屡胜,张宪带领军队收复了开封以南的地区,战果非常辉煌,而另一支岳家军在王贵的指挥下,攻取了开封以西的地区。
中军副统制郝X统领军马,直向西京而去,在离岳飞传                        98 ·洛阳城60里外扎营。金朝河南知府李成手下有七千多“番人 ”,三千多食粮军,五千多匹精良的战马。宋军到后,李成发出几千骑兵向宋军挑战。郝X命令将官与李成的军队作战,给了敌人迎头痛击,并且乘胜追击,将敌兵逐赶到洛阳城下,郝X在后面擂鼓助威,并率领金军一同追击,李成吓得肝胆俱裂,害怕得连夜弃城逃跑,城里的敌兵也纷纷举手投降。第二天,岳家军就顺利地光复了西京。
在不到半个月的短短的时间内,岳家军捷报频传,如一阵狂风般席卷了京西,兵临大河,胜利地完成了扫清开封外围的作战计划。这些都极大地鼓舞了南宋人民的斗志。
但是,随着光复地盘的日益扩大,岳家军的兵力也愈来愈分散,形成了孤军深入的形势。岳家军处于中间进攻路线,而虽然东线的韩世忠、西线的吴X等都非常努力地作战,但他们却无法与岳飞配合作战,岳家军孤军深入已成定局。
岳飞面临孤军深入而又兵力分散的不利状态,开封的金军又近在咫尺,因此急于缩小防区,集中兵力。事实上,在收复洛阳之后,岳家军已停止正面的推进,开始逐步向开封附近集结。
兀术看到有机可乘,不待岳家军往郾城县和颍昌府集结完毕,便抢先发动了大规模的反攻。
岳飞传                        99 ·
金兀术吃了败仗后,经过一个多月的对主力部队的休整,增添了许多生力军,然后金军出动,直向郾城扑来。而在不久前,兀术被重重地打击后,信心不足,曾吩付金军的家属渡河北上,预备着撤兵,但是,虽然屡战屡败,死术仍心有不甘,企图最后拼上一把。
绍光十年七月,金死术率领着龙虎大王突合速、盖天大王赛里、昭武大将军韩常等将领,统领一万五千多骑精兵,披挂着鲜明的衣甲,从北方赶来,气势汹汹地奔向郾城县。当时岳飞手下只有非常少的一部分军队,与兀术的大军对比极其悬殊。显然,兀术早就得到郾城兵少的报告,才趁此机会,率领主力军进行突击,企图一举摧毁岳家军的核心队伍。
面临这样严峻的形势,岳飞知道,宋军面临的将会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恶战,但是他坚信,自己的将士一定能够临危不惧,一定可以承受住严峻的考验。他仔细地在城里作了一番布置,然后神泰自若地在帐中指挥。他首先命令岳云带兵出城迎战,岳飞临出战前,岳飞严厉地告诫儿子说 :“这场战斗事关重大,你一定要获胜才能返回,否则将按军法处斩 。”岳云接过令箭,坚定地回答了一声 :“是 !”然后就迈着大步出营去了。
两军前线,岳云充当先锋,舞动着两杆铁锥枪,带军直冲向敌阵。双方展开了非常激烈的战斗。岳家岳飞传                       100 ·军用那些在其他战场上缴来的战马,装备了一部分骑兵,因而能够与金兵的装备精良的骑兵作势均力敌的较量。
金军的援兵源源不绝地涌过来。岳云的马军经过一个回合的战斗,打垮敌骑的一次冲锋后,又致使更多的敌骑进行第二次冲锋,开始两军第二个回合的战斗。杨再兴要活捉金兀术,单骑冲入敌阵,一杆铁枪,挑了许多金兵,将军营里的金兵吓得抱头鼠窜,杨再兴自己身上也中了十多枪,身上的战袍撕得破破烂烂的,还不断地淌着血,但是他依然坚持战斗着。
战斗进行得非常激烈,一时间,战场上尘土飞扬,杀声震天。这时,岳飞亲自率领40名骑兵冲到战场上。一个将领连忙将岳飞的战马拉住,说 :“相公是国家的重臣,一定要保重啊 。”岳飞轻轻地用马鞭抽了一下他的手说 :“这你就不知道了,不用再说了。”岳飞猛击一下战马 ,直冲往两军阵前 ,左右开弓,箭无虚发。将士们看到统帅亲自出马,士气倍增,纷纷使出最大的本事,奋力杀敌。这一场战斗,宋军大获全胜。
金军打一仗败一仗,杀一阵败一阵,令兀术大为沮丧。于是,金兀术不得不摊开手中的最后一张王牌。他派人回去,把少年虎将陆文龙找了来。陆文龙是宋朝一个爱国守将的后裔,不到形势非常危急的时刻,岳飞传                       101 ·金死术是不敢让他来参加战斗的。
陆文龙只有16岁,长得浓眉大眼,非常英武。他身材高大,臂力过人,武艺高强,是金兀术手下第一员少年虎将。
陆文龙到达番营后,金兀术看到威风凛凛、英气逼人的陆文龙,心里非常高兴。陆文龙凭着一身武艺,年轻气盛,他不解地问兀术:
“父王率领十多万大军,为什么不冲到临安去捉拿宋朝皇帝,而在这个地方耽搁呢?”
