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地理世界

_56 佚名(现代)
冬雨夏干,5~8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0%左右。河流由雨水、冰雪融水混合补给,即使在干旱的夏季,水量仍然丰富,为农业灌溉提供了水源。
南纬37°以南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年降水量一般为1000~2000毫米,南部向风坡可高达3000毫米以上,风大、雨日多,气候阴冷潮湿。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兼有冰川湖的调节,水量丰沛且稳定。
发展简史 原居民为印第安人。
公元15世纪中叶后,北部地区是印加帝国的一部分。
16世纪中期西班牙殖民者从北方侵入,建立殖民中心圣地亚哥城,把北部和中部作为它的殖民地(南部1887年并入)。
1818年宣布独立,成立智利共和国。
1879~1883年,为争夺硝石矿区同秘鲁、玻利维亚发生“太平洋战争”。秘鲁、玻利维亚战败,分别把塔拉帕卡省(5.8万平方公里)和安托法加斯塔省(12.5万平方公里)
划归智利(其北部国境线由此向北推移960公里)。
经济地理 矿业是智利国民经济的基础,采铜业占突出地位。
20世纪70年代铜占出口总额的70%以上,是国家外汇收入和资金积累最重要的来源。
由于制造业的发展,木材、纸浆、鱼类产品、酒类和石油化工产品等出口额的增长,90年代初,铜在出口总值中占的比重降至40%。智利经济重心偏居中部、中南部,尤其是圣地亚哥至康塞普西翁周围一带。
智利矿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7%,为世界上最大产铜
-- 901
288世界地理概览
国和铜出口国之一。铜矿探明储量1.5亿吨(按金属含量)
,约占世界总储量的14。
年产铜210多万吨,居世界首位。
北A部沙漠区的丘基卡马塔铜矿是世界最大的露天铜矿,矿石品位高达1.38%,已开采60多年,年产量约占全国一半。中部的埃尔特尼恩特铜矿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铜矿,产量约占全国14以上。上述两矿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77%,为国家A铜矿公司所有。
1991年建成的拉埃斯孔迪达矿为世界第三大铜矿。其他较大的有北部的萨尔瓦多铜矿和中部的安迪纳铜矿。
硝石矿储量近10亿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产量占世界的90%,出口曾占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半。战后因人工合成硝酸盐出现,生产日渐衰落,年产量从鼎盛时期的300万吨降至20世纪90年代初的50~60万吨,仍居世界首位。
硝石出口占出口总值的1.8%,在矿产品中列第四位。北部塔拉帕卡和安托法加斯塔为硝石主要产地。
铁矿主要蕴藏于北部,储量约16亿吨,其中阿尔加罗博矿最大,约占全国总储量的70%,年产铁矿石约1000万吨,大部分运销日本等国,为第三位出口矿产品。
钼与铜共生,品位很高,储量仅次于美国,铝产量约2万吨,出口值超过铁矿石,在矿产品中居第二位。此外,中部的洛塔和斯瓦格尔为主要产煤区;南部麦哲伦海峡和火地岛为主要石油产区。
智利制造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8%。除纺织、食品、制革、服装、制烟、木材加工等传统的工业部门外,20世纪50年代以来还建立了钢铁、石油化工、汽车装配等工业,造纸、电力工业也发展较快,轻、重工业比重大致平衡。电
-- 902
世界地理概览388
力工业以水电为主,约占发电量一半以上。工业主要集中在圣地亚哥-瓦尔帕莱索地区。康塞普西翁及其周围地区是新兴的重工业基地。
智利的农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以种植业为主。全国有可耕地1190万公顷,其中已耕地480万公顷,水浇地面积180万公顷。耕地大部分分布在科金博脱蒙特港之间的谷地内,尤以圣地亚哥与康塞普西翁之间的中部地区最为集中。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马铃薯、大麦、燕麦、稻等,粮食不能自给。经济作物有甜菜、大麻、烟草、油料作物等,大多供国内消费。葡萄、苹果、梨、桃等温带水果及蔬菜发展较快,已成为主要出口农产品;中部地中海型气候区是葡萄和蔬菜的最大产地。