“皇儿啊,你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宋军营里有很多能征善战的虎将,特别是岳飞的儿子岳云,更是厉害,他的一支铁枪挑了我们许多士兵呢 !”
陆文龙听了非常不服气 :“父王,您为什么要替他人长威风灭自己的志气呢?让我出战,将他捉回来 。”
金兀术听了非常高兴,他将陆文龙好好地叮嘱了一番后,就送陆文龙出营挑战去了。
陆文龙跨上一匹红白,提着双枪,威风凛凛地跑到宋营跟前去挑战。
正在营前巡逻的汤怀,看到陆文龙一路冲了过来,连忙上前拦住了他的去路。两人话不投机,于是就在营前交起锋来。别看陆文龙年纪轻轻,武功却非常高强,慢慢地,汤怀就抵挡不住了,到最后竟然被陆文龙一枪挑得翻身落马,从而结束了英勇的一生。
岳飞传                       102 ·
消息传到了宋营,岳飞禁不住热泪盈眶,汤怀和岳飞从小就是好朋友,两人并肩战斗了几十年,没想到今日却丧命于敌将手中。
岳云等人也为“ 汤怀叔叔 ”的亡命感到万分难过,非要冲出去报仇不可。在岳元帅的授意之下,岳云等四员虎将将陆文龙团团围在中间,采取“车轮战术”。围在中间的陆文龙一人抵挡四员虎将 ,没有表现出丝毫的畏惧之情,反而将一杆铁枪挥舞得如一团银光,滴水不漏。陆文龙越战越勇,而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金兀术赶紧鸣金收兵。
陆文龙与四个岳家军将领奋战了一场后,对于这场战争的胜利,有了足够的信心,因此第二天又到宋营前叫阵,岳云等四人又上前与陆文龙厮杀,但是无法将单人独马的陆文龙打败。岳飞无奈,只好挂起免战牌。
营中的一名幕僚,名叫王佐,从前是农民军中的一员,投降岳帅后,因岳飞的仁慈,他得以担任官职,所以一直对岳飞心存感激。这次看到元帅为了一个陆文龙愁得茶饭不思,他心里也很着急。他在自己的帐子里冥思苦想了几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想起了春秋时代“要离断臂刺庆忌”的故事,打算也牺牲自己来试一试。王佐将自己的右胳膊砍了下来,然后对岳元帅说出了他要到金营去侍机行动的计划。岳飞岳飞传                       103 ·虽然不舍却已无法阻止他。
王佐通过计谋混进金营后,凭他编造出来的悲惨故事和一张巧嘴,很快地便赢得了金营兵将的喜爱和信任。因此他获得了随便出入军营的权利。于是,他想办法接近陆文龙,找到一个机会,他将陆文龙的身世,用讲故事的形式详细地讲给陆文龙听,这才使陆文龙明白,原来自己是在认杀父仇人为父,正在做着对故国不利的事情,王佐断臂的价值得到了回报。陆文龙遵照王佐的意见,暂时留在金营中,等待时机一齐返回宋营。
金兀术看到骑兵会战不能获胜,心中焦虑万分,于是下令把“铁拐子马”投入战斗中。
一天,岳飞派董先带五千人马与金兵作战,突然,听到一声炮响,紧接着,从金营里冲出几千人马来。
董先一看,这些人马的装束,都不太寻常,马身上披着一层厚厚的生驼皮甲,马脚都用铁钩铁链连锁在一起,每一组至少有三十匹相连着的马。骑在马上的军士,身上也都穿着牛皮衣,脸上套着铁面罩,望过去只露着两只眼睛。这些金兵手里的武器,一排用长枪,一排用弓箭。董先看到这批奇形怪状的金兵和马匹,并不把他们放在心上,只顾往前冲去,依然尽力厮杀。
但是只有普通装备的宋军和这样精良装备的马兵岳飞传                       104 ·搏斗,当然要大大的吃亏,因此董先的五千人马,几乎全军覆灭。
消息传到宋营里,岳飞详细地问明了战斗情况后,恍然大悟 :“原来他们是用拐子马来作战,那么我们就可以训练钩连枪来破他 。”岳元帅对站在身旁的孟邦杰和张宪两位将领说 :“你们两个人,带三千人马去训练‘钩连枪 ’,另派两个人也带三千人马去训练“藤牌手”。等训练好以后 ,包管金兵的拐子马变成一匹匹泥马 !”然后岳帅又命岳云、严成方、罗延庆、何元庆四员将领,带领五千人马,绕到外围去接应。
这一次,兀术还是派那批拐子马出来应战。战不到几个回合,金将佯装战败,跑回营里去。等孟邦杰四个人追过去时,只听见番营里响起了一阵牛角和驼鼓的响声。
这是放出拐子马的信号,果然,一时间,三千拐子马就从四面八方团团围拢了过来。
训练藤牌阵的张立下令三军把藤牌竖起来,遮住金军射过来的硬箭,同时也挡住金军从马上刺过来的长枪。孟邦杰和张宪带领另一支钩连枪部队,一齐使出钩连枪,拼命地去钩拉敌人的马脚。那三十只一排的连环拐子马,只要有几匹被钩倒,其余的也就纷纷往下倒。那些马被铁钩拉得东倒西跌,相互践踏,骑在马上的金兵也跟着摔下来,不是摔伤,就是被马踏岳飞传                       105 ·死。这么一来,这看似无与伦比的拐子马,都滚在地下,如岳元帅所料,成了泥马了。
这时,在一旁接应的岳云等四位将领,带着几千人马,杀到了阵中,将那些金兵杀得抱头鼠窜。结果,金兀术自以为无人能敌的三千拐子马,一匹也没剩,统统都死在战场上了。
金兀术大受打击,心情非常沮丧。这时军师提醒他,还有一样宝贝没有派上用场,那就是——铁浮图。铁浮图运到后,金兀术的心情才渐渐地缓和过来。陆文龙听到第二天要用铁浮图攻打宋军的消息,便悄悄地用箭将这个消息投射到宋营里。
岳元帅看到那封书信后,便叫人把岳云和张宪叫来,面授机宜。然后,岳元帅又叫军士,秘密通知各位元帅,当夜各营人马一起退往凤凰山暂住,并且把营寨照原来模样留下来,树起许多旗号,就像平时那样。
半夜里,金兵把铁浮图对准宋营,点起火,大炮便轰隆隆地向着宋营打来。宋营顿时成了一片火海。金兀术等人看着这熊熊大海,高兴得哈哈大笑。
这时,站在凤凰山上的岳飞等人不禁为铁浮图的威力感到害怕,而且暗暗感激射箭投书的陆文龙和断臂成仁的王佐。
按照岳元师的吩咐,等大炮停火,金兵们都回营岳飞传                       106 ·去后,岳云和张宪就率领部将,从身边掏出铁钉来,把那些铁浮图的火门一一给钉死,然后将那些大炮统统推到小商河里去。
当天晚上,金兀术等人睡得特别舒坦,都等着第二天起来看已炸成一片废墟的宋营。第二天清晨,就有士兵来报告说陆文龙和王佐投奔宋军去了。金兀术大为吃惊,他居然看到宋营前旗帜鲜明,人马往来如梭,根本看不出有什么损失。他这才明白,原来苦人儿王佐串通了陆文龙,把金军的计划事先告诉了岳飞。更令他痛心的是,铁浮图被浸泡在水中,再也无法使用了。金兀术的一场心血全白费了,气得他大病了一场。
郾城之战是空前的大捷,兀术虽然惨遭失败,但是却还想挣扎一番。他以大军插入郾城和颍昌之间,妄图切断岳飞和王贵两军的联系。