畜牧业以饲养牛、羊为主。
牧场面积占国土面积15以上。比奥比奥河至蒙特港之间是最A大的养牛区。
林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日益重要。森林面积200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26%,每年营造速生松林8~10万公顷。林木蓄积量达12.4亿立方米,原木年产量一般在700~800万立方米。林产品出口近年来成倍增长,出口值仅次于铜,已成为拉丁美洲主要林产品出口国之一。
智利海岸线漫长,海洋渔业资源比较丰富,为世界主要的渔业大国。渔产中多为供制鱼粉的鳀鱼。是世界主要鱼粉出口国之一。
全国有铁路17700公里,其中电气化铁路1654公里。
公路全长80465公里,其中铺面公路占13%。铁路、公路干线南北纵贯,北通秘鲁,南至于蒙特港。主干公路为泛美公路
-- 903
488世界地理概览
的一部分,长3400公里,并有公路穿越安第斯山通阿根廷;主干铁路有4条支线横越安第斯山,与玻利维亚、阿根廷境内铁路网相连。主要港口有瓦尔帕莱索、安托法加斯塔、蒙特港等。圣地亚哥有国际机场。
主要城市有圣地亚哥、瓦尔帕莱索,前者是智利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中心,后者是南美太平洋沿岸最大港口,著名的工商业城市。 (张佐华)
阿 根 廷(Argentina)
南美洲国家。位于南美洲南部。东临大西洋,东北接乌拉圭、巴西,北邻巴拉圭和玻利维亚,西以安第斯山脉与智利为界。国土南北最长3694公里,东西最宽1423公里,北宽南窄,呈楔形。面积2780092平方公里,人口3237万,其中97%为白人,多属意大利和西班牙人后裔。大多信奉天主教。西班牙语为国语。全国分为22个省、1个地区和1个联邦首都区。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
自然地理 全国地势由西向东逐渐降低,西部安第斯山区、东部平原区和低高原区分别约各占全国面积13。
A安第斯山脉自西北伸入境内,纵贯3000多公里。
北段主要是普纳荒漠高原,海拔3400米以上,广布盐沼和孤立火山;其东缘延伸着一系列平行山脉及峡谷,山峰多在5500米以上,向东高度渐降,以海拔低于2000米的亚安第斯山脉与查科平原相接。中段(南纬27°~38°)山幅缩窄至50公里,多
-- 904
世界地理概览588
6000米以上山峰,其中有南美第二高峰阿空加瓜山(6960米)
;山口高度一般也在3800米以上。南段(南纬38°以南)
山体更趋收缩,至南纬41°合为一条主脊,迤逦向南,最终呈东西走向伸达火地岛东端,高度也渐次降低至1500米左右。
山区内蕴藏着丰富的铅、锌、铍等有色金属矿,东麓地带并有石油储藏。
平原沿安第斯山麓呈纵向分布。北部的查科平原为大查科地区的一部分,面积约44万平方公里,海拔自西向东由400米降至巴拉那河沿岸的70米,地面平展低洼。巴拉那河与乌拉圭河之间的河间平原为查科平原的延续。查科平原以南为纵横约800公里的潘帕斯草原,约占国土面积的14。
地A势坦荡平展,略向东倾斜。
平原以南是巴塔哥尼亚高原,面积67万平方公里,海拔高度自安第斯山麓的1000米向东呈阶梯状下降,以陡峭崖壁终止于大西洋岸,海拔70~200米,北部内陆和东部海湾地区富含石油。
全国面积的47.1%为无流区,5.6%为内流区,两者主要分布于西北部山区和巴塔哥尼亚中部;外流区面积占47.3%,其中45.9%属大西洋流域,1.4%属太平洋流域。南美洲第二大水系巴拉那-拉普拉塔河及其主要支流巴拉圭河和乌拉圭河等自北而南流入境内,水量充沛。
中南部萨拉多、科罗拉多、内格罗、丘布特等河,大都发源于安第斯山东麓,流经干旱区。
全国水力资源总蕴藏量估计达1100万千瓦。
全国有湖泊400多个,主要分布在南部安第斯山麓,多为冰蚀湖。
-- 905
688世界地理概览
国土北界南回归线附近,南止南纬55°,地跨亚热带和温带,其中南纬40°以北占全国面积45,年平均气温多在16~A23℃之间;国土的60%为年降水量低于500毫米的干旱和半干旱区。全国可分为4个区:①查科亚热带森林区。全年气温较高,1月和7月的平均气温分别为30℃和20℃,降水自西向东由500毫米递增至1000毫米,在河间平原东北部则达到1700毫米,为全国降水最丰富的地区。