岳飞派杨再兴为第一队司令,率领五百人马开路,杀往朱仙镇去。
当时正是隆冬天气,杨再兴才出发几天,天上就下起了雪。渐渐地,杨再兴率领的这支人马,距离朱仙镇已经不很远了,隐约可以看到敌人的踪迹。这时,士兵来报,说金兀术率领着一批人马,正迎面往小商桥开过来。
金兀术看到宋军只有屈指可数的几百人马时,不岳飞传                       107 ·禁放了心。没想到他接连派出作战的三员虎将,都被杨再兴挑落到马下,有许多金兵吓得赶紧四散逃命。
金兀术本以为很轻易地就可以击败这支小小的宋军队伍,没想到几员主将的性命在瞬间便断送了,他想再压住阵脚已经是不可能的了,面对宋军的追杀,他也只好慌忙逃命了。
杨再兴带领军兵往兀术的方向追去,为了早点抓住兀术,他就转了个弯,抄近路追去。
这时,雪越下越大,四周已成了一片白茫茫的雪的世界。放眼望去,前面已经分不清什么是田野,什么是河流。而横在前面的小商河,也平坦得分不清到底是什么了。
杨再兴只顾放马疾追,根本没想到脚底下竟然会是一道陷井。小商河的河水很浅,河底下满是於泥和水草。杨再兴一踏上河面,坐骑就越陷越深,越挣扎就越动弹不了。他这才明白,原来脚底下是一条河。
金兵很快地就发现了陷在泥坑里的杨再兴。他们围拢过来,纷纷拉弓搭箭,一齐往杨再兴身上射箭。雨点般的箭,射在河中央的杨再兴身上,顷刻间,杨再兴浑身都插满了箭。一名虎将就这么葬送了性命。
不久,岳飞率领军队也赶到了小商河。当他听到杨再兴壮烈牺牲于小商河的消息时,不禁失声痛哭起来。
岳飞传                       108 ·
岳云把杨再兴的尸体运回营中,发现他身上插得满满的都是箭,便忍着泪,亲自动手将他身上的箭头一一拔掉,然后在小商河边选了一处高地,将杨再兴亲手埋葬了。
后来在郾城和颍昌两次战役中,岳家军依靠将士们的强劲勇敢、坚定沉着,击破了敌人的优势兵力,终于获得了大胜利。
兀术在绍兴元年以后,主要参加了和尚原、仙人关、顺昌、郾城和颍昌五次大战,每次都大败而归。当他的残兵败将奔赴开封时,兀术已经丧失了大举反击的能力。金军这回才真正领教了岳家军的战斗力,以至发出这样的哀叹: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
岳飞为大河南北频传的捷报所鼓舞,他对部属们说 :“今次杀金人,直到黄龙府,与诸君痛饮 !”岳飞过去就忧虑各支大军不能协同作战,影响战局,现在则胜券在握,对完成北伐,满怀信心。
经过几天的休整,岳家军开始向开封府进兵。兀术以十万大军,驻扎在开封西南四五十里的朱仙镇,企图再次进行顽强抵抗。岳家军前哨的五百铁骑抵达后,双方一交锋,金军立刻四散溃逃。女真骑兵的士气已达到不堪一击的地步。
兀术最后只剩下一条路,即放弃开封,渡河向北岳飞传                       109 ·逃跑,他已经完全失去了对战争的信心。
十二年前,岳飞被迫随杜充撤离旧京的情景,还记忆犹新,如今洗除耻辱的时刻终于来临。十三年前,宗泽临终时“过河”的呼声,还萦绕在岳飞耳际,如今慰藉老帅英灵的时刻也终于来临。开封高大的城垣,宏丽的建筑,纵横交错的街市,对于岳飞和岳家军来说,已非可望而不可及的了。
岳家在北伐中连连获胜,高宗等人犹如吃了一颗定心丸,但是当岳飞加快了北伐的步伐,长驱中原,高宗和秦桧就惶惶不可终日起来。
高宗对战争前途始终存着两种心理,既怕宋军大获全胜,又怕宋军大败。尽管岳飞一再真心诚意地表示,北伐成功要解甲退隐,高宗总是放心不下,绍兴七年岳飞自动解职和奏请高宗建储两件事,高宗一直心怀不满,生怕岳飞等掌握重大兵权的将领会起来谋反。而如果战争失败了,高宗就有可能会沦为金军的阶下囚,连个金国“臣子”的地位都保不住。绍兴元年以来宋军的屡次获胜,并没有消除高宗对女真贵族的恐惧心理,他始终没有信心,总是对敌人的力量估计过高,对自己的力量估计过低。岳飞节节推进,按道理高宗应该高兴才是,但实际上高宗的心七上八下的,如揣了一只活蹦乱跳的兔子。因此他在诏书中一再地叮咛岳飞,要尽量避免与兀术大军决战,借口就岳飞传                       110 ·是要保卫全军的安全,保住原有的地盘。
秦桧自从被金军派回宋朝,他的奸细的身份决定了他和抗金事业势不两立,而且还要千方百计地破坏抗金大业。但由于前方各战场捷报频传。秦桧害怕他的金军“上司”要怪罪他,因此一直想着怎样停战言和。但是,凭着他三省和枢密院的省札发号施令,岳飞、韩世忠等功高权重的统帅,不见得会理睬和听从。按照朝廷惯例,只有皇帝的亲笔手诏,才对大帅们具有约束力,而皇帝的手诏一般是在和宰执大臣商议后,由宰执大臣来起草的。
七月上旬,宋、金双方在东线和西线战场处于胶着状态,彼此都没有太大的进展。这时,在中线作战的张俊已经率兵撤退,只有岳家军仍坚持作战,长驱猛进,攻势非常猛烈。秦桧感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可以逼迫岳飞退兵,于是便急忙向高宗提出让岳飞班师的建议,理由是岳飞孤军作战,再作抗击就会招致全军覆灭。除此以外,秦桧还唆使殿中侍御史罗汝楫上奏,围绕着班师回朝劝说高宗,说 :“岳家军兵员少,将士也不多,打了这么长时间的战,人民疲惫,国家也贫乏了,供给跟不上,如果岳飞再接着挥军北上,那就极其危险了,愿皇上下一道诏书,令岳飞及时班师回朝 。”此时班师,一来不会大败,二来也不会大胜,正合高宗长久以来的想法。于是,毫无主见岳飞传                       111 ·的高宗在郾城大战期间,发出了第一道班师诏。秦桧等人心里乐开了花,只等着向金军邀功。
岳飞在郾城大战前夕,曾将兵力匮乏的实际情况上报朝廷,希望朝廷下命令,让各路军马汇聚到郾城,共同打击敌人。但是,奏章一去十几天,朝廷并没有支援一兵一马,岳家军盼啊盼,拼着命全力抵抗,好不容易熬过了郾城和颍昌两场苦战,谁知盼来的却是一道班师诏。
岳飞大为诧异,他感到这道“措置班师”的诏命份量非常重,它意味着朝廷不可能派其他各路军北进协同作战,并有切断供养、重演长驱洛伊时因粮草不到而导致士兵饿死的悲剧。战争形势的变化,已不再像北伐初期那时各路军互相配合那样声势浩大,令敌人难以抵挡了。孤军深入,势单力簿。而如果一旦班师,那么这十几年来的浴血奋战的成果,将会完全失去,而一旦失去这样一个一统中原的大好时机,再谈什么中兴大计,就将永远难以成功了。
极端愤慨的岳飞,不愿就这样轻易舍弃即将到手的胜利果实,他没有下令终止向开封的进军,而是写了一封言词非常激烈的奏章,反对“措置班师”。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