②潘帕斯亚热带草原区。
6月平均气温为11℃,1月为24℃,年平均降水量自东部沿海的1000毫米向西递减至西潘帕的300毫米。
③巴塔哥尼亚温带荒漠、半荒漠区。气候干冷多风,年平均气温北部14℃,南部6℃,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仅200毫米。④安第斯山地荒漠和山地森林区。南纬38°以北的安第斯山区主要为高寒荒漠气候,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38°以南为温凉湿润的山地森林气候,向风坡麓降水达500毫米以上,密覆常绿林和半常绿林,多南美杉、山毛榉等经济树种。
发展简史 原为印第安人居住地。
公元16世纪初沦为西班牙殖民地,原属秘鲁总督辖区管辖。
1776年设立了拉普拉塔总督辖区(范围包括今阿根廷、巴拉圭、乌拉圭全部领土以及玻利维亚、巴西的一部分)
,以布宜诺斯艾利斯为统治中心。
1816年正式独立。
1826年成立联邦共和国。
1866年定名为阿根廷共和国。
经济地理 阿根廷是拉丁美洲经济发达的国家,国内生产总值次于巴西和墨西哥,人均产值则居3国之首。经济的部门构成比较平衡。农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农牧产品在国家出口总值中的比重保持在80%左右,为世界肉类、
-- 906
世界地理概览788
玉米、大豆、亚麻籽、羊毛、小麦等农牧产品的主要出口国。
农业产值中,种植业占55%,畜牧业占40%,林业、渔业比重很小。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较高,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可产粮食18吨、油料4吨、肉类2.5吨。
耕地面积3520万公顷,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次为甘蔗、棉花、烟草、饲料作物(紫苜蓿、饲用高粱)和蔬菜、水果。
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燕麦、大麦、黑麦、粟、高粱和水稻,其中小麦种植居首位,是世界七大小麦生产国之一;玉米居第二位,是世界十大玉米生产国之一。油料作物主要有大豆、向日葵、花生、亚麻。
70年代以来,大豆发展迅速,产量跃居世界第四位。亚麻播种面积逐年减少,但仍为世界最大亚麻籽生产国之一。
国土面积的55%为牧场和草原。以养牛业为主,其次是养羊业,以及猪、马、家禽等饲养业。每年可产肉类380万吨(其中牛肉近300万吨)
、羊毛25万吨。每人每年平均消费牛肉约100千克,为世界最高水平。奶牛、家禽生产多集中于大城市郊区,80%左右的牛、猪、马分布于潘帕地区,约半数的羊分布于巴塔哥尼亚地区。
森林面积占国土面积22%。
可开发林约3900万公顷,其中用材林2700万公顷,主要分布于国土边远的东北部、北部和西南部。
查科地区所产的红、白坚木可提炼鞣革用的栲胶,产量占世界产量的60%,是世界主要的天然栲胶出口国。
海岸线总长5117公里,沿海大陆架面积96万平方公里,渔业资源丰富。主要产鳕鱼,其次是鳀鱼、墨鱼、金枪鱼等。
主要渔港有马德普拉塔、布兰卡港和罗森。
-- 907
888世界地理概览
工业在阿根廷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3%。以制造业为主,主要工业部门有石油、钢铁、机床、汽车、水泥、电子、化工、电力以及传统的食品、纺织、皮革等农牧产品加工工业。
电力工业发展迅速,目前全国年发电总量约500亿度,其中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各占44%。60年代以来重视水力发电,先后建成了水电站30多座,主要有乔孔水电站(120万千瓦)
和萨尔托格兰德水电站(189万千瓦,与乌拉圭合建)。
正在兴建的有亚西雷塔水电站(与巴拉圭合建,阿根廷部分270万千瓦)和中巴拉那河水利电力工程(230万千瓦)等。
阿根廷是拉美最早从事核电工业的国家,目前已拥有2座核电站,并正在兴建一座装机容量为692兆瓦的核电站。
钢铁工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基础工业,创建于1947年。
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都较先进,但国内原料不足,铁矿砂、炼焦煤需进口。
70年代中期后,钢铁产量增长较快,目前产量次于巴西,居南美第二位。钢铁消费量的14仍需进口。主A要钢铁中心分布在罗萨里奥至圣尼古拉斯一带,其次是胡胡伊省的萨帕拉铁矿区。
汽车工业始建于1959年。现为拉美三大汽车生产国之一,产量波动较大。大布宜诺斯艾利斯和科尔多瓦为两大汽车生产中心。
机床工业建于1903年。
60年代后发展较快,目前在拉美仅次于巴西;30%供出口,主要销往拉美国家。机床工业的70%集中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其次在科尔多瓦省的圣弗朗西斯科市。此外,拖拉机和农业机械工业、电子和电器工业等也具一定规模。
-- 908
世界地理概览988
食品、纺织、皮革等传统工业部门仍占重要地位,其产值和从业人员分别占工业总产值的13和工业从业人员总数A的25。
其中,食品工业是发展最早的部门,主要有肉类加工、A面粉、榨油、酿酒、制糖、制酪、卷烟、水产品加工等,集中分布于原料产地和消费中心。
石油工业发展迅速,已探明石油储量3.55亿吨,天然气7132亿立方米。
从1976年起,石油产量以每年5%的增长率稳步上升,石油工业产值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左右。
石油自给率达93%。丘布特省(圣豪尔赫湾石油盆地面积约22500平方公里)石油产量占全国的45%;其次是门多萨省和内乌肯省,产量各占23%。
天然气年产量109.4亿立方米,主要产区位于内乌肯省(占70%)
、萨尔塔省和火地岛,通过管道输送至沿海工业集中的地区。
阿根廷是拉美交通最发达的国家。公路运输占全国货运的52%,居首位。
公路总长105万公里,其中铺面公路54600公里。
有32条公路与邻国沟通,其中通往智利的有近20条;著名的泛美公路由首都通往智利、玻利维亚、巴拉圭和巴西。
铁路通车里程3.5万公里,以首都为中心呈辐射状通向全国各地,有5条铁路分别通往邻国智利、玻利维亚和巴拉圭。
水路运输也较发达,全国港口年吞吐量8500万吨。
主要河港有罗萨里奥、圣菲和科连特斯,主要海港为布宜诺斯艾利斯、布兰卡港、马德普拉塔、克肯港、拉普拉塔。航空发达,全国有61个定期航班机场,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埃塞伊萨国际机场是最大航空枢纽。
主要城市有布宜诺斯艾利斯、罗萨里奥、科尔瓦多、乌
-- 909
098世界地理概览
斯怀亚等。
布宜诺斯艾利斯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乌斯怀亚是地球最南端的城市之一,距南极大陆仅800公里。
(胡 健)
巴 拉 圭(Paraguay)
南美洲国家。位于南美洲中部。东界巴西,北界玻利维亚,南部和西部与阿根廷相邻。巴拉圭河、阿帕河、巴拉那河和皮科马约河等构成全部国界的45。
面积406752平方公A里。人口439.7万,95%为印欧混血种人,5%为印第安人部族瓜拉尼人和白人。
多信奉天主教。
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瓜拉尼语为民族语言。全国分为19个省。首都亚松森。
地处拉普拉塔平原的北部,南回归线横贯国土中部,属热带向亚热带过渡地带。夏半年(10月至翌年3月)气温26~33℃,冬半年(4~9月)
15~26℃。巴拉圭河从北向南穿越境内,把国土分成东、西两个截然不同的地理区域。河东地区又称巴拉圭本部,面积约占全国的13,是巴西高原往西A南的延伸,地形从高原山地向波状起伏的丘陵和平原过渡,在沿河形成低地和沼泽,海拔一般为300~600米。
许多河流循地势注入巴拉那河和巴拉圭河,谷深流急,富水力资源。年降水量1300毫米,全年有雨,夏雨稍多。河西地区是大查科平原的一部分,海拔100~400米,地势自西向东缓斜,逐渐过渡到巴拉圭河沿岸的沼泽地带。这里是南美洲最热的地区之一,地处内陆,年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干湿季分明,
-- 910
世界地理概览198
西部干旱地区仅400毫米左右。沿巴拉圭河低地分布有热带森林,出产世界著名的破斧木,质地坚硬,遇水下沉,是提取鞣酸的原料。
1537年巴拉圭沦为西班牙殖民地。
1811年独立。
1864年同巴西、阿根廷和乌拉圭3国联盟发生战争。
1870年战败,领土面积缩小了一半,人口减少了23,经济也遭严重损伤。
A1932年为了北部大查科地区的归属问题,又和玻利维亚爆发了“查科之战”。
1935年战争结束,巴拉圭取得该地区34的A土地。现全称巴拉圭共和国。
巴拉圭经济以农牧业和林业为主。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经济发展较快。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产品加工工业的发展和出口的增长;伊泰普水电站(与巴西合建,装机容量1260万千瓦)和亚西雷塔-阿皮佩水电站(与阿根廷合建,装机容量330万千瓦)的兴建,促进了建筑业和服务行业的发展。
全国50%以上人口从事农业,农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16%,农产品出口占出口总值80%以上。
耕地约占国土面积4.8%,主要分布在巴拉圭河东岸,尤其是亚松森至恩卡纳西翁铁路线西侧地区,种植玉米、木薯、大豆、棉花、烟草、甘蔗、稻米、香蕉、菠萝等;在与巴西相邻的东北部,种植咖啡和马黛茶。
70年代以来,棉花和大豆发展较快,成为最重要的出口作物,两者合计约占出口总值的23。
粮食作物A除小麦外,基本自给。畜牧业在农业中占重要地位。草场约占国土面积39.3%,主要分布在巴拉圭河以东地区。
以养牛业为主,牛肉和牛皮为重要出口商品。近年来,养猪业和家禽饲养业发展较快。林业较发达。全国森林覆盖率51.8%,
-- 911
298世界地理概览
木材等林产品的出口值仅次于棉花和大豆。
巴拉圭的制造业以农林产品加工工业为主,有肉类加工、木材加工、纺织、制革、制糖、烟草、榨油、酿酒等。
70年代以来,随着建筑业的兴起,带动了水泥、钢铁、机械工业的发展。以水电为主的电力工业发展很快,伊泰普、亚西雷塔阿皮佩等水电站的建成,使巴拉圭成为拉丁美洲最大的电力输出国。
巴拉圭交通运输业薄弱。
铁路总长仅1110公里,主要干线为中央铁路(441公里)
,通过轮渡与阿根廷境内铁路相接。
公路15500公里,其中沥青路面1456公里。进、出口货运主要通过巴拉圭河和巴拉那河,经阿根廷、乌拉圭的海港,或经公路通过巴西的海港转运。亚松森为水陆交通枢纽,有国际机场。
(刘愈之 李 杭)
乌 拉 圭(Uruguay)
南美洲国家。位于南美洲东南部。东濒大西洋,西以乌拉圭河与阿根廷分界,南临拉普拉塔河口,北与巴西接壤。
面积176215平方公里。人口309.4万,白种人占90%,印欧混血种人占8%,还有少量的黑白混血种人和黑人。
居民大多信奉天主教,余信奉伊斯兰教。西班牙语为官方语言。全国划分为19个省。首都蒙得维的亚。
全境介于阿根廷平坦的潘帕斯平原和巴西南部高原之
-- 912
世界地理概览398
间,地势北高南低,起伏和缓。北部有一些较为崎岖的低山,中部为广大的丘陵区,海拔一般不超过600米,大库奇利亚和阿埃多丘陵均呈东北—西南向隆起;南部地形平坦,沿拉普拉塔河和乌拉圭河岸为平原区;大西洋沿岸为低地,多沙丘、潟湖,其中米林湖最大(湖的东半部属巴西)。国土3面环水,大西洋岸线约长200公里,拉普拉塔河岸线长约360公里,乌拉圭河岸线长约432公里。境内河流多发源于中部丘陵区,水系分布呈放射状。源于巴西境内的内格罗河,从东北向西南穿越全境,是全国最长的河流,富水力资源。全境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夏季温暖,冬季凉爽,各月平均气温10~22℃;年平均降水量1000~2000毫米,由沿海向内陆递减,季节分配均匀,5月和10月略多。
矿藏贫乏。北部地区有少量的金、银、铜、铅、锰等矿,盛产紫水晶、玛瑙、乳白石和大理石。中部地区有低品位的铁矿,南部在米纳斯附近出产煤和大理石。
森林面积约45.6万公顷,仅占国土面积2.6%,为拉丁美洲森林覆盖率最低的国家,但人工林却有17.3万公顷,主要集中在东南部地区和滨海地带的旅游区。
乌拉圭位处巴拉那与乌拉圭两大河的入海咽喉地带,地理位置重要,公元17世纪起成为西班牙和葡萄牙两个殖民帝国长期争夺的场所。
1777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
1816年葡萄牙人再度入侵,并于1821年把乌拉圭并入巴西。1928年独立,成为乌拉圭东岸共和国。
乌拉圭的农牧业发达,特别是畜牧业更居突出地位,其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34。
境内土地平坦,气候温湿,草原A
-- 913
498世界地理概览
广阔,农业用地占国土面积90%,约1660万公顷,其中90%为牧场。主要饲养牛、羊、马。人均牲畜数居世界前列。耕地面积160多万公顷,主要分布在南部沿海地带,种植小麦、玉米、稻米、大麦、亚麻、棉花、向日葵、甜菜、甘蔗、花生、马铃薯、水果等。沿海水产丰富,大西洋近海是重要渔场,盛产鲈鱼、鳀鱼、鳕鱼等;内格罗水库为淡水鱼区。
乌拉圭的制造业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的发展因矿产资源和能源不足,受到一定的限制。
主要工业为食品、纺织、制革、造纸、服装、制鞋等,还有钢铁、水泥、化学、机器和电机设备、金属制造、石油提炼等。在全国发电量中,水力发电占58.1%,火力发电占41.9%。水力发电大部来自乌拉圭河上游的萨尔托格兰德水电站(与阿根廷合建,装机容量189万千瓦)
、内格罗河上的林孔—德博内特水电站(12.8万千瓦)和林孔德尔拜戈里亚水电站(10.8万千瓦)。
乌拉圭的交通发达。铁路和公路以首都为中心,呈扇状通向国内各城镇,并通往巴西和阿根廷。公路总长5.17万公里,其中8000公里为铺面公路,运输量占总货运量的80%,是牧区之间、内地与沿海之间联系的主要运输方式。
铁路总长3325公里,主要铁路干线分别通往西部的梅塞德斯、北部的贝亚乌尼翁、阿蒂加斯、里韦拉和东部的梅洛、里奥布兰科。
全国可通航河流约长1247公里。
拉普拉塔河和乌拉圭河为重要航道,海轮从大西洋可驶达派桑杜,河轮可抵萨尔托。蒙得维的亚拥有全国最大海港和航空港。
(刘愈之 沈平宁)
-- 914
世界地理概览598
大 洋 洲
大 洋 洲(Oceania)
意为大洋中的陆地。其范围通常包括太平洋中的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波利尼西亚三大岛群和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
、新西兰的南岛与北岛等在内的地理区域。北至夏威夷群岛的库雷岛(北纬28°2′)
,南至澳大利亚的麦夸里岛(南纬54°)
,西至德克哈托格岛(东经113°)
;东至迪西岛(西经124°48′)
,也有人认为至复活节岛,甚至更东的萨拉-戈麦斯岛。地处亚洲、南极洲、南美洲和北美洲之间,西南临印度洋。
全洲陆地总面积897万平方公里,占全球陆地总面积6%,是最小的一个洲。
澳大利亚大陆面积768.2万平方公里,是一孤立的岛状大陆,轮廓较简单,海岸线较平直,偏居本洲西南隅。小岛众多,远离大陆,散布在大洋之中。岛屿总面积129万平方公里,为大陆面积16弱。全洲岛屿数量虽1万有余,但新A几内亚岛和新西兰的南岛和北岛三者的面积就占岛屿总面积的79%。
绝大部分岛屿集中分布在澳大利亚大陆东、北两面,
-- 915
698世界地理概览
从西北向东南呈弧状分布。岛弧分成三层,靠近大陆的内层岛弧,包括新几内亚岛、新西兰北岛、南岛以及美拉尼西亚岛群。
外层岛弧在大洋洲东北部,主体是波利尼西亚岛群,内分5组岛群,即中途岛—夏威夷群岛、巴尔米拉环礁—马克萨斯群岛、托克劳群岛—社会群岛、萨摩亚群岛—土布艾群岛和土阿莫土群岛。内外两层岛弧中间,是以密克罗尼西亚岛群为主体的中层岛弧,主要包括马里亚纳群岛、加罗林群岛、马绍尔群岛、吉尔伯特群岛等。
自然地理
地形 大洋洲除少数山地海拔超过2000米外,一般在600米以下,地势低缓。自西向东可分为5个地形区:西澳高原 位于大陆西部。面积约500万平方公里,占全洲总面积的55%。海拔大多200~500米,大部分地势平坦。高原东侧的麦克唐奈山脉和马斯格雷夫岭平均高度约1000米,最高点齐尔山海拔1510米。
中澳平原 位于大陆中部。海拔一般不到200米。北部的卡奔塔利亚平原为低平的冲积平原,海拔多在50米以下。
中部的盆地以艾尔湖为中心,大部分海拔在100米以下。南部的墨累-达令河平原,地势低平,土质肥沃。
东澳山地 位于大陆东部。海拔一般800~1000米,东坡陡峻,西坡平缓。山地北段主要是低山丘陵,少数山峰海拔1000米左右。山地中段。高度多在1000~1500米,南段的科西阿斯科山海拔2230米,是最高峰。
塔斯马尼亚岛是东
返回书籍页